我們學佛,首先要自覺

 

1 我們學佛,首先要自覺,自覺什麼?我現在一身的病。你有病,你覺得了,你才會求醫,才會有恢復健康的指望。

2 如果一身病,自己不知道有病,不肯求醫,這個人只有等死,沒希望了。所以,曉得自己有病,這就是自覺。

3 怕的是不知道自己有病,什麼病?迷是病、不覺是病、煩惱是病、邪見是病、染污是病,太多太多了。

4 佛法把這個病,歸納為三大類:無明、塵沙、見思煩惱。這個病不輕!無始劫以來,我們的法身慧命就害了大病,到現在,這個病是愈來愈嚴重。

5 所以一定要自己覺悟,我們確確實實是有病。有病,這才求醫。佛是覺行圓滿,佛是大醫王,我們請教這個大夫,我們用他的藥物。

6 用他的藥物,得要用他的藥性來治我們的病根,千萬不要把藥渣當作藥,那就糟糕了。

7 中藥熬出來的湯藥,你把那個湯倒掉,吃藥渣,愈吃病癒重。藥渣是什麼?這個經典白紙黑字是藥渣,這個言說是藥渣。

8 你要是讀經著了文字相,聽經著了音聲相,著了言說相、著了心緣相,就等於吃中藥,把藥煎好了倒掉,去吃藥渣,你怎麼能把病治好?只有病上加病。一定要覺悟!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1 我年輕的時候,不相信宗教,排斥佛教,認為佛教是迷信,是消極的,對於人、對社會沒有好處。年輕的時候,我是這麼樣的一個心態,排斥!

2 可是,我遇到有緣的善知識,我相信他、尊重他,跟他學習。他把佛教介紹給我,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佛教裡頭,有這麼多好東西!我後悔,懺悔從前無知,錯怪了它,誤會了它。

3 所以,善知識難得,什麼人是你的善知識?這個你要懂。我的善知識,未必是你的善知識;你的善知識,也未必是我的善知識。這個話怎麼說?我相信這個老師,我尊重他;你不一定相信他,你不一定尊重他。

4 你尊重、相信的老師,說實在話,我也未必尊重他,我也未必會相信他,這就是:各人的緣分不一樣。

5 所以古大德提醒我們,教導我們,誰能度你?誰能成就你?你心目當中,最敬仰的人、最佩服的人。他所說的話,你真的把它當作聖旨一樣,這個人成就你。

6 為什麼?他所說的,你能夠依教奉行。你對這個人不尊重、不相信、有疑惑,他就是古佛再來,也度不了你。你就曉得,善知識難遇。

7 古人常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有些善知識領你入門,他自己沒有成就,你成就了,這是什麼原因?你對他尊敬。

8 他說的法是正法,他能說不能行,他還要搞六道輪迴;但是他說得不錯,沒有說錯,你聽了之後,能夠奉行,你超過他。他只做到信解,你能夠做到信解行證,這就是中國諺語所說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虛雲朝五台山,文殊菩薩現身幫助

 

1 從前人朝山,是參訪善知識,是去尋師訪道。現在人朝山,是去觀光旅遊,去看看佛菩薩的形象。

2 在過去,朝山的人確實非常辛苦!我們看《虛雲老和尚年譜》,他朝五台山,走了三年才走到。他年歲也大了,身體也不好,一路上就是生病,有時候病得幾乎起不來,病得這麼重!

3 憑著他的恆心、毅力,最後他終於到達目的地,去參禮文殊菩薩的道場。他在路上病重的時候,文殊菩薩來救他、幫助他,當時他並不知道那個人是文殊菩薩。

4 文殊菩薩化身成一個邋遢的乞丐,每一次他生病、有大難的時候,都出現在他面前,來幫助他、照顧他,給他藥吃,一直到病好了,這個乞丐就走了。
5 這個乞丐,自稱是文吉,住在五台山。他以後到五台山打聽這個人,有個老和尚告訴他,那是文殊菩薩化身來幫助他,他這才恍然大悟。

6 現在眾生福薄,佛菩薩不來了,聖賢人也沒有了,要親近善知識不容易!蓮池大師生在明朝末年,當時佛教已經相當衰了,所以他勸大家,與其參禮善知識,不如參訪阿彌陀佛。

7 這個意思就是:為什麼不求往生?為什麼不好好在家裡念佛,而跑到外面去朝山拜佛、去參禮,要吃這樣多的苦,結果什麼也得不到?有的時候,不但是空跑一趟,得到的是反效果。

8 你參訪一位善知識,他指你一條路子;你參訪兩位善知識,兩個老師是兩個想法,兩條路子;你參訪三個、四個,你走到十字街頭,不曉得要走哪一條路好?那你就苦了!

 

佛所說的一切,你自己要去驗證

 

1 「覺正淨」是性德,是我們的自性三寶。我們雖有「覺正淨」,但是沒有修德的時候,這個性德不起作用。

2 佛的經典,是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佛的自性,跟我們自己的自性,是一個自性。我們依靠佛的教訓,依靠佛教給我們的修行方法,能夠開啟自性,將性德裡面含藏的智慧德相統統開發出來。

3 佛的教訓太多了,要從哪一句學起?任何一句都行。佛沒有定法,任何一句都行,最要緊的,要認真去做。我們的煩惱習氣很多,哪一個毛病最重,重的要先治。

4 先治重病,你自己去想,「貪、嗔、癡、慢」這些病,你哪一個重?如果貪心重,那你就先從這裡下手,把這個毛病徹底改過來;如果嗔恚心重,你就從嗔恚下手。

5 我們用什麼方法,來對治嗔恚和慳貪?佛教給我們,用忍辱對治嗔恚,用佈施對治慳貪。每個人的病並不一樣,所以要認真去反省,這個才叫學佛。

6 說貪,貪的範圍很廣,貪財、貪名、貪色,太多了。甚至於貪佛法,都是貪。哪一個「貪」得重,先從那裡下手。你真的覺悟了,真的回頭了,真的肯干了,你才能得佛法真實的利益,真實的受用。

7 所以,佛法自始至終,要「行」,不是要「說」。說了沒有用,要做到。做到,你才真正能體會到佛法裡面有好東西。沒有做到,沒有契入,聽得再多,所謂「隔靴搔癢」,總是隔一層,沒有法子去體會。

8 這個體會,就是佛法裡面講的「證」。信、解、行、證,你不「行」,你決定不能證得。「證」就是你自己得到真實的受用。佛所說的一切不可思議的境界,在日常生活當中,你自己要去體會、要去驗證!

 

如來真實義才是最快樂、最究意、最圓滿

1 活在這個世間,哪一個眾生不追求快樂?多少人迷戀在五欲六塵的樂事,把正經事耽誤了!什麼是正經事?法緣。

2 「法緣」,修學佛法這個機緣,可不是每一次到世間來都能遇到的,沒那麼容易,所以開經偈裡頭講,「百千萬劫難遭遇」。

3 這個法,你要認識清楚!「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這一句話,我們細心去想想,談何容易!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天遇到了,我今見聞,這是遇到了,得受持。

4 末後這句是核心,「願解如來真實義」。你要契入如來境界,你才能夠解如來真實義;你要不契入境界,你怎麼曉得如來真實義?

5 如來真實義,才是最快樂、最究竟、最圓滿。為了要得到真實究竟的圓滿智慧、德能、相好,你必須把眼前這些外緣放下。

6 眼前這些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要認識清楚,這不是究竟的,不是圓滿的。雖然現前有一點小樂,你得一點小樂、小利,可是無量劫的生死輪迴在後面。

7 為了享受眼前這種小利,把永脫輪迴、破迷開悟這樁事情給耽誤了,豈不是大錯?所以修行人要能忍得過,把這些東西放在一邊,把學道的機會牢牢地抓住。

8 只要你一心投入,這裡頭有真樂、有大樂。這個樂,是覺悟人之樂,佛菩薩之樂,遠遠超過六道裡面五欲六塵之樂。五欲六塵之樂,會生煩惱;這個樂,不生煩惱,不但不生煩惱,它生智慧。

 

孔子學生顏回為什麼會短命?

 

1 佛法裡面常說,「眾生畏果,菩薩畏因」。眾生是果報現前害怕了,後悔莫及;菩薩不怕果報,果報來了,樂意承受,為什麼?這是在所不免,自作自受,不怨天,不尤人。

2 菩薩怕什麼?怕起心動念是惡,怕這個。菩薩對一切眾生,決定不起一個惡念,日常生活行為當中,決定不會做一樁傷害眾生的事情。

3 縱然過去世造作不善業因,今生果報現前,生活非常艱難困苦,但是他非常快樂。菩薩不起一個惡念,決定不做惡業,心開意解,自在快樂,他真得到了。

4 像孔夫子的學生顏回,物質生活非常艱難困苦,他的精神生活非常豐富。這是什麼情形?這個是菩薩示現,普通人決定做不到。

5 顏回一生積德修善,為什麼三十幾歲,就短命死了?他是菩薩示現,他不是普通人,他是來教導我們的。

6 凡夫論因果。顏回的生活很艱苦,什麼原因?前生沒有修財佈施。他有聰明智慧,我們就曉得他過去生中修法佈施;他短命,我們明白他過去生中沒有修無畏佈施。

7 以凡夫來論,顏回得的果報當然是這樣的;可是我們細心去觀察,凡夫要想在一生當中成聖人,不是容易事情,所以,我們決定不能以普通凡俗來看顏回。

8 所以要曉得,顏回是菩薩再來,為我們示現的,就像《普門品》裡面所講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樣的身」。釋迦牟尼佛是示現的,歷代這些祖師大德,也統統都是示現的。

 

心善行善,能延年益壽

 

1 修福,諸位要知道,壽命是第一福。你有無量的財富,你有崇高的地位,如果沒有壽命,短命死了,豈不是一切都落空?

2 福報、智慧,一定要長壽,你才真正能享受得到。長壽一定要加一個健康,不附帶健康,那個長壽很苦!

3 健康長壽的果報,是從哪來的?佛告訴我們,過去生中,生生世世持不殺生戒,持得很嚴,今生得這個果報。

4 人為什麼會短命?經上告訴我們,是過去世殺害眾生,淩辱眾生,所以今生得短命、殘疾的果報。

5 佛法承認有命運,但是命運可以轉變,所以它不是宿命論。從什麼地方轉?從心上轉。心清淨,身就清淨,身體就健康,壽命自然就延長。

6 壽命長短,是操縱在自己手中!命長的人,如果天天造業,長命就變成短命;壽命短的人,他天天行善,由於善業所感,短命會變成長命。

7 心善行善,積功累德,能延年益壽,可見得一切主宰是我們的心,決不是什麼藥物進補可以延年益壽,沒這個道理!

8 心是真正的主宰,身體健康長壽、幸福與否,都是心在作主,這是真理,這是事實,一定要相信,一定要明瞭。

 

能念佛往生,這是真正的福報

 

1 世間人所求的福報,第一個是長壽。長壽一定要有智慧,如果沒有智慧,壽命愈長,造的業就愈多,那就不是福報。

2 人的壽命,長短不一樣,長的可以活到七、八十歲。古人常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七十歲就是長壽了,不到七十歲走的太多了。

3 我們的朋友、同事,跟我們年齡相彷彿的,三十歲走的、四十幾歲走的很多!壽命長的也有到八、九十歲的,也有超過一百歲的,畢竟是少數。

4 我們現在每天看到報紙上那些訃文,四、五十歲過世的很多,諸位一定要曉得這個道理與事實;換句話說,在現在這個時代,我們能夠過五十歲就算是長壽。

5 五十歲以後,聰明人要為來生著想!這一生的事情要看淡,要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念佛往生,前途就一片光明。

6 如果五十歲之後,還是把這些名聞利養看得那麼重,那就危險!你還能活幾年?不要看到現在世間人也有八、九十歲的,那是過去生中有特別的原因,不是偶然的,畢竟是少數又少數。

7 人在世間,最大的福報是什麼?絕對不是財富,絕對不是長壽,世間人所求的都是假的,都是一場空!真正修行人不求這個。

8 我這一生,從來沒有求過財富,也從來沒有求過壽命;我求智慧,我求有緣幫助眾生,我求往生。我只求這個,為什麼?因為我知道,能念佛往生,這是真正的福報。

 

真正修行人,不被外境誘惑

 

1 修行人最重要的,是心要定,不能受外頭境界的影響,更不能被外面境界誘惑。這一生當中,在生活裡頭,對人對事對物,自己能做得了主,這個人就是經上講的「得到三昧」,三昧就是禪定,他就得定了。 

2 定,不是一天到晚盤腿面壁,不是的;是在生活當中,行住坐臥都不受外境影響,自己能做得了主宰。真正做到「外不著相,內不動心」,你的智慧開了。

3 我們今天沒智慧,為什麼?心是浮動的,禁不起境界誘惑。有些同修們從外地來到香港,香港這個地方,是所謂的花花世界,誘惑的力量太大太大了。

4 你在香港這些百貨商場裡面轉轉,動不動心?看這個東西很不錯,那個東西也很不錯,看不完,買不盡,你身上帶的錢全部都花光了,這個我們叫什麼?觀光,你在那裡一「觀」,口袋裡全都「光」了。

5 如果是有「定」的人,自己能做得了主的人,他到那邊去觀,他有收穫。他的收穫,不是帶一大堆心愛的東西回去;帶一大堆心愛的東西,那叫煩惱,帶了一大堆的煩惱!

6 修行人到百貨商場去參觀,他得定,他開智慧,他的定慧增長。慧是什麼?他看到這些產品日新月異,這是智慧,你問他什麼事情,他都瞭解,他不是不知道,他不糊塗,樣樣清楚。

7 真正修行人,看到那些新的產品,如如不動,不會起一個「我想要這個,我愛那個」的念頭。沒有動一個念頭,這就是禪定,定能生慧!

8 所以真正修行人,接觸外頭境界,不被外境誘惑,他是定慧等學,定慧並進,他在提升,他在增長,他不一樣!

 

有關失眠的解答

 

1 很多現代人,都患有失眠的病苦,有什麼方法對治?睡不著覺,念佛最好。佛號念得愈多愈好,念到心地清淨就很容易入睡。最好不要用藥物,藥物都有副作用,對身體有害。

2 有一位虔誠的佛弟子,業障現前,腦子裡成天出現一些很恐怖的東西,成天焦慮不安,以致失眠,該如何幫助她?

3 如果感覺得有靈鬼附體的現象,那你就要問他是誰?什麼原因來找她?然後來化解,來調解。

4 如果不是靈鬼附體,那就是她過去生中造極重的的罪業,那就要真正懺悔,斷惡修善,求佛力加持,只要是真誠心,就會有效果。

5 有一名檢察官,每天都要看案卷、辯論,大腦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狀態,而導致失眠。在某些案件當中,被告是無罪的,可是領導人出於某種考慮,硬是逼著起訴,他問應以何種心態面對?是否要另外找工作?

6 人長期處於高度緊張壓力的狀態,而導致失眠,對自己身心確實是有障礙,能夠換個工作當然更好。

7 訴訟這個事情不是好事情,做檢察官、做法官的,應當盡量調解糾紛,不要有爭訟。兩方面和解,這才是最高明的處理方法。

8 彼此互相爭執,絕對不是好事情!要懂得「冤冤相報,沒完沒了」。像做這些工作,應該多念些因果的書,最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德行、愛心去感化他人。

 

善業、惡業、無記業

 

1 學佛沒有別的,天天懺悔、天天在消業障而已。所以學佛的人,真正有智慧的人,決定是天天懺悔,天天改過,天天向上提升。

2 許多念佛人,天天懺悔,不但罪業沒懺掉,罪業每懺一次,增加一次,什麼原因?不曉得什麼叫業障,天天造新業。如果曉得什麼叫業障,懺悔就不難,真有效果!

3 「業」是活動,這種活動足以造成障礙,障礙自性的智慧德能,這種業產生的障礙就叫做「業障」。業障的範圍非常廣大,歸納起來不外乎三大類:身、語、意,所以叫三業。

4 身體是造作,一舉一動是造作;語業是言語;意業是思想、念頭、見解,只要一有動作就叫做業。業,分為善業、惡業、無記業這三大類。

5 於一切眾生有利益的,善業;於自己有利益的,不利於眾生的,惡業;無記業是談不上善與惡,非善非惡這一類的,譬如我們拿毛巾擦個臉、喝杯茶,這無所謂善與惡,這一類的叫無記業。

6 只要一著相,善、惡、無記都是染業。善業起貪愛,惡業生嗔恚,所有一切煩惱,都是從這裡產生的;無記業產生「無明」,什麼都搞不清楚,這就是三毒裡面的愚癡。所以,三毒是從業障裡面來的。

7 善惡業是煩惱習氣,無記業是無明,這裡頭學問大了,非常的繁雜,眾生一天到晚都在造作,天天製造貪嗔癡,業障怎麼能消得掉?

8 業障搞清楚了,我們念佛,我們的心清淨,一塵不染,於一切境界裡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慧」;於一切境界當中如如不動,不分別、不執著,這是「定」。有定有慧,業障就沒有了。

 

佛法八萬四千法門,處處都是門

 

1 佛法經典浩如煙海,你要是懂得修學的方法,你就能見到一切法。古大德常說,「一經通一切經通」,一部經通達了,世出世間所有的法門全都通達。

2 佛講八萬四千法門,處處都是門,門門都能入。佛法妙在哪裡?只要「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你就能證得一切法。什麼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沒有言語,言說道斷;心裡不打妄想,不起一念分別執著,心行處滅。

3 沒有言語,不是叫你不說話,你不說話,不就變成啞巴?有言語跟無言語是一,你就入不二法門,你就見性了。譬如我們唸經,念了之後心地清清淨淨,一塵不染,到用的時候自然就起來,大乘佛法常講的「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就是這個境界。

4 佛告訴我們,一切法是不生不滅的,這個真實的境界,不是言語能傳的,不是心思能夠想像得到的,你只要起心動念就錯了,你只要付諸言說也錯了。

5 一般人聽經不能開悟,就是著了相,著了什麼?著了言說相、著了名字相、著了心緣相。你要是著了相,你墮落在第六意識裡頭,你永遠不能見性。

6 著相聽經,聽上三大阿僧祇劫都不會開悟,還是個凡夫;如果離相聽經,給諸位說,聽一次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所以我們學佛,要求做到什麼?「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7 佛說法是意在言外,言說達不到,思惟想像也達不到,真正是「不可思議」!但是有沒有境界?有。那個真實的境界是什麼?自性,就是我們自己的真如本性。真如本性就是真心,這是真我,也就是禪宗裡面講的明心見性。

8 佛講八萬四千法門,你們想想,哪一個法門與「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不可思議」最接近?一句阿彌陀佛。

念佛能消業障,這是一點也不假!

 

1 我們六道凡夫,天天在造業,什麼叫造業?給諸位說,起心動念就叫造業。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分別執著打妄想,這都叫造業。

2 業有染淨,覺悟之後,造的業叫做淨業;不覺,造的業叫染業。染業裡面又有善惡,惡業果報在三惡道,善業果報在三善道,出不了輪迴,為什麼?統統是染業,染污我們的真心。

3 淨業雖然有業,不染,所以能夠超越三界。心動就造業,要趕快轉業,把起心動念轉成阿彌陀佛,把我們的染業轉變為淨業,你會轉,這就是真正的修行。

4 修行容易,修心難,而念佛這個法門,對於修心來講,是一服清涼劑。你有妄念,妄念息不掉,你把念頭轉,不起念則已,一起念就是阿彌陀佛,把一切妄念轉變成一念,這個法子妙!

5 「阿彌陀佛」這一念,雖然還是妄念,這一念的功德無量無邊!把所有的妄念,整理統一了,歸到一個妄念,這是佛法修學的要領,所以古人教我們,「少說一句話,多唸一聲佛」。

6 多念佛,諸位要曉得,就是消業障!學佛的人要能轉境界,不要被境界所轉。被境界所轉的是凡夫!

7 念佛能轉境界,轉境界就叫消業障。我們這個佛號,如果聲聲佛號都能轉境界,那就消業障了;如果這個佛號轉不了境界,那就消不了業障。

8 念佛是最好的消業障的方法,問題是你會不會用?如果你真的會用,果報相當殊勝,句句都能消業障,這是一點也不假!

 

你用有念來學佛法,怎麼能入得了門?

 

1 我們起心動念,一切造作,這是眾苦之因。《地藏經》上說,「起心動念,無不是業」,我們凡夫迷了,才幹這些事情。

2 什麼是迷?我們一天到晚起念頭,這就是迷。真心裡面沒有念頭,你的念頭愈多,就是迷得愈深,沒有念頭就覺了。

3 什麼是覺?「心體離念」,這就是覺。不覺而有起念,覺了就沒有念了。

4 覺的相,是心裡面沒有念頭;迷的相,就是有念。我們凡夫迷了,一個念頭生、一個念頭滅,一天不曉得打多少妄想?

5 學佛的宗旨是破迷開悟,換句話說,用世間做學問的方法來學佛法,那就糟糕了!世間做學問的方法,都是不覺而有其念,你用「有念」來學佛法,怎麼能入得了門?

6 我們在講席中一再提示,希望大家牢牢地記住,而且要會用,聽經要「消歸自性」。什麼叫「消歸自性」?聽了之後,要能與自性相應。決不是一面聽,一面胡思亂想,那就錯了!

7 消歸自性就是心體離念,句句聽得清清楚楚,決沒有一點分別、執著、妄想,這才叫「消歸自性」。

8 自性沒有念,如果你把所聽到的統統記在心裡,那是不覺而有其念,那就變成世間法,那樣學佛,無量阿僧祇劫也不能成就!

 

念佛的境界

 

1 我們念佛,「能念」是我們靈明覺知的心,「所念」是這句阿彌陀佛的名號。能所是一不是二。

2 我們開始念的時候,有能念、有所念;這個「能所」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沒有到一心。

3 念久了的時候,所謂是「念而無念,無念而念」,自自然然到這個境界,這個境界就是一心的境界。

4 所以只要一直念下去,什麼都不要問,這個境界會很快得到。如果一面念佛,一面懷疑,常常要問,常常要追根究底,這一生決定達不到這個境界。什麼原因?夾雜。

5 夾雜著懷疑、夾雜著妄想,一心的境界,就不容易得到。最要緊的是,一心念到底,什麼都不要問!

6 有些人念佛,他說「我念到一個時期,把自己也忘掉,到了念而無念這個境界」,他來問我,我給他說:「你的功夫不錯,很難得。」

7 其實怎麼樣?他還曉得他是無念,還曉得他身體沒有了,這還是妄想執著。

8 他來給我講,他是要炫耀自己的功夫了不起,這都叫妄想。真正用功夫的人,到了這個境界,絕對不會跟人家說的,說了人家也不懂,什麼原因?他們沒有這個境界。

 

佛法無非是破執著而已

 

1 佛法,它的大原則,就是破執著。我們凡夫執著有,佛常常講空,破我們「有」的執著;二乘人執著空,佛對他們說法,統統講有,破他「空」的執著。

2 為什麼佛一會兒說空,一會兒說有?好像是自相矛盾,其實不是的,佛是破執著而已!

3 佛有沒有說法呢?佛沒有說法。你執著有,佛說空,把你「有」破掉,「空」是破你執著的一個手段,你不執著「有」,那「空」也沒有了。

4 可是,我們的毛病,往往就是非要執著一樁不可。我們現在執著「有」,佛說「有」是假的、是虛幻的;我們不執著「有」了,我們又執著「空」。
5 不執著這一邊,就執著那一邊,佛說兩邊都不可以執著,這才叫中道。你要是執著一個「中道」,那你又錯了!要曉得,中道本來也沒有,那是不得已而建立的。

6 佛法自始至終,無非破執著而已!有執著就錯了,一定要明白這個真理。一切都不執著就是佛,如果你執著一個「我一切都不執著了」,你還是凡夫。

7 佛講經說法,所說的這些話都是方便說,都不是真實說。真實說怎麼說法?真實說就不能開口,那就是真實的,一開口就錯了;真實的不能動念,一動念就錯了。「開口便錯,動念即乖」,那是真實的,那叫真實說。

8 所以講到真實之處,的確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開不得口的,一開口就錯了,一動念頭就錯了。一動念就是起心、就是執著,所以經上常說,「開口便錯,動念即乖」。

 

人的相貌體質,是這麼來的

 

1 佛給我們講,佛的報身,是「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這種殊妙的色身,是怎麼成就的呢?發「無垢心」。

2 什麼叫「垢」?垢是染污。我們的心被什麼東西污染了?被「貪嗔癡」污染了,被「財色名食睡」污染了,被「色聲香味觸法」污染了。

3 染得重的,色身就顯得很差,很醜陋;染得輕的,就顯得莊嚴。人的相貌體質,是這麼來的,這叫根本的原因,這個道理,世間人不曉得,科學家也不懂。

4 科學家總認為有遺傳,佛法不承認遺傳,佛法講的是「業力」。父母身體不好,養的小孩身體健康;父母短命,小孩長壽,那怎麼能算遺傳呢?講不通!

5 你的心裡頭,一切染污都沒有了,你的色相就圓滿,佛把這個事情講明白了,我們想想,這話說得有道理!還是佛所說的,真的是境隨心轉,我們這個身體是境界,是隨心轉的。

6 心清淨,我們這個色身、相貌自然端莊,所以你要想成就殊勝的色身,你一定要修「無垢心」,一定要發這個心,遠離一切污染。

7 起心動念想到「我」,就被污染了。這個「我」是污染的根源,是污染的根本,你看,「我貪」、「我嗔」、「我癡」,都是從「我」來的。

8 什麼時候能把「我」看破,你才能把這個污染從根本斷絕;否則的話,你這個污染,只有輕重的差別,不能根除。

 

你的惡念很多,相貌就不好看

 

1 佛在經論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的相,是業力變現的。相的好醜,就是善惡業的現前。

2 俗話常說: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眾生的相貌為什麼長得不一樣?心不一樣,對於一切事物的想法、看法不一樣,所以相貌不一樣。

3 相貌是福報,福報大的人,一看那個相就好,福相。佛說「相隨心轉」,這個話是真的。

4 學佛講修行,從哪裡修?起心動念,從這裡修。佛說「相隨心轉」,就是命隨心轉,什麼原因?吉凶禍福都在你的念頭。

5 所以真正高明的人,一看你的相貌,你心裡面所思所想,你的一生吉凶禍福,他都知道。所謂「誠於中而形於外」,表裡決定一致,你外表怎麼樣的偽裝,都隱瞞不了的。

6 世間人用他的聰明掩飾得再好,可以欺騙一些愚人;真正有修養的人、有道德的人,你是決定沒有辦法隱瞞他的,他一眼就把你看穿了。

7 心善,相貌就慈祥;心惡,那個相貌叫人看到就覺得恐怖,可見「誠於中」,一定是「形於外」,這是沒有方法掩飾的。

8 一切眾生的相是業報身,這個一定要知道!你的惡念很多,貪嗔癡慢很多,相貌就不好看;你唸唸都是善,相貌就很好看,人家一看你的相貌,很慈祥、很有智慧。

 

清明節祭祖掃墓

 

1 有一位同學問:佛弟子在清明節祭祖掃墓時,拜土地爺和孤魂爺時要用什麼禮節?要不要下跪?

2 佛弟子沒有受過菩薩戒的,應當要跪拜;受過菩薩戒的,你就是菩薩,鬼魂見到你,是他拜你,不是你拜他。

3 但是受了菩薩戒的,要真正當菩薩才行;如果受了菩薩戒,菩薩戒做不到,你是假菩薩,有名無實,那鬼也瞧不起你。

4 中國諺語常講「禮多人不怪」,所以,即使是受了菩薩戒,在現在講,還是禮貌多一點比較好。身為佛弟子,我們的言行舉止、生活行為,都要給社會大眾做典範,這樣就好。

5 話說回頭,祭祀祖先的宗旨,佛經裡頭說得很明白,這是報恩,儀規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誠心。

6 祭祀祖先,這也是紀念祖先,這是天經地義。我們紀念祖先,對祖先況且念念不忘,我們對眼前的父母,哪有不孝順的道理?

7 所以,做兒孫的,不可以不紀念祖先;如果不紀念祖先的話,你將來的兒孫不孝,為什麼?你不孝順父母,他看在眼裡,他也不會孝順你,這是因果。

8 此外,要特別注意,祭祀祖先,萬萬不可以殺生!你殺生祭祀祖先,不祭祀就不殺生,不但你自己有罪,這是加重祖先的罪業,這叫大不孝!

 

有高下之分,這就叫迷,沒有開悟

 

1 佛是覺者,菩薩是覺者,覺者的心,是清淨的,是平等的,是廣大的,跟虛空法界合而為一,所謂「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2 我們凡夫沒入這個境界,我們的心不清淨,我們的心不平,我們有高下之分,我們有染淨之異。

3 佛教給我們修平等心,對一切眾生決定沒有高下之分,什麼原因?有高下之分,就有分別,就有界限,就把原本是廣大的心,變成窄小的心,這就叫迷,沒有開悟。

4 悟了的人,心一定是清淨的、平等的、慈悲的。所以從清淨、平等、慈悲,能夠檢查我們自己,是不是真的開悟?

5 如果還有人我的界限,沒開悟,為什麼?我執還在,沒有斷掉。有高下之分,沒有開悟,決定是迷,沒悟!悟了的人,他的心是清淨、平等、大慈大悲。

6 我們專拜阿彌陀佛,對一切諸佛如來同樣恭敬,為什麼要專拜一尊?一門深入,使我們修學容易成就。

7 念佛是方便法門,我們專修這個法門,於其他諸佛菩薩,甚至於其他一切經典、法門,決定沒有高下之分。

8 如果不依方便,我們就無門可入,這一部《彌陀經》、這一尊佛、這一法門,叫方便法門,我們從這個法門進去,這就對了。

 

你要是得少為足,馬上就會墮落

 

1 古人修學,大徹大悟之後,他還像初學的人一樣,那麼樣的謙虛,那麼樣的好學,這很難得,這很值得我們傚法。

2 現在人修學,學了一點點,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就覺得自己在一切人之上,那是什麼?那是狂傲,那是障礙。

3 真正有修有學的人,一定非常謙虛,一直到如來地還是那麼樣的謙虛,你看哪一尊佛不謙虛?凡是帶著傲慢習氣的,凡是輕視別人的,決定不會有成就。

4 無論是佛法或世法,往往一些人有一點小小的成就,就很驕傲,就值得驕傲。值得驕傲是什麼?得少為足。他的病在哪裡?病在不能把自己境界往上提升。

5 我們曉得,佛教的經典,義理是無有窮盡的,從初發心到如來地,愈解愈深,愈思愈廣,我們要不斷努力精進去學習,決定不能夠得少為足。

6 我們學佛,佛是智慧,學佛就是學智慧!智慧廣大甚深,沒有止境的,決不能說有了一點小小的智慧,就得少為足,錯了!

7 對生活上的需求,我們要滿足;對智慧的追求,這個不能滿足!你要是得少為足,馬上就會墮落,這是世尊常常喝斥的。

8 你修行證果,證到阿羅漢,你就滿足了,這個是錯誤!好像唸書,念到小學畢業就很滿足了,不想再念了,這是錯誤;一定要圓滿菩提,這才是圓滿。

 

聽佛講幾句話,他們就證果了

 

1 佛當年出現在世間,常隨眾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他們不是古佛再來,就是明心見性的大菩薩,圓教地上菩薩。

2 釋迦牟尼佛示現在這個世間,他沒聽眾,他們來當聽眾。當聽眾當然不能用佛菩薩的身份,他們示現一個外道、示現一個普通的人。

3 不但聽眾是示現的,連那些護法都是示現的,好像唱戲一樣,整個班底都是佛帶來的,有些是示現國王大臣,有些是示現長者居士,共同來護持佛法。

4 這些人都是佛菩薩大權示現,來幫助佛弘揚佛法的。佛在世間,我們凡夫遇到佛,一句話也問不出來,我們也不曉得佛的高明之處。他們跟佛這一問一答,我們在旁邊愈聽愈有道理,這個恭敬心才生起來。

5 他們都是再來人,最先示現修外道,修了多少年一無所成。他們修行是真精進,但是沒有成就;一遇到佛,佛給他們講幾句話,他們就證果了。

6 聽佛講幾句話,他們就證果了,你們想想看,普通人哪能做得到?所以他們對佛的恩德念念不忘,感恩戴德,一生不離開佛。

7 他們都是為後人做一個榜樣,知道後來的這些凡夫,學佛沒有耐性,學到三個月、半年,他就跑掉了,這怎麼能成就?

8 人家親近老師一輩子,不離開老師,所以才有成就。這都是做個樣子給我們看,讓我們學習!

 

一佛出世,千佛擁護

 

1 《彌陀經》一開頭,就列了十六位出家「比丘僧」,這十六尊者代表的是什麼意思?群倫首領,社會賢達。換句話說,他們代表各行各界。意思就是說,這個法門大家都可以學習,而且都能夠成就。
2 佛經裡面記載,這些弟子們所代表的德能,舍利弗代表智慧第一。目犍連代表神通第一,也就是說他是禪定第一,因為定中才能現神通。摩訶迦葉代表頭陀第一。頭陀是苦行,他是一個苦行僧,苦行僧裡面他是第一。摩訶迦旃延是議論第一。摩訶俱絺羅是答問第一。

3 離婆多,心地清淨,正覺不迷,是無倒亂第一。周利盤陀伽,是義持第一,雖然他記憶力很差,非常之笨,但是他有恆心,一樣能成就。難陀,佛的胞弟,這是個美男子,是儀容聲妙第一。阿難陀,就是阿難尊者,佛的堂弟,多聞第一。

4 羅睺羅,這是釋迦牟尼佛的兒子,密行第一,在大眾當中,他最年輕,很頑皮,喜歡玩耍。別人看他是在玩耍,佛曉得他是真正在修行。憍梵波提,是受天供第一,用現代話講是宗教家,他接受天人供養。

5 賓頭盧頗羅墮,是福田第一,這位尊者現在還在人間,佛不准他入涅盤,叫他長住在世間,世間有人要種福,要供僧,叫他來應供。迦留陀夷,是教化第一。摩訶劫賓那,是知星宿第一。薄拘羅,是壽命第一。阿[少/兔]樓馱,是天眼第一。

6 釋迦牟尼佛這些學生,有許許多多都是古佛再來的;換句話說,這是唱戲。在前台,有老師、有學生;到後台,說不定學生是老師,老師都變成學生。他們是在演戲,在表演,真所謂,「一佛出世,千佛擁護」。

7 做佛的學生,要常常提出問題來研究、討論,一般人沒有學問、沒有功夫,問題提不出來,必須內行人才能提出來,所以這些人都是古佛、大菩薩們再來,幫助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的。

8 這些古佛、大菩薩是來做影響眾的,同樣地,也給我們後人做典範,我們要學習!我們今天從事於教學,大家不要爭名,不要爭地位,不要爭權利,只要大家和合,把事情辦好,目的達到,功德就圓滿。

 

清淨的道場,不是隨便請人來講經的

 

1 早年,我在台灣華藏圖書館講經,我們講堂是公開的,任何人來講經,我們都歡迎,可是他一定要講《彌陀經》、要講淨土法門,縱然講其他的經論,一定要指歸淨土,為什麼?我們大家都學淨土。

2 如果來了一個佛弟子,他來講禪,勸大家都學禪,不要學淨土,他這一來,就把我們的心都搞亂了,把我們的法都破壞了。

3 他雖然講的也是佛法,值得讚揚,但是我們修行的方法不一樣,門徑不相同,他可以到別的地方去講,不能到這裡來講。

4 如果我們這個地方念佛人,都念到理一心不亂,我歡迎他來講,那不怕了,為什麼?我們個個都「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那行!沒問題。

5 禪、教、密、律、淨,統統可以聽,甚至於講基督教、天主教,我們都能聽,對我們只有利益,沒有害處。可是要曉得,那是要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才行!

6 真正聽了之後不動心,「了了分明」是增長智慧,「如如不動」是增長一心不亂,有這個本事可以;沒有這個本事,一聽心就動搖、一聽就生煩惱,還是不聽的好!

7 佛經之所以稱為契經,就是上契諸佛所證之理,下契眾生可度之機。適合眾生的程度,適合他的需要,適合他的法門,對他真正有幫助,這叫佛法。

8 清淨的道場,不是隨便請人來講經的!如果請這個人來講經,把大家的那一點清淨信心都破壞了,這還得了嗎?所以一個道場,哪些人來講歡迎,哪些人來講不歡迎,有它道理在。

 

師父有什麼好看的?

 

1 印光大師,這是我們最近一代的祖師,他老人家專修淨土。印光祖師當年在世,對他的那些學生們監督很嚴。

2 印光大師的那些徒弟,凡是聽話的都有成就,凡是不聽話的都沒有成就,聽話的少,不聽話的多!

3 聽話的怎樣?印光大師教誡他留在家裡老實念佛,不要去跑廟、不要去參加法會,什麼都不要搞。如果到他寺院幾次,被他看到,就會被他罵。

4 你看那個《文鈔》,諸位就會發現,這個老和尚跟別的法師不一樣。別的法師怎麼樣?希望這些徒弟們常常來看看他,如果幾天沒見,「你怎麼這麼久都沒來過?」

5 印光祖師跟人家相反,你要是多跑幾趟,「你怎麼老跑這兒來?」「我來看看師父。」「師父有什麼好看的?你已經看過二、三次了。」他把你罵出去。

6 「為什麼不在家裡老實念佛?耽誤了時間,浪費了金錢,跑到這兒來幹什麼?」他罵人。連他老人家自己的道場,他都不准你來,何況是到處跑廟!

7 你多跑廟,不但浪費時間、浪費金錢,你的精神渙散,不能集中。你接近法師多了,這個法師跟你講這個,那個法師跟你講那個,你一腦袋亂七八糟的東西,你念佛不會成就。

8 所以到處跑廟,精神、財力浪費了,那都還是小事;你學的東西不專,夾雜許多的是非,夾雜許多不必要的煩惱,這才是大事!所以印光大師,他不主張信徒跑廟,那是真正的善知識。

 

隨緣度日就好,不要去計較

 

1 這個世間,什麼都是假的,一樣也帶不去。真正念佛人,在這個世間,隨緣度日就好,不要去計較,不要去爭執。我們一心一意念佛,只有自己將來走得很瀟灑,走得很自在,走得很歡喜,這一著是真的。

2 真正有智慧的人,這一生只要求這個,其他的都不求。其他的統統是六道輪迴的生死業,搞這個幹什麼?念佛念得再好,搞這個輪迴生死業,就不能往生。

3 世間法,盡心盡力去做,不要放在心上。把世間法掛在心上,那就是妨礙。世間法樣樣都做,樣樣都做得最好,樣樣都不妨;做完了,放下,心裡頭決定沒有牽掛,唸唸掛著阿彌陀佛。

4 不需要用思考的那些工作,工作時也可以念佛。我們在《往生傳》裡面,看到宋朝的王打鐵,打鐵不需要用思考,那個鐵錘打下去念「阿彌陀佛」,提起來「阿彌陀佛」,它不妨礙。所以一切不用思考的,工作的時候,對於念佛一點妨礙都沒有。

 

他眼見耳聞,比起一般人,聰明得太多了

 

1 現在人學佛,要有思想、要有見解,這大錯特錯,縱然學得很好,充其量只是個佛學家而已,他沒有能力斷煩惱,沒有能力得清淨心,沒有能力了生死、出三界。

2 明心見性的人,離一切妄念、離一切分別、離一切思想、離一切見解,心是清淨的,永遠住在定的境界裡。

3 心常住在定,這是很高的功夫,我們想學,學不來。淨宗法門比較特殊,人人可以學,它不教我們住在定,它教我們把心住在「阿彌陀佛」上,這就容易多了!這就是念佛的好處。

4 一天到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就是修淨土,這就是心裡真正有淨土。心裡有淨土,你就決定生淨土。

5 我們念佛人,要把心住在阿彌陀佛上,也許同修要問,我還要上班,我還要做事,我家裡還有許多事,那怎麼辦?是不是統統都不管了?不是的。

6 世間事情樣樣做,見到就做,做得圓圓滿滿,心裡面清清淨淨,這是菩薩事業。

7 不是叫你什麼事都不做,樣樣都做,樣樣清淨,樣樣不執著,就是佛常講的「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

8 所以說,把心住在「阿彌陀佛」上的人,心地格外清淨,他眼見耳聞,比起一般人,聰明得太多了,為什麼?他沒有妄念,他沒有分別。

 

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1 明末清初,淨土宗第九代祖師蕅益大師,這個人很了不起,他給《彌陀經》做的註解,叫《彌陀經要解》。他在《要解》裡面,告訴我們一個事實:積罪假使有體相,盡虛空界不能容受。

2 什麼叫積罪?我們生生世世造的罪業,累積下來的罪業就叫積罪。假使這個罪業要有體相,我們今天講,要有個體積、有個樣子,哪怕再小,像佛家講的微塵,像現在科學裡面講的電子,甚至於比電子更小的這些物質,虛空法界都裝不下。
3 我們造一個罪,就有一個那麼個東西在,我們無始劫所造的罪業太多太多,虛空法界都裝不下。好在造的罪業沒有形相、沒有體積,要有形相、有體積,你就會感覺太可怕了。這個話是真的,一點都不假!

4 為什麼我們遇到這樣殊勝、這樣方便、這樣簡單、容易、直捷的法門,我們修學起來還這麼困難?這就證明我們無始劫來積累的業障太重!這樣簡單容易的法門,我們還感覺非常困難,這是業障太重,我們不能夠不警覺,不能夠不知道。

5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我們每唸一聲佛號,都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可是蕅益大師卻說,我們縱然每天念二十萬聲佛號,每天不斷,念上一百年,「所滅的罪如爪上土,未滅罪如大地土」,這是怎麼一回事情?

6 經上給我們講,唸一聲阿彌陀佛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你天天念阿彌陀佛,所滅的罪,就像我們在地上抓一把土撒下去,指甲裡頭還留一點,你滅的罪就這麼多,為什麼會是這樣?你造的罪業太多了。是這麼一回事情。

7 可是諸位要知道,會念的人念佛,他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確實能夠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不會念的,滅不了那麼多。不會念就是有口無心,那不能滅罪。

8 淨業三福,是修淨土的大根大本,是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的基礎。「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建立在三種淨業的基礎上,那你句句佛號都相應,你才能說「一 聲佛號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你天天念這句「阿彌陀佛」,這三種淨業都沒有,這個佛號沒有力量,不起作用,你的罪滅不了!

 

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

 

1 佛在《無量壽經》勸我們,「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供養恆河沙數那麼多的佛菩薩,那個福報太大了!實在講,修福修得再大,不如你發真正的道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2 現在大家都顛倒了,顛倒什麼?為了修福,拚命去供養。聽說哪個地方有修行人,有道的人,或者是佛菩薩再來,趕快就去供養。

3 佛在經上教給我們,就是真的是佛、是大菩薩,多少?恆河沙那麼多,他說「不如堅勇求正覺」,「堅」是堅固,「勇」是勇猛精進,「求正覺」就是一心念佛求生淨土,不如這個好!

4 你要到處去供養,給諸位說,你的精神、體力浪費掉了,而且接觸的人多,是非就多,煩惱就多。你普遍去供養,得到是什麼?得到是邪知邪見、無量無邊的煩惱,你將來的果報一定是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我看,三惡道多。

5 不過你還有福,很有福報。畜生道裡頭,也有很有福報的。你看外國人養的小貓、小狗,那個福報真大!主人一家人要侍候它,買給它吃的東西很營養,還給它理發、給它洗澡,那個侍候真的是比侍候父母還周到!

6 那個畜生有福,前生修的福,這一生雖然它是畜生,它那個主人是前生欠它的債,它是來討債的,主人要侍候它,它才是一家之主!你們願不願意享這個福?

7 像餓鬼道裡面,也有福報大的,像城隍、土地,台灣供的媽祖,這都是有福報的鬼王。餓鬼道裡頭有福報的,你看初一、十五,有很多人給他燒香祭祀供養。但是要記住:他是鬼,他不是人,他是惡道眾生!

8 供養恆沙聖眾,不能超越三界,在這個世間上憑添生死而已,所以佛教給我們要堅定信心,勇猛精進,老實念佛,求生淨土。

 

要隨順如來教誨,這個重要!

 

1 現在是末法時期,邪知邪見充斥在世間,這對學佛人來說,是很大的困擾,也是很大的障礙。

2 現在這個世間,正是《楞嚴經》上所說的「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邪師太多,到處都是。邪師也打著佛法的旗號,所說的不是佛法。

3 佛法是教你修清淨心,恢復自己本能;邪師是想盡方法增長你的邪知邪見,增長你的亂想,目標是這個。

4 邪師分別執著很重,成見很深,他貢高我慢,目中無人,別人學的法跟他的不一樣,他就惡意譭謗,自讚毀他。

5 真正修行人,覺悟的人,心是清淨的、平等的,一切恭敬,決定沒有貢高我慢,決定沒有自讚毀他。

6 佛法是正而不邪,正知正見;邪師所說的法,邪知邪見,迷惑人心,如果你聽命於他,這叫迷惑顛倒!

7 一定要曉得,凡是能覺悟人心的法,都叫做佛法;凡是迷惑人心的法,都叫做邪法。邪師說法,迷惑人心,跟事實真相完全相違背,怎麼能隨順?

8 我們要隨順如來教誨,這個重要!要隨順如來教誨,百分之百的隨順,這才是個聰明人,這才是一個真正愛護自己的人!

 

不明瞭佛法,這是苦,無盡的苦!

 

1 佛告訴我們,人與人的關係有四種因緣:報恩的、報怨的、討債的、還債的。

2 報恩的,過去生中你們彼此互相有恩惠;報怨的,過去世你跟他有仇恨;討債的,你過去欠他的,他來討債;還債的,他過去欠你的,這一生遇到,他來還債。

3 如果緣很深的,關係很深的,就變成一家人;緣疏遠一點的,就變成親戚朋友;再疏遠的,就變成陌生人。

4 我們走在外面,每一天都會遇到許多陌生人。有一些人看到你,跟你笑笑,跟你打個招呼,善緣;有人見到你,跟你瞪眼睛,惡緣。他看別人順眼,偏偏看你不順眼,為什麼?你過去生中跟他有過節。

5 佛在經裡頭,告訴我們「因果通三世」;又告訴我們「欲知過去因,今生受者是」,學佛覺悟的人,真正明瞭這個事實真相,所以他對待一切人大慈大悲。

6 因緣果報,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所以,覺悟的人,怎麼處理這些關係?他把這一切世緣,統統轉變成法緣。

7 人與人的關係,因緣很複雜,我們同學應當怎麼做?佛教給我們,有恩於我的人,這是志同道合,希望他一生能成佛;有怨於我的人,希望把這個怨結化解,幫助他學佛。

8 所以,明瞭佛法,這是無量無邊的功德;不明瞭佛法,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是苦,無盡的苦!

 

順境之害,比逆境還要可怕!

 

 1 一個會修行的人,他的心清淨平等,無論在什麼環境,順境、逆境,善緣、惡緣,對他都非常有利益。

2 但是,對初學來說,實在講,修行要在逆境裡面去鍛煉。一切看不慣的、看不順眼的,慢慢練習看順眼,要從這裡面去磨練,要在這裡面去修。

3 在逆境裡面修忍辱,真正下功夫,什麼都能忍,最後在順境裡面修清淨心、平等心。

4 順境難,順境比逆境還要難!逆境能淘汰人,淘汰人實在講並不嚴重,順境淘汰人不得了!順境是樣樣都稱心如意,人滿足這個境界,向上奮發的心就沒有了。

5 自古以來,修行人被順境淘汰的,不知道有多少!佛在經上說,「一切法得成於忍」,一些修行人往往到最後失敗了,退轉了,墮落了,什麼原因?忍不過,他不能忍。

6 「忍」這個字,是對一切境界。順境不起貪心,逆境不起嗔恚心,順、逆境界當中,都保持著自己清淨心跟平等心,這就是忍。

7 所以要知道,「忍」這個字,不是專對逆境講的,逆境裡面你要忍,順境裡面你也要忍,所有境界裡頭,你都要能忍。

8 現前這個社會,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誘惑太大了,幾個人能禁得起誘惑?所以要知道,順境之害,比逆境還要可怕!為什麼?逆境裡面起嗔恚,你可以覺察到;順境裡面起貪癡,你自己一點警覺心都沒有!

你自私自利沒放下,你沒有法子超越輪迴

 

1 我們講修行,什麼叫真正的修行?於一切境緣之中,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保持心地的清淨平等,這叫真正的修行。

2 佛法的修行,是要從自己心地上去做。我們初學,下手就是盡量地降低執著。要從這上面真的下功夫,最初方便,就是我常講的,一定要放下自私自利。

3 放下自私自利,你就得大利益!自私自利,障礙你的涅盤、障礙菩提、障礙悟門、障礙一切善法,你說你的損失多大?

4 自私自利是煩惱習氣的根源,你要放不下,你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你禁不起外面五欲六塵的誘惑,你心裡面的貪嗔癡三毒,決定是天天加速地在增長。

5 你想想你的貪嗔癡,今年跟去年比,是不是今年比去年輕?這個事情別人不知道,你自己認真反省就知道。如果貪嗔癡慢不比去年輕,甚至於比去年還要嚴重,那你就完了!你念佛再精進,你還是要搞三途六道!

6 三途六道裡頭,說老實話,三途成分多,人天成分少,為什麼?人天的善德你沒有。你來生要到人道,經上講得很好,你要具足五戒,要具足中品十善。

7 你要生天道,要具足上品十善,要具足「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慈悲喜捨你沒有,上品十善你沒有,肯定天道沒分。

8 念佛雖然講帶業往生,祖師大德給我們說得很多,只帶舊業,不帶新業;換句話說,你自私自利沒放下,你的煩惱習氣伏不住,你沒有法子超越輪迴。

 

老比丘證四果,這就說明他心誠!

 

1 諸位學佛要知道,我們親近一個善知識,自己對待老師那個誠意是第一個條件,能不能得到受用,就像印光大師所講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

2 佛在經典上,曾經給我們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他說有個老比丘,修行了很多年,沒有得道,心裡面很懊惱,也很慚愧。

3 有幾個剛剛出家的年輕比丘,想戲弄他,就去跟他開玩笑:「你是不是想證果?我們可以教你,但是你要請客,請我們吃好東西。」

4 這個老比丘把他的那一點衣服賣掉,請幾個小比丘吃。小比丘吃飽了,老比丘就問:要怎麼證果?

5 小比丘作弄他,叫他蹲在房屋的一個角落,不要胡思亂想。過了一會兒,有個小比丘拿了個皮球,在他頭上打了一下,說:「你證初果了。」這個老比丘點點頭:「是的。」
6 「再換一個角落,到那邊去」,他又乖乖地跑到那邊去了;這個皮球又打一下,「你證二果了」;四個角轉回來,「你證四果羅漢了!」「是的。」老比丘立刻向小比丘磕頭頂禮,答謝師恩。

7 小比丘笑著說:「我們是跟你開玩笑的。」沒料到,老比丘卻認真地說:「我是真的證四果了。」那幾個小比丘聽了,都傻了,都向他求懺悔。

8 老比丘證四果,這就說明他心誠!雖然人家跟他開玩笑,他一樣證果。他有十分誠敬之心,他得到了!所以要知道,一個人的成就,在於自己的真誠。

 

苦跟樂都屬於果報

 

1 鬼神裡面雖然也有福德的、有大福德的,但是要講到覺性,比人還差一等。人比鬼容易覺悟,所以諸佛如來在六道裡面示現,總是在人道示現成佛,沒有在鬼神道裡示現成佛的,沒有!也沒有在天道示現成佛的。

2 為什麼特別選擇在人道示現成佛?人道苦多樂少,容易覺悟。天道樂多苦少,出離的心疏忽了,沒有想到要出離,他很難覺悟;三惡道苦多樂少,也很不容易覺悟,他要顧慮到現前實際上的生活,教他學佛他沒有時間。

3 人道這種機緣就非常好,有苦有樂。苦多樂少,容易覺悟,容易生起出離的願望,所以佛示現成道一定是在人間,不在其他道,道理就在此地。

4 但是諸佛如來每一道都現身,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他要去度鬼神,一定也要現鬼神身,跟他同一類,這才方便教化。

5 鬼道的眾生比人間苦,但是人間苦樂也有變化,現代的人非常苦,我看跟餓鬼道差不多!

6 我們在中國古籍裡面所看到的,像唐宋乃至於明清,那些人過的生活比我們現在樂,真的是樂多苦少,現在人可以說是只有苦沒有樂。

7 現在人的樂,我們仔細去觀察,所謂是苦中作樂,不是真樂!那個樂是找刺激,就像現在人講的服毒、打嗎啡,這是苦中作樂,沒有樂。

8 佛說得非常好,苦跟樂是屬於果報,他的因是迷悟。迷是苦之因,悟是樂之因,所以佛法教人破迷開悟。迷破了,苦就離開;悟要是開了,樂就得到了。所以,佛教人修因,你才能夠得好的果報,這是正理。

南無阿彌陀佛

 

臨命終時,心不巔倒,這才是福報

 

1 往生要靠大福報,什麼是大福報?經論裡常說,「臨命終時,心不顛倒」,這就是大福報。

2 「臨命終時,心不顛倒」,這一句話比什麼都重要,你能不能往生,這是最重要的一個條件。

3 人在臨命終時,為什麼會顛倒?不知道修福。所以,古來大德,不但是佛門的,世間法裡面的大德們,都是勸人修福。

4 古時候人曉得,修福不享福,福報給別人享,自己將來的福報就更大;現代人迷惑顛倒,不相信因果報應,他不知道修福,他只知道自己享福。

5 他不知道,他享有的這一點福報,是過去生中修的,很容易就享盡!他哪裡知道,享福是造作罪業,一旦福報享盡了,業障現前,他就要墮三惡道?

6 真正覺悟的人,他把一生所修的福報,留在什麼時候享?臨命終時。「臨命終時,神智清楚,心不顛倒」,他只要這一個福報,其他的福報都不要。

7 我們學佛,一生修福不享福,福報給別人享;至於自己,要懂得節儉,要懂得斷惡,要懂得修福,希望自己臨命終的時候,能夠真正做到心不顛倒。

8 心不顛倒,這一條非常重要,為什麼?念佛人臨命終時,心不顛倒,就決定往生。所以要曉得,臨命終時,心不顛倒,走得清楚、走得自在,這是大福報,無比殊勝的福報!

 

眾生的五種感受

 

1 佛將一切眾生種種的感受,歸納為五大類:苦、樂、憂、喜、捨。

2 身歸納為兩類,有苦有樂;心也有兩大類的感受,有憂有喜;心情很平靜,沒有苦樂憂喜,雖然很好,它時間短暫,不能永遠保持,這個時候叫捨受。

3 你有苦樂憂喜捨,你這個受不正常;正常的享受裡面,佛法講的「正受」,決定沒有苦樂憂喜捨。

4 正常的感受,佛經裡面講「三昧」,翻作正受,正受是正常的享受。

5 什麼是正常的享受?正常的享受是清淨,心在一切境界裡面沒有分別、沒有執著。覺悟的人,一切苦樂憂喜捨,他統統不受。

6 苦樂憂喜捨這五種受,我們念佛念到事一心不亂,就統統沒有了,這個時候的享受就叫「正受」,正常的享受。

7 你在一切境緣裡,還有苦樂憂喜捨的感受,不要說理一心不亂你不能證得,事一心不亂你也不能證得。

8 苦樂憂喜捨這五種受,是迷的人才有,悟的人沒有。由此可知,有苦樂憂喜捨這些感受現前,這是凡夫,不是聖人,自己一定要覺悟!

世間人的樂,是樂極生悲

 1 八萬四千法門裡面,只有淨土這個法門,這個法門叫特別法門,只要伏煩惱就能成就。

2 煩惱是什麼?喜怒哀樂、七情五欲。煩惱要怎麼伏法?在日常生活當中,煩惱一起來,馬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用這一句佛號把它伏住。

3 煩惱果然伏住,你必定得生,而且你能預知時至;如果煩惱伏不住,那是什麼?業障現前。業障現前,這個問題嚴重,它障礙你往生。煩惱現行伏不住,這很糟糕!我們自己要清楚。

4 譬如遇到順心的事情,你很開心、很歡喜,這就生煩惱。七情五欲起作用,你歡喜心生起來了,你的心不清淨、不平等,有起伏,怎麼辦?古大德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5 這念頭起來,趕快覺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覺悟。統統回歸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把你的清淨心、平等心又恢復正常,這叫做念佛。

6 現在我們看到一般念佛的,禁不起風浪,小小一點境界現前,煩惱馬上起現行。一點點不如意,脾氣發起來了,這就完了;一點點順自己的意,歡喜心生起來,這不行,這也完了!

7 心上真有阿彌陀佛,真有西方淨土,無論遇到什麼事情,第一個念頭就是阿彌陀佛,這叫真念佛,這叫會念佛。

8 一面念佛,一面還在發脾氣,或者一面還在動感情,這叫不會念佛。那種念佛只是跟極樂世界結個善緣,這一生當中不能往生,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煩惱現行伏不住,這很糟糕!

 

1 八萬四千法門裡面,只有淨土這個法門,這個法門叫特別法門,只要伏煩惱就能成就。

2 煩惱是什麼?喜怒哀樂、七情五欲。煩惱要怎麼伏法?在日常生活當中,煩惱一起來,馬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用這一句佛號把它伏住。

3 煩惱果然伏住,你必定得生,而且你能預知時至;如果煩惱伏不住,那是什麼?業障現前。業障現前,這個問題嚴重,它障礙你往生。煩惱現行伏不住,這很糟糕!我們自己要清楚。

4 譬如遇到順心的事情,你很開心、很歡喜,這就生煩惱。七情五欲起作用,你歡喜心生起來了,你的心不清淨、不平等,有起伏,怎麼辦?古大德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5 這念頭起來,趕快覺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覺悟。統統回歸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把你的清淨心、平等心又恢復正常,這叫做念佛。

6 現在我們看到一般念佛的,禁不起風浪,小小一點境界現前,煩惱馬上起現行。一點點不如意,脾氣發起來了,這就完了;一點點順自己的意,歡喜心生起來,這不行,這也完了!

7 心上真有阿彌陀佛,真有西方淨土,無論遇到什麼事情,第一個念頭就是阿彌陀佛,這叫真念佛,這叫會念佛。

8 一面念佛,一面還在發脾氣,或者一面還在動感情,這叫不會念佛。那種念佛只是跟極樂世界結個善緣,這一生當中不能往生,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學佛要學用心如鏡

 

1 我們學佛,學什麼?學用心如鏡,這個心要像鏡子一樣,沒有分別,沒有執著。

2 諸位想想,鏡子有沒有分別、執著?沒有,所以佛教給我們「用心如鏡」,要清淨,要不動,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3 你看鏡子,外面境界現前了,它裡面也現前,雖然現前,鏡子沾不沾染?不沾染。

4 佛菩薩用心如鏡,就像鏡子一樣,沒有取捨。為什麼沒有取捨?取捨到了極,到了究竟處了,沒有取捨了。

5 凡夫用心像照相機的底片,一照的時候,裡面就落了一個印象,落印象就是取捨,不知道用心如鏡。

6 用心如鏡,鏡照外面的境界,一樣也不會漏掉,樣樣清楚、樣樣明瞭,決不染著。不但以後不染著,正照的時候就不染著。

7 我們平素,在生活裡頭,一定要懂得用心如鏡,再壞的逆境,不會起嗔恚心;再順心的順境,不會起貪愛心。

8 我們學佛,學什麼?放下分別,放下執著,這個心要像鏡子一樣。佛教給我們「用心如鏡」,我們如果真正能用心如鏡,那去佛就不遠了!

 

學佛要真干

 

1 我們學佛,如果是真干,決定得三寶加持!因為佛所發的願,沒有一個願是空願,一定都兌現。

2 佛門裡面有一句話說:「佛氏門中,不捨一人」,如果你真的想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佛決定不會捨棄你。

3 佛度眾生,這個眾生無論在哪一道,無論在什麼情況之下,佛眼看得清清楚楚。什麼時候你真正覺悟了,真正需要佛幫忙,他就來了,感應道交,絕對不會空過。

4 佛是從哪來的?自性變現的。我求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來了,自性彌陀;我求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來了,自性觀音,那怎麼會求不到?他怎麼會不現前?
5 就怕你求的心不真,或者夾雜著自私,夾雜著名利,感應就沒有,要不然,沒有不感應的。現在人,說老實話,不信佛的人太多!一天到晚跟在我身邊,不信!他相信他自己的妄想,他不相信佛法。

6 如果說我周邊這些人,是我的弟子的話,我早就退心了!這麼多年來,我遇到很多靈媒,他們鼓勵我,說:「法師,真有人跟你學,在哪裡?在網絡上,在電視機前面,不在法師身邊,法師身邊沒有一個。」

7 此外,靈界,九法界眾生,我們在一起學習,成就的非常多,這我相信。所以我每天學得很起勁,講得也很起勁,原因在此地。

8 我要不認真學,對不起自己,對不起父母,對不起老師。我要不幫助別人,不把自己所學的講清楚、講明白,我對不起眾生,所以要真干!

 

沒有三寶加持,決定做不到

 

1 佛說我們這個世間叫做「五濁惡世」,如果沒有三寶的加持,我們要想真正做一樁善事很難,為什麼?魔來擾亂。

2 以講經來說,如果沒有三寶加持,這個經義講不出來,你講的頂多是文字而已。佛經的意思幾乎全部是意在言外,文字表面上看不出來,一定要求三寶加持。

3 許許多多講經的大德們,你去問他,你這個經怎麼講的,他自己不曉得!諦閒法師當年在世講經,蔣維喬居士、江味農居士都是他會下的聽眾,這都是民國初年了不起的大居士。

4 《圓覺經親聞記》,蔣維喬筆記的,他隨聽隨記,記了之後都送給老和尚看一看,請老和尚修正一下。老和尚看了他的筆記,就問:「你記的這個,是我講的嗎?」他說:「是。」「我怎麼會講得這麼好?」

5 老和尚講經的時候,自己也有準備,他有《圓覺經》講義,結果所講的,都是講義之外的東西,連他自己都不曉得!這是上講台有佛力加持。

6 我在台上講經也是如此,我下了台,你問我講些什麼,我不曉得。當然這是三寶加持!通常我講這些東西都沒有準備,尤其是這部《彌陀經》,講了好多遍,可是每一遍都不一樣。所以,沒有佛力加持不行!

7 我過去一天在講台上,講八個鐘點,九個鐘點,愈講愈有精神,不講一點精神都沒有,當然這是三寶加持!一切善事沒有例外的,所以諸位要修菩薩道,一定要發菩提心,才能感應得十方一切諸佛菩薩護念,龍天擁護。

8 所以要曉得,沒有如來菩薩殊勝的智慧,這經義沒有法子發明。要想發明經義,又要符合佛智,像開經偈裡面講「願解如來真實義」,真正不是一個容易事情!沒有三寶加持,決定做不到。

 

覺而不迷,才叫念佛

 

1 有不少同學常常來問:「我們念佛要不間斷,可是我們做事情的時候,佛號就間斷了,那這樣不就不能成功了嗎?」

2 我們念佛,首先要明瞭,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的意思是無量覺,覺而不迷,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眼見色,耳聞聲,乃至於心裡頭起心動念,統統都是覺而不迷。

3 譬如我們眼見色,起了一念貪心,貪心是迷,一句阿彌陀佛,貪心就沒有了,覺了,覺就不迷了。

4 念佛是什麼?就是唸唸要喚醒自己覺而不迷。無論在什麼境界上,覺而不迷,這叫念佛。

5 如果一天到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什麼事情都是迷惑顛倒,你這句佛號叫白念了,那不叫念佛,那個叫有口無心,正是古人所謂「喊破喉嚨也枉然」,沒用!

6 我們念這一句佛號,就是唸唸中提醒自己要覺而不迷!我們做事情的時候,佛號雖然不念了,我們全神貫注,把事情做得很圓滿,這也叫念佛。

7 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才起心動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把那個妄念馬上壓下去,這是無量無邊的功德!所以,這一句佛號是提醒你自己,時時刻刻、在在處處、順境逆境,要覺而不迷。

8 這一句佛號,聲聲都是喚醒我們自己的本覺心!所以要曉得,念佛,念是今心,現前的心,佛是覺,我現在這個心覺而不迷,這才叫念佛。

 

唸經有兩重目的,念佛是單刀直入

 

1 聽經研教,佛家有一個原則:聽懂了,很好;聽不懂,不研究,不去思索。為什麼?聽不懂的,你要想把它搞懂,愈想愈遠,愈想愈錯。

2 你懂了,是你直心直接體會到的;你用思惟想像、用分別執著,決定是邪知邪見。所以這個東西不能想,不能思惟,不能研究。

3 你不分別、不執著、不打妄想,這樣你才能得到如來真實義,開經偈講的「願解如來真實義」,你才會真正懂得。

4 在一切境界裡面,學著不分別、不執著、不落印象,保持自己的清淨心,這叫修行。

5 學佛人所貴的,是二六時中保持清淨心。我們念佛人,妄念才一生起來,就「阿彌陀佛」壓下去,除了阿彌陀佛這一念,沒有第二念,這是真正功夫。

6 初學的人很不容易,他的成見很深,意見太多,不肯老老實念佛,這才叫他唸經。唸經的目的在哪裡?一個目的是訓練清淨心,另一個目的是教你瞭解理論、方法、境界。你通徹瞭解後,你就會死心塌地念佛。

7 唸經有兩重目的,念佛是單刀直入,一個目標。有許多同學辛辛苦苦地修學,修了很長的時間,得不到結果,非常可惜!如果懂得方法,死心塌地去念佛,給各位說,三個月就有效。

8 這三個月的訓練,你的心就清淨很多;六個月,你一定生法喜;三年就有成就。三年,你的人生觀、宇宙觀不相同,你的氣質、相貌不一樣!如果你學了幾十年,思想行為沒變,還是老樣子,你那個佛號是白念了!

 

大修行人還落不落因果

 

1 中國古時候有個公案,野狐禪,我想不少同修也曾經聽說過。公案,用我們現在話來講就是故事,公案不是寓言,這是確確實實有這麼一樁事情。「野狐禪」這個公案,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示,那就是:誤導眾生,你要受果報。

2 唐朝百丈大師那個時代,大師常常講經說法,聽眾裡面有個老人常常來聽,彼此都很熟悉,常常來聽經的聽眾,對他也很尊敬。百丈大師知道他不是人,是個狐仙。這個狐仙有能力變化成人的形狀,天天來聽經。

3 有一天,這老人向百丈大師請教,他說,在五百世之前,他是個法師,有人向他提出一個問題,「大修行人還落不落因果?」,他的回答是「不落因果」,就這麼一 句話,他墮落在畜生身五百世。他現在修成人身,但是沒有辦法解脫,他請求百丈大師,指示他一條明路,幫他脫離畜生身。

4 百丈大師說:「好,明天我們在大眾講經的時候,你出來把從前別人問你這個話,提出來問我。」所以到第二天上課的時候,他就出來請教:「請問老和尚,大修行人還落不落因果?」百丈大師給他改了一個字,不昧因果,大修行人不昧因果!

5 大修行人是什麼?佛是大修行人,法身菩薩是大修行人,他還有沒有因果報應?有,不是沒有。他當年答覆人說「不落因果」,這個「不落因果」就沒有因果了,他這個答覆錯誤了,百丈大師把它修正,「不昧因果」,他聽了恍然大悟。

6 到第二天,百丈大師向大眾宣佈:昨天來問的這老人,他是個老狐狸,住在後山,現在已經死了,他解脫了,脫離畜生道了。百丈大師領著大眾到後山去看,果然看到有一個老狐狸死在那邊,於是大師按照出家人的禮節把它埋葬,給它誦經超度。

7 你看,「錯下一個字轉語,墮五百世野狐身」!因此我們要明白,人家來提問題,解答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孔老夫子教給我們的一個原則,我們一定要遵守,那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8 我真的明瞭,沒有錯誤,我給他解答。如果我自己有疑惑,我沒有辦法解答的,就直截了當地告訴他,「這問題我答覆不了」,這沒有過失。強不知以為知,往往因愛面子而造罪業墮三途,你想想看,你吃的虧有多大?

南無阿彌陀佛  

 

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1 今年三月,我在香港的時候,有個同學告訴我一樁事情。他是公務員,有個小兒子六歲,很難教,很頑皮,常常頂撞父母。有一天,他從我們協會帶了一本有註解說明的《地獄變相圖》回去,放在書桌上。

2 幾天之後,他發現這本書有人看過,從書本的樣子看出來,好像翻的遍數不少。結果他就問:「誰翻了這本書?」他小兒子說他翻了,然後問他爸爸,這裡頭講的是真的嗎?他說是真的。從此以後小兒子就變乖了,就聽話了,不敢再頂撞父母了!

3 《地獄變相圖》沒有白畫,真起作用!過去舊社會裡面,城隍廟的閻王殿真起作用,這個約束人心。我們小時候,城隍廟還在,每年城隍廟總得去個好幾次,母親到城隍廟去燒香,實際上那是帶我們去接受因果教育。

4 我們看了閻王殿會問:那些人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父母就會告訴我們,這是造什麼樣的業,做什麼樣的壞事,將來死了以後受這個果報。看了之後,印象非常深刻,自自然然約束自己的言語行為,一生當中不敢作惡。

5 現在的社會,大家迷信科學,把宗教看作迷信,城隍廟是迷信,不要了。人們不再相信因果,社會風氣變壞了,犯罪率大幅度地上升。

6 我是前幾年到香港講經,有個陳郎老居士,他在香港很著名,常常來聽我講經。他是四川人,他告訴我,從前人相信因果、相信佛,寺廟很多;現在人不相信了,犯罪率上升了差不多十倍!

7 想想從前這些風俗習慣,對於維持社會安定,還是起一定的作用。現在人認為這個東西是迷信,不相信因果報應,他什麼壞事都敢做,不知道六道輪迴的可怖!

8 業因果報,如果諸位很冷靜地觀察,就在你的周邊,就在你的眼前。種善因得善果,造惡業一定有惡報!佛家常講,「不是不報,時辰未到」,不管你相信不相信,因果的定律是決定逃不過的。

 

因果報應的事情,天天都在發生

 

1 現在這個世間,有很多人迷信科學,不相信因果報應,不相信三世輪迴。我們跟人家講這些,人家說我們迷信,還在那裡恥笑我們。

2 因果報應的事情,千真萬確!講真的,他不相信;講假的,沒有輪迴,沒有因果報應,「你喜歡做什麼,就做什麼」,他很高興。你看,信假不信真,真是愚癡到了極處!

3 我們常常聽古德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眾生愚癡,造作的時候,他疏忽大意,造作種種惡業;果報現前的時候,他害怕了。這個時候,害怕也沒用處,也無濟於事!

4 菩薩聰明,果報現前,逆來順受!菩薩怕因,永遠不再造惡因,所以他才能夠不受惡報。我們學佛,一定要瞭解其中的道理,一定要認清因果報應的事實真相。

5 因果報應的事情,就在眼前。我們常講的現世報,就在眼前!頭腦稍微冷靜一點,因果報應的事天天看得到,報紙、雜誌、大眾傳播工具天天看到。

6 所以,我們一定要相信因果報應;不相信因果報應,果報現前的時候,後悔就來不及了!

7 惡道的因與果,佛在經論裡頭講得太多了,我們要特別注意!這世間有很多人雖然不學佛,但是對於因果報應的事情,他能相信、能接受,為什麼?確實有這些事發生在他面前,他親眼看到,不能不信。

8 因果報應的事情,就在眼前,天天都在發生,我們親眼看到的,親耳聽到的,多得很!如果這個也不相信,那就沒法子了!

 

自殺是沒完沒了,將來的果報更苦!

 

1 我們在講經的時候,常常提醒大家:這個身不是我。身不是我,那身是什麼?在佛法裡有一個名詞叫「我所」,要用現代話來說,「我所有的」。

2 像我穿的這件衣服,這件衣服是我所有的,這不是我。衣服穿舊了,穿破了,再買一件新衣服穿。衣服有生滅、有生死,我沒有生死。

3 諸位要曉得,這個身不是我,死是身死,我不死。身要是我,那就壞了,身死了,我不就是死了嗎?身不是我,身死我不死,我是永遠活著的。

4 一般人以為,死了什麼都沒有了,不是的。死是你的身死,你的身滅掉,你的靈性沒死,一般講,你的靈魂沒死。

5 這個世間人,有很多人感覺得人生太痛苦,活不下去就自殺了,以為這一死,什麼都了了,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自殺的罪很重,你細讀佛經就明瞭,自殺的果報都在地獄。

6 人死了不到四十九天又投胎了,投胎到地獄去,你該怎麼苦法,還是怎麼苦法!你要是明白這個事理真相,決定死不得,死了就不得了,死了麻煩就大了!

7 所謂因果通三世,真正瞭解業因果報的人,縱然遭遇到極大的痛苦、打擊,也不會選擇自殺這條道路。自殺不但解決不了問題,自殺是沒完沒了,將來的果報更苦!

8 自殺是最懦弱的行為,自殺是錯誤的行為,自殺不能解決問題!一定要趁還活著的時候,把問題解決;死了之後,問題就解決不了!

死有什麼可怕?哪個人不死?

 

1 覺悟的人,根性當家;不覺悟的人,識心當家。識迷,做出來的事情就叫業,業裡面有善業、有惡業、有無記業,感得六道三途的果報。

2 如果是自性當家,善惡兩邊都不造,那造的是什麼?佛法裡面常講淨業,這好!淨業不在六道,六道裡頭沒有淨業的果報。淨業如果回向求生淨土,果報就是極樂世界。

3 你要是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你自自然然就知道,像古大德所說的,放下身心世界。這個放下,要記住:不是事上放下。如果事上放下,佛菩薩怎麼會在六道三途裡面現身?

4 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可見得他沒放下,這是告訴我們,事不能放下,心裡頭要放下。心裡放下什麼?放下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一切的享受、貪嗔癡慢。換句話說,該放下的統統要放下,該提起的一定要提起。

5 該提起的是三學、六度、十波羅蜜,幫助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苦難眾生,這事情不可以放下,全心全力為社會、為眾生服務。有人說:做好人為國為民,好像都不得好死,都被人謀害死了。還要不要做?還要做。

6 不覺悟的人,他不知道,他以為好人不得好死;覺悟的人知道,人沒有生死,這身捨掉了,換一個身又來了,這菩薩精神。真正能看出門道的人不多,如果能夠看出三世因果,所有一切疑惑都斷除了。

7 所以,覺悟的人在這世間,要常常想到,這事情應不應該做?應該做的,一往直前。什麼事情應該做?利益國家、利益眾生,這事情該做。覺悟的人,絕不計較個人的利害得失,即使捨棄身命也在所不惜。

8 死有什麼可怕?哪個人不死?世間人貪生怕死,對於生死的實相他不瞭解;如果對於生死真相搞明白、搞清楚了,那就像佛經裡面講的「不生不滅,不來不去」,這是真的!

 

一切諸佛都護念,你怎麼會遇到魔障?

 

1 許多人學佛,常常會遇到魔障,這是什麼原因?宿障深厚、不善用心。

2 無量劫來,我們跟一切眾生結了許許多多的冤仇,宿障深厚;不要說過去生了,我們這一生當中,沒學佛之前,我們殺生吃肉,與這些眾生結的冤仇就不知道有多少?

3 宿障深重,這是無可奈何!要消除深重的業障,只有老實念佛;我們一心念佛,念久了,業障確實能消除。

4 我們念佛,依照經典的教訓去修,這是「善用心」,不會著魔障;我們違背佛陀的教誨,沒有依照經典裡面的理論、方法、境界去修學,這叫「不善用心」,就很容易著魔障。

5 《彌陀經》,原來的題目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唸經》,所以念佛人真正念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會來護念,絕對不會有魔障!

6 所以佛要說這部《彌陀經》,尤其是在末法多障,能夠護持修行人不至於遭魔障,不致於墮落。

7 《彌陀經》修學的中心,「一心念佛,求願往生」,釋迦牟尼佛說《彌陀經》就是為這個;一切諸佛讚歎,也是讚歎這個。

8 你能把世緣放下,一心念佛,求願往生,不但西方三聖護念,十方一切諸佛沒有一個不護念!一切諸佛都護念,你怎麼會遇到魔障?

 

願解如來真實義

 

1 修行證果的人,才有能力譯經。中國歷代翻經、弘法的祖師大德,在隋唐以前,幾乎都是證三果的人,所以這個經才能譯得這麼好!

2 中國人有幸,歷代翻經、註解、講經的大德,都是修行證果的人,這裡頭有許多是佛菩薩再來的。

3 佛菩薩應化在中國這個地區,代代都不缺乏,佛菩薩對於這個地區的人特別愛護。這個愛護也有道理,這個地區的人容易覺悟,而且覺悟的人甚多。

4 我們中國人的福報,比外國人大得太多了!翻經的確不是容易事情,外國人今天拿到經本,要翻成他們的文字非常困難,世界級的學術權威也不行,為什麼?他不解經典裡面的真實義。

5 佛法意思在文字之外,不能望文生義,你著言說相、名字相,你就不能解如來真實義,古人常講「依文解義,三世佛冤」,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都喊冤枉。

6 像我們開經偈講的「願解如來真實義」,這是相當不容易,佛在世的時候沒有問題,菩薩示現在這個世間,也不至於叫我們有迷惑偏差。我們現在是末法時期,佛不在世了,菩薩、聲聞都不住世了,麻煩就大了!

7 在無量法門裡面,我們選哪一種方法能適合,不至於偏差,不至於錯誤,不至於受害,而且還能成功?佛特別為我們開示了一個法門--淨土念佛法門。

8 佛教我們念阿彌陀佛,一句阿彌陀佛念熟了,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得到;你要是見異思遷,搞這個法門,搞那個法門,那都是不解如來真實義,換句話說,不通佛法。

 

信、解、行、證

 

1 佛門的修持重在行,一般的法門修學的次序是:信、解、行、證。

2 解在行之前,先解後行。行什麼?行你所信,行你所解。證是什麼?證你的行、你的解、你的信,完全相應,那就是證。

3 開經偈講的「願解如來真實義」,真正不是一個容易事情!依照這個方式,那可以說,末法時期沒有一個人能成就,所以彌陀、世尊大開方便之門,只要信只要行就能成就,不解也沒有關係。

4 修學淨宗法門,把「解」換成「願」,信、願、行、證,往生就是證,這給我們後世人、給我們中下根性人帶來無量無邊的殊勝方便。

5 信跟行沒有變更,我們可以不要解,我們有願就行了,什麼願?願生西方,願見彌陀。

6 只要這個願懇切,超過對世出世間一切法的願望,就成功了,這真正是大開方便之門,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統統得度,所以彌陀被諸佛尊稱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就是這個道理。

7 淨宗雖然比一般法門易行、方便,還是有基本的條件--淨業三福。這個基本條件,大家決定不能夠疏忽,這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8 「淨業三福」是修學大乘的大根大本,是修學大乘基礎的基礎,你沒有這個基礎,念佛不能往生,古人講的,「喊破喉嚨也枉然」!

 

感情用事、情執太深注定我們在六道輪迴

 

1 菩薩跟凡夫有什麼差別?一個是覺,一個是迷。菩薩有智慧,有定力,有無量的善巧方便,能令一切眾生得大善利;凡夫沒有智慧,感情用事,天天在造惡因,天天在搞生死輪迴。

2 菩薩具足大智慧、大慈悲,給一切眾生種佛種,令佛種不斷。佛種,諸位一定要知道,「佛」這個字的意思是覺。換句話說,令佛種不斷,第一個意思是自己,第二個意思才是別人。

3 自度而後才能度他,自己不能度而能度他,這佛在經上講得很多,「無有是處」,沒有這個道理。由此可知,「佛種不斷」是自己的佛種,不是別人的佛種。自己的佛種,就是覺而不迷。

4 授三皈依的時候,我們講過,「佛者覺也,覺而不迷;法者正也,正而不邪;僧者淨也,淨而不染」,由此可知,什麼是佛種?就是自性的覺正淨。不迷、不邪、不染,這是自性。

5 自性實在講哪裡會斷?絕對不會斷的。它在迷,我們就把它說之為斷,為什麼?覺正淨它不起作用,迷了之後,它起的作用就是迷邪染,迷邪染是三途六道,這一種不善的境界現前。

6 如果恢復了性德,恢復了佛種,它現的境界是華藏、是極樂、是諸佛如來的淨土,不一樣。理跟事我們都要懂得。

7 自己的佛種不斷,你一定會去護持諸佛菩薩的佛種,這就是我們常講的「護持正法」。所以護持正法,讓正法久住,利益無量無邊的有情眾生,這個事情從自己做起,先要令自己的佛種不斷。
8 要想令自己的佛種不斷,一定要具足慈悲,要具足理智。我們為什麼把佛種失掉?我們把覺正淨迷失了,它不起作用了。我們會在六道裡面搞生死輪迴,什麼原因?感情用事,情執太深,壞在這個地方。

 

許多人學佛一輩子,為什麼沒有得到功德利益?

 

1 佛教導的理論方法非常之多,喜歡學佛的這些人,往往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就是接觸到這些經論都歡喜,都捨不得丟開,都想學,這就壞了。

2 確確實實,每一部經都好,可是如果所有的經你都想學,你決定失敗。一定要把一部經學好,把經裡面的教訓完全做到,才能學第二部。

3 學東西不能貪多,標準是依照各人的程度,你選定了這部經,這部經至少你要學五年,你才可以學第二部經。

4 同時學兩部經,你學不會,你得不到利益,所以要專。你這五年全心全力專注在這部經上,你會有悟處。

5 用五年時間專注在一部經上,你雖不能夠大徹大悟,你有小悟,常常有悟處。常常想著經典的教訓,把這些教訓對照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這才談得上修行。

6 如果這個經典學了,縱然你會講了,跟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全不相干,你這個學佛是假的,佛法裡面的好處你絲毫都得不到。

7 我們看到許許多多人,學佛學了一輩子,甚至於出家人,佛法裡面殊勝的功德利益他都沒得到,這些都是事實。

8 儒家教學說得好,讀書在變化氣質。佛法裡面不是講變化氣質,是講「轉凡成聖」、「轉迷成悟」。「轉凡成聖」我們縱然做不到,「轉迷成悟」有沒有做到?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這佛法是白學了!

 

喜歡跑道場的,都沒有信根

 

1 「信」字不容易!我們今天想修淨土法門,聽到人家那裡講禪宗,心裡羨慕,還想學;聽說那個地方有密宗灌頂,也想去參加,這是什麼?雖有信,沒有根!

2 沒有根的信,就像水上浮萍一樣,隨風飄蕩,八識田中種一個福田而已,這一生不可能有成就。

3 如果這個信有根,決定不動搖,這才叫有根。信到有根,這就可貴,這就是你很有可能會成就。

4 所以同修們自己可以省察一下,也可以觀察這些學佛的同修們,哪個人有成就,哪個人沒有成就,我們心裡都會有數,很清楚、很明白。

5 凡是心地會動搖、見異思遷這種人,這一生不可能成就;凡是堅信不疑,絕無動搖,這個人這一生會有成就。

6 我再說得明顯一點,喜歡跑道場的,都沒有信根,都是動搖的。沒有信根,精進心提不起來,念力不能集中,他怎麼會有成就?

7 真正有信根,跟諸位說,跟一個老師,走一個道場,絕不到第二家去,絕不聽第二個人,這個人有信根。

8 你對哪個老師深信不疑,對你有好處!大經上常說:「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你說這多麼重要!

 

覺悟的人,他為來世著想!

 

1 人有過去世,有未來世,聰明人會為來世著想,把生死置之度外。

2 人有生,哪有沒有死的道理?早死跟晚死,有什麼差別?實在講,沒有差別。

3 這一世時間短促,來世的時間長。能夠想到來世,起心動念為來世負責任,這個人就有智慧。

4 佛在經裡面常提醒我們,「人命在呼吸之間」,一口氣不來,就是第二世,所以一定要懂得斷惡修善,積功累德,為來世著想。

5 古人說得好,「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這是一個比喻,說得不錯;我們講得更具體,死了以後,你到哪裡去?

6 佛告訴我們,死了以後,擺在我們面前是十法界,等於說是十條路,我們要走哪一條路?要到哪裡去?這個才重要。

7 對於來世要認真!來世,一個是三途,一個是三善道,一個是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值得我們考慮的,我們來世要到哪裡去?我們現在要把全副的心力來辦來世的事情。

8 人不只是這一生,人有來世,覺悟的人,不會為這一世著想,他為來世著想!

 

他的積極是吃喝玩樂

 1 我學佛是二十六歲,我的長官、朋友、同事、同學,甚至於老師都罵我:「你怎麼去迷信,還迷到這個程度!肉也不吃了,這麼消極!」他們都罵我,我聽了之後,只是以苦笑來回答他們。

2 為什麼?我沒有能力說服他們,只有用時間來答覆。三十年、四十年之後,再遇到這些老朋友,他們都說:「法師!您的路走對了。」現在他們曉得了,但來不及了。年歲老了,他們退休了,我就發現,兩年不見面,就像二十年沒見面,他們的樣子一下就衰老了。

3 我們在佛法裡懂得這個道理,工作的時候,他整個精神集中在工作上,他忘記衰老;一到退休之後,天天想「我老了」,所以很快就老了。老了一定生病,就天天想病,天天到醫院,天天找醫生,於是一身的病痛都來了。

4 他們一看到我,我沒有老,我也沒有病,他們看到非常的羨慕。我用時間來答覆他,用行動來答覆他。他說他積極,他的積極是吃喝玩樂;我也很積極,我的積極是天天參究經教和念佛。我的積極是智慧增長,他的積極是增長煩惱、增長無明,我們兩個正好對比。  

 

念佛人看起來好像是消極,其實是最積極

 

1 有很多人認為,念佛是消極,念佛人是逃避現實,對於我們今天的社會,沒有一絲毫的貢獻,像這樣的言論,普遍可以聽到,那是他看錯了!

2 我們看看歷代淨宗這些大德們,他們對於國家、對於社會,有沒有積極正面的貢獻,這個問題就不難解釋。

3 在中國,從東晉遠大師一直到近代印光大師,他們以身作則,教化一方,不但當時社會上每個階層的大眾都得到他修持的感應,甚至於影響所及,遠至於其他國家,遠至於後世。由此可見,念佛人是積極,不是消極!

4 要曉得,我們為什麼要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為救度一切眾生。在娑婆世界,我們的煩惱斷不了,沒有好的學習環境,沒有好的指導老師,沒有好的同參道友,這才念佛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5 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是求學的,是完成我們的品德、學問。不但能完成學問、品德,而且能夠圓成佛道,我們是為這個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

6 不到西方世界,我們的煩惱斷不了,我們的智慧不能圓滿成就,我們縱然有心想幫助眾生,我們沒有能力。

7 極樂世界修學環境好,老師好,同學好,在這個環境裡面肯定成就。成就了之後,成菩薩、成佛,倒駕慈航,普度眾生,那是不是消極?

8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是逃避現實,你要明白這個道理!念佛人看起來好像是消極,其實是最積極;世間人天天追求五欲六塵的享受,表面看起來是積極,實在講,那是真正消極!

 

要度眾生,一定要有相當的定力

 

1 這個年頭,要度眾生,一定要有相當的定力。沒有定力,必定是心隨境轉,墮落在名聞利養裡頭。

2 沒有定力,你的智慧不足,沒有能力轉境界,你必定是被境界所轉,所以最好愈少接觸外面境界愈好。

3 古人說得好,「知事多時煩惱多,識人多處是非多」,知道的事情多,煩惱就多;認識的人多,是非就多。煩惱多、是非多,你的心怎麼能定得下來?

4 真正要想成就,不必要知道的事情,最好不要知道,你煩惱就少;沒有必要認識的人,最好不要去跟他打交道,避免是非。

5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一個修行的人,不必要知道的事情,統統不要知道,心裡面少分別執著妄想,這個心才清淨。

6 心清淨,這一生就作佛了!心不清淨,事情做得再多,跟諸位說,人天福報而已;如果因地不真,不但不是福報,還是罪業,那就更不值得了!

7 所以,在一切境緣裡面,我們求自己心定,對外沒有攀緣的心,對內不生煩惱的心,這才是重要的事情!如果你心不定,常常為境界所轉,那就是自墮三途。

8 為境界所轉,諸位想想,焉能不起貪嗔癡?常常起貪嗔癡,天天造三惡道的業因,將來怎麼不墮三途?自己都要墮三途,又怎能救度一切眾生?

 

人心向善,吉福就現前

 

1 現在人對做人的道理不講了,講什麼?講怎樣賺錢,講求怎樣消費,天天在搞貪嗔癡。這個要發展下去,這個世界就可怕了,怎麼會不遭大災難?

2 災難從哪裡來的?從迷惑顛倒來的,從貪嗔癡慢來的。佛在經上講得很多,貪心感得是水災,嗔恚感火災,愚癡是風災,傲慢不平是地震。

3 所以要曉得,世道興衰、吉凶禍福,在乎一切眾生的好樂。眾生喜歡正法,人心向善,吉福就現前;大眾不相信正法,喜歡搞貪嗔癡,凶禍就現前。

4 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觀察世道人心,現在社會大眾的腦子想什麼,口裡說什麼,我們就能知道這個社會的吉凶禍福,乃至於這個世界將來的吉凶禍福。

5 現在孔孟的書大家都不念了,大家不知道什麼叫道德仁義禮,人心沒有依靠,沒有歸宿,造成整個社會的不安,這是個大問題!

6 今天家庭教育沒有了,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與聖賢教育完全脫節了,所以社會動亂,災難頻繁。解決的辦法,只有提倡聖賢教育。

7 所有聖哲人的教誨,最殊勝的是佛法。佛法,是佛陀的教育,是覺悟的教育,破迷開悟的教育,離苦得樂的教育。佛法能覺悟一切苦難眾生,挽救世道人心。

8 現在世道人心太壞,要挽救這個世界,從哪裡做起?唯有佛法。而佛法當中,說實在的,唯有淨土。淨土是講心地清淨,心淨則土淨,這是一服特效藥!

 

轉迷成悟沒做到,這佛法是白學了

 

1 佛教導的理論方法非常之多,喜歡學佛的這些人,往往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就是接觸到這些經論都歡喜,都捨不得丟開,都想學,這就壞了。

2 確確實實,每一部經都好,可是如果所有的經你都想學,你決定失敗。一定要把一部經學好,把經裡面的教訓完全做到,才能學第二部。

3 學東西不能貪多,標準是依照各人的程度,你選定了這部經,這部經至少你要學五年,你才可以學第二部經。

4 同時學兩部經,你學不會,你得不到利益,所以要專。你這五年全心全力專注在這部經上,你會有悟處。

5 用五年時間專注在一部經上,你雖不能夠大徹大悟,你有小悟,常常有悟處。常常想著經典的教訓,把這些教訓對照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這才談得上修行。

6 如果這個經典學了,縱然你會講了,跟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全不相干,你這個學佛是假的,佛法裡面的好處你絲毫都得不到。

7 我們看到許許多多人,學佛學了一輩子,甚至於出家人,佛法裡面殊勝的功德利益他都沒得到,這些都是事實。

8 儒家教學說得好,讀書在變化氣質。佛法裡面不是講變化氣質,是講「轉凡成聖」、「轉迷成悟」。「轉凡成聖」我們縱然做不到,「轉迷成悟」有沒有做到?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這佛法是白學了!

 

一心一意念佛的人,這種人最有福

 

1 佛度眾生,把眾生分做三等。第一等是「根熟」,所謂根熟,他能相信,你教他專修、教他念佛,他會死心塌地去修,他會死心塌地念佛。這一種根性的人,這一生決定往生成佛。

2 第二種是「根沒熟的」,沒熟的,他能聽,他不能接受,或者能接受,他不能奉行。他還貪戀這個世間的五欲六塵,沒有法子放下,這是迷。

3 第三種,「沒有善根的」,完全沒有善根的,你跟他講,他完全排斥,甚至於還要譭謗。

4 一切眾生根性不相同,我們要有智慧、要有耐心去幫助一切人。

5 沒有善根的,我們要給他種善根,幫他種善根,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

6 根沒熟的,我們幫他增長善根,使他能多聽經、多念佛。雖然他這一生不能往生,我們也要幫助他增長善根。

7 他為什麼不能往生?他不肯認真去念佛,他三心二意,念了佛還想學別的,這個就不行。

8 所以說,一心一意念佛的人,這種人最有福,為什麼?因為佛菩薩所接引的對象,是真正相信、真正肯念佛、真正發願求生之人!

 

真妄莫辨、善惡不分,往往容易上當

1 這年頭騙人的人很多,作怪的人很多,手法也很巧妙,初學的人往往真妄莫辨,沒法子辨別。

2 現代的社會,惡好像是善,善好像是惡,善惡混淆不清,很難辨別。你要是心不清淨,沒有真實智慧,沒有相當的定功,真的沒法子辨別!

3 一般世間人,是非善惡、真妄邪正,都沒法子辨別,都把它搞顛倒,把善當作惡,把惡當作善,這就是愚癡!

4 現在這個世間眾生,你給他講正法,他很難接受;你耍一點花樣去騙他,他還高高興興地去上當,這是沒法子的事情!

5 現在的眾生迷惑顛倒,信邪不信正,聽騙不聽勸,很容易上當。

6 我們跟他講真的,真的沒人聽;你騙他,他聽,這個就是業障重!縱然是受過高等教育,他還會上當,還會被人騙,這叫真正愚癡,沒有智慧。

7 現在這個社會,吃虧上當的人太多了!一般世間人,沒有接受正法的薰陶,沒有智慧,沒有定功,真妄莫辨、善惡不分,往往容易上當。

8 佛法的修學,最要緊的,是增長我們的定功、增長我們的清淨心、增長我們的智慧。你要是曉得這個修行原則,天天接受正法的薰陶,你就不會上當!   

 

邪師太多,到處都是

 

1 這個世間,尤其是現代,《楞嚴經》上說:「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邪師太多,到處都是,這是學佛的困難。

2 邪師是什麼?他的思想是邪知邪見,他的言語是花言巧語,都是誘導你走邪路,最後的目標是把你送到三途地獄。

3 邪師說法,為什麼有那麼多人相信?邪師講的是現前利益。他眼前給你一點甜頭,讓你得一點五欲六塵的享受,將來他讓你墮落在惡道,這是邪師。

4 邪師鼓勵人貪慾,幫助人貪慾,來生讓你搞六道、墮三途。他所說的法,跟我們的自性完全相違背,如果你相信他,那就大錯特錯了!

5 佛在經上特別提醒我們,邪師雖然講的也是佛經,印行流通的也是佛經,可是怎麼樣?不是佛的意思。

6 什麼叫佛的意思?佛的意思是叫你心清淨,叫你開悟,叫你離開一切分別妄想,捨離一切五欲六塵,以大慈悲心服務一切眾生,這是佛的意思。我們跟佛學習,要體會佛的意思,才會得到真實的受用!

7 我們現前這個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邪師都是以大法師的身份出現在世間,統統是妖魔鬼怪,你跟他學,不但你一生受害,恐怕生生世世都要受害。

8 這個時代的佛法,假的多,真的少,你沒有慧眼辨別邪正,你把假的當作真的,把不究竟的當作究竟的,你自己修不成,那是你個人的事;可是,你要是把邪法推銷給別人,誤了千千萬萬眾生的法身慧命,那你的罪過就大了!

 

得失心沒有了,你怎麼會不自在?

 

1 我們六道凡夫,六根攀緣外面六塵境界,在一切境緣當中,爭名奪利,患得患失,沒有得到的千方百計想得到,得到之後又怕丟掉,你說多苦!

2 我們所有煩惱從哪裡來?患得患失。眾生之苦,苦在患得患失!只要你能看破,在一切境緣裡面,沒有得失的念頭,你就會很自在。

3 得失,說實在話,這是個妄念!事實真相是什麼?《金剛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4 佛勸我們,要把眼前的人生宇宙看作是夢境、幻影。看作夢境、幻影,我們就不執著了;不執著,得失的妄念也就沒有了。

5 得失的念頭沒有了,這個心多清淨、多自在!事實上,一切法當中,世出世法裡頭,統統沒有得失,真的沒有得失!

6 有得有失,是你的錯覺,你看錯了,你想錯了,實在沒有得失!沒有得失,才是跟你說的真話,這是宇宙人生事實的真相。

7 我們今天之所以痛苦煩惱,是因為把人生宇宙看作是真的,壞就壞在這裡,所以在這裡面患得患失。

8 你如果看眼前境界都是夢、都是影,你得失心就沒有了。得失心沒有了,煩惱沒有了,你怎麼會不自在?

 

佛法是智慧之法,決定不是迷信

 

1 佛法是寶。世間的珍寶、財寶,我們得到了,可以改善我們的物質生活;但我們有最大的一個問題,生死事大,世間再多的財物,沒有辦法叫你不老,不病,不死。

2 世人生死事大,無論榮華富貴,或是貧窮卑賤,都免不了一死。秦始皇和漢武帝都想長壽,到處求神仙、求不死藥,命到了還是要死,可見財寶不能解決生死問題。

3 可是,真正的佛法能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這個是真實不虛!佛法是智慧之法,決定不是迷信,佛法對一切眾生有真實的利益。

4 佛法之所求的是無上的智慧,這是佛法修學的宗旨。我們學佛求什麼?就是求無上的智慧。唯有智慧,這才能解決一切問題。

5 佛在一切經論裡說,我們修學的目標,是想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句話是梵文音譯,翻成中文就是「無上正等正覺」。

6 「無上」是最高的,沒有比這個更圓滿的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句話,要用現代話來講,就是究竟圓滿的智慧。

7 有了究竟圓滿的智慧,對於整個宇宙人生的真相都明瞭了。這個「明瞭」,就是佛法裡面常講的開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才是學佛真正的目標。

8 所以,諸位一定要記住,佛法所求的是智慧,決定不是迷信。迷信就錯誤!

 

只有不信佛的人,才會造惡業

 

1 我們學佛,「信」擺在第一!淨宗法門講「信願行」,第一個是要相信自己,第二個是要信佛。

2 一定要信佛!信佛要常親近佛,現在佛不在我們面前,我們怎麼樣親近他?我們每天讀經,讀經就是聽佛的教訓,這是親近佛;我們每天念佛,念佛就是親近佛。

3 現在學佛的人多,有成就的人少,原因在哪裡?信佛的人很少,不要說是在家同修信佛的人很少,出家人也不例外。

4 我當年受戒之後,到台中拜謝李老師,見面第一句話,老師就叫我要信佛。我學佛那麼多年,一出家就教佛學院,又受了大戒,怎麼還叫我信佛?

5 他老人家給我解釋:信佛非常不容易,有許多出家人一直到老死都不信佛。信佛,他怎麼會造惡業?怎麼會墮三途?只有不信佛的人,才會造惡業,才會墮三途,所以信佛非常不容易。
6 「要真正信佛」,這是從前李老師常常提醒我的。什麼叫信佛?佛在經上講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我深信不疑,佛教我怎麼做,我就要百分之百地做到,這叫信佛。

7 如果天天讀經,做不到,讀是一樁事情,講是一樁事情,自己行為又是一樁事情,這叫「陽奉陰違」,這叫「欺騙三寶」,那是造罪業,哪裡是修行?

8 所以修行,我們真正好的同學,希望在這一生當中成就,諸佛菩薩、祖師大德是我們的好榜樣,我們要跟他學,不能跟世間人學。

 

現在學佛的人,迷信的多

 

1 現在學佛的人,說實在話,迷信的多!他到廟裡面去燒香拜佛,為什麼?為了陞官發財,為了求保平安,都為這個。

2 學佛的人,不懂得什麼是佛法,這就是迷信!他求神拜佛,能不能得到好處?得不到,只是自己在安慰自己而已。

3 聽說這個地方的佛很靈、很有感應,他去求,真的得到了,那也是命中已經定的,在那個時候有,他得到了,與拜神求佛不相干。

4 如果真的那麼靈,一百個人求,一百個人統統都得到,那就是真的;一百個人求,只有一、二個得到,其他的統統都沒有得到,那怎麼會是真的?

5 對這個人喜歡,給他;對那個人不喜歡,不給他,哪有這種道理?沒這個道理。中國對於神明有一個定義,正直稱之為神。正直,哪有不公平的道理!

6 不懂得什麼叫佛法,神佛不分,認為自己常常到廟裡面去燒香、去許願、去供養,這就叫學佛,這個錯了!佛法是師道,這要清楚,你把佛菩薩當作神明去膜拜,那就是迷信。

7 一定要曉得,佛菩薩對我們的加持就是經教!我們遵從經典上的教誨,把我們錯誤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統統修正過來,這就是佛菩薩保佑,這就是佛菩薩加持。

8 佛教裡頭沒有迷信,你真正依教奉行,你決定得真實的利益。利益從哪裡來?不是佛菩薩給我們的,是我們自己修得的。離開經典,燒香拜佛,求佛菩薩保佑,沒這回事情!

 

你用妄心會老,用真心不老

 

1 我們世人常說,青春不駐,誰都留不住青春,這個沒法子!

2 每個人都想年年十八,做不到!人不是一年一年地老,也不是一月一月地老、一天一天地老,而是剎那剎那地老。

3 人為什麼會老?世間人常說,憂能使人老,你天天憂慮,你就天天老;佛告訴我們,你用妄心會老,用真心不老。

4 阿羅漢、辟支佛會老,菩薩不老,菩薩會用真心,阿羅漢、辟支佛還不會用真心,你就想到用真心的重要!

5 你用真心生智慧,你用妄心生煩惱。你用真心,「真心離念」,真心裡面沒有念頭,你清淨自在;你用妄心,你就是魔,折磨你自己,你有苦惱,你有煩惱。

6 苦惱、煩惱,這都是從妄心上生的,你希望自己不老,希望自己青春常駐,你對人對事對物,要學會用真心,不再用妄心。

7 真心就是真誠心,真誠心裡面沒有喜怒哀樂,沒有自私自利,沒有是非人我,沒有貪嗔癡慢,這心永遠是清淨的。心清淨,身就清淨,百病不生!

8 大乘經上常講「境隨心轉」,境是環境,環境隨心轉,身體也是境界,身體也隨心轉。所以,諸位同修要想青春常駐,健康長壽,心清淨就得到了。

 

好事不如無事

 

1 這個世間,我們講娑婆世界,這個世界是染污的世界。

2 修道之人如果善於運用這個環境,這個地方正是大好修行的場所;如果不善於運用這個環境,給諸位說,沒有不墮落的。

3 雖然講六道,三善道比喻「頭出」,三惡道比喻「頭沒」,實在說,眾生在三善道的時間非常短暫,在三惡道的時間是極其之長,這些都是娑婆世界的事實真相。

4 善於運用這個環境作為自己修行的道場,古今有許多榜樣。那就是在五欲六塵繁華的世界裡面,他能捨,他能放下。

5 佛門裡面無論是出家在家的大德,真正是一個精進修行人,他決定不貪戀五欲六塵,他把生活降到最低的水準。

6 佛陀當年在世的時候,三衣一缽,這是降到最低的水準。三衣之外無長物,這個環境是修行的好道場。

7 蓮池大師教給我們,真正修行人決定不貪戀名聞利養,要把這個捨盡,要能夠甘於淡泊的生活,道業才能成功。

8 古大德的榜樣太多了,像近代的高僧虛雲老和尚、印光老法師,諸位都曉得的。一件衣服總穿三、四十年,破了再補!

9 你看老和尚穿的衣服,補釘補了多少?他們的信徒滿天下,大財主多得很,供養是不計其數,老和尚連一件新衣服都做不起嗎?老和尚不做。

10 信徒是常常給他做新衣服,新衣服一送去,他一看到哪個沒衣服穿的,他就送人了,他還是穿那個破爛衣服。一生沒有改變,不貪戀享受,不攀緣權貴。

11 不管什麼事情,能省就省。修行人以省事為第一,才能夠長養眾善之體。好事不如無事,萬萬不能多事!出家人如是,在家的高人也是如此。

12 龐居士,這是個財主。他學了佛,下定決心要了生死、出三界。他把家裡的財產、金銀財寶裝上一條大船,把這個船划到長江的江心,船上打一個洞,整個沉下去,統統不要了。

13 他以後生活怎麼辦?編草鞋。每天編草鞋賣幾文錢,過清苦的生活。有人問他:「你那麼多錢,如果不要,拿去做好事不是很好嗎?」他告訴人:「好事不如無事!」

14 你們想想這個話的味道。無事,是第一等的好事!無事是無漏業,好事還是有漏業,不一樣。

15 你看他一家,一家人個個成道。他自己要走的時候,給他太太女兒說,他要走了,要她們替他準備後事。他的女兒比他更高明,她說:爸爸,你稍微等一等,我出去一下。她出去的時候,在田野裡她就往生了。

16 生死自在,來去自如,一家人都證果。所以我們要是真修行,要放下、再放下,我們這個道心才能夠建立。

17 現在先別說增長道心,為什麼?現在咱們沒有道心,我們那個道心是古人所講的露水道心。

18 現在在此地坐著聽經,白天在這裡念佛,好像有點道心,到街上轉一下,道心就沒有了,那怎麼能成功?所以念佛念了幾十年,連個消息都沒有,什麼原因?沒放下,這是大障礙。

19 經論裡面給我們所講的,是教我們放下。什麼叫修行?放下就是修行,放下就是功夫。

20 在這個世間,決定要遵守「與人無爭,於世無求」。身心清淨,一絲不掛,這樣念佛沒有不成功的。那真是永明大師所說的「萬修萬人去」。

21 學佛,聽經、念佛,如果不能真正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那只好等著來生來世再繼續干,為什麼?沒法子超越輪迴,沒有辦法往生淨土。

22 也許諸位要問,來生是不是比這一生要進步一些?不見得,也許比這一生更迷惑。

23 你現在在此地,你在這個地方坐了兩個鐘點聽經,你不是這一生才學佛的。你多生多劫之前生生世世都學佛,在無量劫中親近諸佛如來,不知道親近了多少。

24 生生世世親近那麼多諸佛如來,今天還落得這個樣子,為什麼?就是因為你放不下。

25 親近佛有什麼用?放不下有什麼用?牽腸掛肚的事情太多了,這個我不忍心放下。換句話說,六道生死這麼苦,我不忍心離開。那有什麼法子!

26 極樂世界再好,這個地方不忍心,這個不忍心就叫你生生世世生死輪迴,永遠沒完沒了。這就是無明,就是愚癡,就是業障,這就是情執。

27 我們這一生不求解脫,要到什麼時候?這一生不往生,你還等到哪一生?何況生生世世未必有因緣遇到佛法,更難得的是遇到正法。要遇到正法,實在不容易!

28 要想去極樂世界,一定要放下。六祖說「本來無一物」,我們今天明白這個道理,曉得真心裡面無有一物,這樣我們才肯放下。

29 理真的明白了,這才曉得放下有這麼多的好處,有這麼多的利益,這才肯放下,也正是古德所說的:好事不如無事。

30 做好事是放下了,沒放得乾淨。「我還有多少好事沒做完」,還有牽掛,藕斷絲連。無事,是真斷掉了,所以龐居士那一招真是給我們當頭一棒!

31 龐居士是一個大富長者,他那麼多金銀財寶不拿去做好事,他把它丟到水裡,統統不要了。這叫斬草除根,一絲不掛。捨要捨得乾淨,要捨得痛快,這是真正修行人最好的榜樣。

32 如果是發心去做好事,到處去佈施,你想想看,豈不是藕斷絲連,不乾不淨。

33 龐居士他這種行持就是現身說法,做給我們看,使我們覺悟到這樣才叫做放下,才叫做佈施,才叫真正一了百了,難怪他一家人成道。

34 本師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上教給我們,「假令供養恆沙聖」,還得了嗎?諸佛菩薩來了,大家爭著去供養,佛說怎麼樣?「不如堅勇求正覺」。

35 你看看,佛菩薩來了都不必去供養,我修清淨心。你清淨心修成,你真的能往生,你能見阿彌陀佛了,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跟觀音、勢至是把手同行。

36 你供養恆沙聖眾,沒有辦法,你做不到,不過修一點人天癡福而已。

37 我們今天不接觸人,怎麼結法緣?唸唸當中就結法緣。心清淨,一念清淨心沒有障礙、沒有範圍,盡虛空遍法界都在一念清淨心當中。我唸一聲阿彌陀佛回向給他們,跟他們統統都結了緣。

38 心裡面分別計較,你就修再大的功德還是非常有限,為什麼?你心裡有分別,你有執著,你不能稱性。

39 你分別、執著不破,修再大的功德,它是局限的,它有範圍,它不能突破,也就是不能稱性。

40 諸位要記住,淨土法門是十方一切諸佛讚歎的法門,它是整個佛法裡、無量無邊法門裡最殊勝的法門。

41 淨土法門這麼殊勝,我們修的時候很多業障,為什麼?沒有福。為什麼沒福?好管閒事。

42 好管閒事,不肯放下萬緣,這個人沒福。有福報的人心清淨,心清淨就是有福報;心不清淨,沒福。

43 不是說你有錢有勢那是福,那是空的!有錢有勢,你死了帶不走。世間名聞利養也不過是借給你看幾天而已,你就那麼迷惑顛倒了。世間名聞利養是假的,那不是真的!

44 真正的福報是清淨心,是無比的智慧。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智慧。

45 你要想真正覺悟,真正不迷,世出世間一切法要看淡,要放下。人之所以迷惑顛倒,不能覺悟,就是把這個世間法看得太重,不肯放下,所以他唸唸迷情增長,他不會覺悟。

46 你把什麼事情都看淡,你就容易覺悟。這一覺悟,立刻提起這一句佛號。也就是說,我第一個念頭是妄念,第二個念頭是阿彌陀佛,要轉得快,這就是所謂「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47 念起不怕,我第二念就覺了,就轉成阿彌陀佛。讓阿彌陀佛這一唸唸念增長,讓其他一切妄念是一念、二念就沒有了。頂多起個一念、二念,二、三念決定轉過來了。

48 真正會念佛的人有福,這樣的人這一生決定成佛,這樣的人有大福德。這是大智慧,沒有比這個智慧更高的!

南無阿彌陀佛

 

工作

 

1 我們在這個社會上,要想到自己的工作崗位,要盡我們的本分;在自己本位上,處處要替別人著想。

2 譬如我們做生意,自己經商,一定處處竭盡心思為顧客著想。我們賣的東西一定是貨真價實,不會讓他人吃虧上當。

3 我們東西買進來賣出去要用心,要對得起人,要對得起社會,對社會要有貢獻。能利益大眾,這就是菩薩,這個商人就是菩薩商人。

4 我們做工,這些產品也一定要真實,決定不能偷工減料,這是菩薩工人。

5 乃至於家庭主婦,也要竭盡心思,對於家裡老少都要照顧得到,使他們身心能得到安穩,這是菩薩主婦。

6 我們待人接物、一切工作,事情做得圓圓滿滿,心裡面清清淨淨,這是菩薩事業。

7 佛法,不是叫你什麼事都不做;我們樣樣都做,樣樣清淨,樣樣不執著。

8 學佛,由心裡面去求,也就是說修清淨心。

9 我們一切工作,無論是你家庭,或者是你事業上,你要問,於你學佛有沒有妨礙?你問這個話就外行。

10 你應當問,於你自己的清淨心有沒有妨礙?假如於清淨心沒有妨礙,那就對了,就沒錯了,不要再去問人了。

11 於自己清淨心有妨礙,我們就不做;於自己清淨心沒有妨礙,你就放心去做。

12 今天這個時代,生活緊張,壓力沉重,工作繁忙,我們用什麼方法、什麼態度來學佛?《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給我們做了一個好榜樣。

13 待人接物「外不著相,內不動心」,你這一句佛號就念好了,你這個佛號念得就得力了。

14 外著相,內動心,你這個佛號念得再好,一天念上十萬聲,古人講的「風吹不入,雨打不透」,你也不能往生。為什麼?你佛號念得多,沒效果,不得力。

15 念佛求什麼?求一心不亂。你是二心、三心,見色聞聲,心都亂了,這怎麼行?念得再多也不行。

16 一句佛號二六時中不間斷,這是真正的精進念佛。說二六時中不間斷,我們聽了這句話,就不要死在這話裡頭;死在這話裡頭,那就錯了。

17 你聽了這句話,好!從現在起一天到晚就念阿彌陀佛,什麼事也不要做了。有沒有這樣的人?有,那是福報特別大的人。他不需要工作,有人供養他,這像一般閉關念佛,那是有大福報的人。

18 你現在天天要工作,天天要為生活奔波,好,你也拚命在念佛,一天到晚都在念佛,又想著還要工作,結果是佛沒念好,工作也沒做好,世出世法樣樣都不是,這就錯了!

19 古來這些淨土宗祖師在佛前發願,信願持名,除了睡覺吃飯之外,這個功夫不間斷。在家同修有許許多多工作,當你工作的時候,要把念佛放下,專心辦事。

20 「一心不亂」,不能錯解了。「一心不亂」就是處事待人接物、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一心,就是專心。

21 我在念佛上得到一心不亂,要把它運用在社會上,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這才管用。

22 你一面開車,一面「一心不亂」念佛,好了,出車禍了;如果這樣念佛的話,念佛這個法門會被整個社會批評,會被整個社會揚棄,為什麼?不合人情。

23 大家都學佛了,整個社會癱瘓了,這還得了嗎?你學佛了,你家裡人也不要吃飯了,你的太太、兒女天天挨餓,他們一定到外面宣傳:千萬不能學佛,學佛不得了,都變成神經病!所以一定要懂得這道理。

24 做什麼事情都專心去做,那就叫「一心不亂」。

25 吃飯就一心不亂地吃飯,穿衣就一心不亂地穿衣,接待客人就一心不亂地接待,世出世間法樣樣圓滿,念佛對於整個社會才有貢獻,大家才覺得佛法這是真正需要的。不能搞錯了,這句話聽錯可不得了。

26 在日常生活當中,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專心。我們工作的時候,專心工作,把佛號放下;工作做完了,專心念佛,把工作放下。這樣,你佛也念好了,工作也做好!

27 諸位一定要明瞭,你能把佛號放下,辦事的時候心地清淨、一塵不染,這辦事還是念佛。

28 「我一心不亂地在辦事,沒念佛!」你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念佛!所以,二六時中真的沒有間斷,大家要明白這個道理,不能搞錯了。

29 一面工作,一面在念佛,兩頭都不好,事情沒做好,佛也沒念好。自己還以為自己很精進,「我這一天的佛號沒有斷」,其實你兩面都沒有得到。

30 用勞力而不用思考的,這個工作可以念佛;凡是用思考的,須要用精神專注的,決定不能念佛。

31 再跟諸位說,念佛要「唸唸相繼,無有間斷」,唸唸是什麼?是覺念、正念、清淨念。

32 「阿彌陀佛」這句話,翻成中國意思是無量覺。「阿」是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我樣樣都覺而不迷,就是阿彌陀佛。

33 我不念這句佛號也是念佛,我覺而不迷,樣樣都覺而不迷。處事待人接物,統統不迷、不邪、不染,一句佛號也不念,這個人叫真念佛。

34 咱們念這句阿彌陀佛,提醒自己覺正淨,提醒自己!

35 念佛貴老實,不夾雜、不間斷。這不間斷,要很自然地叫它不間斷,不是勉強的。勉強,你就做不到。

36 工作的時候,我們把整個精神貫注在工作上,我的工作做好;工作放下來之後,佛號就提起來,這樣叫不間斷。

37 否則的話,你這佛沒念好,工作也沒做好,兩方面都塌掉。所以,你會用心的話,是樣樣都圓滿、樣樣都做好,諸位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

38 在我們工作的時候,需要用思考的,我們就把佛號放下,認真去做事情,事情做完了,我們要恢復念佛。

39 念佛最重要是心裡有佛,口裡不念沒有關係,心裡念。口裡念累了,口就可以休息,心裡頭不能間斷。

40 再跟諸位說,我們讀經也是念佛,我們讀《阿彌陀經》、《彌陀經疏鈔》、《彌陀經要解》,這還是念佛,因為經上講的統統是西方極樂世界。你念淨土三經,或者念淨土五經、念《往生論》,那個統統叫念佛。

41 你可不能念別的經,你說我念《華嚴經》、念《法華經》、念《金剛經》,那不是念佛,那是夾雜了。那個經上沒有講阿彌陀佛,沒講西方極樂世界,這一點諸位要搞清楚。

42 我們口念,念累了,我們換換,我們來看經。看經還是念佛,可以調節我們的生理,使我們做到不疲不厭。這方法隨著我們自己適時適中地去運用,念佛才會念到法喜充滿。

43 現代人生活相當忙碌,念佛法門非常適合現代人的生活,這個法門不但適合各種根性,也不妨礙我們的生活與工作,修起來方便,也比較容易成就。

44 修念佛法門,只要一句彌陀念到底,不要斷煩惱就能成功,你們想想,八萬四千法門,還有哪個法門比這個更方便,比這個更容易?

45 這個法門要用起來,真的二六時中可以不間斷。為什麼?坐在這裡可以念,站著也可以念,走著也可以念,躺在床上睡著也可以念。二六時中這一句佛號不間斷,行住坐臥都不妨礙,你一面工作,還可以一面念佛,它不礙你工作。

46 如果是用頭腦、用思惟的工作,你的工作一放下來,佛號就提起來了,功夫還是不間斷。

47 真正到功夫成熟了,縱然用頭腦想別的事情,佛號還是不間斷。真正功夫純熟,事事無礙,那是高等的了,不是我們現在能做到的。

48 我們現在只好在工作上需要思考時,先把佛號放在旁邊;事情一做完,我們要馬上提起佛號。這個方法,誰都能做得到,不管什麼人都行!

南無阿彌陀佛

 

安穩

 

1 我們現在這個世間,真是天下大亂。這個世界,找不到一個安穩的地方。

2 現在年頭不好,人人為苦所逼,身心不能安穩。我相信大家都會有這個感觸。

3 現在人的生活壓力、工作壓力、精神壓力非常之重。所以往往看到小學生自殺,這在過去可以說從來沒聽說過的。在過去,哪裡會見到這個事情?

4 現在在國內、在國外,都常見到自殺事件。我們看到這些事相,要不能提高警覺,那真叫麻木不仁!

5 我們看看全世界的人,哪一個人不為生活奔波?我們這些眾生在這個世界裡頭煎熬,要操心的事太多,非常的辛苦!

6 在外國的僑胞,我看起來比我們國內人要辛苦很多,他總有一個寄人籬下之感,那不是自己的國家。

7 僑胞生活忙碌,無論在精神、在物質上,壓力都很重。決定不能失業,一失業就不得了!

8 我們今天過的日子很苦,國內的同胞對於外國的生活很羨慕,非常地嚮往。

9 外國人是不是真的快樂?日子是不是真的過得很好?不見得!

10 沒有到過外國不知道,外國走多了,我們覺得外國不如中國。

11 有些同修問我,他說人家住的是洋房,出門都有汽車。在美國,幾乎每個人一部汽車,人人都有車,為什麼還說他不如我們?

12 我就問他,我說我們中國這些同胞們,你們哪個人曾經負過債。我問他,你現在有沒有負債?大家都搖頭,沒有負債。

13 古人常講「無債一身輕」,外國人他的生活統統是賒帳賒來的,可以說從生下來就負債,到死了都還不清,這個日子不好過。

14 物質生活沒有欠缺,心理的壓力非常的沉重,每天為工作而辛勞,所收的收入全部都還債。

15 房子是賒來的,賒帳賒來的,汽車也是賒來的,家裡用的電冰箱、冷氣這些東西,沒有一樣不是賒帳賒來的。

16 向哪個地方賒帳?去向銀行貸款,去向保險公司貸款。所賺的錢全部都送給他們,這就是我們所講的資本主義。所以看起來他們的生活好像跟天堂很接近,實際上他們的心理負擔是非常沉重。

17 他們有他們的苦處,我們有我們的苦處。我們的苦處是在物質生活上欠缺一些,不如他們。我們的精神上生活是豐富的,他們精神生活非常之苦,壓力很大。

18 實際上兩個比較,我們是貧而樂。你看我在國內看到許多悠閒的人,我看到外面都坐了這些聊天的、在旁邊坐著這些喝茶的,你看非常悠閒的生活,在外國沒有。

19 外國人的生活緊張得不得了,他們是富而不樂,不如我們貧而樂,這是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訓。大家看多了,你才能夠體會這裡面的真實意義。

20 如果我們再能夠努力把我們的生活水平向上提升,我們比外國就殊勝得太多了。

21 生活水平要如何改善?經典給我們許許多多的啟示。許許多多地方我們認真來學習,才能夠積極參與社會,積極參與建設。所以,佛法絕對不是消極,絕對不是逃避現實。

22 如果講生活的情趣,我們今天不如古人,雖然電燈這樣亮,給我們很方便,沒有蠟燭那個情調有味道;飛機那麼快速,沒有那個帆船味道很別緻。

23 古人是生活在詩情畫意裡面,的確有真善美,有那種享受,現在沒有了。現在的人一天到晚生活緊張,苦惱煩悶、焦慮不安,生活的壓力很重。人生活在這個世間,遠不如畜生。

24 我看看畜生,我覺得人不如畜生!尤其看看外國那些畜生,外國人養的那些狗,不管是野生的,是家裡頭養的,比人的福報大,為什麼?人要去伺候他,他不要伺候人。

25 修福的人要注意,不要來生變成享福的畜生,那也不好。所以唯一解脫之道,還是要念佛。

26 佛勸我們要相信、勸我們發願,發什麼願?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27 現在有很多人移民到外國,我看都很苦,在外國生活的壓力很重,在外國的華僑不幸福!所以我們應當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那才是真正安穩的國土。

28 今天這個時代,生活緊張,壓力沉重,工作繁忙,我們用什麼方法、什麼態度來學佛?《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給我們做了一個好榜樣。

29 待人接物,「外不著相,內不動心」,你這一句佛號就念好了,你這個佛號念得就得力了。外著相,內動心,你這個佛號念得再好,一天念上十萬聲,古人講的「風吹不入,雨打不透」,你也不能往生。

30 為什麼你不能往生?你佛號念得多,沒效果,不得力。念佛求什麼?求一心不亂。你是二心、三心,見色聞聲,心都亂了,這怎麼行?念得再多也不行。

31 念佛法門最難信,但是最容易修。修這麼一個法門,成就比任何法門都快,比任何法門都高。

32 同修當中,這一生當中遇到念佛法門,實在是非常希有難得!

33 我們要怎樣修才真正有效?特別是對年輕,有工作、有家庭、有家累的人,應該怎麼個修法?這是我們非常關心的。
34 現在這個社會走向高科技,每個人工作繁忙,生活壓力沉重,分秒必爭,哪有時間來念佛?所以同修們要真修,一定要做定課,定課就是早晚課,早晚課決定不能缺。

35 早晚課怎麼定?採取十念法,這個時間很短。十念法是盡一口氣叫一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口氣叫一念,念十口氣,這個時間不長。

36 早晨起來,洗了臉,漱了口,家裡有佛像,在佛像面前做你的早課。晚上在睡覺之前,洗完臉之後,在佛像面前做晚課。這個時間很短,大概三分鐘就夠了。

37 你再忙,你一天連三分鐘的時間都沒有,你就快死了,忙死了。怎麼樣都不能缺,這個重要!

38 除此之外,我們要常常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決定不能忘記。憶佛、念佛,這很重要。

39 平常生活當中怎麼修?咱們每天吃三餐飯,在吃飯之前合掌念佛。

40 一般人在吃飯之前合掌念供養咒,「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眾生」,這是平常大家念的。我們專修淨土,不要搞這些麻煩。

41 我們合掌念阿彌陀佛,念十聲,再開動吃飯,你看你三餐飯不忘記阿彌陀佛,憶佛念佛,你不忘記。

42 上班的時候,在工作之前,我們合掌念十句佛號才開始工作。這樣,一天你就能夠修六、七次,而時間不到一分鐘,時間短。

43 我們一天修六、七次,如果加上早晚課的話,八、九次,時間短、次數多,非常有效果。

44 你要真正能這樣做,這一生當中往生淨土是絕對成功。這是對於工作繁忙、有家累的,你就用這個方法。對你的工作、對你的家庭事務絲毫不妨礙,這個方法好。

45 其他的時間,散念,想起來就念阿彌陀佛,這麼做就好。念佛法門,真的是難信易修!

46 我告訴大家這個「十念法」,一天念九次,一次只要一分鐘,對於現代人在這個繁忙,精神生活有種種壓力的人,這個方法非常有效。這不妨礙他的工作,而且對他的工作有好處。

47 「十念法」這個方法好,許多同修用這個方法,念了兩個星期、三個星期,就打電話、寫信告訴我:很感謝,很有效果,很歡喜!這是應當普遍去推廣的。

48 假如他一生當中真的不斷,求願往生,決定得生。為什麼?符合大勢至菩薩的標準,「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南無阿彌陀佛  

 

人生的意義在哪裡

1 有人曾經問我:「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生的價值在哪裡?」這個問題問得很好。

2 現代人的生活緊張,每天所追求的就是名利以及享受。每天忙忙碌碌,為的就是要多積蓄一點財富,爭得地位。

3 現代人確確實實正是諺語裡頭所說的「利令智昏」,真可憐!

4 現代人鑽到名利裡面去了,智慧完全沒有了,天天追求財富、享受、權力、地位,以為這個東西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錯了!

5 天天追求這一些物質上的享受、名聞利養的享受,以為這個東西是樂。實在講這個樂是什麼?這個樂是吸毒。

6 在佛法裡面就看得特別清楚,佛告訴我們,世間最毒的是什麼東西?現在一般社會講病毒,最嚴重的病毒,最厲害的病毒,佛說是貪嗔癡三毒。

7 你裡面有三毒,外面有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這些毒菌的誘惑,內外交感,你怎麼會不生病?你怎麼會不死?這個多麼嚴重!幾個人覺悟?幾個人明白?唯有佛明白,唯有佛覺悟。

8 我們天天想要自己身體健康,求健康長壽,你不把身心內外的嚴重病毒拔除,你怎麼能得到健康長壽的身體?

9 只有迷惑顛倒的人,才會追求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這些東西;追求這些東西是追求毀滅、追求死亡。

10 如果講到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儒家跟佛家都講得很好,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值得追求的是什麼?瞭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11 換句話說,這一生當中作一個明白人,不要作個糊塗人。作個明白人,自在了,幸福了。佛經裡面講得大利益,得真實的利益。

12 真實的利益並不是財富,並不是權力,並不是地位,你要以這些東西做為一個價值觀,那你完全錯誤了。

13 真實的利益是徹底瞭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白因果報應的事實,然後就像諸佛菩薩一樣,應化在這個世間,遊戲神通。

14 世界就像一個舞台一樣,我們出現在這個舞台上,表演這個角色,真正能夠做到「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也就是我們講的「自在隨緣」,這就是人生真正的價值。

15 作帝王的,就像唱戲一樣,在戲台上扮演一個皇帝,扮得很逼真,扮得很像,讓觀眾都喝彩,成功的演員。另外一個在舞台上扮乞丐的,也扮得很像,惟妙惟肖,也是成功的演員,也讓大家喝彩。
16 他們兩個是相等的、平等的,沒有高下,都是一流的演員,都是最成功的演出,都達到滿分,這就真正懂得人生。

17 佛教給我們,要作一個明白人,作一個覺悟的人。沒有改變我現前的生活,沒有改變我現前的工作,就在我現前的工作上、生活上,作佛、作菩薩。

18 你今天是一個國家的總統,你這個總統是全世界所有國家的模範總統,這就叫佛、叫菩薩。佛菩薩就是世間的典範、模範,你做成功了。

19 那一個人是在街上開計程車的,計程車的一個司機,他在他的生活、他的工作上,也是全世界計程車司機裡面的模範、榜樣,他是司機菩薩,他是司機佛陀。他跟那個總統菩薩、總統佛陀沒有兩樣,完全平等。

20 我舉這兩個例子,諸位細細去體會。如果你是家庭主婦,你是全世界家庭主婦的榜樣。你的家庭整理得乾乾淨淨、清潔整齊,是所有一切家庭的榜樣,菩薩家庭!佛陀主婦!

21 所以教你作佛、作菩薩,並不是教你得富貴、得權力、得地位,而是教你把你的思想,把你的觀念全部改變過來。

22 你的生活、工作不是為自己,是為一切眾生,為一切眾生作表率,為一切眾生作榜樣,這叫學佛。

23 佛菩薩應化在這個世間,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你看《普門品》裡面所講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以什麼法得度,就說什麼法。

24 「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是佛法,這是真正徹底覺悟的大法。

25 求佛菩薩保佑你陞官發財,那是迷信,完全錯誤。佛菩薩教給你,在你現前的生活,現前的工作上,作一切眾生的典範,沒有自己,所做所為都是給人作好樣子。

26 就像唱戲一樣,無論演那個角色,都要演得到家,都要演得成功,他的功德是平等的。

27 佛法是講清淨、平等。無論是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大家統統都平等,沒有高下之分。無論演那個角色,都是真實智慧,都是幸福美滿,都是在普度眾生。

28 你看經上佛常常講,「讀誦、受持、為人演說」。「讀誦」是教你每一天要溫習,把佛的教訓記住;「受持」就是要把佛的教訓在生活當中完全做到;「為人演說」,就是表演給人看,做出一個樣子給人看。

29 佛教我們作師、作范。人人都作師,人人都作師範,這個社會多美好!這個社會多麼吉祥!

30 那個師範不是指學校老師,那個意思太窄小了,也不是專指這幾個出家人,整個社會上出家人占的比例太少了。
31 出家人要作出家人的師範,在家人要作在家人的師範,從政要作從政人的師範,經商要作經商人的師範,學生要作學生的師範,乃至於乞丐要作乞丐的師範,這才叫大乘佛法。

32 也許有人要問,乞丐怎麼能作師範?我在出家受戒的時候,民國五十年,我在基隆八堵海會寺受戒。老和尚道源老法師給我們講了個故事,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33 在民國初年,他那個時候出家當小和尚。他們家鄉有一個乞丐,而乞丐的兒子以後經商發財了,在地方上很有聲望、很有地位。

34 老子在外頭要飯,所以親戚朋友都罵他:「你不孝,你發這麼大的財,你怎麼可以叫你的爸爸在外頭討飯?」

35 受社會大眾的責備,他當然心裡很難過,所以他就派了很多人到外面去找。也是一番苦心,終於把他的父親找回來了。

36 父親找回來之後,他派了一些人伺候照顧,在家裡好好供養。那裡曉得,他父親在家裡住了大概只有一個月的樣子,看到人家不注意的時候,他又偷跑了。

37 他跑出去,又去要飯去了。人家就問他:「你兒子發大財,在家裡接受供養,你為什麼還要作要飯的?」

38 他說:「你不懂,那個生活太苦了!處處有人伺候照顧,我過不習慣。我要飯,天天遊山玩水,喜歡到哪裡就到哪裡。只要肚子吃飽了,晚上隨便找個破廟休息一下,天天遊山玩水,我過的生活多自在!」乞丐菩薩!

39 你才曉得人生意義在哪裡?他過那個生活,他覺得有意義,他快樂、他自在、他幸福。心裡面無憂無愁,無牽無掛,不生煩惱。

40 沒有是非人我,沒有利害得失,跟大自然合而為一,這種境界不是普通人能夠理解的。所以我聽道源老和尚講這故事,我就知道那是佛菩薩示現的。

41 應以乞丐身而得度者,即現乞丐身。佛菩薩哪一道不化身呢?哪一種身份不示現呢?這才是人生真正的意義,真正的價值,應當去追求的。

42 懂得選擇生活方式,懂得選擇工作,你懂得在周邊生活環境裡面發心作模範、作典型,轉移社會風氣,令一切眾生在名利裡頭醒悟過來,你就是佛菩薩,你是真正在教化眾生!

43 教化眾生,不一定要用語言。像道源老和尚講的這個乞丐,他是以身作榜樣,真正了不起。叫人知道一般人所講的榮華富貴,在他覺得那不是生活、不是幸福。

44 幸福是身心清淨,無有煩惱,無有牽掛,得大自在,那是真正的幸福!這裡面有大學問,幾個人能懂?

45 世尊當年在世,他所示現的生活方式,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乞丐。

46 我們出家人叫比丘,比丘是梵語,翻成中文叫乞士。乞就是乞丐,加一個士,士是讀書人,這個乞丐有學問、有道德、有修養,不是一個普通的乞丐;換句話說,就是模範的乞丐!

47 模範的乞丐,可以叫一切眾生看到他的生活行為,有所警惕,有所領悟。

48 我們要認真去反省反省: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到底在哪裡?

南無阿彌陀佛

 

抽煙

 

1 戒律,從初學一直到成佛都離不開。

2 戒律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得定,定的目的是幫助我們開慧。佛法終極的目標是開慧,開智慧。

3 開慧是「道共戒」;沒有開慧之前有定,在定這個地位叫「定共戒」;連定都沒有,那就是「律儀戒」。

4 「律儀戒」那是有條文的,五戒,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條戒,菩薩戒,這有條文的,這叫「律儀戒」。

5 律儀戒非常重要,除律儀戒之外,還要懂得佛沒有講的、沒有制定的,有「攝善法戒」。

6 沒有條文的,只要對自己有好處,能增長自己的善根,增長自己的智慧,增長自己的德能,這一類的就叫「攝善法戒」。

7 譬如說抽煙,有很多學佛的人,甚至於出家的法師,他說:「不抽煙,這個戒條裡頭沒有。佛戒酒,沒有說戒煙。」

8 那我們要問,煙對於身體有沒有好處?抽煙這個威儀好不好?抽煙會不會讓別人起厭煩?事實是抽煙對自己的身體不好,對別人的影響也不好。

9 煙要不要戒?佛雖然沒有說,要戒。不能說佛沒說的,你就可以做。

10 佛沒說得太多了,你要懂得佛的意思,不一定要等佛說。

11 「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這都要我們自己明白義理,知道哪些是善應該做的,哪些是不善不能做,不必要等佛說。

12 諸位要知道,佛講的這些規矩,總不能說,把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細節全部都講到,不可能的!尤其時代不一樣,地區不一樣。
13 佛教從印度傳到其他國家地區,各個地方的文化不一樣,生活方式不一樣,佛哪能說得那麼圓滿!所以你要掌握到戒律的精神,要觸類旁通。

14 譬如戒律裡面沒有講抽煙,所以很多人說抽煙不犯戒;現在打電子遊戲,這個戒律裡頭也沒有。佛都沒有說到,那是不是都可以不要遵守?

15 這些你都要曉得,它有「攝善法戒」,只要對於自己性德相應的統統要遵守。不是說佛沒說,佛沒有說也要遵守,為什麼?是善法。善法,應該要守的。

16 「攝善法戒」是善法,應該要守的。攝善法戒是「善無不積」,中國人講「積善積德」。

17 諸位要曉得,抽煙對身體、生理上決定不是好事情!它會產生很多副作用,帶給我們許多疾病、煩惱,所以還是斷掉的好。

18 現在一般人講抽二手煙。抽二手煙,根據醫學的分析,人們所受的傷害更嚴重!我們抽煙,害自己,還害別人,這絕對不是好事情,所以應當要把它戒掉。

19 我們曉得抽煙不是好事情,我們決定禁止,決定不去抽煙。佛雖然沒有制定,這是「攝善法戒」。

20 佛教我們行善,教我們斷惡行善。抽煙這個是惡,它不是善,我們應當斷。

21 雖然佛在戒經上沒有說,我們知道一切利益眾生的事情是善,就要認真去做。不能說這個佛沒有說,我就不去做了。這個不可以的!

22 成語裡頭有句話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個大家都熟悉、都知道。

23 講到森林防火,現在大家都很重視,絕對禁止任意丟香煙頭。

24 我們在野外,特別是乾燥的時候,在森林地區,抽香煙丟個香煙頭,認為這是很小的事情,微不足道,何必大驚小怪?

25 可是這個香煙頭,很可能就引發森林大火。森林大火一燒起來,往往一發不可收拾,所以在森林地區特別要小心火燭。

26 你抽煙,抽完煙之後一定要把煙蒂熄滅,細心觀察確實熄滅,你才能放心離開。

27 如果在野外野餐,那更要注意,離開的時候千萬不能留一點點的火種。因為只要稍稍不謹慎,就會引起火燒山!

28 燒山,這一片山林裡面,小動物不知有多少!你殘害多少生命!無意的,那個罪都不得了,有意的就更重了!

29 燒山這個罪很重,一般人不注意,他認為這是無所謂的事情,他不曉得這裡面結罪這麼重。

30 我們學佛人不抽煙是好多了,抽煙的人將煙蒂隨便一丟,往往引起火災,雖是無意的,也是重罪!

31 佛法的總綱領、總原則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你想想,抽煙這樁事情,是善還是惡?

32 「攝善法戒」裡面,你想想,抽煙對自己有沒有利益?如果這是不善的,佛雖然沒有說,我們自動要把它戒除,這就對了!

33 我們自己要有智慧去辨別,善的,對自己身心有利益的、確確實實能夠幫助自己身心清淨,幫助自己遠離障難,佛雖然沒有說,我們一定要做。

34 吸煙,煙裡有尼古丁、有毒素,它不但對自己身心沒有利益,反而對自己和身邊的人,帶來了嚴重的傷害。

35 抽煙現在有警告,我們在外國看到這個大標語很多,「吸煙對自己有傷害」、「吸煙容易得癌症」。這些處處提醒大家!

36 現在醫學給我們作證明,抽煙對我們身體沒有好處。學佛的人應當不抽煙,「攝善法戒」!

南無阿彌陀佛

 

吃長素的好處

 

1 以前我們在大陸家鄉的時候,這殺豬、殺牛的屠戶,就是賣肉的,他殺豬的時候,把豬耳朵提起來要殺它,他在豬耳朵面前唸咒。

2 他念什麼咒?他說「豬啊,豬啊,你莫怪」,你不要怪我,「你是人間一道菜,他不吃來,我不宰,你向吃的去討債」,他把責任統統推到吃的人身上去!「你不要怪我,他們吃你,我才殺你,你向他們討債去」。

3 那個豬如果真的聽懂這個意思,它可不饒恕這吃肉的人,這麻煩就大了!這是我們從前大陸上屠戶念的咒語,不管他怎麼唸咒,他自己殺多了,這個殺業非常之重,果報必定墮地獄!所以職業要慎重選擇。

4 還有,就是盡量不要去吃肉食。肉食,實實在在地,這個一般人認為鮮美,如果自己想一想,它是什麼?死屍。死屍有什麼好吃,這看到都噁心!真的是如此。所以說能夠素食,鬼神都恭敬你,一定得吉祥如意。如果你要說素食沒有營養,我們這個吃長素的是樣子。

5 我有一年在台中,台中辦大專佛學講座,每一年都辦兩次,寒暑假都辦,兩、三個星期,參加的學生非常之多。

6 那時候我主持「解答疑問」,每天有兩個小時,她們來問兩個小時,我給她們解答疑問。有些女同學就問我,她說:「我們女孩子就怕老,有沒有方法能叫我們不老?」我就告訴她:「有。」她說:「什麼方法?」「吃長素就不老。」

7 我說:「你不相信,你看看李老師!」那時候李老師七十多歲,七十多歲看起來,他也只有四十歲人的樣子。

8 我那時候跟這些學生在一起,我差不多是四十歲,他們看我是二十幾歲,跟他們年齡差不多,這證明「吃素年輕,吃素不老」!這就是吃長素的好處。

南無阿彌陀佛

 

吃素

 

1 在全世界的佛教,只有中國佛教吃素。

2 中國的素食運動是梁武帝提倡的,這個要知道。

3 梁武帝讀《楞伽經》,《楞伽經》裡面講「菩薩大慈大悲,不忍食一切眾生肉」。他讀了之後很受感動,自己從此以後就素食了,就不再吃肉。

4 梁武帝是我們佛門的大護法,又是帝王之尊,他這一提倡,我們佛門裡頭就響應,所以素食運動是這麼來的。

5 許多人把吃素稱為吃齋,這是錯誤的;把素菜叫作齋菜,這也是錯誤的。

6 素食跟這個齋是兩回事,不是一回事。齋是清淨心的意思,心地清淨是齋,飲食能夠幫助我們心地清淨。

7 在佛門裡面講過中不食叫齋。中是日中,太陽正中,過了正中以後就不能再吃了,這叫持齋,不是吃素。

8 李老師一生在台中講經說法四十年,他老人家勸人學佛、不勸人吃素,為什麼?勸人吃素,他下次不來了。

9 世味他貪愛,佛的法味,他沒有嘗到,所以不勸他吃素,到什麼時候他嘗到法味,世味他自然會丟掉。

10 有的人他是想學佛,不想吃素,勸他吃三淨肉,不要殺生,這個他可以接受,這是接引眾生的方便。

11 佛給我們制定的吃三淨肉,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這叫三淨肉。諸位要曉得,這是佛真正慈悲,不得已所開的方便門。
12 印光大師提倡戒殺、吃素、念佛。這個不但可以息災,同時也能護國。它真的有效,而且這個效果非常顯著。

13 勸人吃素,勸大眾愛護生物,這個功德大!素食是無畏佈施,不傷害一切眾生的生命。

14 我們願意快快樂樂、幸福地過一生,我們也希望這些小動物,也能夠快快樂樂、幸福地度過這一生。

15 大乘佛法,實在講是讚歎素食,提倡素食。不是說吃素的就有功德,而是不殺生是功德,吃素是間接的不殺生。

16 我接觸佛法之後,明瞭素食是衛生、衛性、衛心。吃素食保護自己的慈悲心,保護自己的清淨心,我明白這個道理,我從二十六歲開始學佛就吃長素了。

17 通常你們吃東西講求衛生,生是什麼?生理,保衛生理,這是很有道理,符合現在人所講的科學精神。

18 為什麼我勸同修們最好吃素食?現在市場上這些肉食,決定沒有五十年以前那個味道。豬肉決定不是從前的味道,雞肉、鴨肉也不是那個味道。

19 現在的雞養在籠子裡,擠得不得了,轉個身都轉不動,雞是那麼樣養大的。你想想看,那種雞它等於說一生下來就坐監獄,無期徒刑,到最後還判死刑,它是什麼樣的心情?

20 它心情不好,它的肉裡面就有毒素,你吃了之後就會生奇奇怪怪的病。

21 現在豬也是集中被關,都是生下來就坐牢,坐到最後就被殺,所以那個肉一定不好。這是我想像當中,那個肉不是味道。
 
22 現在肉不能吃,不但說它是終身監禁,精神鬱悶,它有病;現在的飼料都是化學的,都是嚴重的染污。

23 這種生理污染跟環境污染,影響到我們的精神污染、心理污染。所以這個世界上,精神病患一天比一天多。

24 早年我們沒有聽說有什麼心理醫生,沒聽說過。你看現在這個大城市裡頭,心理醫生有多少。心理醫生治什麼?心理污染,精神污染,胡思亂想,不正常!

25 現在的人很多年紀輕輕的,得了各種各樣的怪病。病從哪裡來的?病從口入。

26 今天就是連我們吃的植物也是疾病的來源。為什麼?這些植物都用化學人工去培養,再加上農藥。

27 吃素的人已經三餐服毒了,肉食的就更不必說了,所以這個社會上,奇奇怪怪的病是愈來愈多。

28 這世間有很多人說吃素沒有營養,總是這個觀念,你要把他這個觀念糾正過來。

29 我們要把素食的形象端出來給大家看,他吃肉,我吃素,我的體力身體真的比他好,讓他在這個裡面覺悟:素食不錯,素食對健康真的有幫助。

30 素食的營養決定超過肉食,你看吃長素的人,他身體的狀況比吃肉食的人,同年齡的如果到醫院抽血化驗一檢查,決定不相同。

31 現在連外國人吃素都很多,他不是學佛,他是為了身體健康,減少疾病。

32 素食決定有益於健康,現在很多醫生都知道。

33 素食裡面,養分是非常非常的充分;不要以為吃素沒有營養,那是心理作祟。

34 素食當然好,特別是中老年人,素食對他們的身體健康決定有好處,可以減少許多疾病。

35 世間人貪圖口福,幾個人肯吃素?他說我們很苦,說我們很可憐!他自以為有智慧,自以為過得很幸福,這個見解完全顛倒了,他造的因不善,哪裡會有好果報!

36 吃素戒殺是無畏佈施,無畏佈施得健康長壽的果報。

37 新加坡的許哲居士是一九00年出生的,她今年是一百零七歲了。她身體健康的狀況,就像三、四十歲的人一樣,還有很多三、四十歲的人不如她。她的長壽是無畏佈施所得最顯著的果報。

38 她一生辦了十幾個養老院,在新加坡,在其他國家地區,連非洲都有,一生照顧老人,照顧病人。

39 將近六十歲的時候,她才到英國去學護士、學護理,這幾十年當中,她一天吃一餐,日中一食。

40 她是生下來就吃素,聞到葷腥她就吐,這我們中國人講「胎裡素」。她一個人生活,沒有人照顧她,她還照顧別人,生活非常簡單。

41 中午有時她只吃一個蘋果而已,有時候青菜攪水,有的時候青菜切了就這樣吃。晚餐就是一杯酸牛奶。

42 她不吃油、不吃鹽、不吃糖,所有一切有味道的佐料,她統統不吃,完全恢復到大自然,心地清淨、一塵不染。

43 佛法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最要緊的是自己的信念。你的心清淨,營養就足夠了。
44 素食比肉食確實是健康,如果說是素食不健康的話,你看我們出家人肥肥胖胖的很多,紅光滿面,哪有不健康的?

45 你要說素食沒有營養,從前我在台中,李老師六十九歲,他老人家日中一食,一天吃一餐,身體健康的狀況,看起來就像四十歲的人,我看到很受感動,這是證明!

46 我吃素吃了五十多年了,我一生沒生過病,怎麼能說素食不健康?

47 我今天的身體趕得上李老師,可以給大家做證明:素食簡單、有足夠的養分。

48 說素食不健康是錯誤的觀念,這個要知道!

南無阿彌陀佛

 

健康訣竅

 

1 我們的身體確確實實是一部機器。我們今天講軟體、硬體,我們全身機器就是如此,軟體、硬體統統都有,組合的。

2 這個機器要是善於運用,活一、二百年是正常的;凡是短命,換句話說,都是不善運用,就是不知道保養,把自己糟蹋掉了。

3 我們中國的醫學,實在是了不起!我的老師對中國醫學很有研究,他說:中國的醫學不是治病的,是教人怎樣不生病而能活到二、三百歲。

4 平日適當地預防,到真正有病,用針灸,現在講是指壓這一類,實在不得已才用藥物,藥物是很低級的治療方法,高級的不用。

5 凡是有毛病,總是哪裡有故障。我們的筋脈、我們的血管,如果什麼地方不通,有了阻塞,人就要生病,病痛就來了。如果把氣脈暢通,他就恢復健康,就正常了。

6 真正高明的大夫,看你說話的音聲,看你走路的行動,就能判斷你十年、二十年之後什麼地方會有病。

7 我們要善於利用這個身體,不要糟蹋它。好像我們自己有一部車,對這個車的性能完全瞭解,我好好地利用它做為交通工具,它壽命就可以長了。

8 拜佛是一種非常好的運動,所以大家不要作體操、打太極拳,沒有意義,浪費時間,你想活動身體,拜佛就好。這樣子健身,你念佛的功夫不間斷;用別的方法,你念佛的功夫間斷。

9 拜佛每天拜多少?不一定,自己可以去定,有時間就多拜,沒有時間就少拜,按照自己生活環境來定。

10 拜佛是很巧妙的一種修行方法,乃至於經行。經行就是散步,飯後百步,對於幫助消化、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幫助。

11 佛門裡面,像打佛七,過堂之後就繞佛經行,繞幾周再結齋,大家才散會,這叫經行。

12 經行好處很多!為什麼叫經行?古時候天台家,他們是一面散步,一面背誦經典,所以叫經行。我們現在多半是走著念佛。

13 經行不但可以幫助消化,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運動,這個運動不急不緩,非常調和。經行也能對治昏沉,譬如坐久就昏沉,精神提不起來,甚至打瞌睡睡著。

14 佛門裡面無論哪一宗、哪一派的修學,經行、禮拜、跏趺而坐,這些方式互相調適,我們的身體就不會疲倦。

15 我們要曉得如何調適身體,吃東西,絕對不要吃飽,通常一般人講求衛生,吃八分飽。實在講八分飽已經過分,六、七分是最好。

16 保持著不飽不饑最好,不但修道有幫助,你平常工作的時候,精神能提得起來。吃得太飽的確使人昏沉,所以要知道調節身體。

17 飲食要簡單,愈簡單愈好。一般講,外國人吃東西沒有中國人考究。中國人講色香味,外國人只講營養,色香味都不懂,他的東西真的是難吃,他們吃東西非常單調,幾乎每天都吃一樣的。

18 中國人就不習慣,天天要換口味,不換口味,這個東西就吃不下去,這是習氣。我看外國人一年到頭都不換口味,他就那個樣子。

19 外國人的身體比中國人好,這是我們真正體會到飲食簡單對身體好。身體正常,能減少許多疾病。

20 中國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喜歡多話的,容易惹禍、惹是非!中國人的體質比不上外國人,為什麼?飲食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中國人吃得太複雜,所以體格不如外國人。

21 我學佛從這個教理上而體會到:心清淨,心健康;身清淨,身就健康。身要清淨,你吃東西最好是單純,愈簡單愈好,對你生理的健康癒有幫助。

22 念佛人身心清淨,百病不生!你會生病就是你心不乾淨,身不乾淨。諸位要好好地念佛!現前的利益,身心健康,萬事如意,你們要不要得到?

23 身心健康,萬事如意,這是人生的真富貴;不是有錢才富貴。有錢有地位,身心不健康,沒用處。

24 人生第一幸福就是身心健康、生活愉快沒煩惱。沒有憂慮,很快樂,這是最幸福的,絕對不是名聞利養。世間人把名聞利養看得那麼重,那是看錯了,那是迷惑顛倒。

25 我們現前在迷位,我們的福報是修得的。經上跟我們說:你過去世修無畏佈施,這一生得健康長壽。有果,一定有因,因果絲毫不爽。

26 修行要一個很健康的身體,沒有健康的身體不行,健康的身體是自己修得的。

27 二十多年前,有一次新加坡的同修請我吃飯,演培法師作陪,演培法師年歲大了,七十二歲,身體很不好,很多毛病。松年老和尚他八十多歲,鶴髮童顏,頭髮白了,皮膚就跟小孩的皮膚一樣。

28 他把手臂伸出來說,你看看我的皮膚多細嫩!他教給演培法師,他說:我教給你一個方法,你回家去學三個月,保險有效,你什麼病都沒有了。

29 方法很簡單,就是晚上準備好一杯開水,到第二天早晨起來,不要洗臉、不要漱口,一起來一下床就喝這杯水。

30 站著穩穩的,面向太陽出來的方向,這一杯水端在手上,喝三百口,不能多也不能少,每一口都要嚥下去。他說:你只要這樣去喝,喝三個月,你什麼毛病都沒有了。百病不生!沒有病的人延年益壽。

31 他說他自己活一百三、五十歲是不成問題的,他自己都有這個把握!但是要有耐心,為什麼?這一杯水喝下去,我試驗了一下,我試驗這三百口要四十五分鐘,喝的時候把一切念頭統統放下,一念都沒有。

32 實在講,他這個方法就是修定。這一杯水端在手上,站在那裡不動,站四十五分鐘,這修定!每一口一點點,你要是一大口,幾口就喝光了。一定要喝三百口,不能多也不能少,每一口都要嚥下去。

33 喝的時候,心裡一念不生,這就是修定。三百口每一口記得清清楚楚,實際上就是禪宗裡面修數息觀。第一口、第二口、第三口,這就是修數息。

34 你每一口嚥下去,內臟在運動,水是清洗內臟。清洗內臟、內臟運動再加上這個定功,他怎麼會沒有效果?我今天把這個方法傳授給你們,延年益壽,百病不生。

35 一般凡人,內有貪嗔癡三毒,外有五欲六塵的誘惑,內外交感,百病叢生。他不但會生許多奇奇怪怪的病,壽命也隨之減短!這是我們要知道的!

36 我們修行人第一點要知道自己、認識自己,為什麼?曉得自己有病,自己才會找大夫去醫治。自己一身的病自己不知道,還以為自己很健康,他就不找大夫,他就不看病,他就沒有警覺心。

37 首先要認識自己的病根、認識自己的病況,你才知道用什麼方法來對治,如何來救自己。我們今天修行人,可以說最大的毛病就是不認識自己,自己一身的毛病不曉得,自己一身的過錯不承認。

38 古德常說,聖人一身都是毛病,他稱為聖人;賢人毛病就少一點,凡夫根本就沒有毛病。為什麼根本沒有毛病?不知道,不曉得自己有毛病。

39 賢人發現自己有一部分毛病,聖人對於毛病完全知道。知過則改,不知過他改個什麼?你要是告訴他「你有什麼過失」,他不承認,那你就曉得他是個平常人,他不是聖人,他不是菩薩。

40 他要是聖人、他要是菩薩,他知道他一身的毛病。人貴知過,知過能改,不曉得自己毛病的人,不得了,無可救藥,佛沒辦法救他。自己知道自己過失的人,佛可以救他。

41 我們學佛,首先要自覺。我們講到佛,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第一個要自覺,自覺什麼?我現在一身的病。你有病,你覺得了,你才會求醫,才會有恢復健康的指望。

42 如果一身病,自己不知道有病,不肯求醫,這個人就等死,沒希望了。所以曉得自己有病,這就是自覺。怕的是不知道自己有病,什麼病?迷是病、不覺是病、煩惱是病、邪見是病、染污是病,太多太多了。

43 佛法把這個病歸納為三大類: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這個病不輕!無始劫以來,我們的法身慧命就害了大病,到現在這個病是愈來愈嚴重,所以一定要自己覺悟,我們確確實實是有病。

44 我們想想我們現前,一切時中常生煩惱,這就是有漏。有漏是凡夫,無漏是聖人;有漏是迷惑顛倒,無漏才是覺悟不迷。我們自己想想,我們起不起煩惱?起煩惱就是凡夫,就是病態,就是不健康,自己一定要覺悟。

45 我們自己可以反省反省,自己到底是悟了還是沒有悟?悟了的心一念不生,一切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瞭了,這是悟。

46 還有分別,還有執著,還有妄想,自己要知道,我決定是迷,沒有悟。自己一定要認識自己,知道自己在迷。

47 知道自己在迷,有救!自己迷了不知道迷,還自己以為開悟了,這沒救了。就好像一個人身體有病,他知道自己有病他有救,為什麼?他去求醫。

48 自己一身病,認為很健康,「我沒有病」,他根本不找醫生,那就等死了,沒救了!

南無阿彌陀佛

 

憂鬱症

 

1 現在時代跟從前不一樣,從前農業社會,生活沒有現在這麼緊張,大家非常悠閒。

2 現在人進入高科技的時代,分秒必爭,人的身心一天到晚都過著緊張的生活,所以現在憂鬱症很多。

3 現在患憂鬱症的人確實很多,這樁事情也非常嚴重,許許多多人醫藥對他沒有效果。

4 那麼我們要問:信仰宗教行不行?可以說比較好一點。

5 宗教徒裡面患憂鬱症的也不在少數,這個問題是大問題,不是小問題。

6 有人曾經做過統計,現代人患憂鬱症的,佔整個人口比例的五分之一。

7 換句話說,五個人裡頭就有一個患病,只是輕重不一樣。這是多麼嚴重的一個問題,史無前例的災難!

8 這個統計我聽到,我能相信,我不懷疑。為什麼?我在許許多多地方講經教學,接觸的同修很多,要是說五個人當中有一個有憂鬱症的,我肯定。

9 在我接觸的這些人當中,真的不是假的,確確實實是如他們統計所講的,輕重不一樣。嚴重的,往往走向神經分裂;輕微的,他身心沒有安全感。

10 現在人進入高科技的時代,分秒必爭,人的身心一天到晚都過著緊張的生活,所以現在憂鬱症很多。

11 現在有所謂心理醫生,這從前沒聽說過的。現代人每天生活緊張、憂慮、煩惱,不知不覺就患上了憂鬱症。憂鬱症是現代所謂的職業病。 

12 憂鬱症是怎麼造成的?說實實在在的一句話,疏忽了聖賢教育。這是今天新的科學技術教育、功利的教育帶來的負面影響。

13 諸位要曉得,凡是隨順煩惱習氣的,他就有憂鬱症,他沒有安全感。他在這個世間,這一生常常生活在恐懼之中。

14 患憂鬱症的人,覺得活在這個世間沒有依靠,沒有一個可靠的人。他知心的朋友一個都沒有,你說這個人活在世間多可憐?

15 現在在全世界小學生自殺的很多,幾乎每個月你在傳媒裡面,只要你稍微留意,每個月都有。

16 多的,一個月當中好幾個案例,這是有報導的,還有沒有報導的。原因在哪裡?就是我剛才所說的,他的周邊連父母兄弟都覺得不可靠,都覺得不能信賴,最後他走上絕路。

17 現在這個世間,完全講利害,這個不得了!人與人之往來,有利可圖,他就跟你交往;利害沒有了,就變成陌生人。

18 更可怕的是,跟你往來的人都是居心不良,他覺得跟你交往有利可圖,他才跟你往來;到利益沒有的時候,就是冤家對頭。這樣的人生有什麼意思?這是現代的社會!

19 今天我們這個地球上的氣氛不善,到處充滿嗔恨濁惡的磁場,濁惡到極處,所以現在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眾生沒有安全感。

20 縱然有一點福報,物質生活能過得去,精神生活不安,常常懷著恐懼,不知道到哪裡去好,總想找個安全的地方,現在有所謂移民。

21 這個世間有沒有安全的地方?跟諸位說,沒有。這一點總得要覺悟!什麼最安全?隨順性德最安全.什麼最危險?違背性德最危險。

22 純淨純善是性德,心地行為純淨純善最安全。換句話說,心行不淨不善最危險,會常常遇到災難。

23 如果是純淨純善,災難現前也非常安全,確確實實逢凶化吉,遇難呈祥。所以不必去起心動念生煩惱,去找一個安全地方,這個世間沒有。

24 世間人他這一生業力主宰著他,他到哪個地方去躲避?大修行人轉業力為願力,什麼地方都自在,什麼地方都安全。這些道理,在大乘經裡頭。

25 我們有幸遇到大乘,否則的話,我們也會跟芸芸眾生一樣心裡面不免疑慮,惶惶不安無所適從,這個精神生活非常痛苦。

26 如果這個精神痛苦過分,就影響到生理,精神分裂,那真是苦不堪言!

27 現在我們常常聽說這個社會上許許多多人得憂鬱症,憂鬱症還是輕的,嚴重的是精神分裂。

28 怎麼樣能治這個病?佛法能治此病。很可惜佛法不能普及社會,有許多地方法律還限制。

29 許許多多國家制定一些政策法律,想盡方法來救濟人民這些痛苦,尤其關於精神方面的。多少精神病院,這政府很重視,鼓勵有財力的人出來幫助。

30 制定國家政策的人,他不懂得佛法對這個世人有大幫助。他不知道真正接受佛法的人,無論在什麼環境裡面都不會得憂鬱症,更不用說是神經分裂。

31 佛法這麼好的東西他不知道,這也算是眾生的業報,眾生沒福。制定國家政策的人對於這個東西他沒發現,不知道佛法能度一切世間苦。

32 憂鬱症怎麼來的,我們要懂得。一個人活在這個世間,沒有目標、沒有方向,不知道為什麼活的,又沒有人教他,也沒有看到一個好的榜樣,怎麼不患憂鬱症?他怎麼能夠生歡喜心?

33 生歡喜心,哪個人不喜歡?大乘教裡面佛常常教人「常生歡喜心」。孔孟教人,《論語》頭一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個「說」就是喜悅,就是佛家講的「法喜充滿」。

34 歡喜心從哪裡來的?親近善人,親近聖賢,親近仁人(仁義之人)。為什麼?仁義道德是自性裡頭本來有的。

35 你不讀聖賢書,你不親近善知識,你怎麼會懂?不親近聖賢,不親近善友,肯定你每天接受的是煩惱的薰習。

36 煩惱日久天長不斷地薰習,你怎麼會不起煩躁?你起心動念決定是跟貪嗔癡慢相應。

37 大乘教裡面講六個根本煩惱,貪、嗔、癡、慢、疑、惡見。這個煩惱太多,能夠折磨我們。如果不斷煩惱,你身心勞累,你很辛苦。

38 疑是懷疑,懷疑聖教,懷疑這個世間還有聖賢,懷疑道德,懷疑倫理,這個疑完全是疑正面的東西;後面還有個惡見,錯誤的見解。

39 煩惱引導你,你的思想見解怎麼能得其正?當然是邪知邪見,憂鬱從這兒來的。

40 在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現在的人沒有倫理觀念,沒有道德觀念。

41 今天這個社會大亂,父子沒有親,兄弟之間沒有愛,夫婦沒有別,君臣沒有義,朋友沒有信,活在這個世間多麼痛苦!

42 每天多少人自殺,現在自殺聽說年齡愈來愈低。我聽人講,現在二歲的小孩就有憂鬱症。這是什麼原因?做人的教育沒有了,只有科學技術這些教育。

43 科學技術那些東西本來是為人之所用,人是根本,現代人把根本忘掉了,簡直是本末顛倒!

44 現在的人不是人,人變成了機械的奴隸,這真正可悲!

45 今天世人偏在科學技術,偏在財富。

46 世人天天拚死拚活,是為了求名求利。但是要曉得,名聞利養的果報決定在三途。

47 佛教給我們治本的方法是淨化人心,你心清淨了,身就清淨;身心清淨,百病不生。

48 現在人不相信佛法,他相信科學技術,那有什麼辦法!

南無阿彌陀佛

 

病痛

 

1 玄奘大師圓寂的時候,他生病。有學生就問他:您老人家修行有這麼好的功夫,一生翻譯這麼多經典,有這樣大的功德,怎麼走的時候還生病?

2 他說那是無始劫以來的罪障,重罪輕報,在這一次病痛當中,所有業障都消除了。

3 我們今天是病痛很多,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什麼病都沒有了。給諸位說,你把一切萬緣放下,就想西方極樂世界,你這一想什麼病也沒有了,一切法從心想生。

4 讀《阿彌陀經》,想這個經文,這個經文是真能治病。換句話說,心一定要清淨。心裡面所思所念全是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那還有什麼病?沒病!

5 如果我們唸唸當中想過去、想未來、想世間五欲六塵,那當然生病,為什麼?這就是病根,天天想病根,人怎麼會不生病!

6 我們看到許多修行人,不但平常不生病,他臨死都不生病,這個高明!所謂「預知時至」,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走得那麼自在,沒有病苦。

7 生老病死,修行人真正是沒有老苦、沒有病苦、沒有死苦;生,過去了,都忘了。一切眾生不能避免的生老病死這四種苦,修行人沒有了,四個都沒有了,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

8 你要想不生、不死、不老、不病,你就依照這個經典來修行。別人能做得到,能修得,我相信我們也能修得到,就怕你不肯修。你要肯修的話,決定是可以得到的。

9 我們知道念佛法門好,還有很多人瞧不起這個法門,那是他的事情,與我們不相干。

10 我們這個法門的修學不要說是從前,就在近代,我們看到多少人,真正依照這個法門往生了,有很好的瑞相,預知時至,有站著走的、有坐著走的,沒有病痛,曉得自己什麼時候走,這個都是見證。

11 說老實話,往生的時候預知時至,無疾而終,站著走、坐著走的,一點病痛沒有的,是不是自己修成的?不是的,佛力加持的。你求佛加持,佛會加持給你。

12 那麼多人站著走了,我們為什麼不站著走?我們自己沒有能力,可以求阿彌陀佛加持。為什麼?我藉這個身體表演一下,讓好多人相信,讓好多人從此就發心念佛,修學淨土,一心專念,求願往生。

13 你只要發這個心,佛一定幫忙,為什麼?佛就希望大家修學淨土,念佛往生。你肯發這個心,願意把這個身體借給阿彌陀佛用一下,阿彌陀佛怎麼會不願意呢?怎麼會拒絕呢?不會的。

14 學佛的人可以求佛加持,但是不可以求感應,不可以求神通。我們常常聽說,某人學佛著魔了。為什麼會著魔?就是這種心態不正確,錯誤的心態容易招來魔障。

15 學佛的人只要老老實實依照經典的理論、教訓來修學,就會有不可思議的效果。

16 我們所講的效果、講的成績,就是心地一天比一天清淨。心清淨,身就清淨。身心清淨,第一個效果,我告訴大家,決定不生病。

17 很多人這個地方病,那個地方痛;身心清淨,病痛可以立刻消除,身心健康,自在快樂,這就是效果,離苦得樂馬上就能夠見得到。

18 如果講更深、更殊勝的效果,決定能夠預知時至,將來往生的時候曉得自己什麼時候走,阿彌陀佛、觀音、勢至來接引我們。

19 走的時候決定不生病,沒有病苦,預知時至,這是決定可以做得到的。功夫稍微好一點的人,生死可以自在,就是說想什麼時候到西方極樂世界都可以,可以自己做主。

20 暫時不想去,在這個世界再想多住幾年也不妨礙。到這個境界給諸位說,這就是生死已了,生死了脫,完全自在,這就是我們修學的效果。

21 我在多年前還有點小毛病,有時候這裡痛,那裡痛,也常常找醫生去看,針灸、吃藥,沒什麼效果,所以我對醫生、醫藥不相信。

22 後來,我專念阿彌陀佛,專講淨土五經,所有一切大乘經我都不講,心格外清淨,病痛統統都好了,一樣毛病也沒有。所以我明瞭了,心清淨,身清淨,百病不生,將來連往生也不會生病。

23 心不乾淨,身不乾淨,就會生病;身心清淨,病從哪裡來,不可能來。這一點,諸位要希望自己身體健康,不生病,你要好好地注意。

24 用這個方法來修學,百病不生。我給大家做個證明,我就是這個做法,什麼病都沒有。所以,身心清淨,隨心所願,沒有不得度的。

25 我們身要動,心要靜,心不但要靜,心要虛,心裡頭一無所有,這樣的人決定長壽,這樣的人決定不生病。所以諸位要想一生不生病,不胡思亂想就不生病,胡思亂想是一定會生病的。

26 病從哪裡來?今天大家知道了,從胡思亂想來的,你想得愈多,病就愈多;不想,病就沒有了。

27 諸位要是有什麼病痛,從今天起念阿彌陀佛,什麼都不想,念上三個月,不要看醫生病就好了,就沒有病了。這是佛法,也是最高明的養身之道。

28 「一切法從心想生」,學佛的人,說老實話是可以不生病的,你真正明白這個道理,曉得修行的秘訣,確實不生病。

29 學佛的人還有病痛,自己要覺悟,這個病痛是什麼?業障現前。業障現前趕緊要懺除業障,業障懺除了,沒有了,病就好了,就沒有事了;真正相信的人不多,不相信的人太多太多。

30 對於大乘經論要有相當深入的涉獵,才曉得這個道理,這才開拓自己的命運,創造自己的命運,決定不會再受宿命的拘束。

31 你消災還得念《普門品》,有病還得念《藥師經》,業障重去唸唸《地藏經》,這是什麼?你還沒相信!真正相信,《阿彌陀經》是第一經,念佛法門是第一法門。

32 講到消災,實在說觀音菩薩消不了的,阿彌陀佛能消!消罪業,地藏菩薩辦不了的,阿彌陀佛能辦!你不相信阿彌陀佛,所以佛講念佛法門是難信之法,沒錯!你不相信,難信!

33 有了病痛去找藥師如來,你不知道找阿彌陀佛,這樣念有沒有效呢?有效,效果不大,什麼原因?因為你心不專,心要專力量就大,心不專!

34 我們看那個念佛功夫很得力的,念個三年、五年,居然他就往生了。念個三年、五年,他一身病痛都沒有了,感應不可思議,為什麼?他知道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35 這一句阿彌陀佛要怎麼念法,才會有感應。同修們應該明白,這個關係非常非常重要。這一句阿彌陀佛是依據自己深信切願念出來,這個佛號才相應,這是正宗的淨宗的正行,正修行法。

36 這一句佛號掛在口皮上,信不深、願不切,那只是跟阿彌陀佛結個善緣,這一生不能往生,這要記住!

37 如果要真正往生,我們的信要堅定,決定不懷疑。怎麼樣信才叫做深信?你從今天起,只念一本經,只念一句阿彌陀佛佛號,其他的所有經典、所有法門統統丟掉了,這才叫深信。

38 我有很多災難,我念《普門品》,希望觀音菩薩救苦救難;我有很多病痛,我還念《藥師經》,希望藥師如來給我治病;我有很多罪障,我還念《地藏經》,讓他來給我消消業障,這就是信不真,願不切,不一定能往生。

39 真信切願是什麼都放下,那是真信。我就信一部經,就信這個名號,別人修其他的法門,我恭敬,我不學;這個法師大德來講別的經,我不聽。為什麼?會干擾我的修行,這才叫做深信切願。

40 人要能夠照這樣的方法來修學,那真的是要恭喜他,他這一生成佛了,必定成佛,他決定成功,就怕三心二意。

41 真正念佛人,家裡供佛像,只供一尊阿彌陀佛,頂多供西方三聖,其他的佛像都不供。為什麼?怕分心,專一這才能成就。

42 一個真正修淨土的道場難得,民國以來只有印光大師的道場專修淨土,他們的經只念一部《阿彌陀經》,二六時中一句阿彌陀佛不間斷。他這個念佛堂佛號不間斷,這是真正成就人的道場。

43 現在修行是在家人比出家人好,在家人修行的環境比出家的環境好,這是諸位要知道的。還有,從前修行,男眾比女眾方便;現在修行,女眾勝過男眾。
44 最近幾十年來,念佛往生的是男眾多還是女眾多?是在家多還是出家多?一比馬上就曉得了。這裡面占數量最多的,第一位是在家女眾,其次是在家男眾。

45 往生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預知時至,女眾多,男眾少。那些修行好的,走的時候完全沒有病痛,走得那麼瀟灑自在!

46 現在出家人不如在家人,男眾不如女眾,這是真的。為什麼會有這種怪現象?就是出家人沒有盡自己的本分。出家是弘揚佛法、弘法利生的;他搞名聞利養,搞鉤心鬥角,罪障深重,怎麼能成就?這是值得我們深深反省的。

47 我們凡夫往昔今生造的惡業太多,現前業障深重,所以惹上一身的病痛。如果心理健康,心地真誠、清淨、平等,這個身體有一些小病,很容易恢復正常,為什麼?境隨心轉。

48 我們這個身體是境,境隨心轉,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為重要!真正講求健康,心理佔百分之九十,生理充其量不過佔百分之十而已。

南無阿彌陀佛

 

煩惱逼迫身心,人就容易生病

 

1 佛經上常說,「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是什麼?正報是心,就是我們講的念頭。

2 我想健康、我想不老,你懂得這個理論、懂得這個方法,你就會變。你不懂這個方法,隨著你的情緒、隨著外面環境去變,自己做不了主宰,這就苦了!

3 身體是隨著我們的心理、情緒在變化。情緒好的人,年歲雖然大,他不顯得老,他心不老!「身體隨著心轉」,他心不老,人也就不老。

4 人雖然不老,他自己已經覺得年歲大了,快要死了,他這個身體自然就老化了。老年人的心情跟青年、壯年不一樣,如果老年人也能保持著青少年那個心態,這個人就不老。

5 諸位仔細地去觀察,現代這個社會,大多數的人都是心浮氣躁、性情暴躁,這個不是好現象,這就難怪現代的人容易老化、容易生病,而且什麼樣的怪病都有。

6 現在人不懂得保養身體,把自己的身體糟蹋掉了,而疾病的根源是什麼?就是人的情緒和念頭。「憂能使人老」,你就想到這個傷害多麼嚴重!

7 我們的情緒、念頭時時在變化,一會兒想東、一會兒想西,成天生活在妄想分別執著之中。妄想分別執著是煩惱,煩惱逼迫身心,身心不能安穩,人就容易生病。

8 我們的身體是隨心轉,隨情緒轉!你看溫和善良、心平氣和的人不容易生病,脾氣暴躁、心不清淨的常常患病,這不是因果報應,這叫感應道交。我們明白這個道理、知道這個事實真相,就曉得怎麼做。

你不會生病,你不會衰老

 

1 我們這個身體是物質,精神在身體裡面,這身體是活的;精神離開了,身體就腐爛。由此可知,我們的身體是受心理在主宰、支配。

2 如果你能觀察到這個地方,你就有相當深度了。然後你必定會想到,我們一個善念,身體會健康;一個惡念,身體會有毛病;如果是清淨念,這身體會長命百歲、青春永駐。

3 相反地,如果你心不清淨,一天到晚都在胡思亂想,一天到晚都搞貪嗔癡慢,一天到晚都在生煩惱,這就是跟你自己身體過不去。

4 今天科學給我們證實了,我們要得長壽,要能青春永駐,關鍵在哪裡?關鍵在清淨心,絕對不是藥物,不是美容能做得到的,而是你自己的心念改變你自己的體質。

5 世間什麼樣的補品,都比不上清淨心。清淨心保證你百病不生、精神飽滿、青春永駐、長生不老,你看多好!

6 現在有人提出吃什麼藥、用什麼方法來改變,都是騙人的,那是治標,不是治本。能真正改變體質的是心念,明白這個道理,我們才不會受別人欺騙。

7 說實在地,你要想青春永駐、長生不老,最健康的做法,就是念阿彌陀佛。

8 為什麼要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無量壽,你念阿彌陀佛,你就無量壽;阿彌陀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你念阿彌陀佛,你不但相好、身體好,你不會生病,你不會衰老。

 

提升自己的靈性

 

1 在我們整個修學過程當中,選擇法門非常重要,這個法門不但要能適合自己的根性,同時還要不妨礙我們的生活與工作,這樣,修起來才比較方便,否則很不容易成就。

2 選擇法門要靠智慧,否則很難成就。佛法的修學是以清淨心為宗旨,如果有妨礙,這心就不容易得到清淨。所以,在今天這個環境之下,我們一般的根性,持名念佛是最方便、最穩當、最殊勝的,所以我們選擇這個法門。

3 法門選擇了,接著要選擇老師。沒有一個好老師幫助你、指導你,法門選對了也很難成就。我們一生能不能有成就,老師的關係太大!

4 有了老師,還要選擇同學。同學互相切磋琢磨,菩提道上有伴,這很重要。如果有老師,沒有同學,好比你走路,你一個人沒有伴侶,你會走得很辛苦。老師是指路的,同學是陪你走路的,不一樣,這不可以不知道。

5 另外就是選擇修學環境,每個人一生福報不相同,根性不相同,緣分不相同,所以這不是一樁容易事情。果然是利根,那就方便多了,為什麼?他淡泊,天性柔和,與人無爭,於世無求,不論是順境、逆境,他都能保持身心的平靜,這是修道最好的條件。

6 你是中等根性以上,如果遇到好的老師,把道理講清楚、講明白,你能夠聽得懂,能理解,能依教奉行,這就好。一個好的老師,能夠把你中上根性,在這一生當中,提升到上上根性,這我們在歷史上看到很多。

7 有很多人問我,人生在世的意義是什麼?價值是什麼?我老老實實告訴他,人生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不是陞官發財,不是今天在這個社會上有地位、有權勢,不是的,而是什麼?提升自己的靈性。能不斷提升自己的靈性,這個有意義、有價值。

8 我們過去生中造了許許多多的業,自己雖然不知道,但是阿賴耶裡面習氣種子在,它不但影響這一生,而且影響來世,這是個麻煩事情!我們縱然能活一百歲,一彈指就過了,有什麼意義?可是來世的時間長,六道裡頭,哪一道都比人道的時間長,這個事情我們不能不知道!

 

無量功德在哪裡顯現

 

1 我們在家居士,供養佛菩薩的形像,只供一尊,一生都不能改變,這一點很重要。因為佛沒有相,他隨你的心現相,你天天拜,喜歡這個相,到臨命終時,佛就現這個相來接引你。

2 可是,我們念佛人也要明理,為什麼?幫助你放下。如果不明道理,堅固執著,一絲毫不能放下,執著念佛也不能往生,這個道理要懂!你不明理,你堅固執著,那你來生就到佛像裡去了。

3 木雕的佛像裡面會生蟲,我還見過,就在香港見過。那尊木雕的佛像很大尊,跟人一樣高,老鼠在佛像裡面絮窩。它沒有離開佛像,它就變成這種情形,這我們不能不知道。

4 彩畫的佛像,它生蛀蟲,所以你雖執著,也要知道放下,要懂得所有一切現象都是自己自性變現出來的。相不能捨,相也不能執著,這就完全正確!

5 什麼是不能捨?每天我念佛的課誦完全照儀規去做,這就是不捨;雖然做,做的時候心地清淨,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絲毫不執著,這就對了。這是大乘菩薩法,能具足修學無量功德!

6 無量功德在哪裡顯現?就在你生活當中。你穿衣吃飯,你工作,你待人接物,無一不是功德。功德是什麼?即相離相。我做的沒有一樣不如法,沒有一樣不跟戒律相應。跟戒律相應是事如法,跟經論相應是理如法,理事無礙,事事無礙!

7 沒有執著,沒有一樣做得不好!更高明的沒有分別,再高明的沒有起心動念。沒起心動念,你是法身菩薩應世,法身菩薩再來;你還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你已經到菩薩的階層。

8 你沒有執著,你是阿羅漢這一級,你發願求生淨土是生方便有餘土。我們一般念佛人,執著雖然不能完全放下,至少也要放下幾分;放下幾分,能幫助你往生!這些理事統統要搞清楚。

南無阿彌陀佛

 

不能忍辱,這是大病!

 

1 人與人之間不可以結怨!結怨,生生世世都是麻煩,幾世修行,菩提道上的障礙叫魔障,你要受很多折磨,所以佛教我們忍辱。

2 不能忍辱,這是大病!不曉得「不能忍辱」這個煩惱的嚴重,可以說是非常猛烈的傷害。佛在經上常講,「火燒功德林」,你一發脾氣,你的功德就燒掉了!

3 所以我們一般學佛的人,修福德容易,修功德難,幾個人有功德?如果要說功德的話,你想一想,什麼時候曾經發過脾氣,到現在還沒發,你的功德就這麼多。

4 如果昨天晚上發了一頓脾氣,從今天早晨起到現在,你的功德就這麼多,發脾氣以前的功德都沒有了,這個事情要緊,特別要注意!

5 功德是定慧,積功累德好不容易,一發脾氣,嗔恚之火把你的功德燒掉了,你的功德就沒有了。你要是修行一輩子,到臨命終時發一下脾氣,那什麼都完了,太可怕了!

6 所以,修行人最怕的就是嗔恚,所謂「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發一頓脾氣,所有一切障礙統統都來了,業障都現前了。可是幾個人能不發脾氣?

7 所以說,對別人發脾氣,什麼人受傷害?自己受傷害。你罵別人的時候,別人受的傷害小,自己受的傷害太大了!

8 不能忍辱,喜歡罵人,別人受的傷害小,自己受的果報大,為什麼?那是地獄的業因。你在造地獄的業因,這個麻煩大了!真正有智慧的聰明人,怎麼會幹這種事情?

 

佛是教我的,不是教別人

 

1 我們展開經卷,一定要曉得,「佛是教我的,不是教別人」,我們要明白這一層道理。

2 教我的,我就得認真好好地學;不是教別人的,別人認不認真與我不相干。所以自己要想成就,首先要肯定,三藏十二部是諸佛菩薩教導我的。

3 我要發心作佛弟子,我要發願接受佛菩薩的教誨,別人學不學與我不相干,這樣你才能真正做到,像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4 學佛而不能成就,就是這個地方觀念顛倒了,「佛是教你的,不是教我的」。

5 天天責備別人,「你破戒了,你犯戒了」,完全沒有想到自己,起心動念都是找別人麻煩,這樣造了一身的罪業,最後的結果三途輪轉去了,虧還是自己吃,這個道理不能不懂。

6 我學佛,至今已五十八年,我心行在道、在經論上,我沒有一天不讀經。我讀經不像別人,別人讀經是增長知識,我讀經是學佛。

7 我常說,經典裡面的教誨,佛不是教別人,佛是教我的。我下定決心把它做到,把它落實在我的生活當中,這樣子我才有受用。

8 我學佛,不是為別人學的,我學佛是為自己學的,是為提升自己的靈性。幫助呢?幫助真正好學的人。對大眾講經這是結緣,他聽多少是他的事情,他領悟多少也是他的事情,不能勉強。

 

怨天尤人,所感受的是苦報

 

1 《大乘經》上常講,境隨心轉,相由心生。你的心是主宰,所以你一生的享受,完全要自己負責任。你怨天尤人,你造的是罪業,所感受的是苦報,是痛苦,不是樂報。

2 孟子教人「反求諸己」,遇到一切挫折、不如意的事情,回過頭來想自己,不要想外面的人,與外人不相干。業因果報,稍稍有一點深入的話,你就覺悟了,你處事待人接物的態度,肯定有很大的轉變。這個轉變別人看得很清楚,你自己也明瞭。

3 《八大人覺經》教我們,「不念舊惡,不憎惡人」。你落實了,你真做到了。從前決定辦不到的,現在能做到,這就是修行;把做不到的改變成能做到,不能容人的,現在學習能容人,這就叫修行。

4 把你不善的行為修正過來,不善的想法、看法、做法統統修正過來了,你的修行有功夫;看到這個人還是不行,還是受不了,你的修行沒功夫。修行沒功夫,依舊造罪業,你造業哪有不受果報的道理?

 

他樂意承受,不怨天,不尤人

 

1 我們每一個人,絕對不是只有這一生,人有過去,既然有過去,當然就有未來。我們學佛的同修都相信三世因果,都相信六道輪迴,這個是事實。

2 我們觀察這個世間,以及自己這一生當中,甚至於生生世世在六道、在十法界是一回什麼事?說穿了,「因緣果報」四個字!這是事實真相,就是種善因得善果,造惡業得惡報,就這麼一樁事情。

3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永遠不會改變的真理,明瞭這個事實真相,縱然我們物質生活很艱難、很困苦,也不怨天,不尤人。

4 我們要想改善自己的生活,改善自己的命運,首先第一個條件,「不怨天,不尤人」,這是改造命運成敗最重要的關鍵。如果你有「怨天尤人」這個念頭,你的命運就改不了。

5 佛在經上說得好,我們這一生所受的一切,這是果報。果必有因,因是前生。前一世造的因,今生受果報,今生所造的因,來生受果報。
6 我們到這人間來幹什麼?來受果報的。業因果報絲毫不爽,你要是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你這一生無論過什麼樣的生活,你不再怨天,不再尤人。

7 佛法裡面常說,「眾生畏果,菩薩畏因」。菩薩畏因,因為他知道果報之可怕!所以菩薩對一切眾生,決定不起一個惡念;日常生活行為當中,決定不會做一樁傷害眾生的事情。

8 眾生迷惑顛倒,天天在造惡因,果報現前,他害怕,眾生畏果;菩薩不怕果報,果報來了,他樂意承受,不怨天,不尤人,為什麼?這是在所不免,自作自受。

 

發脾氣要不得,一定要止住!

 

1 嗔恚是什麼?嗔恚是發脾氣。發脾氣要不得,一定要止住!

2 人在嗔恚當中,理智都失掉了,完全是什麼?感情用事,會做出很多的惡業。

3 嗔恚是嚴重的煩惱,是地獄道的業因。如果你遇到逆境、惡緣,常常發脾氣,死了以後必墮地獄。

4 所以我們遇到一些惡人,有意無意來找麻煩、來障礙、來破壞,最重要地,不能發脾氣,一定要記住,嗔恚是地獄道的業因。

5 佛經上說,嗔恚是火,這個世界上的人要是沒有嗔恚,這個地球不會有火山爆發,不會有火燒森林。

6 佛在經典上說「火燒功德林」,功德是你的清淨心,是你的定慧,你修再多的功德,一發脾氣就完了。

7 嗔恚是惡業,是煩惱,是業障,用什麼方法可以破除?佛告訴我們,忍辱能破除。

8 嗔恚(chēnhui)是地獄的因,我們一定要學忍辱。一切眾生做最嚴重的不善,我們也不會發脾氣,也不生氣,好處是什麼?不作地獄因。  

 

福是什麼?

 

1 我們今天講,修行的功夫,從什麼地方看?從你的念頭看。你在一切法裡頭,還有沒有得失?還有沒有取捨?只要有得失取捨,你決定是凡夫。

2 如果你對於世出世間法沒有取捨得失,給諸位說,你念佛、拜佛、誦經、觀想是樣樣得力。這個得力也就是六祖所講的「弟子心中常生智慧」,常生智慧就是功夫得力之相。

3 真正修行的功夫在什麼地方?就在訓練清淨心。我們這個法門講訓練一心不亂,這是真正功夫,而功夫最方便的,就是執持名號。

4 我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把自己的覺性念出來,聲聲喚起我們的覺性,覺而不迷,這叫做執持名號。佛常教給我們修福修慧,求福求慧,只要我們持名功夫得力,福慧就圓滿。

5 求福求慧,這個「福」是不是世間名聞利養?不是的。你要是把世間名聞利養看作福,求這個,你把佛的意思看錯了。福是什麼?福是定,就是清淨心。心清淨才是真福,清淨心多快樂!

6 世間有錢的人、有地位的人,雖富不樂,他苦,不算有福。快樂是福,離苦得樂這是福,所以清淨是福,快樂是福,不見得要富有!

7 富而苦不如貧而樂,要懂這個道理。要想得到真正的快樂,要想人生有價值、有意義,沒有清淨心,這些統統得不到。

8 唯有清淨心,才能覺察得出人生的價值。佛說「人身可貴,人身難得」,你心地清淨,才能體會佛這句話的意義;不是清淨心,你讀這個句子你不懂!  

 

我們修行的功夫,是以這個為標準

 

1 我們今天拜佛,求佛保佑,求佛加持,佛教就是保佑,佛教就是加持。佛加持你什麼?加持你開悟。你讀經明理,道理明白了之後,你曉得應該怎樣做人,知道應該怎樣處世。

2 我們學佛,學的是什麼?我們修行,修的是什麼?一定要懂得。佛法講,一個人的吉凶禍福,是他自己善惡業之感召,無不是自作自受,所以這才講究修行。

3 修行要修菩薩行。什麼是「菩薩」?「菩薩」是梵語,意思是「覺悟」。佛法是教育,佛法是教學,永遠無間斷地在學習,這是菩薩行,因此,經不能不讀。

4 「經」是什麼?經是佛教教學裡面的教科書。我們用經典裡面所說的道理、方法,來修正我們自己錯誤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我們修行的功夫,我們一切的作為,是以這個為標準。

5 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行與這個標準相應,正確的,這是佛菩薩的思想、佛菩薩的見解、佛菩薩的言行,我們學菩薩行。

6 如果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行跟經典所說的不相應,我們自己錯了!所以我們每天讀經、唸經,用意在哪裡?讀經、唸經是對照我們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

7 自己的心行與經典相應,歡喜,要想著怎樣保持不要失掉;心行與經論所說的不相應,要改過自新,這就是懺除業障,這樣讀經,才叫做修菩薩行,才叫做積功累德。

8 所以,經典不是念給佛菩薩聽的,不是念給別人聽的,是自己修菩薩行唯一的一個標準。我們如果離開這個標準,到哪裡去修?修什麼?這個要知道。

 

隱惡揚善

 

1 中國古人教我們隱惡揚善,看到眾生好的這一面,我們要讚歎他、鼓勵他;見到他惡的那一面,不說他,讓他自己去反省,自己去懺悔,這是養我們自己的厚道。

2 「隱惡揚善」,揚就是讚揚,人家有好的地方要讚歎,見到人家有過失的地方一字不提。我們都能夠這樣去做,社會的風氣必定慢慢會淳厚。

3 作惡的人,有時候也會做一點好事!好事你就讚歎,惡事不提,到後來他會生慚愧心,「你看看這些人對我多好,我做了小小的好事就讚歎,我做那麼多壞事,你看他們都不說」,他慢慢會反省,會改過自新。

4 現在的社會,實在講,我們所看到的是適得其反!凡是好事、好人沒人提;惡人、惡事加鹽添醋,電視廣播、報紙雜誌天天在報導,這是什麼?鼓勵作惡,使這個作惡的人心地麻痺,不知道作惡是錯誤,這就是迷惑顛倒。

5 古聖先賢,教人隱惡揚善,這是修養自己的德行,也是為了社會安定。佛門很重視這種教學,佛陀的教育,首先就是要幫助人生善,鼓勵人向善。

6 譬如見到人,這人雖然不是好人,作惡多端,但是他也有點好的,你跟他見面,你讚揚他那個善的,不要提那個惡的,這個人受到鼓勵,他會回頭,他會學好。

7 隱惡揚善,要從自己本身做起,然後影響我們周圍的人。如果人人都能夠幫助他人生善,自然能夠轉風易俗,能夠造福社會、造福人群。

8 我們對待人,一定要啟發他的覺性,要幫助他生起善心!先從這裡下手。

 

「贊」和「毀」,都是在引你墮落

 

1 過去我跟李老師的時候,第一次跟他老人家見面,他教我兩句話:第一、不要讚歎別人;第二、不要譭謗別人。

2 我聽了以後,有點疑惑,讚歎別人是好事,為什麼不能讚歎別人?想了一、兩個星期,我想通了,確實不能隨便讚歎人。

3 讚歎害人,比譭謗傷害人還要厲害!譭謗會叫人生煩惱,讚歎同樣也叫人生煩惱。讚歎不是容易事情,要真有智慧,真有德行,才可以讚歎人。

4 一個智慧、定力不夠的人,你對他一讚歎,他就不知天高地厚,覺得自己很了不起,貢高我慢統統生起來,他的道行就不能再前進,只有往後退。

5 什麼人可以讚歎?八風吹不動的人,你可以讚歎他,你也可以譭謗他。你譭謗他,他不生氣;你讚歎他,他也不以為然,他如如不動,這種人行!

6 所以人家要害你,不是來讚歎你,就是來譭謗你。人家讚歎你,是要引發你的貪念;人家譭謗你,是要引發你的嗔恚,所以「贊」和「毀」,都是在引你墮落,你可不能上當!

7 所以修行,起心動念、言詞舉止,都要有智慧;沒有智慧,沒有德行,自己上了當還不知道,這個在佛法叫愚癡。

8 別人譭謗我們,不會生氣;別人讚歎我們,也不會歡喜,這就叫修行。順境、逆境,統統是修行最好的道場,我們在這個境界裡修什麼?修我們的清淨心,修我們的智慧。

 

覺悟的人,心平氣和,他多自在!

 

1 佛法裡面講四種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覺悟的人有好處,他懂得用佛法來與人相處,即使是討債的、報怨的,也能夠和睦相處。

2 受了人家的冤枉,受了人家的侮辱,受了人家的譭謗,覺悟的人,會以心平氣和來處之,不會去計較,知道這是消業障,消完就沒有了,他很開心、很自在、很快樂。

3 一個覺悟的人,絕不怨天尤人!我常勸人,把第一號的冤家對頭,給他寫個長生祿位供在佛像的旁邊,每天做早晚課,拜佛也拜他,把他當作佛菩薩一樣看待,你們肯不肯做?

4 把冤家對頭當作佛菩薩一樣看待,你的心就平了。你心平氣和,身體就健康了,修學功夫就上道了,這非常非常的要緊!

5 學道的人,先要把心量拓開,能容人、能夠包涵人,能做到心平氣和,這種人有福。

6 我們在聖賢典籍裡面看到,世出世間的聖賢,愈是有學問,愈是有德行,愈是謙虛,愈是忍讓,處事待人接物,心平氣和。

7 心平氣和,煩惱不會發作,不會怨天尤人,順境、逆境,善緣、惡緣,沒有一樣不好,統統好,這個多快樂!

8 覺悟的人,心平氣和,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一視同仁,他多自在!

 

我們跟他一樣的墮落,這就真正的錯了!

 

1 修行,古大德一再教導我們,「從根本修」,根本就是起心動念。我們回頭,要從起心動念處回頭,務必把自己在這一生當中塑造成純善的人。

2 什麼叫純善?像佛在《十善業道經》裡面所說的,菩薩晝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夾雜,這就是純善。

3 我們背誦經典,把經典上的教訓念得很熟,這是常念善法;我們起心動念跟善法相應,這是思惟善法;我們的身語意三業無一不善,這就是觀察善法。

4 常念善法是心善,思惟善法是思想善,觀察善法是行為善,務必要叫善法唸唸增長。末後佛還一再鄭重囑咐,「不容毫分不善間雜」,這才真正叫止於至善。

5 止於至善,這是佛菩薩的大道,我們為什麼不走大道?為什麼走妖魔鬼怪的小道?我們能夠遵守佛陀的教誨,不但走出六道,也走出十法界。

6 自己要認識清楚,要認真努力去幹,別人怎麼看法,與我不相干;別人怎麼個批評法,與我也不相干。

7 你要是個純善的人,不肯造惡,不肯說人壞話,現在社會人說,你是迷信,你是個怪物,因為你跟他們不一樣。是不一樣,隨他怎麼講去!我們走我們的佛道、菩薩道,他走他的三惡道。

8 我們沒有能力幫助他回頭,我們也不可以受他的影響。這些熟人跟自己總算是有緣人,將來自己成佛了,再回過頭來幫助他們也不算晚。我們自己不成就,跟他一樣的墮落,這就真正的錯了!

 

我們有一分的功德,佛就加持一分

 

1 我們以真誠心學佛,得佛力加持,才能真正做到精進不退;如果沒有佛力加持,要想不退轉,不容易!可是要知道,自己如果不具足戒定慧,佛力縱然加持,還是一樣會退轉。

2 我們發真誠心的時候,得佛力加持;這個心退了的時候,佛加持的力量也不見了。我們自己有一分的功德,佛就加持一分;我們有十分的功德,佛就加持十分;什麼時候我們的功德消失了,佛力的加持也同時消失。

3 功德相當不容易保持,佛在經上多次給我們警惕,「火燒功德林」。功德不同福德,福德能保得住,功德很不容易保住。

4 功德是什麼?功德是戒定慧。你破戒,你造業,戒就沒有了;你心一散亂,定就沒有了;一迷惑、愚癡,慧就沒有了。

5 福德能保得住,三善道可以享福,三惡道裡,除了地獄道之外,餓鬼道、畜生道裡還是能享福。但是要記住,福德不能幫助你超越三界,不能幫助你修行證果。

6 所以我們修行人,鎖定的目標是「戒定慧」三學。戒學是什麼?守法、守規矩。《無量壽經》翻開,從「如是我聞」到「信受奉行」,字字句句都是世尊對我們的教誡,我們能信能解能行,就是持戒。

7 我們把佛陀的教誨,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這叫持戒;能同時保持自己心地清淨、平等,這是修定;一心念佛,心裡頭沒有任何慾望,沒有任何貪求,這是修慧。

8 佛在一切經論裡面,多次勸導我們,用戒定慧的方法,破貪嗔癡,可見戒定慧之重要。我們遵從佛的教誨,勤修戒定慧,我們的心願解行與佛相應,必定得佛力加持!

我們跟佛學什麼?學覺悟

 

1 我們今天學佛,我們跟佛學什麼?學覺悟。

2 我們學佛,最重要的,就是學佛的大智大覺,以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處事待人接物。

3 我們這個世界,內有煩惱,外有惡緣。我們內有煩惱、有習氣;外面有五欲六塵、名聞利養的誘惑,我們的心不真誠、不清淨、不平等、不覺悟、不慈悲。

4 現在這個世間,一般人作善的念頭沒有了,不但自己不能修善,看到別人修善很難過,還有嫉妒,還有妨害,想盡方法去破壞、去阻攔,甚至於不怕造極重的罪業,譭謗、侮辱、陷害。

5 我們學佛人,假如遇到這種情形,不可以被外頭境界所動。絕對不要以為,我們做好人、行好事、存好心,做了那麼多善事,還要遭遇到好多苦難,好人做不得。

6 誤聽了人家的話,說是「好人被人欺,好馬被人騎」,不敢存好心,不敢做好事,那就壞了!要曉得,這兩句話,不是佛說的,是魔說的。佛的話不聽,你聽魔的話,這是愚癡顛倒!

7 我們跟佛學,魔境現前的時候,我們要禁得起考驗,絕不畏懼、絕不退縮。知道我們遭遇種種困難,對我們自己本身來說,幫助我們消業障,是好事情,不是壞事情。

8 我們跟佛學,至少也要福德智慧現前,這才能講得過去。福是什麼?淨而不染;德是什麼?正而不邪;慧是什麼?覺而不迷

 

成人之善,成人之美

 

1 我們這個世間人,心量很小,嫉妒心很重,容不得人,看到別人有好處,自己心裡就很難過。

2 你發心學佛,你周圍的這些人,看到你想學好,心裡很難受,想方法障礙你,想方法陷害你,這個事情很普遍,到處都是。

3 看到別人比自己好,心裡就嫉妒、難過,這個毛病是眾生無量劫以來都有的,不要教的,與生俱來的。

4 我們一般凡夫,最嚴重的習氣就是嫉妒!嫉妒會引起嗔恚,嗔恚是墮地獄的業因,這是我們要覺悟的!

5 佛法教給我們隨喜功德,隨喜功德是對治嫉妒,懂得隨喜功德,懂得成人之美,就能把嫉妒的障礙打掉。

6 一定要懂得隨喜功德!隨喜是什麼?是成人之善,成人之美。看到人家做好事,我們生歡喜心,不但生歡喜心,我們還要盡心盡力地幫助他,這就是隨喜。
7 諸位要曉得,我有能力,我幫助他;我沒有能力,我生歡喜心,他有多大功德,我得多大功德。他修那個功德好辛苦,我得來毫不費力,這個要有智慧!

8 現在世間人心量很小,我們要示現大心量;現在世間人都不能包容,我們要表現能包容,我們要做好樣子給人看!

 

你不怕折磨、不怕考驗,你才能成就

 

1 世出世間法,只要是善法,古人講得一點都不錯,好事多磨!「磨」就是折磨,你想做好人,你想做好事,那你得禁得起折磨、禁得起考驗,你才能成就。

2 真正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誰知道?自己的良心知道,諸佛菩薩知道,天地善神知道,不必要人知道。你憑著良心,憑著聖賢教誨,依教奉行,決定不退墮。

3 世出世間法,論境界不外乎四種: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你要曉得,這些境界都是幫助你、成就你的,問題是看你用什麼心去看它、去對它。如果你用的是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每一個境界都是好境界,都是來幫助你消業障,增福慧。

4 順境、善緣,你生感恩之心,這個境界成就你;逆境、惡緣,同樣還是生感恩的心,它替你消業障,也增長你的福德。業障消了,福德就現前,福至心靈,智慧也現前。所以,要曉得每一種境界都是好境界,你不怕折磨、不怕考驗,你才能成就。

 

我們到三善道,是出來旅遊觀光

 

1 我們細心地觀察,一般隨業受生的人,到三惡道是多數,到三善道是少數。我們認真反省一下,我們一天到晚,一年到頭,我們起心動念,多少個念頭是善的?多少個念頭是惡的?那個惡的念頭要是多,我們在三惡道住的時間就長久。

2 唸唸利益一切眾生,這是善念;唸唸都為自己打算,這是惡念。我們眾生起心動念,總是自私自利、貪嗔癡慢,所以我們不要問別人,我們冷靜地反省自己,就曉得將來自己隨業流轉到哪裡去。

3 古德告訴我們,三惡道是眾生的故鄉,那兒住得久;我們到三善道,是出來旅遊觀光,沒有多久,又要回去了!我們想想,這個話實在是有道理。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要積極地修淨業。

4 我們曉得,縱然是修善業,也不是個辦法,我們無始劫以來,阿賴耶識裡面的習氣種子太多了,這一世能控制,難保下一世還能控制,如果不能控制,這又墮三途,所以不修淨業,不求往生,確實沒有第二個辦法。

 

覺悟的人,珍惜自己的命光

 

1 古人說「做人難」,做人都難,那成佛就更難。你要想成佛,要把人做好;人不能做好,成佛沒希望,這是我們要覺悟的。
2 現在人與人之間,最困難的是不能互相包容,不能互相體諒,不能互助合作,這是我們很難過的事情!

3 大家在一起相聚這麼多年,我們愈來愈感覺到做人難!做人難,學佛就更難了。難在哪裡?我們的毛病習氣太深了。

4 毛病習氣太深,我們的善心很難生出來,處處怎麼樣?嫉妒、障礙。「反正是我不高興,我就要找人麻煩」,這個念頭是罪過!

5 《地藏經》上講,「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不要說言語造作是業是罪,起心動念都是。

6 所以說,做人不容易,這一生來到人間,時間很短暫,你要是做不好,這一死,就又到惡道去,就回到惡道去。

7 六道凡夫,在惡道的時間長,在人間的時間很短!人間好比我們休假出去旅遊,只有幾天,你在你自己老家要住幾十年,那怎麼能相比?佛在經上這種比喻說得很多,我們不能警惕怎麼行?

8 現在是亂世,大亂之世,做人不容易,做人苦!所以祖師大德常常勸我們,要把握有限的命光,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覺悟的人,珍惜自己的命光,比珍惜什麼都重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