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教師節-談尊師重道

 

 「敬老尊賢,孝親尊師」,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中國古老的祖先們以這個理念代代相傳,教導下一代至少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幾千年來,聖哲們的成就都是母親紮的根,教育的根在家庭。

 

  教導孩子是世間最偉大的任務,也是最艱難的使命。母親在兒女三、四歲之前不離開兒女,讓兒女聽聞、接觸到自己對父母的孝順、友悌兄弟姐妹,相親相愛;看到自己的父母怎麼對待長輩、晚輩,不讓孩子有負面的影響。孩子天天看,自然就效法。這是古人所說的,「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所以嬰兒從小就學會孝敬,並養成一生的習慣,德行就自然而然的流露。這個德行記載出來就在《弟子規》,是正確的觀念、思惟、價值觀,是家庭生活的規矩,人人遵守,這是中國教育的特色。

 

  但父母親教的只是最初的一個階段,孩子七歲上學,老師接著教孝悌忠信。老師也著重在身教,深入淺出誘導孩童,講解為什麼要孝順父母、孝順公婆、友愛弟兄。真正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樣孩子才懂得做人的道理。孩子學習的內容,一定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去落實。在學校事奉老師,灑掃應對,學習生活教育。唯有學會奉事老師,回到家才會奉事父母。所以家庭、社會、國家、天下的和睦,都是教出來的。同時學校教育是建立在家庭教育的基礎上,是家庭教育的延續。老師要把學生孝敬的根保護好,不讓根變質,不讓行為越軌,然後再教學生讀書。所以老師是護持孩子成就的人,是值得社會大眾所尊敬的。

 

  中國古代的帝王,其兒女在學堂裡念書,對孔老夫子的神位、畫像,對老師也要行跪拜禮,這是尊師重道。帝王帶頭做,教人孝順父母、奉事師長、孝親尊師,上行下效才養成社會上良好的風氣。人人知道尊重老師,人人知道尊重學術、德行,則社會安定、世界太平。今天社會動亂就是疏忽了這些小節。 

 

  我在七歲上私墊的時候,父親教我尊師重道,我還記得很清楚。那是鄉下的一個祠堂,大殿佈置成一個禮堂,當中供了一個很大的牌位「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之神位」。我們進入禮堂後,老師出來接待我父親,父親就帶著我對孔老夫子行最敬禮,三跪九叩首。拜完之後,父親請老師上座,老師坐在孔子牌位旁邊,父親帶著我對老師行三跪九叩首禮。我們看到父母對老師這樣的尊重,老師的話還能不聽嗎?從此之後就懂得尊師重道,對於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都尊敬,跟對父母完全一樣,從小養成習慣,一生都忘不了。我流浪到台灣後,遇見方東美先生、章嘉大師和李老師,因為小時候有父母教我尊師重道,才能得到老師特別的關懷、照顧和教導。

 

  尊師重道,尊師是尊重自己的學業,尊重自己的道行。老師教導學生,就看學生對於老師有幾分尊敬,有十分尊敬,老師必須要把自己所學全部傳授給他,否則對不起他。他只有一分誠敬,老師不會傳授他兩分,因為他不能吸收。所以,印光大師講得好,「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由此可知,誠敬與老師不相干,是與自己修學的成績有密切關係。而真正的恭敬不是在形式上,是要依教奉行,把老師的教誨應用落實在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上,這才是真正的尊師重道。 而老師能否把學生教好,也看家長對老師的態度。兒童天性模仿大人,在子女心目中,父母、老師都是他的榜樣,做父母如果不尊重老師,學生怎麼會看得起老師?怎麼會聽老師的話?好老師縱然想教,但看到重重困難、障礙,也會知難而退。所以教孩子孝敬,就必須真做出孝給孩子看;教敬,自己必須做到敬事師長。如果自己沒做到,孩子不會相信你。所以父母跟老師都要以身作則,這是最重要的。因此,天下安危,在父母的手中。下一代有沒有前途,能否超過這一代,這個權掌握在做父母的手上。所以父母是小孩第一任老師,要教孩子離苦得樂,要把孝敬的根紮好。

 

  現在的教學比過去困難很多,五倫失掉沒有人教,現代人疏忽紮根教育,忙著賺錢,家庭教育沒有了,後代的孝根沒紮好,學校教育也有了嚴重問題。所以子女不懂得孝順父母、奉事師長、友愛兄弟,自私自利。而且孩子接觸太多電視、網路,知見超過父母、老師,卻沒有智慧判斷是非利害,必定隨順煩惱習氣,胡作妄為,危害社會,所以子女背叛父母、學生背叛老師,在今天到處都可見,這是《三字經》上講的「養不教,父之過」,也是整個社會動亂的根源!今天人與人的往來都是利害,利害所維持的關係不能長久。人和人相處多看對方的好處,這要靠教育!所以不教怎麼行?家庭如何維持,社會安寧從何談起?底下一代怎麼辦?這個問題嚴重,後果可怕!

 

  今天中華傳統倫理道德文化的承傳,我們如果不再加緊努力認真去做,就沒有了。如果有這種機緣,全心全力去做,不為自己,只為拯救社會,為把已死的人心慢慢復甦醒過來,這就要講因果,重視家庭教育。所以我們勉勵所有人,共同發大心,全心全力做好這件好事:以大愛來愛護社會,愛護一切大眾;照顧好老人,教好孩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南無阿彌陀佛 的頭像
    南無阿彌陀佛

    大崗山吉祥精舍佛陀教育影音圖書館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