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棄常則妖興-2

 

孝親怎麼個孝法?尊師,不是老師希望你尊重他,我們這樣想全錯了。孝親尊師是性德,一切眾生自性裡頭本來有的,連畜生裡頭都有孝道,你細心去觀察。中國傳統的文化從哪裡出生的?以什麼為基礎?我這麼多年來學習觀察,我深深體會到,它是從「父子有親」那個親愛生出來。

 

那是中國傳統文化教學的根,跟淨業三福第一句「孝養父母」一個意思,天性,性德。所以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我們就知道了。第一個目的,希望這個天性永遠保持下去,父子的親愛這一生不會改變,這第一個目標。

 

第二個目標,把它發揚光大,頭一個就是五倫,從父子有親發展為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都從這個根發生的。五倫是說關係,我們生到這人世間來,人與人是什麼關係?父子的關係、夫婦的關係、君臣的關係、長幼的關係、朋友的關係,不出這五大類,這五大類把我們的關係講盡了,統統包括在裡頭。

 

做人根本的德行,就是五常,無不是從父子有親那個親愛裡頭衍生出來,那是個根,從那裡生出來仁、義、禮、智、信五常,常是永恆不變。《左傳》上有句話說得好,「人棄常則妖興」,這個常是什麼?是人道、天道,人天道。

 

如果這五樣東西沒有了,不要、丟掉了,這個世間就是妖魔鬼怪,不是人了,《左傳》上這句話意思就這個。禮義廉恥四維,管仲提出來的。一般眾人知道的是八德,孝悌忠信、仁愛和平,全是從父子有親裡頭衍生出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第二十集)2011/10/19 檔名:02-037-002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