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麼方法讓社會和諧?

 

漢武帝這是個聰明的人,很了不起的人,想想用什麼方法來治國,這麼大的國家。董仲舒這是他大臣,推薦孔孟學說,他接納了,所以儒在諸子百家就突出,董仲舒的建議,漢武帝採取了,以禮治天下。從漢一直到滿清,每個朝代都有禮,你去看二十五史「禮樂志」,它用什麼方法讓社會和諧?用禮。滿清亡國之後沒人講禮了,天下大亂,亂到現在一百年,這一百年沒有辦法再恢復了,你看道德仁義禮,古人講的禮失而後天下大亂。我們今天從哪裡做起?我們從道不行,太高了,肯定做不到。只有從禮,把禮找回來我們社會可以安定。禮裡面主什麼?禮最主要的,給諸位說就是敬,懂得尊敬別人。比愛人要差很多,我們懂得尊敬別人,這是禮。所以《禮記》頭一句話「曲禮曰,毋不敬」,對人要恭敬、對事要恭敬,對事恭敬就是認真負責,對萬物要恭敬你才能受教,就是能夠接受聖賢的教育。沒有恭敬心,佛菩薩、聖賢人來教你,你得不到,為什麼?沒有恭敬心,就是你有排斥的、抗拒的那個力量,你不會接受。所以印光大師告訴我們「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誠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這說什麼?一個教室老師在教學生,一個老師在教室裡面上課,教二、三十個學生,每個學生所得到的都不一樣,有得多、有得少的。得最多的徹悟,其次的大悟,再其次的小悟,再其次的不悟,不悟再下面還有沒有?有,不但不悟,他把意思曲解了。你想這個禮多重要!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二四O集)2011/1/18 檔名:02-039-024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