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前傳統文化復興,為什麼短時間做不到?

 

我們現前傳統文化要復興,至少也要三代以後,我們這一代是做不到,為什麼?迷的人太多,對於聖賢、對佛菩薩沒有信心、沒有恭敬心。你看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頭,一再教導我們、提醒我們,「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沒有誠敬,你什麼利益都得不到。達摩不能說不是高人,真有智慧、真有修行,他在印度是第二十八代,從釋迦牟尼佛傳下來,那不是簡單的人物。梁武帝不認識他,不知道那是真正修行人,真正的高僧大德。讓他到少林寺去面壁,沒有人認識他,到九年後才碰到一個慧可,這是禪宗二祖。這些故事我想很多同學都知道。關鍵就在誠敬,慧可能承傳他的法,什麼原因?他對達摩祖師,我們可以說萬分恭敬,那他就得萬分利益,他開悟了。

 

我們以後看惠能大師,惠能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樵夫出身,雖然在黃梅住了八個月,沒有進過禪堂,也沒有進過講堂。忍和尚分配他的工作是做苦工,在碓房裡面舂米破柴,幹這個事情,幹了八個月。只是傳衣缽的時候,跟他做一次長時間的談話,半夜召見,我們估計頂多兩個小時。兩個小時跟他講《金剛經》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大徹大悟,提出報告,心得報告,五句話,「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五祖一聽,行了,不必再說了,衣缽就給他了。而神秀跟五祖多年,弟子當中的上首,為什麼?沒開悟。為什麼沒開悟?印光大師講的那句話要記住,神秀對五祖百分誠敬,他得百分利益;而惠能對五祖是萬分誠敬,他得的是萬分利益,所以衣缽給他,沒給神秀,這個地方要注意。

 

現在誠敬的人到哪去找?現在找一分誠敬的人都不容易。現在的人都學會批判、批評,對佛菩薩都是批評的態度,對經典也是批評的態度,這就難了。所以我說真正要產生效果,總得三、四代之後,沒那麼快。就是什麼人有資格傳授?要萬分誠敬的人才行,百分之百的那是神秀,萬分誠敬的是惠能,這個道理不能夠不懂。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五一O集)2011/7/23 檔名:02-039-05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