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報哪裡來 -- 迷悟之間8 星雲法師著

  上班以前
  
  世界上每一個國家的上班族,總佔人口一半以上的比例,所以上班族的人生就顯得格外要人關心。
  
  上班以後,士農工商各個團體都有公司的規範與要求,此處姑且不論,只說上班以前,假如是早晨九點上班,那麼應該在上班之前兩小時起床。起床到上班之間的兩個小時怎麼過呢?茲將其分配如下:
  
  一、二十分鐘盥洗
  
  用二十分鐘盥洗,在盥洗的時候,因習慣性動作,不必用頭腦思考,所以可以在二十分鐘的時間內想一想今天應做之事的重點、人我關係的應酬等等,以防忘了約會,導致招人怨怪。
  
  二、十分鐘早課
  
  盥洗之後,可在佛前清香一炷,或者鮮花一朵,或是供水一杯;上香、供花、供水任選一項即可,不必周全。然後諷誦般若心經一卷,或者佛光祈願文一篇,或禪坐五分鐘,或者稱誦十念法,或者佛光三昧修行法十二拜。
  
  三、十分鐘運動
  
  可在家中定位跑步,或在庭院行走,或在門口做晨操、羅漢操、達摩十二式,採取任何一種皆可。
  
  四、三十分鐘早餐
  
  早餐時,全家分子不要拖拖拉拉,同時各就本位坐下,如同家庭會議般,一邊用餐,一邊交待各種事務,或報告今日所做的事情,對家人說一些讚美感謝的語言。在吃飯時間,有人吃慢,有人吃快,總之在吃飯之後,要以二十分鐘為家庭服務,或整理房間、灑掃庭院,或收拾廚房。之後整理自己外出所需用品,準備上班。
  
  五、三十分鐘交通時間
  
  假如你上班的交通工具是火車、公車、捷運,可在車上閱讀書報;如果是坐私家轎車,則可聽收音機,以了解今日的重要新聞。如係騎腳踏車,要注意交通安全。不管乘坐任何交通工具,要在九點前兩分鐘到達上班地點,打卡簽到後,以適當的禮貌向長官、同事打個招呼,問聲好。
  
  以上是上班以前的時間運用分配。在上班前兩小時之內完成各項準備,除此之外還要在精神上、服裝上、氣度上,都要做成一個合乎上班形象的人,態度端莊、精神煥發、動止安詳、從容不迫,要時時保持微笑,見人點頭招呼。開始上班以後,認真投入,不須長官要求我做什麼事,要養成工作者的習慣,主動、勤勞、明快、簡潔,把工作規劃得天衣無縫,隨時報告主管,讓主管用你一個人可以做幾個人的事,讓他欣賞你,感念你,你的未來才有前途。《人間福報》2002年1月22日

得與失
  
  人的一生,不是得,就是失;形容人間事,得失而已!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在得失之間,都過了一生。
  
  金錢,有得有失;權位,有得有失;愛情,有得有失。有時此間得,彼間失;有時此時得,彼時失。有的人得而復失,有的人失而復得;得得失失,失失得得,都過了一生。
  
  人都是歡喜得,不歡喜失,但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句話說:失之桑榆,收之東隅。所以《佛光菜根譚》說:有得有失的人生是非常自然的。
  
  有時候,失去了金銀財寶,但得到了一家人的安全;失之固然可悲,得之也能可喜。有的人得了一些酒肉朋友、冤家債主,失去了道義之交、有情有義之友;如此得失,也甚感不值。
  
  周文王得到姜太公而建立周朝,奠定八百年基礎;劉備得臥龍、鳳雛而有天下,可惜鳳雛早逝,臥龍忠心為國,也能造就三國鼎立之勢。唐三藏玄奘大師得到窺基,而能將唯識宗大為發揚;惠能大師得到神會,而使南宗的大法弘傳全國。
  
  自古以來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有的人得一人而天下興,也有的人得一人而江山亡,如紂王得妲己、夏桀得褒姒。得失之間有好有壞,得也不一定歡喜,失也不一定可悲。如若得到的是一個敗家子,不禁慨嘆,不知如何是好!
  
  大富之家,得到一個忠僕,而能保有財產,世代興隆;大富之人,得到一隻義犬,忠心守家,甚至捨命救主,使之未來發達。蘇秦得到姜太公的陰符兵法,而能合縱諸侯,佩戴六國相印;張良謙虛卑下,獲得黃石老人賜與兵法秘笈,而使他幫漢高祖打天下,出謀劃策,無有不成。
  
  說到得失,不管是得是失,都各有因緣。是我的,不必力爭,自會得到;不是你的,即使千方百計取得,也會隨風而逝。有時候得也不好,有時候失也不壞,得失之間,所謂各有因緣莫羨人。即使得到了,也要好好運用;失去時,只要你有足夠的條件,它也會再來。
  
  話說有一個人,捨命救人,對方為報恩而送他一條破毛巾,說明這條毛巾能夠幫他成就所願。有一天洗手後,順手用破毛巾擦手,忽然現出一個金盆,此人一看 有了金盆,隨手便把破毛巾丟棄,那知剎時金盆也消失了,後經指點,再把毛巾檢回,金盆果然又再出現,此人趕快把毛巾放入金盆中,從此保有金盆。此中說明, 舊的東西不可棄,得到了也不能忘記來路,也就是說,做人不能過河拆橋。
  
  人生,失去了金錢、資用,會有再來的時候;失去人格、道德,不容易恢復。尤其,得人容易,得人心難;得人心難,失人心容易。得失之間,富含人生哲理也。
  
  《人間福報》2002年1月23日

 

職務倫理
  
  中華民國是一個重視倫理道德的國家,自古以來,即使十歲小娃登基做了皇帝,皇叔、皇伯一樣要向小輩的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禮,因為在親情倫理之外,還有職務倫理。
  
  到了現代,兒子做了公司的董事長,叔叔、伯伯、阿姨當總經理,對於董事長的命令指示,不能不接受,更不能以長輩自恃反駁,不然公司就天下大亂了。儘管平時論輩份,誰大誰小,都有倫理;家庭中有倫理,工作上也有職務倫理,就如古代的君臣之禮,不能缺少一點。
  
  國際佛光會巴黎協會曾有過這麼一段趣事,女兒是分會會長,爸爸是副會長,媽媽是秘書長,結果選出之後成為大眾的笑談,但是這一家人無論開會,或是工作,都分得一清二楚,絲毫不影響工作倫理。
  
  在進步的社會裏,要將自己的角色分釐清楚,倫理有多種:家族倫理、職務倫理、政治倫理、師生倫理、宗教倫理等等。在佛教中,有大小乘互相為師的美談, 表現了真理上的倫理;又有先為同學,後為師徒的典故,這是修行上的倫理。觀世音倒駕慈航,成為一生補處菩薩,這也是宗教倫理的具體典範。
  
  「三分師徒,七分道友」,佛門中不可以年齡為老大,不可以年資為老大,不可以先入山門為老大。不錯,先入山門、年資較長,可以稱老大,但「三獸渡 河」、「三鳥飛空」,雖然水無深淺,但跡有深淺、空無遠近,但跡有遠近,如此自然分出層次、分出高低,所以佛門的職務倫理,所展現出來的是一片新的氣象。
  
  在大叢林的寺院裏,方丈為一寺之主,但外出必須先向客堂知客招呼請假,這是職務倫理;在民主時代,身為總統不能不向外交部申請辦理護照。公司裏,董事 長乘車外出,沿途不可對司機的路線多加干涉,此也是職務倫理也;權勢威武的主管,對於他請的幕僚、顧問,不得忽視,因為有他們的專業倫理。
  
  一場戰爭誰勝誰負,不是全靠武器的強勁威力,而是需要仰賴團隊倫理的發揮與否?軍長指揮師長、師長命令團長,連、排、班以下,上等兵指示,二等兵不得反抗。獲得勝利是因為軍中嚴謹持守倫理觀念,所以「軍令倫理」是致勝之關鍵。
  
  現代社會,父子不像父子,師生不像師生;主僱之間沒有倫理可言,如何成為清明盛世?職務倫理的重要,豈容輕忽!《人間福報》2002年1月24日

 

反應
  
  人的一生,影響自己最大的就是「反應」,你讚美我,我高興、我歡喜、我快樂,這就是反應;你傷害我,我痛苦、我難過,我承受不起,甚至傷心流淚,這也是反應。
  
  人,吃喝玩樂,遊山玩水,追求五欲,找尋刺激,這是人性愛好享樂的自然反應。一個人躲避傷害,遠離傷害,害怕傷害,這也是情緒上不願受到傷害的反應。可以說,人的生活每日都受到反應的影響,不是歡喜就是痛苦。
  
  其實,除了人情的反應、生活的反應之外,還有其他的反應。例如身體反應、心理反應、情緒反應、精神反應等。
  
  身體在佛教叫觸覺,平時食衣住行的生活等,都是為了觸覺。透過觸覺,會有柔軟、粗硬、冷熱、舒服等感受,進而產生歡喜與不歡喜的心理。
  
  心理像音樂的弦,只要一碰觸就有大小聲,就有喜怒哀樂;心理反應最為敏感,最為快速。心理反應直接就會影響到情緒的反應,乃至精神反應。
  
  精神的反應,如果是好的,就會精神抖擻、奮發圖強;不好的反應,則悵悵不快、萎靡不振。人的一生,讀書要有精神、做事要有精神,服務也需要有精神;一個人的精神力,要靠思想上的積極奮發。所以,做人應該時時提振精神,不斷的向善、向好的方向奮發努力。
  
  除此之外,物質的分化凝固、空氣的冷縮熱脹、聲光電波的傳導等,這些生化與物理的反應,都對宇宙萬物產生可成可壞的力量。
  
  在以上這許多的反應當中,最難應付的就是人情的反應。所謂人情反應,諸如人家對你的尊重與歧視,或是被人冤枉委屈,或是覺得很有尊嚴等,都會有好壞的反應。
  
  有差別、有抗拒,就會有反應。反應了以後,可善可惡、可大可小、可難可易、可好可壞。好的反應就是尊重、禮遇、恭敬、幫助、讚嘆;輕視、嫉妒、為難、傷害,這些都是不好的反應。  
  同樣的事情,每個人的反應不同。有的人反應過度,有的人反應遲鈍。有的人對於小小的事情,因為過度反應,也會小題大作。這就讓人想到人情實在很複雜, 有的人即使你對他好,但是他誤解你的意思,他也會生氣;有的時候,即使你對他惡臉相向,但是因為他的人格修養好,他也能體諒、包容。一般說來,小孩子承受 不起喜怒哀樂,比較容易爆發;人格崇高的人,縱有一些喜怒哀樂的傷害,他都能處之泰然。
  
  人是感情的動物,遇事有反應是很自然的現象,但是反應也要適中,當別人歡喜的時候應該跟著一起歡喜,當應該讚美別人的時候應該隨喜讚美,這就是懂得人情世故,這也是與人相處最得體的反應。《人間福報》2002年1月25日

 

蝙蝠性格
  
  人都自大,要天下萬眾歸心,但也有人不肯歸心,即使用權力威嚇、責備,也沒有用。
  
  有一則趣談:鳳凰過壽,百鳥都去朝拜,獨獨蝙蝠不去。鳳凰責罵道:「你的地位在我之下,為何這樣傲慢無禮?」
  
  蝙蝠回答:「我有腳,屬於走獸,不是飛禽,為何要為你慶賀,為何要向你朝拜?」
  
  過了不久,麒麟做生日,百獸都去拜賀,偏又是蝙蝠不去,麒麟也責備他。蝙蝠說:「我有翅膀,屬於飛禽,你過生日,我為何要向你拜賀呢?」
  
  又過了不久,龍王歡度千歲大壽,水族同類紛紛前往慶賀,蝙蝠還是視若無睹,龍王大發脾氣,蝙蝠說:「你住水中,我住山洞,我又不能下水,如何向你朝拜?」
  
  蝙蝠,牠不是傲慢,不是偏執,只是牠有自己的立場,有自己獨特的性格。牠不肯趨炎附勢,不去「西瓜偎大邊」,只求能過自己安定的生活,所以鳳凰也好、麒麟也好,甚至龍王也好,又能奈牠何呢?
  
  現在台灣的各黨各派,都以為自己是老大,執政黨是老大,在野黨是老大,甚至小黨反對派,也都是老大。可是偏偏有一種人,他不認你是老大,像蝙蝠的性格,牠雖小、雖賤,但是牠有尊嚴。
  
  吾人在世間生活,只要覺得自己有理,只要自己活得有尊嚴,自己的性格不卑不亢,則雖居小小洞穴,其安全也,又有誰能比呢?
  
  世間萬物,都各有各的性格。蝸牛的性格,只要外面稍有風吹草動,牠即刻就把自己躲藏起來。蛇蠍性格,只要感到有東西侵犯牠,牠馬上就會勇猛的向你衝撞 過來。老虎獅子,雖很兇猛,但是當牠飽食之後,管你身邊羊鹿成群,牠也毫不動心。貓狗成為家畜,貓的生性捕鼠,為人所用;狗的忠誠看家,成為人類之友。
  
  山有山的性格,水有水的性格,花草樹木也都各有性格。人為萬物之靈,應該要樹立自己的性格;仁義道德,慈悲喜捨,如果不能具備這些人的性格,只是像楊柳擺動,像牆頭之草,飄忽不定,如此之人,還不如向蝙蝠看齊,更能令人起敬呢!
  
  《人間福報》2002年1月26日

 

捕風捉影
  
  「是非朝朝有,沒有現在多!」現在社會上的謠言是非,各種傳說紛紜,一些捕風捉影的事情、捕風捉影的是非閒話,無日無之,無處無之。
  
  尤其,現在台灣的傳播媒體,對人的隱私報導,往往未經查證就任意發表,造成社會捕風捉影的謠言滿天。
  
  捕風捉影的謠言也像無形的子彈,有形的子彈傷人致命,無形的子彈更是殺人不見血。一個人一生辛辛苦苦努力塑造出來的形象,往往因為你的造謠、捕風捉 影,一下子就毀於一旦。所以,現在社會上比槍炮子彈更利害的武器,如盜人隱私、議人長短、評人過失等,甚至連家居都不安全,隨時都得提防電話竊聽、針孔攝 影機偷拍等,不但擔心成為別人威脅的把柄,甚至被當商品販賣,散播出去,你說人間那裏有安全的淨土?
  
  現在的股市,捕風捉影,只要一聽說那家公司經營不善,股市馬上崩跌、下挫,讓經濟波動不安;政治人物捕風捉影,只要一有政見不同,隨即互相攻訐打壓,讓政黨之間彼此鬥爭,不能和好。
  
  家中的兒女、學校的學生,所學到的都是捕風捉影的教育。世間本來就很虛假,「九十一架飛機」、「杯弓蛇影」等捕風捉影的事情多了,讓社會更加虛假。失真的捕風捉影愈多,只有加速社會的毀滅、沉淪。
  
  美國九一一事件後,全國人心惶惶,生怕敵人用生化武器攻擊。其實無論什麼武器殘害人類,所謂「你有政策,我有對策」,都不嚴重。從古以來,武器推陳出 新,一物剋一物,都不可怕,可怕的是謠言蠱惑人心,造成內部自亂陣腳,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此即三十六計的「攻心為上」。
  
  現在台灣的經濟衰退,台灣的工廠關閉,都不可怕,台灣目前最可怕的就是捕風捉影。例如物價波動,商人囤積日用品等。過去傳播媒體不發達,消息傳遞不快,現在資訊發達,一有風吹草動,馬上就全國皆知。
  
  所以,現在社會上一些政治人物,天天研究計畫、訂定政策,如果捕風捉影的風氣不改,社會危矣。我們要想安定社會,應把信仰、慈悲、誠信、真實等正面的 道德傳播在人間,讓整個社會風氣重新改變。社會人心大都迷信、捕風捉影,只有佛教破邪顯正、激濁揚清,所以弘揚佛法,刻不容緩。《人間福報》2002年1 月27日

 

座右銘
  
  在人生的過程中,總有那麼一句話、一個道理,能夠啟發自己,成為自己待人處事的準則,於是將之書於案桌上,每日自我提醒,如同長輩在旁,時時耳提面命一般,就叫「座右銘」。
  
  銘,就是鑄刻的意思。座右銘不見得是鑄刻在木頭上、石頭上,或是寫在卡片上;岳母刺字,勉勵岳飛要「精忠報國」,不就是刻在背上的座右銘嗎?
  
  座右銘更重要的,是要刻在心中,銘刻於心,永不忘失。自古以來,忠臣孝子、賢君明相、士林學子、工商企業等,各種職業,各種人等,都有各自的座右銘。
  
  「服從領導」,這是軍人的座右銘;「童叟無欺」,這是商人的座右銘;「有教無類」,這是教師的座右銘;各校的校訓「禮義廉恥」,則是學子共同的座右銘。
  
  座右銘有階段性的,也有終生的;座右銘不只要銘記在心,尤其要落實於行。國父立志「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佛陀發願「不成正覺,誓不起此座」;印光 大師的「老實念佛」,乃至一個計程車司機,在宜蘭山線駕駛四十年,從未有違規的紀錄,因為他謹守「不急不急,安全第一」的原則,成為自己一生奉行不渝的座 右銘。
  
  其實,很多格言都可以做為自己的座右銘,但看你當時的心境,是否需要它,是否覺得它能砥礪你。松下幸之助以「挨罵就是進步的原動力」來激勵自己,因此 他能從困境中脫穎而出;日本勤王運動中之第一功臣西鄉隆盛,他的座右銘為「人貴厚重,不貴遲重,尚真率,不尚輕率。」由此可見他的老成持重。
  
  座右銘其實就是人生自我的定位,是自我設定的目標。後漢崔瑗的座右銘:「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俗譽不足慕,唯仁為紀綱。 隱身而後動,謗議庸何傷。無使名過實,守愚聖所臧……。」乃至佛門的禪堂裏,維那師以「大眾慧命,在汝一身;汝若不顧,罪歸己身。」時時自我警惕。也有人 以「什麼都可以不信,不能不信因果」、「寧可天下人負我,我不負天下人」,這些明因識果的警世之語,對於我人的道德修養、人生目標的確立,都有正面的激勵 之功,實應書之於案,以此做為吾人自律的座右銘。《人間福報》2002年1月28日

 

跟著感覺走
  
  現在社會上流行一個E世代的語言「跟著感覺走」,這句話充滿了危機,不禁令人對時代青年的率性感到憂心。
  
  現在你的感覺裏生起了瞋恨心,「跟著感覺走」你就可以殺人嗎?現在你的感覺想要吃喝玩樂,「跟著感覺走」你就可以死皮賴臉的騙吃騙喝嗎?現在你要錢, 「跟著感覺走」你就可以搶劫銀行嗎?現在你想打人,「跟著感覺走」你就可以無理取鬧嗎?所以「跟著感覺走」,這句話應該改為「千萬不可跟著感覺走」。
  
  如果你感覺上需要的,是不合乎道德,是不合乎社會法治,就不能跟著感覺走;你對於社會上的人情世故,只要是合乎忠孝仁愛,合乎信義和平的,即使沒有這個感覺,也要跟著走。
  
  人跟著社會的秩序,跟著時代的潮流走,但也要有法律上的道德標準。人的感覺,在「百法明門論」裏屬於善的、好的部份較少,大煩惱、隨煩惱比較多,你能跟著感覺走嗎?
  
  煩惱如賊,隨時都在盜取我們的功德;人如果任由六根向外攀緣,隨著煩惱賊而走,往往容易受騙,吃虧上當,所以千萬不能率性的「跟著感覺走」。
  
  古代的學徒制,學藝之路都是千辛萬苦,如果依著自己的感覺走,就不會去做學徒,到頭來只有一事無成。所以,人不能一味的跟著感覺走;人要刻苦自勵,要跟著正派、正氣、正見走,跟著道德、佛法走,才能走上康莊大道。
  
  除了「跟著感覺走」,還有一句非常不好聽的話:「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依照這句話的意思,你喜歡打人,就可以打人嗎?你喜歡發脾氣,就可以發脾氣嗎?你喜歡賴帳,就可以賴帳嗎?你喜歡說謊騙人,就可以說謊騙人嗎?
  
  「只要我喜歡」,如果是不合乎人倫道德的,就是不能歡喜;我不歡喜的,只要是情義的,是信用的,是服務的,是友愛的,是對國家社會有貢獻的,雖然不歡喜,也不能不全力以赴。
  
  過去有謂「一言以興邦,一言以喪邦」,一句話不能隨便說出口,隨便一句話,對國家社會都有著莫大的影響,豈能不思之慎之。
  
  所以,「跟著感覺走」、「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假如你有這樣的思想,千萬要改正過來,不然鑄成大錯,悔之晚矣!《人間福報》2002年1月29日

 

智囊團
  
  過去的大人物,總會聘請幾個顧問,一來表示自己謙虛,禮賢下士;二來表示自己察納雅言,從善如流。
  
  顧問就是智囊團,古代帝王有軍機大臣,這是皇帝的智囊團。現在也有智囊團,智囊團也稱「智庫」,誰有智庫,表示智慧用不完。
  
  現在政府設有參謀、資政、國策顧問等,這都是智囊團。乃至現在的各種國是會議,就是集思廣益,共研決策;參與會議的人,要能提供意見,有益於國計民生,才能成為智囊團。
  
  智囊團就是集體創作。一個人能廣開言聽,延用各種人才當智囊團,表示自己謙虛,不專橫,不自以為是;不能接受別人的意見,就像秦始皇,終將成為獨夫。
  
  現在的工作室、創作坊、研究中心等,也都是集眾人的智慧共同成就,這也是智囊團。一個人能廣用人才做智囊團,或是能給人延用為智囊團,都是有為之人;自己沒有智慧,又不能用智囊團,這就是剛愎自用。
  
  戰國時代的張儀、蘇秦,他們在各國遊走當說客,也是想成為各國的智囊團。而歷代帝王欲成王稱霸,如願與否,與他們能否重用智囊團,也有密切的關係。
  
  劉邦能善用張良、蕭何、韓信等漢初三傑,所以成就帝業;項羽不能重用范增,所以兵敗自刎烏江,可見能善用智囊團的重要。
  
  元世祖忽必烈重用漢族謀士劉秉忠為「緇衣宰相」,劉秉忠為世祖的稱帝出謀擘劃,並定國號為元;東晉苻堅不聽道安大師之勸,故有肥水兵敗,導致亡國,由此可見智囊團的價值。
  
  文王禮請姜太公於渭水之濱、劉備三顧諸葛亮於隴中。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愚者千慮也有一得」,此皆能善用別人的智慧。
  
  武則天用狄仁傑為相,尊為「國老」,並讓狄仁傑舉薦人才,狄仁傑推薦了張柬之、姚崇等數十人,這些人後來都成了名臣。漢朝呂后為了鞏固太子劉盈的地位,求計於張良,經過張良的穿針引線,把劉邦無法請動的「商山四皓」延為賓客,終於確立太子的地位。
  
  智囊團往往是「養兵千日,用在一朝」。趙國平原君、齊國孟嘗君、楚國春申君、魏國信陵君等戰國四公子,都號稱有「食客三千」。這三千食客當中,縱使雞鳴狗盜之類,都能建立奇功,發揮大用。可見一個人只要肯獻身獻力,都能成為別人的智囊團。
  
  《人間福報》2002年1月30日

 

沉不住氣
  
  五代時,馮道與和凝同在中書省任職,兩人交情甚厚。有一天,馮道穿了新買的鞋子到和凝家中拜訪。和凝一看,這雙鞋子和他數日前叫僕人買回來的那雙不是一模一樣嗎?於是和凝就問馮道:「你這雙鞋子是多少錢買的?」
  
  馮道一聽,不慌不忙的舉起右腳,說:「五百塊錢。」和凝一聽,怒氣沖沖的對著身旁的僕人罵道:「一模一樣的鞋子,為什麼你說要一千元呢?」
  
  此時,馮道又緩緩的舉起左腳說:「這隻也是五百塊錢。」和凝一聽,霎時滿臉通紅,深為自己沉不住氣感到羞愧。
  
  沉不住氣,往往不能冷靜的判斷是非,造成憾事。歷史上,很多戰爭原本有利的一方,往往被對方的激將法激怒,沉不住氣,貿然出兵,而使局勢逆轉。在佛門裏,一些出家人還俗,也是等不及,沉不住氣,因此沉淪世海。
  
  沉得住氣,是一種修養的工夫,東晉淝水之戰的名將謝安,當他正與朋友下棋時,得知姪兒謝玄力克敵人,獲得勝利,但他不形於色,依然冷靜下棋。沉得住 氣,是一種忍辱的智慧,英烈千秋的張自忠,受命與敵人周旋,卻被誤認為賣國賊,但他沉得住氣,最後終能完成使命,留芳千古。
  
  三國時代,諸葛亮以空城計騙過司馬懿的數十萬大軍不戰而退,也都是沉得住氣。有智慧的人,越是緊急危難的時候,越是冷靜沉著,唯有在鎮靜中才能想出應付事變的方法。
  
  所謂「飯未煮熟,不要妄自一開;蛋未孵熟,不要妄自一啄。」拳頭不要隨便打出去,要沉得住氣,才有力量;眼淚不要隨便流出來,要沉得住氣,才能化悲憤為力量。
  
  現在台灣經濟衰退,全國人民應該沉得住氣,共體時艱,共同奮鬥,共度難關,不要你怪我,我怪你,如此只有互相抵銷力量。
  
  沉得住氣,也不是沒有是非觀念,而是冷靜沉著,俟機而動。紀渻子訓練鬥雞,說明一隻上等的鬥雞,不是只會虛張聲勢,自狂自傲,如此遇到強者,往往不堪一擊!反而氣定神閒,從容安詳,呆若木雞,最後總能不戰而勝。
  
  因此,吾人在日常生活中,縱使遇到挫折,或有不公平之事,不可以衝動,更不能意氣用事,應該冷靜沉著,要沉得住氣,才能理性的思考解決之道,這才是智者所為。
  
  《人間福報》2002年1月31日

 

一窩蜂的習慣
  
  動物當中,很多都是過著群體營生的生活,例如,當你發現一個蜂窩,馬上就會有一群蜜蜂蜂擁而來;當你發現一塊腐肉,很快就會有一大批的蒼蠅一窩蜂飛來。
  
  一群麻雀、一堆蛆蟲、一窩螞蟻、一池小魚。小,就有一窩蜂;大,才會散居。
  
  你看,一隻老鷹在天空飛翔,一隻老虎在原野奔跑,牠們大都喜歡個別行動。但是也有例外者,如鹿群、象群、馬群等。大致說來,草食的動物大都過著群居的生活,肉食的動物則喜歡單獨營生,大概是害怕同伴跟他分一杯羹吧!
  
  出家人素食,也是叢聚在一起,成為僧團。喜歡孤獨一人生活的人,大多不肯服務別人,也不喜歡讓人為他服務。
  
  其實,人是群居的動物,不能離群索居。但是在群體生活中,也要有獨立的思想,不能盲目跟從,隨著別人的腳步起舞。然而遺憾的是,中國人的民族性,偏偏就有一窩蜂的性格。
  
  例如,數年前「葡式蛋塔」才剛引進台灣,生意興隆,大家爭相排隊搶購,店家於是一窩蜂的一間間林立;但是不到一年,卻又一家家的關閉。種植檳榔,利潤好,收入豐,於是大家拼命栽種,甚至濫墾山坡地,造成嚴重的土石流問題。
  
  一窩蜂就是盲目的跟進,完全不去評估實際的狀況,也就是自己沒有主見,完全看別人行動,如:有人買東西,一大堆的人也跟著買;有人提議要帶便當,一個 個也都附和要帶;有人想多留宿一個晚上,馬上就有人說也要留下來;有人因有急事,要搭飛機,後面也一定有好幾個人說要坐飛機。再如買汽車、出國、裝小耳 朵、移民等,不也都是一窩蜂的嗎?
  
  在一片「大陸熱」的風潮中,曾經多少人一窩蜂的擁向大陸,欲一窺大陸錦繡河山的堂奧。甚至只要孩子不要爹地的「未婚媽媽」、在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態下被 送出國的「小留學生」、青年男女一窩蜂「跟著感覺走」的時代潮流等等,如果我們任由「一窩蜂」的現象繼續發展,不禁令人憂心,未來的社會將會走向什麼樣的 境地!
  
  經云:「法無定法。」又說:「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吾人生活在世間,必須跟著社會的脈搏一起跳動,在思想上有所更新,在行為上與時俱進。然而我們也 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尤其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裡,我們是進是退,是行是止,更要依靠自己的智慧抉擇判斷,才不會被眩目的潮流所吞噬淹沒。《人間福報》 2002年2月1日

 

真女性主義
  
  現代女性意識高張,在許多時代新女性高呼「女男平等」下,女性的地位大大提高。但是,基本上東西方對女性的看法又有極大的不同。
  
  女人,在西方認為是神:自由女神、和平女神;是美:安琪兒、可人兒、甜心。中國人則認為女人是禍水,是母老虎,是蛇蠍,把女人視為不祥之物。
  
  其實,男人是人,女人也是人,既然是人,每一種人都有他的優點。因此,不必把女人看成是神,也不必把女人看成是蛇蠍。女人,她不就是人嘛!
  
  女人,她的風姿比較美麗,女人的心地比較善良,女人的個性比較柔和,女人的心靈比較細密,女人的工作比較有耐力。
  
  男人,在體型、力氣上有很多地方優於女人,但是女人也有優於男人的地方。例如,女人負起家庭的擔子,從早到晚,三餐的供應,家居的整理,兒女的扶養; 如果一個家庭中,把女人一天的工作時間總計一下,必然多於男人的工作量。男人可以經常換工作,女人則把心力投注在家庭中,永遠不變。
  
  女性,一般人的觀念,認為女人善於用美麗的外表作為自己進階的手段,善於以眼淚作為征服男人的武器,善於以眼睛做為勾魂攝魄的工具。其實女人的長處很多,不一定要用身體上的構造來取媚於人。
  
  女人的特點,諸如聰明、智慧、勤勞、愛心,就已經足以勝過男人了,所以不必利用身體來換取金錢、名位,女人一樣可以憑自己的智慧、能力,在社會上和男人公平的一較長短。
  
  現在政府各級主管,以及企業界的領導人,如副總統呂秀蓮、前內政部長張博雅、經濟部長宗才怡、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蔡英文、行政院客家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葉菊蘭,以及大陸工程公司總經理殷琪、聯合報發行人王效蘭等,她們不是一樣可以在各個領域嶄露頭角嗎?
  
  女人也不一定做大官,做大企業家,才是偉大。基本上,女人是中國倫理道德的保衛者,是家庭教育的推動者,是慈悲和平的實踐者。古代有岳母刺字、歐母畫狄,現代的女性,一手扶養兩代,照顧兒女長大成家,繼而幫忙帶孫兒孫女者,比比皆是。
  
  有一句話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必有一位偉大的女性,如明太祖的馬皇后、唐太宗的長孫皇后,都是名垂青史的典範。所以,真女性主義希望今後天下的女 性發揮自己的所長。女人能走出社會,興辦公益,擴大自己的生活圈,固然是新女性的行為,但是身居家中,相夫教子,能把舉國的男女教育成傑出的人才,又何嘗 不是真女性的所為呢?
  
  《人間福報》2002年2月2日

 

加溫
  
  親人要出遠門,家人總會叮嚀:你要多加一件衣服;吃飯時,也總是說:趁飯菜還熱,你要多吃一些。長輩交代朋友去探望晚輩,也會交代:你要對他多關照一點,你要對他熱情一些,可見加溫在人我之間、在生活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說到加溫,有的貴重花卉,不但替它起個花房,還要在花房裏加溫,花朵才能加速開放。許多的麵食,需要加溫來幫助酵母菌發酵,麵食才會鬆軟好吃。甚至雞蛋也要加溫才能孵化;人也是靠著溫度才能活命,身體冰冷了,生命也就結束了。
  
  人,光是自己身上有暖氣還是不夠的,要把自己身上的暖流,分散給社會大眾,讓大家都感受到社會的溫暖,社會人類都喜歡溫暖勝於冰寒。比方說:一個住家,住得舒服,就會說:「此間很溫暖」;如果不喜歡,就會說:「此間陰寒,受不了。」
  
  有陽光的地方,就有溫暖;有生火的地方,就有溫暖;有好話的地方,就有溫暖。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所以,溫暖有時候倒不一定從氣 候、溫度上來看;尊重、好話、笑容、愛護,都可以製造暖意。真正的暖流是從心意發出,所以心像電廠一樣,能發出一點暖意給別人,比陽光、電器的產品還更重 要。
  
  太暖不好受,太冷更不好受。所以人居住的地方比較起來,熱帶的人口比寒帶的人口要增加許多。把一些暖意給人分享,是最為無上的布施;暖流所到之處,百花盛開,鶯啼鳥叫,河魚戲水,昆蟲出土,萬物的生機都因暖流而復甦。
  
  人的眼睛看人,有人說冷冰冰的眼神;人和人見面,有人批評對方冷冰冰的面孔;有人說話,令人感覺他的言語冷冰冰的,甚至整個態度也都是冷冰冰的,可見人都喜歡溫暖。
  
  寒冬送溫暖,挫折失望的時候,更應該給人幾句溫暖的鼓勵。佛心就是暖心、慈心、善心;人有了佛心,自然就會散發暖意,溫暖人間,成為溫暖的人生!向日 葵也是向著陽光開放,大雁也要飛向溫暖的南方避寒;春天來了,萬物歡喜,不也就是因為春天帶來人間的溫暖嗎?我們人類想要修行,想要貢獻給人類,就請大家 為整個社會加溫,帶給社會一些溫暖吧!你要做春天嗎?《人間福報》2002年2月3日

 

放風箏的哲學
  
  從小,每個人幾乎都有放風箏的經驗。放風箏是兒童的遊戲,能夠啟發兒童對宇宙時空的認識,對風向動力等相關知識的充實。
  
  放風箏,首先需要有空曠的空間,才能觀察風向,盡情的逆風奔跑;透過風向,借力使力,風箏才能冉冉升空。
  
  放風箏,往往不是一次就能順利飛升,必須耐心的一次又一次重來,不怕辛苦,不怕失敗,反覆的勇於嘗試,才能成功。
  
  放風箏不只是小孩的遊戲,大人也有放風箏的比賽,從設計到升空,比的不只是創意,有時偌大的風箏,如何讓它迎風騰空,必須多人同心協力,發揮集體創作 的團隊精神,才能贏得好成績。所以,放風箏不但有益身體健康,而且具有益智及教育的功能,實在是一項值得大力推動的正當娛樂。
  
  現在台灣已經甚少看到有人從事放風箏的運動,政府也沒有意識到要規畫足夠的空間,以供民眾做戶外活動。因此一般人只有從事爬山、潛水等活動,但在缺乏 專業知識及充份的配備下,山難、海難頻傳,令人遺憾。從台灣不懂提倡放風箏的運動,可知台灣不重視戶外教學,不重視合群的教育。
  
  放風箏,要掌握線,才能控制風箏。斷了線的風箏,固然一去不復返,但是有時候,線拉得太緊,或是放得太鬆,也不容易升空,所以要收放自如。做人,也要 像放風箏一樣,能放能收。平時我們說話,說出口的話,要能兌現;投資事業,也要能回收成本,因此要做市場調查,否則蝕本了怎麼辦!
  
  一七五二年七月,富蘭克林與兒子威廉在一間四面開敝的木棚裡,利用風箏進行引接雷電的實驗,當閃電擊中風箏後,他們父子看到繩上纖維豎起,富蘭克林禁不住伸手摸一下,突然指尖與繫在風箏上的鑰匙間發生火花,左半身麻了一下,富蘭克林興奮的告訴兒子說:「這就是電!」
  
  今日世界的光明,是從放風箏所獲得的靈感;當年艾森豪成功登陸諾曼地,也是善於觀察風向,因此一戰成功。
  
  放風箏啟發了富蘭克林發現電力,對今日人類的貢獻不可謂不大。尤其,放風箏個中大有人生哲理在焉!我們做人,要像放風箏一樣,懂得觀察風向、時空、氣候、天時、地理、人和等,有了這些敏銳的覺知,做人才能進退得宜、圓滿自在。
  
  《人間福報》2002年2月4日

 

高帽子
  
  人,大都喜歡聽好話,尤其是讚美自己的好話更是百聽不厭。
  
  話說古時候有兩個學生,他們齊向老師請示為官之要。老師說:「現在的世道,逢人如果只說實話,是行不通的;當你碰到了人,不妨給他戴頂﹃高帽子﹄,人生自然可以通達無礙。」
  
  老師說完,其中一位學生趕緊附和道:「老師的話千真萬確,放眼當今社會,能夠像老師您這樣正直,不喜歡戴﹃高帽子﹄的又有幾人呢!」老師聽後很高興。走出門口,這個學生就對旁邊的人說:「﹃高帽子﹄已經送出去一頂了!」
  
  高帽子人人愛戴;但是戴多了,有時也會重得讓人承受不了。戴高帽子就是給人讚美,讚美也要得當,不可超高,才能令人有「深得我心」之感。
  
  有的人,明明已是徐娘半老,你就不一定要讚美她年輕貌美,你也可以誇獎她氣質高雅、聰明睿智;有的人,胸無點墨,你就不需要稱讚他才華洋溢,你可以說他慈悲善良、平易近人。
  
  適時的給人一頂高帽子,可以給人如沐春風,贏得別人的友誼與好感。過去有許多文官武將,只為了君王給他一頂高帽子,有時連生命都可以犧牲。
  
  讚美是一種藝術,讚美是一種智慧。讚美的言辭不怕多,一般人讚美佛教徒,總是說:他很發心、他很慈悲、他很樂善好施。其實,帽子的顏色有多彩,不一定只戴一種;你也可以讚美人:富有道氣、很有帶動力、具有正知正見、為人正直熱心等。
  
  小孩子需要人鼓勵,鼓勵就是給他戴高帽子;大人也需要打氣加油,適時的給人戴上一頂高帽子,就像騎士有了鋼盔,就有安全感;身處寒帶的人,給他一頂絨帽,他就能禦寒;艷陽高照下,一頂草帽,就可以遮蔭。
  
  高帽子也不一定都要由別人來幫你戴,羅胥夫高公爵說:「如果我們不恭維自己,人生可享樂的便太少了。」所以也有的人慣於自己給自己戴高帽子。
  
  高帽子可以讓人的自尊受到鼓舞,過去歐洲人所戴的帽子,都是又高又尖,後來拿破崙廢止高帽子,慢慢高帽子就失去了優勢。中國士大夫自命清高,反其道而 行,不戴高帽子而戴瓜皮帽。不喜歡戴高帽子的人,以平實心處世固然很好;受人戴了高帽子,也應該發揮別人給我們高帽子的力量。如果能夠因為戴高帽子的鼓舞 而發心立願:做人,要做高人;做事,要做大事。如此也不失去高帽子的用處。《人間福報》2002年2月5日

 

拓寬道路
  
  數十年前的台灣,當時交通不便,縱有車輛,道路不完善。後來社會進步,經濟成長,便不斷的拓寬道路。因為道路拓寬,台灣的經濟更加起飛,生存空間也就 不斷的擴大。好比拓展外交,雖然多花了一些錢,卻能獲得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友誼。因此,不管是國家,還是個人,都不能過份保守;向外拓展,必定有進步,必然 有成就。
  
  外交拓展以後,緊接著就拓展貿易,不但台灣的加工業外銷到世界各國,我們的農耕隊也在非洲、歐洲等地,到處廣結善緣。
  
  說起台灣的善緣,在全世界舉凡有苦難的地方,我們都不分彼此,前往濟助,諸如科索沃、菲律賓、巴拉圭、印度、日本、美國等地的風災、水災、震災及其他災難,我們都給予金錢、糧食、醫藥等方面的贊助。
  
  再以拓展文化來說,全世界的國家,到處都有台灣的留學生;楊麗花和明華園歌仔戲、黃海岱布袋戲、雲門舞集、佛光山梵唄讚誦團等,都能走遍世界。甚至佛光山在十年當中,二百多座寺院分建在歐、亞、澳、美、非洲等國家,每日都在從事文化交流的工作。
  
  目前佛光山在全世界的中華學校至少有一百所以上,讀書會數千個,數十種語言的翻譯書籍在世界流通。因為我們有心拓展,不但人才愈來愈多,事業愈來愈大,善緣也愈來愈好,可見拓展廣結善緣是多麼重要。
  
  我們光是在空間上向世界拓展還是不夠的,主要的是要拓展自己的思想。思想方面要有三千大千世界,要有現在與未來,所謂「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我們要 拓展心胸,你的心中有家人,就能做家長;你心中有鄉里,就能做鄉長;你的心中有國家,就能做元首;你的心中有眾生,就能成佛。因此修行其實就是在做一種拓 展的功夫,我們要心中有我、有人,還要心中有佛,這就是心靈的淨化。
  
  此間所說的拓展,不是侵犯,我們不侵犯人家的土地,我們不侵犯人家的擁有,我們不做人間的侵略者,我們要把說好話拓展到全世界,我們要把做好事拓展到 全世界,我們要把存好心拓展到全世界。凡是有益於人間的,凡是有利於社會大眾的,都可以拓展;凡是自私自利的,凡是貪婪佔有的,都不應該拓展。能夠把身口 意供養十方世界的眾生,這才是最完美的拓展。《人間福報》2002年2月6日

 

慎獨
  
  晚上一個人走路,你要謹防暗夜的危險;家居只有一個人,不但要小心火燭、門戶,還要提防壞人襲擊。一個人開車,疲倦了,連個講話的人都沒有,此時往往容易打瞌睡而出車禍。
  
  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不但來自外面的危機四伏,自己的內心,也容易因為沒有外力的約束而生起歹念。因此孔子說:「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又說「君子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就是叫人要「慎獨」。
  
  單絲難成線,獨木難成林。樹木多了,就能成林;人多了,就能成眾。過去獨家村,總讓人想到沒有奧援的辛苦,一個人生活在大眾裏,能夠隨緣安住,隨緣生活,不但能得到很多的奧援、指教,也可以得到很多的助力、助緣。
  
  其實,「一」也並非不好。佛陀說: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太陽一個,月亮一個,真理也是一個。夫妻也是一夫一妻;一兒一女更是寶貝。但是,一個人要正派,要有力量,要能成為發光體;如果自己不是大乘的根機,則高處不勝寒。
  
  「一個」的力量畢竟有限。一支筷子,夾不起菜;一句話,道理說不清楚;一隻手,拿不起東西。所以,一個太小,就不能成用;如果你是君子或聖人,雖是一 個人,但你可以自律,而且可以發揮光和熱,則一個不怕。一般凡夫,當你喜歡獨居,當你交朋友只交一個的時候,則不能不對個中所潛藏的危機有所警覺啊!
  
  現在的社會,都是講究群居,有大都市、有鄉鎮、有村莊,彼此來往,彼此助力。一員大將,也要招兵買馬,因為獨木難支大廈。非洲草原的動物,一隻老虎遇到一群狗,牠也會遭架不住;一頭獅子遇到一群蒼蠅,牠也受到威脅,所以一個人要「慎獨」。
  
  孤掌難鳴,雖然有的人可以聽隻手之聲,但也要你能參到那個最高境界,才能知道隻手之聲。因此,一不是不好,但是當你還沒有到達最高境界的時候,還是要「慎獨」。佛教講,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各種因緣在人生的過程中,也不能不重視喔!
  
  《人間福報》2002年2月7日

 

對準焦距
  
  現代的人出門在外,手上不是拿著一支手機,就是背著一部照相機。拿手機的人,他想縮短空間,即刻傳達心意,使用照相機的人,他想留下歷史,供作日後回憶。
  
  使用照相機,除了要用心捕捉鏡中人的動作、神情,並且注意取景的角度以外,在按下快門之前,一定要先對準焦距。焦距沒有對準,照出來的相片就會模糊不清;能夠掌握焦距,才能照出一張影像清晰的好照片,才能成為攝影家。
  
  人在世間上生活,用兩隻眼睛看問題,還要用頭腦、耳朵幫忙對準焦距,才能看出事情的原委,才能掌握要點。有的人,看事情沒有對準問題的核心,就是沒有重點,如同照相,沒有對準焦距,照出來的相片就會失真。
  
  社會上,不管你是政治家、企業家、外交家、經濟學家,各行各業都必須善用自己的專業,用心體會,看清問題,這就是對準焦距。甚至家庭中,丈夫對待妻子,也要能掌握太太的心理,看出她的需要,沒有調準適當的焦距,夫妻的感情就難以恆長維繫。
  
  有時候朋友之間來往,沒有把握好人我之間的時空關係,沒有對準焦距,往往容易產生摩擦。大自然之間,也有它自然的焦距,恆星、行星、衛星之間的運轉, 如果沒有對準焦距,三個球體會碰在一起。所以你我他之間,再好的朋友、同志,都應保持適當的距離,才能看清焦點,如同開車,保持適當的距離,才能確保安 全。
  
  不但照相機要重視焦距、行車要保持車距,在舞台上表演,乃至家居佈置,甚至說話、錄音、錄影,都要對準焦距,才能有好的品質呈現。尤其,我人的眼睛如 果焦距出現誤差,也就是一般所謂的「近視眼」,對遠處的事物就無法正確的分辨清楚,這時就要配戴眼鏡。眼鏡的焦距尤其要調整得宜,才能更清楚地看到近距離 或遠距離的物體。
  
  語云:「不依規矩,不成方圓」,人的行為如果沒有對準焦距,就會受人議論,對準焦距就是遵守規矩。過去戰國時代,採「遠交近攻」的策略,當年蔣中正對日抗戰,也是以空間換取時間來取得優勢,這都是懂得在焦點距離上用心,所以能夠獲得勝利。
  
  世間上凡事都要重視焦距的準確,創業、用人要對準焦距;建一棟大樓也要把土地方位的距離計算清楚,乃至人際往來,處處都要注意彼此的焦距是否保持得宜,能夠面面俱到,即可謂深得此中奧秘矣。《人間福報》2002年2月8日

點綴
  
  人在世間上,都喜歡做主角,不喜歡做配角,因為配角是一個點綴品。人都喜歡做主幹,成為人間的中心,他不希望做某一個行業的點綴品。但也有的人,志不在跟人比大比重,他甚至甘願做別人的點綴品。
  
  女士,用美貌、姿態來點綴男士的身分,兒童,用天真瀾漫,活潑有禮,點綴父母給他的教育;員工勤勞,精神抖擻,甘願點綴老闆的領導有方。其實,點綴得當,反而勝過主體的成就。
  
  西廂記裏的紅娘,雖只是一個ㄚ環,但實際上她是一個主角,他發揮所長,不做張生、崔鶯鶯的點綴品,反而成為他們的主角。魏徵、褚遂良,他們不一定是唐太宗的點綴品,反而是大唐王朝的棟樑。
  
  房子的牆壁太大了,掛上一幅畫來點綴,這一幅畫可能成為房子的主體;一幅畫裏,兩三隻的飛鳥,幾根樹枝,飛鳥、樹枝可能就是這一幅畫的主題。
  
  點綴不是附屬品,它也可以成為靈魂;「萬綠叢中一點紅」,那一點紅不是非常重要嗎?點綴不是陪襯,一桌豐盛的菜餚,有人吃得反胃,反而那些點綴陪襯的小菜,更加可口。
  
  不管什麼身分,點綴也好,陪襯也好,只要恰如其分,就能使整體為之生色。因為世間本來就是一個集體創作的世界,一個鈕扣、一條領帶、一只別針,都會使一個人光耀四方。
  
  世界上不要爭誰大誰小,小小的點綴,小小的陪襯,其價值也會無限。天空的星星是點綴嗎?假如說只有一輪月亮,又何其孤單啊!一個偉人,他也要有多少的顧問、幕僚,才更能成其偉大!
  
  點綴品也是非常的重要。假如一個人,能有一點笑容做面部的點綴,能以一個優美的手勢做姿態的點綴,能說一句智慧的話語做其身分的點綴;如果沒有這些點綴,又何能成其為別人所尊敬的人呢?
  
  英雄要用軍刀、佩槍來點綴自己的英武,美女也需要花粉點綴她的容貌,假如沒有點綴,又何能成其為英雄、美人呢?
  
  人要學習多方面的技藝來點綴自己的才華,現在社會上流行電腦網路、音樂舞蹈,甚至名牌的服飾、佩件,都是用來點綴自己的身分。其實,人更應該要以道 德、熱誠、友愛、服務、慈悲來點綴自己的修養。要會用其點綴,點綴得恰當,這也是表達人之高貴,不亦宜乎!《人間福報》2002年2月9日

 

中心
  
  現在社會上的團體,流行以「中心」為名,例如文化中心、研究中心、活動中心、服務中心、勞工中心、育樂中心等,甚至眼科中心、耳科中心、皮膚醫護中心、手足矯正中心,乃至心臟、腸胃等內科的醫療中心。
  
  有中心才有組織,有組織才能強化效率,有效率才能散發力量。其實,世間上的事情,哪一個國家不以自己為中心,哪一個首都不都是政治中心。只要能具有領導的力量,有散發光熱的功能,對於與自己有關的附屬,都能給予幫助,那就是中心。
  
  縣市中心、鄉里中心、社區中心;大有大的中心,小有小的中心。一個家庭以父母做中心,每個個人,大腦就是自己的中心。中心就是根本,花草樹木有了根木中心,才能散發出枝枝葉葉、花花朵朵。
  
  中心要牢固,中心固定不動,附屬的東西才能正常運轉。例如鐘錶的中心固定以後,時針、分針、秒針才能隨著中心而正常運轉;汽車輪胎的軸心要牢固,車子才能安全行駛。
  
  有中心點,才能化圓圈,才能團結力量,散發四方。中心,世界有世界的中心,比方說:聯合國就是世界政治的中心,東京就是世界金融的中心,格林威治就是 時間的中心。電影的中心是好萊塢,鐘錶的中心是瑞士,服飾的中心是米蘭、藝術的中心是紐約、考古的中心是羅馬、腳踏車的生產中心是台灣、寶石的加工中心是 曼谷、汽車的製造中心是日本、石油的生產中心是中東,人間佛教的推動中心是佛光山。
  
  世界的山峰以喜馬拉雅山的珠穆朗瑪峰為中心,世界的海港是以荷蘭為中心。世界上的中心也會時有變動,像政治中心,有時是巴黎,有時是華盛頓,有時是莫 斯科,有時是以柏林做世界的中心。世界的中心也會移動,如經濟中心,在一九○○年以倫敦為中心、一九五○年以紐約為中心、二○○○年以東京為中心,但現在 慢慢到二五○○年,是以上海為中心。
  
  氣象的發佈,各國有各國的中心,但是世界整個的氣象中心,以華盛頓、莫斯科、墨爾本為中心。真正的中心,每一個團體,每一個地區,每一個國家,都是以人為中心。人因為有個心,所以才是自己的中心;心是宇宙世界的中心!
  
  中心,不但要穩固,而且要有智慧、慈悲、道德,要能公平、公正,如此才堪為中心!
  
  《人間福報》2002年2月10日

 

燒頭香
  
  台灣的宗教,民間的信仰,都流行著「燒頭香」的習慣。
  
  每逢新春,大年初一,人人都想到寺院裏「燒頭香」,表示恭敬。甚至關聖帝君的生日,媽祖娘娘的祭辰,信徒也都以半夜三更前往「燒頭香」為敬。
  
  其實,「燒頭香」並不是在時間上有所規定,也不是搶在別人之前名為「燒頭香」。真正的「頭香」,不論前後,主要在於心誠為是。
  
  在佛教裏,有一次佛陀上忉利天宮為母說法,回到人間的時候,蓮花色女搶先迎接佛陀。佛陀告訴蓮花色:「真正第一個迎接佛陀的人並非是妳,而是須菩 提。」蓮花色說:「須菩提現在還在室中打坐,叫他前來迎接佛陀,他都如如不動呢!」佛陀說:「蓮花色,須菩提現在正在觀空入定,他與真理相應,就能見到佛 陀,這就是迎接佛陀。」
  
  孔子七十二賢人中,顏回最為貧窮,但是孔子卻讚歎他是一個最賢能的人。由此觀之,所謂「燒頭香」,意義不在於時間的前後,而是能與佛心、佛行相應的人,就是「燒頭香」。
  
  由信仰上的「燒頭香」之事為例,現在一般的民眾,對於一些政治人物,用心巴結,趨炎逢迎,以為可以優先獲得賞賜;假如高官厚爵的行儀如佛陀、孔子的 話,應該以真正默默行善,默默為民眾服務的人,那才是真正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不要只看到燃放鞭炮逢迎,表功擁戴以蒙賞賜的人為忠誠。
  
  頭香不是比較,不是先後,只要自己心真意誠,任何地方,任何時刻,即使在家中的佛堂,也是心香一瓣,也可名之為「燒頭香」。
  
  燒香、敬佛,不可以世俗之心與聖者接觸,例如台灣每年正月初九,大家拜財神,希望求財寶,得富貴;其實大家都忘失了自己就是財神。你看,社會上有了急難,有心人即刻就會出錢資助,這裏施捨,那裏捐獻,可見自己就是財神,為什麼還要另外去求財神來幫助呢?
  
  燒香是表示恭敬,是表示犧牲,就如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要燒去自己的貪欲,才能得到無求的財富;燒去自己的瞋恨,才能得到無恚的慈悲;要燒去自 己的愚癡,才能得到智慧的光明,要把自己的七情六欲,各種憂煩悲苦、嫉妒狐疑、妄想顛倒,都能一起燒除,才能獲得自己的所求。
  
  燒香是人和神、佛的交流,所謂心香一瓣,遍滿十方,我們屆逢即將「燒頭香」的時刻,大家不妨思考一下:我有點燃自己的心香嗎?《人間福報》2002年2月11日

 

不一樣
  
  世間上,所有的一切都不一樣,拿人來說,有種族、風俗、習慣、民情、性格上的不一樣。甚至同樣是人,還有男女、老少、高矮,乃至有善有惡,也都不一樣。即使是同一個種族,同一個鄉里,同一個宗親,各人的人心也都不一樣。
  
  世間上的地理、氣候、森林、動物,甚至高山、海洋,也都不一樣。因為不一樣,家庭分子要求不一樣,就有紛爭;社會大眾所需不一樣,就有爭執。
  
  世間上的一切,「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但事實上,「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有千百萬種的人,就有千百萬種的心,因此人類只有從「異中求同,同中存異」,才能相即相融、共存共生。
  
  人的面孔不同,膚色不同,姿態不同,胖瘦不同,這只是有相的不同;無相的不同更多,例如才華不同、思想不同、觀念不同、精神不同、智愚不同。假如從這許多的不同當中,要想求好、求大,只有靠不一樣的努力,來達到各自的目標,完成各自的成就。
  
  因為同是父母所生的兒女,由於所受的教育不一樣,所交的朋友不一樣,所讀的書不一樣,所處的環境不一樣,因此各自就會產生許多不一樣的人生觀,影響所 及,對人類社會的看法也會不一樣。例如各個黨派有不一樣的主張,不一樣的政策,甚至同黨的人也有不一樣的政見。所以,民主的社會,儘管你有再多的不一樣, 但是你要服從組織,服從領導,服從主義,服從會議;凡事一經會議決定,大家就不可以有不一樣的意見。
  
  這個世間上,有太多的不一樣,例如同一句話,各人聽後的感受、解釋也不一樣;同樣的氣候,各人感受到的冷暖也會不一樣。同樣的街道,同樣的建築,同樣的方向,因為有窮有富,於是有人就用命理來說成不一樣的地理,不一樣的風水。
  
  同樣的種子,同樣的禾苗,播種在同一個地方,生長出來的果實也會不一樣;種子,由於因緣不同,由於業力不同,由於本質不同,生長出來的自然就會有很多的差異。
  
  在很多的不一樣當中,我們只有從佛法的理論上來看,事上雖有不一樣,但是理上你要能看到平等,看到一樣,所以就要看各人的智慧了。用慧眼觀察世間,儘 管有很多的不一樣,其實「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都是同一個緣生緣滅,在同一個因緣法則之下,又有什麼不一樣的呢?《人間福報》2002年2月12日

 

YES與NO
  
  青年守則說:「服務為快樂之本」。現代的社會講究服務的人生,台灣有兩千三百萬的人口,據說平時有七十萬人在各地當義工,可見現在的人重視為別人服 務,已經成為良好的社會風氣。但是,社會上仍然還有一些人,沒有養成這種良好的服務習慣,凡是人家有什麼要求,都是以拒絕做為擋箭牌,因此,社會上就流行 著「YES」的人生觀與「NO」的人生觀之別。
  
  凡是有人對我們有所詢問、有所要求,是在自己舉手之勞的範圍內,都應該給予人「YES」,但有人偏以「NO」應對!
  
  有的人問個路,就用手指一下,給他一個方向,但是往往得到的回答是「我不知道」(NO)。像現在很多的公文表格,請承辦人代填一下,雖是舉手之勞,往往也以「NO」來回應。
  
  跟你借用走廊休息一下,你回答「NO」;在你家門口暫時停車一下,也是「NO」。不認識字的人請你代讀一下書信,也不肯答應,任意的回答「NO」;家中的兄弟姊妹,互相借用一下桌子、椅子,也是「NO」。這就是「拔一毛而利天下,吾所不為也!」
  
  現在的人出門在外,經常內急,上廁所不方便,借他家廁所方便一下,也是「NO」;天乾口渴,路人想要討一杯水解渴,也是「NO」。甚至從小的教育,同學彼此有數學上的問題、或有國文成語不懂,明明知道,別人問起,也是說「NO」。
  
  《孟子》說:「為長者摘枝,非不能也,乃不為也。」凡事都拒絕,都說「NO」,你的人生還擁有什麼呢?從小就養成一個說「NO」的人生,待其成人之後,想要他為社會有所服務、奉獻,此實難矣!
  
  歷史上,張良為黃石老人撿鞋子,老人一而再、再而三的故意刁難,張良還是不說「NO」;古代多少俠義人士,雖然自家經濟拮据,朋友有所請求,他也總是盡量的說「YES」,從不輕易回應「NO」。
  
  一個有能力的人,一個會辦事的人,凡事都「YES」;即使拒絕,也會提供取代的方案。拒絕人情,拒絕因緣,主要是由於能力、慈悲、道德不夠,一個人如 果經常輕易的拒絕一些因緣、機會,久而久之自然就會失去一切;反之,不輕易排斥,而能隨順一切因緣,則會擁有更多的學習機會。因此,一個人能幹與否,就看 他是經常說「YES」,還是說「NO」。《人間福報》2002年2月13日

 

營造氣氛
  
  科學家能發明各種產品,藝術家能畫出美麗的山河大地,音樂家能唱出悅耳動聽的詩歌曲賦;有一種能幹的人,他能營造喜樂的氣氛。
  
  一個舞台上的演員,不一定以長相美醜為標準,要看他能否營造攝受觀眾的氣氛;一場會議,不一定以主持者的滔滔宏論為成功,主要在於他是否能營造皆大歡 喜的氣氛。一個家庭有許多份子,不一定看人的能力大小,主要是看此人能否在家庭中營造和諧的氣氛。教師除口才之外,還要能營造課堂的學習氣氛;在機關裏, 主管領導的能力,也要看他們的部下有沒有樂於工作的勤勞氣氛。
  
  現在的金石堂、誠品書店,甚至滴水坊都講究為讀書者營造書香氣氛,7-ELEVEN便利商店,首要之務是要營造消費者的購物氣氛。婆媳要營造彼此相互 尊重的氣氛,夫妻要營造彼此有水準的和愛氣氛。有錢的人要有寬廣的庭園,優雅的建築,為的是營造象徵榮華富貴身份的氣氛。所以,一個房屋要用字畫來營造客 廳氣氛,廚房的擺飾主要是為了營造清潔衛生的氣氛。
  
  辦公室裏要營造工作效率的氣氛,醫生為病人看病,臉上滿面笑容,以及護士們淡雅柔和的服飾,都是為了營造病房和樂的氣氛。在劍拔弩張的時候,必須要有人來營造祥和的氣氛,才能化干戈為玉帛;同事間互相爭執,相持不下時,若能有一人來化解爭執,便能營造歡喜融和的氣氛。
  
  有的人以手勢來營造氣氛,有的人以面部表情來營造氣氛,有的人以幽默的語言來營造氣氛,有的人以梳妝打扮來營造氣氛。營造氣氛不一定要大人物,店小二 大喊一聲:「麵一碗,菜二碟,小費五塊」,也能讓客人會心微笑。很多人喜愛兒童,因為兒童在群眾中最能營造歡樂氣氛,所以說老年人要有童心,如此才能在家 庭中營造歡樂的氣氛。
  
  戰場中,也要營造氣氛,如安全的防空窗、防空洞,加上軍旗、號角吶喊,上下一心,共同營造高昂的士氣,營造必勝信心的氣氛就能贏取勝仗。運動場上,教 練、啦啦隊的鼓勵加油,能營造球員的激勵士氣。在咖啡店、茶坊、飯館,優雅的音樂,柔和的燈光,營造娛樂的用餐氣氛,生意自然蒸蒸日上,財源興隆,可見營 造氣氛的重要。
  
  《人間福報》2002年2月18日

 

看得見
  
  裝一盞燈,為什麼?為了要看得見室內的一切;開一扇窗戶,為什麼?為了要看得見窗外的世界。
  
  看得見,才能感到安心。人情世故看得見,才能把人際關係經營好;看不見人我關係,冒冒失失,就會衝撞別人。因此,做人眼睛要亮,心眼要開,才能看得見世道安危;將心比心,互換立場,才能看得見別人。
  
  別人的表情,是歡喜,是惱怒,要看得見;自己的心裏,是好心,是歹念,也要看得見。能看得見現在,也要看得見未來;能看得見別人,也要看得見自己。看得見物,也要看得見心;看得見壞,也要看得見好。
  
  佛教講悟道前後的三個階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都是看得見。
  
  是山是水,看得見;不是山,不是水,也很清楚。看得見,不是只用肉眼去看,人有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人的肉眼見近不見遠,見前不見 後,見外不見內,見晝不見夜,見上不見下,而且眼睛會老化,會病變,所以人要以慈眼、慧眼、法眼、佛眼來看內外,看遠近,看好事,看善事,看美事。
  
  有的人雖有眼睛,但是看不清世道人心;有的人雖然眼盲,但他看得到世路坎坷,看得清人生的路應該怎麼走法。
  
  有一籃球球員,雖然深度近視,但是每投必中,因為他是用心眼來投球。木匠測量水平線,都是用一隻眼去看,可見獨眼看得正確。男女交往,在未結婚前要用雙眼去看,考慮結婚的時候應用一隻眼來看,結了婚以後最好就不要看,不看對方的缺點,只要想到對方的美好。
  
  照相,焦距要對準,才能看得見目標,才能按下快門,照好一張相片;超車,看得見對向有無來車,才能保障安全。做人,不能沒有因果觀念,不能沒有道德仁 義;沒有因果觀念的人看不見未來,沒有道德仁義的人看不見人情。人生的路,看得見自己的目標,才有希望,看得見自己的理想,才有未來。《人間福報》 2002年2月19日

 

重新洗牌
  
  打麻將,一局結束了,要重新洗牌,才能繼續下一局。人生,很多時候也要重新來過,才能走出人生的新局面。
  
  前途,遇到障礙了,要重新找一條路來走;工作,做不下去了,要重新找一件事來做。田裏的五穀長不好,要重新下種;屋子漏了,要重新裝修。
  
  一個人懂得「重新」做起,是很了不起的事。重新改過,重新做人,「重新」很好,怕的是執著,頑強不化,不肯改往修來。  
  朋友絕交,不肯重新和好;事業失敗,不肯重新振作。其實,破產了,都可以東山再起,即使重病的人,也可以起死回生。夫妻感情破裂,只要肯重修舊好,破鏡也能重圓;二國邦交破裂,還可以重新訂盟,何必執著一點,讓人生走入絕境呢?
  
  有變異,就有轉機。能夠認清「危機就是轉機」,人生即使千般辛苦,萬般艱難,只要勇往向前,都能到達目標。被譽為「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成功之前 曾經遭受重重的挫折、打擊,但是他想起了鄉下人洗甘薯時,一大桶待洗的甘薯,在鄉下人手持木棍不斷攪拌下,大小不一的甘薯,上上下下,浮浮沉沉,互有輪 替。此情此景給了松下幸之助極大的啟發:他發現,這些甘薯的浮沉輪替,不正是人生的寫照嗎?人生不會永遠得意,也不會永遠潦倒,因此給了他極大的鼓舞力 量,最後終於成就了非凡的事業。
  
  重新洗牌,說明人生沒有定局,一切都在變異當中。例如政權的更迭,人事的改組,工商的興衰等,社會時時都在重新洗牌,因為有不斷的重新洗牌,才會有不斷的進步。
  
  重新洗牌,一切都可以改變,一切都可以重新再來。自殺的人,就是不懂得人生可以重新來過,所以對人生絕望;走投無路的人,一籌莫展,因為不知道人生可以重新洗牌,因此走進死胡同裏。
  
  其實,「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人生很多時候看似「山窮水盡疑無路」,但是很快又會「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謂「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人生不要因一時的失敗就灰心喪志,凡事只要能重新來過,就有機會再創生機。
  
  《人間福報》2002年2月20日

 

價值
  
  世間上最有價值的東西是什麼?是黃金?是鑽石?當戰爭或飢荒的時候,一個麵包的價值可能比黃金、鑽石還要重要,可見得活命最有價值。
  
  一個男人想要娶妻生子,對象是一位美麗的女孩,有人告訴他,這種美麗的女人像獅子老虎,只要你和他成親一天,第二天就會把你吃了;另外一位女士不很美 麗,反而有一點殘缺,不過她可能和你白首偕老。問他要選那一位?年輕人說:我寧可選美麗的!可見得生命固然重要,美好又更有價值。
  
  一個人活了七十歲,過的都是吃喝玩樂、游手好閒的日子;七十歲以後,忽然覺得做人應該要為世間服務,要過道德的生活,要做有益於社會人生的事。有人問 他:高壽多少?他說:四歲。問者甚感詫異,以為他在開玩笑。老者說:七十歲以前只是吃喝玩樂,感受不到人生的價值;後來的四年為人服務,人生才有快樂可 言。所以,沒有意義的七十歲,抵不過四歲的服務人生來得有價值!
  
  一艘鐵達尼號,幾十億的造價,上面負載了幾千條的人命,可是抵不過冰山一角,造成多少人的不幸!但是一個人架著一條獨木舟,也可能橫渡大西洋。究竟獨木舟有價值,還是鐵達尼號的價值高?  
  一個富人,擁有一顆世上稀有的一噸重寶石,以及無數的小寶石,富可敵國。可是年年風雨,屋漏牆搖,他很想建一座堅固的大樓安身,偏又遭逢戰亂連連,建材奇缺,富人雖然擁有一堆寶石,可是這時他卻寧可有一些石頭當建材來得實際。
  
  一個窮秀才,隔鄰的一位美女仰慕他的學問,對他百般追求,可是他卻一再拒絕;後來竟娶了一個腳大手粗、又矮又胖的女子為妻。有人罵他傻瓜,放著美女不 要,反而娶了一個醜女,究竟為何?這時秀才終於道出一個道理:我寧可娶一個飯碗,不要一個花瓶。明朝朱洪武與馬皇后、晉朝許允與阮氏,不就是這個故事的翻 版嗎?
  
  一群身段窈窕的女郎,看不起其中一位腰圍很胖的同伴。一天在山路上遇到一群土匪。這些花枝招展、弱不禁風的美女無力反抗,只有任由盜匪調戲;腰圍粗胖 的同伴一看,上前大喝一聲:「誰敢上來!」土匪聞聲,落荒而逃。事後這群美女不約而同的要求道:請你教我們一些防身的方法吧!
  
  價值,很難衡量、論斷它的大小、高低;只要有益於人,只要是對生命有用的,就是有價值。《人間福報》2002年2月21日

 

相對論
  
  「相對論」是二十世紀物理學中一個震撼世界的新發現,是科學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說明物物之間的質能、動靜、時空,乃至一切色相的大小、明暗、美醜等,都是相對的。
  
  平時我人的生活中,口頭所說的不是大就是小,不是好就是壞,不是有就是無,不是善就是惡;乃至一切見聞覺知的苦樂、輕重、靜躁、冷暖、難易、東西、南北、人我、是非等,一切都離不開「相對論」。
  
  「相對論」有深有淺。淺一點的相對論可以從生活中體驗,但是深一點的則不是一般人,甚至不是一般知識份子所能洞悉的了。
  
  創立「相對論」的愛因斯坦晚年時,有一群青年學子向他請教什麼是相對論?他生動而幽默地做了一個比方:「當你和一個美麗的姑娘坐上兩個小時,你會感到好像坐了一分鐘;但是如果在熾熱的火爐邊,那怕只坐上一分鐘,你卻感到好像是坐了兩小時,這就是相對論。」
  
  《圓覺經》說:「雲駛月運,舟行岸移」,這是說明物物之間的動靜是相對的。《般若心經》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就是質與量的對待。在《六祖壇經》裏也有一段「風動?幡動?」的公案,說明心與境是相對而存在,這是六祖大師體驗實相後的方便示說。
  
  此外,六祖大師還舉出「三十六對法」,其中關於外境無情的有:天與地,日與月,明與暗,陰與陽,水與火。關於法相語言的有:語與法,有與無,有色與無 色,有相與無相,有漏與無漏,色與空,動與靜,清與濁,凡與聖,僧與俗,老與少,大與小。關於自性起用的有:長與短,邪與正,癡與慧,愚與智,亂與定,慈 與毒,戒與非,直與曲,實與虛,險與平,煩惱與菩提,常與無常,悲與害,喜與瞋,捨與慳,進與退,生與滅,法身與色身,化身與報身。
  
  世間諸法,皆為對待之法,因為有對待,而起種種分別,時而這般,時而那般,因此煩惱、紛爭不已。其實佛法以中道為根本,凡是離於中道的對待法,不管說空說有,講色講心,都不是究竟的。因為在真理實相中,本來一切皆空,沒有相對的是非好壞、生滅有無。
  
  所以,吾人學佛,最主要的就是要我們能夠離開偏執的兩邊,甚至善惡都一起蠲除,都能把它放下。凡是世間上的對待法,通達以後,能夠超越它,就能超越自己,超越對待,而過一種解脫自在的生活。《人間福報》2002年2月22日

 

想法
  
  有一個人,豢養了兩隻小貓、小狗當寵物,他每天都會親自餵養。當他餵食小狗的時候,小狗心裏就想:「主人每天都這樣愛護我,從來沒有要我回報,這麼一 個大慈大悲的人,難道他是一個神明嗎?」當他餵養小貓的時候,小貓心裏也在想:「這個人每天都給我美味的飲食,他對我的尊重、殷勤,難道我是神明嗎?」
  
  同樣的餵食貓狗,貓狗的想法不同,牠們的分別就有這麼大的懸殊!所以,世間上的是非、善惡、好壞,都在於自己的想法分別,實在很難為它訂定一個標準。
  
  在一個家庭裏,同樣的父母生養的兒女,有的兒女想到父母撫養之恩,每當穿衣吃飯時,就想到「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總感覺虧欠父母太多,將來一定 要回報親恩。但也有的兒女,總覺得父母對待別的兄弟姊妹比較優厚,對自己總是差了一點,因此離家別去,遠走他鄉,和父母不相往來,甚至覺得父母虧欠自己太 多,有朝一日一定要向父母討回公道。所謂一樣的米,養了百種的人,誠不虛也。
  
  想法,是人生善惡、好壞、是非的分水嶺。有一個人,當他窮困潦倒的時候,曾受朋友的一餐之賜,後來有所作為之後,他以良田百畝回贈朋友,正是所謂「滴 水之恩,湧泉以報」。另有一人,在窮途末路的時候,有一個朋友收留他,供給食宿;後來朋友家中人口增多,實在不夠居住,便在隔壁租了一間房子,請他遷居, 但此人因此懷恨在心,誓言要把朋友弄得家破人亡。所謂一斗米養了一個恩人,一石米養了一個仇人,此皆是想法不同所致。
  
  有的人貧無隔宿之糧,但是他安份守己,感謝國家社會的護佑,深覺國家的可貴。有的人,洋房汽車,豐衣足食,但他怨恨國家苛捐雜稅,一直想要移民他鄉。所以,我們的想法可以想出天堂,也可以想出地獄;天堂地獄都在我們的想像之中。
  
  經云:「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如天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如地獄。」對於同一境界,由於見者心識不同,其所抱持的觀點也會大異其趣,所以經中又 有「一水四見」之喻。一般俗諺也說:「情人眼裏出西施」。聰明的人,凡事都往好處想,以歡喜的心想歡喜的事,自然成就歡喜的人生;愚癡的人,凡事都朝壞處 想,愈想愈苦,終成煩惱的人生。
  
  其實,「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世間事本來如是,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間。當我們以聖人之心看世間,一切人都是聖人;如果我們以盜賊之心看人,則所有人等都是盜賊。因為想法不同,就有天堂地獄之別,可見想法對吾人的關係是何等的重大!
  
  《人間福報》2002年2月23日

 

一句話
  
  每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時候因為父母、師長、朋友、親人所講的一句話,因而改變了我們的一生。
  
  孔子的弟子顏琛,人雖聰明,但不立志,後來因為孔子的一句話:「你不願意苦學,我也從來沒有指望你成為大材。」顏琛經此刺激,閉門謝客,發心苦讀,終於在三千弟子中獲得成功。
  
  唐朝時,丹霞禪師本來是一名士子,在進京赴考途中,遇見一位出家人對他說:「選官不如選佛。」他當下改變主意,到寺院出家參禪,而成為一代悟道的高僧。
  
  為了一句話,有的人積極向上,發奮圖強;有的人則消沉頹唐,自暴自棄。所以一句話可以使人成功,也可以使人失敗。
  
  有一家的父母,對來訪的客人介紹自己的兒女說:「這個孩子沒有出息,沒有大用。」那知道小兒女聽了之後,心想:「好,媽媽既然說我沒有出息,說我沒有大用,我是一個壞孩子,我就壞給你看。」
  
  又有一個學校的老師,指著一個學生說:「你這麼懶惰,一點都不像讀書人,倒像個小流氓。」學生聽了以後,「好,老師你認為我是一個小流氓,我就做個流氓給你看。」從此他就過著胡混時光的日子。
  
  同樣的一句話,有人認為這是教育,這是鼓勵,有人則認為傷害了尊嚴,從此一不作二不休。例如:有人跟我們講:你怎麼不說好話?有人聽了就勉勵自己要說好話,有人聽了就想:我就說壞話給你聽。
  
  老師對學生說:「你們真笨!」有的學生就發心學習靈巧,不願意做個笨拙的人,但也有的人聽了:「我就是笨,我就做個笨人給你看。」
  
  同樣一句話,有不同的解讀,就有不同的結果。因此,父母師長對學生子弟說話,要多麼留心,多麼的注意後果。禪門有很多的學生,就是因為一句話而開悟,儒家也有對弟子的一句話鼓勵,而成就了學生的一生。
  
  創辦生命線的曹仲植先生,太太勉強他要皈依佛教,要他禮拜,他非常反感,幾乎要成為叛徒。但一位法師在旁邊說:「行佛就好,不一定要拜佛。」他聽了非常開心,認為行佛我做得到,所以後來便成為佛教的一位大護法。
  
  一位劉教授,有人勸他參與「九二一」的賑災,他慳吝不肯捐錢倒也罷了,還放大聲音說:「我什麼人都不救濟」。一位法師說:「難道要受災的人來救濟你嗎」?一句話之下,當頭棒喝,如夢初醒,後來一改而為一個樂善好捨的知識份子。
  
  人要知道,自己的一句話對別人的影響之大,往往超乎想像,所以出言吐語,都應該要再三的思之慎之。《人間福報》2002年2月24日

 

行情表
  
  隨著時代科技的發展,人在世間上生活,要不斷增加很多新知識,才不會被時代淘汰。例如現在任何東西都有行情:股市有股市行情,工業有工業行情,大學排 行及科系的冷熱門,也都有行情。甚至人事的行情,像過去買官鬻爵,也要看行情;農業耕種,春夏秋冬,四時適合播種什麼,也要看行情。
  
  俗云:「入山看山勢,入門看人意。」今日一照面,從別人臉上的喜怒哀樂、動作表情,就說明今日會有什麼樣的情況,這就是行情;到那一個國家訪問,事先蒐集資料,了解相關訊息,知道行情,才能受命前往。
  
  人際往來,自己的身價行情如何?適合與什麼人來往?今日接受人家的邀宴,參加以後對彼此有何影響?到那裏旅遊,安全與否?舉凡人生的各種行情都很重 要,所以我們對各種行情表,心中都要有數。尤其,自己的行情如何?是十萬元一個月,是二萬元還是一萬元一個月?都要秤秤自己的斤兩。自己的道德、學問、修 養、人緣、家世、教育等,也都有行情;沒有把行情搞清楚,就會高不成、低不就。
  
  過去有的女人待字閨中,一直嫁不出去,就是因為高不成、低不就,也就是沒有明白自己的行情,如果能夠認清,門當戶對就是最好的行情。
  
  每個人每天所關心的行情不同。有的人一早打開報紙,先看股市行情如何?有的人關心菜市的行情,青菜蘿蔔一斤多少錢。參加一個團體,在團體中,也要知道自己的行情如何?士農工商、經濟發展,也要做市場調查,對市場的行情要了解。
  
  戰國時代,呂不韋看中了在秦國當人質的異人,認為「奇貨可居」,於是在他身上押寶,投注大量心血物力,後來異人果然回國繼承王位,並請呂不韋當宰相,這就是行情看得準。
  
  一個國家的行情,有的以人才投資、經濟投資、工業投資、土地開發投資來衡量。但是,看一個國家現在的實力,要看他的經濟;看未來的發展,則要看他的教育。教育對國家形象的提昇,對國家未來的行情,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行情,有時要靠充實的內涵,有時要靠美麗的包裝。人,要提昇自己的行情,自我充實是很重要的。美麗的包裝固然能引人注目,但那只是表面的;一個人只要肯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的辛苦累積經驗、智慧,一旦時機因緣成熟,自然會有行情看漲的一天。
  
  《人間福報》2002年2月25日

 

大與小
  
  細菌,看似一小簇,裏面可能就有萬千的細菌;螞蟻,一個小洞,也可能蔵有萬千的螞蟻。凡是小的動物,都是集體群居;凡是大的動物,都會分散、獨自生活。
  
  一個小池塘,可以有無數的小魚在裏面嬉戲;可是大的蛟龍、猛虎、大象、獅豹等,大都是獨行其事。人類不大不小,他可以群居,也可以獨處。在人類之中,「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所以一些思想超越的人,總想走入山水之中,倘徉在大自然的懷抱裏。
  
  小的動物,為什麼集體群居?因為他沒有太大的力量,足以抵禦外界的侵略,也只有靠團體的快速繁殖才能生存。大的動物有自衛的能力,牠可以獨自奔走,獨自飛翔,有侍無恐。
  
  自古以來,朝代興衰,都有一些無知的農民,給統御者驅使,一哄而來,一哄而去。你看,小魚小蝦,只要有一隻帶頭,後面就會有成群結隊,隨著而來;一隻 螞蟻,牠可以率領萬千螞蟻雄兵,隨著遠交近攻。鶴立雞群,表示鶴的高大,牠不肯與雞群為伍;凡是蛟龍見首不見尾,表示牠又大又長,牠不與蛇同在。
  
  一般人都把「大」看成是「力」的象徵,一般「小」的都以「弱者」的姿態出現。但有時也不盡然,如果說蒼蠅是獅虎致命的敵人,也並不為過;螞蟻雖小,但一群螞蟻雄兵,牠能夠開山涉水,以大的動物為食!
  
  一棵微小的藥草,可以拯救人的生命;一滴微小的水滴,可以滋潤萬物。再往理論上推敲,三千大千世界,不也是在一沙一石之中嗎?
  
  萬物當大則大,當小則小,如果是大的,你硬把他拘束在籠內,他的體能不得伸展,慢慢也會失去功能。小的動物,你也不能勉強他膨脹,他失去了依靠,覺得 無以生存。這就如現在的工商企業,應該經營多大的工廠商店,自己心裏要有數;企圖發展膨脹得太快太大,失去了基礎,傾家蕩產,關門倒閉,也是彈指之間的 事。小本經營,以時間來換取成就,也不一定就沒有成功的希望。
  
  大人小人,不是以身裁高矮來決定,擁有大慈悲、大智慧、大勇敢、大發心,此即謂之大人也!小心小量、小力小能,此所謂真正之小,不能與大比也!
  
  大如虛空,小如極微,一極微中能包藏無邊法界,能明此理,雖小也大矣!
  
  《人間福報》2002年2月26日

 

人有哪幾種?
  
  人有多少種?中國人、美國人、日本人、澳洲人……;有多少國家,就有多少種人。人有多少種?有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棕色人、紅色人……;有多少民族,就有多少種人。
  
  人有多少種?以人格來分,有的人是聖賢,有的人是君子,有的人是小人,有的人是凡夫俗子,有的人是「非人」。人的類別,以道德來分,有的人以慈悲喜捨、以服務奉獻為尊;有的人以貪小便宜、以侵略別人為務。
  
  人有百態,人心各有不同;有多少種人,就有多少種心。有的人以救國救民為己任,有的人以賣國求榮為奔競;有的人忠厚正直,有的人陰險狡滑;有的人寬宏大量,有的人尖酸刻薄;有的人捨己為人,有的人自私自利。
  
  現在社會上,有初出校門的新鮮人,有從事文化工作的文化人,有投身政界的政治人,乃至經濟人、工商人……。在各種人等當中,有的人好名,有的人好利, 孔孟以仁恕之道化世,不合其道者,任何大官他也不動心;卓文君身為富家閨秀,卻看中一文不名的司馬相如,可見她是個重愛情,輕富貴的人。
  
  有的人歡喜寂靜,有的人嚮往熱鬧;有的人淡泊名利,有的人熱中官場。「老人與海」的海明威把自己放逐到孤島;「羅馬假期」中的歐洲公主,因受不了繁文 縟節的宮廷生活,在訪問羅馬時竟悄悄的獨自出遊。英國愛德華五世,不愛江山愛美人;中國的順治皇帝,不愛江山愛修道,可見古今中外,人各有所好。
  
  人的一生,有時在此處遇到好人,換了彼處也會遭逢壞人。有的人過去是無惡不作的壞人,但是時移境遷,一改而為樂善好施的大善人。正如「桔生淮南則為桔,桔生淮北則為枳」,世間一切都在時空因緣的變化中,無有定論。
  
  人有千百種,重要的是你自己要做什麼樣的人呢?你是希望自己做一個善人呢?還是做一個惡人呢?是要做個是非人呢?還是做個正直的人呢?是做貪瞋愚癡的 人呢?還是成為一個戒定智慧的人呢?你要做山中的大樹呢?還是做牆頭上的小草呢?你希望未來留芳千古?還是遺臭萬年呢?其實人的一切,都在於自己的所為, 你要做那一種人,就看你如何規畫自己!《人間福報》2002年2月27日

 

多多利用
  
  世間上,什麼東西才有價值?答案是:有用的,就有價值。
  
  能幹的人,必定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就有價值。一堆枯草,可以用來生火燒菜煮飯,它有利用的價值,你就要好好的愛惜它;一張破舊的桌椅,只要還能供人使用,你也要好好的保護它。
  
  一棟大樓,擋住道路,給人不便,已經沒有利用的價值,只有被拆除;小貓小狗因為看家捕鼠,給我們利用,因此就要好好的愛護牠,供牠飲食,因為牠給我們利用。
  
  說話,要讓人感到這句話對我有用;做事,要讓人感到這件事對社會有益;寫文章,要讓大家看了覺得受用。所以,每個人都要想方法給人多多利用;到了沒有利用的價值時,生命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生命的存在與否,並不重要;能給人利用,發揮生命的功能,才是重要。所以,人應該趁著一息尚存,要多多給人利用;就像牛馬一樣,能給人利用的時候,多負重一點,多多為人服務。
  
  貓狗給人利用,才有豢養的價值;即使是一碗水,能夠用來澆花,讓花盛開,散播芬芳,這就是水給人利用的價值。
  
  廢紙、廢水、廚餘、垃圾,都可以回收再利用,即連牛糞都可以利用來當燃料,製作有機肥。一朵蓮花,全身上下,無一不能利用,不但能當菜肴,還能泡茶、 供人觀賞;「千錘百鍊出深山,烈火焚燒莫等閒;粉身碎骨都無怨,留得清白在人間。」石灰,就是給人多多利用,所以為人所歌頌。
  
  石油可供作汽車的燃料,提煉汽油後的瀝青,還可以用來鋪地;甘蔗可以提煉蔗糖,甘蔗渣可以當燃料,都是因為多用途,所以在人類的生活中佔有一席之地。
  
  自古忠臣給國家利用,甚至受了冤枉委屈都無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個人,講話、唱歌、做事,能帶給人歡喜,充滿人的能源,也是人的功用。
  
  現在提倡器官捐贈;把器官捐給需要的人,給人利用,就是延續自己的生命。所以,發心的人,到了最後,即便死了,都能發揮生命的價值;怕給人利用,即使活著,也沒有用處。因此,人要給人多多利用,否則當一個活死人,生命有何意義可言呢?
  
  《人間福報》2002年2月28日

 

土石流
  
  人活著,必須克服的自然界的災害很多,例如風災、水患、地震、海嘯、火山爆發、寒暑冷熱的侵襲等等,除此以外還有土石流的災害。
  
  土石流是全世界分佈最廣的天然災害之一,近年來發生過土石流災害的國家,不下近百個,包括哈薩克共和國、秘魯、菲律賓、中國大陸、台灣等。土石流可以 沖毀山丘、淹沒農田,可以破壞河川、水源、道路,可以壓倒房屋、樹木,不但傷及人畜性命,甚至整個山河大地都會為之變色。
  
  土石流的形成,除了濫墾濫伐,造成山坡的土質鬆軟,一旦遇到風雨沖刷,大量的土石就會流洩而下,造成災害。除此,地球溫室效應不斷升高,造成高山的冰雪融化,也會形成可怕的土石流。大陸近年來的沙塵暴,也像土石流;乃至火山爆發,噴出的大量熔岩,都足以淹沒整個城鎮。
  
  台灣九二一震災之後,整個九九峰歷經浩劫,滿目瘡痍,一眼望去,似乎山峰也在流淚。從土石流可以看出世間無常,所謂「國土危脆,四大苦空」,土石流對人間的危害,不可謂不大。
  
  台灣的土地有五分之四是山丘,五分之一是平地,以五分之四的高比例,如果沒有做好水土保持,任意開墾山坡地,造成土石流,台灣人民的生存空間只會愈形 侷促。遺憾的是,一般社會大眾缺乏憂患意識,對此並不以為意,因此媒體實應多加報導,以提醒人民愛護自然,防範天然災害的侵襲。
  
  其實,除了大自然的地理、氣候,造成有形有相的土石流以外,經濟風暴也是土石流,社會脫序也是土石流,戰爭的對抗也是土石流,人類的無明情緒更像土石流,都足以摧毀世界,危及人類的生存。
  
  中國文化發源於長江、黃河,是中華文化的發源地。古代黃河經常改道,每每氾濫成災,造成沿岸無數居民流離失守,繼而群起革命,發生暴動。所以,民心所向,也像土石流一樣,爆發力並不亞於土石流。
  
  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生理會生病,必須找各科醫師治療;大地亦如人體,如果沒有善加保護,也會生病。防止自然災害之道,水土保持,植樹種林,不濫開 墾,疏濬河道,固然重要;擴大愛心,不但愛護自己、愛護社會,更要愛護自然,自然才是永恆的生命,愛護自然,生命才會永恆。《人間福報》2002年3月1 日

 

樂透了
  
  現在的社會流行「樂透」彩券,不少人都希望自己能奇蹟式的中了「樂透」,一夕致富。其實,「樂透」的後面不一定都是好的,一種彩券的發行,並非「幾家 歡樂幾家愁」,而是「少數歡喜多家愁」。甚至購買樂透彩券的人,真正中獎了,擔心稅金多繳、害怕鄰居覬覦,唯恐不樂透的人會找麻煩,所以「『樂透』生悲」 是必然的結果。
  
  然而,歡喜快樂,人之所好;發財致富,人之所求。樂透彩券正好可以滿足人們渴望發財的夢想,因此雖只發行十二期,早已席捲了整個台灣社會,使得民風淳 樸的中國人,從過去與親朋好友見面的問候語「吃飽了沒有?」一改而為現在的「簽注了沒有?」可見樂透彩券已經走入全民的生活中。
  
  樂透彩券對社會大眾的生活所帶來的衝擊很大,例如:有的家庭裏,先生為求明牌,夜不歸營,甚至把太太的買菜錢拿去簽注,自然引發家庭風波,讓全家籠罩 在愁雲慘霧之中。公司裏,員工忙於簽注樂透彩券,無心於工作業績自然低落,老闆也無可奈何!因此嚴格說來不是「樂透了」,而是「糟透了」。
  
  其實,「要怎麼收穫,先要怎麼栽」;凡事有因有果,世間沒有不勞而獲的道理,即使中獎了,發財夢實現了,也得要有福報才能消受。
  
  話說有一個乞丐,省吃儉用後買來一張獎券,結果居然幸運的中了特獎。他欣喜之餘把獎券塞在平時片刻不離手的一根枴棍上。一日走過一條大江,想到一旦領 了獎金,就可以永遠擺脫貧窮,再也用不著這根拐棍了,於是隨手把拐棍往江心一丟。回到家,忽然想起,獎券還在拐棍上,一場發財夢正好應驗了「榮華總是三更 夢,富貴還同九月霜」的諺語。
  
  過去有一個國王極愛聽人彈琴,於是請來一個音樂家,許以十二牛頭為代價,請音樂家為他彈琴。但事後國王卻賴皮說:「琴聲只是讓我空歡喜一場;就如我說要給你十二頭牛,也只是給你一場空歡喜一樣。」
  
  樂極生悲!有和無都一樣。吾人想要樂透發財,只有將本求利,有播種才有收穫。歷史上,亞歷山大征服全世界,走遍東西南北,最後到了印度洋,一看,茫茫 大海,怎麼征服?這才發現,不但前途沒了,後退也無路。所以,人生不要只有一面,最好要像佛法一樣,重視圓融、重視圓滿、重視普遍、重視平等。甚至《心 經》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增不滅,不生不滅,這才是人生真正的世界。
  
  《人間福報》2002年3月2日

 

福報那裏來?
  
  現在社會上有一些人生活過得十分艱難辛苦,心中就認為不公平!他們怨嘆世間怎麼有的人:要金錢有金錢、要愛情有愛情、要事業有事業、要大樓有大樓、要官位有官位;我怎麼什麼都要不到?別人的福報到底是從那裏來的呢?
  
  當然,福報其來有自,別人的福報必定是有福報的來源!有的人,從小就勤勞節儉,所以福報便跟著而來;有的人,他歡喜跟人結緣,所以因緣要回饋他,他就順利了。
  
  福報有福報的來處!福報不是偷來的,福報不是搶來的,福報不是妄想就有,福報更不是怨恨就可以獲得;「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福報從那裡來?由此也就可想而知了。
  
  你有播撒福報的種子嗎?田地裏如果沒有播種,如何能開花結果呢?你對有利大眾的公益善事,都積極參與了嗎?如果你沒有參與,怎麼會有你的一份福報呢?
  
  「人間福報」你有看嗎?當中有多少致富的方法,你不了解,你怎麼會有福報呢?「廣結善緣」你實踐了嗎?有了善緣,好運就會隨之而來,你沒有結緣,怎麼會有福報呢?
  
  有一位沙彌,跟隨一位有神通的禪師學道。有一天,禪師發現這個沙彌徒弟只剩下七天的壽命,心有不忍,就藉故讓沙彌回家探望父母。七天後,沙彌安然回到 寺裏,師父一見,極為訝異,就試探的問道:「你在回家的七天當中,有沒有做過什麼事?」沙彌天真的回想一下,告訴師父:「在回家的途中,經過一個水塘,發 現一堆螞蟻被困在水中,我靈機一動,就放了一片樹葉,幫助螞蟻從水塘裏逃生。」
  
  師父一聽,知道本來夭壽的沙彌,就因為這一念慈悲救了螞蟻,所以因此延長了自己的壽命。
  
  一個人的福報有多少,是可以由自己決定的!一念的善心,可以消除很多的罪業;一念的慈悲,能夠增加很多的功德。有的人因為「拾金不昧」而獲得福報,有 的人因為「不貪不義之財」有了善緣,有的人因為「救苦救難」而消災免難,有的人因為布施明燈因此全家團圓。甚至「貧女一燈」,藉此因緣遇到大富長者,所以 福報就來了。
  
  不必羨慕別人的福報比我大,也不必研究別人的福報從哪裏來?但看自己怎麼做,福報就會從那裏來!《人間福報》2002年3月3日

 

自我教育  
  吾人生而為可貴的人,不要永遠做人的兒女,不要永遠做學生,讓父母、老師來教育我們,最好自己做老師,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的缺陷、無知,需要教育的地方,自己最清楚,自己不做自己的老師,誰能了解你,誰能給你知識上的補助呢?
  
  一個人,到底有那些應該自我教育的呢?比如:如何生活?要吃飯,就要會煮飯;要吃菜,也要會燒菜。不會煮飯、燒菜,怎麼可能一生都有人供應呢?
  
  熱了要脫衣,冷了要穿衣,對寒來暑往不知,容易著涼中暑。身體的各部位器官如何保健,自己無知,誰人能代替、幫忙?
  
  自己的缺點,懶惰、忌妒、迷妄、矛盾,你有這許多缺點,可能你外相莊嚴,相貌堂堂,別人不知,只有自己最清楚,所以只有自己可以教育自己。自己的過錯,除了天知、地知,自己知道以外,不一定人人知道;因為只有自己知道,因此也只有靠自己來教育自己。
  
  佛經講:「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就是自我教育;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聞一知十,也都是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就是自我要求、自我學習。古代諸葛孔明在隴中自我教育成功、司馬遷靠自己遍遊各地的閱歷,以及在國史館中自我閱讀,後來完成史記。近代自學 有成的例子,如:齊白石揣摩大自然的動植物生態,所畫花鳥魚蝦栩栩如生,躍然紙上,成為書畫大家;張大千在敦煌石窟中,用心臨摩,成為當代知名度最高的中 國藝術家。
  
  愛迪生說:「成功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只有上過幾天小學,後來竟成發明之王的愛迪生,他靠的就是自我教育而有成。中國的蔡倫造紙、倉頡造字,以及發明四角號碼檢字法的王雲五,都是自學成功的典範。
  
  此外,畫荷的聖手王冕、無師自通的洪通,都是靠自學成功而留名。乃至流氓教授林建隆、一代翻譯大家汝龍、從圖書館員變成中央研究院院士的曹永和等,不都是靠著自我教育而成功的嗎?
  
  所謂「自我教育」,就是要自我充實,不要只想依賴別人,平時自問、自覺、自發、自悟;透過自我的觀照而能找到自己,這就是自我教育成功。
  
  《人間福報》2002年3月4日

 

尊嚴
  
  做人就怕尊嚴掃地,保留一點做人的尊嚴,是人生最大的本錢。尊嚴不是傲慢,不是自高自大,尊嚴不是匹夫之勇,不是自以為是,尊嚴是在強權面前,不屈服、不妥協,堅持自己的立場與原則,保持自己的人格與操守。
  
  戰國時代,晏子奉命出使楚國,楚王以其矮小而開小門迎接,晏子不入,反而義氣凜然的對著楚人說:「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終於迫使楚人開大門迎接。  
  曾子之妻「寧可正而不足,不可斜而有餘」;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文天祥兵敗寧死不降,元世祖以禮厚葬;道楷禪師不為脫罪而說謊,受到後人的崇敬。他們所表現的正是「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的尊嚴。
  
  古代的俠客與人比鬥,當對手受傷之際,會給予醫傷的時間,這種不乘人之危的氣節,就是保持自己的尊嚴。但也有的人比武失敗後,「士可殺不可辱」,你寧可殺死我,但不能羞辱我,這也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
  
  人不但要活得有尊嚴,甚至現代人提倡「安寧死」,就是死也要死得尊嚴。美國九一一事件,媒體為了維護死者的尊嚴,不拍攝罹難者的遺容,他們能尊重對方的尊嚴,這也是做人的厚道。
  
  尊嚴不是目空一切,不是恃才傲物;尊嚴是堅守自己的分際。介之推輔佐晉文公回國繼位後,歸隱山林,寧可被火燒死,也不喪節受辱;伯夷叔齊不食周粟,寧可餓死首陽山,也不做二朝之臣。所謂「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忠孝節義,誠信堅貞,都是為了尊嚴。
  
  動物中,也有「不食腐屍」的尊嚴;植物裏,「不經一番寒澈骨,焉得梅花撲鼻香」、「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松柏後凋於歲寒」,這都是表現一種大無畏的尊嚴。
  
  研究華嚴思想的近代哲學家方東美先生,一次游泳時不慎險些溺斃,當他奮力掙扎、大喊救命之際,忽然想起自己身為一位哲學家,面臨死亡卻表現得如此驚慌 失措,豈不有失身份,自己平時所說的學說又有何用?當他如此轉念一想,為了保持自己的尊嚴,放下身心,不再緊張,也不再掙扎,卻反而因此浮出水面,救了自 己一命。
  
  不卑不亢,就是尊嚴;不為功名利祿而受威脅利誘,就是尊嚴。尊嚴就是慚恥之心,人無慚恥,如樹無皮,尊嚴之於人的重要,由此可見。《人間福報》2002年3月5日

 

無孔不入
  
  「小罅可以潰堤,微隙可以傷誼」;小,雖然不起眼,但是有一些東西因為無孔不入,因此小隙不縫,終成大患。
  
  水,就是無孔不入;空氣,也是無孔不入;病毒、細菌,都是無孔不入。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流言、壞事更是無孔不入。
  
  無孔不入,孔就是空間;空能成就一切,任何東西,都要有空間才能裝進去。
  
  有一個徒弟,自信滿滿的以為自己學藝已成,準備下山,來向老師告假。老師拿出一個杯子,裏面裝滿了石頭,問他:滿了沒有?回答:滿了。老師再拿一些細 小的碎石放進去,問他:滿了嗎?他說:滿了。老師又握了一把沙子放進去,再問:滿了嗎?滿了。最後老師加入一碗水,問道:滿了沒有?學生終於無語。
  
  有孔隙,空氣就會進入;有疏漏,就會失落財富。人的一些壞習慣、不正當的思想、不好的意念,也是無孔不入。但是儘管無孔不入,由於人們習以為常,沒有 察覺,就會被征服而不自覺。正是所謂「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覺其臭。」
  
  無孔不入,相對的就是密不透風。密實,沒有孔,就連風也吹不進去。一根鐵棍,一秤二十公斤,一個鐵球,卻有五十公斤之重,所以,輕重不是看大小,要看 密度。一個人怕自己缺點暴露,最好要有修行,厚重才能增加自己的力道。心虛,魔就會無孔不入;心中踏實、篤定,自然百毒不侵。
  
  人有七孔,有孔才能生存;孔不通,就是生病了,就不能生存。開窗有孔,可以透氣,但太大了,就會受涼。大嘴巴,就是孔太大了。
  
  孔,有利有弊,笛子、洞簫等樂器,沒有孔,吹不響;水壺、壓力鍋等器具,沒有孔,壓力過大會爆炸。水溝有孔隙,才能讓髒水流走;孔,要好好利用。百孔千瘡,表示太爛了,不可救;沒有孔,也不行,兩個鼻孔不通,就會致命。
  
  現代針孔攝影機的發明,用在好處,是科學的成就,留住時光、留住歷史;用在不好的地方,揭人隱私,成為作奸犯科的武器。所以,世間凡事都是相對的,有 利有弊,科學也是如此。我們不是反對科學,如果科學的發明能夠往善的方面好好發揮、利用,最好再加上佛法,則科技不但能夠利益世間,世界的和平,也非難以 致之矣!
  
  《人間福報》2002年3月6日

 

本末倒置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順應自然,就是正常,否則本末倒置。便是脫序,便是顛倒。
  
  說到本末倒置的顛倒,例如上下顛倒、輕重顛倒、大小顛倒、是非顛倒、黑白顛倒、陰陽顛倒等,這都是不正常。
  
  世間上,固然有很多人講究秩序,講究道理,但是也有很多人事理不分、利害不明、輕重不知、是非顛倒,像「養馬種田」、「削足適履」,這種本末倒置、模糊焦點、錯亂次序的人,在世間上也是多得不勝枚舉。
  
  話說有一個人,買了一個漂亮的書架。上面卻一本書也沒有,朋友好奇,問明原因,原來此人為了籌錢買書架,把所有的書都賣了。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本末倒置的人事物,隨處可見。例如台北市的捷運,既便宜又快速,不但便利,而且不怕塞車,但是有人就是不喜歡搭捷運上班,偏要開著小轎車塞在車海裏。心裏雖然著急,害怕上班遲到,偏又進退不得,徒嘆奈何。
  
  有的人。家裏煮好的飯菜不肯吃,認為一定要上餐館消費,。才有價值。就如兒童,自家麵包店裏的麵包他不愛吃,到隔壁買來的麵包,他卻吃得津津有味。
  
  有的人,棄堂上的雙親於不顧。孝順起別人的父母倒很認真:自己的兄弟互不往來,反而把一些酒肉之交視為知己。
  
  當初佛陀在金剛座上,夜睹明星開悟的時候,一想到世間上的顛倒眾生,本末倒置,便想要早早進入涅槳。原因是佛陀發現,無明執著是煩惱的根源,但是眾生 偏以無明執著為專長;佛陀認為正信修道是法樂,但是眾生認為這是苦事;佛陀說真如佛性是實有的,眾生卻不肯承認;佛陀認為假有的色身是虛妄,眾生卻執以為 真。所以佛陀感嘆,本末倒置的顛倒眾生太多,曾有進入涅槃的打算,所幸帝釋天王請法,佛陀才打消涅槃的意念。
  
  自古以來。多少的聖人、哲學家,寧可和聰明人吵架,也不肯和本末倒置的人講話。在我們的朋友當中。像「揠苗助長」的愚人。像「邯鄲學步」的謬誤,像「過河背舟」的行為,甚至有的人「執指忘月」、「劃波尋劍」,這種錯亂事理的愚人。也不少見。
  
  一個人,如果不明事理,本末倒置,就會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所以做人要能從善如流,要能明事懂理。世間一切事都離不開前因後果,懂得「順理成章」,一切事必然水到渠成,否則違反因緣順序,本末倒置,則人生的損失大矣!
  
  《人間福報》2002年3月7日

 

寺院的功能
  
  在東方的國家,沒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寺院;在西方的城市,重要的街道上都有教堂。教堂,供給信徒集會、做禮拜;寺院,也是提供信徒集會、誦經、拜懺之用,但是寺院還有其他另外許多的功能。
  
  寺院可以供給遠方的人士掛單住宿,就像簡便的客棧一樣,方便行商過旅。寺院又像集會所,供給社區聯誼,團體開會,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甚至當你心情 煩悶,事業挫折,感到人生不順遂的時候,進入寺院禮拜、靜坐、沉思一番,它就像加油站一樣,為你加足了汽油,讓你走向更遠的人生旅途。
  
  自古以來,寺院是一個藝術的殿堂,裏面的佛像雕刻、繪畫,乃至寺院本身的建築之美,令人一見,自然心生寧靜祥和之感。若能置身其間,聆聽晨鐘暮鼓、磬漁梵唱,更能帶給人心靈上的淨化、精神上的鼓舞、思想上的啟發,對社會人心產生一股道德的自我約束力。
  
  寺院是文化教育的中心,藏經樓裏多少的大藏經,供給古今多少學子閱讀,如范仲淹、呂蒙正、王陽明、劉勰、梁漱溟、趙樸初等,成就了古今多少的學子士人,化育了社會多少的傑出人才。
  
  寺院,它是一個代表光明、正義的場所,儘管內心有多少的傷心、委屈、不平,只要走進寺院,從佛像的慈容裏,都能得到撫平,如同黑暗遇到光明,讓人得到信心與力量,重新出發。
  
  寺院就如學校,是推廣教育的中心,是善友往來的聚會所,是人生道路的加油站,是修養性靈的安樂場,是去除煩惱的清涼地,是採購法寶的百貨店,是悲智願 行的學習處,更是一所療治心靈的醫院,是維護社會正義的因果法庭,是啟發道德良知的教育學校,是提昇文化修養的藝術中心。
  
  有人說,社會需要醫院、救濟所,不必建太多寺院。其實出錢做慈善救濟,只是一時的;寺院是永遠不滅的光明,寺院是永遠不沉的舟航,所以寧可多建幾間寺 院,造就社會教育普及,也不拿錢去瞎救濟。因為救濟是一時的,人心的教化,才是最究竟的慈善事業。《人間福報》2002年3月7日

 

國寶級
  
  自從聯合國訂定國際文化財保護法,許多國家紛紛將國寶級的山川文物向聯合國報備,由聯合國護持。
  
  國寶是國家的文化財,中國第一國寶佛指舍利及兵馬俑,與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瑪哈陵等,都是經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的世界奇蹟,已經成為世界唯一而且無可取代的國寶。
  
  一個國家如果懂得重視國寶級的文物,這個國家就已經躋身於世界有歷史文化的國家行列裏了。而能夠成為國寶級的文物者,必有其牽動人心的精神內涵與歷史意義,或以其巧奪天工的建築實體取勝,如中國的敦煌石窟、印度的阿姜達,乃至韓國千年以上的寺院、日本具有藝術價值的佛像等,都受到嚴密的保護,成為國寶級的藝術文物。
  
  國寶級的文物固然要妥為珍藏,對於國寶級的人物,也應該給予尊重、照顧。中國國寶級人物如張大千、齊白石、溥心畬等,都因繪畫的成就而名揚國際,成為舉世之寶,為國爭光。
  
  動物中,也有名列國寶級者,如澳洲的國寶「無尾熊」、大陸的國寶「熊貓」、台灣的國寶「櫻花鉤吻鮭」,他們因為數量稀少而被列為保育動物;印度的國寶「聖牛」、泰國的國寶「大象」,則是以多取勝,一提到印度、泰國,自然令人聯想到滿街遊走的聖牛與大象。
  
  國寶受人尊重保護,古今中外皆然,但也有例外者,如一年前阿富汗回教神學士政權,公然毀壞巴米揚大佛,引起舉世公憤。此外,戰爭、蛀蟲、氣候等,都成為國寶之敵。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化古國之一,目前已有二十七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名列世界文化遺產總數之第四位。然而遺憾的是,中國許多國寶級文物至今流落海外,如懷素的金剛經,以及敦煌石窟中無數的佛像雕刻、繪畫等藝術文物,殊為可惜。
  
  文物無處收藏,人才無人聞問,都說明中國人缺乏愛護國寶的觀念。如一代學者蘇雪林教授老來無人照顧,寂寞以終;一代大師黃海岱、陳達,雖然蔣經國總統任內曾經前往拜訪,表示尊重他們的份量,但也並無實際上的待遇。
  
  其實也不一定是國寶級的人物才應重視,只要對社會有所貢獻,乃至在事業上有所成就者,國家都應該愛才,要保護珍惜,而不是嫉才,甚或糟蹋人才,因其成就是屬於大眾的。因此國家應該擬定辦法,每年選出五至十人,讓全民尊之敬之,激發見賢思齊的情操。尤其對於曾獲諾貝爾獎的得主,國家更應該給予應有的定位、尊重與禮遇。  
  私人有寶,皆知收藏;國家之寶,何以無人重視?佛教的佛法僧三寶,佛寶受人禮拜、法寶供人誦讀、僧寶有人供養。可見宗教比較懂得重視「寶」。
  
  《人間福報》2002年3月9日

 

拔河
  
  人,都有一種爭強好勝的性格,凡事總要分出一個高低、大小、強弱、勝負,所以敵我雙方,乃至朋友之間,便經常要互相較勁,也就是互相「拔河」。
  
  拔河,有個人與個人的拔河,有團隊之間的拔河。國家與國家的武力競賽,就是拔河;民族與民族希望改種,希望自己的種族比人優秀,也是拔河。
  
  政治上,政黨和政黨較量選票,這是拔河;經濟上,貧富之間互爭利益,也是拔河。宗教間,日本的禪宗與淨土宗,也在拔河;教育界,學校與學校也要拔河,希望自己脫穎而出,成為名校。
  
  台北市和高雄市的市政建設為了爭取經費預算,拔河幾十年,輸贏難分。現在連台北縣也要和台北市一爭長短,因為台北縣認為我的人口比你多,預算怎麼能比你少?乃至其他各縣市之間,彼此莫不希望爭取多一點的經費,以期各項建設能順利推展。
  
  考試,就是拔河;公司與公司的業務競爭,也是拔河。拔河,就是競爭;良性競爭是社會進步的動力。為了求進步、求勝算,拔河決定輸贏、勝負,未嘗不好。 但一個國家社會如果一再不講究平衡發展,只一味的爭個強弱、大小、勝負、優劣;國家社會沒有祥和包容的善意,只任人性往暴戾的一面發展,豈是國家人民之 福?
  
  春秋戰國時代,各國之間的合縱連橫策略,這是拔河;歷史上,為了爭取一個人,也在互相拔河。三國時,曹操利用徐母,把徐庶騙到曹營,表面上是勝利;但徐庶人在曹營心在漢,終生不為曹操出一謀,實際上還是劉備勝利。
  
  現在的大學,透過聯合招生來招考優秀的學生,彼此惡性競爭,敗壞教育風氣,又何嘗是好事!
  
  其實,人的一生,時時都在與自己拔河。自己的善心與惡念不斷此起彼伏,就是拔河;自己的意志時而消沉頹唐,時而積極奮發,也在不斷的拔河較量。甚至業 力牽引,隨重業報,更是攸關人生的一場重要的拔河。因此,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個人都要做一個拔河的運動好手,尤其在善業與惡業、佛與魔之間的拔河,千萬不 能敗下陣來,否則前途危矣!《人間福報》2002年3月10日

 

因小失大
  
  世間上,許多人因為貪圖近利,因小失大;有的人則是只顧眼前,思慮不到未來,也會因小失大!  
  涓涓細流,不將之堵塞,就會成為潰堤的漏洞,後果不堪設想;星星之火,不把它撲滅,就會成為燎原的大火,結果可想而知。小時候,生活上的一些小缺點,如果不給予矯正,長大成人以後,也可能成為人格上的大瑕疵。所以說「莫因善小而不為」,積小善才能成為大善;「莫因惡小而為之」,小惡多了,則成為大惡。
  
  生活中,因小失大的例子,比比皆是!有病了,怕看醫生,花錢買成藥來吃,結果延誤病情,送了生命。得罪人的時候,怕說一句抱歉的話,結果成為深仇大恨。為了貪圖一點小便宜,結果上了大當,像被金光黨所騙,就是貪圖小利;放高利貸,貪圖利息,當然會被倒債。為了省錢,買二手車來開,結果狀況百出,頻頻送修;貪圖百貨公司的折扣減價,買了一堆用不著的便宜貨,看似撿了便宜,實際上是上當花了冤枉錢。
  
  家庭裏,為了節省幾千塊錢的維修費,不把門窗屋瓦牢固,當颱風來襲,牆倒屋毀,瓦礫紛飛;庭院中的花草樹木,為了節省水費,不給予澆水灌溉,致使庭園荒蕪,這不也是「因小失大」嗎?
  
  台北的捷運工程,為了節省預算一億多元,未設匝門,結果颱風過境淹水,損失幾百億元,這不就是「因小失大」嗎?現在台灣發行樂透彩券,整個社會為了簽注彩券而全民瘋狂入迷,養成了人心好賭的習性。雖然買幾張彩券也許僥倖獲得大利,結果卻失去了自己寶貴的純真性格,正是「因小失大」卻不自知。
  
  佛經裏說,「沉香燒炭」、「殺子成擔」,這些愚人的行為,都會造成「因小失大」的後果,正是「偷雞不著蝕把米」、「賠了夫人又折兵」。如同「猴子拾豆」,為撿拾掉落的一粒豆子,結果放棄手中的整把豆子,這是多麼划不來呀!
  
  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裏,都有無限的寶藏,可以成佛作祖,可以解脫自在,可以了生脫死,可以斷除煩惱;但是為了一點五欲之樂,讓塵勞覆蓋了自己的真如自性,使得寶藏不能兌現。所謂「刀口之蜜,終有割舌之患」;因小失大,莫此為甚!
  
  《人間福報》2002年3月11日

 

解讀
  
  朋友送給小王一盆牡丹花,奇怪的是每朵花的邊緣,都因花瓣掉落而顯得參差不齊。有人告訴小王:牡丹花象徵富貴,現在你這盆花的邊緣不圓,表示富貴不圓滿。小王一聽,覺得有道理,就把牡丹花送還給朋友。朋友聽完說明後,笑著告訴小王:你也可以把他解釋成「富貴無邊」呀!
  
  同樣的一件事,由於各人的「解讀」不同,就有不同的意義。所謂「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正是因為解讀不同的緣故。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都在解讀別人的語意、行為、眼神。例如長官的一句話,部下用心去揣摩是什麼意思?揣摩上意就是解讀;禪門的公案,需要用心去參,參就是解讀。
  
  解讀不能開悟,必需直指人心!解讀總有一點揣測的意思,所以凡事都應該往好處想,不要把別人的好意解讀錯誤,壞了好事。
  
  解讀已有分別,結果自然各有不同。「一國兩治,各自表述」,兩岸各有解讀;購買「六合彩」、「樂透」的人,到處求神問明牌,神明的顯示一樣,各人的解讀不同。
  
  飛機失事了,從黑盒子「解讀」失事原因;醫療檢查報告出來,要經由醫生會診「解讀」;軍事情報密碼,也要由專業人士「解讀」。乃至股票分析師為投資人解讀股市行情;政治觀察家解讀各黨各派,誰能當選,誰能入閣等。
  
  經濟指標、教育成效,不但要評鑑、分析,還要解讀,甚至人情也要解讀。王建筆下的〈新嫁娘〉:「三日入廚下,洗手做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嚐。」會得看相觀人,察顏觀色,善解人意,也是解讀。
  
  解讀氣象、解讀地震、解讀自然、解讀基因,所謂「解讀」者,因為一般人還不能明白,必須經過專家解讀,才能周知大眾。禪門的「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則是要你自己去設法解讀密意;能解即能大徹大悟。
  
  解讀之前,應先了解背景,以免解讀有誤。話說有甲乙二位大臣,國王總是歡喜甲,乙經過觀察解讀,原來甲總能在國王吐痰後,及時幫國王擦痰,故而獲得國王的歡喜。乙也想幫國王擦痰,便靜靜的等待時機。一日,當國王的痰吐到嘴邊,乙一腳就搶先踢了過去,沒想到竟把國王的門牙踢掉了。由於他沒有掌握好時空分寸,不但沒有達到目的,反而弄巧成拙,適得其反。
  
  所以,解讀時空、解讀世事、解讀人情、解讀人心、解讀生死、解讀自我;有智慧的人,才能善於解讀。《人間福報》2002年3月12日

 

合適最好
  
  世間上什麼最好?適用最好!
  
  綾羅綢緞而寬大的衣服,穿在身上不合適,還不如粗布便服來得實用;豪華別墅而空大的庭園,如果沒有管家的僕人除草、澆水,偌大的房屋庭園也成為累贅。
  
  世間上,黃金鑽石最貴,但是饑荒的年頭,寧要一個麵包,也不要一塊黃金鑽石;一雙過大的皮鞋,因為不合腳,不如穿一雙大小合適的布鞋來得自在。
  
  「法無貴賤,適合為貴。」百貨公司裏,消費者購買東西,都是選擇自己覺得最合用的東西,但不一定是最名貴、最有價值的東西。一個機關裏缺少職員,不一定徵聘最高學歷的學術人才,他一定聘請堪任其位的職員。
  
  化妝品,不一定名貴,適用就好;所謂酸甜苦辣,沒有絕對的好味,自己喜歡就好。所以,吾人不一定趕時髦、找名牌,家裏收藏很多骨董、名牌,而生活艱難,又何苦來哉呢?  
  學子考試,不管工科、理科或是文科,符合自己的志趣,就是第一志願。男女結婚,男人選擇的對象,不一定是美女,女人選擇的對象,也不一定是帥哥;畢竟花瓶不比一個飯碗有用,廣場也不如一間小屋可以棲身。
  
  世間法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各得其所,各適其用;不要比較,只要有用,就是最好。有用,比有錢更重要,有用,比有名更好;有用的人,比虛而不實的人更偉大。
  
  甘戊奉命出使齊國,正當乘船渡過一條大河時,船夫說:「河水不過是小小間隔,你卻不能自己渡過去,還能替國君去遊說嗎?」
  
  甘戊回道:「話不能這麼說,世間事事物物,都各有長、短處。謹慎老實、善良厚道的人,可以侍奉君主,卻不宜讓他去指揮軍隊打仗;騏驥騄駬這樣的良馬,牠的腳力能跑上千里路程,把牠放到宮廷房間去捕捉老鼠,那就遠不如一隻小貓。干將是很鋒利的寶劍,名聲傳揚天下,如果木匠拿它伐木料,那就比不上斧頭。現在拿著船漿讓船隻在水中上上下下的隨意流動,我不如你,但遊說大大小小國家的君主,你就不如我了。」
  
  「天生我材必有用!」世間三百六十五行,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發揮的領域,所謂行行出狀元,每個人都可以是最傑出的人才,只怕好高騖遠,高不成低不就,永遠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最後必然一事無成,潦倒以終。所以,人的能力,不足是個遺憾;過份的眼高於頂,也是失敗。《人間福報》2002年3月15日

 

敦厚寬容
  
  《佛光菜根譚》說:「得理而能饒人,是謂厚道,厚道則路寬;無理而又損人,是謂霸道,霸道則路窄。」
  
  人要有容人的雅量;心量有多大,成就便有多大。戰國時代的藺相如「相忍為國」,近代的蔣介石「以德報怨」,他們因為敦厚寬容,原諒仇敵,所以至今為人所傳誦。
  
  清朝雍正因為康熙的一句「好好愛護你的兄弟」,儘管後來諸王離心障礙,企圖謀篡,雍正卻從來不曾起過殺心。春秋時代,楚莊王寬恕了調戲愛妃的部將,最後終獲該將以身護王來回報。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與宰相章惇從年輕時即相識相交,但章惇當政時,卻把蘇東坡發配嶺南,之後又貶到海南。後來蘇東坡遇赦,章惇卻反被放逐到嶺南 的雷州半島,蘇東坡聽到消息,在給朋友的信中對此表達無限的同情與難過,並且對章惇的兒子說:過去的無須再提,多想想以後吧!
  
  寬容是美德,包容是促進人類和平的良方!凡事只要本著尊重與包容,一定能得人望。反觀歷史上,不少貴極一時的文臣武將,因為專橫跋扈、待人嚴苛,最後終因樹敵太多,招來殺身之禍。例如清朝的年羹堯、熬拜,太平天國的楊秀清、韋昌輝等,正是歷史殷鑑不遠。
  
  政治人物惺惺相惜,能臣報效明君;文人雖然相輕,也能相互推崇。講信重義的人,大多能以敦厚寬容的心待人。例如過去江湖上的俠客義士,也有「一笑泯恩仇」的美談,他們儘管有著再大的仇恨,在誠信正義之前,都能握手言歡,重修舊好。
  
  做人處事多一分包容謙讓,就少一分傾軋障礙。李登輝離開國民黨,參與「台灣團結聯盟」,為人議論;郝柏村、李煥「忠臣去國,不潔其名」,為人懷念。
  
  在中國的民間故事中,多少晚娘儘管苛薄對待前妻的子女,然而同父異母的兄長,每得到東西總是先讓給弟弟,甚至對父母極盡孝道,贏得後人的尊敬。
  
  有時對敵人寬容就是對自己殘忍,但這也不是必然的道理,反而敦厚的人必得人助。甚至原諒別人就是有益自己,因此在親情裏,在道義前,要能寬容。一時無 心的怒氣言語,往往毀掉多年培養的友誼與功德;能以敦厚寬容的善心對待生活中的一切橫逆,久久成為力量,前途必然平坦順利。《人間福報》2002年3月 16日

 

典禮
  
  每個人的一生,或多或少總會舉行或者應邀參加親朋好友的婚喪喜慶等各種典禮。「典禮」這一個儀式,對個人、團體、國家來說,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有關個人的典禮,有結婚典禮、畢業典禮、就職典禮,甚至到了人生最後還有喪葬典禮。對團體而言,有開幕典禮、閉幕典禮、頒獎典禮、升旗典禮,或是周年 慶、新產品問世等等的典禮。至於國家方面,有閱兵典禮、飛機首航典禮、軍艦下水典禮,以及開國紀念日、偉大人物的紀念日等。
  
  典禮是一時的,但他的紀念價值是永久的。典禮過後,重要的是,要讓典禮的意義一直延伸下去,能夠獨特而恆長的發展。
  
  典禮,有的是每月一次,有的是每年一次,有的是一生一次。典禮,從參與的人員,也可以看出這個典禮的隆重與否;甚至一項事業的價值如何,從典禮中也可以窺見一斑。
  
  古代的皇帝登基,如康熙十二歲臨朝聽政,年紀雖小,但他登基後所施展出來的抱負,數十年後舉國上下都受其影響。社會上,多少人本來也是平常的,但經諾貝爾頒獎之後,他輝煌的一生,意義就不同凡響了。
  
  一場典禮,所費不貲,從典禮的場地,到典禮的參加人員、貴賓、佈置等等,都能透露出主人的身分、地位。尤其中國人好面子,在貴賓之中,總希望邀約當權 者、有財富者、有權勢者、有名望者與會,可憐這許多功成名就的人,平日就為了參加各種典禮,恓恓惶惶,奔跑各地,放著正事不做,專為應酬典禮而虛度人生。
  
  各種典禮,代表著人生的榮耀乃至生離死別。典禮,在個人、國家社會,都有其必要,但要儘量減少不太相干的人士之麻煩,只要與典禮關係重大的人士、親友參加,就有意義。
  
  然而今日社會,但看一個立法委員、一個縣市議員,白天要跑多少地方,參加多少次喪葬典禮,到了晚上,還要趕赴多少場結婚的喜宴。典禮,為這個社會花去的成本,可以說是一筆很大的開支。
  
  典禮,不要把他當成是應酬性的、是聯誼性的,要重視其精神內涵與實質意義;典禮,也不要只是撐撐場面,更不要以別人的身分來光大自己的榮耀。典禮,只要求其適當就好。《人間福報》2002年3月17日

 

寒冬暖意
  
  大自然有春夏秋冬,人的一生,不會完全是春天,也不會完全是冬天。人生,一定有春夏秋冬的過程。
  
  身體上,有強弱好壞,就如春夏秋冬;心靈上,有胸懷壯志,有意志消沉,也是春夏秋冬。人情的冷暖、世道的治亂,都是春夏秋冬。
  
  國家的經濟,有時也會進入嚴冬;景氣低迷、百業蕭條,就是經濟的冬天。人的工作,也有順逆境、得失榮辱,也是春夏秋冬。當一個人的心情陷入低潮,進入嚴冬的時候,要給他一些暖意,讓他振作。所謂「寒冬送暖」,能夠「雪中送炭」,自比「錦上添花」來得有意義。
  
  幾十年來,台灣提倡一個令國人感到驕傲的活動,就叫「冬令救濟」。到了寒冬,對於貧困人士,尤其路人遊子,給他一些茶飯、一盞路燈,讓夜歸的人及遊民 們,能夠獲得一餐溫飽,就像寒冬裏的太陽,總能帶給人一股暖意。乃至平時對監獄裏的囚犯,給他鼓勵、教化,對於獨居老人,登門關懷、慰問,這都是寒冬裏的 一股暖流。
  
  人際間,只要彼此能像太陽一樣,溫暖對方、照耀對方,能像一把火一樣,熱熱的溶化對方,即使寒冬裏也有暖意。就如仙崖禪師教化吵架的夫妻說:「再厚的冰塊,太陽出來也會溶化;再生硬的飯菜,熊熊的火光也會煮熟。」
  
  父母教育兒女,要以慈愛代替呵罵,就像仙崖禪師感化翻牆外出夜遊的弟子,他不怒,也不罵,只是殷殷叮嚀:「夜涼了,小心感冒,快回寮房睡吧!」一句溫言暖語,都能為寒冬平添暖意。
  
  《禪林寶訓》說:「煦之嫗之,春夏之所以成長也;霜之雪之,秋冬之所以成熟也!」人要承受得起春風夏雨,也要受得住秋霜冬雪。
  
  所以對於世道炎涼、人情冷暖,儘管人家給我們的是嚴霜的寒意,但我們還是應該用笑臉待人,把暖意分享別人。
  
  人生就像四季,任誰都難免有逢到冬天的時候;失業、破產、落第、失戀,都如人生的寒冬,要堅忍下去。一個能幹的人,不但無懼於人生的寒冬,反能在寒冬裏堅定自己的意志、鍛鍊自己的體魄,以待時機因緣。因為當春風吹起的時候,寒冬總會過去。
  
  《人間福報》2002年3月18日

減肥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裏的一句話,影響了幾千年來中國人的審美觀點,認為「瘦就是美」,致使許多愛美的女性,或是為了取悅於所愛的人,或是為了趕時髦而拼命減肥。所謂「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女為悅己者容」,古今皆然。
  
  肥胖,是一種民生富饒的象徵。根據最近醫界的訪問調查顯示,全台灣約有一百萬人希望減肥,而且不分男女。造成肥胖的原因,除了少部份生理病變以外,大 多與吃不無關係。說起來真的是很矛盾,人因為好吃而發胖,胖了以後又再吃藥減肥,甚至節食、斷食,最後得了厭食症,真是自找罪受。
  
  身體過胖固然要減肥,國家的經濟預算超出,也要縮減;人事編制過多,也要裁員;乃至現在的垃圾知識,如報紙張數太多,也都需要精簡。
  
  一個人的煩惱妄想太多,負擔太重,需要放下;人情太濃了,也要節制;尤其欲望太大,更要減肥。平時對於衣服、日用品等,所謂「君子居不求安,食不求 飽」,要能清心寡欲,恬淡知足。如《佛遺教經》云:「受諸飲食,當如服藥,於好於惡,勿生增減,趣得支身,以除飢渴。如蜂採華,但取其味,不損色香。」
  
  人體過份肥胖,容易引發高血壓、血管阻塞、心臟病等,更會造成行動不便,精神也會因此懶散、萎靡不振,因此佛陀曾為波斯匿王說「減肥經」。
  
  肥胖也與年齡有關,人一到了中年,往往會有橫向發展的現象,所以有謂「千金難買老來瘦」。其實,適當的胖,過去叫「發福」。夏威夷第一任土著酋長選皇 后的標準,愈胖愈美;日本相撲,也都是肥肥胖胖的。跳草裙舞的舞者,就是要胖,胖還能賺錢呢。所以當胖就胖,當瘦則瘦,太肥太瘦都不好。過猶不及,順乎自 然就好。
  
  肥胖往往是因為攝取過多的脂肪所致。脂肪過多雖然令人討厭,但是人體也不能沒有脂肪,它保護內臟、調節體溫,是提供熱量的三大營養素之冠。一公克的脂 肪可以產生九大卡路里的熱量,是醣類及蛋白質的二倍。但因儲存熱量的能力較高,吃多了而未及消耗,就會囤積在皮下組織,讓曲線變型,體重增加,所以很多愛 美的人士,都會儘量少吃,以此為減肥之道。
  
  節制飲食固然可以達到減肥的效果,多運動更是保持身材健美的良方,如朝山、跑香、禮佛、拜懺、繞佛等,都是很好的運動,可以促進身體健康。平時若能樂觀進取、放下安然,更能寬心自在,可保身強體健。《人間福報》2002年3月19日

 

公平
  
  心平氣和;不平則鳴。人因為經常互相比較、計較,覺得別人待我不公平,因此惹出許多的是非煩惱。例如嬰兒時期就懂得透過觸覺,比較誰的疼愛多,藉著哭 聲表達自己的計較;上學讀書時,又比較誰的分數高,計較老師是否偏心;踏入社會以後,則比較誰的待遇好,計較老闆是否公平;即使父母去世了,還要比較誰的 財產分得多,計較遺囑是否公正。
  
  人,因為喜歡比較、計較,喜歡衡量彼此的待遇是否公平,因此一切的分別於焉產生,紛爭也就應運而起。像古來七國之爭、八王之亂等兄弟鬩牆乃至骨肉相殘的慘劇,莫不是由比較、計較而引起。
  
  民國三十年前後,汪精衛因為時運不及蔣中正,做不到國民政府主席,在比較、計較的情結下,覺得事屬不公,因此憤而與日人合作,組織和平政府,最後反而落得漢奸之名,悔不當初。
  
  人都希望別人以公平待我,但事實上佛教講:「理上雖然佛性平等」;然而「事上卻有因果差別」,因此人間本來就有很多的不公平。
  
  根據統計,台灣做義工的人口有一百萬人以上,但是平日看得到相關的新聞報導嗎?反而廟堂之上,只要有人揮他一拳、扭打一回,隔天報紙就是滿版大篇幅的報導。一百萬義工所做的事,及不上一個拳頭,你認為公平嗎?
  
  全台以聖賢自居,守道德的人口佔一半以上,不守道德的人只有幾十、幾百人,可是報紙天天就是只有那些人的消息,你說公平嗎?別人花了十年苦心研究出來 的產品,不到十天,就被盜印、盜拷、盜版,大為流通,充斥市面,你說公平嗎?知識性的好書,沒有人看;色情的書籍,大肆風行,你說公平嗎?甚至,你認為諾 貝爾獎公平嗎?大國欺壓小國,公平嗎?貓吃老鼠,公平嗎?
  
  世間的公理到底在那裏?「公理自在人心」!「因果自有公平」!儘管世間法因為受到個人主觀、情感等因素的影響,很難有絕對的公平,甚至即使賴以維繫社 會秩序的法律,也常因為受到客觀因素所左右而難以獲致絕對的公平。然而世間還是有公平的存在!世間真正的公平,就是「因果」;無論達官貴人或販夫走卒,無 一能在「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定律下獲得寬貸或殊遇。因此,吾人不必氣惱人間功利充斥,缺乏正義,更無須悲憤社會沒有法理,不講公平。其實,因果之 前,人人平等,因果才是人間最公平的仲裁者。《人間福報》2002年3月20日

 

開發潛能
  
  有一個嗜酒如命的酒鬼,一天喝得爛醉如泥,回家途中,經過一處公墓,掉進一個喪家僱人挖好,準備隔天下葬用的大坑。酒鬼使勁的爬,爬了半天還是白費力氣。這時,忽然聽到有一個物體落地的聲音,原來另一個酒鬼也掉下來了。
  
  前面的酒鬼趕緊躲到一旁,他想看看後面的酒鬼是怎麼爬上去的,自己也就跟著怎麼爬上去。沒想到後面的酒鬼也是爛醉如泥,爬了好幾次總是徒勞無功。前面 的酒鬼看了不忍心,隨口說了一句:「老兄,甭爬了,沒有用的!」沒想到後面的酒鬼聽到這句話,一下子就蹦上去了。他想,怎麼會有聲音,莫非是--鬼。
  
  每個人都有無限的潛能,尤其遇到危急的時候,平時弱不禁風的人,一下子力氣百倍;平時拙於言談的人,遇到挑釁,也會針鋒相對。
  
  人的潛能就像能源藏在海底、埋在深山裡,需要開發才能顯現出來。根據專家研究報告,人有無限的潛能,但平時使用者,只是幾萬分之一而已。所以現在社會上流行腦力開發、心靈開發、幼兒開發等各種開發潛能的課程。
  
  開發潛能,首先要肯定生命的價值,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有無限的價值,切不要以為自己只有五尺、六尺之軀,能有多少能力?能有多少作為?其實生命裡面有 無限的價值,即使小小一個平民百姓也能旋轉乾坤,有時小兵也能立大功。所以我們要肯定自己,相信自己,可以為國家社會做出很大的貢獻,為自己成就很大的事 業。
  
  其次,人要勇於面對現實,有的人經常慨嘆世態炎涼,人情冷暖,覺得很難在社會上立足,覺得現實太殘酷了。其實只要我們以一顆平常心處世,只要我們把自我潛能發揮出來,只要我們做好自我的價值評估,然後勇敢的面對現實,必能有所作為。
  
  當初佛陀開悟的時候曾說: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人人皆能成佛。人都能成佛了,還有什麼不能的呢?所以每個人都有無限的潛能。只是人往往沉迷於世 間物欲,迷惑於世間的情感,把自己的真心本性蒙蔽了。現在我們只要清除自己心靈上的塵埃、污垢,涵養我們本自清淨的心靈,如此自能把自我的潛能開發出來。
  
  《人間福報》2002年3月21日

 

社會風氣
  
  古人尚義,今人好利;前人崇德,時人重財。由於「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所以現在台灣的社會風氣敗壞,渾水摸魚、貪汙舞弊者有之;立委打架、口水之 戰,不時無之;色情氾濫、功利主義更是充斥人心。整個社會「只要於我有利者,男盜女娼,不要緊;於我無利者,仁義道德,吾不欲也。」在國家呈現一片紛亂之 際,政府的施政失去方向,許多決策經常反覆不定,到頭來一團稀爛。所以現在急需有智慧的人,為社會痛下針砭。
  
  社會風氣的形成,有的是民俗信仰使然,有的是歷史文化所致,有時是約定俗成,有時政府的政策也會主導時尚,例如樂透彩券的發行,更加激發人民一夕致富的發財夢,造成賭風日盛。
  
  此外,人有追趕時尚的習性,只要流風所及,人必隨之,自然形成一股無法阻擋的社會風氣,例如近來網咖的風行、網路交友的盛行,乃至偷拍、盜版、盜拷、搶劫之風猖獗,在在說明風氣具有無形的感染力,風向所及,往往影響及於全民。
  
  古云:「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改善社會風氣,要從上層的領導人以「身教重於言教」做起。例如從政者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操守,不可 以動則隨便罵人,甚至拳腳相向,乃至以搬弄是非、製造矛盾為自己謀出路。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整個社會沒有良好的示範,如何培養出身心健全的下一代?
  
  此外,只重利害,不重是非;好人好事未受表揚,沒有見賢思齊。尤其傳播媒體擴大宣傳色情、殺盜等血腥暴戾事件。對這些負面的報導,全國民眾要有拒看、 拒聽、拒傳的道德勇氣。甚至媒體主動發起不登色情、暴戾等社會新聞的運動,從淨化媒體做起,進而每個人守法、守份、守德、守道,社會風氣自會得到改善。
  
  現在的信仰,不論信佛、信道,都能改善社會風氣。佛光山提倡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的「三好運動」,以及「七誡運動」、「把心找回來」等,都是為了改善社會風氣。
  
  甚至平日的禪坐念佛、朝山活動,落實文教、提倡正當娛樂,甚至發心做義工,人人廣結善緣,參加讀書會,建立書香社會與書香人生,慢慢必能帶動社會風氣的改善,人心必能獲得淨化。《人間福報》2002年3月22日

 

佛指出土奇蹟
  
  中國大陸近年來陸續從各地挖掘出埋藏於地下的珍貴文物,如漢馬王堆、秦兵馬俑等的出土,成為震撼全世界的重要發現與新聞。一九八七年,考古學家在郟西扶風的法門寺發掘出唐朝地宮裏的佛指舍利,更是舉世轟動,為人類文化遺產及佛門聖物的發現,寫下輝煌璨爛的一頁。
  
  印度阿育王時代,曾將佛陀的佛骨、佛指、佛牙、佛陀的頭髮等遺物送至世界各地建塔供養;適逢中國皇室的崇信與懷念佛陀,因而起塔供養,故在中國境內即有十九處舍利塔供奉佛陀的真身舍利,法門寺的佛指舍利塔,即是其中之一。
  
  佛指舍利在唐朝貞觀年間,備受七位皇帝的尊重供養,而成為皇家寺院。自唐太宗開始,每三十年為一期,七度將佛指舍利迎入長安與洛陽,供臣民膜拜。貞觀年間,太宗為佛指舍利修建四層高的寶塔,至明朝萬曆年間,則將塔重建為十三層高。
  
  有人尊重,必有人反對。韓愈在「諫迎佛骨表」裏認為,迎請佛指舍利之舉乃勞民傷財,因而觸怒唐憲宗,將其貶至潮州。唐僖宗時代,許多珍貴的當代文物、 珍寶與佛指舍利,隨著皇帝的下詔,從此埋藏於地宮之中。一九八七年,由於清理傾倒的寶塔地基,使埋藏於地宮中的佛指舍利得以重現於世。
  
  由於佛指舍利的出土,大陸方面在楊捷執筆下,特地以紀錄片併三世因果的輪迴思想,以及皇室間的三代關係,拍攝「法門寺猜想」電視劇。但因大陸將此劇本 視為靈異故事而禁止放映,後由台灣佛光衛視高價收購,分別在佛光衛星電視台、東森電視台、中視無線電視台多次播出,轟動一時。
  
  佛指舍利出土後,台灣佛教界紛紛表達希望恭迎佛指舍利來台接受民眾供養的願望,在中國佛教協會以及相關人士的居中促成,大陸當局決定以「星雲簽頭,聯合迎請,共同供奉,絕對安全」的原則下,讓佛指舍利前往台灣供全民瞻仰禮拜。
  
  佛指舍利為吉祥聖物,象徵佛陀的悲智雙運,所謂「佛在世時我沉淪,佛滅度後我出生,懺悔此生多業障,今日才見如來身。」台灣民眾因緣福報之深,由此可見。
  
  《人間福報》2002年3月23日

佛指來台內情
  
  昔曰:凡是國與國的往來,團體與團體的互動,個人與個人的利益往返,皆以實物做為信物,彼此徵信,進而演變為訂定協約的形式。如:和平協約、兩岸協定、中日和約,以及來自民間的「契約」等等,皆用作「徵信」。
  
  中國大陸的佛指舍利來台供養,必然也有協約。兩岸多年來各種規約無有競爭,彼此欲透過協商談判以達成共識,難矣!就佛指舍利來台一事,簽訂協約的過程 雖僅是條文與數字的組合,但期間往返、組織、協調此事,實非外人所可想像。大陸雖表誠意,願將國家珍寶借迎台灣供養,但為了佛指舍利的安全、運輸,活動的 參與人士、人數,其間的每一細節、環扣,非容易解決得了。
  
  恭迎佛指舍利來台,可說是宗教界的大事,大陸方面全力支助我方,我陸委會、內政部等單位,也全力協助各項所需。就如兩岸人士往來恭迎佛指舍利,若無出入境單位的協助,實在不易成行。
  
  說到佛指來台的安全問題,眾人皆說:「安全!安全!」但,安全的標準在哪裏?安全的底線在什麼程度?如空運,飛機就安全嗎?說安全設備,防彈玻璃就能 萬無一失嗎?佛指舍利供奉的地方,經過幾番安全上的考慮與防備,然佛指舍利為大陸所有,他們可儘量要求,但台方進行的工作,要想一切盡如人意,實在難矣!
  
  我們也感謝大陸官方人士,將此事歸為「宗教」事務,然而佛指是超越一般文物的價值,已被視為國寶級的聖物,就佛弟子的立場,也能感受到大陸的好意了。現在佛指舍利終於來台供養了,雙方所訂的協議內容,要待佛指舍利歸回法門寺,其中無有意外,才算功德圓滿。
  
  其實,人與人之間用和約來相互約定,實為不得已的下策。自古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因此說話算話;過去君王金口玉言,不可更改,全憑彼此信用。守信、守 義,甚至心中一念,皆願照實完成。就如我曾動過「想要報答您」的念頭,雖是一念,多年後仍念念於心,總希望能早日完成此念。但現在信用已不可靠,即使將契 約對簿公堂,人們仍會為自己的利益,使盡渾身解數以爭奪之。
  
  世間有句話說,不侵犯條約最為有用,因以彼此互不侵犯為基本道德。佛教中的五戒,不殺生,即對生命、個體的不侵犯;不偷盜,即對財產、財物的不侵犯; 不邪淫,是對身體、名節的不侵犯;不妄語,是對名譽、信用的不侵犯;不飲酒,乃對毒品、健康、思想、理路的不侵犯。能守五戒的人,則人與人之間就不需其他 條約來相互規範了。
  
  兩岸和平統一滯礙難行,因互信不夠,因文字執著,所以單憑協約,不易達到。唯有退而求其次,即便無法統一,也可做到互不侵犯,如此也成為差可告慰的協約了。
  
  《人間福報》2002年3月24日

 

鞋子的啟示
  
  腳在人體上的功用,職司行走,具有很重要的功能。為了保護這麼重要的雙腳,人們發明了鞋子。
  
  鞋子依其質料及穿著的場合不同,分有木屐、拖鞋、皮鞋、草鞋、運動鞋、馬靴、溜冰鞋、登山鞋、芒鞋等。
  
  鞋子穿在腳上,不但具有保暖的實質功能,還有美觀的裝飾作用。前菲律賓總統馬可仕夫人伊美黛甚至收藏多達數百雙的鞋子,以此展示他如日中天的權勢地位。
  
  然而,貧窮與富貴的差距就是這麼懸殊,有的人以收藏鞋子為樂,有的人卻是苦於沒有鞋子穿。在過去中國的農業時代,許多人由於家貧,從小渴望擁有一雙鞋子不可得。不過儘管大家幾乎都是赤腳走過童年時代,卻反而養成惜福愛物,感恩知足的美德。
  
  話說有一個人,因為沒有鞋子穿,正在抱怨家境貧寒之際,看到另一個沒有腳的殘疾人士,不禁為自己擁有健全的雙腳而感恩。正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在阿拉伯的電影「天堂的孩子」一劇中,主角為了想得到一雙鞋子,參加一次賽跑比賽,雖然比賽結果跑了第一名,他卻哭喊著:「我只要第三名」,因為第三名他就可以為妹妹贏得一雙運動鞋。感人的劇情,贏得不少觀眾的熱淚。
  
  在民間的傳說中,也有這麼一則故事:有一頭驢子馱了一個人,半路上不肯再往前走,主人打牠,牠就倒在地上。不久,來了一個仙風道骨的人,吟了一首偈子:「前世穿你一雙鞋,今生馱你十里來。」說後,突然不見。這則故事啟示著「善惡因果,絲毫不爽。」
  
  在佛教裏,僧眾所穿的羅漢鞋,鞋面有六孔,象徵六度,表示修道人應該勤修六度波羅蜜,同時也象徵看破世間一切無常的事物。所謂「上床脫下一雙鞋,不知明朝來不來?」因為人生無常,所以要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心存正念,精進不懈怠。
  
  其實,鞋子穿在腳上,雖有護足的功能,何嘗不也是一種束縛。因此,脫了鞋子,就如卸下重擔,表示人要放下心中的掛念,隨緣自在。但另一方面,人要照顧 腳下、站穩腳步、按部就班,所謂「一步一腳印」,人生的路是靠自己走出來的,所以每個人都應該「立定腳跟做好人」,能夠腳踏實地的走,才能走出自己光明的 前途。
  
  《人間福報》2002年3月25日

 

捷徑
  
  人都有抄捷徑的習慣,有的人為了爭取時間,放棄大路不走,走捷徑小道,希望快速抵達目的地。
  
  走捷徑不是不好,看書,前後翻一翻,就能了然書中之旨,何嘗不好?有的人從頭看到尾細細閱讀,但是不能把握重點,可能也看不出所以然來。所以走捷徑要有走捷徑的條件,只要有條件,何必浪費時間?  
  一見鍾情,也是走捷徑,卻可能白首偕老;戀愛十年,可能結婚一年後就離婚了。所以繞路不一定就好,時空長短,用佛法來看,沒有絕對的好壞,一切都是因緣。
  
  西方啟發式教育,重視思想訓練;東方填鴨式教學,直接提供答案,這也是抄捷徑。啟發式的教育雖然過程緩慢,一旦理路通達,自能觸類旁通,其實這才是做學問的真正捷徑。
  
  嫁個有錢的金龜婿、娶個有錢的富家千家,都是致富的捷徑;就讀名校、結交上流社會,擴大人際關係,這也是事業成功的捷徑。投資移民、國外依親,都是找平安的捷徑;上補習班、開夜車,也是爭取好成績的捷徑。
  
  打仗,有的擴大包圍,有的抄小路偷襲。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這是戰爭上的捷徑;遠交近攻,合縱連橫,這也是克敵致勝的捷徑。
  
  出家,當生成就,立地成佛,就是走捷徑;但是菩薩道又是長遠的,三大阿僧祇劫,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不求速成。所以,修行其實沒有捷徑可走。
  
  聽人講演、開示,有時一語點醒夢中人;一句話就開悟了,這就是捷徑。走捷徑有時也像走路、乘車、搭船、坐飛機,因為價碼不同,自然就有不同的結果。
  
  當有要事待辦,必須走捷徑的時候,即使冒險,也都值得一試;如果按部就班就能完成的事,為了求平安,又何必走捷徑冒險呢?
  
  交通上的捷徑,必須認識方向、目標,要知道防患虎狼等危險,才有捷徑。人情上的捷徑,要有忠孝誠信,才能結交為友,才是捷徑。教育上的捷徑,要精進用 功,聞一知十,懂得會意,才有捷徑。金錢上的捷徑,要用心經營,將本求利,才能回收成本,才叫捷徑。如果沒有捷徑的因緣,還是老老實實的用功,本本份份的 生活,因為做人忠厚踏實,才是人生旅途中最究竟的捷徑。《人間福報》2002年3月26日

 

新與舊
  
  人活著不能沒有理想與目標,就像船行海上,不能缺少導航的羅盤與明燈。理想與目標時時指引著我們前進的腳步,吾人也唯有在不斷的追求目標,達成理想的過程當中,生活才能得到充實,生命的意義才能獲得發揮。
  
  然而,人的欲望是沒有止盡的,理想與目標不斷在提昇,所以在各方面就要不斷的求新、求變,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才能帶動個人的成長與社會的進步。因此,歷朝歷代都有「變法維新」;「新」意味著進步與美好,「喜新厭舊」也就成了人類的天性。
  
  「新」的固然要追求,「舊」的往往是經過了時間的歷練,而成為一種寶貴的經驗,它是求新、求進步的憑藉,所以新的事物固然要接納,對於舊的經驗也不容 遺棄,兩者是並行不悖、相需相成的。例如,學生在求學過程中,應該時時溫故知新,才能在知識的領域中有所增益。孫中山先生手創三民主義,也是秉持中國固有 文化及擷取西方文化的精華,不但是中西文化的交匯,更是新舊思想的融會。  
  在我們的社會裏,固然由於有不斷求新的精神,才能帶動社會的進步,卻也由於人類有懷舊的情感,才能在進步繁榮中平添一份溫情,而使生命的意義提昇。
  
  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詩曰:「周雖舊邦,其命惟新。」每逢過年,家家戶戶總要來個大掃除,除舊佈新;人體的細胞,也是時時都在新 陳代謝,汰舊換新。尤其「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由於天道的運行不已,時序的交相更替,人們一生當中,總要歷經無數次新舊更換的過程與經驗。自強不息 的人,能從每一次的衝擊中,獲得智慧,不斷成長;而意志薄弱的人,卻往往迷失於新舊潮流之中,無所遵循。
  
  新與舊,無所謂絕對的好與壞,只在於如何取捨運用。《三字經》說:「中不偏庸不易」,我們在處世的態度上,對於新與舊應該秉持中庸之道,一味的墨守成 規,將流於迂腐、落伍,但過份的標新立異,卻又顯得輕佻、膚淺,如何從舊有的經驗中求變化,才是進步之道。《人間福報》2002年3月27日

 

中途站
  
  一場戰爭,要有中途站補給軍糧,生養兵力,才能打勝戰;飛機長途飛行,要有中途站補給油料,才能安抵終點。人生的路途長遠,要想走得順利,必需要有理想、智慧,要肯跟人結緣、與人為善,這些都是人生的中途站。
  
  車行高速公路,需要有休息站加油,才能長途遠征,休息站就是中途站。自古佛教在各地興建旅館、茶館,就是方便旅人的中途站。
  
  一棵大樹,可以供路人乘涼、休息;一座橋樑,可以幫助行人從此地到彼地,也是人生的中途站。
  
  有的人經營事業,只是玩票性質,並非人生的最終目標,它只是生命中的一個跳板,是一個中途站;有的人做工,打算幾年後賺了錢,就要自己創業,做工只是一個中途站。
  
  談戀愛,但不結婚,幾年後另有打算,這是感情的中途站;海外投資,開創事業,卻沒有移民定居的打算,這是事業的中途站。
  
  人,設計中途站,有種種的用心,就像《法華經》的「化城喻」說:有一位善於引導的導師,帶領著大眾,前往藏有珍寶財富的地方,但是因為路途遙遠,沿路 走來好不辛苦。這時有許多人生起退墮之心。導師為了要給大家鼓勵、信心,就方便的說:「快到了!快到了!前面就是一座大城,我們可先到城裡休息,等精神體 力完全恢復了,再繼續前往藏寶的地方就不困難了。」眾人一聽,疲憊的身心頓時又精神抖擻。
  
  現在的寺院,提供信眾拜佛、修行,也可以說是「化城」,是中途站;甚至「西方極樂世界」、「東方琉璃淨土」,也是暫時休息的地方。佛教最主要的目的, 是要我們證悟涅槃,證得「大圓種智」,達到究竟的解脫。所以,宗教的信仰,可以做人生的起點,也可以是人生的中途站,更可以是人生最終的目標。
  
  人生旅途漫漫,抵達終點站之前,需要有很多的中途站,提供我們養息、加油、充電;一間房子,一個朋友,將來當我們需要的時候,都是我們的中途站。我們 在接受人家給予我們的同時,自己也要經常思想:我如何回饋別人?當人我之間能夠互相幫助,相互提供助緣,這就是人生的中途站。《人間福報》2002年3月 28日

 

春秋大夢
  
  小時候,每個人都有夢想,有的人但願像小鳥一樣,能夠展翅高飛,翱翔天際;有的人希望駕著一葉扁舟,雲遊四海,過一過「魯賓遜飄流記」的孤島生活。
  
  長大後,有的人想做一日皇帝,有的人祈願百日生天,有的人希望一夜致富,有的人渴盼長生不死。儘管有的人希望羽化登仙,有的人希望點石成金;各人所求不同,但夢想總是代表著人生的一個目標。
  
  人,因為有夢想而偉大,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夢想!乞丐都能考狀元,鯉躍龍門;屠夫也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人為什麼不能有夢想呢?只是現在世間上的人,往往空想、妄想、雜想,每天只想不做,如此不能實現的夢想,就是春秋大夢。
  
  守株待兔,這不就是一場春秋大夢嗎?緣木求魚,這也是在做春秋大夢。不讀書想考第一名,這不也是在做春秋大夢?不勤勞務實,卻希望事業有成,更是難以實現的春秋大夢。
  
  夢想而能夠實現者,就是理想;不能實現,就是妄想。現在部分年輕人浮而不實,都在做春秋大夢。不運動,希望身體好;不結緣,希望人家尊敬自己。不努力,無因希望有果,都是在做春秋大夢。
  
  其實,有夢想總是好事,夢有時也是延長生命,夢有時也在創造生命,擴大自己的世界。但是南柯一夢、黃梁一夢,總不能常久;春秋大夢,更不能做,因為無法實現。
  
  袁世凱復辟帝制,賣國求榮,卻只做了八十三天的皇帝,便在萬民唾罵聲中,一病不起;王莽篡漢建立新朝,後來命喪義軍之手,並且歷來為史書所譴責。袁王兩人稱王稱帝的夢想,到頭來都只是一場春秋大夢,徒留罵名。
  
  現在的人喜歡走捷徑,凡事孤注一擲,例如沒有本錢,貸款經營,就是春秋大夢;印假鈔、盜用信用卡;不工作,只想不勞而獲,都是在做春秋大夢。
  
  夢想沒有用,前途要靠自己「一步一腳印」慢慢的走出來、做出來。有的人不朝成功的方向想,不想過程的艱難,只想得到結果。就像賣牛奶的小孩,幻想自己 賣了牛奶以後,可以買雞蛋,雞蛋孵化成小雞,小雞長大又生蛋,蛋又生小雞……,如此賺了很多錢,然後娶妻生子,成家立業……;當他正想得歡喜時,一不留 神,牛奶打翻了,夢也醒了。
  
  人,想要成功立業,希望發財致富,都無可厚非,但是無論我們經營任何生意,從事任何行業,成本預算、風險評估、市場調查、勤勞務實,有了萬全的準備, 才有成功的把握。否則只說不做,到頭來再偉大的夢想,也只是一場春秋大夢,夢醒了,一切都是空的。《人間福報》2002年3月29日

 

第一次
  
  一個人的一生,數十年歲月,當中一定有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會講話、第一次上學、第一次當選、第一次出國、第一次得獎、第一次結婚、第一次賺錢、第一次有自己的房子、第一次買車,這些都是好的「第一次」。
  
  好的第一次當然愈多愈好,不過壞的第一次也不能不注意。第一次抽菸、第一次喝酒、第一次逃學、第一次賭博、第一次吸毒、第一次發脾氣、第一次罵人、第一次打架,有了這許多的第一次,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有了好的第一次,想要再進一步有第二次、第三次……,這就猶如逆水行舟,必需花費一番很大的力量才能更上一層樓;如果壞的習慣有了第一次,則好比順水而下,以後就不知如何終止了。所以,一個人的行止,第一次是非常要緊的。
  
  女性被人強暴了,可能從此自暴自棄,淪落煙花場中營生;第一次偷竊,得到了利益,他就心存僥倖,於是第二次、第三次……,可能從此淪為竊盜之類。好像 一塊白布,染上了一個斑點,乾脆就把整塊布染成別的顏色,後面再多的斑點、再多的污穢,都不再覺得嚴重。所以一個人立身處世,好的行為可以勇於去做第一次 的嚐試,不好的行為,則要慎防第一次。
  
  在《百喻經》裏有一則譬喻說,一位婦女生了七個小孩,其中一個生病死了,她就把死去的小孩擺在家裡,自己帶著其他孩子到外面露宿。鄰居看到這種情形, 就告訴她:「你這樣做是錯誤的,應該將死掉的小孩搬出去埋葬,讓其他的人住在家裡才對。」婦人想:一個小孩用扛的比較麻煩,不如再殺死另外一個孩子,用挑 的比較輕鬆。
  
  這個譬喻說明,一個人如果做錯了事,應該立即改過,千萬不能認為既然犯錯了,反正別人認為我是有污點的人,乾脆一不做、二不休,這樣的重覆犯錯,就真的不可救藥了。
  
  人有善緣,自然就會有許多善的第一次。我遇到第一個好老師,後面當然就會想要有第二個、第三個好老師;第一次讀到一本好書,自然會想再讀第二本、第三 本好書;第一次交到一個好朋友,就會想要有第二個、第三個好朋友;信仰佛教的人,第一次嚐到禪悅法喜,就會想要有第二次從拜佛中得到法喜、第三次從禪坐裏 感受法樂……,如此善因好緣自然就會循環不斷,所以「第一次」何其重要!《人間福報》2002年3月30日

 

水的啟示
  
  「陽光、空氣、水」,這是人生三件寶。
  
  地球上,只要有空隙,陽光都能穿透照射,只要有空間,空氣都能吹拂充塞,只有水,雖然黃河、長江、海洋的水很多,但有些沙漠地區少水,也會乾旱成災。所以,有水的地方,才有文化;有水的地方,才有金錢;有水的地方,才有萬物。
  
  水有四德:沐浴群生,流通萬物,仁也;揚清激濁,蕩去滓穢,義也;柔而難犯,弱而能勝,勇也;導江疏河,惡盈流謙,智也。
  
  水有仁、義、智、勇四德,但水也會氾濫成災,成為禍害。如污水便令人頭痛,難以處理;洪水更會帶來災害。即使是女人雙眼裏的淚水,也不能小看他的力量。過去的美女,一笑一淚,都能決定世界的幸福與災害。
  
  有人說:水清魚難養,因為有一些小人總喜歡渾水摸魚。所以,有人用油與水來形容小人與君子的性格:油的滑膩濃稠是小人,水的清白恬淡就是君子;水可以使不潔的成為清潔,油則使清潔的變成不潔。
  
  人的性格就如同水,君子和人做朋友,君子之交淡如水;有的人和人相交,不能成為甜如蜜,就會成為禍如水。
  
  人要學水,水有水的原則,水可以自己流動,他也能讓其他的東西隨著流動;水能自己找到進路,不求於人;水遇到阻礙,他能百倍於此的打倒阻礙他的力量;洗滌污濁,更是水的特點。
  
  「水深波浪靜,學廣語聲低。」這是有修養的人用水來勉勵自己。水的性格能高能下,能進不退;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水滴可以穿石。佛教經常用佛法來比喻 「法如水」,因為水的功能可以解渴、洗滌、生長;而佛法的法水,也能洗滌吾人的罪業,真理能解除人的饑渴,有了佛法,自然界欣欣向榮,和諧相處。
  
  山有多高,難以測量;水有多深,很容易知道。因為水愈淺,流愈急;水愈深,波愈平。做人要能容納百川、察納雅言,不要隨風起浪,不要意氣吹皺一池春水;能夠心如止水,平靜無波,最為高尚。
  
  所以,做人處事要能如「水」--遇山水轉,遇石水轉,遇岸水轉,無論遇到誰,我轉!因此在人生旅程上,何妨委曲婉轉,流出我們自己的獨特流域,流出我們自己理想的曲線。《人間福報》2002年3月31日

 

什麼最強?
  
  有人問:世間上什麼最強?
  
  一‧鋼鐵最強,但是烈火可以熔化它。
  
  二‧猛火最強,但是遇水可以熄滅它。
  
  三‧洪水最強,但是太陽可以蒸發它。
  
  四‧太陽最強,但是雲層可以遮蔽它。
  
  五‧烏雲最強,但是狂風可以吹散它。
  
  六‧暴風最強,但是高山可以抵擋它。
  
  七‧高山最強,但是登山者能征服它。
  
  八‧獅虎最強,但是蒼蠅可以叮噬牠。
  
  九‧惡人最強,但是恐懼可以嚇死它。
  
  十‧死亡最強,但是修行者能克服它。
  
  那麼,什麼最強呢?
  
  一‧有信仰的人最強。有信仰的人,他可以天不怕、地不怕,甚至生死都不怕,他可以憑著信心,越過困難,打倒挫折,踏遍荊棘,走向未來。
  
  二‧有正見的人最強。有正見的人,知道是非善惡,知道因果報應,知道好壞利弊,知道正邪迷悟,不會誤入歧途。
  
  三‧有智慧的人最強。有智慧的人,明白事理,知道仁義道德,能夠辨別是非,凡事深入了解,最後做出理性的決斷。
  
  四‧有慈悲的人最強。慈悲之力,降服一切;慈悲之力,克服邪惡;慈悲之力,助成事業;慈悲之力,所向無敵。
  
  五‧有柔和的人最強。柔能克剛,柔有軔性。牙齒和舌頭,牙比舌剛硬,但人老的時候,齒牙動搖,舌頭卻是完好如初。所以做人要「只從柔處不從剛」,有柔和的人最強。
  
  世間上,一般人都希望自己做一個強者,但是「強中自有強中手」,所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烈馬也有適性者騎,毒藥自有人懂得「以毒攻毒」。所以,世間上沒有什麼真正最大、最強,只有慈悲喜捨最大,只有因果報應最強。
  
  《人間福報》2002年4月1日

 

聽話
  
  聽話,有很多的層次,會聽、善聽、兼聽、偏聽、全聽、諦聽,都是聽話,但內容各有不同。
  
  聽話,小孩子聽父母的話,學生聽老師的話,部下聽長官的話,僕從聽領導的話,都是好事。但有的人不會聽話,專聽閒話、聽是非、聽傳言,甚至有的人喜歡 聽別人的讚美,明明是假話,他也聽得非常喜歡,這種不會聽話的人,社會上比比皆是。反之,有的人聽到別人義正嚴辭的指責,雖然非常難堪,但他心中欣然自 喜,甚至還口說感謝,表示接受教訓,這是會聽話,但這種人畢竟為數不多。
  
  愛語之辭,人人歡喜;忠告之言,必然逆耳!自古的明君都能接納諫言,唯有昏君才聽不下忠言。唐太宗所以能有「貞觀之治」的盛朝,唐玄宗所以開創「開元 之治」等政績,都是由於肯聽忠臣的諫言治國。但是一旦小人當道的時候,再英明的君主也禁不起讒言是非的蠱惑而攪亂了朝政。
  
  葛諸亮在《出師表》裏諄諄教誡後主劉禪,要「親賢臣,遠小人」;誰是君子,誰是小人,真正的明主,從聽話裏面就可以察覺。可惜人性的弱點就是喜歡聽人說虛偽的言辭,所謂「一言以興邦,一言以喪邦」,只在於會聽話、不會聽話的分別而已。
  
  佛陀的一句偈,你會聽,你就可能開悟;禪門的祖師,一句話頭,你會聽,你也可能因此契入真理。所以會說話的人固然重要,會聽話更為重要。
  
  佛陀講經,講到深奧的地方,如《金剛經》裏教誡弟子要「諦聽!諦聽!」有時候,大家都能懂得佛陀說法的心要,佛陀也讚美大家「善聽,諸佛子!」但是現 在社會上一般的青年,明明是一句好話,他也可能誤聽,表示他不會聽話;本來是一句普通的閒話,有的人能夠善解其意,把他轉化成自我勉勵的語言,這就是會聽 話。
  
  一句話,能鼓勵人上進;一句話,也能使人意志消沉,語言的力量可真不小。《人間福報》的讀者們,你對於一句話的好壞,是怎麼辨別的呢?《人間福報》2002年4月2日

 

我在想什麼?
  
  一個人身體上最寶貴的,就是大腦。大腦會為我們每天思想,無論什麼智慧、看法,都是從大腦的思想流露出來的。想天堂、想地獄,想成聖賢、想當小人,都在二六時中的一想。現在我們不妨問一下自己:我每天都在想什麼?
  
  兒童時代,只想到父母愛他,只想到有巧克力、有冰淇淋,他就心滿意足了;到了青年階段,他想要有愛情、有職業、有快樂,似乎擁有了這些,人生也就夫復何求了!
  
  經商的人,希望一本萬利,大發利市,每天心裏所想的,都是如何賺錢;從政的人,希望飛黃騰達,功成名就,時刻心意所念的就是如何升官發財。
  
  我們每天都在想什麼?一般人只想自己,不想別人;只想利益,不想功德;只想近利,不想遠憂;只想煩惱,不想快樂。其實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來想,不一定 只想自己,也可以想想別人。父母,我孝順得周全嗎?社會,我奉獻得夠多嗎?我給人間布施了多少歡喜因緣?我為大眾成就了多少功德利益?
  
  甚至你也可以想:想自己慚愧、想自己不足,想自己每日所用,是多少人的共同成就,我應該如何回饋,才能不負大眾的恩惠?但現代的人,滿腦子都是在自 私、欲望、煩惱裏兜圈子,甚至想侵佔別人的所有。有的人更想後花園裏小姐贈金,想半夜裏狐狸美人出現,想找一個帥哥張生,想為女兒釣一個金龜婿,乃至想洋 房、想汽車、想股票,到了最後想出無邊的煩惱,痛苦不堪,連覺都睡不安穩,時時都在七顛八倒之中。
  
  佛教有謂「不怕念頭起,只怕覺照遲。」人,有時連自己在想什麼,自己都渾然不覺;一個無法掌握自己思想的人,如何為自己的人生掌舵?所以禪宗教我們要 照顧自己、照顧所緣,也就是要「念念分明」。做事之前,先想想,這麼做有益於別人嗎?說話之前,先想一想,這句話說出來合理嗎?說話人不愛聽,做事侵犯他 人,終究會遭到反彈。
  
  話說有甲乙二人,一言不合,大打出手,結果甲把乙的鼻子咬下來,乙把甲告到官府,甲辯稱是乙自己咬下的。法官說:人的鼻子比嘴巴高,他自己怎麼咬得到呢?甲向來說話不合邏輯,他就不假思索的說:他是自己踩到架子上墊高後才咬到的。
  
  一個人的身口意三業,身行口說,都是經由意念所想,發而為行,所以照顧好自己的念頭想法,行為就不致於有了偏差。因此吾人要常常觀照「我在想什麼?」 當發現有了不好的想法,就要及時修正。平時最好想想感動的事,想想人生的光明面,所謂「心想事成」,當你在八識田中不斷的播下好的善念種子,還怕不能結出 甜美的花果嗎?
  
  《人間福報》2002年4月3日

 

定時器
  
  定時器,不是指現代人舉凡鬧鐘、電鍋、冷氣、錄影等家電,都是透過儀器的設定,定時自動操縱開關,是謂「定時器」。
  
  定時器,其實說的就是我們人類自己。人,到了一定的時間要吃飯,不是定時器嗎?到了一定的時間要睡眠,不是定時器嗎?每天的吃喝拉撒,都有一定的時間,如果不按照生理的時鐘作息,就會百病叢生,所以人體本身就像一具定時器。
  
  其實,大自然也都是定時器,春夏秋冬,不是該什麼時候來就什麼時候來,該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嗎?甚至春夏的花開,秋冬的霜雪,不都是定時而來,定 時而去的嗎?鳥類,該什麼時候在那裏過冬,該什麼時候在那裏過夏,任憑你千山萬水的迢迢路程,牠也會定時飛往。昆蟲的冬眠,鮭魚的產卵,不都是定時的行為 嗎?
  
  大自然的運轉,人類生活裏的運作,都是定時器。甚至從生到老、病、死,不都是定時的行為嗎?有時縱有一些夭亡、長壽,那也是各自業力的定時。
  
  現代人依著定時器的原理,利用機械來計算時間與生活配合,確實帶給人類生活作息上不少的方便。例如寒暑表,它能感受一定時間的冷熱,給你一個冷暖的預 知;鬧鐘會定時提醒你的作息;冷暖氣機可以設定開關的時間。甚至你跟朋友定時的約會,不管居住遠近,分隔東西南北,大家都會按時到達。
  
  乃至現在的房屋買賣,各種契約,也都是按時解決問題,免去許多糾紛。航空飛機,現在更是設定程式來定向飛行,無須人力駕駛。  
  人類是善於處理時間的動物,只可惜在時間裏的吉凶禍福,就無法事先預知了。尤其現在社會上更有一些陰謀分子,因為定時的原理、科學的發明,所謂定時炸彈、定時爆破、定時錄影,透過許多控制時間的儀器,來達到作奸犯科的行為,正是「水能載舟,也能覆舟」。
  
  不過,「法非善惡,善惡是法」,人應該從定時器獲得啟發。也就是說,吾人應該設法定時創業、定時生涯規畫、定時成功立業;甚至,人既然能定時完成學業,為什麼不能定時圓滿人生呢?《人間福報》2002年4月4日

 

聚散總是緣
  
  因緣實在是宇宙人生最奇妙的真理!世間萬事,成也因緣,壞也因緣,就例如人生的聚散,聚散總是緣!
  
  朋友相識、夫妻結合,一定有因有緣,才能相聚在一起;離散,也是有因緣才會離散。父母兒女,今生有緣成為一家人,一旦因緣離散,也會人各一方,甚至天人永隔。
  
  豈止是人生聚散總是緣,大至世界,「成」也是緣、「住」也是緣、「壞」也是緣、「空」也是緣;「成住壞空」總是緣。人生,「生」也是緣、「老」也是緣、「病」也是緣、「死」也是緣;「生老病死」總是緣。
  
  國家的從成到敗,也都是有因緣主宰;一個家庭的興旺衰微,也都離開不了因緣。一件物品,一樁事業,所謂「一事一物」,一旦離開了因緣的關係,也就不復存在了。
  
  「緣」之一字,說來簡單,釋迦牟尼佛多年的修行,最後覺悟的,只是「緣」之一字。從知識上看,緣是很好懂的一個道理;從人間成敗的上面,大至宇宙,小至微塵,都在一個「緣」字之中,那就不是一般人容易明白的道理了。
  
  一朵花,就算有了種子,有了泥土、陽光、空氣、水份,假使沒有「緣」的結合,它也不會開花結果;一棟房子,就算磚瓦、木料、器材都具備了,甚至圖樣、人工、執照都齊全了,如果這當中沒有「緣」的聚集,也不能成為房子。
  
  人都希望成就事業,但要知道先決的條件「緣」在那裏呢?二個人一旦感情不睦,分手的時候,傷感、怨恨,彼此計較,但是你有了解「緣」的聚散分合嗎?
  
  緣是相互的,緣是彼此的,緣是合成的,既然聚散總是緣,緣在那裏呢?在我們的手中,在我們的口裏,在我們的心意之內。天地日月,山河大地,男女老少,風霜雨雪,好好壞壞,那一樣不是我們的緣份呢?
  
  很多的好事,因為一句話破壞了因緣;很多看似不可能實現的事情,因為有人從中給予一點助緣,反而使其成功了。父母師長給我們一些緣份,讓我們成就人間 多少的事業;一些不當的人士,他也會破壞人間許多的好事。所以,成也是緣,敗也是緣,「緣」之一字,對我們是多麼的重要。因此,我們要注意多給別人一些好 因好緣,可能別人也會給我們一些善美的因緣喔!《人間福報》2002年4月5日

惡作劇
  
  惡作劇是一些沒有君子風度的人,喜歡用一些小動作來作弄人、嚇唬人,做為取樂之道。
  
  過去的學生時興作弄老師,現在的朋友之間也喜歡互相作弄。惡作劇有時是存心的、故意的行為,如駭客書寫病毒程式入侵電腦,這種惡作劇浪費社會成本,造 成人心不安,損人又不利己。還有的謊報火警、謊報何處有爆裂物,讓員警、消防人員無謂的四處奔波,自己卻引以為樂,這都是不尊重他人,不尊重專業的鄙劣行 為。
  
  商紂王以蜂火台戲弄臣民,為了博得妲己的歡顏一笑,最後國破家亡,代價不可謂不大。牧羊的孩子大叫「狼來了!」戲弄農夫拿棍棒來保護羊群,但是人家上當一次、二次,最後他的羊群終於被狼給吃光了。
  
  惡作劇有時只是朋友之間純粹開玩笑的行為,比如抓一隻蟑螂、擺一隻小老鼠在抽屜中嚇人,或者戴個假面具扮鬼嚇人,讓別人受到驚嚇,他卻在旁哈哈大笑。
  
  有時雖是無心的惡作劇,但玩笑開過頭,多年的好友可能因此反目成仇,甚至造成無可挽回的傷害,例如有一名小學生,趁同學準備坐下時,出其不意的從後面把椅子抽走,造成同學跌倒,傷及後腦,從此變成植物人。
  
  惡作劇有時未必能作弄到別人,反而被人給戲弄了,此中的因果實難預料也。小張聽信一位同事對他說:「總經理因為你做事認真,有功於公司,他請你到他辦 公室去,準備送給你一瓶葡萄酒做為嘉獎。」小張一聽,是總經理的命令,豈敢延遲,立刻走進總經理的辦公室,卻見總經理一臉迷惑的表情,心知被作弄了,趕快 向總經理說明原委。總經理不愧是一個善於處事的人,聽後當真拿出一瓶白蘭地,對小張說:這瓶酒就送給你吧!小張拿著酒興高彩烈的走出總經理辦公室,當著門 外一群準備看笑話的同事面前,高舉著酒瓶揚長而去。所以,惡作劇的人有時反而會被人擺上一道。
  
  在美國,每逢萬聖節的時候,就有人扮成各種鬼怪出來嚇人,一個文明如美國的社會,不知怎麼會有如此奇異的風俗,真是叫人匪夷所思。在台灣,每到四月一 日愚人節,也有人以作弄別人為樂,把痛苦加諸在別人身上,不知何樂之有?希望惡作劇的人,可以以助人為樂,不要再以作弄別人為自己取樂之道,可不宜乎!
  
  《人間福報》2002年4月6日

 

諫言
  
  人要有雅量,才可以聽到很多的諫言;聽不見諫言的人,即使花香雨露給他,他也不能受用,這是非常可惜的事。
  
  父母教養兒女,經常都會提出嚴肅的諫言;老師教導學生,教導之外,有時也會個別的給予諫言;朋友之間,夠交情的話,他也會提出一些諫言。
  
  歷史上的魏徵,是有名的諫議大夫,但人不讚美魏徵的諫言,反而讚美唐太宗能接受諫言,可見接受諫言的人是聖主明君。平常一般人能接受別人的諫言,也是仁人君子啊!
  
  諫言是正面的,是糾舉的,是規勸的,是建議的,是訓誨的;給予人諫言,要有勇氣,接受人的諫言,則是一種智慧和美德。
  
  緹縈小小女孩,為了救父免於肉刑,勇敢的向漢文帝提出諫言,陳述肉刑的痛苦,終於感動了漢文帝,不但免除其父的罪狀,並且立即廢除了肉刑。諸葛亮出師表,一次次的諫言,希望後主劉禪要親賢臣,遠小人,可惜雖有賢臣的諫言,劉禪終究是扶不起來的阿斗。
  
  歷代的君主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對大臣的好話,一言以興邦;諛言則一言以喪邦。好的諫臣,也要有好的明君能聽得進耳。民國以來的君主,大都剛愎自用, 聽不進別人的諫言,難為江先生雖然專制獨裁,但偶而還接受老臣建議,不像現在領導人,全民的意見固然不聽,好朋友的勸諫,也視如耳邊風,致使國之不治,亂 源自然也就不斷的發生了。
  
  古代帝王領導政權,叫上朝議事,大臣可以在這個時候上奏本,提建言;現在的企業集團、人民團體,都用集會來商議,求得共識。在會議時,取決於多數,取決於專家的言論,所以獨夫的性格,不容易存在。
  
  孟子見梁惠王,梁惠王說:老先生,你有什麼利益給我國家的嗎?孟子說:大王,有仁義就好,何必要講利益呢?孟子的諫言,也要有德的明君,才能聽得懂這種道理。
  
  蔣介石幼年時在外面奮鬥,其母親在家鄉被宗族欺負,侵他土地田產。老夫人求救雪竇寺的師父,想告狀解決,老師父說:官司打輸了,或許還可留下小命,如果打贏了,小命都保不住。所以後來蔣介石與母親王太夫人一直感念雪竇寺老方丈住持救了他們一家。
  
  興訟是不智之舉,不過諫言是一種智慧的告白,是一種遠見的說明,是利害得失的分析,是忠誠的直言。但是,提諫言的人如《佛光菜根譚》說,講者要令人能堪受,不堪受不能達到目的,不但無濟於事,反而適得其反。
  
  我們的社會要進步,唯有大家都能敢言、直言、諫言、忠言。
  
  《人間福報》2002年4月5日

 

同心
  
  「同心」是人與人相處最寶貴的交集,與同心相類的,有人稱同志,有人稱同門,或稱同派、同學。
  
  所謂同心,就是同一個意志,同一個理念,同一個思想,同一個目標,同一個看法。人,儘管有許多的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膚色不同、性別不同、言語不同、程度不同;但只要同心,世上就沒有什麼事情是做不成的。
  
  國家的政要,儘管黨派不同,但是為國的理念要同心;一個團體,就算利害關係不同,但是為了團體的發展大計,想法要相同;宗教的教派,在理念上可以不 同,但是共同的信仰、共同的發展要相同。「兄弟同心,其利斷金」,既然同一個宗派,同一個團體,怎麼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計較呢?「不怕虎生三個口,只怕人懷 二樣心」,可見同心是多麼重要了。
  
  父母不同心,母女不同心,兄弟不同心,所謂「家不和,被鄰欺」;雖是異姓人士,結為金蘭之交,劉、關、張成為異姓兄弟,不是也為蜀漢打出一片天下嗎? 幾千年來「桃園結義」不是一直在歷史上被人歌頌傳揚嗎?太平天國初創,上下同心,在當時那樣一個物質奇缺,幾無生存的條件下,就因大家同心協力,故能侵城 掠地,建立號稱的「小天國」;後來有了權勢、名利,各王離心,各懷鬼胎,終至敗亡覆滅,這就不是沒有原因的了。
  
  中日之戰,中國實在無一可以與強大的日本相抗衡,但由於全國民眾同仇敵愾,上下一心,終於取得抗戰的勝利。過去中國的幫派,之所以能發生力量,也就是好漢兄弟,肝膽相照,表示同心有義。
  
  所謂「同心」,並不是要全國人等、全體人等、全家人等,只有一個要求;其實人各有志,各有各的要求,這是在所難免的。但是要有大體的共識,要以大局為重,所謂放棄小我,成就大我,那就是同心了。
  
  人與人之間建立同心固然很難,人與人之間同心之外,還能夠包容異己,這就更不容易了。佛教的菩薩,能做到無緣的慈悲,成佛之後,更是心包太虛,因為十法界都在一心之中,又何勞去分別呢?《人間福報》2002年4月8日

 

異想天開
  
  美國畫家詹姆斯‧唐尼,有一次突發奇想,他計畫集合全球一百萬人在特定的日子裏,以鐳射指示器為畫筆,以月球為畫布,共同「畫月亮」。唐尼相信,在秋 天的夜晚,當一百萬個鐳射指示器一同指向目標時,半個處於夜間的地球人都可以看見月球表面一塊美麗的小紅點,這將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藝術品。
  
  唐尼此一「異想天開」的點子雖然被許多科學家認為是不可能實現的夢想,但他們又表示,屆時仍將加入畫月亮的行列,因為畢竟人類是因為有夢想而才偉大的。
  
  的確,登陸月球,過去人們認為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夢想,但曾幾何時,阿姆斯壯的一小步,不是早已開啟了人類歷史的一大步嗎?複製羊、複製牛、器官移植、 人造器官等,在過去不也認為這是異想天開之舉?然而現在不僅複製動物,科學家甚至融和基因工程與基因轉植兩項高科技生物技術,成功的創造出世界上第一隻螢 光魚,未來也可能利用同樣的科技,創造出螢光貓、螢光狗。人類生化科技讓許多原本被認為是異想天開的事,變成了事實。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庫克船長發現澳洲,乃至明朝三保太監鄭和下西洋時,他已經到了麻六甲,如果他當時再發一個奇想,向南走一步,澳洲不就是三保太監鄭和發現的嗎?
  
  萊克兄弟不發奇想,飛機怎麼會飛上天?富蘭克林不發奇想,怎麼能從風箏的實驗發現了電,而使人類的文明向前邁進一大步呢?這不都是突發奇想,不正是異想天開的結果嗎?
  
  哲學家不發奇想,怎麼能夠探求宇宙人生的奧秘?科學家不發奇想,天文、地理、物理等知識,怎麼能讓我們知道得更多?漫畫家不發奇想,那裏會有米老鼠、 唐老鴨、愛麗絲夢遊仙境呢?即使文學家也要有奇想,才有封神榜、西遊記,才有格林童話集、安徒生童話集等偉大的著作問世。
  
  所以,思想是現實之因,現實是思想之果,只要正當的思想,即使夢想都可能成真,還怕思想不能實現嗎?一個人最怕的就是胡思亂想,每天只作些永遠不能實 現的妄想,那就是蹉跎時間,就是徒然空費人生歲月了。假如循著合理的邏輯來想,就算「異想天開」,也有實現的可能喔!《人間福報》2002年4月9日

 

衝突的可怕
  
  世界上,只要有兩個東西,就會有衝突!
  
  兩個國家會打仗,兩個民族會鬥爭,兩個兄弟會鬩牆。牙齒和舌頭雖然功能不一,但因朝夕相處在一起,牙齒也會咬到舌頭;水火本來各不相干,但是水能澆滅火焰,火也能蒸發水源。
  
  從世間上一物剋一物的原理,就知道衝突的可怕。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就是一物剋一物的衝突;貓子捕鼠,黃狗咬貓,也說明了衝突的循環與不可避免。
  
  在這個世間上,勞資糾紛、告狀訴訟、利益不均、看法不一,都會造成可怕的衝突。尤其一些不平的意氣,乃至小小的誤會,常會引發口角之爭,甚至器械的鬥毆,這都是人類在發生衝突的時候,不肯冷靜的思想,不肯將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結果。
  
  自古以來,有一些衝突是自然天成的定律,例如:風雨摧殘花草樹木,但花草樹木沒有風雨又不能生存。戰爭與和平,兩不相讓,但沒有戰爭,人類文化史就少了顏色;如果沒有和平,人間也不見得可愛。
  
  善良和邪惡衝突,邪惡更想打倒善良。是非不相融,佛與魔也各擁有一半的世界。夫妻相愛,反目成仇的時候恨不得即刻離開;男女本來互不相識,因愛而發誓永不分離。
  
  其實,愛恨永遠都是有衝突的,離開愛恨,才能離開衝突。衝突的原因,因為你我不同,因為水火不容,因為相互不等,因為事理不當,因為長短不齊,因為愛恨交織,因為強弱懸殊,因為立場互異,因為有無不均等等,都會造成可怕的後果。
  
  要解決衝突,只有容忍,只有和平,所謂「一忍萬事休,一和天下貴。」我們讚歎佛陀「願將佛手雙垂下,摸得人心一樣平。」世間上,減少「兩個」的對峙,只有「一個」,每一個人都是我的兄弟姊妹,都是我的國家、我的同胞,統統都是我的,真有這樣的想法,也會減少衝突。從都不是我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也會減少衝突。能夠把有無都擺在一邊,在有無之外,還會有什麼衝突呢?

 

摸摸良心
  
  明朝理學家王陽明先生,有一天率領學生到別處講學。行經路上,聽到兩個婦人在吵架,其中一人對著另外一人罵道:「你一點天良都沒有,你不講天理」另外一個婦人回罵:「我怎麼沒有天理,你才沒有良心呢!」
  
  王陽明聽了,對學生們說:你們快來聽,他們在講道說教呢!學生回答:老師,他們是在相罵,不是在講道。王陽明說:他們一個在講天理,一個在講良心,不是講道是講什麼呢﹖學生一聽,覺得有理。這時王陽明又對學生說:天理良心用來要求自己就是道,要求別人就是相罵。
  
  生活中,經常聽到有人指責別人喪失天良,也就是沒有天理、沒有良心。像現在有的人不盡人子之道,棄父母於不顧;有的人辜負朋友恩義,出賣朋友,甚至有的政治人物,貪污舞弊,置國家社會的安危於私人利益之下,可謂良知良能喪盡。
  
  良心是人之根本,一個人將來為善為惡,都是從心地根本出發。良心就是致良知,有良心的人,說的話、做的事,與人相交處事,都能本諸良知,如此必不會錯到哪裏去;如果沒有良知,則前途堪慮。所以,一個人寧可沒有金錢、官位、權勢,但不能沒有良心;一個人,他可以對不起別人,甚至做錯了事,都有方法補救,但是對不起良心,就很難救藥了。
  
  人,彼此相依相存,如果自私自利,也是缺少良心。良心也如溫度計,氣溫如何,用溫度計量量看;做人做事,也要摸摸良心,量量自己待人有無虧欠否?
  
  在醫學界,每位醫師從醫學院畢業時,都會宣讀〈日內瓦宣言〉:「吾必本著良心與尊嚴而行醫,吾最關心者,為病人之健康。」所以當醫生也是一種良心事業。
  
  木匠業的祖師爺魯班,有一次做了一個木頭人幫著鋸木,這事被離他而去的徒弟王恩看見,便悄悄的丈量師父所做的木頭人,依樣製作了一個。可是他所做的木頭人卻怎麼樣也動不起來,沒有辦法,只得硬著頭皮回去請教老師。魯班聽完王恩的說明後,問:「尺寸都量對了嗎?」「量對了!」「量頭了沒有?」「量過了!」「量腳了嗎?」「量了!」最後,魯班若有所悟的問道:「噢!你大概沒有量(良)心吧!」王恩漫不經心的答道:「對!我就是沒有量心。」魯班沉下臉來厲聲的說:「王恩,沒有良心的人是不能成事的!」
  
  良心是指善良之心、仁義之心。中國儒家有「性善」與「性惡」之說;佛教主張人人有佛性,佛性就是良心。良心人人本具,只是忘失,需要找回。有慚愧心的人、肯認錯的人、懂得感恩的人,都是有良心的人。有良心的人,做事之前,必先摸摸良心,問問看這麼做是對或不對,千萬不能昧著良心,事後再來追悔,往往為時晚矣。
  
  《人間福報》2002年4月11日

 

本來面目
  
  在美國的阿拉巴馬州有一條法令規定:星期日上教堂,不能化妝,不能戴假髮,要以「本來面目」去見上帝。
  
  說到本來面目,世間上君子有君子的面目,小人有小人的面目,忠臣有忠臣的面目,奸臣有奸臣的面目。舞台上,唱戲的演員一出場,從他的臉上扮相,就可以知道他是飾演好人,還是壞人的角色。
  
  人可以掩飾自己的面目,但偽裝的面目必然經不起時間的試煉,還是本來面目才能經得起考驗。佛教徒的修行,就是要識得自己的本來面目,所謂「若人識得娘生面,草木叢林盡放光」,一句「父母未生我之前是何面目」,禪師們花費數十年的時間尋找這句話的答案,也難以滿意。
  
  但是,世間上有一些人很容易被外界誤解,因而扭曲了他們的本來面目;擁戴、邀寵、毀謗、批評、嫉妒,都能掩飾他人的本來面目。所以,人要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很難,要認識他人的本來面目,也不是容易的事。
  
  玄奘大師因在「西遊記」中被醜化成膽小如鼠,遇事畏縮不前的人,但真實的玄奘大師是中國人的光榮,他在西行求法途中,歷經八百里流沙,一路跋山涉水, 備嚐艱辛,他展現出堅苦卓絕的精神毅力,他是第一個把中華文化宣揚到海外的使者,甚至因為他的「大唐西域記」,使得受到回教和印度教入侵而毀滅的印度八大 佛教古蹟得以重現人間,這樣偉大的一代大師,卻被「西遊記」扭曲了本來面目,所以現在有人重編「玄奘西行記」,希望重塑大師的形象。
  
  其實,大自然的一切也都有他們各自的本來面目。提倡環保的人認為綠色才是大地的本來面目,清淨的溪流才是河水的本來面目;從事社會服務的人士認為,和 諧友愛才是社會的本來面目,公益道德才是社會的本來面目;提倡人間教化的人認為,每個人誠實、慈悲、平和,才是人間世事的本來面目。
  
  靈雲志勤禪師說:「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蘇東坡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假如我們能夠找到自己的真心,那就是本來面目了。《人間福報》2002年4月12日

 

如果
  
  「如果」是假設之詞,「如果」把它用在對未來事情的期許:如果我努力做事、如果我勤奮讀書、如果我多做善事,將來就會如何如何,這未嘗不好。但「如果」只是用來幻想、追悔往事,則大可不必。
  
  「如果」項羽當初能聽從范僧之勸,又何致於有後來的烏江自刎?「如果」諸葛亮聽從劉備的話,不重用馬謖,街亭就不會失守,蜀國江山也不必然就會被曹魏所統一!
  
  「如果」我是蔣介石,我就會對日本軍閥或者毛澤東如何如何;如果我是毛澤東,我就會對大陸十幾億的人口如何如何治理。這許多對往事的假設詞,表示事實永遠不會如此,因為歷史是不容許有「如果」的;「如果」已經成為過去,永遠不會再來。
  
  現在一些年輕人,用「如果」做幻想:假如我是張忠謀,假如我是王永慶……;可惜你只看到張忠謀、王永慶的成就,你沒有看到他們當初艱辛奮鬥的過程。
  
  看事,不要只看「如果」,要看原因;有原因,才有結果。當然,我們也可以說,對過去的事情我們說「如果」,這是對現在的提醒;現在的事情假如要說「如果」,這是對未來的展望。
  
  如果被囚禁牢獄的人說:如果當初我沒有誤入歧途,而去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我也就沒有今日的結果了。貧窮的子弟也可以想:如果我年輕的時候就懂得努力向上、勤勞做事、公而忘私,就不致於今日在這裏怨嘆「如果」了。
  
  「如果」可以成為帶動的力量,也可能是一種推諉。如果我用功,我也能金榜題名;如果我勤勞,我也能發財。可惜你沒有因,就沒有「如果」。
  
  英國首相邱吉爾在一次的質詢會議中,遇到一位強捍的女議員對他破口大罵:「如果我是你的太太,我一定會在你的咖啡裏下毒!」此時全場肅然,大家都擔心邱吉爾不知將如何應對。只見邱吉爾不慌不忙的說:「如果你是我太太,我一定將此咖啡一飲而盡。」
  
  「如果」是事後的諸葛亮,人做事後的諸葛亮沒有用,你想到「如果」,就應該播種如是「因」。在《法華經》中有「十如是」,說明有如是因,才有如是果。 西諺亦云:「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當你播下了「如果」的「因」,還怕你所期待的「如果」不能如願呈現嗎?《人間福報》2002年4月13日

 

辯論
  
  孟子說:「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可見辯論有時也是不得已的事。
  
  所謂「真理愈辯愈明」,西藏喇嘛從小學習辯經,印度的佛教論師也時有論難之事,都是辯論。現在的公共政策,如「反核擁核」、「八吋晶圓西進政策」、「戒急用忍」等,也要舉行辯論、舉行公聽會、舉行全民公投,這不但是個人意見的表達,也是希望透過大眾的辯論,成為定案。
  
  辯論本來是好事,所謂要把道理講清楚、說明白,故不得不辯也。但現在也有的辯論不講究真理,只講究立場,講究誰有權,誰就有理。例如司法本來是最公正 的,法官審判,不管誰的地位高低,「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但一些法官有時候收受賄賂,硬是昧著良心,歪曲事實,內中讓金錢作祟,就如現在律師界的行 情,誰出高價,誰的官司就有勝算,可見「理不如法,法不如權」了。
  
  現在一到選舉時刻,不但縣市長的選舉對決搬上電視台辯論;總統大選,更是舉行電視辯論會。但辯論的結果,選民不一定照著政見發表及公共政策來選舉候選 人,仍然是以情緒、好感來決定投票的對象,所以「理不能勝人,人不能勝情」也。因此,若要為辯論做裁判,由於角度不同,所見不同,立場不同,也難有定論 也。
  
  莊子和惠施同在河邊遊玩賞景,莊子看到游魚在水中嬉戲,不禁大喜,指著魚對惠施說:「你看,水中之魚,何其快樂!」惠施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一聽,反問:「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魚之樂。」 
  林肯和對手競選總統時,在一場公開辯論會中,對方舉出誠實、信用、勤奮,將來才能到天堂去,他問大家:「你們要到天堂去嗎?要去的人請舉手」。全場大 眾一致舉起手來,只有林肯如如不動。對方這時志得意滿的問:「林肯先生,你不到天堂去,請問你要到那裏去呢?」林肯不急不徐的說:「我要到國會去!」大眾 聞言,鼓掌歡呼,同聲叫好。林肯因為一句機智幽默的話語,贏得民意,也順利坐上總統寶座。
  
  說到「真理愈辯愈明」,其實真理也無須辯論;不須經過辯論的真理更是真理,因為這是大家所公論的。例如:如是因,招感如是果,須要辯論嗎?一切事都需 要因緣才能成就,須要辯論嗎?宇宙萬有,成者必敗,苦空無常,須要辯論嗎?勤能致富,孝而齊家,須要辯論嗎?所以,當辯論的時候要辯論,不須要辯論的時 候,最好就讓「真理不辯自明」吧!《人間福報》2002年4月14日

 

旁觀者
  
  台灣兩千三百萬人,大陸十三億同胞,仔細想來,大多數人都是「旁觀者」。
  
  街頭上偶有事故,吵架、相罵、械鬥,四周馬上圍滿旁觀者;打牌、下棋,旁邊也聚集許多的旁觀者;失火、溺水,一樣隨即引來無數的旁觀者。
  
  中國人的民族性,喜歡做旁觀者。遇有事情,不了解事實真相,批評、閒話的旁觀者很多;發生災難危困之際,躲在遠遠的地方當旁觀者,也大有人在。尤其中國人移民到海外,不樂於與社區的民眾往來,連外籍人士都知道,中國人性喜旁觀而不喜於參與。
  
  反觀歐美人士,一場球賽,多則數萬人觀賞;教堂的集會,動輒數百人參加;一個兒童走失了,多少村莊、縣市,共同動員協尋。尤其不久前,一隻飛鳥被一名 小孩用箭射中了,但仍然飛行逃生,全美、加的報紙、電台,一致加入報導、呼籲,發動全國人民要保護這隻小鳥;曾經在電影「威鯨闖天關」中演出的殺人鯨威 利,一度感染肺炎,美國千萬人發心捐款,合力拯救,復原後,又以專機把牠從奧勒岡州送回故鄉冰島。歐美人士對於社會公益,都是爭相參與,都要表現出急公好 義的精神,他們不願做旁觀者。
  
  四、五十年前的台灣民眾,尤其是原住民同胞接受美國人的衣服、食物救助,不就表現出美國人是參與者,不是旁觀者嗎?台灣的社會,現在也日有進步,大家 喜歡做義工,表示大家還是希望把自己融入社會中,與別人建立共同的關係。但是現在的義工,還是各有自己的立場,各有自己的所愛,不能普遍做到「老吾老,以 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現在台灣也有同一訴求,同一利害的人相結合,如遊行示威,為了私利,各種共同的抗爭,甚為流行。我們希望,與我無關、無緣者,只要是情義所在,我就應該挺身而出。古代的俠義之人,一直為我們所景仰崇拜,不就是因為他們急公好義嗎?
  
  中國有一句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也不是必然的定論,社會上出現一些狀況時,「當局者清,旁觀者迷」不也是常有的事嗎?因此希望我們的社會 人士,大家不要逃避責任,不要袖手旁觀,不要隔山觀虎鬥,「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事畢竟不多了,大家要勇敢的站出來,「人之所好而好之,人之所急而急 之」,這是一個民族性改革的時候了,希望旁觀者要能覺醒。《人間福報》2002年4月15日

 

官僚
  
  官僚,無論是在專制時代,無論是在民主時代,官僚到處都有。有的官僚因為喜歡打官腔,成為官僚;因為喜歡打官腔,被人指為官僚,有的則是因為喜歡擺架子,也難不被歸為官僚之流。
  
  有時候展現自己的實力,人家也稱他官僚;有時候前呼後擁,顯出官威,也是官僚。但也有的官沒有僚氣,他親民、愛民,深入民間、與民眾打成一片,很容易贏得平民的尊敬。
  
  世間上無論什麼事情,只要有官做後台,有官參與其中,結果可能很容易成就;但有的時候,本來是很單純、很簡單的一件事,因為有官的關係,反而不能成功,這就是官在民間扮演的角色,其重要性,由此可見。
  
  官,代表了權威;官,代表了法律;官,代表了領導者,是成是敗,當然皆由官員可以決定。過去有人說:衙門難進、侯門深似海;就是到了現在民主時代,大官又那裏是人人可以輕易得見的呢?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就是官僚的作風。李宗吾的《厚黑學》說:「臉不厚,心不黑者,難以為官也!」歐陽修的「苛政猛於虎」,證之於過 去,即使只是戶政事務所的一個課員、課長,你為了遷移戶口,他可以跟你要身分證、印章、戶口名簿,叫你跑個三、五趟才能把事情辦好,所以過去有謂:做官者 都有「以磨人為快樂之本」的習性。
  
  「公事門中福好修」,能夠有這種品格的好官,也不是沒有,只是不容易遇到。過去做官的人都稱為「大人」,像包拯稱為包大人,施公稱為施大人;民眾則自稱「小人」。小人能夠爬到上位做了大人,就是必須祖上有德,才能夠稱官。
  
  自古以來,做為大人的好官也很多,像歷代的賢臣良將,如蕭何、張良、諸葛孔明、趙子龍、魏徵、狄仁傑、郭子儀、岳飛、文天祥、史可法、歐陽修等,這些偉人無不是以天下為己任,所以能留名青史也。
  
  官,用官架子嚇人,還是小事;用官勢來欺負人,就比較嚴重了;用官威、官力來陷害人,就更為國法天理所不容了。
  
  在做官的人當中,與民眾關係最密切的,莫如司法。社會公平要從司法官開始,有時候民間有了民事糾紛,打起官司來,成敗輸贏,就看誰有錢、誰沒有錢,所 以一般人對於打官司,都知道十打九輸,因此造成社會民怨沸騰。一個國家要想國泰民安,必須先從官僚改變做起,方為有功也!《人間福報》2002年4月16 日

 

打折扣
  
  「打折扣」是商賈買賣的一種促銷手法,意思就是照原來的價錢減價成交,就叫「打折扣」。打折扣是彼此歡喜的好事,所謂一個願賣,一個願買,賣的人打了一定折扣,終於生意成交了,買的人可以買到打折扣的貨物,討了便宜,他也不禁心喜。
  
  折扣,並不代表什麼,只是業者的一種推銷術而已,是消費者一種貪圖小便宜的心理,所以打折扣在我們的社會裏,就成為商場的流行術語。
  
  商場的打折扣我們暫且不論,談談我們為人工作,也有打折扣的心理。做工的人,總覺得何必全力以赴,我只要替他盡心做到七、八分就好了,甚至在工作的輕 重方面,他也盡量討巧,例如縮短一點時間,減少一點繁重,總想到要為自己賺一點折扣。這種做事喜歡「打折扣」的人,看起來是討了便宜,其實在東家的眼裏看 來,他的心裏也已經替你的為人打了折扣。
  
  有的人,在做人做事方面,他盡量的求好、求真、求快、求完美,求他的忠誠精神得以表現;有的人,總是能敷衍就敷衍,所謂「得過且過」,這點不用領導人判斷,我們自己仔細推敲,就知道自己是勝者,是敗者了。
  
  世間上的東西,有沒有價值,只在於有用、沒有用而已。需要用的,應該在原價之上;不需要用,就算打了多少折扣,與自己究竟何益?所以,不用貪小便宜, 應該計較使用的價值。你講話,話就有價值,不要講沒有價值的話,會給人看輕。動作,就有價值,一舉手、一投足,合乎威儀,就有無限的價值;做作、僵硬、不 自然,就讓人看輕你的價值。微笑,真誠的微笑也有很高的價值;思想,智慧的思想,也會有很高的價值,只是看你識貨不識貨,他本身總不能以折扣去論斷的。
  
  一個人家財萬貫,富可敵國;講到道德,人之不喜,這就是在道德上沒有價值。一個人善於結緣,到處受人歡迎,而且人窮志不窮,這就不能在經濟上跟他論價值,他人格上的價值是崇高的。
  
  國家、社會、個人,我們的價值如何?難道都要用折扣來計算嗎?
  
  《人間福報》2002年4月17日

 

閒話
  
  閒話,既曰「閒話」,有時是一種廢話、空話、謊話,甚至是雜話、髒話、爛話、壞話、假話,所以歸納曰「閒話」。
  
  一句閒話,很好的朋友可能因此結下永世的仇恨;一句廢話,本來無事,可能惹下無邊的風波;一句壞話,可能破壞了多年建立的同事情誼;一句空話,可能讓人看清你的價值多少;一句謊話,可能讓人鄙視你的人格,不恥你的為人。
  
  最好的語言,就是不說!然而不說,太過消極。人應該積極的說好話,說善良的話,說慈悲的話,說讚美人的話,說成就人的話。
  
  說到閒話之害,自美國九一一事件發生之後,乘飛機成為令人膽顫心驚的事。有一位夫人,因為在機場苦候誤時兩個鐘頭的班機,不禁心急,擔心趕不上重要的 約會,因此隨口附和大眾的牢騷說了一句「讓飛機炸掉好了」。事後聯邦調查局以恐嚇罪名拘捕,航空公司則以「虛報炸彈消息」為由提出控告。你看,閒話的後果 怎麼能說不嚴重呢?
  
  曾經任職於英國皇家的一名女侍,一日隨口告訴同在廚房工作的同事說:「我可以輕易在女皇的食物中下毒,而且不會被發現。」消息傳出後,雖然女侍極力辯 稱只是隨口的一句閒話,仍然被白金漢宮以「言行非常嚴重的不當」為由解僱,並且琅鐺下獄,這也是由於一句閒話而招來橫禍。
  
  人,有喜歡說閒話的習慣,閒話必然會惹來不可想像的結果,所以孔老夫子說:不當說的不說,不當看的不看,不當聽的不聽,這就聰明多了。
  
  一般來說,婦女習慣上比較喜歡說閒話,喜歡串門子的婦女,閒話隨口說,是非滿天飛。說的太多,想的必定很少,所以婦女應該在思想上多多的開展。
  
  我們看今日的社會人士,聰明的人都是想過以後才開口,愚笨的人則說過之後才回想。想和說應該有先後的次序,先想後說,想好了再說。尤其,一個人應該知道,當說話的時候要說,不當說話的時候要沉默。
  
  說話最大的罪惡,就是說無意義的話,說不知強為知的話,尤其造謠誣人,更是罪大惡極。冷飯冷菜好吃,冷言冷語令人聽了難受。所以,閒話之外,應該多說實話、真話、有用的話,能說有建設性的話,才有價值。《人間福報》2002年4月18日

 

懊悔
  
  一個落第的青年,窮途潦倒,後來春風得意,青雲直上做了大官,鄰居就懊悔,當初怎麼沒有在他苦難的時候助他一臂之力?一個貧窮之家,兒女甚多,食不充 饑,衣不避寒,多年來無人聞問。但當這一群孩子在貧寒之家長大,個個立志向上,終於在社會上出人頭地,鄰居這才懊悔,過去沒有給他們一些幫助,不然今日也 可以沾光沾光!
  
  看到農夫省吃儉用,把種子播撒到田裏,自己大喝大用,等到農夫收成的時候,自己貧無立錐之地,這才悔不當初!自己懶惰,不學無術,好逸惡勞,他人用功苦讀,反而笑他讀死書,有朝一日,他人學有所成,自己仍然一事無成,只有悔恨懊惱以終。
  
  世間上,懊悔的事情很多,如古德說:遇到老師不用功學習,離開了以後才懊悔,有什麼用呢?遇到賢能的人不和他交往,等到分別以後再懊悔,又有何用?事 親不孝,到了喪亡以後,想要孝順也不可能了!對主人不忠心,養成習慣,凡事不順,懊悔也是徒然!見到仁義的事情不肯幫助,過後懊悔也來不及了!當擁有錢財 的時候不肯布施,錢財去了,懊悔何用!不相信因果,等到遭受報應的時候才懊悔,也是於事無補!佛道不修,等到大限來時才後悔,終是為時晚矣!
  
  人,沒有遠見,沒有前瞻,凡事都要等到吃虧上當以後才知道懊悔,所以聖賢做事都要問心無愧,以免將來懊悔。  
  做人,要做一個不後悔的人。說話,說了以後不會後悔的話才能說;做事,做了以後不會後悔的事才能做。在佛教裏,說到一個有執著的人,必定會後悔;一個 有瞋恚的人,必定會後悔,一個有懷疑心的人,必定會後悔,一個貪小便宜的人,必定會後悔;一個性格猶豫的人,必定會後悔。一個勇敢、正直、向善的人,行事 縱有錯誤,當後悔的時候,也容易獲得他人的同情。
  
  有一個十三歲的小男孩寫信給美國的克利弗蘭總統,信中寫著:「親愛的總統,我做了一件對不起國家的事,因為我昧著良心,用了使用過而沒有蓋郵戳的郵 票,心中感到很後悔,我現在願意賠償,請總統先生赦免。」這封純真可愛的信,一直被保留下來,成為白宮裏所有信件當中,最受重視和珍貴的一封。
  
  所以,壞事不能做,做了會後悔;好事要趕快做,不做也會後悔。吾人要將善行、清白留給世人,千萬不要把遺憾、懊悔留在人間。《人間福報》2002年4月19日

 

馬年
  
  二千零二年是中國農曆歲次壬午,十二生肖屬於「馬」年。
  
  馬,天性善良、溫和,為人類拉車、載重,是人類最得力的家畜;馬,日行千里,傳遞訊息,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所以古人視「馬」為世間吉祥貴重之物,是人類的財富之一。
  
  尤其「馬到成功」,是一種速度的表徵,給予人萬般的希望。佛經記載,統治人間的轉輪聖王即位時,會自然出現七寶,其中一寶就是馬寶。此外,馬善解人 意、效忠主人,只要主人輕微觸動,馬就會立即載著主人到達目的,圓滿任務。甚至與主人戰死沙場,也不會畏縮和逃避,中國歷代皇室因馬而得天下的,不在少 數。所以不論是帝王將相,還是百官庶民,只要乘騎在馬上,立刻感到豪氣萬丈,威風凜然,縱使萬馬奔騰,也要有一馬當先勇氣。
  
  自古以來,馬為人類立下的「汗馬功勞」不勝枚舉,例如:關雲長因有赤兔馬,得以雄心萬丈的過五關斬六將;玄奘大師西行取經,橫度八百里流沙也是識途老 馬引路,才能一日千里越過沙漠;當初悉達多太子逾城出家,因白馬神駒之助,出家修行才能順利成功;佛法東傳中土,西域僧竺法蘭與迦葉摩騰以「白馬馱經」, 東土才得以具足三寶。
  
  在《雜阿含經》裡記載,佛陀稱讚「馬」有八德:第一、品種優秀,姿態優美。第二、體性溫良,不驚嚇人。第三、不撿精細,以草為食。第四、厭惡污穢,喜 好潔淨。第五、接受調伏,善解人意。第六,安於駕乘,為人服務。第七、喜行坦道,亦善崎嶇。第八、衰殘老邁,忠心不變。以上佛陀所開示的良馬八德,應讓人 類有所自覺,吾人能如馬乎!
  
  馬,在人間消費少,貢獻大。世間凡是有菩薩行願的人,都願意做眾生馬牛,為眾生服務,我們常聽到人說:「我願意效犬馬之勞」,禪門大德也經常鼓勵後輩:「要做佛門龍象,先做眾生馬牛」,世人要向馬牛學習,可見得馬牛的價值比人還高。
  
  語云:「馬年行大運。」想要好運,沒有善緣,怎有好果?馬有八德,為人所喜;人若有八德,必為人尊。以上所說,是為馬年的可愛也。《人間福報》2002年4月20日

逆境
  
  吾人生命的成長,要靠許多的逆境來磨練;當逆境來的時候,正是我們愈挫愈勇的時刻。
  
  植物的生機,是靠著和大自然的風霜雨雪博鬥,透過超越風霜雨雪的侵襲,植物才能成長。蟲魚鳥雀,也都是在生命遭受危險的時刻,展現自己的智慧,才能安 全生存。一般的動物,弱肉強食,在生命的過程中,也有許多的挫折、掙扎。人雖為萬物之靈,人的苦難、委屈、難堪、打擊,更有甚於其他的生命。所以,人能成 為人中的英雄、人中的好漢、人中的佼佼者、人中的成功立業者,同樣的也要付出許多的犧牲、許多的辛苦、許多的代價,才能傑出,才能偉大。
  
  所謂逆境,從兒童開始,寒暑的冷熱,身體的病痛;讀書時,師長在課業上的要求,父母在生活中的管教,及至進入社會,各種的欺詐瞞騙、聲色誘惑,甚至失業、失戀、貧困、冤枉、委屈等,在在都有逆境。
  
  假如我們能夠和佛祖對話,問一句:請問您是怎麼成佛的?佛祖也會說,他是通過種種的逆境才得以成道!假如我們能和世界的偉人,如政治上的林肯、羅斯 福、華盛頓、邱吉爾、戴高樂、李承晚、孫中山、蔣中正、毛澤東等人,甚至企業家王永慶、劉泰英、沈慶金、林百里、徐有庠等,問他們是怎麼成功的?他們也會 告訴我們,是經過多少逆境才有今日的成就。
  
  其實孟子說得好:「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就是告訴我們,逆境是順境的因,逆境是順境的增上緣,在逆境裏要能夠積極向前,能夠自我成長,能夠如如不動,不如此,不能成功。
  
  太陽偉大,太陽碰到了烏雲,光明也不能顯現;雲朵飄飄,但是遇到了強風,它也不能瀟灑的紓綣。你怪公婆不慈愛,要求太多,可能那是公婆幫助你成長,你 養的兒女不乖、不孝順,這都是要你做偉大的父母。秋菊要經過寒霜的洗煉,才能顯得出它的嬌美;寒梅要經過冬雪的侵襲,才更能散發它的芬芳。現代的年輕人, 因為承受不了逆境的挫折,通過不了逆境的關卡,遇到逆境就想逃避,就想後退,遇到逆境就忘記初心,改變目標,如此不能與逆境搏鬥的人,品種不好,如果寄望 他將來有所成就,恐也難矣!所以在人生的旅途上,唯有屢敗屢戰的人,才能成功。
  
  《人間福報》2002年4月21日

 

高樓
  
  現代的都市都是靠高樓來代表它的雄偉壯觀,現代人也都以擁有高樓和汽車來代表他的身份,因此一般住平房的人,莫不羨慕別人住高樓。其實「高處不勝 寒」,住高樓也有缺點,遇到電梯故障、空調不靈、突然火災等,高樓的日子就不好過了。甚至有的人還到高樓上跳樓自殺,正是所謂「爬得高,跌得重」。
  
  高樓是現代化的象徵,代表著富有、繁榮,同時也是權力、地位的表示;高樓林立,則是現代都市的景觀,因此有「都市叢林」之謂。只是這個叢林裏並沒有芬 芳怡人的花草樹木,有的只是硬梆梆的鋼筋水泥,住在裏面的人,每天面對著堅硬冰冷的牆壁,養成的性格也是剛硬冷漠的。因此許多人即使對門而居,平時見了面 也是形同陌路,甚至老死不相往來,所以現在住高樓的人,那有過去農村時代左鄰右舍互相你來我往的熱鬧呢?
  
  古人說:「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高樓雖然可以登高遠眺,的確擴大了我們的視野,但高樓文化卻疏離了人際之間的感情。看到那些見面互不招呼,只是大眼瞪小眼的匆匆擦身而過,或是神情木然的專注想事情的人,就會發現,住在高樓也不是幸福的事。
  
  俗云:「飽漢不知餓漢苦」,台灣地狹人稠,高樓雖然增加了不少的居住空間,但社會上還是有不少的「無殼蝸牛」,他們居無定所之苦,絕不是一般住在高樓 的大官們所能體會的。就如一位住在高樓的富商,早晨起來打開窗戶,看到窗外的雪景,不禁詩興大發,於是吟起詩來:「大雪紛紛滿天飄」;熟料站在高樓下的一 位乞丐一聽,感嘆低吟:「老天又降殺人刀」。高樓的富商又吟道:「再落三尺方為景」;乞丐不禁悲從中來,對道:「我輩怎得到明朝」?
  
  其實我們也不必羨慕高樓,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不穩固的高樓,地震時左右搖晃,也讓住高樓的人恐慌驚懼,所以高樓也要有高樓的基礎。佛法裏有一個「三 層樓」的故事,一位富商要建一棟三層樓房,但他不要建第一層、第二層,只想建第三層樓,這種沒有基礎的空中樓閣,只是一個夢想,不切實際。
  
  高樓裏面,營造了豪華的生活,也包藏了很多的罪惡;高樓外面,多少的風霜雨雪,但也有非常寬廣的遠景。希望住高樓的人,要有看得遠的胸懷。人生不是只 有這裏,還有那裏;人生不是只有低處,也有高處。甚至住在高樓上的人士,即使你看盡了人間的車水馬龍,飽覽了人間的世態萬象,但是你朝天空一望,天無邊 際。所以用高樓來比喻人生,一層樓高的人生,覺得所居有限;假如有高樓的人格,胸懷法界,心寬無邊,對人間的一切人、一切事,都有另外一個更高的想法與看 法,那麼人間將會顯得更加的美好!《人間福報》2002年4月22日

 

餘地
  
  家中土地很多,留一點餘地給未來的子孫建築;家裏的錢財很多,留一點餘錢給社會大眾使用。
  
  畫家畫一幅畫,他一定要把留白算在其中,才是好畫;印書,天地格、左右空白,你不能印滿,總要留一點餘地;做衣服,同樣顏色的布料留個一小塊,以防衣服破舊以後,可以拿出來縫補;高貴的家庭,三餐煮飯,總要多煮個一、二碗,準備隨時有不速之客來訪。
  
  預留一些餘地給人,別人總是歡喜的!講話,不要講得太長,留一點時間給別人講;建築法中的建蔽率,只準你蓋百分之四十、百分之六十,就是要你留些餘地給陽光、空氣、庭園,才能增加生活的品質。
  
  我們身體上的器官,也是非常的奇妙,因為所有器官的布局,都留有餘地。兩個眼睛、兩道眉毛,分布在額頭的兩邊,對稱而不會重疊;兩個耳朵也是分別長在頭的兩側,大小、高低不差。你再看,四肢、五官、七孔,也都分得非常均勻,所以吾人生來都留有餘地,故能增加美感。
  
  「餘」真是一個好字,行善之家慶有餘,三世傳家能有餘;家有餘糧,日子好過,日有餘用,表示生活富有。人生,從小就要想到結餘,平時有結餘,還怕老來無所依嗎?
  
  登上高台,得留梯子,才能下得了台;人情能夠留一線,日後也才好相見。現在世間的建設,即使高速公路也都留有中間的分隔島,兩邊也有路肩,甚至有戰備車道,以防不時之需。
  
  電腦檔案的資料要備份,以防電腦當機;房屋的鑰匙要多打造一把,以防遺失。樹與樹之間,要留有間隔的餘地,才能長得更大;人與人之間也要保持距離,才能減少摩擦、糾紛。
  
  一般雕刻家在塑造人物時,總是鼻子大、眼睛小。因為大鼻子可以變小,小眼睛可以放大,這是雕刻的祕訣。人生在世,在處理事物方面,難免會有估計錯誤的 時候,太過於刻板的嚴密計畫,會導致大錯的根源,凡事還是要預留「修正」的空間。尤其在待人接物時,話不可說滿,事不可做絕;預留餘地,才有迴轉的空間。
  
  《人間福報》2002年4月23日

 

煩惱
  
  我們的身心裏有多少煩惱,你曾經算過嗎?籠統來說,有八萬四千煩惱魔軍。
  
  煩惱的統帥就是我們自己,「我」的下面有六個軍團的司令----貪、瞋、癡、慢、疑、邪見,他們各自領導了一群嘍囉小卒,惱害我們的身心,也惱害他人和社會。
  
  煩惱這個東西是非常的可怕,他好像火焰要燒毀自己,要讓所有的善美功德都不存在。煩惱又像盜賊,搶劫我們所擁有的一點功德法財;他像兇猛的惡浪,要讓我們和他同歸於盡;他像一田的雜草,讓我們心田裏長出的善苗,不能順利成長。
  
  煩惱是心與境接觸後所產生的情緒作用。平時由於我們的眼、耳、鼻、舌、身、心,專好和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勾結,一有勾結,就會產生出貪瞋癡 的煩惱。因此,要想消除這許多煩惱,先要斬草除根,把統帥煩惱的主帥捉拿。所謂「要學佛法先無我」,「無我」並非是要毀滅我們自己,「無我」是要我們「轉 識成智」,例如轉貪心為喜捨、轉瞋心為慈悲、轉愚癡為慧心、轉假我為真我、轉小我為大我。
  
  當然,凡夫都有煩惱,但一些有信仰、有修養的人,則把煩惱降到最低。你是煩惱人嗎?以下告訴你一些消除煩惱的方法:
  
  第一、結交善知識的朋友,不要和煩惱人來往。
  
  第二、常常責備自己沒有出息,慚愧自己怎麼會有那麼多煩惱?只要你能生起正念,煩惱就會消失無蹤。
  
  第三、待人親切,主動對人微笑、說好話,讓別人讚美你、欣賞你,就會有力量消除煩惱。
  
  第四、經常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能夠以寬容、體諒的心對待別人,自然減少人我是非,煩惱也就無由生起。
  
  第五、發心工作,讓自己忙碌起來,這是減少煩惱的良方。
  
  第六、有了煩惱,能夠自省改過,這是最勇敢的人。
  
  「無煩無惱心自在,喜樂生活風光好。」煩惱並非一定都是從外境生起的,有時是庸人自擾。一般說來,具有喜悅性格的人比較容易排除煩惱。當一個人受到委 屈、打擊時,能夠想得開、放得下,面對苦難時不煩惱、不怨恨、能擔當,自己能做自己的工程師、醫生、雕刻師,自然能在無煩無惱中安住身心。《人間福報》 2002年4月24日

 

汽車
  
  人有一雙腳用來走路,但數里外的目標,總想能有一輛腳踏車代步,多方便!有了腳踏車,又想摩托車較快,有一輛摩托車該有多好!有了摩托車,又想兩個輪 子很危險,若有一輛汽車更好。有了汽車,國產的看不起,覺得它跑不快、不好看,要國外的名牌車,拉風、有派頭,能有輛名牌車那就太好了。
  
  無車的人羨慕有車的人,有了車,停車不放心,怕被偷、怕被碰撞、怕被毀壞,甚至有一度還傳出因為擁有名車而遭綁架勒索者,為數不少,最後不放心,把名車賣掉,回到沒有車的日子,感覺很輕鬆。
  
  車子的功能是為了代步、承載,有了車,需要保養,需要有停車場,而且要加油,有時還要比較誰的車好,誰的車差,天天為這車掛念。汽車雖然方便了行,卻增加了心裏的罣礙,甚至半途拋錨了,正是「汽車,氣死人也」。
  
  汽車,雖然帶來罣礙,甚至有時候因為駕駛不當,也會發生車禍,為人生帶來災害。但是汽車畢竟是代步的工具,它提高現代人的生活品質,它也可以做為流動的學校,可以爭取時空,增加人文、地理、歷史等知識。
  
  汽車是時代進步的產物,縮短了人際與時空,實在有它存在的功能與需要。但是,人不要為了虛榮買車子,不要為了兜風買車子。尤其不要在酒後開車,時下有一些青少年,總喜歡在喝酒後帶女朋友開車兜風,往往造成終生憾事。
  
  現代人乘坐汽車,也應該注意乘車禮貌,例如上車時晚輩先上,下車則讓長輩先下。駕駛汽車的人也要注意開車細節,例如到了行人穿越道、紅綠燈、轉彎時,要減速慢行。開車時,要讓坐車的人不覺得你在加速,不會偏左偏右的隨便變換車道,這才是開車的高手。
  
  有一位計程車司機,別人開五年的車就要汰舊換新,他的一部車可以開十年,因為一般人在紅燈停車時,總是在靠近時才猛踩煞車,而他懂得在遠遠的地方就放慢速度,等靠近紅燈,車速也慢下來了。儘量減少猛然煞車的機會,就能保持車子的性能,延長車子的壽命。
  
  中國人向來以美食聞名,不但以飲食征服了全世界,尤其現在全世界的筆記型電腦,三分之二來自台灣產銷,更是揚眉吐氣。過去美國以武器征服了日本,日本則用汽車征服了美國,在美國到處可見開著日本車的人,可見汽車的威力也不容小覷喔!
  
  《人間福報》2002年4月24日

 

生氣
  
  生氣是從瞋恨心發起的,生活中遇到忤逆的時候,遇到受傷害的時候,遇到受委屈的時候,就要生氣。
  
  人一旦生起氣來,往往失去理性,對別人沒有一點尊重,沒有一些包容,只有儘量給人難堪,儘量批評別人。還有一種人,見到人家好、見到人家善、見到人家美,他也要生氣,那是由於嫉妒心,由於不喜歡別人比自己好,所以生氣。
  
  瞋恨心、嫉妒心,都是要毀壞對方。每見到生氣的人爭論起來,都是各說各話,誰也不肯聽對方講話,只有自己大肆批評別人,而且愈說愈生氣。
  
  氣,有新鮮的空氣,有污濁的空氣;生氣當然不是新鮮的空氣。生氣的樣子難看,生氣的語言難聽,生氣的人就好像全身都散發出臭氣、毒氣、酸氣、火氣,令人不敢靠近。
  
  有人說:寧可和講理的人吵架,也不和好生氣的人講話。生氣,不但傷害別人,同時也傷害了自己。俗語說:氣!氣!氣!氣壞了自己沒人替。
  
  最容易生氣的人,就是夫妻雙方,因為有愛,愛得不同,愛得不對,也會生氣。你看,夫妻一生氣,常常就要摜碗盤,就會摔桌椅,其實碗盤、桌椅也沒有對不起他,可他就是要用摜東西來出氣。
  
  人一到了生氣的時候,什麼不當的話語都說得出口,什麼不好的舊帳也統統翻得出來。生氣,就好像人家說的臭茅坑,臭味難聞,臭不可當。生氣是破壞性的, 就好像颱風來時,不但樹木花草受到蹂躪,就是人畜也會受到威脅。尤其生氣的語言,不管旁邊有什麼人,都會受到風暴所波及。
  
  其實,假如一個稍有修養的人,在生氣的時候更要保持小聲說話,保持平靜微笑的樣子,就能抗拒生氣。要生氣了,不要給人知道,找個適當的時候離開現場, 到外面透一下空氣;即使生氣了,能慢半拍,等於唱歌,音樂的節奏你跟不上節拍,可能調門就不一樣了。或者你真的有修養,想到忍!忍!忍!忍一口氣,不就風 平浪靜了嗎?
  
  生氣的人都認為自己有理,其實生氣都沒有理由,不生氣的人才有道理可講。生氣的時候假如有勇氣,到鏡子前攬鏡自照,看一看自己的模樣,或者走到觀音菩薩座前,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心中的一股悶氣自然就會煙消雲散了。
  
  生氣是沒有用的,當生氣時,可以自問:我到人間來,就是為了生氣的嗎?當然不是,我是為歡喜而活著的!當慈悲心、歡喜心一生起,還有什麼事看不慣而值得生氣的呢?
  
  《人間福報》2002年4月26日

 

華燈初上
  
  燈,代表光明;燈,給人安全之感。燈是黑暗的剋星,愈是陰暗的地方,愈需要燈光的照明。
  
  華燈初上,過去指的是繁華的大都市,指的是五光十色的霓虹燈;華燈初上,令人聯想到夜幕低垂,令人聯想到紙醉金迷夜生活的開始。
  
  華燈初上,正是倦鳥歸巢的時候;華燈初上,給上班族的人有回家的溫暖感受。但是另一方面,華燈初上,也是群魔亂舞的時候,許多偷盜、搶劫,甚至設計害人的勾當,都是在夜晚華燈初上,甚至夜深人靜的時候發生。
  
  天黑了,總讓人內心比較脆弱,怕鬼的人尤其不歡喜黑暗。黑暗的夜晚,甚至容易生病。你聽,華燈初上以後,救護車的聲音,聽起來格外的令人驚心動魄。
  
  華燈初上,上班族的人最歡喜,因為可以下班回家了;流浪漢則害怕夜幕低垂,因為更增加無家可歸的落寞。所以每一個人環境不同,對華燈初上的感受自然有別。
  
  陶淵明詩云:「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造夕思雞鳴,及晨願鳥遷。」這是形容一個窮苦人的生活。所謂飽漢不知餓漢苦,有光明庇蔭的人,自是難以體會黑暗的難堪!
  
  一般人的職業,大都是在白天工作,到了華燈初上便是下班休息的時刻;但也有的人,白天睡覺,華燈初上以後正是工作的開始。例如警察巡夜、清潔工打掃街 道、報社記者撰稿,以及一些夜間為人服務的工作者,如醫院的夜間值班醫護人員等。尤其寒風蕭颯的夜晚,站崗的夜哨,如海防人員,以及偶發事故時漏夜搶修電 訊的人員,更是令人欽佩。
  
  白天的工作都是集體創作,夜晚大都是挑燈夜戰。孤燈下,夜讀的學子,以及夜深人靜時把筆疾書的作家,他們爭取時間,都在為人生的理想發展而奮鬥,可見得華燈初上以後,有的人做壞事,有的人也在做好事。
  
  歷代以來的戰爭,大都是在深夜偷襲,或是破曉出擊,所謂三更起床、四更造飯,五更出發。我們但願華燈初上,能為人間帶來溫馨、平和;我們不希望華燈初上以後的戰鬥和惡事喔!《人間福報》2002年4月27日

 

武斷
  
  武斷就是人的剛愎自用,歷史上,亞歷山大、希特勒,都很武斷,他們以為自己可以征服天下,最後卻被天下給征服了。日本軍閥東條英機首相,認為三個月之內可以打敗中國,但打了八年,最終是日本無條件投降。  
  武斷就是獨裁、專制,現在世界上的國家之中,實施獨裁專制的政體,還是很多,但這些都是冰山的一角,倒台的時候必然是非常的悽慘。秦始皇雄才大略,但就是因為太過武斷,提早了國家的滅亡;宋襄公標榜仁義之師,但他不能審時度勢,不聽群臣勸諫,執意與楚軍一戰,結果兵敗身亡。
  
  台灣的青果大王陳查某,曾經在青果界叱吒一時,具有呼風喚雨之能,真是不可一世,然而事過境遷,而今安在?十信的蔡辰洲,雖然有國泰的背景,但自己長袖善舞,太過武斷,當高山倒塌的時候,誰又能救得了他呢?
  
  武斷的反面就是民主,就是眾議。民主是時代的潮流,是民心之所向。一個國家,有武斷的領導人,集大權於一身,往往不能廣開言聽,形成威權政治;所幸「君教臣死,臣不敢不死」的時代終於過去了,但一個團體、一個家庭,如果當中有武斷的份子,則這個團體、家庭,也就不得安寧了。
  
  佛教的僧團,稱為「和合眾」,凡事有他共住的綱目,有著共同相處的要領,不希望有某一個人主觀的武斷。就連佛陀也經常說:我是僧中的一個。佛陀說法時,他每說完一個道理,都問弟子:「於意云何?」可見他重視大眾,問大家的感受如何。佛陀雖然對真理下了獨一無二的定論,但他在說明其理時,都問大家:你們以為怎麼樣呢?佛陀的「三周說法」、「三轉四諦法輪」,都是佛陀對真理民主的宣誓。
  
  《戰國策》裏,齊王為了廣納諫言,下令說:「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議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結果「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因為齊王的一切,都依眾議而為之了。這就是說,只要自己在朝廷做好,何怕外人不尊重呢!
  
  強人政治固然很好,但強人犯錯,那就無法收拾了!所謂「武斷自己之事,為害猶淺;武斷眾人之事,招禍實深。」實可為領導者戒!《人間福報》2002年4月28日

 

漸凍人
  
  現代有一些人,因為不滿現實,就異想天開的寄望科學,希望能把自己冷凍起來,過個三十年、五十年再解凍,重新做人。
  
  其實,你再仔細一想,三、五十年後,你的父母、朋友都已經去世了,你的玩伴、你的習慣都已經不一樣了,你再活過來,又有什麼趣味呢?
  
  現在的醫學上,真有一種罹患運動神經元疾病的人,稱為「漸凍人」,患者會從五官、四肢、乃至全身各部位漸漸失去行動、說話的能力,最後甚至連呼吸都必須借助醫學上的器材,才能維持生命。
  
  一個漸凍人,口不能說話,手不能動,腳不能走,所以想什麼都不能表態的時候,這種人不是生不如死嗎?
  
  不滿現實的人,要做冷凍人;不得已的身體萎縮,成為漸凍人,都還罷了,倒是一些很健全的人,在心態上或者表情上也像是一個冷凍人或漸凍人,這就不值得效法了。
  
  你看,現代的人群裏,多少人的臉上失去了微笑的能力,每天拉長著臉,好像別人欠他什麼,或者什麼地方得罪了他。有的人有口不講話,尤其不善於講好話,那怕你是金絲雀,你有再好聽的聲音,但你不肯表露,人家也會把你當作一隻小麻雀送進烤箱裏。
  
  有思想,就是不開通;有心靈,就是不容易受感動,缺乏同情心,和人相處,冷漠以對,甚至形同陌路,這一種人就算活著,也如行個尸走肉,給予他的名字,也是「漸凍人」。
  
  佛陀在《阿含經》中提到「五種非人」:該說時不說、該笑時不笑、該做時不做、該歡喜時不歡喜、該讚美人時不讚美人。所謂「非人」,不也就是「冷凍人」嗎?
  
  現代的人為了速度,用汽車代步本來很好,假如沒有汽車,就不肯走路辦事;手本來可以做很多事,但用遙控器習慣了以後,沒有遙控器他的手就不知如何舉措;口本來是用來說話,但當擴音器用慣以後
  
  ,沒有擴音器他就不肯說話;眼睛是用來看東西的,眼鏡戴久了,假如沒有眼鏡,他就不肯看,這許多不都是物質進步了,反而讓自我退化了,終於把自己成為一個「漸凍人」。
  
  國家與國家之間,外交關係陷於交惡,我們可以使兩國外交解凍;兩個朋友有了仇隙,他人也可以為其解凍。可是,我們自己的毛病、缺點、冷漠,我們如何為自己解凍呢!
  
  《人間福報》2002年4月29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