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凡事超然(1990) -- 星雲日記4 星雲法師著

日日觀音 1990/3/1~1990/3/15

■三月 一日  星期四

母親明天就要經由香港回大陸去,學院的學生因上課的關係,一直沒有機會跟母親談話,要求我在母親離開佛光山前,給他們一點時間。

所以上午十時,特請母親在祗園廳跟學生們見面。望著一張張年輕的面孔,母親忍不住讚歎道︰

「你們都是有根機的人,年紀輕輕的就知道修行學佛,這都是前輩子修來的。尤其是年輕人出家,沒有家庭、兒女、公婆的麻煩。人生在世,雖可享功名富貴的洪福,但僅止於一世,西方極樂世界的清福,則可享永遠。雖在修行道上偶爾會受師父的氣(教訓),但這樣的垂訓,根機會上升,有功德的。我走過很多地方如︰香港、日本、美國等都沒有佛光山好。大陸那有西方?西方就在佛光山。佛光山到處都有佛菩薩,都是你們的模範。到西方極樂世界是一個個去的(喻有福德修持者),不可能全體都去,大家要好好抓緊,不要失去機會。」

學生們也相繼發問道︰「奶奶!您到過那麼多地方,最喜歡那裏?」


母親︰「大陸提不上,美國是外國,台灣是中國善人地。」


「奶奶!談談您的養生之道?」

母親︰「飲食要少,使用的東西要簡單(因多則拖累),平時多勞動(不輕易指揮別人工作)。」


「奶奶!大陸上信佛的人多嗎?」

母親︰「自從毛主席死後,大陸上信佛的人多了,且生活物品有得買、有得吃,什麼都有了。」

「奶奶!您平時修持的法門是什麼?」

母親︰「我一個老太婆那有什麼修持?我只知道本住一心,從善心出發;地獄、天堂隨心轉。清淨佛道、榮華富貴皆在一念之間。」

「奶奶!您什麼時候再回來看我們?」

母親︰「下半年希望再來望一望,我也告訴你師父要帶你們回揚州去看看,最遲在南京下院落成時,一定要去!」說著母親回頭對我道︰「佛陀、莊周、孔子……等皆是有母親養的,你收徒弟也要如母親,盡心的度徒弟成佛!將來成為這些諸佛的領袖,屆時我也可以沾光。」
度徒眾是我的責任,也勞母親如此費心,真是一心掛兩頭。我也問母親道︰「回家去如何告訴大家,您對佛光山(台灣)的印象?」

母親︰「這個還用你來教我呀?」

本山功德主陳美智居士來訪,其先生是《讀者文摘》和英文雜誌社董事長陳嘉男先生,除拜訪母親外,並談及在《覺世》旬刊的封面,看到我用毛筆寫的「慈悲」兩字,非常喜歡,故要求為她寫這兩個字,我就順手滿她的願。臨走時,陳美智居士送了我一本《留真》,內容涵蓋中國有名書畫家們的代表作,彌足珍貴。陳居士還表示,回去後,將送一套由「台灣英文雜誌社」所出版的全套書給我。平常收到信徒供養機會較多,送整套書給我則少見。台灣英文雜誌社銷售的國內外雜誌有四百多種,如︰《讀者文摘》、《亞洲週刊》、《漢聲雜誌》、《Time》、《Newsweek》、《National Geographic》……等,出版的精裝套書及叢書如︰時代生活叢書、讀者文摘叢書、簡明大英百科全書……等一千四百多種,其他還有輔助學習教材、語言課程等,以目前出版業而論,是屬頗為先進的(台英雜誌社創立於一九四六年)。

下午五時,中國佛教會祕書長了中法師來訪,住持心平、都監院慈容、教育院慈惠、人事監院慈嘉等多人均親自接待。對於佛教的未來及展望,彼此交談甚歡。晚餐後,送走了中法師,忽有所悟,佛教雖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但「要得佛法興,除非僧讚僧」則不虛也!

■三月 二日  星期五

由於中午將陪同母親返回香港,清早就忙著一些待處理的事情,約十一時許,才得空向母親請安,她看到我就說︰「該來的不來,不該來的都來過了。」我知道,這句話是指我沒有提早去向她問好。因為今天她老人家將要離台返鄉,難免心裏掛念。
 

在小港機場,幸好有位胡昭南先生幫忙,讓母親能坐上輪椅順利登機。到達啟德機場,由美國來會合的國華兄、國民弟以及依如法師等來接機。
 

返抵佛香精舍,為母親安單後,並請她好好休息。依如法師送來一份永護的傳真,內容大意說︰Deo Dapri(帝歐教授)希望於一九九一年元月七日至十一日在佛光山舉行國際會議,討論主題--聯合國對宗教和人權宣言所附屬的計畫。內容討論全球教育,是針對與各種意識形態的和平對談,參加者均為美國有名的大學教授。
 

近年來,佛光山和西來寺經常協助各種國際會議的召開,如果我們欲提升佛教在學術上和國際上的地位,這種會議是非常重要的。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會長慈惠法師告訴我,目前文教基金會所辦的國際佛學委託研究,一年內可收到二十篇論文;由基金會支持的「雲南大理佛教文化調查團」,將於七月中旬由藍吉富教授領隊成行;十二月的第二屆國際佛教學術會議以「現代佛教」為主題,在佛光山召開;另外還有佛教青年學術會議將在一九九一年元月一日舉行。

■三月 三日  星期六

早上十點,約見了智一法師,他和我是幼年的同學,是過去曾主編過《香港佛教》的徐老師,也曾在佛光山叢林學院授課,如今重披袈裟,和我談及受戒和補戒的問題。

晚上,佛光山心平和尚來電話,希望都監院院長容法師、傳燈會會長莊法師就近徵詢我的意見,對佛光山分布在國內外的數十所別分院的住持人選作一甄選,我一共提了六十位名單,請他先作一些集訓工作。

住持人才的培訓是一項艱鉅的工作,依其性格、能力、發心……等加以教育,使其發揮。如何做好住持?我認為最重要的條件︰一、有道德本性,二、有親和熱力,三、有供養心量,四、有整體觀念,五、有虔誠信仰,六、有人間風格,七、有民主精神,八、有現代知識。

心平和尚自接任佛光山住持三年來,非常受全山大眾的擁戴。尤其他努力在各地設立佈教所,對弘法的成果,顯著增加,但跟著而來的問題,卻是住持和佈教師人選難擇,前天在山上他問我如何甄選人才,一時我竟然也回答不出,人才在那裏?今日用電話來香港追蹤,給他一逼,不禁想出了六十位人選。

■三月 四日  星期日

近來,經常開示信眾,講話不要做「烏鴉嘴」,要做「喜鵲報喜」;待人不要做「相打雞」(台語︰鬥雞),要做「鳳凰來儀」;處世不要做「木頭人」,要做「微笑彌勒」。

今天偶翻《莊子》,見有一則發人深省的故事,內容大意是說有一個有名的鬥雞師,名叫紀渻子,訓練鬥雞,遠近聞名。有一天周宣王要他訓練一隻勇猛無比的鬥雞,紀渻子接受任務後,一過數十日一直沒有消息,宣王等得不耐,就催著紀渻子,紀回答道︰「還不行,此雞生性自狂自傲,只會虛張聲勢,其實遇到強者,不堪一擊!」

宣王又等了多日,再催問如何?紀渻子回答道︰

「還是不行,因為此雞沉著不夠,牠一聽到其他雞叫就會衝動,擺開架勢,還不是大將之風!」

又過多日,宣王再催;紀渻子回答道︰

「大王!現在仍不行,因為此雞一接近他雞,牠就會氣昂昂雄赳赳,像如此不能沉著的匹夫之勇,還不是最好的鬥雞。」

最後,宣王失望,不再催問。一日,紀渻子主動向周宣王報告︰

「大王!你要我訓練鬥雞,現在任務已完成了。因為此雞現在聽到他雞啼叫,恍如不聞;見到他雞跳躍,恍如不見,簡直就像一個木頭雞。氣定神閒,從容安詳,已是全能全德。只要其他鬥雞一見到牠,就會落荒而逃,不戰而勝,這才算真正的鬥雞了。」

中午,有香港青山寺的隆平法師、慧忍法師、智一法師來訪。

青山寺,因係杯渡禪師開山而聞名。相傳杯渡禪師常乘木杯渡水,在「僧寶讚」裏有「……浮盃渡海剎那時……」,杯公神異甚多,世人莫測其由來。遺有「一缽歌」行世,他們邀我作青山一日遊,我告之待他日因緣再說。

■三月 五日  星期一

今早,依如法師來報告說︰由佛香精舍、香港世界佛教徒友誼會、佛教聯合會、顯密佛學會、菩提學會等三十餘個單位聯合主辦,共同邀請我於十一月份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行三天佛學講座。要我定出講題,我當即將這三天的講演題目定為︰
  一、佛教致富之道。
  二、佛教人我之道。
  三、佛教長壽之道。

十年前,不少人要我到香港作大規模講演會,我都一直推辭,因為佛教講因緣。香港,我雖經常往來,卻一句廣東話都不會說。而領導香港佛教的幾位大德,如覺光法師、永惺法師、洗塵法師、暢懷法師、元果法師等,和我都是知交益友,他們現在已將香港佛教帶動起來了!學校、醫院、養老院,不下數十所之多。

香港佛教最令人稱道的就是大家互相尊重,互相團結。香港佛教聯合會、香港佛教僧伽會,濟濟多士,都非常熱心佛教事業,如今佛教能夠到紅磡體育館說法,他們居中策畫,為教的熱忱和慈悲,著實令人感激。

■三月 六日  星期二

早上九時,承佛香精舍信徒鄭明榮、鄭美麗居士的盛情,帶我前住深圳一遊。深圳和香港只一鐵絲網之隔,雖是一日遊,在中國和香港的海關進進出出就要辦四次手續。

深圳,被規畫為經濟特區,有許多外商來此投資設廠,帶動了繁榮,民眾收入好,生活水準也提升,和大陸內地有很大的貧富懸殊。

我們暢遊享有盛名的「錦繡中華」(小人國)微縮景區,它佔地有四百五十畝,大致上是按照中國區域版圖分布,和台灣桃園設立的小人國,同樣的壯闊美麗,花了三小時參觀,從中可領略出大江南北的錦繡河山。

在縮影區內,有中國自然風光和人文歷史,萬里長城在山坡上綿延不斷;秦陵兵馬俑,古意盎然。中國之「最」,在這裏可以一目瞭然,最大的故宮宮殿、最高的樂山大佛、最長的敦煌莫高窟畫廊、最奇的景觀石林、最美的黃山山峰、最險峻挺拔的長江三峽、最雄偉莊嚴的建築布達拉宮、最具特色的大小雁塔、最多的古寺塔院……

我雖匆匆一遊,但感覺到「天下名山僧佔多」這句話一點不假,這是佛教的錦繡中華,這是佛教文化所建設的世界。兩千多年來,佛教莊嚴了中國河山,可是,中國啊!為什麼你們經常出現摧毀佛教的惡行呢?

有良心的中國人民們!美的中國、綠的中國、花的中國,那是多少佛教徒化了多少心血所成的啊!

■三月 七日  星期三

上午,前往母親安單處問安。母親說︰假如沒有到台灣佛光山,對佛光山就是想了八日十夜也想不出,沒想到他的兒子和那些信徒竟然有那麼大的辦法。

下午五時,楊懋慈居士從美國專程來港會晤。閒談時,楊居士說︰他有信心要將我的講演錄音帶發行於全世界,其分析是現在流行隨身聽,幾乎每人身上都有一部,長途旅行開車播放錄音帶比比皆是。而我是提倡人生佛教、生活佛教,佛法是一帖清涼劑,能拯救日漸腐敗的世道人心。楊居士又建議將其交給各航空公司播放,讓乘客有機會接觸佛法。

楊居士還提議說︰做一個信徒,以他的心態最需要得到的是︰
  一、大師親筆函。
  二、大師的電話。
  三、隨時知道西來寺的動態。
  四、以「信用卡」捐款。
  五、收到生日卡片。
  六、婚喪喜慶的協助。

聽後,我馬上指示佛光山都監院院長慈容法師、西來寺住持慈莊法師要努力幫我執行楊居士的建議。

陸鏗先生從洛杉磯打電話來,說他在紐約有個朋友,主持一家電台的節目,希望能將我的《講演集》、《禪話》,改以粵語發音,要在電台播出,徵求我的同意。為了弘法,我當然非常樂意。

容法師今日先去澳洲,莊法師明天去,我也將於明日送走母親後,即刻轉機返台。

■三月 八日  星期四

今早約見了佛香精舍信徒林錦玲小姐,就其在佛學研究上的疑難一一解說,她希望能上佛光山參加英文佛學班的行列。

下午三時,昨天去澳洲的慈容法師打電話報告說︰「澳洲籌備建寺事宜,已聯絡好了各主要相關人士談話,就只等莊法師來了。」

二時,約見楊懋慈先生,他說自從學佛後,人生觀完全改變了,尤其從佛光人的四大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裏得到很大的啟示。過去他是生意人,一切以利益為主,現在是以「道」為主,他奉行「給人」的哲學,從「給」裏頭,得到很大的歡喜快樂。學佛主要是在生活裏得到印證,正如佛光山所推行的人間佛教,將佛法落實在生活裏。

楊先生是一個悟性高、做事也很有條理的人,他們夫婦行解並重、福慧雙修,譽他們為模範信徒,應是實至名歸。

今天是母親、華兄、民弟要返鄉的日子。在香港這些時日裏,我盡量抽出時間來陪伴母親。今天與母親對談中,提起有四十年之久不曾獲得家鄉訊息,心裏抱憾不已。母親說她不怪我︰「沒有四十年的辛苦,就沒有梅花撲鼻香。」

在機場,母親坐輪椅,要從另一個門進入海關,而我要幫著華兄、民弟入關。送走了華兄、民弟,我以為沒有事,可以去辦理自己赴台的手續,但不料母親在另一個關口等我,一定要和我見一面才肯進關,大概這就是慈母心了。

晚,十時三十分,由香港返抵佛光山。心平、慈惠、慈嘉、依空、依諦等多人均在等候,對母親這幾天在港生活情形頗為關切,我也為大家略述,並轉達母親要大家到揚州家鄉之心願。

■三月 九日  星期五

男眾學部學生慧傑,因感學部所排功課不能滿足他的求知欲望,想自我進修,要求我准許他辦理休學。利用下午下課時間,找他來講話。

慧傑的想法、感受,我昔時在棲霞山也有過。不過,我是從那些不會教書的老師處學會教書,從不會領導的老師處學會領導,人在學習的過程,要好壞全部接受再自我過濾、調整,凡是能接受人家的都會成功,在不順遂、不甘願下忍耐,是一種心志的磨鍊。環亞總裁鄭綿綿的家世大家都知道,但她剛進入公司工作時,是從掃地、擦玻璃中去體驗生活,所以一旦做上總裁就能領導他人。

慧傑一再表示,他要的是實力而非學歷……,我想不拘學歷那是因為境界未到的緣故,本山人事升等考核是依道業、事業、學業來評估的,勉其不可忽視學業的充實,平時應付課堂的考試外,多餘的時間則可埋首於各經本筆記。舉凡佈教的、應用的、法務的,一旦步出校門對弘法的事物要能獨當一面,而非僅止於片面的。常聽有人感慨道︰「書到用時方恨少。」要將自己心胸放大於日後弘法的大業上,不要拘於學院小小的一個範圍內,有理想、有目標、有計畫的人生,會過得忙碌且充實!

看慧傑點頭願意將最後一年學業完成,我有種牧羊人數羊一、二、三……沒有失落一頭羊的欣慰感。

後天(三月十一日),佛光山苗栗講堂落成,今起一連三天在苗栗縣立文化中心舉行佛學講座。常住大眾對這所在客家地區的講堂都非常護持,爭相要來此結法緣,所以,這次的佛學講座主講人除我之外,尚有慈惠、慧德、依空、依淳等法師。

下午四時三十分,驅車前往苗栗。沿途看到不少招牌,如「佛光山砂石廠」、「佛光山加油站」、「佛光山大旅社」、「佛光山琉璃瓦」、「佛光素食館」、「佛光山草莓園」……不僅徒弟,信徒也有不少人向我建議,對這些私自取用「佛光山」三個字為招牌者,應予取締,免得讓外界的人誤以為佛光山在做生意。我想「佛光」本來就是普照的,社會人士會依「佛光」兩字為名是可喜的事,想三十年前,在社會上要看到一個「佛」字都不容易。現代的人不僅懂得「佛光」之寶貴,並以此命名為吉祥,佛法在生活中能深入人心,多年來弘法之辛勤,終在大街小巷中獲得回響。

晚上七時二十分到達苗栗文化中心,剛好可以趕上替慈惠、慧德主持佛學講座。徒眾都說,就算限時專送也沒這麼準時。(他們那裏曉得在高速公路上,我是如何的「快馬加鞭」!)

講座開始後,在永哲的指引下,參觀了「苗栗佛光講堂」,並聽取報告有關後天落成事宜。後轉往台北,到達普門寺已凌晨一時三十分。

■三月 十日  星期六

應中國石油公司之邀,在其系列講座中演講。上午九時三十分抵中央圖書館時,中油副總經理郭雍、人事室羅基聰先生等皆親自接待。今天的講題是由中油擬定的「從混沌到清明的生活價值」,為大家介紹禪者超然、灑脫的生活方式。場內不斷有會心的笑聲與掌聲,不難知道,大家對生活中有禪的境界發出共鳴。會後,我將帶來的幾百卷錄音帶要跟大家結緣,主辦單位認為太珍貴了,只准各單位代表一套,將分送全省中油所屬單位。

中油公司此次的講座是針對工作的調適、心理、價值等問題,而禮請專家演講。他們分別是︰卡內基訓練負責人黑幼龍、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教授趙雅麗、嘉義師院院長黃國彥、交大校長阮大年等十多人。國營事業對在職人員之進修實費心機,難能可貴的是佛教的佈教師也在禮請之列,佛教淨化社會人心之用,此又是一明證。

下午一時三十分抵基隆極樂寺,除巡視興建中的工程外,對新喬遷至此的《普門》雜誌辦公場所,作了一番了解,在《普門》工作的徒眾,要我對《普門》「批評指教」,只告知大家,佛光山的文教事業志在弘法,不在營利;要將《普門》雜誌樹立成為第二個佛光山。二十年前我建設佛光山時,從沒有想過這麼遠的麻竹園會有信徒來添油香供養。希望《普門》雜誌也要有同樣的精神,即使是蝕本,為弘法的需要,也要辦下去。

對雜誌上的「廣告」,花樣不可太多,廣告不是研究品,要讓人能一目了然。每一期的文章要有主題、目標、理想,讓人看了,有「我終於知道要怎麼辦」的踏實感。對新聞的取材要廣為吸收資訊,多利用別分院來傳達訊息,尤其是國外的別分院,要有「人在室內,世界在我指揮之下」的氣魄。一個人為了一個目標總要不惜一切去完成,因這非僅是理想,且是一種使命。

下午三時,從基隆轉往苗栗文化中心,高速公路上南下的車子頗為擁擠,尤其是每逢星期假日。記得有一次跟美國加州州務卿余江月桂同一座車時,看到加州車子寸步難行的壅塞,她不禁嘆道︰「高速公路成了停車場。」我看,台灣的交通也差不多了。我在高速公路行車,常見越規受罰事件,小有心得。略舉數事,敬告行車者 ︰

「有橋莫快車,遇彎須慢行;
 戰備車道旁,兩邊有警車;
 每過十公里,注意照相機;
 既能少花錢,又可無災星。」

在往苗栗的途上,忽憶起就在附近的法雲寺,特繞道前去拜訪已年屆八十三歲的妙然老尼師,法雲寺在日據時代為台灣五大寺之一,民國五十四年慈莊、慈惠、慈嘉、慈怡等皆在此受戒。法雲寺擁有八十甲土地,皆屬竹林,記得四十年前初到台灣,曾在法雲寺的竹林裏,看守山林約三月有餘。今舊地重遊,雖景物新建,但那似曾相似的輪廓,倍感親切。妙然尼師見到我,抓緊我的手問長問短,也提到我母親來台的情形,老婆心切般的關懷,洋溢於言談舉止間。因為要趕往苗栗文化中心講演,故不敢久留。臨走時承妙然尼師好意送我一盒太陽餅,我也答應下一次來時,定要與法雲佛學院的學生講話。

今晚的講座,主講人都是擁有文學碩士學位的依空、依淳。講演前由苗栗明崇寺的信徒,以傳統的樂器用客家語唱「大佛法語」供養大眾。節拍之輕快、合聲之優美、曲調之柔和,博得全堂喝采。我對全體表演的信徒表示,在今年十一月份,我到香港紅磡體育館演講時,將邀請他們前去表演。

晚,安單於彰化福山寺。平時較少有機會跟福山學園的同學講話,特集合他們及福山寺住眾,聚在一起話家常,同時也聽取學生的學習心得。由他們支吾的反應及辭不達意的對話,可知他們實在太缺少思想訓練,這也是目前填鴨式教育的弊病。記得以前我在焦山佛學院讀書時,一篇文章只看了十分鐘,老師就考試,訓練我們博文強記、急智反應。有時上些理則學的課,當時年紀還小,思想未成熟,實在聽不懂,但卻能把握到「凡是道理一定要有原則」,能合理、合情的才是大眾需要的。雖只是一堂課的概念,我就能終身受用;上課若聽不懂,抓不到重點,上起課來不僅乏味也不受用。聽一場演講、看一篇文章、讀一本書後,自己能講得出重點,或從中得到一些啟示、共鳴、意見……,那你看的、聽的才是自己的。否則講不出聽不懂,徒然浪費時間。

特囑學院老師,平常多提些問題,訓練學生的思考;常舉行球藝或挑戰性的活動來訓練學生的反應。有「心智」、有「思想」的人生,才會多彩多姿,慎戒於無知!

有一職事問我,對這次總統選舉與林洋港先生退選的看法,對政治我並不瞭解,所以不便分析。但弟子蕭慧華卻非常關心國事,她寫了一張字條給我,表達她的看法。我看後,覺得非常有趣。她大概就「皆大歡喜」為原則而擬定的,茲記錄如下︰
  總 統︰李登輝
  副總統︰陳履安
  黨主席︰李 煥
  黨秘書長︰邱創煥
  司法院長︰李元簇
  考試院長︰蔣緯國
  立法院長︰朱高正
  副院長︰趙少康
  行政院長︰林洋港
  行政院副院長︰李鍾桂
  秘書長︰許水德
  內政部長︰高育仁
  外交部長︰錢 復
  國防部長︰郝柏村
  教育部長︰毛高文
  財政部長︰郭婉容
  台灣省主席︰吳伯雄
  台北市長︰康寧祥

  高雄市長 余陳月瑛
  駐美大使︰章孝嚴
  總統府秘書長︰宋楚瑜
  大陸工作會︰馬英九

這以上所列,只是一點民意,我想當總統選出後,內閣改組,這一份皆大歡喜的名單,就不知又變到什麼樣子了。

■三月 十一日  星期日

上午六時三十分離開福山寺,專程又往苗栗淨覺院訪問智道法師,不巧智道法師在西螺講經。

四十二年前,我剛到台灣時,第一個認識的比丘尼便是智道法師。她對在台的大陸出家人貢獻很大,如︰妙果長老(智道法師的師公)與我們這批大陸來的法師語言不通,都是智道法師從中傳達訊息;政府有一陣子將大陸來的法師全部逮捕,也是智道法師為我們送飯。並替我們報戶口、申請身分證……據聞智道法師七歲時就能登壇說法,頗有鳩摩羅什的風範。

最近謝潤德居士常向我抗議,佛光山別分院南北都有,唯獨與我最緣深的苗栗卻沒有設立。故,這幾年來,我都非常用心栽培客家籍的學生,訓練他們弘法講道,而有今日「佛光山苗栗講堂」的成立。

因九時要主持「佛光山苗栗講堂」的佛像開光及皈依典禮,不便在淨覺院逗留太久,臨走時,囑隨行的慈惠予淨覺院住眾每人一個紅包結緣。
  在近千名信眾虔誠禮誦下,為佛像開光,法語云--
  「金容玉佛開光日,苗栗信徒入道時,
   萬姓門中常歡慶,願做逍遙自在人。」

隨後舉行近五百人的皈依典禮。會中特別向大家介紹,替佛光山在苗栗地區結上法緣的花蓮四維高中校長黃英吉;常在苗栗明崇寺幫忙,出錢、出力、策畫的曾萬盛先生;提供場地供苗栗佈教所共修一年多的謝其光先生;奉獻苗栗佛光講堂的屋主林克敏先生等給大家認識,希望藉這些有心人士的發心,讓「苗栗佛光講堂」能成為每一個信眾滋潤慧命的家!

因下午二時三十分佛光山也有一場皈依典禮,故一下台,馬上驅車南下,午供則交由心平和尚主持。
佛光山每年有固定的三次皈依,即農曆的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的前一個星期日。這幾年每逢山上的皈依日子我都在國外,難得這一次我在家,雖然南北奔跑很辛苦,但我很樂意趕回去主持,更何況我從來不曾有「我想……」「我願……」「我要……」的念頭,完全隨順別人的需要。

回到山上剛好趕上皈依典禮,只見大雄寶殿內,皈依者、觀禮者擠得水洩不通,此次發心皈依者有近千人之多,如︰駱思嫄(空軍官校教育長孫安國夫人)、陳彩鑾(作家林清玄夫人)、哥倫比亞大學、台大等大專院校學生近百人。

典禮畢,又立即回頭往苗栗,希望能趕上晚上七時三十分的佛學講座,因逢星期日,北上車子漸多,有時塞得有一、二十分鐘不能動彈,此時只好「方便」地走路肩,心想︰如果當局能注意到目前高速公路擁擠的情形,能否考慮將路肩道納入現在的公路成為六線道,旁再另闢新的路肩道,相信對高速公路的車流量定有改善。

晚上七時二十分準時到苗栗佛光講堂,徒眾看到我下車,說道︰「師父!您現在不是『限時專送』,而是『快遞』!」語氣中含著不忍,一路上在高速公路奔馳的緊張情緒,似乎在這一句話中得到共鳴。

今晚為大家開示的主題是「佛法與人生」,講演前苗栗縣長張秋華夫婦、省議員傅文政先生,都到場簡短致詞。也祈望在張縣長的主政下,佛法能遍灑每個角落,讓苗栗成為一座佛教城。

一樣的公路,兩樣的心情。五個小時前,從佛光山要趕來苗栗文化中心時,在高速公路上,看的都是一輛車接一輛車,沒有一點間隔。現在要回佛光山,雖然車子壅塞依舊,但景色迥然不同。南下的車道,後座警示的紅燈都亮著,沿著高速公路迤邐著像是一條紅寶石的天河。北上的車子,開著近照燈,隨著車子的移動閃爍地亮著,像煞一條白色的星河,好看極了。沒想到深夜的高速公路如此漂亮。

凌晨一點半回到佛光山。就寢前翻了一下這一期的《讀者文摘》,有一小段寫道︰

「有一位七十高齡的老先生,兒女在替他做壽時,他致詞說,爸爸好比一個球,當他的利用價值最高時,孩子你爭我奪,此時是『籃球』;退休以後,孩子們你推過來,我推過去,此時是『排球』;到老邁年高、行動不良時,孩子們你一腳我一腳,唯恐踢不出去,此時是『足球』。」

看完不禁會心一笑。我想在佛教裏,不管信徒或徒眾,我有一份自信,就算我老了,他們也一定會緊緊的抱著,如「橄欖球」似的不放我。這就是師父與父親不同的地方吧!

■三月 十二日  星期一

依品平常利用晚上時間,到高雄許慶茂居士(本山功德主)處學習插花,這個月初獲得「日本松藤齋頒發古流派插花正式教授」榮譽。今特拿了他的證書給我看,證書像是香板似的長木板,很別緻。只要有心,處處都是學習的環境。

由菲律賓永光傳回來的消息得知,這一次菲律賓朝山團回佛光山朝山,並且參加農曆二月一日的信徒香會後,每一次聚會時,話題總離不開「何時再回到佛光山?」可見大家的向心力。

據永光表示,去年剛到慈恩寺時,信徒才五個人,現在每次聚會已多達百餘人,可見只要肯播種、付出心血,還是會有成果的。

下午收到內湖區安泰街吳家慧、楊育靜小朋友的信,內容如下︰


「大師您好︰

我是一個基督徒,經由同學的介紹,開始認識佛教,我的父母親也會看一些佛書。我經常到佛寶寺拿一些佛書回家看,佛寶寺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場所,裏面的師父都是和藹可親的。聽說佛寶寺是一位女施主所捐,如今女施主卻要把土地收回,使佛寶寺必須搬到桃園,這件事使我非常難過,希望大師能夠和那位女施主談一談。  祝

健康 快樂


弟子楊育靜敬上」


另一封的內容是︰


「大師您好︰

聽母親說起近日內佛寶寺就要搬遷到桃園,因為地主楊奶奶要收回佛寶寺,我深感驚訝,因為佛寶寺使很多信徒接觸到真正的佛教。寺裏的師父都慈悲為懷,無形中引導了我們待人處事的道理和對人對事產生恭敬心、歡喜心。

師父們要走了,辛辛苦苦建立一座這麼完美的教育場所,居然要離我們而去,實在令人無法相信,還有圖書室的佛書我也真捨不得它們啊!但是又奈何?我經過深思熟慮才寫這封信給您,希望您能和那位地主楊奶奶溝通、談談,並轉達她︰布施出去的東西,怎能再收回呢?或許能使楊奶奶改變決定,讓更多的內湖人士普照佛教的光明呢!謝謝您!
 祝

吉祥 如意


弟子吳家慧敬上」


看完這兩封信,憶起《孟子》上云︰「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三月 十三日  星期二

由於都監院院長慈容法師為南天寺籌建事宜,前往澳洲未歸,今特和心平和尚代理巡視各單位。

勉《覺世》工作的徒眾,要站在信眾的立場,企畫信徒需要的文稿,擴大並充實編輯的內容,如治家之道、修持法門、佛門常識……等,讓每一位信徒,只要一拿到《覺世》,就可以從中得到受用,這是最基本任務。

到都監院接受各監院們「諮詢」,勉勵在各單位實習的同學,要承受批評與指責,做事要主動,不要等事情來了才動手;從工作中發掘問題,並懂得溝通處事,工作表現要有智慧、分寸,不鬧情緒,對上要能讓主管講好話;在同事間要能受到別人的尊重與肯定,並能廣結善緣。一個人的辦事能力,從其服務態度就可以看出來,不要一有阻礙就「你說的、你要的、你……」,凡事不要急於說明辯白,受一點委屈沒有什麼了不起,不要在人我事務上鬥氣,要在學問道德上爭長短。一個人的「性格」就是命運,要改變命運,先要改變性格。一副「不受教」的性格到那個單位,一樣不受歡迎,就如烏鴉音聲不改,飛到那裏都是在被排斥之列。

巡山至學院,看興建中的教室,經過簡炳輝居士家門口,看到他正在清理一個巢窩,詢問之下才知道,是剛出生不久的小松鼠,從樹上掉下來,簡居士就築了一個窩給松鼠住,並餵食三餐。現在松鼠長大了,白天會自己跑出去玩,晚上又回到窩裏來睡覺。聽起來非常有人情味。

才走到文教基金會辦公室,總機的電話就追蹤而至,原來是《中國時報》記者蘇正國先生要訪問我,對昨天李總統證道的事,談談我的看法。

我覺得總統是全民的,不是基督教徒的總統,信仰是個人的事,別人不可勉強。記得李總統還在省主席任內時,有一次頒發全省寺廟有功人員的獎時,一再申明自己是基督教徒,讓那些受獎的寺廟人員心裏有股「我是來領省主席的獎,又不是領基督教的獎」的不悅感。

又有一次,某寺廟落成,請省主席去主持,他也表示自己是基督徒不上香,讓邀請的單位有種「我是請省主席來主持,還是請的是基督徒?」的疑問。

故對李總統證道的事,我引用 國父孫中山先生的一段事來表示我的看法--在廣州的大元帥府裏,國父的祕書常在府內傳教,國父認為其舉不當,祕書理直氣壯的對國父說︰「別忘了您也是基督教徒。」

國父︰「孫文是基督教徒,大元帥則不是!」

晚,七時,前往中山大學活動中心,為中大的學生開示「社會變遷與青年學佛」,開示完後,學生踴躍發問,如--

一、佛教的叢林學,對當前社會值得參考的地方有那些?
  二、對總統民選的看法如何?
  三、老國代是否該退職?
  四、以宗教徒的身分可以關心政治否?
  ……
  年輕的一代能如此關心國事,實在是國家之幸!

從中山大學出來,轉往七賢二路普賢寺。因日前住持心定法師被常住派至澳洲協助南天寺籌建,故今晚特地繞到普賢寺,與住眾座談,至十二時半方解散。晚,宿於普賢寺。

■三月 十四日  星期三

上午六時三十分由普賢寺回到佛光山,八時接受《佛教新聞》記者沈明進訪問,要我談談--

◎對「佛教事業」的看法?

佛教事業不同於一般商業,從事佛教事業的人,應具有信仰、慈悲、給人方便、服務及廣結善緣的理念。

就以印經事業而言,本來著作是有版權,是屬教會所有(如《聖經》非經教會允許是不可以亂印的),就是要印也要較具代表性的寺廟或印刷廠來負責,以確保品質,不可隨便想印就印。這種事業雖然有時其中有不如法的經銷商,但佛法如大海,不會影響佛教的清淨。

唐朝百丈禪師提倡農禪,故佛教擁有山林田地的事業,時代變遷為工業社會,目前則提倡工禪,不管是農禪或工禪,其用意就是要將佛教普遍化、生活化。所以從事佛教工商事業者,定要本著誠實無欺的原則,來從事這種良心事業。

教育事業則在培養佛教人才。

電視廣播、法物流通、法器應市,只要將其利潤回饋佛教,就是一種事業。

佛教的電視化、電影化、現代化,都是目前弘法的必備條件。尤其「普音」將佛教帶動成為多媒體,將佛陀時代那法音宣流、出廣長舌相展現在我們面前,實在不可思議,此為信仰而投資、奉獻的事業,實難能可貴。

不管你從事什麼工作,只要跟佛教的道德、精神相吻合,就可以從事,如旅館服務大眾、百貨提供人們購物、素食館方便人們素食……社會上也有很多人,省吃儉用的來布施,如修橋鋪路、施茶、施水……以促進人間祥和氣氛,當然也算是佛教事業。

◎對內政部即將立宗教法的意見?

我認為有法比無法好,雖不理想,但總可以慢慢改進。目前寺廟之亂,源在一寺有兩個頭,除住持外還有管理人。正統的寺院是只有住持,「管理人」是日據時代留下來的劣規。因有管理人的設置,將住持認為是雇員,寺廟之管理權流入世俗。佛門與一般商業不同,主權統一才是正軌。

又住持之資格應有限制,我們知道做醫生一定要醫學院畢業,神父、牧師也要神學院畢業,老師也要師範學院畢業,沒有經過佛學院畢業者,又怎能當住持呢?

且佛教的繼承事業是法系的,就如子女一樣繼承上一代的產業,如此佛教的產業才有保障不會流失。

神道教與佛教是有分別的,在立法時要分清,不要籠統。

內政部要替佛學院成立規範,要有一定的標準、條件與品質,否則沒有水準,易造成良莠不齊,凡事不要獨家、專利,因這已不能適應時代。

◎青年學佛之態度

除了偶爾參與活動外,在佛學的研修上要下功夫,多讀書。靈修的生活是必要的,佛七、禪七、短期出家、內在人格的莊嚴、性情的培養很重要,在群體中予人不同的氣質,那是因為有佛法的關係。

末後也談到,龍發堂的慈悲、勇敢、耐力,為社會家庭解決了很多問題,不僅有其存在價值,也很了不起!其他諸如護生、環保……等問題,也略提了些我的看法。

我很高興看到一些青年人從事佛教事業,想沈明進先生老遠從台北趕來,就為了訪問我幾個問題,其為佛教文教事業用心值得鼓勵,臨走時,特以紀念品跟他結緣。

慧海是英國留學的碩士,跟我出家後,今以書信向我報告了近三個月來,他的生活及研讀心得。表示在生活上已減少外界世俗的煩惱,能專心的進入經藏,能與叢林生活相應,能以平常心處事。

滿庭也在信上向我報告,對自己的前途要朝四個方向努力︰安住於課業、威儀的培養、正見的建立、感恩與發心。

我想為人師者,這是最樂意聽聞的訊息。

■三月 十五日  星期四

今天是農曆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聖誕日,上午七時北上至普門寺。

我們常常禮拜、稱誦觀音菩薩,但如何與菩薩交流?除知道觀音的大慈大悲外,對他認識有多深?菩薩有時現大自在身威嚴、助人、喜捨……如果你了解觀音菩薩的性格,就不會只在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時才來禮拜觀音菩薩,而是每天都會禮拜觀音,做個「日日觀音」,觀音也和人一樣有歡喜、微笑、傷心……

今在普門寺午供時為信眾們開示「如何做個日日觀音」
  「悲傷的時候有歡笑的表情,
   歡笑的時候有悲傷的掛念。
   忙碌的時候有輕鬆的感受,
   輕鬆的時候有忙碌的進取。
   貧窮的時候有富貴的自尊,
   富貴的時候有貧窮的謙虛。
   急躁的時候有緩慢的修養,
   緩慢的時候有急躁的精神。
   憂苦的時候有快樂的觀念,
   快樂的時候有憂苦的心情。
   發怒的時候有慈悲的心腸,
   慈悲的時候有發怒的認真。
   得意的時候有失落的想法,
   失落的時候有得意的喜悅。
   擁有的時候有喜捨的個性,
   喜捨的時候有擁有的感受。」

下午五時,中國佛教會護法組的昭慧法師來訪。對去年「思凡事件」他所表現的護法勇氣,當面給予嘉許,並談及當年慈航法師組「金剛護法隊」的構想。

昭慧法師目前在福嚴精舍講《妙雲集》,上個月我尚未回國時,聞印順長老身體欠佳,曾囑心如法師前去探望,今從昭慧法師得知印老已康健,勉其好好照顧他,其義理義學在當今佛教界是思想重鎮。

與昭慧法師談及我們這一代,因上一代人的不和至今已定型。但這一代可愛的僧青年,不應該受其影響而各據山頭互不來往,佛學院彼此間要互相來往,常辦聯誼活動,彼此有了共識,將來弘法時在聯繫上、溝通時就方便多了。走不同的路,但目標仍可一致;出家人的性格是進取、樂觀、與人為善的,心量是包容的。希望能見這一代的僧青年,彼此攜手,為佛教再創新頁。

昭慧法師還在師大就讀時,於一九七六年,曾參加佛光山大專夏令營,也因此而促成他學佛的因緣,既與佛光山有緣,希望這段緣不要輕易中斷,當面禮請他,能在普門寺的佛學講座中上課,昭慧法師也慨然答應。

目前佛教界之能蓬勃發展,皆因有人犧牲自修時間,到處弘法的關係。佛教的僧青年應團結的站出來,肩負弘法的使命,不要在自我的思想下流失自己。

晚,六時,接受幼獅廣播電台記者吳放先生訪問。談及目前社會動亂之因、人性之所以敗壞墮落……等問題。

七時三十分,於普門寺佛殿舉行一場皈依典禮,參加皈依者仍是千人以上。

這兩天不小心感冒,平時我對感冒的治療方式是多喝開水、多休息,這一次感冒,鼻水卻不停地流。在寮房拿出從山上帶來的藥,突有所感︰「我感冒都吃佛光山施診所的藥,而我的徒弟和學生卻都吃大醫院的藥。」

 

全力以赴 1990/3/16~1990/3/31

■三月 十六日  星期五

去年年底曾在軍中巡迴演講,國防部為感念佛法在軍中有淨化人心的功能,今特別在國軍英雄館頒給我一座獎牌。上午九時,在許義重上校引導下,會見了副參謀總長言百謙上將、政三處田樹勳處長、軍友社吳亮生總幹事,在旁作陪的還有黃南東上校、趙山林中校等。

言上將告訴我,軍中雖有軍紀、軍法,但其力量都不及從內心自發的自制力,從教育「明德班」與「勵德班」的經驗,更要借重佛法思想的啟示。而一個健康的人,不僅注重營養,對知識的充實、思想的提升、心境的擴大……等,都應均衡發展。尤其目前動亂的社會,更應宣導佛教因果的觀念,以匡正社會人心。並盛讚《星雲禪話》,將頗深的佛理,如此生活化的闡釋,是帶動社會的最好圭臬。

佛教之所以不同於別的宗教,在於它不怕「問題」,也因為如此,佛教才有「力量」解決各種問題。很高興軍中能重視佛法教化的功能,更感謝黃南東上校、許義重上校、趙山林中校等,促成這次巡迴演講,居中的聯絡、時間的安排、事後的連繫,都有條不紊,在在表現出新速實簡的軍人本色,實功不可沒。

最後與言上將等言明,下次如再請我演講,決不可以再頒獎,因我不是為獎而講。

佛門講究的是智慧,故有一個偈子勝過三千大千世界的功德。多少年來不管在外或對徒眾,我都很用心的一直講給人家聽,卻很少有人講給我聽。為了跟得上潮流,為了帶動現代年輕的弟子,我總不時的提醒自己--不可落伍!每天如念佛似的督促自己不可懈怠,所以我總有忙不完的事、回不了的信、看不盡的書、談不完的話……偶爾靜下來時,好想有人講幾「句」話給我聽,現在才體會到講話很辛苦,聽話才幸福。

晚上六點多,慈容從澳洲回來,向我報告籌建南天寺事宜與當地市長、律師、建築師等人會商,均已達成協議。

慈容還報告說在五龍崗後山租地數十畝,市長佛蘭克先生允其每年租金澳幣壹元。問市長租期多久,市長竟一時回答不出。

容法師說︰「佛教講究都是百年、千年,而有『常住』之稱,故此租期不宜太短。」

佛蘭克市長︰「那租期就兩百年好了!兩百年後我們再聚一次來續約。」
博得大家哄堂大笑。

■三月 十七日  星期六

台視記者眭澔平先生,今到普門寺訪問我,說明他目前正在為《皇冠》雜誌寫一系列的名人傳記專欄,希望我能提供他資料,他的問題是--

◎在成長的過程中,特別喜歡某幾句話?(影響比較深切的是那些話?)什麼事情印象最深刻?

一句受用的話,對一個人心智的成長幫助很大。四十年前初到台灣時,人生地不熟,語言又不通,頓感前途茫茫,就在此時,在普陀山閉關的塵空法師,在給我的信上寫道︰「……不要想佛教給我什麼?要想我能為佛教做些什麼?」故而激起我雄心壯志,我要奉獻給佛教所有的心智和力量。

◎出家因緣如何?

我出家時僅十二歲,只為了我已經「承諾」了對方要出家而出家。我這一生對「承諾」所付出的代價很大,且永不會更改。佛光山之創建,也是因對信徒的承諾而興建的。

我家境小康,有一偉大的母親允我出家,十年的叢林生活,受的是以無理對有理、以無情對有情的教育,(在愛的呵護下生長有限,在風霜雨雪的熬鍊下則更加茁壯。)因我受了很多無情、無理的教育,所以孕育成我為佛光山所推行的人間化的佛教。

我的個性融和,例如全省弟子有幾十萬,但從無省籍的概念(融為一體),在生活中能隨遇而安、隨緣生活、隨心而住、隨喜而作,所以我能隨時替人服務而不計代價。

◎如何深入佛法?

親近佛法非看電影、小說,要馬上進入狀況是不可能的,佛法沒有速成班,也沒有特效藥,要能養深積厚,時節因緣功行一到,一剎那即能與永恆相結合!

◎對未來計畫如何?

從不刻意計畫或安排,內心似乎沒有這個概念在,只隨順因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當然將「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常流五大洲」是每一個佛光人的心願。

上午十時,為皈依已三十多年的弟子張肇之千金張麗明與黃少華先生,在佛前主持佛化婚禮。

下午一時三十分,至入出境管理局演講。汪元仁局長、劉副局長與田副局長都親自接待。承入出境管理局看得起佛光山,每次出國時都給予方便,尤其這一次母親來台灣,更是招呼週到。與其說我今日來此演講,倒不如說我是特地來謝謝大家,我很高興有這個機會來結這份法緣。

四時,往北海道場。一路上細雨霏霏,冷風颼颼地老從車窗外滲進來,隨行的慈容怪我感冒還沒有痊癒,卻要到北海來,潮濕的空氣與淒冷的寒風,對感冒是有弊無利的。他那裏知道,我每次來北海要離開時,學生總會問︰「師父!您什麼時候再來看我們?」「師父!我們都好想您能常來開示!」「師父!下一次到台北來,別忘到北海來!」……你一句,我一句的,面對這一群赤子之心,我總會情不自禁的回道︰「下一次到台北時,一定再來看你們!」既已承諾,怎可食言?雖是感冒,但能帶給北海學部的同學高興,這點風寒何必在意!

慈容首先向學生們報告澳洲之行南天寺籌建狀況,並非常讚歎澳洲社會服務態度。一個外地來的人,一旦在澳洲居住,政府就馬上送一本簡介,告訴你附近有什麼學校,適合多大的兒童就讀;有什麼藝文場所,可以參加的活動;市場、日常百貨、銀行……的方位各在那裏。讓你在很短的時間,就可以了解你所處的生活環境與如何和大家打成一片。這種服務態度,正是佛光山要積極迎頭趕上的。

我也特勉同學們除了佛學外,語文要下功夫充實,日後國際弘法的重任,是要靠大家來承擔,而語文是必備之工具。自古以來,一些不識字的齋公、齋婆,都會想到極樂世界去,現在的年輕人怎麼不想出國?

■三月 十八日  星期日

上午十時,在新竹無量壽圖書館開董事會。

下午三時,《遠見》雜誌發行人王力行小姐及主編溫曼英小姐來訪,要我談談對當前台灣政治動亂以及移民風盛的社會現象是否憂心。

我非常憂心,一個國家的政治不安定,對個人、對社會都是亮起了紅燈,其亂之因在於「不平」,因不平則鳴。今日社會重要的是要做到「公平」,也是民眾最基本的願望。民主要呼籲、宣導,以開闊的心胸主動改變政策,不要讓大家用「爭」的方式來獲取,且一爭就一直要爭下去,焉有不亂之理?

一般民眾的心性都是很善良的,也很相信政府,都寄望我們的國家明天會更好!因自己本身沒有力量,就將這份希望託付於上位者,故「領導者」應該是屬於全民大眾的,而非少數人士的。其舉止言行,都會引起風吹草動;凡事要公正、公平,多給予大家機會,不要老是這裏不承認,那裏不決定,這樣只是在樹敵,削弱自己的能力。反之,一切都承認,則全歸我使用。「重新估定價值」是急須建立的觀念。有能力的主權者,為基層的民眾謀福利,國家社會才有希望!

傍晚,《福報》總編輯王桂沰、副總編輯黃慶忠、記者林煥然等相繼來訪,一個下午就在被訪問中過去。

晚上九時前往專營佛教法物流通的洪嘉男居士府上,對其目前所經營的佛教法物,要我提供他改進的方法。勉其可以開拓韓、日、大陸、泰國、尼泊爾等地的法物,並可增設各地分支機構,以利暢銷。

今接菲律賓慈恩寺建寺人呂林珠珠女士來函--


「星雲大師惠鑒︰

這次我們宿霧慈恩寺所組佛光山朝聖團到佛光山朝聖,一行三十人,由永光法師帶領,感謝您及心平和尚、慈容法師對我們的關心、招待。從台北普門寺到高雄佛光山,一路經過十多家寺院,受到各住持熱情款待,處處愛護,給我們團員個個心中非常溫暖感動,尤其是大師您對我們的開示,讓我們法喜充滿。
此行我們最大的收穫是,目睹到台灣佛教的興盛,更讓我們知道菲律賓就需要這樣的人間佛教。不知什麼時候,菲國才能像台灣佛教那樣好?

我虔誠希望大師能早日到菲國來,讓菲國信徒能早日得到佛光普照。

菲律賓弟子呂林珠珠敬上

■三月 十九日  星期一

每次從佛光山來台北講演、辦事或開會,事情一完就又匆匆地趕回山上,很少有機會跟普門寺的住眾講話。難得早上有個空檔,特在會議廳集合大家,希望藉這次的會談,幫徒眾解決一些生活上或工作上的困難,並期勉共處應建立在彼此的尊重上。工作時,不要以佛菩薩的標準來要求對方,共事時要看對方的長處,不要去挑剔人家的短處。要以謙虛、慈悲、熱心、愛護常住的形象來服務信徒,把「心中的話說出來」,沒有什麼事不能解決的。

為達成任務,以及吸取經驗,與主管相處要--
  一、受責不怒顏。  二、工作不拖延。
  三、聽命不違逆。  四、報告不隱瞞。
  五、隨眾不特權。  六、敬業不偷懶。
  七、私情不建立。  八、積極不頹唐。
  九、慈悲不孤僻。  十、活躍不呆板。
  十一、進步不落伍。 十二、圓融不極端。

在進修方面,每天固定抄經(或文章)二千字,寫作雜感二百字,並可對著錄音機「讀書」一小時以訓練口才。多看些義理的經典,以激發思想的拓展。大家要同心協力,使普門寺成為--

一、佛光山的縮影--佛光山的展示。
二、推動多元化的活動時,能為各別分院的楷模。
三、在這人文薈萃的台北,是一座不可忽視的精神重鎮。

下午三時三十分,前往實踐家政專科學校佛學社講演,徒眾都認為我「外務」實在太多了,就婉求道︰「師父!您太辛苦了,今天的開示,請您不用去,讓我們來替您分這點勞!」

我心想,實踐家專我還沒有去過。徒眾雖這麼好意,我還是決定自己去。

五時半從實踐家專出來,即刻開車上高速公路。晚,十時回到佛光山。

■三月 二十日  星期二

這幾天在海外留學的徒眾,紛紛來信或回山,向我報告他們的近況,如︰

依筏去年年底得到夏威夷大學哲學碩士學位後,這個月又接到耶魯大學錄取通知,將於秋天往耶魯大學宗教系進修博士。

依馨今春畢業於日本佛教大學碩士班,正準備佛教大學的博士班考試。

依益、永有也獲得英國威爾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班之入學許可,今秋將赴英國深造。永智這個月考取了日本大正大學研究所。

吳美銀(依律法師之妹)今於日本佛教大學畢業後,目前留在該校實習一年。

本山叢林學院研究員涂玉盞,也於這個月獲日本國家獎學金公費留學,將入日本東京大學研究所,常住特贈予獎學金,以資鼓勵。

其他如慈怡、慧開、依恩、依華、永中、永傳等時有成績單及問安的信。

佛光山是以文教為主,所以對人才的栽培總全力以赴,只要你有條件、能力,我都恨不得每個徒弟都能飛得高、飛得遠!

記得十年前,我有一個讀醫學院的徒弟,他平輩間的師兄弟都以他為榮,只要有人到台北都會繞道去探望他,因他功課忙又要實習,寒暑假回常住的時間很短,大家也都能體諒。那時山上正在籌組「雲水醫院」,期盼他學成後能加入。

就在他醫學院要畢業的那一年暑假,有一天他找我講話︰

「師父!我今天到殿堂去幫忙,看到師兄弟在收信徒的油香,我覺得好可恥!」
  我有一分鐘的「默」然,問道︰「為什麼?」
  「佛門是清淨的地方,做功德拿錢太俗氣了。」

腦海裏映著在殿堂裏服務的徒眾,每天要犧牲自己修持的時間,將佛法布施給人,解決人們心理的困難、煩惱,其辛勤並不亞於一般的「生命線」或「張老師」。信徒布施淨財,在「財法二施等無差別」的功德下,是一項多麼神聖的弘法工作!為什麼你要認為俗氣?

醫學院七年來近兩百萬的學費,不都是師兄弟們辛勤的服務所成就的嗎?在學業完成時,卻用嗤之以鼻的態度來回報,就不可恥嗎?這是現代知識分子的價值觀嗎?

真是「一樣米養百樣人」。

一個人要成功立業,「緣」是不可少的一環,要有人緣,必須結好緣、善緣、良緣,更要惜緣,故待人處事要︰
  一、存誠去偽,篤實不虛。
  二、謙恭友愛,慈悲熱忱。
  三、明理樂觀,關懷大眾。
  四、珍惜因緣,培植福田。
  五、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六、尊敬感恩,勤儉本分。
  七、發心立願,自覺覺人。

■三月 二十一日  星期三

山上人多,所遇的困難彼此也不一樣,徒眾每次找我開示,其話題都離不開工作者、做人、處事、度眾……的事情。雖然他們會在我一句話、一個觀念、一個暗示下舒眉,但其癥結實咎於各單位彼此間的溝通、協調不夠。解鈴還須繫鈴人,為彌補這個缺失,今起一連十天,每天兩個梯次,以為師者之立場,要與各單位座談,希望從中能幫助他們發掘工作上「困難」所在,也藉此窺知「各單位替常住做了些什麼?」

上午七時三十分起,第一個座談的單位是慈善監院室。我自退位後,山上的行政事務就不曾過問。但為替徒眾解決行政上的問題,特邀住持心平、都監慈容列席備詢。

慈善監院室是以推行本山各種慈濟事業為主,所屬單位有︰
  一、大慈育幼院
  二、慈悲基金會
    1.佛光診所
    2.雲水醫院--施診醫療隊
    3.冬令救濟會
    4.急難救助會
    5.友愛服務隊
    6.觀音放生會
  三、蘭陽仁愛之家
  四、佛光精舍
  五、萬壽園公墓

可以說將人的一生--幼有所養、老有所安、死有所葬,做了最好的安排。

育幼院是一份良心事業、愛心教育,老師們對院童的保育、心理、教務……都照顧得無微不至。目前育幼院老師所遭遇到的困難是,有些院童因「沒有」父母,育幼院撫養時,就依我俗家的姓,姓「李」。而現在長大要領身分證時,父母欄則填寫監護人「釋心平」,戶政事務所的人員指示,孩子應從父母欄姓「釋」,不可姓「李」……。對這種非師父或佛光山能力所能解決的事情,只好委託慈容與主其事的戶政人員商量,在不傷害院童的自尊心下解決問題。

將醫療送到偏遠地區,讓健康的人出錢,替貧困的人醫病,是當初成立雲水醫院的構想。目前以佛光山各別分院為據點,每天十餘部的義診車,每日如行雲流水般往返各偏遠鄉鎮,並有法師隨隊出診,隨機、隨緣為患者解答生活中的種種疑問及心理輔導。(最遠者曾於兩年前到過泰北難民村施診)佛光山對雲水醫院之展望,是期能有百部施診醫療車,同時巡迴全省各偏遠村落。

其他如冬令救濟、急難救助、友愛服務隊等,因長期的工作下來,現已成為例行的事務了。

「蘭陽仁愛之家」是本山免費收容無依無靠的老人、沒有生活能力的老人,每年平均收容約八十人。「佛光精舍」則是提供老人安單,頤養天年的靜修場所;來此的大都是皈依三寶的信徒,其身分有大學教授、軍官、律師、退休的公務人員等,他們在都市都有很美好的家庭,只是到精舍安單,尋求另一種靜修生活,此是與仁愛之家不同之處。

在《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的<醫品>第三中記載「貧窮者教以大施,病瘦者給予醫療,無護者為作護,無所歸者為受其歸,無救者為作救樂……」,願慈善監院真正能負起佛光山普濟社會的慈心悲願。

上午九時,座談的對象是信眾監院室。

信眾監院室內設有信眾部、社教處、信徒會員服務中心、會籍處及負責南區各個佈教所,綜理、協調、方便信徒之各項服務,並舉辦皈依、傳戒、朝山、佈教、講習會、弘法等工作。信眾監院室的弘法工作,是將佛法與社會結合在一起的最佳寫照。

今年元月份到西來寺前,曾答應徒眾,等春節忙過後要為大家上課,這幾天職訓處正在籌辦「弘法人員訓練班」,各別分院都有徒眾回山參加,乘此人多之際,決定從今起每晚七時三十分為全山徒眾上課。

我以前為大家上過「怎樣做個佛光人」共有五講︰
  今天要上的是「怎樣做個佛光人」第六講--


一、佛光人要有為教的憂患意識。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當然佛教興亡教徒也有責,佛光人不應醉生夢死,庸碌地度過人生,要與佛教興衰的脈搏同跳動,記取教史上三武一宗、民初教產興學及文化大革命時教難的教訓,不要一心只想極樂世界,現實的問題沒有解決,西方也不容易去。……要自我充實,關心國家、社會、常住、眾生,以培養憂患意識,否則如何替佛教擔當責任?負荷如來家業?

二、佛光人要有為道的篤實心態。

學佛要求真、踏實、裏外一如。外表一致的「本分」很要緊,在叢林裏若讚歎一個很有道心的人,說他是一個本分人,可見「本分」是一個出家人的形象。

舉止、言談、修持、行為要落實,不可好高騖遠。熱忱的面孔要有冷淡的心,冷淡的心中要有熱忱的外表,即生活中要守持根本戒律、具足莊嚴威儀、有因果觀念、有慈悲正直的心胸。
 

三、佛光人要有對事的敏銳覺知。

佛門裏常講一念三千、一心法界、一心兩門……就是在談我們的敏銳覺知。對事情要向前、主動、參考。能綜合也會分析,由點的聯想而左右成面的觀念;凡事都能在視野下照顧,在心內處掌握,不做懈怠、頹唐的無事人。跟不上周遭生活的節拍是會被社會所淘汰的。
 

四、佛光人要有為眾的慈心悲願。

禪宗稱佛門為叢林,獨木不能成林,即喻人眾多聚居的地方。凡事都要「眾」志成城,故修行不可以離開群眾,要培養對眾的喜好,及如何處眾、領眾、和眾、愛眾、助眾、敬眾、容眾……能如此才能做到對眾生的慈心悲願!

佛光山的徒眾寧可沒有學問,不可沒有慈心悲願,因在佛法裏是以慈悲為重的。學習階段要耐煩,熟讀深思,才是研究佛學的不二法門。

■三月 二十二日  星期四

今天約談的有福利監院室、法物流通處、佛光出版社三個單位。

福利監院室是佛光山唯一之營利單位,其所屬有台北、高雄佛光書局、朝山會館、麻竹園及本山佛教文物流通處。這些單位之所得盈餘,供給本山住眾之生活所需、作為研究佛法之道糧、弘法利生之經費及救濟救災之財源。

朝山會館、麻竹園是本山面對人群最多的第一線,與社教、殿堂、信眾的聯繫最頻繁,為了要讓來山的每一位客人入寶山而不空手回,會館的知客師總會配合全山各單位與來訪的社團、機關、團體、信徒,安排簡介、參觀、說法、食宿等。(有一點引以自豪的是會館廚房二十四小時都有飯菜,給一些因工作而誤餐的人眾,或一些遲到的客人提供了最佳的服務與方便。)

在流通處的服務人員,大都是來自全省各地的小姐,秉持著對佛法的嚮往而上山。勉其在佛光山要將佛光山當成是自己的家,這裏的一切都有我一份,這樣工作起來不僅法喜,也是「理所當然」了。

平常就要培養對事情不計較,對得失不介意的心胸,除工作求福外,也別忘了要求慧解,多參與本山的佛學社團及常進圖書館來充實自己。並帶著歡喜心和上山的遊客、信眾結緣,是一處福慧雙修、廣結善緣的好場所。

佛光出版社編輯部運用中國圖書分類法,有系統有計畫地出版與佛教有關的各類圖書與視聽法物。依經典、概論、史傳、教理、文選、儀制、用世、藝文、工具、視聽法物等十類而出版,總名為「佛光叢書」。至今已出版一百一十三種,百餘冊。最近新推出有漫畫叢書。如《僧伽的光輝》、《王舍城的故事》、《菩提達磨》……等,深為一般初接觸佛法的青少年所喜歡。

指示出版社日後出書不要太專門,否則不易為大眾接受。並允其成立工作室及編列預算添購新書、工具書。

據西來寺傳來消息得知,聖地牙哥大學採用佛光出版社發行之「英文小叢書」為教材,這實在是一件很讓人欣慰的事!想三十年前,在台灣弘法時,都要鞠躬、磕頭的將佛法送出去,而現在遠在美國的大學,竟採用我們出版的書為教材,不僅是驕傲也是肯定。

上午十一時,高雄文殊講堂創辦人慧律法師及信眾二十五人等來訪。

慧律法師是目前僧青年中頗為傑出者,其講演的錄音帶到處可見,佛光山弟子有不少人是他的忠實聽眾,曾有徒眾對我抗議道︰「……師父的錄音帶不聽,竟去聽別人的!」可見其風靡程度。

午餐在心平和尚的安排下,慈惠、慈容、依嚴、慧軍、慧化等均在旁座陪,席間仍以我去年訪問大陸情形為問題中心。畢竟大家對大陸的佛教還是關心的。

應其邀請,將於四月十四日至文殊講堂演講。
  晚,續為職事們講「怎樣做個佛光人」第七講︰
一、佛光人不以經懺為職業。

經懺,在佛門中有功也有過。功者︰使佛法深入社會民眾家庭,且為佛教在經濟上增加來源。過者︰會讓人心志墮落,貪圖酙錢,懶惰懈怠,誘惑迭至。佛門講究的是結緣,生者要結緣,死者更要結緣,但絕不可以經懺為職業。

二、佛光人不以遊方為逍遙。

遊方不同於參學,參學要有參學的條件,要能發心作務、受屈苦勞,並經得起磨鍊。遊方是無目標、無志願、不負責任的閒蕩。凡事沒有規矩是不能成方圓的。

三、佛光人不以自了為修行。

能為眾生服務、服勞就是修行。《華嚴經》云︰「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修行要儲備資糧、培植福德因緣。故只要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自了漢是焦芽敗種,非佛種也。

四、佛光人不以無求為清高。

一般人總認為「人到無求品自高」,這是錯誤的。出家人又稱「乞士」,上乞諸佛之理以養慧命,下乞眾生之食以養色身。我們向佛求福求慧,觀世音菩薩也是千處祈求千處應。無求非清高,享受人間是可恥的。要學習乞士的精神,求人才會低姿態,無求是傲慢。

晚上十點多,前往原祿骨科看因骨折而開刀的蕭慧華師姑。

■三月 二十三日  星期五

編藏處、文教基金會是今天座談的單位。

一般人對經典總有艱澀難以入門之嘆,故佛光山於一九七七年成立「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採各版藏經,作文字之校勘、全經之考訂,以及經文之分段、逐句之標點,甚而名相之釋義、經題之解說等,以助大家對經典的深入。

編藏處業已出版的《佛光大藏經--阿含藏》、《佛光大辭典》、《佛教史年表》等都具有新式標點分段、曉暢易解、蒐集廣博、詳細註解、引而有證、內容廣泛、系統明晰、索引詳備……等特色,是深入經藏不可少的工具書。

目前編藏處正積極籌畫《禪學辭典》、《禪藏》的編纂工作,應工作需要,允其添購《卍續藏》一套、陳稿架……等設備。我並當場贈編藏處壹萬元購買冰箱,以資獎勵。

「財團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的成立,緣於本山在慶祝開山二十周年的行腳托缽時,各地信眾善心贊助千萬元及常住補助,達壹仟貳佰萬元整數,向教育部申請設立的。本著「十方來十方去共成十方事,萬人施萬人捨同結萬人緣」之本懷,以淨化社會,回饋社會。

基金會主要之業務有︰舉辦各種演講會,公益性文教講座,國內外學術會議,輔助選拔佛教人才出國弘法、留學、參訪,獎助有關佛學及淨化社會人心書刊發行,舉辦國際佛教文教交流,佛教文教活動……等。

今年度文教基金會之行事有︰
  一、《佛光學報》徵文。
  二、贊助「雲南大理佛教文化調查團」。
  三、委託研究的論文(今年主題為「融和」。)
  四、百萬元為獎金的「全國佛學會考」。
  五、函授學校的學制、教材訂定。
  六、贊助前去參加十月份敦煌學術討論會。
  七、舉辦國際佛教學術會議。
  八、佛光電腦大藏經之企畫。

負責文教基金會的慈惠法師向我表示,文教基金會托缽的資金早已透支,為日後因資金不夠怕影響業務的推行而擔憂,我則勉其只要是為佛教弘法事業貢獻心力者,龍天護法、信徒定會護持的。

傍晚接到康寧祥先生轉致之電話,邀我參加《首都早報》的國是座談會,想一方外之士,懂什麼國事?故於電話中婉謝。

工作的完成、事業的成就非一蹴可幾的,像我一個意見、一個理想也要經過很多次的奮鬥、考驗、鍥而不舍的在時間的評鑑下才完成。凡事不作則已,既做了就要全力以赴,不可取巧、草率、應付了事,相信每一個佛光山弟子處事態度亦應如是!

■三月 二十四日  星期六

「中國佛教研究院」自改制為「叢林學院」後,學生意見之被尊重,表現在分科選系的課程上。故特勉學院的老師對師資的選擇、課程的安排要謹慎。在管理上,除真正侵犯到戒律時要特別申誡,否則應採無為而治的方式。
今年招生亦採聯合招生的方式,希望及早做好準備工作,研究部、國際學部應同步作業。

晚,續上「怎樣做個佛光人」第八講--

一、佛光人舉心動念要有社會性。

人是群居的動物,不能離群獨居,這便是社會性。佛道要在大眾身上求,故有社會性的人才知道有眾生。佛陀成道在人間、教化在人間,即具社會性。悲觀、消極、厭世、逃避……非真佛弟子。

二、佛光人弘法利生要有使命感。

達摩的東來、玄奘的西行……太虛的振興佛教,都是一種使命!佛光山承諸佛菩薩為教為眾、紹隆三寶、興大佛法之使命而制定佛光山之信條、宗旨、性格……等。

不知承擔、不負責任的人,就是沒有使命感的人。

三、佛光人五欲塵勞要有自制力。

用戒制心一處,以心來管理自己、克制自己。有「力」者是從心生出力量,此力量來自佛法、道義、慈悲、因果、戒律……等,故一個人不平之氣、不動心就有自制力,則苦的不苦、難的不難。

四、佛光人做人處事要有公德心。

對公的東西要惜福,因福報是自己的。常云「愛護常住物,如護眼中珠」,有愛護常住的觀念,常住就是你的。你是否將周遭的人、事、物都看成與己有關,就可知你是否有 公德心!

今約見屏東信徒許淑卿小姐,許小姐文筆流暢,經常透過依日轉達她對山上之意見、看法,相談之下,果然是思想非常細膩之人,文筆之「藝」境,極為少有,佛光山的文教行列,非常歡迎她的加入。

■三月 二十五日  星期日

上午六時三十分,同心平、慈容、慈嘉、劉國香居士等前往台中靈山寺講堂,參加朱斐居士之夫人鄧慧心居士的告別式。

民國四十四年時,我在宜蘭雷音寺,為傳《大藏經》作環島佈教,鄧居士即助我很多。其為教為法之熱忱為大家所讚歎!往靈山寺途中迷了路,問了三次路才到達,下車時,巧的是鄧居士靈骨也剛運到,由我引入禮堂。

日前宗務委員會決議將在國內籌建一座叢林大學,乘到台中之便,順道前往日月潭勘察建地,一路上青山翠綠,車行其間真是名副其實的森林浴。路經明潭抽蓄發電廠,山上每逢農曆七月都會來此主持祈安超度法會。「抽蓄」發電之意,是備有上、下兩個貯水池,發電後之水貯存在下池,深夜用電量少時,利用火力及核能發電廠剩餘之電力,將下池之水抽送至上池貯存,白天用電量多時,再利用上池之水來發電。

明潭的抽蓄工程即是利用日月潭的水來發電,發完電,將其水存在水裏溪。等到晚上時,再抽回儲於日月潭,如此上下的配合電量的需要發電。主持工程處的高處長,是佛光山的護法,記得我曾聽過他的簡報。

在埔里、集集、日月潭一帶繞了一圈,有一處極為適合的建校地,囑心平、慈容負責洽談,祈望叢林大學不久即能在此成立。

今續講「怎樣做個佛光人」第九講--

一、佛光人生活要佛法化。

佛法化的生活對金錢的處理是公用的,對感情的看法是昇華的,對事業的成就是共有的……生活中有佛法,佛教才會興隆。

二、佛光人信仰要理智化。

信仰要理智化,生活裏有因果觀念,有正知正見,有因有緣,有業有報……。信仰能理智,雖遇挫折、艱難、困苦,也不會埋怨。

三、佛光人處事要平和化。

學佛先學處事,要尊重人,要親切,要熱忱,要謙虛,要助人……。能處難處之人,能做難做之事,才是真正會處事。

四、佛光人修持要日常化。

修持是一生非一時,二六時中,舉心動念都要不忘修行。時時慚愧,時時懺悔、慈悲、感恩、歡喜、滿足……佛光人不空談玄論,要踏實。
  「怎樣做個佛光人」第十講--
  一、佛光人對世間不望益我。
  二、佛光人對眾生不妒人有。
  三、佛光人對學道不怕艱苦。
  四、佛光人對辦事不諉過失。

「怎樣做個佛光人」就是佛光山的戒律、佛光山的宗門思想,非知識或談論,而是一種共識!在團體中這些思想與戒律將大家裹在一起,不要作離群獨居的逃兵,因佛光山是集體創作、整體觀念。

慈惠日前在球場不小心扭傷了腳,本擬明日赴西來寺,因腳傷尚未痊癒,只好延期。晚,上完課,順道前去慰問。

■三月 二十六日  星期一

今日和寺務監院室大眾座談。

「寺務監院室」負責本山住眾衣、食、住、行之供給,支援各別分院法會佛事,承辦本山各項法會佛事,保管一切法務用品。所屬單位有總務處、法務處、安全室、園藝組、環保組、淨土洞窟、陳列館、旅遊服務處、各殿堂等。

全山弟子之衣物在總務的妥善照顧下非常制度化。對一些年老而不能再工作的員工,除每月給予些許補貼外,將安排至蘭陽仁愛之家安養。例行之工作便是對別分院佛事之支援,全山環保及美化也不遺餘力,是頗為辛苦的一個單位。

上午十一時,滿德帶來劉錦秀、林懿紹、陳仙淑、吳麗珠等八名在學學生來見我,這群青年平時利用例假日到山上幫忙倒茶、招呼信徒,對佛法有很強的向心力。今在雙圓堂跟她們談起--「一個女孩子如何在社會上扮演好一個角色」「佛、神如何區別」……只要我在山上,只要我有空檔,類似這樣的小型座談,我非常樂意參與。在嘉專就讀的陳仙淑同學,臨走時還送了一首她自譜的曲「禮讚觀世音菩薩」送我,赤子之心真的可愛!

佛門最講究因緣,因地不正果遭迂曲,只要多結人緣多培福,有種子、肥料、水分等機緣,自然成長。凡事一切靠自己去發心努力,因為成就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在學習過程上如何激勵自我?
  一、每日說一些歡喜的話。
  二、每日做一件利眾的事。
  三、每日讀一本益智的書。
  四、每日度一個有緣的人。
  五、每日拜一次聖者的像。
  六、每日懺悔身口意的業。

■三月 二十七日  星期二

今天座談的單位是出版社「發行部」、《覺世》「編輯部」。

本山發行部除負責佛光出版社所出版的書籍流通外,視聽系列的錄音帶也相繼發行。其中再版的新書以《釋迦牟尼佛傳》、《星雲禪話》、《無聲息的歌唱》為最多。日益增多的新書,已使書庫不敷使用,囑常住方面要積極規畫文化大樓的興建。

《覺世》旬刊發行近十萬份,是本山與信徒溝通最直接的橋樑,除介紹各別分院法會活動、重要行事,使各地區信徒就近前往聞法,並指導信徒如何修持。用佛法來談社會因果、道德,以淨化讀者身心,實是「覺人救世」的好刊物。勉主事的徒眾要朝社會性、大眾性方向發展,俾使更多的人受益!
晚,七時三十分,與去年結業現正在實習的實習生座談,他們要求我希望座談時能「清場」,不希望有大職事在旁列席。他們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師父僅能作為訴苦的對象,人事上的不協調、工作上的不如意,則要靠主其事、領導的大職事解決,怎能不在場呢?

這次我之所以要與各單位座談,實是站在師父的立場替徒眾解決一些初學者的溝通問題。平時大家都和諧友好,但難免內心有一些不同的意見,利用開會時則可盡量表示意願、想法,我希望每一個人都有聲音。

十一時半回到寮房,正有電台報告新聞,只要一回到寮房,看報、翻書、寫信、聽新聞……我都好捨不得休息,這些對一般人是很平常的事,在我卻是難得的享受。不斷的電話、不便推拒的會客、必須出席的會議,總把我的時間壓榨得一分不剩……真是一種「無奈」的生活。

■三月 二十八日  星期三

佛光山是四眾的道場,「師姑」(沒有結婚的在家女眾)在佛光山開山史上佔有很重要的一環。如楊慈滿、吳寶琴、蕭碧霞等都跟隨我學佛三十年以上,其護佛教、護常住、護師父的恭敬心,實可為現在本山的師姑楷模。

上午八時,特集合有心在本山長期奉獻的在家小姐,聽取她們的心聲及表明常住對她們的立場--

一、師姑可在日後佛光山宗務委員會中佔一席,參與本山策畫、弘法、計議的工作。也可以擔任單位主管。

二、在經濟方面常住將比照社會退休金的方法,給予安養費(每滿十年、二十年分批給予)。

三、比照出家眾序級辦法,並舉行正式儀式納入,並為師姑們設計制服。

四、成立「師姑福利基金會」,可以應急之需。

五、建「師姑堂」正式成為本山法定單位,並接受調動或至國外道場服務。

六、在進修方面比照出家眾進修辦法。若未經佛學院畢業即做師姑者,則闢佛學班,一年三期,五年畢業後,比照佛學院資格可做為序級依據。有特殊才能者可聘任為老師或從事佛教事業。

所謂師姑者,必備之性格︰沒有世俗的感情糾紛,以道情法樂為重,尊重出家人並融洽相處。

佛光山的性格是四眾弟子,師姑在本山是有根據定點的,只要妳肯加入,佛光山就有妳一份,工作有輕重,職務有大小,但人格是平等的。

晚,七時三十分,殿堂職事座談。

佛光山講究的是集體創作、共同成就的,如眼看、耳聽、嘴吃……分工合作。佛光山的法務、弘法、行政、殿堂……作用也是如此,彼此包容來成就佛光山的事業。沒有高低、大小、重要、不重要,而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故勉各單位要--
  一、倡導人和。
  二、關懷大眾。
  三、善用機緣。
  四、顧全大局。

平法師、容法師約我中午抽空繞了全山一周,希望為員工宿舍覓地,這幾天各單位共同的困難是來山工作人員住宿問題,希望能就近儘快解決。當我走到萬壽堂時,見其七層寶塔的建築實在壯觀,特與在旁的心平表示,希望能在大覺寺與萬壽堂間加蓋兩層(一為影堂、一為藏經塔),若能如此,九層的寶塔就更為莊嚴了!

■三月 二十九日  星期四

「教育監院室」專司大專佛學夏令營、冬令營、輔導中心、講習會、專題演講等,其屬下有職訓處、社教處、視聽中心、普門中學、普門幼稚園、民眾圖書館等。

職訓處所負責的社團、職事講習;社教處的接待、弘法、監獄、機關的講演都頗受大家的肯定。近日製作錄音帶結緣的視聽中心,也在中廣籌畫要用廣播劇來播《星雲禪話》,是一個非常有朝氣的單位。

應佛光山叢林學院國際學部之邀,前來授課的日本佛教學者平川彰博士,中午在依昱法師的陪同下,送了我一本他的著作《法與緣起》,承其好意,他同意將全部著作由佛光山譯為中文出書,實為難得。文教基金會也禮請他十二月底學術會議能前來指導。他非常高興能參與,日華佛教之交流也希望能日漸頻繁。

美國哈崗華人協會副會長徐乃星先生與蘇成先生、周冠宇先生來訪,為五月份將帶百多位哈崗學生回國參加總統就職及參觀佛光山事宜,特囑普中代理校長慧傳法師與其研討細節。

「工程監院室」是負責全山工程、水電的單位,幾乎與每一處都有關係,希望在規畫下能更有制度,並指示為維修的方便,全山應有設計圖存檔以便查詢,是最具苦行色彩的單位。

「都監院」是本山行政機構,統籌管理及支配本山財產、行政,並承住持指示綜理各項寺務,負責本山所有人眾之調動、升級、獎懲,督導各監院及各別分院寺務推動,屬下有十個監院、三個別院、二十二個分院等。

除固定工作外,如何開拓、策畫,是都監院急於加強的工作。對在都監院屬下的徒眾,特訓勉處事洽談公務時別忘了要給人信心、歡喜、希望、方便。
 

今天是青年節,來山遊客很多。

我一生都沒有過過節,「兒童節」也沒有(因那時我沒有聽過);青年時,住在寺院裏,也不知道有青年節。甚至在佛門勞動十年,也沒過過「勞動節」,平常春節、星期假日上山的人更多,當初忙得根本不知道是假日。這幾天新聞都在報導要將「兒童節」訂為國定假日。我也希望政府能為我們訂個「佛誕節」,讓佛門有個名正言順的假日可過。

■三月 三十日  星期五

上午六時三十分北上,前往普門寺。

一連幾天來的單位座談,深感山上徒眾真的是很辛苦,由於佛光山的弘法事業發展太快,人才的培育來不及跟進,在有限的經歷與閱歷下,處理事情總是不太周全,我想再十年的時間,人才的運用將更趨健全了。

在往台北的路上看到一輛輛迎面而來的遊覽車,才驚覺現在是遊覽旺季,記起昨晚有一個徒弟興沖沖的對我說︰「師父,我們明天殿堂職事放香,常住安排我們出去玩。」

我是最贊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人,在不妨礙公務下,能常舉辦戶外活動是很好的,我隨口問道︰「去那裏參訪?」

「到電影文化城。」他也不經意回答。

我想佛光山的大雄寶殿每天都有演藝人員在拍片,或是電影明星來上香,不是有布景的電影城嗎?什麼地方不好去,要去看電影文化城?到底是你去看人家,還是人家在看你?好可惜的一天放香日。

車行至泰安休息站,我們下車在樹下吃便當,鄭居士指著停在洗手間門口的一輛新娘禮車道︰「師父!那新娘穿著禮服怎麼上廁所啊?」

我說︰「這麼好的風景不看,妳去看人家上廁所做什麼?」
 

人,就是那麼好管閒事。
 

準十一時,到達普門寺。

中午,台北潘維剛議員特邀中央警官學校圖書館館長陳明傳、犯罪防治系教授黃富源、《工商時報》記者張佩芬、東大法律系教授潘維大等十人來寺,特囑普門寺午齋招待。

晚上六時到北海道場用餐,因事先沒有通知我要來,故晚餐的飯菜與同學們過堂一樣,雖是普通的家常菜,卻是我十年來吃得最爽口的一餐,熟、爛、透,純叢林口味。

六時三十分,台北女子佛學院同學集合在會議廳,要我與同學們座談,聽取他們看「星雲日記」的心得或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剛才聽永固法師報告,昨天學生已搬進教學大樓,在完善的教區生活,希望也能有傑出的人才出現。
 

晚上九時半,到基隆極樂寺。

除鼓勵《普門》雜誌工作者外,對極樂寺新建大樓之設施,也作了粗淺的建議,並勉其工程中諸多不便,但對信徒之招呼與應對也不可忽視。凌晨一時回到普門寺。

■三月 三十一日  星期六

上午十一時,在普門寺佛殿為本山功德主馬廖雪月之公子馬鴻毅與美仰小姐舉行佛化婚禮。

中午十二時,由台北普門寺趕回佛光山。

晚,六時,在中央客廳接待基隆市長林水木先生及其屬下各單位主管。會中對國事的關心、佛教與道教之別……等問題大家交談甚歡。林水木市長表示若有較長的休假日,將上山短期出家,博得大家熱烈掌聲。相信此舉對社會之淨化會產生很大作用。

南北匆匆來回,我又有繞了一次台灣的感覺。

 

凡事超然 1990/4/1~1990/4/15

■四月 一日  星期日

永嘉、永俊、滿瑜、滿徹等尚未出家時,與他們同是台北普門寺女青年會的許清琿、莊秋綺小姐昨晚回山,將參加今天起本山所舉辦的「大專學生八關齋戒會」。目前她們和黃金寶小姐等分別服務於台北各公司,平時除上班外,便參與普門寺的佛學講座、青年會、義診……等活動,熱心、能幹,又頗具道心。上午十時,特找她們來講話,聽取多年來的學佛心得。

對目前佛教界僧團與在家教團之「職」「責」,混淆不清,讓一些有心學佛者,有無所適從之嘆!佛光山因鑑於此,故積極在推動「佛光人會」的成立。「佛光人會」非佛光山派下的一個單位,而是屬世界性的一個團體,由信徒們自己來成立屬於信眾自己的教團,主動的從事信眾間聯誼、服務、求法、慈善等護法活動,別於僧團以法務、行政、傳教為主的弘法活動。不僅可以彼此發展各自的空間,也團結了佛教的力量。

加入「佛光人會」非一定要佛光山的信徒,只要對佛光山的宗風、佛光山的性格、佛光山的信條認可,即可加入,竭誠希望有此共識的佛光山信徒與非佛光山信徒的佛光之友,都來參與。

每一位學佛者,當他初嘗到佛法的法喜、法樂時,出離心就應運而生,接著面臨的便是親情抉擇的困擾。佛陀當初尚是悉達多太子時,因對生、老、病、死的憂慮,故放棄權勢榮華,終於自己實踐了願望,而為一代教主。遺憾的是中國不少有為的青年,常在「孝順」的教條下,埋沒自己的理想、抱負、創業等機會,而與孝順同腐朽!故「孝」是人子之責,「順」則有斟酌的必要。常聽父母在勸導子女時︰「……這是我為你好……」這「我」為你好的我,是站在父母的立場,是自私的,是佔有的。子女是有思想的個體,祈望天下的父母能尊重其志向、心願,而免於「愛之適以害之」之憾。

在人多口雜的團體中,偶爾我也會聽到︰「師父您欣賞誰,誰就有辦法。」其實在團體中,只有我欣賞你,別人不欣賞,我也沒有辦法。反之,如果你有實力,我不欣賞,大家都欣賞,你就有辦法了。就如《戰國策》上記載,趙太后不忍長安君到齊國做人質,但聽了觸讋的勸說,要讓長安君替趙國立功,以便將來能恃功之尊而安於王位,只好忍痛的把他送往齊國。同樣的,在團體中,你要有所貢獻,才會被大家所認定,佛光山是法制的團體,個人的「喜惡」並不重要。

晚,七時三十分,在普賢寺舉行「皈依典禮」,有千人參加,當我為他們說皈依時,有的人淚流滿面,氣氛非常感人!祈願皈依後,大家都能發揮自己的潛在性能,在三寶的依靠下,凡事無所不能。

皈依典禮後,和普賢寺住眾開會,勉大家要有勤勞、忍耐、發心、慈悲、隨緣的情操,在信徒、師兄弟、主管面前樹立自己的形象!要虛心求教,自己的毛病要有人點破,才會進步。要有內涵禁得起大家的評鑑,即使是委屈,也要微笑接受,所謂「逆來順受」者,即順之、受之,因它是成長的階梯。

為了永融的要求,寫幾個字給他做座右銘。看硯台裏那磨勻的墨水,實在捨不得浪費,只好依普賢寺住眾一人一張,連同在普賢寺服務的普賢小姐,前後共寫了二十多張毛筆字,至深夜二時方歇。
 

晚,安單於普賢寺。

■四月 二日  星期一

由教育院舉辦的大專學生八關齋戒會,於昨天報到,分別來自台大、師大、輔大、政大、師範學院……等校的學生,約一百餘人參加。欣見有這麼多青年學子能「為求真理登淨域,為學佛法入寶山」,佛教本來就是屬青年的,佛陀三十多歲時就已證悟,阿難、舍利弗也是青年時就到處弘法,玄奘大師二十六歲即入印求法,六祖惠能大師二十四歲便證悟禪道……其他如妙慧童女說法、龍女成佛、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等,都是今日佛教青年效法的榜樣!

晚,特與學員座談道︰一般人聽到佛教的「戒」,就有恐懼和拘束感,認為一受戒,在生活中,這個不可,那個不行,非常不自由,其實受戒才是自由,犯戒才不自由。我們看那些在牢獄中受刑的人,都是因犯了五戒,才失去自由的。今日社會不安定,解決之方,莫過於受持五戒,能不殺生而放生、不偷盜而布施、不邪淫而有禮、不亂說而誠實、不飲酒而智慧開明!個人如此,家庭如此,則社會國家那有不健全之理?

比五戒更殊勝者,便是八關齋戒,一般的戒法都是要盡形壽終身受持的,唯有八關齋戒受持的時間才一日一夜。是佛陀慈悲為讓在家信徒也能體會出家人的淡泊和清淨的生活而制定的。其戒條除五戒外加上「不睡臥高廣大床」、「不香花鬘塗身」、「不歌舞觀聽」,及「不非時食」。共八戒一齋,故名「八關齋戒」。

其主要精神在於美化自我,不用化妝品來修飾我們的容貌,或物質的享受來提高我們的身分,用內在的慈悲、道德來莊嚴我們的身心。在無求、無欲、無得的生活中,去體會另外一種世界,以出離的心態,找回心靈失落的東西。

常有人說,執台灣工商界牛耳的王永慶先生是最富有的人,但我卻認為我們比王永慶更富有。因王永慶擁有的是幾家塑膠廠及幾千億的財富,而我們學佛的人則擁有三千大千世界,世界都是我們的。更何況外在的財富是有限的,內心的寶藏才是珍貴,從「無」上去體會,實際上得到的會更多。
  接著學員紛紛發問--
  ◎目前台灣社會脫序現象,世界何處最安全?
  ◎以動物作實驗,在佛門允許嗎?
  ◎學佛一定要素食嗎?
  ◎佛教對「安樂死」、「優生保健」之看法?
  ◎佛教與政治要相融和嗎?……

以學生的身分,站在學佛者的立場,對國家、社會有如此關心的音聲,實是一代可為的青年。願這脫序的社會混亂只是一個過程,國家不該辜負這些赤子之心。

■四月 三日  星期二

佛光山文化院視聽中心,最近將我的《星雲禪話》錄製成台語廣播劇,於本月份起,每週一、三、五上午九時在中國廣播公司播出,並成立「無德禪師」專線,為大家解疑釋難,昨天才第一天播出,就紛紛接到好多回響的電話,有的訴說聽後的心得、有的希望每天播出、有的詢問佛學上的問題……「無德禪師」一下子成為山上的熱線。

這一次將《星雲禪話》錄製成廣播劇,都是對配音工作有興趣的徒眾,自己演出、自己錄製的。視聽傳播工具本就是目前社會的教化方式,受歡迎是「應該」的,只是在質上的要求,如演出的技巧、音聲的情感、彼此的配搭要更加強、磨鍊,聽眾如果能因此音聲而法喜,進而得度,也不愧是一種觀「音」法門了。

下午,負責社教處的徒眾,向我報告了從元旦起這三個月來,接待了四十多個團體,近兩千人之多,他們分別是國內︰鹿谷鄉婦女會、國際女青商會、國際獅子會台中分會、青年自強活動訓導暨學生社團工作人員、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中國宗教徒聯誼會、台中縣政府舉辦教師自強愛國活動、基隆市長等考察團……。國外有︰ 美國北蘭斯高高維中學師生、韓國釜星獅子會、澳大利亞自由黨訪問團等人、馬來西亞《每日新聞》編輯人員、美國眾議會議員、東加王國警察部長等人、新加坡陸軍司令梅德俠之夫人等人、美加州文化教育考察訪問團等人……。

社教處接待外賓、團體,為他們簡介、陪同參觀、座談交誼,乃至於到各別分院巡禮。據徒眾告訴我說,有時一天接待五、六個團體,嘴巴都講酸了。尤其是陪外賓巡山,都會有置身於國外之感……。佛光山本具有大眾化、國際化的性格,希望這份潛能能真正發揮在國際弘法的事業上,而不單只是消極的接待外賓而已!
本山幼教發展中心,為提升幼稚園的教保素質,特將宜蘭慈愛幼稚園、台南慧慈幼稚園、慈航托兒所、普門幼稚園及大慈育幼院等五十餘位教保人員集合,定期舉行「教師聯合講習會」,這次講習會因我在山上,幼教協會會長依來法師特邀請我與老師們座談。

幼教老師與佛光山之關係,實是密不可分。佛光山的創建除十方大眾、心平及慈莊外,基本幹部便是三十幾年前的幼教老師--慈惠、慈容、慈嘉等,沒有這些優秀的幼教老師,佛光山不可能發展這麼快。佛光山最早期到國外留學的也是負責幼教的慈惠、慈容、慈嘉、慈怡等,因他們的深造提升了佛教的文化水準,更由他們的獻身投入,帶動佛光山的各項弘法事業,佛光山與幼教是不可分的!故期勉目前從事幼教教育的老師們要奮發向上,充實自己,放大眼界心胸,多參與佛教教育、慈善、文化等事業。

幼教老師在座談時問我,她們的前途在那裏?人生的價值不在於小圈圈,要擴大,要增廣,故︰

一、從幼教中吸取教學經驗,將之運用在未來的事業及相夫教子上。
二、從幼教中,擴大自己心胸,為更多人服務、奉獻,進而從事社會慈善事業。
三、從幼教中,與佛教、佛光山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了解後,可加入佛光山的「師姑」行列。
  座談中老師們提出的問題很多,如--
◎佛光山對幼稚教育發展中心之近程、中程、遠程計畫如何?

◎對目前社會脫序現象的看法?(這個問題是我接觸到每個階層人士都有的共同心聲。)
◎如何提倡佛法?
◎燒金銀紙真對亡者有益嗎?……

人要將自己動員起來、發揮起來,從幼教工作,進而擴大自己到社教工作,只要有才華、智慧,天下到處都可以任我們自由翱遊!

■四月 四日  星期三

這一期的《讀者文摘》一出來,天直法師、依空法師,相繼拿來給我看,原來其中有一篇是報導西來寺的文章,讚譽西來寺是北美最大的寺廟……。看徒眾如此關心海外的別分院,在海外辛苦的徒眾,也應感受到本山大家對他們的支持,畢竟大家都有共同的理想與目標--「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

晚,七時三十分,例行召開在本山服務的「員工會議」,因住持心平法師到極樂寺主持法會,臨走前特邀請我代為主持。對這一群與我們吃同一鍋飯、住同一屋簷的員工,雖是外請的,卻有一股自家人的感情。
  在開示時,跟員工們提到--

一、在佛法上常云「人生有四苦--生、老、病、死」,但時代的變遷,人生除了此四苦外,在生活上、工作上、相處上,還有一個五苦,那就是「比較苦」。人比人氣死人,在比較、計較上會讓人苦不堪言,人生在世除了生、老、病的肉體之苦外,不要再加上內心的「比較苦」,為待遇的差別,為別人的升等……而心中不平,在佛門工作別忽略了因緣的存在,一個人的順境和成就是各有因緣,莫羡人!故「不要比較」,在生活中才會安然自在。
二、佛法講五戒--戒殺、盜、淫、妄、酒外,依目前的社會形態,還應有第六戒,那就是「戒懶」。大家不是常說「業精於勤荒於嬉」、「黃金隨潮水流下,也要起早去撈」、「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這都在說明勤勞的基本理念,佛光山也就是因為大家的勤勞不懶惰,各單位才能正常作息。

三、菩薩修持法門有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現代的人除修此六度外,更要修第七度,那就是「自度」。人要得度必要靠自己,如果只想靠貴人、朋友、父母、親戚……,不一定可靠,因「靠山會倒,靠人會老」,唯有靠自己才是根本之方,可見「自度」之重要。如何自度?要勤勞、要立德、要講信、要廣結善緣、要有包容的雅量、要有與人為善的心胸……。

服務於育幼院的老師,代學生向我求道,說院童平常白天都上學去,很少有機會看到我,希望我利用星期假日,院童學校放假時,到育幼院給大家看看。心想︰年輕的時候都沒有人要看,一個老和尚又有什麼好看呢?

常住為慰勞員工的辛苦,特備有電視、魔術燈、熱水瓶、電扇……等豐富的獎品給大家摸彩,由我親自為大家抽獎,在此起彼落的歡呼聲中結束今晚的員工會議。

晚上十時左右,接到大姊由香港打來的電話,大姊本擬二月份要陪同母親來台,因簽證問題,沒有成行。今從美國取道香港要回大陸,故特給我電話,希望下半年度母親到台灣時,她也能一起前來。

回到寮房想準備休息,看到書桌上一些未改的文章,只好又提起筆來批改,如果徒眾的文筆較差時,常會叫我改得呵欠連連。想放心的在椅子上打瞌睡,電話又連聲響起,大都是海外的徒眾,或許他們挑這個時間電話費便宜吧!剛興起的睡意,自然的被提「醒」了,一個晚上就在這種循環下度過。我常想,我是個沒有福報睡覺的人。

■四月 五日  星期四

應美濃朝元寺住持慧定法師之邀,要我去參觀朝元寺擴建中的工程,故上午特地驅車前往。

慧定法師,是四十年前我任台灣佛教講習會教務主任時的學生,其師祖能淨老和尚七十年前開山時,每天從台南挑著磚頭,爬山涉水的回到美濃來建朝元寺,他的辛苦、毅力與為佛法的弘法心力由此可見一斑,慧定法師承其師志頗具革新與振興佛教的理想。四十年前念佛學院時,我還記得他和其師兄善定都是模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吸收了革新佛教的理念,就回到寺院來改革。如正殿要供奉佛陀,而非多神的擺設;僧眾衣服應莊嚴、整齊,而不應赤腳、木屐……。能淨老和尚因沒有讀過書,故對徒弟教育非常用心,栽培慧定、善定完成日本立正大學的碩士學位,實在是一位慈悲又具遠見的長者。

三十多年前,我也曾預備在朝元寺閉關,後來因要籌辦壽山佛學院,而介紹聖嚴法師前去。朝元寺位於美濃黃蝶翠谷旁,附近又有鍾理和圖書館,風景優美又具文化氣息,以前沒有車子時,常和南亭長老等人以健行方式來此,現在有汽車代步,相對外務也多了,反而少來。

慧定法師的徒弟融文、融慈都是佛光山佛學院的學生,融文於一九八一年畢業時,我特寫了「融文是為真佛子,學慧能成大丈夫」(學慧為融文的內號)的字句送給他,至今還看他掛在書桌前。

朝元寺原本的新建築有一棟類似佛光山的朝山會館外,新建的二層樓房內有會議廳、交誼廳、會客室、佛教學院、圖書館、學生寮房、康樂室……等設備,可見慧定法師對弘法之遠見,及對僧伽教育之用心。

中午在朝元寺用餐,對西來寺弘法之現狀,慧定法師也很關心,面邀其組團至西來寺參觀。

晚,慈容送來一份這個月七日,我要到韓國參加九龍寺落成的行程。聞九龍寺住持頂宇法師,一生只出過三次國,三次都到佛光山邀請我到韓國主持其寺廟的落成,真情可感!

■四月 六日  星期五

早上,高雄原祿骨科醫院翁院長(滿方的哥哥),來普賢寺為我看手傷,並說,近來蕭師姑跌斷了腿,惠法師和容法師腳踝扭傷,現在我又弄傷了手,為了自己手腳的靈活,要小心地照顧。我想,是啊!要辦好事情,先要照顧好左右手。

今天《中國時報》刊登「施明德的受訪紀錄」,我覺得他說得有一些道理。他說︰「事實上,囚禁只是一種失去空間換來時間的生活狀態。雖然,囚犯的空間是褊促的,卻能擁有更多的時間來思想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政府所囚禁只是我的肉體,而我卻囚禁了政府的良心與尊嚴。……做為一名囚犯,便是收歛自己的欲望與企圖心,不要環境適應自己,應要求自己來適應環境。……」

我想為了世間的和平,為了人道(施明德已在牢獄二十五年,是他半生以上的歲月),我認為政府應該釋放他。

中午,從小港機場搭機來台北,為了晚上榮民總醫院的講演,及明天到韓國參加九龍寺的落成開光典禮。

下午,吳師姑送來一卷錄影帶,說裏面很有佛法,題為「叢林赤子心」。我看了覺得確實是很有佛法,影片描述︰一隻老虎媽媽被獵人殺了,留下四隻幼虎,後來被一隻狗發現了,不但沒有傷害牠們,反而負起保育的責任,當起了虎媽媽。為牠們找食物,找住所,其中為了保護這四隻幼虎的安全,更與狼、獅子、熊、老鷹搏鬥,受傷好多次。想想畜生都如此有恩義,而我們人類反而不懂,忘恩負義,比比皆是,真是阿彌陀佛!

山上的功德主張姚宏影居士,過幾天就七十大壽了,我寫了「人生七十才開始,慈心悲願無了時」的祝賀詞,請依德送去。

晚上,在榮民總醫院講演,講題是「禪師的生活與修持」。會後有人問我對台灣目前的看法,我認為這是一種自然的發展過程,就如同青原禪師所說的,未學佛之前,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學佛以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悟道之後,又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四月 七日  星期六
早餐時,依德在旁向我報告事情,普門寺旁的國中在演奏音樂,電視在播報新聞,嘴巴又吃飯,眼睛在看報紙,真是要一心數用,不過,我仍是無所用心。

八點出發到桃園機場,因為來得早,巧遇吳新玉居士,一再要我到餐廳喝杯冷飲。我這還是第一次走進機場餐廳,看到好些服務員都面無表情,真替他們感到惋惜,不懂得上最漂亮的妝,講最美好的語言--微笑。希望佛光人要常帶微笑,把歡喜布施給人。

十時我和慧軍進入登機門,下午一點十分抵達漢城,一下飛機,海關有一位官員即刻上前,便一路帶我們出關,沒有任何的查詢。到候機大廳,九龍寺住持頂宇法師,率領百餘位穿著韓國傳統服飾的信徒來迎接,並當眾搭衣頂禮,十分熱忱。來接機的還有在韓國東門大學研究所深造的依恩、李仁玉小姐和她的父母,以及金貞希的母親等百餘人。這次九龍寺的落成對韓國佛教來說,有很深遠的意義。因為九龍寺是曹溪宗靈鷲叢林通度寺在漢城的一座現代化寺院,是韓國佛教走向現代化、社會化、人間化和生活化很重要的第一步。所以我十分樂意的來隨緣隨喜,共襄盛舉,以期韓國的佛教不但有悠久的傳統古風,更有現代化的精神和作法,更能普利眾生,再度成為韓國宗教信仰的主流。

從機場出來,看到沿途景色,使我想起去年大約也是這個時候訪問大陸北京。初春,大地剛剛甦醒,路旁樹木才開始長新葉,但看起來還是乾乾枯枯地。北京今年不知是否依舊?

曹溪宗總務院院長義玄法師,邀請我訪問曹溪寺,並希望我能對韓國佛教未來的發展與中韓兩國佛教的交流、互相來訪,提供意見。曹溪宗是韓國佛教的正統,歷史最悠久,道場最多,有三十餘個本山叢林,本山下又各有數十個下院,是韓國佛教的主流,大部分的出家人和信徒也都屬於此宗。

大約四十分鐘,我們到達曹溪寺。義玄法師帶領各部部長在門口歡迎,隨即便到了貴賓室。義玄法師向我談到幾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一、在今年佛誕節預備在漢江舉行百萬佛教徒的慶祝活動,目前,韓國佛教徒已經向政府爭取到,訂佛誕節為國定節日。不知台灣的佛教徒何時才能團結起來,使政府能重視這台灣最大宗教教徒的權益?

二、下個月,韓國佛教電台要開播,非常為韓國的佛教高興,我一向十分重視各種媒體弘法工作,記得初到台灣,寧可沒飯吃也不做經懺,而要為電台寫廣播稿,為報紙寫文章。希望各國佛教都要多多利用現代科技傳播佛法,不但是電台,甚至電視台、電腦資訊……等等,使佛法深入各個角落階層。

三、曹溪宗總務院預計要建築一棟二十五層的現代大樓,來辦理院務以及推動韓國的佛教。我也妄想在台北市有一棟佛教文化大樓,慚愧,到今天我仍在妄想階段。

四、今年十月將在漢城舉行「世界佛教徒友誼會」,這是去年在西來寺舉行「第十六屆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時,我幫他們爭取的。因為我想促進總部設在泰國的「世界佛教徒友誼會」能扮演融和各種佛教的角色,所以要他們能多和北傳佛教接觸交流。

義玄法師非常希望我對這些計畫能來參加或支持,我一向主張佛法無國界,只要自己能力所及,一定隨緣、隨力、隨喜。

晚上七點,義玄法師代表韓國佛教為我舉行歡迎晚宴,並請了靈鷲叢林通度寺碩果僅存的方丈月下老和尚、住持泰應法師、指直寺方丈綠園法師、曹溪宗議長,及國會議員、政府部長等等約四十人作陪,加上佛光山訪問團六七十人,真是一場盛情的兄弟會。中國和韓國是兄弟之邦,佛光山和通度寺是兄弟寺。在致謝詞時,我並以幽默的口吻對月下老和尚說,中國的月下老人是促成「有情人終成眷屬」,而韓國的月下老人亦為中韓的佛教作「媒」,使得中韓佛教能更密切,也是「有情人(法情)終成眷屬」。

晚宴到了九點十分才結束,花費的時間太多了,能簡單一些最好。

到了門口,又被我們的團員找去照相、講話,到了十一時實在不得不離開,因為接著韓國的佛教新聞社要來訪問。

編輯主任崔貞喜小姐訪問了一個多小時,主要談到有︰

一、對韓國佛教有何看法?我希望以禪為主的韓國佛教能加強現代化、人間化;因為真正的禪是沒有時間性,是最具現代精神的、最有人間性的佛法。我並把台灣佛教的發展經驗提供他們參考︰從寺廟到講堂,從誦經到講演,從梵唄到歌唱,從山林到家庭,從出家到在家,從老年到青年,從自利到利他,從修持到事業……

二、對韓國有人主張回復到原始佛教的看法?其實,又何必讓時光倒流,過去的現在的都有佛陀的精神,例如原始佛教的三法印就是大乘的空,四聖諦就是四弘誓願。佛法應該是超時空的,是遍滿法界,不捨棄一法的。

三、佛光山如何在現代化中不失去傳統?我主張︰教義是傳統的,方法是現代的;思想是出世的,事業是入世的;生活是保守的,弘法是進步的;戒律是原始的,對社會是現代的。佛光山便是秉持這樣的原則去做的。

四、對神道信仰者自稱佛教徒的看法?我認為這些民間信仰就是佛教的初步。佛教應該包容這些民間信仰者,教導他們,進而提升他們,就如同佛陀當初的弟子大多來自外道一樣。

五、對於在家眾講說佛法時亦自稱「法師」的看法?佛陀付以僧俗二眾的責任是,出家眾住持佛法,在家眾護持佛法。所以例如寺廟、法務(佛事經懺)、弘法等應由出家眾擔任,而行政、事務、慈善等,則可讓在家眾參與。至於「法師」的稱呼仍應遵守傳統,用來稱呼出家眾較適合,在家眾可稱老師、講師或居士。

六、佛法如何利益現代的社會?以前佛教的教義都從消極面去解釋,其實,佛法是積極性的、建設性的、樂觀性的,例如︰佛法說「苦」,目的是要眾生「離苦得樂」;說「空」是要人建立「妙有」;說「無常」是要我們「進步,並掌握自我改善的因緣」。因之,佛法是對社會最有貢獻的思想,應積極、自信,鼓勵大家來信仰,便能利益社會。

七、出家眾對愛情的看法?因為台灣和韓國都受過日本的統治,佛教也受日本佛教的影響,所以有這個問題。事實上,人生在世又何必只愛一個,應將愛擴大,去廣愛一切眾生。愛的淨化便是慈悲,愛的提升便是智慧,所以出家人應該去追尋慈悲智慧的法樂,自然便能離五欲的俗樂了。

訪問結束,已深夜十二點多。金貞希和她的父母來拜訪,說來也奇妙,多年前金貞希小妹妹(那時她還在讀國小,現在已是高中三年級),在金埔機場遇到我,當時我只有一個人,她主動跑來和我合掌問訊,語言也不通,往後她常常寫信給我,我請李仁玉小姐幫忙翻譯,就這樣交了這一位韓國的小朋友。人世間的因緣真是奇妙。

■四月 八日  星期日

早晨,慧軍請李小姐向飯店訂早餐,我說不必了,隨便去買些牛奶麵包回來吃即可。慧軍說「就這麼簡單?」我告訴他,簡單是出家人的本分。

九點出發到九龍寺去。昨天的淒風苦雨通通不見了,換來陽光普照、和風習習,這對今天的開光典禮太好了。記得上次高雄的「回歸佛陀時代」開始前半小時還傾盆大雨,要開始了才撥雲見日,真是只要誠心為佛教做事,龍天一定會護持。

九龍寺,佔地八百坪。地下二層各五百坪,一層停車場,一層是餐廳、廚房、小劇場、功德堂;地上建築四層,各三百坪,中間是「萬佛殿」,供奉一萬尊銅鑄佛像,兩旁有會議室、教室、寮房、幼稚園、育幼院、兒童班;有住眾服務人員四十人,八位法師、二十位小姐、十二位男士,負責所有的弘法工作。真可稱得上是一應俱全的現代化都市寺院。

住持頂宇法師一再強調,他是向佛光山學習的,建寺期中有三次出國,唯一的目的就是到佛光山請我參加這次的開光典禮,因為他希望我能來看看,他向佛光山學習而建成的九龍寺,並要我再給予指導,真是不敢當。不知我的徒眾對佛光山的精神能否和頂宇法師一樣?

尤其令我感動的是,頂宇法師在未建的工地住了五年的茅蓬,再經三年的建築,共花費了四十多億韓幣(本山通度寺並未支援),完成之後,一心一意將它奉獻給本山通度寺,更請來方丈月下和尚、住持泰應法師等長老大德上座,自己在下面工作。佛光山的徒眾如果自己建了道場,會奉獻給本山嗎?畢竟人家是有千年的古風,期望佛光人應有堅貞的宗門思想。

開光典禮於十點開始,先由韓國法師誦經,再由我們的法師誦經。同一卷《心經》,不同的語言、不同的唱腔,大家卻都能會意共鳴,真是「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隨後我被邀請作簡單的開示,參加的人數約有一萬人。

下午一點午宴,二點開始韓國傳統音樂表演,三點多回到飯店。我隨口問了李小姐,我住的這個房間要多少錢一天,因為我想明天要回去了,應給一些小費。李小姐回答說,含小費一天是一百三十萬韓幣(這是五星級的總統套房,約台幣六萬元一宿)。唉!真感謝頂宇法師的熱忱,其實對我而言那裏都是一樣。為了這房間的豪華布置,我除睡覺和坐了一張椅子以外,其他一點都不敢動,甚至都不敢洗澡,怕弄亂了浴室,何苦花那些錢呢?記得我退位時承蒙徒眾好意說要為我建開山寮,至今已過了四年多還沒動工,我還不是一樣過日子。我總是希望出家人對物質的生活能愈淡泊愈好。

下午四點走出飯店,要找個餐廳吃晚餐,慧軍他們說要去通知九龍寺派給我專用的轎車,我說不必了,我們到外面去坐計程車,甚至公車,我寧可等一小時沒車子坐,對我而言「自由」比什麼都可貴,後來在一家名「萬里長城」的餐廳用晚飯,一桌花四十塊美金。飯後,我堅持去搭公車,在不認識的馬路走著、等公車,那種享受、舒暢,真不是別人所能了解的,等了足有三十分鐘以上,公車還沒來,慧軍就說如果這是在台灣,恐怕已有好多轎車在路邊把我帶走了。其實,他那能體會我此刻乘公車的快樂心境。
 

抵達飯店已十點多鐘,關起房門,準備明日的講稿。

■四月 九日  星期一

早上,飯店老闆送一盆名貴的蘭花來供養我,我隨即要求他們送到九龍寺去供佛,頂宇法師告訴我,上次到佛光山的時候,曾為這座飯店老闆在佛光山玉佛樓供養一尊玉佛,真是到處都是有緣人。

十時三十分,頂宇法師請我開大座為大眾開示,信徒大約有兩千多人,我請李小姐為我翻譯(李小姐是從韓國到佛光山學道的師姑,目前在成功大學中文系深造)。我以四部經的四句話和韓國信徒結緣︰一、《華嚴經》的不忘初心,二、《維摩經》的不請之友,三、《八大人覺經》的不念舊惡,四、《大乘起信論》的不變隨緣。期勉他們用這些佛法來對自己、佛教、朋友和社會建立起快樂的生命。

開示的當中,我覺得韓國的信徒好像變成中國人一樣,在說了一二十分鐘之後,李小姐尚未翻譯,他們好像便懂得了,他們又是點頭,又是笑,又是鼓掌。頂宇法師說,這是「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又說我懂萬國語言,其實這是佛法的微妙難思議及信徒們善根深厚的緣故。

十二點二十分結束,大約講了兩小時。我為韓國信徒的守規矩、沒人走動、全神貫注、融入聽法的態度深深感動。

十二點四十分午餐,是傳統的韓國餐,前兩次宴請,為了表示尊重,都是中國餐。韓國餐都是一小碟一小碟的,花樣菜色很多,我覺得滿好的,也滿喜歡。

餐中頂宇法師又告訴我一件事,他為了學佛光山朝山會館中國式的圓桌和轉盤,受到很多人批評,說他要變成中國和尚了,其實他只是要便利大眾罷了。大家不應該以狹隘的國家或種族主義,來排斥各種文化的交流與融和,所謂法界眾生都是一體的,那須分彼此?

頂宇法師和韓國信徒,依依不捨送我們上飛機。下午四時十分返抵桃園機場,因為我們都沒有寄關的行李,便很快出關了。恰好遇到吳師姑和阿嬌送依德上機,然而要載我們回佛光山的車子卻沒有來,慧軍去打電話,問佛光山,結果他們還沒有出發,他們以為我們九點半才到。在韓國的時候,我便要慧軍打電話回來確認一下,他告訴我,時間是他們給的,怎會不知道呢?我想也是,現在慧軍他知道「知徒莫若師」了。因為晚上我還約了客人在山上見面,於是決定請阿嬌載我們到台北松山機場,搭機回高雄,途中慧軍向我懺悔,並問我,為什麼不生氣?我說這樣更好,我們可以提早一小時回到山上,為什麼要生氣。凡事總要往好處想,人生不是很快樂嗎!

■四月 十日  星期二

今年三月八日在香港啟德機場初識「成功典範研訓班」班主任余正昭先生,今他特邀了多位好友上山來訪,他們分別是︰伯樂出版社總經理林明珠、金橋旅行社副總經理陳紹瑜、何嘉仁美語教育機構班主任朱嘉宗、鷹揚國際投資諮詢顧問公司推廣部經理李秀金、總經理張華新、活主素食會負責人范楨、朝倉企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弘田、中國晨報北管處長呂富慶等九人。

上午十時,特在雙圓堂接待他們。余正昭先生表示,三月份我在機場給他提示︰一個人在事業成功時,仍不忘隨時給人信心、歡喜、希望、方便。他不僅牢記在心,也輾轉給青商會的會友們分享,大家都認為這四句話受益良多,而他的「成功典範研訓班」,主要是邀請國內外知名成功人士,述說其成功的事跡與祕訣,將寶貴經驗提供給社會人士。追求美好、成功的未來,是大家共同的願望,故在台北、台中、高雄巡迴講座時,參與人士反應都非常熱烈。期望社會上成功人士別忘了要回饋社會、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因社會的貧富還是要靠這些成功人士帶動。

座中「活主」素食負責人范楨小姐提到,如何有效地推廣素食?素食除了對人體健康、疬衛生外,並能長養慈悲心、忍辱的性格及耐力的持續,在美國很多天主教大學都以能素食為榮,印度雖落後(在物質上),但其鐵路餐廳都是素食為主,甘地在精神上的耐力是舉世共睹的事實!世界上任何事業的成功,「耐力」是其必備條件。

本山佛學院近二、三年來,比較加強外語的訓練,故設有英文佛學班、日文佛學班,尤其是英文佛學班已是第三期的學生,目前服務美國西來寺、聖地牙哥西方寺、舊金山三寶寺、關島佛教會、夏威夷佛教文化協會及在澳洲籌建南天寺的徒眾,都是畢業於本山的英文佛學班的弟子。為加強徒眾的外語能力,特邀座中何嘉仁美語教育機構主任朱嘉宗先生,帶學員來佛光山與英文班的同學聯誼、交談。

座談時大家對目前社會文化水準、大陸的宗教現狀、佛光山的管理方法……發問非常熱烈。有共同理念與思想的人聚在一起,總有談不完的話,到用餐時間只好告一段落,彼此都期許著,下次有緣能再聚會一次。

佛光山派下的六個佛學院,佛光山叢林學院國際學部、男眾學部、女眾學部、北海學部、福山學園、研究部等今起舉行聯合講習會三天。

晚,七時,在東禪樓禮堂為參加講習會的徒眾開示︰諸供養中,法供養第一,希望大家將最有心得的一句話,說出來貢獻給大家。
  大家紛紛搶著說道︰
  「看好自己的腳下。」
  「今日大眾成就我,我將來必定成就大眾!」
  「與人和睦相處,就是天天過年。」
  「對承諾不後悔。」
  「凡事沒有不勞而獲的。」
  「惜緣就是福。」
  「一切都要有基本動作。」
  「愛的淨化是慈悲,愛的提升是智慧。」
  「能接受多少,就能成就多少。」
  「凡事往好處想。」
  ……

徒眾爭相發表自己的「一句話」,特囑學部老師彙集學生們的這一句話,將來可輯印成集。

我平常教導徒眾,對一般事務性的錯失並不太計較,但不喜歡對別人講話而刺傷人、欺侮人,這是不可原諒的。人間最美好的是尊重、和平,能不侵犯人,才算是真正的持戒。動聽的語言,每天多說幾句,因「口裏無瞋出妙香」,希望我的弟子都能響應我所提倡的「說好話」運動。

現代的青年人頑固、偏見、不懂得如何「生活」,更不會「思想」,故學院的教育注重在--

一、生活上的訓練︰在生活中要過如法、如儀、慈悲、無惱、法喜、禪悅的日子,在與人相處時,有我也有你、有入世也有出世、有原則也有包容,以全體為中心。也就是說用專制的方法去訓練,用自由鼓勵他的思考,肯定他的人格與尊嚴,否定他的頑強與執著。

二、思想上的訓練︰不要停頓在自我見聞的分別裏,在不平中能心平,在不滿中能自滿,凡事舉一反三,思前顧後,擴大心胸,增加悟性,承先啟後,繼往開來。

學生相繼發問很多問題,其中有一個問題是︰「學部的老師對我們行、住、坐、臥的生活,要求太過苛刻。例如盥洗用具、床鋪、衣服,稍不整齊,就嚴格指責,這些生活上的小節跟我們開悟和斷除煩惱有什麼關係呢?」

「道」要在生活中求,理中不可廢事,才能理事圓融。開悟的人也要吃飯、睡覺,沒有色身的滋養,自心如何開悟?世間上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是由血汗堆積起來的。偉大,不是不勞而獲。學生時代能忍得過各種嚴格的訓練,就能做個好學生;弘法時能忍得過人情的包袱,就能做個好法師。每一個層次、每一個階段都有它訓練的目的與必經的過程,能忍得下去,就有前途,就有未來。委屈、苦難、逆境、忍耐,都是成長我們的肥料。學院老師肯發心要求我們,是我們的福氣。多一分要求,我們就會多一分收穫。

所以,嚴格要求行住坐臥的威儀,這就是成就我們開悟的因緣。希望大家把「理」收起來,不要講理。「受!受!受!」接受院規,在接受中,道就在當下!

■四月 十一日  星期三

上午十時,乘「學院聯合講習會」期間,與徒眾個別談話。很多學生向我表示,他們回山參加講習會,最盼望的課程,便是與我個別談話的「師徒時間」。山上弟子多,我又常雲遊國內外,對徒眾不可能每一個人都招呼到,好在山上有健全的制度,在制度保障下,大家都能安心辦道。「師徒時間」主要是與徒眾接心,希望在道業上能對他們有所助益。

十一時,《聯合報》記者來訪,問了我幾個問題,他說我經常搭飛機國內國外跑,怎麼會有那麼多錢買飛機票?記者這有趣的問題,我只有反問他︰我是不應該有錢買機票?不應該在國內外行走嗎?我一生沒有儲錢的習慣,到各地弘法、演講,都是受當地信徒的邀請,或參加當地別分院的法會,除機票供養外,也負擔我的吃住。就如前些日子,我到漢城主持九龍寺的開光典禮,韓國信徒除來回機票外,還為我準備了五星級飯店中的總統套房給我住,但那兩天,我澡也沒洗,整個房間的設備,我只用了一張椅子及睡床。大海之水雖多,但我只取一瓢飲。

記者又提到,有人認為佛光山不該都用水泥製造佛像。

我認為建築是依時代不同而跟進的,原始佛教的宮殿是灰瓦、石柱,演進的過程有所謂石器時代、銅器時代;有所謂木雕佛像、紙畫佛像……。佛光山開山至今已二十二年了,每天有成千上萬的信徒來朝山禮佛,心中拜的都是佛祖而非水泥,為什麼記者先生口中的人,既不辭千里迢迢到佛光山來,看不到佛祖,而只看到水泥,實在太可惜了!現在的建築是以水泥為主,不用水泥為建材,難道要停頓在石器時代嗎?

晚上七時三十分在學院四十坡,與講習會的學生們露天上課,記得二十年前壽山佛學院剛搬到佛光山時,也常在此坡前跟學生上課。不一樣的是坡前的樹長高了,校舍加蓋了,昔時的學生現在都已住持一方,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期望今晚在此坡前的徒眾,都是未來佛門的龍象。

■四月 十二日  星期四

上午七時,和心平、慧禮在大雄寶殿為六十一位徒眾傳授沙彌、沙彌尼戒。

八時三十分於雙圓堂參加「住持及各單位主管會議」。會議由心平和尚主持,我列席指導。

晚,十時,才結束這次的住持會議。

我生平最不喜歡開會,但每一次心平、慈惠、慈容等人一有會議定要我出席,儘管佛光山的行政我已不再過問,但他們總要以「師父」的頭銜請我出席(或許這也是尊重我的方式吧!)。佛光山的第二代徒眾,入山門前後的差距,最多有三十年,但大家都能在同一信仰、同一常住、同一師承、同一目標、同一道風下,因佛法的滋潤而凝聚在一起、團結在一起。他們都有如此共識,身為師父的我,對徒眾這一點要求,當會方便滿他們的願,雖然我不喜歡開會。

洛杉磯《國際日報》記者尹祧日前來訪,適逢我到韓國未遇,慈惠代我送念珠一串結緣,她今日特抽空打電話來感謝,歡迎她離台之前,能再訪佛光山。

■四月 十三日  星期五

這一期人事調動名單,住持心平、都監慈容和人事監院慈嘉,今日討論後公布。

對這一期新上任的主管,我期望他對屬下知人之先,自己要先深入事物的本末、判斷優劣真偽,才懂得教導部屬。處事則要公平、合理,才能服人。
  故,做個主管--
  一、十要︰
  1.要守時守分。  2.要慈悲親切。
  3.要多賞少罰。  4.要決斷負責。
  5.要預思計畫。  6.要和眾商議。
  7.要簡明扼要。  8.要多種特長。
  9.要公正公平。  10.要同眾甘苦。
  二、十不要︰
  1.不要公私不分。  2.不要輕心慢心。
  3.不要推諉護短。  4.不要感情用事。
  5.不要強分是非。  6.不要私交信徒。
  7.不要重利輕義。  8.不要結黨分派。
  9.不要剛愎自用。  10.不要忘記本山。

■四月 十四日  星期六

早上在寮房回了幾封信,翻了幾本最近出版的新書。看出版社如雨後春筍般的林立,不難想像台灣工商業的進步。但一翻開報紙,社會脫序的靡風,正在各階層侵蝕,看了讓人有「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之嘆!多麼矛盾的社會。

晚,七時三十分,應慧律法師之邀,前往文殊講堂作一場講演,同行者有心平、慈惠、慈容、依空、慧軍、慧化等多人,才到講堂,慧律法師即以豐盛的晚宴接待,我也代表常住回贈一套《佛光大辭典》給文殊講堂。

文殊講堂為慧律法師所創建,慧律法師是佛教的青年才俊,其演講曾風靡全台灣。對佛教弘揚,有非常的貢獻。

文殊講堂共有七層,除一樓講演現場外,每一樓都裝有閉路電視,座無虛席的現場,把講堂氣氛帶至高潮。今天的講題是「般若與人生」。「般若」是眾生的本來面目,是一種能透徹宇宙真相的智慧,般若又有知苦滅苦觀空自在的功用。無般若的生活如盲者摸象,易為苦樂所動搖。故我們要用般若來處事,以般若來生活,才美妙無比。

這一次講演由慈惠法師幫我翻譯台語,依空法師替我寫板書,讓聽眾能更契入講演的內容,從大家的笑聲、掌聲中,法喜欣悅表露無遺。

講演完,有一位信徒跑來對我說︰「大師!我學佛多年,到今天才搞清楚什麼叫『般若』!」

「大師!我很高興您能到文殊講堂來演講,佛教本來就應該如此聯誼。」
  ……

還有一位小妹妹因擠不到我身邊,就託徒眾帶來一封信,信是用鉛筆寫的,內容──

「星雲法師祝福您能度那麼多的眾生,而且您長得好莊嚴啊!我好喜歡您啊!我告訴您一件小ㄇㄧ ㄇㄧ ,就是我長大後想要出家。
  祝您永遠快樂健康

 

龑韻蕙敬上」 

 

  就寢前,在床頭翻了幾頁《說苑》,上面有一段︰

晉文公當年逃亡國外時,很多人跟他一起逃亡,其中有一位陶叔狐,任勞任怨,最為辛苦。文公回國即位後,先後賞了三批有功人員,卻沒有賞到陶叔狐,於是他就央咎犯去詢問文公。

文公︰「我怎麼會把他忘記呢?凡是高明賢達、德行真誠,拿正道讓我快樂,以仁德讓我喜悅,能暴露洗滌我的行為,顯揚我的名聲,讓我成為健全的人,我把他列為上等的獎賞;凡是拿身體來限制我,拿義理來規諫我,屢次拉住我使我不能做壞事,常常介紹我到賢人門前請教的,我把他列為次等的獎賞;凡是勇壯善戰,危險在前就搶前抵擋,災難在後就殿後護衛,使我不致遭到患難的,我把他列為第三等獎賞。您沒有聽說過?為人犧牲生命的,不如存活人家身體;跟隨人家逃亡的,不如保存人家的國家。三次獎賞後,就要輪到勞苦的人了,而陶叔狐就是第一位,我怎敢忘記?」

先依德,然後才,再到力,是聖王賞人之序。

■四月 十五日  星期日

晚,六時,北上,很多徒眾都到麻竹園來為我送行,並在我耳邊一再叮嚀︰「師父!您要早一點回來哦!」而每次我從西來寺要回佛光山,徒眾也道︰「師父!您要早點回來啊!」有時我也會想,到底我是「去」了那裏?記得我剛退位時,自撰了一個偈子,頗可代表我的心情--
  「佛光山人西方去,摩迦行者東土來;
   來去去來均如是,永作世間閒忙人。」
  (摩迦為我的筆名)

在高速公路上睡睡醒醒、醒醒睡睡,朦朧中腦海裏似乎有很多事情待辦,可是一睜開眼,又覺得沒有什麼事,人家說「情到深處無怨尤」,這或許就是「事到多時自超然」吧!超然的境界不是不管,而是經過很多不平凡的經驗累積,而這些經驗是在失意時泰然,得意時淡然,有事時斬然,無事時澄然,處人時藹然,能如此則凡事就超然了。
 
晚上十二時左右到達普門寺。

 

悲智雙運 1990/4/16~1990/4/30

■四月 十六日  星期一

每一次到普門寺來,徒眾都爭相要請示事情,有時小得連編改一首佛教歌詞,也要我過目,如果我沒有異議,他們就像是蓋上正字標記,品質有所保證似的!從小我所接受的就是叢林關閉式的教育,故對社會上的知識認知得很慢,一直到二十六歲時才知有電燈。我的徒弟學歷都比我高,可是一碰到問題一定要來找我,如果他的身分已是住持、監院以上的職位,我給他們的回答是︰不搖頭也不點頭,只是說「你看著辦好了。」

滿和這期英文佛學班結業後,即在台北補習,準備托福考試,上午他向我報告這幾次模擬考試的成績,都在六百分以上,認為再進修一段日子,分數可以更好。滿和是台大外文系畢業,又在叢林學院畢業,勉其人生非為讀書而來,讀書是一種階梯而非目的,一個出家人真正目的,應該是「弘法是家務,利生為事業」。

中午,沈家楨先生、顯明長老、鄭振煌居士等多人來訪,普門寺特備素齋招待。

下午五時至桃園機場,將到香港轉機至澳洲,慈惠、吳寶琴、鄭碧雲等都到機場送行。「機場」是文人騷客筆下,描寫喜、怒、哀、樂最多的地方,有的人是歡歡喜喜的出國旅遊;有的是在盛怒下坐飛機走了;有的是為謀生不得不遠行;有的是欣喜迎接久別的親人……。而我呢?只為這一襲長衫,隨著雲水到處飄流行腳。

一下飛機,早我先到香港的永莊已在出口處等候,辦好轉機手續,往澳洲的班機,還有半個小時才起飛,在啟德機場繞了好半天買不到一份台灣報紙或雜誌,眼看登機的時間到了才放棄,這個問號不知要向誰去求證?這個月初我到韓國時,感受到他們全國上下向上、奮發、勤勞的積極面,而台灣社會卻沉迷在移民、享受、懶散、排場的奢風,悵然之情油然而生。

深夜,飛機在蒼穹下飛行,從窗外望去,一片漆黑,飛機像靜止似的定在空中,由機上螢幕顯示,得知現在飛機的高度、時速及機外氣壓、氣溫,讓我們知道「置」身在何處?氣壓、氣溫隨著飛機的高度,常在變換,如果二萬公尺的高度已算是「天」的話,墨黑一片,對氣壓的不適,實在不知美在何處?怪不得詩人要嘆道︰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四月 十七日  星期二

清晨四時十分抵澳洲布里斯本,因時差關係,澳洲時間是清晨六時三十分。

慈莊、永全、滿信及信徒邱錫寬夫婦、李誠孝夫婦、楊憲榮夫婦、邱俊雄、吳美春等多人均在機場迎接。澳洲現在正是入秋時節,空氣中略感寒意。

佛光山本擬在澳洲的五龍崗(Wollongong)籌建南天寺,但因有布里斯本的信眾要求建一分院,故慈莊三月份應宗務委員會之委託,來澳籌備建寺事宜。

從機場到慈莊安住的精舍,約二十五分鐘車程,高速公路的兩旁都是農場,牛馬成群,一幅安詳富裕景象。澳洲面積有七百六十八萬平方公里,人口卻只有一千四百萬人,突有一奇想︰台灣人口那麼擁擠,如果能夠跟澳洲交換,那該多好!
才到精舍,永全、滿信將已準備好的早餐擺上,慈莊則請邱錫寬夫婦等人一起用餐。席間大家對籌建中的寺院,都說出了他們的看法,也提供了不少意見,在國外創業,第一個要件是必須懂得當地的法令,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才不會浪費時間,功虧一簣。尤其是寺廟籌建,佛光山雖有建西來寺的經驗,但畢竟國度不同,在法令上還是要仔細研究,李誠孝先生則代表大家表示,只要常住需要,他們將全力支援。

當他們得知五龍崗的寺院稱「南天寺」時,便問道布里斯本的分院該稱作什麼?佛陀有一尊號為「中天調御釋迦文佛」,而布里斯本中國移民很多,將來建起來的寺廟必是中國人的天堂,故布里斯本的分院為「中天寺」,此精舍稱為「中天精舍」。

移民海外的中國人,對台灣社會仍是非常關心,常從報章雜誌上探索國內的訊息,對立法院打架、宴客掀桌的舉止不勝感慨!海外的僑民,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希望自己的國家團結富強,以作為海外的僑民後盾,只是在高位者,有幾人體諒僑民的心聲呢?

在台灣的民眾腳步都比政府積極,常覓一塊土地建築,政府就來取締,或說是公用地,或說是保留地,再不就是認為你違章建築。政府對國家建設開發,總不及民間的眼光,不知民間的需要,一切計畫老落在民眾之後,一切民怨及不平,皆因政府要比民間慢個十年八年,才認定那些違章,發表開發計畫,一切先由民眾帶動政府,這是多麼顛倒和可惜!

據邱錫寬先生說,澳洲政府對民眾都很照顧,機關經常以最好的服務或福利,來爭取民眾的支持,移民一到,所有生活居住上的資料,全部寄到,告訴你銀行在那裏?市場在那裏?學校在那裏?學校的好壞非由教育部來評估,是全國舉行會考,以成績的好壞來評定學校的等級。有些澳籍人士,才一結婚,尚未懷孕,就已替未來的孩子選定就讀的學校,據聞一所由天主教舉辦的學校每年會考,成績都名列前茅,登記就讀此學校的學生,已排至十五年後。

晚,滿信為我下了一碗蕃茄麵,非常可口,他們說請我早點回寮房休息。慈容由台灣、心定由雪梨、依勤由舊金山、依筏由夏威夷分別來電話,問長道短,所謂提早休息的這一個夜晚就這麼過去了。

■四月 十八日  星期三

澳洲地大,房子的建築也大,慈莊在中天精舍為我準備的寮房也大,早上醒來好像睡在露天一樣,不禁吟起朱元璋的那首睡在寺門外的打油詩︰

「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打開窗戶,外面又下雨又出太陽,樹上的雨滴經陽光的折射,映出一圈淡淡的彩虹,沒有車聲,沒有人聲……好靜謐、好美麗的早晨!

中天精舍位在一個小山丘上,四周都是森林,站在門口可以看到山丘下的住戶,但別人卻看不到我們,很有隱密性,且視野非常開闊,實在是靜修的好地方。每星期六信眾到精舍共修時,為服務大家用餐方便,這幾天正在加蓋一個廚房。請來的四個工作人員,分別是香港人、加拿大人、馬來西亞人、澳洲人,我開玩笑的對永全說,這個廚房是由四個國籍的人完成的,將來在「開山史」上可以記上一筆。

距中天寺的興建至少還有一年的時間,這段時間中天精舍就暫為信徒們聚會、活動的地點,與慈莊、永全、滿信等提道,先由信徒們籌組「澳洲佛光人會」來服務信徒,內容可分為︰

一、教育組--請義工負責,教導新僑開車或實用的英語會話,尤其是小學一、二年級學童們的國語。在澳洲,中國小孩學的是大陸的簡體字,為提醒後代子孫不忘本,中國的語言、文字不可忘失。

二、服務組--為新僑服務至移民局、稅務單位、銀行洽公及選擇子女就讀學校……等。

三、文化組--僑民間的通訊、連絡,並可在台灣報紙副刊上發表移民心聲、過程,讓有心者參考。

四、訪問組--非傳教方式,完全是以慰問性質,予新僑們需要的協助。

在海外者對金錢、物質不慮,但在精神上卻沒有依靠,雖擁有百萬的財富,但十元的善款卻不易布施,主要是沒有安全感,對未來有所恐懼,不像在台灣,身上的錢可以全部捐出,然後坐上計程車,等回到家才給錢。沒根,是移民者要克服的心態問題。既移民到此地,就要培養對澳洲的感情,喜歡他們的民俗風情,融入他們的生活習慣,跟澳籍人士打成一片,提升自己過另一種品質的生活。這一次我在飛機上,看到一個男士背著一尊神像出國,信仰的力量由此可證。我希望「昆士蘭國際佛教協會」能在信徒間、新僑中成為一凝聚的中心。(「昆士蘭國際佛教協會」是「中天寺」向澳洲政府登記的名稱,因布里斯本在澳洲的昆士蘭省(Queensland境內。)

承邱錫寬、李誠孝、楊憲榮、邱俊雄等人之好意,要帶我參觀布里斯本市區。說真的,我並不想出門,不過慈莊說可以看看此地大樓之建築、式樣、建材,作為籌建中天寺的參考,故在他們的嚮導下,下午一時三十分驅車前往市區。在車上李誠孝先生對我說,很多台灣移民聽說佛光山在澳洲將籌建寺院,紛紛在寺院附近購屋、買地,並說︰「只要跟著佛光山就沒有錯。」

這一次我要出國前,在台灣看到第一六一期《新新聞》有一頁「美國恒豐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的廣告,介紹讀者到美國購屋,要選擇在哈仙達崗(Hacienda Heights),其廣告詞的內容是--

「鄰近西來寺--中國人心靈寄託,位置得天獨厚。

星雲大師力排萬難,歷數次公聽會,始建西來寺,不僅成為華人心靈寄託所在,更因華人湧入,頓使此區為中國移民的新城市……」

「佛光」常被人家拿去利用作為名稱,例如佛光大旅社、佛光草莓園、佛光砂石場、佛光琉璃瓦……。現在西來寺也成為人家的廣告詞,願佛光真正能普照到一切眾生。

布里斯本是在一九八○年才開發的新興城市,街道非常乾淨,因地形是丘陵狀,鐵路無法拉平,故火車有時是在路面行走,有時是遁在地下行駛,也是布市的一項景觀,在有名的「故事橋」附近休息(故事橋的「故事」是人名),看矗立於市區的一棟棟建築,新穎又各具特色,也感染到這年輕城市的朝氣,澳洲得天獨厚的天然環境,又沒有經過世界大戰的破壞,實在是一塊淨土!

晚,依訓、滿可從雪梨趕來,永全到機場接機,回到精舍近十時。

■四月 十九日  星期四

清晨在風聲和樹聲的呢喃中醒來,內心只有一種「靜」的感覺,不想走出房門口,似乎一開門就會破壞這份寧靜。每次出國,在沒有人認識的街道行走,沒有突來的訪問、沒有要求拍照的困擾,實在是一件很稱心的事,有時我會嚮往那種「一爐香、三杯茗、萬卷書,何須塵寰外再求仙求佛」的生活,不過這是一種自私的想法,就像母親說的︰「有那麼多人需要你,我怎敢獨佔?你不是我的兒子,你是大家的。」

這兩天看永全、滿信在處理事情上,實在有些不如法的地方,很想「教」他們,又怕他們說我老遠從台灣來,就說這個不是,那個不對,現在為人師者,也要適應徒弟的做事方法,為徒弟的情緒著想,最好委屈自己,不過想想,我也不能因此就疏忽教的責任,故--

一、電話是用來報告連絡,事先要將事情分點備忘,以便一口氣講完,不可想到一件事打一次電話。傳真的內容要具體,要有收發人,一次可以完的事,不要變成連續劇。

二、事情經過請示後,就不可以更改。

三、不要輕易開口自己的需要,除非代大眾請求。

四、寺廟與家庭不一樣,該有的東西不可少,不該有的不可多,要不增不減保持原狀,不可隨便推置或移動。
  五、要以服從為恭敬,不可以自己的標準為恭敬。

六、要多給人方便、利益,做事要靈巧,廣結善緣,一點都不隨緣的人,是沒有佛法的人。

七、初學者要善於與各種主管相處(指個性),不可選擇主管,順應主管,要能吃苦耐勞、盡責不推諉。

八、對長輩言詞要有禮,做事要認是非、輕重,不可只認人,只講利害。

承邱錫寬等十人好意,要我去參觀有名的陽光海岸(Sunshine Coast),隨順眾生也是一種方便法門,同行者約二十餘人,陽光海岸在布里斯本的北邊,車程約要二個多小時。澳洲民眾非常注重假日休閒,高速公路上,全家出遊的臥艙旅行車比比皆是,路旁筆直、硬挺、整齊的馬尾松,一望無際,昔時在圖片或影片看到的景色,現在都「具體」的映在眼前,曠世之作自然而生。途經「昆省華人會」、「新港」(New Port)、跑馬場、航空學校、博物館……。在陽光海岸的岩石上,吃著帶來的便當,有很多澳籍的小孩,都在岸邊游泳,最小的約二、三歲,在沙灘上都走不穩,仍不懼海浪的拍打,一樣下水,學習與環境奮鬥,訓練自己的毅力。生存,不能全靠別人。

在Mooloolaba市,參觀了有名的海底世界(Underwater World),此水族館的建築,是挖地下室引海水進來,造成隧道模式,以透明的玻璃裝潢,利用光度的明暗,喻海底深淺。有了深淺,裏面的魚種就不一樣,當你置身在隧道裏,周遭一百八十度,都可見大大小小近百種之多的游魚游動,最大的是鯊魚,最小的是海星……。海洋的世界實在比人間美麗,空間比人間自由,但弱肉強食的現象卻是一樣。眾生真是形形色色、無量無邊,且業感也無量無邊。

依訓因雪梨那邊有事,今晚先行回去,留下滿可,兩天後再跟我們同行。

澳洲地大,一般住宅區都不喜往高樓發展,平房較多,精舍後面的森林,有很多大石頭,坐在上面打坐,實是一大享受。這幾天沒事我都喜歡跑到這裏坐一下,吃飯時間滿信他們若找不到我,永全就說一定在禪林裏。佛光山別分院遍布各地,就獨缺有處叢林較茂盛的景色,沒想到禪林就在此地。

打坐時,澳洲有名的袋鼠不時在身邊跳動;森林裏百鳥和鳴,忽然想起佛陀當初在苦行林的情形,我們現在的生活享受,實在對不起佛陀。

■四月 二十日  星期五

早上盥洗時,昨天看到的那兩隻袋鼠正在草地上啃食,特別叫大家來看。慈莊說最近因已進入雨季,袋鼠已較少出來,否則一到傍晚,牠們都會跑到屋簷下跟你對看,一點都不怕人。與袋鼠、森林同居,頗有野生動物園的味道。

澳洲昔時在英國的統治下,實行「白澳政策」,被殺死的東方人很多,故有一段很長時間,澳洲在東方人的心目中幾乎不存在。據聞目前澳洲中部的阿不雷訓地方,有很多人是華姓,是中國人與當地土著通婚的後代。

澳洲對外來移民的人種,尚無明確的規畫,美國則依人種而規畫地區,如印第安納州,而種族也有階級之分,其政策常隨國家的需要(政治、經濟)在變。所以在澳洲移民的人很安分守己,不像在美國衝擊、冒險、戰爭性高,且澳洲的移民大都是合法,美國則非法居留者較多。

在澳洲《星島日報》第八版上,有一「媽媽樂」的專欄,作者署名采菱,題目是︰落葉歸根。描寫在海外的國人,臨終前都希望能回到自己的國家,要不就是交待子女,要將骨灰送回台灣--佛光山……

希望在澳洲的佛光山中天寺、南天寺能早日落成,以便此地的華人平時就能有個精神依託的道場。

今天李誠孝夫人,送來一瓶正骨水及吹風機,要給我擦手痛,言明用吹風機烘乾藥水,可以加強藥性的滲透,實在是一位有心人!
精舍後的森林有很多是油加利樹,是熊最嗜食的植物,但因樹汁含有酒精,熊每吃必醉,有時會在樹下看到一堆毛絨絨的東西,原來是酒醉的熊。牠們醒來時,就續找第二株再吃、再醉,不知道牠們是什麼時候清醒?

與慈莊、永全、滿信、滿可等,為中天寺的建築,在紙上初繪輪廓,這裏是大殿,這裏是客堂,這裏是齋堂……在國外唯一不可少的公共設施便是停車場,前後不到半小時就畫好了。紙上作業雖快,但卻不實際,理想還是要靠踏實的腳步一步步去實踐的。

■四月 二十一日  星期六

今天是中天精舍信徒聚會的日子,九點多,汽車就一輛輛開上山丘,邱錫寬、李誠孝、楊憲榮、邱俊雄等人都臨時充當交通指揮、知賓等工作,陳金龍先生因回台灣,其夫人吳美智也忙著接送信徒,一下子精舍庭院外停了八十多部車子,來的信眾約二百七十多人,其中有很多是信基督教或天主教的,在異國的天空下,他們肯來參加我們的聚會,真是「今生一照面,多少香火緣」。

此時聚會臨時改成座談方式,在座的有很多是佛光山的皈依弟子及佈教所的信徒,很多人見到我,可以感受到那份驚喜︰「師父!我沒想到在澳洲會看到您!」

座談時,大家發問非常踴躍--

◎外國小孩信基督教、天主教者很多,移民到此的中國子女,如何不受影響仍能信仰佛教?

信仰是出乎本心、發乎自然的感情,與不同宗教信仰的朋友交往,甚至於參與他們的活動,由子女選擇自己喜歡的信仰方式,父母不必太強求。只是為人子女者,雖已在國外移民,除吸收當地的科技、文明外,對中國的基本文化、語言、倫理、生活習慣卻不能忘失。佛教是父母之教,是家庭裏傳承下來的,該不該改變則由子女自己決定,父母只要盡心教育就好了。

現在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中國人,不一定稱為「中國人」,合理的稱呼應是「中華人」,如美國的中華人、日本的中華人、澳洲的中華人……,將中華人成為世界人,把自己突出於國籍,成為世界人。唯有用中華人,世界的中國人才會團結統一。故不能西化,因我們真正的根,所謂中華錦繡河山,仍要我們回去重建,當然要保持中華人的文化。

◎移民在國外,如何在生活中過得快樂?

剛移民到一個新的環境,沒有踏實感及歸屬感,是一個過程問題,故平時就要充實生活內容及心理建設,並灌輸小孩生根的觀念,尤其家長要肯定的認知並接觸新的社會,就如媳婦搬入婆家,不可把家鄉的情緒帶過來,要入鄉隨俗,與新的環境打成一片。能安住身心,則眼看的、心想的、接觸的都是美好善良的,自然就會快樂。

◎待人接物,常因口角發生誤會,如何修口德?

王陽明有一次跟學生出遊,路旁有兩個人在吵架,一個罵道︰「……你沒有天理!」一個反駁道︰「你沒有良心!」

王陽明就對身旁的學生說︰「你們聽,他們在講道。」
  學生︰「老師!他們是在吵架!」

天理、良心要求別人是在罵人,若要求自己是在講道。與人相處,「講話」是一種很切實際的修行,語言的讚美是一種布施。是非,常因講者、聽者、第三者無心的搬弄而惡性循環。大家都知道︰「是非止於智者」,千里迢迢的從台灣到澳洲來,彼此能聚在一起,不要逞一時口舌之快,而破壞掉這份難得的因緣,欲修口德應--
  「口誦佛名如吐珠玉,
   口宣教化如放光明,
   口談無義如嚼木屑,
   口好戲謔如動刀劍,
   口道穢語如流蛆蟲,
   口說善事如噴清香,
   口語誠實如舒布帛,
   口語欺詐如入陷阱,
   口出惡言如聞臭味。」
  ……

這一次座談或許是在異鄉吧,大家情感都真摰,交談甚為融洽,並要求下次聚會時,能播放我講演的錄影帶或「星雲禪話」。索取《覺世》或訂《普門》雜誌的人也不少。有很多人都有心親近佛法,但苦於無門而入,散會時,看大家那捨不得離開的聞法熱忱,叫人感動,中天寺的興建要更積極。

晚上十一點多,接到心平電話,告知將於明天啟程至日本,慈惠、慈容、依恆要在夏威夷與我碰面。

澳洲最讓我欣賞的地方是地大,仗此得天獨厚的條件,此地足球運動很盛行,有很多電視節目是轉播足球賽,希望以後總本山也有一個像足球場那麼大的場地,來召開一次國際性的「佛光山信徒運動大會」。

■四月 二十二日  星期日

上午十時,搭機飛往雪梨,布里斯本只留下永全及滿信,臨行前特勉其在工作上要彼此體貼、招呼,能參與一個新道場的開山工作,也是難遇的機緣,除了懂得廣結善緣外,惜緣也很重要。

十一時三十分抵雪梨,心定、依訓接機。

雪梨,我約在五十年前看過《蘇曼殊全集》,其中就提到雪梨,故印象中早就有這個地方。澳洲人的衣著都很簡單、樸素,尤喜好穿短褲,待人親切、和藹,很有親和力。離機場只有五分鐘的車程,就到依訓、滿可、滿聰等安單的南天精舍。一進門,一大群留澳的大學生及移民來此的信徒都在等候,本山功德主廖德培先生也在座。
今天是星期日,下午二時是信徒共修的聚會,乘此跟大家舉行座談。移民到此的人,有的是為理想、有的是投資事業、有的是為子女教育……,大都是因台灣交通的紊亂、經濟的不穩、股票的畸型、暴力的不安全等因素才促使其移民。

投身在國外的社會,要學習安然、肅靜、排隊……等習慣,尤其是在公共場所。對窗高談、喧嘩、插隊的習氣,在國外是不容易跟人家打成一片的。

會中大家提了很多問題,如--
  ◎佛光山提倡的是人間佛教,什麼叫「人間佛教」?
  ◎學佛一定要皈依嗎?
  ◎「禪」是什麼?
  ◎今後弘法的活動與內容如何?
  ◎如何才稱佛教徒?
  ◎為環境清潔而消毒,算殺生嗎?

下午五時,臨時舉行一場皈依,有九十多人參加皈依典禮,最小的才三歲。

晚,會客多起,有翁勝男先生全家、張先鐘夫婦、文華社王兆民夫婦……等。「文華社」是雪梨第一個華人俱樂部(Mandarin Club Ltd.),並辦有《澳洲新報》(周刊)。王兆民先生在澳洲是屬第二代華人,他到澳洲時才十歲,在澳居留已四十多年。

據聞澳洲的大學生如果沒有錢繳學費,政府可以暫時貸款給你,等到將來畢業後,找到工作,每月再按收入的百分之二,還清學費。這實在是很好的獎助辦法,比獎學金受惠的學生將更廣。教育是百年事業,沒有遠見者,是不會有此魄力的。

■四月 二十三日  星期一

清晨,站在陽台上,可以看到近在咫尺的 Batany 海灣,岸邊有很多人在晨跑、散步,好悠閒的畫面。

早餐時,心定向我報告,五龍崗在籌建南天寺期間,必須要覓一處讓信徒共修的場所。目前的南天精舍只能供安單用,最近在經紀人朱志高先生的介紹下,看了兩個地方,請我今天去看一下。想到昨天信徒共修時,一個挨一個的擁擠狀,我也認為有其必要。

雪梨市區有很多是百年以上的房子,雜在新建的大樓中,仍不失其典雅的氣質,畢竟「歷史」的影子不是現代文明可以取代的。而雙層的火車在市區內行駛,則讓人耳目一新。

朱志高先生介紹的房子,位於 Parramatta,佔地三百五十坪,附近有一所語言學校,有兩面的空地可以停車,同行的慈莊、心定、依訓等都認為不錯,我也覺得作為信徒共修的場所很理想,所以當下就決定買下,並取名為「南天講堂」。今天同行的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希望,願南天講堂的成立,能督促南天寺早日落成。我就同行者的名字為主,不禁寫道--

有一個『慈』善美好的地方,建了一座『莊』嚴堂皇的教堂。(慈莊)
『依』照佛光山的指『訓』。(依訓)

『滿』足大家在澳洲傳教的願望,『可』以將它承購下來。(滿可)

作為在澳洲推動人間佛教的基地,既圓『滿』,又『聰』明。(滿聰)

裝修完成後即可一『心』念佛,也可入『定』參禪,真是南方的天堂。(心定)
 

願這所道場『永』遠的『莊』嚴。(永莊)
 

佛光普照,法水流長。」

應翁勝男居士之請求,下午轉往他府上家庭普照,據翁先生表示,這座房子是他妹妹藍千慧所有,她人現在台灣,得知我今天會來,因買不到機票,無法趕回來,一直引以為憾。故我特地打電話到台灣,謝謝她的好意,只要有緣以後見面機會還很多,並代為問候藍振聲先生。

今天在翁府聚會的信眾除翁勝男夫婦外,尚有李明才夫婦、王定國夫婦、王永高夫婦、張先鐘夫婦、蔡林月霞、林碧桃等多人。席間他們都表示,在台灣只能從電視上或在國父紀念館的講台上,遠遠的看到我,沒想到來澳洲竟然有機會跟我同桌用飯。又說到以前雖沒有正面跟我接觸,但我的講演集、禪話、錄音帶,對他們思想的拓寬、觀念的改變影響很大,所以對我實在很「熟」。

他們都非常讚歎澳洲政府很愛百姓,且社會福利也不錯,子女在此受教育,老師都很溫和、關心,這也是他們移民到澳洲最放心的一件事。

晚,滿可、滿聰向我報告,下午他們到市政府時,Parramatta 的都市計畫局長比爾(Bill Hinss)先生表示,在澳洲什麼宗教都在傳教,甚少佛教傳教,故「南天講堂」的申請使用執照可專案辦理應沒有問題。這實在是一個好消息。

■四月 二十四日  星期二

上午十時到五龍崗的農場去,同行者還有翁勝男、張先鐘、李明才、廖德培等多人。平時南天精舍沒有聚會時,心定法師就安單在此,大家都稱讚他是個有福報的人,能住在二百英畝的大農場。

雪梨離五龍崗的車程要一個小時,沿著高速公路兩旁,牲畜牛馬綿羊的農場一個接著一個(有些馬還穿上衣服),地大自然物博。在自然界下那股生意盎然的氣魄,人實在太微不足道了。

中午在農場下麵吃,綠草的清香隨著風四溢飄散,好原始的鄉村氣息。忽然有人提議,我們五龍崗的這個農場,可以規畫為一個「鄉村俱樂部」,內有象棋、圍棋、跳棋、中華文物陳列館、商展、畫展、品茶、健身房……等等設備,以招徠星期假日大家來此度假或休憩!
凡事講究因緣,只要有人發起、有人著手、有人計畫,我也會很隨緣的將此農場成就大家。我也很希望在台灣擁擠的環境住久的人,有機會來此「鄉村俱樂部」小住。

袁炯明醫師和其夫人寸時嬌於下午一時多也陪同其母親到農場,並為一件產權文件簽字。

大家對南天寺的籌畫工作都很關心,一再表明要全力支援。佛光山的弘法事業都是在對信眾的允諾下完成的,當然南天寺也不例外。

澳洲人曬衣服的衣架,是一支大傘架,全家人的衣服,就在這傘架下,順著風勢,一下子東轉,一下子右旋。像父母張著一雙手臂,將子女擁在懷裏,不管是左轉也好,右旋也罷,不會有一件衣服因逆轉而失落,對澳洲人的曬衣架,我給它取了名字︰「溫馨」。

住在雪梨的人,他們的車庫除了放車子外,有的人還放了遊艇,或許是離海灣近吧!遊艇也是必備交通工具。假日對澳洲人而言,就像工作一樣,必需的。同樣是人,但因生長在不同國度裏,生活品質竟有如此天淵之別,業力真是不可思議。

從農場回來,洗完澡,身上仍有綠草的清香,真是「偷得浮生半日閒!」一口氣看了十多份報紙,今天的、昨天的、以前的。躺到床上的時候已快凌晨。

■四月 二十五日  星期三

心定因在馬來西亞及五月中旬國內的國父紀念館都有講演,上午八時三十分往機場,先行回台。

這一次從香港轉機來澳洲時,認識了一位移民到澳洲的香港小姐戚慧賢,她乘上班之便,和他先生順道來訪,為其介紹依訓、滿可、滿聰等,歡迎在信眾共修時她能來參加。

承張先鐘、翁勝男、廖德培等的好意,要我在離開澳洲時,去參觀有名的藍山(Blue Mountains),位於雪梨的西北方向。臨行前,張先鐘先生請大家吃披薩。餐後,即往藍山前進。在國外出門,一個小時的車程是最近的,二、三個小時很平常。沿途景色可以用「風光明媚」來形容。兩旁的農場依樣是一個接著一個,成群的馬、一堆堆的牛,在草地上悠閒地踱著。一大群的綿羊聚在一起,遠遠看去好像一個個弄亂的毛線球。偶爾也看到幾處墳場,墓碑整齊豎立著,慎終追遠的觀念,國際人士也一樣都有。

首站到達類似大峽谷風貌的「三姊妹」岩石,在深谷中安然矗立,頗有不食人間煙火的韻味。藍山的鐘乳石岩洞是在下午四時三十分關門,為怕錯過這個時間,不敢久留,匆匆瀏覽就上車趕路。在台灣最不好走的路段就是北宜公路的九彎十八拐,但是在往藍山的路上則不止一百零八拐,在駕駛座上的依訓,一下子頭歪右邊,一下子頭歪左邊,好像在開玩具車似的。

藍山的鐘乳石岩洞一共有五個,因時間的關係,我們只選擇一處參觀。一攀登到岩洞裏,第一個感覺是「高處不勝寒」。鐘乳石洞內陽光照不到,故沒有絲毫生物,內部空氣沒有污染,非常清新,真有沁人心脾之感。嚮導人員每到一處,必集合大家說明,為恐燈光長期烘照,破壞岩石,故只有說明時,嚮導才開燈,也只有此刻才能清楚看到鐘乳石晶瑩剔透的一面。據嚮導解說,此岩洞是在一八三八年由歐洲人發現的。以前進入此山洞,從山頂一手拿蠟燭、一手攀附必須要八個小時才可到達。岩洞內的山水一滴滴經過岩石層層的過濾,是最乾淨的清泉。我們歷時一個半小時,才參觀完。洞內鐘乳石狀似薯片、高麗菜、香菇、窗簾、布幕、佛手、蚌蛤、冰條……等大自然之神奇的景色,令人歎為觀止。

回到住處已晚上九點。

明天將往夏威夷,南天精舍則留下依訓、滿可、滿聰等,囑其在國外弘法,思想、觀念要隨環境升遷、突破,做事方法要隨緣變化,不要故步自封。能無「我」處事的人,才會進步。

期望我下次到澳洲來時,能在「南天講堂」跟信徒們見面。

■四月 二十六日  星期四

今接依空由佛光山來的傳真,得知內政部長許水德先生,在內政部民政司長江奉琪、高雄縣長余陳月瑛、縣刑警隊長劉昭陽等陪同下,昨天到佛光山禮佛,並親自上香祝禱國泰民安、社會安和樂利。

據許部長表示,國人過去對「舉頭三尺有神明」的觀念,在現今以名利為重的社會已蕩然無存,希望能透過佛教的弘揚,來導正社會風氣,以協助解決治安問題……

宗教本就具有淨化人心、匡正社會風氣作用。在佛教史上,多少的仁王國君都非常重視佛教對國家的貢獻,如︰幫助生產、開發交通、保護生態、利濟行旅、文化建設、安住軍民、興辦教育、醫療救濟、財務運轉、科技文學等。喜見政府官員也能重視佛教對社會潛移默化的功能。

下午搭機往夏威夷,廖德培夫婦特別到機場送行。臨上飛機時,打了好久的電話始終沒找到張先鐘、翁勝男先生,特煩廖居士轉達,感謝在雪梨這幾天承大家的招待。

每次經過海關時,看那些外國人都非常悠閒,輕巧的手提袋,漫不經心的瀏覽,像極了暇豫王孫。而我隨身都攜帶十幾本書,在機上又有改不完的文稿,連休息都捨不得,不僅要趕今天預計的事,也要補昨天未做完的事,即使在國外也「忙」得時間不夠用,想到芸芸眾生未度,想到未了的心願,想到一休禪師的禪心,不禁祈願--

「願借昨月昨日還清今月今日,
 願借來月來日補作今月今日。」

經過九個多小時的飛行,於深夜二時三十分抵夏威夷,因經過國際換日線的關係,夏威夷時間是四月二十六日上午六時。

出關時,迎面而來的是一陣夏威夷的熱風,依筏在機場等候。澳洲柔和的深秋景緻,換來此地的陽光普照。在時代文明的科技下,人像候鳥似的,可以到處飛翔。

回到夏威夷文化協會吃早餐,慈莊、慈惠、慈容、依筏等都忙著報告自己的見聞,我實在是來不及聽他們說話。佛光山開山至今二十多年來,從不曾有過糾紛,我想這和我的性格很有關係,我很能「忍」,對不滿、不悅、不快、不妥、不宜、不適的事,從不輕易的說出一句。社會上很多人吵架、不和、不平皆因「我怎麼不知道這件事……」「怎麼不對我講?……」「不知道」、「不對我講」表示不尊重我。而我和徒弟間辦事、處事、做事有很多我根本都不知道,但我從不曾說過一句,我以能夠自己擔當最好,所以省掉很多不必要的意見。也因此帶動佛光山「忍耐」的風氣,而不曾有過糾紛。有很多已住持一方的徒弟,常對我訴說,「領眾」是一門大學問。其實只要有心、肯委屈求全、不以自我為中心,要以大眾為主,不要太執著、太計較,尊重別人,沒有什麼辦不成的事。

慈莊談到這兩個月來在西來寺法務推展的狀況,又跟慈容聊到澳洲南天寺和中天寺籌建的情形,還有慈惠到普門寺講經……。看他們「忙」說這,「忙」說那,我笑稱此為「東西會議」、「南北溝通」。

■四月 二十七日  星期五

夏威夷最可愛的地方是風和日暖;平常不流汗,鋪塊涼蓆在地上睡午覺,真像天堂。前些日子我在澳洲布里斯本的「禪林」石上打坐,那種感覺也像天堂,因為這些在台灣佛光山是享受不到的。

依筏將於八月份到耶魯大學宗教系進修博士,他向我表示,美國各大學皆有宗教系,唯獨台灣不重視宗教,一些從事神職工作的人,在國外頗受尊重,為什麼自己的國家反而如此牛步?我勉他這也是其進修博士的使命之一。

慈容跟我談到,這一次佛光山人事調動,很多新上任的住持、主管均已就任。問我對這些人選的看法如何?我說︰凡是慈悲的、與人為善的、肯定佛光人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的,我都支持。

這一次我在澳洲,聽到廖德培居士盛讚永平法師溫和、親切、主動助人的性情,很為信徒肯定。還有永進法師,常住依其需要,將他派調,都欣喜前往;堅寬法師能動能靜,卸任住持後,目前在編藏處深入藏海……都是徒眾非常好的楷模。
  今在報上看到一則笑話--
  主日學牧師問學生道︰「誰知道上帝在那裏?」
  學生︰「我知道!」
  牧師︰「在那裏?」
  學生︰「在我家浴室裏。」
  牧師︰「怎麼會?」

學生︰「因為我母親每天都會用力捶浴室的門,然後叫道︰『老天?你還不出來?』」

晚,七時,與慈莊、慈惠、慈容、依筏等,到建築師奚會晹先生家家庭普照,奚先生已移民美國二十年,在夏威夷十年。對佛光山宣揚人間佛教的方針,讚為是迎合時代的國際佛教。與其談及人生的事業,依年齡而有不同的層次--

年輕時︰是事業創業期。
中年後︰第二個「人生」的開始,在佛法上求意境的提升。

奚先生夫婦均表示,他們現在正是第二個人生的開始,還記得前陣子特地到洛杉磯西來寺禮佛,卻因超過時間(西來寺下午四時三十分關門),頭山門的守衛沒有放行,而空跑一趟。特囑慈莊以後對遠道要上西來寺的禮佛者,應予方便。

■四月 二十八日  星期六

上午八時搭機回洛杉磯。

今天是農曆四月四日,俗稱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的誕辰。在佛門最講究的就是智慧,並以智慧為生命,故有「慧命」之稱。普願天下每一個人都有文殊的智慧外,更具有觀音的慈悲,沒有智慧的慈悲則屬濫慈悲。我所制定的佛光山信條給人信心、歡喜、希望、方便,是實踐慈悲的最具體法門,能悲智雙運才是學佛之本。

洛杉磯時間下午五時三十分到達洛杉磯,依勤、依有早已在機場等候,因碰巧是下班時間,高速公路上車輛非常壅塞,回到西來寺已近七時三十分,全山大眾均在五聖殿門前迎接,在「歡迎師父回來」聲中,集合於小會議廳,先由慈莊法師報告他在澳洲籌建南天寺的情形。

我覺得洛杉磯的信徒都很忙,但在忙裏都會偷閒參與西來寺的共修或活動;澳洲的信徒比較閒,佛法則成為精神上很大依靠,故非常護持,在澳洲雖只有三個月的籌寺計畫,其成果並不亞於西來寺三年。我喜歡澳洲的青山、綠水、森林、鳥叫、綿羊、袋鼠……,也喜歡洛杉磯積極、前進、勤奮、樂觀的朝氣。

土地能長五榖、冒甘泉、任踐踏而默默無言,為人屬下者,也應具有成就主管的心胸,凡事多承擔、多受委屈,如何與主管相處?我覺得莫過於--居下猶土。

■四月 二十九日  星期日

早上起來,自己做早餐,烤麵包、沖牛奶……,在美國大家都很忙,誰也不等誰,誰也不伺候誰,故在此「自助」是生活的要件,如自助餐、自助加油站、自助餐廳、自助的Motel……,徒弟們雖也搶著要幫我做飯,不過既來此,適應一下此地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種體驗。

在美國弘法,西來寺的法會、活動均要配合信徒們的假日,否則平常大家忙於上班,要聚集實在不易,今年的浴佛節農曆四月八日(國曆五月二日)是星期三,信徒們一再要求能提前,以方便他們來參加浴佛,故西來寺定於今天舉行浴佛法會,並有化裝遊行、信徒聯歡節目、園遊會等。

上午上供時,為來寺浴佛的信眾開示道︰浴佛--佛還要我們為祂清淨沐浴嗎?名為「浴佛」,實際是要將我們心中的佛沐浴清淨。

午供後的園遊會,攤位都是由信徒們自己發心認捐的,內容有︰萬法唯心(捏麵人)、心包太虛(艾草粿)、黃金白玉(沙拉麵包)、紹隆佛種(粽子)、包藏萬有(包子)、福壽綿長(壽司)……等十六個攤位。

大家忙著園遊時,以佛教故事為題材的化裝遊行穿梭其間,西來寺洋溢著一片熱鬧。其間,我還接受了美國NAT及JVC電視台的訪問。

西來之友會會長楊懋慈夫人,送來四個大蛋糕要與參與浴佛法會的大眾結緣,在美的信眾對佛陀的聖誕,猶如對父母生日般之尊敬,相信佛陀也會感於此誠而加被大家的!

下午,與慈莊去探望永文的病。俗云「英雄最怕病來磨」,修道者也必須借假修真,所以我們談修行、說度眾,沒有健康的身體如何去度人?

■四月 三十日  星期一

有一位信徒,多年來對我非常恭敬供養,只要知道我在那裏講經說法,都東奔西跑的到處趕去,後來聽說他拜師學藝去了,好一陣子沒有見過他。不知何故,依照今天送來一份禮物,說該信徒要請恩師(指我)賜存。我不禁脫口︰「我不但是佛光山退休的住持,也是退休的恩師。」

數十年來徒眾、信徒們流來流去,對我而言都很自在,只是有時會為他們惋惜,無根的花草如何生存安住?

聖地牙哥依勤、依瑞、依禮、永益今回到西來寺,向我問好,我也乘機詢問西方寺法務狀況。

在西來寺服務的趙華金、顏金鳳、陳玉菁,工作之餘,在「佛光山叢林學院西來分部」選修課程。今向我表示,自從在西來寺分部上課後增加了很多知識,只是自己很笨,深的義理無法領會。勉其沒有學問不要緊,就怕沒有心!社會上有很多公司的董事長都是小學畢業,但是在他手下工作的都是一些碩士、博士,所以我們知道技術、學位並不能統馭人,會做人、人緣好,自然大家都會來成就你,故有「人成即佛成」之箴。

一個人在處事上,凡事都要有從好處去想、去說、去做的心態,我們在人間已受到別人太多的否定、拒絕、排斥、搖頭……故我們對別人則要肯定、接受、容納、承認……的去結好緣、善緣、美緣、喜緣、樂緣、福緣……讓「皆大歡喜」的理想布滿人間。

晚上十一點多,慈惠、慈容、鄭碧雲等抵西來寺。

 

菁華語錄

■日日觀音 
藉著禮拜、稱誦觀音菩薩,
與菩薩交流,
從中體驗、學習
菩薩慈悲喜捨的性格,
做個日日觀音
 
◎講話不要做「烏鴉嘴」,要做「喜鵲報喜」;待人不要做「相打雞」,要做「鳳凰來儀」;處世不要做「木頭人」,要做「微笑彌勒」。

◎人在學習的過程,要好壞全部接受,再自我過濾、調整,凡是能接受人家的都會成功,在不順遂、不甘願下忍耐,是一種心志的磨鍊。

◎要有「人在室內,世界在我指揮之下」的氣魄,一個人為了一個目標總要不惜一切去完成,因這非僅是理想,更是一種使命。

◎凡事不要急於說明辯白,受一點委屈沒有什麼了不起,不要在人我事務上鬥氣,要在學問道德上爭長短!

◎一個人的「性格」就是命運,要改變命運,就得先改變性格。

◎如何做個日日觀音?

 悲傷的時候有歡笑的表情,歡笑的時候有悲傷的掛念。
 忙碌的時候有輕鬆的感受,輕鬆的時候有忙碌的進取。
 貧窮的時候有富貴的自尊,富貴的時候有貧窮的謙虛。
 急躁的時候有緩慢的修養,緩慢的時候有急躁的精神。
 憂苦的時候有快樂的觀念,快樂的時候有憂苦的心情。
 發怒的時候有慈悲的心腸,慈悲的時候有發怒的認真。
 得意的時候有失落的想法,失落的時候有得意的喜悅。
 擁有的時候有喜捨的個性,喜捨的時候有擁有的感受。

■全力以赴

工作的完成、事業的成就非一蹴可幾。
一個意見、一個理想
也要經過很多次的奮鬥、考驗,
鍥而不舍地在時間的評鑑下才完成。
凡事不做則已,既做了就要全力以赴,
不可取巧、草率、應付了事。

◎一個健康的人,不僅注重營養,對知識的充實、思想的提升、心境的擴大等,都應均衡發展。

◎在生活中,要能隨遇而安,隨緣生活,隨心而住,隨喜而作。

◎一個人要成功立業,「緣」是不可少的一環,要有人緣,必須先結好緣、善緣、良緣,更要惜緣。

◎學佛要求真、踏實,裏外一如、外表一致的「本分」很要緊。

◎對事情要向前、主動、參考。能綜合也會分析,由點的聯想而左右成面的觀念;凡事都能在視野下照顧,在心內處掌握,不做懈怠、頹唐的無事人。

◎平常就要培養對事情不計較,對得失不介意的心胸,除工作求福外,也別忘了要求慧解。

◎無求非清高,享受人間是可恥的。要學習乞士的精神,求人才會低姿態,無求傲慢。

◎學佛先學處事,能處難處之人,能做難做之事,才是真正會處事。

◎工作的完成、事業的成就非一蹴可幾。像我一個意見、一個理想也要經過很多次的奮鬥、考驗,鍥而不舍地在時間的評鑑下才完成。

◎凡事不做則已,既做了就要全力以赴,不可取巧、草率、應付了事,相信每一個佛光山弟子處事態度亦應如是!

■凡事超然

在失意時泰然,得意時淡然,
有事時斬然,無事時澄然,
處人時藹然,
能如此則凡事就超然了。

◎要虛心求教,自己的毛病要有人點破,才會進步。

◎在失意時泰然,得意時淡然,有事時斬然,無事時澄然,處人時藹然,能如此則凡事就超然了。

◎人生的價值不在於小圈圈,要擴大,要增廣。

◎在工作上,別忽略了因緣的存在,一個人的順境和成就是各有因緣,莫羡!故「不要比較」,在生活中才會安然自在。

◎佛法說「苦」,目的是要眾生「離苦得樂」;說「空」是要人建立「妙有」;說「無常」是要我們「進步並掌握自我改善的因緣。」

◎愛的淨化便是慈悲;愛的提升便是智慧。

◎素食除了對人體健康、衛生外,並能長養慈悲心、忍辱的性格及耐力的持續。世界上任何事業的成功,「耐力」是其必備條件。

◎不要停頓在自我見聞的分別裏,在不平中能心平,在不滿中能自滿,凡事舉一反三,思前顧後,擴大心胸,增加悟性,承先啟後,繼往開來。

◎主管對屬下知人之先,自己要先深入事物的本末、判斷優劣真偽,才懂得教導部屬。處事則要公平、合理,才能服人。

◎「般若」是眾生的本來面目,是一種能透徹宇宙真相的智慧,般若又有知苦滅苦觀空自在的功用。無般若的生活如盲者摸象,易為苦樂所動搖。

■悲智雙運

佛門最講究的是智慧,
並以智慧為生命,故有「慧命」之稱。
普願天下每一個人都有文殊的智慧外,
更具有觀音的慈悲,
能悲智雙運才是學佛之本。

◎能安住身心,則眼看的、心想的、接觸的,都會是美好善良的,自然就會快樂。

◎「領眾」是一門大學問,其實只要有心、肯委曲求全、不以自我為中心,而以大眾為主,不要太執著、太計較,尊重別人,沒有什麼辦不成的事。

◎佛光山信條︰給人信心、歡喜、希望、方便,是實踐慈悲的最具體法門,能悲智雙運才是學佛之本。

◎一個人在處事上,凡事都要有從好處去想、去說、去做的心態,我們在人間已受到別人太多的否定、拒絕、排斥、搖頭……故我們對別人則要肯定、接受、容納……的去結好緣、善緣、美緣……讓「皆大歡喜」的理想布滿人間。

◎對長輩言詞要有禮,做事要認是非、輕重,不可只認人,只講利害。

◎天理、良心,要求別人是在罵人,若要求自己是在講道。

◎與人相處,「講話」是一種很切實際的修行,語言的讚美是一種布施。

◎思想、觀念要隨環境升遷、突破,做事方法要隨緣變化,不要故步自封。能無「我」處事的人,才會進步。

◎佛門最講究的就是智慧,並以智慧為生命,故有「慧命」之稱。普願天下每一個人都有文殊的智慧外,更具有觀音的慈悲,沒有智慧的慈悲則屬濫慈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