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法無定法(1991) -- 星雲日記13 星雲法師著

法無定法(9/1~9/15)

 

■九月 一日  星期日

由於佛光山海外道場及新落成的講堂日益增多,主其事的負責人又都是年輕的一輩,為確保「現代而不離傳統,傳統而不墨守成規」的宗風,督導與巡視的工作非常 重要。上午九時,應心平之請,在法堂召開「宗務委員會議」。宗務委員會是佛光山最高行政單位,一些政策性的提案,大都要經過此會議通過,才正式實施。今會 議主要在於確定各巡監的工作職掌,希望佛光山老一代的心平、慈莊、慈惠、慈容、慈嘉、慈怡等人能多發心負起海外道場及講堂的輔導巡視之責,讓人事在遞交和 發展之際,能很順利的成長,而無所謂代溝。

早在兩個月前,佛光協會彰化西方分會會長尤月嬌及馬明通、林必行等多人邀請,已排定今下午在鹿港有一場佛學講座及皈依典禮,奈何腿傷,前天才剛出院,徒眾都不贊成我出門,且很嚴肅的表示,願代我前去演講。

三十年前,我曾為影印《大藏經》宣傳團到鹿港弘法,近十年來,鹿港信眾一再接洽,要請我舉辦一次佛學講座,只是機緣很不巧,不是碰到我出國,就是已排定其 他行程,直到最近鹿港成立佛光協會分會,才確定此次講演日期,若我今天再不去滿足信眾的願望,不知此因緣一晃,下次要等到什麼時候?在不失信的原則下,只 好「委屈」徒眾的好意,中午十二時離山往鹿港,同行者除慈惠、慈容、慧龍外,還有昨天來山參加供僧法會的葉政行、陳麗麗、吳寶琴等多人。

此次講座會場是在鹿港文開國小活動中心,除由佛光協會彰化西方分會主辦外,協辦單位尚有龍山寺、慈普寺、廣善寺、念佛寺、智覺佛園、鹿港忠義慈善會、福山 寺、福山講堂等。大街上排了很長的隊伍獻花迎接。立委許福曜、縣議員李棟樑、施長溪、鎮代表黃得勝及文開國小校長丁禎祥先生,都在場參加講座。

皈依時,近千名信眾在炙熱的活動中心,仍那麼井然有序地排列著,其虔誠神情實令人感動,還好我今天親自主持皈依典禮及講座,雖腿傷不便行走,但總算沒有辜負鹿港信眾的期望!

承禪一法師之請(壽山佛學院畢業同學),晚上在慈普寺用餐。

陳麗麗(小王爺)在空檔時,向我請求道︰「……師父!我知道您為法為教根本就沒有『自己』的存在,也不會去在意自己的健康,但身為弟子的我們卻很在意,且 在意得心疼……求您為我們保重身體,為我們禁足或閉關一段時期,好好調養身體,這是我代表很多人的意思,向您表達我們的心聲……」

委心任運,聽其自然吧!

聞宜蘭妙專法師昨天往生,慈嘉、依敏隨即趕往雷音寺,心平今北上到宜蘭協助處理善後。

「人生種種病痛,只是外事外物太要緊了,以致--心不能靜、氣不能和、度不能宏、口不能默、火不能制、苦不能耐、貧不能安、死不能忘、怨不能釋、矜不能 平、驚恐不能免、爭競不能遏、辯論不能息、憂思不能解,故妄想不除,總由未淡未空之故,如真淡真空,一切以『不要緊』三字了之,此則拔去病根之神藥也!」 --陶覺

■九月 二日  星期一

高雄原祿骨科翁朝居院長(滿方的兄長),上午來山幫我拆線,云傷口情況很好,非常讚歎現代雷射手術的高明。

從上個月二十四日跌倒到今天剛好十天,感覺上好像已過了好久,整天不是躺著就是坐著,慧龍等人把我的衣食住行都招呼得很周到,定時起居、按時吃藥、婉謝會客……一點也不馬虎,尤其是時間一到就催吃藥休息的那股認真,真是一絲不茍。我自覺教徒弟都沒有這麼嚴格過。

佛光山的三寶殿及金、玉佛樓工程,這兩個月來很明顯的可以看出其輪廓,慧禮請我去巡視,我說腿傷坐輪椅不好上下,門外的慧龍、慧化、慧道、慧悟,馬上應聲 可以輪流推我到工地去(原來他們早就「計畫」好了)。在多人擁護下,整個下午在後山繞了好多地方,看工程只是個藉口,主要乃在陪我出來走走。

慧悟等人在替我服務時,那歡喜的神情,深感︰平時我實在太少有機會跟他們接觸。世俗的父母年輕時,在子女心目中如籃球,大家都互相搶來搶去;到年老時,則 如排球,彼此推來推去;老病時,就像足球,恨不得踢得愈遠愈好。這一次我不慎腿傷,徒眾一個個的都把我當成橄欖球。

「待足何時足,知足便足;
 求閒何日閒,偷閒便閒;
 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甚眾;
 休誇我能勝人,勝於我者恆多。」--進德錄

近年來,三十歲以後才來山出家的徒眾日益增多,由於年齡大多已超過入佛學院資格,為讓他們有進修佛學的機會,傳燈會會長依空及大慈庵住持依敏,特利用晚間 七時,關山門以後,開辦了「大慈學園」,這一期由依諦、永妙等人發心為大家上「修行之道」、「佛學概說」、「梵唄」等課程。

都監院依淳及佛光山女眾員工宿舍(妙慧樓)負責人滿德,也在員工下班時間,開辦「妙慧學園」,為有心深究佛法的員工,提供一些進修課程,永妙上的「佛學概說」、永藏上的「梵唄」,滿光上的「英文」,讓員工們在工作之餘,充實了生活。

永楷由西來寺傳真告訴我,西來大學將在明天舉行這一學期的開學典禮,所開的課程有「基督教概論」、「大乘佛教」、「西藏佛教」、「宗教研究的歷史與理論」等,學生求學的態度都很認真。

在佛光山不分男女、老少、海、海外、出家、在家,大家都很忙,白天忙修福,晚上忙修慧,沒有一刻不在修行。

常有人問︰「怎樣才知道自己有進步?」我覺得如果--

一、每天都過得很歡喜,不覺無聊。
二、見人都很完美,看人很順眼。
三、起居飲食很正常,不會睡不著。
四、讀書、工作、禮佛……常感法喜。
五、別人不會躲我,會接受我。

有這些現象即表示,自己有所進步。

「挫折」可以增加經驗,學佛要學出一個歡喜心,不要一碰到不滿意的人和事就生起討厭的心,心要善解人意,嘴邊要多點口惠,眼中要慈目待人,常常自我警惕,就能不斷進步。

■九月 三日  星期二

「自飲一滴曹溪水,
 可作萬世慧命糧。」

滿普、滿冠、滿藏、滿修、永祥、道悟等多人,今約我講話,提及彼此在工作上、生活上、修持上的一些問題,並問我道︰對佛光山弟子有什麼希望?

我覺得我的徒眾並不一定要同一形象,可依自己性向、專長去發揮,來表現各自的特色,但在修持道上,希望大家︰

一、和諧團結︰人可居住在東南西北,各自的修持法門也可不一樣,從這些不同中,找出一個相同,如愛護常住、弘揚佛法、培養人才……有了共識自然可以和諧團結,且「團結」是在分工合作、各行其道、不互相排斥下彼此尊重。所以我希望徒眾--

在研習學問時要和諧團結;
在修持道心時要和諧團結;
在發心辦事時要和諧團結;
在弘法利生時要和諧團結;
在應世出眾時要和諧團結;
在忍耐氣餒時要和諧團結;
在策畫動員時要和諧團結;
在團體生活時要和諧團結;
在同門、同宗、同學中更需要和諧團結。
二、容納異己︰一個進步的團體和社會是百花齊放多采多姿的,除了部和諧團結外,對外部的反對者、異教徒要包容,更要溝通和了解並化敵為友,就如佛教也有很多宗派,但彼此並不衝突。容納異己可以帶動佛教界,更可萬古流長,故學佛應有大海山嶽之胸量。

三、重視信徒︰佛光山是因有信徒的護持才有的,佛教也必須要有信徒的助力,教義才易發展推動。佛光山有個良好傳統--對信徒無分別心,貧富男女都是一樣。 佛法是無價的、隨喜的,對信徒不求供養,只為服務;不隨便募化,只講喜捨;不私自化緣,志在結緣。韓國佛教非常重視信徒組織,所以「佛日會」遍滿各處。度 眾要到山門外度,非關起門來度,如果對信徒不善結緣、不方便接引、不懂教化,則易使信徒流失、徘徊門外或落入外道。所以我們要︰

認識信徒,接引信徒,教化信徒,幫助信徒,
慰問信徒,重視信徒,服務信徒,接待信徒。

《維摩經》云︰「佛道在眾生身上求。」信徒是無價的,要時常將歡喜和佛法傳給信徒。

四、一技之長︰每天總不能悠悠歲月,要知光陰的寶貴,故一定要有一套在生活上、實際上、弘法上能應用的技能,如典座、香燈、知客、說法、法務、行政、輔導、電腦、策畫、打字、印刷、會計、書法、繪畫、駕駛、設計、護理……等不斷研究學習。

五、語言常識︰做一個現代佛光人,對政、外交、國防、經濟、財政、司法、社會、科技……等知識,多少要有所具備;另語言方面,如英文、日文、藏文、巴利 文、廣東話……也能講一點。常識要豐富、語言能溝通才能攝受信徒,談佛法才能為對方接受,故常識、語言要不斷的探討學習。佛法為體、世法為用,是度眾之 方。

六、忠誠寬厚︰「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寧可做一個庸庸碌碌的出家人,不做一個有害於佛教的聰明人。要忠於責任、信仰、承諾、師門、發心、操守、原則、擔當……;對朋友、大眾、師門……要寬厚,以忠誠寬厚的態度學佛、度眾,必定會有所成。

七、勤奮發心︰有了佛光山,也要大家有心才靠得住。所以,除惡向善要勤奮、去墮向前要勤奮、為公去私要勤奮、發心服務要勤奮……;前面的人發勤奮心,後起的人也要發揚勤奮,才能相得益彰。

八、專宗修持︰本山雖八宗兼弘,但徒眾要自知自己天資、性格、能力與那一宗派相契,並一門深入,「解在一切佛法,行在一門深入」。求道過程上,要「有緣無緣隨他去,只求佛法作慈航」,不要管人我是非,只求有道、有佛法。

■九月 四日  星期三

上午,會見了紐西蘭佛光協會北島分會會長賴耀森居士,和紐籍皈依弟子戴偉仁先生。

十時,宏印、淨耀、原本法師來訪,除慰問我腿傷外,對佛教青年會的未來方向、展望以及政府對傳教人員身分之尊重……等問題,提出彼此的看法。

晚,七時,在檀信樓為叢林學院八十(一九九一)學年度第一學期各學部聯合講習會的學生開示「如何安住身心」。

身心不能安住,連天人都會五衰相現,我們在求道過程中,如何安住身心?

一、安住在慈悲裏︰

「常樂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

今日佛教之衰微,是因大多數佛教徒無佛法,不知道慈悲,經云︰「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寧可不聰明無智慧,到佛學院一定要養成慈悲心,慈悲是自己與一切眾生共有的財富,故要將身心安住在歡喜、柔和、忍辱、慈悲、喜捨之中。

二、安住在無惱裏︰

「無煩無惱心自在,喜樂生活風光好。」

修行學佛非消極、逃避,是要與煩惱交戰--持智慧寶劍斬煩惱魔軍,「煩惱」非一定是從外境而來,有時是庸人自擾。具喜悅性格者,較容易排除煩惱,受委屈和 打擊時想得開、放得下;苦難時不煩惱、不怨恨、能擔當,自己做自己的工程師、醫生、雕刻師,在無惱中安住自己的身心。

三、安住在大眾裏︰

「粉身碎骨都無怨,留得清白在人間。」

真正修道者,皆不會想要離開大眾而獨居,我們談佛,都會提到十方三世一切佛;談法,一定都說十方三世一切法;談僧,就會說十方三世一切賢聖僧……,很少只提到一個,佛陀也常說︰「我是眾中的一個。」

獨木不能成林(叢林),離團體不能稱僧(僧團)。不喜與大眾在一起則無「僧」的性格,學佛要有大眾性格、社會性格,將身心安住在大眾中。友愛大眾,尊敬大眾,與大眾共存共榮,要像石灰一樣︰「千錘百鍊出深山,烈火焚燒莫等閒;粉身碎骨都無怨,留得清白在人間。」

四、安住在美好裏︰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凡事觀照美好才能自由自在,世間美好不在天堂,而在我們心裏,美化語言、美化容顏,不如美化我們的心理。在唯美觀念中,記憶很美好,現實很美好,未來更美 好,在弘法度眾、服務人群的佛門生活中是多采多姿的。能將身心安住在美好中,自能一切觀自在。無門禪師說︰「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 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五、安住在發心上︰

「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

要作佛門龍象,先做眾生馬牛。學佛怎能不發大心?在作務上要發心,在修持上要發心,在利人上要發心,並要發大心、恆長心,只要一發心,凡事無所不能。《勸發菩提心文》上說「發心為首,立願為先。」所以將心安住在發心上。

六、安住在道念上︰

「能知隱晦心常泰,不戀繁華性自真。」

「道」是根,有了根,才會開花結果,我們常以一個人是否有道念,而評鑑其好壞。在工作中要有道念,在弘法時要有道念,在利生上要有道念,念眾生苦發大悲心將身心安住在道念上。所謂「能知隱晦心常泰,不戀繁華性自真。」

七、安住在學習上︰

「為學要如金字塔,要能廣博要能高。」

學無止境,除佛法理論、宗派、大小乘、名相要學習外,世法的國史、哲學、電腦、會計、典座也要配合應用學習。把身心安住在學習上,會讓人忙得很踏實。

八、安住在體諒上︰

「海不辭水為同事,水不辭海德具尊。」

人與人間相處最寶貴者,不外有顆體諒的心,佛陀如果不體諒我們的罪業,就不會來度我們。對師長要求的體諒,對同門不相契的體諒,對惡人不如法的體諒,能原諒包容他人就是菩薩發心。把身心安住在體諒上,世界會更寬廣;做人要像大海一樣,能容納百川河流。

九、安住在淡泊中︰

「莫嫌佛門茶飯淡,僧情不比俗情濃。」

感情不能淡一分,道念就不能增一分。在佛門不是說不重感情,而是要以智導情,以慈化情;在物質上要淡泊,才不為形役;在心性上要淡泊,對功名、富貴、人情不要太熱衷。把身心安住在淡泊中,精神會更昇華。

十、安住在謙卑中︰

「我慢山高千萬丈,法水涓流滴難進。」

待人處事要低頭,佛法才能弘揚出去。在謙卑的人面前世界很廣大,在傲慢的人面前是寸步難行,從說話中謙卑,在處眾中謙卑,在與人合作中謙卑而不計較、不比較,讓身心安住在謙卑中,自然容易處眾。

十一、安住在忍耐中︰

「不經一番寒徹骨,那有梅花撲鼻香。」

在所有的菩薩道修持中,唯有先修持忍辱,才能成就其他道業,在順境時忍得住別人的讚美,逆境時受得了他人的毀謗,平時能承受誤會、責難、生活上種種不便,才算是修道者,將身心安住在忍耐中,道業會更向前。

十二、安住在滿足中︰

「有求莫如無求好,進步那有退步高。」

人生的美好是從缺陷中而有,對生活、對人生、對修道中所遇到的人情冷暖、變化無常,都能無求而感到滿足,把身心安住在滿足中,則能自適其適。

■九月 五日  星期四

美濃朝元寺慧定法師上午來訪。

黃宗興、黃秀蘭夫婦中午到法堂來看我,黃宗興夫婦跟隨我也近三十八年時間,對常住之忠貞和對佛教的奉獻,實可為在家居士的楷模,平時在山上只看他們忙進忙 出的,少有機會講話,中餐時,特留下他們陪我一起吃蕃茄麵。黃宗興說︰「三十多年來,吃了師父兩次麵,感恩不盡!」

由教育廳主辦,屏東師範學院承辦,高雄林園國小、普門中學、鎮北國小、忠孝國小協辦的「八十學年度台灣省國民教育輔導團專業知能研習營」,於本月二日起到七日在佛光山開營,有來自全省各地的教師近五百名參加。

晚,七時三十分,應屏東師院何福田院長之邀,在檀信樓為前來參加研習營的老師們開示「佛陀的教育法」。教育不能只契理,更重契機,身為人師者要摒棄成見,對不同根器的學生,施以不同的教育法。

平常一般寺院大殿,中央都供奉著佛陀(釋迦牟尼佛),右邊為阿難尊者,左邊為大迦葉尊者。阿難是「多聞第一」,大迦葉是「頭陀第一」;多聞重解,頭陀重行。解行並重、知行合一、福慧雙修,就是佛陀的教育。

佛陀教育弟子,很少打罵,很少拒絕,很少責備,很少否定,大都用例子、譬喻、鼓勵等方式,讓弟子知道犯錯,而不傷其尊嚴。

人性如水,要讓它自然的流轉,不要搪塞,不要圍堵,教育要觀機逗教,是「法無定法」,絕不要輕易捨棄任何一位學子。

「教師」這個稱謂,最早見於西周金文中,稱為「師氏」,簡稱「師」,係教國子之官。師又是商和周軍隊的組織單位。西周統治者為培養善戰的貴族子弟,開辦「國學」,由高級軍官「師氏」任教。

由於「師」是傳授知識的,而「教」又是傳授知識的一種重要手段,從而使「教師」一詞成為「傳道、授業、解惑」者的美稱。

我國古代第一本教育專著是〈學記〉,它是《禮記》中的一篇,全文共一千二百多字。據當代郭沫若考證,它是戰國末孟軻的學生樂正克所作。

〈學記〉總結了二千多年前我國古代的教育經驗,對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等作了闡述。

〈學記〉在世界教育史上是首篇教育專著,它比公元前一世紀羅馬教育家昆體良寫的《修辭術規範》早一百多年,容也更為全面深入。

■九月 六日  星期五

中午,到萬壽堂為明日將舉行告別奠禮的戈本捷居士上香。

戈居士是河北人,國立北洋大學畢業。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一九七五年受在家菩薩戒。歷任台灣訷業公司總經理、美國佛教會駐台譯經院副院長、東海大學及成功 大學教授,譯有「佛陀之教義」。退休後隨同夫人同騰女士安單在本山佛光精舍。平時對佛法的修持非常精進,並曾參與《佛光大辭典》的編審工作,對佛教文化工 作很盡心。雖說世事無常,對戈居士的捨報,心總有一份懷念。

下午一時三十分北上。
晚,六時,抵普門寺。會見了陳麗麗、潘維剛等多人。潘議員剛從大陸回來,暢談她大陸之行的見聞。世界很好玩,但坐飛機卻很辛苦。每個到過大陸的人,對大陸真是又愛又嫌,那股血濃於水的感情,總難替換。

每次到台北,看普門寺住眾都那麼忙,不難看出徒眾的發心,也總不忘囑咐住持和當家,在領眾方面要知道--

如何「和眾」︰與大家和平相處共事。
如何「知眾」︰了解大家的需要欠缺。
如何「教眾」︰教導屬下如何進修上進。

平時多受委屈、多忍耐、多吃苦,能贏得屬下擁護,才是一個成功的領導者。

在寺務方面要懂得各種工作辦法--

1.如何申請?  2.如何會辦?
3.如何掛單?  4.如何處眾?
5.如何連絡?  6.如何宣傳?
7.如何策畫?  8.如何安排?
9.如何配合?  10.如何動員?
11.如何歸檔? 12.如何籌備?
13.如何訪問? 14.如何請示?
15.如何拒絕? 16.如何接受?
17.如何約談? 18.如何追蹤?
19.如何應對? 20.如何節流?
21.如何開源? 22.如何預算?
23.如何應變? 24.如何表達?
25.如何報告? 26.如何交流?
27.如何感謝? 28.如何簽呈?
29.如何守時? 30.如何裁決?
31.如何溝通? 32.如何訪問?
33.如何給人信心?34.如何給人希望?
35.如何給人歡喜?36.如何給人方便?

對這些問題,假如有一套完善的方法與步驟,則不難成為一個會辦事的人。

晚,打電話到榮總,向為我開刀的主治大夫陳文雄主任報告,拆線後這幾天的傷口情形,得知陳主任明天將去加拿大開會,祝其一路順風。

徒眾最近對我的起居都很注意,那不可、這不可的,有時實在不好意思拒絕其好意,只好不可喝茶,要喝白開水;不可側臥,要平躺;不可久站,要坐下;不可……,然而剛剛和陳文雄主任通電話時,當我問及類似問題,他都回答︰「可!可!」

凡事皆可的回答,聽起來比較悅耳。

■九月 七日  星期六

雷音寺今為妙專法師舉行告別式,因我下午有場演講,心平、慈莊、慈嘉、依敏等代我前去主持。擬擇日再到雷音寺上香。

由中國文藝協會主辦的文學講座,於下午一時三十分在中央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舉行,我應邀為前來聆聽的文藝協會作家及聽眾等四百多人,講說「禪師的故事」。

「禪」是佛學,「詩」是文學。文人白居易、蘇東坡、李白、李翱、善慧……及鳥窠、念菴、佛印、蓮池、草堂、古靈、馬祖、柴陵郁、惠能……等禪師,都有留傳千古的絕句,我以故事的方式,來闡述佛學與文學間相輔相成的意境。

國民黨中央黨部文工會主任祝基瀅、文建會處長卓英豪、市議員潘維剛等多人均到場,中央圖書館館長楊崇文表示︰「佛學與文學本是唇齒相依,佛教中的文學寶藏,如汗牛充棟,讀文史者不能不懂佛學……。」

中國文藝協會理事長郭嗣汾先生,一再感謝我腿傷仍如期前來演講;對我而言,只不過是履約罷了。

最近由各別分院轉來的藥很多,大多是信眾好心提供的「祕方」,有的是補骨骼的、治血壓的、治糖尿病的、補血的、保護眼睛的……應有盡有,甚至還有一位信徒 表示願意供養我一生的補藥……。面對這一些好意,我真的很感動,也很苦惱--我的胃腸怎受得了?我一生最不喜歡的就是吃藥。對身體的病痛,我有自己的一套 調理方法--時間治療。在榮總多位醫師看護下,我很有信心和毅力,治癒自己的糖尿病和腿傷。

面對信眾「祕方」的提供,只讓我更有信念,要早一點康復,不要讓信眾為我掛念。

《北史》上有一則故事︰

元志是南北朝時北魏的洛陽令(相當於現在的市長),自恃有才學,又和皇帝有親戚關係,所以對學問不好而官位高的人並不放在眼裏。有一次,元志在路上,正巧迎面遇到官拜御史中尉的李彪座車,元志不讓路,李彪當場訓斥元志,元志不服,兩人便到孝文帝面前爭辯。

李彪︰「依我的官位來說,只有看到太子的車駕才須讓路,小小的地方官洛陽令竟敢冒犯我?」

元志︰「我是首都洛陽的地方首長,凡是住在洛陽的人,都編在我主管的戶籍內,一般地方官怎能和我相比?當然不必向御史中尉讓路。」

孝文帝並不判斷誰是誰非,只道︰「洛陽是我的京城,你們兩人應該在各分一半的路上策馬前行,從今以後,各走各的路,不是很好嗎?」

說完,就拿尺出來給李彪丈量馬路,取中心點為界,把馬路縱分為二,成為兩線路,各走各的--這也是「分道揚鑣」的典故。

在佛光山徒眾中,有些戒臘高,分派的職位低;有些剛出道不久,因有能力,負擔的職位就高,完全依常住「需要」安排人事,與「分道揚鑣」的精神不謀而合。

「耳不聽穢聲是好耳,
 目不視邪色是好目,
 口不出非言是好口,
 心不起妄念是好心,
 手不取非禮之物是好手,

 足不蹈非禮之地是好足。」--養真子

■九月 八日  星期日

前天傍晚才到普門寺,今早隨著早報,普門寺總機小姐轉來一大疊「電話留言單」給我,除信眾外,很多是海、外朋友打給我的慰問電話,從清晨七時起,就一一打電話回謝大家。

滿冠、滿兆、滿燈撘今天下午的班機到西來寺,早上特來向我告假,勉其在海外生活要自我約制,不要離眾,離眾易迷失,對常住工作要發心,對信徒要慈悲,好好樹立自我形象……

永和學舍負責人永策,普門寺當家永霖、永固也相繼前來請示問題,一批又一批的,我忙得連「下課」時間都沒有。

◎與人相處之道,不外多發心、多吃虧、多請教、多主動、多奉行。對善意批評要接受。

◎狐疑不信,是學佛的障礙。一個人的成功,三分之一是讀書,三分之二是做人、毅力、道心。

◎所謂「人緣」是敬人者人恆敬之,故生活中要隨喜隨緣。自省要思想純正,對外要有良好行止。

◎面對信眾,衣著要整齊,態度要大方有禮,表情要親切微笑,說話音聲要柔軟。沒有人會喜歡「木頭人」的表情。

◎古云︰「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師兄弟間的道情法愛,要互相擁戴、讚歎、提攜、包容、互助。對後學要提拔、要接引。

◎為讓主管接受,必須樹立自己健全的形象。慚愧自己有所不知道的、自己有所不清淨的、自己有所不能夠的、自己有所不圓滿的,要以坦誠、虛心的態度做事。

◎人之所以不平,大多是因比較心、計較心、偏見、貪欲、嫉妒、瞋恚……而來,故以「清淨、單純」的心來做事,才是修道者的心態。

◎處人要處難處之人,做事要做難做之事。任何的破銅爛鐵一定要經過大冶洪爐的陶冶,才能成大器。

◎在佛門中不管犯了什麼錯誤,只要有懺悔心,懺悔的法水就可以洗滌一切罪過,怕的是不肯懺悔。

◎學院重在教育,故教育要嚴;常住重在度眾,故對眾要寬。

◎犯過比不犯過者更容易珍惜今後的腳步;要有勇氣承擔自己的錯誤,並時時刻刻懺悔,才會進步。

◎仁者樂山,佛法如須彌山,巍巍浩大;智者樂水,佛法大海,汪洋無際。有佛法的人,其心胸可容納一切美的、善的、好的、壞的,甚至醜陋的。

◎好工廠出產好產品,壞工廠出產壞產品,「心」如工廠,可生長功德、利益、智慧、菩提;當然也會生嫉妒、瞋恨……。完全看自己心念純正否。

◎世間上的事,要用智慧來處理,而不是用情緒來處理,有時「口角」只要能包容就口角不起來。

◎如何有智慧?平等心是智慧、明理是智慧、坦誠是智慧、反省是智慧、公開是智慧、助人是智慧、尊敬是智慧……

◎放下世俗萬緣,佛法才能在心中提起,一個人能有多少進步,完全看其心中有多大虛空可以包容。

◎世間的有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心中要有聖賢的楷模才能成聖成賢--見賢思齊。

◎上課聞法歡喜心,上殿禮佛清淨心,做事擔當勇敢心,法務弘化熱忱心。

有人問我︰「腿傷後,對人生有什麼看法?」我覺得事情是做不完的,且愈做愈多,除非「放下」否則根本忙不完。

■九月 九日  星期一

上午九時,到基隆極樂寺巡視,並慰問在《普門》雜誌工作的大家。

《普門》雜誌最近在社長永芸法師的領導下,正在籌畫「台灣佛教四十年」專集,請我為此提供一些意見。近四十年的佛教,進步最顯著者,不外--

1.從寺院到講堂。 2.從建寺到建校。
3.從老年到青年。 4.從出家到在家。
5.從女眾到男眾。 6.從本土到國際。
7.從誦經到講經。 8.從自修到弘法。
9.從個人到大眾。 10.從自利到利他。
11.從佛法到世法。 12.從經懺到事業。
13.從受供到布施。 14.從山林到社會。
15.從理想到現實。 16.從空談到力行。
……

又,從事文化工作,雖外表是靜態的,但容變化很多,尤其和其他雜誌相形相較下,受到的指責批評也會相對增加,而一份「好」的雜誌,也大都是在這些壓力下成 長的。身為編輯者,不是靠按時上、下班,由別人來鞭策,而是自己本身對工作有份狂熱,故培養積極活潑勇於挑戰的個性很重要。

十時三十分,和佛光山叢林學院基隆學部的學生座談。

基隆學部和《普門》雜誌因地理環境很相近,等於是在同一屋簷下,感染的文化氣息應該比較濃厚,文化人的特性是要散發光、熱、力,希望大家都能有這一層的薰 習。基隆學部又和極樂寺是息息相關的,故對極樂寺要有「立腳教室,放眼全寺」的觀念,事事關心,樣樣注重,大家一起來關心。心要製造快樂,並將快樂的氣息 散播給人,讓大家生活在名副其實的「極樂」環境。

飯後,驅車往北海道場。

佛光山叢林學院北海男眾學部,是全國唯一男眾最多的道場,最大的男眾佛學院,最具國際成員的男眾學部。

晚,七時,在學部綜合教室,和男眾學生座談。

男眾在佛門不要離開團體,佛教才有希望,如果個別去創道場,只有分散佛教力量,且自我也沒有根,如何長久?

學佛什麼都要去接受,不要去比較分別。法器是由接受而來,要有接受的雅量,才能有法寶;不接受,再好的佛法非你的。未入佛門時,在社會上接受的東西已很多 了,財、名、利……不要再將世俗見解觀念帶入佛門來。蓮花因接受污泥而成蓮花;青菜因接受糞便而成青菜,在佛門中修道,打、罵、棒、喝皆是無限慈悲的教 育。「接受」之妙用,在於成長我們,歷代祖師大德皆因由「接受」而成為一代宗師。學佛的人,心量如天地,故什麼都能接受。

人生的意義,在於增進人生的真善美,在於懂得永恆的生命,在於給人信心、歡喜、希望、方便。

晚,十時,回到普門寺。

「若要了解自己,請觀察別人的行動,
 若要了解別人,請觀察自己的心靈。」--席勒

■九月 十日  星期二

昨晚,囑慧龍回到普門寺睡覺,這是我自骨折手術十餘天來第一晚一個人睡覺,雖然行動有些不便,但心裏頭恢復到無牽無掛的感受,仍然覺得非常自在。

和榮總蔡主任電話約好,今日前往榮總複檢並驗血糖。他非常滿意我的紀錄,讚美我是一個很合作而且很有決心的病人。

蔡主任世澤是一個非常熱忱而有愛心的糖尿病專家,在一小時的談話中,我又獲得很多糖尿病的醫護常識。他說,醫師這項職業,最能勘破生死。一點不錯。

李武彥(慈照)在手術房為病人手術,多次抽空來談話,忙進忙出,他的誠心助我,這種法情,就是給他金牌獎,也不足以表謝忱。

雖然躺在病床上,有些事情卻不能不做,尤以徒眾的事。滿敬的母親在香港病危,為他打了幾次電話,機票、喪葬費用、骨灰安放等等,就花了一小時。張培耕在台 北、彭伯平在高雄、胡小姐在洛杉磯,為「敦煌展覽」,要由香港同時進入北京,為了他們的機票,和依如電話來往,也花了一小時多。

慧傳對敦煌展覽的細心,申請文物進口,甚至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為指導單位,可看出他的能力。

因為每天不是躺在床上,就是坐在椅子上,臀部都有些酸痛了,慈惠建議不妨出去透透空氣。即刻囑永均開車,慧龍、慧法等陪同,由台北紫竹林出發,經陽明山國家公園、金山,直達北海道場,車行九十多公里,費時兩個小時。

途中,七星山上雲山飄渺,夢幻湖畔花樹婆娑,我在台灣四十多年,竟然第一次看到陽金公路上有如此奇妙的風光。

山路崎嶇,彎彎曲曲,多為未開發的山嶺丘壑。行經此處,才感到台灣是真正的寶島。

當抵達北海道場,夕陽掛在西山的樹上,海水映著一片紅光,飛鳥歸巢,真是美好的一天。

晚,在北海男眾學部上課。

■九月 十一日  星期三

過去十天半月不盥洗,覺得身上都是香的,現在,只要一天不盥洗,身上好像就有臭味了,人不能生病,一生病,所有的不如法就跟著來了。例如,這次腿斷任何事 都不能做,連上廁所,都承蒙心平和慧龍幫著我,有時自己取笑自己,有病很有福氣,你看多少人為我服務,要茶有茶,要飯有飯,其實心的無奈就不容易為人了解 了。

晨五時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自己剃頭洗澡,一個人拄著拐杖,寸步寸步的移動,花了一個小時,所作皆辦。在慧龍的協助之下,端了一張椅子,獨坐在北海道場小樓的庭院中,晨風習習,鳥鳴蟲叫,尤以遠眺台灣海峽的遠帆點點,偶爾幾片白雲飄過,大有遺世獨立的胸懷。

八時,北海學部的學生送來早餐和報紙。這次佛光山叢林學院招生,錄取近六百名學生,男生就有一百五十人,專修科設在北海,有近百名學生,這是台灣唯一最多男眾的道場。聽他們早課的梵音,看他們晨操的雄姿,不禁覺得佛教前途有了希望。

昨晚是為他們上課的第二天,每堂課兩小時中,看他們正襟危坐,一動不動,大有軍人點訓的氣勢。慧堃問我寫作的技巧,慧寬建議加強籌辦男眾的活動,我進出課 堂,都由慧法、慧群、慧聰抬我。我身高近一百八十公分,慧聰說他身高一百八十三公分,看起來佛光山今後必定會出「高」僧了。

《中國時報》十三版,今日刊載一則「讓數字說話」,容除一小塊漫畫外,主要是為台灣各宗教信徒作了一項統計,台灣兩千萬人口中,宗教徒有八百八十九萬八千人,因為資料來源係政部,當然自有其可信度,內容比例說︰

佛教徒︰四五○萬人。

道教徒︰二七○萬人。

一貫道︰八四萬人。

基督教︰四三萬人。
天主教︰二九萬人。

軒轅教︰一二萬八千人。

照此比例,台灣的宗教人口,還不到人口的二分之一,另外的一千多萬人信什麼教呢?以我的估計,台灣兩千萬人口中,至少有百分之七十的人口或多或少與佛教的信仰有關。

慈容上週前往韓國,在漢城與韓國僧信二眾討論佛光會事宜,九龍寺的頂宇法師、比丘尼會的雪峰法師均熱烈響應。後又轉往日本,在日本也為了佛光會作了幾次說 明會,日本的西原佑一、矢野龍彥、吉田實、阿部利夫等都非常熱心。預計今冬或明春即可成立分布韓、日兩國各地的佛光會。

今日慈容回台,到北海向我報告訪問日韓的經過。

■九月 十二日  星期四 

自從宜蘭妙專師圓寂以來,一直想回宜蘭一次,向他上香致哀。今早本欲前往,但因台北跟隨我數十年的信徒十餘人要到北海看我,他們又找到慈莊連絡,只得先等他們上山。

這些老信徒,計有施秀子、黃玉雲、王有來、何劉玉、蕭彩雲、曾秀英、楊明月、胡彩秀、陳林絨、吳金環、江秀鸞、曾清香、曾秀蘭等十多人,他們知道這裏全是 男眾學生,非常樂意贊助,紛紛解囊,共捐了十二萬元作為北海道場基金,然後又送紅包給我、給慈惠,做一個信徒實在不容易。

午飯以後,送走了信徒,我即刻趕往宜蘭。

到達宜蘭時,已經下午五時。妙專師的靈位供在四樓,我因腿傷無法上樓,特囑住持依清代我前去上香,並要他代我做一番說詞。

妙專師往生的那天,是我六十六歲生日那天早晨。他在世間活了九十歲,我和他相處近四十年,他是一位好人、善人,有修有證的修行人,沒有他,可能我和宜蘭沒有那麼深的因緣。

記得一九五二年的五月,他託李決和居士請我到宜蘭弘法,直到一九五三年正月我才到宜蘭,那時他擔任雷音寺住持已有四、五年之久。全部不到一百坪的建築物, 裏面住了三戶軍人眷屬,他把佛像旁的一間小房子讓我居住,房中只有一張竹床、一台縫紉機,沒有電燈,沒有桌椅,直到三個月後,才籌措了三十元新台幣向監獄 的商店買了一張便宜的藤椅給我,他實在盡了心,從此我在宜蘭一住就是數十年。

除妙專師外還有妙觀師,他們是師兄弟,他們的師父是覺意老師父,都非常照顧我,一直以法師之禮恭敬我,那時我二十六歲。現在,他們三位都在十年分別往生了,世事無常,人生夢幻,真叫人不勝唏噓之至! 

我為妙專師寫的輓聯︰

「你做住持,我弘佛法,多承相助四十年;
 晨昏密行,寒暑頭陀,最是懷念高齡人。」

晚餐,寺中大眾準備了六、七樣好吃的飯菜,我說,我不為吃來的,你們要用提高工作的品質給我歡喜。俗話說︰「有福害腿,無福害嘴。」一點不錯,最近腿雖不良於行,但口福卻真不錯。

只是,吃對我一點都不重要。

傍晚又去羅東探望蕭松枝老先生夫婦,慧華順便探望分別一年多的父母,他們全家的慈祥愷悌、和諧尊重,是令人非常羡慕的五好人家。

晚,十時回到台北普門寺。

■九月 十三日  星期五 

一早起來,約見依智。依智原服務於台東文化中心,後出家讀書,為弘揚佛法於台東,他多次前往台東,或作佛法開示,或作佛光會台東分會的說明會,實具有社會的性格,非常樂於傳教。我們把下月在台東舉辦的佛學講座約略提示以後,讚美他對工作的熱忱和負責認真。

依智走後,普門寺兩位當家永固、永霖前來,他們向我訴說當家的甘苦。普門寺每月的活動五十多次,包括定期的佛學講座、婦女法座、念佛會、金剛禪坐會、青年 會、兒童班等,都要不斷的開示說法,另外據統計每月前來禮佛的信徒約計兩萬人以上,前來問道的客人每日必定十餘起,掛單的海外貴賓幾乎無日無之,這些都不 打緊,最容易得罪人的是喪葬佛事,信徒多了,大家好面子,總希望普門寺多派幾位法師前往誦經。他們訴苦說︰「師父!我們不是孫悟空,不能拔根毫毛就變成 人,該怎麼辦呢?」

怎麼辦呢?只有學其他宗教,儀式只有一位祭師,儀禮只有一次,不要頭七二七三七做個不休,不要動輒幾十眾列隊誦經如儀,蔚成風氣,日子就好過了。

永固、永霖走後,鄭羽書如約而來,已經是午飯時間,請鄭羽書用飯後,才約她談話。這位被各大報譽為「轟轟烈烈信仰」的名作家,因為她主持的巨龍出版公司最 近印行了不少我的書,如《星雲大師文集》、《話緣錄》等,是典藏版,裝潢之美幾乎前所未聞,想其成本之高,但不知銷路如何,真叫人為她擔心。

張培耕居士後天去北京,問有何事,佛光協會得潘孝銳等居士之助,願每年提供大陸各佛學院學僧兩百名獎學金,每人每年人民幣六百元,請中國佛教協會代發,但不知中國佛協願意代勞否?

陳麗麗、黃益智、鄭羽書、吳美進、陳卉等,因代表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十八日隨社會大學「未來中國訪問團」兩百名青年前往中國大陸訪問,又再作了一番交代,總希望都是好的開始。

蔣緯國將軍要來探病,關中先生今天還送來盆花,隆情厚誼,萬分謝謝。生病真好,就是那麼多人關心。

晚,於北海和男眾同學在院外露天上課,初夜涼風習習,天上繁星點點,師生的笑聲不斷四起,有人比為靈山盛會,可見大家感受之深。

■九月 十四日  星期六

自一九八六年成立的「中華漢藏文化協會」,三年一屆,今天是第三屆改選理監事,大會下午二時在基隆極樂寺舉行,有基隆市長林水木、中央社工會副主任林永瑞、蒙藏委員會藏事處處長劉學銚等列席指導。

中華佛光協會基隆分會會長黃忠結和多位會員,極樂寺住持永平和多位住眾,普門雜誌社社長永芸和工作人員等都在現場,布置得美輪美奐,很有氣派。我想,他們總因我要主持這次會議,才有這樣的用心。

我擔任漢藏協會六年的理事長,依法只能兩任。對過去中國佛教會理事長一做數十年,一任許多屆,不到老死不肯罷休,我不但不以為然,甚至認為可恥。今天,我依法退任,極為歡喜,我認為我做了我應該做的事。

依法改選後,產生三十一位新的理事、九位新的監事,田璧雙喇嘛當選第三屆理事長。

田理事長曾任台灣省財政廳主任祕書,數十年來顯密雙修,尤以興建密藏院,推動金剛乘佛教,接待數以千計的海外密教人士,對顯教也非常護持,是一位極得人望的有德之士,協會由他領導,預計未來必有更大成就。

我在兩任,最大的欣慰是參加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為會員獲得承認,並於一九九○年在漢城召開的第十七屆大會中和中國佛教會、中華居士會申請到在台灣主辦第十八屆世界代表大會的主辦權,並由中華佛光協會承辦。

一九八九年在佛光山召開的世界顯密會議,提倡「融和」,我的主旨是做個榜樣,希望顯密融和、禪淨融和、南北傳融和、僧信融和、傳統與現代融和等,我深信對今後世界佛教發展的潮流有極大的影響。

中華漢藏協會曾把佛教帶往軍中,數十人的弘法團,曾多次到金門、馬祖、東沙群島、蘭嶼、綠島以及陸海空三軍官校、各軍種特訓班、監獄等,都傳播過佛教的法音,並且還得過國防部獎牌。

其他對國民外交的協助、對人權協會的支援、對西藏同胞的關懷、對國際佛教的推動,可說都略盡了心力。

中華漢藏文化協會的成立,最感謝的是兩位蒙藏委員會委員長,其一是董樹藩先生,他幫忙促成此會成立,居功厥偉。其二是現任吳化鵬委員長,他給予經濟上的補助、精神上的鼓舞,尤其他對我和協會的重視,尤令我萬分感謝。

大會改選結束時,新當選的田理事長,提案聘我為榮譽理事長,回想起世界佛教徒友誼會在洛杉磯召開第十六屆大會時,我也被聘為世佛會的榮譽會長。榮譽是虛位,應該不怕多,我也就欣然接受。

祕書長張培耕居士,精明能幹,負責認真,他對本會貢獻很多,跟隨我多年,本不想繼任,要和我同進退,但因田理事長和我的法情道誼,又是新上任,我要他發心助其一臂之力,覺安慈仁(現任立法委員)為副祕書長,田理事長也提名鄭永甯居士為第二位副祕書長。

非常感謝過去四百多位創會的會員,也感謝最近參加的新會員,因為你們的協力相助,我才能完成六年的任期,以後就要勞駕田璧雙上師了。

大會圓滿交接後,和慈惠、依恆、依淳、慧龍等趕回佛光山,依恆本是極樂寺住持,花了近兩億新台幣重建的極樂寺,寺高九層,建坪三千坪以上,設備莊嚴,尚未 落成,就接受調派回山服務,非常歡喜的交由永平繼任住持。所謂功成不居,佛光山的人對名位的看法就是這麼淡然。

晚上十一時抵佛光山,臀部有些微發痠。

■九月 十五日  星期日 

下午二時,在麻竹園法輪堂參加「南區佛光協會各分會會長聯席會議」。

為讓關心我的大家了解我這幾天的生活,開會前,特請慧傳把我最近五天(本月十日到十四日)的日記,念給大家聽。

今天會議主要容在於--

一、檢討本次供僧法會工作得失。
二、籌備組織明年初將在南、中、北三區舉行「禪淨密三修法會」及萬人皈依典禮。
三、十月份將舉辦各分會幹部研習會。
會中,大家都很勇於提出自己所見所聞的錯失。然在我覺得,第一次辦活動不圓滿,除連繫不夠外,默契不足也是原因之一,這都要靠時間來培養。「供僧法會」早 在三十年前我在宜蘭就發起了,那時只限於在雷音寺一桌、二桌而已。而三十年後,卻擴展到「全國」性,這實在是個很可喜的現象。

一件事情從開始的想法到完成,其間的過程,才是學習的真義,故在活動中的忍讓、承擔、委曲求全、吃虧……都是成功的基本因素,在檢討中除獲取其經驗外,相信明年,就不會再犯同樣錯誤。

關於「禪淨密三修法會」的籌備,於會中推選各分會會長組成的小組先行籌畫,擬下次會議,再具體提出討論。

目前「佛光協會」各分會會長,應積極推動的工作有︰

一、擬定及執行年度工作計畫。
二、負責推動會務之發展。
三、加強會員、幹部與會之聯繫工作。
四、訓練及培養幹部之工作能力,並從中發掘未來之領導人物。
五、積極帶領分會幹部及全體會員共同吸收會員,並確保每月有百分之十以上之成長率。
六、依會員、會務及地方需要,策畫生動、活潑、創新之活動,以獲得社會人士對本會之肯定。
七、配合及執行總會訂定之政策與計畫,隨時與總會保持連絡。
八、藉辦活動的方式,增加分會之活力,並不以增加會員負擔為原則,故可酌情以活動養活動,但不得以營利為目的,須以弘揚佛法為終極目標。
九、協助本會團體會員(如寺院……等)所舉辦之活動。
十、各分會應尊重團體會員之輔導,並建立良好之互動關係。

本名楊宗珍的名作家孟瑤女士,於日前離開台中住所,安單到佛光精舍來,應佛光山叢林學院之請,將為學院的學生開授《史記》。今晚七時將第一次上課,實是學院學生之福,也非常感謝年逾七十的楊女士如此發心。

兼善天下(9/16~9/30)

■九月 十六日  星期一

有人問我,這一生中對什麼事最有興趣?想了一想,我自己竟回答不出確定的答案。

說是對文化最有興趣吧!我確實曾為佛教文化著力,但好像那一切都是不得已而為的事。二十歲時,還沒有離開佛學院,就經常舞文弄墨在各報紙副刊投稿。離開佛 學院後,和智勇同學用油印編印了十八期《怒濤》月刊,曾獲大醒法師編的《海潮音》譽為「佛教又多了一支生力軍!」徐蚌會戰前,還一度為徐州的《徐報》編過 「霞光」副刊。到台灣,編《覺群》,為《覺生》、《菩提樹》、《自由青年》、「中央電台」寫稿,前後主編《人生》月刊六年,每期都寫兩三萬字文稿,及至 《今日佛教》、《覺世》旬刊、「佛教文化服務處」、《普門》雜誌、《佛光學報》、「佛光出版社」、「佛光大藏經編纂處」,……我真的對文化有興趣嗎?其實 寫稿的辛苦,改稿的煩人,多少的晨昏,多少的深夜,沒有拿過稿費,沒有得過鼓勵,這是為佛教文化興趣呢?還是不得已,為佛教的一片熱心呢?

對教育最有興趣吧!我也確實為教育非常熱心過,自從二十一歲擔任白塔小學校長後,二十五歲擔任台灣佛教講習會(由台灣省佛教會主辦的佛學院)教務主任,而 後創辦光華文理補習班、民眾補習班、智光中學、普門中學、壽山佛學院、東方佛教學院、叢林大學、中國佛教研究院,而至佛光山叢林學院、台北男眾佛學院、國 際佛學院,甚至在美國創辦西來大學。……為了辦教育,深更半夜在山門口等北部外請的老師駕到,經費不足,甘願到殯儀館通宵誦經來增補學院的開支,學生沒有 恆心,退學,甚至溜單。多少的嘆息,多少的無奈,數十年來,是對教育的興趣呢?還是匹夫之責,只是想儘量為佛教成就人才的心願呢?

對弘法最有興趣吧!四十多年來,我確實對弘法盡了心力。從鄉村到國家會堂,從軍營到監獄,從工廠到學校,從寺院到講堂,從家庭到機關,從國內到國外,從廣 播到電視,至少講了千餘場以上。從小讀書不多的我,為了佛法大眾化、通俗化,多少的深思,多少的揣摩,有時拜佛,祈求佛陀加被智慧;有時靜坐,以期思慮清 明。可以說為了弘法講座,海陸空行腳無定;為了上課講演,搜索枯腸,食睡難安,……這是為弘法的興趣呢?還是盡一點弘法利生的責任和荷擔家務呢?

辦慈善事業最有興趣吧!我自覺自己有慈悲的性格,一九五二年的花蓮大地震,自己連公共汽車都乘不起,卻到處為花蓮震災而勸募;韓戰時,募集醫藥送往韓國; 越戰後,支援購買難民船,搶救越南難民;多少次颱風之後,我和黎元譽先生搶先到災區運送食物。就如今年孟加拉和大陸水災,我除了發動佛光協會會員捐助外, 自己也傾其所有,各捐了一萬美元;和潘孝銳先生合作,在美國幫助大陸留學生的獎學金,獎助的名額已不止一百名以上,甚至慈濟功德會初創,那時佛光山開山不 久,在萬分拮据下,我也捐了十萬元。……在佛光山我創辦救濟院、養老院、孤兒院、診所、雲水醫院、公墓等……多少的誠心,多少的奉獻,點點滴滴,血淚的輸 誠;片片依依,馨香的祝福。這是我對慈善事業的興趣呢?還是盡一些佛子的慈心悲願呢?

對行腳雲遊最有興趣吧!我確實到過許多地方,日韓佛教的訪問不止十次以上,星馬的弘法也有過多次,兩去歐洲,六朝印度聖蹟,四去澳紐,即將前往的南美和非 洲,走遍美加的東西南北,也看過大陸壯麗的河山。每到一地,雖不夠自許是散財童子,行大布施,但廣結善緣,隨喜功德,確能做到。所到之處,不是建寺度眾, 就是成立佛光協會,加強信徒聯誼。你說欣賞風景,但大都外出,花了機票,旅途勞頓,只是陪人照相,供人攝影,……多少的犧牲,多少的委屈,心願已供養十 方,酸苦卻藏於心底。這是我對旅遊的興趣呢?還是盛眾妙華供養十方佛國的性格呢?

文化、教育、弘法、慈善、行腳雲遊等都不一定是我的興趣,回想起來,那只是責任感罷了。今晚,從佛光山停車場的工地回來,才發覺到原來我一生最大的興趣是建設工程。

佛光山在世界各地所擁有的道場,從建設到裝潢,可說都是我的構想。尤以佛光山自開山二十五年來,可容萬人居住的宗教道場,外人所不知道的是我們沒有建築 師,沒有辦公室,甚至連籌建處都沒有。所有建築物,都是我和蕭頂順先生站在路上,比手劃腳一番,一棟建築物就成功了。蕭君初中畢業,我則一生沒有畢業文 憑,都沒有學過建築,也從來沒有支過辦公費,我們終於建了佛光山、極樂寺、北海道場等。

我和蕭君經常是站在路上或坐在工地裏,商量所有建築的工程。有時兩人一時想不周全,半途修改,也從未有意見的爭執,可以說工程二十五年,歡樂和諧,互相尊重一直到今天。

今天在停車場工地,心平、慧禮、蕭君和我,從下午四時一直談到七時才回來吃晚飯,回來的途中,才想起了我這一生的最大興趣,大概就是建設工程。

■九月 十七日  星期二

「讀經傳則根柢厚,看史鑑則事理通;
 觀雲天則眼界寬,去嗜慾則胸懷淨。」--清‧金纓

昨日,影星葛小寶、羅江陪同旅居巴西華僑許東坡先生來訪。

許東坡先生目前正在聖保羅籌建一座觀音寺,此次到佛光山來,非常仔細參觀了各殿堂,以作為參考,心平也在旁提供了佛像的姿勢及材料的選擇。

許先生非常誠懇的邀請我,今年十二月巴西觀音寺開光落成時,希望我能前去主持並派人支援落成法會事宜。允其屆時由都監院統籌辦理。

許東坡先生也表示,在聖保羅華人有十萬之多,對佛教都有向心力,得知佛光協會在世界各地都設有分會,很希望在巴西也能成立分會,我非常樂觀其成,希望全世界的佛教徒,都能藉「佛光協會」的組織,將大家結合在一起。

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永安液化天然氣廠廠長賴中和先生,今下午二時,帶領國際瓦斯儲運業者學會會員八十人來山參觀,此團體成員有日本人和歐美人士,大都是 天主教和基督教徒,在依順、依馨、滿慈、滿仁的帶領下,參觀了各殿堂。尤其佛教文物陳列館的文物,真是令他們開了眼界,非常讚歎台灣佛教如此興盛。佛光山 也非常歡迎這些不同信仰的人士,都能成為「佛光之友」。

有些人很迷信看手相,往往把手掌上的細紋,看成是命運的根據,我碰過不少信徒,手掌一張開,就要我幫他看「命」。

其實我們手掌中的手紋是為便利觸覺而長的,手紋起凹凸之形,縱橫無定,目的是使手掌表皮的面積加寬,和使手掌辨別接觸外表的形態。因為︰有了那些細紋,司 觸覺的神經才容易感覺,故細紋都長在觸覺靈敏的皮膚上,與人的命運是無關的。而人真正要改變命運的方法,在於道德的觀念、正確的信仰、善意的結緣和合理的 持戒。
《大集經》中佛告大眾︰

「忍為世間最,忍是安樂道,忍護孤獨身,賢聖之所欣。
 忍能作親友,忍增美名譽,忍得富貴在,忍能具端正,
 忍能得威力,忍能照世間,忍能成工巧,忍力調怨敵,
 忍力伏憂惱,忍得好容色,忍能具眷屬。忍者招勝報,
 忍者趣善道,忍者得長壽,忍者得三位,忍不害眾生。」

忍離偷盜、邪淫、妄語、兩舌、綺語、貪欲、瞋恚等,忍成施戒進禪智,是佛法也!

■九月 十八日  星期三

水有四德--

沐浴群生,通流萬物,仁也;
揚清激濁,蕩去滓穢,義也;
柔而難犯,弱而能勝,勇也;
導江疏河,惡盈流謙,智也。

故老子讚曰︰「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未成佛道,先結人緣」。緣對一個修道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平時培養溫和、尊重、協調的個性以便於與人結緣。不拘於眼前人事,凡是與我們發生關係者,都是 與自己有緣,所以要結緣、惜緣。學佛如鳥,可遍飛各地,而不只停於某一處,可遍學一切法門,而不執於某一宗派;學佛又如射箭,箭箭相繼,而不中斷,可以一 門深入。一個人的學習態度,可以克服學習上所碰到的困難。

「煩惱」是由於生活態度與方式有問題所引起的。要在眾生身上學習斷煩惱來成就自己的道業,因眾生是引發我們三毒的「誘因」,是照出我們三毒之根的「鏡子」,用不執著的態度來對待眾生、接近眾生就是佛法。

中午在麻竹園,碰到在廚房負責典座的滿智,詢問其大家對廚房菜肴的評語?

廚房是磨鍊身心、與十方大眾結緣的最好修行地方,歷代祖師大德有很多都是由廚房出身的。一餐美味可口的素菜一樣可以度眾,將心思用於配菜、烹調、菜色設計上,可以從工作中得到很多樂趣。

平常對大眾菜、宴席、供菜、點心、便當菜、自助餐、小菜、水果飲料……等,都要有一套完整的菜色,可以互相調配,而不要臨時才去想菜單。找機會到外面品嚐觀摩,來改善自己手藝上的不足。
在廚房的工作無定,師兄弟間要彼此鼓勵體恤,只要懂得分工合作,工作起來仍會很愉快,而不至於煩惱。在西來寺負責典座的依松,每當我在用餐時,都會站在我身旁,要我批評每一道菜做得如何。不怕別人批評,勇於接受指正,虛心的求教,才是「學習」的態度。

什麼叫「道業」?信心、忍耐、委屈、發心、勤勞、慈悲、戒定慧、四弘誓願……皆屬之。

道業的基本原則是成就別人,如能犧牲自己去成就他人則更偉大。故「道業」小者是獨善其身,大者是兼善天下。而「道是什麼?」道就是我們的心,心有道就是真心,心無道則無心。如何有道?

1.有感恩心則有道。  2.有惜福心則有道。
3.有忍耐心則有道。  4.有反省心則有道。
5.有謙虛心則有道。  6.有長遠心則有道。
7.有無妄心則有道。  8.有無悔心則有道。
9.有無惱心則有道。  10.有無倒心則有道。
11.有供養心則有道。 12.有恭敬心則有道。
13.有護眾心則有道。 14.有求道心則有道。
15.有法喜心則有道。 16.有深信心則有道。
17.有無畏心則有道。 18.有忠誠心則有道。
19.有廣大心則有道。 20.有慚愧心則有道。
21.有懺悔心則有道。 22.有慈悲心則有道。
23.有平常心則有道。 24.有平等心則有道。
25.有清淨心則有道。 26.有菩提心則有道。
27.有圓滿心則有道。 28.有包容心則有道。
29.有體諒心則有道。 30.有知足心則有道。

■九月 十九日  星期四

因中秋節將屆,教師節又快到,學校也才開學,為表示慰勞並藉此聯誼迎新,下午五時三十分,在普門中學董事長慈惠法師的邀請下,普門中學全體教職員百二十人在法輪堂聚餐會談。

心平、慧龍、慧化等多人也在旁招呼,普中王廷二校長表示,一九九○年三月,普中初中部原為六班,現在已增加到十八班,且每年都榮獲政府頒發「私立學校績優獎」,可見教育界對普中的肯定。

省教育廳第四科曾陞海視導蒞臨餐會中表示,行政院研究處考核發展會在會議中擬定「私立學校教職員退休金、撫恤金之辦法」,此對私立學校教師是莫大的鼓勵與肯定。

最近報章對老師體罰學生事件頗有爭議,我個人深感一味的打罵教育只有使學生更畏懼、退縮,功課不好要依根機加以輔導,沒有人是用打或罵而變聰明的。我建議︰
一、處罰學生的方法要慎思,以不傷其自尊,而用鼓勵的方式使其向上為佳。

二、集體處罰應少實施,此易造成好學生不平衡心態。反正好壞都要處罰,又何必學好?教育應在力與愛中相輔相成。

佛光山經多年努力,山下停車場即將規畫完成,就可實施車輛不上山政策,以維護校園寧靜,其他設施可依學校需要覓地完成。會後除贈王校長獎金外,並提供中秋月餅、禮券、禮品等,祝賀老師們佳節愉快。

晚,七時,在檀信樓大禮堂為叢林學院的學生上「讀藏指導」。

二十幾年前,壽山佛學院剛開辦時,我為當時的學生上了一門課程--「讀藏指導」,今深感其內容,對現在的學生來說也很需要,故今起就依此「讀藏指導」為教 材給學生上課。大家要知道,研究佛學三分靠老師七分要靠自己,記得過去,只要老師上一堂課,我們找資料、作筆記都要忙個大半天。誰的佛學好,誰的筆記就做 得好,做得快。要做好筆記,要先從「科判」學起,故要讓佛學紮根的話,在每教過一部經典以後,大家要會分科做表解。

佛學,有時一個字,就能做一篇表,一句話也能做一篇表,一本經也能做一篇表。在我讀書的過程非很完整,但很幸運的碰到幾位剛從焦山佛學院畢業的學長當老師(他們都是北京師範大學出身的),從他們身上我得到很多東西。尤其是他們的教學法--

如上地理,一塊黑板他就說這是一個中國地圖,江蘇省像什麼,山東省如什麼……然後如拼圖式的,中國的版圖就出來了。

講到山脈,從喜馬拉雅開始,經過那些省,成什麼山,名字一一分列;提到水,黃河長江,從那裏發源,其支流如何分布。一堂課下來,對中國的山、水、版圖,都 有了概念,老師沒有要我們背山水名稱,都像是在講故事,畫著玩似的,但印象卻很深刻。深感分科畫表做統計是很重要的。

另有一位教生物的老師,每講一個單元,就畫一個表。如骨骼是怎樣,牙齒是多少顆,頭髮組織如何,不用背書,不用強記,很自然的我們都懂了。

上公民課的老師,一上台就講趣話,等到要下課前五分鐘,才叫我們打開書本念一遍,其內容,都是剛剛上課講趣話的內容,我們就很輕易懂得了課文的意思。

各位如果要做個好老師,這種「教學法」要用心學習。

「科判」是每一部經論的架構,只要研究一下表解,就不難知道此本經論的組織,它有提綱契領的作用,故要用心把科判學好,對經典的研究有莫大助益。

今天和各位同學上的是《佛遺教經》。
佛臨入滅時,為諸弟子作最後教法,故特稱該經為《佛遺教經》(收錄在《大正藏》第十二冊)。

所有三藏十二部經典都是佛的遺教,此為廣義;狹義是指這本《佛遺教經》,為佛在拘尸那羅的娑羅雙樹間入涅槃前,最後垂教的事蹟,謂佛入滅後,當以「波羅提木叉」為師,以制五根,離瞋恚、憍慢等,勉人不放逸而精進於道業。

禪門尤重此經,與《四十二章經》、《八大人覺經》合稱佛遺教三經。

《佛遺教經》為學佛之初門啟蒙的寶訓。

■九月 二十日  星期五 

上午十時,前往高雄普賢寺。

對散布在全省各地乃至海外道場的徒眾,雖見面機會不多,但我無時不在注意大家的法務推展、身心狀況。有時從旁聽到一些不如法的事例或信徒有微言時,我總要 千方百計的在談話中,糾正大家的觀念,誤會與不協調大都是因為「觀念」不能溝通所致,能達到「共識」是和諧之方。

一篇好的文章不怕千回改,衣服不合身,要改;房屋不適用,要改;法令不適時勢,要改;書讀不好,學習的方法要改;自己的短處、缺點、毛病,要肯承認,並勇 於改過才能不斷進步。因為自己要樹立一個什麼樣的形象,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雕塑師;自己的毛病,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醫師。在別分院與信徒接觸機會很多,要 不忘時常提醒自己--

要關心別人,要堅守崗位,要犧牲奉獻,要以身作則;
要謙虛包容,要不為境轉,要慈悲待人,要勤修三學;
要接受考驗,要不忘初心,要正知正見,要自利利他;
要福慧雙修,要能說能行,要反省自責,要安住身心;

要將法喜歡樂散播給來寺禮佛的每一位信眾。

下午二時,前往大立百貨公司,和吳敦義市長、大立百貨公司吳董事長夫人,共同為杜惠珍小姐主辦的「全國佛教文物書籍特展」揭幕。

為拓展心靈活動空間,高雄佛光書局與中華佛光協會五甲分會聯合主辦這次的展覽,參加的廠商計有三十多家,展出文物涵蓋顯密的各種法器及錄音帶、書籍,來自大陸、日本、韓國、印度、尼泊爾、印尼、泰國等國家。

現代的佛教文物,不像昔時是藏在名山古剎中,而是展現在百貨公司、在大眾面前,不再遠離人間束之高閣,顯示佛教已走入社會,走入家庭,為大家所喜愛和肯定。就如吳市長說︰「文物本身就具有攝化人心、引導人性趨向良善的潛能,為社會帶來一股祥和氣息。」
晚,七時,續為學生們上「讀藏指導」。

今天上「普賢十大願」(在《大正藏》第十冊)。

「行願品」是華嚴宗將斷絕一切言語思慮的佛境界稱性海果分,即毗盧遮那佛的法門。而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代佛宣揚的化主--普賢菩薩,心境廣大,行門眾多,功德殊勝;若能將普賢十種行願相繼不斷實踐力行,則可完成普賢菩薩的諸願法海。

心平和尚囑都監院院長依淳,為慰勞員工特在東禪禮堂和全山二百多位員工,於今晚提前過中秋,並發給每位微薄賀禮,願大家佳節快樂!

有一首六忍歌說︰

「富者能忍保家,貧者能忍免辱;
 父子能忍慈孝,兄弟能忍義篤;
 朋友能忍情長,夫婦能忍和睦。」

佛光山大眾相忍和合,共為常住,則佛光山必定興隆。

■九月 二十一日  星期六 

「人之心胸,有欲則窄,無欲則寬;
 人之心事,有欲則變,無欲則樂;
 人之心術,有欲則險,無欲則平;
 人之心氣,有欲則餒,無欲則剛。」--陸子

下午一時,在法堂和山上重要職事講話。

◎徒眾的家人眷屬往生事宜,一切佛事由都監院統籌辦理,補助的經費希望傳燈會負責。

◎韓國梵魚寺傳戒、九龍寺華嚴法會、通度寺慈藏律師誕辰紀念等法會,多次來函邀請參加,我腿傷未癒,請心平和尚十月中旬時,組團前往祝賀。

◎佛光山五院院會及巡監,應定期向宗務委員會報告處理工作狀況。

◎對派往海外道場人事,請慈惠法師將出國人選名單,提交宗務委員會審查。

◎北海男眾學部的建設,心平和尚希望由男眾自行負責籌建,我表贊成。

◎佛光山叢林學院負責明年初的「青年學術會議」,「國際學術會議」希望文教基金會繼續籌辦。

◎都監院要求各別分院,除非急於立即回答,才使用長途電話;報告性的事項,希望一律用傳真來往。

依益、永有即將回英國攻讀博士學位,一讀牛津,一讀倫敦;永賢、永愍將派往法國;依靜、依恭、永哲、滿望被分發到西來寺。晚,和職事談話結束時,以自助餐在法堂跟大家餞行。

旅居日本華裔西原佑一先生,有感日本華人對宗教的渴求,願提供東京永福町一層大樓,作為本山在日本弘法的道場,我也應允下個月(十月)二十七日起,在東京作三場佛學講座,並同時成立佛光協會日本分會。

晚,七時,「讀藏指導」今天上《大乘起信論》。

將自己融入經論義理中,可以獲得無限法喜,人生在世最苦的非物質、金錢或忙碌,而是對未來沒有希望。《大乘起信論》提到人是死不了的,因人儘管因生老病死、生住異滅而流轉,真如佛性永遠不受遷動,故而我們應肯定自己,相信自己,尊重自己。

《大乘起信論》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二冊。主要在闡明如來藏緣起之旨,及菩薩凡夫等發心修行之相,係從理論、實踐兩方面歸結大乘佛教的中心思想,是佛教思想的重要入門書。

普門寺、普賢寺、員林講堂、南區五個佈教所等千餘名信徒,今晚聯合回山朝山,此起彼落的佛號聲,響遍佛光山每一個角落。

■九月 二十二日  星期日

九時,潘孝銳夫婦來訪,談及其西安、南京一路之見聞。

下午二時,在教育院院長依恆法師安排下,分批在法堂接見這一期大專院校畢業剛入佛學院就讀的新生,計有二十人。有的在社會上曾擔任過警官,有的從事農林 業、庭園美化、中學教師……,現在入佛門,重新開始做學生,在各方面一定很不習慣,要靠大家去突破,對新的環境要先學適應,進而安住,再而改進。

到佛門來求道學法,常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佛陀修行中,最偉大者仍是在「降魔」,故學道要懂得降魔才能成就佛道。

「魔」有心魔跟外魔,「心魔」如︰貪、瞋、癡、嫉妒、怨恨、無明煩惱……,「外魔」如五欲六塵、金錢感情、身體疾病……等。故學道途中要降服那些魔呢?

一、見解不正︰見解不正如照相機的焦距沒有對好,影像會模糊不清,所以見解不正易毀法身慧命,要降服之。

二、情緒不穩︰古怪、不合群,如何過和樂清淨的僧團生活?當然要降服之。

三、懶惰懈怠︰懶惰乃諸惡之根,學道如果不勤勞、不發心,如何成就道業?

四、感情執著︰修道,要以道相交、以法會友,非以情來往。在行住坐臥中,培養出忍耐的性格,來肯定自我,並與人配合,養成修道者之風度。

大家由各地集合在一起來學道,從生疏、相識、相知到印心,從世俗的煩惱中滌出清淨的心緒,這段過程與因緣實在很稀有,願能珍惜。在佛光山好好求到「法」,得到「道」,千萬不要入寶山而空手回!

聽從醫生的吩咐,受傷的右腿在三個月內最好不要著地走路,所以平常在法堂,每天都是坐著,一個月下來,最感不適的地方就是腰部,徒眾看到我坐太久時,就要 我去躺一下,免得腰痠;看我半躺在床上看書,就要我坐一下,免得腰疼。不管什麼樣的姿勢,痠疼依舊,我只好「隨它去」。也有徒眾猜是因開刀時,在腰部脊椎 處打麻醉針的關係……

除西醫用麻醉針外,中醫也有麻醉劑。

相傳我國後漢時傑出醫學家華佗,經過多次試驗,發明了中藥麻醉劑--麻沸散。

有一次,他給患盲腸炎的病人開刀,讓病人喝下「麻沸散」,開刀過程中病人一點也不感到痛苦。

華佗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麻醉劑和使用全身麻醉的人。這比其他國家早了一千六百年。

據聞,華佗的「麻沸散」,曾傳至朝鮮、日本、阿拉伯和摩洛哥等地。

■九月 二十三日  星期一

十時,和心平、慈莊、慈惠、慈容、依恆等多人,前往嘉義圓福寺,參加「嘉義圓福寺第二屆第一次信徒大會」,市公所吳合定先生特在會議中出席。

今天討論的議題有--

一、向市府申請核准增設地藏殿,以便擇期動工。
二、已往生之信徒,向政府提出報告,取消其信徒資格。
三、已遷移外縣市或國外之信徒,擬請退出信徒資格,並聘請游次郎、李金龍等居士為信徒。
又圓福寺西邊土地(包括義士廟),被徵收為道路,因發覺其規畫不當,向政府提出陳情,已得市府回文,再研討中。

十一時,為圓福學園的學生開示,介紹心平、慈莊、慈惠、慈容、慈嘉、依恆等在佛光山的歷史,每個人都是勞苦功高、不計名位、功成身退的楷模,學園的園長依嚴法師就是大家最親近的學習榜樣。

佛陀之所以讓我們懷念不已,是因為他留給我們太多學習的模式,故人要有理想,要為自己的信仰留下慈悲、發心、忍耐、歡樂、功德、名聲、道德、因緣……才不失人生的意義。

中午,在圓福寺用餐。下午二時到善化慧慈寺巡視。在慧慈寺巧遇佛光協會屏東分會郭金葉會長,帶領近二十名會員到慧慈寺聯誼,以會會友也是佛光協會宗旨之一。

和慧慈寺住眾提到,人生的福報,忙也好,閒也好,壞也好,錯也好,重要的是要擁護常住,常住的根紮實,才能開花、結果,供人欣賞。不要老是認為自己無用,無用才是大用,人生不忙,不做事,到人間來做什麼?生活要自我節約,不要離眾,離眾容易迷失自己。

從慧慈寺出來,轉往正在工程中的台南講堂。

晚,五時,回到佛光山。

彭伯平先生為佛光山策畫敦煌展覽事宜,專程到大陸去測量壁畫尺寸,以為設計展覽櫥窗之參考。今特上山向我報告此行的成果。

滿如、覺繼,今代表佛光山叢林學院研究部,前往劍潭海外青年活動中心,參加為期兩天由東吳大學主辦的「亞洲基督教聯合會第十七屆國際學術研討會」,全場都以英語進行發表、研討,主題為「亞洲各國宗教表達形式之比較研究」。發表者皆為院長、系主任、教授等學者。

只要有機會,類似會議我都非常鼓勵學生參與,因觀摩也是學習之一。

依淳、依敏、依諦等人,晚上六點到右昌國中參加佛光協會右昌分會舉辦的素食品嚐會,為鼓勵優勝者,並提供了一尊阿彌陀佛像、《佛光大辭典》、和我的《講演集》為獎品。

■九月 二十四日  星期二

人的煩惱,有時候是人我關係處理不好所致,故我常說,人在世上有三間的問題--

第一是空間。我們有時候佔了人家一點土地、一點位置,空間處理不好,就易產生糾紛。

第二是時間。我不守時,太早或太遲,在時間上不恰當,就會遭人討厭。
第三是人間。人我之間不如其分,不合情理,也會產生煩惱。

如果懂得將空間、人間、時間都處理好的話,那麼人生就會非常自在。

我常以四句話提供給大家,來改善人我之間的關係。

「初見三句話」,大家初見面講三句好話,你好、大家好、今天天氣很好。

「相逢一微笑」,大家見面時,面露笑容。

「爭執一回合」,有爭執時,只限一回合一句話,不要一直爭下去。

「讚美要適當」,稱讚人家要恰如其分。

果能如此,人我關係定能和諧、改善。

在電視新聞報導中,陽明山國家公園最近在鹿角坑溪上游建了一個「魚梯」,讓溪中原有的洄游性魚類能溯流產卵。

魚梯,是專供有溯流習性的魚類,越過水壩的一種連續性階梯式水槽。

在溪流中建水庫或攔水壩後,會使每年按季節溯流到上游產卵的魚族遭攔阻,而破壞牠的生態習性,甚至迫使其絕種。魚梯,最早在歐美國家出現,它的設置須考量 溯流魚跳躍的高度、魚體長度及讓魚族每次躍上一階後,有足夠的休息空間。設計原理則是利用水位落差,讓壩頂的水經由每階梯的缺口流下,而魚族也是利用缺口 一級一級的往上躍,直到壩頂便可以游入上游產卵區。

很多先進國家都立法規定,興建水庫或攔水壩一定要附魚梯,以免破壞生態。

鹿角坑溪上游的「魚梯」,在國內則為首見。

這個時代,社會病了,國土病了;人群病了,生態病了,尤其人生的病態最需要治療。

人生病態的療法--

「貪財好色者,應以布施及敬重治之;
 忘恩負義者,應以慈悲及寬厚治之;
 自讚毀他者,應以慚愧及自責治之;
 搬弄是非者,應以誠實及無欺治之;
 誹謗賢明者,應以讚歎及歌頌治之;
 瞋恚嫉妒者,應以寬厚及包容治之;
 輕諾寡信者,應以重諾及守信治之;
 氣勢凌人者,應以和平及互助治之;
 惡口罵人者,應以溫言及善語治之;
 虛榮奢侈者,應以節儉及務實治之。」

■九月 二十五日  星期三

上午九時起,在大悲殿為中華電視台「星雲法語」節目錄影。

大悲殿是佛光山所建的第一座殿堂(於一九七一年四月落成),為叢林學院學生們朝暮課誦的地方,除星期日外,平常並不開放。觀音菩薩的靈感事蹟,常在信眾間流傳,只要是佛光山的信徒,對這尊二十尺高的白衣大士,都會有股親切之情。

蟬鳴、鳥叫、鴿飛,乃至松鼠在殿旁的競走,都是大悲殿的特色,也是學院青年學僧們引以為豪的景觀。奈何在錄影時,這些都成了不可接受的「噪音」,好幾次都 因鴿子的騷動,群鳥的鳴叫而中斷錄影,我是覺得將這些聲音錄進去反而顯得自然,可是導播陳泰先生並不認為,我只好依導播意見為主。

與大悲殿遙遙相望的大智殿,位於本山東山,為叢林學院男眾學部學生朝暮課誦的殿堂,不對外開放,供奉文殊師利菩薩。當初我在建大悲殿時,是希望女眾弟子都能有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在大智殿課誦的男眾,每個人都有文殊菩薩般深具智慧而達到弘法利生的心願。

地藏殿內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大願」,及普賢殿內普賢菩薩的「大行」,都是信眾膜拜朝山的殿堂。佛光山是本著四大名山的精神,而興建此四大殿堂,並取其「悲、智、願、行」的法門,作為叢林學院的院訓。

我深感現代的修道者,除具備此「悲、智、願、行」的精神還不夠,應該還有彌勒菩薩的「大慈」,有人建議將大陸上的天童寺定名為大慈山。希望佛光山能具有此五大菩薩的特點。

《華嚴經》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不以慈悲為出發點,所修的道業並不究竟。佛光山在美國的西來寺,五聖殿內除供奉四大菩薩外還有彌勒菩薩,表現了「悲、智、願、行、慈」的精神。

我為五聖殿題了兩副對聯︰

其一是--

「四眾同心開淨土
 五聖協力護道場」

其二是--

「悲智願行慈心遍法界
 信進念定慧根滿虛空」

下午二時,續為「星雲法語」節目錄影。為配合十月份「雙十節」和「光復節」的播出,陳導播建議我應應景,特錄製了--

如何來為國家慶?

一、以祝福為國家慶。
二、以建設為國家慶。
三、以讚美為國家慶。
四、以愛心為國家慶。

怎麼慶祝光復節?

一、光復吾人的信心。
二、光復吾人的尊嚴。
三、光復吾人的倫理。
四、光復吾人的法治。

■九月 二十六日  星期四

今接澳洲五龍崗市長來信,內容--

「最近我當選為五龍崗市長,任期為一九九一年到一九九五年,在此任期內,我希望貴寺所計畫位於柏克萊的佛寺能建設完成,並且在五龍崗有一個好的開始。這一封信是想讓您明白,我個人熱切盼望看到這座佛寺的落成,同時表達對您努力完成此一目標的支持。

期待下一次您蒞臨五龍崗市時,能親自拜訪您。


                市長 坎普貝爾」


我也回了一封信給坎普貝爾市長,很高興他當選為五龍崗市長,並接受我最摰誠的祝福,且非常感謝他對建寺的支持,也希望南天寺能早日落成。

信寫好後請倪寶琴小姐為我英譯,並打字寄出。
下午,驅車巡視了山下停車場工程,只要停車場完成,日後到佛光山來的車子,將一律停在山下。屆時就可以還給佛光山寧靜的寺宇環境。

晚,七時,為叢林學院學生上「讀藏指導」。

今天講《佛說阿彌陀經》(收錄在《大正藏》第十二冊)。

在大陸叢林,做講經的法師要懂四部經,一為《法華經》、二為《地藏經》、三為《金剛經》、四為《彌陀經》。《彌陀經》文字之優美,敘事說理之周全,無與能 勝。全經經文雖不很長,但為我們世間提出了得救之道--西方極樂淨土。念佛法門即是當生成就,這部經是淨土信仰者非常重視的寶典。

《彌陀經》進步的思想--愈是苦惱的地方,愈是容易為人所接受。

前教育部長張其昀曾說,過去佛教在大陸,沒有法師講經說法,但到處都是佛教徒。因大陸寺廟大,佛像莊嚴,人入大殿中,自顯渺小,恭敬心自然而生;台灣寺廟小,佛像小,感受不出佛教的偉大,自然就拜不下去,恭敬不起來。

西方極樂世界之所以為廣大信眾嚮往,乃在於︰

一、沒有政治的迫害。二、沒有男女的佔有。
三、沒有惡人的欺侮。四、沒有經濟的困擾。
五、沒有交通的事故。六、沒有環保的問題。
七、沒有衣食的煩惱。八、沒有老病的罣礙。
九、沒有種族的排斥。十、沒有冤家的仇視。

《彌陀經》是淨土三經之一,是無問自說之經,為佛教流傳最廣的寶典,重實踐法門,不分宗派,皆同受持。內容敘述阿彌陀佛西方淨土之清淨莊嚴,諸佛真誠讚歎眾生之往生淨土,六方諸佛之印證及持名念佛等,使淨土信仰明確而平易。

■九月 二十七日  星期五

高雄縣為慶祝八十年度教師節,表揚優良教師大會於今上午十時,在本山檀信樓大講堂舉行。縣長余陳月瑛在大會中親自致詞,並頒獎給七百四十五位資深優良教師,普門中學謝福祥、邱貞壽老師也在受獎之列。

慈惠法師受邀在大會中,代表佛光山向得獎的老師祝賀。

佛光山二十多年來一直在從事教育工作。老師教導學生,如同教化眾生一樣,這菩薩道的工作是難行能行,自利利他的,雖很辛苦,但代價是至高無上的,只要學生有所成就,老師的菩薩道即完成。

余陳縣長表示,選擇在佛光山舉行「優良教師頒獎典禮」,乃是希望透過宗教的寧靜莊嚴,以落實心靈淨化運動,來教育我們的新生代……

晚,七時,「讀藏指導」的課程上《觀無量壽佛經》。(收錄在《大正藏》第十二冊)。

《觀無量壽佛經》內容敘述,佛陀應韋提希夫人之請,示現西方極樂淨土,並說修三福、十六觀為往生法--

一、重在定觀念佛︰本經十六種觀想,可以說離不開定觀念佛,以定觀對散亂,修學者極易成功。

二、對娑婆要厭離︰對淨土要欣往,愛不重不生娑婆,願不切不往生淨土。

三、淨土風光美好︰彌陀真身妙莊嚴,定觀成功人人能去。

四、重在修福往生︰不可少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世福︰孝養父母,戒福︰受持三皈,行福︰發菩提心)。

《觀無量壽佛經》對我們現世有很大的用處。「觀」即智慧(思想),可以訓練我們的思想。

淨土宗的三經一論,除《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外,還有︰

《無量壽經》︰詳述法藏比丘在因地修行時,所發四十八大願,以致果地圓滿成佛,莊嚴國土,攝受十方念佛眾生,並載明三輩九品往生之條件。

《往生論》︰以五念門修行的成就,令眾生畢竟得生安樂國土,見彼阿彌陀佛。

我一生念佛有五十年以上,參加的佛七有一百多次,雖非每天二六時中都在念佛,但每天總會和彌陀往來親近,在佛號聲中,感受到萬種福德因緣。念佛要隨著感情自然流露,將佛號念「熟」、念「熱」、念「純」,自然就會與佛相應。

蕅益大師《淨土十要》中的「西齋淨土詩」,非常優美,特影印十六觀的部分給同學們來和著唱,以便於增加記憶。

今天給同學們的作業是寫「我的十六觀經」。以大家身旁的人事物,寫出自己的「觀」法。

■九月 二十八日  星期六

「事以利人皆德業,言堪相贈即文章;
 得志當為天下雨,論文要有古人風。」

《覺世》旬刊是本山和信眾間的橋梁,已發行了整整三十四年,對佛光山和各別分院的創建發展功不可沒。每旬一期,至今已一千二百一十二期,從未脫稿延期過。 目前在國內發行達十萬份以上,國外則近萬份,其郵資及經費對《覺世》旬刊而言是不小的負擔,故我在《佛光通訊》上寫了幾個字,希望各別分院發動信徒,給 《覺世》贊助--

《覺世》旬刊每月三期,共三十多萬份,寄費近七十萬元,印刷費一佰餘萬,已到了無法繼續之勢,不得已發起普遍勸募一次,希望本山別分院大眾,鼓勵信徒熱烈響應,務期這份發行贈送量最多的旬刊,能繼續發揚光大,為讀者服務。

今晚「讀藏指導」上《四十二章經》(收錄在《大正藏》第十七冊)。

《四十二章經》,為入道之基,僧俗皆可受持,無欲無爭,而為世間服務,終極走上解脫之道。全經共有四十二章,故稱此名。

每章內容簡短扼要,最長者百餘字,最短者二十餘字,簡要說明早期佛教之基本教義,重點宗要在強調,沙門果位應求證得,善惡諸業應當遠離,一切欲望應予淨化,人命無常應當知曉。本經主要在闡釋出家學道之要義,說理方式平易簡明,為佛學入門書。

《四十二章經》之特點--

一、辭最簡妙,本經只有二千餘字。
二、義最精富,本經包含大小乘義理。
三、譯最古真,為我國最古的譯經。
四、傳最平易,本經留傳最廣,中、日、英、法皆傳。

叢林學院送來一座檯燈和一個坐墊,作為教師節送給老師的一份心意。東西的價值其次,一份敬意卻讓人很受用。

我希望佛光山的幹部,做事之基本態度應該做到︰

一、不幻想不空談,應該務實不虛。
二、不好大不喜功,應該集體成就。
三、不匆促不急忙,應該事先計畫。
四、不草率不敷衍,應該精確無誤。
五、不偷懶不取巧,應該勤勞發心。
六、不虎頭不蛇尾,應該有始有終。
七、不諉過不塞責,應該擔當責任。
八、不浪費不奢侈,應該節儉惜福。
■九月 二十九日  星期日

九時,由佛光山出發北上,同行者有慧龍、永均。

下午二時抵普門寺,在「佛光世界」辦公室,慈莊請示了一些工程上的要點,這是他目前擔任巡監工作負責的範圍,其對工程之內行,和心平、慧禮同等,佛光山若要再找對工程有「興趣」的徒眾也不容易。

四時,往北海道場,沿途只見山間的霧氣飄然而下,整個北海在一片霧海中屹立。

晚,七時,在綜合教室為男眾學生上「讀藏指導」。

現代社會光靠文字要讓人了解意義是不夠的,必須要利用統計、數字、圖表來表示。

佛教早在幾千年前就採用了圖表,以分科方式來講解經典大意,是最科學化的教學方式。

近一個月來,平均每天都收到幾封從各地寄來的慰問卡、信件︰

「……得知您骨折入院,心中甚痛……晚輩已發菩提心,天地可鑑,聖佛知之,唯智慧不足……蒙大師賜教應改『菩薩僧團』為『菩薩教團』,內心不勝讚歎及感激……」--台灣‧李元松

「……看著您坐在輪椅上,心裏非常難過,在此問候您!請多保重!」--洛杉磯‧吳南屏

「……此次回台探視師父,真是百感交集……請師父為佛教、為眾生,千萬保重……」--舊金山‧曾敏敏 

「……由《佛光世紀》報導上,得知您受傷消息,心中好急、好緊張,……聲聲『沒有關係』總是給人安心的作風,令弟子又感動、又心疚……」──東京‧涂玉盞

今晚安單在北海道場,慧庭、慧海怕山上夜晚氣溫較低,在我房內放了一台電暖氣。冷倒不至於,只是窗外風聲樹聲不停,思緒起伏很有提筆的念頭,但舉步艱難,終於一股倦意把我送入夢鄉。

■九月 三十日  星期一

「佛門無量法,盡在一聲鐘。」清晨在鐘聲裏醒來,那清脆的餘音,絲絲在耳際迴繞!

北海的早晨霧很濃,近在咫尺也只能感受到虛渺的影子,我們常看武俠小說上描寫,練劍要吸取日月之精華……在北海住久了,相信也能孕育出一股靈氣。

十時和榮總醫生有約,要檢查眼睛。八時從北海下山,車行到石門街上,就感受到空氣差很多。

常云︰「人至無求品自高」,然真正做到無求於人的,我想大概只有醫生這個行業吧。

在榮總,慈照依然為我忙前忙後,並約了蔡世澤醫師了解我血糖狀況,他表示情況良好。

中午回到普門寺,慈莊向我告假,下午一時三十分將飛往泰國,轉往法國。

曹仲植先生送來一卷他到大陸探望母親的錄影帶,非常感謝他這份心。

晚,七時三十分,前往松山佈教所,在滿隆的帶領下,每星期都有固定的共修,今為信眾開示「念佛的方法」,由永固台語翻譯。

九時四十分,和徒眾一起觀看「章孝嚴及謝長廷的辯論會」。

外交部政務次長章孝嚴與民進黨籍立委謝長廷,在我國退出聯合國二十年後,今晚在台視針對我國進入聯合國的問題展開辯論。

章孝嚴強調︰我國是否進入聯合國與我國的安全無關,他同時質疑以「台灣」名義申請進入聯合國,會得到多少國家認同?

謝長廷則表示︰以台灣申請進入聯合國,是凝聚台灣命運共同體最好的方法,不僅可使台灣獲得國際人格,更能確保台灣安全。

(台視記者李四端在辯論前說明規則時表明,此次辯論雙方完全以「個人身分」參加。)

電視公開辯論,雙方以坦誠態度各抒己見,提供大家思考方式,頗值得肯定。

我的看法是︰

一、辯論會站在打擊一方則有利(刺激),保守者較艱難(解釋性,較無說服力)。
二、對二千萬人民安全及今後社會發展,要有具體的行動保護。
三、記者很公平、中立。

人生之最(10/1~10/15)

■十月 一日  星期二

因受「耐特」颱風影響,清晨起台北就籠罩在一片風雨中。

八時三十分,驅車往宜蘭,順著濱海公路,沿途風雨不歇,大量的雨水依著山壁直瀉而下,形成瀑布,一處又一處的,遠而望之,就像是天然的「瀑布簾」,煞為好看。車行在積水的公路上,有好幾次,幾乎都想回頭,但「瀑布簾」的景觀,像有磁性似的,一直吸引著我前進……

中午十一時三十分抵雷音寺,聞慈容法師的令堂於日昨往生,特至吳府上香,並為吳母寫一輓聯--

「教子教女功成道就無愧稱賢母
 修福修德世緣已滿有願見如來」

並以中華佛光協會會長的身分,又題一輓聯--

「娑婆少了慈悲母
 淨土多一善女人」

生老病死是人生四相,也是人生四苦,尤其是「死」,最令人不能接受。那股愛別離的愁緒,總易讓人亂了方寸,此時,佛教就成了家屬最重要的支撐力量,故和雷音寺住眾開示「人往生的那一刻起到入殮」要如何處理。我認為必須要--

一、帶領家屬布置佛堂。
二、引導家屬念佛。
三、要了解是用土葬?火葬?海葬?告別式日期?如何發訃聞?寫輓聯?說法?

身為出家眾對這些葬儀法都要熟知,否則如何替喪家分擔解憂?

下午三時,離開雷音寺,往北海道場。

濱海公路的雨勢已漸小,但海岸上的浪花仍洶湧得此起彼落,在車內或許是隔著玻璃,有隔音作用,聽不到一點拍浪的音聲,更凸顯那股「靜」的氣氛。在麥金公路 上,夕陽的餘暉將海面鍍了一層鎏金,耀眼悅目。這條公路來來往往不知有過多少次,往往都因趕時間,甚少留意路旁景色,今天「驚鴻」此一美景,真是「若無閒 事掛心頭,處處風光皆旖旎!」

晚,七時在北海道場男眾學部為同學們上「讀藏指導」的課程。

十一時四十分,回到普門寺。

人在社會上不可能單獨生活,在衣食住行上,父母、夫妻、子女、朋友親情上,士農工商各行業上,都會與人發生關係,有些人常會為一個位置(空間),或金錢、 感情、思想……與他人發生糾紛;反之,有的人則生活得很幸福、滿足、快樂,那是因為自他關係的因緣很好。學佛可以幫助我們建立好的自他關係,如--

自修是自受用,但力量薄弱;共修則可藉大眾力量來激勵自己,在眾生身上可以得到很多利益。

打坐,定中有輕安法樂是自受用;讓別人生起恭敬、精進是他受用。

念佛時,心念專一與法樂交流是自受用;讓別人因而生起信心是他受用。

布施時,自己內心歡喜是自受用;別人看了讚歎是他受用。

佛門常講的自利利他、自度度他、自覺覺他……都在說明自受用與他受用的關係,故在生活上待人接物要做到你我都受用,那是非常重要的。

■十月 二日  星期三

每次到台北來,想集合普門寺住眾講幾句話都很「困難」,因各忙各的,有時到晚上十一、二時,辦公室都還有人在忙,故早上七時,特集合住眾於會議廳,為大家上課--「讀藏指導」。

普門寺是屬弘法道場,與信徒接觸,說法開示是免不了的法布施,所以平時除了要在佛學上不斷精進進修外,對口才訓練、內在精神的涵養、資料的收集、機伶的應對、講演的技巧……等條件都要注意充實。

在繁忙的寺務中,要自己找時間自修,隨時吸收新知,工作時全心投入,自修時不要浪費一分一秒。與師兄弟相處,要培養「祕書」的性格,來配合共事者的需要,對主管更要擁護其政策、方式、思想……如果連住眾都做不好,將來如何做住持?學習領導之前要先學習服從。

常住是大家慧命的根,要好好愛護。常住的定義--

一、要有早晚課誦。
二、舉行各種法會。
三、鐘鼓法器不斷。
四、發心接應十方。
五、堪為大眾師範。
六、度眾不倦不拒。

日前,在菲律賓慈恩寺服務的永光,因母親往生特回台奔喪。下午二時,到濱江街其俗家陳府,為其令堂上香,並撰一輓聯--

「榮總長庚陽明多年義工稱賢德
 禪淨慈悲喜捨長久修持見如來」

同時也代永光寫一輓聯--

「淨土華開報說我母西方去
 娑婆道場祈請慈親乘願來」

在慈容、慧龍的陪同下,三時至永和拜訪本山八品功德主張少齊先生和孫張清揚女士。

張少齊先生(一九○七年生)是江蘇如皋人,一九四九年來台。早年在泰州佛學研究社、金陵佛學社等研究佛學,後曾在泰州光孝佛學院、南京毗廬佛學院等講授佛 學,並弘法於各地。一九四二年在南京毗廬寺創貧民醫療所,來台後除弘法外,並熱心於佛教文化之推動,先後創辦了益華文具行、健康書局、《覺世》旬刊,該刊 於一九五七年轉由佛光山發行至今已三十五年。對《大正藏》在台影印,亦出力甚多。

孫張清揚女士(一九一三年生)是湖南人,平素熱心公益,於弘法事業更不遺餘力,曾任貴州都勻慈幼院院長,並協助太虛大師發展佛教文化事業。來台後,先後出 任中國佛教會常務理事,對護教護僧貢獻至大,後又任台北善導寺董事會董事長,中華佛教文化館印藏會常務委員,曾發起影印《大正藏》,並捐資收回本是佛教產 業的善導寺。

承清揚女士好意,留下來用晚餐,一鍋麵、幾樣小菜,再加上三十多年的道誼,大家吃得很開心。

晚,七時,續為北海男眾學部學生上「讀藏指導」課程。

「忍」是一種力量、擔當、勇敢,忍之為德,在於負重,為學讀書受教當然要忍。從小,榮辱毀譽就不在我眼中,但是為了佛教,我則可以忍氣吞聲,可以委曲求全,可以低聲下氣。學佛的人,是否能得到佛法的受用,對於是否能忍關係很大。

世間大福德者,必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

■十月 三日  星期四

晨,八時,匆匆準備妥當,從北海即刻趕往石牌的榮總醫院,李武彥已在門口等我,因為和眼科劉主任約定的九點鐘已到,只得請李武彥和慧龍加快推車,經過曲曲 折折好幾道長廊,上上下下好多座電梯,劉主任只囑咐護士為我先照相,放大瞳孔,上麻醉藥,折騰了約一小時,又再等候一小時,劉主任才開始為我的眼晴作雷射 治療。

在治療手術的半小時中,只一個右眼就打了一千二百三十九槍,雖不是怎麼痛苦,但是非常不舒服。

兩個月前在美國時,羅眼科的羅醫師為我也做過雷射治療。羅、劉兩位眼科醫師對我下的警告,我一點也不放在心上。

羅醫師說︰「你的眼睛,在一年內會瞎,我替你雷射治療,只是像補衣服,壞的地方補起來,但並不保證其他地方不會壞。」

劉醫師說︰「你的眼睛只能再看幾個月,現在治療,只是延長一些時間罷了!」

醫師的話都是好心的忠告,也都非常權威,我除感謝以外,心中並不介意。想到《心經》云︰「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用肉眼觀看世間並不究竟,我非常羡慕阿那律尊者,其實天眼也還不究竟,唯願人間大家都有「慧眼」。

佛陀八十歲時脊背疼痛,仍在各地行腳度生,弟子們請他休息,甚至還懷疑,佛陀為什麼會生病呢?

佛陀回答說︰「舊的車子要壞,用修理來保養,不是永久的辦法。天地萬物,有生就有滅,誰也逃不了這個定律,會合的有別離,聚有的會離散。人間心物和合的身體是有為法,有為法是無常的,這是真理,佛陀的應身能違背真理嗎?」

佛陀的法音,是千古不變的真理名言,一個人真能體會「世間無常」,必定會有快樂的人生。因為「無常」,世事變幻,所以,人生不是定型的,生會滅,滅會生,除非超越世間,不然都會在生滅中流轉。

雷射治療時,張慧文老居士在會客室等我。他是七十多歲的長者,為了佛光山各地的產業登記,奔跑在南北各級政府之中,為了告訴我一句話,勞駕他乘了幾小時的公車來醫院找我。他,老而彌堅;我,病而堅強,老病又奈我人何?

離開榮總已十一時半,我要開車回佛光山,慧龍問我在那裏午餐?我說到三義交流道的「車亭」吃陽春麵,一人份只有新台幣三十五元,車上四人,我應該請得起。

高速公路沒有過去好走,現在經常堵車,抵達佛光山時已經七點多了。

■十月 四日  星期五

記得在榮總要出院時,何橈通和蔡世澤醫師曾提醒我,糖尿病的控制除靠藥物及均衡營養外,還要運動。因擔心「走」動會影響到大腿骨折處釘子的癒合,一個多月 來,我都以輪椅代步。徒眾每當推著我巡山時,一定會繞到籃球場去,丟球讓我投,雖然命中率幾乎是百分之百,但看永會、永均在旁忙著撿球……卻引發不起我的 興趣。從小在叢林受的教育,凡事不假手於人,更不慣於開口要人家替我做事,這種「你勞我逸」的運動方式,我還是不習慣,只好作罷。

慧龍幾年前曾發生過車禍,對骨折的復健有一套心得,發心要按摩我受傷的腳,來代替運動,但每次他一碰到我的腳,我總忍不住想笑(因會癢),只能怪他技術不好而作罷。

看來以運動來治療,只好再等一個月了。
一般人常說「健康就是財富」,但很少人會注意到,歷經四十年的弘法生涯,每天都忙得無暇去想自己的事,那來時間生病?此次的腿傷,就像是一記警鐘,告訴我 要留一點時間給自己。然在佛教弘法事業上、文化體系上、社教公益上,都有我的心血與影子,我的細胞、我的呼吸、我的脈動都跟著它們的成長在更新、跳動、遞 換。佛教就是我,我就是佛教,我分不出什麼是「自己」,因我每天都在做自己的事。

今天,試寫了「人生二十最」︰

1.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2.人生最大的毛病是自私。
3.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無知。
4.人生最大的錯誤是邪見。
5.人生最大的失敗是憍慢。
6.人生最大的煩惱是欲望。
7.人生最大的無明是怨尤。
8.人生最大的憂慮是生死。
9.人生最大的過失是侵犯。
10.人生最大的困擾是是非。
11.人生最大的美德是慈悲。
12.人生最大的勇氣是認錯。
13.人生最大的收穫是滿足。
14.人生最大的能源是信仰。
15.人生最大的擁有是感恩。
16.人生最大的修養是寬容。
17.人生最大的本錢是尊嚴。
18.人生最大的歡喜是法樂。
19.人生最大的希望是平安。
20.人生最大的發心是利眾。

以上這二十條「人生之最」是上個月我在北海男眾學部與學生座談時偶感而發,人處在世上不可能單獨生存,必須過群我的社會生活,尤其學佛更為注重人際的共 處,因「佛法在眾生身上求」、「佛法在恭敬中求」,怎能忽視周遭成就我們的大眾?寬可以容人,厚可以載物,願徒眾都可以把它當成座右銘。

■十月 五日  星期六

慈惠昨晚參加了興田村的里民大會,會中有人批評佛光山對地方貢獻太少,聽了頗令人感慨,這種昧著良心說話的鄉民,又能奈何!

一、從佛光山在大樹鄉開山,二十六年來增設的工程始終不斷,木工、水泥工、水電、建築、油漆、挑磚、引水……乃至朝山會館、麻竹園等單位,給山下民眾提供了不少就業機會。

二、為村民爭取柏油路的通行(前後三次翻新);由人工電話改成自動電話及公共電話的增設;由引地下水到自來水的增設;爭取公路車的行駛;增加郵政代辦所,方便村民們寄信。

三、目前在佛光山普門中學和幼稚園就讀的鄉民子弟計有近五、六百人之多。佛光山的診所、雲水醫院不僅提供免費醫療,即使是三更半夜也是照常服務。

四、本山慈悲基金會在萬壽堂提供了兩千個靈骨龕位給縣政府,以方便自強戶民眾申請。

五、每次的里民大會單是佛光山住眾的出席率,就可以替里民大會贏得上級政府給予補助金。

六、荒蕪人煙的麻竹園於二十六年前,土地一甲是台幣一萬元,現在已增加至一億五千萬元,也因「佛光山」三個字,而名聞於國際間。……

如果說這些都不能算是佛光山對地方的貢獻,實憂心社會風氣竟敗壞至此!

中午,金門金剛寺念度法師來訪由天直法師陪同。談及金門民風較為保守閉塞,鼓勵其多禮請台灣法師前去講經弘法,帶動金門佛教的朝氣。現在是個資訊時代,沒有符合時代潮流的弘法方式,信眾則不易接受,故本身也要多參與教界舉辦的講習會來自我充實……

傍晚,中國佛教會祕書長了中法師來訪,云專程上山慰問我腿傷,實不敢當。

晚,七時,繼續為叢林學院學生上「讀藏指導」。

聽經聞法要直下承擔,一切佛法皆為我所說,我就是當機者,一切皆因我而起。

《妙慧童女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二冊)旨在列舉菩薩修行的四十事,並詮明年僅八歲的王舍城長者之女妙慧,所體會般若空之境界。下課前,我也依此出了幾個習題,要同學們回答--

一、如何安住身心?
二、如何學業進步?
三、如何減少是非?
四、如何待人接物?
五、如何對境自在?
六、如何受人重視?
七、如何創造前途?
八、如何排遣憂苦?
九、如何聞思生慧?
十、如何多才多藝?

■十月 六日  星期日

普門寺轉來多件開會通知,如--

十月七日上午九時在台北實踐堂大會廳,開中央委員會總理紀念月會。

十月十二日下午三時,在台北三軍軍官俱樂部,有「立新月刊創刊茶會」。

十月十九日上午九時三十分,在台北圓山飯店敦睦廳,三民主義大同盟成立九週年及第六屆大會。

……

因腿傷尚未復元,一一婉辭。又聞紐約市立大學亞洲史教授唐德剛先生到普門寺找我未遇,特留下名片,祝我早日康復。

九時,了中法師等人離山,特到麻竹園門口送行。

在心平、慧禮、慧龍等多人陪同下,坐著輪椅巡山,途中碰到不少信徒,都搶著要跟我拍照,我推說坐著輪椅不方便,但一個個都說「不要緊」,那誠懇的語氣實不 忍心拒絕,只好滿大家的願,一個又一個,一家又一家的,拍了近四十分鐘,始得「脫」身,為恐又遇到同樣情況,只好提早回寮房。我很懷念在國外街道上行走 時,沒有人認識的那份自在感。

有一信眾傳話表示,要送我二十四把茶壺,每一只茶壺上都刻有《心經》,且外表形狀都不一樣……並要求跟我見面。平常我喝茶,只需要一杯就滿足了,一下子二 十四把茶壺給我作啥?我又不是古董玩家。且《心經》是要刻在心上,刻在茶壺上作啥?自從我退居後,近六年來,除徒弟和信眾外,我甚少會客,因我退的是佛光 山宗長及住持的職位,但「師父」是不會退位,所以有信徒要找師父,只要我在山上,只要與行程沒有衝突,我是很樂於見面的。

晚,七時,「讀藏指導」上《梵網經菩薩戒本》。

人生活在世上要知足,做人處世不要人比人,人比人氣死人;也不要太計較,太過計較,反於得失之間不得安寧。人生在金錢名利、物質享受上,都不值得與人計 較,但在道德學問上、能力度量上,倒可以跟人家去比,我比你度量大,我比你道德高,我比你更有智慧,更有能力。外在的東西不跟人家比,就自然能知足常樂。 如果一個人生活在欲望裏,當欲望不能滿足時就會痛苦。人應該對世間的一切,用一種欣賞的態度、享受的態度來擁有,不要用佔有的態度要據為己有,就不會因欲 求不滿而痛苦。

快樂的微笑是保持生命健康唯一的藥石,故凡事要向上看、向前看、向遠看、向美看、向好看、向光明面看……一個不認為自己快樂的人,則永遠享受不到快樂。

■十月 七日  星期一

下星期韓國通度寺將舉行「開山齋戒法會」、九龍寺有「華嚴法會」、梵魚寺則舉行「傳戒法會」,今特地寫了幾個字裱框,以為賀禮,請心平代表佛光山前往祝賀--

「梵魚寺傳戒誌慶
 戒為道本」

「九龍寺華嚴法會
 華藏莊嚴」

「通度寺慈藏律師誕辰紀念
 祖德流芳」

晚,七時,為學院同學上「讀藏指導」課--《信佛功德經》。

清朝,名政治家左宗棠,在寫給他兒子的家書上提到︰「……讀書要目到、口到、心到。爾讀書不看清字畫、偏旁,不辨明句讀,不記清首尾,是目不到也。

喉、舌、唇、牙、齒五音並不清晰伶俐,朦朧含糊,聽不明白,或多幾字,或少幾字,只圖混過就是,是口不到也。

經傳精義奧旨,初學固不能通。至於大略粗解,原易明白,稍肯用心體會,一字求一字下落,一句求一句道理,一事求一事原委,虛字審其神氣,實字測其義理,自 然漸有所悟。一時思索不得,即請先生解說︰一時尚未融釋,即將上手。總要將此心運在字裏行間,時復思繹,乃為心到……」

每看到這一段家書,倍感親切,好像是在替我述說一樣,為人師者與父母心實不分軒輊。跟學生上課,不奢望大家都聰明得一講解就能了然於心,但卻很在意同學聞法的態度,最起碼要能做到目到、口到、心到。

「學不可以己,青,取之於藍,而勝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荀子》

讀書除了可以改變人的氣質外,一顆柔軟赤子的心也可以變化氣質,不要想世間的人對我不好,而要反省是自我的慈悲心、包容心不夠,故為人以率直、天真為要。

美籍弟子慧宣、滿仁在山上受完三壇大戒後,都留下來在常住服務,為顧及其飲食習慣及氣候的適應,特囑傳燈會為其裝設冷氣及供應麵包、牛奶等,希望他們能習慣於台灣的生活方式,今收到滿仁給我的一封信--

「師父上人慈鑒︰

十分感激您為我們所安排的一切︰冷氣房間、電冰箱及小廚房的使用,請勿掛心,我們在這裏很好,雖然有時我很想家,心情有起有落,但我更想多花點時間在這 裏,明年五月西來寺的三壇大戒,不知是否需要我們幫忙,如果需要的話,我們樂意協助,圓滿後,再回到佛光山來。明年十一月在山上舉行的世界佛教徒友誼會, 我很慶幸也能恭逢盛會,並和各國人士結緣。

以下是我的生活近況,特別向師父報告︰

一、我正在結緣組學打中國結,希望以後回西來寺能開班授課(美籍人士對中國結很感興趣)。

二、加強學習中文(每天至少一小時),希望不久能用中國話跟師父交談。

三、每月參加一次大悲懺法會,每星期六參加念佛共修會。

四、每半個月出刊一期的《佛光通訊》,我都會主動前去幫忙裝訂、分發。

五、協助國際組,帶外國賓客巡山參觀並簡介。

六、每月固定到醫院捐血小板。(此為我在美國時已登記為紅十字會每月固定捐血小板者,在台灣也不間斷。) 

七、有師兄師弟到別分院時,我都會跟著去參訪。

八、正在閱讀一本很厚的英文書--《中國的探尋》,由明末開始至一九八九年的天安門事件。

九、收集用過的郵票並寄給美國的朋友,讓他們了解台灣。

十、感謝師父讓我到香港,參加您在紅磡體育館的演講。

             弟子滿仁頂禮 一九九一‧十‧十」

■十月 八日  星期二

上午會見滿醍、覺登等幾位徒眾。

九時三十分,慈惠、依恆、永會、永富多人,陪我前往離佛光山約四十分鐘車程的美濃朝元寺。

朝元寺是於一九一六年由能淨老和尚鳩資創建,一九五二年退居後,由慧定法師任住持。

慧定法師是我在一九五一年任「台灣佛教講習會」教務主任時的學生,也是日本東京立正大學文學碩士,曾在壽山寺擔任過當家。為朝元寺大雄寶殿落成事宜,請我提供意見,為其大殿及山門提供對聯曰--

「朝覲三寶同登聖賢地
 元勳萬象共入解脫門」

「荔樹娑婆殿堂度眾登淨域
 清溪流泉亭塔迎賓指迷津」

晚,七時三十分,與全山住眾、職事、學生於東禪樓禮堂舉行師徒時間。

佛光山的大眾,基本上都很善良、溫順,但惰性與被動往往是修道途中的一大障礙,在「師徒時間」中,幫助大家自我剖析︰

一、我們的缺點是什麼?

1.友愛不夠︰要珍惜師兄弟間、同事間、大眾間的情誼,彼此要友愛。
2.禮貌不夠︰平輩間、對長輩、對晚輩,在共事時不要忽視應有的禮貌與尊敬。
3.主動不夠︰凡事要自動自發去參與,不要被動的等人家來請。
4.合作不夠︰有困難有事,要互相幫忙彼此聯誼,替對方解決問題。
5.浪費太多︰馬桶漏水,電燈沒關,草花乏人照顧,車輛下山頻繁,都造成山上很大的浪費。
6.口舌骯髒︰講話兩舌、烏鴉嘴、冒犯……都是造成猜忌、怨恨的根由。

依此幫大家找出自己的缺點,希望徒眾能反省檢討。

二、如何樹立自我的形象?

我們一生都在佛光山安住,佛光山常住大眾對你的看法如何很重要,故在各單位平時的表現不可忽視,因而要樹立我們的形象︰

1.要熱忱︰太冷淡則不像人間佛教推動者。
2.有表情︰這個時代是彩色世界,要有表情、動作、音聲。
3.知上進︰不進則退,在事業、道業、學業上要不斷進修。
4.嚴規律︰五堂功課正常,對常住規矩不輕易破壞。
5.通資訊︰各單位要互通訊息,交換心得,可以增進彼此了解。

另者如忠誠不夠,發心不夠、尊敬不夠、謙虛不夠、節儉不夠、慈悲不夠……都是大家共同的缺點,如能改過遷善,好的形象自然會樹立起來。

本山派下有很多新興講堂,都以講經弘法佈教為主,希望佛光山每一位徒眾都是「法」師,能以法與信眾結緣,平時要用功充實自我,提供給徒眾的教材有--

1.月份數學。  2.名相新探。
3.佛門常識。  4.學佛行儀。
5.經典名言。  6.佛典精華。
7.佛教詩偈。  8.佛經選要。
9.佛教史話。 10.佛教百問。
11.基本佛學。 12.佛學講座。
13.佛教譬喻。 14.經論介紹。
15.宗派概論。 16.梵唄歌聲。
17.佛典經序。 18.應用佛法。
19.佛教文學。 20.佛典科判。
21.古德開示。 22.佛教法語。
23.家庭儀典。 24.道場巡禮。

希望徒眾藉此滌濯檢討後,能重拾信心、友愛、關懷、歡喜……,來維護僧團生活的安寧清淨,不要在大眾中自我流失。

■十月 九日  星期三

八時,早上的報紙才剛送到手上,客堂的徒眾以電話告之演培法師等四人來訪。匆匆的請人用車子送我到麻竹園(深感腿傷實在不方便),培老說是專程來慰問我腿 傷,真不敢當。回想四十年前,我們同在台灣佛教講習會服務,以後就各奔東西,他在新加坡大轉法輪,創辦佛教社會福利協會,現任新加坡首剎普覺寺住持,是一 位對佛教能寫能說的大德。

八時三十分,與英文佛學班的同學座談。

一個修道者除本身條件優秀外,更要緊的是內心的正見與清淨智慧。讀英文佛學班將來要做什麼?有何用途?自己要先認清楚,英文是技術,佛學是根本,兩者不可 偏廢,在國外會講英文並不稀奇,但會講英文佛學,則是得天獨厚,故目前在學期中要發奮用功,對中、英文的佛學要全心全意的深入。

所謂「優秀」是--

一、我一定比其他的人用功守法。
二、我比其他的人更忠於常住,更有立場。
三、做好常住幹部、同學模範、佛教的中堅。
四、不負常住付予的使命--在英文佛學上弘法。

晚,七時,在雙圓堂,和各院會單位主管對「敦煌文物展」事宜作一說明,並劃分權責分工進行。

敦煌文物展全名為「中國敦煌古代科學技術展覽」,此展覽之意義--

一、大陸答應把敦煌文物在台灣展覽,對海峽兩岸的交流是一大貢獻。

二、「敦煌」名氣傲視世界,其文物能在佛光山展出,表示佛光山在海峽兩岸地位價值已獲得肯定。

三、西來寺因接待六四民運人士,大陸對此頗多誤會,透過此次文物展,讓兩岸文化的交流使之冰釋消除。

初步預計展出日期為三個月(從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三日到一九九二年三月五日)。

主任委員︰心平。

副主任委員︰慈惠、慈容。

主辦單位︰佛光山宗務委員會、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

負責執行單位︰都監院、文化院、佛光山文教基金會。

指導單位︰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

此次敦煌文物展,意義非凡,希望各單位全力負責外,也將囑各別分院廣為信眾介紹。

《普門》雜誌社長永芸,代表佛光山前往德國,參加已有四十三年歷史的法蘭克福書展。據聞此為新聞局預算最大的一個國際書展,先後已有三次組團參展,此次國 內有二十餘家出版社八十人組團前往參加,永芸是唯一的佛教界代表,佛光出版社雖未參展,但試展了《星雲大師講演集》、《星雲禪話》、《佛教系列百問》,希 望佛光出版社的書,在此次世界性的書展中,能跟各國結個書緣。

提到出版,就很自然讓人想到「版權」的問題--

版權,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受到法律保護。過去一般說法,版權制度是從西方傳入我國的。其實,我國才是首創版權制度的國家。

據宋《東都事略記》云︰「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許複版。」這是迄今世界上施行版權的最早資料。清代目錄學家葉德輝在所著《書林清話》中指出,從宋代起,我國就有了宮府具狀,禁止翻刻的具體史料。

事實證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實行版權制度的國家。

■十月 十日  星期四

「龍來」(小狗)在法堂掛單已一個月,牠雖屬室內寵物,但少有人有時間幫牠「整理」,每天在草地上翻滾,髒兮兮的樣子,實在不忍一看。經多次「會議」,決定將牠送給信眾撫養,今早看牠搖著尾巴讓人抱出門,竟有些不捨。

普門中學及佛光山叢林學院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前往九曲國小與大樹鄉各團體會合,參加一年一度的國慶遊行。

十時,在法堂與日文佛學班的同學座談。

過去梁啟超先生只花了一星期時間,就學會了日文,我只學了一個月日文,就「看」著翻譯《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故會不會讀書,首重於懂不懂讀書方法。

中國研究佛學的方法,比日本落後近百年,大家要發心迎頭趕上,並立志願目標,來規畫自己的人生。記得二十年前,慈惠要到日本留學時,我就向他表示,如果你 覺得日本的佛教比台灣好,就留在日本不必回來;如果你只是想去學其治學方法,學成後就得回來。因中國人非日本人,我們可以去留學,但並不是去賣給日本,希 望大家在攻研日文佛學時,要有這一層認識。

進了日文佛學班,對自己未來的目標,要有一套計畫--

上等者︰能用日文寫論文,發表學術演說,到世界各地參與日人的研究;到台灣各大學上日文課;到日本大學教中國佛教;翻譯中國的文學作品介紹給日本人欣賞。

次等者︰從事佛學交流工作,翻譯日本的學術資訊,並提出報告發表;成立日文佛學班,並擔任日文教師。

一般者︰從事社教、佈教、翻譯、介紹……等工作。

又學習語言首要在於文法上的深入,所以在學習時,要有耐煩恆心,要有毅力志氣。

因座談結束時,已超過打板入堂吃飯時間,故留大家在法堂用餐,這也是學生第一次在法堂用飯。

下午三時三十分,余陳月瑛縣長在社會科卓課長及建設科長的陪同下來訪。

去年本山響應高雄縣政府淨化心靈系列活動,縣府工作人員對本山深具信心,很多活動都在山上舉行。即將要興建的老人中心及籌辦中的殘障福利中心,都希望本山能參與規畫。
縣府推行的「心靈淨化」運動,我也報名參加義工,截至目前為止,擔任義工的人很多,極待加以組織訓練,縣府目前正積極籌畫中,也希望本山能參與輔導工作。佛光山在高雄縣境內,縣府的社教發展以及活動,佛光山當然會全力配合。

佛光山在澳洲布里斯本的中天寺,今正式破土興建。

「重複的舉止,會變成習慣;定型的習慣,會變成個性,而個性的好壞,則往往會決定命運。」故一個學道者,其舉止言行,起心動念,能不慎乎?

勇者創造命運,弱者依賴命運。

■十月 十一日  星期五

八時,在法堂與叢林學院負責訓導工作的滿泉、永富、永嚴、永睿、滿盛、滿醍等座談,對學院學生日常生活的情形,聽取其心得。我則希望訓導老師在跟學生相處時,要--

一、站在輔導的立場,隨時解決學生的需要與困難,而非站在管教位置,指責這不可,那不對。

二、糾正同學之過要於無形,以不傷其尊嚴為要,多一分關愛則可少一分問題。

三、培養同學坦誠布公及面對事情的胸懷,凡事肯說明白講清楚,不失學佛之純真。

四、對熱心常住公務的同學,要頒以「公務發心獎」,以獎勵其對常住寺務的熱心。

五、平庸的老師只會敘述,好的老師懂得講解,優異的老師會示範,偉大的老師重啟發。站在教育立場,如何樹立為人師者的形象,則看大家的發心。

佛光山是個有音聲的道場、平等的道場、體諒的道場、互尊的道場……故不怕有不同的聲音或意見,怕的是有意見不說,致使無法改進、溝通。

十時,和研究部同學們座談。

很多人在鑽研學問達某一階段時,會變得愛瞋很重而無氣派,好像除了學問外,其他都容不下。希望佛門的研究生,除了注重學問外,在做人處事上要懂得寬大包容。

就每人研究方向,提出目前常住之所需及現代佛教趨向之可行性,給大家參考--

一、研究學問要懂得找資料、收集相關的參考文件。
二、勤記錄、廣閱讀、會運用,以充實研究內容。
三、至少懂得兩種以上語文,才易涉獵參考資料。
四、每星期固定時間,將各人研究心得,互相報告,彼此觀摩、討論。
五、學習分科列表並準備教學。
六、每月要交一篇報告,每三個月交一篇論文,每一年出一本書,做學問不是光吸收,也要懂得將心得發表。

下午四時,第一屆畢業生普暉、紹瑩等來探病。

心定傳真告知來自全美各地的華文女作家,如︰陳若曦、李元貞、平路、戴小華、吳玲瑤、於梨華、趙淑俠、劉培芳、張信生、謝馨、戴文采、喻麗清、琦君、蓬丹……等五十多名,下午二時起,一連三天,將在西來寺舉行「第二屆海外華文女作家聯誼會」。

我雖被邀請作主題演說,但因腿傷未去美國參加,歉甚!

北海男眾學部有三十多名學生今下山到石門鄉公所響應捐血。

為關心全山大眾三餐營養,慈悲基金會特聘請台北醫學院營養系畢業的張滋芳營養師,於法輪堂向大家介紹「素食的營養與健康」。

■十月 十二日  星期六 

下午二時,會見日本朝日中國文化學院院長吉田實先生。

吉田先生曾任日本《朝日新聞》記者達四十年之久,於去年退休。自云從小是吃中國米粉長大的,長住在香港、北京、新加坡、歐洲等地。一九八九年夏天訪問美國 時,曾在西來寺有一面之緣。對我所提倡的人間佛教,頗為相應。認為世界人類共存之道,便是在人間佛教中的平等慈悲中。本月底我將應日本「日中問題研究會」 會長失野龍彥之邀,前往日本作三場演講。吉田先生此行目的,便是專程訪問,然後再經由報章雜誌,向日本民眾介紹我。允其後天多一點時間再長談。

在《中央日報》上看到一則題為「九不該」的趣談,是已故政界聞人雷嘯岑(筆名馬五先生)四十年前曾在《香港時報》寫過的一則故事,大意是--

民國初年,某縣發生歹徒綁架勒索撕票案件,縣太爺聞訊大為震怒,即囑祕書王某,下令有關單位限期破案。王祕書係縣長親信,愚而好自用,於是大筆一揮,以縣長名義向命案發生之處的鄉長,下了一紙手令--

「查該鄉近有不法之徒向該鄉某富戶綁走一十歲幼童,因索取贖款不遂,竟將該幼童殺害。該案發生後,該鄉鄉民人心惶惶、寢食難安。歹徒心狠手辣,目無法紀,理當繩之以法。該案發生在該鄉境內,著令該鄉長於令到三日內將該歹徒緝捕歸案,以憑嚴辦。」

這道手令全文不過百餘字,王祕書一共用了九個「該」字,官腔十足,使人無法消受。某鄉長以職責所在,雖然心中不悅,仍不敢違抗縣令,只得奉令行事,三日 後,歹徒落網,命案偵破。縣太爺論功行賞,特別召見某鄉長面予嘉勉。某鄉長不但不敢居功,並面懇縣長准其辭職。問何以故?答曰︰日前鈞長令我辦案,一道手 令,八九不離「該」,滿紙僚氣,使人不敢奉承。卑職秉性冥頑,曲意逢迎,固非所願,抗命棄職,勢必賈禍。如其隱忍戀棧,寧可早日讓賢。

語畢,雙手將縣太爺日前給他的那紙手令呈放在縣長辦公桌上,準備反身離去,縣太爺看過手令,不覺宛爾而笑,隨即在上面批了四句七字箴言--

「一紙公文九個該,一該該出是非來;
 從此該員該留意,不該該處莫該該。」

交還鄉長送王祕書歸檔。

常云︰「公事門中好修行」「得饒人處且饒人」,處在這群我關係親密的社會中,待人處事要留個空間,以便轉身,在公務中給人方便是最好的結緣方式,進而給人歡喜,那就更美好了。

晚,九時,於雙圓堂會見印尼協天宮董事長黃淇慶先生及副祕書長溫金起等二十五人。心平和尚上個月到印尼時,曾受到黃董事長等多人招待,此行他們除回國參加國慶外,便是虔誠上佛光山禮佛。

宗教,是中國文化的根據地,尤其在海外的華人更需要靠宗教來維護。目前時代潮流非僅是單一,是多采多姿,要靠各方面的扶持照應,在全省各地及海內外的佛光協會,就具有此全面性的能力。希望印尼在不久的將來,也能成立協會。

在信眾部的安排下,協天宮的董事們將巡禮本山各別分院。

於韓國東國大學完成碩士學位的依恩,今回山銷假。

■十月 十三日  星期日

內政部長吳伯雄先生在縣長余陳月瑛和縣警察局長陳嘉隆等人陪同下,上午八時二十分專程前來探病。

晤談時,吳部長表示淨化社會風氣,人心取向極需以寺廟為基點,配合弘法教師的大力投入,故政府有責任擬一套具體可行的辦法,幫助佛教教育工作的發展。

我向部長提了幾點意見--

一、寺廟住持應具有宗教(佛學院)學校教育畢業資格,以防止神棍參與宗教。
二、擬定海外華人來台就讀佛學院,研究佛教教育方案,以利中華文化的傳播。

三、有關單位委託中山大學研究宗教法,立意雖佳但值得商榷,因為宗教法之研擬者應對宗教有全盤認識的人才能制訂完整良好的宗教法。

朝日中國文化院院長吉田先生與吳部長和余陳縣長都是舊識,今在佛光山巧遇,彼此相談甚歡。

九時三十分送走吳部長,隨即開車轉往台東。於下午二時,在台東縣立文化中心主持台東佛光分會成立大會。台東縣長鄭烈、立法委員饒穎奇、省議員高崇熙、陳建 年、縣黨部執行長鄭慶珍、團管區司令劉湘文、台東市長劉宇、縣議員劉櫂漳、台東郵政局長林嶺旭等多人都蒞臨會場。馬來西亞佛光協會籌備處黃增金、陳愛珠, 也利用來台開會之便,參加此盛會。

台東的佛光協會今有四個分會同時成立、分別為--

光明分會,會長︰黃宗昌,副會長︰邱明彥、潘祖金。

成功分會,會長︰歐陽錦英,副會長︰洪瑞研、洪李順玉。

菩提分會,會長︰張添星,副會長︰賴文俊、詹秀菊。

池上分會,會長︰謝松雄,副會長︰陳燦堂、劉玲惠。

勉與會大眾要具有世界觀、人間性、道德心、正覺智的理念,為淨化社會弘揚佛法盡一份心力。

四時,為近六百名信眾舉行一場皈依典禮。

六時,前往台東佛教蓮社拜訪。

晚餐在文化中心吃便當。其間接受中廣台東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王崇珍小姐的訪問。

七時三十分,為信眾講演「淨化心靈之道」。

此次講座是由台東縣政府主辦,台東縣立文化中心協辦,中華佛光協會台東分會承辦。雖然一整天下來的行程非常緊湊辛苦,但看到信眾那種聞法的喜悅和專注的神情,覺得很值得。

除非辛苦折磨你,否則莫以辛苦為苦。真正的辛苦是他人未見的辛苦。

人生最大的快樂,莫過於做到別人認為你不能做的事。

深夜一時,回到佛光山。

■十月 十四日  星期一

九時,和吉田先生以聊天方式接受其訪問。

從我出生、出家、到台灣、建佛光山,六十年來的心路歷程,在吉田先生的「問號」下,像是訴說他人故事似的,回答得很自然,一點也沒有受訪的壓力。畢竟三十多年的記者功力,已達爐火純青。

「星雲」這個名字是我自取的,因我自喻為「星」,希望在黑暗中給人星光;我欣賞「雲」的那股飄然與自由不受拘束,故取光明與自由之義而叫「星雲」。後來才 知道星雲是宇宙未成形的稱呼。……到台灣要領身分證時,就填寫此名……。一九三七年冬天,父親從杭州來信表示要回揚州,卻從此沒有音訊(想必是在南京大屠 殺之際遇難)。母親為此,特地帶我離開揚州,出外尋找父親,而促成我十二歲就出家的因緣……

近甲子的修道生活唯一自覺得有進步者,是對別人的嫉妒、指責、毀謗,心存感激,而不覺得不平。因我擁有了太多的光芒、太多的掌聲、太多的讚歎,別人的這種反應是很應該的,故我要體諒他們用這種方式來替我消災……

吉田先生在訪問我的當中,有些看法引起他的共鳴時,他總不忘說一句︰「令人難忘的大師!」有不少的記者訪問我的當中,除了「錢」外,好像找不到其他話題可 以發問。和吉田先生談到我的人生觀、價值觀、佛教觀……他都若有所悟似的,一再表示這是很好的啟發。我好難得可以碰到一個能談思想的記者,不禁也對吉田先 生說道︰「您是令人難忘的記者!」佛光山在台灣,但台灣的人卻不了解佛光山。

為讓吉田先生發新聞稿方便,月底到日本講演的題目分別是--

二十七日,在東京杉並公會堂講「信仰與感應」。

二十八日,在東京永田町憲政會館講「二十一世紀的訊息」。

二十九日,在東京エリオコ會館講「人心金錢與命運」。

並舉行皈依典禮及佛光協會成立大會。

下午三時三十分,中國佛教會悟明長老在林岩雄、吳清全、林逸士等居士陪同下來訪。

香港依如、澳洲永全、印尼宗如、韓國依恩、菲律賓永光、美國心定以及由巴黎回來的慈莊,這兩天紛紛回到佛光山,將參加明天的「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籌備會」。

晚,七時,特安排日文佛學班同學與吉田實先生座談,讓學生們見識一下大記者一生求學、工作的寶貴經驗。

■十月 十五日  星期二

十時起,於法輪堂召開「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第二次籌備委員會議」。

中華佛光協會於今年二月三日在國父紀念館成立大會以來,會務發展蒸蒸日上,是一般社會人民團體中,發展最迅速、地區最廣、人數最多的團體。目前海內外共成 立了百二十多個分會,不僅有聯誼、慈善等活動,更有文化、教育、修持、信仰,及提升性靈的內涵,如今在大家的促成下,「國際佛光會」終於成立。相信此國際 性、世界性的組織,定能為人間帶來更有意義的建樹,有助於推動世界和平、人類福祉與大眾幸福。

今天前來參與會議的世界各地部分代表,分別是--

台灣︰慈莊、慈惠、慈容、張培耕、曹仲植、陳麗麗、勾峰、林宗賢、鍾曜明、陳順章。

美國︰心定、楊懋慈、曹永杉、吳劍雄。

加拿大︰趙翠慧。

澳洲︰廖德培。

紐西蘭︰古捷廉。

南非︰依來。

香港︰依如、林耀明。

日本︰西原佑一、吉田實。

菲律賓︰永光、呂林珠珠。

馬來西亞︰黃增金、陳愛珠。

印尼︰宗如。

巴黎︰依晟。

及國內各地區,共一百二十多個佛光分會會長代表計一百六十多名。今天討論的議決--

一、經與會委員舉手表決,未來世界各國家地區佛光總會、分會最高會務組織定名為「國際佛光會」,英文名稱為"Buddha's Light l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二、並決議一九九二年五月十六日至十七日,在美國洛杉磯音樂中心及西來寺舉行成立大會和第一屆會員代表大會。

三、屆時將有三十多個國家地區的會員代表、觀察員、貴賓等千人與會。

四、大會將設計精美金幣以為留念。

五、推選慈惠、曹永杉、楊懋慈、林耀明、廖德培等積極著手進行「國際佛光會憲章草案」。

六、為使成立大會各項籌備工作能順利推展,請慈惠、慈容、心定、曹永杉、楊懋慈等五位,任該會籌備會執行委員,慈惠為召集人,另慈容、心定任中美兩地的總聯絡人。

七、理事曹永杉負責財務,香港林耀明負責紀念金幣的鑄造。

晚,七時三十分,為讓全山住眾認識這些遠道而來的貴賓,特集合大眾於檀信樓,列席參與國際佛光總會籌備委員的座談會。

由於一天的會議下來,怕大家太辛苦,故座談會前,以即興表演方式讓大家輕鬆情緒,陳麗麗的「紅豆詞」、「四句偈」、慈容的「弘法者之歌」、依空的崑曲「長 生殿」、鄭羽書的「戲」、吉田實及西原佑一的日本童謠,林宗賢、陳金鳳、黃陳素蘭、林怡和、古捷廉等都有精彩表演,更有多人發表談話--

楊懋慈︰「願為佛光會的發展,奔走世界各地。」

曹永杉︰「我們要以佛光山為根,以西來寺為出發點,以各別分院為依據,以佛光會員為後盾,共同來發揚佛光人的精神、宗旨,為社會大眾做更多的服務與奉獻。」

林宗賢︰「國際佛光會成立以後,希望能使用佛光紀元元年的專屬年號,以為紀念,並示傳法。」

胡迪化︰「為減輕大會負擔,捐獻十萬美金,為國際佛光會成立大會經費。」

吉田實︰「希望大師月底到日本弘法,能為日本播下人間佛教正信的菩提種子。」

西原佑一︰「僧團是我們最珍貴的資源。」

古捷廉︰「我們應發起成立『星雲佛學研究中心』,深入研究大師的思想、精神。」

明年國際佛光會成立大會,會議主題為「歡喜與融和」。禪淨、顯密、僧俗、大小乘、南北傳、傳統與現代……都要融和,同與不同、人和大自然間、種族和種族間,更應該要經由交流,而為人間帶來歡喜。

十一月下旬,在香港紅磡體育館將有三場講演,依如要我為此次講座,題幾個字──

「以信心體驗佛道,
 以慧解深入法海,
 以修持廣結善緣,
 以證悟實踐佛法。」

命運操之在我 1991/10/16~1991/10/31

■十月 十六日  星期三

八時,分批送走昨天前來參加國際佛光會第二次籌備會的代表及分會會長。

九時,列席「佛光山宗務委員會及所屬各院會、住持、單位主管聯席會議」。

在會中,心平和尚要我講話,我說︰

在座各位都是主管的身分,但大家是否懂得「領導學」?領導得法者,其屬下如沐春風,不如法則反之。故希望大家對屬下--

一、要慈悲關懷︰單位人眾意見多,固然有缺點,但主管也要負起領導無方之責。平時要懂得養眾、領眾、和眾,多表揚、提拔屬下進而體諒關懷,屬下在工作時自然會歡喜快樂。

二、要遵守法治︰領導者非法外之民,對常住典藏法規,不可任意存廢,因「法」即是常住規矩精神的代表。

三、要分工合作︰要授權給屬下,屬下才有空間可以發揮。健全的團體不會因人事的變異而停止運作,一切仍能夠照常運轉,故要倡導分工,授權給屬下擔當。

四、要勤勞節儉︰能幹者,要用智慧來表現我們的成就,不要光用物質來莊嚴。對公家常住建設所須,千金不惜;但不當的花費,則一文不捨,要帶動大家養成勤勞節儉的風範。

五、要學習說法︰對講經說法,要自我要求訓練,要懂得利用時間,好好用功充實自我,以備說法之需。

六、要提倡修行︰不要太密集提倡法會經懺,除非是信徒家屬佛事,否則要儘量爭取時間,好好修持。

身為主管本身德學如何?如何示範予人?慈悲、法治、分工、勤儉的德風不可疏忽。

今會議內容討論--

◎「敦煌文物展」的意義。

◎佛光山叢林學院英文班同學,將前往馬來西亞斗湖普照寺,協助其「佛教幹部訓練營」。

◎八十一(一九九二)年度的「行腳法會」由依淳、依恆、依嚴等人籌組計畫。

◎十二月下旬,西來寺將傳授在家五戒菩薩戒,一九九二年將傳授三壇大戒。並舉辦第十八屆世界佛教徒友誼會。

◎一九九二年元月份,佛光山將舉辦「佛教青年學術會議」。二月份,舉辦「短期出家修道會」。十月份,中、南、北三區將分別舉行「禪淨密三修法會」。

徒孫乘悟,自兩年前入伍,被調往金門服務(曾於當地海印寺代理住持一職),今日服役期滿退伍,回北海男眾學部繼續就學。

「誰都可以創造歷史,但是能夠寫下歷史者,唯有偉人而已。」--王爾德

■十月 十七日  星期四

因為前兩天都是整天坐著講話,腿腳都有浮腫的現象,加之,和榮總劉主任約好今日要作左眼雷射治療,所以昨晚六時和徒眾講完話後,即匆匆乘車趕來台北,一路交通非常順暢,於十一時即抵達普門寺。

永固、永和、吳師姑都在等我,多年來,他們一直為我辛苦,難以言謝。

今晨起來,匆匆餐罷,即刻往榮總出發,抵達時慈照已在等我。

眼科護士葉小姐立刻為我放大瞳孔,上麻醉,只花了半小時,劉醫師即作雷射治療。上次右眼雷射槍打了一千兩百三十九下,今天左眼打了一千五百一十九槍。打完 後,葉小姐說我很有定力,別人作雷射,都會移動,而我能一直堅持到底。其實我也一直想移動,但我硬是努力的忍耐下來。

榮總,住院的病人每天約兩千多人,門診每天約一萬多人,醫師護士員工等約五千多人,這麼大的一所醫院,管理實在不簡單,因為來醫治疾病的人,榮民為數很多,政府每年就補助三十多億新台幣。

十多年來,我在榮總作健康檢查或糖尿病測試,承各主治醫師不肯收費,最後不得已,我只得說,不花醫藥費我的病不會好,再不收費,我只有和榮總拒絕往來。這 次腿部手術,包括住院一切費用,只花了六萬四千元,右眼花了四千五百元,左眼由於他們不肯收手術費,只花了三百八十元作為特殊材料費。
雷射手術後,坐在會客室中聽劉主任講護眼常識,以及我的眼疾情況,劉主任的話我並沒有特別留意,但我一直注意兩週前我坐在此客廳時,看到金魚缸中有三條紅色金魚,由於水已很髒,我還叫人特地為魚換水,但今天魚缸中只剩下一條魚了,另外兩條呢?

人生的遭遇和金魚也差不多,今日不知明日事,只要一聲鑼鼓息,家鄉在那裏呢?

十時十分離開榮總,回普門寺還是吳師姑的飯菜特別好吃。下午二時趕到板橋為慈嘉法師的母親鄭胡玉英女士拈香,板橋的路不好找,好在三十六年前我常在板橋出入,印象依稀,在江翠國小旁找到鄭府。

鄭府兒孫鄭秀雄等人跪在門外迎接,我和心平、慈莊、慈惠、慈容一一上香,即告辭離去。

三十多年前的往事忽然湧上心頭,記得一九五三年,一個十多歲的小女孩和一個十多歲的小男孩,每天都參加我在宜蘭的佛經講座,而且那個小女孩每天都將我講的 經文筆記,幾乎一字不漏地記錄給我,比錄音機更完整,後來讀幼教訓練班、壽山佛學院、日本大學都是第一名畢業,那小女孩就是現在已五十多歲的慈嘉法師,目 前是佛光山叢林學院最叫座的老師。那個十多歲的小男孩,後來念中國文化大學,在台灣全省多次青年作文比賽,都名列第一,他就是鄭秀雄,法名慈文,曾幫我記 錄不少文章。

舍利弗的母親,生了聰明智慧的兒子,是佛陀弟子中智慧第一的弟子,這不是和鄭胡玉英家人一樣嗎?

鄭府出來後,順道去看板橋講堂的裝潢工程。晚,八時半回到佛光山。

■十月 十八日  星期五

剛用完早餐,《覺世》旬刊的永倫、永傑、滿遵、滿印等歡歡喜喜的來向我報告《覺世》讀者的反應。

據他們說︰《覺世》每期發行十萬份以上,一月三期,即每月發行量三十多萬份,光是寄費就要七十多萬元,他們已無法維持,不得已向讀者求援,可愛的讀者們紛紛響應,竟然募到三百多萬元,已夠他們維持三個月。

《覺世》創刊於一九五七年,十天一期,現已發行到一二一四期,當初《覺世》的傳播,幫助智光商工的創校、台中菩提醫院的興辦、佛光山的開山以及多少寺院的 裝塑佛像、印行佛經、傳戒法會、急難救災……甚至反對西班牙來台作鬥牛表演,《覺世》在立法院供給立委資料,致使鬥牛表演胎死腹中;政府多次對宗教不友善 的立法,《覺世》領先抗議,致使各宗教未受干擾,……三十五年的《覺世》,一千多期的按時發行,為佛教為讀者提供了很大的貢獻。他們說為我用中藥治療腿傷 的台北松山骨科中醫師黃永玉居士就捐了二十萬元支助,出力出錢,真是難得!
佛光山是一個非常重視文教的道場,除《覺世》外,佛光出版社每月出版的書籍就好多種。《佛光通訊》、《佛光世紀》,都是內部溝通的橋梁,《佛光大藏經》、 《佛光大辭典》,更是為佛教文獻史上注入新的生命;十多年來發行了一百多期的《普門》雜誌,每月總在三萬份以上,佛光山每月也貼補五十萬元印刷費,主編永 芸法師希望能獲得金鼎獎,希望這群青年人能夠如願以償。

佛光山有文化的性格,自從開山以來,不知為佛教文化出過多少力量,我們對有些人只看到佛光山硬體建築,而忽略佛光山對文化的奉獻,極不以為然。大眾傳播界提到佛光山時,總與金錢放在一起,我常不解,難道台灣除了金錢以外,就沒有其他的內涵了嗎?

《金剛經》︰「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

我們以佛法文化供養社會大眾,「諸供養中,法供養第一!」自覺我們盡了佛子的責任。

■十月 十九日  星期六

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平川彰先生來台參加學術會議,佛光山叢林學院特請其來山為大眾演講。

這兩天並安排研究部、日文佛學班同學和平川彰教授座談,除回答一些佛學上的問題外,並就各研究生的研究方向給予建議指導。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為中國現代佛教文學開拓新領域,為佛教白話文學催生,為鼓勵佛教文學弘法人才,以文學藝術弘揚人間佛教為宗旨,而舉辦「佛光山文學創作 獎」徵文,題目為「我對佛法的認識與體驗」,並分有大專青年組、婦女組、兒童組。據聞索取簡章較多的是兒童組。生了根的菩提幼苗長得比較快。

八十一年度的「全國佛學會考」,即日起已開始接受報名,考期是定在明年六月,但詢問考試範圍、命題方式、報名資格等問題的電話每天連接不斷。

欣慰於文教基金會對推動文教活動的熱心。

人生苦短,只不過是幾十年的歲月,要好好珍惜運用,遇到困難、挫折、意見相左時,要想出解決之道,不要因閉塞的思想而浪費在無謂的人事裏,「瞋拳不打笑臉人」,以低姿態、柔和的口氣與人共處,因為柔能克剛。

佛法如大海,唯信能入。要以聞思修而入三摩地,凡事先從有分別而入無分別,平時多思考,境界來時,自然能自在。

在道行上不要求速成,因佛法是真理非技能,不易速成,故要發恆長心以佛法來淨化我們的身心思想,真正有毅力者,是具有永恆心的人。

弘法佈教之祕訣,在於讓別人聽了能接受有用,而不是在名相上搬弄,故講經說法要用真心深入佛法。

發歡喜心去做常住的每一件事,發精進心每天規定自我日常功課,發喜悅心說好話讚美人,發公德心不惡口兩舌……終有一天,定會受到尊敬。

在《進德錄》上,看到一則故事。有一位富者,請工人大興土木,建了一座非常考究的房子,新居落成當日,富者請了左鄰右舍親朋好友到新居來用餐,只見上座坐 的是蓋新房子的工人,下座坐的是富者的子媳,鄰人不解的問道︰「為什麼要讓工人坐上座,子孫坐下座?」富者說︰「我請工人們上座,是感念他們為我建房子的 辛苦;子孫坐下座,是因為將來可能會賣房子的就是他們,希望他們能體會『創業維艱,守成不易』的苦心,不必計較上座與下座。」

曾國藩曾云︰「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濫用則多費,多費則多營,多營則多求,多求則多辱。對一些只知坐享其成的徒眾,實應有所警惕。

■十月 二十日  星期日

在印度達蘭沙拉辯經佛學院就讀的弟子依華,是馬來西亞人,一九七九年來山,一九八二年畢業於中國佛教研究院專修部,曾擔任東方佛教學院英文老師。

一九八三年負笈印度進修,畢業於印度梵文大學,一九八七年獲得碩士學位後回山,在佛光山國際英文佛學班任講師,後調往西來寺從事英文弘法佈教。

依華雖在佛光山出家,但是住在印度的時間卻比在佛光山長,在印度那種物質缺乏、生活貧困的環境下,仍能安然久住,非具慈心悲願者不能為也。前兩年西來寺落成後,他又向常住申請前往印度……今天接到他從印度寄來的信--

「師父上人慈鑒︰

久未向 師父及常住大眾問安,非常慚愧!多少次提起拙筆,常被瑣事打斷……這幾天學院沒課,乘此空檔,簡單向師父報告我在此生活的近況--

一、今年三月間,我加入了達蘭沙拉的辯經佛學院,學習藏文並和同班五十餘名藏族學生學習《集量論》、《心明學》、《因明學》和《宗義寶》,預計明年就開始學《般若學》。

在此每天上課一個半小時,辯經三個半小時,當天學當天辯,因此半年下來,學過的生詞、名相幾乎都背下來了。

二、上個月(八月)參加了第一次辯經口試(每人十分鐘),順利通過後,心裏除了欣慰外,還有說不出的高興,身為一個傳統的中國比丘尼,有此機會面對老師、院長和幾十位的喇嘛學生辯經,這是一個新的嘗試和考驗。

有時候,看到一些七、八歲的小喇嘛和大家一起學習那麼深奧的論典和辯經,真不可思議。西藏的教學法,始終維持一貫傳統,不分兒童、青年、老年,一律「同等」教育,非常墨守成規。

三、最近消息傳聞,天主教、基督教有大量《聖經》分送中國大陸,有很多青年都接受洗禮信教……。由《佛光世紀》的報導中,得知中華佛光協會在世界各地成立 分會,給佛教帶來了新的希望和生命力……。我也曾贈送《星雲大師講演集》和講演錄音帶給藏族青年,他們都一致讚歎,錄音帶聽了又聽,《講演集》看了又看, 並說,從沒有聽過這麼好聽的佛法,這麼好看的佛書。

記得二十年前的馬來西亞佛教界,也是因盜印了師父的《釋迦牟尼佛傳》而廣為贈送,因此接引不少青少年,包括我自己。否則二十多年前,又有幾個青少年買得起一本書?

四、九月中旬,南印度的克什米爾籍比丘僧伽桑那(去年曾到過佛光山)來訪。對佛光山和師父讚不絕口,問我用什麼方式可以請師父您到印度來和印度佛教徒結 緣?他打算在他的弘法區南印度的曼伽羅和克什米爾拉達區請師父作講演佈教活動及皈依典禮。上個月僧伽桑那法師在拉達克舉辦禪學訓練班,有五百多人參加。我 提供他一些意見,他表示可以租到容納千人左右的禮堂作為師父弘法場地,再者在其故鄉拉達克要召集五、六千人來聞法是沒有問題的……他很快會和師父聯絡此項 事宜,並希望在明年七月間,能實現此在印度第一次大規模弘法活動和皈依典禮。(因拉達克最好的氣候是在七月)

南印度過去受安貝克的影響,本來就有不少佛教徒,只可惜無人領導,希望師父的駕臨,能鼓舞大家對佛教的信心和認識。僧伽桑那法師還表示,想送兩位南印度的少女到佛光山出家學佛,以便將來回到南印度接引女眾出家,並成立比丘尼教團……。

五、這幾年來天涯雲遊,尤其對印度這多災多難的國家,又是佛國,讓我更體會到︰人,生活真不容易。一些沒有福報的人,要他生起對佛法的信心和正見更是不 易。而這裏的西藏難民在寄人籬下的日子更是艱難。上個月兩位出家人到路邊提水(晚上),被二十多位印度人拿著各種武器圍打成重傷送進醫院;同一天在西藏難 民區,印度人突然發狂似的把藏人的佛寺燒毀,波及十來間的平房,還毆打了一些藏民,學校變成了受害者的臨時避難所。近來,小小的一個達蘭沙拉幾乎天天不管 白天或晚上,都有藏族婦女被非禮糟蹋的案件發生。看到印度種種人間疾苦,乞丐、難民、無法無天的行止……更讓我深深的感慨有情之苦。而愈苦的地方也愈能體 悟到佛法的可貴,更想到師父的悲心和理想,四海的佛光人是何等幸福,能在自由安逸的國家裏。

看到這裏的人民沒有佛法,生活艱苦不知解決或克制,很多時候,心裏會想到︰有師父在就好了,有師父在,這裏的情況就不同了。
我很有自信,只要師父在的地方,那地方必然會化為人間淨土。雖然出家十年來,很少隨侍在師父左右,但外面的世界看多了,我更能體悟出師父的深心悲願。

六、我在此就讀的辯經佛學院,也很刻苦節儉,因經濟拮据、宿舍短缺,每三年才收一次新生,水源更是頭疼問題。最近政府批下可以接新水管,需要四萬盧比(美 金一千三百元),祕書長(西來寺三壇大戒時,曾當過一位格西翻譯,和師父見過幾次面)希望我幫忙向西來寺或師父化緣,我請他自己連絡,但他很不好意思開 口。若水管不趕快接通,批下的文件就會被取消,我只好將我的生活費「借」五百美金給他,希望學院化到錢後能還我,也許我這樣表現是小器了一點,但我是一個 學生,並不「富」有。如果遇到病苦或需要急救的人,我還是會盡力為之的。

一批又一批新難民逃來印度,確實也給流亡政府增加困擾,和難民共處,聽他們傾訴,了解另外一個世界的心聲和人類血淚史,加深了我對因果業力的認識。

七、達賴喇嘛的藏漢佛學翻譯員--諦深法師,也是藏漢佛學班最優秀的學生,為達賴喇嘛及其政府所寄予重望的人才。尤其達賴喇嘛希望他日後能為漢藏文化及台 藏文化交流作連絡。此次,他得機緣參加紐約法會(需要時將做達賴喇嘛的翻譯員),法會後將以個人身分專程到西來寺參學,並希望能拜見到師父,多了解師父提 倡的人間佛教及佛教現代行政。如果可能,他會在西來寺住一、兩個月,希望有法師為他講解《六祖壇經》及對漢傳佛教的一些概念。

諦深法師曾看過師父的《講演集》、《普門》、《覺世》、《佛光世紀》等,尤其是師父的《講演集》,他是重複看了幾遍而不厭,並說從來沒有看過那麼好看生動 的佛書。……他又表示如果有機緣,也很渴望能到佛光山參學,藉以了解台灣佛教界的動態、男女眾佛學院、叢林制度……等……以為日後漢藏文化佛學的交流和溝 通……

專此 敬頌

法安


弟子依華頂禮」

■十月 二十一日  星期一

報載--教育部今天進行八十一學年度大學增設系所跨部會審查會議,其中備受矚目的輔大宗教學系,審查通過後將成為國內第一所設宗教學系的大學。

此外,中正大學新增十個學系的申請案審查通過後,中正大學大學部,明年也可正式加入大學聯招。

執政黨李登輝主席昨在一項輔選幹部工作檢討會中,勉勵幹部要做「有力感」的幹部,因無力感會毀滅一切,而有力感的幹部必具有七個特質,現摘錄於後,與眾徒共勉。此七個特質即--

一、不等別人指揮,自己就先開始行動,也就是要主動積極,自動自發。
二、避免怕犯錯心理,不怕錯,要勇於嘗試,要有先做做看的勇氣。
三、要跨越責任的範圍,探尋貢獻自己的機會,勇於奉獻自己。
四、為達成革新目標,不怕困難,要有冒險犯難的精神。
五、為完成自己工作,要擅長運用人際關係和資源。
六、要有見解、有看法,時時刻刻希望自己對部屬、同僚、上司有所影響。
七、運用自己強有力的溝通能力,進行協調,達成目標。

上午七時三十分,特請朝山會館及麻竹園的知客法師和櫃台小姐,到法堂和我一起用早餐。

其實「吃」是次要,主要是讓大家認識法堂的環境。信徒到大殿禮佛,我們要讓佛陀加被的平安給信徒帶回去。到朝山會館或麻竹園,我們要讓信徒住得舒服、吃得安適,把歡喜帶回家去,這是大家站在佛光山第一線的責任,也是義務。而如何能讓信徒歡喜呢?

一、主動的招呼,使其有賓至如歸的感覺,並能叫出每一位信徒的名字及其專長。
二、誠意的接待,比菜色的好壞更為重要。

提到知客,就很自然的想到依順法師,從開山到現在二十多年來,至今他仍是知客,耐煩、耐勞、耐倦的每天帶領信徒巡山參觀,有時一天四、五趟,從不推辭,佛 光山的信徒就是這樣一次又一次的帶出感情。多少年來的努力,如今客堂的設備已非常齊全考究,卻「不懂」得使用,實有愧前人的努力。尤其是檀信樓應鼓勵信徒 使用,才不負「信徒之家」之名。

身為知客,要主動與信徒招呼,和善的態度、親切的笑容、耐煩的個性是必備之要件。負責典座的徒眾,則要花心思在色、香、味上,如何讓客人吃得歡喜、吃得適 意才是主要目的。而「吃」「住」接待,是一種度眾方便法門,如果連這一點供養心都沒有,實有愧信徒的發心供養。

為避免故步自封,將定期請專家,為客堂、廚房、櫃台的工作人員,作專題演講,以充實現代的新知和信眾的需要。

中午,慈惠撘機前往香港佛香講堂,講演三天。

學道的人無疑情則成癡呆、糊塗,「為什麼」裏面才有道,才有真理。遇有不解的地方,要有窮追不捨的態度。

對人、事、物,要常常有新的估定,如昔時的古聖先賢名言是否適合現在的時代?配合時代的需要,要建立新觀念,才不致落伍。

寫文章要有我,才有見解和生命;修行要無我,才會開悟證果。

■十月 二十二日  星期二

十時,旅美多年的妙峰法師,在菩妙法師等人陪同下來探病。三十多年前曾在一起的道友,一碰面很自然就憶起往昔情形,很想跟妙峰法師多聊聊,奈何其行程已排好,連午餐都沒有機會讓我供養。

每當徒眾跟我談到其在工作上的困難時,深感︰

一、每天讓服務的徒眾煩惱是主管之失,主管對屬下的煩惱,要有能力為其解決並分擔其困難,要有一體的觀念,而非主僕的關係。

二、不聽無意義的閒話,要熟知屬下能力,不要作過分要求。

心平為我規畫的法堂,將分批請全山各單位及學生到法堂參觀並用餐。

今晚,第一批到法堂的是都監院屬下各單位。

心平法師曾說︰「法堂,將來將成為開山紀念堂,是全佛光山的精神中心,希望佛光山每一位徒眾都能恭敬珍視,因它是各位依止的根。」

晚,接到吉田實先生由日本的傳真,是一篇他訪問我後所寫的報導,刊載於《朝日新聞》上,標題是--

「人脈關係

 從共產黨、國民黨的高級幹部乃至達賴十四世、民運人士

 中國人心目中的大人物 星雲大師來日」

■十月 二十三日  星期三

心平、慧禮、慧化、慧藏、慧日等,中午從韓國回山到法堂向我銷假,並敘述此行一路之見聞、心得。

晚,六時,請文化院屬下各單位人眾,到法堂用餐。一九五三、四年間,有一群青年剛入佛門,就問我道︰「我們能為佛教做些什麼?」那個時候,佛教尚沒有事 業,沒有人眾,除了掃地、煮飯外,實在沒事可做,但我怎能告訴這些青年?於是我回答︰「事情很多呀,可以辦幼教、辦文化服務處。」沒想到這兩句話,讓慈 惠、慈容辭了工作、負笈台中去讀幼教,慈莊則在台北辦佛教文化服務處……。有了這些基點,才有後來的佛光山。

在文化院工作的各位,從事的是一份寂寞的工作,但性靈的生活卻富有無比,尤其在法海裏泛遊的那份法樂非當事者無法體會。希望大家能像爐中的火一樣,由別處將自己點燃,而後再傳給別人,以為大家所用。希望藉各位的筆,為佛教文化事業寫出一個新的里程碑。

一個懂得生活的人,一定要像雲一樣,過得自由自在。不要被名韁利鎖自我束縛、自我設限、自我封閉,要如行雲流水般任運逍遙。所以懂得人生的人,在人生裏面 要尋找快樂的人生,要找自由的人生,要找自信的人生,要可以包容的人生。如果可以寬大包容,那時,自我心中自有無盡財富。

因發現鐳而聞名全球的居里夫人,有一天,一位朋友到她家作客,忽然看見她的小女兒正在玩英國皇家協會剛頒給她的一枚金質獎章,朋友大吃一驚,問道︰「居里夫人,現在能夠得到一枚英國皇家協會的獎章,是極高的榮譽,妳怎麼能給孩子玩呢?」

居里夫人笑著說︰「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永遠守著它,否則將一事無成。」

■十月 二十四日  星期四

上午八時北上。沿途路經圓福寺和福山寺,均分別下車和圓福學園及福山學園同學開示。

一、「想家」是一般學子最普遍的現象,但學佛的人要離世俗之家、感情之家、執著之家、三界之家,要以宇宙為家。

二、學佛的人,心理一定要健康,意志上不生病、思想上不生病、精神上不生病。拜佛、讀書、做事不發心,就如田地無人開墾,不能生長禾苗。故要開發心的田 地,菩提幼苗才能茁壯。世間上任何事都從發心起,心不發則沒有道念,寧可沒有學問但不能沒有道心。要做自己的醫生、雕塑師、工程師,來健全自己。

三、當兵是為了保衛國家和敵人打仗,學佛的人是要跟自己的煩惱打仗,要從法喜、慈悲、道念、發心中來代替自己的煩惱。

讀書進步的方法?

一、在課堂上所寫的筆記要重新整理、補充、歸納做表解……一學期做六科筆記,三年下來,就有近四十本筆記,有這些資料,必能成為很好的佈教師。

二、凡看過的書,好的句子要摘錄出來,並註明出處,每學期至少要有一本「佳句筆記」,三年後,又多了三本佈教教材了。

三、編寫「我的園地」,日記、散文、小說、社論、漫畫等自己專屬的作品。

四、學習抄書,只要將一本好書抄寫過三遍,必定文法句子會通順,道理能體會,也會運用。

五、成立讀書會,大家訓練辯才,學會找資料。

對佛學院的生活過得快不快樂?歡不歡喜?完全取決於你是常住的主人?還是客人?主人者,不會嫌地髒,甚至倒茶下廚房;關心常住的每一件人事物,甚至包容一 切人事物,就如包容自己的兄弟姊妹一樣。要讓人肯定、尊敬,是要有多少辛苦的累積才有的,故希望大家安住身心好好在學院用功。

中午,在彰化講堂用餐,巧遇彰化中央分會副會長林麗珠居士。

晚,六時,在普門寺會見由加拿大回台的溫哥華佛光協會會長趙翠慧小姐。

人永遠在世間的高低、有無中起伏。過去想買東西,但苦於無錢;現在有錢,卻不知要買什麼。過去很想吃東西,但沒東西可吃;現在供養的東西很多,卻吃不下。 過去說話沒有人聽;現在有人要聽卻不敢亂講。……不管你如何努力,總不可能十全十美,人生最標準的缺陷就是美。

依空今在鳳山國父紀念館接受高雄縣政府教育局表揚--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助益社會人心的文教活動。縣長頒發「教忠教孝」獎牌一座,鼓勵其對淨化社會的貢獻。

■十月 二十五日  星期五

下午二時,於普門寺參加中華佛光協會第一屆第五次理監事聯席會議--

◎訂定一九九一年十一月三十日下午二時,於國父紀念館召開第一屆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

◎於大會中表揚優良分會及優秀會員。

◎本會成立周年,將在《普門》雜誌出一專輯。

◎發動會員踴躍參觀敦煌文物展。

佛光協會為培訓各分會擔任通訊員以建立《佛光世紀》通訊網,特於基隆極樂寺舉辦《佛光世紀》通訊員講習會。

邀請專家、記者,以講座方式講解採訪編輯技巧。此次前來講習會指導者,有--

《民生報》副社長︰石敏先生。

中央通訊社總編輯︰林章松先生。

《中華日報》專欄組組長︰張祖安先生。

中央通訊社國內新聞組主任︰李清田先生。

實踐經濟設計管理學講師︰王慧君小姐。

警察廣播電台導播︰丁芳小姐。

救國團北市商青年社會服務隊顧問︰郭塭樹先生。

《工商時報》新聞中心撰述委員︰陳雪蓮小姐。

《聯合報》政治觀察版主編︰孫瑋芒先生。

真感謝這些記者作家們的發心。

晚,七時三十分,前往講習會會場--極樂寺,為會員開示。

「一筆掃萬軍」,文字的力量其大無比,一篇文章能讓社會淨化,激勵人心;一篇文章可以推翻政權,邪惡低頭,故我們要好好運用這一枝筆。

《邸報》創於西漢初年,是世界上最早的報紙。

西漢實行郡縣制。各郡在京城長安設「邸」(駐京辦事處),並派有常住代表。皇帝諭旨,臣僚奏儀等官方文書以及宮廷大事等有關情況,寫在竹簡或絹帛上,這就是最初的《邸報》。這些駐京《邸報》傳送給各郡長官。

西漢末年,隨著造紙業發展,出現了紙抄的紙報,傳遞、發行也較前方便。《邸報》比羅馬帝國凱撒大帝的《每日紀聞》要早一個世紀左右。

■十月 二十六日  星期六

今天,應日本東京佛光協會及中日問題研究會之邀到日本。這三十年間,從訪問、開會、考察,到今天受邀前往演講,不止十次和日本結緣。
十二時三十分離開普門寺,此次隨同前往日本弘法的徒眾有慧龍、慧傳等,特請慈惠法師翻譯日語。因腿傷,仍需輪椅代步。到達桃園機場,承服務於華航的黃勇夫 居士夫婦二人的協助,順利辦妥通關手續,一路上黃居士推著輪椅由公務門送我進入機艙口,比正常手續出境的旅客還要方便,真謝謝黃居士夫婦的幫忙。

飛機於下午三時起飛,台灣到東京機程要二個半小時,東京比台灣快一個小時,抵東京羽田機場,是當地時間下午六時三十分。出了入境廳,受到亞東關係協會橫濱 辦事處處長柯士勇、大阪辦事處簽證科長沈國明夫婦、華僑總會副會長劉秀忍、華僑婦女會副會長吳淑娥以及中日問題研究會會長、常務理事河部利夫、友田真二、 朝日中國文化學院院長吉田實、東京佛光協會會長西原佑一、株式會社齊藤貿易董事長陳逸民及數十位日本留學生、日本友人,和佛光山在京都和東京留學攻讀博士 的慈怡法師等多人的熱誠歡迎,隨後在大眾的盛情安排下,住進Hotel Okura(大倉飯店)。據吉田實先生說,該飯店在安全警衛上非常重視,且緊鄰美國駐日大使館,雷根總統訪問日本時,選定此飯店召開國際會議。而此行五天 四夜的住宿費用高達二百萬日幣,是日本最高級的五星級飯店。

■十月 二十七日  星期日

七時起床,東京的天還未全亮,在電視上看到中村元與駒澤大學教授奈良康明就佛法觀點在談論「生死問題」,在電視中他們非常從容、深入地探究,從觀眾的角 度,是一件享受,也是知識的獲得。想想國內,類似的座談會,主持人常以一分鐘為限,讓受訪者發表意見,道理都還沒有說清楚時間就到了,希望國內的電視節目 主持人,能夠讓現場的受訪者從容地表達他們的看法。

十時三十分,吉田實帶著他的太太及女兒來請益佛法。

中午十二時,應亞東關係協會駐日代表許水德先生之邀,於オ-クラ飯店山里餐廳共進午餐。因公宴地點設在地下室二樓,且沒有直達的電梯,吉田實先生知道我腿 傷不便行動,乃協調飯店服務生,帶我從廚房專用電梯到達用餐位置。經過廚房時,凡是見到我們的廚師、服務生都很禮貌的和我們打招呼,從他們臉上的笑容、親 切的問候聲中,可確定他們明白「大凡懂得在工作中獲得喜悅的人,一定是最富有的人」的道理。

到了餐廳,許代表已在那兒等候。許代表在台灣擔任內政部長期間,即經常和他晤談,今日他鄉遇故知,倍感親切。席間,許代表談及在日本展開外交工作的現況, 在務實外交的政策下,對於偏左或與大陸建交的外國政府,不但不排斥且更加強雙方的聯繫了解,否則只有促使他們跟我國疏遠,另又談及日本人教育的落實,在生 活方面,從小訓練孩子們學習書道、茶道、花道……等,目的在養成孩子們細心、耐煩、守秩序的習慣,這對他們將來涉足社會有很大的幫助。日本雖然是一個高度 經濟繁榮的國家,但百姓仍然保存傳統精神,是有其原因的。

下午四時三十分從飯店出發前往西原會長的府上,正巧碰到交通顛峰時間,使得半小時的車程,花了近一小時的時間才抵達。西原會長原籍台灣,在日本創業已十多 年了,擁有一棟四層的樓房,樓下約一百多坪,一半捐給東京佛光協會當會址,二樓留給今後佛光協會法師掛單,在寸土寸金的日本社會,西原會長的發心,實在難 能可貴。

當天下午六時正,東京佛光協會在杉並公會堂舉行成立大會,有日本信眾及華僑會員六百餘人參加。我以國際佛光會籌備會主席身分主持,並頒授證書、會旗、印信 給東京佛光協會會長西原佑一及副會長林佳添、何孟子雁。會中,並邀請許代表及高雄縣長余陳月瑛暨東京大學前校長水谷幸正致詞,大會在簡單隆重的儀式中,歷 時五十分鐘結束。

接著,為現場的貴賓及會員作第一場佛學講座,宣講「信仰與感應」。之後,為一百餘名信眾主持皈依三寶典禮。亞東關係協會大阪辦事處沈國明科長、陳逸民先生以及日籍人士一百餘人,均在這場盛會中皈依了三寶,成為正信的佛弟子。

■十月 二十八日  星期一

上午八時前往長谷寺,會晤曹洞宗館長丹羽廉芳長者。老和尚是一位慈祥有德的高僧,雖已八七高齡,但身體硬朗,聲若洪鐘,舉止安詳,處處流露出長者之風,不 愧是日本禪宗的最高領導者。長老曾多次到佛光山,二十年前和他分任日本和中華民國佛教促進會會長,兩人再次見面,相談甚歡。談話間,長老說我走到那個地 方,那個地方就和平了,我對他說,只要佛教界人士站起來,尤其老和尚德高望重,只要多出來弘法,對世界和平一定有助益。

道別了丹羽廉芳長老,約見佛光山目前在日本留學的十餘名徒眾,他們現正分別在東京、京都等各大學攻讀博士、碩士學位,其中,慈怡在京都佛大攻讀博士、涂玉 盞在東京大學攻讀碩士、依量、永智、吳美銀等亦攻讀碩士。當天叮囑他們,在國外求學應有的態度與觀念,中午並請他們在桃花林餐廳飽餐一頓,並分給每人一個 十萬日幣的紅包。

下午二時,在國會大廈憲政會館,主持了第二場佛學講座,宣講「二十一世紀的訊息」,這是由中日問題研究會主辦。為了表達二十一世紀的好或壞、清淨或不清 淨、幸福或不幸福……等,是決定在人心淨化的看法,乃就宗教、社會、政治、經濟、生活、交通、教育、國土、人生、佛教等十個層面,一一解析時代潮流的變 遷,並透露了二十一世紀是沒有政治迫害的世紀、沒有經濟困難的世紀、沒有男女佔有的世紀、沒有惡人欺凌的世紀、沒有交通事故的世紀、沒有環境污染的世紀、 沒有思想紛爭的世紀、沒有老病無常的世紀,二十一世紀的這些希望就寄託在懂得改心、換性、回頭、轉身、結緣、尊重、互助、共存的上面,尤其要能隨遇而安, 隨緣生活,隨喜而作,隨心自在;且要為自己留下歷史,為社會留下慈悲,為生命留下信仰,為人間留下貢獻。

當天前往聞法的聽眾,均為政界、學界的名人。開講前,由尾崎行雄紀念財團創辦人的女兒相馬香雪致歡迎詞;講演後,河部教授致感謝詞,說到我今日一席演講, 隻字未提到「佛」,但在語意間,不時傳達心靈淨化的重要,不時指出修心的妙法。他說,我不僅是個宗教家,且對社會、教育、政治、經濟等方面的知識淵博,深 深令他折服與欽佩!

講演後,接受聽眾的發問,一位五十餘歲的日本婦人表示,她聽講演兩百場以上,看佛書數十年,卻一直不能理解佛法的奧妙,想不到聆聽了這一個多小時的講演, 突然豁然開通。而另一位聽眾說,大師不只引經據典,更能配合生活實例,是一位最能圓融闡揚佛法大意、難值難逢的活佛。承他們的讚譽,實在不敢當。但因是日 本人對一個中國和尚的說話,不能不記。

緊接著,再與中日問題研究會的專家、學者五十餘人,舉行一場座談會,由 國父孫中山先生的日本友人宮崎的孫女--宮崎蕗苳主持。會中,與會人員問道︰

一、在日本有八百萬個神祗,處處都有神的存在,神是絕對存在呢?還是經過人的傳說產生的呢?

二、大陸政府應該如何看待宗教?佛教在大陸如何發揮弘法度眾的功能?

三、美國是一個個人主義、資本主義盛行的國家,他們會接受佛教文化嗎?

四、請大師談一談您和日本的因緣,並寄望日本將來與中國如何發展?

五、我是一個生意人,接觸許多中國人,發現他們很認真、聰明,但人一多就會起爭執,中國人是一個什麼個性的民族?

六、日本的葬儀佛事都要收費,西來寺在經濟上如何維持呢?

七、日本的佛教以前是學校,是解決紛爭訴訟之處,但今天的寺院,被批評為葬儀的佛教,如今民眾與佛教距離愈來愈遠,大師請您指出一條日本佛教的走向?

以上問題都一一給予回答。當晚,應華僑總會副會長劉秀忍居士之邀,前往坐落於三和大廈的黃府應供。劉居士得知我將到日本弘法,即數度打電話到台灣,邀請我 們至其家中應供。所以今晚三十餘人前往接受供養,被《朝日新聞》記者吉田實譽為極具藝術價值的豐盛素齋。席間,賓主相談甚歡。

■十月 二十九日  星期二

下午二時到四時,應邀在日本市中心的朝日新聞紀念館(ヌリオコ會館)舉行第三場佛學講座,講題︰「人心、命運、金錢」。

日本是一個經濟大國,物質生活極為豐富,人們普遍關心前途、命運、金錢,較少重視心靈淨化。其實這三者是互為因果關係的,心好命就好,命好錢就多,真正的 財富在身體的健康、內心的滿足、正確的信仰、包容的心胸、前途的美好、生活的幸福、眷屬的和諧、靈巧的智慧及發掘自我本性的能源,只要心靈能夠淨化,這些 內財自然具備。這些觀念透過慈惠法師的日文翻譯,許多日本大眾同表大夢初醒,內心的法喜,實非筆墨可以形容。日中問題研究會矢野會長更表示︰過去時常自 問,人生所為何來?不覺對自己的前途感到茫然。今聽了大師的開示後,知道命運操之在我,命運由自己創造,知道人生有輪迴、有來生,無形中對未來充滿了希 望。他說,今生雖苦,但可以創造未來的人生。

經過短短兩個小時的講演後,許多人均感意猶未盡,為此,日中問題研究會的人員表示,近日將組團到台灣,希望能再聆聽佛法。

講演後,與東京佛光協會幹部舉行座談,指導他們如何發展會員、擴展會務及辦理活動的方法。隨後,應日中問題研究會之邀,於菩提樹素食餐廳公宴,當天出席的 都是研究會的理事等重要幹部,其中,顧問吉田實先生及祕書福田久美子,在我們三天弘法中,負責各項食住行程的安排事宜,至此圓滿完成使命。他們表示,這三 天雖然辛苦,但是看到聽聞者欣喜快樂的樣子,疲憊勞累也感到甜蜜異常。未來,大乘佛教精神的發揚,在東京佛光協會會長、會員及日本友人的努力下,必能開花 結果。

■十月 三十日  星期三

早上看到徒眾在整理行囊,突然體悟到為什麼不喜歡住在又大又好又方便的房間,而比較喜歡住在普通小房間的理由。

承蒙吉田實先生的安排,住進日本最高級的大飯店,打開窗簾,美國大使館在我的眼下,東京鐵塔近在我的眼前,美國布希總統訪問日本也曾在這兒開過會,但對我 而言,卻像住在廚房、餐廳、會客室、總機房、會議廳、辦公室、教室裏一樣。因為除了睡覺,川流不息的訪客,在此請示、開會、辦公、打電話及用餐,佔據了我 大部分的時間,我住的地方雖大雖好,卻不合我用。今後,我寧可住在普通的小房間,安安靜靜地看書、休息,而將他人美意租來的大房間讓給侍者使用,待開會、 用餐等事辦理完畢,輕輕鬆鬆的走了,剩下的就交給侍者們去處理。

十時三十分就讀於ハワキ短期大學的留學生葉聰明,將十月二十七日成立大會、講座及皈依的照片、錄影帶送到旅館來,這幾天擔任交通服務的陳逸民先生、松村俊彥之及許多日本友人前來送行。

十一時三十分離開了飯店,約半小時的車程到達羽田機場。承在日本服務的華航地面工作人員蘇惠明先生的幫忙,得以順利通關,先到機上休息。

二時飛機起飛,四時二十分抵達桃園中正機場,黃勇夫居士早已在入境室等候。在其協助下,一行人得以順利取得行李,和早已等候在外面的徒眾會面。驅車直接回佛光山。

■十月 三十一日  星期四

昨天由日本要回來時,吉田實先生拿了他將在下一期《朝日新聞》發表的文章給我看(內容是介紹我及此行在日的點滴),因是日文,特拿回來給就讀日文佛學班的徒眾翻譯,報導的層面非常廣泛,故摘錄於後--

掌握中國大陸與台灣和解之鑰

如謎一般的高僧--星雲大師之「新指向外交」

掌握中國大陸與台灣和解之鑰,如謎一般的高僧,最近自台灣高雄來到日本,與日本佛教界的大禪師及日中企業的代表接觸的結果,突破昔日的窠臼,促使由中台合 作,在東京舉辦「中國佛教美術祕寶展」之事有了眉目。這可以說是在中國大陸和台灣膠著關係中,投下了一顆問路石,並且也是他將日本納入其視野中的一項「新 指向外交」吧!

這位高僧就是星雲大師(六十四歲),他的名字在日本可能比較陌生,但是在台灣及海外華僑的華人社會,甚至在中國大陸本土,他都是家喻戶曉的佛教界實力派人物。

大師對日友好,每年均派遣十名弟子前來留學,對於日中文化交流的大前輩--鑑真和尚推崇有加,他們同是江蘇揚州人氏。他說︰「承日本友人相助,讓鑑真大師的聖像得以返回故鄉,心中感到非常高興,今後願與日本朋友同為亞洲及全人類追求共生之道。」

首先讓我們談談這位雲遊世界、足蹟滿人間的大師。

其年少時,正逢中日戰爭,父親於南京行商,下落不明,因隨母尋父未果,而於十二歲那年出家為僧。國共內戰時期,參加類似紅十字會的「僧侶救護隊」,照顧死傷軍民。一九四九年,乘船抵台。

在各地奔走佈教,不遺餘力,歷經艱難困苦,終於在一九六七年,於高雄市郊,創建臨濟宗脈的佛光山寺。該寺在其卓越睿智的領導下,發展成為擁有百萬信徒,規模居台灣之冠的道場,以至全球教界一致譽為世界佛教十二大聖蹟之一。

目睹此番快速繁盛的景況,「企業和尚」、「政治和尚」等評語乃隨著而生。後來,大師將佛光山寺託付於大弟子(心平和尚)管理,自己則赴美,於十年期間,在 洛杉磯建立西半球第一大的現代化寺院--西來寺。目前佛光山寺在美國、澳洲、馬來西亞、香港及法國等地皆擁有別、分院,儼然發展成為一座國際性的道場。

在星雲大師的活動範圍步出台灣,擴及全世界的同時,其與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及西藏佛教領袖達賴喇嘛十四世,亦多次晤談,討論錯綜複雜的問題。

一九八九年三月,大師應趙樸初會長邀請,走訪一別四十年的中國大陸,在北京與國家主席楊尚昆等人懇談,禮為上賓,備受尊崇;回到故里,則與年屆九旬,依然健在的慈母相逢話舊。

在台灣,他早就被國民黨委任為中央評議委員,不但和最高首長如︰李登輝總統和行政院郝柏村院長(首相)等人素有交誼,與在野黨--民主進步黨前後任黨魁黃信介、許信良亦均有來往。

此外,在中國大陸曾參與民主運動,而於「天安門事件」後,逃到國外的千家駒、嚴家其、吾爾開希等著名知識分子,皆曾造訪西來寺和佛光山,拜見大師。

前年五月,大師因收留不願受共黨中央召命,密赴美國的前任新華社社長許家屯先生,而與中共領導階級產生裂痕。雖是如此,像大師這樣能對幅員廣大、人脈複雜 的中國大陸寬心包容者,實在別無他人。不斷謀求與中國來往之道的大師,在今夏華中大水災時,捐贈了五十萬美元的救助金;而對於促進肩負海峽兩岸前途重任之 青年間的溝通交流,也煞費苦心。

此次訪日,是應「中日問題研究會」(矢野龍彥會長)之邀而成行。該會因應時機,站在民間立場,以努力擴展包含台灣在內的中日友誼為旨,而賦予具體的行動。

十月底,星雲大師首先與最具影響力,擁有七百萬信徒的曹洞宗大本山永平寺的管長--丹羽廉芳禪師(八十六歲)會面,晤談地點在東京西麻布之永平寺別院長谷 寺,話題集中在結合日本、中國與台灣三者的關係上。當大師提及前年應趙樸初之邀,回到闊別四十年的故鄉之事時,丹羽禪師滿心懷念地說道︰

「趙樸初會長在我們先管長的告別式及在我就職管長時,特地來到永平寺。我也曾二度去中國,與趙會長長談。」

大師則答以︰

「佛教界必須攜手合作,推展世界和平及融和,也請丹羽禪師能對於台灣與大陸雙方面的和平統一,給予協助。」

在短暫的停留期間內,大師在東京永田町的憲政紀念館和有樂町的朝日馬利歐館,首度面對日本聽眾,發表演說並且主持座談會。該次演說,也承「尾崎行雄紀念財 團」(尾崎行雄乃倡導「地球民主主義」之先進)、「滔天會」(為紀念中國 國父孫中山先生好友宮崎滔天而成立)及日中對外交流協會的協助而臻圓滿。

雖然是在上班日的下午舉行,會場內除了日本人以外,還有中國、台灣、香港及東南亞各國的留學生,都全神貫注聆聽法音。直到現在,耳邊還不時地繚繞著大師睿智的餘音,他說︰

「當我回到久別四十載的故鄉時,鄉人稱我為『台灣來的和尚』,而在台灣住了四十年,當地人卻稱我是『外省人』,也就是『大陸人』。我深深地期待中國的和平統一,同時,我也和尾崎先生一樣,感到『地球人』的觀念非常重要。」

言外之意,似乎可以聽出他希望海峽兩岸人民均能捨去「我執」之祈求。
在發問時,對於許家屯先生的問題,尤感興趣。他回答道︰

「關於許家屯先生,並不是我叫他來的。當時,他已離開香港,假使置之不理,恐怕他會被美國情報局隔離,我想︰果真如此,將有損於中國,而且,許家屯先生也 向我表達其「四不立場」︰一、不在公共場所發言,二、不和新聞記者接觸,三、不背叛共產主義,四、不與民運人士接觸。許先生並且對於這四點原則信守不渝。 我認為我並沒有做錯,反而覺得為中國大陸做了一件好事。」

當再追問︰

「大師想再訪問大陸嗎?」

他回答︰

「當然!我祈願中國和平統一,而佛法的交流也十分重要。再就個人而言,年邁的母親與三位兄弟依然健在。」

筆者也試著詢問星雲大師三個問題︰其一是「天安門事件」後,在東歐或蘇聯等國展開激烈自由民主運動的來去動向;其二是大師對於「天安門事件」後,在海外成為眾矢之

的的李鵬首相有何看法;最後是關於台灣最大的在野黨--民主進步黨,最近在黨綱中加入「台灣獨立」條款的問題。

謹將大師回答內容略記如下︰

「自由民主非常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幸福與和平。」

「李鵬首相從那次事件發生以來,承受了各種辛酸,但是對於他能度過那段艱難歲月的領導能力,應給予肯定的評價。」

「可以再好好地溝通協商,但是我希望民進黨能從全面性的角度來看待一切。」

離開日本的前一夜,「中日問題研究會」特別舉行了一場送別晚宴,席中討論由中國畫研究院、中國美術館及中國佛教協會共同主辦,將於日本推出的「現代中國佛 教名畫展」。具有影響力的日中合作企業的中國方面代表曾說︰若該項畫展定案,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也會來日。

當研究會的會員向星雲大師問及屆時與趙樸初會長在東京相會之事時,大師說︰「好!」並且說︰

「我也將盡力促成台灣的故宮博物院,將國寶級的佛教美術品送來參展。」

中國大陸與台灣的佛教藝術祕寶展,若能在日本同時推出,將突破以往的觀念,達到劃時代性的「中台合作」。此舉可說是大師將日本納入視野,實現其獨特的地球人觀念的一項「新指向外交」吧!

「命運,並非注定,而是可以改變的。只要肯發心行願,則無事不辦。」

星雲大師,留下這句如謎般的話後,飄然離去。

菁華語錄

■法無定法

人性如水,要讓它自然地流轉,
不要搪塞,不要圍堵,
教育要觀機逗教,
是「法無定法」,
絕不要輕易捨棄任何一位學子。

◎「挫折」可以增加經驗。學佛要學出一個歡喜心,不要一碰到不滿意的人和事就生起討厭的心。內心要善解人意,嘴邊要多點口惠,眼中要慈目待人,常常自我警惕,就能不斷進步。
◎佛法是無價的、隨喜的,對信徒不求供養,只為服務;不隨便募化,只講喜捨;不私自化緣,志在結緣。
◎度眾要到山門外度,而不是關起門來度。如果對信徒不善結緣、不方便接引、不懂教化,則易使信徒流失、徘徊門外或落入外道。
◎凡事觀照美好才能自由自在。世間美好不在天堂,而在我們心裏,美化語言,美化容顏,不如美化我們的心理。
◎人與人間的相處最寶貴者,不外有顆體諒的心。
◎在佛門中不是說不重感情,而是要以智導情,以慈化情。
◎人生的美好是從缺陷中而有,對生活、對人生、對修道中所遇到的人情冷暖、變化無常,都能無求而感到滿足,則能自適其適。
◎狐疑不信,是學佛的障礙。一個人的成功,三分之一是讀書,三分之二是做人、毅力、道心。
◎要有勇氣承擔自己的錯誤,並時時刻刻懺悔,才能進步。
◎放下世俗萬緣,佛法才能在心中提起,一個人能有多少進步,完全看他心中有多大虛空可以包容。
◎一件事情從開始的想法到完成,其間的過程才是學習的真義。

■兼善天下

道業的基本原則是成就別人,
如能犧牲自己去成就他人,
則更偉大。
故「道業」小者是獨善其身,
大者是兼善天下。

◎人真正要改變命運的方法,在於道德的觀念、正確的信仰、善意的結緣和合理的持戒。
◎學佛如鳥,可遍飛各地,而不只停於某一處,可遍學一切法門,而不執於某一宗派;學佛又如射箭,箭箭相繼,而不中斷,可以一門深入。一個人的學習態度,可以克服學習上所碰到的困難。
◎要在眾生身上學習斷煩惱來成就自己的道業,因眾生是引發我們三毒的「誘因」,是照出我們三毒之根的「鏡子」。用不執著的態度來對待眾生、接近眾生,就是佛法。
◎如何改善你我的關係?
一、初見三句話。
二、相逢一微笑。
三、爭執一回合。
四、讚美要適當。
◎做事的基本態度──
一、不幻想不空談,應該務實不虛。
二、不好大不喜功,應該集體成就。
三、不匆促不急忙,應該事先計畫。
四、不草率不敷衍,應該精確無誤。
五、不偷懶不取巧,應該勤勞發心。
六、不虎頭不蛇尾,應該有始有終。
七、不諉過不塞責,應該擔當責任。
八、不浪費不奢侈,應該節儉惜福。

■人生之最

人處在世上不可能單獨生存,
尤其學佛更應注重人際的共處,
因「佛法在眾生身上求、在恭敬中求。」
寬可以容人,厚可以載物,
願大家能把「人生之最」當成座右銘。

◎世間大福德者,必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
◎重複的舉止,會變成習慣;定型的習慣,會變成個性。而個性的好壞,則往往決定命運。
◎人生二十最︰
 1.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2.人生最大的毛病是自私。
 3.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無知。
 4.人生最大的錯誤是邪見。
 5.人生最大的失敗是憍慢。
 6.人生最大的煩惱是欲望。
 7.人生最大的無明是怨尤。
 8.人生最大的憂慮是生死。
 9.人生最大的過失是侵犯。
 10.人生最大的困擾是是非。
 11.人生最大的美德是慈悲。
 12.人生最大的勇氣是認錯。
 13.人生最大的收穫是滿足。
 14.人生最大的能源是信仰。
 15.人生最大的擁有是感恩。
 16.人生最大的修養是寬容。
 17.人生最大的本錢是尊嚴。
 18.生最大的歡喜是法樂。
 19.人生最大的希望是平安。
 20.人生最大的發心是利眾。

■命運操之在我

命運是由自己創造,
知道人生有輪迴,有來生,
無形中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因為今生雖苦,
但可以創造未來的人生。

◎人生苦短,只不過是幾十年的歲月,要好好珍惜運用。遇到困難、挫折、意見相左時,要想出解決之道,不要因閉塞的思想而浪費在無謂的人事裏。
◎弘法佈教之祕訣,在於讓別人聽了能接受有用,而不是在名相上搬弄,故講經說法要用真心深入佛法。
◎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永遠守著它,否則將一事無成。
◎命運,並非注定,而是可以改變的。只要肯發心行願,則無事不辦。
◎學道的人無疑情則成癡呆、糊塗,「為什麼」裏面才有道,才有真理。遇有不解的地方,要有窮追不捨的態度。
◎一個懂得生活的人,一定要像雲一樣,過得自由自在。不要被名韁利鎖自我束縛、自我設限、自我封閉,要如行雲流水般任運逍遙。
◎寫文章要有我,才有見解和生命;修行要無我,才會開悟證果。
◎懂得人生的人,在人生裏面要尋找快樂的人生,要找自由的人生,要找自信的人生,要可以包容的人生。如果可以寬大包容,自我心中自有無盡財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