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找回來(1992) -- 星雲日記18 星雲法師著

夢中說夢 1992/7/1~1992/7/15

■七月 一日  星期三

上午,普賢寺依來、永曦、滿穆陪同南非新堡華人投資協會會長黃士豪先生,為其在南非成立佛光協會及別分院道場的設立,特來山拜訪。囑依來全責籌辦,並允其將來南非道場破土或落成時,必定親自前往主持。

佛光山一年一度的期頭人事調動將屆,佛學院應屆畢業的弟子也將投入工作行列,為協助人事監院的分發作業,今安排兩個梯次的時間,分別與經論教理學系和法務行政學系的應屆結業同學座談,聽取大家對實習工作的希望與填寫實習單位的意願。

「實習」,即是親身實地的練習。主要在於從工作中印證自己日常所學的一種過程,如果實習的工作能配合自己的性向、興趣和專長的話,不但可以拓展見解,更可 以開闊思想領域。故選擇實習工作的重要在於「事」而非「人」,能依法不依人面對未來一年的實習生活,才是選擇實習工作的基本原則。

從學院出來學習做事,一定要先具有工作倫理的觀念,恭敬隨緣,不可輕易批評主管,不要怪別人苛求,主管若不苛求,怎會進步?別人對我們發脾氣,那是因為我們自己沒有用,做事的節拍、水準、方法、程序跟不上人家,對主管不僅沒有幫助,反而壞事,難怪對方要發脾氣。

記得曾在飛機上看過一部電影「黃埔軍魂」,片中描寫一位老連長對教育學生的認真與用心,詮釋得無微不至。學生都當上校長了,連長仍留在原職,不為名,不為 利,為的只是要做好學生所真正需要的連長,耐心的、不倦的一屆一屆教下去。這種只為「做好一件事」的認真態度,實在是徒眾該學習的榜樣。人生重要的是在於 做好一件事,所以對實習的工作要有理想。

座談時,首先讓學生們自我能力剖析︰能講幾部經論?能承擔那些佛事法會?自己的專長?過去的經歷工作?最後問大家想跟我說些什麼?或建議些什麼?

如何選擇工作(實習單位)?佛光山派下所屬的單位有︰宗務委員會、方丈室、都監院(下分寺務、信眾、慈善、福利、工程、財務、人事、典制等十個監院)、海 內外各別分院、教育院、文化院、長老院、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佛光山大學教育籌建會、國際佛光會推展委員會、佛光山宗務策進委員會、傳 燈學院、傳燈會等共一百八十個單位,在實習的過程中,要經得起楗槌、喝斥、挫折、失敗等考驗,才能從中學會做事,不要輕易氣餒,學習爭氣,而非洩氣。

做事要懂得工作內容,才能把握學習方向、各種行事,如--

社教行事︰教材影帶的收集,各種語言的簡介,依信眾時間編印半小時、一小時、二小時的「社教手冊」,依年齡、身分、職業、老年、青年、兒童等層次有不同內容的教材,設立多種式樣的標語、書籤、格言以廣為流傳。

文事行事︰影印、電腦、圖書、資料、剪報、信函、宣傳、進修讀物……。

知客行事︰機場接送、場所使用、參觀訪問、餐飲居住、客廳應用、外事應酬、連絡傳達、門戶進出、引導參觀……。

文宣行事︰壁報、標語、報紙、新聞、照相、刊物、廣告、策畫、通知……。

維那行事︰呼班教禮、堂內行儀、香燈侍者、引禮規矩、管理企畫……。

糾察行事︰行事規範、佛殿齋堂、維護秩序、行進威儀……。

典座行事︰餐飲調配、齋供如法、藥石供應、茶湯無缺、齋堂儀規……。

……

學佛當然很好,不過有時候學學菩薩也很偉大。「菩薩」,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事要做難做之事,人要處難處之人。

傍晚,在心平的邀約下,與依空、依淳、依寬和負責本山工程的蕭頂順先生,巡視金玉佛樓的工程進度。

南宋時,朱熹與陸九淵兩人只要一碰面,都會極力的提出自己的見解要對方接受。有一次,朱熹對陸九淵道︰

「要教育學生明白道理,必須多讀書。」

陸九淵︰「道理存在人們的思維中,書讀多了,反而糊塗。」

朱熹︰「學習不破萬卷書,怎能有出息?」

陸九淵︰「書籍堆積如山,何年何月才能讀完?」

這兩位當時頗具影響力的學者,雖有治學思想的分野,但並沒有妨礙他們的友誼,兩人互拜為師,取長補短,完全沒有門戶之見。朱熹在廬山腳下辦起了「白鹿洞書院」時,不但請陸九淵來講學,還將其治學警句鐫刻在石碑上,立於書院門口。

儘管思想不盡相契,但在學術的大前題下,仍能互尊互重,實是「融和」的最佳典範。

■七月 二日  星期四

上午九時,滿盛、滿有、覺蓮等多人,陪同其遠從印尼來山的姑姑張福幹、張宜燕等來訪。今年四月分我到印尼弘法及成立印尼佛光會、棉蘭佛光會時,受當地華裔 師姑們的護持很多,尤讚歎其養育年輕女童,讓她們來山受教育並進而出家(如滿盛等人即是),這種為續佛信仰的作風,正闡釋了傳承的遠見。常住備有車子,囑 滿有等人陪這些師姑到各地參觀。

十時,開車北上,途經台中交流道時,特轉往台中學士路曼哈頓大樓,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法制長曹永杉先生開設的普民關係公司普照。

一般人都稱曹居士是非常成功的土地投資開發的企業家,對建築法規方面的常識非常豐富(這一次在美國成立的國際佛光會,法律章程即由他擬定)。佛光山目前在 海外有多處道場,在信眾的護持下,正積極籌畫中。曹永杉依其多年經驗,提供不少建議,頗為實在,每講到一個法令,常用手邊的專業書籍來印證,頗為欣賞其用 心、用功的辦事態度。

《韓非子》上有一則故事說︰

魯國有一對夫妻擅長於編麻鞋、織熟絹,他們打算到越國謀生。有人就勸他們不可前往,否則會因沒有生意而窮困。麻鞋是穿在腳上的,但是越國人都是赤足而行; 熟絹是作冠的材料,而越人都是散髮披肩的。此夫婦雖然擁有這些技藝,但是到一個不需要的國家,貨物必然滯銷,沒有生意自然會窮困了。

所以,一個人的成功不是沒有原因的,除了本身具足豐富的學識、能力、經驗和條件外,要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地點,做適當的事情,是很重要的。

六時,名歷史學家唐德剛教授、名記者陸大聲、士林高等法院庭長林富村、曾敏敏夫婦等人來訪,普門寺準備了素齋請大家用晚餐。林富村庭長今年年底(十二月) 將參加立法委員的選舉,夫人曾敏敏也是法學博士,特從舊金山趕回來幫忙選舉工作,勉其採「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作為政見之原則。

任教於紐約大學的唐德剛教授(安徽人,一九二○年生,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博士,曾任哥大《中國口述歷史學部》執筆人、《李宗仁回憶錄》執筆人),是非常 有名的史學專家及作家。有些人對歷史總會因年代之久遠、人事之複雜而不知如何入門,但是在唐教授門下的學生就不會有這一層顧慮,原因是唐教授常會幫助研究 歷史的學子架構課題,讓大家記住關鍵的年代就容易入門了。

■七月 三日  星期五

八時,前往內湖,巡視正在裝潢的內湖禪淨中心,佛光山原本在內湖康樂街地段,設有一「內湖佈教所」,因前來禮佛及參加共修的信眾日多,佛堂常擠得沒有空間 禮佛,住持依圓徵得佛光山宗務委員會之同意,為內湖地區的信眾在成功路二段的現址,設立新的共修場所。為配合寺院的需要,現正在裝潢,依圓多次邀約請我提 供意見,今在現場了解施工進度外,並親自在大殿的入口處題上「禪淨融和」。附近居民多人問起何時可以參加皈依?擬於裝潢工程告一段落後,特為內湖地區的信 眾主持一場皈依典禮。

八時五十分,離開內湖,前往宜蘭。

最近看過一本書,描寫古代修道院傳教士們一天的作息︰清晨二時起床,做四個小時的祈禱、四個小時的默想、六個小時的苦工……每天只吃一餐……。中世紀時 代,傳教士之所以受人尊敬,乃是由於濃厚的苦行色彩。後來修道院的供養多了,院內庶務性工作都請人代勞,故有更多的時間來研究學問,所以基督教、天主教的 傳教士個個都是飽學之士,博古通今。佛教也是重視苦修的宗教,在佛教裏非常讚美苦修,因為苦行不僅是意志力的訓練,也是一種修行;而豐富的學識不但可以勵 己,也是度眾的法門。兩者不可偏廢,尤其在佛門更注重「行解並重」。明時蓮池大師的「念佛作福四料簡」可以普遍的代表佛門信眾對行解法門的注重--

「作福不念佛,福盡還沉淪;
 念佛不作福,入道多辛苦;
 無福不念佛,地獄鬼畜群;
 念佛兼作福,後證兩足尊。」

十一時三十分抵圓明寺,請依樹簡單的給我下一碗麵當午餐。隨即轉往仁愛之家,依融、紹覺在旁向我解說新建大樓的工程進度。

下午二時,與心平在雷音寺會合,一起前往楊慈滿老家為其母親主持告別誦經。

日前台北健康幼稚園的小朋友在郊遊途中因交通車失火事故,致使二十三位幼兒燒死,有部分靈骨安奉在極樂寺。下午四時三十分,特繞道到極樂寺,對罹難的家屬們開示──

當健康幼稚園不幸事件發生時,我人正在美國,心想︰天下父母心,定有不少父母除痛苦外,一定會想不開,而對世間產生懷疑,尤其是理不明事難伸,他們需要的 不是金錢的賠償或官員的慰言。所以我今天在此和五十位家長們見面,只想站在佛法的立場,讓各位了解「因、緣、果」的關係,幫大家掃除心中的陰影。

我在佛門五十多年的出家生活中,也有很多難以明白的事,如對佛教非常護持的信徒,其獨子被撕票或遇車禍橫死,信眾就會問道︰我做了那麼多善事,為什麼沒有得到好的報應?為什麼這種事會發生在我身上?看他們那種痛不欲生的樣子,我也跟著他難過好久。

佛門中有一則故事︰有一老和尚化緣建寺廟,賣油條的小孩將其所得全部布施,後來因沒有錢給老闆而被開除,淪落街頭當乞丐,又感染眼疾失明,後來因上廁所不 小心,掉到毛坑裏淹死了。就有人批評說,賣油條的小孩,原本生活得很好,卻因將所得布施而遭到一連串的厄運,做善事何用?老和尚就為大家開示--
這賣油條的小孩,依照過去生的業報,應該要受三世苦,第一世受窮苦報,第二世會眼疾而瞎,第三世合該跌入毛坑淹斃。因他一念慈悲發心做了大功德,所以將三世的罪業提前縮短在一世受報,省去了二世的痛苦折磨,現在已超生到天上去了。

又有一真實故事︰有一對夫婦,老來得子,欣喜之餘,感謝觀音送子,每天到觀音菩薩面前,香花供養,膜拜不輟。可是當小孩到了三、四歲時,卻無緣無故的死 去。夫婦倆傷心莫名,指著佛像責怪不已,為什麼不保佑?夜晚,菩薩託夢道︰你倆老來得子與我何干?但你得謝我,此子今世是為討債而來,我念你每天虔誠供養 香花禮拜,故我勸其解冤勿結怨,對方接受我所言,而不再向你索債自然離去,怎麼反而責怪我呢?

世間的因果業報是福?是禍?不容易了解,也看不出來,但,重要的是因果要化解。愛,本是好事,但受愛的折磨則很痛苦,這一次罹難的孩子,過去世一定與各位有感情上的糾纏,而向你們討感情的債。

債討後,孩子去了,卻也喚醒了有關單位對幼稚園的立法、照顧、交通、安全……各方面的注重,讓千千萬萬的兒童受到更多的保護與關照。

有家屬問道--

◎我們的孩子那裏去了?

人的生命是死不了的,死是身體的一種消滅,因生命如木柴,木柴在燃燒中不斷遞換,但生命的火種則延續不絕,故人死如搬家,在五趣六道中輾轉。孩子非犯五逆十惡,也沒有做傷天害理的事,今生定會上生善道。

◎心中無法拔去怨恨,想報復,怎麼辦?

冤冤相報何時了?冤宜解不宜結,「忍」可以解決萬世仇恨,包容、慈悲、愛心的將愛兒女的心昇華、擴大,才能紓解心中的怨恨,因果是絕對公平的。

◎為何孩子不來託夢?

作夢是一種獨頭意識的現象,人生已如夢,何必再夢中找夢?有夢也許有一點預兆,無夢也不一定要再求夢中了解。

◎滿七後,孩子離我們愈來愈遠,好空虛!

兒女長大總會離開我們,現在只不過是提早罷了。擴大對愛的執著,將天下的孩子都看成是自己的兒女,只要有心,到處都可以碰到有緣人,有此心胸愛將更大更廣。

◎如何化解思念的苦?
事後追悔於事無補,即然是一種「緣」的聚會,緣盡就隨緣吧!這本就是娑婆世間,每一件事都有其因果,不單要去探討三世因果。情雖難斷但可以淨化,要積極投 入光明慈善的好事。時間會沖淡一切,會撫平傷痕。有才會忘失所失,故要積極創造生活才會充實。人的一生中擁有很多,不僅只有兒女,還有更多的人事物值得我 們提起,人生要提得起,也要放得下。

末後,接受家長們的要求,特為罹難的小朋友黃星雲、許書瑋、楊承憲、王威勝、王振宇、劉世瑤、卓立、周家睿、黃愉涵、劉必涵、雷昱誠等人,舉行一場皈依典禮,由其家長在佛前代其禮拜。

■七月 四日  星期六

晨九時,心平偕同建築師周南先生,在普門寺等候聽取我對興建佛光山立體停車場計畫案的看法。

傾聽周建築師分析該項工程規模︰分三層興建,佔地約近一甲面積,範圍東起地藏殿下,西達普門中學橋邊,南濱觀音放生池溝旁。北抵不二門下,可容納七百多輛 小型車與六十輛大巴士,工程費預估起碼需費四億元。聽後我不覺訝然,今日佛光山已經到了需要大型立體停車場的程度了。

回想三十多年前初到高雄,是藉助我撰寫的《釋迦牟尼佛傳》、《玉琳國師》等文化出版的力量,才能買下佛光山麻竹園現址。爾後為辦僧伽教育才開發佛光山建了 東方佛教學院與大悲殿,因此推動佛教文化與教育一直是我的心願與本意。未料十方信眾紛戦同至,為應信眾所需才有朝山會館、檀信樓,作為信徒服務中心。而 今,每天來山禮佛求法的香客善信,多則萬人,少以千計,在這樣的因緣下,預見未來人心渴求佛法,必定有增無減,為一本弘揚佛法、服務信眾的初衷,雖然我知 道心平目前主持佛光山有財務上的困難,仍勉其盡力而為,難行能行,儘快積極完成這項工程;不怕難,只怕不做。

上午十一時應中央社會工作委員會邀請,為「八十一年佛教僧伽社會服務工作研討會」的八十位全省各地寺院負責僧伽座談開示。勉勵同為佛教人,在今日社會中要 保持傳統佛教精神接受現代思潮,雖「人在山林」也要「心懷社會」走入群眾,具足現代僧伽的見識與作風,同時做個︰同體的慈悲人、共生的地球人、明理的智慧 人、有力的忍耐人、布施的結緣人和清淨的修道人。

座談時提到幾個問題及困難要我解答,並請社工會協助、反應︰

一、佛教對監獄受刑人能如何協助、服務?

我以為可從三例中參考施行︰

1.設置監獄佈教師,輔以佛法錄音帶彌補佈教師不足之憾,以平日的佛法薰陶,改變受刑人之心性。

2.設立「再生學校」︰讓受刑人在返回社會前三個月,轉入再生學校學習回到社會的調適力量,是一種避免受刑人再蹈覆轍的良方。

3.曾有韓國某法師向我提到,他因接觸監獄死刑犯的機緣,收集了四百餘封死囚的遺囑。我以為若能刊行此類遺囑(死囚的心聲),以死諫活,使社會人士明白犯罪的因果,提起大眾的淨念,必定能降低犯罪率,助益社會人心。

二、新竹靈隱寺明宗法師提出︰「大師,您只興建新道場,不知維護舊寺院存在的困難,現在靈隱寺已被在家眾把持,出家人只能充做寺院雇員,請協助修改管理人、信徒會員法規挽救靈隱寺。」

社工會鍾榮吉主委隨即說道︰「你不要看大師笑瞇瞇的,他建新道場的困難遠甚於你們所能想像。僅一座西來寺費時十年,歷經一百多場公聽會,與美國政府、社會 大眾、左鄰右舍協調溝通,是相當艱辛的,但是還是把事情解決了,西來寺建起來了,大家還是做個『有力的忍耐人』,逐漸解決問題。」

我以為鍾主任所言甚是,要忍耐用力去面對教界種種問題,但現代僧眾也要有幾項突破︰

1.出家人除了有道德也要懂得法律︰過去出家人不懂法律,只講求道德觀念,但今日社會光講理不一定適用,凡事都要知法、合法才能防患未然,保護佛教。

2.敦促「宗教法規」早日制定,以保障宗教界的權益。

3.建議修訂寺廟管理人、住持的資格︰須受過佛教學院教育的人士,因有佛教信仰,明白佛法,才能秉持因果住持佛教為大眾服務。

下午二時三十分須撘機轉赴香港,永澄利用在車上一小時的機會,表示願為頭份信眾服務之意,特囑心平帶著永澄察看頭份禪淨中心及未來服務的方式。

在中正機場偶遇來自新加坡的賴玉珠、褚芳蘭居士,是慈濟功德會的會員。因閱讀「星雲日記」,特向我禮座請法。勉其續為慈悲服務的仁者,為更多需要的眾生奉獻,我也為慈濟功德會能發揮佛教力量,遍及國內外而高興。

晚上八時三十分,國際佛光會香港協會會長林耀明居士來,提到香港協會幹部忙碌,應如何動員組織力量?我建議二項重點︰

一、積極籌辦佛光會幹部訓練講習會。可禮聘海內外著名法師大德教授佛法,此外,要能設計一些專題課程,提供會員如何修行,如何修身處事,如何做一名會員的方法。

二、組團派遣幹部到台灣觀摩,不時參與總會的各種訓練講習,以能掌握佛光會的弘法精神與方針,加強活動力量。

晚十一時,佛香講堂滿中、永印、滿通、滿敬、覺清等忙完了法務,才來我住處向我問安請益,他們談到香港因佛教所產生的改變,舉出切身所感︰

一、從佛香精舍所在的大樓守衛態度由不理不睬轉而友善尊敬,他們知道香港佛教變了。

二、永印說︰「前幾年計程車司機大都拒載出家人,怕出家人剃光頭會影響財運;最近遇到幾次司機不但載出家人,而且不願收費,甚至事後還寄油香到寺院供養。

三、香港政府購買佛書,作為對民眾的贈品。一次到香港貿易發展局洽事,政府人員主動提出請佛光出版社在香港設立分社。

四、香港王寶嬋、吳倩容等信徒說︰「身為佛光人深感光榮,凡由佛光山門下組團到大陸朝山,都受到大陸諸山長老特別的招呼、照顧。」

我也由此想到十年前到香港,海關人員對出家人的態度是不友善中含著鄙視;近年來我到香港,海關人員非但給予方便快速通關,還幫我搬運行李。足見佛教在香港的這幾年當中,有了全然的改變,佛法的力量只要普及大眾必能深入民心。

■七月 五日  星期日

上午,慈容在佛香講堂的《四十二章經》講座圓滿,頗獲好評。香港成立佛香講堂方才一年餘,其間佛學講座的課程不斷。或由美國、台灣禮請法師講說,或在紅磡 體育館舉辦大型佛學講座,將香港佛教帶出新的活力。據說,在香港弘法,一般信徒是學習基本佛教概念。其中以深蘊佛法內涵、能具廣東語弘講者最受歡迎。近年 來港人學習華語的風氣頗為普遍,若只以華語開講,也能被接受。因此我理想中的佛教弘講師就是要在佛法上用功,才能滿足日益增多的求法者,勉勵在港徒眾,除 了平日為弘法、寺務忙碌之餘,也要自己切實用功,義理的深入,修行的體驗,才不會被世俗潮流淹沒。

晚,五時許赴德機場,趕往印度,隨行同往者有慈容、永妙、慧群、蕭慧華等。因印航延遲一小時起飛,在機場等候時,不少海關人員、領航人員,頻頻上前詢問 我是否為「星雲大師」?只有稱是以對。有人稱我是他的偶像,有人問怎樣才能拜我為師。「偶像」一詞在民國初年是被打倒的對象,那是在佛教衰微的時代;而今 日竟有人以佛教法師為偶像,足見正信的佛法已打動人心本性,顯示這時代的佛教已經興盛開來。

搭上印航班機,隨即感受到即將步入的國度的各種民情。印度全國通用英語(因曾為英國殖民地),其次是印度語。香港到印度新德里,航程費時六小時,時差二個 半鐘頭。印度適用貨幣是盧比,氣候大部分是屬熱帶性,使用電力二百二十伏特。這是參訪印度時,應具備的基本常識。

我曾在三十年前首訪印度,三十年來在印度佛陀八大聖地朝拜,這次是我第七次走訪印度。算是與佛陀的鄉土緣分甚深!

夜晚十時抵達德里,在海關巧遇幾批中、韓、日等國佛教徒,他們也是要前往拉達克參加佛教慶典。機場外有南印度邦格羅摩訶菩提協會祕書阿難陀比丘、慧性、依華及德里的佛教徒專程來接機。他們將全程陪同前去拉達克。

印度的首都德里(現擴建稱新德里),多次由此進出,給我的印象是其熱如焚。三十年前如此,三十年後亦然。

猶記首次訪印,因炎熱的新德里而坐立難安,只得用自己的面巾在當年陳舊旅舍的水泥地走廊上擦乾淨一塊,躺在其上才稍為感覺好些。其實地面仍是熱的,既無法入睡,於是攤開稿紙,就伏在地上寫我的海外日記。三十年前的《海天遊蹤》就是如此完稿的。

今晚抵德里,近四十度的濕熱空氣同樣吹拂在皮膚上,只因來時天已黑,聽說離開時仍是深夜,所以不被酷熱所制。車子行經之處,同樣看到人們在戶外人行道上、圓環草坪上、稀疏樹枝下安然入睡。

已深夜十二時,與慧性、依華、慧群,迫不及待的研究國際佛光會世界大會第三年將在印度召開的各項原則事宜。清晨二時方得就寢,因為凌晨四時又得起身趕搭飛機,飛往拉達克,這就是我的日常生活。

■七月 六日  星期一

本是上午六時的飛機,到達機場才知道延誤至七時半才起飛,非常遺憾,讓我們在旅店裏多睡一小時多好!

飛機飛越層層疊疊的高山峻嶺,只見山巔上覆蓋著終年不化的白雪,一眼望去三種顏色妝點著宇宙︰艷麗蔚藍的天空中襯托著皚皚白雪的山峰,雪嶺盡處一片褐黃的荒漠與沙石山,不見絲毫綠意,這就是聞名已久的喜瑪拉雅山脈。

拉達克(Ladakh),是印度殘存的佛教地域中最古老的,可追溯到阿育王時期,派遣佈教師所達最北的地區,是古代佛教上座部弘傳的重鎮。一片酷寒高聳的瘠地景色中,有著很多山嶺隘道,現今達賴喇嘛十四世流亡時,即通過此山嶺隘道而安全抵達印度。

拉達克是世界可以居住的高原中海拔最高的地方,平均高度在一萬五千呎以上,在山巔中可看到世界上除南北極地區以外的最大冰河。攝氏零下三十度到五十度是此地的常態。我們幸運地在一年中僅有適合一般人生存的六、七、八月來到此地。

拉達克面積九萬八千平方公里,位為印度最西北點,地處六國邊境交界︰印度、中國、西藏、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爾。當初玄奘大師西行求法,即由此冰天雪地 中步入印度國度。現在人口稀疏只有二十萬人,沿著水流坐落的村莊稀疏零落。特殊的拉達克種族文化是由僈族(Mons)、耷德族(Dards)、藏族 (Tibetans)和岥崹族(Baltis)所混合組成。拉達克人的古老文化受著駭人聽聞的貧窮和文盲所威脅,但是他們深深信仰佛教的理念,和用慈悲、 仁愛、寬容、和平的誠懇待人態度,卻是我一再不能釋懷的感動。拉達克人雖終日在六國軍事恐懼的陰霾中求生,卻也念念不忘佛教的祝福,是我所見過最堅強信仰 的一群佛教子民。

飛行一小時半,抵達當地的機場,有等候多時的摩訶菩提國際禪坐中心會長僧伽桑那(Sanghasena)比丘及各地高僧大德︰拉達克佛教寺院聯合會主席暨 佛教僧統圖登仁波切(Togdan Rinpoche)、藏傳黃教首席代表堪布仁波切(Khenpo Rinpoche)、拉達克佛教會會長書司坦居士及來自荷蘭的阿難陀比丘、法國、韓國、美國、印度、錫蘭、新加坡等地的南傳、藏傳的比丘和喇嘛近百人。機 場外有身著傳統繽紛色彩衣飾的當地信徒四、五百人,以捧花、薰香、吹打樂器列隊歡迎,由二十輛摩托車前導。這麼一個歡迎隊伍在我歷經世界各處弘法中,是一 個很特殊的經驗。

九時許,車隊到達拉達克佛教會會址所在的一個寺院,舉行一場歡迎大會。步入會場時,沿途群眾恭敬合掌紛紛低頭列隊請我摩頂。為不負眾人恭敬信仰,只得一一 滿其所求,但是人群一直向我蜂擁而來,隊伍是無限的延長,其間我摩頂的雙手幾次舉抬不起來,也無法估量與多少人結緣。

好不容易走入殿內,依照禮法我們先為寺院常住大眾誦經祈福,隨行而至的當地數百餘位法師喇嘛也誦經回祝。傳統的奶茶供養時,我眼望所到之處,都是滿滿的信 徒,整個會場中只有本團七位中國人,約略估量二千人的歡迎會中,竟然有藏傳喇嘛、南北傳僧伽,出家在家信眾都相聚一堂,佛教的力量融和與歡喜,在此是自然 的呈現。

歡迎會中我以下列幾點供養大眾︰

一、雖在三十年中來去印度有六次的因緣,但是來到拉達克是生平第一次。拉達克雖被高山重重環繞,但高山不能阻隔佛教的傳播,我們能彼此不分宗派為弘法盡一份心力,希望以後我們彼此用中國寓言愚公移山的精神,作為今後的聯繫目標。

二、佛陀當年為弘揚佛法,行遍五印的艱辛,我們猶感在心;今日借助科技的發達、文明的力量,要將佛法弘傳世界五大洲也不是一件難事,只看大家的發心與願力。拉達克是印度的佛教區域之一,若能以此地佛法的力量再回饋印度本土,則印度佛教是復興在望。

三、我願每年提供十名獎學金,給印度佛教青年赴台灣佛光山叢林學院讀書或美國西來大學就讀,讓佛法彼此交流,培育印度本地的僧才,方能助益印度佛教。

會中捐贈一千美金給拉達克佛教會,勉為大眾繼續服務。
終於到旅館安單,囑慧群與僧伽桑那確定往後行程。慧群轉告僧伽桑那的忠言︰拉達克位居高山帶,到此的第一、二天最好不要多說話,不要有動作,充分休息,適 應當地氣壓與缺氧的事實;印度官員到此地公幹,都要先躺在床上四天後,方可工作;昨天一團朝聖者,就有人因罹高山症,掛上氧氣罩當日被送返德里云云。

高山住,大不易,我在今日歡迎會場中早有警覺。誦經時,我只舉腔一字,即不能承接第二字,可見平時視為理所當然常被忽略的空氣,此時突然變得非常重要,不可或缺。

雖說不宜行動和言語,但下午陸續有訪客到來邀約晚餐。晚餐中再次融聚各宗派法師、居士,在餐會中我至誠的吐露到此的觀感︰

印度人民友善,貪瞋癡較少,尤其到拉達克感覺宛如一家人,很親切,彼此心中沒有分別。目前我們以為印度很貧窮,我卻以為印度所潛存的精神文明,不是現在物 質文明社會能相比較的。或許身為一位佛弟子,在印度即使是不起眼的一瓦一石,只要是聖地的泥土,我都覺得芬芳。大家以為︰為何佛陀出生的印度,如今卻這般 貧窮?其實佛法真理的財富,不是用物質所能比擬,佛法的三法印、四聖諦、十二因緣、八正道,那是人類最大的真理財富。

■七月 七日  星期二

晨起,高山症委實厲害,本團人員幾乎都有或輕或重的頭痛現象。當地信眾特別派一位曾在印度政府服務的代表坐鎮在旅館中為我們服務。他勸言︰「凡有高山症現象,要不停喝水才能減輕痛苦。」

早餐是純當地餐點,有炒飯、炸麵等,酸辣而正派,沒有怪味,是一餐蠻好吃的早餐。我遍訪世界各地,守持著一項原則︰「入境隨俗」,習慣當地的食衣住行方式,才能在當地有適應的生存力。

到臨拉達克的這個市鎮叫磊邑(Leh),慧群翻譯的地名很恰當。「磊邑」,石頭所堆砌成的城市。放眼望去都是石頭堆成的山丘、寶塔、房子,可說是名副其實的石頭城。

首日行程造訪拉達克首席喇嘛及印度駐蒙古大使庫碩科跋庫拉仁波切(Kushok Bakula Rinpoche)所駐錫的寺院,是一座宗喀巴派下的道場。寺院喇嘛以西藏傳統迎賓最敬法嗩吶前導,撒花為意,圍觀信眾又是滿滿一堂,摩頂祝福是對他們最好的回報。

喇嘛廟中全寺大眾為我們一行人誦經祝福,長達一小時,我因腳傷不便盤坐,卻依禮勉強就坐。奇怪的是,在他們誦經時,頭痛、腳傷都紓解了,感受到一陣安詳、舒適的體驗。

在寺中為大眾開示︰宗喀巴大師的著作《菩提道次第論》在台灣的佛學院、密藏院都常被引用作為教材,所以我們對宗喀巴大師並不陌生。貴寺大喇嘛擔任駐蒙古大 使是佛教界的一項榮耀,對此地佛教的地位也相形重要。我與達賴喇嘛有多次見面之誼,彼此往來也很友好,從他的口中,我了解各位喇嘛的苦修情況,甚感欽佩。 各位身在印度,對印度佛教復興自然有一份捨我其誰的責任,然而我們顯密二教的佛教僧信都應同時提出貢獻。我也希望隨同各位克盡一份心力。

致贈常住二百美金及六十名僧眾百元盧比及紀念品,以盡一點心意。

近中午,驅車參觀日本山妙法寺在此興建的一座大型寶塔。據說是去年八月開光落成,達賴喇嘛專送舍利子奉安於此,印度前總理甘地夫人也為建塔出錢出力,落成時有一萬人參加典禮。我再次感受到日本日蓮宗弘法力量之普及。

在拉達克每一處聖地都距離村落遙遠,路上遇到的朝聖者都是步行持花前行供養寶塔。七月的拉達克陽光,是曬一分鐘就會讓頭皮發麻的高溫。朝聖者頂著大太陽, 步行少則二小時,多則一個半天,才到達聖地,但是依然看到路上的朝聖者或三五成群,或踽踽獨行,只為到寶塔獻上一份心。

我見此景,當下集合塔上的朝聖者,在階梯上為其隨緣開示︰不要自以為是小人物,只要是和佛陀接近的人,就是最偉大的,因為世上的人,你們最善良、最虔誠。希望這少許的法供養能填補一些他們對佛法的渴求。

有一對很美的女童,在我登車欲離去時,突然衝上前來以手上僅有的小花,依依不捨的供放在我車窗上,含淚望著我,我為此情此景所動,令停車特地下車回贈我手上僅剩的水晶念珠,答謝她所賜與的純真供養。

下午二時參加僧伽桑那比丘主持的「拉達克磊邑摩訶菩提國際禪坐中心」的開幕會。感謝主辦單位,以我為第一貴賓招待我,邀我剪綵開鑰。露天會場,群聚五千人以上,只見大家逕坐在艷陽高照的沙石上,維持五小時與會的精神態度,這是當地生活磨鍊出的忍耐力。

由我講演佛法,及當地學生表演民俗歌舞,是大會重點。

會中因僧伽桑那發心興建拉達克貧困學童住宿學校,慈容代表中華佛光總會,致贈二萬元美金支持學校建設。由於本地欠缺水道用水,我也承諾代為籌措水道設施的費用,以徹底解決學校生活用水問題。回台灣後可得記得向有心教育人士提及此事。

會後探望住在校舍的稚齡學童,建議可集合大慈育幼院院童、印尼及馬來西亞的寺院幼童,和本地學童,每年或數年舉辦一次幼童聯誼交流學習的聚會,讓佛光山派下的小孩子能彼此認識,相互往來。

晚上七時,天未黑,應邀訪問當地唯一一處由印度政府協辦的佛教學校。

我深有所感︰佛教的復興不在寺院的多少,不是僧數的有無,而是在佛教教育的普及。日本、韓國的佛教所以興盛,應歸功於佛學研究的普遍、佛教大學設立之多。 在台灣,佛光山派下也有六所佛學院,辦有高中和初中,在美國則有西來大學。但在佛教發源地的印度,佛教學校是屈指可數。一千三百多年前,印度那爛陀(Na landa)大學,有學生三萬多名,但願以後拉達克佛教教育能有像那爛陀大學般的輝煌成果。

■七月 八日  星期三

夜裏二時,做著一個重複的夢。長久以來因弘法步伐毫無歇息之機會,都忘了作夢的感覺,今夜同樣的夢縈繞不已,很不舒服,所謂胡思亂想不過如此。

應本地白教總部派揚寺(Phyang Monastery)住持及僧統圖登仁波切之邀,以傳統西藏早餐待客,奶茶、大餅、乾果及酥油茶也自成一格,別具風味。

除了住持率寺眾四十多位喇嘛,以嗩吶、法鼓、梵樂親迎之外,另有一位剛從西藏來此的白教桑菩法王同為貴客相陪。

我與西藏桑菩法王談話時,由我用中文表達意思,再讓慧群英文翻譯,爾後請僧伽桑那翻譯拉達克語,再由圖登仁波切轉譯藏語,經過四重語譯,原意早已不知道改變成什麼樣子了,百般周轉困難只好把依華找出來,直譯西藏語。

在拉達克語言是多種語系交雜互用,本團人員只要對外接觸,幾乎都派上用場。我和慈容是用華語應對,慧群、永妙是英語翻譯,依華的藏語雖才一年的功夫,也勉強可以應付,慧性則是輔用印度土語。眾人群音共起,形成小聯合國,別有一番特異景象。

派揚寺中小喇嘛好多,個個童稚臉孔上,呈現風霜寒雪的無情痕跡外,也令人感到其未曾經過教育薰陶的無辜惶恐之狀。心中又是一痛。

此地的寺院都建築在高山頂上,讓人們能遠遠眺望,目標顯著,但是對一個腳傷骨折未痊癒的我而言,攀爬數百級的階梯是很苦的事,幾乎喘不過氣來。隨團者不知 怎麼增加有百人之數,像聯合國一樣,很多國家、很多種族,當地主人都以我為主,我也只得勉力而為,也是另一種體驗。

十時左右,拜訪當地的黃教總部帝釋寺(Thiksey Monastery),住持堪布仁波切率寺眾六十位喇嘛接待,同樣的最上迎賓法,現在已能安然接納。

帝釋寺素有小布達拉宮的美譽,寺中有一尊最大的毗盧遮那如來坐像,有三層樓的高度。距離帝釋寺五分鐘車程處有堪布住持興辦的小學,學童五十名列隊路旁,頭 頂烈日,站立在毫無障遮物的沙漠中,高聲向我歡呼︰「吉祥!長壽!弘揚佛法!」音聲整齊嘹亮。待我入寺供養常住及大眾後搭車回程時,已相去一小時,卻遠望 學童們仍站立在原地等候。我特別吩咐在學童的隊伍前停車,除了只能供養學校二千美金略表心意外,我平常沒有抱小孩的衝動,沒想到竟想要把他們全抱在懷裏, 更想多帶幾個孩子回台灣。
兼程趕赴拉達克女王宮邸斯陀克王宮(Stok Palace)已十一時半了,由溫哥瑪女王(Gyalmo Disket Wangmo)親自以午宴招待。當我向女王介紹隨行團員時,才發現原只是三輛車七人的小組,已擴增為二十輛車百人之多的大隊伍,同來的人有荷蘭、法國、美 國、澳洲、日本、韓國、新加坡、印度、錫蘭、瑞典、加拿大等地的法師和信徒。大家歡喜和我一起到各處結緣,我也樂成此事。

拉達克女王是接任王夫難迦俄國王(King Kunzang Namgyal)暫統世襲的王位,不久將傳給太子接任。斯陀克王宮有一百五十年歷史,現在王宮的一部分已闢為博物館,供人研究中亞歷史與文化。

我一直有個夢想,希望和少數民族生活在一起,大陸雖然已經開放了,我卻無法成行,這次到拉達克來看到這些少數民族的人們,倍感親切。

匆匆趕回旅館,為拉達克佛光會做一準備。

下午二時半,假拉達克佛教會會址舉行「國際佛光會拉達克協會」成立大會。有瑞、荷、法、美、新、韓、日、印、錫,及當地佛教各部派總部的比丘、喇嘛到賀, 藏傳喇嘛數百人同聲祈祝。僧統圖登仁波切特別批准僧伽桑那法師的申請,在當地成立佛光會,他並在會中致詞︰「有中國的偉大人物--星雲大師,帶給我們現代 國際佛教的一線曙光,我們雖然身處在傳統貧困的高地小國,但是佛教的精神力量足以支持我們生存、求道,但願追隨星雲大師主導的拉達克佛光會,引領此地佛教 更加興隆。」

此外,尚有本地的政府官員、佛教會、寺院協會代表數百人蒞臨,政府代表那加俄(P.Namgial)先生代表致詞︰「本地是偏僻人跡罕至的國度,星雲大師 願意親臨弘傳佛法到此,是本地的無上光榮。此地佛教過去太保守,希望藉由拉達克佛光會的開拓復興印度佛教,讓大家同得利益。」

所有人推崇的言語我愧不敢當,但是大家的期許我願意一肩擔負。在會中我也作了以下的感言︰

「我這次到拉達克來,看到了世界上人類真誠的本性。誰說印度沒有佛教?我在印度的此地看到了佛教。三十年前,在印度見到尼赫魯總理時,他說︰『印度號稱文 化古國,除了佛教文化,還有什麼可向世界炫耀?』此次在拉達克看到真正的宗派、種族大融和,即使先進國家如美國,也沒有此地人民純真美好的特質。在這裏, 我看到二千五百年前,佛陀在印度傳教說法的辛苦;我看到拉達克人民滿足、勤勞、善良、尊敬的美德。在拉達克的古文化祥和涵蘊下,我不禁喚起內心思古之幽 情,盼在保留此地傳統佛教特色之餘,能引注一股現代國際佛教的泉源活力,以振興印度佛教。」

再以做八種佛光人︰共生的地球人、同體的慈悲人、明理的智慧人、有力的忍耐人、布施的結緣人、清淨的修道人、歡喜的快樂人、融和的正覺人,勉本會會員。

當選拉達克佛光會幹部的分別是--

會長︰僧伽桑那比丘(原是摩訶菩提國際禪坐中心會長)

副會長︰書司坦居士(原是拉達克佛教會會長)

史托布坦居士(退休行政局長助理)

祕書︰坦杜柏博士

財務︰雪利居士

全體會員皆拉達克人,不見一名中國人。

成立大會後,舉行皈依三寶儀式,又是一次特殊經驗。由我主持中國傳統儀式,由與會數百名仁波切、喇嘛作證,來自世界各國僧伽、南北傳比丘共同加持祝禱。千餘人參加皈依三寶。

至此到拉達克的目的皆已圓滿完成。返回休息處已是晚上八時。

負責財務的蕭慧華告知︰「在拉達克供養的僧眾,每人一百盧比,已累計有五萬元盧比的支出;其他常住供養超過三萬元美金。」

僧伽桑那也對我說︰「中國人曾來到本地的很多,但是像您這般關懷本地人的還沒有。」

正如我交待慧性的一句話︰「對人要結緣,以廣招徠,不必怕結太多緣;做人要有大丈夫的豪志,智慧可以不及人,但慈悲不可不及人。」

這或許是我在此地所行所為的一項注解吧!

■七月 九日  星期四

一早,拉達克佛光協會會長僧伽桑那法師就來早餐、講話,在談話中我建議以下幾點︰

一、多訓練當地的拉達克人,作為弘揚佛法的基本幹部。尤其拉達克人自小接受佛教薰陶,具足對佛教的信仰力和實踐力,最適合從事佛教弘傳的工作。

二、自明年起,每年提供十名佛教獎學金,可先以拉達克人為主,再逐漸推廣到全印度。

三、在拉達克興學,除了興建小學之外,盼望能在當地籌建佛學院。

四、計畫於明年舉辦的世界僧伽講習會,我希望請僧伽桑那法師負責連絡南傳佛教僧伽,依華連絡藏傳僧伽,荷蘭籍的阿難陀比丘連絡在歐洲的僧伽,其他地區的連絡主再待研究。

五、在印度每一個佛教聖地設立為朝聖者專闢的「佛光會館」。

六、國際佛光會希望在印度所辦的義學、義診,能由世界總會協助。

僧伽桑那法師實在是一位有心人,聽了我的一席話,非常歡喜,表示願意在印度首都德里,建設「佛光文教中心」,我加許其志,願祝其成。

談話未竟,拉達克佛光會會員、信徒、法師,一同前來旅館,致贈當地出產的地毯、石雕,每位團員人手一份,有一幅送給我的手工編織佛像,尤其精緻。

原訂的行程上,今日是要去參加距此四十五公里遠的一個藏傳最大寺院舉辦的每十二年才一次的佛教慶典,據稱是有二萬多人參加的法會。但因本團中有人罹患高山症,又巧遇拉達克總督專機前來參加慶典的因緣,故臨時決定修改行程,改乘該專機返回德里。

拉達克機場海關有一規定︰入境時允許手提行李,出境時即使是最輕便的僧袋也不准隨身。由於受到當地人士特別愛戴,一切手續從優辦理,有海關專車接送,有飛機上最佳座位的安排,感謝三寶弟子的用心、用力。

一抵達德里,原是高山上的病貓,在此又大展雄獅威風。讓慧群、慧性、依華分頭辦事,先在一家飯店暫時歇息,等候深夜的班機。也趁此時一一與依華和慧性,做一些叮囑。

我對慧性說︰

一、後年將在鹿野苑召開「國際佛光會第三屆會員大會」,身為地主國的你要領導信眾早做準備。

二、擬在鹿野苑中華佛寺內增建的講堂、寮房、教室、齋堂等,由當地信徒支持外,也可向國際佛光會申請補助。

三、在後年的大會中,可同時舉行傳戒或法會,增加信徒參加的興趣。

四、可預見後年在印度召開的大會,必定有全世界各地信眾紛紛組團參加,你須儘早將印度參訪的路線、行程、朝聖點,作一全面性的研究和報告,供世界總會參考。

五、大會圓滿後,原有的鹿野苑中華佛寺所有設備,可與當地佛教界聯合辦一所佛學院。

六、應保持佛光山的宗風,在鹿野苑要熱心接待十方信眾,與當地人士和睦相處。尤其遠在加爾各答的信徒是最熱心的護持者,雖距離有十四小時的車程,也常到鹿野苑支持,你要懂得好好珍惜。

七、請代我向鹿野苑的護法善信梁德深、盧李月英等居士問好。

八、自己要苦讀用功,學做法師;用般若的智慧光,散發到各地,自己的志向應不要局限於一寺一廟,而要志在弘揚佛法。

我對依華說︰

一、你既已在印度國際大學榮獲碩士學位,多年研習的印度語、梵文也深具基礎,應善用治學方法,菩提心不可忘記。

二、在達蘭沙拉(達賴喇嘛駐錫地)已學藏文年餘,對藏傳佛教要登其堂奧,不可輕廢。此次轉譯藏語,我雖不懂,但仍能感覺到不夠流利,對藏文要多多加強。

三、每月吃住、交通、學費僅四十美元,似乎太節省,對自己也不要太慳吝,尤其對印度貧苦人民要代我施予贊助。

四、對藏傳學校的優良作品,多做翻譯,介紹給大家。

五、可以將當初玄奘等西行高僧的著作,如《大唐西域記》的地理名稱,或高僧大德們行經的地理,與今日印度、西亞一帶地名作一比較、確認的研究,以利學佛者 對佛教史地的切身感,與聖蹟溯源。可以採「古代拉達克文化」、「印度佛教的現狀」,或「印度佛教古今談」為撰文題目,必定很精采。

凌晨三時搭機離開印度。

■七月 十日  星期五

智慧,是人生的透視,是微妙的穎悟,是經歷的結晶。

從印度回到香港,在佛香精舍中,慈容忽然向我提起紐西蘭古捷廉居士曾說︰「聽到大師一生弘法,現在,到處有人請他講演,少有人請他遊覽。希望大師到紐西蘭時,一定要安排一次大師到處參觀遊玩的機會。」

提到「玩」我不一定有興趣,說我從未有遊覽的機會,倒不一定,回憶起遊歷,至今回味無窮。

一、在初到台灣時,一次由彰化佛教會理事長林大賡居士作伴,搭坐三輪車,尾隨迎奉媽祖繞境的隊伍內,一天中吃了七、八家一貫道的素菜館。那時候,沒人認得「星雲」這個人,自覺好不逍遙。

二、初到台灣,曾代表中華佛教文化館,為宣傳影印佛教《大藏經》,作一次環島四十天的行程。其間坐過的交通工具有︰牛車、輕便車、火車專車、汽油車、三輪車、黃包車、擔架、船、飛機等,光是乘這些交通工具,趣味的過程不言可知。

三、一九五三、四年間,橫貫公路尚未開鑿,我就有機緣從太魯閣一直步行到武陵農場。感受到太魯閣風景,質樸秀麗,奇石峻嶺各領風騷,也令我回味至今。

四、一九六五年初辦壽山佛學院時,承蒙西子灣海水浴場王佐場長多次邀約到西子灣一遊。誠意所感,接受其快艇之遊,快艇的速度感的確過癮,至今意猶未盡,若有人再邀我乘坐快艇,我必是欣然應命。

五、今年因印尼、蘇門答臘眾佛堂師姑的美意,到多峇湖一遊,坐上每半小時五元美金的水上摩托車,馳騁一番,也是遊歷的盛事。

六、一生中曾三去金門、一去馬祖,足踏南沙群島。地方司令官特意安排在隧道裏用餐,暢遊蜘蛛網似的隧道,歎未曾有。

七、有一次到綠島監獄弘法,應典獄長與當地信徒所邀,乘潛水艇,首次看到水中世界的真相。在海中的潛水艇內,感覺不知道身在何處︰是天上?是人間?是水中?人怎能生活在水中,與魚蝦同行呢?又是一次奧妙的體會。

其他如美國的大峽谷、尼加拉瓜大瀑布、西雅圖看鮭返鄉溯流、威尼斯的水鄉夜景、義大利比薩斜塔、希臘的雅典神殿、北非埃及的吉莎金字塔、德國幽雅的萊茵 河、義大利競技場、泰國湄南河風光,梵諦岡教宗駐錫處,巴西伊瓜蘇瀑布下的世界第一大水壩、泰北金三角、英國聖彼得大教堂、印尼婆羅浮屠、印度八大聖地、 世界最高山喜瑪拉雅山脈、日韓各宗派道場、泰國玉佛寺、法國巴黎香舍麗榭大道等地都曾有我的足蹟履踐。

尚有走訪中國大陸的萬里長城、北京頤和園、杭州西湖、陜西法門寺、敦煌、南京中山陵、四川樂山大佛等,自然不在話下。

因配合弘法的需要,光是交通工具的運用就變化多端。從早期的行腳弘法,而後在腳踏車把上掛了麥克風沿途宣講,到現在用摩托車、飛機、快艇、潛水艇、船艦、 戰車、水陸兩用機等工具,都是弘法過程所經歷的。曾在香港以專機載我到難民營安撫難民,又在泰國坐上軍用直升機弘化美斯樂。平時,這一切都不復記憶,禪宗 所謂「處處無蹤蹟,聲色外威儀」,但今天容法師提起古捷廉會長的一番話,勾引起多年美好的回憶。

對於各地遊覽,我現在的興趣不高,法界皆在心中,那裏才是最好玩的呢?最重要的還是佛陀的法音能弘傳各地。

■七月 十一日  星期六

多次搭乘飛機往來世界各地,機上的飲食已變成生活的一部分;由於素食,機上服務人員總要為我多操一份心。尤其華航的空服員總是熱忱招呼,希望我能享用美好的一餐。常聽到信眾抱怨,飛機上的素食是一無可取,很難吃,大家都擔心我經年累月的,如何能消受?

也常有人問我︰「最喜歡吃什麼?」

此話如果問在四十年前,我會回答,而且是毫不猶豫的大談特談;如果問在三十年前,我也還會回答,只是要經過一番周轉;但是如果問在現在,我已不知道作何回答。

四五十年前,因為沒得東西吃,也不曉得什麼好吃?什麼不好吃?其實只要有得吃,都覺得好吃,尤以麵食最好吃。

三十年前,是知道自己歡喜吃什麼,但並沒有特別分別好吃或不好吃。雖然仍喜歡吃麵,是當時的感覺,原因很單純︰

一、吃麵很方便,與我不喜歡麻煩人的性格和喜好簡單的生活有關。

二、一碗麵,有菜、麵、湯、油,一應俱全,不再需要另外的菜料。

三、年輕的時候,曾聽過叢林的長老說,吃麵可治胃痛、感冒、頭痛、虛軟等毛病。也就是等於「粥有十利」一樣地,麵也有十利吧!

所以一碗麵很好、很快,也不麻煩人。

後來,吃麵也到了可有可無,一直到現在就不知道自己歡喜吃什麼了。

偶爾徒弟做一道菜,心中讚美,也表示好吃,以後我就吃不到同一道菜。為什麼?徒弟說︰「總不能老是請師父吃同樣的菜啊!」

有時候看到徒弟很辛苦、很用心的為我準備一桌菜,即使都不覺得好吃,為了嘉勉徒弟的辛勞,也隨意指出一道放在面前的菜,假借讚歎他,以後我天天都會吃到同一道菜,甚至一連幾個月,問他︰「為什麼你天天都弄同樣的菜給我吃呢?」

「因為師父喜歡吃啊!」

不知道是誰發明了「素烏魚子」。自此,在我餐前經常都放著這道菜。其實在我有生之年以來,直到今天,我從未曾用筷子夾嚐一塊。因為大家都說「師父喜歡吃」,我也就不吭聲。因為大家肯替我吃,我也就不反對用我的名義準備這道菜。

有人說,跟隨我最好、最有口福,都能吃到上堂齋。但是到今天很多人都沒看出我的性格,儘管我面前有很多道菜,我永遠只吃放在面前的一、二樣菜。
假如現在問我喜歡吃什麼,勉強來說是︰用冰水泡熱飯,或用冷飯泡熱茶,附上一小碟鹹菜,吾願足矣!

我一生之中很會利用時間,不喜歡在吃的上面花費太多時間,尤其不喜歡參加宴會,怕費時曠物。所以要宴請我,一碗麵我會很高興的接受,否則,就有違厚意了。

宴會中,我還有一怕,怕信眾太過熱心一直為我夾菜、添食。做個出家人有惜福的習慣,凡是在碗中的食物,都要吃完;在杯中的茶水,絕不留底。為此我常告誡徒眾,添茶要適量,尊重客人的意願,接受人家的婉拒,才能賓主盡歡。

但不幸的是主人見我將菜吃完,再加再添,我勉強吃完,又再次夾菜,這真是苦不堪言了。

走遍了世界的角落,對各地的食物我也能怡然自得。如︰韓國的泡菜,我很喜歡;日本特殊醃製的黃蘿蔔,也覺得很好吃;美國早餐的麵包牛奶,我也很習慣;台灣的清粥小菜,我也不挑剔。似乎每一個環境、習俗的飲食特色,我都很能適應。

這次到印度拉達克,團員中有人不敢吃,我只好以行動帶頭說好吃,大家才敢動箸,而能維持四天的活動力。

一個提倡能飽能餓的人,形容自己的肚子如同橡皮肚子並不為過。我可以今天一早把三餐,甚至明天的分量一起吃完,節省往後數餐的麻煩;也可以數餐不食也不打 緊。三十年前印度之行,在德里就有過數餐不得飲食,「束緊褲帶等待明天」的經驗。但是近年來因糖尿病的影響,橡皮肚子也不敢再繼續了。

吃,在我生命中是最不被重視的一件事。但是我仍要感謝多少年來為我張羅飲食的一干徒眾︰依靜、依輝、依律、依德、依照、永文、道悟、永會、英姑、吳寶琴、蕭慧華等。

晚,回到普門寺已十一時。

■七月 十二日  星期日

早上永和禪淨中心的永策打電話報告︰日前曾代表常住到永和孫張清揚夫人(孫立人將軍遺孀)府邸慰病,表達常住對她的關懷與祈禱祝福,孫夫人也表示希望我回台灣時能再去看望她。

孫夫人與我因緣極深。一九四九年我初到台灣時,因只是一名無依無靠的僧青年身分,碰巧遇到大陸彼岸放話擾亂說︰「匪諜夾雜在來台的僧人之中,要潛伏顛覆台 灣。」為此我一度與眾多來台僧伽被捕入獄,生命危在旦夕。幸虧孫夫人等虔誠佛教信仰者,慈悲地大力奔走籲請政府釋放,並力保來台僧伽,方令來台僧伽幸免於 難,而延續佛法,開枝展葉,是她不可磨滅的功德。

自從她臥病以來,我凡是到台北必定造訪探望,因為我心中念念不忘人家所施於我的恩德,只要我能力所及一定肝腦塗地回饋以謝。早上十時,特驅車探病。她雖病 得奄奄一息,無力開口回應,但是鼓勵她︰「人只要一息尚存,就懷有無限希望,希望是生命最美好的特質。能心懷希望的往生,也是願力的顯現。」

慈容將內政部邀請中華佛光協會派員參加「研商八十一年大陸工作會議有關兩岸宗教交流問題座談會」的公文,請我指示我們需表達的看法。我建議可向政府反應三點︰

一、海峽兩岸交流的流程順序,依序是先文化、宗教交流,再是經濟、科技交流,最後才是政治往來為最佳。

文化宗教交流是軟化兩岸的僵硬關係,經濟科技交流擺在第二階段,為避免彼此不了解的傷害。

二、開放兩岸宗教團體互訪及宗教學術會議的舉辦。

三、開放培養宗教人才的教育機構的設置,以僧才做教化社會的實質影響力。

下午三時上北海道場,下車馬上召集應屆結業的專三男眾學生講話。

我向學生說明︰佛光山的人事調派,宛如軍中部隊調防,以常住需要為主,其次再參考個人意願,心中要有調到那裏都好的準備。在禪門中所謂︰「熱至熱處,冷到 冷處。」越是怕熱、怕冷,更要到最熱、最冷的地方去磨鍊,心性才會調伏,修行才會自然。況且在佛光山中,單位很多,有多次選擇的機會,不會一次就判了無期 徒刑(喻永無調換、改變的可能),因此首次派去的單位若因緣不具足,數年後也可申請改調,轉身學習的空間很大且多。

其實多年來的觀察,台灣男眾僧伽中的一種性向,常有操之過急,急於出頭,急於領眾,卻怕人領導,不給人管,甚至自高自大,自以為是。其實佛教中男眾僧伽成 長速度最快,若為利益青年僧寶,我以為還是要耐得住時間的涵蘊,不求太快,所謂「大器晚成」之時,自然龍天推出,歷久彌新。但要切記慎防信眾供養太甚。

還記得四十年前,我主編《人生》雜誌時,我就曾舉出經中提到提婆達多因供養太多,所以失敗;佛陀也曾慈喻︰芭蕉因心實而死,騾馬因懷孕而亡,小人受太多的供養,就會注定失敗,今日佛教青年要能深思。

一九五六年,有一富有信徒,想以精舍供養我寫作,我辭拒了。自覺只能寫一些不通順的文章,受不起信徒的供養,而且讓信徒購屋供僧眾居住易遭人誤解甚或非議。難道出家人不能擁有一些尊嚴嗎?

再以佛陀的話勉勵學生︰一個人若不經歷過百次、千次、萬次的傷害、委屈、毀謗、挫折是不會成功的;同樣地,一個人若不經歷百次、千次、萬次的誘惑、供養、利益、情愛而能不動心者,是容易失敗的。在佛教中不能放下這般榮辱,在佛法上就不易提起。
上北海來,其次是為第十期短期出家修道會的新戒開示。本期新戒人數達二百名,平均年齡二十五歲,大學程度者佔三分之一,其中有五十名新戒希望報考佛學院就讀。我為近年來佛教的興盛而高興,學佛者有大眾化、青年化的趨勢,佛教人才的培養也因資質的提升,希望無窮。

以佛經中提及出家之道為新戒講說︰

一、菩薩出家的真義(大莊嚴法門經)︰

1.菩薩出家非以自身剃髮,而是發精進心,斷除煩惱。

2.菩薩出家非只披著袈裟,而是勤斷三毒染心。

3.菩薩出家非為自持戒行,而能令毀禁者,安住淨戒。

4.菩薩出家非在阿蘭若處獨自思惟,而能於男女色、生死流轉中,以智慧方便化令解脫。

5.菩薩出家非為自身守護律儀,而能廣起四無量心,安住眾生。

6.菩薩出家非為自身修行善法,而能令眾生增益善根。

7.菩薩出家非為自身得入涅槃,而能令眾生入大涅槃。

8.菩薩出家非為自身除煩惱、護身心,而能護一切眾生。

9.菩薩出家非為自解身心束縛,而能解一切眾生身心束縛。

10.菩薩出家非求自己解脫生死怖畏,而能除去一切眾生怖畏。

二、出家犯戒怎麼辦?優缽羅華比丘尼勸貴婦出家時,有如下對話(大智度論)︰

優缽羅華︰「姐妹們可以發心出家。」

貴婦︰「我們這麼年輕美貌,出家持戒很難。」

「即便破戒便破,還是出家要緊。」

「但是破戒會墮地獄,墮地獄受各種罪苦啊!」

「可是罪業受完了,你們因出家之因可得證悟的佛果。出家受戒破戒,但以戒因緣可證羅漢果報,若作惡無戒因緣,一再因循造惡,終不得道,還是出家重要。」

三、在《大寶積經》中,提到在家與出家的比較︰

在家是︰污染、繫縛、憂煩、多欲、貧苦、成就小業、魔歡喜、諂曲、憒鬧、多有瞋恚、以財物為寶、多放逸、溺於污泥。

出家是︰清淨、解脫、法喜、無求、富有、成就大法、魔憂愁、正直、寂靜、多行慈悲、以功德為寶、不放逸、出於污泥。

四、出家生活好在那裏?(四分律行事鈔)

出家人有十八種難行能行--

1.對父母是孝戀,是難遣而能辭親。
2.對妻子是情染,是難奪而能割愛。
3.對勢位是人所愛,而能棄捨。
4.對飢苦是人所難忍,而能節食。
5.對滋味是人所喜好,而能甘噉粗食。
6.對精勤是人所厭倦,而能苦修。
7.對珍寶是人所吝惜,而能捨離。
8.對錢帛是人所貪聚,而能棄散。
9.對奴僕是人所愛用,而能自給不使。
10.對五彩顏色是人所愛睹,而能棄之不顧。
11.對音樂是人所競聞,而能絕之不聽。
12.對飾玩是人所保有,而能精粗不計。
13.對安身養體是人之所好,而能忘形捨命。
14.對睡眠是人所難免,而能少眠多用。
15.對朋友情誼是人所恆習,而能處靜自檢。
16.對飲用煙酒是人不知止,而能視如毒藥。
17.對日夜忙玩是人之所趨,而能靜修自處。
18.對華屋嬌美是人所愛宿,而能自己塚間、山林、水邊修行。

出家人的生活是︰自在、簡單、了無牽掛、無求、滿足和法喜。

「孔雀雖有色嚴身,不如鴻鵠能高飛;
 白衣雖有富貴力,不如出家功德勝。」

■七月 十三日  星期一

因將原訂行程提前完成︰為北海短期出家上課,挪在昨晚圓滿。特意撥出一整天時間與中華佛光協會全體工作人員會議。
舉凡是團體、寺院、組織,都應該善用金門、馬祖軍區流傳通用的兩句話︰「講清楚,說明白」來交流、溝通,取得共識。也就是今日民主社會中最講求的一項對談 模式。在我的觀念中認為,為人處事一點也不困難,只要在相處共事上能秉持著︰「異中求同,同中存異」的原則,一切不為難矣!其中重點掌握在所謂「求同」, 是彼此在觀念、理想、目標、信仰、宗風上必須相同、一致;重點掌握在「存異」,是彼此在做事的方法、技巧、風格、輕重、分寸上,可以因當時因緣的情況、個 人專才的適用、事物特性的發揮,而容許彼此各異的存在。不一定要在做事的細節上,要求同一模式。這樣人事才能活潑靈活運轉,才不會彼此牽制、阻礙。有了溝 通、會議的潤滑劑,自然不懼民心民怨堤防的崩潰。

上午十時的會議中,除了讓辦公室內各組人員互談,提出共事上的問題,為其裁決外,主要是有幾項活動須刻不容緩的積極進行︰

一、七月十六、十七日兩天的佛光會工作人員講習會︰將有一批新生力軍投入佛光會各地說明及輔導分會,但須職前講訓,以最短時間進入最佳狀況。

二、七月十八、十九日將召開中華佛光協會理監事暨各地會長、副會長、祕書聯席會議,參加人數三百人以上。

三、自八月份起,有一系列以「把心找回來」為主題的活動,由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暨中華佛光協會主辦,三家電視台及各新聞媒體協辦。

要將社會急功好利之邪風導正,透過生活、文化、宗教的淨化理念,將人性中善良、純正、美好的「心」找回來。活動內容包括徵文、講座、拍攝公益宣導短片、電台名人證言、大型電視晚會、出版視聽圖書等方式進行。

四、十月二十七日起在佛光山舉行的「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第十八屆大會,由本會執行辦理,要召開工作會報,配合各種協辦支援。

五、為連絡會員,溝通佛光會理念,擬議開闢「佛光信箱」,要我每月寫「傳燈的一封信」和會員往來。我遵從會議決定,願意發心每月撰信,現已想到的書信主題已夠一年之用。

有人以為我不歡喜徒眾到各地參學,大都令局限在一師一派下服務、克盡僧職。事實上恰巧相反,我很樂意門徒到各處參訪學習,所以有派駐印度學習藏傳佛教的依 華、日本佛教的慈怡、依量、永智、永傳等、即將赴韓國禪堂學習的慧藏,和在美、英、法留學的慧開(美‧天普大學),依筏(美‧耶魯大學)、依益、永有 (英‧牛津大學)、永賢(法‧巴黎)。

我企盼的是徒眾自己福德因緣具足、自我心性成熟,才不會因為在外遭遇的困難、挫折而退失道念。我也常說︰「十年之內莫遊方。」一個出家人的成長,起碼要有十年時間的薰陶,才能有堅定的道心、成長的道業。

晚上九時,與馬來西亞佛光協會祕書陳愛珠、黃增金居士談話。指示其在馬來西亞佛光協會以發展馬來西亞佛教為宗旨,多用馬來籍佛教徒參與辦事,國際佛光會是 以輔導的態度協助,無意派調外籍人士主持馬來西亞佛光會務。在未來發展方向,其順位應以佛教教育為優先,先培養馬來西亞的佛教人才,再從文化活動上著手, 慈善工作是平日應做的工作,不須特意強調。

現今馬來西亞佛光會幹部,如會長邱寶光、梁國興、陳椿成、黃增金居士等,一生為獻身佛教,受苦受難,只為求得佛教信仰。我深為這許多人的熱忱所感,只能以推動興隆馬來西亞佛教,以報其為教之心。

■七月 十四日  星期二

早上九時,應教育部之邀,赴教育廣播電台,錄製「誠實專案」,十分鐘的錄製,花了兩小時的車程。

人生最大的財富,不是擁有土地、大廈、金錢、權勢,也不是擁有知識、技能、學歷、才華。最大的財富是擁有一顆誠實的心。

《金剛經》︰「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在佛教中列為禁戒的妄語,除了將「是說成非,非說成是」是打妄語外,而心中不誠實的 意念才是妄語的根源。唐代高僧道楷禪師,皇帝三請不肯赴京。皇帝一氣,下令逮捕,逮捕他的官員不忍,慫使道楷禪師說︰「藉託病為由,就可不必捕。」道楷拒 絕此一建議說︰「我不赴京城,也不能以妄語欺誑皇上,有損出家人的誠實尊嚴。」遂被捕入獄。

蓮池大師說︰「人,推辭榮耀是所難也;況且,推辭傷害更難也!」道楷禪師為做誠實的主人翁,寧受傷害也不推辭是一典型。

與教育電台台長俞光澤先生一席話。俞先生以為︰「現在台灣生活水準提高,對宗教信仰越來越殷切,教育當局也開放些許宗教課程,以符時代所需,教育電台純以 教育社會大眾為主,是無商業行為的電台,這次『誠實專案』,陸續邀十位宗教界代表性人物開講,以導引社會誠實風氣,大師是否能給我們一些意見。」

我建議︰「佛教徒所行所為也是社會教育的積極工作,與貴台目標是一致的,我們所做也不要求回報和收入,是全無報酬的使命。但是教育當局對宗教學院的開放很 有限,無法培養傳教人才,普惠社會,若能開放宗教學院、宗教大學的設立,才能從根本解決現代社會道德不振的現象。」

俞︰「本台為服務青少年,特開闢『青少年法律講座』,大師對此能否賜予一些建言?」

我說︰「孫中山先生曾說︰『佛法能補法律之不足。』法律,是將錯誤行為已造成的事後懲罰;佛法是造作惡行前的事先防治。所謂︰預防勝於治療。有良心、佛心的建議、規範,青少年才不易鑄下悔恨的終身。」
「青少年法律講座」節目主持人唐靜芬小姐在旁聽我錄音,臨時把握機會,約我訪談,採問答的方式進行,又錄製了十分鐘。

十一時,與文化工作委員會伊竑副主委和國父紀念館高崇雲館長(陪同高太夫人等家人來普門寺禮佛)餐敘。

下午三時,參加在中華文化復興總會舉辦的「把心找回來」記者招待會。此一活動是與中華佛光協會共同主辦。記者會由文復會祕書長黃石城先生與我共同主持。

出席有各報記者約五十人。

下午四時許趕回普門寺,再接受中廣黃彥翔先生的二小時錄音專訪。

晚上七時半,主持普門寺皈依三寶典禮,人數超過二千人,把十一樓、十二樓、十三樓擠得滿滿的,我擔心不能讓發心皈依者見我一面,又擔心十二樓佛堂不能負荷 這許多人的重量。心中怪普門寺徒眾不知按場地容量安排,不知分期舉行,不知將時間錯開,不知……。只要讓信眾感覺不好、不方便,都是違背我意。

晚上皈依三寶儀式後約九時半,與台北市議員潘維剛居士見面。

■七月 十五日  星期三

上午十時三十分,參加「西藏佛寺興建委員會」會議,假普門寺召開。

會中決議︰請田璧雙上師、覺安慈仁立委、黃建華、陳春發等四位大德任副主任委員,並請黃建華、陳春發、胡迪化、黃麗明、張駿逸、陳光凱、昝德儀、嚴仲態等九位法師、居士,擔任常務委員,我忝任主委之職。

為令佛教各宗派在台灣有一個正常的發展,一所佛教的漢藏僧信共同發心興建的西藏佛寺已籌議多年。田上師的理念是︰「顯密圓融,密不分派」我有同感。從一九 八六年舉行「世界顯密佛學會議」以來,提倡顯密融和是我致力的目標之一。這次到印度拉達克弘法,也了解密宗的分派,所謂黃教、紅教、白教、花教等派別分歧 很大,各為教派而互有所爭也是自然的事。

因此西藏佛寺的興建,照說應請密教的活佛來負責較為適宜。但是四大教少有往來,是一個事實,為了希望西藏佛寺成為一個融和宗派的佛教徒共有的道場,所以大 眾推派我勉為其難的接下這分工作。我樂見道場的完成,能看到所有密宗喇嘛、仁波切同用道場,更會彼此互容共和,個人的辛苦應該值得。

會中張慧文居士提出一個值得玩味的發現︰現行的法令中,對佛教界有一項「監督寺廟條例」,對寺廟有種種的法令規限,但是喇嘛廟、回教清真寺、天主教、基督 教教堂都排除在此限制範圍之外,喇嘛廟同為佛教的寺院,際遇卻有這樣大的差別,是否政府法令的制訂太不周密?是否有宗教偏袒之嫌?所以我一直呼圏請政府為 宗教界制定「宗教法」,讓宗教特性一起發揮、發展,才能令人民心服。

中午聲樂家呂莉麗小姐與台北市立國樂團團長王正平先生、歐洲藝術經紀人李惠敏小姐同來邀請佛光山僧眾到世界各地作梵唄音樂弘法演出。因事關國際性的水準, 我建議︰除了靜態的梵唄音樂,可加入天女散花的佛教舞蹈,甚至可與少林寺的佛教武術功夫等動態節目互相襯托,把真正的各類佛教藝術向世界推薦介紹。

下午三時許,在中視南港攝影棚,為「把心找回來」活動宣導,而參加「歡樂傳真」節目的錄影,隨即車不停駛的趕回佛光山。

晚,八時抵山,心平、慈惠、慈嘉、依恆、依空、依淳等人早已等候多時。因明天中華佛光總會工作人員講習會、佛光會理監事、正副會長聯席會將陸續展開,與眾 人商議研究佛光會所辦的活動可再增加︰監獄弘法服務、海灘環保、電話法語、招待流浪漢過年、慰勞清道夫辛勞、廢紙分類回收、新會員入會佈達式等項目。

為了明日接踵而至的活動、會議,提早解散各自回寮養息。

「憂勤是美德,太苦則無以適性怡情。
 澹泊是高風,太枯則無以濟人利物。」--菜根譚

逆增上緣 1992/7/16~1992/7/31

■七月 十六日  星期四

李季錦送我一則有趣的資料--

如果說自古至今只有一百年,那人類生存的時間,只佔地球歷史極短的一個時期。從五十億年前,地球由氣體和宇宙塵形成到現在,這段時間之長,差不多令人無法想像。

試把地球的歷史縮成一世紀,把世界大事排在一百年裏,則︰

最古老的岩石是在地球誕生後第十五年初才形成的。
第二十六年,最原始的生命如細菌和海藻才誕生。
第八十年,各大陸漂移不定,生命也慢慢演化。
八年前,第一批兩棲動物才掙扎著從海裏爬上陸地。
三年前,恐龍雄霸天下。
二年前,恐龍便絕種了。
三個星期前,最早的人類在非洲出現。能使用工具,也能行走。
二小時前,最後一次冰川時代才結束。
兩分鐘前,工業革命才開始。
三秒鐘前,人類才踏上月球。

……

為讓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的工作幹部能更切實的輔導各分會的活動,中華總會今起一連兩天,在佛光山舉辦「工作人員研習會」。晚,七時三十分,在雙圓堂為學員們上課。

走遍海內外,不管到什麼地方,幾乎每一個國家民族,都自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優秀的種族,然事實上「優秀」並不是用口說,是要有條件的。

國際佛光會的成立,有其特色--
一、其成員都是社會上的菁英。
二、是唯一由中國人發起的世界性社團(獅子會、扶輪社、青商會……都是由外國人發起)。
三、除了聯誼、慈善外,佛光會還從事文化、宗教、友誼、社教……等多層面的活動。

因具有這些特色,故在崗位服務的幹部必然都是要優秀者。如何才能「優秀」?內在要有智慧、理念;外在要有風度、威儀。除此之外,對國際佛光會的宗旨、目標、方向、緣起、組織……都能瞭若指掌--

一、國際佛光會的宗旨︰

1.秉承佛陀教法,虔誠恭敬三寶;弘法利生,覺世牖民。
2.倡導生活佛教,建設佛光淨土;落實人間,慈悲濟世。
3.恪遵佛法儀制,融和五乘佛法;修持三學,圓滿人格。
4.發揮國際性格,從事文化教育;擴大心胸,重視群我。

二、國際佛光會的目的︰
1.提倡人間佛教。 2.建設佛光淨土。
3.淨化世道人心。 4.實現世界和平。

三、國際佛光會的精神︰
1.四大菩薩是我們的楷模。 2.悲智願行是我們的力量。
3.般若戒法是我們的良師。 4.自覺覺人是我們的信念。

四、國際佛光會的信念︰
1.以世界觀弘揚佛法。 2.以人間性落實生活。
3.以慈悲心普利群生。 4.以正覺智辨別邪正。

五、國際佛光會的信條是︰
1.我們禮敬常住三寶,正法永存佛光普照。
2.我們信仰人間佛教,生活美滿家庭幸福。
3.我們實踐生活修行,隨時隨地心存恭敬。
4.我們奉行慈悲喜捨,日日行善端正身心。
5.我們尊重會員大眾,來時歡迎去時相送。
6.我們具有正知正見,發掘自我般若本性。
7.我們現證法喜安樂,永斷煩惱遠離無明。
8.我們發願普渡眾生,人間淨土佛國現前。

六、國際佛光會的方向︰
1.從僧眾到信眾。 2.從寺廟到社會。
3.從自學到利他。 4.從靜態到動態。
5.從弟子到教師。 6.從本土到世界。

七、國際佛光會的胸懷︰
1.人在山林,心懷社會。 2.立足本土,放眼世界。
3.身居道場,普利大眾。 4.天堂雖好,人間為要。
5.法界無邊,家庭第一。 6.今日一會,無限永恆。

八、國際佛光會的任務︰
1.鼓勵研究佛學。 2.護持文教事業。
3.舉辦社會服務。 4.發展佛教教育。
5.推動國際弘法。 

九、國際佛光會的理念︰
奉行「佛光會員四句偈」--
慈悲喜捨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
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

十、國際佛光會的展望︰
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常流五大洲。

十一、國際佛光會的福利︰

1.能夠以會會友,廣結善緣。 2.可作家庭普照,增長智慧。
3.參加職業講習,就業輔導。 4.提供疑難解答,消除迷惑。
5.各種佛學研討,自由參加。 6.旅行世界各地,會友接待。
7.協助婚喪喜慶,解決困難。 8.參與各項活動,淨化身心。

十二、怎樣做個國際佛光會會員?

1.做個共生的地球人。 2.做個同體的慈悲人。
3.做個明理的智慧人。 4.做個有力的忍耐人。
5.做個布施的結緣人。 6.做個清淨的修道人。
7.做個歡喜的快樂人。 8.做個融和的佛光人。

■七月 十七日  星期五

上午七時三十分,續為「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工作人員研習會」的學員們上課。

求證解脫是每一個正信佛教徒所應成就的,國際佛光會特為會員們制定一個修行日課︰「佛光三昧修持法」,讓會員每日依法修證,內容有--

一、拜願法(身業)︰以一拜一願的方式,每日禮佛十二拜。
二、念誦法(語業)︰以歡喜、悲切、空虛、實在的方式,隨自己的心境誦念佛號。
三、禪觀法(意業)︰以禪坐方式觀想、發願,清淨自我意業。
四、實踐法(三業共修)︰就是從日常生活中,做身口意三業的修持。實踐的內容包括發願、淨行、懺悔、回向。

其中以「拜願法」最為信眾所樂於修持,中華總會將依其佛號節拍錄製卡帶,以方便信眾在做早晚課時禮佛唱誦。今在課堂上,讓學員親自示範,從佛號唱誦的快慢 中,調整自己禮佛的速度。並強調每一個幹部或輔導員,在協助各分會活動時,一定要極力推廣「佛光三昧修行法」。

下午二時,前往台中省訓團,為來自全省二十一縣市的三百多所學校,共五百多名軍訓人員開示「從佛教談學生生活輔導」。

我以自己從事多年的佛教教育經驗與理念,說明︰

一、佛教教育的方法是︰
  先度後教,先信後悟,
  先福後慧,先修後學。

二、佛教教育的特色是︰
  神通遊戲,譬喻說法,
  六根互用,觀機逗教。

三、我所受的佛教教育是︰
  無理對有理,空無對我執,
  無情對有情,關閉對開放。

四、佛教對現代教育的看法︰
  生活重於知識,道德重於功利,
  普濟重於個己,自覺重於接受。
一連三個小時的課程,原本要到五點下課,因中間沒有休息,提早在四時三十分下課。匆匆又趕回佛光山,吃了一碗麵,就趕晚上七時,和「佛光會工作人員研習會」的學員們座談--

佛光會的幹部們,態度要愈謙虛愈好,時時記住給人信心、歡喜、希望、方便的信條。

除了協助分會的成立和講習外,對年度的行事排定,不可忽略人時地的條件。

我一生無假日,從小做事就不曾跟人家計較過工作量,對工作我不僅忠心且熱愛,從工作中才有人生,從工作中生活才有意義,「閒」是一種罪惡,每一個幹部都應該建立服務的觀念。

如何建立美好人生?除了佛法外就是修行,世俗的觀念都是在比較、計較中度過,有了比較、計較,生活就不快樂,且也違背了佛法。在世俗是為享受福報,在佛門要惜福,不可損福,是一種人生的開始。

一般性的工作大都是在賣生命,賣時間,只為博取溫飽,在佛門奉獻,除具宗教性外,頗注重歡喜、進步、功德、人事和諧……等的收穫。

要有將自己付諸於大眾的願心。

為弘法之便,要自備「講稿百則」,以為日後開示之教材。

對工作性質不要揀擇,內勤、外勤,可以依需要隨時互調,除可免人事安排的困擾外,更可有機會多方面學習。

■七月 十八日  星期六

本月六日左右,一連兩天的豪雨,造成東山附近坍方,致使五層高的擋土牆崩塌,範圍約有七千二百平方公尺左右,在心平的帶領下,全山兩序大眾合力搶修,都監 院也致函第八軍團的官兵請求協助。近一個星期來,在軍隊派遣兵力搶救後,崩塌的現場已控制住,據大地工程碩士劉崑安少尉多日辛苦的勘察,得知此次崩塌的現 場,其災難形成的原因有--

一、原工程結構不良,豪雨後造成滑動。
二、回填土未分層壓實。
三、邊坡排水不良。
四、擋土牆基礎強度不足。

這些資料將是本山重整地基的寶貴建議。

上午十時,陸軍中將胡家麒先生和國防部部長室參事陳豐義先生等多人,特到本山慰問正在整修崩塌現場的官兵。我前幾天才剛從印度回來,本山此次豪雨造成坍 方,一下子也找不到專業人才可以協商,軍方則本著一向的傳統,協助搶救災難,實在很感激。這種「軍愛民,民敬軍」的凝聚心,對國家而言有功勞,對維護道場 而言有功德,尤其對部長的關心更致以最深謝意!

明潭抽蓄工程處處長高呈毅先生、中鋼總經理蔡馬陵先生,得知本山坍方,皆先後派專員來山查看,同時也提供多項維護工程工作的建議,對大家的關心,實在很感謝。

晚,七時在檀信樓舉行「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理監事及幹部綜合座談會」,各分會會長就其日常所接觸的事情和事項,與總會進行協調。座談時提到--

一、為方便在家弟子體驗僧團生活,下個月(八月分)擬與佛光山配合,分別在佛光山、嘉義圓福寺、台北北海道場等地,舉辦三個梯次的短期出家。

二、今年度的供僧法會,改為舉行功德回向法會。

三、全省各佛光分會配合政府同步推行全民環保、種樹、廢紙回收、認領清潔公園等活動。

四、中華總會為增進本會與會員間之交流溝通,及解決會員疑難問題或生活中之困難、佛學的解答,將闢「佛光信箱」以服務會員大眾。

五、中華各分會之活動策畫,新年度工作計畫之協商。

六、各分會組織「助念團」的實施。

七、提供會員進德修業的機會,擬籌辦「佛光信徒大學」。

八、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第一屆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明年度將在台灣舉行,其籌備工作之討論。

……

中華佛光總會理事張志民(張帝)、林富村,今年底將參加立委的選舉,座談會結束前,各自在大眾面前發表了自己的政見。總會擬計畫將參加年底競選的本會會員名單,集中刊登於《佛光世紀》上,以方便大家認識與支持。

■七月 十九日  星期日

曹氏基金會董事長曹仲植先生,也是中華佛光總會監事長,乘上山參加佛光總會理監事聯席會議之便,送了我一把可防滴水的雨傘,他說,以前的人出門一定是手不 離傘,傘的功用除可遮雨、遮陽光外,更可以當拐杖、當扁擔(挑東西)、打野狗(防身),所以傘的另一個名字叫「不求人」。我也回贈一支由盧堯教授發明的佛 光筆(可於夜間發光)給曹居士。

曹居士雖已年屆八十,但每天仍神采奕奕的到處行布施、送輪椅,忙得不亦樂乎,曹居士表示,他之所以健康長壽且身心愉快,都得自於多做好事,目前他的心態是「聚財容易散財難」……,我盛讚他已得到布施三昧。

上午九時,於檀信樓大講堂,主持中華佛光總會理監事聯席會議,各分會的會長都在旁列席。

中華佛光總會目前分布於全省各縣市鄉鎮的分會約有兩百個,今年上半年,各分會所舉辦的活動,如佛學講座、家庭普照、友愛參訪、兒童寫生、高爾夫球賽、親子 活動、朝山禮佛、文化藝術之旅、園遊會、母親節慶祝活動、全省環保掃街、認捐樹苗種樹、廢紙回收運動、梵唄音樂會……把社會上各階層各角落都帶動起來。

中華佛光總會應教育廳、教育局、警備總部之邀,為全省訓育人員、國中校長、教師、職訓人員教導禪坐,更配合各人的時間、地點與需要共分三十多個梯次舉行,受惠者近兩萬多人。

有此成績,中華佛光總會對下半年度乃至明年度的行事,在會員大眾的共識下,排定有--

◎依各個會員的專長性向,如佛學的、技藝的、活動的、事業的、修持的……加以審核,而頒授檀講師、檀教師、檀導師的資格。

◎對日後新加入的會員,要舉辦「新會員入會典禮」(分北、中、南地區,每個月一次),然後再發會員證。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已正式成立,擬將「中華佛光協會」會名變更為「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擬向內政部提出申請名稱變更。

◎授權祕書處匯集各分會會長之意見,加以彙整充實,並與佛光山共同研訂,提交下次理監事會審議。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第一屆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籌備委員會由理監事、新、舊任會長擔任,擬負擔部分地區機票(如印度、蒙古、大陸、蘇聯)。等明年二月在香港召開之理監事會議討論通過後,始決議。

◎全力支持十月份由中華佛光總會承辦的第十八屆世界佛教徒友誼會。

◎各分會同步響應政府「植樹綠化」及「廢紙回收」等運動。

……

中央黨部社工會周燕菱小姐和內政部民政司王肇發視察在會議中,都非常讚歎中華總會所帶動的活動非常紮實,在社會上每個角落都有目共睹。這種肯定比任何的鼓勵都讓會員們受用。

這次中華總會的座談會,直至下午近一時才結束。

下午二時,在檀信樓主持一場皈依典禮。皈依三寶是一種信心的具足,信仰的肯定。世間之寶只養我們的色身,而佛法之寶能夠長養我們的法身慧命……願今天皈依的千三百多名信眾,都是國際佛光會的預備會員。

晚,七時,為第十一期短期出家修道會(本梯次從七月十八日至七月二十六日)的戒子們開示。這一期的修道會是專為青少年佛子而開辦的,所以在戒子甄選的標準 上也特別嚴格,戒子中除循往例仍有男女眾青年約二百名外,並特設青少年組的沙彌班一百五十人,沙彌戒子方面由本山沙彌學園的沙彌擔任引禮輔導。他們一板一 眼的行儀,絲毫不遜色於年輕的戒子。威儀還是要靠「訓練」來薰習。

發心參加修道會之念,必定是有心想做出家人,想做個修道者,儘管只是短短的幾天,但此心念已非常寶貴,故要好好珍惜,做好一個「出家人」。我從小出家,記 憶中的沙彌生活,不曾有人愛護、關照,都是在重重的逆增上緣中,自我成就自己的佛道,因「信仰」的價值不是用金錢可以衡量的,耐力、忍力、願力有多少,學 佛道上就有多寬廣。

「謙退是保身第一法,涵養是待人第一法,
 安詳是處事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

■七月 二十日  星期一

上午八時,在法堂參加「佛光山宗務委員會會議」。

「宗務委員會」是佛光山最高行政機構,山上若有重大行事都必須經其會議通過始可付諸實行。每次開宗務委員會議,一有決議性議題,心平等都非常尊重我,總是 要我表示意見或看法。我一個人的智慧有限,做事喜歡綜合多數人意見後再加以分析決定。因「法」是大家的,當然要以大眾之需要為依歸。今討論之議題有︰

◎八十一年度期頭人事調動,其作業多已就緒,各院會會商後,於農曆七月中旬完成分派工作。

◎今年下半年度重要行事之確定,如︰道糧齋僧功德法會、第十八屆世界佛教徒友誼會、功德主會、萬緣法會、台北、高雄及香港佛學講座……

◎玉佛樓「使用規畫」。

◎加強本山及各別分院,推動廢紙回收及環保工作之運動。

◎佛光山七眾之一的「師姑」(沒有結婚的女性修道者),擬於八月中旬在佛光山宗務委員會會員大會上,舉行「師姑入道」之授證典禮。其必須奉行--
一、恭敬三寶,信心不移。
二、肯定佛光山宗風,忠貞不二。
三、遵守佛光山宗門清規,隨眾生活。
四、奉行佛光人信條,終身不渝。
五、對師長恭順不違,直心受教。
六、受持在家菩薩戒律,謹慎不犯。
七、終身不婚嫁,茹素不葷食。
八、接受常住一切職務之調派。
九、對道業不忘初心,對學業行解並重,對事業克盡職責。
十、精進修學,發心成為佛門檀講師、檀教師、檀導師。

◎「長老」的定義,是以其資格、聲望、年資、超然、公正、威德、……等條件成就的,而非以年高為是。

再怎麼困難、棘手、複雜的事,我都有方法去解決,但一碰到人事問題,有時我也會不知如何處理。在常住工作上雖有主管與屬下之別,在工作之外,彼此就是師兄 弟的關係,這種「親密」的因緣,若擺在人事上,有時一樣會理不清,深感︰一個心中沒有大眾的人不能引導大眾,身為領導者要懂得愛護屬下,將歡喜、輕鬆、幽 默散布給屬下,在人情事理上,彼此要互相尊重,在協調包容中共事,才不會彼此削減力量。

職務愈高的人,愈需要有直言不諱的屬下。秦二世胡亥,一直到命在旦夕,還不知道天下早已大亂,叛軍四起,因他殺光了敢直言的屬下;唐太宗納降將、受諍言, 身邊敢直言的屬下,比歷史上任何皇帝都多,「貞觀之治」也因此名垂千古。故,在屬下有所申訴時,一定要讓其歡喜而去。

「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是佛光山的工作信條,今天在編藏處服務的永威,將此信條在其感受中詮釋如下︰

關懷他人多讚歎(給人信心),
面帶微笑常問好(給人歡喜),
言談舉止要溫和(給人希望),
有事相助不推託(給人方便)。

希望佛光山的弟子,能將此工作信條切實融入我們的衣食住行中,而非只是貼在牆上或掛在口邊的條目。

「燕子是一種有智慧的鳥,牠看到不該去的地方就不會去;牠銜著的果實掉在地上,便丟去飛走;他本來是怕人的,卻結巢在人間,始終沒有人去害牠,這便是處世的大智慧。」──莊子

◎奉獻是福分、不是負擔。

◎成見愈少,生命愈寬廣。

◎能心隨境轉,方能化腐朽為神奇。

◎命運在於性格之中。

◎只喜歡得到而不願付出,就像機器人一樣。

◎放逸是眾惡之本。

◎懈怠是善行之累。

◎不讀書就會不知禮,是犯戒的。

◎欲除煩惱病,當取佛經讀。

■七月 二十一日  星期二

一早起來,七時左右,在日本的依昱、美國的依門、倫敦的覺彥、聖保羅的覺誠、吉隆坡的陳孟齡等,分別打來電話,他們好像約好了似的,也難怪,大概他們不這麼早,怕我外出。

八時,屏東潮州王忠正建築師來山談潮州道場事;九時,屏東李光輝建築師也來談屏東道場事。這兩處道場,潮州講堂、屏東講堂的建築費都在億元左右,要是在三 十年前,想也不敢想,但現在佛教人口增加,每一個地方都有熱心的信徒,一切由他們自己來,出家人只要給他們鼓勵,給他們指導就好了。

送走了兩位建築師,正想動身北上,高雄興隆寺的住持心惇法師打來電話,要我給他們即將重建的道場提供意見,慚愧,外界真把我當做建寺專家了。

蔣夫人對圓山飯店的式樣不滿意,專程派人到佛光山搜集大雄寶殿的資料,她說佛光山大雄寶殿的式樣比圓山飯店更莊嚴;蔣孝武先生在做駐日代表時,曾打電話向 我要佛光山佛教文物陳列館華藏世界的藍圖,我請彭伯平先生繪製給他,還不知道他做什麼用,就在榮總醫院逝世,此事也成謎了。

上午十時,已經上車,屏東曾永權先生忽然駕到,只得又談了二十分鐘,才匆匆忙忙乘車北上,於下午一時半,趕到豐原禪淨中心。

中心裝修大致完成,佛殿可容兩百人,教室五間、寮房四間、廚房、餐廳、辦公室、幼兒教室等一應俱全。只是顏色嫌暗淡些,這是五色繽紛的世界,就算宗教,色彩也要鮮明些比較好。

二時三十分離開豐原,三時二十分抵達頭份禪淨中心。永澄和頭份佛光分會的會長饒鴻奇以及鄭耀庭、羅榮吉、黃林滿妹、湯玉秀等信徒,與自強大樓的建築師賴興松先生已等了一小時以上。對於修改中的裝潢,做了重點的指示,希望能在一個月內可以使用。

頭份禪淨中心,原就是一所家庭佛堂,鐘鼓佛像齊全,可容三百人共修,只要增建齋堂、廚房後,就是非常現代化的道場了。

慈莊自辭退西來寺住持以來,從澳洲到歐洲,從非洲到南美洲,甚至亞洲,一兩年間,籌設了好多道場和中心,他長於建設,可歸功於他的耐心和熱心,有時我自覺都不如他。

慈莊現在的職務是「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會長。他正在台北預備籌建大普門寺。

五時離開頭份。高速公路,今天非常順暢,只花了二十分鐘,就到了新竹無量壽圖書館,也就是重建中的法寶寺。這是一座非常現代化的寺院和現代化的圖書館,可 容兩百名青少年讀書,是經教育部合法立案的圖書館。講堂可容八百人,佛殿也可供八百人用,每層樓都在六公尺以上,寮房十八間。圖書館有視聽教室的功能,今 後在傳教上必定事半功倍。

六層樓的法寶寺,原為無量壽圖書館,由性梵法師擔任董事長,他後來轉託佛光山管理發展,希望佛光山弟子不要忘記性梵法師對佛教文教事業的熱心和貢獻。

法寶寺已建至三樓,預計明年六月完工。永祥是中興大學的文學碩士,但對工程的熟練也好像是專家,看慈莊和他談得那麼投機,法寶寺必定順利完成。

在新竹晚餐後,抵達台北普門寺已經九時多了。和心定、慧傳等人談到十一時各自解散回寮。

■七月 二十二日  星期三

上午八時,會見香港東蓮覺苑的清文、融勤兩位法師。兩位法師出家迄今已逾四十多年,在寶覺中學任教亦有三十六載,均是佛教界的長老比丘尼,他們一直為佛教默默地耕耘、奉獻。今天遠道而來,特囑覺幻和覺文陪他們上佛光山一遊。

十時,主持泰山禪淨中心開光落成暨皈依三寶典禮,蒞臨剪綵的貴賓有台灣省議員簡盛義、國大代表李先仁、立法委員謝美惠、林志嘉、中華漢藏文化協會理事長田 璧雙、泰山鄉鄉長黃中興、林口鄉鄉長黃茂雄、國大代表王必榮夫人以及泰山婦女會理事長鍾張雲吟女士……此外,還有佛光協會泰山分會會長許卉吟、新莊分會會 長戴碧雲、林口分會會長謝美雲、三重分會會長賴素梅等人,不禁想到小小一個地方,有這麼多大菩薩雲來集,真是稀有難得。會中向大家介紹泰山禪淨中心負責人 為永霖、依根和永喜法師。接著頒發全家功德主獎,計有許卉吟、陳李葉、莊連美雲、陳秀子、樊寶珠、李高月嬌、李林清香、戴碧雲、鄭經綸、杜許秀卿、張李錦 美、卜周淑、吳古彩雲、藍麗華、陳金鳳、許王寶玉、楊例都、黃陳滿、黃茂雄、蔡家福等全家以及金剛、典座、佛堂服務的菩薩們,表彰大家對道場的護持與發 心。隨後,即為五百多位前來參加皈依的弟子開示。

下午四時回到普門寺,陳麗麗、田文仲來訪。

不久,永和市孫張清揚女士的家人來電,希望立刻派人過去助念。趕到孫夫人家,才知道老夫人仍然在醫院急救,隨即提供孫義貞和天麟、淑芳等一些靈堂布置的意見。

接著又驅車至泰山高中大禮堂,為約一千餘人講演「歡喜與融和」--

一、做事的時候,要製造歡喜。
二、做人的時候,要製造歡喜。
三、處境的時候,要製造歡喜。
四、用心的時候,要製造歡喜。
五、利世的時候,要製造歡喜。
六、修行的時候,要製造歡喜。

能製造歡喜的人必定能融和。談到融和--

一、男女老少之間要融和。
二、鄰居社區之間要融和。
三、士農工商之間要融和。
四、貧富貴賤之間要融和。
五、衣食住行之間要融和。
六、傳統現代之間要融和。

因此,能融和就能歡喜,真正的佛法,最高真理一定融和。

講演後,得悉孫夫人已於晚上九時左右捨報往生,即刻與慈惠等人至孫府慰問。抵達孫府,慈莊法師和普門寺的法師們正帶領大家在助念,義貞即遞上孫夫人緊急遺囑一份,是以琉璃經房用箋寫道--

緊急遺囑︰

一、病重時不要送醫院急救打針,保持原狀,不要摸我、動我。
二、不要哭喊,不要講話,大家稱念南無阿彌陀佛。
三、通知台北普門寺、高雄佛光山的師父來助念。
四、停放遺體對時,請女兒義貞替我洗澡,穿著普通潔衣,預先做好的黃布僧鞋。
五、最後蓋上陀羅尼經被。可在我佛袋內找尋。
六、七日後火化一定要將骨灰撿盡裝好。
七、頭七日念佛、停班,逢七放三時繫念。

接著,便與孫夫人之家眷、朋友商討孫夫人後事之處理方法︰由慈莊、吳寶琴、孫義貞為代表,孫天平成立治喪小組,決定於八月二日下午舉行告別式,靈骨再由車子護送至佛光山。

回到普門寺已是午夜十二點半。為孫夫人寫副輓聯--

「八十年歲月心中有佛
 千萬人入道爾乃因緣」

■七月 二十三日  星期四

今天要去日本以及永和處理孫張清揚居士的喪事,所以一早就召開「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會議,會議中決定︰

一、興建佛光淨土大樓。
二、籌辦佛光電台。
三、對現代的資訊和視聽傳播,佛教應走在時代的前端。

會中教育部社會教育司派藍維生先生蒞會指導。會議之後,國防部的江中將和倪小姐來訪,知道我很忙,談了五分鐘左右便離去,可見大家都知道懂得珍惜時間。

送走江中將後,即刻趕往永和孫將軍府上,與孫夫人作最後的見面。確定孫夫人之遺書說不發訃文、不登報,但其親友認為不登報,可能大家會不諒解,要求我還是在報上刊登訃文啟事。故由我撰寫訃文給《中央日報》和《青年日報》各刊登三日如下︰

敬告故孫立人將軍之夫人孫張清揚女士之親友︰

在五年前,清揚居士將其後事交由星雲處理,現清揚居士已於民國八十一年七月二十二日下午九時捨報往生。謹遵其遺囑,由佛光山僧眾,於七天內,每日二十四小 時佛聲不斷,以助其上生佛國。現訂於民國八十一年八月二日下午二時,假第二殯儀館景仰廳舉行殯葬奠禮,特此敬告孫夫人之各位至親好友。


佛光山星雲暨
孫天平、孫安平、張孫義貞、張天麟、張成勳等孝眷 敬啟


寫完之後,我在孫夫人靈前受義貞所託,代她寫一副輓聯︰

「養我教我愛我知我恩深是我母
 慈心悲心喜心捨心聖德有心人」
關於其他事,交待慈莊法師、吳寶琴、孫義貞為治喪小組,並請張少齊居士指導。交代之後,走到孫夫人遺體前,作最後的告別︰

「一代美人,也是虔誠的佛門信女,從燦爛的名華,歸於平靜的生活。一生皈依佛法,護持佛法,弘揚佛法;最後從佛號聲中含笑而去,希望乘願再來人間。」

我即刻請佛光山代為辦理後事,準備治喪的費用。孫夫人並沒有託付我這麼做,但她沒有遺產,想到她一生對佛教的貢獻,我只是代表佛教對她盡心而已。

隨後趕至機場,乘亞航下午一時二十分的飛機赴日。服務於日航公司的經理謝英一先生一路帶我上機到我坐下為止,真是盛情可感。機上有龐博仁居士夫婦陪同,約 日本時間下午四時三十分到達大阪,由日本官員帶我快速出關。其實,每次進出關不必勞駕特別待遇。台北駐大阪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曾彬祥、課長方承輝、經濟商 務課長楊弘毅、文化教育課長林默章、科長沈國明、ハイラツク貿易代表取締役岡村匡泰先生等迎接。晚,留居日本二十八年的信徒張元禮子及其公子張元永治及佛 教大學前校長水谷幸正先生等,為我設晚宴在大阪唯一的一間「觀世音」素食館。約六十人用餐,聽說每人每份日幣一萬三千元,這一餐吃了將近一百萬日元,我一 直心中惋惜,太貴了,所以我不喜人請客。

晚,宿王子飯店,聽說是日本天皇住過的飯店。

■七月 二十四日  星期五

一早,和訪客談話。

中午,在沈國明、黃秀吉夫婦府上宴會。飯後,座談會及皈依。任職亞東關係協會的沈國明科長夫婦等跟我談了許多海外華僑的奮鬥史,在場的馬祖冰、張元禮子、 謝美香等已僑居日本十幾年或二十幾年。他們之中有人在幾天內曾賭輸了二億日圓,看了我就埋怨說︰「如果師父早一點來,我就不會去賭了。」

為了讓大家對皈依能有些了解,先請慈惠法師用日語跟大家作簡單說明之後,再由我和大家說法︰

◎一般人以為皈依就是受戒,有很多戒條要守,所以不敢皈依;其實皈依只是表示自己信仰佛教。

◎一般人認為皈依就要吃素,其實對皈依者而言,吃什麼並沒有限制。

◎有的人認為過去祭天,拜神,奉祀祖先,所以不能皈依;其實,拜神祭天只是一時的恭敬,而皈依是一生的信仰。

◎皈依不是皈依某人、某寺,而是皈依誓願做三寶弟子。

◎我們佛教徒要從神權迷信中解脫出來,為了捨邪歸正,所以要皈依三寶。

晚上六時三十分,在大阪俱樂部舉行國際佛光會大阪協會成立大會。默默為大阪佛光協會的成立而奔跑的黃秀吉居士謙讓地表示大阪佛光協會要在日本落實推廣攝 眾,當由日本人來擔當該會會長較妥,婉居為副會長,故會長暫缺,並由亞東關係協會的六位課長出任為協會重要幹部,可見僑界對佛光協會的期望很大。暴滿的會 場,蒞會者有日本京都四天王寺瀧藤尊教管長、佛教大學水谷幸正校長、前田惠學教授、東大寺守屋弘齋主任、全日本佛教青年理事長岸野亮淳先生,及神戶華僑總 會蔡謀修會長和東京佛光協會顧問陳逸民先生等。四天王寺瀧藤尊教管長在致詞中對佛光會「融和」的性格表示贊同,認為宗教不要分派別;從水谷教授的致詞中看 出他對佛光會所抱持的深度了解與期許。

與會者有不少是日籍人士,從成立大會到接著舉行的佛學講座、皈依等皆由慈惠法師日語翻譯。

融和歡喜的大會活動中,如果說有什麼缺失的話,就是對貴賓招待和禮遇上的缺失,但大家都歡喜,尤以沈國明、黃秀吉夫婦居功甚偉。

■七月 二十五日  星期六

今晨由大阪至東京,乘七點四十五分的新幹線,約三小時即抵東京。這種車速自二百公里至二百五十公里,快而平穩。國際佛光會東京協會的會員們已張著紅標等在 月台上。踏出車門看到的是一張張歡喜企盼的神情,再望一眼月台上行色匆匆的過往行人,隨即感受到東京繁忙的生活步調。

中午在東京唯一的素食館--菩提樹用餐,這是日本三友商社負責人沼田惠範的佛教事業之一。他創設佛教傳道協會,以各種語文廣印《佛教聖典》分贈世界各國的 學校、旅館,每年並將公司營利所得的百分之一做為佛教事業的基金,近幾年更全力從事英譯佛教《大藏經》的工作。

熱騰騰的飯菜擺滿一桌,心想︰不知要花多少錢?《朝日新聞》的吉田實先生,正跟我提到二十七日中社的社長要請客。一想到日本宴席的排場,上次來東京,受他 們邀請一餐就吃了五十萬日元。陳逸民告訴我,他今天請我的這一桌只要三萬元。我就跟吉田實先生講,一桌三萬元的菜比較好吃,而你們五十萬元的菜不一定好 吃。大家聽後,不約而同地會心微笑。席間,陳逸民提到早上坐在新幹線車上,鄰座是吸煙者,吞雲吐霧,讓他覺得很難受。我告訴他下次可以和我調換座位。陳逸 民說︰「師父您一定有什麼法寶,能不怕煙味,可否傳授給我們?」看大家摒息靜候下文,我回答了一句︰「我根本聞不到煙味啊!」大家哈哈大笑,想起以前有人 問我一些素菜的名稱為什麼要取名「素雞」、「素鴨」?我的意思,只要心中無任何意念,又何必在稱謂上計較呢?這和嘴上吃素,心中不吃素又有什麼兩樣?

陳逸民接著說道︰「以前有個施主,供養出家人吃糕餅,主人很為難地說明裏面滲有雞蛋,出家人說︰我只看到糕餅,並沒有看到蛋啊!」陳逸民的悟性很高。

談笑中,茶足飯飽,我們同來的慈惠、慈怡等法師,每人的碗中點滴不剩,只有吉田實和陳逸民的碗中尚有餘菜,他們不好意思的說︰「關於惜福,我們還要再修。」

下午一點多抵中華學校,看到西原會長正在指揮一群年輕人練唱「三寶頌」。永倫、永智則帶領會員們布置會場。

下午二時,對約四百人的聽眾講說「禪與人生」。四時結束時,即刻趕往會議室,主持幹部講習,我告訴約五十人的幹部各種修行法和佛光會發展的各種要領。

晚上六時至國際佛光會理事劉秀忍居士家家庭普照。

劉居士的姊姊林劉坤居士也是虔誠的佛教徒,常至普門寺禮佛。我們到達劉府時,先至佛堂為其誦經祈福,再至頂樓客廳,劉秀忍把她自己學佛的心境告訴我。她說︰「如今能做一個國際佛光人感到很榮幸,將盡力護持佛光會。」

晚,七時,在劉府頂樓聚集了三百位聽眾,亞東關係協會駐日代表許水德夫人,以及華僑新聞社社長楊文魁、台灣同鄉會會長林秋山、遠東國際貿易公司社長林丕繼和東京佛光協會會長西原佑一、副會長林佳添博士等濟濟一堂。

這是一個座談會,提出問題的人很多,很踴躍,可見身在國外聞法不易,每個人都把握這難得的機緣。有人問︰國際佛光會與一般的國際慈善團體有何不同?我回答 說︰慈善很容易做,好比給大家錢,每一個人都能接受;而布施佛法就不是人人能做的了。因為佛法是究竟的真理、永恆的真理,但不一定每一個人都能接受,一旦 接受之後,卻一輩子用不完;錢有用盡之時,法的喜悅受用,生生世世相繼不絕。如《金剛經》云︰「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 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功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其時西原會長舉手發言道︰「在今年五月十六日洛杉磯的國際佛光會成立大會中,我一天之中結交了四千多位同參道友,我自參加佛光會後,每天行慈悲,有忍力,樂觀進取,歡喜融和,一生受用不盡。」掌聲響起,看到有不少人流露出欽羡的神情。

由於時間關係,很多尚未問到者,只有留待下次了。

■七月 二十六日  星期日

上午,召集在日留學的徒眾講話。

首先由研讀佛大博士班的慈怡法師報告︰「再一年多我就將修畢博士學位的課程,目前正在搜集有關宋朝史籍的論文資料。」

再由佛大碩士班的依量法師報告︰「今年將提出碩士論文,題目是『隋唐儒釋道三教交涉史』。」

大正大學碩士班的永智法師說︰「我也是今年要提論文,題目為『有關俱舍論世間品之研究』。」

接著東京大學碩士班涂玉盞說︰「每天的功課很緊。有兩年的研究生生活,已漸漸進入情況。東大木村清孝教授要我轉告師父,很歡喜佛光山滿潤法師到東大作研究。」

研究社會福祉的吳美銀報告︰「正在寫論文,題目是『中日老人福祉比較研究』。」她學有專長,明年將幫助高雄無量壽精舍(暫稱)負責管理與發展的工作。無量 壽精舍是由高雄縣政府向內政部申請三億元籌建的,由佛光山慈悲基金會經營管理的一個老人頤養天年的好地方。希望佛教為社會服務,把它做好。

駒澤大學的永傳、佛教大學的滿庭、立正大學的張瑞文等也都作了研讀報告。

我這一生,沒學過文學,但為佛教文化的發展,還是要指導如何編雜誌、寫文章、改文章;我一生是沒有學歷的人,但常需要給寫論文考學位的徒弟做論文上的建議。

下午,在東京中華學校的行程,先舉行消災法會的回向,然後主持佛學講座、皈依,及一場日本東京佛光協會的幹部訓練。日本非常重視職前的訓練。這次在日本的 行程中,東京佛光協會的幹部訓練雖然只有短短一個小時的時間,但是仍希望佛光會的幹部們能本著佛光會的精神,藉著佛光會的推展,隨時隨地把佛法給人,並知 道這不但救人一生,更救人生生世世。

訓練之後,目前在東京弘法的永倫向我報告佛光協會的事情。

在皈依會上,因時間的關係,沒有特別安排日語翻譯,而有不少日籍人士參加皈依,東京佛光協會會長西原佑一居士、副會長林佳添居士、吳淑娥居士等幹部帶領服務人員作同步翻譯。

■七月 二十七日  星期一

晨,六時起床,匆匆用罷早餐,吉田實先生和孟君、陸君來訪,談起北京故宮和台北故宮共同在東京展覽之事。共同展覽本是很單純的交流事宜,只可惜大陸顧忌大陸故宮不能與台北相比,而台北則怕故宮寶物送到日本不易返回,恐怕這件好事將有些周折了。

八時,西藏諦深法師(達賴喇嘛的翻譯員)來訪,他很希望我能助他訪問台灣,請亞東關係協會核准他的入境簽證。我覺得這不是很難的事,難在他要獲得西藏流亡政府的同意,看起來需要一番協商。

九時,由陳逸民先生開車送我到亞東關係協會與許水德代表見面。到了亞東關係協會,獲知現在已改名為「台北文化經濟代表處」,這是許水德先生出使日本,一次 成功的外交。在我到過的中華民國駐外機構,如馬來西亞、巴黎、倫敦、聖保羅、洛杉磯等台北各地辦事處中,日本東京辦事處是最氣派的一個,清新雅緻,氣勢非 凡,建築的外觀加上中國古典的布置,真是一座漂亮的房子。這裏作為中華民國外交接待的場所,亦增加國家之光彩。

許代表在高雄做過教育局長,而後為高雄市長、台北市長、內政部長,感受到他是一位彬彬有禮的君子。

承其好意,到他辦公室參觀,主要看其氣派,亦到其官邸參觀。他希望我下一次再到日本時,能來此地舉行佛學講座(它位於東京中心,使館後面是數萬坪的花苑)。

午宴設在大芳園,有許代表夫婦、鍾副代表、陳哲燦組長、《聯合報》的高惠宇總編輯、全日本華僑協會會長劉秀忍女士、東京佛光協會會長及顧問等貴賓參加。承許代表送給我眼鏡架二副,我說一副就好,他說我常常各地奔跑,還是兩副好。

日本料理,從大阪吃到東京,各有特色,名氣很大,每道菜都是一點點,碗盤卻都很大。坐在旁邊的諦深法師聽說一桌就二十萬圓,他說這些錢在印度可以吃三年了。

許代表表示希望國際佛光會世界理監事執行會議能在日本召開一次。

下午一時半,在憲政紀念館為日籍人士講「融和與歡喜」,會後有很多人發言表達他們的感想,

甲︰「我是出生在日本的華僑,但不會講中國話,每當有人問我是那裏人,我總是不知如何回答,所以後來就說自己是亞洲人。今天聽師父講演之後,我就知道我是那裏人,我是地球人啊!」

乙︰「我是天台大本山的僧眾,日本佛教的宗派門戶太過森嚴,各宗派少有往來。聽大師說,我們的教主佛陀只有一個,我們都該如兄弟姊妹般的融和,覺得深深慚愧。」

丙︰「我們日本人不大重視家庭成員的融和,一個家庭如此不能歡喜融和,怎能促進世界的和平?」

丁︰「大師!您創立佛光會意在擁抱地球,我在富士山下有一塊地,願意捐出來給佛光山做道場,因為這樣除了可達到我的心願,在富士山上也才有星與雲。」

上一次我到憲政紀念館來,是由日本朋友抬推車上來,而這次是我自己走上來,來聽的大眾都覺得驚訝而歡呼。

下午四時半,拜訪朝日新聞社社長,因為我曾替《朝日新聞》的記者安排晉見郝院長、錢部長、吳部長、新聞局長等,所以今天到日本時和他做一次交流。

晚上又應邀參加日中問題研究會的會長和河部副會長的歡迎宴。昨天晚上,河部教授說︰「您的講演不會讓人覺得在說教,而是一種平常的語言、比喻,將佛法帶入 人心,疏導人心。」並說︰「我們代表日本,以贖罪的心情來幫助中國人。我們對佛光會在日本推展已經有了計畫,我們這樣做,從沒有為其他目的而做,而是以懺 悔的心做的。」我說︰「過都過去了,就不要說贖罪了,可以用結緣來講。」但他情不自禁的站起來說︰「贖罪就贖罪,已經發生過的事不可能消滅的,我們欠了中 國五十年呢!」

晚上又有鍾姓夫婦來訪,說流落在外多年,想回國不能,願我助他們一臂之力。啊!今日天涯淪落的人還這麼多!

■七月 二十八日  星期二

晨,六時(即台灣清晨五時),孟先生打來電話,告訴我日本原明夫先生捐獻富士山下土地建寺的誠意。原明夫先生在吉田實先生的口中是「當代人物」,他和田中 角榮、竹下登、中曾根、宮澤喜一等知名人物都有來往,日中矢野會長和河部教授一直說他言出必行,非常受人尊重。

一切就隨緣了。

孟先生還談到貿易和家鄉事。

九時,往橫濱出發。

近二十年沒到橫濱了。這次到橫濱來,是接受神奈川縣日中親善協會之邀請到橫濱訪問並講演,想起來感到很對不起孝道山老統領岡本孝道夫婦,當時彼此往來很密切,後來我因忙於佛光山的開墾及國內的弘法,漸漸地疏忽了來往。

今天的訪問,沒經孝道山的安排而前往,深感歉意。

抵達孝道山,先至蔣公紀念碑參拜。由日中親善協會安排,有參議員及橫濱市議會酒井麻雄議員等六十餘人參與宴會,會中很多人出來講話,我聽不懂他們說什麼, 只聽得出「星雲大師」等語。最後由我講話,我說蔣總統與日本的因緣,蔣總統領導中華民族艱苦抗日,戰後蔣公「以德報怨」對待日本,這對日本經濟之復興助益 很大。

一九七二年佛光山開山六年之時,蔣總統行至西子灣行館,多次派人到山上表示想小住數日,當時山上正舉辦信徒講習會,房舍又少,於是請他延後幾日,在等待之時,忽得中日斷交之消息,於是返回台北,沒幾年就逝世了。

日本政府是對不起蔣總統的,但日本的人民對他尚存感恩圖報之心,我想蔣公在九泉之下可聊以安慰的。

我在會中告訴大家蔣公生平的小事︰
一、蔣公童年是在雪竇寺長大的。
二、蔣總統的母親信奉佛法,能背誦《金剛經》、《楞嚴咒》。
三、蔣總統一直喜好理光頭。
四、蔣總統一生以開水代茶。
五、蔣總統喜歡素食,尤其喜好煮爛之素菜。
六、蔣總統以三千銀元助太虛大師環球弘法,並安排軍中弘法。

這些事,平常不為人知道,但若大家知道了必覺得津津有味的。

餐後,與會的日本人一哄向前要求照像。台灣信眾喜歡和我照像,想不到日本人亦相同,每次出來參訪,總感到照像花費很多時間。

隨我參訪的徒眾有十幾個會講日文,但每回演講都由不會講日文的我來講話,再由他們翻譯,講英文的地方及廣東話的地方亦如是。

二時三十分,到他們的大禮堂講演,我以佛光會員四句偈和大家結緣。講演後,法務部安藤部長表示︰「這樣的開示對日本信眾非常重要。」接著舉行座談會,日本人發問內容多為輪迴等問題,看來和台灣信眾所想知道的差不多。

晚上在中國餐館用膳,曹永杉、沈尤成、陳麗麗、劉秀忍等多人亦參加。因東京佛光協會的幹部在飯店等待,我便匆匆回到飯店。他們希望能舉辦幹部講習會,參加 八關齋戒、禪坐等活動,要求成立別院。當場劉秀忍女士發心捐二千萬圓、西原佑一夫婦一千萬圓、陳逸民夫婦五百萬圓、邱美艷居士二百萬圓、謝文政夫婦一千萬 圓、吳淑娥居士二百萬圓、白文美居士一百萬圓、陳麗麗居士一百萬圓、楊碧鑾居士一百五十萬圓、林佳添夫婦一百萬圓、賴連金居士每月捐一萬圓。大家並表示要 發動很多人來參與籌備東京別院的行列。從大陸來日本探親的秦媽媽也捐二十萬,真令人感動。

大家那麼熱切地希望東京能有個別院,看來在東京設立一所別院並非難事。前幾天在大阪時,當地的信徒亦很熱烈的表示要設立一所佛堂,他們說︰「大師!我們會 發心籌建佛堂的,您要派師父來此地領導我們啊!」看信徒的熱誠實在令人不易辭拒,所以佛光山在海外的別分院--巴西的如來寺、紐約講堂、倫敦道場、澳洲南 天寺、中天寺、紐西蘭禪淨中心等,就在這樣的情形之下相繼成立。

想到佛法所說的因緣,因緣不具之下想了也不會有,在因緣和合之下推也推不去啊!

劉海粟八十七歲時說「海到盡處天是岸,山登絕頂我為峰」此之謂矣!

■七月 二十九日  星期三

上午七時五十分,和慈惠、依昱從東京羽田機場搭乘華航班機回高雄。近來講演時,遇到沒有鐘錶的地方,加上自己手錶上的指針,色不鮮明,總覺不便,一向守時 的我,一直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今天在羽田機場出境室的免稅店裏,看到一個大手錶,直徑約五公分,分秒清晰,只需五千日元,便毫不猶豫的將它買下。買了以 後,戴在手上,正洋洋得意,慈惠就說︰「這手錶太大了,像是黑道老大用的。」經他這麼一說,就後悔剛才不該花那五千日元。本來就不好買東西的我又洩了氣, 想想以後還是不買東西的好。

在華航機上,空中小姐拿了兩串念珠請我加持,連忙碌的空勤人員都信仰佛教,可見佛法的普及。現在在世界各地旅行,乘公車時常見許多人手戴念珠,甚而電視新聞播報員、銀行職員,也都人手一串念珠。

到達桃園機場轉機室中等候換乘飛機返高雄時,有對夫婦帶了兩個小孩,請我為他們摩頂加持,自我介紹︰是佛光山的功德主,名王禹生,從事建設工作。接著有一位母親帶了一對女兒也要求我摸摸小孩的頭,祈能早開智慧。這位母親是中華佛光會屏東分會的會員。

在高雄下機時,有一位許先生,是海關主任,主動前來幫忙辦理出境手續,他說看到我很高興有此機緣服務。由於他的熱心,很快就出關了。

這一次在中正機場候機室中,我見到許多父母帶領他們的兒女到國外旅遊,想到假如現在小兒小女被人問到暑假媽媽會帶你出國嗎?如果是否定的,將傷害到兒女的 自尊心。我看到這些出國回來的孩童,在候機室中奔跑跳躍,吵鬧不休,就想他們的父母懂得帶兒女們出國旅遊,為什麼不教一些禮儀給幼兒呢?如此出國旅行,又 能增長兒童們一些什麼呢?

下午三時,返回佛光山。

晚間和學部同學講話。

■七月 三十日  星期四

新亞洲文化基金會主席范止安、中華語文研究所所長何景賢、校務長劉慧芬、亞洲與世界社主任魏萼、行政院顧問林坤鐘等人,中午陪同香港立法局議員劉千石、林 鉅成、黃震遐、劉慧卿、助理蔡耀昌來訪。他們此行是應何景賢教授之邀來台訪問一週,佛光山是參訪點之一。十二時,特在法堂以飛機餐方式,請大家用素齋。

席間,和劉先生等幾位議員提到,社會的動脈是由遊牧方式進而農業、工業,及至今日高科技時代,為了尋找能源,更不惜上山、下海,一味向外追求,忘失了內在 心靈的資源,唯有佛法才能將內在的智慧、仁慈、和平、幸福的能源挖掘出來。台灣的佛教已深入每一個家庭,但大陸上的佛教無法充分推動。希望鄧小平推動第二 次經濟改革時,除了經濟進步外,同時也能帶動信仰自由,政治民主,生存安樂,讓價值多元化。

香港九七後,佛教是否會受到共產主義的壓迫?劉千石議員指出,精神生活是沒有一個政權所能控制的,香港是一個宗教信仰自由的地方,任何「人」、「權」都無法控制人的基本生活權,希望國際輿論能對此重視。

一個人在物質貧乏時是痛苦的,但,心靈信仰沒有自由才是真正的痛苦。況且中華文化與佛教有極深的淵源,在大陸重視觀光的此時,實更應該重視其精神面。

晚,七時三十分在法堂,和研究部的十多位學生座談。大家首先將自己參加各地舉辦的學術會議心得,彼此提出個人的看法。並個別報告自己研究的計畫和方向。

會中也回答大家的發問--

為佛光山教育系統培養師資人才,是開辦研究部的主要目的之一,故在學習的過程中,見解要明白,佛學要通達,應用要配合,宗門思想要肯定,要能將各宗派思想融入佛光山。

三年研究下來,不光只是一篇論文而已!應能儲備上幾年課程的資料,而不是幾篇專題演講。除此之外,還要訓練口才,語音要正確、口齒要清晰、語義要周全、意思要明白、談吐要流暢、報告要中肯、內容要精簡,每次發言一定要將心中的話或事讓對方接受。

參學?要自己有所體驗、有所得才去參,否則「參」什麼?必定要飽學之後,才有「能力」去遊方,故學子除了埋頭苦讀外,應有份甘於淡泊、冷清、孤寂的性格,才適合做學問。

記得上個星期,在《中央日報》的「諤諤篇」專欄,提到有「國營事業艾科卡」美譽的葉曼生,接任經濟部國營會執行長時,在交接典禮上說--

國營事業有三多三少︰
員工多,公婆多,法令多;彈性少,獎懲少,福利少。

其實葉曼生的「三多三少」哲學,在各階層都有發人深省的會心處。如--

在社會上︰

 交通車輛多,守秩序的少;
 環境污染多,防治工作少;
 犯罪案件多,光明事蹟少。

就個人言︰只想賺得多,玩得多,結果病也多;
     讀書讀得少,事做少,胸懷抱負少。

在政治上︰作秀多,武打多,金錢遊戲多;
     出席少,理性少,法案通過少。

兩岸關係︰猜忌多,糾紛多,迂迴繞路多;
     信任少,共識少,想法相同少。

所以整個社會面和政治面,從個人的修身到兩岸的關係,此「三多三少」的哲學,都值得深思。

就此,引發我看佛光山也有「十多十少」--

一、人眾多,是非少。
二、修行多,煩惱少。
三、發心多,懶惰少。
四、事業多,經費少。
五、廚房多,米菜少(大部分信眾結緣)。
六、圖書多,寫作少(少有專書出版)。
七、司機多,車輛少(沒有添購新車的預算)。
八、學生多,師資少(來不及訓練)。
九、樹木多,花果少(因沒灑農藥,果樹都與飛蟲結緣)。
十、書信多,發函少(大都用電話回音)。

七月 三十一日  星期五

八時三十分,巡視即將完工的台南講堂和永康講堂,負責該教區的依恩、永融、永滿、覺來等人,都在現場為我解說規畫內部設備的各項用途。為因應信眾的需要, 目前各縣市講堂及禪淨中心的成立,都依都市的形態而設在大樓上,如普門寺在十一樓、普賢寺在十樓、永和禪淨中心在九樓、泰山禪淨中心在五樓、桃園講堂在十 一樓、板橋講堂在四樓、彰化講堂在八樓、苗栗講堂在五樓、員林講堂在三樓、豐原禪淨中心在八樓、東海道場在十四樓、小港禪淨中心在十二樓……。本山很多長 老巡監,到別分院巡視時,常常會在電梯口「想」一下,現在該上幾樓?

今年度期頭人事調動,有的徒眾拿到派令後,就馬上上任,桃園講堂的四個住眾滿謙、滿有、覺融、覺道,都是這一期新調派去的。下午三時,轉往桃園講堂巡視,勉勵大家︰

師兄弟相處彼此要讚美說好。

主管愛護屬下,屬下也要敬重主管。

上下資訊彼此要溝通,做事才不會斷層。

做事要立刻積極,不可以輕心、慢心或懶散。

對義工要關照,並做義工的義工。

關心我們的人、護法者,就是我們的貴賓。

對信徒要主動招呼,並儘量給予方便。

各別分院的活動,要依人量來安排,不過分,以留時間看書。

工作效率可以從環境的整潔與髒亂看得出來。

橫的協調,豎的聯繫,是最周到的做事方法。

……

晚,七時三十分在基隆極樂寺,為參加地藏法會的信眾開示--

「安忍不動如大地
 靜密深慮如祕藏」

地藏菩薩的德號有其特殊的含義︰

「地」--

一、能育,大地能育萬物,菩薩亦能培育聖行。

二、能載,大地能載萬物,菩薩亦能荷載眾生。

三、能生,大地能生萬物,菩薩亦能普孕德用。

「藏」--

一、祕藏,喻菩薩祕藏三德(法身、般若、解脫)。

二、庫藏,喻菩薩如庫中藏有功德,可利濟眾生。

三、伏藏,喻菩薩能開發眾生隱伏之寶藏。

故,地藏菩薩能普載、滋潤我們,並承擔一切眾生苦難,將其含藏的法寶、功德滿足我們的所求,進而啟發我們的佛性。

農曆七月是「孝道月」,禮誦《地藏菩薩本願經》,靠地藏菩薩的本願功德可以度我們七世的父母,並拔濟世間眾生的苦難,讓大家皆共成佛道。我們效法地藏菩薩的精神,念地藏菩薩、拜地藏菩薩,自己更應該要效法地藏菩薩的精神,做個地藏菩薩。
晚,九時回到普門寺,慈莊等人早在等候,和其談及此行我在日本的見聞,海外華人最急迫的希望就是能有一座真正的中國寺院。多年來,想在日本設立佛光山別院的因緣,想必快成熟了。

應佛光協會基隆分會會長黃忠結之請,要我替其改善農曆七月祭祀,寫一對聯--

「黃氏宗親改善七月祭祀紀念
 素果鮮花念佛登極樂
 慈悲行善法會見如來
 佛光山星雲敬題」

離開辦公室時,以傳真方式,傳給普門雜誌社,代轉給黃會長。

回到寮房,又接了幾通徒眾的電話,心有所感。講到人事想到人事,人與人相處要做到不生氣、不多心,實在很困難。我一生不容易誤會人家,即使有所不諒解,我也會很用心傾聽,耐心地接受人家的解釋。

人如果都能往好的、善的、美的方面去想,這世間就可愛多了。

把心找回來 1992/8/1~1992/8/15

■八月 一日  星期六

有人說,二十一世紀是宗教的世紀,舉凡周遭所見所聞,令人不由要聯想︰二十一世紀是佛光的世紀。

在社會上,除了各政府首長學佛,各學者也以文字或講演到處宣揚佛法的妙用,演藝界亦有多人學佛後改變形象,甚至極力推動佛教工作。

坊間,素食館林立,大家吃素、受戒,各地舉辦佛學講座,辦佛教刊物,大專院校及各公私立機構紛紛成立佛學社團,計程車、轎車及各個看板,隨處可見「南無阿彌陀佛」的貼紙,而不管信佛與否,也是人手一串念珠……

就我遊走世界各地弘法,發覺現代的年輕人,學佛有幾種傾向--

一、苦修︰凡是以苦修入道者,一開始若承受不了苦修的磨鍊,很快就會退失道心;反之,若能接受苦修的熬煉,在道業上就易於一以貫之。

二、樂修︰樂修者注重世俗上的享受,吃好的,住好的,用好的,若一旦不能滿足物質方面的需求,則易退道心。

比較之下可以看出苦修的磨鍊比樂修容易入道成功。

還有,現在的年輕人在被人「愛護」中修行比較容易安住,在「道法」中修行則不易安住。有些人學佛修行,絲毫受不起半點委屈和冷淡,只在意他人對自己的愛護 和關心,從來不管也不過問未來前途如何?這種受不起他人臉色的年輕人,大部分適合一師一徒的修行方式,假如是一個有法制的教團則很難安住。

也有一種年輕人,適合「耳提面命」式的修行,每天要指使其工作、呼喚、雜務、跑腿……近似受虐,才會自認為有用。多少年來看到世界各地有不少人學佛,深感修道者具有奴性性格的人較多,自尊自嚴自重自強自立者畢竟有限。

佛光山教育徒眾除學識佛法外,則注重在培養獨立自主、發心服務的性格。

中午十一時,由美回台的陸大聲、崔蓉芝、《中國時報》記者卜大中、名作家柏楊和其夫人張香華女士等多人來訪。

柏楊先生本名郭衣洞,河南開封人,一九一九年生,曾擔任過青年救國團的工作,後轉任出版社,較有名的著作有《醜陋的中國人》、《醬缸》、《異域》和白話文的《資治通鑑》……曾在綠島度過十二年。

柏楊認為《資治通鑑》是每一位關心中國的知識分子都應該看的書(《資治通鑑》是九百年前宋朝司馬光的歷史鉅作),但由於十一世紀的文言文對二十世紀的現代 人來說太晦澀難懂,故於一九七七年在綠島期間,開始著筆將《資治通鑑》翻譯成白話文,十年來,陸續出版了六十八冊,在今年年底出齊七十二冊後,便大功告 成。

目前海峽兩岸,《資治通鑑》白話文版尚有其他多種,但屬柏楊版的最淺顯易懂,其特色在官名都做了翻譯,地名重新查證,地圖詳細,天干地支與年號均改為西洋 紀元,並儘量稱人名不稱封號。並以現代觀點來詮釋注解……。由於在綠島十二年的歲月,柏楊對人性的體會比一般人要多。故他說︰《資治通鑑》本身沒有產生教 訓的力量,人也永遠不記得歷史的教訓,歷史上血淋淋的惡性循環,只傳達一個訊息︰「權力需要制衡!」這也是柏楊先生翻譯《資治通鑑》十年來的心得。

記得我在佛光山退位那年(一九八五年),曾先後為叢林學院的圖書館訂購了十部柏楊版《資治通鑑》。

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也和我提及「國際特赦組織」,此組織是以和平的手段來保衛人權,主要的武器是輿論。其方法是發動簽名方式,請求有關政府釋放良心犯;或 在某地媒體發布消息;或對當地有關大使或商業代辦抗議;或在物質上、精神上支援受難者及其家屬,其目的是讓所有良心犯無條件釋放,而不是反對某一政權或政 黨,因其關心的是人權問題而不是政治或黨派問題。

「國際特赦組織」在世界一百六十多個國家,共有五十萬會員。為了保持組織的獨立及中立,任何國家或政黨的高級幹部都不能同時擔任此組織的上級行政事務,又 為了防止該組織為地方政治勢力所利用,會員本身可以以個人身分關懷本國人權問題,但不能以特赦組織成員的身分採取行動。

一九七七年特赦組織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七八年聯合國慶祝人權宣言三十週年紀念,也頒發特別獎嘉許其在人權保衛上的成就。

「廢除死刑」是國際特赦組織一再努力的目標,其認為死刑一旦確定,就沒有任何挽救的機會,故其內容應有所斟酌,而廢除死刑並非沒有罪,而是以無期徒刑來代 替。「法律」是針對正當正常之人,應持保留態度,而犯「十惡不赦」者,則非法律的事,是屬社會道德乃至精神方面的問題……

深感時代的變遷,宗教在化導社會上必須要走出寺廟,積極加入民間社團活動、環保、人權……本著地藏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心來關心社會,才是宗教徒應盡的責任。

鑑於目前社會、家庭群我關係日益惡化,為喚醒社會大眾正視此問題,李登輝先生主持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和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於六月份時,就開始籌備舉 辦「把心找回來」系列活動,承內政部、文建會、新聞局、勞委會等為指導單位,中視、台視、華視、中廣、警廣、《工商時報》、《大成報》、《中央日報》、 《中國時報》、《中華日報》、《台灣日報》、《台灣新生報》、《台灣新聞報》、《民眾日報》、《自立早報》、《自立晚報》、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吳尊賢文 教基金會、《國語日報》、《普門》雜誌、《聯合報》等為協辦單位。

「把心找回來」的活動內容有︰

一、與《中央日報》副刊合辦徵文活動,讓大眾把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藉文稿出書,以流通社會大眾。

二、邀請歌星李亞明、陳小霞各以一首國語、閩南語的「把心找回來」主題曲在各地演唱。

三、舉辦七場大型講座,每場兩小時,邀請李艷秋、趙守博、李亞明、葉樹姍、李四端、朱秀娟、亮軒、伊能靜、梁丹丰等名人主講,其中我負責四次講演。

四、拍攝二支公益宣導短片(國語和閩南語),於三家電視台播放。

五、與各綜合性電視節目合作設計小單元,將「把心找回來」理念融入節目中。

六、由二十位電台主持人訪問一百位各行各業人士,製作「把心找回來」名人證言節目,並整理成書。

七、與《工商時報》等二十個協辦媒體單位,以專題製作方式來呼應活動之推動。

八、印製海報分送各地,告之系列活動之進行。
九、各報以多次全三批廣告在本月份刊登。

十、本月二十九日晚於警察專科學校大禮堂錄製大型電視晚會,以活動過程、肢體語言之表達、歌唱、舞蹈、相聲等不同表演方式,將「把心找回來」主題融入大眾生活做為本活動的圓滿,並擬定於教師節播出。

下午二時前往中央圖書館,為「把心找回來」活動演講。前一個小時由電視名記者李艷秋小姐主講「凝聚家庭的心」。我在講演時強調,人心隨著五欲六塵在飄盪, 吃、喝、玩、樂、好名、好利,任其放縱,致使人心不安,失落了自己,故要在換心、改性、回頭的當下,將迷失的心找回來。人不要做行屍走肉,要內外一如,人 非只有一世,人死後心識是要「搬家」的,故心要好好經營。人心不但要有愛,更要有功德,任憑一生事業、財富、名利有多麼輝煌,但最重要的仍是要將自己的心 找回來。一個家沒有主人不成家,一個人若沒有心則不成人,故在幫助青年、兒女們將心找回來時,必須要有智慧、寬容、道德、友誼、誠實、明理外,還要有更多 的方便。

今天這兩小時的講演,由中廣「螢光夜語」節目主持人劉小梅小姐主持。

下午五時,到永和孫府,在孫張清揚居士靈前上香,從上個月二十二日清揚居士往生後,每天二十四小時,除了佛光山的法師外,佛光協會的會員們,都分批在其靈前念佛,十二天來佛聲不斷。

從永和孫府出來轉往板橋講堂,一路上紅綠燈之多,及在十字路口停頓之久,真不知此地居民是如何進出的?尤其是摩托車都侵犯到汽車道上,走了將近一個半小時才到板橋。

晚,七時三十分,在板橋講堂主持一場皈依典禮,有近千名信眾參加。板橋講堂落成才半年,就有這麼多信眾前來護持與參與,徒眾應該好好發心,帶領大家。

■八月 二日  星期日

九時,在新竹縣政府大禮堂,主持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竹北分會的成立大會。

新竹縣長范振宗、縣議會議長鄭永金、副議長張清福、竹北市長陳煙標、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副祕書長吳東昇、黨部主委沈榮峰、省議員邱鏡淳、縣議員黃齡慧、婦聯分會宋麗華、前竹北市長曾清江、一同寺住持如琳法師及多位其他道場的法師都前來觀禮。

和竹北陳煙標市長提及,「道路」是現代都市發展的主要建設,可以多讓民間一起來投資,除可促進地方繁榮外,更可減輕政府在財力上的負擔。竹北市的市容是全 省縣市最有規畫的。以前家庭很重視書香世家,現代家庭則注重文教、藝術、宗教,一個文化中心的發展不差一個學校,期望竹北分會會長張吉雄、副會長簡淑珍、 黃成示、郭水相,祕書

葉芳雄,能帶動竹北地區的佛光會員,讓竹北地區的文教活動,能深入每一個家庭。

十時三十分,為竹北地區信眾主持一場皈依典禮,計有八百多名信眾參加皈依。

中午,在車上匆匆吃完便當。下午二時,前往台北第二殯儀館主持孫張清揚居士的殯葬奠禮。五年前清揚居士便將其後事,委由我代為處理,今謹遵其遺囑由佛光山僧眾負責其佛事事宜。清揚居士一生愛國愛教,今世因緣已了,論其一生功德--

一、曾辦過孤兒院、幼稚園,並任婦聯會陸軍分會主委、中國佛教會常務理事,曾受過孫夫人協助、關懷者不計其數。

二、一九三六年在棲霞山皈依桌塵老和尚,並求受菩薩戒,一生護法護僧護國不遺餘力。

三、台灣光復時,善導寺大部分房舍為台北市政府所徵用,一九四八年,孫夫人(出資一千萬元)與李子寬居士(出資五百萬元)將善導寺買下,使其成為台灣佛教早期弘傳中心。

四、一九四九年,訛傳大陸派五百名僧侶到台灣來從事滲透工作,我等出家人因而身陷囹圄,幸經孫夫人等辛苦奔走,多方營救,才得以洗冤出獄。

五、四十年前,興辦「益華佛經流通處」及「健康書局」,編印佛教經典流通,台灣才有佛法資料。

六、一九五五年,變賣首飾,打電報到日本,以航空方式請購一套《大藏經》回台影印,台灣才有《大藏經》。

七、一九四九、一九五○年時常運送物資到前線,並經常在宜蘭、台北、新竹、台中、高雄、屏東各地弘法。

八、幾年前孫夫人將其在台北寓所,指名作為弘法教育基金之用,可見其對僧伽教育之遠見及關心。

九、因孫將軍的事件,隱居了三十多年,有些人較現實,孫夫人最掛念的是往生時無人替其念佛,故委託我全權負責其後事。

十、孫夫人病中,曾提及往生後,有意將其骨灰撒入大海,後接受我的建議,將骨灰奉安佛光山。

我對孫夫人過去雖少有往來,但感念其對佛教的功勳,內心敬仰不已,故而承擔其往生後一切佛事。

今天和我一起主持孫夫人告別式的除心平、慧龍、慧軍之外,還有遠從紐約回國的浩霖法師及佛光山八十名僧眾。我在靈前說「法語」云︰

「清揚居士西方去,要在佛國常安居;
 八功德水九品蓮,望作人間再來人。」

下午三時三十分,在內湖禪淨中心主持一場皈依典禮。台北市議會議長陳健治夫婦在旁觀禮。今天參加皈依的信徒有七百多人。

晚,七時,和勞委會主任趙守博先生,在桃園文化中心,為「把心找回來」活動講演。趙主委今晚講的主題是「建立企業文化的心」。輪到我講時,如何把心找回 來?我向信眾開示︰「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世界的成敗皆由於心,心有所作為,人才會有所作為,反之則不然。「心」是抽象、無形無相的,但卻少有人會注意 到自己的心。要用心開採我們的誠實心、忍耐心、敬業心、滿足心、懺悔心、感恩心、惜福心、慚愧心、承諾心、守時心、責任心,並要好好發心為社會奉獻。

講演結束前,我還主持了中華佛光總會八德分會的成立大會。八德鄉鄉長呂新民等都前來參加。

八德分會會長黃秀慧,副會長陳有財、黃正茂,祕書張雲弓,都非常有心為八德鄉社區樹立服務的楷模。

晚,十一時回到普門寺。接到滿和傳真,得知內政部吳伯雄部長參訪西來寺的消息。吳部長在和二百多名國際佛光會會員座談時表示︰佛教一大功能是淨化心靈,教 人改過遷善。多年來,他篤信佛教,誠心禮佛,獲益很多,特別是處在一個現實而複雜的政治圈中,他常會面臨很大的挫折與壓力,但是因為信仰,可以使他心靈平 靜,不被困難擊倒……。半年前曾到澳洲南天寺,今到洛杉磯西來寺,深感在海外的華人有共同的信仰,彼此表現愛心,讓心靈得到滿足……

■八月 三日  星期一

八時三十分,在慈照(李武彥醫師)的用心安排下,前往榮總作眼睛的例行檢查,我的糖尿病醫師蔡世澤先生也為我的血糖再做一次試驗,慈照還安排我做心電圖的 檢查……照正常手續原本要一天的時間才能檢查完的項目,承榮總醫師、護士的好意,免去我掛號和排班的時間,在短短兩個小時內就全部檢查完了,為了報答他們 的方便與關心,我應該要好好保重身體,免得給大家增加麻煩。

曾有不少人問過我的養生之道?我除了小感冒外,一生只害過一兩次病,我沒有假期,更沒有休閒時間,人的健康要靠平時的保養,工作、信心、樂觀、知命、寬容 就是醫藥。我常在海內外弘法,南北奔波,車上就是我的飯桌,高速公路就是我的床鋪,人要懂得如何「睡覺」,睡覺對人的作息很重要。在生活中要放輕鬆,順其 自然,不要太勉強。

不過有時生病,不見得不好,生病讓關心你的人更珍惜,讓嫉妒你的人、排斥你的人,因你生病而歡喜,就放你一馬,這也是一種消災的方式。

樂極生悲,因禍得福,凡事沒有絕對的。

十二時三十分,在泰安休息站買了四人份的牛奶、麵包當午餐,一共花去九十五元。以前年輕時,很想用錢,但苦於沒有錢可用,而現在有錢,卻絲毫沒有想用錢的 欲望,除了為信眾建道場,為學生選圖書,提供獎學金,推動佛教文化、建設、教育、慈濟等工作外,其他幾乎沒有什麼可以激發我的購買欲。

晚,六時,到萬壽堂為孫張清揚居士的三時繫念佛事上香,並為其家眷開示道──

本山非常誠意地歡迎清揚居士的靈骨在佛光山奉安,除家眷外,各位親朋好友特地護送孫夫人的靈骨來山,並拜得如此虔誠,相信清揚居士此刻也定在我們身旁……

孫立人將軍素有「常勝將軍」的美譽,曾獲得國外的勳章。一九四七年,在南京棲霞山與家師志開上人合辦宗仰中學,並擔任董事。

對義女義貞無微不至的侍候,尤其是晚年病痛時的照顧,更是感念,在目前社會上,就是親生的子女也不可能做到。此一家庭從孫立人將軍的愛國,清揚居士的愛教,義貞的忠心,子女的優秀,所有的美德都聚集於此家庭,我很高興與清揚居士有此段因緣。

我特為清揚居士完成最後的心願,非為我個人,而是代表佛教回饋清揚居士。

孫夫人靈骨奉安的塔,式樣已設計出來了,只是要在三個月後,塔建好了,才能入塔。人的頭骨是白色或灰色的,清揚居士的舍利花綠得如翡翠,可見其功行是功不唐捐的。其一生對佛教因緣關係之深,實是現代菩薩的化身。

特勉其子女,要繼續護持佛教。

人生的成敗、禍福不計於一時,孫將軍的一生令人懷念,「善終」是世上最難能可貴的一種福報。

■八月 四日  星期二

上午十時左右,心平、慈莊、慈惠、慈容、依淳、慧軍、慧龍、慧禮、依恆、依空等多人,都不約而同的聚在法堂,大家彼此檢討,坦誠的提出在工作上的缺失,希望其他的人能以「旁觀者清」的立場,給予建議。

不管職務的輕重或輩分的高低,佛光山的住眾,每一個人都領有一份工作,有的人會將大事做成小事,有的人會將小事做成大事;有的人工作起來,屬下都會跟著帶動,有的人工作起來,就像孤軍奮鬥,沒有人給予支持。

我一生與人共事,不管是身為主管或是屬下,我寧可吃虧被利用,也不會讓人家失望,更不會輕易的去破壞人情善緣。因為東西壞了,可以再買,人情一旦破失,再也彌補不回來,一段因緣的成就要花多少時間去培育?所以,凡事我會委曲求全與大家共處。

晚,七時在東禪樓禮堂,為第十三期短期出家修道會的戒子們開示出家之道,並回答大家提出來的問題--

人一生的歲月,為別人、為金錢、為情愛、為名利、為官位……而忙碌,處在這種榮辱、是非、毀譽、得失中要如何修行?我告訴大家修行要從日常生活中的排班、出坡、守序、過堂、課誦、寧靜中修起。

沙門何義?「沙門」,是勤息之義--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沙門即是修道的人。短期出家雖是一時的,但是心中的道卻是一生一世的,大家應做一個永遠心出家的沙門。

出家的層次,上等者可以接受楗槌的教訓,中等者對佛法頗能應用,下等者則是什麼都經不起。我一生教誡徒眾,寧可做個庸庸碌碌的出家人,絕不可做個有用但卻敗壞佛教的人。

人生在世,金錢不是很重要;道,才是真正值得我們去追求的,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任何東西都可以放下,但道心一定要把持住。

做事要能有隨緣的方便,也要有不變的原則;在家修持要採中道,世間法與出世間法要兼顧。

「吾有法樂,不樂世俗之樂。」道情增一分俗情自然淡一分,陶瓷的冶煉,若其火力愈大,燒出來的瓷器就更亮麗,故修行道上,要經過時間的磨鍊,道業才會更加堅強。

護持佛法並不一定要出錢。出力、出口、出心皆是護持方式。

修行要保有平常心,不忘初心(保護當下一念),不失正念(不輕易隨外境轉),最為重要。

違犯了五戒有什麼罪過?

「不殺生,殺生斷慈悲種。
 不偷盜,偷盜斷喜捨種。
 不邪淫,邪淫斷解脫種。
 不妄語,妄語斷真實種。
 不飲酒,飲酒斷智慧種。
 不瞋鬥,瞋鬥斷忍辱種。
 不退菩提心,退菩提心斷佛種。」

■八月 五日  星期三

佛光山叢林學院女眾學部,由於學生人數日益增加,寮房、教室不敷使用,故預計本學年度要將國際學部英文佛學班遷至玉佛樓,日文佛學班遷至高雄普賢寺,並改 制為英文佛學院及日文佛學院。上午十時,在慈莊和叢林學院院長依恆的陪同下,前往高雄普賢寺,查看「日文佛學院」的教室設備。

慈莊今向我報告,美國一家養老院,有三百四十個房間,想讓給美國佛光會接收,詢問我對此的意見。想到養老院,不禁讓人勾起一些回憶--

自從接辦宜蘭基督教的仁愛救濟院,轉眼已近三十年,那些在院內的老人,在性格上總有一些缺失,很難調伏,還好有依融、紹覺兩人的發心,二十五、六年的青春 歲月,都花在這些老人身上,其耐心、慈心、悲心而當選多次「好人好事」代表,假如不是他們的發心耐煩,那「仁愛之家」必定會增加很多麻煩。佛光山的「佛光 精舍」原本的規畫有八百名住眾,後來發展到一百二十人的程度,就不敢再擴大增進,原因是佛光精舍的成員有銀行家退休的,也有皇親國戚的後裔子孫,有民意代 表,也有學術界人士……。單單「吃」的問題就不能調和,南方人喜食米飯,北方人慣吃麵條,有人喜辣,有人喜甜,負責煮飯的人不管煮什麼,都有微言,常常耐 不到三天就「被哄走了」。一年到頭常住就為精舍的典座人選在忙。

我很有心辦好養老事業,乃是基於--

一、為維護中國的倫理孝道,將老人與年輕人分開,消弭有關代溝問題。

二、佛教寺院不要與老人混在一起,不要讓寺院成為養老院,寺院有寺院的功能,老人可以在養老院安住。

如果佛光山能多幾個如依融、紹覺、依忍等慈心悲願的菩薩道者,相信對養老事業就會更積極了。

晚,七時在法輪堂,和叢林學院的學生們座談。適逢農曆七月,學院暑假期中,各別分院的佛事都很忙,學生大部分都派出去支援,但留院者仍近二百人之多。

和學生們談及上個月我的印度拉達克之行和日本之行的種種見聞,學生們也就其日常生活所碰到的問題向我請示。大家的發言都很熱烈,一連對談了四個小時,到晚 上十一時,還欲罷不能。為恐影響學生明天的作息,只好允其下次有時間再舉行一次座談,他們才依依不捨的離座。近一、二年來,一年中我大約有三分之二的時間 在國外,即使在國內,時間也大都被行程瓜分掉了,以後應該多留點時間給學生。韓國籍的盧敬姬和日本籍的土屋真理兩位同學,對國語還不甚靈光,但那專注聆聽 的神情,卻叫人感動!希望徒眾在學期間,做個感恩念舊的人,心存慚愧,常懷正念,時時充實自己要出類拔萃,才不致放逸。

生命不可有絲毫的浪費,每一天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也是人生旅程的一段。當生命之輪不停向前轉動時,我們又怎能放慢腳步?

■八月 六日  星期四

今天上午,和山上職事座談,忽然講到修行問題,說到修行,我告訴大家修行十法--

一、見到他人慳貪的過失,自己要歡喜施捨的生活。
二、見到他人五根的過失,自己要歡喜持戒的生活。
三、見到他人世俗的過失,自己要歡喜出世的生活。
四、見到他人疑慮的過失,自己要歡喜正信的生活。
五、見到他人懈怠的過失,自己要歡喜發心的生活。
六、見到他人瞋恚的過失,自己要歡喜忍辱的生活。
七、見到他人妄語的過失,自己要歡喜忠信的生活。
八、見到他人是非的過失,自己要歡喜正派的生活。
九、見到他人罪苦的過失,自己要歡喜慈悲的生活。
十、見到他人執著的過失,自己要歡喜無我的生活。

由國立藝術學院主辦,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協辦,金陵藝術中心和京華藝術中心策畫的「佛教藝術創作展」今起到本月三十日止,在本山佛教文物陳列館展出。

下午三時,應邀到陳列館現場主持剪綵。此次活動的內容有--

一、當代佛教藝術創作展,是由文化大學教授陳清香負責召集近五十位作家,提供包括書法、繪畫、雕塑三大類上百件精品參展。

二、佛教藝術創作研討會(為期三天),由國立藝術學院教授林保堯負責召集,並請楊英風、陳清香、吳永猛、李元裕、杜忠誥、邱忠均、江燦騰、林保堯等學者作有關北魏佛像、現代禪藝、台灣佛教藝術等專題演講。

此佛教藝術創作系列活動,能在這暑期中展出,無疑就像是一帖清涼劑。社會上由於人文活動少,文教活動缺乏,致使人心浮躁,動盪不安。人在社會上除了金錢 外,還有很多可以追求的東西,就如生活中有了藝術就會有美感,客廳中多了一盆花或一幅畫,就會有不同的氣氛。在林保堯教授和陳清香教授的努力下,成就這次 創作展,希望能引起大家對佛教藝術的欣賞及共鳴,進而提升佛教藝術的風貌。

晚,六時,籌建屏東講堂的李光輝建築師特送藍圖上山請我過目,心平、慈莊、慈惠、慈容、依淳等多人都在法堂,對此設計圖他們都提出自己的看法,彼此討論得很熱烈。

佛光山自從開山至今,海內外的工程沒有一天停頓過,早期的弟子在隨侍我巡視工程中,耳濡目染的對工程也都頗為內行,從隔局的設計到磚瓦的配色……都會很認真的去構思,故只要一談到工程大家的精神就都來了。

而稍晚入門的弟子,如果聚在一起,話題總是離不開制度,這個規矩好,那個條例不如法,正確的方法又是如何……,「制度」雖是人訂出來的,但有時「斟酌」時,還是會很多意見。

徒眾最不喜歡談的便是「人事」問題,其巧妙處實在是可會意而不可言傳,人事的調派或安插,就如機器中的小螺絲,不僅要讓人套得進去,且可以正常轉動,故佛 陀常告誡我們「統理大眾,一切無礙。」人事問題啟發我,一切事業的成功,端賴溝通人和,而溝通人和之要點,必須互尊互重。

■八月 七日  星期五

上午八時三十分,應邀在法輪堂,與前來參加「佛教藝術創作展研討會」的藝術家們講話。

佛教本身就非常有藝術。佛常言,人身是由六根組成的--

眼看︰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佛教很重視視覺的感受,《彌陀經》中的七重行樹、七寶樓閣的設計,就是一種美感,延伸到佛門建築的布局陳設……都是一種美的成就。

耳聞︰梵唄音樂以往都是寺院專用,現已廣為社會大眾所接受。一般的音樂樂器多為複音,有帶動性;佛門樂器則都由一個單音配合而成,有安心作用,使人寧靜。這種空谷幽蘭般的音律,是耳根最美的享受。

鼻嗅︰香花供養,香煙盈繞,經云「最勝衣服最勝香,末香燒香與燈燭」……就是鼻根的供養。

舌說︰舌燦蓮花,說法三昧,佛以一音說法,透過語言文字才能明心見性,今日社會都在提倡說話的藝術,尤其幽默是人際間的潤滑劑。

身行︰三千威儀,八萬細行,舉手投足間,佛門非常注重威儀,佛的三十二莊嚴相更令人折服。

意境︰佛教很注重心的藝術美化,心淨則國土淨。「美」有無限的空間境界,可以讓我們身心拓展,昇華。

常云︰「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透過智慧及心靈的巧思,來樹立佛教藝術的領域,過去宗教對藝術有其不可忽視的成就,如龍門、雲岡、敦煌、大足……希望現代的藝術家能喚醒大眾注重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的藝術,而將自己美化起來。

十時,與興隆寺心淳法師有約,前往左營。

興隆寺位於左營,創於清康熙二十八(一六八九)年,已有三百年歷史,歷任住持代有興修,為南部古剎之一,曾於中日戰爭時,被迫拆毀遷離,一九四八年於現址重建,並建百靈寶塔一座。一九六一年天乙法師晉山住持,精心策畫,陸續增建,後由心淳法師接任住持至今。

心淳法師表示,因看了我所著的《無聲息的歌唱》而促成其出家的因緣,自出家近三十年來,每天就為了要保護寺地而忙碌,有時還要和侵佔其寺產的人們打官司。 其為維護寺產的那份苦心令人感動。最近心淳法師有心要建一座具有教化設備的寺院,正忙於規畫中,我很樂意提供一些我建佛光山、西來寺乃至各別分院的心得, 樂見心淳法師的理想能早日完成。

下午一時,和江燦騰先生提及目前佛教界在學術上的一些成就,江君建議,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每年為佛教界舉辦一次類似「諾貝爾獎」的選拔,來鼓勵佛教界各層面的成績,並給予肯定。這個活動很值得推行,已決定採納,並歸入文教基金會的工作之一。

江先生也很誠意轉告,外界對佛光山的批評,如--

一、常有人說,佛光山早期建築大都以水泥為主,是為「水泥文化」,顯得粗糙。

我覺得每一個時代都有其建材,五十年代的建築大都是以水泥為主,已經是很了不起了。像現在八十年代,已屬玉佛時代了。

二、有人說星雲某人,無佛學,只會通俗講演,不會講經。

我只會通俗講演,請大家一起來講,佛教必定興隆。

江先生回道︰別人講不起來的,通俗演講不好講。

三、有些人很仰慕星雲某人,但為什麼佛教界又少有人跟他來往?

我回道︰「不是我不好,就是他不好,這要看各人的看法了。」

江先生聽了哈哈大笑。

泰國楊承光居士為泰國「中華佛學研究社」成立六十二年社慶,將出版刊物慶祝,請我題字,我寫道︰

「中華佛學研究社社慶紀念
 已有一甲子的高齡,
 萬千信者在此,
 弘揚佛法,普濟群生;
 萬千信者在此,
 福慧雙修,行解並重。
 多少人增長了慧命,
 多少人體驗了真心。
 您聽!
 梵音繞梁迴盪,
 法音到處宣揚。
 您看!
 前人辛苦耕耘,
 後人樹立榜樣。
 願能百年慶,千年慶,萬年慶!
 大家都是中華好信徒,
 大家都是佛國有緣人。」

還有李鴻儒先生來函,因其令堂往生五十一週年,將出版《春暉集》,要我替他題字。我寫道--

「山高海深
 脈遠流長」

■八月 八日  星期六

晨起,為《星雲說偈》及《話緣錄》第二集作序︰

一、《星雲說偈》序︰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固然造就了繁榮進步,但是也因為變遷快速、步調緊張,而使得個人心裏積壓了多重的焦慮和苦悶,無法紓解。在這個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時代裏,可謂一大諷刺。而佛教所謂的「禪」,直指人心,明心見性,是根治時弊的一帖良藥。

隨著佛法的普遍,禪的精神廣為人們所喜愛。行者在禪師的一棒一喝、一句一偈下,或茅塞頓開,或心開意解,一件件複雜的事情或心境,就這樣迎刃而解。禪,有 如山谷清泉,不經意地流向人心深處,洗淨糾結不清的意識分別,化解束縛頑劣的迷情妄執,帶給生命一股清涼自在。因此,禪門的公案、語錄和詩偈能傳遍世界各 地,不但滋潤了人類久被禁錮的心靈,也開展出無限寬廣的文化內涵。

翻開三藏十二部經典,我們發現禪宗的文獻浩瀚無比,並不亞於任何宗派,其原因正是由於禪的本質直指人心活潑自在的源頭,故而能遍及日常生活,深入社會各個 階層,因此為時人所樂於記載傳誦,形成一則則發人深省的公案、語錄和詩偈。傳及後世,因時空隔閡或個人體驗不足,使得初學者往往欲一窺堂奧,卻不得其門而 入,為彌補此遺憾,佛光山電視弘法委員會遂於台灣電視公司開闢「星雲禪話」節目,請我主講,並編輯成書,得到了廣大聽眾與讀者的回響,可見社會人士極需禪 門思想來消解精神上的需渴。繼而在盛情難卻下,我又於一九八九年元月起,再度應邀主持「每日一偈」單元,達二年之久。茲應大眾要求,將全部內容付諸文字, 整理成冊,以便咀嚼參究。唯一些詩偈的作者因年代久遠而失佚,殊為可惜。幸好禪門詩偈旨在表露光明自性,不知作者,並無礙於了解參悟。

我自佛光山退居以來,馬不停蹄地四處雲遊弘法。承佛光山視聽中心記錄成稿,而文稿之審閱,經常是在行腳途中匆促完成,自有不盡理想之處,還望讀者不吝指正,更期盼大家能透過文字般若,直悟生命的本源,在繁忙之時,仍能保有一份歡喜自在的禪心。

是為序。


            一九九二年八月於佛光山


二、《話緣錄》序︰

「尋常一樣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

這是宋朝杜耒的詩句,此時用來形容文壇女強人──鄭羽書目前的事業與心境,可以說是再恰當不過了!

鄭羽書從事文化工作已有二十年之經驗,豐碩的歷鍊使她心靈慧巧,事業有成,但是多年的世事滄桑,難免有人生飄泊無繫之感。自一九八八年皈依三寶後,便潛心 佛學,漸漸地了解世間的本質與佛法的奧妙。由於她悟性敏銳,在靜心自省後,對於周遭人物事相有了一番新的體認,更因深感社會種種敗壞現象,而沛然升起濟世 悲心,毅然放棄多方文事出版工作,投入新的慧命,成立「巨龍文化事業公司」,從事佛書出版,期能為弘揚佛法、淨化社會,盡一己之心力。她歡喜地說︰「這次 我選擇了自己願意做、開心做的佛教文化事業。」

果然,在她的精心策畫下,巨龍文化事業公司陸續推出《星雲大師文集》典藏版、「故宮版抄經本」系列、《百佛圖》、《話緣錄》……等典籍,凡此皆因製作精 美,深具特色,而佳評如潮。此外,她還兼任「中華佛光協會」監事一職,在各種佛教活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例如︰最近由中華佛光協會、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 會共同主辦的「把心找回來」系列活動,就在她熱心奔走和眾人努力推動下,如火如荼地在台灣各地展開,為紅塵濁世注入一股清流。無怪乎柏楊先生驚歎︰「鄭羽 書在信仰佛教以後,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中國時報》也為文讚揚她正在「轟轟烈烈地」從事信仰工作。可見生活中有了佛法,自能如源頭活水般,一瀉千里!

頃聞《話緣錄》第二集即將出書,欣然應邀作序,期盼這本有關我的生活筆記,能似案頭的一翦梅花,使讀者們嗅出生命的幽香,則吾願足矣!


           一九九二年八月於佛光山
在印度參學的依華來信,提到上個月「印度拉達克之行」的事,有下面一段報告︰

「……摩訶菩提協會的阿難陀法師來找我,他說,師父您有先見之明,提早於九日離開,因七月十一日拉達克到德里的班機因氣候不好,全部停飛,許多人在機場白等了幾個小時,十二日才得以離開。大家都在慶幸我們走得好!但七月九日在漢敏寺舉行的慶典(Hemis Festival)上,他們確實準備了最好的大沙發貴賓位給我們全部的人,還有帳蓬遮陽,結果主辦人不知我們已離開,座位一直空著到法會結束。

這一次到拉達克,西藏法師算是第一次以最隆重的禮儀來接待中國法師。

……」

最近喜歡吃辣椒。因有前兩次經驗,自佛光山出發前,侍者即打電話給住持,一再叮嚀,請他準備小麵店的辣椒。

中午十二時,抵彰化講堂。上了餐桌,滿滿的一桌,有飯,有麵,有菜,有果……,就是沒辣椒!

人最好不可染上嗜好,辣椒有什麼好吃,告訴侍者,下次不許說我歡喜吃辣椒。

下午三時,在南投文化中心,為中華佛光協會南投、草屯、竹山等分會,主持聯合成立大會及皈依三寶典禮,繼而主持「把心找回來」講座。承立法院沈世雄副院 長、台灣省政府經濟建設委員會歐禮足主任祕書蒞臨致詞,其他政要有︰南投市長夫人林碧麗(代南投市長出席)、中國國民黨南投縣黨部陳志彬副主委、林光演國 大代表、許文欽、劉迺倉、鄭印清、林國棟議員、南投縣政府蔡碧雲祕書、南投縣政府祕書室呂水返主任、竹山鎮張明雄鎮長、草屯鎮莊萬振鎮長……等人出席,使 大會更加隆盛莊嚴。此外,佛光會世界總會法制長曹永杉先生,台中北區、西屯分會沈尤成、劉明芳會長,員林、台中太平分會賴義明、史安華副會長也來參加盛 會,顯示中部地區分會間非常融洽而團結。

夜,宿東海道場。滿慈為大家介紹常來發心的陳秋萍師姐。陳師姐說︰自從全家到東海道場學佛以後,家庭美滿和睦。她的夫婿林祖光先生現任大甲高中軍訓主任教 官,曾經在省訓團聽我講演,後來他們六百位軍訓教官接受調查,結果發現我的講演最受學員歡迎,可見今日學校雖有軍訓,但教官們更需要法水來潤澤身心。

■八月 九日  星期日

今天上午到大甲中正紀念館,下午到後龍維真國中大禮堂,晚上到斗六高中大會堂等地,主要是為台中大甲、清水、水湳、梧棲,苗栗、後龍,雲林斗六等地的佛光 分會成立大會、佛學講座,及皈依三寶典禮,一天共九場盛會,出席者逾五千餘人。承台中縣廖了以縣長、苗栗縣長夫人葉春芽女士、雲林縣廖泉裕縣長、雲林縣議 會張榮味議長、國民黨雲林縣黨部薛正直主委、南投縣黨部陳志彬副主委、國民大會許恒慈代表、立法院何智輝、廖福本委員、苗栗縣議會林寶珠議員、斗六市李廷 敬市長、大甲鎮蔡金福鎮長……,以及維真高中鄭福源校長、斗六高中蔡勇校長、大甲高中王顯榮校長……等地方政要士紳與會,使得大會生色不少。

中午,抽空至妙法寺訪如莊法師。如莊法師是台中縣人,十歲即持齋,二十五歲時依止玄深法師出家。一九六六年於大甲鐵砧山創建妙法寺,斬荊棘,披草萊,備嘗艱辛。環顧四周,寺貌莊嚴,庭園幽雅,可以想見如莊法師的魄力實在是不讓鬚眉。

他的高徒理修法師,是中華佛光協會的理事,佛學程度很高,講經說法,人緣很好,北海男眾佛學院今秋將聘其擔任教職,希望理修法師今後能帶動佛教的現代化。 夜,十二時,回到山上。踏入「法堂」,白板上普門雜誌社這個月的文宣海報,斗大的「忙」字,非常醒目。想想今天前前後後共主持了九場活動,每場平均歷時一 個半鐘點,外加在車上奔波的時間,我不也是「忙」了整天嗎?常聽人說︰「我最近好忙喲!」而我可以很自豪地說︰我這一生做什麼都不是一時的。連發心做事也 是一世的,所以我每天都是在分秒必爭中度過,但是我並不感到忙碌,反而覺得這樣的生活非常地充實。忙者,亡心也,「無心」才是真正有心。所以,我們要把 「心」找回來,有心的人才能忙也。

■八月 十日  星期一

昨天主持了三場皈依、三次講座、三個地區的佛光分會成立大會,昨晚回到佛光山已經深夜。山上徒眾彼此約束,在中午十二時以前,請我「放」半天假,有事情找我必須中午過後再說。可是清晨還不到六時,其他地方徒眾的電話鈴聲就持續不絕,實在是師父難為,徒弟好做。

八時,由香港回山的學生林普印到法堂向我銷假。林普印是香港珠海大學的電腦碩士,原本有一份很好的工作,但為了要學佛,三年前就辭去工作,到本山叢林學院 就讀。今年暑假結業,常住安排其負責英文佛學院的教務工作,其道心堅固、謙恭柔和的個性,加上其對常住的忠心,實在是個好楷模。近幾年來,社會上學佛風氣 很盛,尤其是求學階段的青少年,由他們參加佛學夏令營、佛學社團、短期出家、佛七、八關齋戒、禪學班、報考叢林學院等等的熱烈情形可以看得出來,這塊佛門 的菩提田,希望大家用心栽培、耕耘、灌溉,因他們都將是未來佛門的護法龍象。

中午用餐時,侍者永會特地開了電視機,請我看奧運的閉幕典禮。我說︰精采的比賽內容都沒時間看,看個閉幕典禮有什麼意思?

永會回答道︰「這種國際性的大場面,其布置一定很相當,我們可以參考典禮上的布置,作為山上弘法或辦活動的莊嚴參考啊!」

他有些開導我的口吻,但我聽了很高興,佛光山的弟子不管做什麼事,所聽、所見、所聞都會心心皆在弘法,念念都在傳教,不愧是個好侍者。

晚上在成功嶺還有一場講演,餐後即離山往台中,奧運的閉幕典禮當然沒有看,但並不遺憾,因為只要別人看懂了就好。

車行下台中交流道,想起前天在東海道場時,和住眾的話還沒有講完,允其今天再跟他們續談,只好先繞到東海道場。

常有信徒或徒眾問我,為什麼在人前,我總有說不完的話,講不了的內容?其實我也有不想講話的時候,只是每次接觸到信眾那種渴望聞法的神情,我實在不忍心不說話,即使再累,我也會樂說無礙。

就東海道場滿慈、滿舟等住眾所提的問題,作綜合回答--

帶領義工,要先做義工的義工,解決其工作上所需的用具,及生活上的不便,讓他們

每次到道場來,就有回家的感覺,自然就能安住的替佛門奉獻。

做事要培養自己的遠見,不要以一時定好壞,不要以勝敗論英雄,要懂得時常改善周遭不順的因緣,要能謙虛、低頭,訓練自我在工作中養息,在煩惱中安然,在複雜中單純,能讓主管肯定、讚美、推崇者,才不愧為人屬下。

舉辦「婦女法座會」,其內容要有知識性、學習性、生活性、動態性、利益性……並幫助其解決心理上、環境上的困難,讓每一個來參加的女眾,宛如上學校一樣,在實質上或精神上都能有所得。

「成年」的定義,並不是年齡的累積,而是能負責、肯擔當、知奉獻、除惡習、去放逸,並有喜悅的人生觀,隨時懂得將歡喜散布給人。對別人的示範力量就是自我成熟。

和住眾座談,幾乎忘了我還有一場講演,承東海道場義工陳秋萍的好意,騎摩托車引導我抄近路,於晚上七時三十分準時抵達成功嶺,為八十二(一九九三)年度大專學生集訓第二梯次一萬餘人作專題演講。

陸軍中將吳其樑指揮官、政戰部李東明主任都在現場接待。受軍訓主要是要對外作戰,保衛國家。故身為將軍要統御百萬大軍是輕而易舉的事,但要統御自己的心,跟自己內心的煩惱作戰,就不見得可以將心領導起來,為集訓的學生講︰統御心的方法。

■八月 十一日  星期二

應興隆寺心淳法師之邀,上午六時三十分前往甲仙參觀興隆精舍,從佛光山出發,經由美濃、六龜……到甲仙,一路上山巒流水,翠竹森林;空氣新鮮,花草幽香, 蟬鳴鳥叫,曲曲折折,歷一小時到達興隆精舍。精舍四周,天堂鳥、龍眼、胡瓜、絲瓜、麻竹筍……像欄楯似的環繞迴抱,視野綿延不絕,同行的慈惠、慧軍都不約 而同的說道︰「這真是讀書的好環境,閉關的好地方!」我也忍不住附和著,主人心淳法師馬上接口敘述精舍的地理與歷史。

我也和心淳法師談到,台灣的香火寺廟太多但無特色,不能配合現代的需要,我認為寺院的弘法方向應該往修道中心的方向發展,設立禪堂、念佛堂、關房、佛學院……,供有心者修持之用。

甲仙附近有不少本山信徒,聞訊都紛紛到興隆精舍,其中有一位年屆七十多歲的陳彭緞老太太曾在西來寺受在家菩薩戒,心中只有佛光山,提及佛光山的殿堂、客堂 的法師,如依順、依通、依品、依海、永福、永正等……她都認識,並對他們的慈悲讚不絕口。自己省吃儉用,把錢用來作功德,參加佛光山的法會活動,常跟別人 提及,她家之所以那麼平安,都是她在佛光山拜來的。常常帶動媳婦誦經禮佛,自己雖不識字,但共修時禮佛、誦經也一樣隨眾,絲毫沒有差錯,其虔誠可見。心淳 法師說,他也很敬佩她。去年陳彭緞老太太因不小心跌倒,走路必須靠拐杖才能行走,很有心想回佛光山參加法會活動,但因今年起,車輛都停在山下,她深感行走 不便而作罷。我隨即用便條紙寫了一張「通行證」給陳彭緞居士,她的車子可以方便上山禮佛。

心淳法師特地泡老人茶招待我們,山泉泡茶,其味可口甘醇,裝茶的杯子一組有十二個,每一個杯子的杯口旁都印有一首打油詩,以十二生肖作主題,(可惜少了三個,或許是打破了?)看了讓人會心一笑,如--

「登梁上牆技藝好,上下其手功力高;
 年輕卻愛留鬍子,以致人人稱我老。」--鼠

「我是水牛非黃牛,辛勤勞動為作傭;
 人卻對我不守信,不愛水牛愛黃牛。」--牛

「笑傲山林我稱王,順我者昌逆我亡;
 勸君得意莫忘本,切記不可落平陽。」--虎

「綠野競跑本領高,家居偏愛多築巢;
 諸公莫笑我多事,只因頭上一把刀。」--兔

「人人皆知我是誰,身雖像蛇卻不同;
 一旦飛上金鑾殿,威風八面氣如虹。」--龍

「靈山修煉數千年,千辛萬苦志在天;
 功虧一簣成憾事,只因多情愛許仙。」--蛇

「吾輩吃草最善良,大家稱我最吉祥;
 披我皮襖常作惡,最為怨恨是豺狼。」--羊

「千年修煉水濂洞,法號稱我為悟空;
 當年若無潑猴在,玄奘怎能顯神通。」--猴

「我是悟能不是豬,一生功夫最特殊;
 肚大雖然礙手腳,容進多少世間事。」--豬

十時二十分,在心淳法師帶領下,到附近清涼山妙崇寺參拜。住持宏恩法師正忙著為妙崇寺七層大樓的興建在監工,單單從工程雛型的外觀看來,其雄偉架勢可見,佛教界女眾住持皆有如此魄力,堪比世俗常稱的「女強人」,等待其落成,必定前來慶賀。

中午十二時回到佛光山,請心淳法師及其信徒二十多人在法堂用自助餐。餐後陪同心淳法師參觀正在工程中的大禪堂。

晚,六時到萬壽堂,在本山都監院院長依淳的母親靈前誦經、上香。依淳及其兄弟家屬在旁答禮。

農曆七月,正是寺院超薦佛事最忙碌的時候,特勉在萬壽堂服務的徒眾及工作人員,「萬壽堂」屬慈善事業,是一種修福報的工作。尤其是在喪家最傷心最無助的時 候給予服務,實在是一種功德,希望大家能本著慈悲的心懷,廣結善緣。一個人只要安心做分內的事,並堅守自己崗位,則無論在何處都會受到歡迎。

「我不能容人,謂之無度量;
 我為人所容,謂之無志氣。」--魏禧

■八月 十二日  星期三

早餐後,即開車北上,高速公路上,一連看到兩起車禍,有的路段在修路,有的路段在修剪花草,車子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好像在原地踏步似的。天橋上的交通標誌--

「同步前進,行車順暢。」

「交通禮讓年--行車有序,停車有律,行路有禮。」

「開車禮讓,旅途愉快!」

……

我不知道在駕駛座上的司機朋友,看到這些標語,有何感受?車禍是很難預防的意外事故,而修路與剪花草為什麼會在大白天交通流量多的時候進行?這種作業方式 有待商榷(在日本或美國,一定會利用深夜時間,絕不可能侵犯到高峰時段)。途中在交流道附近,就繞道到頭份及豐原,一直到傍晚五時三十分才抵普門寺。

一項由內政部社會司、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指導,巨東慈善公益基金會主辦,《聯合報》、台視、中華奧委會協辦的「中華民國第一屆十大傑出青少年」選拔,歷經 六個多月的審查、訪談和評鑑,終於從一千多件推薦函中,選出十位具代表的優秀青少年。其評審委員分別來自宗教界、政治界、學術界及新聞界,如︰慧軍、林清 玄、方蘭生、李四端、王應傑、傅佩榮、梁丹丰、康啟明、薇薇夫人等。

晚,七時三十分,在慈容、慧軍的陪同下,前往台北社教館,參加此「十大傑出青少年」的頒獎典禮。

新聞局胡志強局長、社工會鍾榮吉主任、內政部社會司蔡滿賢司長、議員、社會賢達等多人也都前來參加盛會。頒獎共分三個階段進行,得獎的傑出青少年分別是︰

以優秀技能取勝的王思婷、徐逸君。

以感人事蹟入選者有丁小龍、蔡琰如、周聖凱。

以課業優異獲選者有徐慶玲、謝怡玲、蘇稚盈、邱心怡、吳玉芳。

我很高興社會大眾能重視到青少年這一代,他們雖然幼小,但「小」的東西將來都可以發揮很大的力量,如︰一顆種子、一滴水滴、星星之火、一首歌、一句話、一 個鼓勵、小王子、小沙彌,這些「小」都是將來「大」的基礎。青少年是國家棟梁,若能從小養成大志,將來一樣可以成就大事業。勉得獎的青少年朋友,這是人生 的開始,未來的道路還很遙遠,所以我希望大家養成--

一、要有忍耐的力量︰佛經云︰「若人不能忍受毀謗、傷害、辱罵,如飲甘露者,不能為有力之人。」今後在處事上,不要因為人家的一句話、一件事就洩了氣,從現在開始,要培養不屈不撓的忍耐精神。

二、要有合群的習慣︰要將自己融入大眾裏,不可孤芳自賞,常與群眾在一起,不要孤僻,用歡喜和快樂與人結緣。

三、要有謙虛的美德︰求益之道,在於能受盡言,我們如果有一點成就的話,其實都是眾緣所成,故為人要學習如稻穗一樣,愈成熟愈懂得低頭。

四、要有勤勞的精神︰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須經過勤勞的過程,才能成功。故唯有不斷的努力,未來才能繼續成功。

「為學要如金字塔,要能廣博要能高;
 為人要如聖賢德,要能福慧要能行。」
評審方蘭生主任致詞時表示,本來評審團是推派慧軍講話的,但慧軍說他是我的弟子,不敢跟我同台說話,而方主任是基督教徒則不怕,就由方蘭生主任代表評審團 講話;在犯罪率上升,犯罪年齡下降的此刻,有心人士能舉辦此一深具意義的活動,實在值得喝采,希望此活動能樹立青年學子們見賢思齊的目標,期盼日後有更多 更傑出的青少年產生。

「貧賤生勤儉,
 勤儉生富貴,
 富貴生驕奢,
 驕奢生淫佚,
 淫佚復生貧賤。」--史典

生命是累積的過程,珍惜它便是鍾愛自己。

■八月 十三日  星期四

「殊勝妙寶大德僧,長養眾生功德種,
 能與人天勝果者,無過佛法僧寶眾。」

佛在世時,就有供僧儀式的傳承,三十年前,我在宜蘭雷音寺、高雄壽山寺時,便已推動孝道、功德、供僧、道糧等活動。近幾年來,齋僧大會在社會上已形成一種 模式,難道其籌辦內容只是動員各方人力、物質、在家信徒、義工……訓練幾個月來發心服務;僧眾則舟車勞頓、南北奔波,只為了吃一頓飯,拿供養金,領紀念 品?

為匡正「供僧」的實質意義,也為感謝一年來,發心供養僧眾道糧的檀信居士,佛光山特在台北普門寺、台中東海道場、高雄佛光山,舉辦「道糧齋僧功德回向法會」,將功德回向給檀信父母宗親。

中午十一時在普門寺供僧法會上,為信眾開示「供僧的意義」︰

一、是供養一年,不只供養一天。
二、是供養未來,不只供養現在。
三、是供養十方,不只供養一人。
四、是供養學道,不只供養熱鬧。

在《四十二章經》上有云--

「飯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
 飯善人千,不如飯一持五戒者;
 飯五戒者萬,不如飯一須陀洹;
 飯百萬須陀洹,不如飯一斯陀含;
 飯千萬斯陀含,不如飯一阿那含;
 飯一億阿那含,不如飯一阿羅漢;
 飯十億阿羅漢,不如飯一辟支佛;
 飯百億辟支佛,不如飯一三世諸佛;
 飯千億三世諸佛,不如飯一無念無住無修無證者。」

印順導師說︰供養依心、田、事不同,功德有分勝劣。

信眾在此舉行如此莊嚴的供僧法會,從大家安靜、有序的行進威儀中,不難看出大家都是有修有道的信徒。佛光山宗務委員會已計畫從明年起,在慶祝僧寶節的今 日,要選出佛教界傑出的十大僧寶、十大檀信、十大佛教青年、十大佛教兒童、十大供養人、十大功德主等。從現在開始,大家就可以開始推薦人選,希望明年選出 來的「佛光山傑出佛教人」都是真正可為大眾表率的模範。

聞曾替我看腿傷的中醫師黃永玉先生,因受傷住院治療。晚,七時,特到國泰醫院去看望他。

八時,應「愛盟聯誼會」理事長朱婉清教授之邀,前往信義聯勤俱樂部集賢廳,為愛盟的成員們開示,其皆是國內知名菁英團體會員、學術界、政界知名人士、政府官員、民意代表、教授等,參加聽講的有郁慕明、焦仁和、何景賢等。

我很歡喜有此機會跟愛盟的各位談佛法說人生,「找尋心靈的一片淨土」是他們為我訂的題目。常云︰「你為什麼不聽我的話?」然事實上真正不聽話的是我們的 心,故「心」常犯過失,外在境界無絕對的好壞,心淨可以美化我們的世界,故找尋心的一片淨土很重要。禪詩妙語只要說得適當,也可以將我們失落的心找回 來……

回答愛盟的先生小姐所問的問題--

◎知識是學來的,智慧是悟得的。

◎要化導一個人,慈悲的言行、關愛的心懷,比任何都受用。

◎怕負責、怕承擔、怕工作……則永遠不會進步。

◎隨因緣、群我一體……就是智慧。

◎如何有般若?自我反省、磨鍊、檢討。

◎對世間事不計較,盡其在我,凡事不要太介意,在事理得失中,宗教具有平衡的作用。

◎學佛不回憶過去,不幻想未來,在佛法裏照顧當下的一念。

◎「無常」很好,有機會可以改善「現實」,應好好珍惜。

◎「寺院」與「講堂」之別,在於--寺院︰在於禮拜,希望在信仰上能有所增進;講堂︰注重於「說法」,希望能將智慧與信仰結合在一起,有行解並重的意義。

■八月 十四日  星期五

上午九時,到永和訪張少齊居士,談及將興建佛教大樓事宜,並囑孫張清揚義女義貞居士彙集孫夫人日常用品及文物,以備「孫張清揚紀念館」落成時,可以陳列。

我有好多位徒眾都是雲林人,如西來寺的住持心定法師、監院依門法師、西方寺住持依瑞法師、巴黎道場監寺依照法師等,都是斗六和北港出身,返回南部的途中, 忽然想順道拜訪雲林縣縣長廖泉裕先生,因為前次在斗六佛光分會成立時,和他未竟所言,而且知他虔誠信佛,擬請其女公子擔任虎尾鎮佛光會會長。

傍晚五時多,在佛光協會北港分會會長蔡博崇先生的陪同下,抵廖泉裕縣長官邸。廖縣長準備了一桌豐盛的素宴,大家吃得不亦樂乎,飯後又聽廖縣長簡報「雲林縣 綜合發展計畫」,聆聽之後,不禁令人對廖縣長更深深起敬,原是一個沿海的農業縣,經他文化、教育、工業等一起建設,未來十年雲林縣至少會趕上高雄市。

晚,十時,回到佛光山,聽說佛光出版社社長吉廣輿在等我講話,他剛由大陸歸來,向我報告說︰「一年前邀集國內外近百位大學教授、學者編撰的《中國佛教經典 寶藏》百冊,第一批二十三本業已撰寫完成並交稿審編中,預計明年陸續出版。此《中國佛教經典寶藏》係以佛經現代化、語體化、簡要化為宗旨,內容搜羅佛教各 宗派經典,如︰《阿含經》、《雜經論》、《俱舍論》、《大酙婆沙論》、《成實論》、《十二門論》、《神會語錄》、《佛性論》、《祖棠集》、《法苑珠林》、 《廣弘明集》、《佛國記》……此《經典寶藏》系列,將是繼《佛光大辭典》、《佛光大藏經》之後出版的第一部「白話版大藏經」。

佛光出版社又與中華版權代理總公司簽約,將《佛光大辭典》印行大陸版,此舉乃是中國佛教協會趙樸初會長曾與我提及想出版《佛光大辭典》,故今由佛光出版社代我將《佛光大辭典》大陸版之版權贈予中國佛教協會,以助大陸佛學研究工具書之充實。

不管在海內外,對當地佛教界出版的情形我都非常注意,隨時不忘為叢林學院的圖書館添購新書。佛光出版社目前已出版各類圖書、音帶、影帶有三百餘種,非常願 意其他出版社能與我們交流。從十幾年前,由張曼濤先生主編,大乘文化出版社出版的「現代佛教學術叢刊」;朱蔣元先生主編,華宇出版社出版的「世界佛學譯 叢」,可以說我出力很多。近幾年來,台灣學佛的風氣非常普遍,希望在學術界也能有新的作品發表。

佛教經典的總匯稱為「大藏經」,因其內容包括經、律、論三大部分,故又稱為「三藏」。南北朝時,曾把佛經統稱為「一切經」。唐以前的佛經,主要是靠抄寫, 晚唐時才出現刻印佛經,《大藏經》的刻印,始於公元十世紀,宋開寶四年(九七一),太祖內官張從信往益州雕刻大藏經版,此次刻經,前後費時十二年(九七 一~九八三),共刻六千多卷,因刻於開寶年間,故稱為「開寶藏」;又因在四川,也稱「蜀版大藏」,此為我國史上第一次刊刻《大藏經》。

自此以後,宋元明清歷代官私刊刻《大藏經》陸續不絕,有記載者如--

「磧砂藏」,全稱「平江府磧砂延聖院大藏經」,刻於南宋紹定四年(一二三一),曾中斷,到元代時才續刻,前後歷時九十年,共刻六千多卷。一九三五年,「上海影印磧砂版大藏經會」曾以方冊本影印發行。

「契丹藏」又名「遼藏」,遼代刊刻,以宋藏為底本,可惜全藏早佚。但房山石經中保存的遼代刻大量經碑,據研究與「契丹藏」有關;近年來,山西應縣木塔中發現一批「契丹藏」殘本,是研究遼代佛教史、文化、經濟情況之寶貴資料。

「趙城金藏」,一九三四年發現於山西省趙城廣勝寺,是金代民間募刻藏經,現存四九五七卷,以「開寶藏」為底本。抗戰時,曾為保護此藏不為日軍所奪,犧牲不少戰士,勝利後移至北京,現藏北京圖書館。

「嘉興藏」為明末清初私刻本,萬曆十七年(一五八九)在山西五台山開雕,後移至浙江徑山,又名「徑山藏」,全藏分正、續兩部分,共一萬多卷。

「龍藏」全稱「乾隆版大藏經」,清代刊刻,共七千多卷,現存北京,是歷代刊刻《大藏經》中,唯一經版保存至今的一部。

除此之外,

宋時有「崇寧萬壽大藏」、「毗盧藏」。

元代有「普寧藏」、「弘法藏」。

明代有「洪武南藏」、永樂「南藏」、「北藏」。

民國年間,上海頻伽精舍用四號活字排印「頻伽藏」。

除此,韓國、日本歷史上也有多次漢文《大藏經》刊刻。

佛光山編的「佛光大藏經」只出了《阿含藏》,最近擬將《禪藏》

付印,希望能為藏經的流傳盡一份力量。

■八月 十五日  星期六

有一天,楚莊王和群臣在議論國事,大家各抒己見,但議論來議論去,都不如楚莊王的見解高明,眼看天色已晚,楚莊王只好宣布退朝。

群臣散去後,莊王悶悶不樂的坐在書房,申公巫臣關心的問道︰「何故使君王不悅?」

莊王︰「每一個歷史時代,世上不會根本沒有聖人,國家也不可能沒有賢人,關鍵在於是否被人發現?能得到聖賢為師者,可以成就王業;能獲得其友誼者,可以成 就霸業。而我自知能力不足,輔我的群臣謀士都還不及我,照此下去,楚國的前途就很危險了,這就是我悶悶不樂的原因。」

楚莊王因為能正確地評估自我,且敢起用能力強的人,後來終使楚國興盛。

今天利用會客空檔,和徒眾小參。古德呂坤云︰「難管的任意,難防的慣病,此處著力,便是穴上著鍼,癢處著手。」徒眾在修持行道上,最感費心的還是待人接物的方法不夠深入。

做事要懂得方法--「知單元」,並事先準備需要的工具……有佛法的地方,住眾不會跑,且有信心奉獻。平時除工作講習外,生活上要有佛法。被人指摘批評時要 歡喜接受,才會進步,更要學習忍耐,凡事包容不要太介意,尤其在人情上最好是難得糊塗。別人如何如何「說」,只是他人的看法,構不成傷害,在言論自由的環 境,凡事承擔下來就沒有事了,最忌是以耳代目,不要亂聽亂想。

生活中要沒有煩惱才能安心做事服務,不管在那個單位都要有感恩心,回饋十方信施,那有功夫去說是論非?說話、下筆,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要有分寸,一個人 是否有能力是一回事,能否與人和眾和群那才是最重要的。故在人事方面要有涵養,不要太維護自己,且能配合常住需要,隨時接受調職,從調職中,面對新的工 作,保持學習的心態,才能不斷進步。對工作的價值、生活的層次要評價,在生活中要有理想抱負,工作才會有意義。

主管不敢要求,屬下不敢請示,做事只好用猜的,誤會自然而生,煩惱也會不絕。上下彼此坦誠,用心來做事--講清楚、說明白,工作起來就會勝任愉快。

心要有過濾器,好的、善的、美的、真的事要記在心裏,惡的、劣的、醜的、假的事,要過濾掉,保持一顆清淨善良且有彈性的心,因有彈性,待人處事自然會柔軟 而不會傷人。老莊者流常說「忘」之德,忘是非、忘恩仇、忘生死、忘寵辱、忘功名、忘名利、忘一些無可奈何的事……是一種功德。

「但見雲忙水亦忙,所忙不在稻梁桑;
 芸芸更是忙無即,彼此爭忙夢一場。」--石遠禪師

廣結善緣 1992/8/16~1992/8/31

 

■八月 十六日  星期日

農曆七月在佛門又稱為僧伽月、功德月、報恩月、孝道月、福田月……,各地寺院都紛紛舉辦盂蘭盆法會、地藏法會、超度法會、瑜伽燄口、三時繫念、梁皇寶懺、三昧水懺、金剛寶懺、禮誦《地藏經》……。信徒們為這一個月的佛事,把佛教界都帶動起來了。

本山海內外各地別分院的人眾,每天除了忙於本身公務外,還必須依佛事需要給予南、北、中部的支援,另有一些社會或民間團體,如花蓮東淨寺、高雄澄清寺、員 林雙林寺、中國石油公司、明潭抽蓄工程處……也需要前往為其主持超薦佛事,雖然辛苦,但大家卻都法喜無比。功德佛事最容易拉近信徒與佛菩薩的感情,從一禮 拜、一問訊中,內心似乎澄淨很多,那股滌洗的清涼,唯有親身禮拜者才可以感受到。

依晟遠從法國古堡傳來訊息表示,英國佛光協會會長倪世健女士,在古堡的佛殿旁坐了一整天,非常灌注的觀摩法會進行的每一個細節,比佛學院法務行政系的同學 學習的態度還要用心;美國舊金山三寶寺護法吳麗貞女士帶著女兒,整個暑假就在法國古堡中服務當義工。「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祈祝在海外各處的道場,在信 眾的發心護持下,法務興隆,讓佛教在當地生根。

中午十一時,前往台中東海道場,主持中部地區的「道糧回向功德法會」,並為信眾開示「供僧的真義」。農曆七月十五日,在佛門稱為佛歡喜日,與一般民間所稱 的中元意義不一樣。「佛歡喜日」是指在三個月結夏安居圓滿後,有不少精進的僧眾在這段時間用功開悟,而令佛非常歡喜,故而名之「佛歡喜日」。在這一天供養 開悟或有修有學的僧眾,依其功德超薦回向往生父母,可令其超生,故「供僧」在中國社會民間是頗受人注重的一件大事。三十多年前我就一直倡導佛教徒要向政府 爭取佛教的國定假日,如四月八日為佛寶節,七月十五日為僧寶節,十二月八日為法寶節……並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讓僧俗兩眾多一些聯誼的機會,並藉供僧機 會,供養「僧服」,讓僧眾服裝統一、禮儀統一、規矩統一、稱呼統一……在一切「統一」之下,自然佛教界的力量就能凝聚,而不再為表相的不同,而自我分裂, 削減力量。

我在十七、八歲時得了瘧疾,因家師的一碗鹹菜,吃得我銘心感動,而許下了將來必定弘揚佛法,普渡眾生的心願,此力量支持了我五十年。所謂「道糧」就是修道 的資糧,供養道糧應不揀擇年輕或年長。佛光山的僧眾,將秉承各位信眾護持道糧的功德、種子、慈心,把佛法弘揚於世界各地。

供養佛是「豎窮三際」,與信眾往來是「橫遍十方」,對捐獻道糧者除致以無上謝意外,佛光山的大眾均會在早晚課誦時,為各位齋主的歷代宗親祖先超度回向,心香一瓣祝禱其上生佛國,大家吉祥!

「僧如大地,能長養一切善法功德。」

■八月 十七日  星期一

古德云︰「觀人觀氣,用人視氣。」如何觀「氣」?

豁達氣博,放蕩氣散,儉約氣固,吝嗇氣縮,謹慎氣定,

拘牽氣滯,簡默氣和,深險氣沉,倜儻氣超,佻氣薄,

慷慨氣豪,浮靡氣流,坦白氣真,粗野氣陋,鎮靜氣凝,

空疏氣囂,忠厚氣寬,顢頇氣鈍,精明氣清,刻薄氣促。

希望大家都能鍊就「氣宇軒昂」!

最近聽到中國廣播公司「草地人」節目主持人施健雄先生往生,深表遺憾!我和他有數面之緣。其主持的節目雖非宗教性節目,但常在空中宣揚佛法,不僅引起廣大 聽眾的共鳴,也常為大家解決佛法上的疑惑。曾數度帶聽眾到佛光山禮佛朝山,每次請他到台上講話時,由聽眾給予掌聲之熱烈,不難知道其聲望之高,在我的信眾 中有不少人都是他的忠實聽眾,可見施健雄先生是個非常會結緣的有緣人。

佛光山視聽中心在錄製「禪的妙用」時,施先生常常坐飛機由台北趕到佛光山親自指導,他的用心及信仰之虔誠,給後輩的愛好廣播者,一個很好的學習榜樣。人的 一生非只一世,施先生以廣播方式與廣大的聽眾結善緣,其功德是功不唐捐。在影片或廣播劇的配音中、各種頻道裏,我們都可以聽到施健雄先生的聲音,相信懷念 他的人也很多,佛光山萬壽堂與普門寺燄口佛事中,都特為其立超薦往生的牌位,期望和我一樣懷念他的聽眾朋友、信徒,都會為他寄以無上的祝禱!

◎一個人的想法不一樣,世界就不一樣。

◎人的聲望是慢慢培養的,要大眾給予肯定。

◎供養要供養「心」,而非金錢的比賽。

◎反對別人的建議沒有關係,但必須要有更好的一套方法,否則就應該要接受別人的意見。

◎團體生活(即使是少數五、六人)一定要有規矩,如吃飯、講話、辦事、課外活動,都要有規矩,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在團體中要有整體觀念,不可隨便、草率、隨心而作,不要成為團體中的害群之馬。

◎對工作要培養默契,生活要有條理,每天依程序做事(前一天就要安排好第二天的行事),一大早就能各就各位,馬上進入狀況而不迷惘。一日難再晨,及時宜自勉。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百聞不如一見,人要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心中才有外面的世界,展翼高飛的意境,是要親身去體會,而不是憑想像的。

◎佛教除本身的弘法家務、利生事業外,更要深入社會從事文教、慈善、養老、環保……等工作,才能使佛教跨出寺院,帶入社會。

◎力到處常行好事,力歉處常存好心。

◎成人善事其功更倍,動人善願其量無涯。

■八月 十八日  星期二

上午十時,在法堂會見夏威夷大學的喬治教授(岡崎喬治金二郎)。喬治教授曾在叢林學院英文佛學班及普門中學上英文課,對佛光山有很濃厚的感情,雖然他現在 住在夏威夷,但只要到台灣,一定會上佛光山。在法堂時,他表示,在台灣教書時一點都不會想夏威夷,但回到夏威夷時卻很想念佛光山,所以非常肯定的表示其前 輩子一定與台灣有緣。雖然喬治教授目前必須久住夏威夷,不能在學院上課,但我仍歡迎其隨時都可以到佛光山久住,佛光山也會將其視為本山的一分子,喬治教授 欣然地留下其在夏威夷的住址,表示只要有機會他一定會回山教書。

由報上得知吳伯雄部長令堂因病入院,特以電話慰問,並在佛前替其誦經祝福。

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指導,佛光山和淨化社會文教基金會主辦,中華民國佛教青年會協辦的「中韓佛教文化親善交流演唱會」,在台灣將演出兩場,昨天在台北國父紀念館,今晚將在本山演出。

下午二時,淨化社會文教基金會負責人淨耀法師,在法堂和我談及籌辦這次演唱會的經過,以及在國父紀念館演出的情形。淨耀法師在佛教界是屬年輕的一代,他個 人對於社教工作頗為熱忱,創辦觀音線協談中心,跑遍全省監獄發心在獄中弘法,對犯罪者與死囚的心聲,頗寄予熱心教化。讓「生有所居,老有所養,病有所醫, 死有所歸」的理想,是其一再努力的方向,為佛門中難得的龍象。

香港依如、滿中,尼泊爾滿乘、法地,美國依航,加拿大依宏,日本西原佑一夫人西原千雅、陳逸民夫婦全家……下午相繼回山向我銷假。

晚,七時三十分,在檀信樓禮堂觀賞「中韓佛教文化親善交流演唱會」。

大韓佛教曹溪宗會議長鍾夏表示,音樂可以淨化人的心靈,特別在宗教裏,音樂有其無法代替的重要性。韓國佛教音樂的主流是梵唄和現代化的讚佛歌,而這次所發表的則是以現代化讚佛歌曲為主……

「韓國佛教聲音會」創於一九六七年,至今有二十六年歷史,其所屬會員包括五十多個寺院的合唱團及數十位音樂家及教授,對佛教音樂之保存、創作、推廣不餘遺 力,迄今已有佛教歌曲一千五百多首,可見其致力音樂弘法的情況。該團並有知名作曲家專門譜寫讚佛歌曲達七百多首,由在奧地利留學的聲樂家柳東悅指揮。

在演唱會開始前,先為大家介紹代表韓國佛教的三大名寺,松廣寺、海印寺、通度寺的情形。中國有句話說︰「此音只應天上有,人間那得幾回聞。」「梵唄」的音 聲就是清淨之意,除耳根享受外,主要仍在心靈的清淨。幾個月前,本山在台北國家劇院,有二百名僧眾的梵唄表演,今韓國也有兩百位來台演唱,用法音來宣揚佛 法,真是「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雖然聽不懂其歌詞,但欣賞其音聲,也是別有一番風味!

晚,九時三十分,接受韓國佛教放送電台(BBS)記者李仙姬小姐和《大眾佛教》記者盧姬順小姐的訪問,與其同行者有目前在輔仁大學就讀的韓籍留學生法性法師。

第一問︰台灣佛教的特色?

台灣佛教與韓國佛教有很多相似之處,主要是因彼此都承襲唐宋大乘的宗風,皆以禪淨為主,尤以大專佛學夏令營及社會大眾研究佛學的風氣最盛,到處書局、素食館林立。歸納起來說,有下列各點︰

過去中國佛教注重寺院的儀規,現在佛教則從事社會的弘法。

過去中國佛教注重僧伽的修行,現在佛教則重視家庭的佛化。

過去中國佛教注重靜態的生活,現在佛教則推動群體的活動。

過去中國佛教注重苦行的色彩,現在佛教則鼓勵歡喜的做人。

第二問︰佛教與道教在台灣之關係?

道教在中國已漸失去其哲學的內容,純粹只剩下一種民間信仰,佛教則有廣大的包容空間,對其並不排斥,中國過去所提倡的儒釋道一家,佛教並不認同,但也沒有 反對。佛教發展重視民間信仰,但真正佛教徒並不信奉道教,中國各處各地的念佛會、禪坐會非常盛行,各大學的佛學社團研究佛學也很有心,不同於民間的道教信 仰。

第三問︰佛教對信徒之教育,與過去有何不同?

過去中國佛教對信徒是以出世的思想在教育,如要信徒在生活中要看破、放下,不重視家庭生活;現在的佛教則注重家庭教育、家庭生活,對金錢要取之有道,對教育則希望子女要盡忠盡孝,對家庭則希望夫妻相親相愛,對朋友則希望做人慈悲忍耐,對處事則希望彼此尊重互助。

第四問︰聽說台灣有百分之七十的民眾信仰佛教,佛教可以算國教嗎?
台灣的佛教信徒很多,自然力量很大,故佛教在台灣是屬非常普及的信仰,但在正信正見上,我認為有待加強,如何將民間信仰淨化,以昇華自己性靈,則更要用心宣導。

第五問︰對韓國佛教的看法?

韓國出家眾的僧服很莊嚴,寺廟很有中國叢林的風貌,對韓國人的素食、修行,深表尊重,對韓國信眾的教性強烈非常佩服。

第六問︰對中國大陸佛教之發展與計畫?

中國大陸目前雖已開放,但宗教的空間並不太大,佛教仍停留在林園或古物的觀光階段,還談不到對佛教的信仰或教義的探討,希望能多爭取佛教的空間,一個強有力的國家是可以包容各種宗教的存在,讓其多采多姿的發展。

第七問︰佛光山叢林學院教育的特色?

佛光山叢林學院的學生都是解行並重,福慧雙修,除了重視佛法的信仰,也注重世間學的常識,更重視佛教傳統的修行。

第八問︰佛光山對未來佛教扮演的角色?

佛光山是一個佛教團體,本身以提倡人間佛教、生活佛教為宗旨。目前台灣佛教各寺院也大都朝此方式在發展,相信人間佛教是未來佛教發展之目標。

記得二年前,我到韓國參加九龍寺的落成典禮時,韓國的廣播電台才剛要成立,現轉眼已成立二年,也巧合的接受其訪問。希望佛光山在不久的將來也有「佛光電台」成立,並希望能與韓國的佛教電台結為姊妹台。

■八月 十九日  星期三

隨著傳真紙的遞送,從昨晚起就分別接到來自世界各地給我的傳真,如︰佛羅里達州的滿晹,英國倫敦的永有、依益、覺彥,法國巴黎道場的依照,馬來西亞仙都講 堂的覺文,紐約的依筏、慧開,紐西蘭的依訓,馬來西亞南方寺的永定,紐約講堂的依日、依教,澳洲中天寺的永全、南天講堂的永東,多倫多的滿宜,菲律賓描戈 律的永慈、慈恩寺的永光,紐西蘭南島佛光協會會長古捷廉、北島會長賴耀森,東京佛光協會會長西原佑一,澳洲雪梨佛光協會會長廖德培、布里斯本佛光協會會長 陳春龍,南美洲巴西的覺聖、巴拉圭的覺誠,香港佛光協會會長林耀明、理事宋海西、鄭武欽……有些是連同信徒的簽名多達百多人,也有三百多人的,他們這些心 意,唯有一個共同的心願,就是祝我「生日快樂」!台灣省政府經濟建設委員會文化祕書歐禮足、高雄縣政府社會科長卓春英、《中國時報》記者蘇正國、姚家彥、 賴珍妮、金麗梅、賴士榮、賴香君、明枋、明均、玉美、曹永杉、馬來西亞的黃啟德、陳美玲、賴永海……以及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各地區分會會長們祝賀的卡片, 像一座小山堆積在我桌上,只為向我訴說一句︰「生日快樂!」

六十歲前,我每年過生日都不快樂,自己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總之,我不歡喜過生日。但自六十歲生日那年起,邀請了一千五百位同年的花甲老人一同過生日,才 覺得生日快樂,今年,也邀請了五百位六十六歲同壽者,一起在山上過生日,所以大家的祝賀詞「生日快樂」,我仍願接受。

高雄縣長余陳月瑛送來的壽麵、壽桃,立委余政憲、省議員余玲雅、清涼山慧顗法師等的花樹,社工會鍾榮吉主任的禮物……當然還有很多由各地轉送過來的生日卡 與禮物,我實在忙得沒有時間去翻閱,在母難日的前夕,能看到這麼多人對我如此關愛,實在是很感動,我一生所有都很喜歡與人共享,如果說我有什麼功德的話, 我願全部回向給與我有緣的眾生,讓大家同享我的快樂與功德。

從早上起,陸陸續續會見了一天的客人,如立委陳哲男先生、三民分會會長陳潮派夫婦、香港齊善美食公司董事長余昭德、總經理吳鑑銓、基隆極樂寺修慧老師父、陳順章夫人……

晚,六時,在朝山會館有兩千餘名客人和我共進晚餐,一起吃壽麵,大雄寶殿內全山徒眾正在為我們普佛暖壽。

七時,在檀信樓大禮堂開示--

提到人的壽命,到底要「活」多久才好呢?日本禪師丹羽廉芳曾提道︰「人壽像馬拉松賽跑,誰有耐力,誰就可以獲勝!」人的壽命不一定要長久,因一個人除了身 體的壽命外,還有語言的壽命、信仰的壽命、功德的壽命、事業的壽命、共生的壽命、……等各種層次的壽命,在歷史上,一些有聲望的人,其壽命有多長?

對台灣最有貢獻的鄭成功是三十八歲、精忠報國的岳飛是三十九歲、基督教的耶穌是三十六歲、孔子門下第一賢者的顏回是三十五歲、佛門中有名的《肇論》作者僧 肇是三十二歲、亞歷山大是三十三歲。一個人的功業非靠年歲成就的,有志不在年高;在世間上的壽命多久並不重要,重要在於精神上的壽命。

斌宗法師︰四十八歲。

秦始皇︰四十九歲。

唐太宗︰五十三歲。

諸葛孔明︰五十四歲。

太虛大師︰五十九歲、慈航法師︰五十九歲。
孫中山︰六十歲。

穆罕默德︰六十二歲、宗喀巴︰六十二歲。

弘一大師︰六十三歲、智者大師︰六十三歲。

蘇東坡︰六十五歲。

佛印禪師︰六十九歲、鳩摩羅什︰六十九歲、善導大師︰六十九歲、玄奘大師︰六十九歲。

道宣律師︰七十一歲。

道安大師︰七十二歲。

孔子︰七十三歲、悟達國師︰七十三歲。

五祖弘忍︰七十四歲。

惠能大師︰七十六歲。

義淨大師︰七十九歲。

佛陀︰八十歲、馬祖道一︰八十歲、孟子︰八十歲。

蓮池大師︰八十一歲。

武則天︰八十二歲。

慧遠大師︰八十三歲。

梁武帝︰八十六歲、法顯大師︰八十六歲。

乾隆︰八十九歲、蔣中正︰八十九歲。

寶誌公︰九十六歲。

神秀大師︰百零二歲。

佛圖澄︰百零三歲。

阿難尊者︰百二十歲、趙州禪師︰百二十歲、虛雲和尚︰百二十歲。
菩提流支︰百五十六歲。

在新疆地區一百三十歲以上的長壽者,據聞有一千三百人之多,壽命長好?短好?事實上壽命長短並不重要,重要的在於是否有功於人間。人生不一定光講色身壽命,要講究應該做的事要早一點做好。

壽命之種類有--

一、肉體上的壽命︰是一種形象,能順乎自然就好。

二、信仰上的壽命︰是一種生生不息的延續,重要在於不退轉。

三、慈悲上的壽命︰是一種利行的行為,給人快樂拔人痛苦。

四、功德上的壽命︰是一種福澤群生,廣利人天的行為。

五、教化上的壽命︰是一種真理和道德的傳遞,在群眾身上可以看到。

六、語言上的壽命︰是一種軌範、淨化、增進的開導,可作座右銘的格言。

七、事業上的壽命︰是一種利世、利國、利人的功業,可以為人稱頌。

八、共生上的壽命︰是一種共生的互助,彼此要注重愛護。

■八月 二十日  星期四

清晨四時就起床盥洗,在佛堂上香禮佛,板聲、鐘聲、鼓聲、大眾上殿的梵唄聲,如浪濤似的響遍全山,從不曾有過此刻像現在,好想自己一個人靜靜的度過今天 ──我的母難日。但想著從昨天起就不斷有信徒上山要來向我祝壽;我在想釋迦牟尼佛也不想要有佛誕節,但教團的領導者是中心,必須要有法制來鞏固它,尤其是 人多的時候。故過壽實在是為了廣大信徒們的需要,而不是我的需要。

早上七時多,就會見了多批信徒,乙性、融文、普暉是過去學院畢業的學生,國大代表曾永權先生、立委候選人林富村夫婦、國際佛光會各協會的會長……

九時,於檀信樓大禮堂主持佛光山叢林學院八十學年度(一九九一)各級學生畢業及結業典禮。觀禮的老師、家長、信徒、佛光會員,計有千人之多。高雄縣余陳月瑛縣長也特撥空到現場跟畢業的同學們講話。

過去家長都非常反對子女念佛學院,主要是怕子女出家受苦,也常有家長「硬」把學生帶回去的現象。近幾年來,佛學院的學生大都是在父母贊同下或鼓勵下來學院 報到,尤其是沙彌學園的沙彌,幾乎都是父母親自送來的。昔時裴休宰相的「含悲送子入空門」與現代父母的「歡喜送子入佛門」,實在是兩種迥然不同的時代背 景,二十一世紀將是佛教的世紀。

這一期結業畢業的學生計有一百八十二名,依其成績優良、發心進取、最佳人緣、用功勤讀者給予獎學金,想起三十年前要辦學時,師資沒有,學生也不好招,教室 更是一大問題,金錢、物質、軟體、硬體沒有一樣具備……而現在不一樣了,關心僧伽教育而提獎學金護持的功德主(獎學金種類)有--

慈恩、慧炬、文殊、德具、紹慧、馬廖雪月、馬詒綸、陳榮霖、盧金蓮、吳瑞銅、徐禮、莊玉齡、蘇王秀、吳振福、葉福建、許章真、蔡周森、高崇欽、紀天龍、心開、陳昭良、張郭玉霞、陳月、朱吳受、黃星雲、陳志香、佛光獎學金等。

早期從壽山佛學院二、三十人的畢業,到現在二十多年來,先後畢業的學生計有千人之多,分布在全世界各地弘法,此成績皆是各位護法所成就的,大家都是現代的安道誠,希望受惠的學生們也能出現幾位惠能大師!

在畢業典禮中也同時頒發八十一年度佛學會考成績優異者,「全國佛學會考」是由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主辦的全國性考試,在佛光山派下之分別院,不管是海內外,均 同步舉行此會考,旨在推動信眾的佛學研究,培養其正知正見,以提升其佛學義理,淨化社會人心。今年度成績優異之入選者有--

初級組︰第一名李鶴松、第二名陳舜梁、第三名蔡心安、第四名黃雪貞、第五名孫燕謀、陳貴麟。

高級組︰第一名李明耀、第二名陸承淵、第三名陳煌泉、第四名江永長、第五名陳天枝。

十一時,全山出家僧眾,從西淨走廊起,經華藏玄門、東禪走廊、菩提一路、菩提二路、經麻竹園門口、往朝山會館方向,到檀信樓大齋堂,一路上以「沿門托缽, 次第行乞」方式,讓列在兩旁的信徒,將手中供養的點心、飲料放入缽中,然後齊聚於檀信樓大齋堂唱〈供養咒〉才開始用齋,並在「結齋偈」中,圓滿今天的供僧 儀式。中央社工會鍾榮吉主任、總幹事蔡坤榮,以及一些機關首長,都在旁觀禮,很多信眾皆表示,此隆重莊嚴的供僧場面,大家都看得很感動,也從中體會什麼叫 靈山勝會。

下午一時,在檀信樓禮堂和信眾一起觀賞由圓福寺、苗栗講堂、慈航幼稚園、大慈育幼院、慧慈幼稚園、東海道場所提供的表演節目,其中以沙彌學園的武術表演,獲得的掌聲最多。為前來參加供僧法會的信眾開示「一個人要過多少歲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如何過才有意義」。

晚,七時於檀信樓指導「佛光山宗務委員會第二屆第二次會員大會」。

佛光山開山以來,今年剛好是佛光世紀二十六年,這二十六年來,除了硬體建設外,主要在於加強制度的健全,讓制度保障大家,讓制度使教團延續。自從第二屆第 一次會員大會確定徒眾升遷以學業、道業、事業來評定敘級辦法以來,眼看佛光山在有計畫下發展,且一天比一天進步,雖談不上完美,但制度的日趨健全是可以看 得出來的,本山主張以法來領導,而非以人來領導,並提倡集體創作。

凡是在本山出家學道的都是在制度辦法之前,依法來發展自己,在道業上如何加強,增進自己的慈悲、道德、修行各種法門;在事業上更要發心、服務、貢獻常住大 眾;在學業上也要發奮、研讀、教化,有益佈教。理想中的佛光山人眾要能登壇說法,至少也要法務健全,在別分院方面要用佛法來做人處事,威儀具備、辦事精 進、慈悲耐力的將佛光山的道風弘傳於人間,都有待大家的努力。

國際佛光會在眾多信眾的共識下推動,目前世界各地均有總會、協會、分會。讓寺院的活動由僧眾負責,社會上的活動由信眾負責,在僧信兩眾共同努力下,負起為全世界佛教發展的重任。

眼看社會的變遷、學術界的興盛,未來的弘法工作必定更加艱難。希望徒眾能加緊充實自己,具備多方面學識、能耐,尤其是「傳燈學院」的功課要用心研讀,只要有心,常住一定會協助大家進步得更快。

鍾榮吉主任說︰看了中午僧眾過堂的莊嚴氣氛,他很感動,佛光山之所以辦任何活動都那麼為人稱道,皆因有人才。民政廳吳副廳長則云︰我不以政府官員為榮,我 是佛光山的一分子。余陳縣長利用公務空檔今天先後上山兩次,分別參加學院的畢業典禮和供僧法會。政府官員能如此撥空來訪,實在是給佛光山很大的面子與肯 定!我們焉能不精進努力?

「心志不苦,患難未嘗,則智慧頓而膽力怯。」願大家能克苦節儉,未來前途則任重道遠。

佛光山是一個七眾道場,未婚而又有心在佛門奉獻的「師姑」在佛光山佔有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多年來一直沒有機會在正式的場合給予確定,故在傳燈會的安排下,特在今晚的宗務委員會員大會上舉行「師姑入道宣誓典禮」--

已經在山上二、三十年歷史的當然師姑有︰楊慈滿、吳寶琴、蕭碧霞、鄭碧雲;十年以上的師姑有︰黃惇靖、李仁玉、倪寶琴;去年和今年新入道的師姑有︰郭淑 媛、吳美銀、蕭碧涼、涂玉盞、林淑惠、鍾素貞、林美月、張艷英、許莉莉、黃美素、林素娥、王英如、黃溫琇、李翠蓉、楊淑貞、張伯嬌、黃美華等,其中除在美 國西來寺服務的林素娥及在日本京都大學就讀的涂玉盞沒有回山外,其餘均出席參加此項「師姑入道典禮」。觀禮者計有佛光山及其派下各別分院共八百餘名出家僧 眾,大家均同感要快速建立「師姑堂」,讓師姑們在佛光山有一個定點。

師姑入道典禮後,緊接著的是舉行「徒眾序級典禮」,典禮中頒發徒眾序級證書。常住為利益大眾、鼓勵大眾而建立僧俗兩眾序列等級評定制度,對新進入僧眾,依其學歷、年資、特殊技能、戒臘而分有徒眾年資等級訂定。

一、清淨士︰共六級,每級一年以上。
二、學士︰共三級,每級三年以上。

三、修士︰共三級,每級四年以上。

四、開士︰共三級,每級五年以上。

五、大師(長老)。

僧眾階位等級之晉升核定原則有︰

一、學業方面--

1.對某經某論的研究,確實深入而具心得者。

2.對講學弘法有進步成就者。

3.能發表論文或著書立說者。

4.學歷增上者。

二、事業方面--

1.對工作認真、勤勞、負責者。

2.對工作表現優異,對常住有貢獻者。

3.對弘法事業有創新構想,而已具體實現者。

三、道業方面--

1.早晚殿精進不懈。

2.五堂功課正常,生活規律。

3.威儀莊重,合乎戒規。

徒眾序級升等的評定,其根據標準雖非很公平很合理的方法,但宗務委員會的委員都已盡力的替其訴求到最高的評分,力求公平。其中以舉薦為重,能力為先,越級也有,保持原級者也不少。例如考試,雖非公平的最好方法,但卻是「唯一」較公平的方法。

今年徒眾敘級之階位,計有--
開士三級五名、一級三名。

修士三級十一名、二級十名、一級二十名。

學士三級五十七名、二級六十六名、一級二百名。

清淨士六級一百零七名、五級九十一名、四級一百二十名、三級三十三名、二級十七名。

深感身為佛光山長老師兄們,要不斷提拔後學,推薦有潛力者,肯定有能力者,表揚有貢獻者,佛光山的人事才能新陳代謝。頗期望佛光山的弟子們時時不忘「佛光人信條」--

佛光人,我,給人信心,

佛光人,我,給人歡喜,

佛光人,我,給人希望,

佛光人,我,給人方便。

佛光人,我,光榮歸於佛陀,

佛光人,我,成就歸於大眾,

佛光人,我,利益歸於常住,

佛光人,我,功德歸於檀那。

大會結束前,心平、慈莊、慈惠代表徒眾送三分供養給我(生日禮物)--

第一分供養是寫給我的一封信。

第二分供養是徒眾聽我最深刻的一句話。

第三分供養是徒眾的一個發願。

為讓佛法的行解能更落實於生活中,佛光山今後的佛事法會、活動,其回向偈均稱念

--

「慈悲喜捨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
 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
晚,九時三十分,在佛光會員四句偈的回向聲中,圓滿結束佛光山宗務委員會第二屆第二次會員大會。

十時多,徒眾三五成群的仍聚集在法堂,大家爭相的訴說自己的感想--

◎「師姑入道宣誓典禮」的場面讓人很感動,象徵本山在家、

出家的人事制度非常健全,讓我們對佛教的未來有無限希望。

◎「徒眾敘級典禮」中,八百多張序級證書,師父不厭其煩的一張張送到每個徒眾手中,溫馨之情油然而生。有很多徒眾都想說︰「師父!我們好喜歡這種親近的感 覺。」每每看到師父不是在電視上,就是在報章雜誌上,那種感覺不僅遙遠,也很心疼師父的勞累,我們除了自許要趕快「長大」來分擔師父的弘法重責外,也想師 父能多留一點時間給我們--師徒時間。

◎開「佛光山宗務委員會會員大會」,那種氣氛就像是大家庭一樣,慈悲、和諧、溫暖、可愛……能身為這個家庭的一分子,真是難遭難遇!

◎佛光山之所以能把佛教帶動至今天,深感成就一件事情是要經由多少辛苦、忍耐,點點滴滴所累積的。

◎今天的「道糧回向功德法會」大家雖然都很用心在辦,但其中瑕疵、漏洞及沒有注意到的地方仍然很多。在信徒,大家都是為法而來,並以供僧的心態恭敬信受, 可是主其事的工作人員,仍要深切檢討。做事辦活動要保持水準,除前人經驗的傳授外,改進此次活動的缺失也很重要。

◎永地云︰此次因逢其父往生,承師兄弟的幫忙而將佛事圓滿,俗家的兄弟姊妹除感恩外也覺很溫暖,姊妹們互訂要以佛光山為娘家,於每年師父生日時,回佛光山團聚。

「母難日」的今天,過得好「長」!

■八月 二十一日  星期五

叢林學院女眾部學生覺眾、覺睦、覺願、覺了、覺睿、覺愚、覺無、覺純、覺謙等九人,昨天發心出家,圓頂後,於今中午十一時三十分,到法堂來向我禮座。往往 面對新出家的弟子,總語重心長的叮嚀不完。出家落髮只要五分鐘的時間,但出家的路卻要走一輩子。對出家的看法別人怎麼說都不重要,重要在於自己的看法與心 態。如何出一個「好」家,個人的體會與性格有很大的關係,故對自己的選擇要負責任。培養正知正見,並與佛光山的國際性、喜悅性、大眾性、融和性、慈悲性等 性格相應,是目前大家所要學習的。

在旁的慈容也以師兄的身分,提供了自我學道的心路歷程供大家參考。中午特留這些新出家的弟子在法堂用餐。
「世間有海浩無邊,此身浮沉不繫舟;
 百年人生原是夢,偶同一飯莫非緣。」

很希望徒眾珍惜這段師徒緣,好好用心的為佛教、為大眾、為常住、為信徒盡一分心力。

尼泊爾籍的徒眾滿乘、法地,自一九八九年在西來寺出家並受三壇大戒後,就一直留在本山服務,去年因簽證問題回尼泊爾,上個月經香港才回到本山,向我報告他 們在尼泊爾的生活狀況︰每天五時起床,早課三小時,中午十二時以後不可吃東西,日常時間除誦經外,就是整理環境,當他們穿著大乘僧服在尼泊爾走動時,常有 當地的長老勸他們說,大乘佛法要在大乘的地方弘傳,原始的佛教則適合在原始佛教的地方弘傳……滿乘問道︰在講究「融和」的現代,佛教真要有如此「嚴格」的 區分嗎?

上個月,我到印度拉達克時,喇嘛及南傳比丘皈依我者很多,並都表示很願意接受大乘佛法。故大乘佛法在印度地區乃至於尼泊爾,有心學習者一定不少。那些長老 所以會對滿乘有如此建議,主要在於滿乘和法地本身對大乘佛法的功力不夠,只一襲中國的僧裝,當然不具說服力。勉其在佛光山這段時間,先研究「什麼叫大乘佛 法」、「什麼是國際佛光會」、「什麼是人間佛教」……有了基本概念自然就可以談及融和了。

應沙彌學園的沙彌們之請,下午三時到籃球場打球,聞訊的學部學生、職事,都不約而同的聚集到球場來。打籃球是我最喜歡的運動,只是因為去年腿跌傷,就少到球場。

提到籃球,從年輕時就對它有分濃郁的感情。以前在大陸叢林學院讀書時,院方只准學生打乒乓球,但我卻對籃球有分特殊的感情,自己砍了兩棵樹做球架,用木板 釘一個籃板,扛了二十捆樹枝與打鐵老闆換一個籃球圈,聚集較平面的石頭鋪成一個籃球場,聚集了七月份三十多人的佛事嚫錢,買一個籃球。每次打球時,都要請 同學把風,以防職事們看到,有時打得太入神了,被職事「抓」到好幾次,我因此曾一度被開除離院,籃球幾乎伴我度過五十年的歲月……

一個人修行、做學問、待人處事就像打籃球一樣,要能彼此配合不單打獨鬥,講究團隊精神;現在的年輕人個人主義非常濃厚,做事不會掌握時間機會,也不肯認 錯,但在打球時,犯規要舉手認錯,搶到球則要掌握機會才能投球……故在球場中可以學習到慈悲、勇敢、認錯,進而尊重對方。

如何打好球?一個真正有武功者在於心,而非力!故,打好球在於用心而非用力。如何有心,且是一顆永恆的心、不變的真心,對於學道者很重要。

這兩天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大家祝我「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早年我住在宜蘭東邊海岸(福如東海),後來又住到南部壽山寺(壽比南山),最後來到佛光 山。在佛光普照下,相信在佛光山的每一位信徒、員工、遊客、住眾,和與佛光山有緣的每一個人,大家都能來共享這份「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的福分與喜悅。更 願每一個人的慧命,真能如此海闊山高。

■八月 二十二日  星期六

由中華佛光總會太平分會、健康長壽會、甲骨文學會聯合舉辦的書畫展,這幾天正在佛光山展出,上午和心平、慈惠、慧軍等多人前往參觀。一踏進展覽會場,一幅 由曲阜孔德成所書的「弘法濟世」在正中央;中國甲骨文學會理事長安國鈞教授以正、草、隸、篆四種字體書寫的《四十二章經》約一百幅,計一萬二千字,在會場 中極為醒目,據聞該墨寶將被收藏於大陸洛陽白馬寺。

雖然沒有學過甲骨文,但從其落筆整齊有序的「排列」,可以感受其書寫之用心;在象形文方面,幾乎都可以「猜」得出是什麼字,頗具有繪畫意境的風味,我很欣賞其中好幾幅詩句,如︰

「友如作畫須求淡
 文似朝山不喜平」

「室有芝蘭氣味別
 胸無城府天地寬」

「為學心難滿
 忘言理更精」

「石壓筍斜出
 巖垂華倒生」

「山川閑世界
 翰墨小神仙」

「心存禮樂神方秀
 腹有詩書氣自華」

「書田舞粟皆真味
 心地芝蘭有異香」

……

今在法堂,先後會見了屏東縣警察局楊子敬局長、鍾主任、陸軍中將胡家麒、立委洪冬桂、粟明德夫婦及其公子千金等多人。

下午二時,前往高雄文化中心至德堂,為「把心找回來」系列活動,向民眾講演「如何把心找回來」。

由中聯爐石處理資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中聯品質溝通安全訓練營」,今起兩天在佛光山舉行,總經理蔡馬陵先生請我為其訓練營的學員們開示。

晚,八時三十分在雙圓堂開示。開示前,蔡馬陵總經理送了我一首他自撰的詩--

「六十六年娑婆遊,二六時中不計秋;
 行住坐臥皆佛法,粗茶淡飯心自由;
 廣結眾緣行大願,普望人間慶雙圓;
 五洲甘露常滋潤,世界寶剎遍星雲。」

我對中聯員工作了下面的講話︰

俗云「未披袈裟嫌事多,披了袈裟事更多」,五十年的佛教生活中我從不曾休息過一天,每天都是在工作中休息,在休息中工作。「工作」是滋養一個人的養料,故 人不可不工作,一旦退休,則易老化和衰微。工作與休息要互相調理,在工作中,不感覺到辛苦;在休息時,培養隨時可以再工作的活力,就能做到人忙心不忙的安 然態度。

一個人除了「工作」之外,還有︰

一、功德--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就是「功德」,做多少善事,講多少好話,解決多少困難……天下人儘管都不知道,但功德決不會辜負我們。

二、慈悲--在工作中除依法依理外,還肯予人體諒、關懷、鼓勵等,就是一種慈悲的表現。

三、修身--每個人的心要有所洗滌,從行為、風度、儀表、溫暖、親切、禮貌、莊嚴中來冶煉自我的行為。

四、惜福--人的福報如銀行存款,「生來之福有限,積來之福無窮」,故要廣結善緣。

五、包容--「心中有事法界小,心中無事一床寬」,一個人能包容多少,其心就有多大。要包容一切與我們有關的人、事、物。

六、信仰--信仰就是一種寶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相信人間一切皆是美好。在一念間,信仰就是力量。

污泥可以長出蓮花,寒門可以出現孝子,煩惱可以轉為菩提,甘甜是從苦澀中轉來。故一個人除用心於工作外,還要珍惜從工作外所得到的功德、慈悲、修身、惜福、包容、信仰等利益。

■八月 二十三日  星期日

澳洲昆士蘭大學董事傑夫‧恩德蒙(Geoff Gdmondson)先生在長榮航空公司協理陳麗華小姐和黃永進先生的陪同下,中午來訪。

佛光山目前在澳洲雪梨的南天講堂和布里斯本的中天講堂,都分別在進行南天寺和中天寺的興建,尤其是中天寺工程已進入第二期階段。傑夫‧恩德蒙先生來訪是想 認識佛光山。他參觀後,贊歎佛光山只有二十六年的歷史,就能在世界各地分建道場,可媲美天主教的梵諦岡。我則認為天主教歷史悠久,梵諦岡莊嚴偉大,是由來 有自,而佛光山一磚一瓦皆是短短二十六年集眾緣而成,各地別分院也是點滴辛苦累積所成。

下午二時,於檀信樓主持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高醫、苓雅、前鎮、新興、左營、旗津、大寮、仁武、阿蓮、台南西區、麻竹園等十一個分會的成立大會。

國立高雄工專校長吳建國、議員黃招順、藍正源、中山大學陳樹芬教授等貴賓都前來觀禮。吳建國致詞時表示,在此成立大會的會場中,感受到一股祥和、安寧的氣氛,深感宗教對社會有極大的教化作用……願盡其所能,早日促成佛光大學的成立,博得在場會員們不絕的掌聲。

四時,主持近千人的皈依典禮。勉新發心皈依的信眾--

一、皈依後要改性不改宗(改變不好的性格,除了佛教外,不再信仰其他宗教。)

二、拜神尊敬是一時的,皈依三寶卻是一生的。

三、要相信因果,相信大乘佛教。平時要有自我的修持功課,不起無明煩惱,不侵犯他人。

四、參加各地佛光分會,可先做預備會員。

五、本山將免費贈閱《覺世》,並訂有檀講師、檀教師的甄選考試,以供信眾報考。

晚,為「傳燈學院」的徒眾寫八月份的信。

■八月 二十四日  星期一

近聞佛光會玉里分會曹葦會長身體違和,心中十分掛念,決定今天前往探視。

清晨六時,曙光初露,即驅車出發。崎嶇蜿蜒的山路,隱隱迢迢地指向清新純樸的台灣東部。一路上,青山綠水,景色怡然,好不愜意!

過去,大家常說美國的政策重「歐」輕「亞」,其實,多年來台灣的建設也莫不是重「西」輕「東」,行之久矣,使得東部在各方面均不及西部的繁榮進步,但也正因為如此,而能保有一份難得的清純之美。

近年來,政府正開始積極地拓展東部,聞之可喜!但願當局能計畫周詳,民眾也能具有共識,大家攜手維護這一塊淨土。

九時抵達台東,黃夫人母女途中迎接,先至台東規畫一塊講堂用地,再到黃宗昌會長、林足鑾伉儷家小坐片刻。黃會長夫婦經營雜貨店多年,為人誠實厚道,是佛光 山的老信徒,兩個女兒相繼於大專畢業後來山讀佛學院,並且相繼在一九八四年與一九八八年出家--永基擅於財務;滿昇則仍在本山研究部就讀,並且兼任叢林學 院教師。

中午十一時半抵達曹府時,已有數十名信眾在客廳等候。

曹葦居士是玉里鴻德醫院院長,去年當選玉里佛光分會會長,雖然身體欠安,仍一秉其樂觀進取之本性,不但平日忙於醫院院務,還帶領玉里一帶的會員、信徒們念佛共修,十分難能可貴。可見精神意志的力量實勝於一切!

這使我想起從前,慈莊的父親--李決和居士在念佛會任職總務主任時,我見他吐血,特請醫檢查,這才發現,他的五臟六腑全都爛了,他卻不以為意,每天依舊勤奮工作。忙裏忙外,居然又活了二十年,後來還又出了家,八十多歲才垂老往生,人人稱奇!

三十年前,虎尾的益妙尼師罹患癌症。我勸他放下身心,稱念佛號,多做功德。後來

,他募化經費,支援「雲林佛教之聲」,講經弘法。一過數十載,一直安然無恙。

美國休斯頓玉佛寺的住持--淨海法師,也曾在十多年前染病,群醫無策。我見他時,已全身泛黃命在旦夕,他以堅毅的口吻對我說︰「要死也要回到台灣,我不願 客死異鄉!」遂放下一切,整裝返國。沒想到吃了霧峰廖禪師的青草藥後,竟奇蹟似的痊癒,目前他還在美定居,勤於度眾。

而我自己也在二十六歲那年,兩條腿子害了急性風濕關節炎,疼痛無比。醫生說︰別無他法,只有將雙腿鋸斷,以免病菌蔓延其他器官。我聽了並不感到畏懼,自忖︰「腿子斷了,行動不便,正好可以安心撰稿著書,從事佛教文化工作。」過了些時日,居然不藥而癒。

約十年前,榮總醫生看了我的X光片後,告以︰只剩下兩個月的壽命,並且殷殷叮囑︰須於幾日內再去複檢。我因南北奔波弘法,一忙起來,也忘了這麼一件事。一 年後,醫生看到我,大吃一驚,思維良久,才開口問我︰「以前背部是否曾經受傷?」我左思右想,才記起數年前,在颱風天巡視災情時,曾從高處摔落地面,當時 也是因為法務繫身而無空就醫,久而久之,也淡忘了。X光片上的黑點原來正是體內積久不散的淤血。

……

諸如此類的見聞經歷使我深深體悟︰不憂不懼,精進奮發,信心增上,才是袪病第一良方。

曹夫人說,每於失意時,聽了我的錄音帶就能化挫折為力量。其實,說食不能當飽,再好的話也要透過實踐,才能自受用。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我實在不敢居功。只是想到︰一句好話能振奮人心,無異於慧命的延伸,不免歡喜欣慰。

副會長表示,希望佛光山能在玉里建寺度眾。我欣然答應。

早在一九五三年時,我就曾路過玉里,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在一個偌大的廣場裏,約有五千人齊集野台戲前聽講佛法,當時就曾發心,願將佛法弘揚到東部這座小 鎮。想不到四十年後的今天,光陰荏苒,過去的心願,因緣終於在此成熟,佛光會在這裏成立了分會,藉著活動的展開,從事社會公益服務。往後,若再能成立寺院 講堂,則可加強佛教教育,使信眾知道如何將佛法的慈悲智慧運用在生活上,增添人生的美滿幸福,突破當地佛教拜拜祈福的層面,以落實佛陀示教利喜的本懷。

此外,玉里山明水秀寧靜無喧,更適於在此成立佛教信徒修道機構,有計畫地培植在家佛教人才以造福社會。

告別曹府,直奔花蓮,於下午二時抵壽豐精舍,才發覺這裏新派來四位人眾--永任、滿度、覺化、翁桑匹,都很和平能幹。只見院中一片碧綠,清風徐來,於是建議大家到屋外涼棚下,烹茶暢談,師徒接心。

乘著斜風細雨,回到佛光山上,已是午夜零時,萬籟俱寂,真正是「早」出「晚」歸!

■八月 二十五日  星期二

這幾天原本預定在台東主持佛學講座,但是後來徒眾向我建議︰此時正值溽暑,不如改到涼爽的秋冬之際較為方便。我也就從善如流,取消原計畫,「撿」到幾天空白的行程,可以隨心安排一番。

昨天外出整日,會見了花東地區的信眾護法。今天起,打算由南到北,拜訪各寺大德,了我數年來的心願--只要有心,日子是不會空過的。

今天行程的重點在高雄地區,依次拜訪了慈雲寺的會本法師、光德寺的淨心法師、宏法寺的開證法師、義永寺的開種法師、文殊講堂的慧律法師。

承諸位大德盛情,所到之處,莫不以鐘鼓大禮相迎。會本法師更是設想周到,不但親自率領僧俗二眾著制服搭衣在門口等候,而且還引領我們的座車至寺內廣場,給予種種方便禮遇。

位於楠梓地區的慈雲寺,肇建於一九二八年,佔地三公頃,歷任住持代有興建。會本法師十一歲時祝髮,擔任監院多年後,於四十多歲時才接掌住持。由於他嫻熟寺 務又勤於拓展,慈雲寺在他的規畫之下,法務蒸蒸日上。聽說今春大殿落成典禮中,就有萬人與會,可見其實力相當--三十年的潛沉學習不是白費的!反觀時下一 些青年僧徒往往耐不住千錘百鍊,急於出頭,結果不但一事無成,甚至自誤誤人,不免興嘆!

下了阿蓮交流道,行駛不久,就到了光德寺。由於抵達時間稍早,寺眾正在清理環境。一個年輕的學僧見到我們,連忙前來迎接指引,態度從容大方。

光德寺自一九六三年淨心法師接任住持以來,重建後煥然一新,目前啟用的大殿與講堂,不但外觀巍峨堂皇且設備現代新穎,自然流露出建者的魄力。

方丈室內茶香四溢,牆上的字幅寫著︰

「一笑煩惱跑,二笑怨氣消,
 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
 五笑永不老,六笑樂逍遙,
 時時開笑口,壽比彭祖高。」

淨心法師很熱心地引領我們參觀各處。原來,方丈樓內別有洞天︰書房、圖書室、會議室、錄音室、禪堂、男眾寮房……一應俱全,而且窗明几淨,纖塵不染。其 中,錄音室具有最現代化的儀器設備,一次可同時在四家電台播音,是專為空中弘法所設計。最難得的是︰他的弘法錄音帶從製作、包裝到發行,完全由其手下一名 弟子包辦。

書房中,一頭黑石雕成的牛像自在地臥在屏風旁。淨心法師指著牛背上的牧童,說︰「我的俗家世代務農,年少時,我就是這樣一面放牛,一面讀經。」古德道安大 師不也就是在牛背上覽經悟道的嗎!孔子呢?則少時「多能鄙事」。凡此皆說明了︰一時的榮辱是無關弘旨的,千秋的偉業才是我們所應爭取的,因此在年輕時就要 立志高遠、奮發圖強。從淨心法師對這座牧牛石雕的鍾愛,更可澈見其「念本」的天性。

禪堂與寮房,亦皆鋪設整潔井然有序。禪堂的設計遵照叢林古風,在台灣少見。門上的對聯遣詞絕佳︰

「有參有究凝聚疑情透三關,
 無住無念繁興正念歸覺路。」

臨走時,淨心法師說我來此普照,看來光德寺要更興旺了。這是不敢當的,我是衷心地祝福他。

宏法寺的開證法師是我四十年來的好友,自佛光山在高雄創建以來,兩寺間互相尊重、協助,友誼深厚。佛光山每次傳戒,都勞駕他擔任尊證或三師和尚。他在多年 前即主張教團應團結力量,興辦佛教教育、文化及慈善事業應力求普及,並撰文提倡振興佛教首需改革……,這些都與我的觀念相同。

他的弟子傳孝法師、徒孫圓戒畢業於佛光山叢林學院。開證法師指著圓戒說︰「佛光山佛學院訓練出來的學生都比較發心和靈巧。」是否過譽,我不知道,但是佛光山願為天下寺院培養人才。

除了僧眾互有往來外,我們兩寺的信徒也是互通的︰高雄元亨寺、澄清湖的澄清寺、義永寺、燕巢的清然寺、內惟龍泉寺等,我們都有親密的來往,外界批評台灣佛教寺院有山頭主義,於此不攻自破。

十一時抵達義永寺時,正值開種法師將赴法會拈香,只得在互道祝福後,匆匆離去。

提起開種法師,在高雄市幾乎是無人不曉。他的俗名叫李菊,出家前,在高雄市婦女界頗負聲譽,在金融界也具輝煌成就,曾逐鹿第二屆省議員。於一九六二年,拋棄名利,捨俗出家。平日慈悲喜捨,熱心公益,從此更加精進。

文殊講堂是佛教的新興道場,由慧律法師在一九八九年成立,是大樓式的現代講堂。進入丈室,映入眼簾的是--

「慧眼觀透眾生心,律己寬人理分明,
 法音常傳覺有情,師化群懞重能行。」

一幀別出心裁的書法,如畫龍點睛般為主人作了一番詮釋。

記得去年佛光山傳授三壇大戒時,慧律法師不但親自送二十名弟子來山受戒,並且擔任授經阿闍黎登壇說法,陳述其親身的修行經驗,斥責小乘、苦行等之不究竟,並勉諸戒子實踐大乘菩薩道的精神。

一年未見,他依舊精進弘法,目前除了講經外,還努力拓展各種佛教事業,例如︰文殊講堂一樓的文殊佛教書局、文殊佛教文化流通處,和地下樓的文殊素食超級市 場……等。尤其素食超級市場是全國首創,旨在提供信徒購買上的便利。超市門口兩行大字顯示其行銷方面的智慧--

「生活即護法,
 消費即功德。」

近幾年來,台灣佛教界中,青壯年的法師(三十至五十歲)人才輩出,大家若能彼此聯誼交流、團結合作,必能使台灣佛教更為進步隆盛。

慈惠說︰心固自美國回來了。於是順道去看看我這位八十餘歲的老弟子。心固是過去高雄佛教堂的信徒,為人耐煩慈悲,曾當選高雄市第一屆模範母親。後來,我建 了壽山寺,他跟著過來,並隨我披剃。由於他結緣甚廣,出家後把一大批蓮友也帶了來,成為佛光山的基本信眾。他雖然大我二十歲,度眾能力也強,但是對我的恭 敬赤誠,比起年輕的弟子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下午五時返山片刻,即啟程前往台中東海道場夜宿,準備明天的行程。

■八月 二十六日  星期三

上午六時三十分,從東海道場出發,前往靈巖山寺訪妙蓮長老。原本在去年八月,就計畫好要到靈巖山寺訪問,不巧遇到我腿傷而延至今日才成行。七時五十分,抵靈巖山下,往上看,靈巖山寺氣勢雄偉的外觀,遠遠望去就像是兜率內院似的。

當家自本法師早在門口等候,隨即鐘鼓齊鳴,妙老笑咪咪的在旁陪著,曾有人說我像彌勒佛,但看了妙老的身材,發覺他比我更像。在大殿禮佛後,和兩百多位前來 參加法會的僧信大眾開示,記得在一九四五年時,原本要到蘇州靈巖山的念佛堂精進,但礙於進念佛堂的規矩很多,如︰進念佛堂要脫鞋,不可放屁(表示清淨), 上廁所要脫鞋子,大解後要沖洗……當時才二十歲的我,對這些規矩很不能習慣,故而沒有上山。台灣的靈巖山在妙蓮老的推動下已具規模,據聞前幾天就有兩萬多 人朝山,可以確信信眾對靈巖山的肯定與護持,為台灣奠定一個念佛的道場。

十時三十分,轉往僧伽安養院石觀音處,探望正在閉般若關的常禪法師。常禪法師是一九七七年佛光山傳三壇大戒的戒子,長於梵唄,善於說法,是非常難得的僧青 年,勉其在關房中精進用功,三年期滿後,能為佛教弘傳用心。臨走時常禪法師送了一尊以紅豆杉雕的九品蓮花觀音,要給佛光山的佛教文物館陳列。

十時五十分,抵印德法師的玉佛寺寶剎。

「一壺茗茶道禪味,半縷茶煙養性靈。」在山間清幽的寺院裏,能喝到一杯好茶,實在是一大享受。印德法師以專辦教師夏令營而聞名全省,其學員的結訓證書,均是由教育廳頒發的。是老師們寒暑假期進修的好地方。

中午,承印德法師好意,在玉佛寺叨擾一餐。

十二時五十分,到碧山岩寺,禪海法師不在,由照法法師接待我們。碧山岩寺於一九五九年八七水災後,重建為現在規模,到處一塵不染。照法法師畢業於日本駒澤 大學,在比丘尼教團中,是非常優秀的。我很期望比丘尼間,儘管各道場道風不同,但彼此可以來往溝通聯誼,有聯誼即能了解,有了解就能合作,能合作就可以團 結有力量了。

下午二時三十分,經過豐原禪淨中心,得知妙廣長老身體違和,專程往妙音寺三藏講堂去探望他。

四時,拜訪聖印法師的慈明寶剎。「聖心寂照言難盡,印相莊嚴世所歎」,慈明寺在台中地區有著歷史性的指標,一棟九層大樓的新興道場,蘊藏著無比朝氣。在大殿中隨緣和來禮佛的信徒們開示。
五時三十分,抵明見精舍達和法師處。

達和法師是日本駒澤大學文學碩士,曾任壽山佛學院教師,也參與過《佛光大藏經》、《佛光大辭典》的編纂工作,是一個真正的出家人。希望他能為佛光山編藏處提供他的一些經驗。

晚,七時拜訪慈音精舍智山法師。智山法師所帶領的大甲念佛會,一直都非常護持本山,尤其是在有法會活動時,幾乎都不曾缺席過。好幾年前,我就一直想要來看 望他的道場,今日終於如願。以他在佛教界這麼多年的發心,想要蓋個道場是輕而易舉的事,而他卻甘於如此淡泊,實屬難得!

九時,回到東海道場,滿慈、滿舟二人請我為一個多月來精進禮佛拜懺的信眾開示。

今天原本要到淨覺院訪智道法師,但因緣不具足,只好等以後再說。

晚,安單於東海道場。

■八月 二十七日  星期四

報載︰有三位修女,到北海道場參加禪七。我一向主張儘管各種信仰不同,但教徒間可以彼此來往,這實在是很好的現象。

上午十一時到頭份禪淨中心,永澄請我為前來圓滿七月佛事的信眾開示「地藏菩薩的功德」。

下午二時,訪福嚴精舍真華法師,真華法師的《參學瑣談》早在《覺世》旬刊連載時,頗受讀者的喜愛,到現在仍是非常受歡迎的一本書。適逢暑期,學院的學生大都各返常住,在寧靜中更添一分幽雅,實在是學生們用功的好地方。

三時三十分訪一同寺如琳法師。四十年前我和玄深法師有一段弘法上很珍貴的因緣,所以對一同寺就倍感親切。很想對如琳法師有些助益,但其四事供養都那麼豐 富,我能幫忙的只有在精神上的莊嚴和建設,如僧伽倫理、輪調制度、福利進修的建立。在佛門,凡事只要心甘情願什麼都可以承受,自然就不會有不平或不能安住 的情形,這也是一種觀念的建立。

七時抵普門寺。

八時,在馮滬祥教授的陪同下,六四天安門廣場學運領袖柴玲和李祿來訪。嬌小、清秀、輕聲細語的談吐,嘴角盪著輕頻的酒窩,是柴玲給人的第一個印象。實在很不容易把她和六四聯想在一起。

柴玲表示儘管世界如何發達,我們這一代的中國人活得很辛苦。每一個人一出生都有一個必須去完成的使命,使命達成了,自然可以將一切放下。期望中國人都有更好的生活方式。此行主要是為還願而來……

九時三十分,特在七月燄口法會圓滿時,為普門寺新上任的住持心定法師佈達,原普門寺住持將調往西來寺任住持。在皆大歡喜的掌聲下,希望佛光山的一級別院西來寺、普門寺都能在新住持帶動下,有一番新氣象。

「功德主法會」將屆,評審功德主的品位,正在積極作業中,其標準為--

符合下列各條款者,為敦聘之對象︰

一、護持捐獻本山各種弘法利生之事業者。

二、熱心參與本山及各別分院活動,多年不退轉者。

三、發心服務多年,道心堅固者。

四、一師一道,勸募功德者。

五、服務獻智有具體成效者。

六、協助度眾皈依為數眾多者。

七、講學參與多年且有正見者。

八、文字著作宣揚佛法有貢獻者。

九、出淨資贊助本山者。

■八月 二十八日  星期五

從新聞報導中,得知寶莉颱風將侵襲台灣,非常擔心佛光山東山地方(上個月崩塌處)是否會再受影響。本想搭機回高雄,但又怕飛機明日停飛,影響明天的行程,故而作罷。當即用電話詢問佛光山上大眾的安全,徒眾總回答我說︰「師父!您放心!」

我就是不放心才會打電話,我要的是實際狀況,而非一句「您放心!」這種好意有時反而叫人不放心。

下午一時三十分,接受台北交通專業電台節目主持人顧璇小姐的訪問。

近一個月來「把心找回來」的緊密活動,其成效是無形的並看不出來,因人常會為一句話、一件事、一個事故就改變了人生,不似有形的具體可以馬上感受得到,是屬一種長期工作,非活動一結束就一切圓滿。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掃地、種樹、慰問清道夫、運動會、親子遊戲、廢紙回收、捐血、朝山禮佛……不管任何活動,只要能感受到其中的歡喜與受用,或有所得,都可以找回自己被奚落已久的心……

「國際佛光會」自從於五月中旬在美成立後,在台灣的中華佛光總會的會務相對地日益增加,原本的辦公室已不敷使用,祕書長慈容法師為擴大辦公室的問題,多次 與我商量,終於決定買下普門大樓五樓空房作為新辦公室(原辦公室在八樓),在經過一翻整修後,新辦公室內,除有會長室外,還有綜合教室、會客廳、會議室、 行政組、祕書處、社教處、電腦組、會籍組、財務組、總務組、策畫組、有聲組、服務台……等設備。

有了新的辦公環境,在工作上也應該有新的進展,今天特在新的會議室裏,給負責社教的工作人員上課--

一、如何促進分會成立。

二、如何輔導分會發展。

三、如何做好社教工作。

記得在一九四七年春,我就做了白塔國民小學的校長(那時我才二十歲),接受了近十年叢林閉關式的教育,一下子面對兩百多名學生(其中還有半年級的幼稚園學 生),內心實在有點茫然,一個人要懂得如何學習,才會進步。事先就要想像很多可能會發生的問題,並去面對它,不要等問題來了,才說我不懂我不會,此皆非學 習的態度。「學不進,由於因循。」面對一份新的工作,該具有接受挑戰的能耐,才不負身擔輔導社會、教化社會的重責。

晚,八時,前往台北社區資源交流協會副理事長林丕賢、陳和慧夫婦府上家庭普照。

◎創造自己的生活空間,才能為實現積極生活的目標鋪路。

◎不凡的生活,是來自每一分鐘的深刻體認與實踐生命的意義。

◎在人生的舞台上,無論扮演什麼角色,都要以主角的心情上台盡力演出。

◎「自我學習,才是進步之方。」把一切事情看成是自己的事,就會很快進入狀況。

■八月 二十九日  星期六

上午九時準時到中華佛光總會辦公室上班,今仍續替佛光會的幹部上課,以「社教內容」為題,要負責社教工作的幹部們自我編寫社教內容的條目,前後共舉了家庭 指導、淨土運動、十大傑出人才甄選……共五十多條綱目,如果每一活動都能確實推動,那國際佛光會各會員將會有非常豐碩的一年。

下午一時,前往中華電視台為「星雲法語」節目錄影,承華視節目部經理張永祥先生及企畫組組長宋炎興先生的好意特在貴賓室裏接待我。據張經理表示,「法語」 在華視播出以來,觀眾的回響非常熱烈,也有其他佛教節目抗議,為何「法語」節目可以由華視內製,且每集三分半鐘還提供六百元的講說費給我,而他們的節目在 播出時每次都要付十幾萬元以上的播出費?……曾問及其差別之原因,除與收視率有關外,節目內容的水準,則有待觀眾評議。

在導播陳泰先生和其他工作人員配合下,「法語」在華視的第三攝影棚錄製,為恐干擾節目,華視有關人員特別清場,且還加派警衛守候。真難為他們這份用心。今天錄影的內容有--

做人處事之準則︰

一、相見以誠以真。 二、相待以禮以敬。

三、相處以平以淡。 四、相勉以學以道。

世間之貴︰

一、誠信是第一財富。 二、正法是第一坦道。

三、實語是第一妙味。 四、智慧是第一生命。

人生幸福之道︰

一、對生活樂觀進取。 二、對工作勝任愉快。

三、對事業進取有恆。 四、對未來充滿自信。

如何工作?

一、勤勞為工作的態度。 二、節儉為工作的方法。

三、融和為工作的根本。 四、謹慎為工作的原則。

五、誠信為工作的宗旨。 六、負責為工作的要領。

七、研究為工作的中心。 八、發展為工作的目標。
又為配合十月份的慶典,特錄了︰

如何慶祝國慶?

一、說一句好話來慶祝國慶。 二、做一件好事來慶祝國慶。

三、存一個善念來慶祝國慶。 四、積一些功德來慶祝國慶。

如何慶祝光復節?

一、光復國土也要光復人生。 二、光復國土也要光復人心。

三、光復國土也要光復思想。 四、光復國土也要光復社會。

這一次共錄了二十五集存檔。

我在錄影的空檔,名演員文帥特跑到攝影棚來看我,表示他是《普門》雜誌的忠實讀者,每期拿到厚厚一本《普門》都可以感受到工作人員的辛苦。平時有空也會到 普門寺參加大悲懺法會。談及他有一點不解的是,有些電視節目內容對佛教有些不如法,為什麼中國佛教會卻一點反應都沒有?

文帥先生頗具善根,從其言談中,可以感受其求法的那分誠心,在演藝圈內實屬難得。

晚,七時,前往警專大禮堂,參加「把心找回來」系列活動的電視晚會。

吳伯雄部長、文建會郭為藩主委、黃石城祕書長、簡又新部長、鍾榮吉主任,警專校長李樹鈺、華視總經理張家驤……等多人都是今天晚會上的貴賓。

吳部長表示,此次「把心找回來」活動,已受到社會上各階層人士的注意,像今晚在風雨交加下,仍阻止不了大家前來參加晚會的熱潮,在所有的社會團體中,就屬 中華佛光總會的成員最具有環保觀念,也最具有公德心,本月初他到美國時,特到西來寺去禮佛,西來寺乾淨、清幽、一塵不染的環境,讓他引以為榮。據聞由台灣 到美國去的移民,尤以透過宗教簽證者,最為美國政府所歡迎,可見宗教人士在國際上,為大家所樹立的形象……

承李總統好意讓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與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合辦此「把心找回來」活動。人生活在同一個環境,必須要靠心與心的溝通交流,希望有心為社會服務的人士和我們一起來找心,並幫助別人把失落已久的愛心、慈悲心、孝順心、公德心……找回來。

晚會結束前,吳部長和歌星阿吉先生合唱了一首歌,觀眾皆回以最熱烈的掌聲。

能有如此親和力的部長,實在是民眾之福!

■八月 三十日  星期日

上午九時,慧德、依智分別找我講話,常住將派慧德前往紐西蘭,依智到台東講堂,對此提供他們一些寺務上的建議,如多舉辦佛學講座、佛學座談會,多為信徒服 務,用智慧辦事不一定要花錢才能成事等。其實每一位要派出去住持一方的徒眾,都可以獨當一面,該算是「大人」了,但我仍非常歡喜的囑咐一番。

世界佛教徒友誼會執行委員會委員鄭天柱教授這兩天在普門寺掛單,早上特請他到會客室見面,鄭教授寫了一篇〈我們是一體〉(We are one.)的文章,表達他對佛教的堅定與對佛光會的讚美。特囑覺幻譯成中文,以便在《佛光世紀》上發表。

下午一時,會晤荷蘭籍的阿難陀比丘(Ananda)。阿難陀比丘曾在佛光山叢林學院英文佛學班教過英文,平常以雲遊方式到處行腳參訪、授課。邀請其明年十 月份到佛光山參加由佛光山主辦的「國際佛教僧伽講習會」及「國際佛光會第二屆會員大會」,如果時間許可,請其安排時間,能再替英文佛學班的同學們上課。

阿難陀比丘將於九月分到德國柏林參加「歐洲佛教聯合大會」,特向中華佛光總會要了幾份「國際佛光會」簡介,並鼓勵各國人士都能加入佛光會。此舉讓身為國際佛光會會長的我頗為感動!真是「德不孤,必有鄰」。

晚,七時,前往台中縣立文化中心主持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台中縣各分會聯合成立大會。

台中縣長廖了以、豐原市長王阿脾、台中縣議員張(上老+下羽)分、后里鄉長劉明義等多位貴賓都前來參加。

大會中由我親自授證頒旗給豐原分會︰會長林柏宏、副會長楊崇卿、陳淑齡、顏金桂;神岡分會︰會長謝昇峰、副會長陳英哲、張素惠;后里分會︰會長張耀興、副會長陳建興、翁冠萍、謝政忠;東勢分會︰會長陳根楠、副會長劉美枝、張雲華。

八時,為台中縣的信眾主持了一場佛學講座「把心找回來」。

應信徒們的要求在講座結束後舉行「皈依三寶典禮」,有八百多名信徒報名參加。

皈依三寶是把人與法兩者聯繫起來的信仰,我們恭敬、禮拜、讚揚、供養三寶,不僅是一種虔誠敬信的表現,也不是一般所見的求功德,這是嚮往著佛僧崇高的德性和圓滿的智慧,求真的絕對究竟歸宿,以期我們對於真理同樣獲得徹悟。

能夠看經研究佛法、拜佛、禮佛者,不一定就是真正的信佛或學佛,真正的學佛主要是以三寶為崇高理想的目標,自己不斷修學,加以佛菩薩慈悲願力的攝受,使我們身心融化於三寶中。……

此次活動之所以能夠如此圓滿,要感謝台中縣立文化中心洪慶峰主任的熱心協助、幫忙。為了讓以後的活動能辦得更成功,奉勸佛光山所有徒眾,在對外洽商協調事情時,要尊重對方,並要仔細籌畫考慮周詳才是辦事的態度。

晚,十二時多回到普門寺。

■八月 三十一日  星期一

滿一、覺嚴、覺麟、覺妙、覺瑞等人,明天將前往洛杉磯就讀西來大學,今特來向我告假。深覺會讀書的人,不見得就會做事;會做事的人,不見得就會讀書。在海 外的學子,每一個人幾乎都是以打工方式來完成學業的。勉大家在西來大學就讀時,要對常住的工作發心,在課餘之暇,要與常住融和,常住就是自己的家,不要身 如過客,要主動的參與,才能在大眾中生根……

中午,蔣蔡惠媚女士來訪。蔡女士自從蔣孝武先生往生後就一直關閉自己,少有社交活動。今日來訪專程和我談及佛法上的問題,順便向她求證︰

一、孝武先生駐日那段時間,曾託人向我要佛光山佛教文物陳列館內「華藏世界」的設計圖,不知何用?蔡女士回答是因新加坡的房子,想設個佛堂,想採此華藏世界為樣本。

二、孝武先生曾表示,蔣家公推其信仰佛教,是否屬實?蔡女士說,孝武先生生前經常作如此表示。

或許是這個原因,孝武先生在世時,曾一再表明,百年之後要採用佛教儀式,因為他自己本身是佛教徒。但也有人說不可以,而不肯滿其願,其子女友松、友梅堅持用佛教儀式,他們說前人對佛教有對不起的地方,後代子孫將會給予補償。

晚,七時,在普門寺主持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寶光分會和如來分會的成立大會。

如來分會的成員是境管局的同仁,局長汪元仁任分會長,副局長劉逢春、田彬、夏震生三位先生任副會長,顧問則有朱樂山、胡偉列、毛君強、張鳳瀞、李光中。

寶光分會的成員都是銀行界的朋友,會長︰郭麗芬,副會長︰區和順、陳奕偉、蔡良媛,顧問︰許以堅、魏綸洪、高建宇、劉泉水。

立委洪冬桂、台北市議會議長陳健治、議員潘維剛、陳俊雄都在現場觀禮。還有文帥夫婦是我邀請來觀摩的,希望在演藝界也有一個分會能夠成立。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擬將向內政部建議--

宗教工作者來華服務認定標準︰
凡為合法之宗教團體的工作者皆為「宗教工作者」。本國自立國以來憲法就明文規定,信教自由為本國國民之基本權利,所以為宗教奉獻服務者應受到政府之保障與 協助。然而宗教大都為國際性組織,國際間之交流來往實屬必然,例如協助弘法傳教、研習訓練、聯誼交流、活動會議……等等。故本會建議將宗教工作者分為以下 三類︰

一、宗教師--凡直接傳播教義、主持宗教儀式、管理宗教場所者。例如法師、神父、牧師、道長……等等。

認定辦法︰由該組織(在本國為合法登記之宗教團體)總部頒發之宗教師證明書、該組織宗教學院所頒發之學歷證明書,及該組織邀請函或聘書。

二、宗教專業人士--凡於該組織(教會)專門從事研究、管理、訓練、學習之人員。

認定辦法︰由該組織(在本國為合法登記之宗教團體)總部頒發之邀請函或聘書、專業能力之證明文件或該組織宗教學院所頒發之入學證明書。

三、非營利宗教組織之工作服務人員--協助宗教師、專業人員從事宗教活動者。

認定辦法︰由該組織(在本國為合法登記之宗教團體)總部頒發之邀請函或聘書、學歷證明書。

菁華語錄

■夢中說夢

作夢是一種獨頭意識的現象,
人生已如夢,
何必再夢中找夢?
有夢也許有一點預兆,
無夢也不一定要再求夢中了解。

◎儘管思想不盡相契,但在圓滿的大前題下,仍能互尊互重,實是「融和」的最佳典範。

◎一個人的成功,除了本身具足豐富的學識、能力、經驗和條件外,要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地點,做適當的事情,是很重要的。

◎佛教非常讚美苦修,因為苦行不僅是意志力的訓練,也是一種修行;而豐富的學識不但可以勵己,也是度眾的法門,所以在佛門非常注重「行解並重」。

◎佛教的復興不在寺院的多少,不是僧數的有無,而是在佛教教育的普及。

◎智慧,是人生的透視,是微妙的穎悟,是經歷的結晶。

◎人只要一息尚存,就懷有無限希望,所以希望是生命最美好的特質。

◎為人處事,只要在相處共事上能秉持著︰「異中求同,同中存異」的原則,一切不為難矣!

◎求同,就是彼此在觀念、理想、目標、信仰、宗風上必須相同、一致。

◎存異,就是彼此在做事的方法、技巧、風格、輕重、分寸上,可以因當時因緣的情況、個人專才的適用、事物特性的發揮,而容許彼此各異的存在。

◎將「是說成非,非說成是」是打妄語外,而心中不誠實的意念才是妄語的根源。

■逆增上緣

記憶中的沙彌生活,
不曾有人愛護、關照,
都是在重重的逆增上緣中,
自我成就自己的佛道,
因「信仰」的價值
不是用金錢可以衡量的,
耐力、忍力、願力有多少,
學佛道上就有多寬廣。

◎「優秀」並不是用口說的,是要有條件的。如何才能「優秀」?內在要有智慧、理念,外在要有風度、威儀。

◎佛教對現代教育的看法︰

一、生活重於知識。

二、道德重於功利。

三、普濟重於個己。

四、自覺重於接受。

◎「長老」的定義,是以其資格、聲望、年資、超然、公正、威德鞴鞴等條件成就的,而非以年高為是。

◎一個心中沒有大眾的人不能引導大眾,身為領導者要懂得愛護屬下,將歡喜、輕鬆、幽默散布給屬下,在人情事理上,彼此互尊互重,在協調包容中共事,才不會彼此削減力量。
◎職務愈高的人,愈需要有直言不諱的屬下。

◎奉獻是福分,不是負擔。

◎成見愈少,生命愈寬廣。

◎一般人以為皈依就是受戒,有很多戒條要守,所以不敢皈依;其實皈依只是表示自己信仰佛教。

◎一般人認為皈依就要吃素,其實對皈依者而言,吃什麼並沒有限制。

◎人如果都能往好的、善的、美的方面去想,這世間就可愛多了。

◎橫的協調,豎的聯繫,是最周到的做事方法。

■把心找回來

一個家沒有主人不成家,
一個人若沒有心則不成人,
故,任憑一生事業、財富、
名利有多麼輝煌,
最重要的仍是要將自己的心找回來。

◎深感時代的變遷,宗教在化導社會上必須走出寺廟,積極加入民間社團活動、環保、人權……本著地藏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心來關心社會,才是宗教徒應盡的責任。

◎人不要做行屍走肉,要內外一如,人非只有一世,人死後,心識是要「搬家」的,故心要好好經營。

◎人心隨著五欲六塵在飄盪,吃、喝、玩、樂、好名、好利,任其放縱,致使人心不安,失落了自己,故要在換心、改性、回頭的當下,將迷失的心找回來。

◎樂極生悲,因禍得福,凡事沒有絕對的。

◎修行要保有平常心,不忘初心(保護當下一念),不失正念(不輕易隨外境轉),最為重要。

◎生命不可有絲毫的浪費,每一天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也是人生旅程的一段。當生命之輪不停向前轉動時,我們又怎能放慢腳步?

◎「成年」的定義,並不是年齡的累積,而是能負責、肯擔當、知奉獻、除惡習、去放逸,並有喜悅的人生觀,隨時懂得將歡喜散布給人。

◎對別人的示範力量,就是自我成熟。

◎生命是累積的過程,珍惜它便是鍾愛自己。

◎知識是學來的,智慧是悟得的。

◎要化導一個人,慈悲的言行、關愛的心懷,比任何方法都受用。

◎「無常」很好,讓我們有機會改善現實,應好好珍惜。

■廣結善緣

人的福報如銀行存款,
「生來之福有限,積來之福無窮」,
故要廣結善緣。

◎力到處常行好事,力歉處常存好心。

◎成人善事其功更倍,動人善願其量無涯。

◎一個人的功業非靠年歲成就的,有志不在年高;在世間上的壽命多久並不重要,重要在於精神上的壽命。

◎工作與休息要互相調理,在工作中,不感覺到辛苦;在休息時,培養隨時都可以再工作的活力,就能做到人忙心不忙的安然態度。

◎污泥可以長出蓮花,寒門可以出現孝子,煩惱可以轉為菩提,甘甜是從苦澀中轉來。故一個人除用心於工作外,還要珍惜從工作中所得到的功德、慈悲、修身、惜福……等利益。

◎創造自己的生活空間,才能為實現積極生活的目標鋪路。

◎不凡的生活,是來自每一分鐘的深刻體認與實踐生命的意義。

◎在人生的舞台上,無論扮演什麼角色,都應以主角的心情上台盡力演出。

◎「自我學習才是進步之方。」把一切事情看成是自己的事,就會很快進入狀況。

◎人生幸福之道︰
一、對生活樂觀進取。

二、對工作勝任愉快。

   

三、對事業進取有恆。

四、對未來充滿自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