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領眾之道(1995) -- 星雲日記34 星雲法師著

不變隨緣 1995/3/1~1995/3/15

■三月 一日  星期三

中午,為勝鬘書院的學生們上課,回答同學一些問題––

◎如何做人圓滿?滴水之恩要湧泉以報,並要包容他人,他人給我三分,我要回報十分;人與人之間,由於溝通不良,才會造成誤會。

◎佛門的衣、食、住、行,皆是十方信眾供養,要為常住盡心奉獻,更要把佛法用在超越金錢之上的價值處。

◎我對徒眾的期望是,能力強的人要有包容心,有包容的肚量,一切便能為我們所擁有;懦弱者要有積極性,做事不能乘一時之興,因為心情會影響工作成效。

◎要成為領導者,必須能力強、做事有條理,對人忠誠、待人謙虛,有毅力、肯吃苦耐勞,把自己的生命擴大昇華,人生才會更有意義。

◎做事除了要「名正言順」,責任明確歸屬之外,隨順因緣、培養福德資糧也很重要。

◎學習吃虧,從吃虧中學習經驗。有能力者不會被淘汰,自助而後人助之。人生要有力量,而最大力量不外乎「忍」﹗

◎在忙碌生活中,「禪」是很重要的,如屋中有花、如牆上掛畫、如菜中加了調味料,可以提升淨化我們的身心。

◎團隊生活最注重共識同心,不輕易鬧意見,以免抵消彼此的力量。

◎我對文化教育事業的要求,永遠不會滿足,文化事業旨在弘法,是一種立功、立言、有使命感的工作。

◎一個人要偉大,必須有雅量接受別人的批評指教。

◎佛光山人眾,凡事以常住為第一,沒有所謂願不願、喜不喜歡,眼光看得遠,心胸放得大,才能成事。

繼《佛光大藏經––阿含藏》後,歷十年時間,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日前又推出《佛光大藏經––禪藏》,內容蒐集了唐、宋、元、明、清、民國,以及日、韓 各國著名禪師之事蹟、語錄、思想,分為史傳、語錄、宗論、雜集等四部分,全套五十一冊。其特點有︰新式標點省時易解、經題解說最佳導引、段落分明一目了 然、引經據典嚴加校勘、雙頁注釋閱讀方便、電腦排版字體清晰等。

《禪藏》是一套具有哲學內容的文學著作,經佛光山文教基金會認購,擬捐贈給國內大專院校圖書館各一套。「人間自古幸福事,深夜挑燈讀禪經」,千年暗室,希望透過禪的智慧點亮我們心靈的光明,期望這部《禪藏》對大專青年有所助益。

■三月 二日  星期四

由於佛光會加拿大溫哥華協會創會會長趙翠慧小姐的因緣,大陸國寶級微雕大師曲儒先生,將提供他的二十多件作品,於三月四日佛光緣美術館開幕時展出。

曲儒先生現年七十歲(一九二六年生),山西運城人,現任西安市文史研究館副館長,西安碑林博物館研究員,加拿大中華學院名譽教授以及國際有成就人物協會會員。

「微雕」源於中國,至今已有四千五百年歷史,雕刻時全憑手指感覺運刀,又稱「神雕意刻」,是融合書法、繪畫、雕刻為一體的微觀藝術。曲儒先生的代表作品有––

「絲綢古道」,是在一根一公分長的象牙絲上刻了一列昂首闊步,馱著絲綢的駱駝隊。

「長城」,是將巍峨壯觀、氣勢磅礡的萬里長城縮刻在一粒米大的象牙上。

「熊貓圖」,是將一對懶洋洋憨態可掬的熊貓,刻在一粒芝麻大的象牙上。

「尼加拉瓜大瀑布」,是把世界上最寬的瀑布凝縮在比一顆米還小的象牙上。

「艾菲爾鐵塔」是將世界上最高的鐵塔刻在一粒穀子般大小的象牙上。

肖似原作的仿懷素手跡「千字文」、仿于右任手跡「前後出師表」都是刻在一顆黃豆大的象牙上。

「髮刻」是在頭髮絲上,用楷、草、隸、篆鍥刻的詩詞和格言,刀筆蒼勁,墨趣橫生。

曲儒先生被收入英國劍橋出版的《國際有成就人物傳記》、《世界之最》,其微雕作品常為中國大陸視為珍貴禮品,饋贈給世界許多國家元首及知名人士,是名副其實的國寶。

除了「曲儒先生微雕展」外,「周以鴻工筆畫展」也是佛光緣美術館開幕後將展覽的作品。

周以鴻先生(一九二三年生)上海人,八歲時就開始模仿書中的畫,十二歲正式學畫,二十三歲即在上海開了八次畫展。一九四九年移居香港,一九六七年定居臺灣。除私人邀約之外,也接受政府單位邀請到世界各地展覽,故宮博物院亦邀請他作畫,長期展出。
周以鴻先生的工筆畫,繼承了傳統畫法及創新意識形態的「雙填彩」畫法,沒有稀鬆的敗筆,顯示出數十年浸淫於工筆繪畫的深厚造詣。其工筆山水,以精微筆觸展 現出雄奇壯麗的氣勢,花鳥、翎毛、仕女則生動自然纖毫畢露,周先生的畫每一幅均註明原畫的工作時間,是時間與心血的結晶。

「明清書畫展」是佛光山為佛光緣美術館開幕,所提供參展的作品,有多年來外賓、信徒贈送的精品,也有部分是監察院長陳履安先生家中的收藏。陳院長表示,捐 給佛光山的書畫收藏品,是和兩位弟弟一起提供的,家裡的設備不見得比美術館好,與其鎖在櫃子內,不如捐贈給佛光緣美術館,展示給大眾欣賞,更具意義。

透過藝術家的生花妙筆,世界的美麗可以盡收眼底。過去佛教的弘傳方式,通常只在佛堂內;現在的弘法方式已走出殿堂,各種場合、各種方式都可以說法,期望「佛光緣美術館」能和更廣更多層面的人,結一份佛光緣。

■三月 三日  星期五

今天接受中國廣播公司新聞網「掌握時代脈動」節目主持人魏德瑜小姐訪問時談到––

◎什麼是人間佛教的理念?人間佛教是人生需要的佛教,過去佛教較注重山林與出世的形式,現在的佛教則要從山林走入社會,從寺院擴及家庭,把佛教落實人間,使生活美滿,家庭幸福,在精神上、心靈中、人際間都很和諧。

佛陀原本就很有人間性,他所強調的慈悲、喜捨、五戒、十善、六度萬行,都是以人為本。可以身體力行的,就是人間佛教。

◎一個人如果丟失了心,就會變成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因此我們要將迷失的心找回來。心如田地(心田)可以五穀豐收,不好好耕耘,則雜草易生。所 以我們要用心開發我們的田地,把惡念轉成善念,把內在的歡喜、信仰、慈悲、智慧開發出來,這些比擁有萬貫的財富還重要。世間上不一定有錢才富貴,有錢但是 生活得不快樂,金錢何用?能擁有歡喜,才是無上珍寶。「萬法唯心」,用佛法來接心,以淨化我們的生活,將真心找回來很重要。

◎我一生所提倡的就是融和與歡喜,佛教大小乘要融和,南北傳要融和,上座部與大眾部要融和,僧眾與信眾要融和,藏傳與漢傳要融和,禪與淨要融和。宗教與宗 教之間要融和,如天主教、基督教和佛教,雖然理念不同,但彼此的教友,還是能很友善的融和在一起。我於一九九一年開創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一九九二年成立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成立大會時,我的演說主題就是「歡喜與融和」,希望世界上每一個人,都要有「同體共生」的認識,這就是佛光會一再推動的理念。

◎世間上每一個人,都要有同體共生的認識,要做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別人有苦難、有需要時,必須給予慈悲。眾生就是我的一部分,再討厭、再合不來的人,也要把它看成自己手上的膿瘡,每天洗滌、包紮、愛護、消毒,傷口才會痊癒。

地球上的人大家要和平共處,不要互相打擊,要相互尊重往來。國際佛光會在世界七大洲皆有協會、分會,中華總會就有四百多個分會,在會務活動中發揮慈悲喜捨的精神,達到人際交流、增加見聞知識,彼此互助友愛,真正達到「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理想。

◎做人做事要能有不變的原則及隨緣的方式,所謂不變,就是在面對與道德、信仰、慈悲有關的事時,原則不可變更;事務性的事則可隨緣,不但隨緣還要隨喜,更要隨遇而安,隨心自在,不比較、不貪著、不分別。

◎人生在世有所謂歡喜與不歡喜,有時歡喜的事不一定能歡喜,不歡喜的事,如果對社會大眾有需要,也要隨緣。世間不是一個人的,是大家共同的,尊重別人也就是尊重自己,凡事不可能完全依我們的意願興趣去做,但只要心甘情願去發心,必能從中得到很多法喜。

◎「心生萬法生」,心能生一切法,有願必成,歷代聖賢大德的功業都是靠願力成就的。不一定每個人都要成聖成賢,發願做一滴水,滋潤花草;發願做一朵花,莊嚴環境;發願成一棵樹,讓人乘涼。只要有心,任何善願,都能開花結果。

◎由歷史可以得知,中國五千多年來,皆是在戰爭殺戮中度過。居住在臺灣的民眾很有福氣,五十年來過著安逸自由、經濟富裕的日子。但福報是有限量的,如銀行 的存款,用完就沒了,所以要培福惜福,養成不浪費、節儉的美德很重要。培養善因善緣,讓後代的子孫能受到利益。對子孫不一定要給財富、土地,把慈悲、因 緣、道德、信仰傳承下去才最重要。

◎佛光山對佛教僧眾的教育,已有三十多年歷史,目前有六個佛學院、八百多個學生;在臺灣以前限於法令,不能辦大學,只好到美國辦西來大學,去年年底通過工 I-20的申請,可以招收國際學生。兩年前,臺灣法令開放,才能籌辦佛光大學,現在將先辦理社會人文學院,主要是為了加強人文教育,以提升倫理道德。

■三月 四日  星期六

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策畫,《文訊》雜誌社主辦,佛光大學籌備處及臺灣詩學季刊協辦的「現代詩史研討會」,上午在臺北道場開幕。研討會內容主要在討論日 據時期臺灣現代詩的發展(從日據時代開始,橫跨到九十年代),這是臺灣光復五十年以來,首次由官方主辦的現代詩討論會,文建會主委鄭淑敏女士也蒞臨會場。 藝文與宗教結合是佛光山臺北道場的特色之一,有關藝術或文化活動,都非常歡迎社教團體使用道場的場地。

天下文化出版公司與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為呼籲社會關心偏遠地區教育發展,而舉辦的「傳燈慈善義賣活動」,義賣一百五十冊《傳燈》精裝典藏版共得新臺幣一百 五十萬元,經花蓮縣和臺東縣教育局推薦,將捐給秀林、玉東、富田、豐濱、東里、三民、蘭嶼、桃源、賓茂、綠島、海端、瑞源等十二所國中,作為充實學校圖書 的專款。上午十時舉行捐贈茶會,由花蓮縣教育局莊三修局長,臺東縣教育局杜俊英局長代表接受。

我一生從未進過學校,只上過私塾,所以看到學校很嚮往也很羡慕,將《傳燈》義賣所得,捐給偏遠地區學校,主要是因為偏遠地區學校的教育資源往往比不上都 市,希望這些捐款能給他們一點助益。捐贈茶會上觀禮的貴賓有《天下》雜誌社主編王力行、香港《新聞天地》卜少夫、工筆畫家周以鴻、西安碑林博物館館長曲 儒、佛光會活動組趙懷璧,以及教育部訓委會常委鄭石岩等人。對此典藏版的義賣,與會人員表達了他們的看法––

王力行︰「有緣來此,見到《傳燈》精裝典藏版被認購一空,實在是一件大家都很歡喜的事。與大師結緣是六年前,大師剛從大陸弘法探親回來,《遠見》邀請他來 講演,從此就不斷向大師請益。坊間要寫大師傳記的出版社、作者很多,兩年前承大師好意,讓天下文化公司來寫這本《傳燈》,實在是值得驕傲與高興的事,佛光 山所提倡的人間佛教帶給社會很大的啟示與帶動。《傳燈》所傳達的慈悲與智慧,點亮了我們的心燈,天下文化公司承此信念而舉辦這場捐贈義賣活動,希望燈燈相 傳的精神能延續下去,遍布每個角落。」

趙懷璧︰「人生道上,如意時歡喜跳躍,不如意時懊惱難過,人就常常在情緒中起起落落,親近大師接觸佛法後,才覺得人生寬廣起來。看《傳燈》時,多次感動落 淚,在我們身邊有如此一位偉大的修行人,教我們怎樣吃飯、睡覺、做事,讓我們也將此體驗與朋友分享。佛法在二千多年前由印度傳到中國,現在則是由大師將佛 法傳入西方,身為大師的弟子,深感榮幸更感謝大師。」

鄭石岩︰「教育部長郭為藩先生原本要出席此義賣活動,因另有要務,看到《傳燈》上提到我的名字,故派我前來。我在七歲時就到雷音寺禮佛,大師於民國四十一 年(一九五二)就在雷音寺,教我們如何禮佛,更設立『光華文理補習班』為信徒的小孩補習功課,有錢則交講義費,沒錢不交也無所謂,當時我也是其中一員。其 實那時的大師早就在做傳燈的工作,就像臨濟禪師種一棵樹在山門外給大家乘涼。

一個人從幼小時就接觸佛法,那盞心靈上的燈一定會照亮一生一世,因為大師給我的信心,使我在人生的旅途上,從來沒有孤單過,一步步都有師父為我們點亮心燈。」

會中,嚴寬祜文教基金會也認捐七百三十五本《傳燈》給全國一百四十七所大專院校圖書館,由鄭石岩教授代表接受。

中午十一時,和監察院陳履安院長、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臺北道場信徒代表曾梁源等共同主持「佛光緣美術館」的開幕剪綵。

世界之美,是由藝術家的筆留給世人,世界的精華也是透過藝術家流傳於世。「佛光緣美術館」將藝術家的智慧結晶與大眾分享。過去寺院把弘法責任交給釋迦牟尼 佛,現在各行各業、各定點都能傳道弘法,美術館的各種文物展覽,也是弘法的方式之一。陳院長將家中收藏多年的字畫捐贈給美術館為美術館的展出更增光采,沒 有陳院長的善心,大家就無法相聚在此欣賞這些寶貴的珍藏,因此我很珍惜這次活動的因緣。
明天是故副總統陳誠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紀念日,下午起,佛光山萬壽堂為陳故副總統舉行紀念法會。傍晚,由臺北搭機回佛光山,即到萬壽堂向陳誠先生上香誦經。

在臺北道場開幕的佛光緣美術館裡,有很多是陳故副總統收藏的字畫,現於美術館展示供人欣賞,也是一種懷念的方式。

晚八時,和來山朝山的三千多名信眾講話。

■三月 五日  星期日

上午八時,主持佛光山勝鬘書院第一期結業典禮。勝鬘書院從去年九月開學至今剛好六個月,結業典禮中我提到,佛在世時,有些阿羅漢只要精進修行,一個星期就 可以開悟證果。過去禪宗大德在行住坐臥舉止言談中,三言兩語就可以明心見性,因此學習不在時間的長短,而在是否有所得。更何況大家從東半球遊學到西半球, 心中的世界必定更寬廣。我有幾點期許與大家共勉,希望大家能夠做個有用的佛光人––

1.做佛門有聲的鐘鼓︰鐘鼓是有音聲的,結業後不管回到社會哪個角落,都要如鐘鼓般有音聲的說法佈教,為佛教的興衰、度眾利眾的事業,盡一己之力。

2.做佛門責任的擔子︰要擔起弘法利生的責任,一邊擔利生,一邊擔弘法,任重道遠的為利生事業與弘法家務努力。

3.做佛門清淨的蓮花︰不管從事任何工作,都要做到不比較不計較,如蓮花出污泥,不染塵勞,利益他人。

4.做佛門的一盞明燈︰千年暗室一燈而亮,要做一盞明燈,不僅要點亮自己的心燈,更要照亮別人,使社會因為這一燈而光明遍照。

除此之外,更要做一個菩薩,一個女眾在世上扮演的角色,除了女嬰、女孩、少女、母親、奶奶等許多身分以外,還要做一個真正的人間菩薩。菩薩要有慈悲心和信 仰心,要有「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心願,自我嚴格要求,如同菩提種子要散播十方一般,希望勝鬘書院的第一期學生,在社會各階層中皆能開花結 果。

陳履安院長則期勉勝鬘書院的學生要做個菩薩,因為到佛光山就是要學習菩薩的心,而就讀勝鬘書院的機會是不容易的,要好好珍惜,並帶著感恩的心回到社會服務。人雖分南北,但心與佛光山、大眾永遠在一起,互相照顧,用惜緣的心服務眾生,學習做菩薩。

十時,於如來殿大會堂為六千多名信眾主持皈依三寶典禮。

下午二時,在東禪樓禮堂,主持「佛光緣當代藝術精品義賣」,傳播界名人李濤、李艷秋伉儷及名主持人鄒美儀、演藝界小象隊等,分別擔任拍賣會的主持人。

去年起為籌募佛光大學建校基金,舉辦了幾場書畫義賣會,得到海內外藝術家、收藏家的捐贈相當踴躍,不僅使義賣會連續舉辦了五場,更是促成佛光緣美術館設立 的主要助緣。有很多信徒對藝術完全不懂,但為了護持佛光大學,從不懂藝術到人人皆會欣賞,實在令人感動。畢竟藝術的涵養是需要長期累積的,信眾的支持是這 次義賣會最大的力量。

佛光大學校長龔鵬程,校務規畫委員王鄭慈、林安怡、傅偉勳、鄭志明、邱炯友、林光明、翟本瑞、尤惠貞等,及曲儒、趙翠慧、李自健、林宏宗、章金生、符芝瑛、張幼珠、朱邦雄等,都是會場中的貴賓。

此次拍賣的作品共有一百六十件,西安文史研究館副館長曲儒,美濃窯朱邦雄都提供作品共襄盛舉。歷經五個多小時的競價,義賣得款五千六百一十八萬元。信眾陳 明志、林志宗、孫淑英等分別以高價買下我的毛筆字,其實我那不曾練過的字體怎會好看?純是信徒擁護的一片心意,實在很感謝。

晚八時於大會堂,為三千多名朝山信眾講話。一個多月的春節朝山活動於今天圓滿,日後不定期的朝山活動,仍將持續舉行。

■三月 六日  星期一

在都監院的安排下,今起一連三天,將在本山舉行「佛光山派下國內別分院住持及單位主管會議」。由於平常各人工作內容不同,時間上也往往不能配合,要集合大 家在一起開會,實在很不容易。印象中,以往開住持會議的場地是在麻竹園雙圓堂(可容八十人),後來改在法輪堂(可容一百八十人),前幾年起已改在東禪樓禮 堂(可容三百人),由此可見本山歷年主管的成長率。另外在人多繁雜的事務中,必須要藉著開會來交流,才能達成共識。

這次會議特別改變形式,以座談方式來交換心得,希望凝聚大家的看法和意見,取得共識。

我告訴大家,佛光山今日的成就,都是過去三十多年來的播種,才有今日的規模,各住持主管弘化一方,也要辛勤播種。佛光山和各別分院,如同「合夥人」,共同 為常住的使命與目標努力,將世間法轉成佛法,用佛法來化導世間法,以接引更多信眾,成就更大的佛教事業。一件事情的成就,背後要累積多少辛苦耕耘才有成果 展現,這些都不是一下子就可以達成的。

在《中國時報》南部版的總編輯李彪先生的陪同下,下午會見來臺參加「變遷中兩岸經貿關係研討會」的大陸學者、企業界領袖、媒體工作者,計有︰中國新聞社港 臺海外新聞研究中心研究員楊流昌、中國新聞社副總編輯郭偉鋒、辦公室主任楊首民、新聞部副主任耿軍、專稿部副主任章新新、香港分社社長王瑾希、《福建日 報》總編輯黃種生、主任編輯程云、廈門記者站站長李宇思、記者黃世宏,以及廣州綠丹蘭集團總裁李貴輝、北京商品交易所董事長喬剛、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公 司總經理陸佑楣、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蕭灼基、國務院研究室研究員李曉西、以及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教授魏杰等多人。

我覺得海峽兩岸對談再怎麼熱烈,都不及親自來訪重要;科技再怎麼發達,也不及人與人之間交流溝通的可貴。我抱持中國心、臺灣情,非常關心大陸的開放政策及 經貿發展,尤其是大陸人民的生活。大陸新一代的領導人如江澤民、李鵬、朱鎔基等所實施的開放政策,頗符合中國人民利益,讓全世界的中國人都能安心幸福。今 後兩岸的聯繫,除了海基會、海協會外,像《中國時報》舉辦的加強兩岸交流的宗教、文化、體育等活動,值得鼓勵。大陸方面對臺灣各種情況,只能從資訊上推 測,若能實地了解是比較切實的。

我在一九八九年到大陸弘法探親時,與李先念先生見面,邀請他來臺。李先生回答說︰「我等得及嗎?」確實是的,四十幾年前從事政治者真的是等不及,人為的限制應儘量開放。

兩岸關係應是「同體共生」,沒有國家種族的障礙。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過去在國際上都要學西方語言才能溝通,近幾十年由佛光山承辦不少的國際性會議或活動,很多外籍人士都很努力在學中國語言。很希望能為兩岸人民多盡一些心力,共同來做共生的中國人。

■三月 七日  星期二

一大早,就看到澎湖海天佛剎住持心舫提了一大包海苔到法堂來,笑咪咪的放在桌上,還來不及講話他就走了。心舫每年會回山三、四次,每次總不忘帶些特產,如 ︰澎湖絲瓜、紅毛醍、紫菜、文石印章等供養我,有時剛巧我在會客、講話、看報或聽電話,他都不會打擾我,東西擺著就歡歡喜喜的走了。數十年如一日,只把孝 順的心意傳達出來,不求我待他好,不求我的回應,已經是五十多歲的人了都還如此,再想到現在一些年輕的徒眾,對心舫我很感動。

今上午八時,「各別分院住持主管會議」繼續於東禪樓舉行座談。

在大陸叢林,每到秋天之際,寺院裡的僧眾,便開始背著簍子去拜訪信徒,向信徒們「化冬」,就是把「平安符」送到信徒家,信徒回以一碗米,僧眾再將米倒進背上的簍子。一天走下來,有時可滿簍,至少也有七分滿,如此積存下來,到了冬天,這一年的道糧就不必憂慮了。

「道糧」是佛門中一個很好的名詞,往生要資糧,修行也要道糧,因為有錢不易安心辦道,有道糧修行較安然,道糧要專款儲蓄,如螞蟻儲冬,不能沒有預備。

深覺「化冬」這個傳統很好,比起每年舉辦一次以吃為主的供僧,要有意義多了。

今年十月中旬,即將在澳洲舉行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澳洲當地的信徒都很熱忱的表示,屆時將要以「認養」方式,歡迎前去開會的佛光會員到 家中安單。下一梯次的勝鬘書院將遊學紐澳,相信到時候也會以這種方式暫住信徒家中,於是有人說,認養的信徒一定會很高興,家中多了一個女兒。但是勝鬘書院 的學生中有一、二個年紀較大的,那就不是多一個女兒,而是多了一位媽媽。
基隆佛光會為了籌募佛光大學建校基金,擬舉辦「佛光杯慢跑錦標賽」,帶動基隆地區信眾的參與。有信徒問︰「慢」跑如何比賽?是跑慢的人勝呢?還是跑快的人贏?既然跑得「快」才贏,為何要稱慢跑?

於是大家決議將「慢跑」改為「路跑」,比較沒有語病,於是正確名稱便是「佛光杯路跑錦標賽」。

一年一度的世界佛學會考,今年訂在七月二十三日舉行,在全球七大洲百餘個考區,以十種語言文字同步進行,除了和往年一樣,成人組分甲、乙、丙、丁四組外,少年組今年則採漫畫出題方式,以方便看圖作答。漫畫題庫尚在作業中,已得知訊息的學校,都打電話來預約題庫。

有一位臺南的信徒來信說,曾在道場的洗手間聽到兩位婦女對話。甲入廁後正在補妝,乙就說︰「信佛學佛就應該要簡單樸素,為什麼還要化妝得那麼漂亮?」

甲︰「在佛學會考的試題上,不是一再強調,禮佛拜佛除要虔誠恭敬外,衣著更要整齊、清潔、莊嚴,才顯得更有朝氣。」

雖是簡短幾句對話,不難了解佛學會考的影響力。

在開完會回法堂的路上,遇到幾位在本山服務的小姐,她們穿著融合傳統與現代韻味的在家修道服,我正在誇獎設計這套制服的人,很能把握修道者氣質,在福利院的徒孫道悟馬上接口說︰「師公﹗這是我設計的,為了這一套衣服,我花了好多時間,頭都想痛了才設計出來。」

「怪不得你最近瘦這麼多,原來是用腦過度﹗」我說。

聽得一旁的人都哈哈大笑。

■三月 八日  星期三

依山今天拿了兩個日本明治維新時代的銀元給我,說是信徒要他轉贈給我。握著這兩枚銀元,忽然憶起四十五年前,決定從大陸到臺灣時,行前去向師父告假,師父給了我兩個銀元,後來到臺灣,那兩個銀元就成了我的救命錢。想想真是無限感慨,更加深對師父的懷念。

說到銀元,又使我聯想到一些事情︰

母親去年年底,由大陸到洛杉磯,我專程到西來寺去探望她老人家。農曆春節前,我要回臺灣去向她告假,並包了兩千美金向母親拜年。

母親也給了我一個紅包,內裝了二元人民幣。

「這種人民幣,在臺灣不能用。」我說。

母親說︰「我管你能不能用,這可是從南京帶來的,代表媽媽的心意,不是只有今年為你準備紅包,從你離開家鄉的那一年起,每逢過年分壓歲錢時,都有準備你的那一份,數十年不曾間斷過。」

真是天下父母心﹗有父母在,可以盡孝,是人生最大的福氣。

原本在高雄市建設局服務的李光輝先生(佛光會屏東分會督導),先後為岡山禪淨中心、屏東講堂、臺東海東佛剎等道場畫建築圖,他所設計的式樣規格,都很適合道場使用,日前應允要到宜蘭,接任佛光大學工地主任。今日特別將他介紹給各別分院住持及單位主管認識。

李光輝建築師表示,能參與佛光大學的建校,是千載一時的好因好緣,他本著心甘情願、無怨無悔的心,希望能為佛光大學的建築工程盡一份心力,他抱著又歡喜、又慚愧、又感恩的心情,發心要做好這一份工作。

三天的會議,今天圓滿,以座談的方式溝通,氣氛非常融洽,以下依據大家的提案,錄下備忘––

◎修行即是「了生脫死」,這是很現實的問題,也就是說給「生」者安慰,給「死」者超薦,因此佛法是無價的,佛事功德也不是買賣。過去剛到宜蘭弘法時,常是盡己力為貧窮的往生者買棺材,或發心為亡者誦經送葬,只因為對方是信徒,為信眾服務凡事都能心甘情願。

◎做佛光山的弟子很辛苦,除了殿堂工作之外,還要負起教化信徒的責任,譬如在禪堂打坐、在佛學院上課、在講堂開示、在客堂接待信徒。因此佛光山教育徒眾,要求會弘法、會講經、會度眾、會辦活動;對信眾要用語言、用智慧來教育,因此佛光山是一個選佛場。

◎做事不一定要用錢,會做事的人是用智慧、用誠心來做事;真正會用錢的人,對自己要節儉,對弘法事業卻要捨得。

◎就事論事,不可意氣用事,幽默感是幽默自己,懂得自我解嘲,而非取笑別人。

◎負責文化工作,必須要有接受他人批評的雅量,並且要知道如何編輯出讀者想要閱讀的文章。

◎人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廣結善緣、皆大歡喜、從善如流等性格,都必須在工作中培養出來。

◎凡我佛光人都要有因果的觀念、慈悲的心腸、忍耐的力量、禮貌的美德、勤勞的精神、節儉的習慣、愛語的讚美以及關懷的心量。

◎開會時話多不要緊,但是內容要有意義並且具積極性。也就是說,除了「批評」之外,還要有所「指教」。
◎適才適任不在於職位的高低,好主管要提拔後學,成就他的前程。「雲水僧」要如雲如水的流動起來,不流動的人事易定型,不會進步。

◎別人對我們不好,是我們成長的養分,不要太在意別人的言談,有人批評、指正、督促,自己才會進步。

■三月 九日  星期四

上午八時,前往高雄國大代表王文正、王林純純府上家庭普照,十一時轉往信眾張景雄、周阿美夫婦所開設的「莊嚴法務僧服店」主持剪綵及佛像開光。

下午三時三十分應教育部禪學社的邀請,為教育部員工講演「禪與生活」。

四時三十分,在部長郭為藩先生的主持下,請教育部將一百四十六套《佛光大藏經––禪藏》轉贈給國內各大專院校圖書館。在場觀禮的貴賓有淡江大學校長林雲 山、華梵人文科技學院院長田博元、高雄工商專科學校校長黃廣志,以及教育部的李建興次長、楊朝祥次長、孔慶棣主任祕書、高教司楊國賜司長、技職教育司吳清 基司長、社教司何進財司長、總務司孫威司長、國際文教處余玉照處長、會計處劉三錡處長、人事處吳三靈處長、中等教育司曾坤地副司長、政風處李正華副處長、 國民教育司陳昆仁專門委員等多人。

郭部長表示,能主持《禪藏》的贈書儀式,教育部同仁受到很大的鼓舞與歡喜,他個人過去曾看過《星雲禪話》及收看「星雲說喻」、「星雲法語」、「星雲說」等 電視節目,最近剛讀完《傳燈––星雲大師傳》,心靈彷彿受到洗滌。青少年的教育應該是完整的,不限於課堂上的授業,應該強調心靈的提升及品德的生活。尤其 宗教可以使大家找到精神的寄託,以彌補教育的不足。這一百四十六套《禪藏》補充國內大專院校圖書館藏書的不足,應該充分加以利用,以深入人生最高境界,探 討人生的哲理。

田博元校長代表全國大專院校致謝。林雲山校長盛讚此舉可將「禪」的精神落實在生活中。黃廣志校長表示,去年我到高雄工專演講時,全校師生教職員工都受益良 多,在心靈上有很大的長進,因此全校很注重倫理教育,帶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以慈悲心、同體大慈的心來關懷世界。今後將在校園內,好好推廣這套《禪 藏》,讓學生的精神世界更豐富。

教育部訓委會常委鄭石岩先生也慎重表示,要將禪的精神留在社會每一個人的心靈中,而非儲存在這一套《禪藏》裡。

在溫馨的氣氛中,圓滿了今天的《禪藏》贈書活動。郭為藩部長說,他花了三個晚上的時間將《傳燈》讀完,對佛光山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書中有很多觀念和見解值 得宣說,就隨手贈送給韓國慶熙大學校長趙永植先生,趙校長也請部長轉送給我一份慶熙大學簡介。李建興次長日前到印度,旅途中便把《傳燈》看完,回程時,很 捨不得地把《傳燈》送給在印度的友人,回到臺灣,收到我寄給他的《傳燈》,特別向我致謝,表示「好心有好報」。
我不覺得《傳燈》是在寫我,它只是在4述一些觀念、一些見解,能得到這麼多人的共鳴,看來佛光山推動的人間佛教,早已落實在社會大眾的生活裡了。

■三月 十日  星期五

中午,南下回佛光山,每到交流道出口,都想繞道去巡視一下各別分院,最近有幾件事情,對徒眾頗不諒解,但經過解釋,才深感我錯怪了大家。

在別分院道場的書架上,很少看到佛光出版社出版的書籍,尤其是我的書,心中難免有些許介意。事實上是我的書一放到架上,信徒看到就拿走,再補新的上去,一樣又被拿走,所以書架上老是看不到我的書。

由於和別分院徒眾的「師徒時間」很少,所以只要到別分院,都希望不要驚動信徒,以便有多一點時間和大家說說話。奈何不管我到哪個別分院,總看到不少信眾, 正想怪徒眾「走漏風聲」,大家卻告訴我,因為道場每星期都有活動,如禪坐、講習、插花、八關齋戒、都市佛學院……,道場原本就是信徒的第二個家,所以常常 可以看到他們穿梭不息,並沒有刻意去通知。原來是我錯怪了﹗

入夜回到佛光山,在各單位服務的徒眾都已回寮休息,唯獨編藏處的辦公室還燈火通明。信步前往巡視,很多人都在看昨天將一百四十六套《禪藏》贈送給全國大專 院校的消息,這對編藏處的工作人員是一大鼓勵,雖是十載寒窗的辛苦,但是能讓那麼多人受惠,實在是很有意義的事。接下來的《般若藏》也已開始著手,期望能 在一、兩年內出版。

天下文化公司出版的《傳燈》,才兩個月就已銷售近二十萬本(第五版),來自四面八方及各階層的反映都很好,認為《傳燈》的內容筆調平實、不歌功誦德、沒有 說教意味;一些教外朋友也表示看了沒有壓力,很平和,易接受,很有親和力。最重要的是讓更多讀者能了解佛光山及我。也有徒眾表示,看了《傳燈》意猶未盡, 好像還有很多話可以說,很多事可以寫,因此計畫請符芝瑛小姐再繼續寫《傳燈》第二集,內容以介紹佛光山重要執事的個人生平及學佛因緣,佛光山弟子對佛教發 展及社會的影響力和貢獻,我個人與弟子間的相處及法脈傳承。

如果因緣具足,第三集、第四集以信徒、沙彌、佛光會員為主的《傳燈》,將有計畫的陸續出版。下星期海外住持主管將回山參加會議,符小姐表示,屆時希望能夠隨隊參訪。期盼在徒眾身上,可以找尋到一些真實的故事。

國際自由宗教聯盟祕書長崔爾(Robert Traer),來函感謝此次即將於佛光山召開的「國際自由宗教聯盟會議」,能得到如此完善的招待,使得籌備工作進行得十分順利。並且邀請我在明年八月,能 到韓國參加第二十九屆大會,並發表專題演說,主題為「宗教社區面對之挑戰、責任、合作及靈性」。我很高興每一個到佛光山來的人都能法喜充滿,更希望徒眾對 來山大眾的接待,都能做到盡善盡美,令人皆大歡喜。

■三月 十一日  星期六

「國際自由宗教聯盟會議」今起在佛光山舉行,出席的代表有美國自由宗教聯盟會長古柏森娜塔莉女士、祕書長崔爾博士、韓國圓佛教代表金波淨博士、李中圓法 師、宗教人平和會議事務局長金星坤博士、日本國際部國際課課長富山友利、公關科科長齊藤高市、日本宗教會紺野義繼、田彥昭、四天王寺前館長瀧藤尊教法師、 椿大神社助理岩崎均法師、下一任國際自由宗教聯盟會長山本行隆法師、泰國宗卡府慶壽寺耀海法師、越坤達懷佛寺柏丘詩里蓬‧景卡宗法師以及本山的慧群、滿 華、滿仁、覺門、覺善等人。

會議主題是「東亞對生態危機的宗教回應」,內容有︰「自傳統中能尋找什麼資源來應對生態危機」、「宗教團體如何面對人口增長、環境惡化與資源衰竭的問題」、「東亞宗教間之合作––我們如何為一個更美好世界攜手並進」。

上午,專程到會場致意,歡迎大家遠從各地到佛光山參加會議。凡是宗教的成立必須具有教主、教義、教徒三大條件,缺一不可。各國的宗教教主、教義各有其特 色,但教徒應該要彼此往來,往來的條件則必須是互相尊重、彼此融和,才能和諧友好。彼此尊重,友誼才能長存;彼此融和才能有同體與共生的觀念。並對與會大 眾致力於關心生態危機、環保工作,將各國不同宗教的關懷、愛心與慈悲推廣出去,表達敬意。

蒞會者皆是各國的代表,把世界各宗教的經驗聚集一堂,所決定的意見必定非常珍貴。大家能聚在佛光山召開這項會議,非常難得。

得知內政部長黃昆輝先生今天將蒞臨佛光山,大家要到機場接機並獻花,為了獻花,臨時找人開車下山買花,來回花了一個多小時,有信徒的小孩願意代表獻花,但 沒車子上山,只好派車下山去接;有了花和獻花的人,等一切就緒,黃部長特請人轉達,不用到機場接他(因有專用通關處)。想想獻花過程不到一分鐘,準備工作 竟然如此的忙亂,因此我曾說,到任何別分院若有人到機場獻花者,便三年不到該別分院,此規矩訂得沒錯。

上午十時三十分,黃昆輝部長來訪,黃部長於師大任課時曾來過山上,就任內政部長第一件想做的事就是上佛光山,對本山從事淨化人心工作表示讚歎,他於大學時代就接觸不少佛書,深感教育沒有宗教力量還是不足。

陪同部長上大雄寶殿上香、禮佛,並參觀文物展覽館、禪堂、如來殿。部長表示,佛光山的設施是社教中心,藝文與社會大眾結合,境教比身教、言教更來得有教化 作用,設施教化的功能不可忽略。依佛光山三十多年宗教教育經驗,信眾不願當「法外之民」,希望能有宗教法的規範,但法要訂得完善,不能對佛教徒造成傷害。 對佛教學院畢業的學生要給予定位、授證(如勞委會授證給各機關,內政部就可負責,不必經過教育部),盼政府能有善意回應。部長也同意研究佛學院畢業生的認 證制度,對於寺廟管理、僧眾資格、繼承等問題,內政部一定會重視。

下午一時三十分,黃部長於東禪樓禮堂,為佛光山叢林學院學生演講時表示,佛光山處處發揮社教功能,實在是社會的教化中心,表現了佛光山的精神與力量,讓佛學與藝文結合,有其更深遠的意義,使每一個到講堂的信徒,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啟示。

黃部長更以「如何開心、淨心、用心」與學生結緣。

■三月 十二日  星期日

高雄高更畫廊負責人顏允進先生,從去年佛光山開始編輯「佛光緣書畫精品義賣畫冊」第一冊時(目前已出版到第五冊),就常常義務幫忙看畫、買畫、收集畫或裱 畫。最近顏先生剛從大陸回來,專程為佛光緣美術館收集一些字畫,今送上山來,有王小某、柳漁笙、樊浩霖、金夢石、龐泰嵩、王震等人的畫;及陶壽伯、姜宸 英、張啟後、高振宵、徐世昌、康有為等人的對聯,對這些作者的背景,我並不了解,顏先生非常有耐心的為我解說––

◎王素︰清,江蘇揚州人,乾隆五十九年至光緒三年(一七九四––一八七七年),字號小梅、遜元、竹里主人。擅長人物、花鳥,幼師鮑芥田,又多臨華喦,凡人 物、花鳥、走獸、蟲魚,無不入妙,自悔書拙,每晨必臨數百字至老無間,篆刻傚法漢印,為畫名所掩,卒八十四歲。

◎陶壽伯︰名奮,字芸樓,號冰翁,又號白居士、萬石山人。江蘇無錫人,光緒二十八年生(一九○二年),幼嗜篆刻,周鼎秦權,撫鍥殆遍。稍長旅滬上,從事商 業,然非其志,乃從趙叔儒遊。篆刻之外,兼工花鳥、蟲魚、蔬果之類,繼從張大千遊,並從事教育事業,一九五○年寓臺北,因所交均一時俊彥,故所作畫益精, 而尤長畫梅,吳稚老曾以「梅聖」稱之。

◎高振宵︰浙江鄞縣人,清光緒二年生(一八七六年),光緒二十八年壬寅舉人。字雲麓,號閑雲,又號頑頭陀、洞天真逸。三十年甲辰進士入詞林,官編修。辛亥後,寓滬,執教大庠並以餘暇賣書畫,所作書,瘦硬通神,間繪墨梅,亦清雋有致,唯不多作。

◎徐世昌︰字菊人,又字鞠人,號水竹邨人,河北天津人,清咸豐五年生(一八五五年),民國二十八年卒(一九三九年),年八十五歲。光緒十二年丙戌進士,工書、能畫,筆致秀逸,迥異凡流,歷任北洋大臣、國務卿、中華民國大總統。

◎張啟後︰清光緒三十年甲辰傳臚(傳臚︰替皇上寫聖旨者),字燕昌,號若曾,安徽四洲人,辛卯後寓滬,賣書賣文自給。

◎康有為︰一八八五––一九二七年,因維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遊遍四洲,經三十一國行六十萬里。

◎姜宸英︰明崇禎元年––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二八––一六九九年),字西溟,號湛園、葦間,浙江慈谿人。明太常卿姜應麟曾孫,與朱彝尊、嚴繩孫號「江南 三布衣」,年七十始舉進士,康熙三十六年探花(清聖祖康熙喜愛其字極為漂亮,特別擢升為探花第三名)。授編修,參修《明史》,能詩文,工書法,小楷尤工, 亦善於繪畫,精鑑賞,書畫名重一時。

◎樊浩霖︰字少雲,上海人(一八八○––?),幼年從父子雲習畫,後師陸廉夫,工山水,曾任蘇州美專教授,善崑曲,工琵琶,子女均能畫。

◎柳漁笙︰筆名柳濱,浙江寧波人,清光緒十三年生(一八八七––一九四五年)。自學成才,與當代畫家程瑤笙,馳譽南北,有海上二笙之美稱。擅長繪動物、花卉、翎毛、草蟲、走獸、山水、人物、仕女等。

◎費丹旭︰清嘉慶六年––道光三十年(一八○一––一八五○年),浙江吳興人,字號子苕、曉樓、偶翁、三碑鄉人、環渚生、環溪生,攻仕女、肖像、山水、花卉。

■三月 十三日  星期一

第八軍團司令丁渝洲中將、主任黃南東少將、副主任趙華淼先生等今來訪。

兩年前我在軍中巡迴演講時,一路上都是由黃南東將軍陪同,後因黃少將調往外島,較少聯絡,今日來訪倍感親切。丁司令讚歎佛光山從事淨化人心工作的成就,已 非地區性。我有一個理想,對在獄中受刑期滿前三個月或一個月者,以宗教給予精神洗禮,使其回到社會上,可以有嶄新的人生與工作;對一些死刑犯,如果能讓宗 教人士輔導,將他的「自白書」整理出版,則是最具說服力的見證,相信一定會影響很多人的命運。佛光山很有心從事這兩件教化工作,只期待因緣成熟。

由海外都監院長慈莊法師主辦的「佛光山海外道場住持主管講習會」,今天下午報到,利用白天巡禮各別分院,晚上以座談上課方式講習,一連舉行六天。

佛光山的特色是擁有國際道場的網路,由北美、中美、南美、歐洲、澳洲、亞洲、非洲回山的住持主管共有四十五人。晚餐時,全山執事於如來殿,以自助餐方式,歡迎海外住持主管回山。

一個團隊最重要的莫過於共識,共識的達成則要靠多方溝通、協調和承上啟下,而最快的方法莫過於舉行會議。為因應眾生需要,現在的弘法方式必須要不斷突破, 將佛法推動到鄉村、國家會場。在海外則要多倡導本土化佛教,培養當地人才(非漢語系人士),並尊重其傳統文化和習慣,不要以中國佛教的標準來要求。要有弘 法的眼光,因為外籍人士大多是為佛法而來,不是為準備做中國人而來。對有心親近佛法的外籍人士要包容、尊重,才能攝受人才。

身為主管者,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代表常住樹立綱常 2.人事提升就緒成長 3.對常住要有所貢獻

晚,為明天起的巡迴講習,提供大家幾點意見,如––

1.四眾弟子如何共有道場?
2.如何融和傳統與現代?
3.在海外弘法如何讓經典本土化?

從印度鹿野苑中華佛寺返山的慧性,今向我報告,上個月(二月)十五日,在印度馬哈拉士達省那格普,代表我前去接受「佛寶獎」的情況。

「佛寶獎」是印度大吉嶺佛光籌備會會長及印度全國少數民族委員會委員達摩維李奧法師,聯合全印度佛教大會所有會員,頒發給我的獎項,在旁觀禮者有印度福利 部克斯利部長及當地數萬群眾,還有來自韓國漢城法王金拍長老、日本法林中心社長美智子伊籐博士和早川長老等千餘人,獎牌全文如下––

「全印度佛教大會所有會員於一九九五年二月十五日,在印度馬哈拉士達省那格普郡,特頒『佛寶獎』給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會長星雲大師,以表揚尊座實現佛陀友愛與慈悲的理念,及建立世界和平的貢獻﹗」

我一生所領的獎狀、獎牌無數,對此並不太著意,但對「佛寶獎」卻感欣慰,因為它是代表印度政府對一個中國比丘的肯定、對中國佛教的認同,尤其是佛光山在國際上的交流受到了重視。

■三月 十四日  星期二

上午七時,參與「海外別分院住持主管巡迴講習會」的徒眾,由南往北,經由小港講堂、普賢寺、右昌禪淨中心、福國寺、慧慈寺、永康禪淨中心,晚安單於臺南講堂。

為讓海內外的徒眾有互相觀摩的機會,因此這次到別分院都不通知信徒,以方便徒眾彼此交換心得。但也有不少信徒平常都在道場發心,由他們的言談之中,可以感受到信徒以道場為家的感情,因為寺院是他們的慧命之家。

臺南東區陳李玉枝督導表示,她什麼都不會,但是卻很有智慧參加佛光會,雖然個人很渺小,但任何場合都代表了佛光會,而非個人,無形中加重了自己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非常感恩佛光會使她成長。

永康禪淨中心許淑娥督導表示,因為家中開醫院,在候診處放了十幾本《傳燈》供人閱讀,談論《傳燈》內容成為醫師和患者的話題。很多人表示,《傳燈》讓他們「知道」佛光山及星雲大師的精神,也有不少人發心加入佛光會。

每個別分院道場都有其歷史背景,小港講堂是洪江烏為等十多名信眾,一再要求設立的;普賢寺是因為壽山寺容納不下增加的信徒而籌建;右昌禪淨中心是右昌分會 督導陳文騰先生賣了房子,買地籌建的;福國寺是寺主請託多年,為解決其經濟問題才接受的;慧慈寺是佛光山別分院道場中歷史較悠久的一個;臺南講堂是臺南縣 市各道場合力發心購置的。在海外開建道場的徒眾,其辛苦也不亞於在國內設道場。
如何將淨土落實於人間,是佛光山一直努力的目標,對於畢生在佛門發心出錢出力的護法信眾,佛光山有心回饋安養,所以有「功德主」的設立。

佛光山的信徒依其親近本山(佛法)時間的長短,可分為信徒、檀那(施主)、護法、會員、功德主等。「功德主」的定義,不僅僅是對本山功德善款的捐助,只要 有所貢獻,譬如︰智慧的貢獻,有具體成效者;義工發心出力的貢獻;接引有緣人,度眾的貢獻;護持佛法的言論、文章、講學、著作的貢獻;一師一道道心堅固, 不退轉的心力貢獻等,都可成為功德主。功德主的層次有九品,超過九品者,本山則聘為榮譽功德主。

功德主在佛光山的地位非常崇高,可贈送雜誌、書刊及優先通知集會,到各別分院道場可受到尊重優待︰一品、二品萬壽堂龕位予以優待;三品、四品除了前者之 外,佛事法會時,可代表信眾上香;五品、六品皆可擁有前者之優待;七品以上本山為其奉養餘年,或按月提供生活費。

對信眾的護持要感恩報德,並且要我們自己去回饋報答,而不是叫別人去做,希望本山各院會、各單位、海內外各別分院確實施行,務使本山功德主能享受到特別為他們所施設的福利。

正準備著手寫《傳燈》第二集的符芝瑛,今天到臺南跟我們會合,她說,現在她的外號叫「會跟」,過去兩年來,有很好的福報與因緣,可以親近大師,讓她成長及 學習很多。《傳燈》只是一個段落而已,接下來她很願意親近道場,向法師學習,各位都將會是第二集的主角,她希望能多知道一些大家的故事,提供她更多寫作的 材料。

我也很希望符小姐能藉由這幾天的道場巡禮,為《傳燈》第二集挖掘更多的題材。

■三月 十五日  星期二

今日道場巡禮行程是︰臺南講堂、新營講堂、圓福寺、員林講堂、彰化講堂、福山寺、東海道場。

圓福寺這幾天舉行觀音七活動,隨緣向參加觀音七的信眾講說《普門品》中的︰「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所有的佛,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所以大家求觀音、拜觀音,不如自己做觀音。

員林是臺灣最有財富的地方,素有「金雞蛋」之譽,員林講堂是由功德主賴義明、薛雲英夫婦所捐獻(因為聞法而生大信心)。道場建立而沒有人手,夫婦兩人就天 天到講堂來當義工,又見道場弘法人才不夠,更送兒子慧寬(目前任職北海道場教務)到佛光山出家,並且度一家人學佛,如紐西蘭的賴耀森督導,就是他的大哥, 賴義明夫婦實在是性情中人,也是佛教徒的楷模。

在高速公路尚未通車時,福山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據點,因為它是臺北到高雄間的休息用餐處。現在雖然不及往昔重要,但佛光山的《佛光大辭典》及《佛光大藏經––阿含藏》都是在福山寺完成的,佛光山叢林學院福山學部就設在此。

在福山寺巧遇從事建築業已二十多年的功德主吳錦美,她在今年春節期間,便購買《傳燈》送給客戶做新年禮物,獲得很多讚歎回響。她說,努力賺錢的唯一目的,就是要捐獻給佛光山從事弘法事業。

中午用餐後,和福山學部同學進行「師徒時間」。我講了一個故事,有一位日本僧人,到中國來參學,在浙江天童寺,看到一位九十八歲的老和尚在曬香菇。

學僧問︰「您在寺院裡,負責什麼工作?」

老和尚︰「典座﹗」

「典座幾年了?」

「六十年。」

青年學僧一聽嚇住了。其實一個人若能無怨無悔的付出六十年,將一件事情做好,必定很偉大﹗

晚,座談時,慧海報告馬來西亞弘法概況,他說馬來西亞因緣很好,信徒對佛光山十分護持,對佛法相當虔誠,教界長老對佛光山的友善,並不亞於臺灣。

衛塞節時,慧海應邀前去演講。十五個佛光分會,常支援當地佛教單位籌畫法會。馬來西亞的佛教朝氣,都是青年學子投身佛教所帶動的。

在距美國達拉斯講堂三趟車程的愛荷馬,佛光山設有一大專學生聯誼會所「學生之家」,提供留學生聚會的場所,以及家長來訪時,可以暫住的地方,讓留學生除了 學校的空間外,有一個像家的溫馨場所。另外擬由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以學生為對象,舉辦貸款就學金,使留學生不必為籌不出學費而苦惱,讓他們能安心就讀,等畢 業後找到工作時,再以分期付款方式償還。這正是我的理想,錢必須給需要用的人用。

澳洲中天寺中文學校目前有六百五十名學生,澳洲政府非常讚歎中天寺幫忙政府安住華人的生活,州長也主動前來參觀,並規定當地學生到中天寺來上宗教課程,華人在海外真正負起文化的傳承工作。尤其是讓澳籍學生了解「佛教是什麼?」,「中國文化是什麼?」

紐約的鹿野苑占地四百五十畝,是往昔基督教會舉辦夏令營的地方,湖光山色瀑布流水,湖水面積有西來寺大,附近有五座大學,西點軍校離鹿野苑也僅有半小時車程,是信眾小住度假或辦講習會的好地點。

符芝瑛說,很榮幸跟隊參訪,也越來越喜歡跟大家在一起,願把信眾護持佛教的心,點點滴滴的寫下去,讓每一個佛光人都可以燈燈相續的傳承下去。

領眾之道 1995/3/16~1995/3/31

■三月 十六日  星期四

「海外別分院住持主管巡迴講習會」今日行程分別是︰東海道場、頭份禪淨中心、新竹法寶寺、桃園講堂、板橋講堂、臺北道場、普門寺。

佛光山開山三十年來,在海內外各地紛紛成立的別分院有一百多個,居住在頭份的謝潤德居士,有一次就提醒我︰「大師﹗您到臺灣時,最先落腳的地方是在客家村,為何您的別分院卻沒有一個設在客家村?」我因為這一句話深受感動,因此幾年前分別在頭份、苗栗建禪淨中心。

高速公路尚未通車時,從臺北到高雄的縱貫路上,每次車行到頭份,頭就開始昏起來,因此常笑稱「頭份」其實就是「頭昏」。而鐵路南下分為山線和海線,就是以頭份為分叉點。頭份距獅頭山只有十六公里,早期到獅頭山,頭份是必經之處。

頭份禪淨中心的另一特色,就是在一樓處,由信徒開設一家八十坪左右袖珍的佛教超級市場,備有初一、十五上供用的素料、乾果以及佛教文物,在日常生活中服務信徒。

我理想中的「人生佛教中心」計畫要將高雄壽山寺重新規畫,除第五樓保留為佛堂外,一樓為素食中心,預計供應的菜色有臘八粥、豆漿、稀飯、翡翠飯之類,每樣 均三十元,任君吃到飽為止,一碗、三碗、五碗,價錢都一樣。二樓為自助購買,不請店員的小型佛教百貨公司,舉凡與佛教有關的日常用品,如︰香、燭、供品到 衣食用具的海青、佛具、素料、乾果、供菜、佛書經典等皆有;三樓和四樓為「求職者之家」,這是專為到城市謀職的青年朋友設置的暫時安身之所,等找到工作後 才離開,完全是義務性的服務,用關懷的心,來照顧青年朋友的需要。

不過我這個理念,多年來一直沒辦法實現,所以頭份禪淨中心兩年前落成時,就率先設立佛教超級市場,場地雖然不大,卻帶給頭份地區信眾不少方便。

新竹法寶寺以前叫「新竹無量壽圖書館」,民國四十年前後,在基隆開設自由書店的黃奎先生,因為推銷我寫的《釋迦牟尼佛傳》而與我相識,後來出家,其弟子性 廣法師(現已七十多歲),將其開創的新竹無量壽圖書館交給佛光山管理,後來因為圖書館藏書增多,設備不敷使用,幾年前重拆興建為地下兩層、地上五層的大 樓,目前已近落成階段。

回憶我在新竹青草湖任佛教講習會的教務主任時,外出都要向派出所報告請假。後來由於我在社區舉辦民眾補習班,學生的成績都很好,風評也不錯,才免掉麻煩的 請假手續。那時從佛教講習會到城隍廟演講時,走路需要兩個小時,雖然有信徒發心要用腳踏車送我,但我仍堅持走路。我認為除非工作需要,否則坐在腳踏車上很 不莊嚴。深感一個修道者,能儘量降低物質欲望,比較能夠守得住「道」。

四十多年前,新竹地區的經濟不很發達,但近年來我到澳洲、溫哥華,看到有很多信徒都是從新竹移民過去的。

三十多年前,我到嘉義參訪時,看到一個小女孩在寺院掃地,就問她︰「想不想到佛光山讀書?」想不到一句話就讓她上了佛光山,且安住到現在,那就是板橋講堂 的住持依德法師(也是臺北道場的當家)。板橋地區有很多信徒,每逢初一、十五或佛事法會,都往普門寺跑,等車、轉車、換車頗不方便,因此應信眾要求,而成 立板橋講堂。

晚七時三十分,和海外住持們於臺北道場座談。

佛光山開山以來,最感遺憾者,莫過於我們利生事業的發展,趕不上臺北土地的增值。佛光山積極的要將佛法與信徒融和,致力於佛法文藝化、大眾化、視聽化,就 是沒有想到要都市化。等想到要來臺北設立道場時,土地從一坪三萬、十二萬、二十五萬、五十萬不停上升,不管如何努力,始終趕不上土地的增值。直到前年臺北 道場落成,雖與理想中有段距離,但對佛光山而言已是盡力。因此為臺北道場設定了弘法目標︰修持與慧解並重、僧眾與信眾共有、佛教與藝文結合、傳統與現代融 和。

此次海外住持講習會有三位特別來賓,分別是休士頓佛光會會長劉向朝的夫人遲乃祥、加拿大愛民頓佛光會長李潔華,還有《傳燈》作者符芝瑛小姐。座談會上,李 潔華會長說,加拿大境內華人人口有八十萬,愛民頓省內就有八萬,去年九月我答應在愛民頓設立道場,所以在此感謝我讓她有機會回山參學,並與各位海外道場的 住持主管們同行參訪,她覺得自己很有福報,也願將這些經驗帶回愛民頓。

符芝瑛說,「會跟」這次又一連跟了三天,除跟定我,也跟了各位海外的住持主管。她說,佛光山的法師真的不一樣就是不一樣,如果說佛教的希望是在臺灣,那臺 灣的佛教希望則在佛光山,而佛光山最優秀的就是在座各位海外道場的住持,每一位都是承上啟下的將傳燈工作承擔下來。雖名為巡禮,但大家都很用心的在做筆 記,師兄弟間彼此都相互關懷、提攜,舉止言談中都流露道情法愛,信仰的力量發揮到最高點,和大家在一起真的很快樂很法喜,也很珍惜這幾天的相處。

■三月 十七日  星期五

今日海外住持巡禮行程是普門寺、仁愛之家、圓明寺、雷音寺、極樂寺、臺北道場。

佛光山國際佛教促進會負責人慧群法師,今向海外住持們簡介「國際佛教促進會」的功能,並希望大家都是促進會的會員,希望在海外的每一個據點,平常就多準備 一些國際性的文宣資料,讓大家都能很容易接觸到佛教的訊息,並儲存力量為外籍人士服務,而不單只限於華僑圈內。平時更要做到下列工作––

1.儘量出席國際會議,並發表論文。
2.經常舉辦國際會議。
3.支援國際會議的主辦單位。
4.對國際上的賑災、急難救濟工作,要積極參與並主動給予援助。
5.要彙集當地宗教,尤其是佛教的訊息資料,並彼此交流溝通。
6.由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統籌負責翻譯工作,直接由中文翻成德文、法文、西班牙文或日文等,不要輾轉翻英文再翻其他的語文,翻譯要尊重原文。不管譯成哪一種文字,要如工具書一樣,可以作為翻譯用的範本。

今天座談會的問題如下––

◎人事調職一定要歡喜奉行,人如流水要常流動才會清澄。每任期三年,應該書面向常住辭職一次,如常住需要可再續任。此制度大家一定要實踐奉行,因為我們所做的都只是成就常住的一個因緣而已,應該不把持不眷戀,佛光山是一個集體創作的團體。

◎職務升等是經過考績評定的,也是常住的一種肯定,要關心但不要執著,一定要有雅量接受考績的評定,並且歡喜信受。對服務的單位不管是好工作或是低職事,都只是一種學習,要盡心盡職。

每逢調派新工作時一定要有至少一個月的職前訓練,學習「如何當香燈?」「如何辦社教?」「如何認識功德主?」。身為主管者對屬下要愛語關心,要恩威並濟,要耐煩指導,尤其要帶新到職的職事「巡寮」(介紹給各單位認識)。

若住眾有四人,每年一定要調動一、二人,一方面提拔新秀,一方面體貼常住用人需要。對屬下福利、前途要注重,給予信心,珍惜人才才會有人才。

◎休假制度的實施,「退後是為了要跳得更遠,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因此徒眾的休假,一星期至少一天;服務一年者,可安排假期到別分院去參訪;服務二年到三年者,可回本山參學一個月。

◎國內外的別分院,要有預算制度、收支報告,對供養的紅包要有利和同均的觀念。在單銀方面,除了各等級有一定數額外,依職務不同也有不一樣的補助。對十方 供養物品要惜福惜緣,交予常住統一處理以方便向施者感謝,不可獨自處理,別分院間不可越區化緣,非法即是不淨財。

◎在佛門中有些用語,希望能統一,如︰不要用「綽號」而用「正名」,不稱「夫妻」稱「同修」,不稱「公關」稱「聯絡」,不是「經營」是「發心」,「志工」雖好,不如稱「義工」來得正統有意義。平時就要培養與信徒間的感情,求得共識、以方便推展法務。

◎出家人笨拙無所謂,重要的是要保有一顆慈悲的心及老成持重的態度,「布施」不只是叫信徒去布施,而是要求自己去布施佛法、慈悲、關懷、愛語及智慧等。

■三月 十八日  星期六

上午八時起,繼續昨天的座談––

◎世間上最難處理的事不外是「人」與「錢」。人能成事,也能壞事,就像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能將人事處理好,事業就已成功一半。

人事和金錢都不是自己單一的看法或了解可以處理的,一般都以「公平」為圓滿,但在佛門還要注意到觀機,人事調動原則上除儘量滿足大家的意願外,有時也要顧 念到常住的需要。在考核方面,佛光山很重視信徒的反應看法,也會保護徒眾,因為徒眾皆是主管的眼耳鼻舌身,自然要公平照顧。但自私、無常住觀念、不合群、 不識大體,發信徒脾氣者,評鑑時有一定的影響。

「勤儉持家」、「量入為出」、「開源節流」是佛光山對金錢的態度,中國人喜歡以家族式各自為政的方式來處理金錢,常常會分散力量;日本人則喜歡集合大眾力 量來運用,所以會社的集團很多。對信施淨財要戒慎小心,財物必須集中才會有力量。不同幣值匯至不同國家,因有匯率問題或各國法律不同,多少都會有所損失, 如何統一海外道場財政問題?請淨土文教基金會以專案處理。

◎工作移交時,必須要有「交接手冊」,除清冊表格外,對本身工作內容、進度、目標、原則都要詳細紀錄,海外活動要寄回本山廣為宣傳,這也是一種資訊的交流。

◎傳燈會對徒眾要負起評鑑的責任,評鑑可分––

1.自我評鑑︰人性的怯弱在於不敢面對自己的缺點,所以自我檢討,比考核更重要。
2.主管評鑑︰包含主管考核、同事間彼此考核、屬下對主管考核等。

徒眾如果有過失(不管是主管還是屬下),傳燈會有必要告知當事者,一棵果樹不可能全是好果實,總會有一、二顆是爛的,對爛的果子要包容,不要任其腐爛;人總有無明無知的時候,應建立僧伽法庭制度,給予懺悔機會。

◎做事不難,難在領眾,住持要領眾梵修,當家要負責對外聯絡。對人眾不要挑剔,每一個人都有長短缺失,要能不輕後學、幫助後學、成就後學。每到新的工作環 境,與人事不對立,有好處不爭利,有利益不獨占,有意見不偏激,世間上的利益是大眾分享的,有大眾才有個人。真正的領導精神有時候不管就是管。「愛語鼓 勵」是用人的基本方法。

◎佛光山是以文教起家,點滴的功德善款,油香收入,皆全部支援文教事業。為讓文教事業能長遠維持,擬籌畫以下工作––

1.國際苦難救濟會 2.國際養老互助會
3.國際佛教療養院 4.園遊會
5.慢跑運動    6.老歌義唱
7.體育競賽    8.護法委員會
9.書畫義買

◎今年十月中旬,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會員大會將在澳洲南天寺舉行,海外別分院各道場皆共襄盛舉,贊助即將完工的南天寺,贊助者有︰香港講堂、德國柏林講 堂、法國巴黎道場、美國達拉斯講堂、西來寺、西方寺、佛光山淨土文教基金會、極樂寺、普門寺、臺北道場、紐西蘭南島講堂、板橋講堂、澳洲墨爾本講堂、中天 寺、馬來西亞、日本東京別院、烏拉圭講堂等。

■三月 十九日  星期日

上午,利用工作會報時間,和臺北道場的徒眾進行「師徒座談」––

◎過去的祖師大德都很用心於將佛法社會化、大眾化,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每逢農曆十二月初八佛陀成道日,就將臘八粥挨家挨戶的送到信徒家中,藉此將佛成道的訊息告知每一個人,讓大家懷念。

提到「臘八粥」,我有心將臘八粥推廣於佛光山的別分院道場,所以在臺北道場親自下廚示範了幾次,仍沒有做出水準來。煮臘八粥要用蓬萊米,不可用在來米,要用新米,否則沒有黏性。若要用在來米的話,則要加五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糯米。

臘八粥是否煮得很成功,在於吃起來沒有一樣「硬」的東西,也就是說不用咬。主角是米,配角是菜,比例要分配好,煮起來的臘八粥是稀稀爛爛的,而不是糊成一團。

◎「講清楚、說明白」是人與人間相處的妙方。有信徒到道場來禮佛,知客法師帶他們到客堂休息,轉身就不見了,信徒很不以為然,覺得知客法師是在敷衍自己, 枯坐數十分,正準備離去時,才看見知客法師匆匆忙忙地端茶進來,原來是在後面忙著泡茶,就因為少了一句︰「您們坐一下,我去泡茶﹗」而讓信徒誤會,可見 「開口」招呼是何等重要﹗

◎孝順是中國傳統的美德,「孝」是應該的,「順」則不容易。多少為人子女者,為了「順」父母心意,嫁了或娶了另一個不喜歡的人;為了「順」父母而不敢到他 鄉發展抱負,屈就在一角,不知埋沒多少青年壯志。孝順是應該的,但如何順法?則有待溝通。佛門中的孝分有三等︰下等的孝是甘脂奉養,中等的孝是光宗耀祖, 上等的孝則是接引父母信仰正法,讓心靈有所寄託。要奉行哪一種層次的孝道,應眾生根機的不同,選擇也不一樣。

◎很多疾病,是來自不發心,沒有因果觀念,沒有信心,有些病則來自多疑、嫉妒、偏激。所以有話要說,有事要講,保持開朗的情緒和包容的心胸,是非常重要的心理衛生。

◎國際化非口頭上說說,而是要具備語言、人才、資金、活動內容等,在硬體方面,別分院的設備和布置,依其需要而定,並沒有一定格式。從佛殿的莊嚴到齋堂的 講究,從客堂的設備到教室的運用,從會議廳的使用到圖書館的設立,乃至信眾寮房的實用美化,都是相輔相成的,所以大家要自我健全,才能和國際化同步。
中午,到榮總探望住院中的心平。

四十年前,我在三重開設佛教文化服務處時,缺少一個包裝發行的人,有人向我介紹一位在印刷廠工作的年輕人,名叫吳天賜,有心出家,何不先找他來幫忙。於 是,我親自打電話給他,說道︰「聽說你要出家,現在先來幫忙我包書好嗎?」對方答應,電話一放,人就來了,至今都不曾回去過,他就是心平﹗

心平對我不僅孝順,並且沒有大師兄的架勢,做事不邀功,為人謙虛,對後學很關心,不排斥後學,肯包容肯提攜,男眾弟子若能學得到他的立場、忠心、守道,那就好了。

從心平病房出來,專程繞道探望也在榮總養病的張培耕先生及永平、永均的母親李阿純女士。

下午二時,在基隆極樂寺主持皈依三寶典禮,內有從事報關行、教師、工程師、公務員等工作的信眾,共有一千五百多名發心皈依。

基隆市長林水木、國大代表陳亦文等均來觀禮。林市長表示,由於有佛光會,為基隆社區活動,帶來不少朝氣。等退休後不再任公職時,一定要到佛光會來服務。

■三月 二十日  星期一

今天是海外道場主管講習會的最後一天,晚間七時三十分,常住刻意安排一場聯誼會。我請海外道場的主管一一上臺,簡單報告當地的弘法情形,海外道場都監院院 長慈莊首先發言︰「很感謝師父,讓長年在海外道場服務的主管有機會回到本山,並且帶領諸位至各地的別分院巡迴參訪。海外道場的擴展逐年增多,人數也不斷地 增加。這些師兄弟大部分都是單槍匹馬、胼手胝足奮鬥過來的,他們為佛教、為常住、為大眾犧牲奉獻的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幾天的活動下來,他們都說︰回家 的感覺真好﹗能親自聆聽師父的教誨,他們很珍惜。」

哥斯大黎加禪淨中心慧庭︰「哥斯大黎加一年只有兩季︰旱季、雨季,終年平均溫度攝氏二十三度。當地貧窮落後,因此小偷很多,宗教信仰以天主教為主,只有五十至六十戶是佛教徒,但他們求法心切,非常渴望佛法的滋養灌溉。」

巴西如來寺覺誠法師︰「巴西宛如人間淨土,如來寺成立後,整個巴西的佛教都活躍了起來,人間淨土更落實。當地記者曾報導如來寺與佛光協會是巴西聖保羅的第一個模範團體。」

柏林禪淨中心滿徹︰「第一次到德國,人生地不熟,連一個信徒也沒有,抱著一尊佛像流浪在街頭、地下鐵、百貨公司。雖然語言不通、障礙重重,但我堅信有佛法的地方就有希望,如今柏林禪淨中心就是憑著這一股信心建立起來的。」

瑞典禪淨中心永護︰「師父曾說過臺灣的高速公路是他的床鋪,當時並不能意會箇中滋味,現在我已切身感受到了,因為北歐的火車就是我休憩的場所。感謝師父讓 我有磨練的機會,真是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歐洲的文化氣息很濃,師父所提倡的文化與藝術的結合,使得歐洲人也樂於接受人間佛教的理念。這次的講習會不僅 加強我們精神上的共識,也讓國內的師兄弟了解海外弘法發展的情況。」

澳洲中天寺依來︰「我常覺得臺灣的信徒太幸福了﹗在臺灣學佛很方便,在國外要聽經聞法卻很辛苦。因為臺灣寺院林立,想找個寺院禮佛、誦經是輕而易舉之事, 但在海外想要找到一間寺院拜佛卻非常困難。佛光山的徒眾在師父慈悲、睿智的引導之下,我們日漸茁壯,懂得擔當,可見智慧的傳承比什麼都重要。」

馬尼拉佛光講堂永光︰「越挫越勇是我最大的心得。為了接引菲律賓人信仰佛教,我每天到市場和大家打招呼,說聲阿彌陀佛﹗他們看到我,就互通訊息,告訴其他 的人說︰大家快來看,這裡有師父。並詳問寺院座落何處?我就回答他們︰佛光山的講堂在某某地方。所以我們的信徒都是從菜市場找到的。」

另外還有許多人報告,如巴黎佛光寺的依照、倫敦佛光寺的依益、多倫多禪淨中心的依宏、美國西來寺的依空、西澳講堂的永全等,可以說個個都很有弘法度眾的心得,一共花了三個多小時才告一段落。

在他們的報告中,我也補充了幾點––

◎佛教在人們的心中有很大的安定力量。越是貧窮的地方,越需要佛教;越是遙遠的地方,越需要弘法;文明越進步的地方,越需要佛光照耀。

◎外國評論臺灣秩序混亂、街頭暴動、土匪綁票,沒有一處安寧的地方。但是你們住在這裡不是很安全嗎?聽到哪裡不安全,不要心生障礙,應該要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悲願,佛教徒對於環境的惡劣應抱持不畏不懼的精神,要勇於承擔。

◎慧庭、永嘉、覺穆都說他們常遭小偷,我要替非洲人說幾句公道話,他看到你的東西很多,他歡喜隨便拿一些回去用,他是「拿」不是「偷」。如果不相信,當你抓住他的時候,他也不難為情,他認為你富有嘛﹗分我一點有什麼關係,大家共有何必太認真呢?

◎這些海外徒眾能有今日的成果,就是憑著耐力、慈悲、親切,而贏得當地人的信任,他們身為出家人就像一個出家人。他們辛辛苦苦將佛教在各地生根,如果有人發心要到海外傳教的,應該發大願,無論在何處都要能安住身心。

■三月 二十一日  星期二

近日來,全山大眾一心投入八十四年度的功德主大會籌備工作,為了解大家在工作上進行的狀況,晚七時,集合各單位,討論各項工作程序––

1.邀請 2.報到 3.飲食 4.住宿 5.歡迎宴 6.參觀
7.接心會 8.獻燈祈福 9.頒證 10.會議 11.茶敘
12.摸彩 13.離山歡送 14.交通

「功德主」是成就佛光山各項建設的護法信徒,由於他們的贊助,使佛光山在文化、教育、慈善、弘法等方面,皆有卓越的成果,帶動了佛教的發展。「功德主」是 我們所邀請的貴賓,也是千萬信徒中的代表,他們長久發心,把佛光山看得比自己的家庭重要。如果說佛光山今天有能力將佛法弘揚到全世界,這些功德主是成就我 們的偉大力量,今天我們有能力代表佛祖邀請大家回山,甚感安慰。在一天半的程序中,徒眾替我安排了六個時段,我欣然應允。

功德主會成立目的為––

1.護持本山推動人間佛教 2.贊助本山各種弘法事業
3.促進交流聯誼擴大服務 4.凝聚力量成為佛教中堅
5.廣邀有緣人士參加本會

如何能成為本山功德主?符合以下條件者,則能成為本山功德主––

1.護持本山各種弘法利生事業捐獻淨資者。
2.熱心參與本山活動,多年不退轉者。
3.發心服務多年,道心堅固者。
4.一師一道,肯定本山宗風者。
5.貢獻智慧有具體成效者。
6.協助度眾皈依為數眾多者。
7.參與講學多年且有正見者。
8.文字著作宣揚佛法有貢獻者。
9.凡具有深厚社會影響力,並熱心參與各項弘法利生工作者,或其功德已超越九品蓮花功德者,本山將授予「榮譽功德主」品位。

本山功德主,享有的福利如下––

1.功德主共分為九品,頒給證書及副證、證章各一枚,以表謝忱並證明身分。
2.佛光山及派下海內外道場食宿優待。
3.長年免費贈閱佛光山出版刊物。
4.免費參觀佛光山各項文教設施。
5.一品、二品功德主,萬壽堂龕位費用予以八折優待。
6.三品、四品功德主,萬壽堂龕位費用予以六折優待。三品以上功德主,除以上福利外,法會時代表上香。
7.五品、六品功德主,萬壽堂龕位費用予以對折優待。
8.七品以上功德主,若有需要者,可安排養老;往生後,萬壽堂龕位費用全免。

以上所列出者,是為功德主所做的有限回饋,對功德主而言,這些回饋,可謂微乎其微,只是聊表心意罷了。其實「因果」本身,時時都能照拂這些為佛教出錢出力,推動佛法弘揚的人。祈求佛菩薩慈光加被,護法龍天加持一切護持正法的有心人。

■三月 二十二日  星期三

我為佛教事業奔波勞碌,自認是分內事,在忙中忘了生病,忘了休息,忘了置身何處?

當我在各地忙完後,回到本山,常常會有些信徒臨時來法堂找我,不忍心讓他們失望,只好再撥出時間給大家,因此法堂成為我活動的據點。

今天一早,到山上各單位巡視,看看大家的工作情形。第一站先到「佛光樓」了解工程的進度,接著前往「宗史館」、「宗務堂」、「書記室」。走走談談,與「書 記二室」開會的時間已近,於是召集大家一同到麻竹園開會。國際佛教促進會與書記二室的工作性質相近,彼此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因而慧群、慧傳、滿華也 一起參加。

行政單位每一層面都有特殊的運作功能,像總統府內有六個局,每一局皆有專職的負責項目。所有的案例則由專屬的祕書處理,再上呈長官批閱,長官只要批個「可」,因為他只要「點頭」、「搖頭」就能解決事情,但這一點頭、搖頭是很要緊的。

國際會議如何組織?如何趨於完備?我建議書記二室,應該收集一些國際會議規範,尋找相關資料、書籍參考,才能從「無」到「有」,從「籌備」到「完成」。研 究國際會議有些什麼需要?假想自己是參加的一分子,那麼我的需求又是什麼?「全盤計畫」是非常重要的。在此,我提供大家幾點注意事項––

1.參與會議者的名單。 2.會議的主題。
3.程序如何進行?   4.時間如何安排?
5.動員的義工人數有多少?  6.小型活動可選擇設備完善的別分院舉行。

會議結束,繼續往前走,參觀「陳列館」、「不二門」、「果樂齋」,在這裡服務了二十多年的道光見到我,既驚訝又歡喜,笑容可掬一再地留我用餐。坐在「香光 亭」旁的流通處,幾位徒眾正談得起勁,忽然一位普中的學生走過來,翻閱書架上的《普門》雜誌,並招手呼喚站在遠處的同學。我知道大家不敢進來的原因,於是 從口袋拿出一千元請他們吃冰淇淋,他們你推我,我推你,最後由一位男同學代表接受,我告訴同學︰現代的青年,要大大方方,態度自然,不要遇事扭扭捏捏,畏 畏縮縮。

他們對於這一次的奇遇,感到又惶恐又訝異,也有幾分驚喜,一千塊錢在現代年輕人的眼中,不算什麼,訝異的是︰「不知道為什麼星雲大師要請我們吃冰淇淋?」 驚喜的是︰「今天居然面對面見到了學校的創辦人星雲大師,還請我們吃冰淇淋。」現成一段西來意,人生有時候不一定要因為特別的「為什麼才做什麼」。
徒孫道悟後來陪同我們到「覺華園」、「民眾圖書館」以及流通處的倉庫參觀。

回途中,遇到一群香港遊客,要求合照,我一一答應,見他們歡喜雀躍的模樣,我想「不逆人意」的性格還是能讓大家皆大歡喜的。

■三月 二十三日  星期四

媒體這幾天都在談論教育部如何輔導各公私立大學院校建立募款活動,並帶動募款風氣,其活動內容如––

1.募捐委員會委員至國內外各地校友會舉辦「勸募說明會」。
2.刊登募捐辦法,並組募款推動小組,發函各系系友廣泛勸募––
 (1)經常與校友保持聯繫。
 (2)捐款興學風氣有待加強倡導。
 (3)稅賦辦法對捐助教育獎勵不足。
 (4)賦予大學募款組織合理定位,減少募款過稅的困難。
3.募款對象︰校友、工商企業界、社會大眾、財團法人。
4.募款需要專職人員負責行政工作。
5.比照經濟部獎勵投資條例,立法對捐贈作為教育、慈善事業之捐款給予減免稅捐之優惠。

為學校募款之風氣,在國外已風行多年,希望藉助一些經驗,帶動國內大眾。深感有很多熱愛教育人士的教育理念,限於宗教法令而不得實現,但仍鍥而不捨,原因 不外是為了教育,一切心甘情願。凡人做事,只要把握為歡喜而作,則會有源源不絕的精力。金錢的回饋是有限的,但從中獲得的精神關懷,則是無盡的。

今徒眾多人到法堂來,分別與其小參––

◎由於目前政府正提倡全民健保,雲水醫院的工作則視需要可彈性調整,但對殘障者的方便照顧、無家可歸老人的安頓,以及社教福利中心的成立,都是慈悲基金會不可少的行事,佛光山從事的慈善工作,除布施慈悲、歡喜、笑容外,最主要的是有佛法﹗

◎從事護理工作分三等︰
1.打針、吃藥、看護。 2.笑容、音聲、慰問。 3.常識、鼓舞、預防。

徒眾分四等︰
1.能讚美,更能責備。 2.能讚美,適度責備。
3.能讚美,不能責備。 4.讚美責備都沒有用。

信徒分四等︰
1.一師一道,行解並重。 2.一師多道,行解隨緣。
3.多師多道,無行無解。 4.無師無道,邪知邪見。

■三月 二十四日  星期五

每一個人在自我工作上,都要盡一份力,才能在團體中發揮力量,我很喜歡和徒眾提「觸讋勸說趙太后」的故事––

秦攻打趙時,趙成王剛即位,年幼,由母親趙威后執政。於是趙國就向齊國求救,齊回答︰「必須以長安君做為人質,才能出兵。」

但趙太后不肯,大臣極力勸諫,趙太后氣憤的說︰「誰若是敢再提這件事,我一定把口水吐在他的臉上。」

左師觸讋請求面見太后,說︰「小犬舒祺年齡最小,不成材,我已年老,心裡很疼他,希望您讓他補上衛士的缺額,保衛宮,我想在還沒有死之前,把這件事託付太后您。」

太后︰「大丈夫也會愛最小的兒子嗎?」

觸讋︰「愛得比婦人厲害。」

太后笑著說︰「婦人對小兒子愛得特別厲害。」

觸讋︰「我認為太后對女兒燕后的愛勝過長安君。」

太后︰「您錯了,我對燕后的愛,比起長安君差遠了。」

觸讋︰「父母愛子女就要為他做長遠考慮,燕后出嫁時,您雖然捨不得,但總是祈求她不要回來(古代諸侯之女嫁到他國,不是被廢就是亡國才回到本國),這不是希望她有子孫後代相繼為王的長遠想法嗎?」

太后︰「是的。」

觸讋︰「往前推到三代以前,趙肅侯開始建趙國的時候,趙王的子孫被封侯的,他們的繼承人還在嗎?」

太后︰「沒有,其他諸侯王孫的繼承人,也沒有聽說還在的。」

觸讋︰「這些事說明權勢,近害自己,遠害子孫,難道是國君的子孫就必然不好嗎?不是的,原因是地位尊貴而沒有功勞,俸祿優厚而沒有苦勞,所擁有的貴重寶物 又太多了。如今您讓長安君的地位很高,分封他肥沃的土地,賜給他許多貴重寶物,而不及時讓他為國立功,一旦太后您逝世,長安君憑什麼在趙國立足呢?」

太后︰「您說得不錯,那就請您作主吧﹗」於是,觸讋為長安君準備一百輛車馬,送他到齊國做人質。齊國立即出兵,秦軍就撤退了。

■三月 二十五日  星期六

應鄧雪峰先生和李自健先生之邀,上午前往臺中美術館,為其畫展開幕剪綵。

今天是國際美術節,也是臺中美術館七周年慶,在館長劉欓河先生的安排下,舉辦了一系列展覽,有––

1.臺灣地區前輩美術家作品特展––油畫展
2.鄧雪峰畫展
3.陳其銓、宗其香書畫聯展
4.陳春明竹雕作品載譽返國特展
5.人性與愛––李自健油畫展

佛光山和這些藝術家頗有因緣,如鄧雪峰先生捐了數幅畫給佛光大學義賣,陳其銓、宗其香的書畫早期佛光山也有收藏。今在聯展的典禮上,我致辭道︰「我因李自 健的關係,而與藝術結緣,並分別在佛光山道場設有美術館,我們計畫將佛教與藝文結合,並且深入去推動。今逢美術節又是七周年館慶,『七』在佛門是個常用的 數字,如禪七、佛七、淨七,七七四十九則表示永久的無限,祝臺灣美術館能永久無盡地發展。」

佛光山功德主會,下午起在佛光山報到,將一連兩天在如來殿舉行會議,歡迎晚宴上,我致辭歡迎大家––

俗話稱合資者為股東,「功德主會」其實就是「股東大會」。各位功德主是主人,我們是大家的職員,替各位股東老闆服務。佛法不用世俗「股東」的稱呼,因為那是一種金錢的結合;「功德主」是心意的結合,因此稱功德主會。

沒有各位功德主就沒有佛光山,沒有佛光山就沒有現在的世界佛教,所以佛光山的功德主,真的就像佛光,因為有功德主才能佛光普照。功德主也像法水一樣,沒有 法水,佛法也不能長流五大洲。佛光山的宗風有四句話「光榮歸於佛陀、成就歸於大眾、利益歸於常住、功德歸於檀那」(檀那就是施主)。

佛光山有四個主人︰佛陀、大眾、常住、功德主。所有光榮都是佛陀的,成就都是十方大眾的,利益都是常住的,功德都是功德主的。平常我們皈依三寶(佛、法、 僧),而佛光山的成就除此三寶外,還有所有的功德主。可以說佛光山是四寶所成,各位功德主和佛陀、大眾、常住一樣,也是一寶。您們今天回到本山來,我代表 所有佛光山的大眾,把佛光山這個常住的功能、近況向各位報告。

一、佛光山是一個有傳承的道場︰常有信徒表示,加入佛光山成為佛光山信眾,是因為佛光山是一個有傳承的道場。佛陀拈花微笑,把佛法的心要傳給大迦葉,大迦 葉為初祖,傳承給二祖阿難尊者,一直傳到二十八祖達摩祖師,所謂達摩東來,之後,一花五葉一直傳到六祖惠能大師。惠能以後就不用袈裟、缽做傳法的根據,但 傳法的系統還是存在,故而禪門有五家七派之分,其中以有「臨濟兒孫滿天下」之譽的臨濟宗最悠久。在大陸我是真正受過法的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有法卷與印 章為證。

十年前,我又繼續傳法給心平法師為第四十九代。今天在臺灣,寺院或僧眾有剃度師父,但並不一定會有傳法。佛光山的僧眾都是我的徒弟,但沒有經過我傳法者, 是師徒非法徒,經過我傳法者,才能傳法。各位是佛光山第二代門徒弟子,我把過去在大陸上所受的法傳到臺灣來,讓你們得到我的傳法做第二代弟子,因為我是有 資格傳法的人,所以能傳燈傳法於世界各地。

佛光山的法淵源流長,是一個有傳承的道場,各位都是主人,要能直下承擔。

二、佛光山是一個有制度的道場︰佛光山有出家男眾和女眾兩序僧眾,在家男眾和女眾兩序信眾,是四眾弟子共有的道場。佛光山有一千多名出家眾,在人事管理上有等級制度,升等則依學業、道業、事業等條件來考核︰

清淨士有六級,每年升一級,要六年。
學士有三級,每三年升一級,要九年。
修士有三級,每四年升一級,要十二年。
開士有三級,每五年升一級,要十五年。
開士三級再往上升就是大師。

假如說,一個人二十歲來出家,很順利的要經過五十一年,到七十一歲才能升大師﹗我今年六十八歲為何能稱大師?因為我十二歲就出家了。所以在佛光山我稱為大師,這不是說妄自稱呼,是慢慢的成長,循序漸進的,此為佛光山千年萬古之根基,制度保障了大眾。

三、佛光山是一個有教化的道場︰以前的寺院把教化的責任統統歸給釋迦牟尼佛,信徒到大殿禮佛完,就沒有人管了。佛光山的道場,不忍心把教化責任統統給佛祖 來負責,故有禪堂的設備,佛光山有七個禪堂教信徒參禪;我們也有念佛堂,只要是佛光山的道場(海內外有一百多個)每逢星期六,都同步舉行念佛共修法會,以 念佛來教化大家。

除禪堂、念佛堂外,講堂、會議廳、客堂、技藝訓練班、都市佛學院、夏令營、短期出家等,都是為了教化信徒而開辦的。各位功德主為佛光山投注下的財力、心力,我們替大家在全世界負責教化眾生,各位的心意和菩提種子,已經遍撒在全世界。

四、佛光山是一個有性格的道場︰人要令人欣賞必須要有性格,花有花的性格,水有水的性格,麥克風有麥克風的性能,有性格有性能者,表現也不會一樣。佛光山有怎麼樣的性格呢?

1.佛光山有大眾性格︰佛光山所有一切都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十方大眾,成就大眾幸福是我們的心願。像住持心平法師,人雖在醫院,但從沒有掛念過自己, 這兩天,仍然天天在問功德主會的籌備工作進行得怎麼樣,常常掛念全山大眾。我和他的關係是三分師徒七分道友,心平對我很孝順,我也是他的孝順師父,因此他 不方便的事情由我來做,我也都是依教奉行的。

2.佛光山有團隊性格︰佛光山是一個集體領導的道場。發展那麼多事業、道場,我不會很在意,但有一件事可以向各位功德主報告,佛光山開山快三十年了,很少 人吵架,因佛光山有和合的性格,在此工作的木工、瓦工,也一樣沒有爭執。如果大家看到佛光山的重要執事們彼此吵架爭鬥,可以來向我報告領獎金。

3.佛光山有歡喜性格︰在家庭中夫妻彼此要尊重,彼此歡喜,對家庭、對事業、對人際往來等都要歡喜,佛光山一直散播歡喜給所有的信徒。或許有的人不以為 然,因為在別分院,曾受過小法師們的烏鴉嘴,也一樣起煩惱。這個我承認,難免的,但小法師給你們小小的煩惱,大法師會給你大大的歡喜,不看僧面看佛面。您 們都是佛光山重要的功德主護法,等於小太子登基,還要靠開國元老大臣來護持,佛光山的小法師,還要靠各位長老功德主,慢慢提攜帶大。

4.佛光山有教育的性格︰各位功德主都知道,出一點錢去做善事,馬上就會受社會大眾的尊敬,但是出錢給佛光山做文教事業卻沒有人知道,不過仍有那麼多人願 意提供給佛光山做文教事業。沒有人知道不要緊,報紙不表揚沒有關係,因為佛祖知道、因果知道,如果說出錢就可成為功德的話,一百元、一千元,只要有錢,人 人都可以是大善人了。但是把金錢轉成佛法,以智慧、佛法來教化世間上的人,則不是人人能做得到的。用錢布施給人,是人人可以接受的,但說佛法給別人聽,對 方也能接受,則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所以佛光山的功德主,不只是布施金錢,進而從財布施成為法布施、心意的布施供養。

如佛光大藏經––《阿含藏》及《禪藏》的發行,是由各位功德主的功德善款轉成大藏經。佛光山一千多名僧眾,也是各位功德主的淨財培養出來做傳教師的,所以 佛光山的功德主,有他獨特的個性,寧可做佛教弘法利生的文教事業,不跟別人一樣從事一時的布施,只求人天福報給人讚美,佛光山的功德主不求一時,只想永 遠。要做善事,任何人、任何機關(如獅子會、扶輪社)都可以做,弘揚佛法則不是人人可以做的。各位所以稱為「功德主」,是因為你們都是弘法利生的功德主。

我希望佛光山的功德主,都和佛光人一樣,人人都有性格,有慈悲性格、信仰性格、文教性格、歡喜性格、和諧性格、大眾性格,樂觀積極進取的性格。

■三月 二十六日  星期日

上午八時,繼續功德主會第二天的議程,佛光山的功德主和佛光山都有很深的因緣。如在開山之初,經濟最困難的時候,潘孝銳夫婦把存摺、印章放在佛光山,以方 便我們借貸;鼓勵我在海外建道場、辦大學的張姚宏影;將佛教在學校內落實,以佛光山精神教育學生的黃英吉校長;還有自始至終皆是「一師一道、阿鞞跋致」的 信眾陳順章、游次郎、賴義明……等多人,在會議中他們也都說出自己的心聲––

曾梁源︰「今天能站在這裡和各位結緣,感到非常榮幸,同時也要感謝我的同修黃麗明,因為她為了要讓我親近佛法,花了十幾年時間來度我。我除了個性固執外, 對佛法也不認識,所以遲遲沒有入門,因黃麗明的因緣,有幾次能親聆大師的開示,感覺佛法並沒有想像中高深難懂,而是那麼的生活化,尤其是親近佛光山之後, 發現跟外面聽的不太一樣。曾聽說佛光山很有錢,等我深入在這個團體中,才知道是佛光山的信徒、佛光山的功德主肯發心出錢,而佛光山很會用錢。

平常從大師的開示中,得到很多啟發,漸漸聞到法味,也嚐到法喜。往後,我希望盡個人力量,和大家一起來為佛光山的傳承及事業發心護持。」

周志敏︰「昨晚在臺北國父紀念館,有一個金鐘饗宴,這是電視圈兩年一次的大盛會,在大會上新聞局長共頒了兩個獎,一個是『大陸尋奇』,一個是『大陸尋奇』的主持人熊旅揚小姐。為了儘快將這個喜訊報告大師,所以昨晚我並沒有去領獎,反而上山來參加功德主會。

談到『大陸尋奇』,真正要感謝的是大師;記得在一九八九年跟隨大師到大陸弘法探親,從重慶到武漢的船上,大師對我說︰『中國有五千年文化,如此廣闊的土地上,一定有很多精華內容值得記錄下來,這也是製作電視節目最好的題材﹗』

回臺後,我就開始和大陸方面聯繫,但對方並不了解,也不知道我們是做什麼的?會不會欠他們的錢?會不會去偷取情報等等顧忌。那時,大師就以佛光山的名義, 寫了一個公函到大陸中國佛教協會,因此我們才能順利到大陸去拍攝節目。此外,在精神上大師也給了我們很多鼓勵,真不知如何回報。直到昨天,在一連得了兩項 金鐘獎時,我們全體工作人員終於可以用這項榮譽報答大師了。

如果有一天,當大家談到『大陸尋奇』這個節目時,就可以說︰『那是我們大師最笨的一個弟子製作且得獎的。』」

周志敏沒有出席金鐘獎大會,而跑到佛光山參加功德主會,可見功德主會在她心目中比領金鐘獎更重要。「大陸尋奇」這個節目,所以能深受好評,主要在於製作過 程的嚴謹,有時在沙漠中,走上幾天都沒東西吃;像最近去拍攝的金沙江,在地勢上,真是危險萬分,大陸當局要求他們工作人員,先寫好遺囑,才准進入拍攝,以 免意外發生時,負不起責任。但為了一個好鏡頭,為了做好一個節目,他們都不計一切的投入,故「大陸尋奇」得獎,真可謂實至名歸。

曹永杉︰「因功德主會議,讓所有功德主都有機會回到本山聚在一起話家常。一般社會大眾做生意都講求回報,做功德也要有個功德回報,同樣是一塊錢,放在不同 的道場,其功德回報也不會一樣。我們把功德款放在這裡,佛光山宗務委員會自會善加運用,佛光山在全世界有那麼多道場及佛光會,在弘法事業上,所有的功德款 都會發揮它最大的功能。所以,忝為功德主的一員,我要說︰將功德善款放在這裡,跟隨大師是沒有錯的。所以,我也和大家一樣,站在一師一道立場,共同為弘揚 佛法來努力﹗」

曹永杉居士以前是青商會會長,剛才提到布施,用世間法來講,就是要講求價值,如稻子種在田裡,也要看這塊土地肥沃不肥沃。過去,佛光山所用的油漆,都是永 記油漆行捐獻的。別的寺廟也向他們化緣,永記張老板就說︰我們在家人賺錢也不容易,當要布施的時候,就像種田一樣,也要看這一塊田生長、收成如何?

我覺得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布施連帶想到回報問題,現在佛光山有很多信徒都懂得這個道理。過去,念佛的人,是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現在,大家做功德則希望 今生就要往生佛光山佛光淨土。我們不一定要等到來生,讓阿彌陀佛來感謝我們,佛門的傳教師應該要代替佛陀來感謝大家,不要把責任交給阿彌陀佛。所以,我們 一再努力,要讓所有信徒,將來往生佛光淨土﹗

西原佑一︰「我很高興在此做個見證,師父把最好的佛法傳給我們,我們也要把最好的佛法傳出去,師父常常講佛教要有力量,才能延續下去,世界上有那麼多宗 教,要選擇一個正確的信仰是很困難的,像目前日本發生了真理教事件,就可以知道信仰如果走偏了,不但不能夠為人類帶來幸福,反而帶來很多禍害。

我很慶幸我的師父就只有一位––星雲大師,我覺得在家裡,我們要做一個不退轉、忠實的家長,在佛門也要做一個不退轉、忠實的大師的弟子。」

陳順章︰「我們跟隨大師做文化教育工作,這是最有意義也是最沒有人要做的事,因為文教工作不像慈善工作,易作又容易被報章雜誌表揚,文教工作一投入三年、 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都不會有人知道,更不要說會有人表揚,但只要我們認知夠、有耐心,把持住原則就有辦法做。或許有的人會笑我們傻,選擇這種沒有人 注重的事業來做,然而社會上如果不是這些傻傻的人,不計較別人是否給予掌聲,社會如何進步?所以我認為佛光山的信徒,佛光會的會員都非常了不起,都是功德 主﹗

在我還沒親近佛光山前,參訪過很多道場,最後還是皈依到佛光山。在此鼓勵各位功德主,向親戚朋友表示,我們護持道場,就好像在跟會,跟一個好會,一生就享 用不盡。今天我們有能力說法給人聽,是因為受過文化教育,願我們大家一起來護持佛光山,跟隨大師將文化教育的工作推廣延續。」

陳秋琴︰「自從移民到澳洲,我跟同修(劉昭明)一直覺得這輩子最大的福報,是選擇佛光山道場和大家一同學佛。自從學佛後,才真正感受到人生的價值意義。我 們剛從印尼回來,感受到在印尼的華僑對佛法的渴望,有不少人問我如何親近佛法?我則回答︰只要認定佛光山,跟著大師的腳步走,絕對沒有錯。他們都很羡慕在 澳洲我們有中天寺可以親近,有那麼好的因緣可以學佛,因此,我也在此代表印尼的信眾向大師求法,希望能請大師前往弘法。」

林清志︰「早在民國四十四年,我就皈依、親近師父。三十年前,大師在臺北創辦智光商工時,我奉令前往,師父說︰『慈恩(我皈依法名),你到智光商工,要有像在宜蘭雷音寺一樣的精神為智光商工服務﹗』在此報告師父,那十年當中我沒有丟您的臉。

師父也常開示我們,人生不在壽命的長短,而在以光和熱照顧人,所以我跟著師父的腳步,走進宜蘭監獄佈教。從民國四十八年一直到現在,我的同修林秀美也都一直支持我,很歡迎大家一起加入監獄的弘法行列,不管什麼角落、什麼地方,弘揚佛法的工作,都有佛光人在做。」

林清志皈依法名是慈恩,和林秀美當初都是宜蘭念佛會學生會的學生,那時林秀美要嫁給慈恩時,曾問我好不好?我如果說個「不」,慈恩就沒有這位太太了。林清 志夫婦每個月都供養我三千元,一般人家的兒女也沒有這麼孝順。他的兒子大學畢業,同樣也加入學生會,將來孫子也要加入,此信仰的傳承必定會一代一代的傳燈 下去。

黃英吉︰「在功德主大會上,提到出錢出力,我都沒有資格站在這裡講話,但佛光山很有性格,絕非外傳所言對有錢人就好。道場當然要有錢才能興建,但也要有人 出力,如林清志的監獄弘法、陳順章護持文教事業等。我知道在座很多人經濟情況不是很好,卻也都是功德主。從昨天開始,一進山門就有樂隊花環歡迎,吃住的安 排貴如上賓,實在不好意思。這種尊重,讓我們覺得真的選對了有性格的道場、有性格的師父﹗

另《傳燈》這本書,我個人已買了一千本,只要到學校來看我的,不管是知識分子,還是滿口股票利息者,我都會送他一本。今年寒假,我發給四維高中全體教職員 一人一本(共計有二百多本)作為寒假作業,要他們看完寫心得報告。雖然大師本人並不在意,但如果把這一本書推廣,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佛光山、了解師父、了 解佛光山的道風及為全人類所作的貢獻,在此非常慎重向各位推薦《傳燈》。」

黃書瑋︰「印象中在八、九年前,西來寺還沒有落成時,大師就答應一九八八年的世界佛教徒友誼會要在西來寺召開,果真在一九八八年西來寺如期落成,順利召開 大會,表示大師的決心非常不簡單。那一次會議中有人推舉大師為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會長,但被大師婉拒,大師說︰『這個會議發源於泰國,目前泰皇非常支持,此 次會議在西來寺召開,若是選我當會長的話,人家會說我是有目的的。』

另外還有一件事情是,在漢城,同樣是召開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為了爭取下一屆主辦權,臺灣有四個會出席,田夫人(葉曼女士)是世界佛教會副會長,我代表中國 佛教居士會,另兩個團體是中國佛教會和漢藏協會。當時臺灣想主辦,可是誰來承辦?大師那時在西來寺,我們就打電話去請示,大師回答︰『誰承辦誰主辦都沒有 關係,如果沒有人願意辦,佛光山來辦。』

我聽了很感動。後來那一次的會議,讓與會的各國佛教領袖,對臺灣佛教刮目相看。

我皈依親近佛教,是受內人的影響,雖然她現在人在美國,但仍在電話中,鼓勵我回山參加功德主會。她常對我說︰『錢花出去不會減少,尤其把錢布施在佛門,會 賺得更多。』錢花出去怎會增多?我實在不能相信,可是事實證明,我在生意方面、投資方面,確實是回饋越來越多。佛法真是不可思議,因此,願藉此機會與大家 共享。」

對黃居士提的事,我補充︰1.世界佛教徒友誼會已經有四十幾年的歷史,從來沒有到西方開過會,西來寺承辦那年,是唯一在西方國家召開的一次。2.世界佛教 徒友誼會起源於南傳佛教國家,他們認為臺灣佛教的信仰深度還不夠,不願意到臺灣召開,後來黃書瑋居士在漢城堅持爭取,終於在佛光山召開。又世界佛教徒友誼 會要推選我當會長,我沒有接受,但友誼會的那些長老,為了我而將憲章重新修改,請我當榮譽會長一事,倒是可見其誠意。

黃大進︰「我因蓋了臺南講堂那棟大樓而與大師結緣,時間很短,對大師認識也不夠,只知道大師很慈祥又很威嚴。但一次又一次的親近,對大師也日漸了解,故抱 著歡喜的心,跟隨大師學佛。兩年來也體會到不少法喜,在此和大家分享,祝福大家的事業都能鴻圖大展,事事如意。」

臺南講堂的那棟大樓是黃大進先生的大大建築公司所蓋的,黃居士最近將占地五、六百坪的第十一樓,提供出來要成立「佛光緣美術館」,以後在本山有文物展覽 館,臺北道場有佛光緣美術館,臺南講堂、屏東講堂都將成立美術館。所以佛教徒不一定出錢布施救濟,雖然它也很重要,但比這個更重要的是我們宣揚佛法,以文 化、教育,淨化身心,改善風氣。

張姚宏影︰「我親近佛光山已有二十年歷史,雖然大部分時間在香港,也到過全世界每一個地方,但沒有遇見像大師如此真誠的人,在當時我就曾說過︰『師父一定會比王永慶強』,今天果然如此,因為師父有佛法。

我母親往生時,我想替她做點功德,但不知要捐到哪裡,好友謝淑朗帶我到普門寺找大師,大師提起想在美國建道場的事,因為這個啟示,所以我捐了三十萬美金給師父,而成為建西來寺的因緣。

我曾問師父,我不會拜佛也不會念經,像這樣的人能做佛教徒嗎?師父回答我說︰『以淨財來弘法,一樣可以做佛教徒。』師父常說︰『因為有捨才會有得』,我可以為這句話作見證,希望每一位功德主,都應該要有『有捨才有得』的精神,多多支持佛光山。」

張登旺︰「我內人六歲的時候就皈依大師,緣分真的很深,但真正親近則是這一、二年的事,我在高雄仁武鄉從事生產健康油的維力清香油寶素齋。所以不管走到哪 裡,我都會想到健康。大師從事的是心靈上的健康,有了身體與心靈的健康,其事業也必定健康,就如大師很有智慧的帶領這麼大的一個佛光人團體,我們才能夠從 四面八方聚在一起。

我希望我的健康油能多賣一點,好支持佛光大學的籌建,也希望大家一起來回饋佛光山,讓佛法能發揚到世界每一個角落。」

賴義明︰「剛才有很多功德主講很多動人的話,我聽了也很感動,對於做功德主我有一個感想,今天我女兒女婿都在場,因為我希望他們也跟隨我護持大師,如果他 們在我背後否決,那我功德只算是做一半而已,所以我很高興他們今天都能來。這也是我感覺最有價值的事。這輩子最大的福報是有因緣親近大師,內心要說的感動 很多,大師實在很偉大,我常常和陳順章、游次郎私下談到大師,心中都有共同的感想,大師就好像是我的父親,看到『阿爸』很高興,只是不敢叫出來。這份歡喜 願和大家分享,更提醒大家要緊跟大師,共同為佛法的弘揚而努力。」
江碩平︰「我親近佛光山時間不長,對大師和佛光山並沒有多大貢獻,但從現在起,我願意發心為大師和佛光山及所有佛教信徒服務,希望大師能指示我,如何為大家服務,讓功德主能很順利拓展事業來護持佛光山。」

江碩平和我結緣,起於臺北七號公園觀世音菩薩聖像事件。「觀音不要走」,老實說那是不可能的,因臺北市政府已經下了公文,基督教徒有幾萬人在後面推動,他 們要將信義區的七號公園,做為基督教的露天教堂,已早有安排,非我個人力量可以挽回,是江碩平居士巧妙的安排,才留下的。此次雖沒有選上議員,不知有多少 人感嘆這麼好的人,沒有出來當議員,不過他護法的心並沒有減少,在臺北道場只要與公益事業有關的事,一通電話,他就馬上服務。年底他將要競選立委,屆時希 望大家一起來支持他。

游次郎︰「今天的會議可以說是跟大師的接心時間,記得有一次大師開示︰布施有四種,一是財物布施,二是講好話布施,三是出力出錢的布施,四是心的布施。在 當下,我就把心奉獻給師父了,直到現在這顆心從未改變。我這顆心很不好侍候,有時搗蛋、有時懈怠,我得好好安撫下來,今天總算還乖乖的在這裡。我要報告大 師,這個心還安住在我這裡,且永遠的跟隨著大師。」

晚九時三十分,今年的功德主會圓滿,結束前常住特為今年十月分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會員大會,將於澳洲南天寺召開,要招待三十二名功德主前往觀摩,請潘孝 銳、張姚宏影、曾梁源、黃葉美、陳信智、張登旺、陳榮霖、鄭陳碧霞等功德主,代表抽籤,幸運的三十二名功德主分別是︰陳劍城、高泉聖、李明樺、蔡陳玉筍、 張黃素蘭、金越亭、王鄧勉、陳甜、陳杜淑娥、曾萬盛、陳桂枝、黃惠貞、黃月香、黃阿照、陳三從、李伯縑、謝仁興、林劉蘭、蔡朝豐、吳文文、陳菁徽、林黃蘭 英、蔡洪滿、張蘇明珠、余拯民、徐林花、胡德村、張簡麗香、吳爽、羅仕榮、林淑惠、楊瑞榮等人。

另請賴耀森、賴義明、黃英吉、陳順章、游次郎、曹永杉、陳麗麗、黃大進、沈尤成、劉招明、許卉吟、西原佑一、李文彬、陳麗華、賴春、袁銘輝等功德主,抽出 八十名幸運者,由常住招待他們到全省各別分院巡禮,分別是︰廖德笠、翁志慶、羅新發、李振輝、趙彭寶珠、林素日、連慶銘、陳雲珠、李黑、載津、黃玲珠、蔡 辰光等。我並在《傳燈》上簽名,送與劉唐妹、蔡和憲、尤丙枝等十名中獎者。

■三月 二十七日  星期一

近來很多人關心佛光大學的籌畫進度,依目前進度所知如下––

教育部︰同意營建署未通過前,先行查看詳細校務計畫資訊,並默許同意先開辦研究所。

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已於元月十七日審查委員會通過。

營建署︰已進入審查程序。
宜蘭縣政府方面––

1.同意營建署未通過前,先行審核雜項執照申請資料。

2.同意配合學校對外聯絡道路之擴建、大學正門連外交通之橋樑攔砂壩的興建,提供蓄水池用地等設施。

礁溪鄉公所︰正處理校地遭當地農民濫墾情況。

第一期山坡地開發工程費約七億二千八百四十五萬元。

為佛光大學的建築執照,在經過衛生署、環保署等各單位,不知有多少的學者與專家的協助,各項送審的案件均已通過,當消息傳來,大家莫不雀躍萬分,多少的奔 走辛苦,終於有了肯定。只是遲遲未收到執照通過的證明,經多日的查訪,得知是「卡」在行政流程的部門上,在工作人員手上耽誤了近兩個月。俗云︰「公事門中 好修行」,給予別人方便,實在可以結很多好因好緣,如此讓人等得心焦,實在不好受。

除佛光大學外,本山也即將承辦位於湖北省黃石市的弘道大學,其因緣起自湖北籍的何澤浩、曾紀春、李重輝、袁大松、詹惠宇等多人,為回饋故鄉在黃石地方買地 建弘道大學,但維持開展方面則求助於我,他們不要名不要利,只求能如期開學,我請龔鵬程校長於日前赴大陸先行了解,對展開建校事宜我很有心,希望將來能發 展成一個正式大學。

另有––

1.金門縣長願意提供一百畝土地給佛光山籌建金門大學。

2.教育部已同意位於嘉義縣大林鎮籌設南華大學,創校人黃天中教授,已成立董事會,為土地問題來洽談建校事宜。

因佛光大學的因緣,而一連有弘道大學、金門大學、南華大學可能建校的條件,如再加上西來大學,今年則成為佛光山開辦大學年。

■三月 二十八日  星期二

上午九時四十分,於臺北道場主持「佛光青年幹部聯誼會」開營典禮及上課。參加聯誼會學員有工程師、教師、金融業者、學生等,共有二百八十名,其中三分之一都是各別分院推薦的優秀青年。

在致辭時,我對大家說︰

「參加聯誼會的各位,都沒有鬍鬚,可見大家都很年輕,佛菩薩也都沒有鬍鬚,象徵佛教也是年輕的宗教;佛像手上沒有武器,持的是蓮花、摩尼珠,是一種愛與和 平的標幟。佛陀十九歲出家,三十一歲成道,也正值盛年;因有唐玄奘的犧牲奉獻,才有唐朝的佛教盛世,所以佛教的前途要靠佛教青年。

面對大家,我有很深的感受,大家都是年輕的一群,我一生努力就是要為佛教組織青年會,二十三歲來臺,二十四歲到宜蘭,接觸的都是老人家,不是老人不好,而 是帶動不起佛教的朝氣,所以只要看到有年輕人到寺院來,就馬上搬椅子奉茶,慢慢的引導,佛教才慢慢有青年人加入,那是四十年前的佛教。

記得阿姆斯壯登陸月球時,曾講過︰這雖是在月球上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今天大家有緣聚在一起,雖是佛光會的一小部分人,將來希望是世界佛教青年的一大步﹗

大家參加佛光會就是本著對佛光會的信仰,包括對自我的肯定。如研究文學者,對文學有信仰的執著;研究哲學、經濟、政治,各有其對哲學、經濟、政治,信仰的 執著。信仰是一種自我的堅持(擇善固執),不輕易為甜言蜜語、金錢、名譽、感情、強權所屈服,信仰的價值比這些更高更大﹗

信仰又如一種目標,像爬山,面對有信仰的人,再艱難困苦,也一定會達到。日本人常批評中國人沒有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宗教情操,因為中國宗教大都是向神明要 求,求升官發財,求事業發達,是建立在貪欲上的信仰。佛教則要求人要難忍能忍,割肉餵鷹、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等,一般大眾比較不能接受,故神道的信仰較普 遍,佛教的信仰則要看根器。

如何從神權宗教進入佛化世界很重要,神權宗教固有安慰、鼓勵作用,但危害人間更多,如看風水地理,看相看辰,以神權來控制人,使其不得自由是很可怕的;佛 門則日日是好日,處處是好地,人有人理,物有物理,地有地理,心有心理,事有事理,情有情理,凡事皆有理,不是用羅盤看出來的。

有人說心好就好,何必要有信仰?如果沒有宗教來提升人的心靈,淨化真善美的情操,心如何會好?除了有信仰外,還要能正知正見,由信佛更進一步要學佛﹗

佛教是和平的宗教,雖也主張修行要降魔,但降魔非指跟別人戰爭,而是在跟自己的煩惱戰爭,修行就是要能降伏其心,用慈悲忍耐來莊嚴自己。」

■三月 二十九日  星期三

上午在臺北道場,舉行贈送《禪藏》給傳播媒體的贈書儀式,出席的貴賓有︰臺視總經理莊正彥、中視總經理石永貴、華視總經理張家驤、《中央日報》主任祕書李 在敬、《聯合報》系副總編輯易行、《中華日報》副總經理林仲鯤、《臺灣日報》社長萬德、《臺灣時報》副社長王造雄、《臺灣新生報》副總經理黃益慶、《臺灣 新聞報》臺北辦事處主任劉仁居、《民眾日報》臺北支社社長翁嘉宏、《自立晚報》副社長戴敏祥、《自由時報》董事長吳阿明、《大成報》總編輯鮮正臺及各大報 隨行記者計有五十多名參加,還有特別來觀禮的立法委員洪冬桂。

我在會中表示,各位在工作崗位上都很忙碌,勞駕大家來此,主要是想藉此機會和大家聚一聚。「禪」非佛教專有名詞,學禪者不求成佛,但求悟道,禪如客廳中的 畫、菜中的甘甜、花中的香味,可以增進人的品質。古云︰「人生最大幸福事,夜半挑燈讀禪藏」,每個人都有自我寶藏,但需藉助禪來表達,很歡喜將佛光山出版 的這套《佛光大藏經––禪藏》跟大家結緣,希望能增加各位生活的內涵。佛門有句話說︰「諸供養中,法供養第一」,錢的布施供養有用完的時候,但法的布施則 一輩子享用不盡,願每一位接觸到《禪藏》的人,都能法喜充滿。

華視張家驤總經理說︰「傳播界非常高興接受《禪藏》的贈書,大師對社會文教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我們會珍惜這部《禪藏》,共同為社會的安寧,來宣導好人善事。」

臺視莊正彥總經理表示︰「能夠擁有這一套《禪藏》,意義非常重大,有時想接觸禪的書籍,還不知要如何入門?現在隨手就能翻閱,真是方便不少,一定要好好加以利用。」

中視石永貴總經理︰「大師將十多年的心血,與我們分享,但願對新聞界的工作者會有所啟發,我不僅夜半展讀,還要天天展讀,真感謝大師的盛情。」

在旁觀禮的洪冬桂立委也表示︰「《禪藏》的贈書儀式別具深意,用教育來啟發人心,如果立法委員們也能接觸《禪藏》,一定可以心平氣和的為民服務。」

我很希望在座各位在閱讀《禪藏》時,也能寫下心得,在社會上廣為宣導,才不負今天贈書的用心。

上午十時起,為臺視「星雲說喻」節目錄影,先後錄製五十集,今天的內容重點有––

◎佛教有傳燈,各種事業也要有傳承,有傳承的事業必定能發揚光大。

◎世間上真正寶貴的東西(佛性、真如)是搶不去的。

◎一個人要有憂患意識才能事事顧全,有生死觀念才不致於為生死所縛。

◎人除了念佛要一心稱名(念)外,對朋友、對事業、講話、修持皆要一心。

◎人的情感易為環境改變,能全始全終者幾希?

◎對事情的價值要「重新估定」,要權衡,不可憑意氣。

◎空花水月皆是不實在的東西,不當、非法的事情不要強求。

◎因果間必須還要有一個「緣」,人要留餘地、道德、方便、恭敬、慈悲、好話,給後代子孫。

◎世間是無常的,在無常中要找出自我肯定之處。

◎對心愛的東西有得失之心,就會有恐懼感,故凡事要保持平常心。

◎想要富貴,不是用想用求的,而是要播種。

■三月 三十日  星期四

旅美畫家李自健先生應華視「點燈」節目之請,上午接受錄影訪問,特邀請我一起參加,希望在節目中,讓大家知道我與他的因緣。對節目中主持人靳秀麗小姐的訪問,我回答如下––

在四、五年前,洛杉磯的吳劍雄居士,帶來幾張李自健的作品。如老人臉上掩飾不了歲月的痕跡;孕婦祥和的神情,散發著對生命的熱愛;小女孩背著幼弟送飯到田園,那情景真是似曾相識。張張都很吸引我。

其畫的特色,是有現實感,很能了解社會,又深入民間,將人性的慈悲精神發揮出來,尤其是一幅「南京大屠殺」足可作為見證,警惕世人,我稱他是人道主義的畫家。

◎為什麼李自健的作品中少有佛菩薩的像?因為我提倡的是人間佛教,所以並不一定要有經典或泥塑木雕的形像,只要在生活中將和平、慈悲、道德的精神發揚出來,就是佛菩薩;藝術家的筆下,能將真善美及慈悲祥和表達出來,就是佛教。

◎我希望李自健不要急功好利,藝術是無價的,只要有水準有內涵的作品,自然有人會來肯定它的價值。

李自健說︰「大師不僅栽培我,還非常體諒我的辛苦,每次到我的畫室參觀,都常常提醒我要休息,並鼓勵我到迪斯奈去玩,我這一輩子是永遠跟定大師的。身為弟子的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畫畫好,要求自己能有更具創意更高水準的作品,以報答大師。」

◎對人才,尤其是有才華有抱負者,只要我知道,都會很珍惜的去栽培他,而隨緣成就者則更多,國內外都有,李自健也是其中的一個,因為他口中常常會提到我,所以才有人知道,他是一個知感恩的人。

下午三時,前往榮總探視心平。

晚,於普門寺和住眾進行「師徒時間」,我勉勵他們––

◎每一個人的缺點,若沒有人點破,則永遠不會進步,短處不改,長處就永遠被埋沒。
◎身為主管者,對上司要聯繫報告,才會有人授權,有上位者的指示才會有聖言量,才有根據,政策才易推展。

◎身為領導者,要不斷有看法、有意見、有規畫、有拓展,才能帶動組員的工作情緒。

記得民國三十九年在編寫《人生》雜誌時,東初法師每次看到文稿內容,總會說,現代青年就是想要這個,想要那個,要改革這個,改革那個,不曾想過佛教的前途 要如何?未來的弘法要如何?如何推展佛教事業?人在享有現成一切時,也要懂得如何回饋,不滿現實是一般人的通病。

■三月 三十一日  星期五

上午九時起,為中視「星雲說」節目錄影,部分內容有––

「當以慚恥為上服,菩提正法如珠鬘,
 護戒清涼若塗香,以用莊嚴功德體。」

––《父子合集經》

「心為諸法之根本,若先調伏事斯辦,
 但生信心莫疑惑,生死大海度恆河。」

––《龍樹說法偈》

「世間眾生如父母,我如男女行孝養,
 被他打罵不瞋嫌,勤修忍辱無怨嫉。」

––《心地觀經》

「藉緣生煩惱,藉緣亦生業,
 藉緣亦生報,無一不有緣。」

––《緣生論》

「世人所為作,各自見其行;
 行善得善報,行惡得惡報。」

––《興起行經》

「若能在家孝父母,此即名為勝福田,
 現在流布大名稱,未來福報轉無量。」

––《龍樹說法偈》

「世間苦惱諸有情,皆由邪慧心諂曲,
 如猴輕躁無暫安,隨其識浪常漂流。」

––《父子合集經》

「若有起恨心,則覺隨而滅,
 已解了於空,能為第一忍。」

––《須真天子經》

「常作世間人中師,廣修供養於塔廟;
 能除一切瞋恚心,於諸惡作悉能忍。」

––《正法經》

「慈悲喜捨心,日夜常修習,
 設未出世間,其福勝梵天。」

––《勤發諸王要偈》

「恆思得慧眼,恭敬得義理,
 無貪做事成,不慳財務長。」

––《寶行王正論》

人生舞臺 1995/4/1~1995/4/15

■四月 一日  星期六

世界是不公平的,要求得公平,只有凡事不比較、不計較。不過在街道上,有的事還是十分公平的,如︰在馬路上,不管是開得多快的賓士、多豪華的凱迪拉克、多通俗的計程車,或小康家庭用的裕隆、好馬,只要碰到紅燈,都一樣要平等的停在同一條線上,那是最公平的時刻。

大陸微雕大師曲儒先生,下午到道場參訪,年屆七十的他,雖是國寶級人物,但表示現在唯一的願望就是想皈依佛教。來臺這一段時間,安單在臺北普門寺,每天早 上都上十二樓佛堂禮佛,讓他的心「安靜」不少,工作時比較有定力,不容易有錯誤,與在大陸工作時的心情和效果差別很大。他一再表示親近佛法的因緣太晚,覺 得很遺憾,今後微雕內容,將以雕刻佛教作品為主,如〈信心銘〉、〈證道歌〉等,且已報名參加本月十一日在臺北道場舉行的皈依。
西方的藝術作品,大都是又高大又廣闊的龐然大物;而中國的藝術品,則都屬內歛者,含蓄、精巧、細緻。就如微雕,完全是用「心」在工作,真的是宇宙皆在此一心,此一心可容納法界。

感念曲老先生對佛法之渴望,我以簡短的十分鐘,為他講說《心經》。人是精神與物質的結合,故人的存在要靠因緣,不知「我空」的道理,凡事易起分別心。 「無」非沒有,一切東西的本來面目(法),就是指空,「空」在數量上是不增不減,故無即空,有即色,有即無,無即有,是一個東西的兩面。

淨穢常會因一個人業力的不同而有所差別。

在真理中是沒有差別對待的,有差別者則有比較分別。世界是由心理和物理結合所成的,與世界接觸了以後,是非差別會很大,眼看非真,耳聽非實,用一個「無」字可以將假相、對待等一切都空過。

空非破壞有,有因緣存在者即空。宇宙真正的樣子就是空相。

二百六十個字的《心經》其重點乃在說明佛教的人生觀與宇宙觀。

因「佛光緣美術館」結緣不少,而其附設的「滴水坊」,不僅是到臺北道場禮佛信眾常去的地方,也有不少人是專程來此喝茶小憩的。這裡除了氣氛和環境的幽雅令人流連外,滴水坊內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親切、和藹、善解人意,更讓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在滴水坊服務的小姐,大都是義工,她們並非為錢而來,純粹是一份奉獻,為歡喜、結緣而來,自然在工作中就流露出來,很多人都稱讚滴水坊不同於一般的茶藝館,因在品茶之餘,可以感受到祥和與溫馨。

■四月 二日  星期日

臺北道場這幾天正在舉辦「清明梁皇法會」,參加的信徒很多,我也隨緣跟大家說說話。

以前在大陸時,常參加佛事法會,來臺後,則著重於弘法活動和大家結緣。懺儀佛事對一個人的身心,不僅有滌塵的作用,其功德也很多,如––

1.報恩︰對諸親眷屬的感恩。
2.還債:藉拜懺功德回向給冤親債主。
3.培福:為自己培植福德因緣。
4.結緣︰以拜懺功德與生亡兩者結緣。
5.懺悔︰藉禮懺來消除罪業。

田中的禾苗(功德)若長得好,雜草(罪業)就不會礙其生長;一把鹽(罪業)如放在一杯水中,一定很鹹,但若放在一大缸水中(懺悔法水)就會淡得多;小孩犯錯,只要肯認錯(懺悔),父母一定不忍心責備。故學佛修道,「懺悔法門」對一個人的修持,是不可少的功課。

中華漢藏文化協會第四屆會員大會,今借用道場場地開會,理事長田璧雙喇嘛請我前去致辭。去年我辭掉漢藏協會理事長之職,大會改聘我為榮譽理事長。記得當初我成立「漢藏文化協會」時,其動機為––

1.民族間的交流不夠,尤其是與少數民族的來往更顯不足,希望藉此協會,彼此加強交往。
2.輔助政治的不足,為社會的安定,彼此溝通交流。
3.加強文化交流進而發展。

漢藏原本一家,顯密原不分彼此,希望大家能在會議中加強共識。

本山功德主黃麗明,每次看到我總要禮拜,常稱我是她的「三重」師父(先後皈依三次)。她從小是個孤兒,在圓覺寺長大,幾乎要出家,但後來還是離開圓覺寺。 先生曾梁源居士(臺北道場的信徒代表),在佛光山皈依時,法名就叫「圓覺」,黃麗明說她這一輩子都在圓覺孕育下,是永遠不會離開佛門的。

早在四十多年前,我在三重辦佛教文化服務處時,黃麗明想去見我,卻常被在服務處工作的兩位姊妹為難,跑了好多趟仍不能如願,真是萬般困難﹗四十年後的今 天,這兩姊妹反而回頭,要求黃麗明帶她們來見我﹗世事真的很無常,人與人相處,得饒人處且饒人,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四月 三日  星期一

在臺北道場期間,北部的別分院徒眾,經常不定時的來請示,隨緣與其小參座談。人的煩惱大都是因為遇到逆境或挫折時,觀念一下子「轉」不過來,能轉者自然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自我調適。

◎別人的傷害毀謗會增加我們的福德因緣,凡事不要太認真,外表雖被傷害,但陰德必定增加,我的福德因緣就是受人家批評而成就的。遇到逆境要用心用智慧來轉,才能有另一番天地。

◎身為主管者要具有規畫能力。對是非不要聽片面之辭,要能承擔錯誤,接受指責,才能公平、客觀處理事情。

◎多舉行「師兄長時間」,可以採用類似早餐會報或晚餐後座談的方式,讓宗門思想藉此承上啟下,也可以促進師兄弟間彼此的了解。

◎我是眾人的孝子賢孫,只要一聽到徒眾生病住院,都忍不住前往探望,如最近心平、依智、依品,徒眾都說他們對我很尊敬很孝順,但都不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讓我如此奔波探視,怎能算「順」?

晚七時三十分,於桃園講堂主持皈依三寶典禮,有一千六百餘人參加。儀式進行中,巧遇地震,《長阿含經》上說,地震有八個因緣––

1.地在水上,水止於風,風止於空,空中大風自起則大水擾,大水擾而普地震動。
2.得道之比丘、比丘尼及大神天尊,觀水性多,觀地性少,欲知試力則普地震動。
3.若菩薩由兜率天降神母胎,專念不亂,普地大動。
4.菩薩出母胎,從右脇生,專念不亂,普地大動。
5.菩薩初成,無上正覺,地大震動。
6.佛初成道轉無上法輪,則普地震動。
7.佛之說教將畢,欲捨性命,則普地震動。
8.如來於無餘涅槃界般涅槃時,地大震動。

經典上記載,地震依地動的方向而有六種相︰東涌西沒、西涌東沒、南涌北沒、北涌南沒、邊涌中沒、中涌邊沒等。地震時間大多在於––

1.佛入胎時。  2.佛出胎時。  3.佛成道時。  4.佛轉法輪時。
5.天魔勸請將捨性命時。  6.佛入涅槃時。

佛在世時的地震猶如在搖籃裡,給人一種舒適祥和之感,而現在的地震則叫人聞震色變,真是生不逢佛時。

由桃園返回普門寺的路上,短短的一條街上就碰到三個紅燈,看大家不斷搖下車窗引頸遙望,不難感受那份心焦,碰到塞車已經很令人煩惱,再加上車隊打結,更是讓人心急如焚。其實這是急不來的,唯有靜下心來,按部就班等待才不會發生意外,所以我有幾句話,提醒大家––

不急,不急,安全第一﹗
不急,不急,禮貌第一﹗
不急,不急,謙讓第一﹗
不急,不急,平安第一﹗
不急,不急,健康第一﹗

■四月 四日  星期二

美籍華裔作家湯婷婷(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英文系教授)、黎錦揚(耶魯大學畢業,以《花鼓歌》一書成名)、林英敏(威斯康大學麥迪遜校區英語系教授)、李雷 詩(李宗仁孫女,密西根大學畢業)、楊萱(加州聖塔克魯茲校區畢業)、劉愛美(耶魯大學畢業)、周勻之(《世界日報》、《世界週刊》主任)等,在華文作家 協會會長符兆祥先生的陪同下,一行十五人,今來道場參觀。
座談時,回答了大家的問題––

◎佛光山所屬的道場,在海內外有一百多個,推動的是「人間佛教」,世界上自由民主很重要,但比自由民主更重要者,是人民的幸福快樂﹗

◎人與佛是平等的,人很尊嚴、很尊貴,所以要從神權中解脫。我喜歡佛學,也喜歡文學,各位都是我請教的對象﹗

◎佛法因根基的不同,分有五個層次,以人為基本的「人乘」,如儒家的人道思想;基督教、天主教的「天乘」;具中國老莊思想哲學的「聲聞乘」、「緣覺乘」; 以及同攝此四乘的「菩薩乘」。通常稱入世的是指人乘與天乘,出世的是指聲聞乘與緣覺乘,而菩薩乘則是先入世後出世﹗

菩薩非神仙,而是人,比一般人更覺悟更超脫的人。宗教間的和諧尊重,包含有三要素,佛門稱之為教主、教義、信徒。要倡導教義統一,那是不可能的;教義如同文學、哲學,各有特色,不一定要統一。宗教間的包容,在於信徒教友的互相往來聯誼。

◎國際佛光會並非只有佛教徒可以加入,非佛教徒的朋友,也可加入「佛光之友」,在西來寺就有很多美籍的基督教徒、天主教徒加入佛光會。佛光會主張人與人間不是兩個而是一個,故彼此要包容,倡導國家民族共同生存,倡導人與人間要廣結善緣。

◎有作家問到︰要寫一本以「佛」為出發點的友愛和平小說,似乎是不可能的,因人間原本就是矛盾、是非的融和。

就如鳳梨在未成熟前是酸的,經過日曬後會變甜,在佛法說人心有二門(一心二門),一條是善,一條是惡,從惡寫起一直到人間的善。世間原本就是一半一半的, 男女、苦樂、白天夜晚、佛魔皆是各占一半,在小說的劇情中,仍有交戰,但總希望光明的一半能夠戰勝。然世界原本就是菩提與煩惱在交戰,寫小說於此處會有所 衝突,但不管如何,我們總希望如武俠小說中的打鬥,善的一方能戰勝。所以文學作品要有感化讀者的功能,這是很重要的。

中國在一千八百年前曾經歷五胡之亂,百姓一片生靈塗炭,佛圖澄以本身為人質,感化了

石虎石勒,而平息戰爭。要改變好鬥的民族性,由在上位的人領導下來,則能事半功倍。

■四月 五日  星期三

中午,搭機往菲律賓馬尼拉,參加由馬尼拉佛光協會所主辦的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會議。

菲律賓位於臺灣以南,隔巴士海峽相望,距離臺灣機程不到兩個小時,全國有大小島嶼七千餘個,是一個島國,為亞熱帶氣候,長年皆夏。根據野史記載︰明末清初 時,延平郡王鄭成功曾經為了尋找反清復明的基地,率軍到菲律賓,他在考察此地風情民俗之後,不了解菲國因為沒有明顯的四季劃分,導致雞狗不像中土那樣有規 律的啼叫,便以為此地雞亂啼狗亂叫,必定是男無情女無義之地,隨即率軍離開菲律賓。

菲律賓人民族性樂觀知足、善良熱情,充滿浪漫色彩,十七世紀開始便受西班牙統治,故有濃厚西班牙氣息。菲律賓人亦是馬來族,境內百分之八十居民信奉天主教,通行英語。

馬尼拉是菲律賓首都,也是菲國最大商港。

在此次世界總會理事會議的執行長王愷先生和馬尼拉佛光講堂住持永光法師的安排下,下午三時二十分抵菲律賓馬尼拉機場,受到佛光會員熱烈的歡迎,並享受到快速通關的禮遇。

從機場往馬尼拉講堂途中,可以看到由西班牙殖民時代遺留下來的傳統交通工具––馬車,還有機車、三輪車,以及裝飾得花枝招展的「隨手招」(屬私人自營小型 公共汽車,是經過改裝後的一種廂型車,穿梭於大街小巷,只要有人招呼,就停下來載客)都「各行其道」彼此不相妨礙。馬車的馬,都戴有眼罩,只能看前方,不 能亂看。少女頭頂東西販賣,悠閒地走著,頗有西歐的色彩。

傍晚,在馬尼拉佛光講堂與馬尼拉的信眾說話––

早在三十二年前(一九六三),我就來過菲律賓。菲律賓和臺灣的關係非常密切,人民大多是由福建移民來的,過去的佛教比較保守,沒有將佛教弘法度眾的精神擴 大。現在的佛教則不同,人間佛教思想很普及,主要還是由於許多信眾的護持,佛教能充分發揮的地方,人民自然會很幸福。

此次佛光會的理事會,明天開始在此召開,將有許多國家地區的代表來此結緣,就為這個因緣,馬尼拉佛光協會即可以和世界各地連線,同步擴展佛教事業。我也很 高興藉這個機會親自主持馬尼拉佛光協會及十五個分會的授證成立大會,希望每位會員彼此共勉為「同體與共生」的理想,做個共生的地球人、同體的慈悲人、明理 的智慧人、有力的忍耐人、布施的結緣人、歡喜的快樂人、融和的佛光人以及清淨的修道人。

■四月 六日  星期四

上午十時,前往信願寺拜訪瑞今長老。瑞今長老現年九十歲,福建晉江人,十二歲於南安小雪寺從轉敬老和尚出家,曾入安徽迎江佛學院,為常惺法師入室弟子,執 教於鷺江初期閩南佛學院,曾與覺三於漳洲南山寺創辦南山小學,開閩南佛教界創辦國民教育之風氣。民國十九年(一九三○)創辦養正院於南普陀寺,曾與慧雲、 廣洽諸師刊行《佛教公論雜誌》,並任小雪寺住持及南安佛教會會長。

民國三十九年(一九五○)南渡馬尼拉,任菲律賓信願寺、法藏寺住持。瑞今長老熱心弘法與慈濟事業,並創辦能仁學校,於一九五二年成立世界佛教徒聯誼會菲律賓分會並任會長。

一九三一年界僑界組織「旅菲中國佛學研究會」,一九三六年奠基建寺宇,即今之大乘信願寺,是菲律賓弘揚正法,以公共名義興建的第一座寺院。

早在三十年前,瑞老就對我從事的文化工作鼓勵很多,其又具有國際性格,經常參加世界性的佛教會議。得知佛光山有十位南非黑人發心出家,認為是一項非常值得歡喜的事。

信願寺除保有原來風貌外,還擴建了新的殿堂,跨街正在興工的新圖書館及停車場,頗具規模,在天主教國家境內,佛教能如此活躍,可見瑞老之弘法願心。

從信願寺出來轉往宿燕寺。宿燕寺為泉州宿燕寺之分院,是女眾修行的道場,曾在本山佛學院就讀的廣明法師和蔡慧安,就在此度眾。勉其多參與國際性活動,才會激勵自我進步,一成不變的守成,久之,腳步自會落後,如何在變化中求取進步,是弘法布道者不可懈怠的事。

下午二時,應馬尼拉當地二十多家新聞媒體要求,舉行記者會,就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第一屆第六次理事會議為主題,回答大家的問題––

◎國際佛光會的性質類似國際獅子會、國際青商會等社團,不同的是國際佛光會具有宗教性質,入會者大多是佛教徒。因此,會員要有同體共生的理念,推動人間佛教,把佛法落實在生活中,增進生活中的法喜。不論是理事會或會員大會,都是各協會爭取,經大會同意才可舉辦。

◎佛教歷史有兩千多年,其中不曾有過戰爭,是個和平的宗教,佛光會內也有「佛光之友」的設立,歡迎非佛教徒的朋友加入,希望大家一起努力謀求人類和平。佛 教發源於印度卻在中國興盛,主要是因印度國內回教與印度教戰爭,致使佛教沒落。政治是用權力來教化,佛教是用佛法來教化。在此勉勵菲律賓的青年們要發揮努 力勤勞的精神,建立倫理道德的理念,並尊重個人的尊嚴。

◎導引社會善良風俗,傳播媒體的責任最重大,尤其是報導的角度,要譴責暴力,提倡和平,多歌誦善美的訊息。凡事要全力以赴,不管外界如何,至少要求自己的內心做到。

下午起,與會者就開始報到,我也會見了各協會代表。

晚六時三十分,前往椰子皇宮,參加主辦單位所安排的歡迎晚會。

椰子皇宮是已故菲律賓總統馬可仕的私人賓館,現已開放,建築式樣頗為靈巧,具有皇宮的韻味。

中華民國駐菲副代表,也是此次會議的執行長王愷先生,首先致歡迎辭。晚宴主持人世界總會副會長游象卿居士說︰「很高興到馬尼拉來開會,大家的熱忱和主辦單 位的用心,從報到開始至今晚的晚宴,安排得有條不紊,讓大家可以馬上進入狀況。今年十月中旬的世界大會就要在澳洲雪梨召開,我會將在此地學到的經驗帶回去 作參考。有錢並不一定快樂,有豐富的文化,才能使我們身心快樂。今晚在庭院吃自助餐,很適合菲律賓暑熱的氣溫,希望大家能盡興」。

我說︰「很感謝主辦單位選擇如此美好的地方來舉辦歡迎宴,就如《阿彌陀經》上所描述的極樂世界,有八功德水、九品蓮花、燈燈相照(游泳池內放了許多手工蓮 花,花蕊上又點了燈)。椰子皇宮是馬可仕宴請貴賓的地方,菲律賓協會安排我們來此,可見多麼重視大家的光臨,很感謝這份用心。」

晚宴進行中還穿插餘興節目,國家劇院全體演員均穿著菲律賓色澤鮮艷的傳統服裝,除表演菲國民歌、民俗劇外,還以各國民謠歡迎來自不同國家地區的代表。

非常感謝他們這麼用心安排節目,晚宴結束前,特以一千美元和國家劇院的全體表演工作人員結緣,並應要求,當場為他們皈依。

■四月 七日  星期五

菲律賓氣候只分兩個季節,每年十一月到翌年五月為乾季,六月至十月則屬雨季。一年中就屬本月分最熱,現在也正是暑假期間。在馬尼拉佛光講堂內外,都可以看 到中文學校學生及佛光會兒童分會的會員在清潔打掃。兒童分會是馬尼拉協會的分會之一,成員平均年齡十五歲,有二十名會員,會費是從平日的零用金儲存起來繳 交。一般會務就是利用放學課餘時間,打掃廁所、整理花圃。小會員穿起佛光會的會服,和其他分會會員站在一起,一點都不遜色,希望這一分會的菩提幼苗,在大 家滋潤下茁壯成長,期望個個皆是佛門未來龍象。

上午八時,主持此次會議的開幕典禮,接著就是一系列的討論議題。

記得昨天有記者問我︰「世界總會的理事會在馬尼拉召開,對菲國有何貢獻?」我說︰「與會的全體會員代表都是佛教徒,祈求三寶加被菲律賓,社會安定、人民安 樂、經濟成長、國家興隆。更希望藉此次來馬尼拉開會的因緣,能帶動菲國的佛教與世界各地交流,而使佛光普照法水長流。」

晚六時,於東海餐廳舉行「佛光之夜」,專程從臺灣來此參加會議的潘維剛立委,也是中華總會的理事,於晚會時致辭說道︰「我的職業是開會,但最喜歡開的是佛 光會的會議,佛光會的人都是以一種歡喜、融和、尊重的心情在做事,彼此相處,自然能感受到一顆感動的心。其中互助的真情,更是言語所不能形容,能和各位相 處是我最歡喜的一件事,祝大家法喜充滿。」

晚宴結束後,與馬尼拉佛光講堂的徒眾小參––

如何做好一件事?做好自己的角色?

對不歡喜的人要忍耐,不習慣的環境要適應,每一個人要能依需要不同而懂得調適自己的舞臺。每到一個新的地方必定有新的挑戰,對我好不好,有利沒有利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自己崗位上如何去成就大眾。

路要自己走自己去適應,大海、森林、河川儘管不同,但陽光依舊公平照耀﹗不要依自己的想法程度來要求別人,而是要調適自己去配合別人,處事原則,吃虧就是行菩薩道。

■四月 八日  星期六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會議,今進入第二天議程。上午十時茶點休息時間,從慈容、依空口中得知心平昨天往生消息,並拿來從佛光山傳真過來的心平遺囑及住院醫療經過,心口一陣窒悶,強忍內心的悲慟,上臺主持會議。

十二時議程全部圓滿,向大家宣布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佛光山住持心平法師示寂消息,慈容、依空並分別為大家宣讀心平遺囑及醫療過程,場中唏噓之聲此起 彼落,隨後帶領與會大眾,為心平誦經回向。世界總會副會長阿那努達法師,曾在佛光山叢林學院英文班授課時,和心平一同住在傳燈樓,對心平的為人厚道、慈悲 深表讚歎﹗他特為心平以巴利文誦經回向。

心平遺囑全文如下––

「心平自今夏旅美歸來,醫師即告患有肝癌之症,自知世緣已了,將要先走一步。

心平自民國五十二年二十六歲出家,承師父上人栽培,大眾兄弟護持,七十四年被選為佛光山第四任住持之職,盡心盡力隨順師教,為佛教發心,為常住奉獻,又續 當選連任,但不幸尚有二年才到任期,今未能圓滿,此為我最對不起師父上人者,尚祈宗務委員會選派宗務委員一人代理未完任期,以免耽誤常住法務之進行,並有 數事奉告如下︰

1.我之任何所有,乃至衣物,來自常住,今乃交還常住,一切由宗務委員會議決處理。

2.我無儲蓄金銀寶物,但我名下有常住登記之不動產,自應交常住管理。

3.敬請遵守佛教制度,給予火葬,骨灰存放萬壽堂中任何一地,不必造墓,以免浪費,凡事節約為尚。

4.不發訃聞,不作燄口佛事,希望大家厚愛心平的心,繼續護持佛光山就好。

5.我俗家弟妹人等,皆虔誠佛教信徒,千萬不可過問我的事,僧事僧決,一切皆依佛光山決定,並望弟妹後人永遠護持佛教,如我在世。

6.佛光山道場如今已是國際化、制度化,希望同門師兄弟體諒師父開山立規之辛苦,務望全體大眾必信必忠,同心同德,為人間淨土而繼續發心。
7.本山男眾比丘、沙彌,更要爭氣,傳燈樓早晚課誦望能不懈,外出必須請假,北海道場要繼續發展;師兄弟間要互相愛護,互相尊重,為佛光大學、國際佛光會以及推展文化教育等,務期日有所成。

8.師父上人常言︰『集體創作,有教無我』的開示,希望凡我佛光人要一體遵守。師父著作應用心細讀,師父所推動之『人間佛教』,要繼續努力﹗心平不勝馨香企盼﹗

民國八十三年十二月十五日

心平口授,慧龍記錄,慈莊、慈嘉見證」

晚六時,在信願寺,菲律賓佛教界一起宴請此次前來馬尼拉參加會議的各理事及會員代表。

阿那努達法師致謝辭時說道︰「感謝瑞今長老及主辦此晚宴的佛教界各寺院,此次到馬尼拉來,享受到美好的安排與招待,因大家的凝聚而加強了佛教的力量。在經 典上說︰能經常聚會,能和諧的討論,並意見一致、遵循法制、進行會議、對備受尊重人物要表示尊重、對女性地位要尊重並合作、對宗教家要表示尊敬等,能做到 以上幾點,其成就則不可思議,也是社會進步的必要條件,而國際佛光會就具有這些條件和精神。願我們一起在大師領導下,將人間佛教推廣到人群裡,家庭中。」

我在致辭時也表示,記得三十年前到菲律賓,就曾在信願寺掛單十天,那時瑞老才六十多歲,每天不是帶我們到信眾家裡普照,就是到避暑勝地遊玩參觀。

臺灣在民國三十年到四十年間(一九四一──一九五一)的佛教之所以能發展,是靠菲國瑞今長老護法信徒的支持,如新莊的樂生養老院、精舍、佛堂、菩提醫院、 《菩提樹》雜誌等的資源都來自瑞今長老護持,也因此臺灣佛教才能如此發展。我認為,佛光會員雖然散居在各個角落,但究其根源也是由臺灣分燈到世界各地,故 今天我們也要回報菲國的佛教。

菲律賓除早期支援臺灣佛教外,對新加坡、香港的佛教也常給予協助,真正做到了立足菲律賓,放眼全世界。

在佛門只要肯發心,不論在世界各地,即使是一顆小小菩提種子,也一定都會開花結果,我們除了在世界各地播種外,也要到菲律賓來播種。感謝今晚的豐盛晚宴,希望三十年後,我九十歲,瑞老一百二十歲時,我還能再到菲律賓來探望他。

晚宴結束前,並代表佛光山贈送一套《禪藏》給信願寺。

■四月 九日  星期日

上午十時,在馬尼拉佛光講堂主持一場皈依三寶典禮,原本只能容納兩百多人的佛殿,卻擠了五百多名皈依的信眾,馬尼拉的天氣很熱,但信徒向佛學道的心更熱。

下午二時,在馬尼拉國家會議中心主持國際佛光會菲律賓協會及十五個分會的成立大會,在旁觀禮者有︰菲律賓副總統依斯拉達的代表拉迷勵示大律師、菲律賓紅衣 大主教辛海棉的代表拉迷勵示主教、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副會長阿那努達法師及游象卿居士、菲律賓信願寺瑞今長老、伯納神父、菲律賓航空公司董事長陳永載夫人 邱秀敏女士、能仁中學校長梁崇誠、斯里蘭卡協會庫沙拉哈達摩、拉達克協會僧伽先那、臺北駐菲經濟文化辦事處副代表王愷等貴賓。

今在成立大會中接受授證的協會、分會會長分別是︰

協(分)會名稱     會 長    副會長
菲律賓協會       永光    劉天民、洪慧珠
馬尼拉第一分會     陳珍珍   蔡美揚、江前騏
馬尼拉第二分會     李宗德   施美琪、莊雨文
馬尼拉第三分會     黃聖翔   洪阿水、潘渭平
馬加智分會       曾美鈴   嚴瑪麗、黃玉霞
觀音分會        林桂英   涂世眉、張淑嬌
計順分會        林寶玉   葉錦櫻、郭建中
青年分會        洪惠貞   
巴西分會        詹曼鈴   陳明珠、李琪華
仙範分會        鄭榮勳   林玉瓊、吳瑜真
巴石分會        王麗媚   謝秀蓉、柯景瓊
宿務分會        呂林珠珠  楊雙鶯、王珊瑛
描戈律分會       蔡淑慧   姚民強、王瓊蘭
三寶顏分會       吳敏治   蔡淑芬、林金賞
怡郎分會        張德健   施美麗、蕭麗明
兒童分會        郭柏揚   黃峰琪、張宏金

菲律賓副總統依斯拉達的代表拉迷勵示大律師致辭時說︰「很榮幸參加國際佛光會所舉辦的宗教活動,誠摰的問候各位,代表副總統歡迎各位蒞臨菲律賓,並祝大家 愉快。我對星雲大師創辦國際佛光會深表敬意,它代表了佛教日益國際化,對變動中的世界有著承擔及決心的積極性,也是落實世界和平及合作的明證。今國際佛光 會倡導慈悲、忍耐、平等、包容的特色,並伸出援手救助不幸的人。確保世界和平要靠我們的力量,建立和平人性的社會,再次對各位到菲律賓來舉行會議表示歡迎 ﹗」

非常感謝拉迷勵示大律師代表菲國副總統致辭,一個國家人民快樂與否,並不是從政治上著眼,而是如何給人民幸福快樂才重要。國際佛光會來此開會,並且成立菲 律賓協會及十五個分會,希望能加入此地的文教活動,以增進人民的幸福快樂。也希望每個會員都能做到「同體慈悲人,共生地球人」,融合大家力量,把歡喜散播 菲律賓,願三寶加被菲國一切吉祥如意﹗

下午四時,為菲國信眾舉行佛學講座,一千八百個座位坐無虛席。承辦此次理事會的執行長,也是臺北駐菲副代表王愷先生表示,對今天前來參加成立大會及聽聞佛 法的信眾,深表訝異,很多平常很少接觸或很少參與聚會的華僑,今天都來了,信仰的力量實在不可忽視,宗教活動真的可以凝聚大眾的心。

在菲國佛光會員及信眾依依不捨的歡送聲中,晚七時四十分搭機返臺,九時抵中正機場,心定、慈莊、慈惠等人來接機。在回普門寺的途中,慈莊說︰「當初是我代 表常住送師兄心平住院的,未能克盡職責讓他康復回佛光山,我覺得很難過﹗」又說︰「師兄要圓寂時,唯一的遺憾是未能好好把任內工作做好,又要讓師父擔憂, 深感不孝……。」

一路無語,只看到天際間流星滑落又滑落。

■四月 十日  星期一

上午七時,前往殯儀館主持總統府祕書長吳伯雄先生尊翁吳鴻麟老先生的告別式。八時隨即南下回佛光山。

一進山門,陣陣佛號聲聲入耳,萬壽堂中心平的靈堂肅穆莊嚴,上香時,內心深深的不捨與心痛有誰能解?

去年十月,心平入院開刀,當時我正要到溫哥華主持第四屆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會員大會。這半年來,先後到榮總探望他八次,每次心平總安慰我,不要為他擔心,靜養一陣子就會回山……。言猶在耳,今天卻要我來為他上香﹗

「四十年師徒之道全始全終,十餘載住持任內一心一德。」

用餐時,徒眾盛飯給我,竟不想吃,只想吃菜。三年前,只要一餐沒有飯,就感覺沒吃飽,徒眾總會在旁邊提醒我︰「師父﹗要多吃菜,飯少吃一點﹗」小時候在家 鄉時,母親也會怪我說︰「飯吃那麼多做什麼,菜多吃一點﹗」近一年來,很自然的不太想吃飯,只吃菜,徒眾怕我餓,在旁一再勸我多吃一點飯,少吃菜。不知是 否年紀大了,牙齒咬不動,還是菜太老了,總要費力咀嚼,今天中午吃到一盤很嫩的莧菜,不禁想起老友煮雲法師。

三十多年前,同參煮雲與我同住在壽山寺,只要有信徒供養水果,轉眼就不見了,原來是煮雲的弟子收去給煮雲法師;早上菜販送菜來,十時,壽山佛學院學生下課 要典座時,好一點的菜色或菜葉上較嫩的部分都被煮雲的弟子挑走了,次數一多,信徒和徒弟們都在抱不平。我說︰「煮雲法師和我已是數十年的交情,不嫌棄來與 我共住,我沒有什麼好的供養,這一點小事,算得了什麼?」

和煮雲出門時,碰到要買車票,他就往「後」退,我則要上「前」去買票,次數一多,信徒又提出不滿音聲︰「為什麼煮雲法師都不買票?」我說︰「我不勞你們擔心,錢就是要用,不用錢做什麼﹗」
每次用餐,煮雲總習慣坐「上」座,照相時習慣坐「中」間,走路時習慣走「前」面,久而久之,信徒都稱煮雲法師是「上中前」的法師。

在報攤上看到一、兩本好的雜誌,買回來放在桌上,一下子又不見了,不用問也知道是煮雲拿走的,信徒又說話了,我說︰「我覺得好友喜歡看書很好,難道要交那些不喜歡看書的朋友嗎?」

煮雲法師比我大八歲,是同戒、同學、同參,尤其外表長得一副祖師像,實在可稱為我兄長,為人很厚道,生性無嫉妒心,不曾談過人我是非,人家對他有所批評, 也只是哈哈一笑。相交數十年,每日朝夕相處,與慈莊、慈惠、慈容、慈嘉等人都相知甚深。像現在一提到煮雲法師,大家都可以舉出一大堆他在壽山寺時的點點滴 滴,幾乎可以稱為「煮雲法師研究班」,對老友煮雲不勝懷念﹗

■四月 十一日  星期二

上午和書記一室、二室的徒眾小參。勉大家不論是從事文字編纂工作或策畫活動,都要全力以赴,如果不播種如何有收成?要感恩珍惜現生的好因好緣,除為大眾服務,也為自己培福。

歷史上,大家都知道,項羽的勇猛、將略、驍勇善戰都勝過劉邦,但卻敗在劉邦手下。有一次在宴請群臣的席上,劉邦就拿這個問題問大家。

大臣回答︰「陛下對將士賞罰分明,禍福與共;項羽嫉賢妒能,有功不賞,得地不利,所以將士離心,終失天下。」

劉邦則說︰「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充實國家,安撫百姓,籌措糧餉,我不及蕭何;統帥百萬大軍,戰無不勝,攻無不 克,這是韓信的專才。他們三人都是人中豪傑,我能重用信任他們,讓大家發揮自己的才幹,所以我取得天下。項羽只有一個賢臣范增,卻又不能充分信任重用他, 所以最後他失敗了。」

又有一次劉邦和韓信在分析軍情。

劉邦問韓信︰「你看我能統領多少兵馬?」

韓信回答︰「十萬。」

劉邦︰「那你呢?」

韓信︰「多多益善。」

劉邦︰「既然你的統兵能力遠勝過我,為什麼還要為我效勞?」

韓信︰「陛下沒有統領士兵的能力,卻有指揮大將的才幹,這正是我為您效命的原因。」

一個團體的成功,大都來自有團隊精神和集體創作的工作效率,人雖有賢愚庸碌之分,但是只要依自己的程度,盡一己的工作能力,各盡其才,一樣會有好的成績表現。

同事間彼此要包容、接受、不排斥,主管要能讓屬下有發揮專長的空間,從一點一滴的能量中,凝聚成一股力量,自然會創造出好的成績。「集體創作」是佛光山的工作理念。

晚七時三十分,在臺北道場為一千八百多名信眾,主持皈依三寶典禮。

■四月 十二日  星期三

前來參加由中央大學文學院主辦的「兩岸文學創作與研究新趨勢」的大陸學者,有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陸文夫、南京大學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所所長葉子銘、中國作家 協會江蘇分會副主席高曉聲、南京師範大學校長談鳳樑、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董健、法文系教授汪文漪、中文系教授莫礪鋒、古典文獻研究所所長周勛初等人,在佛 光大學校長龔鵬程和中央大學秦賢次、唐翼明、廖玉蕙、陳信元等教授的陪同下來訪。

茶點座談時,回答大家的問題––

◎我是江蘇揚州人,在南京長大,十二歲於棲霞山出家,一九四六年在南京住過,當時的中央大學即現在的南京大學。各位都是學者專家教授,我雖是出家人,但本 身對教育、文化很有興趣,自己在臺灣幾十年,對兩岸和平統一,一直抱有很大希望。中國人最苦的是兩岸長久的分隔,看到世界上很多國家來往,就想到如果兩岸 能夠統一,會增加彼此力量,在外籍人士眼中一定很有面子,不過這件事還要看因緣。

此次中央大學文學院主辦這個活動,影響力是非常深遠的,過去巴金、魯迅等文學家的貢獻很大,一支筆的力量有時勝過千軍萬馬,從文學方面來宣揚一個思想,很有力量。

◎情緒會影響人我之間的關係,包含政治、思想、主義、溝通與交流。讓人為的障礙來隔閡人的感情,實在很可惜﹗

◎四十幾年前,臺灣受日本統治,在信仰方面只是一種民間信仰,在教育方面則只限於念醫學。有很多理想抱負不得伸展,就藉民間信仰的熱鬧來發洩情緒。四十年 後,臺灣的佛教信徒很多,較注重修身養性,服務社會。但也有不少人,是崇拜神道教,以祈求長命富貴,發財升官為主,因從祈求中容易得到安慰,不像佛教講究 弘法利生、犧牲奉獻,以求明心見性或人性昇華。依根性不同信仰層次也會不一樣。

◎大專佛學社團的成立,非因信仰的結合,大都是學術性研究,此外居士會、念佛會、禪學會等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教界各具特色,多彩多姿。
由於臺灣佛教人口多,與「選票」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在政治上,佛教團體成為大家爭取的對象,很多高階層的政府長官,都表明自己是佛教徒,這是個可喜現象。

過去佛教大都與社會脫節,因非從信仰入門。人間佛教則大都是因信仰關係,而發菩提心廣度眾生,而非一般的小乘思想。在人間當然要倡導人間佛教,因現實比未來重要,能夠人成即佛成。

■四月 十三日  星期四

由越南胡志明市永嚴寺住持清檢法師、市嚴寺清豐法師、館使寺住持清四法師、德善法師、覺青寺副住持德俊法師和陳麗卿小姐等組成的越南佛教訪問團,一行十五人,今到臺北道場參訪。

臺灣和越南佛教界的關係較為生疏,今天訪問團的來訪非常難得,過去有不少越南法師到佛光山叢林學院就讀,佛光山的信眾,來自越南的也很多。尤其最近國際佛 光會所主辦的「國際僧伽講習會」,越南的明珠長老也出席,但願今後能加強彼此的交流,也很希望有因緣在越南成立佛光分會。

「亞洲和世界社」是一個研究國際問題的民間學術機構,以提升國內學者對國際問題的研究風氣、研判能力和國際學術交流,提高我國國際學術地位為宗旨。此次邀請了英國里茲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Mr·Brain Hook、倫敦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Mr·Robert Ash及夫人來臺訪問。

上午,這兩位學者在「亞洲和世界社」的安排下,特到臺北道場請教佛法,我為他們做了簡單的開示––

◎佛教的信仰非以人或神為權威,而是以法為中心,佛陀也是人,因體驗到法,才能成佛。法非任何人的,而是宇宙之中的真理,必須具有普遍性、必然性、平等性才能成為真理。

◎佛教的因果報應,是隨人的際遇、心力,而有輕重異同,有的時候今年春天種、今年秋天收;有時今年種植,明年才收成。也就是說,有時是來生報因果,有時是多生後才有因果,報應必定會有,只是遲早而已。

◎人的本性像什麼?就是一般人所謂的真善美,菩提本性說的是我們的「真」,慈悲本性說的是「善」,般若本性就是我們的「美」﹗所以我們的真如本性是亙古今而不變,歷萬劫而常新。

◎天堂及地獄之別,在於天堂的人本性肯容忍、幫助人;地獄的人則自私、執著、凡事計較。人若真的找到自己,就知道如何隨遇而安,那麼到處都是天堂了。

◎人是死不了的,死就是生,生也會死,生死不是兩個,而是一個。如果一個人對生命有信心的話,管他五趣流轉、六道輪迴,只要有功德播種,一定會有美好人生。

Mr·Brain Hook和Mr·Robert Ash兩位都是漢學專家,對中國文化頗有研究。早先是因讀了《西遊記》,才知道唐朝是佛教的盛世,進而開始研究佛教。

Mr·Robert Ash以倫敦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身分,邀請我到倫敦大學演講,並歡迎佛光山弟子前往參學。只要行程方便,我很歡喜前去結緣。至於學子參學的交流,只要徒眾資格符合,也很樂意成就。

■四月 十四日  星期五

上午九時,臺北道場各單位的徒眾正在會報,隨緣跟大家說話––

晚上,不要藉故十時以後還要工作,而影響上早殿的作息,早晚課誦是代表寺院的精神道風,不可懈怠﹗

多年前,我帶團到日本永平寺參訪時,清晨三時,就有人敲門叫我們起床,準備上早殿。或許是旅途勞累,很多團員不想參加,也有人認為只是來參訪的客人,應該 可以隨喜。可是每隔一陣子,寺方的人就來敲一次門,而且很禮貌的說︰「請大家上早殿﹗」並一直站在門外守候。很多人都被等得很不好意思,只好開門去做早 課。永平寺幾千年來,能在日本變動的社會中屹立不搖,乃在於道風的樹立。

希望大家要精進,形象是由大眾一起來維護的,不要因自我輕心慢心,而影響團隊的風紀。

下午三時,前往榮總醫院。

記得去年八月間,我到澳洲、南非弘法時,就感覺到有心痛毛病。回臺後,在榮總心臟科醫師江志桓的建議下,做了心導管手術檢查,證實病症是冠狀動脈阻塞,必 須開刀手術治療,但因我的行程都已事先排好,不忍心讓當地信眾失望,只好如期到歐美各國。此一耽誤已近八個多月,每次口服藥物用完,再到醫院去拿時,醫師 們總不忘提醒我,要安排時間住院治療。所以前幾天在菲律賓召開的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會圓滿後,就不再安排其他行程,今專程到醫院聽取醫生們對我手術事宜的 安排。

承榮總副院長姜必寧先生的好意,召集院內優秀醫療小組和我的糖尿病主治醫師蔡世澤、心臟科醫師江志桓,以及將為我主刀手術的張燕醫師等十多人,於榮總思源樓二樓會議廳,為我解說病情,及評估開刀和不開刀的利弊。

感念大家對我的關心和愛護,在佛門說「色身交給常住,性命付予龍天」,我此刻的心境則是「將生命交給醫生」,決定將於本月十九日入院,二十五日開刀手術。

■四月 十五日  星期六

佛光大學校長龔鵬程先生,今陪同大陸北方工業大學校長仇春霖、北京工業大學校長蔡少甫、中南工業大學校長何繼善、上海工業大學副校長方明儒、北京科技大學校長楊天鈞、中國地質大學校長程業勛等一行二十多人來訪。

和大家座談時提到,臺灣的教授地位很清高,很受尊重,更何況是校長,平常我們要見一個校長不太容易,今天有這麼多遠道而來的校長能聚在一起,實在是很難得的機緣。

◎所謂佛教現代化,就是不將傳教弘法的責任推給大雄寶殿,而由講堂、會議室、教室來擔當,並能將出世與入世調和、山林與社會結合、出家與在家相輔相成。

◎籌建大學比建道場還重要,佛光山目前派下有八個佛學院、四個大學,也很有心要將普門中學,擴大成為一個教育城,從幼稚園開始,進而小學、中學、高中、大 學乃至於研究部,不完全重視知識教育,對生活教育的要求也不忽視。因為一個人有學問並不代表會做事,人我的相處之道,要靠生活教育來啟發。

◎我的人生觀是以無為有,以不要而有。佛光山的事業,大都是因信徒們的需要而「推」著我們去籌辦,只要與佛法有關者,絕不輕易捨棄一法。

◎佛教在信眾的心中猶如燈塔,可以給我們指引;猶如船筏,可以幫助我們渡過生死大海;猶如甘霖可以給我們滋潤。而人間佛教簡單的說,就是將佛教在現實生活中落實,注重現世淨土的實現,不寄望將來的回報。

◎有了佛法,人心就如一股活水,可以流出智慧、慈悲、清淨、菩提、懺悔、信仰、禪定、慚愧。

◎禪者參禪悟道,每天都會有很多小悟,集合很多小悟,就會豁然大悟。一旦覺悟了以後,生從何來,死到何處,自然會了然於心,無懼生死。就算是沒有成佛,仍能隨著自己的真如任性逍遙﹗

◎世間上沒有不變的東西、沒有獨存的東西,一切都需要仰賴因緣,所謂緣成則聚,緣滅則散,所以人要珍惜因緣。

晚七時三十分,佛光會中山區十多個分會幹部在臺北道場舉行聯誼座談,隨緣和大家說話。

明天是心平的圓寂讚頌法會,晚搭十時十分的班機回佛光山。

心平一生為人都在感恩中,由其遺囑中可以看出,雖然長期在病中,但都沒有一句怨言,無怨無悔地將一生奉獻佛門。當初佛曾讚歎舍利弗是個有德的人,心平也可以有此稱譽。

一般人的長處,不外口才好、能力強、文筆好……,這些條件心平都沒有。他的專長是忍耐、平常心、度量大,在平凡中,才見出其偉大。身為佛光山住持,如果度量太小,忍耐力不夠的話,是不容易承擔的。

面對現實 1995/4/16~1995/4/30

■四月 十六日  星期日

因為心平示寂,大家忙了一段日子,這件事讓我感受到「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應以比丘身得度者,即現比丘身而為說法」,心平真是做了出家人的典範,唯一覺得遺憾的是,沒想到他走得那麼快,很多人都來不及去探望。

晚上,和全山徒眾座談,分別提到大家對心平的懷念––

慈莊︰「師兄平和尚一生皆依師父的意思理想去做事,可說四十多年來,沒有一次讓師父失望,這一點我就很慚愧,要向師兄學習。師兄在臥病這一段時間,從不曾擔心自己的病況,自從知道師父有心臟冠狀動脈的毛病,就一再掛念師父的身體。

示寂時,我代表常住大眾向他保證,一定會好好照顧師父,請他放心,他才安然而去﹗

平和尚住院時,是我替他辦入院手續的,實在很難過,沒能將師父最愛護的徒弟,佛光山最好的師兄請回來,實在很對不起師父。」

慈容︰「本月初我跟隨師父到菲律賓參加國際佛光會的理事會,出國前還到榮總去探望平和尚,沒想到回來他卻示寂了。

平和尚的個性,一生很怕師父煩惱,能擔當的事,皆承受下來,或許因為如此,所以選在師父出國時安詳的去了。他的個性隨和謙讓,雖然和師父談話不多,但很注 重師父的教誨。在他的遺囑上,可以看到一再強調要樹立佛光山的宗風,要師兄弟聽師父的話,舉止所行所言要有佛光山的風範,可謂是真正做到了『以師志為己 志』。

我了解平和尚一生最掛念的還是師父及佛光山的大眾,追思平和尚,懷念平和尚,對其遺囑大家要遵守,並要做好一個佛光人。」

依淳︰「懷著沉痛的心情追思平和尚,我擔任都監院工作這四年來,受到平和尚的愛護、指導、包容很多,真可說銘感五內。去年家父往生時,平和尚仍專程到竹東鄉下,為我父親主持告別式,這份情誼,讓我俗家親人很感動。

平和尚住院這一段時間,仍不時的打電話回山關心常住人眾、工程等。自從接到莊法師的電話,要我到萬壽堂準備,心裡非常沉痛。有時我因偷懶,對平和尚的教導沒有很盡心,現在想想實在很慚愧。

我想要告訴平和尚的是,我一定會好好用心的將常住的事做好,舉凡常住的一切,我不會懈怠的。」

依空︰「親近平和尚是我在彰化中學教書時,為上課方便,就掛單在福山寺,那時平和尚正在福山寺開山,我每天下課,騎腳踏車回寺時,遠遠的就可以看到平和尚和多位師兄,在山頂上等我回來用飯。雖然師父接引我,但在福山寺這一年,平和尚給我種下深厚善根。

平和尚是一位典型的修道者,道心堅固,沒有男女相,一師一道四十年如一日,以師志為己志,他有和眾領眾、寬和包容等個性,所以師父常說︰是因為平和尚做了宗長,佛光山才平安無事。

這次我奉派到西來寺,師父指示要做一些庭園造景,平和尚馬上就為西來寺設計造景、羅漢像,雖病中仍不忘催促工人趕工,終於在過年前如期完工,讓西來寺在春節期間有一番新氣象,想到平和尚在病中仍為西來寺工程盡心盡力,感到很抱歉。

平和尚個性不喜歡勞動人家,對待師兄弟親如手足,病中還勤練書法,非常灑脫,他以生死大事做因緣,為全佛教留下典範。這一切因緣都是師父給我們的,佛光山弟子應該效法師兄的精神,以佛教第一,常住第一,更要以師父為第一﹗」

慈怡︰「得知平和尚示寂訊息,我才從大阪趕回山。在萬壽堂圓滿廳望著平和尚的慈悲法相、莊嚴的靈堂及大眾祥和念佛聲,不禁想起三十多年來,平和尚在我心中 一直是一個慈悲的長兄。去年平和尚到大阪巡視時,我們剛好洽購一塊土地要建大阪道場,師兄表現得很歡喜,並馬上安排園藝整理庭園,二月分我向師兄報告大阪 道場進行狀況,他很歡喜地要我積極去做,也很高興接受我的邀請,要到大阪靜養,沒想到這是我最後一次和他談話。

這一次有緣為平和尚編行狀,字裡行間更感受到平和尚的美德,其一生的風範,可以做為我們的楷模,祈願師兄能乘願再來,作為我們修持佛法的典範。」

慈嘉︰「每次在平和尚靈前,我總不忘跟平和尚說︰『師兄,您跟師父開山幾十年,佛光山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沙都是和師父一起創建的,祈求乘願再來,佛光山的佛法大業,永遠要繼續下去,並發揚光大﹗』

師兄法號心平字慈均,他的言行真的就像他的名字,在他帶領下,全山大眾都很平和在做事。從平和尚照顧師弟、沙彌中,我也學會了關心,除師父教導外,多少也 受平和尚影響,師父賜給我們的法號,每一個字都是一種教誨,我們要好好去做事做人,才不辜負師父賜給我們的好名字。」

依恆︰「進佛光山受師父的教誨很大,但在做事方面就一直跟隨平和尚。記得剛來山上,不會做事,典座時馬達壞了,正不知要如何時,平和尚親自蹲下來修理,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平和尚,從那時候起,我就知道佛光山有這麼一位好師兄。

幾年前和平和尚、莊法師到紐約鹿野苑巡視時,剛好是冬天,一片白茫茫的雪地,但他們仍興致勃勃的討論這裡可以建佛殿,那裡可以建講堂。

我擔任紐約講堂住持,平和尚一直耐煩的指導我,他親和關懷的形象,給後輩同門很好的風範,雖在病中,但仍很抱愧的直說︰『對不起師父』,聽了讓人很慚愧,佛光山弟子要自忖,對師父、對常住、對佛教能做些什麼?這是平和尚留下來的最好風儀。」

慈惠︰「這一次平和尚的法會,給我一個很安定的力量,也想到面對這樣的一件事,應以佛法來觀照,如同師父說的,身體壞了再換一個。很多人都讚歎此次佛事的 莊嚴,這是我們全山大眾合作的成果,充分表現了佛光山集體創作的團隊精神,這是我們的特色,也是師父對我們一再教誨的精神。

平和尚一生話不多,但他的話很有分量,他言語的修行值得我們去學習。平和尚或許藉由這一件事來教導我們︰佛光山是同體共生的﹗這才不辜負平和尚對大家的現身說法。」

接著慧軍、慧傳、慧龍等多人,也都說出了大家心目中對心平的思念﹗

■四月 十七日  星期一

心平於民國四十四年(一九五五)十八歲時皈依,原先參加宜蘭學生會,後來在文化服務處服務,一心想出家,但因我沒有道場,故特地取一有「土」旁的「均」字為法號––慈均,希望有因緣帶來土地建寺院給大家共修。

與心平同期的還有心和,心平對他非常尊敬也很投緣,後來心和還俗了,心平就再也不跟他往來。因心平尊重心和在佛門結的緣,心和離開了佛門,那份緣也就結束了;他曾和心定到臺北學燄口佛事,因供養豐厚,怕受誘惑而放棄,這些都可以看出心平淡泊且有原則的道風。

心平負責沙彌學園時有責任感,凡事擔當。對於沙彌的教育我希望不單只是心平的責任,而是第二代每一位弟子都應該如此,不輕後學提拔第三代。

當初心平隨我在佛光山開山,彼此一點經驗也沒有,只是憑著一股理想吃苦耐勞地做事。剛有一點頭緒,心平又被常住派往福山寺開山,後又任雷音寺住持,其威德攝服不少信徒。

心平個性忠厚老成,不太講話,有很多長處,對土工、木工、泥工、瓦工無一不精;其烹飪技術、典座之優秀沒有人能比得上;長於梵唄,有金嗓子之譽;繪畫、書法、駕駛、印刷、庭園布置、園藝,無一不精,只是個性含蓄,不善表達,少有人知道。

心平對每年佛光山平安燈的設計,更是用心,不僅帶動佛光山的光明世界,也帶動了其他院廟的布置風氣。心平的精神世界有如下特色––

1.忠誠︰對常住、對師兄、對佛教,尤其對我忠心耿耿。
2.勤勞:我開山、他推土,我會客、他燒茶,凡事都很勤勞。
3.本分:為人處事很本分,從不曾有越軌的行為或想法。
4.完美:雖然他聰明才華不是很高,但不管做任何事,一定全力以赴,力求完美。
5.愛心︰愛護信徒,不曾有信徒嫌過,對俗家弟妹、沙彌學生也很關心,以一顆愛心對待周遭的每一個人。
6.恭敬心︰不輕後學,慈悲寬容。
7.孝心:很孝順我,最關心我,在他心裡師父比他自己還重要。
8.度量︰能包容人,是全佛教中最能勝任的住持,不嫉妒人,不障礙人,是最好的主管、領導人,不會讓人傷心失意。
9.謙虛:不傲慢、不愛名位,從沒有認為自己是住持,有機會站中間或排前面時,皆讓給別人。
10.尊重︰他是最可貴的人,凡事大家一起來,其理念風格,不外是集體創作。

心平這一次示寂,住第一流的醫院,有一流的護理人員,慧軍、慧龍、慧道、慧齊半年來寸步不離。人家是「久病床前無孝子」,我們是「久病床前有兄弟」,這道 情法愛很了不起。慈莊法師這半年來,幾乎沒有一天不去看平和尚,甚至一天兩次。我先後也去探望過八次,但回想起來還是太少了,早知他的緣分這麼短,真希望 多一點因緣給他。

平和尚是第一流人物、第一流的人緣、第一流的法會策畫、第一流的靈堂、第一流的讚頌法會、第一流的火葬荼毘,龍形鳳象都在天空中呈現出來。一般人對往生都感到很悲苦,但平和尚讓悲苦轉為法喜,讓參加的人感動、奮發向上。

這次我們沒有發訃聞,也不希望大肆鋪張,但李總統送了「慧炬長明」的輓幛,副總統送「華枝春滿」輓幛,還有許多部會首長、民意代表、地方首長、海內外信徒 護法,連梵諦岡羅馬教廷都有弔辭送達,世界自由宗教同盟也來弔祭,韓國松廣寺、通度寺,泰國法身寺,世界佛教徒友誼會,都自動前來參加,這都是平和尚的福 德因緣。

其遺囑有很多理念、精神,可作為佛學院的教材,如「俗家弟妹不可干涉、僧事僧決」、「我什麼都沒有,有的只是常住」、「不發訃聞、常住第一、集體創作、早 晚課誦不斷、外出要請假」、「如何做好一個出家人,關心佛光會、佛光大學」,尤讓人感動的是「你們要讀師父的書﹗」

最近深有所感,提供幾句話給大家參考––

「不急不急,安全第一」、「不急不急,禮貌第一」、「不急不急,謙讓第一」、「不急不急,健康第一」、「不急不急,未來第一」、「不急不急,倫理第一」,凡事都「不急,不急,佛道第一」。

佛道不是特效藥,在「不急不急」中去修行,才能成功。現在最要緊的是自我學習,因為學習第一,在學習上,要急,要急,要快一點﹗

■四月 十八日  星期二

有信徒得知我要住院動手術,特地向朋友借了一棟房子,作為我靜養的地方,地點是在山區,由室內往外看,群山包圍,故我把這棟房子取名叫「小山蘭若」。

屋主把房內原有的家具、冷氣機、桌椅、擺飾,乃至小到一個燈泡都搬走了,只留下一座白瓷觀音菩薩像放在地上、一條狗,及池塘內幾條魚。魚悠然游著,狗善解 人意,彷彿知道我將是牠日後的主人,很親熱的跟前跟後。原本想只要有房子可以住就好了,現在則多了觀音、狗和魚。如果說觀音常在空中示現度化人眾,那魚則 駐足海中,狗則屬於陸上,小山蘭若的地理,真是具足了陸、海、空所有的法界。

佛光緣美術館館長依門法師,今天下午親自帶了幾十幅畫來布置小山蘭若。

客廳中央供奉著觀音菩薩畫像,兩旁對聯寫著「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

會客室內掛的是大陸畫家新鳳霞女士畫的桃子及其先生吳祖光題的「花開百歲、結實千年」,此意境正是退位者或上了年紀者的希望。畫旁對聯是「莫妄求圓滿,須常修福德」,此為落實人間佛教,廣修福慧的最佳寫照。

廊間一幅「天馬行空」,有六隻馬,仰首遠眺,奔馳的馬姿非常雄偉。我願像牠們一樣,任性逍遙,隨緣放曠於地球上每一個角落。

掛在餐廳的「旭日東初」,有著青年向上的意味,給人一種生命無限欣欣向榮的感覺。

廚房一幅水果畫,果實粒粒,新鮮碩大,我童年時沒有看過水果,青年時買不起水果,年長時不習慣吃水果。現在「望果」不知其味。

起居間和樓下客廳,各布置了「雲瀑幽居」、「浪花」、「荷」、「橋」,尤其一幅「港灣」,說明人生儘管在航行忙碌中,也要有一休憩的避風港。

雖然原先房內的東西都搬走了,但一樣可以重新再布置一個新的環境。

今晚我就住進了小山蘭若。

■四月 十九日  星期三

為準備下星期二(二十五日)的手術,和榮總醫師約好,於今午二時,住進榮總病房,院長彭芳谷先生、副院長姜必寧先生送來的兩盆蘭花,早已擺放在茶几上,對這份關懷真是心領。

護士小姐們馬上為我做一連串的例行檢查︰身高一七八公分、體重八十六點五公斤、血壓160/70毫米汞柱、體溫攝氏36度。並說明手術前,有一連串準備工作要做,會在這幾天陸續安排。

此次將為我主刀做「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張燕醫師(曾在南非開普敦接受心臟開刀訓練),下午五時,特地到病房來,並拿了一個心臟模型,為我解說心臟的構造及整個手術過程––

心臟是一個中空的肌肉器官,約一個人拳頭大小,位於胸腔兩肺之間,永不疲勞的每天二十四小時工作,將血液汲到循環系統中,供給人體所需。心臟的功能是把含 氧的血打到動脈血管,由動脈血管系統將含氧血輸送到全身組織,並收集靜脈的缺氧血運輸到肺行氧氣再交換。心臟血管系統包括有心臟、動脈、靜脈、微血管、淋 巴管等。

供給心臟所需氧氣和養分的血管稱為「冠狀動脈」,冠狀動脈血管若發生狹窄或阻塞,就會使血液不能順利通過,造成心肌缺氧、缺血,而引起胸部不適、疼痛或壓 迫感,如果控制不良,則會發生心絞痛、心律不整、充血性心臟衰竭、休克等合併症,在肺臟方面則會引起肺水腫等。

形成動脈硬化原因大都是由於緊張、疲勞、高血壓、糖尿病、工作壓力、缺乏運動、體型肥胖等因素。

冠狀動脈疾病的治療方法有多種︰

1.內科藥物控制
2.冠狀動脈整形術
 (1)氣球擴張術
 (2)雷射整形術
 (3)粥狀瘤切除術(血脂肪過高易造成動脈粥狀硬化)
 (4)氣球擴張持支架成形術
3.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我是由於心胸不適,而在去年八月間經「心導管手術」檢查,確定必須要做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治療。

所謂「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是取患者本身腿上的隱靜脈或胸部的內乳動脈的一段,從主動脈接到冠狀動脈阻塞部位的下段,藉以改善心臟血流的暢通。如阻塞的道路另闢一條高速公路來使血液暢通。

手術時,先將胸骨鋸開,心臟拿出來使其靜止(另以人工心肺肌代替心臟運作),再做繞道連接手術,全部時間需要五至六個小時。

手術後,最重要的工作是「清痰」,因手術會影響生理的正常運作,肺部積痰是一種正常反應,痰清除得乾淨,身體恢復得比較快,若痰在肺中太久,會導致肺炎。 所以開刀前這幾天,要練習吹氣,以訓練肺活量,一般人平常的呼吸量約一○○○毫升到一五○○毫升,但因手術關係,屆時會減弱一半,故訓練時,吸氣要達到二 ○○○毫升至三○○○毫升,才合標準,因呼吸量的多寡事關清痰,如果達不到標準,手術則將考慮延後,安全第一﹗

手術後,依個人體質不同,有的兩週就可以出院,有的一個月才出院,平均都是二個星期左右,但因手術而鋸開的胸骨則要三個月才能完全癒合,而元氣的恢復,則要半年的時間。

復健期間最好的運動是散步,最要注意的是不要跌倒(會導致胸口創傷),並要用藥物維持血管暢通。

短短半個小時,張燕醫師要言不繁的說明,真給我上了一課,此次的手術,我對張大夫很有信心﹗

■四月 二十日  星期四

從早上七時三十分的抽血檢驗後,就接著一項項的「功課」,有︰尿液檢查、左心室攝出分率檢查、心電圖、胸部X光、凝血時間測驗、肺功能檢查、血管功能檢查等。

中午,呼吸治療科郭正典醫師,到病房來告知早上的檢查項目,除心臟略有肥大缺氧現象,血管部分阻塞外,一切均正常。郭醫師本身的實驗室裡備有專門檢查心臟 功能的儀器,願意額外為我服務檢查,只需要二十分鐘左右即可,此非醫院安排的檢查項目,他特別解釋希望我不要誤會,他把我當成實驗品,主要是想幫助我了 解,自己心臟功能如何。

我說︰「就是實驗也不要緊,人總要自利利他,這一點發心我是很願意成就的,更何況是額外服務,很感謝郭醫師的好意。」

復健科的護理蔡孟書和游惠玲小姐,下午來教我,手術後必須要做的幾項復健動作,有––

1.呼吸訓練︰其功用主要在於清痰,方法是口含「深呼吸訓練器」(coach)如吸牛奶般的吸氣,訓練器上的指標會隨著吸氣的多寡,指數慢慢上升,一般人 吸進的空氣(指肺活量)約二○○○毫升到二五○○毫升,我依護理小姐的教法,一口氣就達四○○○毫升,讓她驚訝不已,因唯有運動健將才有如此肺活量,護理 小姐一再表示狀況很好,但仍要繼續練習。

通常每練習一次要休息五分鐘,我三分鐘內,就吸了三次,每次都達深呼吸器最高指標四○○○毫升,雖已到頂點,但我的「氣」仍未中斷,嚴格的說,可達五○○○毫升。

2.抱胸咳嗽︰手術完後第一、二天,麻醉藥效尚未完全退失,知覺比較遲鈍,等完全清醒後,就要開始清痰,以咳嗽方式將痰咳出,但要用腹部咳,不要用胸部 咳,以避免胸部傷口因咳嗽震動而疼痛或裂傷。方法是,將雙臂貼緊身體,雙手抱胸(亦可抱個枕頭)後,再用腹部的力量將痰咳出。

3.腳板運動︰雙腳在腳板上下擺動,以促進末梢血液循環。
整個下午,我就反復的練習這三樣動作,來巡病房的護士小姐,都說我很用功,是很合作的病人,其實這幾項「功課」做起來並不難。

我一生有一個很好習慣就是不吐痰,此次為了手術需要,竟要練習咳嗽吐痰,練習多次仍不如法。呼吸治療科王弘毅主任,特地教我正確的咳嗽方法︰先吐氣,此時肚子漸漸縮小,再吸氣,肚子因吸氣關係漸漸增大,至飽和時,再用力將痰咳出,且咳時胸部不動,腹部動。

依照王主任的教法,怎麼咳都是喉嚨咳,要不就是胸部震動,腹部都不會收縮,不過我一定會很用心於這一項練習,一定要達到醫生滿意的標準。

下午五時三十分,蔣緯國將軍遣人送來一盒水果慰問,並隨後到病房來探望,蔣將軍日前也在榮總住了好長一段日子,最近才出院,常自艾說︰像他這麼好的人,也要受病痛折磨這麼久﹗

於是有人安慰蔣將軍說︰「就是因為你人好,所以才沒有病死﹗」

因病而讓蔣將軍體悟很多,能多活一天,就是賺來的生命﹗

我也深感生命實在是一種無價之寶,對所擁有的東西,應心存感恩感激,尤其是健康的身體。

■四月 二十一日  星期五

由昨天的抽血檢驗,得知我的營養狀況良好,營養師劉麗芬小姐,希望我在手術前都能保持如此的情況,並為我解說一些有關營養方面的常識。

我患糖尿病已有十五年時間,糖尿病是因胰島素分泌不正常,或功能減低,引起慢性新陳代謝失調,減弱組織細胞利用醣分的能力,造成血糖過高、尿中有糖現象,同時也影響脂肪及蛋白質的代謝,因此必須要調整飲食,以降低血糖。

飲食原則是限量、少油、忌糖、低鹽,並要按計畫定時、定量進食,並選用蔬菜、水果,而肥胖者要減輕體重,有助於血糖控制。避免吃加糖、加醋、油炸、油煎、芶芡的食物,中年以後少吃膽固醇高的食物。

在烹調上則要注意,炒菜用植物油需限量,避免用動物油,採用清蒸、水煮、涼拌、燉煮、滷、烤等方式,取代油炸、油煎,味宜清淡不可太鹹。

長期以飲食、運動、藥物三方面配合控制血糖,每餐飯後一小時要散步半小時,有助於血糖下降,並隨時攜帶方糖,以備低血糖時使用。

手術後,更要注意營養,才能恢復體力,因有糖尿病的關係,蛋白質、青菜、水果要均衡,食物不要太油(血糖易高),體重不要太胖,以免增加血管的負擔。因為 雖然做過血管繞道手術,但如果在飲食上、工作量乃致生活習慣沒有好好調適,也一樣會再阻塞。在半年內到一年間,以能減輕五公斤最為理想,但非一下子減輕, 而應是漸進的。

平常一天至少要喝低脂牛奶或脫脂牛奶二杯,主食類的食物(如麵、飯),不可不吃,因此為體力的來源。

若飲食不均衡,平常感覺不出來,但一旦開刀後,症狀都會出現。曾有一個例子︰一個年輕人因病手術,才發覺他的骨頭都是中空的,因為平常飲食不均衡,不足的養分,從其他部位轉移過來,日久就影響健康,故平常就要注意飲食的均衡,不要偏食。均衡飲食目的在––

1.供給身體足夠營養。
2.保持理想體重。
3.使血糖平衡,趨於正常。
4.避免或延緩併發症。

我一向不太注重自己的健康,也沒有這一方面的常識,更沒有人提醒我。早在十多年前,每天傍晚和徒眾在球場打球時,常常打到一半就想上廁所,要不就覺得好 渴,那時「華年達」汽水剛上市,一口氣就喝上半瓶一瓶,要不就是吃西瓜;打完球肚子餓,又吃糯米稀飯,如此反復幾年,直到有一天身體不適,到阮外科醫院就 診時,才發覺有糖尿病,如果那一天沒有生病,胰臟的功能又不知要損壞多少。

因每天的工作量都超過十二、三小時,徒眾怕我營養不夠,每到用餐時間,都一直鼓勵我多吃,乃至每餐中間還備有點心。有時真的吃不下,但不忍拂逆徒弟的好 意,只好來者不拒,如此沒有節制的飲食,除怪我沒能好好控制外,主要還是沒有衛教的知識;再者,如我在臺上開示,有些許咳嗽或聲啞,一下臺來,徒眾、信徒 就拿藥給我吃,中藥、西藥、祕方、自配的都有,有些還會站在旁邊親眼看我吃下去,才肯走開,每一個人都是我的醫師。不懂再加上疏忽,導致今日如此麻煩狀 況。

人什麼東西弄壞了,事情做錯了,都可以重新再來過,唯有健康一旦受損,就再也不能恢復,要不就是要花兩倍、三倍甚至多倍時間來調養,也不盡然能完全彌補回來。有了這一次的經驗,對色身的照顧還是不能不在意,借假修真還是很現實的問題。

■四月 二十二日  星期六

新陳代謝科蔡世澤醫師,是我糖尿病的主治醫師,今專程到病房來了解我的病況。

兩年前我腿跌傷時,有近三個月時間不便運動,蔡醫師就建議我用打胰島素的方法控制血糖。兩年多來,每天早晚打針,實在很麻煩,而注射胰島素後,一定要按時 進餐,否則可能會出現低血糖現象。這對我而言非常不便,尤其是碰到有活動或會客時,常常不能按時用餐,於是我就問道︰「如果有人發明一種藥物,每一個月或 兩個月注射一次,不知會方便多少患者。」
蔡醫師說︰「注射胰島素都是在飯前,主要目的是在我們吃東西時控制血糖,一個月或兩個月注射一次,就無法發揮這方面功能。其實類似這樣的問題,也有人考慮 過,如在美國有一婦女曾寫信給科學家,因她的孫女患有糖尿病,每天都要扎手指頭來測量血糖,手指頭經年累月的被扎,真是千瘡百孔,而她每天都要彈鋼琴。希 望能為糖尿病患者發明一種儀器,不必打針,只要手指頭伸進去就可以讀出血糖指數。

後來,科學家真的發明出來了,但美國衛生檢驗局懷疑其可信度,因而一直沒有被採用。」

我又問道︰「古時候的人沒有糖尿病嗎?那時沒有發明胰島素,如何醫治?」

蔡醫師回答道︰「中國古代稱糖尿病為消渴症,在最早的醫書《黃帝內經素問》就提到了消渴症。

在西方大約西元七○年時Aretaeus敘述了這種病,並為其命名,希臘語的意義是消費(To run through)。

十六世紀時Paracelsus開始對糖尿病患的小便做化學研究,但是他把尿液經煮沸後,遺留下的殘渣,誤認為是鹽。

十七世紀,英國醫師威利斯(Thomas Wielis)描述糖尿病患者的小便是甜的。

一八六九年,Langerhans還是醫學院學生時,就描述胰臟有胰島素的組織,以後就以其名稱之。

一八八九年,Ton Meriag證明狗會因切除胰脂而生糖尿病。

清朝醫師費伯雄在其《醫賸》中,描述糖尿病患者的尿是甜的。

由此文獻可知,中國古書上有關糖尿病的記載至少有二千年,文人中像司馬相如、杜甫、韓愈、歐陽修;政治人物像漢武帝、隋煬帝、唐太宗、慈禧太后都是糖尿病 患。糖尿病患,不外多尿、多飲、多食,宋朝蘇東坡曾描述有人︰『忽得渴疾,日飲數斗、食倍常、而數溺』,證明古人得消渴症的認識與今無異。

詩聖杜甫,五十二歲時患了糖尿病,詩文中屢見『消渴今如此』、『消渴已三年』、『長鄉消渴再』等字句,而後肢體麻痺、頭暈目眩、視覺模糊的症狀一再困擾他,這些症狀有可能是來自糖尿病視網膜及神經病變的關係。」

我又問︰「患糖尿病的人多嗎?」

蔡醫師答道︰「臺灣大約有三十到五十萬的糖尿病患,到榮總來就醫者有六千人左右。糖尿病是種古老、普遍的重要疾病,絕不是近來突然發生或是見不得人的隱疾,只要控制好,並不算太嚴重。」
蔡世澤醫師每天除固定為患者門診外,還服務於榮總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更承衛生署委託糖尿病學會執行胰島素依存型糖尿病調查、登錄、教育工作,並為年輕的病患成立「糖尿病友俱樂部」,讓大家彼此交換治療效果、方法、經驗,是一種很好的治病方法。

蔡醫師對糖尿病如此獨鍾,乃因二十年前,其弟因糖尿病的併發症往生,這對從事糖尿病研究十幾年的蔡醫師而言,是唯一的遺憾,而這也是他推動協助年輕糖尿病患者最大的動力。

在榮總新陳代謝科服務的工作人員,每個人身上都有一枚識別徽章,圖案是一個人手持平衡桿,走在一條鋼索上。當我對這枚徽章感到好奇時,蔡世澤醫師講了一個很感人的故事––

畢業於師大美術系的石晉華先生,也是糖尿病患者,對自己糖尿病的控制非常嚴謹,每天自測血糖四次,並把每次測試完的針頭留下,拼排成一幅畫,住院期間也常 以周遭環境為主,繪了病床系列、看守所系列、空針系列圖畫等多種。蔡世澤醫師在江衍篁和譚慧敏夫婦的贊助下,成立了「年輕糖尿病基金會」,就請石晉華先生 設計徽章,據石先生表示,手持平衡感,走在鋼索上,代表––

「對一個糖尿病人而言,維持血糖的平衡是一輩子命定的遊戲,特別是青幼年糖尿病患者,像極了一個走鋼索的人,步行在寬度70-110㎎/dl(血糖值)的鋼索上,一邊是致命的休克,一邊是慢性而逐步接近的病變,在過程中不容稍有閃失或墜落。

取一走索者是表示,追求平衡並向前勇敢邁進,藉此形象將糖尿病的情境和期勉的方向表達出來。其實平衡而節制正是維持身體健康、心理愉悅、心靈平和的共同原則,是所有人應該共同努力追求的目標。」

對糖尿病只要食療、運動與藥物配合,再加上恆心並不難控制,患了糖尿病以後,就無法痊癒,等於白頭髮無法變成黑頭髮。

■四月 二十三日  星期日

「生命如潮汐,漲退皆有時。
 潮來復潮往,引無限生機。」

這是我的心臟主治醫師江志桓寫掛在他的辦公室裡的一首詩偈,每次我去檢查時,都會念它一遍。

江醫師對自己從醫解除病人痛苦的工作,樂在其中,在患者身上,感受到人在病中,最能體悟世間的真情與虛偽,故有感生命的往來變異是無常的,要好好珍惜有限生命,努力去做。他平常對《莊子》一書很有研究,最欣賞的就是其中的〈秋水篇〉。

江醫師在心臟科是安裝「心律調節器」的權威,領導一小組工作人員,專做心導管手術工作,成果頗受肯定。

我入院後,他前前後後替我安排檢查、會診,耐煩講說、解析。中午特別到病房來,告知這兩天的檢查報告,一切反應都很好,尤其核子掃描顯示正常。對此次要為我動手術的醫療組合,表示樂觀與信心。

對於坊間的針炙、推拿、氣功,尤其是針炙,江醫師的看法是,其作用如同打針,效果很短暫,傳統的醫療方法可以有輔助作用,而非「代替」醫療。中醫和西醫若能相輔相成,必是患者之福﹗

目前臺灣醫療的缺失是大醫院都集中在大城市,造成醫療不便及不均的現象,鑑於這個缺失,我有心想籌辦性質介於家庭與醫院的療養醫院,主要對象是針對身懷宿疾,但並不是嚴重到要住入醫院,在家調養又有諸多不便的人,療養醫院可以提供最好的療養場所。

前佛光山慈善院院長慧龍法師,有慈悲助人的性格,心平生病那段時間,大都是由他照顧,這幾天因我要手術,專程到榮總來照顧我,勉其將來可往療養醫院方面去 發心。協助患者療養方式有︰飲食療養、音樂療養、心理療養、修持療養、藥物療養、運動療養、物理療養、氣功療養、民俗療養等,進而擴大療養內容。讓每一個 從療養院出去的患者,都能健康的回到社會工作。江志桓醫師對此構想深表贊同,屆時療養院成立,將請江醫師為我們的顧問。

慈照(李武彥)雖辭去榮總的工作到飛利浦公司,對我的身體仍非常關心,半年前知道我要動手術,就把今年的休假全部集中在這個星期,以方便照顧我。慈照說︰榮總的環境他比較熟,需要跑腿的事,由他來做,請我給他這個機會。很感念他的這份心意。

我年輕時就患有香港腳,但並不在意,總認為香港腳是排泄全身廢氣最直接的地方,沒有想過好好去治療。可是要為我手術的張燕醫師卻很在意,除要護士每天拿藥 水給我浸泡,還要擦藥保護,天天到病房來檢查,因為要動手術,為免感染,還是不可大意,一切都要保持最佳狀況。

張燕醫師的醫術精良,許多人推崇他是「臺灣第一刀」,有為千名患者動手術的紀錄,由此微細的關注與用心,可見他的盛名不是沒有原因的。

■四月 二十四日  星期一

總統府祕書長吳伯雄先生,今到病房來,說道︰「聽說大師住院要動手術,打電話到臺北道場去問,大家都說不知道,我只好直接問榮總,所以就來了﹗」

為免徒眾和信徒掛念,除佛光山宗務委員外,並沒有人知道我要動手術,怪不得臺北道場的徒眾不知道。實在不敢勞煩吳祕書長來訪。

吳祕書長告訴我他父親吳鴻麟老先生以佛教儀式舉行的告別奠禮十分隆重莊嚴。他說,有很多人都要了當天靈堂布置的照片,讚歎儀式的莊嚴,非常有教化作用。

他並提到趙耀東先生是基督徒,那天踏進告別會場,從簽名起到靈前拈香,深深被佛教梵音儀式給融入同化了,氣氛祥和安寧,讓人想多佇留一陣子,能把喪事辦得那麼法喜就是佛法。

明天就要動手術,護理長沈志萍小姐,專程帶我到恢復室加護病房去認識環境。承加護病房護理長明金蓮小姐和麻醉醫師陳瑞祥為我解說恢復室的情況。出家人對生 死並不顧忌,平常威儀、莊嚴、美好的形象,一旦生病,忍不住病痛或意志力不夠,就會變成一隻狗熊,實在不莊嚴。

陳瑞祥醫師說︰「不能這樣說,健康人有健康人的形象,但病人也有病人的尊嚴,病痛並不可恥,一樣很受尊重的。」

下午,護理小姐分別在我左右手打蒸餾水及盤尼西林,測試是否會對藥物過敏。十五分鐘後,反應一切正常,表示不會對藥物過敏。

呼吸治療科王弘毅醫師,今來「驗收」我用腹部咳嗽的動作是否如法?姿勢是做對了,但仍咳不出痰;復健部的物理治療師蔡孟書等人,來「檢查」我深呼吸肺活量 訓練得如何?一樣是四○○○毫升~四五○○毫升;手術時要替我麻醉的陳國瀚醫師,為我說明手術後,將用深呼吸器維持十二到二十四小時,如果情況良好,則可 自己呼吸,但一定要用咳嗽來清痰。

張燕醫師又來檢查我的香港腳,並問身體及精神狀況,說明手術後,疼痛對人的意志力有牽制作用,強調深呼吸訓練要做好,晚上要禁食,以方便明天的麻醉,並要灌腸,以減輕腸胃的負擔。

在手術房中不能進食,蔡世澤醫師表示,對血糖控制,從手術到加護病房中,胰島素是加入葡萄糖內注射,並會依我的血糖狀況,將處方給護理人員。

江志桓醫師也是加護病房的主任,為我解說手術後,在恢復室清醒且情況穩定時,即可送到加護病房。在加護病房中,每隔兩小時,有護理人員幫忙翻身,以促進血液循環。

今天很忙碌,好像是學校的期末考,相關的每一部門,都要來確定我的「成績」,由他們的表情反應看來,應該是頗令人滿意的。

榮總副院長姜必寧醫師,也是心臟科的權威(是前兩位蔣總統的心臟主治醫師),只是現在停診,只負責教學和行政工作,很感謝他為我組合了這麼優秀的醫療小 組,每一部門都很耐煩地解說整個過程及步驟。姜副院長對我說︰「大師﹗等您出院後,對醫學常識的認識,可以成為半個醫師。」

我說︰「不敢﹗不敢﹗但願我可以成為榮總義工﹗」

「大師,您是全國民眾的義工。」
今晚九時三十分就寢,耳邊依稀有醫師及護士小姐在提醒︰充足的睡眠有利於手術恢復,適當運動有助於手術後康復,並要記得常深呼吸、咳嗽清痰、翻身及四肢運動等。

■四月 二十五日  星期二

今天一大早約六時,護理小姐就拿來兩顆藥丸給我服用,表示這是為準備今日手術而開的,藥的作用在穩定血液循環,並讓手術後比較不會疼痛。

世間上無論多久以前訂下來的日程,總是會到的;無論多苦多樂的事,也是會過去的。所以,凡事不要太認真,沒有什麼好計較的,只要有「一切總會過去」的認知,就不會去執著快樂,太苦也不會去計較。該來的總是會來,與其推託不如面對現實承擔下來。

我有一個好性格,一切都會很快放下,不掛念未來,也不會排斥當下,故一切都很愉快。

上午七時,在慈莊、慧龍等十多人的「注視」下,由護理人員送我進手術房。進手術房的心態是上沙場?赴考場?遠渡重洋?不管如何,帶著徒眾的惦念,信眾的期盼,及多人的關懷,我一定會凱旋回來﹗

七時四十分,打麻醉。

八時三十分,入第二手術室。

九時四十分,順利手術,輸血五百CC,除主刀張燕醫師外,尚有三名醫師、兩名護士在旁協助,外圍還有兩名助理護士隨時待命。

下午一時五十分,手術完成,做胸腔恢復工作。

下午三時三十分,由手術房回到恢復室。

彭芳谷院長、姜必寧副院長均來電話詢問,關心手術情形,監察院陳履安院長下午在恢復室門外,得知手術順利,表示欣慰。

慈照因昔時在榮總的因緣,護理人員開方便門讓他可以隨時進恢復室探望我,再回到病房告知慈莊、慧龍等人,上上下下來回的跑,真是辛苦他了。

深夜十二時多,張燕醫師才從恢復室離開。

■四月 二十六日  星期三

稍有意識的第一個知覺是雙手被綁在床上,很「不自由」,不過也沒力氣動,耳邊護士小姐的聲音很輕柔,小心翼翼的說道︰「大師﹗您現在在恢復室。」接下來就 記不清了。只要我稍有動作,她馬上就走到病床旁,審視我的需要,讓人感覺在此地很安全。深感「病」除需要藥物來治療外,護理人員親切的態度、溫和的音聲及 誠懇的笑容也很重要。

雖不是很清醒,但仍可以感覺到彭芳谷院長、張燕、蔡世澤、江志桓等醫師都來看過我。

下午六時四十分,由恢復室移至加護病房,神智已清醒不少,即下床坐在沙發椅上,喝了一口水(約十CC)。

由上星期三(十九日)入院,每天醫師和護士都幫我「上課」,講解手術後的狀況及現象,這對病人而言,實在是很好的心理建設,此刻剛好可以印證一下––

因有導尿管的關係,不會有尿急的感覺,從尿液排出情形,可以了解心臟功能如何。

經常翻身或改變臥姿,有利於引流的排出;多作深呼吸則有助於肺的擴張,當胸管引流越來越少時,胸腔的引流管即可除掉。

如果問我現在有什麼願望的話,就是希望能把這些管子都拿掉,那一定很舒服。

■四月 二十七日  星期四

今天拿掉在身上處理污水的三個導管,真是「輕安」﹗在休息時,陸陸續續的有不少信眾,到加護病房來看我,我很奇怪他們為何知道我住院?

會客時間,准許家屬進入加護病房探望,慈莊、慈惠、慈容等多人告知,今天各大報均刊載我住院手術的消息,大概是因心定昨天去為李總統父親李金龍老先生主持 告別式時,吳伯雄祕書長向總統報告我入院手術,在旁邊聽到訊息的記者,就此發表。我想佛光山的徒眾,也一定是看到報紙才知道。

上午時間大都在作蒸氣治療(化痰作用),肺功能深呼吸練習達二二五○毫升,和開刀前的四五○○毫升,實在差太多了。在蒸氣的治療下,雖有咳嗽,但我一樣沒有痰可吐。

下午六時多,由加護病房回到普通病房。張燕等多位醫師一再表示,由於我剛動完手術,最怕的是感染,尤其是經由空氣的感染,在短時間內,儘量不要會客,因會客不僅傷元氣,且感染的機會最高,為避免因感染而引起的併發症,「不會客」這一條要嚴格執行。

對來訪關心的長官信眾,僅以簽名方式,請大家留下大名。
慈惠轉達《傳燈》作者符芝瑛小姐來電話,說有一位同濟會的祁琳英女士,因看了《傳燈》感動不已,以前沒事就和三、五好友打麻將消遣,因《傳燈》改變了她們的觀念,現在把打麻將的手改成做蓮花的手,決定發心做一萬朵蓮花,於僧寶節佛光山供僧法會時,要獻給我﹗

半夜,不想驚擾看護的徒眾,自己起身上廁所,環視周遭環境實在很寬大。臺北道場信徒代表江碩平議員,此次在榮總替我安排此「總統套房」式的病房,除病房外,還有侍者室、會客室、與護理站僅隔一扇門,實在是莫大的方便﹗

■四月 二十八日  星期五

深夜起,已可進食半流質的麥片粥,只是舌頭「麻木」,食不知味。

上午七時,開始皮下注射胰島素,不像前兩天是加在葡萄糖的點滴內注射,表示身體恢復狀況良好,可以正常飲食。

張燕醫師今到病房巡視時表示––

1.因手術關係,要恢復體內正常循環,必須排除八千CC以上的積水。使用利尿劑幫助排出積水,所以常想上廁所,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2.要少量多餐,補充營養,營養夠體力恢復較快。

3.心臟功能尚未完全恢復,配合不上意念,動作太快的話,有時會頭暈想吐,故動作要慢。

張醫師每次對我解說,我都很能接受,身體內各種現象的反應,他不僅會讓我知其然,更會讓我知其所以然,有了解前因後果的概念,自然對復健的工作就容易配 合,比起一些醫師,只會以很權威口氣說「這不可」「那不行」,但又不知「為什麼」,要好多了。以前常聽掛號求診的患者說,候診排隊有時要半個小時或四、五 十分鐘,醫生看病才花兩分鐘而已,抱怨醫生講得太少,此心聲不難體會。

雖然我人在病房內,會客室外仍有不少信徒送花來或親自到醫院來探病。遵醫師的交待,為免感染,近期內還是不會客,便囑人帶話到各別分院,感謝信眾的關心,給我半個月時間,我自然會去給大家看。

對日後保養,有幾點要注意的––

1.生活要規律,可以消除緊張心情。
2.適度運動,散步有助血液循環。
3.洗澡水冷熱適中,可以放鬆肌肉。
4.注意通便,彆氣不利於心臟。
5.小心寒冷,冷會使血管收縮,血壓上升,不利心臟。
6.維持理想體重,過胖會增加心臟負擔。

■四月 二十九日  星期六

因舌頭的僵硬感一直不退,講話時自覺音聲不「柔」,趁張燕醫師到病房來幫我擦藥時,談到麻醉問題,想到古時候沒有麻醉藥,如何開刀?

張燕醫師說︰「麻醉方法有吸入、注射、噴霧、肌肉鬆弛(即一般所謂的劍毒素)等方法,所以以現在人的眼光來看,華佗確有其人。」

我又問︰「對以針炙麻醉來開刀,西醫的看法為何?」

張醫師說︰「針炙麻醉可達神志不清不痛的效果,但在時間上不能把握,有的要二、三個小時才起作用,有的要半天。而西醫的麻醉,只要數到十,就可以生效了,故針炙是中國古老醫學,百人中只有部分人適用,比較沒有科學性。」

張醫師又提到︰「開刀對身體是一種破壞,但為了建設,卻值得做,身體在手術後一個月內,會感覺和以前不一樣,所以要換個角度聽一聽身體的需要,餓就吃,累 就休息,渴就喝水,不要強忍。但有糖尿病的人,其敏感度不強,相對反應就較遲鈍,往往會感覺不出自己的需要,這一點要注意。

手術鋸開的胸骨是用鋼絲固定的,要好好保護,至少三個月內不可摔跤跌倒,最好身邊要有人照應,不要單獨行動,上下起坐,協助者的手要用扶的,不要用拉的,避免傷口扯動。

調養期間散步是最好運動,但累時不要勉強,可用輪椅相互交替使用來散步,至少每天運動三次,次數可增加,但距離不宜太遠。

養病最重要是耐煩,能越早走路越好,可促進血液循環,除此之外,主要功課還是在肺部的深呼吸訓練﹗」

經過這一次的手術,我很有心要調整自己,張燕醫師給我很大信心,姜副院長替我前後張羅招呼,給我不少方便,真是感謝他們﹗

休息時,耳邊一直聽到佛號聲,告訴自己要好好睡覺不理它,但佛號聲依然句句清清楚楚,還伴有不絕的木魚聲﹗說我在睡覺,但又聽得很清楚,說我沒有休息,躺在床上又不想動。

■四月 三十日  星期日

深呼吸訓練及咳嗽清痰,是我每天不可少的功課,但不管我怎麼用心咳,沒有痰就是沒有痰,想想我這一生有許多習慣,如––

◎一生不吐痰。
◎習慣經年穿襪子。
◎不知欣賞花的美麗。
◎沒有穿拖鞋的習慣。
◎沒有吃酸醋的習慣。
◎一坐下來就不喜歡移動位置。
◎走路時,不喜歡回頭。
◎不喜歡吃米粉。
◎不喜歡不講話的人。
◎不喜歡徒弟養寵物。
◎不喜歡聽悄悄話。
◎咳嗽時,不喜歡人家拍背。
◎喜歡少數民族。
◎喜歡體育運動(尤其是籃球)。
◎喜歡坦誠的人。
◎喜歡樂觀的性格。
◎喜歡有音聲的人。
◎喜歡小動物。
◎喜歡大眾,不喜歡個人。
◎凡事喜歡集體創作。

每星期六、日,除值日者外,醫生護士大都放假。江志桓醫師的假日是到陽明山菜園種菜、拔草,今利用空閒到病房來巡視。

江醫師提醒我,手術後無胃口,但要勉強自己吃東西,半夜可少量加一、兩餐,不吃的話就沒有力量,營養要夠才能修補體內破壞的組織。講話很傷元氣,體力不足時不要勉強。走路散步可以幫助新陳代謝,一次的運動量若分三次進行,心臟比較沒有壓力。

不管做任何舉止動作,千萬不要透支體力,忍耐力強,並不代表心臟就好,故要適可而止。

今外科來電話說,有很多信徒打電話到外科部,詢問我手術後的情形,面對大家的關心,唯一的回報,就是趕快將身體養好。

 

菁華語錄

■不變隨緣 

做人做事要能有不變的原則及隨緣的方式。所謂不變,就是在面對與道德、信仰、慈悲有關的事時,原則不可變更;事務性的事則可隨緣,不但隨緣還要隨喜,更要隨遇而安、隨心自在。

◎幽默感是幽默自己,懂得自我解嘲,而非取笑別人

◎「心生萬法生」,心能生一切法,有願必成,歷代聖賢大德的功業都是靠願力成就的。

◎別人對我們不好,是我們成長的養分,不要太在意別人的言談,有人批評、指正、督促,自己才會進步。

◎開會時話多不要緊,但是內容要有意義並且具積極性。也就是說,除了「批評」之外,還要有所「指教」。

◎不管從事任何工作,都要做到不比較、不計較,如蓮花出污泥,不染塵勞,利益他人。

◎不一定每一個人都要成聖成賢,發願做一滴水,滋潤花草;發願做一朵花,莊嚴環境;發願成一棵樹,讓人乘涼。只要有心,任何善願,都能開花結果。

◎不一定要用錢才能做事,會做事的人是用智慧、用誠心來做事;真正會用錢的人,對自己要節儉,對弘法事業卻要捨得。

◎能力強的人要有包容心,有包容的肚量,一切便能為我們所擁有。懦弱者要有積極性,做事不能乘一時之興,因為心情會影響工作成效。

◎眾生就是我的一部分,再討厭、再合不來的人,也要把它看成自己手上的膿瘡,每天洗滌、包紮、愛護、消毒,傷口才會痊癒。

■領眾之道

做事不難,難在領眾。要能不輕後學、幫助後學、成就後學。真正的領導精神有時候不管就是管,「愛語鼓勵」是用人的基本方法。

◎退後是為了要跳得更遠,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講清楚、說明白」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妙方。

◎一個人要有憂患意識才能事事顧全,有生死觀念才不至於為生死所縛。

◎因果間必須還要有一個「緣」,人要留餘地、道德、方便、恭敬、慈悲、好話,給後代子孫。

◎一個人的缺點,若沒有人點破,則永遠不會進步,短處不改,長處就永遠被埋沒。

◎對屬下福利、前途要注重,給予信心,珍惜人才才會有人才。
◎人能成事,也能壞事,能將人事處理好,事業就已成功一半。

◎有話要說,有事要講,保持開朗的情緒和包容的心胸,是非常重要的心理衛生。

◎佛教是和平的宗教,雖也主張修行要降魔,但降魔非指跟別人戰爭,而是跟自己的煩惱戰爭,修行就是要能降伏其心,用慈悲忍耐來莊嚴自己。

◎每到新的工作環境,要做到與人事不對立,有好處不爭利,有利益不獨占,有意見不偏激,世間上的利益是大眾分享的,有大眾才有個人。

■人生舞臺

對不歡喜的人要忍耐,不習慣的環境要適應,每個人應依需要而懂得調適自己的舞臺。每到一個新的地方必定有新的挑戰,對我好不好、有利沒有利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自己崗位上如何去成就大眾。

◎世界是不公平的,要求得公平,只有凡事不比較、不計較。

◎世事真的很無常,人與人相處,得饒人處且饒人,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別人的傷害毀謗會增加我們的福德因緣,凡事不要太認真,外表雖被傷害,但陰德必定增加,我的福德因緣就是受人家批評而成就的。遇到逆境要用心用智慧來轉,才能有另一番天地。

◎路要自己走自己去適應,大海、森林、河川儘管不同,但陽光依舊公平照耀﹗

◎身為主管者要具有規畫能力,對是非不要聽片面之辭,要能承擔錯誤,接受指責,才能公平、客觀地處理事情。

◎人的煩惱大都是因為遇到逆境或挫折時,觀念一下子「轉」不過來,能轉者自然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自我調適。

◎要感恩珍惜現生的好因好緣,除為大眾服務,也為自己培福。

◎天堂及地獄之別,在於天堂的人本性肯容忍、幫助人;地獄的人則自私、執著、凡事計較。人若真的找到自己,就知道如何隨遇而安,那麼到處都是天堂了。

◎一個團體的成功,大都來自有團隊精神和集體創作的工作效率。人雖有賢愚庸碌之分,但只要依自己的程度,盡一己的工作能力,各盡其才,一樣會有好的成績表現。

■面對現實

無論多久以前訂下來的日程,總會到來;無論多苦多樂的事,也會過去。所以,只要有「一切總會過去」的認知,就不會去執著快樂,太苦也不會去計較。該來的總是會來,與其推託不如面對現實承擔下來。

◎佛道不是特效藥,在「不急不急」中去修行,才能成功﹗唯一要緊的是大家的自我學習,因為學習第一,在學習上,要急,要急,要快一點﹗

◎生命實在是一種無價之寶,對所擁有的東西,應心存感恩感激,尤其是健康的身體。

◎東西弄壞了,事情做錯了,都可以重新再來過,唯有健康一旦受損,就再也不能恢復。

◎人在病中,最能體悟世間的真情與虛偽,故有感生命的往來變異是無常的,要好好珍惜有限生命,努力去做。

◎我有一個好性格,一切都會很快放下,不掛念未來,也不會排斥當下,故一切都很愉快。

◎健康人有健康人的形象,但病人也有病人的尊嚴,病痛並不可恥,一樣很受尊重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