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釋道三家相即

 

我們在這些年來,宗教界也覺悟了,可以團結。這也就是緣成熟了,什麼緣?地球病了,地球有危機,不管你是哪個宗教,你沒有離開地球,地球病了,大家要來救,所以他就可以合作。我們現在講多元文化,一就是一個宗教,一切就是一切宗教,一切宗教就是一個宗教,一個宗教就是一切宗教,宗教也是相即自在,多元文化。實際上,這種概念在中國至少一千多年前已經落實了。中國傳統文化今天提起來,諸位立刻就能想到儒釋道三家,儒是一,道也是一,佛也是一,三是多,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一多不二。所以今天我們才看到,在形相上確實有三家,形相不一樣,可是在教學上、在境界上,三家相即,他真學。學儒的人,他讀佛經、他學老莊,他都學;學道的人,這些道長們,他念四書五經,他也讀佛經,他都通;學佛的人,在過去學佛,決定有四書五經的基礎,有《老子》、《莊子》的基礎,才能入大乘。特別是唐朝中葉以後,學佛的人不再學小乘,用儒跟道來代替小乘。

 

所以我們看到,好像是少林寺的石碑,「混元三教九流圖贊」,三教九流是一家,真的。今天宗教界覺悟了,所以我們三教九流是一家的這個圖要多印,多多的送給他們。因為這個碑相傳是唐肅宗時代的,肅宗是唐明皇的兒子,距離我們現在應該有一千五百年,中國人已經落實多元文化,講多元文化,中國古人還是老祖宗。所以中國這個國家,五千年的歷史,這樣大的版圖、這麼多的族群、這麼多的人口,幾千年來長治久安,靠什麼?靠多元文化。不是一家獨大,平等的,每一家都第一,佛第一,儒也第一,道也第一。如果它要不能相即相容,那就有第一、第二、第三;相即相容,個個都第一,沒有第二。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為什麼?個個第一就稱性了。這裡面深的意思,是一切法裡面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微塵裡面有整個宇宙的信息,那是多,一微塵有整個宇宙的現象。「芥子納須彌」,這是佛在經上常講的比喻,芥菜子跟芝麻粒差不多大,能容納須彌山,這是佛常常舉的比喻。而實際上,我們在《華嚴》上看到,一微塵裡面有大千世界,相即。一切微塵皆如是,所以給你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這都講的是事實真相,你要問為什麼?一微塵是自性,一切剎土也是自性,心現識變。稱性,自性裡面沒有大小,自性裡頭沒有先後。宇宙什麼時候發生的?當下一念,沒有先後。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五十五集)2010/6/12 檔名:02-039-005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