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經一論

 

(950514早餐)

 

學佛既然發心出家了,就一定要擔負起弘法利生的使命。否則的話,成就一定不如在家人。弘法利生,一生能夠學一兩部經,就夠用了,不必學很多。你所選修的這部經,經文註解都要背誦,若不遵行古大德的老辦法,我們成就會遠遠比不上上一代的。

 

從前的人學一部經,不但經文要背,連註解都要背。像天台家,他們背誦的是三大部-《法華經》的經文、《法華經玄義釋籤》、《法華經文句》,這些算是兩部;另外還有一部關於修行的,是《摩訶止觀》。這是學天台基本的條件,不能背誦三大部,就沒有資格學天台。所以現在人不肯背書,就沒有辦法超過祖師。同樣的道理,學《無量壽經》,不但是《無量壽經》經文要能背,《無量壽經》的註解也要能背。

 

我在一生當中,看到還是用這個老辦法教學的,在香港有一位-海仁老法師。一九七七年我去拜訪他老人家,第二年他就往生了,往生的時候九十多歲。他在香港只有六個學生,他是專攻《楞嚴》、專弘《楞嚴》的,在香港稱為「首楞嚴王」。他的學生要背《楞嚴經》、要背註解,所以他的學生只有六個人。

 

要想真正有成就,就不能不在這上面下功夫。要學《無量壽經》的人,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很好,最好都能背過。

 

如果學《觀無量壽佛經》,就選《觀經四帖疏》,也就是善導大師的《疏》,連經帶註解要背得很熟。

選《彌陀經》的人,《彌陀經》有兩個註疏-《彌陀疏鈔》及《彌陀要解》。《疏鈔》最好是加上《演義》,《演義》是解釋《疏鈔》的。《疏鈔》是蓮池大師著的,《演義》是是蓮池大師的傳法人成實法師作的。

 

《要解》,最好是連圓瑛法師的《講義》都能背過。

 

學《普賢行願品》的,最好採取《別行疏鈔》,完全能背下來。

 

學《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的,就採取灌頂法師的《疏鈔》。

 

學《往生論》的,採取曇鸞法師的註解。

 

必須要有一門看家的本事才行,不這樣的下死功夫,那都是玩玩佛教而已,是不能自度度他的。所以古大德講:「五年學戒。」五年當中為常住服務,是修福、修布施、修忍辱;在這五年當中,你要把所學的經典給熟背。在從前寺院叢林裡面,這五年你是沒有資格聽經的。但在現在這樣的環境當中,經你可以聽,但是你一定要以背誦為主。

 

五經一論能背的愈多當然是好,註解至少要取一種。你發心將來弘揚哪一部經,就要在這一種上面下功夫,天天讀,讀熟了自然就會背,也用不著刻意去背誦,你的戒定慧就可以以這種修學方式全部完成。真正能在這上面下功夫,哪有時間去打妄想、搞是非?還有妄想、是非,這種修學法你就做不下去了。所以古來的大德,他們都是專攻,都是一門深入而成就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