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流通因緣

 

我們繼續看下面文,「今經備集五譯文義」,五種原譯本的經文、義理,「結成此願,名為衣食自至願」。就是這段經文雖然不長,不是一個本子裡頭的,五種原譯本裡頭都有,把它會集在一起,結成此願。「如《會疏》釋《魏譯》」,《魏譯》流通最廣,是康僧鎧的翻譯本。在五種原譯本裡面,他翻得好,文也比較通暢,義很具足,所以古時候學《無量壽經》全學他的本子。

 

我過去在台中,李老師講《無量壽經》,早年他講過一次,是用夏蓮居老居士的本子。以後我到台中,聽他講《無量壽經》,就是用《魏譯》的康僧鎧的本子,是隋朝慧遠的註解,這個註解叫《無量壽經義疏》,我學過這個本子。老師對於夏蓮居這個本子以後他就不講了,他把這個本子給了我,裡面註解、段落都勾出來,可以說相當詳細,我們能看得懂。

 

老師給我這個本子我很歡喜,我就想講。這個本子很喜歡,比五種原譯本確實是好,非常歡喜。老師那時候制止,他說你現在不能講。我問他為什麼?他說這個本子有爭議,有很多人批評。他說你講這個本子,你年輕,出家不久,恐怕你招架不住。我就明白了。

 

一直到老師往生了,他這個眉註本很多人沒看見,我把這個本子印了一萬本,在海外流通。每個人看到這個本子都歡喜,緣成熟了,要我講。我第一遍講是在舊金山,第二遍好像是在溫哥華,在溫哥華講過一遍。先後用這個本子好像是講過十遍,每到一個地方都講這個本子。

 

那個時候我跟黃念老沒有聯繫,不知道,一直到他到美國去訪問,經過同學的聯繫才知道。沒見面之前,他的名字我知道,這是李老師在台中曾經提到過,所以我有這麼個概念,知道梅光羲的外甥,知道有這麼一個人。因為在這個會集本裡面,前面的序文,梅光羲寫的,梅光羲是李炳南老居士的老師,所以李老師對這個非常珍重。

 

後面黃念老一篇跋,跋文,有這麼個印象。聽說他要到美國來,我們表示歡迎。他這個註解,那個時候剛剛完成,我們現在這個註解裡頭他修訂過的。我們第一次印的本子是原本,跟這裡頭的內容他有很多都補充。才看到他這個本子,他那個時候只帶了一部到美國,他送給我了,油印印的。

 

現在恐怕很多人不知道,什麼叫油印。刻鋼版,油印印的,那品質很差。數量當然很少,我估計頂多一百二十本,一百二十本之後,那個蠟紙就不能用了,字就看不清楚了。我相信他是選最清楚、最好的帶到美國去,就一套,送給我了。聽說我也講這部經,送給我了。我把它帶回台灣,印了一萬冊,重新做版印了一萬冊,送給他,非常歡喜。這個註解就這樣流通了。

 

我們在海外廣泛的宣傳,所以大家對這個本子熟悉了,學的人漸漸多了。可是沒想到還是有風波,在國內,在台灣也有,反對會集本。讓我想到,黃念祖老居士採取集註的方法來註解,這是智慧。如果他自己寫的註解,這些反對的人對他會有批評,不承認他的註解,這個註解就無法流通。

 

他今天用集註,不是我註的,是經上,用經來註經,用祖師大德的東西來註經,不是自己的。這個讓大家看心服口服,再沒話說了。採取了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古大德的註疏,總共用了一百九十三種。我們學這一部註解就學了一百九十三部經論、註疏,就好像唐太宗的《群書治要》一樣,這一百九十三種東西裡頭的精華節錄在此地,配上這個經文,實在是難得。

 

那個時候文化大革命結束之後沒多久,他就做這個工作,真難得!真不容易!用這種方法是真實智慧,別人來找碴的時候可以推卸責任:不是我的,我從這兒抄來的、從那兒抄來的,都不是我的。他替我們做了這麼一樁好事。所以這個註是集註,不是他個人著作,集註,全是引經據典。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第一八三集)2012/2/10 檔名:02-037-018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