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感念周邦道先生

 

菩薩一定是先讓眾生得福,沒有把自己擺在第一,把別人擺在第一,自己在最後。我們從小看到過,抗戰時期,抗戰的後期,我們是流亡學生,被國家收養。那個時候國家辦了很多中學,是屬於教育部管的,國家直接管的。學生的來源都是戰爭當中家庭失散,這個小孩無依無靠,國家把這些學生收集起來辦學校,這個費用,衣食住行都是國家負擔,完全是公費,叫國立中學。抗戰勝利之後就廢除,就沒有了。

 

當時我們的校長周邦道先生,晚年在台灣。那個時候學校就是一個大家庭,同學是兄弟姐妹,老師就等於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父母該幹的事情老師都要負擔。所以那個時候我們學校師生、同學的感情,比自己家裡面的父母、兄弟感情還深。為什麼?患難之交,大家在一起要互相照顧。我們的校長是菩薩,學校常常接受救濟,這些衣服、用的物品,送到學校來,老師自己,校長自己有小孩,好像他有四、五個小孩,他第三個兒子跟我同班。

 

這些救濟品來的時候首先分給學生,分完還有剩的,他自己家的小孩才分到,那時候也是同學,也是我們一起念書的,他放在最後,同學擺在第一,大公無私。我們對校長尊重,校長愛學生超過他的子女。所以他的子女常常在我們同學面前抱怨,他說我們命不好,做了他的兒子,做他的學生多好!把學生擺在第一位,我們只是永遠感恩老師,永遠不會忘記那一段苦難的生活。所以同學跟同學當中就是親兄弟、親姐妹。

 

這抗戰造成的,我們曾經,時間不長,兩年的時間生活在這個大家庭當中,學了很多東西,做人做事的道理,老師帶頭做出榜樣。人只要心是公平的,真正常常想到別人,自己還能過得去,就應該全心全力幫助別人。如果沒有受過這種教育,沒有看到這些事實真相,就我們那時候老師做出榜樣給我們看,學生晚上睡覺睡得很舒服,老師不舒服,夜晚至少要到寢室去看兩次。學生有時候睡不好覺,被子掉地下去了,老師半夜要去給他蓋被子。特別是年歲小的學生,念初中一、二年級,年歲還很小,還不太容易照顧自己的,那個老師很辛苦,我們親自看到的。老師確確實實把學生當兒女一樣看待,照顧非常周到,他有愛心。現在在這個社會看不到了,親生的父母照顧兒女不如我們以前的老師照顧我們,所以沒有不感恩的,永遠不會忘記的。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五三五集)2011/8/12 檔名:02-039-053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