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種「法緣慈悲心」,這是菩薩的,這比前面高了。「既斷煩惱之三乘聖人」,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斷了,這是三乘聖人,三乘是聲聞、緣覺、菩薩。這個菩薩是十法界的菩薩,沒有離開十法界,他們都住在四聖法界,都是超越六道輪迴,所以煩惱斷了。「達於法空,破吾我之相,破一異之相,滅一異之相之人」。這境界是高,破吾我之相,我執破了,在五種見惑裡面,身見破了,我見也破了。破一異之相,就是邊見破了。滅一異之相,這個位次就更高,破是伏煩惱,定功伏住了沒斷,它不起作用;滅是斷了,定功深了,把煩惱化掉。

「但憐眾生不知是法空,一心欲拔苦得樂,隨其意而拔苦與樂,名法緣慈悲心」。這是菩薩的慈悲心,菩薩證得人空、法空,但是憐憫眾生不知是法空,這個法空包括人空,眾生不知道,迷在六道,生死輪迴,苦不堪言。菩薩見到、聽到、接觸到了,慈悲心自自然然生起來,隨其意,這個其是眾生,這就是眾生有感,佛就有應。佛怎麼樣應也是隨眾生的意思,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這個地方的菩薩還沒有明心見性,他們是阿羅漢、是辟支佛、是權教菩薩,阿羅漢就有這個能力六種神通。當然他們比阿羅漢還高,六種神通比他們用得靈活,隨眾生的心,應所知量,這感應道交不可思議,來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這叫法緣慈悲。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一八集)2013/1/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