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佛菩薩、祖師大德教給我們理事雙修

 

《彌陀疏鈔》,蓮池大師所說的。「《彌陀疏鈔》云:著事而迷理,類童蒙讀古聖之書。」著事,著相,理不明白,不明理,好比什麼?好比小朋友,童蒙,讀聖賢之書,他會念、會背,什麼意思不知道,用這個來比喻。「昏穉未開,僅能讀文,了不解義。所謂終日念佛,不知佛念者也。」這樣念佛的人很多!由此可知,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有道理,他要不講就教人念,念得再好也不能往生,為什麼?著事迷理。有些老阿公、老太婆,他真的也迷理,他什麼都不懂,他光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他怎麼會往生?怎麼會那麼高的品位?他那是暗合道妙,前面說的潛通佛智。他那一句佛號把煩惱念掉了,煩惱念掉,佛智就通了,因為煩惱是障礙佛智的,只要把煩惱念掉,他就通了。這個是智慧沒有開,迷理,迷沒有破掉,迷破掉就行了。他迷破不掉,這個迷是什麼?無明,不明瞭。這用心不一樣,功夫不相等,終日念佛,不知佛念。

 

夏蓮老的《淨修捷要》裡就說,「我念彌陀,彌陀念我」,聲聲相應!所謂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為什麼?他明理。為什麼?自他是一不是二,他懂這個道理,他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執理而遺事」,單執著理,不念佛,行不行?「比貧士獲豪家之券,自云巨富,不知數他人寶,於己何涉」,跟自己沒有干涉,這是執著理。生佛不二,那我何必要念?彌陀即是我心,我心即是彌陀,不必念了。理上講得通,事上成了大病,你理事沒有圓。理事圓融,那就行,那是真的不是假的。理,你是阿彌陀佛,事,你是六道凡夫,你還執著這個身是我,你還有自私自利,你還有名聞利養,阿彌陀佛沒有了。既然你心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你心,你也應該這些煩惱習氣統統沒有了,那就對了。「所謂雖知即佛即心,判然心不是佛者也」,這把事實真相說出來了。

 

「是故約理則無可念」,就理上講,無可念。就事上講,「無可念中,吾固念之」。無中生有,為什麼?「以念即無念」。這個無念是什麼?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沒有動念,南無阿彌陀佛,或者是阿彌陀佛,念念相續,不著相,理事無礙,理事一如,理不礙事,事不礙理,這就對了。「故理事雙修,即本智而求佛智,夫然後謂之大智也。」總而言之一句話,你必須把煩惱要統統放下。煩惱是什麼?總的來說,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見思煩惱就是製造六道輪迴的第一個因,有見思就有六道;塵沙煩惱是製造四聖法界的因,有塵沙就有聲聞、緣覺、菩薩、佛。煩惱不盡,自性不現前。煩惱要斷盡,煩惱也不是真的,也是假的,但是你執著這個假的,假的就好像變成真的一樣。這些道理、事你不能夠不懂。所以諸佛菩薩、祖師大德教給我們,理事雙修,事上非常認真,理上什麼?不著相,就是《還源觀》上講的四德。四德第一個「隨緣妙用」,隨緣就是事修,妙用呢?妙用就是理修。妙用是什麼?妙用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用這樣的心態去隨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叫妙!凡夫不妙,凡夫是什麼?他有分別、有執著、有妄想,夾雜這些東西在裡面就叫造業。他造的是淨業,就是四聖法界,染業就是六道輪迴。六道輪迴裡頭是善業,他就是人天兩道;惡業,他就是地獄餓鬼畜生,他就現這個相。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四O九集)2011/5/12 檔名:02-039-040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