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性法性是一個性

 

不變是體,見聞覺知不會變,在我們人的身上,佛講這個東西叫自性,或者稱為佛性,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在礦物、在植物,佛就說它作法性。諸位要曉得,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這經上我們看了很多,祖師大德也敘述得很多,可是我們總有一個疑惑,法性跟自性是一個性,自性有見聞覺知,那法性有嗎?這是個很嚴肅的問題。如果說法性裡頭沒有見聞覺知,那我們就可以說,法性跟自性不是一個性,不一樣。到我們讀《華嚴經》,我們尤其是看到清涼國師的《妄盡還源觀》,看到《菩薩處胎經》世尊跟彌勒菩薩的對話,我們明白了,法性跟自性是一個性,它有見聞覺知。特別明顯的,世尊問彌勒菩薩,「心有所念,幾念、幾相、幾識耶?」彌勒菩薩的回答,佛菩薩這一問一答是給我們聽的,教導我們的,「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就是物質,物質現象,「形皆有識」,每個物質現象裡面都有受想行識,那是一個心,那不是第二個心。

 

這樁事情,日本江本勝博士的水實驗證明了,水是礦物,用科學的實驗發現到水能看,它有見;水能聽,它有聞;水有感覺,你看我們用善意對待它,它知道,用惡意對待它,它也知道。通過科學實驗,善意對待它,它給我們示現的結晶非常之美;惡意對待它,所示現的就很醜陋,你看它的反應有見聞覺知。可是見聞覺知它變質,變成受想行識,為什麼?阿賴耶裡頭起作用了。如果沒有阿賴耶,轉八識成四智的時候,它就是見聞覺知;如果一念不覺,隨著八識起變化,它就是受想行識。於是我們就明白,法身菩薩,像《華嚴經》上所講的圓教初住以上,我們能體會到,他們接觸任何現象,精神現象也好、物質現象也好、自然現象也好,所呈現出來的反應全是見聞覺知。為什麼?他自己是見聞覺知,他自己已經轉識成智,一轉一切都轉了,一切法從心想生,他的念頭轉,所有境界全轉了。如果沒有能夠轉識成智,那你所見的一切境界全是受想行識。就是說,在迷的狀況裡面叫受想行識,在覺的這個狀況之下就是見聞覺知,見聞覺知跟受想行識是一回事情,只是覺迷不一樣。我們得從這裡認識諸法實相,對我們的修行就大有幫助,我們的修行不會走上歧途,不會再走彎路,方向目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樣修行,一生當中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一六九集)2010/10/17 檔名:02-039-016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