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手冊 海濤法師編著
海濤法師編著
恆久以來,尋尋覓覓於心靈皈依處,佛法浩瀚如海,而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驀然回首時,燈火闌珊處,大善知識慈眉含悲俯視娑婆世界苦難的眾生。行步如風,頎長的身影,淨涼的姿態,徐徐穿涉人間,清涼穿涉人間。
海濤法師──望之儼然,即之也溫。於忙碌的弘法行程中,總是一派沈穩,氣定神閒。法師常告誡大眾,要「人忙心不忙,人閒心不閒。」此即「動中磨練,靜中養成」。要練就「八風吹不動,端座紫金蓮」的真功夫!
法師行願如須彌,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不捨一眾生。監獄、看守所、學校、寺院,以清涼悅耳的法音,莊嚴的儀表,攝受大眾。法師慧眼慈心,觀機逗教,因應眾生的根器,隨機開示。並以同理心進入眾生的生命,理解、關懷,進而開示教化。尤其對監獄受刑人,法師更是關懷備至、不遺餘力。常常,頂著烈日驕陽,奔走各獄所中,悶熱的空間、受刑人的無奈,然而,法師慈悲愛憫眾生的願行,如甘露般的妙語遍灑著大眾,頓時,化為滿室的清涼!
法師自許願以淺白的語言,表達甚深微妙的佛法,要度化社會大眾。除了字正腔圓的標準國語之外,法師更練就了流利的閩南語,常常在雙語的佛學講座中博得熱烈的掌聲!曾有人問法師:「師父,您為何不說深一點的佛法?」法師:「佛法不離世間法,將佛法實踐於生活中,才是真正的修行。」法師一語道破真實修行的重點,修行學佛在於修這一心,修正自己的行為,正所謂「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禪的實踐就在穿衣吃飯之間,若缺少平常心、慈悲心,便不是禪!
不建立「有形的道場」是法師與眾不同之處,法師常說:「監獄、學校、醫院................隨處都是大道場,只要有眾生,便是弘揚佛法的好機會!」處於二十一世紀的資訊時代,法師更善用資訊媒體,成立「法音媒體中心」,製作影片、VCD、錄音帶等,以電視道場弘法,讓大眾不必出門,遙控器一按,便可沐浴在法師如春風般的溫潤法語之中。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修行學佛亦如是,除了深入經藏,更應外行菩薩道,解行並重,方得以理事圓融。法師就是本著大乘菩薩精神,以出世的智慧,入世的慈悲,關懷芸芸眾生。「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是法師的慈心悲願。「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不落痕跡,善開方便法門。法師的睿智如江河涓涓不停,法師的《修行筆記》是近年來納履足跡的烙印,一場又一場佛學講座的講義,蘊涵著法師的慈悲與智慧,今將修行者對情與愛的觀點合輯成冊,名之為《真愛手冊》,供養十方檀越暨世界各地有緣者,期願佛法的甘露水長流五大洲,滋潤盡虛空遍法界眾生!
南無阿彌陀佛!
佛陀教育中心編輯室
愛一切眾生
打開自己的心,張開自己的手
去擁抱眾生、擁抱世界
修行佛法,就是要培養我們對一切眾生的關懷,簡單說,就是練習愛眾生的能力。
很多人在修行佛法以後,瞭解佛教的根本道理,就說要放下、要捨離,結果變成一個很沒有感情的人,乃至不苟言笑,自己一個人躲在山上,以為這就是修行。當然這是一種修行的方式,叫「解脫道」,自己了脫生死就好了,但是這不是大乘佛法佛陀的本懷。
佛陀的本懷是要讓我們以平等心體悟空性,瞭解眾生和我們親切的關係,我們叫「互生」。沒有你就沒有我,那種互相依賴的感受,然後和眾生合為一體,願眾生離苦。只要看到別人在痛苦,那就是菩薩發心的時候,簡單來說就是修「菩薩道」。
很多人問我:「法師,您為何要出家?」我回答:「因為要去愛。」我們從母親、妻兒那裡瞭解愛,所以一定要將這個愛,用我們的生命來實踐、來練習、來培養,愛一切的人,好像愛自己的母親、妻兒一樣。
農曆的七月,佛教稱為「教孝月」,也叫「慈悲月」、「普度月」,其實這三個字的意思是一樣的,就是教我們要孝順、要慈悲。所謂普度,就是將一切眾生當作自己的母親去孝順,願意超度他,這個叫作慈悲,就是佛法的精髓。
因為每一個人的知見、觀念或智慧不一樣,對佛法的體悟便不同。我問很多人要不要來出家,他們會說:「不要,我要好好愛一下,我放不下愛。」其實,出家就是叫你去愛,好好的愛,又稱為大愛、真愛。
真正的愛,不是那種假的──建立在感情的、肉體的、欲望的、佔有的、控制的愛,那種愛讓人害怕、讓人痛苦。真正的愛,簡單來說叫做「發心」,發什麼心?發關懷一切眾生的心,也稱「菩提心」。
也因為要關懷一切眾生,所以我們要有幫助眾生圓滿智慧和慈悲的能力,並成為我們生命的動力,那個叫願力──菩提誓願,真正的佛法。所以有真正佛法觀念的人,他隨時會關懷整個社會,不是只有我家好就好了,不是我們的道場好就好了。眼睛一打開,所看的、想的都是為一切眾生,包括天上飛的、地上爬的,乃至看不到在受苦的惡鬼道、地獄道眾生,甚至在天堂享受那種短暫快樂的天神,都是他所關懷的對象。
所以佛陀示現生命,他希望我們學習那種真愛的生命,去愛一切眾生。打開自己的心,張開自己的手,去擁抱眾生、擁抱世界。我們這輩子第一次學到的愛,就是被母親擁抱。母親擁抱孩子,乃至孩子依偎在母親身上,那就是我們體悟的真正的愛。也應該將這種的愛擴展到全天下,讓每一個人、每一個眾生,都和我們的母親一樣,來完成我們生命的覺醒。
所以佛教講覺醒,菩薩就是「菩提薩埵」的簡稱,也就是覺醒、知道的意思,知道我們和眾生的關係,知道眾生是我們的母親,為了不讓母親難過,所以要守戒律;為了不讓母親擔心,所以要幫助自己。小孩子如果生病,母親就會非常難過,所以凡是做過母親的人,乃至我們每一個都曾做過小孩子的人,對這些都應該有所體悟。
所以簡單來說,學佛所說的智慧,一定要發揮生命真正的力量──愛,去關懷一切生命,去服務一切眾生。真正的愛,還必須包含原諒、寬恕,絕對沒有怨恨,沒有捨棄。各位都是在家居士,在家居士有家庭夫妻的關係,有小孩子的關係,我們應該在這些關係裡來修行真正的愛,因為離開真正的愛,就沒有慈悲可言。
以下我們利用短短的時間,來討論我發給各位的講義的內容。
第一、藉著我對你的愛,讓我表達對全宇宙的愛。
每一個人都有愛的對象,例如先生愛太太,或者母親愛孩子,乃至你愛一隻狗,所以藉著我們對對方的愛,來表達我們對全宇宙、全眾生的愛。也因為我們曾經愛過,才知道如何關懷別人,也因為我們對對方的愛,我們才瞭解要如何去對全宇宙乃至全人類的愛,並擴及對所有眾生的愛。
這就是佛教的重點──化私愛為大愛,擴展小愛為無私的大愛。簡單來說,你要對你的太太、先生說:藉著我和你住在一起,我要學習去愛所有的人,去愛所有的眾生;我可以愛你,就可以愛這個世間所有的人、所有的眾生,這就是真正的修行、真愛的訊息。
我們佛教講「僧伽」,歸依三寶的佛法僧,「僧」就是和合的團體,今天出家修行,為什麼要加入大眾,加入僧團,就是培養真正的愛,去關心每一個人。而且除了關心佛寺裡面的人,還要進一步去關心佛寺外面一切的人。但基礎是,你必須從自己小單位裡先圓滿這個愛。所以我常常說一句話:無法愛你旁邊的人──做丈夫的人無法愛你的太太,做太太的人無法真心去愛他的丈夫──他就不可能去愛世間的人。
各位知道我有娶過太太、生過小孩,我對他們非常的感恩,愛是沒有條件的,因為對方曾經讓我愛過,我才知道如何做人。我母親生病讓我更懂得愛,我父親生病讓我更懂得去關懷,我生下小孩,更加了解對他的生命應負永遠的責任。也因為這樣,我們才瞭解如何去愛別人。
第二、所謂的修行,就是快樂的修行、愛的修行、正念生活的修行。快樂和愛的能力,是生活中必須培植的。理解是愛的最基礎,諦觀是這項修行的最基本。
什麼是「正念」?就是正確的心念──清淨心、愛心、平等心,瞭解空性的般若空慧,好像觀世音菩薩一樣。因為空性,才瞭解眾生和他是一體的,觀眾生苦。觀,用心去疼惜眾生的苦,聞聲救苦,這個就是正念。
小乘根器的人,將正念當做是知道一切變化無常無我,不要執著。小乘根器的人,智慧比較小。大乘根器的正念,是我和眾生合為一體,「勿忘世上苦人多」,隨時保持這種的正念情操,就是修行。
為了要得到快樂,為了要保持正念慈悲心,在生活當中必須培養快樂和愛的能力,必須去種福田。所以修行不能離開日常的生活,例如你今天去借住這間房子一天,離開時要合掌,感謝房子、感謝電燈、感謝自來水,感謝煮飯的人,感謝任何一個人。
在日常生活裡,因為感恩,就會更加疼惜,理解是愛的最基礎。理解就是瞭解,瞭解好在有這間房子,不然我會被雨淋;好在有母親、太太為你煮飯,有先生去外面工作,有孩子讓你知道當父母親的快樂,有老闆,有夥計............,這個世間種種的存在,乃至有情的眾生,乃至無情的建築物、山河大地,我們都要感恩。
各位現在在聽我講話,你就要感恩這支麥克風,不然你無法聽到,也要感謝電力工廠,沒有電還是無法聽到,這就是佛教緣起的思想,原來身旁的一切都與我們有關係,如此將我們的心量擴到最大最大。
我每天跑來跑去,今天我父親還特別對我說,你怎麼不去建一個道場,否則以後你老了怎麼辦?我對我父親說,我每天都在道場裡面。站在什麼地方,和誰說話,那些都是道場。道場是有愛、有關懷的地方,沒有範圍界限,人和人之間是無限的容忍,這個就是佛教說的空性。如果你今天生氣,不過是一個方便,利用金剛忿怒相,但是動機還是慈悲的。
道場是在保持正念愛心,那才是安住在道場,要瞭解我們和一切眾生的關係,一切眾生好像是我們的父母,所以要有理解心。站在世俗法,理解就是同情、體解。世間一般人會去殺雞、釣魚、唱卡拉OK,我們瞭解這是因為他們沒有聽聞佛法,那是我們的責任,他們如果瞭解佛法,就會找到真正的快樂,而不會在那裡唱歌跳舞。
因為瞭解,所以你不會排斥對方,你會接受對方,就算是殺人的人,正在吃安非他命的人,你都會同情他,知道對方為什麼今天會這樣,你就不會排斥,這就是愛的最基礎。
佛教的「諦觀」又叫做「真實觀」,諦觀就是了解真相,最好的諦觀是四聖諦觀,就是將生命的真相看清楚。諦,就是對真理、真相的瞭解,觀,就是內心裡徹底的瞭解,是真正的觀照。諦觀,就是我們每天在念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是愛和理解的基本修行。
學佛的人必須冷靜去分析,你對這個社會的責任感、使命感,活著的目的是要做什麼?這樣你才能看到別人內心的最深處,看到他的佛性,再不好的人一定有他最好的那一面。所以,你要培養慈悲的能力,就必須有智慧的瞭解。佛教所謂的慈悲的力量,是來自於圓滿的智慧,所以你必須諦觀,理解是站在別人的立場瞭解。
第三、真正的愛是包括責任感。
這點最重要。做母親的人看到孩子躺在加護病房快要死了,心裡萬分著急,這時絕對不會再去做一些無聊的事,因為沒有時間。你想今天你是母親,地球有六十億的人,你有六十億的孩子,你看你會有多急。這裡的孩子大家都在忙錢、感情、吃、睡覺、色、毒,好像得到癌症一樣,你急不急啊?當然急啊!也因為有這種的責任感,你才會發大心。
但是責任感來自於不排斥對方,他的不對就是我的不對。釋迦牟尼佛他對眾生有責任感,每一個人都是他心裡的最愛。而要如何表現出這種責任感?就是要接納他的本來面目,不論是他的好或不好,只願他離苦得樂,這是我們最重要的目的,所以要培養這種對眾生平等關懷的責任感。
所以,真正的愛,是一種過程、一種付出、一種奉獻、一種服務,這裡面沒有批評、不接納或怨恨。對方如何對不起我們,我們只是更同情他;對方對我們好時,我們要更愛他、更關懷他。
第四、在真愛中只有長久的承諾,我要愛你,我要幫你,我要照顧你,我要原諒你,我要包容你,我要你快樂,我要為快樂而努力,而且永遠不變。
我們今天修菩薩道,最高的希望是證得不退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很多人解釋為不退轉求成佛,我認為應解釋為不退轉愛眾生,因為愛眾生才要成佛,這是一種長久的承諾。所以下面這句話:「我要愛你,我要幫助你,我要照顧你,我要原諒你,我要寬恕、包容你,我要讓你快樂,我要為了使你快樂而努力,而且永遠不變。」這句話最重要。不可以說,我只要做三年做五年,你如果怎樣,我就要和你了斷。
所以,我現在和很多人在一起推動佛教關懷眾生的各項事業,大家問我參與者需要什麼條件?我說基本的條件就是打恐不退轉。不管是如何被誣賴、被懷疑、被毀謗,就是不退,這就是唯一的能力。不然能力高的人,要人捧,並有相對的條件,就無法做得長久。
所以,縱使你今天看到蟑螂,也要說我要愛你、我要幫你、我寬容你、我原諒你;孩子現在在吸毒,你還是要愛他幫他;你先生現在在外面有女人,你也是要這麼做,為自己加持,告訴自己不能退。
第五、婚姻組成了一個兩個人的僧團,可以讓雙方修行愛,使另一半如花般綻放,快樂成真。快樂,並不是單獨一個人的事,一天裡應該至少要修行微笑幾次,為的不只是你自己,也是為另一半。也應該為自己、為另一半修行行禪,我們與無數人、無數眾生息息相關。我們的每一步、每一個微笑,都會在周圍的人身上起作用。
夫妻之間要互相照顧,讓對方如花一樣綻放,感到很快樂。所以快樂,不是單獨一個人的事,這個世間沒有只有讓我快樂就好的事。母親的快樂是來自孩子的快樂,做太太的快樂,是因為丈夫事業成功、身體健康,讓她感到很安慰。所以快樂是互相的事情,這個世間的快樂來自於讓別人快樂,你才有真正的快樂。
我們拿錢去幫助貧窮的人,參加法會回向法界受苦眾生,感到很快樂,這是一種付出的快樂。如果快樂裡面是有條件有交易,那就不是真正的快樂。沒有真正的快樂,就無法培養慈悲的種子。清淨心,是一切功德的根源。
所以家庭夫妻的關係,一天當中至少要修行微笑好幾次,早上起來對他笑一笑,要出門前對他笑一笑,回來後對他笑一笑,要睡覺時對他笑一笑。我現在在練習吃飯時,誰坐在你前面,就對他笑一笑,不然無法吃下飯。這就是修行,修行是帶點勉強。所以,我現在走在路上,看到談戀愛的年輕人,看到老夫老妻互相笑,就像看到了佛,看到了人間淨土,心中覺得真幸福啊!
不但這樣,有婚姻的人也應該為自己和為另外一半修行行禪,行禪,什麼意思?譬如今天下班要回到家裡,就像各位年輕時談戀愛一樣,你一定要打扮得最漂亮,世間人說的漂亮,是穿著最漂亮的衣服讓對方看,但是佛教的漂亮是指內心的漂亮。
我今天要回到最愛的人旁邊,乃至我要回去看我的父母親,我一定要修禪,培養最清淨、最慈悲、最健康、最有力的最佳心靈狀態,讓他們看到,這個叫行禪。行禪是要保持一個最好的心的品質,為了對方,我要保持冷靜關懷,讓對方看到我很快樂。
我記得過去我的同修很發心,她的母親過生日,她就去燃戒疤,點時很痛,我就在旁邊念佛念很大聲,我同修事後對我說:「有你在旁邊念佛很大聲,我怎麼痛都沒關係。」頓時讓我感覺到我這輩子還有利用價值,並且才知我們是被人尊重、被人依賴的。
所以我們為了對方,我們必須行禪,走路也好,打坐也好,我們和無數的人、無數的眾生息息相關。行禪,禪定的目的,是要開發正念的修行,知道我們和人和一切眾生,都是緣起相關合為一體,無法分離的。也因為這樣,我們的每一步、每一個笑容,都會在我們的周圍發生作用。
做丈夫的人今天下班回去,對家人笑一下,帶禮物回來,整間房子就是極樂世界。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在每一個單位,都會影響每一個人。我出家以後深深覺得,今天如果睡不飽、心情不好,每個人看到我都會覺得很奇怪,尤其帶團出國,整團的氣氛也都會不好,這是因為你有影響力,你的心念不穩定就會影響團體的氣氛。所以,我們必須隨時保持一個好的、善良的、慈悲的念頭,因為我們會影響全世界。
只是我現在出家了,不然我要去學擁抱禪。我看到老外在抱,好好喔!我們中國人都不抱,很奇怪!各位你們多久沒有抱過你母親了?做先生的多久沒有抱太太了?我記得我十幾歲的時候,我父親會說:「來!我抱一下。」我就想:奇怪!我這麼大了,你抱我做什麼?我們想小孩子才可以抱,大人不可以抱。
但是我上個禮拜到澳洲,澳洲人只要看到朋友來,不管是男是女,都會親臉頰打招呼,我覺得他們很親切,如果中國人親一下,這下子他先生一定翻臉。所以西方人有時候還真懂得愛,我們雖無法做到,至少也要握手吧。
第六、我們的修行有來自導師、父母和朋友的幫助,更有所有在動物界、植物界和礦物界的眾生幫助,藉著你,我向這大僧團表達我的愛。因此,我應該要有能力愛你、照顧你、使你快樂。
沒有別人,你就不知道自己的重要;沒有別人,你就不知道原來我們不能離開他人,離開植物、山河大地和這些礦物。所以藉著外在,你瞭解你需要一切人,這叫做「我們的修行」,也是僧團共修的主要目的。
所以藉著你─你所愛的人,我要向這些大僧團表達我的愛。什麼是「大僧團」?眾生界叫大僧團,眾生界有十法界,從佛到地獄界都是大僧團,和合一體,所以我應該更加有能力愛你、照顧你、使你快樂。
為了要愛世間一切眾生,你開始要愛你旁邊的人。有一次,我在外面說這個道理,有一位太太事後來問我:師父,我已經離婚了,要去愛誰?我說你應該要開始練習,原諒、包容和愛過去那個先生,就算他已經跟別人結婚,你心中如果還有怨恨的種子,你就無法培養真愛。
如果我今天出家,我的太太抱怨我,我就無法修行真愛,我必須接受她短時間的抱怨。還有我的父母親,我出家,他們不諒解,但是我必須把握在一段時間裡,透過自己好好修行、懺悔、迴向,讓對方瞭解。我們是因為孝順父母、愛太太、愛小孩,所以才要出家,我們一定讓自己內心裡面保持清淨心,不能帶一份殘廢的愛。
各位如果真的有發願,真的要服務這個社會,不論做在家菩薩或者出家菩薩,你現在必須要用畢生的能力去愛你周圍的人。有人會說:這樣怎麼出家?但不能用世俗的想法去想這件事,因為跟對方在一個圓滿的關係,有一個圓滿的心態,你才可以有一個健康的心裡狀態去愛這個世間。
所以,我有幾個出家的朋友,尤其是女眾,出家都十幾年了還不敢回家,父母親到現在都不諒解他,他也到現在都不去彌補,如此就無法體悟什麼是慈悲。那只不過是在逃避,過自己想要過的單身生活,沒有體悟空性和合的道理,這是問題之所在。
第七、如果學會如何深深活上一刻,活在當下這一秒,你就會知道怎樣去活在生命中的每一時候。
你現在坐在這個地方,你要開始專心在這個地方,關懷這個地方,旁邊的人、一切的事我都要處理好。電燈有亮嗎?冷氣夠嗎?桌子有排好嗎?大家有坐好嗎?有水可以喝嗎?各位要從身旁的事物開始練習。
一般的人只有想,我在這裡不過是在賺錢,賺完錢要回去照顧家庭,他不愛公司,他不愛學校,這樣他就無法在生命裡面活出圓滿的愛。所以佛叫我們活在當下,我們要學會去愛當下的每一刻,如此就可以在生命裡面獲得圓滿的真愛。
所以,能活上一刻,你就能發現永恆。什麼是永恆?各位不要去想,我過去有多好或多不好。就像我前面這一盆花,阿姜查尊者教育我們,好好的去看這一盆花,你會讚歎,怎麼會開得這麼好,怎麼會產生這些不可思議的顏色,你就會覺得很快樂。
但是如果你看這盆花,而心裡在想今天股票剩四千點,你就沒有活在這一刻,於是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好。如果有活在當下,前面這盆花凋謝了,你也會很愛它,為什麼?因為你看到花凋謝了、爛掉了、臭掉了,你就會馬上知道,另一個生命又會重新開始,因為爛掉、臭掉的肥料做資源,可以長出更美的花,但是你必須要冷靜的去觀察。
最主要是你必須要培養諦觀,專心的觀察,你對一切會讚歎,讚歎因緣不可思議啊!所以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你會發現處處是佛。
-想起母親,
就會想起愛,愛是甜蜜的、
是溫柔的、是馥郁的。
佛教稱七月份為「教孝月」,目的是要我們想起對母親的愛,也因為表達對母親的愛,才可以圓滿對眾生的愛,所以我們必須常常念母親的恩,知道母親的偉大,並思考要如何去報恩,如此才能進一步了解佛法,了解原來一切生命都是我們的母親,所以我們必須不斷的歌頌對母親的愛,乃至想盡辦法用種種方式去孝順。
有的人說:「我的母親已經不在這個世間了」,然而雖然母親捨報了,但還在輪迴,還在法界整個虛空裡,隨時在你旁邊,所以我們還是努力地想盡一切辦法,用最好的功德來回向、孝順感恩我們的母親。以下我們一起來討論講義的內容。
第一、一想起母親,就會想起愛,愛是甜蜜的、是溫柔的、是馥郁的。沒有愛,兒童無法綻放,成人無法成熟,沒有愛,我們會衰竭凋萎。
馥郁的意思是香的,而且永遠不會臭,是新鮮的。所以沒有母親的愛,孩子就無法生長;沒有母親的愛,大人也無法成熟;沒有母親的愛,我們就會墮落、衰竭、無力、枯萎。所以我發覺很多人無法去實現菩薩道,去精進、奉獻,那是因為沒有好好讓母親愛過,以致於無法去體悟。
有一次有一個同學寫一封信給我,他對我說,他發生一件這輩子最大的不幸,我問他是什麼事?他說他母親捨報了,是他這輩子最大的不幸。所以,大家接著看第二句話會更有感觸。
第二、少了親娘,就是少了全宇宙,此生最大的不幸降臨了。
我記得剛出家沒多久,我很尊敬的一位善知識慧明法師,他的母親捨報,要回去參加告別式,那一次我剛好有事無法參加,結果有一位和我很熟的信徒回來跟我說:哎呀!法師你知道嗎?慧明法師失態了!我說什麼失態?他說:他竟然抱著母親的棺材大哭,叫別人不要哭,自己竟然哭成這樣。
我聽後笑了一下,對他說:如果是我媽媽,我也一定哭得很失態。這個很正常,你不哭,你壓抑嘛!本來我們就是很愛母親,出家人也是一樣,不是出家人就不能哭啊!一個修慈悲心的人,不小心踩到一隻蟑螂,你都在那邊落淚,替牠難過,何況是自己的母親往生。
我常常去少輔院,我發覺那些小朋友真的很可憐,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媽媽在那裡,所以我常常邀人一起去,尤其各位如果願意的話,去做人家的媽媽,那些孤兒需要媽媽,不然那些小孩子就算長大,他的心靈仍然沒有成長,他可能會吸毒,甚至做出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來。
我記得有一次去印度德蕾莎修女所辦的孤兒院,一進去,就看到一排英文字,寫著:Be a mother to me,意思是說:希望你做我的母親,因為那些孤兒需要愛,所以如果我們開始用這種心態去愛每一個孤兒,那個時候你會找到自己。
各位請記得這句話:愛眾生、愛別人,真正去愛,你才會找到自己。不然我們活著,不知道是為了什麼?為了錢嗎?為了名嗎?為了房子嗎?我們知道那是假的,我們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了要去愛。因為我們從母親那裡得到愛,得到愛的能力,所以我們知道去愛一切的人。
第三、母愛,是我們嘗到的第一道愛,更是萬般諸愛的根源。母親是第一個教導我們何者為愛的導師,而愛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課題要是沒有母親,我永遠也不會知道甚麼是愛。多謝她,我有能力去愛我的鄰居;多謝她,我有能力去愛所有眾生;透過她,我學到第一道理解和慈悲的觀念,母親是萬般諸愛的基礎。
記得有一次我去斯里蘭卡還是泥泊爾,看到當地的人在那邊拜女性的性器官,結果我們台灣去的佛教徒一看到,就認為應趕快走,不能拜。其實女性的性器官,代表的是母親的愛。我們都是從媽媽的子宮出生,你要用這種不雜染的心去看待它。
印度人在佛陀出生的地方──藍毗尼花園,作了一個男性的器官供人膜拜,代表生的力量的開始,生命根源的開始,這是一種智慧。各位如果用這種眼光去看男女的性器官,你就不會有雜染的念頭。所以,母親是第一個教導我們愛的導師,而且愛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我記得我出家半年時,我過去的太太就叫同事帶著我的小孩來找我,我的小孩的行李都準備好了,要跟他父親去恆春住七天,我當然說好。結果等我那個同事離開了,我準備提起行李要到屋內,我那個小孩卻蹲在那裡哭,而且哭得很傷心。我就問說:黃一倫,你在哭什麼?他對我說:海濤師父,我如果跟你去恆春,媽媽一定會很寂寞的。所以他在那邊哭。
我聽到他說,心裡面很感動,因為這個小孩有愛的能力,雖然他喜歡跟他父親到恆春,但是他想到他母親會孤獨,他學會了愛,這是做人最重要的生命課題。成績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會愛人,他會替別人想,他知道母親愛的偉大,所以我們從母親的身上學會這些,如果沒有母親,我們永遠不知道什麼是愛。
所以感恩母親,也因為這樣,我們才有能力去愛鄰居、旁邊的人及所有的眾生,透過母親,我們學會第一道愛和慈悲的觀念,所以母親是萬般諸愛的基礎。各位做母親的人,為了疼旬你的小孩子,你一定要表達那種圓滿沒有缺陷的愛、包容的愛。
如果母親常常對小孩子灌輸不好的思想,例如我在這個世間不快樂、你父親對我不好等,這樣等於害了這個小孩子。所以我很幸運,我的母親很忍辱,不太愛說這種不快樂的事,不管我父親年輕時如何風流,她都是默默的承受,而且都想到好的,沒有抱怨。所以我們從小學會不去懷疑別人,不去吃醋,就算遇到什麼事情都接受,這個對我的幫助很大。
所以我們每一個人,不管是扮演父親或母親的角色,我們都應該把角色扮演得很圓滿。在這個世間對我們最有恩的人,我們必須表達我們最大的愛。
你知道什麼是母親嗎?空氣是我們的母親,水是我們的母親,凡是對我們的生命有幫助的,都是我們的母親;一切人、一切世間的植物界、礦物界、眾生界,都是我們的母親。
因為我們今天可以存在,都是來自於眾生法界一切存在,佛叫我們開始培養這種基本的思想,來拓展對一切因緣所生法。我們今天可以得到生命的存在,是依靠外在種種存在因緣,所以對母親有這種了解對眾生更加有這種了解。
第四、母親,是無盡的愛之源,永不耗盡的寶藏。母親,是生命送給我們最美麗的禮物,要是連母親這個禮物也不能滿足你,就算你做到大公司的總裁,或是全宇宙的皇帝,你可能還不會滿足。
母親,是無盡的愛的根源,無盡的愛,就是阿彌陀佛無盡的愛,因為有母親,我們才可以發展這種無盡的愛。母親的愛,是永不耗盡的寶藏,母親是生命送給我們最美麗的禮物,因為這個世間有母親的存在,所以我們生命才會體悟到愛,活得有快樂、活得有能力,活得有安全感。如果連母親這個禮物也無法滿足你,就算你做到大公司的總裁,做到全宇宙的皇帝,你可能永遠也不會滿足。
各位要好好觀察這個世間的人,有的人因為沒有母親的愛,所以他一直要在這個世間追求成功,因為他找不到真正的生命的立足點在什麼地方,他就向外去追求。我們今天因為有得到真正的愛,所以我們心滿意足地去做一切事情。
一個女人他的先生很愛她,她很幸福,這個女人做什麼事情都做得很幸福,讓人看了很快樂,因為她得到愛。但是夫妻之間的愛,仍然無法超過母親的愛。所以各位應知道,慈悲這種愛的力量,可以帶給這個世間開花,使人開花,就是這個意思。
佛經裡面有一個故事:有一次,皇宮裡的庫銀被幾個強盜偷走,官兵在後面追強盜,結果盜賊就趕快把黃金丟到田裡,官兵追不到盜賊,又找不到黃金,心想完蛋了,回去要怎麼交差?結果看到田裡有三個人在那裡種田,為了要交差,就把那三個人捉回去,那三個人剛好是一個家族,一個是父親,一個是兒子,一個是這個小孩子的舅舅。
結果這三個人被捉走以後,這個做母親的、做太太的就心想:「奇怪!中午送便當去,三個人都不在,就開始去找,結果才知道這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人─丈夫、兒子和他大哥,竟然被皇宮的人捉去,說他們偷拿黃金,要處死刑。」那時這個女人非常的傷心,每天去打鼓喊冤,每天去,每天哭,哭到這件事情連皇帝都知道,於是皇帝就想親自處理這件事情。
皇帝對那個女人說:「偷拿皇宮裡的黃金要處死刑。」那個女人哭著說:「皇帝,冤枉啊!不可能,我的先生、小孩、大哥一輩子老實,不可能做這種事。」皇帝說:「真的是這樣嗎?那麼需要調查一下,我先放一個回去,留下二個人,讓我好好調查後才說。而且既然要放一個人回去,我先將你先生放回去。」
結果那個女人說:「不要,你放我大哥好了。」皇帝就感覺很奇怪,問她說:「妳最重要的人不是你丈夫,就是你兒子,為什麼要先放你大哥呢?」那個女人跪下來對皇帝說:「我看到我大哥,就想到我母親,我寧可要我大哥。」那時皇帝很受感動,心想這個女人一定是出生自一個有道德的家庭,他們家裡的人絕對不會去做強盜,結果很快就把三個人都放走,並且還封她為模範婦女,認她做妹妹。
還有目犍連救母親的故事,每年七月份,大家都要了解、都要聽,各位知道還不夠,還要說給別人聽的孝順的故事。證得神通第一的阿羅漢,也是那麼孝順母親,想辦法要超度母親,要怎麼超度?供僧、齋僧,這樣母親才能超度。
所以,各位,如果你的母親現在還活著,有一天你要拉著你母親的手,對她說一句話:「母親,我對你說一個秘密。」母親一定會說:「親愛的寶寶,你要對我說什麼?」你要對她說:「母親,你知道嗎?我很愛你。」你知道嗎?有的人一直到母親過世,還忘記說這句話。
我們要勇於表達,你對母親說完,兩個人都體悟真理,活在永恆之愛裡。愛對方就要表達,我們中國人不好意思說,送禮物就好了。像我家的人,O型的人,自己又不敢送,以前我的太太都替我孝順,我不敢孝順。現在出家了,不管要做什麼事,我一定會打電話給我母親,讓她對我加持,我才不會退轉,因為那是愛的根源。
再說一個故事:有一位羅漢證得神通以後,用神通看到自己的母親正在地獄受苦,就想要如何救母親?想來想去,讓他想到一個辦法。他利用神通跑到皇宮裡,那時國王剛好洗完澡把衣服穿好,這個阿羅漢就用神通,讓自己一半的身體在牆壁裡,一半在外面。那位國王說:哇!師父,你是大神通者,很厲害,趕快下來,讓我供養你。這時羅漢說:「皇帝,我來找你是要告訴你,你再活七天就要死了。」那位皇帝說:「你亂說,你一定是魔。」
羅漢說:「我沒有亂說,我問你,你父親如何死的?」原來這位皇帝殺死他的父親,卻向全國人騙說他父親是病死的,搶了他父親的皇位,所以這個皇帝一定要墮入地獄。那時皇帝趕緊向羅漢叩跪,求師父解救他。
羅漢說可以救他,但需每天念阿彌陀佛,每天懺悔,看可不可以不墮入地獄。於是這個皇帝每天二十四小時日夜念阿彌陀佛,念到第七天,一樣業障現前死了。死時,意識一直墮落,而他也一直念阿彌陀佛,結果墮入到無間地獄,阿彌陀佛的佛號也被帶來到無間地獄,地獄一切的痛苦全部停止,這位羅漢用神通下去地獄,向這裡得到佛號加持暫時停止痛苦的地獄眾生,包括他的母親說法,說因果的道理、如何懺悔罪障,那時的地獄眾生,包括自己的母親,才脫離地獄道,往生天道。
佛號可以救母親解脫地獄之苦,我說這個故事是鼓勵大家多念佛,回向給在世或往生的一切眾生,念佛功德不可思議啊!
第五、永遠絕對不要做出讓母親擔心傷心的事。
我現在在監所裡面弘法,會對那些受刑人說:拜託!這件事最重要──寫信給你的母親,對她說你現在很健康、很快樂,有懺悔心,要好好做人,你安慰母親,就是最大的功德。我常常告訴一些女孩子說,你在外面被拋棄、被欺侮,回去不要對妳母親說,不要讓她傷心,不要讓她煩惱。生意人在外面被倒了,回去也要打腫臉充胖子,對你母親說,我現在賺一筆了。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孝順啊!孝順就是不要讓母親替我們擔心,母親是誰?母親等於眾生,絕對不要做讓眾生擔心的事,不要給眾生壓力,這是基礎的事。
前面說的那句英文:「Be a mother to me」,意思是說我們應該做眾生的母親,眾生不了解佛法,好像孤兒一樣,在三界六道流浪的孤兒,一切眾生皆如此,還沒有找到母親,還沒有皈依三寶,所以我們要做眾生的歸依,我們要做思想和平工作的推動者,我們要推動真理,讓每一個人找到真愛。
所以愛母親和道德、美德沒關係,中國人有時喜歡講道德規範,講表面功夫,愛母親是自然再自然不過的事,只管愛就好了,這是本來的事情,不是一種道德的規範。
我那時信基督教,認為這個世間是上帝造物主所創造的,但是我現在想起來,造物主上帝一定不快樂,為什麼?因為他沒有母親,他不是母親所生的,他是自然所創造的,所以他沒有享受過有母親的快樂,所以他才有我慢心。我們學習佛法因緣,因緣就是我們母親,因緣法就是一切生物、一切存在起源,所以我們對世間一切感恩。
所以,自認是造物主自然而生,他就沒有那種福氣擁有母親,無法擁有母親,就無法擁有真愛。
第六、我們需要母親的愛,來幫助我們接觸在心中那最深刻的愛,和救濟眾生的志願。
七月份教孝月,佛陀在《父母恩重難報經》中,要我們感恩父母,思惟母親的偉大,這樣才能幫助我們接觸到心中最深刻的愛,和救度眾生的志願,所以愈孝順愈要修這些,你就會愈感恩。
佛教說發菩提心,是從母親的愛而來,稱為「因果七要義」:第一,「知母恩」。我們要正確了解母親的恩,不但正確了解,還要有正知正見,把一切眾生都視為我們的母親,一旦離開眾生,我們就無法存在。再來是「念恩」,感念母親的恩;「報恩」,要報母親的恩;進一步要讓母親快樂──「慈心」;要讓母親離苦──「悲心」;而後發展那種要幫助一切母親、一切眾生離苦的「義樂」;然後發「誓願」;第七才圓滿「菩提心」,菩提心,就是對眾生的愛,對眾生的愛是來自於對母親的愛。
地藏王菩薩就是這樣來的,救他的母親,才連想到一切在地獄惡道受苦的眾生,都有如他的母親一樣,而發地藏大願。學佛,要學觀音行慈悲,應如地藏發大願,學佛要有悲心願力,根源還是來自於對母親的愛,而發展為對一切眾生的感恩願力。
第七、想要變得夠強壯、夠自在,好解脫自己,幫助他人,就需要有愛心清楚的理解,和巨大的內在力量。
所以我們應該要利用我們的理解和愛,理解就是智慧,愛就是慈悲,去擁抱那個甚至被我們當作敵人的人。
因為了解這樣,所以我們開始要 去幫助外在一切母親的眾生,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強壯、更自在,解脫自己幫助別人,我們就需要有愛心和清楚的理解,叫做智慧,以及巨大的內在力量──信願力。所以我們說要有空性平等,了解眾生都是母親的這種清楚理解,就會產生對眾生的愛,乃至要幫助眾生離苦的志願,照著這樣去發展,我們才可以過得健康自在,解脫自己並幫助別人,進而去擁抱那個甚至被我們當作敵人的人。
這一點不簡單哦!明明找你麻煩的人,你還要去愛他、擁抱他。有的人說擁抱是用心讓對方活在你心中,讓你的心包容他。我有一次聽一個母親說,他兒子對她不孝順,在外面倒了很多錢,問我該怎麼辦?雖然她很生氣,但又很關心那個孩子,怕他跑去自殺。我對她說,妳不要再拿錢給他了,妳不要再害他了。因為這個孩子從以前做事業,每次失敗,妳都拿錢給他,這等於在害他。
妳要真正的擁抱他,先讓他獨立,不要給他錢,讓他去反省,讓他去難過,讓他知道哪裡不對,那時你再來給他關懷,這才是真正的愛。所以真正的愛,還要有智慧,要有方法、善巧方便,不是溺愛。
母親打我們,母親會哭,因為打我們,是希望我們以後不要再做那種會傷害自己的事,所以這種的處罰是一種愛,不捨棄對方。所以在《華嚴經》裡普賢菩薩說一句話,我把它翻成白話文:「我唯一的誓言,是願留在這苦難的世間,一世又一世救濟眾生。」每一位菩薩一定有這種的心願,唯一的誓願是要留在這個苦難的世間,一世又一世救濟一切受苦的眾生,就像寂天菩薩說的:「那裡有苦難,我就投胎在什麼地方。」印順導師說:「為人間正覺之音的弘揚,生生世世要做人。」
但是有人問我:自己的能力不夠,要怎麼辦?佛菩薩隨時加持你,所以一定要一直念佛菩薩聖號,好讓我們在這個污染的世間不會退轉,乃至先回去母親──阿彌陀佛那裡,然後再回來。為了幫助這個世間,讓自己有先不退轉的理解和愛的能力,接著一世又一世,永遠不退轉,好像龍樹菩薩一樣。
最有智彗的龍樹菩薩,現在在什麼地方?現在在西方極樂世界,正等待因緣要來降胎,用他過去世的肉體,繼續在這個世間普度眾生。為什麼用過去世的肉體,而不是透過父母的交合,那是因為他的肉體還保留著,雖然頭和身體斷掉,但還保留著,但是他有那個能力。
我過去看一本書,某一個天尊是大陸來的,他投胎在一個死人的身體,繼續做人,哪裡會有這種事情?但是我看到龍樹菩薩傳,他發這個願,我相信真的有,這就是誓願力。
第八、在「護生轉化頌」中,我們祈求道:「僧伽為伴,我立誓要長住世間,以便救濟一切眾生。」
各位,不能離開佛菩薩,隨時念佛,這個世間最會念佛的人,就是要度眾生的人。僧伽就是菩薩,乃至我們依止的大善知識,觀世音菩薩會隨時加持。
很多人問我說:海濤法師,你來世要去哪裡?我說我決定要去上品上生的西方極樂世界,但是由觀世音菩薩做最後決定,隨時僧伽為伴,沒有能力在這個世間幫助世人,可以先去極樂世界,有能力,觀世音菩薩會做依靠,我一定做到底。但是我們要相信自己,只要有心,佛菩薩隨時會幫助你。
所以,我們每天皈依的時候都念「願大德憶持慈悲護念」,每天都要拜佛、念佛、念菩薩,隨時在你左右,讓我們不會陷下去,隨時可以在這個苦難的生死苦海裡度眾生。
第九、用「僧伽眼」來看,離群索居是不可能生存,我們只會與別人抱括祖先子孫互生。「自我」,只能由非自我的元素組成,我們的憂鬱、苦難,我們的喜悅、和平,都根源於社會、自然,還有跟我們同處一屋簷下的人,若修行正念生活和諦觀,便能看到互生的事實。
學佛,我們要有僧伽的眼睛,這是什麼意思?僧伽,代表民主意志、清淨和合的意思。我們要和眾生合為一體,這樣子的眼光為心佛眾生,叫空性的眼睛,也叫僧伽眼,僧伽眼就是觀世音菩薩的眼睛。
所以,離開眾生單獨自己住,離群索居是不可能生存的。你今天穿衣服、吃飯,做什麼事情,都需要這個社會種種的因緣,我們才能活著,所以在修行者的眼裡,誰都無法單獨存在,我們只會和別人包括祖先子孫互生,我們互相依靠、互生、互存。
所謂的自我,是由非自我的元素組成,這個我不過是由頭髮、骨頭、種種,包括心態所組成,不是真正的我,乃至沒有一個實體的我的存在。我常常比喻的,這個大雄寶殿不過是由各種元素所組成,這些鐵欄杆、鋼筋水泥、釘子、土地,都是非自我元素因緣和合製造的,不會永恆存在。
所以自我,由非自我的元素所組合,這元素分成五種──色受想行識,我們稱作「五蘊」,蘊是一種暫時的聚集,這樣組合就是我們所謂的生命。所以我們今天會鬱卒、苦難,我們會高興、和平,都是根源於外在的一切社會和自然的存在,還有和我們一起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的人。
佛這樣說的意思是,我們和一切眾生,和一切狀況都息息相關,我們無法單獨存在,所以如果可以這樣修行,叫做修行正念,保持這種空無自我,離開眾生無法單獨存在的這種緣生的思想,叫作正念生活,和諦觀、真實觀了解,我們就會看到互生的事實。
那一天你了解,你會非常的感恩,知道原來我們活著,都依靠旁邊的一切,包括和我們住的人。做丈夫的人,要感恩太太為我們生孩子、煮飯,替我們照顧家庭、替我們洗衣服,讓你可以安心去上班,沒有她,我們沒有辦法。做太太的要想,還好有丈夫在外面努力工作,我們才可以生存互生、互相依靠,這樣才會感恩,沒有怨恨。
第十、正見正念的修行,會使自己變得更心胸寬廣,更寬容、更關愛。由於他人的關愛,我們可以接觸到內心與周遭的清新和療癒元素。不要害怕去愛,沒有愛,生命就無可能,我們必須學習愛的藝術,讓走路中有愛,讓做事中有愛,讓進食中有愛。
所以正見正念的修行,正見,就是我們要有正確的觀念,有正確的了解,才會產生正念。什麼叫正念?正念就是將你所了解的完全看做是事實,把蟑螂、螞蟻乃至打我的人,都視為我的母親。正念,保持那個念頭,正見,產生那個念頭。所以正見產生正念,正見和正念的修行,就是知道我們和眾生這種密切的關係,眾生都是母親,可使我們心胸變得更寬廣、更寬容、更關愛、更有責任感。
我們在這個世間必須要別人愛我們,如此才可以開發真正的愛心,所以我們和周遭是一種清淨和合。什麼叫療癒元素?就是說你就不會鬱卒、怨恨,感恩的心、原諒包容的心就會出現,那種負面、瞋恨、排斥的種子、原素就會不見了。
所以各位不要怕去愛,現在很多人都偷偷的愛,不敢大方的去愛,應該開放自己去愛一切生命、一切人。我們現在追求的是那種放在內心裡的私愛,這種見不得人的愛,盡量不要,我們要開發的是擁抱眾生,所以不要怕去愛,不用怕他、不用怕鬼、不用怕吸毒的人、不用怕在監獄的人,你只要用愛靠過去,再毒的蛇、大象都可以降伏。
我們必須學習愛的藝術,什麼叫做藝術?藝術是創造出來的,所以愛的藝術,就是一種清淨慈悲,沒有雜染的愛,這種愛的藝術,讓我們連走路都充滿了愛,好像走在母親的肚子裡一樣,因為這個地球是我們的母親,讓我們做事情充滿了愛,不論是煮飯、洗衣服,都是使這個社會更加方便、更加快樂、更加有利益。讓我們吃飯也充滿了愛,我們在吃飯時供養三寶,想到眾生,我們要回向法界眾生。所以做什麼事情都充滿了愛。
愛
就是要學著保存
所愛的人的自由、
保持雙方的個人特色,
這是最基本的
1.認知心中的種子愛和理解,我們是園丁,確認、灌溉、耕耘最好的種子。我們需要真摯地堅信:在我們心中有好種子。
2.「願我學會以理解與愛之眼看自己。」只要仍舊拒絕自己,仍舊繼續害自己的身心,就談不上愛他人、接納他人。
3.一旦你用理解之鑰打開了愛之門,你將體驗接納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如果你還沒有辦法接納他人,那是因為你尚未能接納自己。如果你與你周圍的人鬥爭,便是因為你心中有掙扎。
4.「願我有能力去認知、去接觸心中喜悅與快樂的種子。」這是很重要的修行。
5.要學著接觸你心中的正面種子和苦難種子。
6.如果我們愛某人,我們每天都需要認知並接觸在心中的正面種子,不再澆灌忿怒、沮喪和仇恨的種子。
7.願他的身心和諧、快樂、輕鬆。願他了脫傷害。願他安詳無恙。願他了脫忿怒、騷亂、恐懼、煩惱和焦躁。
8.如果你還沒有辦法愛自己,你就沒辦法愛你的敵人。但,當你可以愛自己時,你就有辦法愛所有的人。
9.「敵人」這個觀念會消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一個他也在受苦難、也需要我們的愛和慈悲的真相。
10.修行真愛,「願我有能力認知、接觸心中喜悅與快樂的種子。」這項修行的本質是愛。一人修行,全家受益。
11.愛他,就是要以具體的方式,帶給他喜悅和快樂。
12.修行慈悲,我們的愛很快就會圍繞並滲透所有的人,所痛恨的人跟所愛的人之間的分別將會消逝。
13.只要仇恨和忿怒在心中猶有餘跡,你將找不到真正的和平。終於做到愛敵人的時候,你也許會覺得有如一代英豪,但你將明白,事實上,愛那人就是愛自己。當放開心胸,接受一度恨之入骨的人時,很自然地,你的心會隨之一寬,讓你成為第一個受益者。平等且無歧視與偏見,才是捨的真諦。
14.《法華經‧普門品》說,烈火猙獰時,口唸觀世音菩薩,烈火將轉變為蓮花池。觀世音菩薩代表著愛與慈悲的能量。
15.修行是要面對瞋,也多謝正念,將瞋轉變為愛和理解的能量。
16.若你是出家人,就要記得你曾立誓要依法修行,期盼將喜悅和快樂帶給所有的眾生。想要實現誓言,便要在僧團中學習、修行、生活,每天朝那個方向,堅實地走上幾步。
17.愛和慈悲成了內心一股真真切切的能量,藉著諦觀他人深刻的苦難、理解痛苦的根源,愛和理解的大門自然而然大敞。
18.冷漠,使一切變得難以享受、了無興趣、不值努力。我們將無法體驗愛或理解,生活也會變得無趣、無意義。我們甚至不會注意到秋葉的美麗,或是鄰近兒童的笑聲,更無法接觸他人的苦難或快樂。如果你發現你為人冷漠,就要請求朋友幫忙。生命雖苦,卻仍驚奇遍遍。生與死都是奇蹟,在生死的浪濤下,藏著無限美妙。
19.學著以喜悅滋育自己和他人。
20.佛陀希望我們耕耘的愛,不是佔有或執著的愛。我們所有的人,不分老少,都有執著的傾向。在呱呱墜地那刻,無明和我執就已經在那裡了。每當我們愛一個人的時候,就產生佔有的傾向。在被愛的時候,則希望能得到愛人所有的注意力,不希望他去愛其他人。佔有的愛與獨裁無異。我們要控制所愛的人,主宰他能做的事、不能做的事。在健全的感情關係中,是有一定的佔有和執著,但如果太多了,愛人的人和被愛的人都會受苦。
21.若依法過生活,也就是說依佛陀所開示的理解和愛的方式生活,將會得到喜悅、寧靜、穩定、自在。
22.接觸生命中每一時刻的喜悅。把微笑、愛的眼神、快樂帶給生命中每一位我們碰見的人。發揮你的才華,找出快樂,帶給你自己和他人。禪觀的喜悅能滋育正念、理解和愛。試著讓自己的生活方式,能激勵自己和他人的深刻快樂。我立誓,要在早上將喜悅帶給一個人,要在下午解除另外一個人的苦難。問你自己:「今晨,我要將微笑帶給誰?」這就是製造快樂的藝術。
23.愛,就是要學著保存所愛的人的自由、保持雙方的個人特色,這是最基本的。這才是佛陀教導的愛。
24.《沙密地經》講一個年輕比丘的故事。有一天大清早,沙密地跑到河邊去洗澡。在他洗完澡等待身體乾時,出現一名天女問他:「比丘啊,你是如此的青春年少,為什麼在黃金年華之際就出家呢?怎麼不出去走走,享受一下青春呢?」沙密地回答:「親愛的天女啊,我很快樂的。我依著佛陀的教導修行,快樂地活在當下。追逐紅塵中的財色名食睡五欲,不會帶來永久快樂。我在日常生活中修行正念,體驗到了深刻的平和、自在和喜悅。」
25.冷漠和缺乏愛使我們受苦,但,執著使我們受的苦更多。
26.少了正念,執著鐵定會變成憎恨。感情初綻時,我們以為,沒有愛人的日子,是難以忍受的。然而,當執著變成為憎恨之後,與愛人共度的生命才是煎熬,分手似乎是唯一的選擇。
27.如果修行真快樂,依法修行,認知一切眾生之間的互生互依本質,你將一天比一天自在,一天比一天安穩。漸漸地,你將進入佛陀所說的那個瀰漫著愛的樂園。佛陀對愛所做的教誨,真摯完整。這種愛永遠帶領人至真正的快樂。
28.快樂不是單一個人的事,而是有互依互生的本質。如果你能使一個朋友微笑,他的微笑也將滋潤你。你若找到了通往和平、喜悅和快樂的道路,你也是替大家找到了通往和平、喜悅和快樂的道路。
29.真愛他,就要為他活在當下。真愛中,沒有所謂的面子。
30.正念修行便是愛的修行,理解的不足是所有心結的根本。
31.修行負責任的行為,以保持菩薩的美麗。
32.無怨一身輕。「修行,是要去灌溉花朵,而不是去帶來更多垃圾。這就像是種花,要是花長得不好,我們不會責備花或是跟花吵架,我們會責備自己沒有好好照顧花朵。老伴,就是花。好好照顧,就會愈來愈美。」
33.在你的靈魂中,也有這麼一個地方,你不允許任何人隨便進去,只有你最愛、最信任的人才可以進去。
34.愛有兩種。一是染污的愛,就是「貪」。二是不染污的愛,就是「信」。
35.由於助人而受親愛,由於柔和而有魅力,由於溫和而為人所偏愛,由於有一切德而受尊重。
36.愛,是深刻的、美麗的、完整的。在性關係中,尊重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性的交流應該像是儀式般,在正念下,與尊重、關懷、愛一起舉行。如果你只是為欲望而行,那就不是愛。欲望,不是愛。愛,不只是負責,還有關懷的素質。
37.僧伽是願意以理解和愛的精神,來愛你們、祝福你們的朋友。
38.這個世界有太多的苦難與不平,需要我們付出善心的愛與溫暖的手。
39.愛是一種關係,而愛如果沒有他者來愛是不完全的。
40.貪心是最猛烈的火,憎恨是最壞的執著,迷惑和錯誤的見解 是最難脫逃的網,愛欲是最難渡過的河流。
41.布施愛心,把慈悲供養別人。
42.從情感中解脫出來是生活的大目標。
43.發心於人間和平與正覺世間的行動,承擔有情眾生與自然世間的宇宙責任。
44.我們所有的世界是在我們內心;世界是以心為主導,而心必須要適當的訓練與淨化。
愛
帶給我們能力,
使我們可以看到沒有愛的人
看不到的事。
1.校長要扮演釋迦牟尼佛,老師要扮演菩薩,可以是智慧的文殊師利菩薩,可以是慈悲的觀世音菩薩,關愛學生,學校就變成極樂世界。
2.德烈莎修女:「不管如何我總是愛他們!」(就是意志力支持著德烈莎修女在印度這般苦難的地方堅持付出、奉獻,散發愛的力量!)
3.修行的重點在此,要能包容別人的缺點,才能領導眾生,了解自己的缺點,才是真正的修道。
4.我是萬人之友,萬人的夥伴,一切眾生的同情者。我修慈心,常 以無傷害為樂之本。以慈心接待弱者、強者、一切眾生。
5.慈悲的眼睛,看不到憎恨,連有過失的人都要憐憫。
6.什麼是慈悲?就是只做善事。讓自己做盡一切善事就是(自度);感召眾生作盡一切善事就是(度人)。度:(佛教術語)渡也。生死譬海,自渡生死海又渡人,謂度。
7.實踐對別人產生共鳴的溫暖心情。
8.瞋恨之火燃燒著人類世界,唯有慈愛才能給予冷靜和安撫;慈愛為第一善德。
9.慈悲是一種感受、一種力量,除了幫助別人外更能包容別人,不要看不起別人,所以不要輕率批評別人。
10.戰勝了自我情感的人確實是慈祥可愛。他們對萬事萬物無貪無瞋,以平等之心對待一切,這就是我與眾不同之處。
11.個人是關鍵!如果個人能變得善良和平,這馬上就會帶給他的家庭(團體、社區)一種正面的氣氛。當父母是好心安詳的人,一般而言,他們的小孩也會發展出那種態度和行為。
12.真正的慈悲是建立在認識到他人和你自己一樣有快樂的權利,因此連你的敵人也是和你一樣是個追求快樂的人,而且和你一樣有權利快樂。在這個基礎上所發展出來的一種關懷的感覺就是我們所謂的「慈悲」,它遍及每個人,不管那個人對你的態度是敵對的或是友善的。
13.為了修持慈悲心,一個人必須丟開自私的愛,這個世界太多的愛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們只愛個人的自我。
14.自殺可以殺身,而自私卻會阻殺精神上的開展。
15.佛陀永遠是轉惡為善,轉恨為愛;他是慈悲的完滿化身。
16.佛陀說:「假使有人愚笨地對我作了錯事,我將回答他以無限的愛,他愈做惡,我愈做善,我永遠地放出淨善的芳香。」這種慈悲是佛陀對一切眾生的愛心。
17.物質的獲得本身,不能帶來永恆的快樂與和平。和平必須先奠基於人的內心,才能帶給他人和平乃至擴大到世界。
18.沒有愛,生命將無可能存在;沒有愛,生命將會是痛苦,生命將會是一種懲罰。我們必須學會愛的技術。我們也需要互相支持,以建立一個有愛的家庭、單位、社區。世界是好是壞,全視我們日常的生活方式,以及我們愛的方式。
19.非暴力的本質便是愛,是出於愛和無私的意願。非暴力行動生於對苦難的覺醒並由愛孕育,是對抗逆境的最好方法。
20.愛與奉獻的修行,是祈求淨化心靈,團結意志,並激起他人的覺醒與慈悲。
21.以愛來奮鬥,那就是我們對全體人類的真正貢獻。
22.我們是為愛和寬恕而生而死,而不是為了更多的仇恨和毀滅。
23.愛,帶給我們能力,使我們可以看到沒有愛的人看不到的事。
24.言語中只有原諒,只有希望,只有喜悅。
25.真正的領袖,不只是需要長槍巨砲,還需要道德力量,基本的要件是心懷非暴力和慈悲的精神。
26.「我愛我自己。我愛所有的眾生。」我們諦觀自己的受、想、行、識,不出幾個禮拜,愛的渴望就會變成一股深厚的意願。
27.懷著愛和信心,發出心靈最深的敬意。
28.愛,會滲入我們的思想,言語、行為,我們的身心都變得和諧、快樂、輕鬆,能安全渡過一切傷害,了脫忿怒、煩惱、恐懼、焦躁。
29.讓我們可以好好諦觀真正的自己、耕耘對自己的愛、決定怎麼對世界表達這份愛的最好辦法。
30.人生最大的困擾是—是非。
31.一個不愛自己的人就不會愛別人。
值得自己愛的是怎樣的一個自己!
32.一旦降服了內心,心靈中不再有瞋恨,就不會有外在的仇敵。
沒有恨、只有愛,
沒有冷漠、只有熱情,
社會才溫馨。
1. 人生最大的美德是慈悲。
2.「有心就有福,有願就有力。」有慈悲的心腸,就能獲得福報;有慈悲的願力,就會付出行動。
3.願給一切眾生安樂叫做慈;願拔一切眾生的痛苦叫做悲。
4.慈悲在心,眾生之福。
5.本食大師:「須知救人誓願,勝於百千堂塔鄧立之功德。」「傷在他的身,痛在我的心。」
6.最幸福的人生,就是能寬容與悲憫一切眾生的人生。
7.能救人的人就叫作菩薩。把握一日的付出,即是一日的菩薩。
8.慈悲與願力是理論,服務眾生的工作是實質的表現。我們要把無形的慈悲化為有形、堅固、永遠的工作。
9.普天三無-
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
普天之下,沒有我不信任的人;
普天之下,沒有我不原諒的人。
10.願人心能淨化,願社會能祥和,願天下能無災。
-證嚴法師
11.能付出愛心就是福,能消除煩惱就是慧。
12.有智慧的人,即是覺悟後的有情眾生。
13.人生什麼最有價值?就是愛。
14.把犧牲當作享受,能夠付出愛心的人,永遠都很快樂,而且活得有意義。
15.有力量去愛人或被愛的人都是幸福的人。
16.無染的愛:
要談情,就必須談長情-覺悟的情;
要說愛,就必須說大愛-解脫的愛。
17.看淡自己是般若,看重自己是執著。
18.只有愛還不夠,必須還要有個「忍」。
19.人生最大的修養是寬容。
寬恕別人的過失,就是自己的榮譽。
20.能夠寬恕別人將可以化解心中的痛苦;接受別人的寬恕更可 以反省自己的過錯。
21.不要論斷別人,就不被論斷,
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
要饒恕人,就必蒙饒恕。
毅然伸出愛心的手擁抱仇敵。
有愛能包容,無愛枉一生;
愛的世界裡,寧靜又祥和。
1.有錢的人把自己的房子裝飾得漂亮;
有德的人把自己的身心修養得很好。
2.有信仰的人最富貴,具道德的人最安樂,
肯修行的人最安心,有智慧的人最可敬。
3.世界上最困難的工作就是控制心靈。
4.我們是自己命運的製造者,是自己行為的主人和執行者,同時也是自己行為的受難者。
5.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批評別人就是虧待自己。
6.有愛能包容,無愛枉一生;愛的世界裡,寧靜又祥和。
7.推銷產品,要靠品質;推銷自己,要靠品行。
8.微笑,能淨化心靈,是世界共通的語言。
9.用財富裝扮身軀,不如用道德美化心靈。
10.一個人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去克服自己的缺點。
11.不發脾氣,不生悶氣,彼此客氣,一團和氣。
12.以微笑容忍為半徑,畫出一個真善美的圓滿人生。
13.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結好緣。
14.每一食應念稼穡之艱難,每一衣應恩紡績之辛苦。
15.心中有愛,人間即是天堂。
16.以服飾裝扮自己,莫忘以修養品德來淨化心靈。
17.金錢不能代表人格,誠信才是。
18.生氣-最受傷害的是自己。
19.寬恕別人,其實是釋放自己。
20.自私和不耐煩是行事做人的致命傷。
21.懂得關懷別人,是成長的真正開始。
22.人之大智在於能洞悉本身之缺點。
23.最美好的人生是付出;最甜蜜的回憶是善行。
24.沒有恨、只有愛,沒有冷漠,只有熱情,社會才溫馨。
25.聰明人的嘴藏在心裡,愚蠢人的心擺在嘴裡。
26.多寬恕別人,慢慢的便會發現自己的優點。
27.接受忠告,實即增加一己之能力。
28.錯誤最多者,莫過於不承認錯誤的人。
29.若心污濁,則行為就污穢;行為污穢,就不能避免痛苦。所以淨心慎行是修道的要點。
30.當你看不到別人的缺點時,你就能從別人的行為、語言、思想中得到無限的智慧。
31.勇於承擔,是一份動人的力量。
32.憂思和沮喪是生命的殺手。
33.「愛」必須伴隨著永遠的寬恕,而「喜歡」常會為了自己的快樂而犧牲對方。兩者大不相同。
34.要實現真正永久和平的世界,必得恢復「人類本來互為一體」的自覺。
35.利己主義必將孤立於「全體的生命」之外,不會有好結果;人不應自私。
36.心中常默念:「你我是弟兄,應彼此相愛,放棄各自的利己主張吧!」
37.把自己太看高了,便不能長進,把自己太看低了,便不能振興。
38.我們初起造成習慣,之後習慣造成我們。
39.心在名利船上的人,身體想不搖是不可能的。
40.凡夫認為只有聖人才值得他尊敬,聖人卻把每人都當做聖人。
41.活著就是為了眾生,不要想到自己。
42.有勇氣自殺,為什麼不拿自殺的勇氣繼續活下去。
43.生活中如果沒有愛,就是生活在罪裡。
44.以心住空性的超脫境界來行入世的悲濟眾生之事業。
45.最大危機,就是投機。
46.以道情法愛為念,體解生命的不死之道。
47.生命的屬性就是「覺」,心靈的工作便是「愛」。
48.人不一定要生得漂亮,但卻一定要活得漂亮。
49.充滿柔軟心與感恩心之人,必可成就佛道。
50.假若我的心可以慈愛、包容,假若我能使我的心無有瞋怒、怨恨,我在佛法的道上便已踏出了一大步。
51.「愛自己的人就會謹言慎行的保護自己,並要用三分之一的時間來深切反省自己。」「自己才是最值得愛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這也就是為什麼佛教被視為「二足尊宗教」,「人的宗教」的原因。
讓我們彼此相愛,
但莫使愛成為束縛。
1.利用困境,摧破自我愛惜;受苦、疾病等是淨除惡業和障礙的掃帚。
2.所謂的「我」,是應該永遠要捨棄的對象;所謂的「其他眾生」-即使僅僅一個眾生,是必須恆常愛惜的對象,把生命奉獻甚至僅是一位眾生,那才有生命的光明與快樂。
3.人的一生受兩種力量所左右,那就是「業力」與「念力」。「業力」是累積因果報應的來源,「念力」卻是由己身發心修持的轉移力量,一念至誠也可轉化業力的牽絆而超塵入道。
4.昇華的感情就成為慈悲,慈悲是不要報償的,不要報償的感情就是智慧。
5.度苦、除苦,是著重在自我身心的改善與解放的。
6.致苦的原因,主要是源於我們內心上的錯誤(欲、見),是由於內心錯誤而引生行為的錯誤。
7.不要做思想的奴隸、不要做欲望的奴隸。
8.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因緣和合與消散的過程中流轉。
9.最高的智慧,是要在因果現事的關係中,深入的去體驗普遍而必然的最高真理。
10.世間上的事物都是無常的、無我的,一切事物離開了關係條件的存在別無他物。
11.人的基本使命,就是完成心靈的淨化與進化。
12.無私的愛是最美的禮物。
13.不要把別人口裡吐出來的垃圾裝到自己的肚子裡。
14.讓我們彼此相愛,但莫使愛成為束縛。
15.美只是一層皮。
16.不殺生是尊重一切的生命。
17.心不安寧,任何墮落都是牢獄。
18.微笑的忠告,比嚴峻的斥責效果更好。
19.我們愛的人最有能力傷害我們。
20.積愛成福,積怨成禍。
21.「自大」是心靈的毒藥,「平等」是心靈的樂聲。
22.一顆空了的心,並不是什麼都沒有的空,而是空無罪惡且充滿了智慧,充滿了慈悲。
以愛來奮鬥,
那就是我們對全體人類的
真正貢獻。
1.過著不貪婪的生活,讓你的心充滿仁慈,保持正念,專注一處,及內在平穩、集中。
2.貪愛友半和睡眠、鬆懈怠惰、輕易動怒,這是痛苦之源。
3.唯當你能做到你所教導別人的,那麼你抑制了自己,你便能抑制他人。的確,抑制自己是艱難的。
4.你自己一定要監視自己,你自己一定要審察自己,守護自己,保持正念啊!行者,你將活在快樂中。
5.你應該發展對敵友一致的愛心,當愛心發展到完美時,你會證得正覺。
6.我對無腳的有愛心,我對有雙腳的亦有愛心,對那些四隻腳及多隻腳的,我也有愛心。
7.經常快樂的是智者,他內心完全自由,不為感官之欲染污,他平靜,並且不執著。
8.向菩薩學習,把丈夫(太太)、父母、子女每一個人都當成是觀世音菩薩。
9.我向自己內心的心魔挑戰,我已經戰勝了,我的執著已完全捨離!
10.能戰勝心魔,才是真正的聖人,而戰勝敵軍卻只是凡人。
11.愛,如果能像清水一樣清淨、自在,普潤一切眾生,那該有多好。
12.在人間人人都想追求「美」,但是「美」不是刻意去裝扮出來的,真正的「美」要從我們的內心表達出來,而真正的「樸素純淨」即可表達內心的美。要得到真正的「美」必先要釐出清淨、智慧的心,從內心「真、善」發出的「美」才是世間的「真美」。無私的愛是最美的禮物。
13.當人與人發生感情時,必須也有心理準備,在別離時會付出的悲痛的代價。
14.許多心理壓力是源自於我們拒絕面對現實,不願接受生命的真實面。
15.我們出生來到世上,是要為人類的幸福與快樂而努力的。
16.要發揮強烈的人類愛,與眾生界共苦,與所有生命界同悟。
17.唯有愛心才能對治瞋恚;唯有慧劍才能斬斷無明。唯有慈愛才能克服仇恨。唯有教化的心靈才能擁有快樂、健康的舉止、言語和想法。
18.修行的重心是觀察動機、審視心靈。從心開始、從心出發、過心生活。
19.世界和平唯有靠人格的完成。以完成人格為目標的宗教則有佛教。而人格的完成則唯賴智慧、慈悲與勇氣(菩提信願)三者之調和方可達到。
20.唯有透過心靈和平的開發,方能達成我們個人及我們周遭世界的真正和平。
21.血跡不能以血洗淨,怨恨不能以怨恨止息。唯有忘掉怨恨才能止息怨恨。
22.將覺醒放入心中,如果心是覺醒的話,它將安住於平靜之中。
23.人生真正的快樂,始於愛惜其他眾生。一旦你開 始為其他眾生過活,在你把關心的對象從自己轉換為其他眾生的時候,內心頓時放下自我愛惜,便解脫自私心的束縛,內心便獲得真正的解放、自由及滿足和安寧。
行四無量心,
慈悲喜捨是覺者的本性。
也是真愛的表現。
1.唯有真愛,才有快樂。真愛有療癒及轉變周遭環境的力量,為生命帶來深刻的意義。
2.佛陀尊重人們實踐自己信仰的渴望。
如果你喜歡靜坐,那你就修行靜坐。
如果喜歡行禪,那你就修行行禪。
這是延續佛陀精神的方法。
如果你切斷你的根,你會快樂不起來。
3.龍樹菩薩說:
行慈無量,熄眾生心中的憤怒。
行悲無量,熄眾生心中一切憂鬱和焦慮。
行喜無量,熄眾生心中的悲傷和人無歡。
行捨無量,熄眾生心中的仇恨,厭惡和執著。
4.有一次佛陀對他喜愛的侍者阿難尊者說:
將這四無量心教給年輕比丘,他們將會感到安全、堅強和喜悅,身心無苦惱。終其一生,有能力行純淨的比丘道。
5.佛陀說:「行四無量心,又行七覺支、四聖諦及八正道者,可深得開悟。」
慈悲喜捨是覺者的本性。也是真愛的四層面,存在我們心中、每個人心中和每件事中。
6.真愛的第一點是慈,是給予喜悅快樂的意願和能力。
要培養這能力,就要諦觀和諦聽,這樣我們將知道如何才會使別人快樂。
7.沒有理解,你的愛就不是真愛。
8.在我們心中,都有愛的種子。
我們可以培養這美妙的能量之源,孕育那不求回饋的無條件之愛。
當對某人有深刻的理解,即使那人曾傷害過我們,我們也會無法抗拒地要去愛他。
釋迦牟尼佛授記,下一劫的佛是彌勒佛-愛之佛。
9.真愛的第二點是悲,也就是舒緩和轉變苦難、減輕憂傷的意願和能力。
10.一個悲心的言語、行動或念頭,就可以減緩另一個人的苦難,帶給他的喜悅。
11.佛陀有噱夠的理解、冷靜和力量,因此苦難擊潰不了他。因為他知道怎樣去對付苦難,怎樣去轉變苦難,所以他有辦法對苦難微笑。
12.真愛的第三點是喜。真愛總是替我們和我們所愛的人帶來喜。
如果我們的愛無法替雙方帶來喜,就不是真愛。
13.真愛的第四點是捨,意即是平等心,不執著、不分別、平等心或放下。
14.喜的深層意義是充滿平和與滿足的喜悅。看到別人快樂時,我們會感到開心,但我們也會為自己的幸福而感到開心。
如果沒有辦法為自己而喜,我們又怎麼替別人而喜呢?喜是為了每一個人。
15.如果你的愛有執著、分別、偏見或依戀,這就不是真愛。
16.想要理解和真正愛一個人,便要把自己放到他的立場,與他成為一體。
做到這樣,就不會有「我」或「他」。
17.少了捨,你的愛可能變成霸佔。夏日清風清爽宜人,但若想把微風關到錫罐中,自我獨享,微風便會逝去。
我們的所愛也是如此,像雲朵,像微風,像花兒,若囚禁於錫罐,唯死而已。
真愛容許你保留你的自由,也讓你所愛的人保有他的自由。這,就是捨。
18.要讓慈確實是真慈,必須要有悲、喜、捨。
要讓悲確實是真悲,必須有慈、喜、捨。
真喜必須要含有慈、悲、捨。
而真捨也要有慈、悲、喜才行。
這是四無量心的互生性。
海濤法師,台北市人,民國四十七年出生於高雄市。七十一年文化大學觀光系畢業,七十四年結婚,七十六年生子。
雖生活於傳統宗教家庭中,然中學時代卻接觸基督教,直到大學仍為虔誠教徒。成家立業之後,有感於事業、人際關係複雜而接觸道教。在經營旅行社事業十年中,深感人生忙忙碌碌,汲汲營營所為何事?於八十年有緣到慧日講堂,見到斂眉含首的佛像、出家法師自在的行儀而深入佛法,窺得佛法博大精深圓融的人生哲理,而皈依法振老和尚,更因崇仰印順導師人間佛教的思想而發心出家。八十一年於楠梓慈雲寺受在家菩薩戒(了中長老為得戒和尚),民國八十二年六月於新竹福巖精舍由師公真華老和尚代為剃度,依止如虛老法師。八十三年於六龜妙通寺戒德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並先後常住於台北慧日講堂、恆春五公寺(二年)。
海濤法師現任中華印經協會理事長、佛陀教育中心負責人、佛教衛星電視台台長以及台南大覺同心會導師,多年來法師的弘法行腳遍及校園、監獄、軍隊、全省寺院以及一般社會團體,並遠至海外弘法及朝聖旅遊,於台灣各地成立佛陀教育中心,內設有講堂、佛教圖書館,並大量印製經書、錄製錄音帶免費結緣,透過法音宣流,將佛法普潤群生,淨化人心,建立清淨的人間大道場。
以下一一介紹法師的弘法悲願以及所屬的弘法機構道場:
一、 教衛星電視台
現代化佛法的傳播必須藉由最先進的科技媒體,佛教衛星電視台二十四小時的節目播放,敬邀國內外如法修證具德長老、法師昇座說法,規劃系列性佛教梵唄、唱頌、禮儀節目,引領大眾體悟正確的佛法,建立跨越派 別的電視大道場,以佛法淨化社會人心。
二、 佛陀教育中心
1. 在台灣各地成立佛陀教育中心,免費贈送經書、錄音(影)帶、VCD與大眾結緣,內設有佛教圖書館供人借閱經典,設有講堂,定期舉辦佛學講座及推廣八關齋戒。
2. 成立法音傳播工作室、出版部、錄音室,製作弘揚正法的多媒體節目、錄音帶、錄影帶、VCD,透過現代化科技媒體,宣揚佛教的慈悲與智慧。
3. 定期至各機關團體、學校、監獄、軍隊舉辦勵志人生講座,並分送佛教書籍、錄音帶、錄影帶與大眾結緣,為社會注入清流,淨化人類心靈,促進世界祥和。
4. 定期舉辦海外佛教聖地旅遊,藉由旅遊萬里行之便,讓信眾對佛法的了解更加深入,並贈送各類佛書、錄音(影)帶到世界有華人的地方。
三、 中華印經協會
1. 結合有志之士,大量倡印各類佛教經典、佛教漫畫書,並致力翻譯各類經典,廣為流傳海內外,期使大眾閱讀經典,認識生命的本質及意義,培養書香社會、關懷人文的胸懷。
2. 成立佛教讀書會、共修會,倡導讀誦經典、念佛等活動,藉由大眾共修之力,積極推廣讀經與念佛之風氣。
3. 將一系列的佛陀教育叢書,贈與國內外各佛學機構、佛學院、機關團體、學校、監獄、軍隊等。
四、 中華護生協會宗旨
基於佛陀教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眾生平等、慈悲相待」之理念,並培養、喚起世人「萬物一體、慈悲大愛」之廓然心胸,在各地成立放生團及放生保育地,藉由不同方式、地點,定期(或不定期)舉辦各類護生、救生活動,以教育化導世人學習尊重生命、愛護生命-不只尊重愛惜自己生命,也尊重愛惜別人生命,更要擴大心量尊重愛護一切大小生靈物命。讓人與人間,人與一切萬物間,皆能互愛互助、共存共榮;彼此尊重包容,和平快樂共處;進而諦造出一個純真純善至美至慧的生命共同體,讓人間變得更幸福,世界更安祥,地球更美好。
五、 生命教育協會宗旨
生命教育最大的目的,乃在學習體認生命之意義,從尊重生命,並引導大眾善待一切有情,展現對生命之關懷,增進個人的自我了解、自我接納,建立自尊、自信,以期達到生命的最高品質-「慈悲與智慧」的圓滿實現。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