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事待人接物的心態

 

修行人一切時、一切處,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給一切眾生做最好的榜樣,這是佛教導我們的,處事待人接物永遠記住。用什麼心態?柔和質直。我對佛菩薩是這樣的態度,我對所有一切眾生也是這個態度,對我的冤親債主也是這個態度,這就對了,那你是真的在學佛。你還喜歡這個討厭那個,這不行,這是六道凡夫。佛菩薩是心地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佛菩薩在這個世間遵守佛的一個教誡,那就是代一切眾生苦。你到這個世間來是行菩薩道的,菩薩道是什麼?救苦救難,這是菩薩的本分。別人毀謗我、侮辱我,甚至於陷害我,我怨不怨恨?不怨恨。為什麼不怨恨?他是佛,他現在迷惑,所以做錯事情,他的本性本善,一時迷惑,你怎麼可以責怪他?他清醒過來就覺悟了、就明白了。那我們要做好樣子給他看,幫助他覺悟、幫助他回頭。他毀謗我,我讚歎他,為什麼?人不可能說一點好處都沒有,他有缺點,他也有好處,我們不提他的缺點,專讚歎他的好處,這就對了。這是普賢行願裡教給我們的,「禮敬諸佛,稱讚如來」。他對我無理,我對他有理;他對我不尊敬,我對他尊敬,跟尊敬佛一樣尊敬;他能接受我的時候,我全心全力幫助;他不能接受,我就回避他。不但佛菩薩這樣教我們,古聖先賢也是這樣教導我們。要把自己的煩惱習氣統統放下這就對了,這才能增長佛智。其實佛智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為什麼不能現前?煩惱習氣障礙了它。我們把煩惱習氣放下,我們自性裡面智慧就往外透,這叫增長佛智。自性裡沒有怎麼個障法?

 

所以大師在《疏》裡面給我們講,「增長性習二性,生菩提智故」。性是本性,習是習性,本性跟習性在佛法裡面,兩種都是智慧;在世間人說,本性是善,善不見了,習性是惡的,習性做主當家現前,造業!習性,你親近善人就變成善,親近惡人就變成惡,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現在人習性很麻煩,為什麼?他所接觸的惡多善少。你看現在我們生在這個世界,張開眼睛所看的是什麼、所聽的是什麼?六根所接觸的六塵境界,我們在這個境界裡全學壞了!所以感得許許多多的災難、疾病;對自己身體來講是疾病,對我們居住環境來講是災難,水災、火災、地震、颶風,感得這些災難。災難不是無緣無故的,是有原因的,這些科學還沒有見到。現在人相信科學不相信聖教,而聖教就超越了科學,沒人知道。我初學佛的時候,方老師就把《華嚴經》介紹給我,他說《華嚴》是佛經哲學概論,這部書編得太好了,有圓滿的理論;他在理論上加上個圓滿。有周密的方法,後面還帶表演。他說這種教科書在全世界找不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表演!把這個理論方法怎麼樣在生活當中能落實,做出來給你看。這部書編得太好了!我們讀了《華嚴》之後回想,朱熹編《四書》的靈感決定是從《華嚴經》上得來的。為什麼?它太像《華嚴經》。《中庸》是理論,《大學》是方法,《論語》跟《孟子》就是五十三參。你看看,聖人、賢人怎樣把《中庸》、《大學》的理論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跟《華嚴》一樣!那我們知道朱胡子當年在世跟佛法往來得非常密切,決定讀過《華嚴》,這我們有理由相信,編得這麼好,於是乎我們展開《四書》都可以想到《華嚴經》。所以習性,佛菩薩應化在世間他所表演的那個習性是善,純淨純善,與本性完全相應,所以生菩提智。那個性本善是根本智!習性的善是後得智,我們講權智。在佛法裡常講善巧方便,這個善巧方便是佛菩薩示現在世間表演的習性。所以近朱者赤,我們跟聖賢人在一起,二性都善。我們沒有法子親近到善知識,讀聖賢書就是親近善知識。

 

文摘恭錄--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五0卷)  2009/10/1  檔名:12-17-205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