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往生淨土要具足基本的德行

 

「復表今發願」,這也表示現在發願,「正是將轉無上大法輪也」,無上大法輪就是講念佛往生淨土,這是八萬四千法門裡頭第一法門,真正無上法門。因為八萬四千法門我們一定要曉得,要斷煩惱、要消業障,這個法門消業障、斷煩惱都在一句佛號之中,只要你真正念佛,那個心是求生淨土的心,這種心念佛,念念轉煩惱,念念消業障。轉煩惱為菩提,消業障成了福報,極樂世界那個福報多大,太大了!十方世界所沒有。往生到極樂世界的凡夫,一品煩惱沒斷,到極樂世界的享受居然跟阿彌陀佛平等,這福報多大。

 

所以現在正是將要轉無上大法輪的時候,「天雨妙華,自然音樂,《唐譯》為天華鼓樂滿虛空。《嘉祥疏》云:地動表皆行因。雨華明必得果」。地動這一句很重要,不能疏忽了,地動都表行因。行是什麼?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這是行,行為。地動是表我們行為的因,我們行因善,地善,心行不善,地也就不善。這個事情在過去沒人相信,中國古人相信。為什麼古人相信?古人心地清淨、心地淳厚,不欺騙人。那佛怎麼會欺騙人!

 

中國自古以來講五種德,叫五常,常是永恆不變,做人一定要遵守,這才叫個人。仁義禮智信,仁是什麼意思?推己及人,想到我自己就要想到別人,我自己不願意做的就不可以叫別人做,這叫仁,仁者愛人。第二個字是義,義是講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合情、合理、合法,這叫義,義者循理,遵循道理。第三個講禮,人不能沒有禮。

 

人跟禽獸不一樣,就是禽獸沒有禮,人有禮,小小的禮節都不能失,都要守住。人養成什麼?謹慎不放逸,就是不敢隨便,很小心、很謹慎,德行從這養成的。智,智是我們今天講的理智,不是用感情,用感情就會出狀況,會產生過失,用理智不用感情。

 

最後一個是信,決定有信用。仁義禮智信,信是最後一個德行,如果信沒有了,前面全部都是假的。信好比是第一層樓,理智是第二層,禮是第三層,義是第四層,仁是第五層,你第一層沒有,全部都沒有了。今天的社會,這五個都沒有了,問題出來了。《左傳》上有一句話說,「人棄常則妖興」,人放棄了,常是什麼?就這五常,這五常放棄了、不要了,這個社會就是妖魔鬼怪,人就不像人了,災難肯定就現前。

 

千萬年前,老祖宗世世代代教我們四個科目,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把人都教好了,所以古人相信佛講的,相信聖人講的。中國古人稱佛是西方大聖人,孔子是中國大聖人、東方大聖人,那是印度大聖人,怎麼會欺騙我們?都能誠信,跟現在完全不一樣。所以「皆行因」,這三個字重要,我們要時時刻刻檢點自己思想、言行有沒有犯過失,為什麼?我們想到極樂世界去。極樂世界的道德比我們的水準高,我們只要具足基本的德行就能往生,這是我們不能夠不留意、不能夠不學習的。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第二0六集)2012/2/22 檔名:02-037-020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