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建立道場

(990413早餐)

【建道場】

有一位秦皇島的同修,希望在當地建一個淨宗的寺院。佛法的修學、弘揚,在此時代,寺院的功能逐漸減少,而最有效果的是利用高科技的傳播。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沒有修建寺院道場,他的生活方式是遊化人間,居無定所,這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機會教育,效果很好,值得我們省思。

經典記載,佛的常隨弟子有一千二百五十人,他們追隨佛陀,時間短的也有十年、八年,時間長的終生。他們就是佛法的繼承人,弘法人才是這樣培訓出來的。有了道場,就有世俗許多瑣碎之事,這些事會擾亂清淨心。能夠在管理人事物上,保持心地清淨而不繁雜,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世尊做出樣子給我們看,沒有道場最好,沒有道場去找道場,那是自找麻煩。

佛菩薩及祖師大德的行持,就是我們最好的榜樣。我自己在這四十多年的經驗中也體會到,與我一起出家的同參,人數不少,講經說法的唯我一人。絕對不是我才智過人,原因是在,他們有道場,要管人、管事、管錢,操心勞神,對於弘法利生、自行化他,就產生了障礙。我的好處,就是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沒有道場,一生都是寄居別人的道場,作客不作主。作主很累,作客很自在。像我們住旅館,旅館老闆是主人,他不自在,住旅館的客人很自在。我們應當有一個態度,到這個世間來是作客的,不是想在這裡落戶、生根,那你就得自在了。所以我們一生學佛,隨緣而不攀緣。

【回頭是岸】

觀念之建立,信心之生起,一定是對於教理有相當的認識與理解,所以讀經聞法很重要。諺語說:「三天不讀書,面目可憎」,這是說從前讀書人,三天不讀聖賢書,煩惱習氣都起現行。學佛亦復如此,若有幾天不讀經、不聽經,自己的煩惱習氣都起現行,隨順煩惱習氣決定墮落。煩惱習氣就是輪迴心,煩惱習氣作主,所有一切思想見解、言語行為,都是造輪迴業,將來的果報當然在六道輪迴。我們無始劫來至今,從未覺悟過。

心善行善將來會生天,天有二十八層,也沒有出離六道輪迴。天上的壽命比人間長,等壽命終了之後,阿賴耶識裡含藏的惡習氣種子,又會使你墮落。所以還不能超越六道輪迴,在佛法修學裡不算有成就。佛法最低的成就,是超越六道輪迴,這是小果聲聞,屬於小成就;脫離十法界,才算是大成就。我們是凡夫,罪業深重,可否在這一生當中獲得大成就?答案是肯定的。再重的罪業都不怕,只要能夠覺悟,能夠回頭,所謂「回頭是岸」。佛在經上講,五逆十惡的罪,回頭都能成就。五逆是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如此重罪能回頭,都能在一生當中獲得最殊勝的成就。

有許多同修疑惑,造這麼重的罪,怎麼可能會成就?造罪業是一時迷惑,覺悟之後,這個罪業就消了。佛在經上,把罪業比作黑暗,覺悟比作光明,「千年暗室」是比喻房間有一千年沒有光線,這就是造罪業很久、很深,可是點一盞燈,黑暗就消失了。佛法貴在智慧、覺悟,不要常想自己造罪業,因為想一遍就又造一次。佛教我們要把念頭轉過來,想佛、想菩薩,這是一大轉變,這就是回頭。

從何處回頭?從迷回頭,去想覺悟。諸佛菩薩是究竟圓滿覺悟之人,我們常常想佛,常常向佛學習,就對了。常常想自己是錯誤的,常常想一切眾生就是覺悟。諸位要冷靜的去思惟、觀察,把這個道理事實搞清楚、搞明白,就會放心大膽去做。不為自己,只為社會、為眾生,決定有好處。為自己,再富有,都要操心,在生活方面,樣樣都要自己照顧自己。若我們念念為社會、為眾生,一切就有人照顧,一點都不要操心,這個多自在!「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這是天經地義、真實的道理。世間人常講「真理」,這就是真理。學佛無非就是做個轉變而已,「轉惡為善」,「轉迷成悟」,「轉凡成聖」。

【智慧】

有能力辨別邪正、是非、善惡、利害,這是智慧。世間的聰明,是「世智辯聰」,他沒有能力辨別這些。中國人有智慧,外國人只算是聰明。科技發明最早在中國,王莽時代,中國人就已經想學飛行。諸葛亮發明木牛流馬,機械化的運輸。為何中國人不繼續發展?中國人有智慧,知道科技發展會帶給世人負面影響,若要使世界長治久安,不能著重在科技上發展。西方人沒有這種遠見,拼命在科技上發展,地球的資源幾乎快竭盡了。用盡之後,世界毀滅,科技發展的結果是世界同歸於盡。所以,真正有智慧之人不做這種事情。

【恢復本能】

世尊、諸佛菩薩是究竟圓滿的智慧,現代人的這些發明,他們知道的比我們更清楚,佛經裡也有科技的理論知識。而佛法不從外面機械方面去發展,而從內心禪定來發展。現今科技還無法做到分身,我們從此地到美國,還要坐飛機,而禪定功深之人能分身。這不是神話,都是事實,我們在經典裡能看到,古人筆記小說裡就更多了。《西遊記》,孫悟空七十二變,那只是小神通,微不足道。這可不可能?可能。因為這是本能,這是佛法六種神通的「神足通」。六種神通都是我們的本能,本能為何會喪失?因為有妄想、分別、執著這三大障礙,把智慧德能障礙住。本能現前,才得真自在。

佛教我們恢復本能,我們眼能見,沒有障礙,盡虛空、遍法界,都看得清楚、明白。經上所說的,我們都把它當作神話,都看作是佛菩薩的能力,不是自己的,所以我們修學不能入佛境界。我常勸告同修,經上講的點點滴滴,都是我們本身的事情,都是我們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佛的能力現前,我們的能力不能現前,這就是有障礙,把障礙去除,我們的能力就恢復了。佛希望每個人都能恢復自性本具的德能,生活空間就廣大,是盡虛空、遍法界,何止是這個小範圍!

【聽經之重要】

所以經不可不讀,不能不聽。要多聽,要常聽,不間斷的聽。聽上三年、五年,你就會覺悟、明白,即佛家講的「開悟」。有疑惑則存疑,不必去問,繼續不斷的聽經,總有一天聽到疑惑解開了,那就叫悟處。所以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疑惑不必急著去問人,人家為你說明,你還是沒有開悟;不但沒有開悟,還障礙了開悟,把悟門堵塞了。自己明瞭,自己覺悟,那是自己的;別人講的,聽了似懂非懂,轉眼又迷惑了。這是求學的態度,我們要懂得。

近幾年來,我特別強調聽經的重要,因為有許多老同修退轉,功夫不得力,原因都是解得不夠透徹,妄想太多,所以信心、願心無法建立。要解決這個問題,唯一的方法就是聽經。我就想到,釋迦牟尼佛為何四十九年天天講經,道理在此地。世尊千叮嚀萬囑咐,要我們「受持讀誦,為人演說」。依教奉行是受持,受持還要天天讀誦,若不天天讀誦,不天天聽經,受持會退轉。為人演說是化他;演是表演,做出樣子給人看;說是為人解說,全身說法,這真正是利益眾生。只會講,不會做,也不行;要自己做到,才有真正的受用。

【蓋小茅篷】

若想建道場,我建議蓋小茅篷,不要建寺院,勞民傷財。你到外面去化緣,這有因果責任。佛家說得好:「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你不能成就,將來要還債。你現在募化得很多,將來還起來就很累,要懂「無債一身輕」的道理,絕不負債。一切要自然成就,不要有一絲毫勉強,這樣就很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