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教育的目的(一)
釋迦佛圓寂的時候,阿難尊者向佛請教,佛在世,我們以佛為師;佛滅度了,不在世,我們依誰為老師?我們要跟誰學習?佛答覆,佛沒有介紹人,佛只告訴阿難,那就是告訴我們,「以戒為師」,佛說兩句話,「以苦為師」。你要真正想成就道業,必須把世間裡面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財色名食睡這個東西都放下,為什麼?這東西放不下的話,清淨平等覺你怎麼會得到?清淨平等覺是性德,就是中國老祖宗講的自性本善、本性本善,《三字經》上講「人之初,性本善」,你的自性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現在迷失了自性,所以才有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這個東西。這些東西自性裡頭沒有的,這是什麼?習性,這習性裡頭有,自性裡頭沒有。所以《三字經》上接著說,「性相近,習相遠」,從自性上來講,大家都是佛,佛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在我們中國古聖先賢說,一切眾生都是聖賢,「人人皆可以為堯舜」。堯舜是聖人,你的自性都是的,性是一樣的,我們今天講的,講平等,但是習就相遠了,習是習性,你的習慣,「近朱則赤,近墨則黑」。教育的理念就從這裡生的,為什麼要教?「苟不教,性乃遷」,你要是不好好的教他,他的習性跟本性就愈來愈遠,遠到善的都不見了,惡的全出來了,這麻煩就大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八十集)2010/7/15 檔名:02-039-0080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