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經、研究經教要遵守的三個原則

 

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裡面教給我們,怎麼樣去聽經、去研究經教。他告訴我們三個原則,第一個聽教,聽教就是聽講經,不要執著言說相。換句話說,我們看經就不要執著文字相,文字是語言的符號,不執著言說就不能執著文字,文字淺深、多寡不要緊,只要意思說出來就行了,你懂得意思就可以。所以四依法裡頭,佛教導我們「依義不依語」,這一條重要,真正懂得如來真實義,開經偈上說「願解如來真實義」,這個不可以著相的。所以,佛說這麼多的名相,就是叫我們不要執著名字相,這是馬鳴菩薩第二條;第一條不要執著言說相,第二條不要執名字相。所有名詞術語都是假設的,都是幫助我們悟入真實義,你一著相就錯了,你永遠就不能了解真實義。了解真實義就是悟入自性,這是宗門所謂的明心見性,見性就成佛。佛陀的教育終極的目標就是叫你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了,跟他就沒有兩樣,達到究竟圓滿的境界。所以《起信論》上講的這三個原則非常重要。

 

第三個,不能著心緣相。什麼叫心緣?望文生義,我看到這個、我聽到這個,我想的怎麼個解釋法。不可以,為什麼?那個你聽了之後,你已經落在第六意識去。落在第六意識,你所學到的,今天的術語叫知識,你學到一些佛學的知識。佛不跟你講知識,佛是希望你悟入智慧,智慧能起作用,能幫助你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諸法實相,能幫助你了生死出三界;不但出三界,三界是六道輪迴,超越十法界,至少要到這個境界。超越十法界之後,你到哪裡去?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那叫一真法界。我們現在有一點概念了,雖然沒有開悟,沒有悟入,大乘經教薰的時間長久,證悟沒有,有一點解悟;換句話說,修行的方向、目標清楚了,不再盲修瞎練,這就很難得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一五六集)2010/10/3 檔名:02-039-015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