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的精髓

 

今天恰逢中國的庚、辛,是庚年,虎年,庚寅年的元旦。在這個地區,我們看到了一片歡度新歲的氛圍。我也很久沒有在台灣過年了,這幾天過年的氛圍,我相信很多同學們都能夠感受到中國傳統的文化。最重要的,我們要能夠盡謹記住「孝親尊師」,這是傳統文化裡面的精髓。人,如果不孝父母、不敬尊長,那麼倫理道德乃至於因果,都疏遠了。中國古人所謂:「人棄常則妖興。」這一句話說得很重,「常」就是倫理道德,狹義的是指五常:仁、義、禮、智、信,廣義的是包括了五倫四維八德,統統在其中,這是中國人的常道。常,是須臾不可以離開的,就像我們的飲食,一天不能離開,更像我們的呼吸,一刻都不能夠中斷。

  可是,在這一個世紀,或者我們說在這一個甲子,最近的六十年,確實是疏忽了,疏忽得太過分了。我們不但不孝父母、不敬師長,連老祖宗都更疏遠了。在這個年節的大日子裡,我們應該用什麼心態來接受?尤其在現前這個社會,使我們想到祖宗的教誨,古老的傳統文化,它的綱領非常簡單,每一個人都記得很清楚,如果用一個字來說,就是「孝」,中國傳統文化是孝文化。「孝」字是會意,上面是「老」,下面是「子」,老代表上一輩,子代表下一輩,往上去過去無始,往下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是一個整體,文化的精神世世代代綿延下去,這是真理,這是永恆不變,與大自然完全相應。其實大自然在佛法裡面講,是屬於法相,法相的背後是法性,性能生能現,相所生所現,相一定隨順法性,這是正常的,這是健康的,是美好的,是沒有缺陷的。

 

文摘恭錄—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二一O七卷)2010/2/14 檔名:12-17-210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