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心惱身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破煩惱城』,見《唐譯》。「煩惱者,貪瞋痴等」,等下面有慢、有疑,大乘經裡面叫它做五毒。為什麼稱煩惱?你看「煩心惱身」,你心裡煩,不能夠安靜,心不安,身惱,身不能夠安逸,不能夠舒適,所以叫煩惱。「又」,底下講得詳細一點,「貪、瞋、痴、慢、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戒取十種,稱為十煩惱」。

 

我們現在這十種統統具足,一個都不缺。煩惱障礙了自性,所以我們的性德不能現前,我們的性德不能起作用,原因在此地,這個不能不知道。現在是這十種煩惱達到了極處,回不了頭。真的,頭一個就是貪心,其餘的全都是跟著貪來的。貪不到,瞋恚。貪到還有瞋恚,為什麼?

 

看別人比他多,他受不了。這個煩惱永遠沒有止境,貪而無厭,沒有止境,跟著來的瞋恚也就沒有限量了;沒有一天不發脾氣,有事的時候發脾氣,沒有事的時候也發脾氣,業障習氣主宰了他,他自己做不了主。

 

貪瞋痴慢疑的反面就是清淨平等覺,中國傳統,仁義禮智信。人有貪心,仁愛沒有了;人有瞋恚,道義沒有了;人有愚痴,禮沒有了;人有傲慢,智慧沒有了;人有懷疑,信用沒有了。你看仁義禮智信全沒有了。仁義禮智信在中國是做人基本的德行,你像不像個人?你具足這五個字就是人,五個字沒有了你就不是人了。

 

不是人那是什麼?人中的畜生,人中的餓鬼,人中的地獄。你是像個人的樣子,你的心、你的言論、你的行為是三惡道的眾生,你說這個東西多可怕。這個合在五戒裡面,貪是殺生,貪瞋痴慢疑,殺盜淫妄與它統統有關係,特別是前面三個,叫三毒煩惱,它裡頭是有連帶的。

 

其實每個都有連帶,不會是有一個獨立的。貪裡頭有瞋、有痴、有慢、有疑,瞋裡頭有貪、有痴、有慢、有疑,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它不是一個單獨起來,它會一起聯合起來起作用,這個事情就麻煩了。

 

我們中國中醫懂這個道理,這是心的不善,會感應到我們五臟容易感染疾病。貪容易得腎病,貪對應的是水;瞋恚是火,肝火上升,脾氣大的人容易得肝臟病,全都有對應。外面的災難,貪感應的是水災,瞋恚感應的是火災,地球溫度上升是瞋恚,愚痴感應是風災,傲慢感應的是地震,懷疑問題最嚴重,它所感的是山崩地陷,大地突然陷下去了,高山倒下來了,懷疑。

 

今天這些現象在地球上普遍的發生,每一天媒體都在報導,我們看得都麻木不仁了,哪一天自己遇到了,那個時候就來不及了。我們要避免身心疾病,居住環境少災少難,就把這些煩惱把它斷掉,不貪、不瞋、不痴、不慢、不疑,念頭一轉,災難就化解了。

 

美國布萊登博士教給我們,化解二0一二馬雅預言的災難,他只教我們十二個字,三句話,「棄惡揚善」,就是佛家講的斷惡修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我們的心不要有貪瞋痴慢疑,我們把它換過來,我們的心要有仁義禮智信。學佛的人心裡頭要有五戒,心裡頭要有阿彌陀佛,把它換過來,災難就沒有了,身心健康,這個人一生才幸福快樂。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第七十四集)2011/12/10 檔名:02-037-007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