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種隨煩惱(中)

 

第二個,「懈怠」。這也是個很麻煩,多少人學習沒有辦法成就,都是懈怠。經,決定不能中斷,天天要讀,天天要學習,養成一個學不厭、教不倦,這孔老夫子說的。從事於教育工作的人,這兩句話要做到,樂在其中,真快樂!年輕的時候確實,體力好、精神好,有時候讀經讀到天亮了不知道,怎麼時間過得那麼快,怎麼一下天亮了。像這個事情一個月當中至少有二、三次,忘掉了,不知道疲倦。所以懈怠,我的方法是上台講經對治懈怠,逼著你非幹不可。不用這個方法,太難了,我想不出第二個方法。懈怠的反面就是精進,我們精進不敢談,但是懈怠是治好了,就用這個方法。

 

下面,「放逸」,前面我們說過了。第十六,「昏沉」,昏沉是精神提不起來,打瞌睡。聽經打瞌睡,念佛的時候,甚至於繞佛他都打瞌睡。這很有本事,一面走著他一面睡覺,站著睡覺都難得,他走著睡覺。這種現象多,常常看到。對治昏沉最好的方法,讓他活動,活動最好的方法讓他拜佛。拜佛的時候,口裡面念佛不出聲,出聲傷氣,不出聲,所謂是金剛持,口動,不出聲音,拜佛。懺除業障,也得到佛力加持。

 

下面,「掉舉」,掉舉是身心不定,妄念太多。平常自己不知道,我沒有在打坐好像沒事情,怎麼一打坐,妄念這麼多,止不住。這種情形,不是平常沒有妄念,平常有妄念,你粗心大意,你沒有發現,現在讓你靜下來,你發現了。讓你在這邊聽經,靜下來了,發現了,妄念多。念佛堂裡面念佛,止靜的時候,坐下來,這個時候發現了。這都是煩惱。為什麼?障礙你用功,障礙你修定,當然障礙你開悟。

 

下面一個是「失念」。失念什麼?忘掉了。你發心在這裡念佛念一支香,道場裡面,長香是一個半小時,短的香是一個小時,但是用長香的時間多,都是一個半小時。念個十幾分鐘,忘掉了,去想別的東西去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忽然想起來。失念的時間長,失念的次數多,功夫不得力,嚴重的妄想夾雜在裡面,你想修都修不成。這個事情,我年輕的時候有,常有。用什麼方法對治?跟對治懈怠一個方法。所以,我研究經教不會失念,我念佛、念咒都會失念。研究經教,你精神注意到每個字,字裡行間,你不會失念,這個方法好。這個方法,幾個小時過去就好像一剎那一樣,很快就過去了,有的時候到天亮,常常幹這種事情。精神好,第二天工作不耽誤。

 

第十九,「不正知」,不正知是邪見。這裡有什麼東西?多半是成見,自以為是,這個很麻煩。凡夫知見,與性德完全相違背。對治不正知有一個好方法,聽經、讀經,研究古大德的註疏,從這個裡頭建立正知正見。學習,確實沒有人指導非常困難,我們不曉得從哪裡讀起,尤其是什麼東西都想讀就壞了。為什麼?你雖然不是不正知,你是知道的太雜太多了,也把你正知見破壞了。不錯,都是經典,都是古大德的註疏,可是你要曉得,佛說法對的對象不一樣。你知道的很多,你度不了自己,你也幫不上別人,你不能得三昧,你不能開悟。

 

剛才說了,沒有開悟,你所得到的是知識,經論的知識,而不是經論的智慧,這個差別太大太大了!經論的智慧是正知正見,知識不是,知識你會用錯,智慧不會用錯。知識用錯的時候,後遺症麻煩透了,不是自利利他,是自他都不利,這很不是一樁容易事情。真正善知識,指你的路是正路,不是真正善知識,你去求他,可能他把你指到岔路去了,指到彎路去了。這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我們見得很多,這背因果責任。孔子說得好,「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能充面子,不知以為自己知道,這害自己害別人,這要背因果責任。我知道給你講,不知道的,沒有關係,我再學,我再去蒐集資料,我搞清楚了再給你講,不丟人。這是做學問正確的態度。

 

最後一個,「散亂」。散亂就是精神、意志不能集中,就是妄念太多、妄想太多,這個在現在社會上非常普遍。

 

這是二十種隨煩惱,介紹完了。如果諸位要想詳細的了解,可以參考《三藏法數》,《三藏法數》裡,每一條都有註解,是一部修學佛法很好的參考資料。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三六O集)2011/4/4 檔名:02-039-036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