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集滅道
「《觀佛三昧經》云:佛地果德,真如實相,第一義空。」什麼叫第一義空?第一義空是術語,《佛學大辭典》說,「對於小乘之涅槃而云大乘至極之涅槃為第一義空」,小乘叫偏空,「偏真但空也,大乘之涅槃者空亦空」,空都不執著,這另外給它定個名詞叫「中道實相之空,故名第一義。」
《三藏法數》裡面說,「諸法中,最第一法,名為涅槃」,梵語涅槃可以翻成中國文字,在四諦裡面翻作滅,四諦大家曉得苦集滅道,兩重因果。世間就是苦跟集,苦是果,集是什麼?集就是煩惱。集是因,因為有集,所以才有苦。你想想看,你每天在集些什麼,我們講收集,你天天收集什麼?眼耳鼻舌身意都在收集煩惱。見色聞聲跟裡面的七情五欲混合在一起,你收集這個東西,天天收集,你的果報就是六道輪迴。這是佛給我們說出來的,六道怎麼來的?這麼來的。六道為什麼這麼苦?因為你天天收集苦因,那你得的當然是苦果。佛法也有因果,佛法的果是什麼?果是滅,滅就是涅槃。滅什麼?滅苦因、滅苦果,把六道裡的因跟果統統滅掉,六道就沒有了。用什麼方法來滅?滅有因,滅是果,果必有因,因是道,修道你就能證得滅果,所以這個滅是滅煩惱、滅苦果。四諦裡所翻的滅,滅不是個壞事,好事,把六道滅掉,把十法界滅掉,為什麼?它本來都沒有,全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東西滅掉,自性就現前,六道十法界滅掉,自性清淨土就現前,自性清淨土就是實報莊嚴土,就現前了,假的滅掉,真的就現前。「涅槃之法,空無有相,是為第一義空。」我們起心動念就不空,就落在集裡頭。我不執著,我不分別,什麼都放下了,什麼都沒有了,你心裡還有沒有?有,怎麼沒有?還有「什麼都沒有」,還有「我已經空了」,你還裝了這些東西在裡頭就不是真空,就不是第一義空。第一義空連這些念頭都沒有,才真正叫第一義。所以阿羅漢沒有第一義空,阿羅漢有空,沒有第一義空,阿羅漢有放下,「放下」那一念他還沒放下,他還有放下。
「《涅槃經》二十七」解釋說,「佛性,名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為智慧,所言空者不見空與不空。」空跟不空都沒有,才叫真空。空與不空是二邊,二邊沒有了,這叫中道,中道出現了,還是不乾不淨,你還是落在二邊,中道也沒有,有中道就錯了。所以佛性是第一義空,佛性是什麼?覺性,佛是覺的意思,自性覺就是第一義空,自性本來覺,這個覺不是修來的,叫本覺。《起信論》上說「本覺本有,不覺本無」,不覺就是迷,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一念本來沒有。本來沒有的決定可以斷掉,因為它本來沒有;本來有的決定可以證得,本覺本有,決定可以恢復。只要你把那些不覺放下,覺性自然現前,怎麼現前?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覺性就現前,就在當下,不求自得。因為我們求,本覺起不起作用?起作用,這個作用起了,扭曲了。它起什麼作用?就是你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那全是覺性,因為你不知道它,還以為自己本事挺大的,全把本覺扭曲了,本覺並沒有失掉,只是變質;你把妄想分別執著、起心動念統統放下,它就恢復正常。恢復正常就是大覺,就是真智慧,這個地方講的真實智慧。所以空與不空,這個概念都不能有。
「《智度論》三十一」,《智度論》一百卷第三十一卷,「能使諸法實相空,名為第一義空」。諸法實相空是什麼?這一句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對這個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它就空。你還有一個諸法實相空,你已經不空了;心要寂靜,寂靜是真心,真心裡頭不能有東西。《金剛經》上說得很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是什麼?佛法。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一個字都不能執著,你要是執著一個字,錯了,佛都流眼淚,在旁邊說:對不起你,我害了你。佛是真的害了你。佛沒有害你,你自己害自己,你錯會了意思。馬鳴菩薩講得那麼清楚,教你不要執著言說相,換句話說,文字是言說的符號,言說不能執著,文字不能執著。不執著名詞術語,不起心、不動念,這樣聽講、這樣讀誦會開悟,會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可是幾個人能做到?大概是像惠能大師那一號的人物可以做到,別的人都不行。看經著了文字相,聽講著了言說相,所以怎麼看、怎麼聽還都是自己的意思,未解如來真實義,如來真實義你沒了解,就是你著相了!離一切相,這三種相都要離,可執著不得。所以,講經的人說而無說、無說而說,聽經的人聽而無聞、無聞而聞,那個才妙。所以第一義,難!
「《觀佛三昧經》曰;佛地果德,真如實相第一義空」。這個第一義就是講的佛如來果德,妙覺位的果德,真如實相這是第一義空,說得沒錯。我們怎麼樣?全著了,文字相也著,名字相也著了,我們給人講還是講這些東西。那這是什麼?這叫佛學,不是學佛;如果是學佛他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學佛。所以從這些句子裡面,我們曉得第一義空在哪裡?如果我們真能做到,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之中,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在這其中守住自己的清淨心,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沒有一樣不是第一義。一一諸法無非第一義空,你證得第一義空,恭喜你,你成佛了。佛法在哪裡?佛法沒離開我們,其實我們還不都是住在第一義空裡頭!不知道這叫迷。
末後還有一段,「小乘之涅槃亦名第一義空」,這怎麼說法?「《雜阿含經》十三曰」,也第十三卷,
「我今為汝等說法,初中後善」,初善,中也善,以後也善,這個善是真善,「善義善味,純一滿淨,梵行清白,所謂第一義空經」。這小乘涅槃,《阿含經》上說的,裡面只著重在善義善味,你看這不是講文字,不是講善言、善行,不是這個,善言、善行不是第一義空。言行裡頭的義趣、義味叫法味,意思你體會到,法味嘗到了,純一滿淨,你的心行清白沒有一絲毫染污,這是第一義空。我們可不能執著,這講的大乘跟小乘,我們大乘、小乘都不說,說我們凡夫有沒有第一義空?凡夫果然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沒有學過佛法,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面真正做到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就是第一義空。這裡頭最重要的是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當然沒有分別執著。分別是起心動念之後才有,執著是分別之後才有,所以不起心、不動念,分別執著決定沒有,跟自性相應了。小乘不是沒有,少,非常非常少,真的是善根深厚他才能夠得到。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二七三集)2011/2/9 檔名:02-039-027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