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明佛陀教育 (265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第四個,「大願力」。願是動力,沒有願就不動了,所以四弘誓願非常重要。人不能沒有願力,要有大願力,大願是要發願幫助一切苦難眾生。弘一大師在我們下面有一副對聯,上聯「願盡未來」,發的大願,盡未來世,也就是說一切時、一切處,「普代法界一切眾生備受大苦」,代眾生苦。自己成就了,不離開六道,在六道裡吃盡苦頭。為什麼?為教化眾生,為幫助這些眾生覺悟。從哪裡覺悟起?從守法,從持戒。

所以他下聯講,下聯說得非常懇切,「誓捨身命,弘護南山四分律教久住神州」。這個大願,捨身命也不在乎,我要弘護南山,就是終南山。道宣法師,律宗第一代祖師,他所弘揚的四分戒律,四分律,這個跟現在斯里蘭卡出家人持的戒是相同的,大部分完全相同。弘律教。神州是中國這塊大地,久住神州。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五,「佛法之威德力」,這是佛法加持。「此五種力不可思議。故云聖力不可思議」,這是講不可思議功德,我們不能不知道。知道了,就曉得學佛從哪裡下手。今天戒律沒人學了,我知道這個東西重要,也沒辦法。我們這一生這個任務就是做宣揚,把佛法的好處介紹給大家,真正佛法興旺是下一代,不是我這一代。我這一代,住世不會很久。中國古人常說,人有四季,從出生到二十歲,人生的春天;二十到四十,人生的夏天;四十到六十,是人生的秋天;六十到八十,是人生的冬天。八十以後叫風燭殘年,隨時會走。這是事實真相,一定要認識,八十歲就準備隨時可以走。

湯恩比博士八十二歲的時候訪問日本,在日本講了不少東西,留下了幾本書,八十五歲就走了,三年以後就走了,這是正常現象。換句話說,學佛的人,八十歲之後,就是心裡頭得要準備好,隨時可以走,對於世間決定不能有絲毫貪戀,這是真的不是假的。該做的事情趕快做,收尾了。多做一點好事,幫助後面的接班人,讓下一代比我這一代更好,這就有意義,有價值。如果我這一代過去了,下一代不如我這一代,我們對不起這一代人,也對不起下一代的人,一定要把它做到更好。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密嚴、說華嚴就是等於說極樂世界是一樣的。「如是勝妙國土,皆非微塵所成」。我們這個世界是微塵所成的,就是極微色,極微之微,現在量子力學家所說的微中子,這是最小的物質,所有一切物質現象就是這些物質,《金剛經》上講「一合相」,它們組合成的。它們首先組合佛經上所說的色聚極微,由色聚極微再組合成微塵,微塵大概就是現在科學裡面所說的原子,由原子再組成分子,再組成細胞,再組成這個世間物質的現象,山河大地、花草樹木的植物現象,再一切動物現象,統統都是這個東西組成的,這個基本物質組成的。

極樂世界、華藏密嚴不是極微色組成的,不是的,「本非世間物質,不賴萬有引力而維繫」。物質組成的這個世界在宇宙之間運行,各有各的軌道,不會有差錯。軌道是什麼力量形成的?科學家說它是萬有引力。每個物質都有引力,在引力均衡之下,它就不會碰撞,就保持一定的距離,在它軌道上運行。小的物質現象繞大的,大的物質現象繞更大的,整個宇宙現象就這麼樣成就的。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諸佛讓德,而令歸一佛」,把一切榮耀,世間講一切名利,都讓給阿彌陀佛一個人去承當。他一個人是一切諸佛的代表,讚歎阿彌陀佛就是讚歎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一尊佛漏掉的,彌陀做代表。彌陀度一切眾生成佛就是一切諸佛度眾生成佛,諸佛如來的功德跟阿彌陀佛平等平等,無二無別。理事我們都要知道得透徹,我們也會學諸佛,我們能讓,不必自己做,我們在宣傳,我們在讚歎,我們在真正供養,積大德,累大功。

只顧個人利益,不知道群體的利益,這是小人。小人他心量小,成就小,所以出不了六道輪迴,做再多的好事,人天福報而已。享福就不能不造罪業,不說別的,單單說飲食一道,你這一生當中吃多少眾生肉,如果你明白因果,這債怎麼還?你傷害多少人,有意無意,無意是你沒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自己認為是好事,但是很多人受到障礙。學佛的人應該都知道,但是境界現前往往忘記掉了。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念老下頭給我們說,「以上深顯事事無礙,重重無盡,不可思議法界。佛界中蓮」,這是講極樂世界的蓮花,「從佛心生」。要知道,佛心就是自己的真心,佛用真心,佛沒有妄心。我們有真心,但是沒用,真心不起作用,妄心起作用。妄心是阿賴耶,阿賴耶的本體就是自性。那為什麼稱它阿賴耶?這一部分自性迷了,好像我們人的身體,有一塊地方麻木了,局部麻木,它不是全體,麻木了,那我們就是麻木的這一塊。覺悟了的那些佛菩薩,那是沒有麻木那一部分。我們這是在麻木這一塊,麻木了,不知道痛癢,迷惑了,這叫阿賴耶。阿賴耶的迷是什麼?就是第七識。第七跟第八互為體用,第七是體,第八就是用;第八是體,第七就是用,它互為體用。

那我們知道,第七是染污,第七它是什麼樣的成分?這經上講得很清楚,它有四大煩惱常相隨,四大煩惱構成了末那識。第一個是我見,執著身是我,執著是他。除執著之外,從執著這個,沒有我,他執著有個我,就是執著阿賴耶的相分裡頭的一分,所有一切現象全是阿賴耶相分,執著阿賴耶相分的一個相認為是自己,堅固執著。跟著執著起的我愛,貪,這就是貪煩惱;我慢,就是瞋,傲慢;我痴,愚痴,你看,貪瞋痴。所以貪瞋痴叫三毒煩惱。從哪裡來的?什麼時候有末那就有它,它就是末那,末那就是它。所以叫根本煩惱,與生俱來,這個不是學的。它究竟是什麼?跟你講,究竟就是戒定慧。它的反面,貪的反面是戒,瞋的反面是定,痴的反面是慧,就是戒定慧。換句話說,覺悟了,末那識就變成戒定慧;迷了,自性裡面的戒定慧就變成貪瞋痴,就這麼回事情。戒定慧、貪瞋痴是一不是二,迷悟不同。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了是明瞭,達是通達,一切法怎麼樣?無能壞,你不必想去破壞它。為什麼它無能壞?因為它不是真的,它是緣聚緣散,緣聚則現,緣散則滅,生滅可以說是同時,所以你不能壞。你也不必自負,好勝心強,一切法是平等法,真正平等是你自己意想不到的,所以這不思議境界。知道無能壞,負面的些念頭就滅掉了,沒有了。負面是不善的,是傷害別人,我們就放下了。

知道一切是平等的,一切都是究竟法的,正面的念頭也放下,不再認為我行你不行、我能你不能,這個念頭沒有了。為什麼?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平等的,沒有一個不是的。為什麼?同一個自性生的,真如本性,是自己的真如本性,也是一切眾生共同的真如本性。佛法講關係、講倫理講到究竟圓滿,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中國古人講一家,一家沒有一體那麼親切,一家就很不錯了,沒有想到佛法講到是一體,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止觀》裡面說得好,讓我們從方方面面去觀察,看出什麼?看出無我。下面舉的「《原人論》」,《原人論》我們這裡有個簡單介紹,是華嚴宗第五代的祖師宗密大師,清涼大師的學生,他作的。不是很長,它只有一卷,內容是「窮考人趣之生起者」。這裡面探討一個問題,人從哪來的,為什麼會有人,就這一個題目做成一本書,這是屬於科學。佛經裡面真的有最高的科學,有最高的哲學。你看這個裡頭寫的,我們能理解。

「又《原人論》曰:形骸之色」,這就是我們的肉體,物質現象。「思慮之心」,這是精神,八識五十一心所。這個形骸是我們的身體五臟六腑,外面眼耳鼻舌身,「從無始來,因緣力故」,無始劫來,生生世世,因緣力故,現在我們對於這一句話比較有一個清楚的概念,無論是色身,無論是思慮、念頭,全都是因緣所生,因緣所生的現象是「念念生滅」。這個念念生滅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這樣微細。這念是什麼個意思?念是念頭。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接著再看《原人論》裡面這些話,底下舉比喻,「念念生滅,相續無窮,如水涓涓(前浪去而後浪來)」,中國人有一句話說長江後浪推前浪。「如燈焰焰」,點蠟燭、點油燈,你看這個火焰,也是一個接一個,舊的滅了,新的就生了。「身心假合,似一似常」。這是真的,我們的身是四大五蘊假合的,心是受想行識假合的,身是地水火風假合的,好像是一體,好像是常。

實際呢?「實則剎那之際生滅無窮」,這個括弧上的話,這不是原文,這是黃念老解釋的,這是現代的科學。剎那之際是說的什麼?就是一秒鐘一千六百兆的生滅,這叫剎那。生滅無窮,前念滅後念生,記住,也是似一似常,不是真的,真的一,真的常,不是。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再言法者」。這前面講的身心要認識清楚。一切法,法是身外所有一切現象: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總的代名詞叫法。一切法,「總為因緣所生」。因緣生法,佛講四種緣,親因緣、所緣緣、增上緣,緣生的,不是真的。四緣生法,親因、所緣、無間、增上,四緣生法。「亦無常一之我體」,它也是無常無一,常是永恆不變,一是沒有變化,它剎那剎那在變化,跟我們身體沒有兩樣,假的,所以法無我。「《大乘義章二》曰:法無性實(一切法皆無實性)」,緣生之法,所以法無我。

「故《十地經論》曰:無我智有二種,我空法空」。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所以這一句,我們要常常想到彌勒菩薩的教誨,宇宙之間無論是人是法,它們的發生全都是在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裡頭產生的。那個親因是什麼?為什麼會有我?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法?親因是法性。法性怎麼樣?法性在一念不覺變成阿賴耶,法性就變成阿賴耶的種子。法性是真常,不生不滅,永遠不變,但是它要變成阿賴耶識裡頭的種子,那就是無常,那就是不一。阿賴耶的種子念念相續,記住,相似相續,能生萬法,它是能變。法性是能生,阿賴耶能變。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華嚴經》的梵文原本沒有了,真正失傳了,《華嚴經》保存的翻譯本就在中國。中國譯經可不可靠?現在人懷疑,我們也懷疑。我們最初學佛法的時候,對於翻譯的本子無法避免懷疑。為什麼?我們很簡單做了個實驗,用一篇文言文的古文,我們學校那時候念書的時候,課本裡頭還選的有文言文,讓翻譯得最好的人翻譯,找十個人,翻譯不一樣。十個人翻的不一樣,各人各人翻法,翻的文字、意思能不能翻得完整,全都有問題,這個我們能想像得到的。那佛經的翻譯難道不出問題嗎?

我向方老師請教,方老師告訴我,古時候中國人跟現代中國人不一樣。這一點我們年輕,很難體會,現在能體會得到,那個時候體會不到。老師告訴我們,當時將梵文翻成中文,翻譯的這些大師信心十足,他們的翻譯也是會譯,像開會一樣,最後是以會譯來做決定。翻譯不是一個人,有譯場,是大規模的,國家辦的這個事情,非常隆重,請學者專家幾百人參與。譯出來之後,大家都能肯定,深信不疑,我們翻的,意思沒有翻錯,這是最重要的,意思,文字比梵文原文還要華美。換句話說,中文譯本足以可以取而代之,不要用梵文本了,學佛法用中文本子就夠了。有這樣的信心、這樣的自豪,哪像現在中國人!我們聽了方老師這個解釋,認為也是有道理,可是疑心拔不掉。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舊華嚴經》就是《六十華嚴》,講十忍,十忍第一個「音聲忍」,第二個「順忍」,第三個「無生法忍」,跟此地的完全相同。我們參考資料裡頭第九頁,「十忍」,這是《華嚴經》上說的。這裡面的解釋,「忍,即安忍」,安是心安,沒有懷疑,沒有意見,完全接受,叫安。忍,心住在這個地方。「亦忍可也」,忍可就是同意,承認、認可,忍字旁邊加個言字邊,認可,有這個意思。「謂菩薩既斷無明之惑」,這一句非常重要。

無明惑是什麼?我們現在常講的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是無明,本來明,起心動念就不明了。為什麼本來明?本來沒有起心動念。沒有起心動念,這個心像水一樣,沒有波浪,平靜的,沒有染污,沒有動盪,這是真心,這是自性。起心動念,它就有波浪了,我們今天講產生波動現象,波動現象照外面的境界就模糊了,就不清楚了,能照,照不清楚了。如果他再有分別,再有執著,這就被染污了,不但產生波動現象,還產生了染污,於是明就失掉了。這個明失掉了,就是你本來是明瞭的,無論是見色聞聲,六根接觸外面境界全是實相,真相,因為是自性見。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跟現代科學距離三千年,三千年前沒有科學技術,佛怎麼知道的?佛用禪定。禪定有淺深不同,深,深到究竟的底面,深到最後是什麼?是自性本定,就是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這是自性本定。入定定到自性本定出現,一切明達,全通了,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相好全都透出來。你才真正知道,自性裡頭本自具足,具足無量智慧,具足對整個宇宙點點滴滴沒有一樣你不知道,這叫大徹大悟。徹是徹底,悟是明白了,徹底明白了,沒有一樣你不知道的。這個不是學來的,自性裡頭本有的。

於是佛佛的教學,都以這個為教學終極的目標,是開發自性,不是記問之學。教你背書是幹什麼?背書是一種手段。什麼手段?教你意念集中的一個手段,念頭集中就是禪定,換句話說是修禪定的方法。我們這個心定不下來,教你去念一部書,要怎麼念法?從頭到尾一個字一個字念得很清楚,沒有念錯,沒有念漏掉。經裡頭什麼意思不要管,要管什麼意思,你的心就亂了,你就不是一心了。一心專注,不管它什麼意思,我要得定,我不要知道意思。這樣念書能把清淨平等心念出來。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如自性是真的,真的沒有現象,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你要執著它就錯了。你要執著它,它就變成障礙,障礙你明心見性,障礙你大徹大悟,這是修行人必須知道的。什麼都不能執著,什麼你都能通達明瞭;你執著,你能夠通達明瞭的那是知識,不是智慧。

放下,知識就變成智慧;執著,稍稍有一點執著,智慧就變成知識,知識跟智慧就這麼回事情,這兩者的關係。所以說清淨心生智慧,阿賴耶識的業習種子生知識。你所記憶的東西都在阿賴耶,阿賴耶像倉庫一樣,像檔案室一樣,你所有一切記憶,這一生、前世,生生世世,全部在阿賴耶資料庫裡頭,你從這個裡面提出來的,就是你的經驗、知識。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孔子在《周易》裡頭說的,決定是同類它才聚在一起。明白這個道理,我們自己頭腦要清醒,同類的聚在一起。佛跟佛聚在一起,菩薩跟菩薩聚在一起,善人跟善人聚在一起,不善跟不善聚在一起。我是貪財,貪而無厭,將來跟著我一起的人全是貪財的,那就打架了,沒完沒了了。貪色跟貪色的人聚在一起,那什麼地方?地獄,那不是人間。有道德的人跟有道德的人聚在一起,那天堂。

聽到這些信息你要覺悟,我究竟要跟哪些人在一起,自己要好好做個選擇。決定不能為自己,為自己,你選擇的權沒有了,你就失掉了。為什麼?自己是假的,人都把身當作自己,這個身是會死掉的,身不是自己。所以為這個身就吃大虧了,你一生幹傻事,沒有真正為自己著想,為假身著想,你說你冤不冤枉。一生為什麼?伺候這個身體,這大錯特錯。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孔子在《周易》裡頭說的,決定是同類它才聚在一起。明白這個道理,我們自己頭腦要清醒,同類的聚在一起。佛跟佛聚在一起,菩薩跟菩薩聚在一起,善人跟善人聚在一起,不善跟不善聚在一起。我是貪財,貪而無厭,將來跟著我一起的人全是貪財的,那就打架了,沒完沒了了。貪色跟貪色的人聚在一起,那什麼地方?地獄,那不是人間。有道德的人跟有道德的人聚在一起,那天堂。

聽到這些信息你要覺悟,我究竟要跟哪些人在一起,自己要好好做個選擇。決定不能為自己,為自己,你選擇的權沒有了,你就失掉了。為什麼?自己是假的,人都把身當作自己,這個身是會死掉的,身不是自己。所以為這個身就吃大虧了,你一生幹傻事,沒有真正為自己著想,為假身著想,你說你冤不冤枉。一生為什麼?伺候這個身體,這大錯特錯。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三,「無生忍:無生忍者,謂了達諸法本來無生,亦無有滅,諦審忍可,而妄念不起也」。最重要是末後,沒有執著。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這叫諸法,一切法都是從因緣和合而生的,佛法也是因緣和合而生。眾生在六道十法界受苦,這是因,受苦當中希望有人來幫助他,這個希望就是緣。因緣具足,這就感動佛菩薩,感動跟你有緣的人,這個人他已經成就了,或者他在天道,或者他在人道,他知道了,自然伸出援手來幫助你。這感應道交,不可思議。

我們需要幫助,幫助不來,沒人幫助,這是什麼原因?緣不成熟。菩薩要幫助那個人,那人得有福,要沒有福報,幫不上忙。福是什麼?他能接受,他能歡喜,他能依教奉行,這決定來幫助他。如果緣不成熟,不要灰心,知道感應道交有,不是沒有。菩薩教化眾生,這個地區的人的緣不成熟,那裡成熟了,他就到那邊去了,這個地方什麼時候成熟,他就來了。絕對沒有私心,絕對沒有偏愛,哪裡成熟先到哪裡去。那個地方成熟了,可能會影響這邊,活潑、自在,沒有罣礙,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學到《華嚴.十忍》,學到第四「如幻忍」。現在我們看第五「如焰忍」。參考資料裡面在第九頁最後一行,第五,「如焰忍:如焰忍者」,它舉的例子是「謂了知一切境界悉如陽燄」,陽燄是出在《莊子》上。不知道同學有沒有這個經驗?早晨出門陽光剛剛出來的時候,如果在高速公路開車,看到遠方這個地上的氣,太陽照到像什麼?像水一樣,像波浪在流動。野馬、鹿、羊這個畜生牠們不知道,牠們以為那是水,口渴了,水就在前面,永遠跑,永遠找不到水,牠不知道那是假的。那個波濤很像水,不是水。這就是《莊子》裡面講的野馬,野馬就是舉這個例子,它不是真的,所以叫陽燄。如焰忍,舉這個例子,舉這個陽燄。

這個括弧裡面說,這是念老的註解,「浮塵」,就是空氣裡面這些微塵,在陽光照射之下遠望就像水,像霧這種自然現象。甚至於在早上八、九點鐘還有,九點鐘以後就沒有了,這個氣就往上升了。這是「無有真實,諦審忍可,而不執著」。佛在講經教學當中,常常舉這個例子,告訴我們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是真實的。了解事實真相,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沒有,你說沒有,這個現象在前面,你說有,了不可得,真的是不可得。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夢忍」,如夢,佛在經上講得最多的,《金剛經》上講了四樣,夢、幻、泡、影,祖師大德解釋是把夢看作第一,主要是講夢,幻、泡、影是陪襯的話,主要就是說夢。人人都有作夢的經驗,夢醒過來之後一無所有,沒有過去,沒有未來,沒有此界,沒有他方,時間、空間都不存在,相有性無,事有理無,這是佛告訴我們總的原則,原理原則。勸我們醒過來、覺悟過來,不要執著就覺悟了,不分別就覺悟了。諸佛菩薩的見解跟我們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此地。他也見、也聽、也覺、也知,他們能夠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

起心動念是妄想,離妄想就是不起心、不動念。起心動念是無始無明,微細的妄想很難斷,分別執著是粗相,是非常粗、非常明顯,容易斷。微細的很難斷,微細到極處我們不知道。不知道,你怎麼斷法?八地以上知道,知道他才能斷,不知道的斷不了。所以這個妄想起心動念,我們暫時把它放在一邊,甚至於可以根本不要理會它,到極樂世界再斷。現在我們要斷的就是分別、執著,這個相很粗、很明顯,我們能夠很清楚的體會到。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夢」,這個比喻非常好,世尊常常用,大小乘經論上都看到。為什麼?我們每個人有作夢的經驗,夢醒了之後,空空如也,了不可得。我們現在在這個世間,就像在夢中境界一樣,確實許許多多人在這個夢境當中不知道自己作夢,受夢中境界的干擾,有苦有樂,感受不同。一覺醒過來立刻回光返照,夢境裡面的樂受、苦的沒了,夢中受敬、受罪也是假的,也沒有了,業因果報統統了不可得。

這是夢境給我們的啟示,這是夢境教我們怎樣修學。我們真正明白了,如夢忍就在我們眼前,對人、對事、對物都要學如夢忍,別當真,過眼雲煙,了不可得。一秒鐘過去了,這一秒鐘裡頭業因果報等於零,沒有了。如果迷,迷,我們把這個事情記住,記在阿賴耶識裡頭,遇到緣它會重演、會重播,這不是好事情。最好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阿賴耶識裡頭不結種子,就是沒有這個檔案,事情過去了就消失了。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極樂世界,「見菩提樹能獲如是功德」,這個功德就在菩提樹上顯出來了。我們這邊的菩提樹顯示不出來。什麼原因?那個地方菩提樹,有阿彌陀佛願力功德加持它,所以它能夠顯現幫助一切眾生覺悟的功能。這也是娑婆跟極樂世界,樹木花草不相同的地方。它那邊確實是法性所現,我們這邊是法性所現,但是加上了阿賴耶,把它扭曲了。阿賴耶能變,把自性裡面的智慧變成煩惱,把自性裡面的德能變成造業。

我們身口意的造業,把一真法界的相好,我們也可以這樣說,極樂世界的相好,變成我們今天地球上所看到的、所接觸到的這些社會現象。這就是佛在經上常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凡夫境界裡頭,整個宇宙,全宇宙的一切法,都是從我們起心動念產生的變化。那我們就要知道,我們念頭清淨現淨土,四聖法界;我們的心染污,不清淨,現穢土,六道輪迴。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