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憑什麼來度眾生?度眾生就是教化眾生,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的果他就得到了。那要先幫助自己破迷開悟,所以我們學佛,為什麼要學佛?也就是這第一願。我們看到自己苦,看到眾生苦,自己想離苦得樂,也希望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就為這樁事情。用什麼方法?釋迦牟尼佛用教學,一生教學,我們走他的路子就對了。這是早年章嘉大師教我的,勸我出家,教我讀《釋迦譜》、《釋迦方志》,向釋迦牟尼佛學習。我們這才完全了解,世尊成道之後,全心全力在講經教學,培養人才跟講經教學同時完成。

學生當中品德好的,這最重要,佛法裡面品德好就是持戒,戒行好,能吃苦、能忍辱,這個基礎好。然後再看這個人有沒有記性,他聽完之後他能記得多少、理解多少,這就是弘法人才必具的條件。記憶力好、理解力好,就被選出來,幹什麼?複講,講小座。聽佛講經之後,找個時間把佛所講的重複講一遍,給同學聽、給大眾聽。要知道佛這個團體人很多,常隨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出家眾;還有在家眾,不是常隨的,來到這個地方住幾天的、住幾個月的、也有住上二、三年的,就離開了,很多。先來後到的不一定,這人太多了。所以結集經藏不記這些人,因為他們不常在。

這些人來看釋迦牟尼佛,來向釋迦牟尼佛請教,佛重要的事情當然會給他們說。佛說了,以後統統結集成經藏,像《四阿含》裡面都很短,那都是接見一二個小時、三四個小時所說的,這統統都算在三百餘會裡頭。大的單元,佛有的時候講一、二年,二、三年的都有,大單元。阿含就是小的、短的,那都是一、二天,二、三天,這種情形我們都能夠想像得到。佛的這些優秀的弟子,可以在這些人面前複講,講給他們聽。

修行佛不管,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是你自己的事情。修行都離不開禪定,法門雖然多,是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門道,全修禪定,念佛也是修禪定。修行終極的目標是開悟,先讓你得定,得三昧,然後,定久了就有機緣豁然大悟,智慧開了。智慧開了,你一切都通達明瞭,你才可以為人師。凡是智慧開了的人,那得都是菩薩、阿羅漢了,阿羅漢、菩薩,佛常常派遣他們到周邊四圍去講經教學,把佛陀教學盡量的把它擴大。這些人常年在外面,他有緣分,有法緣,有個小道場。

每年雨季,雨季出去托缽不方便,不出去托缽,舉行夏安居法會三個月。這三個月當中,回到釋迦牟尼佛的身邊接受再教育。你看,九個月教化眾生,三個月回去再提升自己,接受再教育,佛的這個教育制度好!這三個月的時候,大家都在外面教學的人回來,可以互相在一塊研究討論。你遇到哪些困難,你怎麼解決的,大家來共同分享,普遍提升自己,接受佛的教誨。佛通常是講一部大經,總叫你不斷向上提升。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七十八集)2012/12/2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