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不如求己(1994) -- 星雲日記32 星雲法師著

自我與大眾 1994/11/1~1994/11/15

■十一月 一日  星期二

現在的大阪道場是一棟標準的日式房子,有亭臺樓閣、小橋流水、玄關隔房、紙門地板,還有一千四百坪的花園,園內有一株四百年歷史的黑松樹。屋主盛清久先 生,本身是建築師,很高興他的房子能賣給佛光山做道場。為了「大阪道場」的興建,他非常熱心參與,並提供他的經驗。

上午,住持慈怡特邀約多位功德主,如︰多田良明孝、諸木捷、鵜野新一、陳鳳英、楊郁彬、張元禮子、林壽美子、侯月美、謝美香和從東京一路跟隨我來的陳逸民 夫婦,一起勘察地形,初步計畫大阪道場可改建為三層樓建築,一樓是可停放十四輛車子的停車場,二樓做齋堂,三樓是佛堂,如果經費、申請手續、工程建材等因 素順利的話,約兩年後完工。

中午,在道場以飛機餐宴請四天王寺前館長瀧藤尊敬、華僑總會張清聯、張鄭玉英夫婦、楊郁彬、張劉冬蜜夫婦、住吉屋會長吉水寅吉、信貴山館主田中真端、協會 副會長大塚賢龍、林明巖社長、楊鴻飛居士、功德主田常弘等三十多位貴賓。大家對不久之後,將來會有一座中國寺院––大阪道場的落成,都表示歡迎和支持。

晚七時,在昨晚講座現場(寶塚ソニオ三樓),主持一場皈依三寶典禮,有四百多名信眾發心皈依,在旁觀禮者有僑界中華總會會長李瑞乾、副會長張秋雄、阪神中 山協會黃文雄先生等多人。並應國際佛光會東京協會會長西原佑一之請,主持名古屋分會的授證典禮,幹部有張元禮子、林壽美子、侯月美、林鳳英等。

和在座信徒會員們座談時提到,人生有很多缺陷,有的人有錢無智慧、有的人很會做事但無道德、有的人很發心但沒有正見,有的人很富貴但沒有佛法,有的人很樂 說但沒有人緣,如何在這缺陷中趨於圓滿?只要是懂得生活的人,自然就會欣賞缺陷美。世間上原本就是一半一半的,男女、好壞、貧富、神佛、白天晚上、上下、 裡外各占一半,如何在自己所屬的「一半」中,過得自在安然?那就要有佛法的受用。

開發自我內在的慈悲心、歡喜心、感恩心、知足心、慚愧心、道德心、信仰心,這些都是無窮的寶藏,它可以讓我們在面對無奈、不滿、不悅、不適、不情願、不歡喜、不平的境界時,以另一個「心」去欣賞、去接受,能在我們心胸包容下的人事物,即能趨於圓滿而沒有缺陷。

十時,座談會結束,從寶塚ソニオ大樓出來時,原本要坐電車回大阪道場(曾在英國倫敦坐過一次電車),但熱心的信徒一定要開車送我。我說︰「日本的電車我還沒有坐過,想去見識一下,也欣賞一下沿途夜景。」

有信徒說︰「大師,坐電車要走路到車站,到站還要走一段路才到道場,太辛苦了,還是坐車比較方便。」
拗不過大家好意,就讓信徒開車送我,心想︰這算不算是一種「缺陷」?年輕時沒錢,常為買張車票而煩惱;現在有錢,想買樣東西,都有人搶著付錢。或許是因為人生有所欠缺,才會讓人珍惜身邊擁有的東西吧﹗

就寢時,翻了一本雜誌,看到有則寓言––

蟬、麻雀、蝴蝶、蜜蜂、烏龜剛好聚在一起,就提議每人說兩句俗語,但必須是關切己身的自警之言,於是他們分別說了下面的話︰

蟬︰「金風未動儂先覺,暗送無常死不知。」

麻雀︰「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蝴蝶︰「願為花下死,作鬼也風流。」

蜜蜂︰「採得百花成蜜後,一年辛苦為誰忙?」

剩下烏龜說不出來,急得把頭伸長,東張西望,恰巧被頑童看見,用石頭打烏龜的頭,烏龜將頭一縮,就說道︰「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十一月 二日  星期三

目前正在佛教大學就讀的弟子滿庭,上午向我報告他的求學情況及畢業論文將以「中觀思想」為主題。並對日本佛教及經典釋譯,常與自己所學有所出入,請我提供一些建議。

日本佛教的歷史背景,本就與其他佛教國家不同,日本佛教的僧眾是採「寺族」制度,非佛教世家子弟是不准出家的(父親是出家眾,子女才能出家),這和中國十方叢林就有很大區別,故在很多方面不能以中國佛教的標準來衡量。

日本對佛教,是用做學問的態度在研究佛法,其中又可分為三個層次︰下等者是以翻案方式來研究佛法,中等者是以歷史態度在研究佛法,上等者是以信仰為基礎來研究佛法。身為宗教家則應以信仰態度來研究佛法。

佛教是心性學、生命學,應該要超越人生宇宙,不能用人間有限的歷史或翻案方式來研究,否則容易導致邪見。

中午飯後,在陳逸民夫婦及滿庭引導下,以跑香方式,到離道場約三十分鐘腳程的清荒神清澄寺參觀,沿途街道的乾淨、路旁攤販的整齊、信徒虔誠膜拜、寧靜氣 氛,都是很典型的神道教道場。聖光殿內附設的鐵齋美術館正展出「秋季特別展」,作品雖不多,但每一幅字、每一幅畫,都有很精心的裱製、上掛、燈光、解說, 旁邊還有一臺電視,不斷放映每一幅畫的簡介,輔助參觀者忽略的角落,實在是很周詳的設計。

鐵齋美術館將其門票收入,在寶塚市圖書館設立一個「聖光文庫」基金,一方面用此基金來增加圖書館藏書,一方面帶動當地的文藝氣息,頗受民眾支持。

晚七時,和徒眾在道場的庭院品茗話家常,我一生對任何事情都有其看法及見解,只要有人叩我這一口鐘,我一定會有回響,無時不等著徒眾的發問。能在不解中提 出自己的問題,比現成享受別人的答案,要進步得快,故我很積極地鼓勵徒眾發問,也樂於回答徒眾所問,今日我的答覆如下––

◎時間看人用,至於如何用,則要有心去安排、計畫。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有緩急輕重,在有限的時間內如何去應用處理,則要看事情的定位如何。有緩急的分配及先後秩序安排,工作起來自能得心應手,勝任愉快。

◎如何讓禮佛大眾,從遊客成為信徒,由信徒成為護法、幹部,這都要看平常信徒遊客來道場時,大家能否給予微笑、讚美、鼓勵、慰問、歡喜、給予信心、招呼用餐喝茶、為其排難解困,能以慈悲來關愛信徒,自然信徒都可以成為道場護法幹部。

◎在《史記‧淮陰侯列傳》中提到︰

韓信平定齊國,派人報告漢王劉邦︰「齊人狡猾多變,南邊又靠近楚,如果沒有人代理齊王來統治,勢必不安定,我希望先代理作齊王。」

這時,楚軍正在滎陽緊緊包圍著劉邦,韓信派的人一到,劉邦拆信一看,大發脾氣罵了起來︰「吾被困在此,早晚全在巴望著你來解圍,竟想自立為王﹗」

張良在旁邊踩了劉邦一腳,劉邦懂得了,接下去罵著︰「再說,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王,做什麼代理的﹗」

於是就派張良去封韓信為齊王。

用人有很高深的學問,殘兵敗卒不要緊,但要會用,不會用人,再精良的兵將也無用,不能讓屬下發揮所長,是主管的缺失、常住的損失。

◎我這一生所以會做這麼多的事,不在於我有智慧、我有能力,而是跟隨我的弟子,彼此不計較、不比較、不嫉妒,從不曾讓我為難,所以能幫助我成就很多事業。做人要處難處之人,做事要做難做之事,因果絕不會辜負一個有心向道的人。

◎與人共處,互相讚美是成就一切事業之基,學佛沒有一定的「標準」,凡事以歡喜為主,把歡喜給人,自然自己也會歡喜。積極、勤勞、奉獻是弘法者的修行態度。

■十一月 三日  星期四

下午搭一時三十分班機,由關西國際機場回臺北,張元禮子、謝美香、諸木捷、蔡辰光、陳逸民及多位佛光會員幹部們送機。

這次在大阪展示的「佛光緣當代名家藝術精品」,以認購方式,讓有緣信眾各自請回自己喜歡的書畫。曾為大阪道場捐獻日幣一千萬元以上的功德主,如鵜野新一、 何月美、林壽美子、張元禮子等,常住特以一幅字畫與其結緣。今後兩年內,大阪道場興建期間,希望信眾同心協力,正式籌辦一次義賣會。

五時三十分,抵臺北道場,鄭羽書、趙翠慧、孫春華和多位信徒,已在「排班」要向我報告或請示問題,我很高興自己的「能力」,到任何場所,面對任何事情,都能很快馬上進入工作狀況。

徒眾報告,最近有不少大陸人士一來臺,都會上佛光山參觀,雖然大陸當局一再叮嚀「不可」去,但他們仍會忍不住上山禮佛(只是要求不要張揚),也有少部分人士,礙於再回大陸會有所不便,只好「聽」話接受指示。

大陸社會經濟改革,成效非常良好,真正有心為國為民者仍然很多,只是基於多年來的風尚習氣,官僚氣仍然很盛,「見高拜見低踩」的情形到處可見,這也是很多信徒、朋友來往大陸的感想。依我遊走世界各地的所見所聞,同樣是共產主義,瑞典的共產主義很值得參考。

晚上整理信件時,有一封來自哥斯大黎加,摘錄如後––

「師父上人慈鑑︰

來到哥斯大黎加就任已數日,對此地的初步了解是︰

1.哥國為一中立國家,沒有軍隊,只有警察,注重人權;對教育非常重視,老師的人數比警察還多,即使在最偏僻的地方(只有騎馬才能到),也有學校和老師。
2.哥國以農立國,農業發達,物價低廉,生活水準大約和二十年前的臺灣相同,但是空氣新鮮,適合居住。一年只有兩季,乾季是從十一月至四月,雨季則從五月至十月。
3.一元美金折合哥幣科隆(Colon)一百六十一點五元,但仍持續貶值中。
4.此地華人以廣東人居多,臺灣最早來此的是葉元薰先生(一九六九年派駐此地,教導漁民發展漁業),第二代華人子弟語言以西班牙語、英語、臺語為主,華語較少用。
5.在華人社團中,以中華會館開辦的中華學校學生人數最多。我們的福慧精舍所開設的青少年讀書會,也有二十位學生。

此地有很多天主教徒了解佛光山推動人間佛教的理念及國際佛光會的世界性,紛紛加入佛光會,目前已有五十多位成員,人數還在陸續增加中,期望這股朝氣,能把中美洲各國的學佛風氣帶動起來,進而在各國成立佛光會。
這裡的會員,從師父日記中得知國際佛光會要籌設會員休閒中心,此地的自然景觀海岸風景、活火山,並不亞於夏威夷,還有原始森林及難得一見的成千上萬烏龜到海邊下蛋的奇觀,有的烏龜像桌面一樣大。如果佛光會擇地設立會員休閒中心,此處可提供給總會參考。

我們計畫在彌陀佛誕日,舉辦一次皈依法會,讓有心親近佛法的人,成為真正的佛教徒。目前除積極學習西班牙文外,希望也能度一些哥國民眾。懇請 師父上人和長老師兄們,方便時能撥空蒞臨指導﹗ 恭頌

法體安康

   

弟子慧庭、慧導頂禮」

■十一月 四日  星期五

由花東地區各佛光分會主辦,花蓮市立文化中心、東淨寺、慈善寺、宏華寺、靈佑寺、四維高中協辦的佛學講座,今起一連兩天,由我主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上午七時,由臺北出發往花蓮,九時抵宜蘭雷音寺早餐。

雷音寺位於宜蘭北門,是一座百年古剎(建於清道光年間),我於民國四十二年(一九五三年),應邀前來駐錫,現在慈愛幼稚園的校地,以前是個池塘。雷音寺講 堂是在民國四十四年(一九五五年)落成,並請章嘉活佛剪綵,當時還轟動全省(因是佛教界第一個講堂)。也因有這個講堂,帶動佛教歌詠隊、弘法隊,而使青年 學佛者大增,進而開拓廣播弘法、學校講經、監獄佈教等活動。可是如今一看,講堂怎麼這麼小?時代不同,硬體建築不變,變的是我們的視野胸量。

昔時的兒童班小朋友,現都已為人父母,也有很多信徒是祖父或祖母級的老菩薩,然而他們對佛菩薩的信仰、對常住的忠心、對我的恭敬,四十年如一日,是佛光山最元老的信徒。

期勉今年才剛調來雷音寺服務的年輕徒眾,公餘之暇,要將開山以來的人、事、物因緣背景及信徒歷史,用心了解;一個人要能鑑往知來,沒有歷史觀念者,如斬斷 的河水,如何成就?為策勵自己免於懈怠,師兄弟間要成立進修讀書會,充實自己的學識,在學業、道業、事業各方面都要有所增長。任何事業,非一個人可以完 成,而是要靠大家集體創作來完成。同事間不管彼此個性、脾氣如何,最要緊的是要相處得「和諧」,這也是團體間每一分子應該做到的。

晚七時三十分,省主席侯選人宋楚瑜先生和國民黨省黨部主委鍾榮吉,先後到達花蓮市文化中心,他們的出現,信眾都給予熱烈掌聲。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精要,而整個《般若心經》重點就在於「可以」兩個字,有了「般若」就––

可以照見五蘊皆空
可以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可以波羅蜜多
可以如虛空無染
可以色即是空
可以建設菩提薩埵
可以空即是色
可以照見萬法俱寂
可以觀自在
可以安住於忍力
可以度一切苦厄
可以讓眾生得度
可以心無罣礙
可以身心精通
可以不生不滅
可以不著外相
可以不垢不淨
可以辨別是非邪正
可以不增不減
可以不為輪迴所溺
可以無有恐怖
可以令眾生解脫
可以遠離顛倒夢想
可以無量無邊
可以得解脫涅槃道
可以攝一切智慧
可以到達彼岸
可以捨一切觀
可以令智者歡喜
可以得諸法實相
可以議論心皆滅
可以滅一切言語
可以除無量重罪
可以無分別
可以清淨心常一
可以得清涼
可以諸惡莫作
可以無壞相
可以眾善奉行
可以無所來無所去
可以自淨其意
可以無戲無文字
可以成佛

承信徒王廷棟、顏雪鳳夫婦好意,將他們在花蓮的房子讓出來給我和隨行的徒眾安單(他們則住到親戚家去),感念這份供養,特書寫數字與其結緣。

■十一月 五日  星期六

昨晚的講座會場,除了省主席宋楚瑜先生、鍾榮吉主委的出席,花蓮縣長、議長、市長、省議員以及縣府一級主管、教育界各負責人都在座,印象中,早在民國四十 一年(一九五二年),我就與花蓮結下因緣,先後曾在花蓮女中、花蓮師院、花蓮體育館、花蓮高中、四維中學、縣政府、花蓮監獄等各地講演過。花蓮的長官們把 聽聞的佛法,用來治理花蓮,教育下一代,怪不得花蓮能永保一份純樸潔淨的民風。

下午二時三十分,在文化中心會場,主持佛光會分會成立授證典禮,分別有––

分會名稱       會 長     副 會 長      祕 書 
花蓮第二分會     林隆華    邱寶琴、曾定志   李智明
教師分會       張月雄    陳鎮塗、羅文英   彭乃賢
吉安分會       羅振順    羅秀芬、傳中山   劉裕欽
光復分會       黃育鐘    邱念台、羅端翠

前來觀禮的花蓮縣李培生主委致辭時表示,如果民眾都能加入佛光會,一定能促進社會祥和,屆時警察都可以裁員一半。在旁的縣議員徐光榮、邵金鳳、郭順雄也有同感。

督導黃英吉校長說︰「在大師的慈悲引導下,花蓮正信的佛教徒越來越多,佛光會在花蓮已有十個分會,柴松林教授也曾說過︰『因為星雲大師的關係,臺灣的佛教 徒才有這麼多。』大師在佛教界創了很多第一,電臺、白話文經典、佛學會考、短期出家等,功在佛教,大家以擁有這位師父及會長為榮。」

三時三十分,為八百多名發心皈依的信眾,主持一場皈依三寶典禮。

五時,前往明星慈善基金會會長蔡明星、蔡吳梅夫婦府上家庭普照。蔡居士是建築營造商,深感現在社會人士,除了追求美好住屋庭園外,也要懂得如何建設我們內 在心靈的庭院;在建築工作上除有金錢的財富外,更需要追求內在財富。佛光會主要就是在幫助大家求得內心的財富,內財外財都能兼具者,才是真正富有的人。

七時三十分,繼續昨晚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座,有了「般若」就可以明明白白觀察內心世界,自然就能「觀自在」了。

晚十時,和負責花蓮地區佛光會輔導之職的滿泉及前來支援這次講座的三十多名徒眾進行「師徒時間」,就我這兩天所見,給予一些觀念提示––

◎我很掛念徒眾慈悲不夠、佛法義理不深入、威儀法器不純熟、對佛教事業(慈善、弘法、教育、文化)不熱心,故佛光山出家眾一定要培養慈悲、隨喜、結緣、付出、和平、穩重、負責、勤勞的性格,不輕易拒絕信眾的要求,不說令人難堪的話。

◎要隨緣過日子,不要沉溺於幻想美的事物,要懂得欣賞殘缺的美,不求十全。佛教徒以無為有,不一定要正面擁有,在學習階段要耐得住氣、耐得住煩,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要擔當負責,不要如小魚般跟在別人後面游來游去。教團是F體的,凡事不能單打獨鬥,要注意身邊的因緣,自己能力不夠不要緊,但要擁護有能力的人,十方諸佛都是彼此讚歎的。在長者面前要能善解人意,對後學要懂得招呼引進。

◎一個人損己利人是上等的菩薩發心;不損己且利人是很了不起,但不容易做到;損己又不利人,則不可原諒;不損己也不利人,則是不該有的愚蠢行為。

◎在花蓮弘法,要對花蓮過去的佛教歷史、佛光山與花蓮的因緣、佛光山如何在花蓮貢獻、花蓮的佛教現狀……,都要有所了解,才能突破舊有形態,帶動新形象。

■十一月 六日  星期日

這兩天承王廷棟、顏雪鳳夫婦、蔡俊彥、杜美娥夫婦、佛光會督導林怡和、杜惠珍等為我準備早餐,徒眾滿觀的母親,則送來花生豆腐、素食小菜,真是謝謝他們的 好意。結束兩天花蓮行程,上午搭八時二十分班機回臺北,黃英吉校長、佛光會羅振順會長、林榮華會長及多位會員幹部到機場送我,民航局聶局長請我到貴賓室休 息,巧遇許老爹許歷農先生,特前去問候,許先生表示,有因緣一定上佛光山禮佛。

十一時,監察委員康寧祥和總統府參議曾永賢、張榮豐等三位先生來訪。提及「國際
關係研究中心」將邀請大陸經濟學家千家駒,來臺講演事宜。對千先生來臺行程安排,請我提供一些意見。由於幾年前,千家駒夫婦曾在西來寺安單過一段時間,因 這份緣,我很樂於參與意見,當然千先生來臺時間,除了到政治大學、臺灣經濟研究院、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講演外,到佛光山禮佛也是不可少的行程。

曾先生和張先生經常到海外考察,對世界各地佛光會的活動非常讚歎,認為佛光會在
各地都做了很好的國民外交,反而是國內駐當地代表,都是被逼著在忙「內交」(忙著為國內的政府官員、民意代表的到訪安排行程)。自從開放觀光以來,中國大陸對臺灣的外交都採圍堵政策,致使外交工作拓展得非常辛苦,常讓主其事者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之嘆。

下午二時,於頭份禪淨中心主持苗栗地區佛光分會的成立大會,授證分會如下︰

分會名稱     會 長   副 會 長        祕 書 
苗栗第一分會   徐秋菊   詹森源、何錦梅、吳秀蘭  鍾貴美
苗栗第二分會   劉汝尊   蔡增光、郭豐鎮、湯碧娥  張清川
苗栗第三分會   林劉連英  巫月勤、溫漢枝、蘇貴香  徐燕珍
苗栗第四分會   黃月嬌   張黃華仁、楊月雲     劉秀梅
苗栗教師分會   胡圓枝   李清棋、徐郁妹      吳宗勳
造橋分會     吳焜金   蔡文吉、蘇萬順、林菊香  吳城琦
南庄分會     陳定明   林秋芳、李清香、鄭炳坤  楊瑞榮
三灣分會     梁彭菊妹  
公館分會     何琇珍   

在旁觀禮的貴賓有︰國大代表陳運棟,縣議員陳清滄、呂淑玲,頭份鎮長徐耀昌,三灣鄉長黃文貴、鄉代表張運財、農會總幹事曾武雄。以及省議員候選人李森永、林久祥、陳秀榮。

從昨天到今天,在花蓮及頭份先後成立了十三個佛光分會,各地區的政府官員、民間代表、乃至候選人都蒞臨現場,可見佛光會在各地區很受重視,佛光會員是很多 單位想爭取的群眾,希望大家能同心協力,樹立新形象,以作為社會的楷模,當然其中還要帶動一股清流,為社會祥和盡一份心力。

三時三十分,為信眾主持皈依典禮,有六百多人參加。

五時,轉往新竹,巡視正在裝潢中的法寶寺。澳洲佛光會長劉招明,回臺探望新竹的岳家,在法寶寺巧遇,邀其一起用晚餐。劉居士談及日前代表澳洲政府到大陸考察,深感在大陸投資不易,沒有政府保障的環境,任何事業都是一種風險。

我不禁想到一則艾森豪的故事,提供給徒眾參考––

艾森豪小時候常和家人一起打橋牌,有一次他拿到一副壞牌,心裡非常不悅,便一邊打一邊埋怨,母親聽了很不高興,斥責道︰「孩子,玩牌的規矩,就是不管你拿 到什麼牌,都不可以抱怨,而要盡力打好它。人生也是這樣,不論你遭遇何種處境,你都要在這種處境和條件當中,盡可能地做到最好的地步﹗」

艾森豪能成為偉大人物,受這一席話影響不少。

■十一月 七日  星期一

兩年前在惟覺老和尚座下剃度的見安法師(監察院院長陳履安之公子),今到臺北道場見我,表示希望上佛光山參學。提及這兩年來的出家心得,入佛門是因看了高 僧傳記,出家後,便在埔里結夏安居三個月,後到香港妙法寺受戒,平時大多處理一些事務性工作,佛門中有些儀式、典故,他不是很喜歡、也不很了解,但總抱著 忍辱的心態去做。綜合見安法師的感受,我認為––

◎一般知識青年入佛門,都會有成見(所知障),要求社會跟著我去做,這是不對的;要將自己所知道的去隨順世間法,但自己的中心思想是不變的。

◎喜歡與不喜歡間,只因多一份強烈的分別,有些喜歡的不可以去喜歡;有些不喜歡的要去喜歡,能做到喜歡的不去喜歡,不喜歡的去喜歡,才能隨眾適應環境。

◎人最麻煩的是情緒,「忍」,要不用力,要用力去忍的忍是不長久的,在佛法中的忍是很高的菩薩道。「忍」,是一種認知、承擔、處理、認同、負責,能夠認同 世間才能忍;有力者,先忍之於口,再忍之於面,後忍之於心,一切法皆是不生不滅,故一切皆在於自我的認知認同。

◎除了「忍」外,「轉」也很重要,轉迷為悟,轉邪為正,心能轉境,不要讓境轉。在我求學階段,接受的是無理無情的教育,但我視它為一種訓練,故能走得平安順利。自己有力量,就能很自然去化解,轉移不悅的心境。

◎要將自己的心隨順大眾,融入團體裡,才能成就自我。世間真理是眾緣所成,體悟自己是眾中一個,離開「眾」就不能成型了。

◎學佛要「了生脫死」,替人誦經做佛事就是一種了生脫死,因讓生者得到安慰(了生),讓死者得到冥福(脫死),能替人了生脫死,自己才能了生脫死。

◎出家人基本生活訓練(行住坐臥)要會了,才能說不要;要懂了,才有資格批評,更何況威儀也可以度眾。佛法八萬四千法門,不要輕易捨棄一法,因泰山不辭土壤,大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高、成其大。

◎凡事不要用自己的所知去看周遭一切,要如乾坤袋一樣,全部接受,才能與大眾相應,提起話頭,自己做主不受外境干擾。自修要自己很有力量才行,菩薩道不求速成,有願才能長久。一個人的過往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懂得把握當下,策畫將來。

效法善財五十三參,是修持的一種法門,惟覺老和尚若同意,佛光山非常歡迎見安法師來參學。

中午十二時,前往國科會講演,國科會的同仁們,犧牲午休,要我來為大家演講,這種聞法熱忱實在感人。席上有行政院原能會蔡昭明處長、黃海水博士、張孝乾技 正、易學社歷任社長嚴定暹、翁聰標、江守田、楊進榮、劉秀真、主任委員郭南宏、副主任委員胡錦標、人文處長鄭昭明、綜合處長吳德風、人事室主任李民實、政 風室主任黃瑞聰、資料中心主任馬道行、展示中心主任解典衛、事務科長周美珠等百餘位。
原本預訂一時三十分結束講演,但大家發問非常熱烈,直至二時,大家要回崗位上班才結束。

下午三時三十分,在臺北道場為新人黃盟超、黃美玲主持佛化婚禮,勉勵這一對新人,彼此要發揮慈悲心、功德心、責任心、和諧心,不僅此生此世,生生世世皆要如此,對雙親父母、社會長者均要尊敬。

■十一月 八日  星期二

曾在榮總服務,目前在飛利浦公司上班的在家弟子慈照(李武彥),兩個月前我還沒有出國時,就一再提醒我去作身體檢查,直到今天我才履約,上午八時三十分抵榮總,經護士小姐解說,要檢查的項目有––

1.心臟(包括心電圖、超音波、X光)
2.腎臟(檢查尿蛋白)
3.糖尿病(BHAIC)
4.眼底照相

上午,例行的檢查脈搏、心臟、血壓、體溫。中午,到榮總的中正樓,探望中國佛教藝術中心負責人翁松山先生的公子翁震宇(因白血球過多入院)。我告訴他,人 身體上的病痛,治療方法有食物治療、物理治療、修行治療、心理治療、藥物治療等,面對病魔要訓練自己的耐力,將一切交給觀音菩薩,佛法中常有不可思議的功 德,故不要輕易喪失信心。

下午,分別做了心臟超音波、心電圖、眼底照相、血凝度等檢查。

心臟科江志桓醫師,看了我的心電圖,建議我做心導管檢查,看血管是否硬化?硬化程度?硬化位置?以作為治療方法的參考,並談及我平常用藥習慣。有些人一聽 到有人身體不適,就介紹對方一定要吃什麼藥,並強調此藥是一種好藥,然事實上,藥好不見得好,藥不好不見得就不好,能對症下藥就是最好的藥,有些是用以毒 攻毒方式在配藥,故藥沒有絕對好壞,依個人症狀、體質、需要而定,千萬不要亂聽亂吃。

我的糖尿病主治醫師蔡世澤先生,因人在日本,要等他回國才能知道如何調整目前的用藥量。

作眼底照相時,由照片顯示我的左眼比右眼差。護士小姐教導我一些有關眼睛的常識––
◎人的眼肌雖然微小,但依據體積比率算,卻是人體最強韌的肌肉,眼睛每天的活動大約有十萬次––把目標聚成清晰的視像,一個人要走八十公里路,腿部肌肉才有這麼多的活動量。

◎眼睛的精密複雜是身體上別的器官都比不上的,有千萬條電路能同時接收一百五十萬個信號。

◎平時一分鐘眨眼次數是十八次,但一坐上電腦桌,卻降至三次左右,因眨眼次數不夠,故常會有眼睛乾澀、發癢的感覺。
◎點眼藥水和吃藥一樣,要定時定量,人的眼睛結膜囊大約只能容納半滴量的眼藥水,因此每次點一滴,已綽綽有餘。如果規定一天點四次藥水,不能隔幾分鐘就點一次,因為有些藥水點用過多,可能造成全身性中毒。

◎眼藥膏可停留在眼內較長時間,因此使用次數比眼藥水要少。又其黏稠性高,有油膩感,會影響視覺,故最好在睡前使用。

◎每週三次,每次半小時的運動,對身體有很多好處,如︰強化骨骼、紓解憂鬱心情、減慢老化過程、減少壓力及焦慮、降低膽固醇、增強自信心、較易入睡、降低慢性病罹患機率、減少罹患癌症的危險性等。

◎眼皮的用途和汽車玻璃上的雨刷一樣,每分鐘眨眼三次到六次,以保持角膜溼潤和清潔,疲倦時眨眼次數更頻繁。

◎眼淚裡含有一種殺微生物成分,叫溶菌酵素,保護眼睛不受細菌感染,每次眨眼就相當於放一次「小假」。

晚上我在士林中正高中大禮堂有一場演講,特向江志桓醫師請假,前去講演。這個活動是由佛光會北投分會、士林分會聯合舉辦的,而士林中正高中,占地十八甲,是全市市立高中校園最大的,有音樂班、舞蹈班和美術班。

立法委員丁守中,議員趙德慧、鄭貴夏、陳炯松、中正高中校長江清水、市議員候選人江碩平、孫潤本、趙叔鍵先生,都是席上貴賓。

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如何將自己管好很不容易,我以「六根的修行」為題,介紹大家如何管好自己。

十時,回到榮總,護士幫我量好血壓即就寢,並囑不可再喝水,因為明早七時要抽血檢查。

■十一月 九日  星期三

上午九時三十分,到眼科劉榮宏醫師處,檢查眼睛,他建議定期追蹤檢查,是保養眼睛的第一步。

十一時,在李武彥陪同下,到心臟科作「心導管檢查」,十二時,回病房休息。因心導管檢查,是在鼠蹊部位將藥注入動脈,故六小時內,打針部位不可移動,不可 彎曲,必須平躺。才半個小時躺著不動,就感到很不舒服,平時很少去注意心臟,這次檢查,從醫生和護士口裡,得到不少常識––

◎心臟,實際上是兩個「唧筒」,一個把血液送到肺裡,另一個把血液從肺送到身體其他各部位。心臟每天抽汲血液通過九萬六千五百公里的血管(這份抽汲工作,足夠裝滿一輛一萬八千升的運水車),比短跑健將的腿部肌肉或重量級拳王的胳膊肌肉,還要加倍辛苦。

◎大心室收縮把血液擠到軀體,需時約十分之三秒,然後心臟有半秒鐘休息時間。人睡覺的時候,毛細管大部分是靜止的,也就是說,心臟不必擠送血液通過這些毛細管,因此搏動也就從一般七十二下,減慢為五十五下。

◎心臟在過度勞動或情緒過度激動之後,才會發出疼痛訊號。

◎心臟雖只占人體體重的二百分之一,卻需要全身血液的二十分之一供應所需(大約十倍於身體其他器官和組織所需。)

◎有心臟病傾向的人,早上起床動作要輕點、慢點,而且一定要吃早餐。因為︰
 (1)人體在清晨時動脈會變得比較狹窄。
 (2)血液中的血小板在早上時比較黏稠,這使得血液容易集結,並阻塞原本已經狹窄的血管。

為避免這些狀況,大部分醫生會建議病人儘量減少早晨的活動,如果須每天定時服藥,則在醒來時下床前就應服用。而一頓豐富的早餐,可以減低血小板的黏稠度,進而避免血栓的形成,故吃早餐也具有預防心臟病發作的作用。

◎人體平均每增加一公斤體重,末梢就會增加約兩公里長的微血管,無形中心臟必須再多負擔供給這部分血管的血液,血壓自然會上升,這也是胖子血壓多半比較高的原因。

◎高血壓指的是心臟收縮的壓力,低血壓指的是心臟舒張的壓力。高血壓影響供應大腦營養的小動脈血流量,兩者之間以低血壓數字較重要,低血壓值越高,心臟得到的休息越少,心臟如果沒有足夠的休息,結果非累死不可。

原以為可以藉身體檢查到醫院休息兩天,但六個小時躺著不動,箇中滋味,非局外人能知道,我天生勞碌命,適合在外面奔波,這種「休息」方式,並不好玩。

正在忙著競選的臺北市長黃大洲和議員江碩平先生,傍晚到醫院來看我,除祝他們皆能馬到成功外,也提醒他們要注意身體健康。

同時也在榮總做「心導管檢查」的美國關島中華學校董事長吳永漆先生,送了一盆花過來。救國團李鍾桂主任因家人在榮總療養,也過來病房看我,真的很感謝大家的關心。

■十一月 十日 星期四

上午,劉進鵬醫生(郝柏村資政的女婿)到病房來看我,關心我的糖尿病,提醒我,糖分是身體的燃料,不足會影響頭腦(退化快),太高則會影響全身器官,請我 一定要定期追蹤檢查,劉醫師說︰「大師﹗我知道出家人對色身是不會很注重的,但請您想一想有多少人需要您,請為這些人保重身體。」

江志桓醫師也向我解說昨天「心導管檢查」的報告,要我注意且遵行––

1.不可勞累(包括劇烈運動及提重物)。
2.有充分睡眠休息。
3.出國旅行時差改變,會增加心臟負擔。
4.放鬆心情,保持心情愉快。

並給了我兩個星期的藥,兩個星期後再回榮總複檢。

九時三十分,辦完出院手續,即南下佛光山。

心想,對自己的行程、作息,今後要有所規畫、調整,不要辜負關心我的信徒、徒眾。

中午,在東海道場用餐,飯後與東海道場住眾話家常,提到身為宗教家、社會人士,只要大眾對我有一點情意與任何的犧牲委屈,都要懂得回報;一個會做事的人,活動一開始,到處都可以看得到他,反之,不能幹者,連人影都看不到。

五時,抵佛光山,因這一次身體檢查因緣,感受到對一般醫學常識懂得太少了,也有不少是誤解的,如––

◎如果喉嚨痛,聲音嘶啞時,應少講話;若是非說話不可時,音量放小即可,不必講悄悄話,因為講悄悄話對聲帶所形成的壓力更大。

◎X光檢查是種檢驗利器,有的人很擔心這些檢查會讓身體接受太多放射線,但一般所稱的放射劑量,是指皮膚表面所接受者,實際到達骨骼或內臟的只有五分之 一,而且劑量不會累積,受照射的細胞會自行修補。至於光線的散射作用,如口腔X光亦只有百分之一左右,不必擔心。事實上,生活周遭就有相當的輻射量,如搭 飛機從紐約到洛杉磯所接受的輻射量,即相當於照一張胸部的光片。

◎很多人習慣一面看報紙,一面上大號,這固然可以使在馬桶的時間比較不會那麼無聊,但對直腸健康卻有不良影響,尤其本身有便祕的人,最好不要這麼做,因為拖長排便時間,只會使充血腫脹情形惡化。

◎有的人為了減少安全帶的束縛,習慣性的將肩帶拉到手臂下方,但這在意外發生時,反會使肋骨受到壓力,容易傷及心臟、肺臟等器官。

◎大部分疾病的症狀都有時間性,因此在服藥時最好配合其特性,如控制高血壓的藥在早上吃才有實際效果,因一些緊張型的高血壓患者,多是白天才會血壓上升, 服藥正好可以降壓,如果在睡前服用,夜裡血壓本就低,有時反有不良後遺症。相對的,氣喘病人的藥多半須在睡前吃。

■十一月 十一日  星期五

昨天晚上剛回山,才進法堂,滿義就交給我一疊名單,是一些徒眾希望跟我約時間講話。今天早上八時開始,分別召集他們––

◎依林拿了二十幾幅他畫的「琉璃世界」佛像白描給我欣賞。

◎永祥希望將他近期在各地講經所收到的紅包,捐給佛光山文教基金會。

◎黃惇靖帶來十幾幅大陸美術學院副教授賈克德先生的畫作給我欣賞。

◎依初剛從丹佛回山,特地跟我銷假。

◎朝山會館妙弘問我對於水陸法會食宿安排的意見。

◎永富問我明天五戒正授的時間與地點。

◎心定跟我談到禪堂的諸多事宜。

◎永懿報告學部最近的院務及學生學習情形。

◎滿慈送來明天佛光會二十二個分會聯合成立大會的詳細資料。

◎永霖把明天皈依三寶的報名資料列表統計給我看。

◎永傑拿來最近視聽中心製作的有聲圖書––《心甘情願》、《八大人覺經》的錄音帶,請我試聽,問我意見。

◎謝玲玲說明電腦中心的專案計畫。

◎秦惜今報告鳳山老人公寓的管理情況。

好不容易一個上午,一一把事情全部處理好,下午到書記室,和書記們座談。他們提出許多問題,希望聽聽我的意見和看法––

◎《一九九五閏八月》一書中,對臺灣未來有很多預言,我們要用什麼態度來面對?

◎臺灣目前一窩蜂的移民潮,這樣下去,對臺灣究竟是有益還是有弊?

◎社會大眾普遍缺乏危機意識,不重視公共安全,這是不是臺灣教育的缺失?

◎警察、社工、保安人員的生命屢遭傷害,得不到保障,佛教有根本的辦法可以幫助他們嗎?

◎省長選戰中,宋楚瑜要求臺灣安定,打「安定牌」,陳定南要求變天,打「變天牌」;臺灣要如何才能從安定中求發展?

◎臺灣的古蹟文物經常遭受破壞,大家只重建立,不重維護,這是不是反映了臺灣人漠視歷史傳承,唯利是圖?

◎目前社會上有一些人,以為出一點錢就可以消災;做一些善事就可以贖罪,臺灣慈善事業這種發展趨勢,對臺灣人的心靈建設有幫助嗎?

◎李登輝總統接受司馬遼太郎訪問中說︰「中國國民黨是外來的政黨,臺灣是悲哀的﹗」臺灣真是這樣悲哀嗎?

◎現代佛教有許多新興教派和教團,這對佛教有正面的幫助嗎?

◎對於「附佛外道」,應該如何對治?

◎一般說來,南傳國家、藏傳人士都比較貧窮,這是為什麼?

對於他們的問題,我一一回答。

晚上七時在「成佛之道」,為一千八百多位五戒和菩薩戒的戒子開示。

這幾天我因身體不適而住進榮民總醫院,聽說有一千八百多人在佛光山受戒,特別在昨天晚上請假回山,主要是想跟大家講說受戒的意義。在過去有很多人不了解戒 律,以為受戒以後會受到各種限制和束縛,因此不敢受戒。其實受戒才是真自由,戒的意義是不侵犯別人,如果大家都來受戒、守戒,彼此互不侵犯,每個人的生 命、財產、家庭、事業都能得到保障;相反的,不受戒而犯了殺、盜、淫、妄、酒(吸毒),不但傷害別人,自己也因此鋃鐺下獄,失去自由。因此,受戒其實是 ––

1.我自由、他自由,大家都自由。
2.我安全、他安全,大家都安全。
3.我歡喜、他歡喜,大家都歡喜。
4.我健全、他健全,大家都健全。
5.我受用、他受用,大家都受用。
6.我得度、他得度,大家都得度。
除了今天的一千多人以外,過幾天還有第二梯次,也是一千多人報名。曾經有很多戒子說︰「受戒要上佛光山﹗」有這麼多人聚集在一起受戒,有這麼虔誠的戒子,令人深受感動。

■十一月 十二日  星期六

早上八時,與心定、慧龍一起主持五戒正授。之後到不二門前攝影,由於戒子人數眾多,光是從大雄寶殿走到不二門前列隊,前後就花了將近一個鐘頭。攝影後回到法堂,常禪法師來訪。

常禪法師是本山六十六年的戒子,歷年來本山舉辦的三壇戒會也經常邀請他上山授課,稱得上是年輕一代的龍象,人緣很好,梵唄、唱誦一流,數年前在板橋市舉行 梁皇寶懺法會,獲得很大的好評。他此行主要是想為佛光大學舉辦「籌募建校基金禮拜梁皇寶懺法會」,這樣的發心真是難得,特請寺務監院依敏和他進一步商談舉 行的時間與地點。

中午,陳履安院長打電話給我,談論有關宗教法的問題。長久以來,由於政府未能制訂一套健全的宗教管理辦法,造成佛教在行政、寺務、文教的推展上阻礙重重。 尤其將佛教與只管燒香拜拜或沒有因果觀念的邪教一起管理,更使佛教蒙受莫大的傷害。多年前我有個心願,希望佛教界有人出面召集,透過大家座談、研究,達成 共識後,研擬出一套對提升信仰有幫助的「宗教法」,不僅對淨化人心、社會教化有正面的影響,甚至對結合宗教界的力量,共同促進社會的安定,都將是一大貢 獻。

我對理想中的「宗教法」,有四點意見––

1.信徒代表要有一定資格。
2.住持須經佛學院畢業。
3.住持往生寺院遺產可由出家弟子繼承。
4.管理人與住持為同一人。

寄望政府有關單位能早日制訂出一套健全的「宗教法」。

下午二時,在如來殿大會堂主持國際佛光會南區二十二個分會聯合成立大會,分別是––
新興分會   陳碧玉
小港第一分會 鍾美玉
小港第二分會 蔡長發
高航分會   黃錦琮
鳳山第二分會 黃園香
興田分會   陳清來
新園分會   周金裕
佳冬分會   王秋鑾
恆春分會   許徐文昭
潮洲第二分會 賴芳進
屏東第一分會 施秀琴
屏東第二分會 蕭白蓮
屏東第三分會 陳淑華
善化第一分會 高泉聖
善化第二分會 董正雄
後壁分會   林文建
嘉頭分會   黃仲伊
嘉生分會   羅得欽
北港第一分會 許慶齡
北港第二分會 吳敏敵
蓬萊第一分會 柯麗美
燕巢分會   鄭素甘

隨後主持一場皈依三寶典禮,有二千多人參加。雖然人數眾多,但是會場秩序井然,寧靜祥和,佛教徒的水準日漸提升,從今天的成果已經具體可見。

今天永樂把新營講堂建寺至今所有的開支細帳,全部向都監院報告得非常清楚。依淳法師說這是所有別分院中,第一家在建寺期間作詳細的帳目報告。甚至把人欠我 的、我欠人的部分,也都列表說明得很有條理,可以說點點滴滴,一切歸公。像永樂如此細膩、用心,所有別分院都應該向他看齊,我認為今後各別分院都應有報表 報告,尤其在建寺期間,帳目繁瑣、複雜,更應該要清楚。雖然佛光山的弟子都能明白因果,凡有所作,一切為公,但是一個教團制度的周密,以及運轉的靈活,全 靠良好的制度建立。佛光山有很好的制度來領導,而制度的健全,還有待大家一起來維護、執行,希望全山大眾都能有這份共識。

■十一月 十三日  星期日

出入境管理局局長汪元仁,昨晚率同部屬數十人來山,因來不及參加昨天下午的皈依三寶典禮,早上十時特地再次為他們舉行。

汪局長是將軍出身,也是如來分會會長,會員都是境管局的同仁,他說︰「自從參加佛光會,每次對員工講話,我都引用大師的法語與同仁共勉,並且實踐在生活 中,與工作結合,感覺現在同仁上下一團和氣,工作積極認真。」我說︰「境管局現在給人的印象很好,服務親切、給人方便,真正發揮為民服務的精神,這都是局 長領導有方。」

午後,參加水陸法會的信徒陸續回山,等候晚上的灑淨。午餐在法堂請王譽秀、黃麗明、張姚宏影、薛淑蘭、姚林彩夏、孫淑英、李鳳玉等企業界的優秀婦女吃「飛機餐」。

這群為一般人所稱道的「女強人」,雖然學佛的時間先後不一,但各人都有一段心路歷程和體悟。黃麗明首先說明,在三十五年前,正當她十七歲的時候,為了學 佛,一心想跟我見面,請求一對林氏姊妹代為安排,但是不知她們何以推三阻四,最後沒能見到我。到了今天,黃麗明家庭美滿、事業有成,林氏姊妹卻在人生道路 上,事事不如意,終於覺悟到這些年來並沒有真正的學佛,反過來要她代為引見,黃麗明為此感慨良多。也體會到隨時與人為善,還是處事的不二法門。

她又說,經常有人問她︰「學佛這麼多年,有什麼感應?」

黃麗明回答︰「這麼多年來護持佛光山,女兒嫁了好丈夫,兒子娶了好媳婦,這就是感應﹗」

我說︰「煩惱來時,有方法對治,這也是感應。更重要的,心生歡喜、心甘情願,更是學佛的最大感應﹗」

張姚宏影說︰「十九年前就問過師父,什麼時候我才能學會放下,今天我自己終於悟了––今天活著,什麼都是我的;明天一口氣不來,什麼都不是我的﹗」

我告訴她︰「今天做好,是你的;明天不在了,也是你的,要做到這個地步,你就成功了﹗」

張姚宏影是伯爵山莊負責人,事業遍及世界各地,一通電話,可以遙控各地的業務,能把事業做到這樣的程度,真是女強人中的女強人。她聽我談到南非的問題,知 道我有心在南非辦佛學院,幫助南非政府解決黑人的問題,馬上發心響應捐出一百萬美金贊助,她說︰「我跟隨師父的腳步走﹗」我說︰「要跟隨我的腳步,能在前 面鋪路,助長因緣更重要﹗」

最後我告訴大家︰「家和,可以共存共榮;家不和,勢必同歸於盡﹗」她們一致認同,卻又一致表示不容易做到。看來以後「男強人」或「女強人」的條件,都該列入「家和」一項。

下午到屏東講堂巡視工程,晚上回佛光山與禪學院的職事開會。會後九時多,大雄寶殿的法會已經結束,這時陸續有徒眾到法堂告訴我︰大約在六時半至七時之間, 灑淨即將開始,平時矗立在大佛城,背向大雄寶殿的接引大佛,突然緩緩轉身面對大雄寶殿,把許多信徒感動得跪地禮拜不已,其中有一位信徒說,平時他的腿有毛 病,跪不下去,奇怪,一看到大佛轉身,怎麼一下子就跪下去了……。

徒眾興高采烈談論著,你一言、我一語,法堂的氣氛熱騰騰的,一個感應,把大家的心都燃燒了起來。最後我告訴大家︰過去宜蘭雷音寺的佛像眼睛睜開來,大家都 看到了,我沒有看到;今天大佛轉身,我也沒有看到,不過我覺得佛陀永遠跟我在一起,佛就在我心中,心中有佛最重要﹗

■十一月 十四日  星期一

水陸法會期間,一向公務繁忙的陳履安院長,於百忙中特別抽空上山禮佛,並代表大眾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早上主持菩薩戒正授後,回到法堂,陳院長已經來到,在座還有陳履潔居士、孫春華老師等人,一起在法堂談話,從水陸法會談到南非的黑人問題,又談到西藏的教育問題。

目前世界上重大的困擾之一,在於種族歧視,也就是膚色的問題。要解決南非的種族糾紛,我覺得完善的佛教教育可以達到目標。如佛教的慈悲觀、平等觀可以開發 他們的佛性,讓大家懂得彼此尊重、和諧;佛教的四正勤、八正道,可以教育他們為自己的生活努力奮發。如果能夠把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黑人問題解決,這真是 對世界的一大貢獻。昨天張姚宏影率先捐出一百萬美金,作為響應這項黑人教育的基金,獲得大家一致讚佩。

院長也提到目前的西藏問題,他覺得首先應該對西藏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才能對症下藥,一味使用西方教育並不一定能收到效果,最好能改用佛法教育。他提到有 些西方人士到了西藏,覺得當地的生活窮困,應該幫助他們改善。問他們︰「你們賺錢,只知道養牛,現在有了六頭牛,在你們的希望中,還有沒有比這個更好的 事?」

「擁有第七頭牛﹗」大家一致回答。

這個出人意表的答案,大家覺得好笑。其實世間大部分人不也都是朝著「第七頭牛」努力?很多人擁有了「六棟房子」又希望有「第七棟房子」,這不也是在「六頭牛」中兜圈子嗎?

大家談到目前社會的學佛風氣,感覺上政治界人士學佛比較難,需要揣摩長官的心意,倒是工商界學佛風氣很盛,甚至天主教也盛行參禪,雖然教宗下令禁止,但是 現在修士、修女參禪的人為數眾多,有些人讀了《金剛經》以後說︰「我要的,就是這個﹗」聽說現在已經有很多修女跟隨孫老師學禪。其實「學禪」,在於了解宇 宙人生的真相,並不專屬於佛教徒。

今天陳院長一大早上山,可以說是專程為了護法來的。他聽說大樹鄉鄉民代表會在開會中質疑佛光山多年來對地方到底作了什麼貢獻?有什麼回饋?代表會主席林慶 芳今天要率領代表及鄉長黃登勇到佛光山「巡視」,陳院長身為佛光山的信徒總代表,對此深表關心,特別撥冗上山。

談到佛光山對地方有什麼貢獻、回饋?回想二十幾年前佛光山開山之初,這裡是一片荒蕪的麻竹園,既沒有自來水、公共電話,郵政也不方便,每天到高雄只有兩班 車,尤其道路都是黃土路,車子一過,塵土飛揚,套一句信徒當年說的話︰「連鬼都不要到這個地方來﹗」但是到了今天,整個大樹鄉,水、電、郵政便捷,道路鋪 上柏油,並且日漸拓寬,每天到高雄的民生號班車,二十分鐘一班,快速又舒適﹗這一切,可以說是因為國際知名的佛光山在這裡,不少國內外的貴賓經常到佛光 山,政府在評估各種需要下,日漸建設而成。

再者,佛光山在文教、慈善方面的貢獻,歷年來屢獲政府頒獎表揚。

教育方面︰

1.民國六十五年創建普門中學,是鄉內唯一的綜合高中,並附設幼稚園,提供大樹鄉子弟就學。
2.贈書給中、小學圖書館,並提供獎學金。
3.協助鄉內學生體操訓練,提供場地與經費等。

慈善方面︰

1.每年舉行冬令救濟,嘉惠本鄉乃至各鄉鎮的自強戶。
2.每天有雲水醫療車同時在本鄉及各縣市的偏遠山區作醫療服務。
3.佛光診所免費為村民看病,並舉辦中西義診。
4.蘭陽仁愛之家及大慈育幼院分別提供老人安養及撫育孤幼。
5.萬壽堂捐出二千個龕位給高雄縣政府提供縣內貧民安奉靈骨。
6.舉辦施棺、急難救助,協助地方政府解決社會問題。
7.今年高雄縣八一二水災,佛光山雖為受災戶,仍緊急捐出一千一百八十五萬元新臺幣,另發動信徒製作便當送往災區,並舉辦醫療服務,費用高達二百萬元以上。

此外,佛光山為地方帶來消費人口,創造就業機會,每年除夕並舉辦村民歲末聯誼活動,發給參加者每人紅包一個,以及舉辦摸彩,家家有分,每年所需經費總在二百萬元以上。

佛光山開山以來,所有建寺經費及弘法支出,完全是國內外信徒共同發心捐獻,以及全山千餘名僧眾本著服務奉獻的精神所成就;佛光山在促進地方建設,提升教 育、淨化社會方面所做的貢獻,早已有目共睹,何以唯獨大樹鄉代會「視而不見」?不過今天經過慈惠、依淳、孫春華老師與會說明,最後林慶芳主席坦承︰「過去 是我們不了解﹗」

鄉民代表會是一民意機關,應該「為民正導」才對,我相信護持佛光山的百萬信徒都會期望見到大樹鄉民「善待」佛光山、「支持」佛光山。

晚上在法堂請悟一長老便餐,感謝他每年協助水陸法會。隨緣也請沈尤城夫婦、王幸子、王莊刊治、秦惜今、陳明茹、吳錦美等信徒作陪。王幸子師姊是東海道場的 信徒,不久前獨子往生,她強忍悲痛,發心捐款贊助佛光大學建校,為兒子作功德。我告訴她︰世間上的一切好好壞壞、順逆因緣都是在考驗我們,為我們說法。因 緣好壞,有時未必如我們所見,最重要的,我們要懂得「逆境來時順境因」,自能「放下身心見乾坤」。

吳錦美師姊在彰化建了四幢十七層大樓,請我取名,我提了幾個建議,最後她選了「海天華廈」。歡喜之餘,發心捐獻一層樓,我將它轉給佛光山作為弘法道場。在佛門布施為「種福田」,有播種必然有收成,但是何時收成,就待因緣成熟。

晚上在如來殿大會堂為參加水陸法會的信徒開示。走在半路上,有信徒高興的上前來告訴我︰「昨天晚上大佛轉身來看我們﹗」我想一個、二個人看到也許會看錯, 結果到會場一問,有近百人印證看到大佛轉身。那時候是六時多,正是學部同學忙著為大家行堂的時間,所以有不少同學也看到。過去靈感大部分發生在老菩薩的身 上,現在年輕人也有這個福分,是不容易的。

大佛未建之前,其實早已有了感應。民國六十一年農曆八月,當時大佛城這座山還沒有開闢,只有一座龍亭。一天晚上九時多,我在學部陽臺上,忽然看到龍亭上面 發出金黃色的光,心想那裡又沒有電,哪來的光?如果是山下卡車照來的燈光,也不可能一直照著不動。後來學生來找我講話,我就忘了這件事。等到學生走後,再 看,剛才的光已經沒有了。

這件事讓我回憶起南京棲霞山有一座「千佛嶺」,當初有一位法師在那裡講經,感應山上放光,一位居士因此發心在當地用石頭雕刻了一千尊佛像,成了「千佛嶺」。這件事觸發我的靈感,心想,在有佛光的地方建一尊大佛,能夠佛光普照,福佑一切眾生,這就是建大佛的緣起。

多年來,佛光山的佛菩薩在外度化眾生的靈感,不時在信眾口中流傳,只是佛光山是個人間佛教的道場,平時對於靈感事蹟並不刻意宣揚,不過今天大佛示現,正是 「應以大佛轉身得度者,即現大佛轉身而為說法﹗」,大佛光是鋼筋就有一百噸以上,超級強烈颱風都吹不動它,今天卻為信徒的「誠心」所動。

正當我在開示時,又有人傳字條給我,八時二十五分開始,大佛又轉身了﹗事後慈嘉說,他也看到了,他認為是「大佛現身」才對﹗我想不管「轉身」也好、「現身」也好,《金剛經》說︰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只要我們心中有佛,又何必一定要看到「大佛轉身」呢?

■十一月 十五日  星期二

早上,慧群、滿華、覺門三人向我報告國際佛教促進會最近的工作情形。

覺門今年研究部畢業後加入佛教促進會的工作行列。今天他把十月分在溫哥華舉辦的「國際佛教僧伽會議」,各國代表參加後的心得、反應,作了一份詳細的書面報告,從中可看出他的工作態度積極、投入。

報告中提到︰泰國一位大學女教授渣素滿博士,積極想要提升南傳國家女尼的地位,為此曾在泰國與斯里蘭卡發表論文,並將大乘比丘尼戒本翻譯成泰文與英文。覺門認為可以由她來發動泰籍女眾參加佛光會,問我可否邀請她參加下一屆的僧伽會與佛光會?

我想,只要是有心願為佛教奉獻、服務的人,都應該參加佛光會,我們也應該竭誠歡迎他參加。

另外提到,印度大吉嶺代表達摩迪若法師是第二次參加僧伽會,兩次的經驗給他的感受是––世界上只要有佛光,便會有真正的和平、平等與幸福。葡萄牙代表瑟陵 勝伽素法師,是日本佛教的比丘尼,會前曾對佛光山舉辦僧伽會議的目的心存懷疑,參加後,卻有無比的感動,深覺能參加這樣的會議,因緣難得,發願回國以後要 多閱讀有關臺灣佛教的書籍,也希望對佛光山有進一步的認識。我想這是一個溝通與交流的時代,透過交流才能認識彼此。

滿華今年七月曾代表我到印度、錫蘭等地成立九個佛光協會,受到大家的肯定、讚歎,今天他轉呈阿那努達法師送我的一個銀製「錫蘭模型」。記得過去也曾有一位 澳洲議員送我澳洲模型,他說他把整個「澳洲」送給我﹗我也希望「佛光山」有人發心製作,讓我也來把「佛光山」送給大家﹗

提到印度,我覺得我與印度的因緣很深,我曾數度帶團到印度朝聖,有一次回國時,竟然有很多臺灣漁民在機場迎接。後來才知道,在此之前有幾艘臺灣漁船遭印度政府扣押,我便乘機代替漁民向尼赫魯總統請命,漁民們感念我,所以集體到機場歡迎。

另外一次,有七百多位華人因移民問題被印度政府逮捕,我基於佛教的慈悲為懷,代表佛教向印度政府請求釋放,居然也發生了一點力量,所以印度的僑民一直對佛光山很護持、很友好。

中午利用飯後跑香的時間,到如來殿及東山巡視工程。回法堂後,處理桌上一疊傳真與信件。其中有一封是宜蘭林清志的工作報告,他感謝我授給他「檀講師」的頭 銜,他把去年十月至今,整整一年的每日所作,記錄得非常詳細,這是我收到的第一位佛光會檀講師的「工作報告」。

他的工作日誌中,累計他一年來所作,光是在宜蘭監獄佈教就有一百場以上,聽講人次一萬多人,個別輔導有數十件,另外還到各校講演、參與義診及冬令救濟、為信徒助念等等,林林總總,成績輝煌。

林清志是早期宜蘭念佛會兒童班的學生,從四十七年我到宜蘭中學講演開始學佛,他的皈依法號叫慈恩,任教宜蘭農專,自從十七年前接替我到監獄佈教至今,每週 一次,不曾間斷。他的同修慈音居士也到女監上課,姊姊林美月師姑目前在普門中學服務,都是三十多年前就開始學佛。難得的是,林清志的兒子也發願繼承爸爸的 志願。想到過去的臺灣,兒女不喜歡父母學佛,父母不希望兒女出家,但是到了今天,幸福的佛化家庭隨處可見,這就是信仰的傳承,也就是佛教講的「傳燈」,我 相信,只要燈燈相續,佛教就有希望。

安住自在 1994/11/16~1994/11/30

■十一月 十六日  星期三

凌晨三時,大雄寶殿前面的成佛大道正在舉行供佛齋天法會,清脆悅耳的梵唄聲由遠至近地傳來耳際,這時心裡突發奇想︰大家為了消災祈福而在半夜供佛齋天,諸天菩薩也就必須早起應供,不知他們會不會為此生氣?

晨五時,驅車北上,途經臺中東海道場,便在覺曦、楊寶蓮師姊的誠意邀請下,享用了一頓豐富美味的早餐。

上午十一時,抵達臺北道場。隨即會晤了澳洲布里斯本南區佛光分會會長劉招明、元亨利貞國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龍又麟、總經理王世法以及畫家宓雄等人,談話中,發現大家都是倡導教育與文化的有心人士。

中午十二時三十分,於海會堂邀請《講義》雜誌的所有同仁一起素齋談禪。出席的人員有該社社長林獻章、主編董笑珠、編輯主任項秋萍、資訊部襄理王資貽,其他 的像資訊部、編輯部、美術部、會計部、廣告部、發行部、行銷部、郵購部、業務部等行政單位的工作人員三十餘位統統來了,連社長的母親和姊姊也歡喜地參加了 這次的聚會。

向來,我對《講義》雜誌有特別的愛好,尤其是我每次出國,一定隨身攜帶《講義》。上回我在海外別分院,曾對徒眾說,如果每到一個地方,有超過十個人來機場 接我,我就一年不去那裡;拉布條歡迎,便兩年不去;假使請我到外面餐館吃飯,即三年不去;如果餐館的菜是一道一道地上,我將四年不去;現在還要加一條,如 果在當地看不到《講義》雜誌,我將五年不去那裡。語畢,竟然博得現場人等一陣熱烈的掌聲。

其實,我喜歡《講義》是因為《講義》給讀者信心,給讀者希望,是「一句話改變人一生」的愛語布施行。加上《講義》具有可讀性、趣味性、知識性、生活性,是一本價值甚高的雜誌刊物。

下午二時三十分,剛從北京風塵僕僕回臺的謝仁光、趙翠慧夫婦送來了八十多幅大陸名畫家田雨霖的作品。聽趙翠慧說,田雨霖為了佛光緣書畫義賣,每次都捐出他心愛的新作,而且還要提供最擅長的百幅花卉來展覽,對於各方的關切與支持,實在深表謝意。

■十一月 十七日  星期四

用過早餐後,就看到臺視「星雲說喻」製作人朱珍珍小姐正忙著與攝影師、燈光師在十二樓錄影室布置造景、調配燈光,一切就緒,便來請我準備錄影。

朱小姐在看過電視螢幕後對我說,今天的燈光打得非常柔美,將我襯托得像一朵清晨的蓮花。接著,她又告訴我,臺視的工作同仁觀看「星雲說喻」節目後均十分受用,尤其是有一次我講了一則「誰之過」的故事––

有一位秀才,在江邊散步,看到一個船伕將沙灘上的渡船推向江裡,準備載客渡江。這時,剛好有一位禪師路過,這位秀才於是一個箭步向前,衝著禪師就問︰

「和尚﹗和尚﹗剛剛船伕把船推下水的時候,壓死好多螃蟹、魚蝦,你說這是乘客的罪過,還是船伕的罪過?要知道殺生是有罪的,將來這些罪業是乘客受報?還是船伕受報?」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如果說是船伕的罪過,但船伕只是為了要渡人過江,並沒有殺生的意思;若要說是乘客的罪過,他們也只是為了事務搭船,並沒有想要殺生;那 麼,死了這許多的生命又是誰的罪過呢?這時,禪師回答得很妙,他指著秀才說︰「那是你的罪過,因為你多管閒事。」

經云︰「罪業本空由心造,心若亡時罪亦無」,這個世間本來沒有事,許許多多的是非都是由多管閒事的人惹出來的,因此,我們做任何事情,一點點的是非、好壞都會製造出罪業,假如能破除這些妄想,滅除這些分別,便能安住在無事平等的自在當中。

錄至五十集,機器突然故障,攝影師打趣地對我說︰「大師,您辛苦了,今天的工作量已經很多,機器也要我們到此為止。」

下午四時,會晤陳永和夫婦。

晚六時,大陸中國科學院院士暨著名經濟學家千家駒先生來訪。千老今年高齡八十五歲,是第一次來臺,他一見到我,就緊緊地握住我的雙手,謙虛地說道這次是抱 著觀光、遊方和學習三個目的而來,雖然是首次來臺,一切卻是那麼的熟悉自然。言談中,千老風趣簡潔地道出了目前大陸經濟發展的情形,他說︰

「不到深圳,不知錢少。
 不到北京,不知官小。」

聞後,感慨萬千,發人深省。

■十一月 十八日  星期五

晨起,盥洗畢,翻閱了幾本新買的書。上午九時,為中視「星雲說」錄影––

「小火得草,所燒無限;
 智者觀物,無小無大。」

            ––《中本起經》

「慚為善服,戒為平安,
 慧為人寶,福為資財。」

            ––《出曜經》

「世間所有諸欲樂,乃至天上所有樂,
 若此斷貪之大樂,十六分之不及一。」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

「應當畏煩惱,不應隨煩惱;
 當為集眾善,以慧遮煩惱。」

            ––《菩提資糧論》

「大悲心為父,菩提心為母,
 善法為知識,能救護眾生。」
            ––《大集會正法經》

「善護口過,不說人短;
 若人呵責,自省己行。」

            ––《大方等大集經》

「發業成種,無明為根;
 潤業受生,貪愛為本。」

            ––《圓覺經》

「作福事易,為道事難;
 為道復易,解道者難。」

            ––《五苦章句經》

當我錄完五十集的時候,由於機器操作太久,燒壞了,昨天錄製「星雲說喻」也發生同樣的情形,看來機器也在抗議,說它太累了。這時,我問節目製作人劉建良先 生,一連錄製五十集的節目會不會太少?劉先生告訴我,很少人能如此做,尤其是在沒有時間思考的狀況下,說出一段深入淺出的佛理,而且還將時間控制得恰如其 分,對一個常人來說,實在是不容易。

下午四時三十分,離開臺北道場。晚九時四十五分,抵達佛光山。

■十一月 十九日  星期六

水陸法會明天就圓滿了,晚上再次為信徒開示。由於日前「大佛轉身」的靈異在信徒之間流傳,使得這幾天上山的人潮更加熱絡,平均每天有七、八千人在山上用 餐,有人打趣說︰大佛把廚房的人給忙壞了﹗其實大佛並不是今年才現身感應,歷年來經常有信徒上山禮佛作功德,他們說︰「是大佛叫我來的﹗」有人覺得很不可 思議,我想所謂「三界唯心」,只要心中有佛,自然能與佛菩薩感應道交。

去年全程參加水陸法會的陳履安院長,今年雖因公務繁忙,不克參加,但仍於法會期間三上佛光山。今天他說,參加水陸法會可以擴大心量、長養無邊的慈悲。因為 過去只知道要度人,沒想到人道以外,法界之間還有無邊的眾生等待救拔,於是他悟到︰學佛不但應學會顧念相關的人類,也要推及一切的眾生,這就是「眾生無邊 誓願度」。

水陸法會是中國佛教中,儀式最隆重、功德最殊勝的法會,略稱悲濟會、水陸會、水陸道場,全稱是「法界聖凡水陸普渡大齋勝會」。逐句分開來解釋,即––

法界︰指諸佛與眾生本性平等,理常一致,通稱法界。

聖凡︰指十法界的四聖六凡。四聖指︰佛、菩薩、緣覺、聲聞,六凡指︰天、人、阿修羅、餓鬼、畜生、地獄。

水陸︰指眾生受報之處,分為水陸空三界。但因水中、陸中的眾生受苦較重;天空中的眾生,如欲界天、色界天,受樂較多,因此普濟著重水陸二處,故名水陸。

普渡︰對六道眾生悉皆度化,使令解脫。

大齋︰指不限制的普施飲食。

勝會︰除了施食以外,又有誦經持咒之法施,可令受苦眾生心開意解,得法水滋潤,故名勝會。

水陸法會緣起於梁武帝夜夢異僧告之「六道四生,受苦無量,唯啟建水陸無遮大法會拔濟之,始能脫苦。」帝乃披覽群經,綜合慈悲梁皇寶懺、阿難遇面然鬼王建立 平等施食一事,用制儀文,首於金山寺啟建,由梁武帝當齋,因此最早的水陸法會是由朝廷發起啟建。時至今日,由一般信徒共同發起,集資修設,稱為「眾姓水 陸」;如果財力雄厚,發大心獨資營辦,稱為「獨姓水陸」。佛光山向以廣結善緣為原則,每次啟建水陸法會都希望以萬緣共成佛事,故稱「萬緣水陸法會」。

啟建一堂水陸法會需七晝夜才能功德圓滿。分內壇、外壇等七個壇口,外壇共分大壇、諸經壇、法華壇、淨土壇、楞嚴壇、華嚴壇。近代亦有增設藥師壇,為信徒祈安消災。總計一次水陸法會約需百位以上法師,動員人力、物力頗鉅,一般寺院並不輕易啟建。

往常佛光山每五年啟建一次,近年因信徒參加後反應熱烈,從八十一年開始一年一度,每年參加的信徒有增無減,甚至有人已經關心到明年是否繼續啟建,為順應信 徒的需要,佛光山宗務委員會經開會決議,明年同一時間依例啟建。今天我把這個訊息正式向信徒宣布,隨即獲得熱烈的掌聲回應。

中午休息時間,永平帶了和信興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蔡克宗、蔡俊明兄弟暨眷屬一行十餘人跟我見面。蔡先生一家人因高堂往生,靈骨奉厝在佛光山而與佛教結 緣。今天他們告訴我,這是他們第一次參加法會,幾天來雖然睡眠不足,但是精神飽滿,雖然因過去不曾跪拜而備感辛苦,卻也捨不得放棄任何一支香。言談中頗有 「學佛恨晚」之慨。我隨緣為他們開示「因緣、忍辱、發心、懺悔」等義理,只見他們頻頻點頭,臨行一再表示,原來佛法是這麼平實、這麼生活化,看來以後應該 多多抽空學佛才是。

最近幾天來各別分院的住持當家回山支援水陸法會,今天他們聯合向我請示,我也欣然騰出一天的時間,除對行政方針、法會儀軌提出意見外,更希望大家在度眾方 法上要不斷求進步,要對自己的說法、策畫、領眾、發展能力自我評鑑,尤其要有憂患意識與常住觀念。近來一些年輕徒眾作事總是出紕漏,所以我藉此機會勉勵大 家凡事能夠––
1.瞻前顧後  2.權衡輕重
3.講究是非  4.知道好壞
5.辨別善惡  6.明白因果

今天還抽空看了幾封信。在小港講堂負責「香雲蓋」素菜館的林美杏來信說︰「自從『三十』齋開張至今,得到的回響出乎預料的好。有不少客人以前沒有吃素的經 驗,只是抱著試吃看看的心情,沒想到就此成為常客。目前有全家老小都來的,有在機場上班的地勤人員,有學校的老師、學生,有老婆婆、小朋友……,大家都吃 得很歡喜。

最值得高興的是,客人水準都很高,常常我還來不及向顧客們說『謝謝』,他們早已搶先說『謝謝你﹗』看著他們餐餐都來吃,而且吃得很開心,我就很安慰。只是 很慚愧,每天都忙得無法到樓上的佛堂禮佛,但是我會努力做好佛光人的本分,希望能接引更多的有緣人吃素拜佛,希望眾生都得度。

目前經營的項目有︰臘八粥、豆漿粥、花生豆腐、炒飯、炒麵、快餐、咖哩飯、素羹等,冬天還想增加小火鍋。我現在每天都忙得很快樂、很滿足、很有希望,謝謝 師父慈悲讓我有這個機會再創未來,我會好好努力,更銘記師父的教誨,好好把『三十』齋發揚光大,讓佛教更興旺。這裡有永勝法師指導我,一切都很順利,請師 父放心……。」

外甥女劉鳳珠,在佛光會布里斯本南區分會會長劉招明開設於上海的公司任職,最近來信說︰「在上海,劉先生、劉太太及這裡的主管都很照顧我們,尤其劉先生夫 婦經常從遙遠的國外打電話來關心我們,我心裡好感激,所有這一切都是因為舅父您的因緣啊﹗我感覺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今生今世與舅父有緣。

最近爸爸為我出國的事很操心,前幾天到郵局為我查詢日本的資料,匆忙中頭撞上工地的鐵架,看著爸爸飽經滄桑的頭上血跡斑斑,剎時淚如泉湧,心中思緒萬千。想想渺小如我者,何值這麼多長輩對我如此關心厚愛呢?

許久未見蕭師姑,很想念她﹗還有莊師父、惠師父、容師父,他們都好嗎?永傳法師為我去日本讀書之事,吃了不少苦,我非常的感動,一方面又覺得很對不起他。

趙樸初居士說舅父『富有三千界,貴為天人師』,在此我要祝舅父『壽比南山松,福如東海水』﹗並請舅舅多保重……。」

佛教講「諸法因緣生」,這個世間的事事物物,都離不開因緣法,一個懂得感謝因緣、珍惜因緣的人,必定是成功的人。

■十一月 二十日  星期日

水陸法會今圓滿,很多信徒都專程回山參加送聖儀式。一天下來,訪客甚多,有應邀來臺講演的大陸名經濟學家千家駒夫婦、巴西佛光會副會長張勝凱夫婦、加拿大東蓮覺苑負責人何鴻毅先生,及本山信徒總代表,也是佛光會檀教師的陳履安院長等人。

陳院長早在去年出國,過境巴西時就與張勝凱先生結識,由於彼此學佛過程都很相似,所以交談頗為投緣。今日會晤談及在西方國家,信仰佛教的人日漸增多,尤其 隨著科學的進步,專家們發現世間上有許多觀念的原理都與佛法的思想互相印證。許多科學家過去不解的地方,在佛法中竟可以找到答案,故近幾年來引發了科學家 研究佛學的興趣。例如「不生不滅」就是時間沒有起點的觀念,這在天文學上是一大突破。什麼是業力?目前是科學家們熱烈討論的話題之一。

遠從加拿大來訪的何鴻毅先生,其祖母何張蓮覺老居士是香港何東爵士的夫人(一八七五~一九三七),清末民初人,本姓張,祖籍廣東新安,因遊南京棲霞山寺, 見舍利放光而對佛法生起敬信,於香港捨宅創辦「東蓮覺苑」,施設女子佛化教育。又發行《海燈》雜誌,宣揚佛法,更在香港青山及其他地區創辦義學,教育貧苦 民眾子弟,促進佛教普及民間,數十年來為港九佛教貢獻不少。今為在海外發揚何爵士夫婦遺志,何鴻毅先生特在加拿大新創道場,仍沿用「東蓮覺苑」之名,將在 明年八月落成開光,請我前去主持,非常樂意結此法緣。

何先生是第一次到佛光山,當他參觀完本山各殿堂後表示,以前聽說過佛光山的種種,今日親臨深悟,很多事情「聽」來的並不正確,實際身臨其境看到的才重要。佛光山的確是團隊的社會工作者。

名經濟學家千家駒先生,浙江人,現年八十五歲,過去弘揚共產主義,在大陸人民大會堂幾千人的講演,三十分鐘內有三十一次掌聲,可見其建言、思想、言論、見 解的權威。一九八八年在洛杉磯西來寺皈依佛教時,曾造成一時轟動,大家十分好奇為何幾十年來信仰共產主義的無神論者,最後竟然會皈依佛門?(他曾撰〈我為 何皈依佛教〉一文,在《普門》刊載),此次應政府邀請來臺演講,專程上佛光山禮佛,他在和全山大眾見面時表示––

「第一次來臺訪問,最想見的是看一看我皈依的根本道場佛光山,盼望多年,今天終於如願以償。尤其是又看到難得一見的水陸盛況。我因聽大師的講經而皈依佛 門,此是我畢生最大福報。」會後有許多人問我是怎麼「度化」他的?其實是他善根深厚,所以聞法後,就能很快地契悟佛理。

應沈春池文教基金會邀請來臺開學術會議的大陸文物負責人︰中華文物交流協會會長張德勤、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南京博物院院長韓金科、中國歷史博物館俞偉 超、中國考古協會理事李季、中國文物研究所研究員黃景略、敦煌研究院副院長樊錦詩、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朱家晉、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薄小瑩、中華文物交流 協會副祕書長王立梅、遼寧博物館館長姜念思、陜西歷史博物館館長陳全方、北大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館長李伯謙等人,在沈春池文教基金會顧問章金生、故宮 博物院器物處處長張光遠、高雄市立美術館籌備處主任黃才郎等人陪同下,中午來訪。

這些貴賓都是在大陸從事文物考證研究的知名人士,研究對象以佛教文物占相當大的比例,是老、中、青三代精英人才的代表。

平常我們到大陸參訪,想要到各博物館走一趟並不容易,就算去了,可以看到文物,但並不容易看到館長,今天有如此殊勝因緣,大家都齊集於佛光山上,所以,我特別召集全山住眾、學生、職事等於如來殿,介紹這些文物負責人給大家認識。

我非常高興他們的來訪,佛光山雖是寺院,但是所從事的是綜合性的文化、教育、慈善、共修等利生工作,並提倡人間佛教,以尊重包容來弘揚佛法。我經常思考一 個問題––中國年輕的一代除發展經濟外,還要積極弘揚傳統文化,才能使精神與物質各方面得到均衡發展,故各行各業都要有人去推動。很希望透過宗教平等包容 的態度,共同來創造我們的未來。

我是中國人,對兩岸統一很有信心,五千多年來,中國人總是在戰爭的養息下,浪費很多時間,現在應該要同心協力,努力謀求建設強而有力的中國才是當務之急。

張德勤會長代表訪問團向大家致辭道,應妥善保護海峽兩岸共同文化遺產,包括寺廟、道觀、歷代建設文物館,依國際交流管道,將文物介紹給海外人士。

先民留給我們博大精深的遺產文化,此傳統美德薰陶我們寬容大度、和睦相處、自強不息的氣質,我們要對自己美好未來做出貢獻,這就是他們每天辛苦工作的動 力。在他們所負責的文化工作中,有一項是古寺古塔的維修,從來不曾間斷過。上海在文革後,對寺廟的恢復工作也很用心,因而在江南修塔時,發現塔上藏有元、 明、清年代的四百多件玉器及經書佛像。目前正在積極整理,準備供人瞻仰及出書。

由於時間有限,他們僅參觀佛光山小部分範圍,如果說敦煌是古代變文,那佛光山淨土洞窟就是現代變文。佛光山傳播著幸福、和諧、歡喜、包容等精神,與他們工 作的宗旨是一致的,故在大陸從事文物保護工作者,都是佛光山的朋友。他還讚歎我點明中華文明不息的燈火,而他們則願意從事友誼的交流,就像文物不朽的光澤 照耀人間。

■十一月 二十一日  星期一

上午,與關島禪淨中心的滿諭,談及興建禪淨中心工程事宜。

韓國佛教法輪宗總務院慧牛法師,率同韓籍信徒四十多人來訪,特與其見面。

下午二時,於如來殿會議室,出席十一月分「宗務委員會議」,宗務委員是佛光山最高行政決策機關,對本山一切重大行事、工程、活動等,皆有決議權,今開會議程重點有––

◎新朝山會館工程進度,預計於農曆春節,完成地磚部分,國曆年底落成,初步使用規畫預定為︰一樓、二樓為地下室,計畫作為可容納五百輛車子的停車場。三樓 為大會堂,四樓為信徒用餐廳,五樓、六樓、七樓、八樓為信眾安單寮房。為紀念佛光山開山三十周年,此新朝山會館訂名為「佛光樓」。

◎宗務委員會委員,要分梯次巡視海外各別分院道場,實際負起監督之責。

◎為避免誤聽、漏失或找不到當事人,故海外別分院與本山聯絡,不可打電話,要用傳真聯絡。

◎確立別分院的預算制度,沒有列入預算的項目,不可開支。

◎僧眾除單銀外,職務津貼依工作不同而不一樣(負責行單及殿堂工作者,津貼比一般的人多)。

◎海外留學生的學費、生活費由當地別分院負責,別分院再向傳燈會申請,並向宗務委員會書面報告。

◎徒眾回俗家探親路費,由傳燈會負責。

◎常住對徒眾均秉持公平待遇,但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是常住用人原則。對徒眾資格升等是依道業、學業、事業各方面給予評序。學歷高、能力強、又可獨當一面 者,升等較快,有時還有跳級的案例;雖升等年資未到,但卻有能力,也可破例升等;無任何建樹或貢獻,雖年資已到,也有暫緩升等的例子。

◎為樹立僧門倫理及各人工作成績的獎賞鼓勵,人事制度的健全很重要,希望大家要依法行事。

◎海內外各別分院的「工作日誌」由都監院整理後,每隔一段時間,要向宗務委員會報告,以方便宗務委員巡視時之參考。

專程由荷蘭來臺參加華商會議的佛光會荷蘭分會會長文俱武先生和羅劉美珍女士,今專程來山,表示要將阿姆斯特丹政府贈送的八百平方公尺土地(約三百坪),獻 給佛光山建道場,並將已繪好的建築藍圖一併帶來,希望我過目,並提供建議。我邀請二人在宗務委員會上說明,並聽取各委員對荷蘭建道場的意見。大家對文會長 的這份熱心,咸表讚歎。

■十一月 二十二日  星期二

上午六時三十分,於大雄寶殿主持在家菩薩戒的正授典禮。

日前,在高雄要回佛光山途中,經過中正路時,隨緣轉往吳敦義市長的競選總部,下車為其普照。

回憶與吳市長的因緣,是早在幾年以前,當時市長隨團到洛杉磯訪問時,曾與我通電話,表示第二天上午八時,就要離開洛城,故沒有時間到西來寺。我就建議吳市 長,請他五時起床,六時到西來寺禮佛參觀,八時準時離開,並不耽誤他的行程,次日吳市長果真應約而來。又多年來我在高雄文化中心的佛學講座,吳市長也都會 前來聞法;佛光山原本要在南投鹿谷地方購買土地,籌建總本山,承當時在南投擔任縣長的吳敦義先生幫忙很多,雖沒能如願,但對吳市長的熱心一直很感謝。

吳市長對國家社會,為民眾未來,都表現出他的理想和抱負。他也是佛教的有緣人,特在競選總部的簽名簿上題下––

「吳市長敦義,您

 給人信心,給人安定,
 給人希望,給人力量。」

此次選舉,社會所呈現的亂象,叫人罣礙。選舉本來是一種君子之爭,不可情緒化,不應造成社會的混亂;買票行為,對人格更是一種損傷。候選人應把理念提出來讓大家接受,而不是用謾罵來表示。我希望選民共同來檢舉賄選,以提高民主素質。

在民主選舉制度之下,有來自四面八方不同的聲音,大家各說各話,但必須顧念社會大眾的福祉,此不可忽視。彼此要尊重、要包容、更要歡喜。因選舉是一件歡喜的事,無論勝敗都應該用歡喜心去接受,非接受人,而是接受政見,並且也要有讓選風度。

平常打牌的人有牌品,喝酒的人有酒品,「選舉」對候選人和民眾是選品的考驗。要以平常心來接受,贏得起也要輸得起。

今接獲印度大吉嶺達摩維李奧法師(政府官員)來信,信中說明––

1.大吉嶺佛光會將於一九九五年元月,舉辦「教育與宗教參學活動」,活動內容是參訪佛教聖地,計有十天的行程。
2.已舉辦過「全國印度比丘會議」,計有比丘二百七十五人,居士一百五十人參加,議題內容有︰
 (1)比丘與居士間之關係、比丘與各團體間的協調交流。
 (2)比丘與居士的進修。
 (3)成立佛學院。
 (4)成立比丘訓練中心。

又,印度全國比丘會提名,要贈送我「佛寶獎」,希望明年(一九九五)二月,我能如期到印度受獎。「佛寶獎」是印度比丘會頒給國際法師最具威望的獎賞,頒獎地點在那普(Nagpur),計有上百萬佛教徒參加此盛會。

如與預定行程沒有衝突的話,我很願意赴會,和印度百萬信眾結此法緣。

■十一月 二十三日  星期三

上午九時,會見尼泊爾比亞法師。

十時,巡視由縣政府委託本山慈悲基金會負責規畫的「鳳山老人公寓」,及正在裝潢中的右昌禪淨中心。

傍晚時分抵普賢寺。一進辦公室發現有不少徒眾正在「工作」,我一向不喜在共修活動或舉行法會的時候,徒眾坐在辦公室裡,因這時來往禮佛的信徒很多,一旦坐在辦公桌前,就很容易忽略對信徒的招呼,我認為坐辦公桌者必須––

1.能對計畫、辦法有所貢獻。
2.每天能打五百通電話與信徒聯絡,並且把訊息與大家分享,尤其是新資訊的提供。
3.每天能發出一百封信,為信眾解答問題。

晚七時,應日文佛學班學生要求,和大家座談。

不管我走到哪裡,信眾、徒弟、佛光會員,都會很熱心的要求我開示,表示希望跟我講話、座談,我也都滿其所願,但是往往到後來都變成只有我在講,找我講話的 人自己都不講。事實上理應求見者,要主動發言;引見者,要在旁邊幫忙當事者解說;召見者找人來,就要自己去講。其中分寸,希望徒眾要有概念。

我的足跡雖遍及五大洲,表面上看來似乎見多識廣,然事實上,每到一處,非但不曾好好瀏覽過周遭環境,而且也沒有人講話給我聽,都是我在講給別人聽。學習把自己的想法、意見、得知的訊息與人分享交流,舉行座談會才有意義。

很多在日文佛學班畢業的同學到日本,一和日本信徒接觸,日語就結巴起來,實在很可惜。日文班同學需要好好深思自己學習的方法。

學語言若沒有醞釀、沒有用心、沒有自修,就不易學會,沒有自我苦練(口到、手到、心到、耳到),功夫不夠者,不能熟能生巧,是無法進步的。

然而學日文只是一種「工具」,花太多時間在工具上,忽略了主旨,又顯得本末倒置,所以我們要有目標、計畫,以半年、一年,或二年為一期,要自我密集訓練。

人的一生生命有限,故要自我要求,自我激勵,學習要快速、反應也要快速,使用工具資料也要快速。

印象中,我已好久沒有與普賢寺的信徒們見面,今晚隨緣的在共修法會上與大家開示,簡略的「報告」最近半年來,在世界五大洲雲遊的感想,深覺旅遊是有層次的,我自己規畫的先後秩序是––
1.臺灣環島一周。
2.東南亞、泰國、馬來西亞一星期。
3.韓國、日本十天。
4.美加兩星期。
5.非洲(南非)一星期。
6.蘇聯(莫斯科)。
7.歐洲(屬文化精華區)。
8.印度、尼泊爾(屬精神豐富區)。
9.中國大陸錦繡河山。
10.西方極樂世界。

為下個月初的臺灣選舉,內政部長吳伯雄先生特地到高雄來巡視,得知我在普賢寺,也前來和信徒們見面結緣。

談到選舉,我過去對國民黨固然很支持,但對民進黨的余陳月瑛、余政憲、游錫堃等人,也很支持。尤其是宜蘭縣長游錫堃對佛光大學的籌建幫忙很多,在選人不選黨的情況下,我當然支持「人」選。

但對今年的選舉,我則有些為難,現在的候選人不講政見,卻擅長罵人。我認為候選人要有風度,面對現代民主時機,不必太過壁壘分明,而應彼此讚歎對方的理 想,並尊重選民心中各有所愛,不要輕易詆毀,我支持與人為善,皆大歡喜,尊重個人自由的候選人。佛教徒也是選民,也可以表示意願,反對暴力、反對金錢賄 選。佛教團體若能同心協力,杜絕暴力、賄選、謾罵,必能改善選風。

■十一月 二十四日  星期四

上午六時,於大雄寶殿主持在家菩薩戒正授。

八時三十分開車北上,行經北二高公路,沿途可以看到很多新興的社區或開發中的建築,古時先民擇居,都要選有水的地方安住,因為「水」可以帶動、滋潤生長地 方的經濟、生活、生機;現代人擇屋,則是以「路」為考量條件,四通八達的區域,總是人口稠密的重點,怪不得有人稱「路」是經濟繁榮的「氣脈」。

下午四時,前往圓山大飯店,出席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第一屆第八次委員及諮議委員會議,由黃石城先生主持,出席者有李國鼎、蔣彥士、陳重光、申學庸等政要 多人。會議中提到明年度(一九九五)的工作計畫,分有四大項︰提升國民氣質、發揚中華文化、加強文化活動、強化組織功能。其主辦活動內容很多,如––

1.出版《活水叢書》。
2.進行讀者問卷調查。
3.擴大推行表揚好人好事及孝悌楷模。
4.舉辦教育及敬老活動。
5.積極推行「國民生活須知」、「國民禮儀範例」。
6.配合推行「加強改善社會風氣重要措施」。
7.改進婚喪祭典習俗,舉辦婚喪司儀講習訓練
8.推動各宗教復興家庭倫理工作。
9.舉辦人性講座。
10.舉辦座談會或研討會。
11.舉辦及規畫各項社會大眾申訴。
12.舉辦「社區文化研習觀摩會」。
13.舉行辦「提倡古樂之薪傳」研習班。
14.舉辦中華文化復興論文競賽。
15.舉辦暑期國學研究會。
16.編印佛教與中國文化學術會議論文集。
17.獎勵學術著作出版。
18.舉辦藝文講座。
19舉辦活水系列講座。
20.辦理推廣好歌活動。
21.舉辦兩岸梅花梅畫特展。
22.舉辦國際詩文活動。
23.繼續成立海外分會。
24.健全海外分會組織,並輔導其工作。
25.辦理基金籌募事宜。

這只是所有活動中的一小部分,但很值得學習,特擇錄下來,提供給佛光會各分會辦活動時參考。

晚,於臺北道場和徒眾進行「師徒時間」。

■十一月 二十五日  星期五

上午九時,和佛光會的輔導法師們座談,對於他們的輔導工作,深覺在橫的方面,有很多缺失,如––

1.資訊不夠︰要廣為吸收新知,彼此交流。提出的問題要具體、確實,才便於解決。又,每天早上要有十分鐘的工作會報(會報內容前一天就要預備好),會報目 的主要在於資訊交流,故沒有特定題目,可以找一重點,如︰各別分院動態、道場動態、佛光山動態、大陸佛教、全臺佛教、海外佛教、人事往來等,藉此促進資訊 的互通。
2.關懷不夠︰欠缺團隊精神,各自為政或單打獨鬥,都是團體成長的缺失。一個人要有未來,要有前途,群我關係一定要相處融洽,一定要主動去關懷別人,能感受到別人的存在,自己才能存在。
3.報告不夠︰做事時,對人事時地物,沒有報告或報告不明者,皆不易成事。故每人每天要對主管及相關工作單位有所報告,報告方式有︰直接報告、書面報告、口頭報告、向相關工作單位報告等,說出實際經過或情況,有益於對工作成效的評鑑。
4.輔導不夠:對屬下組員在工作上不如法的地方,沒有去輔導,這是很嚴重的缺失。在輔導時則應注意多給人愛語,並能了解說話的分寸,不要得罪人,在對方能接受的情形下給予建議,才能有所改進。

佛光會要健全,輔導法師負有帶動的責任,除了支持並服從制度外,橫向的聯繫也不可忽略。

中午,分別會見美國休士頓佛光會長劉向朝夫人遲乃祥、世界總會美洲聯誼會會長廖慧美、天下文化主編符芝瑛小姐等多人。

下午四時三十分,到榮總醫院複診,我的糖尿病主治醫師蔡世澤醫師和心臟科的江志桓醫師,分別為我解說本月初身體檢查的結果。

江醫師在替我把脈量血壓時,說道︰「一般人看醫生時,無形中心臟的跳動都會加快,血壓自然就上升。」

我回道︰「我看到醫生就很放心,故血壓不會高,也很祥和。」

江醫師又說︰「我們看到大師也很舒服。」

蔡世澤、江志桓兩位醫師在看完我的檢查報告,向我建議(也是一種衛生常識)––

平常一個人工作完之後,會感覺到很累,則表示已超過工作量,工作量超過時,會增加心臟負擔,造成傷害。

運動量依個人體質、工作性質不同,而沒有一定標準,一般人一天的運動量通常要四十五分鐘,但不是一次運動完,而是分時段;每工作三小時要休息一小時,一天 工作量最好八小時左右。運動時,不要太激烈,如爬樓梯,快慢要均勻,不要因運動而把身體弄得很累,那就失去運動的好處。

每次到榮總來,醫生們從不曾把我當成病人看,對我很尊重,耐煩且詳細為我解說病情及治療方法、注意事項。像今天前後耽誤了他們一個多小時,心裡一直過意不去,想要告退,兩位醫師都一再表示「不要緊﹗不要緊﹗」這種誠懇和關心的情誼,我很感動,也很珍惜。

晚七時,駐聖露西亞大使參事代辦程豫臺先生,因看了我的書,而開始接觸佛法,特地前來問法。

聖露西亞是加勒比海五個國家之一,華人只有二十多人左右。對在聖露西亞成立佛光會之事,程先生非常有心促成,如果因緣具足,中華總會很願意前往輔導成立。

■十一月 二十六日  星期六

上午十時,於臺北道場如來殿主持楊慶煌先生和徐嘉敏小姐的佛化婚禮。

十一時,接受「華視新聞雜誌」記者曾萬先生的訪問,今天的採訪主要是問我對於選舉有何看法?我一向都是抱著「選人不選黨」的態度參與選舉,這次我更提出了選舉時應注意的「三反三要」––

三反是︰

 一反賄選。 二反暴力。 三反謾罵。

三要是︰

 一要尊重對方。 二要讚美他人。 三要勝敗皆能歡喜接受。

匆匆用過午餐,趕至桃園中正機場搭機飛往香港。隨行的有慈莊、慈惠、見安、永均、覺幻和鄭羽書等七人。

下午四時五十分抵達香港佛香精舍,稍作休息,便前往佛香講堂和來念佛共修的信眾開示。近年來很多人到澳洲、加拿大、新加坡去,看著大家辦理移民手續,我心 想,我們念佛也是在辦移民,我們的目標更高、更遠,是去西方極樂世界﹗那裡沒有惡人干擾、沒有男女問題、沒有交通事故、沒有金錢煩惱,是一個最真、最善、 最美的世界。《觀無量壽經》上說,念佛應具備三種心––

1.至誠懇切心︰我們要有為了生死而求生彼國,不是為求名聞利養而現精進相的心。
2.深信不疑心︰我們對阿彌陀佛因地所攝受一切眾生的四十八大願,要抱著磐石不轉移的信心,專心一致地稱念佛的聖號,仗著佛力的加被護持而往生極樂。
3.回向發願心︰回向從自利方面是將自己所修的一切福德智慧、功德資糧,全部發願往生西方;就利他方面,是將功德回向一切眾生,願所有的有情眾生都能往生極樂淨土。

也許有人要問我,如何念佛才會有效果?我們念佛要用力去念,念得身體發熱、淨念相繼,猶如波浪一個推一個地連續不斷。我們也要將阿彌陀佛念得很熟,要像煮飯的滾水一樣,甚至在走路、睡覺、行住坐臥中都能將佛號自然地念出來。

開示結束後,我走進齋堂,看到我國駐香港代表黎昌意先生所邀約的客人都到了。一個小小的餐廳內,竟然坐了將近四十人,起先還不覺得擁擠,後來加上十幾個服 務人員置身其間,倒給人感覺「七個廚子八個客」,一直覺得這間餐廳太小了。黎代表是我多年的舊識,與會中一再鼓勵大家前來參加佛光緣第四次書畫義賣,真是 盛情可感。

■十一月 二十七日  星期日

上午,打了幾通電話並回覆了一些信函,之後便趕到講堂主持「師徒接心座談」––

今日的科技一日千里,電視、冷氣、電話、傳真、汽車都為人帶來極大的方便。但是在這個大時代裡,最重要的是要有交流、有溝通,就像佛教的「接心」,將人與 人的心連在一起,相知相印,心心相印。有人說,知人知面不知心,知心的確很難,而一般人並不見得能夠體會心的寶貴。例如,有人掉到水裡,通常會先大叫救 命,把他救上岸後才找尋他的錢包,可見命比錢重要;但是大家並不知道,心比命更重要。當家裡的小孩不見了,我們會著急地尋找,可是我們的心丟了,卻不知如 何找回來。哪裡有錢,心就跑向哪裡;哪裡有名、有快樂、有愛情,心就往哪裡跑,無法安住,而舉辦接心座談就是要將我們的心找回來。今天前來參加座談的皈依 弟子有六百餘人,我除了與大家談論許多問題之外,同時也請高齡梅先生的兒子高伯真在會中講了一則趣談––

高老先生得病住院時問兒子︰「人死後會到哪裡去?」

「一般人會到地獄、餓鬼、畜生道去,爸爸您就任選一個地方吧﹗」高伯真回答。

「我三個都不想選,那該怎麼辦?」

「既然如此,必須皈依三寶才能做人,升天堂。」

「皈依三寶要有師父才行,我要找哪一位師父呢?」

「師父有很多,隨您選擇。」

「我常常閱讀星雲大師的著作和聆聽他的錄音帶,我想皈投星雲大師的門下。可是大師在臺灣,我又重病在床不能去,真不知如何是好。」

「沒關係,您可以用電話皈依呀﹗」

這番話讓我憶起去年電話皈依的一段舊事,記得那時候我在電話裡教高老先生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就跟隨我念了三遍。皈依後,高伯真就以他父親所收藏 的一幅張大千畫作為紅包送給我,那幅畫在臺灣書畫義賣中曾創下八百萬的高價,最後我建議佛光緣美術館收藏。這段公案說得大家讚歎歡喜。

會中,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潘宗光、律師何顯貴等人均在座,當大家問及受持五戒、異教徒皈依佛教等問題時,我說明信仰佛教如同升學,是一件極平常的事情。說完贏得不少掌聲,也許聽眾當中不少是由「升學」而來。

會後,嚴寬祜居士夫婦送來澳門比丘尼法雲法師的著作《光明行》一書,這是一本小說,我想等有時間要好好一看。此外,嚴居士還送來畫家湯黎健的兩幅飛天畫,更了不起的是他請了大陸漫畫家顧宗賢來畫六祖惠能大師傳,他說畫好的原稿一定先拿給我欣賞。

談話中,又提到豐子愷的女兒豐一吟,也是一位畫家,她的畫風與其父非常神似。我聽了,建議嚴居士請人將豐子愷先生的畫集大幅重畫,將來在世界各地巡迴展覽,相信此舉對環保、護生等方面必有貢獻。

■十一月 二十八日  星期一

今天上午,鄭羽書小姐提出一份臺灣各道場的活動計畫,她建議每個道場要利用禪堂、佛殿、教室、講堂多多舉辦活動,內容方面希望能有––

兒童漫畫︰速描速寫、漫畫常識、技巧、人物造型。

兒童作文︰作文基礎練習、記4文、抒情文、論說文、應用文等文體之教學。

旅遊英語︰基礎發音、會話、旅遊、觀光及餐飲業用語。

人際溝通︰改善人際關係,激發自己內在潛能。

口才訓練︰社交、會議、講演之表達能力演練。

美工設計︰美工設計之基礎認識、色彩學、完稿、各式型錄設計製作、商標。

廣播製作︰播音技巧訓練、擬播音稿、播錄音機器操作、配音訓練及廣播企畫。

一般寫作︰寫作基礎技巧入門,研習散文、詩、小說、新聞寫作、報導文學及劇本之寫作法。

臺灣歌謠︰臺灣歌謠的源流認識及教唱。

禪坐︰禪坐原理與學習、人生指南、正宗禪坐要義及入門。

梵唄︰梵唄的基礎認識及教唱。

社交禮儀︰整體造型設計、儀態禮節訓練、說話藝術。

新婚教室︰新郎、新娘婚前教育。

美容指壓︰淨臉、肌膚保養、化妝、全身保健及臉部指壓。

珠寶鑑定︰各類寶石鑑定與分級、估價實習及買賣實務。

實用插花︰各式基本花型、配合各種場合設計之花藝、胸花、新娘捧花、生活實用花藝及佛教花藝設計。

素食烹飪︰各式素食、點心烹飪製作、蔬果雕刻。

飾品︰各式飾品製作、中國結藝術編織、紙藝花製作。

國畫書法︰國畫書法基礎概念、花鳥山水人物基礎技法。

我覺得鄭小姐的建議相當可取,早年由於宜蘭雷音寺的兒童班,引起各個道場舉辦兒童念佛班的熱潮,後來又增開插花班、烹飪班等技藝的訓練。目前在佛光山各別 分院當中,辦得最成功的有洛杉磯的西來學校、臺北道場的禪修會和佛學講座、普門寺的婦女法座會和青年會、桃園講堂的金剛護法會、極樂寺的抄經班、普賢寺連 續十四期的都市佛學院、北海道場的朝山、圓福寺的華嚴法會,以及臺南講堂與東海道場的八關齋戒,可見每一個道場的活動均各有特色。

活動,能散發活力與朝氣;活動,也能凝聚力量與信仰。從活動中,我們可以結交許多新的朋友,為佛教增加許多新的關係;從活動中,我們可以學習辦事、互相觀 摩、開發自己的潛能;從活動中,我們更可以擴大聯誼,與大眾分享成就的喜悅。所以,我非常希望佛光山各別分院能多辦有意義的活動。

下午,應香港跑馬地東蓮覺苑董事長何鴻毅先生之邀,前往禮佛參觀。何董事長在我們到達時,親自與寶覺中學校長葉淑屏、董事潘慧文等人於大門口恭候迎接,隨後又帶領大家一一參觀與介紹,其待客之熱誠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十一月 二十九日  星期二

為首次在香江舉行的「佛光緣––當代名家藝術精品義賣會」,今在佛香講堂舉行記者招待會,前來出席的記者有︰無線電視衛星台、《壹週刊》、《星島日報》、 《星島晚報》、《城市週刊》、《香港中國通訊》、《華僑日報》、《快報》、中國新聞香港分社、《自由時報》、《香港商報》、《大公報》、大眾電視、《清新 週刊》、《民生報》、中央通訊社、《中時週刊》、《中國時報週刊》、《民眾日報》、《明報週刊》等。

另有負責佛光緣義賣統籌的梁曉陽先生、佛光緣義賣副主席羅嘉穗小姐、佛光緣義賣拍賣官曾志偉、籌備紅磡講座主席陳漢斌、籌備紅磡講座統籌黃耀光、佛光會副會長林張麗瓊等人,也與我一起出席此記者會。對記者先生小姐的發問,我綜合回答如下––

◎我的修行生活

佛門的修行方法很多,尤其是菩薩道,而我的修持方法是奉行六度法門,且積極要求自己做到︰

1布施︰一般人大都是以金錢、財物來作布施,而我則是用說好話、行好事、與人歡喜、待人慈悲、講經說法來行布施,讓信眾因此而生起信心、力量、希望。
2.持戒:「戒」是防非止惡,壞的行為舉止固然要摒除,好的習慣、理念也要積極去奉行,如不殺生而放生,不偷盜而布施等等,實踐戒律的積極精神。
3.忍辱︰要忍苦、忍熱、忍冷、忍餓、忍氣,忍非消極的怯弱退縮,而是積極的犧牲奉獻,成就大我、成就大眾、成就團體、成就佛教事業,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不能忍者則會一事無成。
4.精進︰往昔年輕時對於拜佛、念佛、禪坐很認真地在修持,現在則抱持「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心願,一天多場講演、會客、為信眾排難解紛,不曾懈怠,每天總是為眾生服務待命,滿足眾生要求,我沒有個人的生活,完全依眾生需要而生活。
5.禪定︰眼觀鼻、鼻觀心,除靜時不動心外,動時也不動心。時時動心,就會活得很辛苦,必須做到人忙心不忙的禪定力,才能歡喜自在。
6.般若︰勤於講、讀、寫文章,佛法就是智慧,努力將佛法弘揚讓人接受,我每天很勤於寫文章、電視弘法、佛學講座、開示說法,永不懈怠。

此六度修行很平實不玄妙,很實際不高調。

◎佛法與政治的關係
我只有佛法沒有政治,但對社會很關懷,如果一個宗教對眾生、對社會沒有意見,這宗教對社會有何用?佛在世時,每天都周旋於各王宮大臣之間,能說不關心政治嗎?

◎如何將佛法融入生活
要時常親近道場,接觸蓮友,親近善知識,並要求自己要有信仰、忍耐、慈悲、道德,能不貪就是奉行佛法的戒,不瞋就能慈悲歡喜,不癡就能明理不邪見,並能時時心中有佛。

◎如何有善根
善良,肯接受道理,與人為善,有道心、有正念、肯與人結緣,給人歡喜,都是具有善根。

◎「緣」是什麼
緣不是佛教專有名詞,是屬於每一個人的,人一生中都是在緣中輪轉,如機會就是緣(機緣);人要靠因緣才能成就事業(眾緣和合)。

◎如何改善人重利的習性
提高信仰層次,知道人生除了金錢外,還有很多財富,如學問、智慧、道德、慈悲、懺悔等,都是一生用不完的財富。金錢有好壞(淨財、不淨財),而道德只有善 沒有惡。教育要著重恢復道德觀念,大眾、家庭、學校、要同心協力來考量教育方針,用道德佛法的教育,以身教來代替言教。

◎如何達到十全十美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不可以殘缺部分來以偏概全,不可以個案來說明整體,凡事往好的方向去想,世界會很美好。

◎對移民的看法
基本上我很贊成移民,地球是我們的村莊,人不應該被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所限制。人是地球村的居民,但移民頻率太高,無形中經濟會外流,人才智慧也會外流,故最好要有整體計畫,而非無序地任憑寶貴的資源一波波東流西轉。

◎出家人如何看社會
出家人也是社會的一分子,對社會要有平常心,不在得失上計較、好壞上認真,但求恪盡一份公民的責任和義務。

◎關於佛光緣義賣
此次佛光緣義賣,其作品來自佛光山幾十年來的收藏,也有些是來自海外友人、政府團體贈送的禮物、信徒捐獻,預計會來參加義賣的買家有︰有心捐贈籌建大學者或收藏家。

◎關於佛光大學
佛光大學申請設立手續,跟其他大學沒有不同之處,政府的要求同樣嚴格,需要有––
1.三億新台幣存入銀行。
2.大學建地五千公頃以上的土地。
3.校內藏書十萬冊以上。

明年(一九九五年)開始動工,首期工程將有教室、宿舍,工程預定兩年內完工,第二期、第三期工程,則分四年竣工,每期需款十億台幣。明年人文社會學院將和大學聯招一起正式招生,其他學院也將在未來幾年內陸續開辦。

◎佛陀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導師,佛教應承擔起社會教化功能,「佛光大學」是一所社會性的大學,以教育來培養人才,以服務來推動社會教育,希望能發揚人文精神,端正社會風氣,從而改善現今高等教育的偏差,來淨化社會人心。

◎由於社會結構變遷,教育內涵亦偏重於專業知識的傳授,忽略品德生活教育,且因學生人數增多,師生彼此大多不認識。為改善上述之現象,佛光大學將以小型教 室形式,讓師生們每天皆可接觸、認識,校內清潔打掃、司上下課鐘,均由學生自行負責,並提倡尊師重道的禮讓精神。教育是為了生活,故要從生活教育上來教育 學生。我在佛光大學所擔任的工作是長期義工。

◎佛光緣的義賣會意義深遠,一幅畫、一張紙,就將世界上最美好的風景集合在一個框框中。掛在牆上,更可增添室內的美感與屋主的氣質。香港近年來建了許多高 樓,置產的人不在少數,而買畫也是置產方式的一種。佛教與藝文的關係本就很深,像敦煌壁畫、龍門石崗、四川大足佛像等都是美不勝收的藝術瑰寶,但願藉著這 項義賣活動讓佛教的美與藝術,在香港結下佛光緣。

◎為佛光大學籌畫的義賣會,不著重於義賣善款多少。十幾年來,在香港弘法也結了不少法緣,希望藉義賣來續此法緣。

◎我的心願︰世界和平,人民安樂,所有的人幸福快樂,和諧自在。

■十一月 三十日  星期三

到香港還不到一星期,會客、記者會、座談、與信眾接心,幾乎每天都有忙不完的行程,生活節拍好像快了很多。這幾天的會客,有許多心得,與徒眾分享「如何聽話、講話」––

◎會客時自己滔滔不絕的講得太長,無法讓對方表示意見,是很不禮貌的。

◎要尊重對方,不可一直講4過去的人事,沒有關係的話題不要談,不相關的主題不要說。

◎別人在講話時,率性插嘴又不能告一段落,是很沒有禮貌的。

◎言談舉止太過做作,故弄玄虛,或言辭抽象,容易讓人產生誤解,故講話表達要簡單明瞭。

◎會講話的人,口氣緩和真誠不急躁,言辭扼要,不拖泥帶水。

◎主管彼此對談時,在旁搶著講話,或講得比主管還長,不僅不宜也是極不禮貌的行為。

◎對方在表達意見,不可邊聽邊做事或邊看報紙,可縮短講話時間,但不可顯得不耐煩。

◎會客時,對於來訪的客人名字要注意聽,要與每一個人寒暄,不可只招呼一個人,也不要自我賣弄宣傳,要懂得謙虛客氣。

又,「握手」在會客中也是不可少的禮貌之一,握手因人而異,也有很多「樣式」如––

1.眼看下一個。手雖然跟對方握著,但眼睛卻是在看下一個。
2.握手拉一邊。握手時,便以拉的方式,將對方「撥」到另一邊,眼睛急著迎向下一位
3.握手時不用力,只和對方的手輕輕碰一下。
4.手抓得緊緊的。將對方的手緊緊的握住不放。
5.只伸不握。只將手伸出去,不跟對方握。
6.眼不看對方握手。手雖握了,但眼睛卻不知看何方?

只要是佛教徒,幾乎人人都會合掌,但社會人士不見得大家都會握手,握手也是表達情意的方式,要「用心」地握,如同合掌般的真誠,才不失握手的意義。

晚七時三十分,應邀出席臺灣工商協會兩周年慶及會員大會,承會長王祿誾、副會長潘漢唐等多人好意接待。

臺灣工商協會的會務主要在於促進臺灣工商業的貿易和聯誼,非以營利為目的。服務項目有︰提供貿易資訊、簽證、訂機票、安排行程、住宿、接待往來等。目前會員有二百多名,除香港外,更積極促進兩岸的發展。

我三十多年來,來往香港帶團、觀光、過境、購物無數次,總以為台灣的錢都在香港消費,到現在才知道,臺灣的工商界人士在香港是如此活躍,不僅在香港有所建樹,也回饋了臺灣,實在是臺灣之光。臺灣民眾應向他們致敬。

今有緣與大家見面講話,我希望大家要承認我也是個臺灣人,因為從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起,我就住在臺灣,屈指已有四十多年的光陰。在現代資訊日益發 達的情況下,世界各地文化在交流,經濟在互通,所以人不一定要劃清是哪裡人,想要讓臺灣的光彩在香港受到重視肯定,必須要放眼世界,發願做個地球人。

今來此祝賀臺灣工商協會兩周年慶,為各位樹立臺商團結合作形象的努力,致上敬意。

求人不如求己 1994/12/1~1994/12/15

■十二月 一日  星期四

下午三時,「佛光緣––當代名家藝術精品義賣」,在香港金鐘道九十三號二樓舉行剪綵,今起一連三天,每天上午十時到下午八時,開始預展。

剪綵儀式是由徐涂太平紳士、周梁淑怡太平紳士、羅定邦先生、楊棟先生、張姚宏影女士、黎昌義先生和我共同主持。

這次展品均由臺灣不同門類的鑑定專家審定和標價,在參考過香港佳士德和蘇富比拍賣後,發現中國水墨畫最受歡迎,所以選畫亦以此為標準。此次義賣共有一百二十四件作品,分別為張大千、齊白石、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朱屺瞻等名家珍品。

參加剪綵儀式的賓客有四百多人,在觀賞書畫時,有人拿著放大鏡,很有耐心的細細欣賞,希望融和宗教、藝術、文化的藝品,能在香港結個好緣。

晚七時,應仁濟醫院之邀,於尖沙咀仁濟慈善齋宴上,和認購慈善席券的善心人士講話。仁濟醫院於一九七三年開幕,是一個多元化慈善機構,提供醫療、教育、社 會及緊急援助服務,服務單位超過三十多個工作點,分布全港及九龍新界。此齋宴主要在於籌募仁濟社會服務基金,佛香講堂信眾及佛光會員多人也都前來共襄盛 舉。
在仁濟醫院董事局主席何杜瑞卿女士、籌募委員會主席郭子樑先生、大會召集總理梁劉燕珍女士、李湘先生多人陪同下,與大家說了幾句話。此刻大家聚集在此,不 光是為吃飯齋宴,而是在種福田做善事,在所有福田中以看病福田最大,種一收十,種十收萬,來年一定可以收到很大果報。

經云,積存儲蓄金錢,並不一定是我們的,但如果拿來種福田則享用不盡,要能捨才會有所得,肯布施必定會得到很多。金錢抓得太緊不會用是吝嗇;太浪費不知節制也是不當,當賺則賺,當捨得捨,有來有去用得適當,是最好的人生觀。

錢用了才是我們的,如果慳吝不用,世事無常不知今後將會是誰的?錢如水要流動,才會清澈甜美,否則是一灘死水,一滴水就有無限功用,更何況大家的布施,其功德是無限的。

祈求佛菩薩加被發心的善心人士福慧增長,吉祥如意。

席間也簡略回答記者們幾個問題––

◎佛教屬於人類,有心就有佛,「即心即佛」;有佛就有心,「即佛即心」。肩負大眾傳播工作者,當以社會需要為前提,報章雜誌報導的版面宜淨化,把真善美的理念散播給人們。

◎以貪求的心態來信仰,是信仰的沒落,真正的佛教講究的是慈悲、布施、奉獻、破邪顯正、隱惡揚善、犧牲自我成就別人。

◎佛教要現代化,不能與時代脫節,不可違背佛教基本戒律,對人性、良知、道德、善良風俗,要用心維護。

◎兩岸宗教與宗教間,彼此要接受、要包容、要和諧,佛教高僧、學者可以互相往來;兩地佛教徒可以彼此觀摩研討;書籍雜誌可相互交換出版;大陸佛教文物可安排來臺展出。

◎海峽兩岸和平統一往來是應該的,但統一的路不能太快,在觀念一致、經濟平等、民主理念相同,且互相尊重下,自然就可以達到統一。

◎選舉要彼此發表政治理念,而不強人所難,人生要歡喜,何必選得那麼痛苦。選民彼此要有共識,反暴力、反賄選、反罵人、要安定、要包容、要尊重,才能達到社會祥和。

◎統一要先建立友誼,我個人非常願意在因緣成熟之際,在大陸設立大學,引導正確的教育方針,及實踐我們辦學的經驗和理念,來奉獻給中國。

■十二月 二日  星期五

三江集團公司總裁閔平波、助理施凱雷、華潤絲綢公司貿易部經理牟蘭、成德集團公司董事主席許教武、行政祕書繆雪麗、宏貿發展公司執行董事黎勝基、嘉華塑膠 製品公司董事長許偉、南非尚品珠寶公司史劉秋芳,以及田承強、張姚宏影、曾敏敏、趙翠慧、遲乃祥、吳其鴻、何顯貴、鄭羽書等人,今都在講堂會面,隨緣以素 齋談禪與大家座談––

◎此次在紅磡體育館的講座,以《維摩詰經大義》為主題。在家居士中的思想家兼實行家代表,首推維摩詰居士,其所體悟的入世大乘佛法,說明學佛並不一定要入 山修行或施捨錢財,有時一句好話、一件善事、一個微笑,都能讓我們的人生廣結善緣,成就大好功德。維摩居士對現實的世間人生充滿樂觀的生活態度,所以他能 「雖處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雖證悟大法又能兼愛大眾。

◎談及在家信眾受戒、守戒、犯戒的問題,受戒而犯戒者易生慚愧心,其罪較輕;沒有受戒而犯戒者,較不知慚愧其罪較重。受戒後不犯戒最好,但是不小心犯了也 比沒有受戒而犯戒好。一個有受戒的人,別人的要求就會很多,一般人受五戒很容易,要犯五戒不容易,其實戒律是很寬容的。

◎有心做好人的人都會來受戒,自然不會犯戒;壞人不做好,應該要受戒,卻都不來受戒。我每次主持皈依三寶典禮時,都有所感,有心做好人者都會來皈依,所以好人越來越好;壞人不想學好,自然不會皈依,所以壞人就越來越壞,世界原本就是一半一半的。

◎我來往香港有三十年歷史,較大型的佛學講座是一九八八年首次在沙田大會堂舉行的。一九八九年也是在沙田,講題「禪道與禪法」、「禪與生活」、「禪師與禪 詩」。一九九○年起就在紅磡體育館,講題「佛教財富之道」、「佛教長壽之道」、「佛教人我之道」。一九九一年講題「禪的修行法」、「淨的修行法」、「律的 修行法」。一九九二年講題「身與心」、「空與有」、「教與用」。一九九三年講題「金剛經大義」、一九九四年也就是今年的講題是「維摩詰經大義」。

有信眾提及想在新加坡成立佛光會事宜,今簡介新加坡佛教––

佛教在馬來半島所留下的文化,可追溯到遠古時代。目前在新加坡博物館內,還可以見到最古老的佛教銘文。自從一九六五年獨立後,新加坡成為繁榮、富足、急速成長的國家;而佛教在新加坡的演進,也足以反映未來佛教在其他亞洲開發中國家的情況。

根據一九八○年統計,新加坡的佛教徒有百分之二十六,大多數佛教徒為華人,另有一千二百多名印度籍和錫蘭籍,三百多名馬來人,七千三百多名其他種族,包括歐洲人。

獨立以來,佛教在新加坡似有逐漸衰退之慮,其原因乃因使用英語人數日增,而華裔寺院住持均以華語為主。一般寺院僅供拜拜,無法吸引青年知識分子。近年來各寺院有鑑於此,逐漸展開講演或佈教等活動,目前新加坡佛教團體較活躍的有––

大乘佛教組織︰當地千餘間華人寺院中,大多數混雜了北傳佛教、道教和民間信仰,目前的情況已開始改變。「佛教居士林」是個頗受老一輩華人歡迎的組織。
在過去幾年中,一群當地青年僧,接受韓國禪宗訓練,成為時下應邀講演及教導坐禪的對象。他們駐錫在國民住宅內,同時在其他寺院和佛教團體教課。

佛教傳教會︰原屬南傳佛教系統,多年來一直處在停滯狀態,目前逐漸展開活動,但已轉而弘揚藏密佛教。

噶舉中心︰這另一個活躍的藏密團體,但活動不對外公開,只限一小部分信徒參加。普覺寺是新加坡最大華人寺院。

佛教福利協會︰為一綜合性慈善機構,完全由信徒發心組成,專門從事老人濟助、醫療,為青少年開設書法、烹飪、插花、英文班、戒毒中心,一九九○年七月更成 立「洗腎中心」為病患服務。此會將宗教與社會工作合而為一,從實際生活中付出,潛移默化人心,儼然已成為佛教弘法新趨勢。

南傳佛教組織︰「吉祥精舍」是當地最古老、最活躍的南傳道場。新加坡佛教弘法團,屬於吉隆坡十五碑錫蘭佛寺的一支,也是頗為活躍的組織。

佛教研究社︰是異軍突起的一支,出版許多佛書及手冊,設有頗具規模的圖書館,有豐富的中英文圖書,包括齊全的巴利文藏經與中文藏經。此外尚有視聽圖書館,以放映錄影帶及影片弘法為主,每週六舉辦佛法講演及佛法討論會。

曼陀羅佛法社︰這是個新組織,目標在於把佛法融入新加坡人的生活中,鼓勵在家眾參與弘法行列,強調婦女在推動宗教信仰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除南、北傳佛教團體外,高等學府和新加坡大學,都有活躍的佛學社團,以研究南、北傳教義為主。可惜因缺乏組織,發展不易。大部分學生畢業後,對佛法的研究 未能持續。佛教大專校友會,便是特別為這些畢業生而設立的組織。常青佛教文物流通處,也是融匯南北傳佛教的組織。

一九八四年新加坡政府已將宗教列入中學必修課程,相信宗教能在國家發展上扮演重要角色。由於過去佛教寺院發展欠積極,如今有此教育制度,裨益佛法推廣甚多。

■十二月 三日  星期六

晚七時三十分,於紅磡體育館為今年度佛學講座,宣講「維摩詰經大義」––

一般人談到佛菩薩,最風趣的莫過於彌勒菩薩,最大眾化的則是濟公活佛,被公認最有修為的大德則是維摩居士(亦可稱大士或長者),維摩居士是二千五百多年前印度的一位經商富豪。

維摩其人有不可思議的修行,除布施喜捨外,更是能言善道,講經說法辯才無礙,禪定功夫高深,智慧思想豐富,與王公大臣、社會人士來往密切。對不如法的初學 者,在喝斥中有無限慈悲,在嬉笑怒罵中也能給予教化,對社會大眾能給予尊重,言行往來非常豁達,任何舉動都很自在,受讚美不喜,受傷害不憂,受毀謗不怒, 可以說任何境界都不能動其分毫。

從經典中,可得知維摩居士的弘法足跡遍布每一個角落,南來北往、行住坐臥間,皆有秩序見解,在心中聖凡皆是一致。

他不管在任何場合皆能安住與人相處,言談非常豁達,雖示現三毒,但其心意總是能安住在佛法中,且––

1.有錢會用︰有錢是福報,會用錢是智慧。
2.有口會說︰所有語言皆是教化。
3.有道會修︰如何依法救人、依法度人,皆能應付自如。

佛菩薩說法皆有其緣起,此《維摩經》是維摩居士在害病中,藉探病者為當機眾而宣說佛法。慈航菩薩以肉體不壞來說法,慧遠大師以嚴持戒律不喝藥酒來說法,曇 照禪師以生病喊苦來說法,而維摩居士示現病痛主要是以大悲心,告示人間生老病死的真相,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不生就不死。

命運操在我們每一個人手中,人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在真心的世界裡,人人皆有真如佛性,人的煩惱與菩提是有相互關係的。「怨恨」是這一顆心,「喜怒」也是 這一顆心,一個人的情緒起伏,甚至為善為惡,都是由於這一顆心在妄想分別。人的心若能泯除分別,自然就不會有愛恨好壞,任何不順的境界都是修持的逆增上 緣。

《維摩經》之所以給人們無限希望,在於一「轉」字,轉邪為正、轉迷為悟、轉一切音聲為陀羅尼,世界一切皆可轉成美好,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是在一個 「轉」字。天無絕人之路,行菩薩道的人總會給人無限希望,佛光山教育徒眾也就是秉持此精神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服務﹗

每一個人都是自己世界的畫家,可以彩繪自己的世界,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工程師,可以塑造自我形象。故要發展唯心淨土,即使是彌陀淨土的莊嚴,主要也在於心力的成就。

本經是以般若空之思想,來闡揚大乘菩薩之實道,約結集於西元一世紀,為繼《般若經》後,初期大乘經典之一。

今年的講座需收費,但仍是座無虛席,香港佛教徒有如此的發心,實在讓人感動。晚十時回到講堂,徒眾向我報告香港佛教的發展。

「香港」原屬廣東新安縣,唐代即為南海貿易、交通必經之地,古稱「屯門」。遠在四二八年,中國南北朝時代就有佛法傳入。

自一八四二年英人接管香港後,人口漸多,今已成為國際知名的東方商港。香港最早之佛教史蹟為唐代杯度禪師駐錫之道場,有杯度庵與靈渡寺,至今仍有杯度洞、杯度井等遺跡。近代香港佛教發展的歷史大致為––

一九一六年︰學佛人士才發起籌備佛學會,兩年後又組織極樂院。
一九二○年︰太虛大師應邀前來說法,影響深遠。
一九二五年︰真言宗人士籌組居士林,兩年後,茂峰法師前往弘揚天臺教義,帶動多人學佛,有心人士,不但開設蟠桃天、衛樂國、小祇園等素食館,還流通法器佛經,積極傳揚佛教。
一九二八年︰哆哆佛學社設立,專弘淨土。
一九二九年︰創立竹林禪寺、鹿野苑、女子佛學院。
一九三一年︰因素食、講經、弘法之風頗盛,遂成立香港佛教聯合會。
一九三二年︰成立香港佛教青年會。
一九三五年︰《人海燈》月刊發行。
一九三六年︰東華醫院舉辦香港第一次「萬善眾緣水陸法會」,由虛雲和尚主持,至此天臺、淨土、禪宗、密宗、法相宗都在香港次第展開。
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六年︰數百位僧眾陸續由大陸南來,一時全港四十間左右寺院都有僧眾掛單。
一九六○年︰自創小型寺院或精舍多達一百二十多所,此亦為香港佛教特色之一。

香港佛教最大特色是各宗並容,仍以大乘教義為主,其中禪宗、淨土宗、法相宗、密宗最為興盛。據一九八八年香港佛教聯合會提供有關香港佛教近況指出,目前寺院佛堂已有四百五十所,佛教團體三十餘個,佛學院二所,佛教徒有六十五萬多人。

又,香港佛教弘法活動有––

一、文化事業︰除有超過十種以上佛教刊物流通,亦大量出版佛經、佛學著作和譯著,不定期舉辦佛教文化展覽,尤以一九八二年舉行的清版龍藏展覽,以及一九七三、一九八七年之「此岸彼岸」弘法活動展(包括一系列講演)最具特色,且能普及社會大眾。

二、教育事業︰香港佛教教育,在佛教團體熱心推動下,現有佛學院、大專書院、中小學、幼稚園等七十多所。另有八所佛教圖書館開放給香港市民閱讀和自修。

三、弘法事業︰佛學講座以「開大座」和「現代講演」兩種方式並行,且有電臺和電視弘法,其他如禪坐、佛七、禪七、誦經、放生、合唱團、朝聖團、短期出家 等,尤其每年由佛香精舍主辦的佛學講座,也吸引不少影歌星、有志青年、政府官員等知識分子信佛、探討佛理,使佛教更落實於社會各階層,不僅改變了香港佛 教,更提升佛教在香港的地位。另外,每年一次在寶蓮禪寺傳授千佛三壇大戒,更可紹隆佛種。

四、慈善事業︰包括佛教醫院、墳場、診療所、護理院、安老院、托兒所、青年康樂營等。香港佛教慈善機構除提供火災、水災、風災等救助外,每年均舉辦冬令賑濟活動。

最後,我做了一個總結,香港佛教經三十年來的長期發展已有若干明顯轉變––

1.由山林佛教轉為都市佛教。  2.由大眾層級轉為智識層次。
3.由出世佛教轉為入世佛教。  4.由本地型態轉為國際型態。

■十二月 四日  星期日

上午十時,於紅磡體育館主持一場皈依三寶典禮,並和皈依弟子進行座談。

每一個人在入佛門前,都會有所體悟,一般稱為「初心」,入佛門後就應將這份初心照顧好,並保有「阿佛國一見不得再見」的不退轉意念,定心在道業上,不該抱 有美麗幻想,凡事好不好心裡有數,心不比較不計較,佛法不要貪多,只要認定一句、一偈,切實修行就可終身受用不盡。

下午二時,在鄭佩佩小姐和曾志偉先生共同主持下,「佛光緣––當代名家藝術精品義賣會」正式在金鐘展覽館展開,來自香港本地、日本、臺灣、美國的信眾及有 心共襄盛舉的先生小姐,將整個拍賣現場,擠得滿滿的。每一幅畫在叫價喊出後,都得到熱烈的歡呼。全場在掌聲、笑聲、擁護聲中歷時四個多小時後圓滿,共計功 德善款港幣一千一百萬元。這是續臺北、臺中、東京後的第四場義賣會,也是香港各界人士匯合藝術、教育、宗教及社會力量所成就的盛舉,很感謝大家對佛光大學 的護持,將誠摰的心意留給了我們,將功德歡喜帶回去。

晚七時三十分,繼續於紅磡進行講座––

維摩居士藉著示現病相,經由慈悲的語言、慈悲的好話、慈悲的善事、慈悲的面容,來闡明佛法。人在生病時,感情最脆弱,很需要有人來探病,慈悲的佛陀得知維 摩的心意,就分別要長老舍利弗、大迦葉、須菩提等各大弟子及大菩薩彌勒等,代表佛陀前去慰問病情。維摩居士是久遠以來就已證悟的大德,大家都懾服其威德而 不敢前去,佛陀最後只好請文殊師利菩薩前去。

文殊與維摩在言談中,將「不二法門」之真義詮釋盡致,並開示人從癡有愛,因妄想執著而生病,但人真正的病是由貪瞋癡而有,我因眾生病而示病。

人常不知要堅持大目標,為枝節小事而不安寧,維摩藉天女散花來助長座談氣氛,其意在於––

1.將芬芳美麗播散十方。  2.以清淨莊嚴增色世間。
3.以柔和親切美化人間。  4.將歡喜慈悲與人共享。

維摩居士用眾香國的香積佛飯來供養探病的羅漢菩薩們,此飯吃了,身心輕鬆不飽脹,且毛孔有香味。經云︰「未成佛道先結人緣」,心存歡喜恭敬、笑容、祝福、說好話、施捨、結緣都是最好供養。
宇宙人生在佛眼來看非二是一,能悟世間不二,即可和諧,若有所差別即不能平等,能將身邊的人事物看成與自己有關,即無分別心;人會有煩惱是因自己本身的分別心而生起差別相。故世間對與不對是沒有絕對的,而是由心去製造好與不好。

煩惱無性,只要善於處理就能了無痕跡地將痛苦的經驗轉為甜美的體驗。不將煩惱是非帶上床,不把憂悲苦惱帶到明天,就是居家修行的不二法門,清淨的蓮花與卑濕的污泥是相處在一起的,要自我期許,「儘管世間上皆是污泥,只要我是蓮花」。故要––

1.人在家庭、心懷眾生。  2.立足香港、放眼世界。
3.深居市井、心在佛國。  4.天堂雖好、人間最美。
5.法界無邊、家庭第一。

■十二月 五日  星期一

今天是講座的最後一天,紅磡體育館聞法人潮有增無減,雖已近講演時間,館外仍有不少人在「等待」空位入場。

維摩居士是提倡人間淨土思想的先驅,經文中一再強調佛法與生活中的關係,如––

「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為父;
 一切眾導師,無不由是生。
 法喜以為妻,慈悲心為女;
 善心誠實男,畢竟空寂舍。
 弟子眾塵勞,隨意之所轉;
 道品善知識,由是成正覺。
 諸度法等侶,四攝為伎女;
 歌詠誦法言,………………」

般若是三世諸佛之母,有智慧的人其人生自會有好因好緣好事。曾有人對於我世間常識之豐富,大感驚訝,其實是因為我以大眾為師,和服兵役者談作戰,和工商界談生產,和老師們談教學,和務農者談耕作……,故從中獲得很多方面的知識。

而處在現今的家庭社會,如何建設人間淨土––

1.居家之道︰要整齊、安靜、和諧、幽默,居家不是個人問題,是對家庭組員的認識,要能凡事講清楚說明白。
2.群我之道︰在大眾中除懂得橫的聯繫和豎的溝通外,並要能從善如流,與人為善,自然在團體中就不會辛苦。
3.資用之道︰衣食住行合適就好,不一定要用新的、貴的,有修持者崇尚簡樸自然,其心中的價值觀念自與凡俗不同,資用價值要重新調整。
4.信仰之道︰信仰要本分,不懸疑惑眾,正知正見很重要,此外還要不斷提升並淨化自己的信仰層次。

另有情愛之道、理財之道、保健之道、治國之道、處世之道、交流之道等,都是建設人間淨土的方法。

圓滿前,主辦單位特頒紀念品給兩位在這次講座中為大眾表演二胡及笛子的蕭白鏞、譚寶碩和司儀曾志偉先生、鄭佩佩小姐等人。並為大家介紹幕後眾多發心工作的 義工,和佛光會督導林耀明、會長吳其鴻、副會長林張麗瓊、翁裕雄、杜勇鵬、法律顧問何顯貴、祕書廖玉嬌等人,很感謝大家的辛苦和支持,真正做到「將歡喜布 滿人間」。

晚十時,和住眾進行師徒時間––

◎出家眾享受十方供養很容易,但要懂得將此厚意,以一還十,對信徒的供養要有所回報,不時的添油香︰讚美、親切、招呼、佛法、鼓勵、歡喜。處眾要有團隊精 神,不可各自為政。軍隊臨到緊急狀況時,一集合馬上就可以上戰場,但是若為烏合之眾,平時沒有訓練,如何上戰場?故平時要多參與、多主動、多發心接觸每一 項工作,從中吸取經驗學習做事;反之不參與、不發心就不能落實。出家眾在信徒心目中是萬能的,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知道,為感念信徒的發心和護持,更要精進於 道業上、發心於事業上、用功於學業上。

◎中道是佛性,在信徒面前,要能成為表率,並製造歡喜給人,世間不是為我一個人而有,還要想想別人,不攀龍附鳳,但因緣來了也不拒絕。

◎要將事業建立在信仰上,本身要具有慈悲、道德、包容。我從小就不會為自己著想,凡事都為大眾著想,老是為自己想者不會大,老是替人著想者不會小,凡事不是都會即可,而要更用心的去了解。

■十二月 六日  星期二

近一個星期來,此地報章雜誌、電視廣播,都不間斷的有佛光緣義賣和紅磡講座的消息,此次來港替我作粵語翻譯的慧群和來自澳洲的趙湘娣小姐,其純正的發音和 忠實的口譯,拉近了我和信眾間的距離。輾轉從信眾口邊得悉,我來此弘法「對香港民心有安定作用」。近五年來在紅磡的講座能獲此評語,深感安慰,佛教能在香 港受到重視及接受,實是民眾之福。

應澳門華廈文化中心之邀,今前往澳門主持「美化人生佛學講座」。澳門位於香港西南方四十哩處,是由珠江三角洲南端的一個小半島,及附近兩個葡屬小島所組成,總面積約十五平方公里。

在西方航海運動盛行之際,葡萄牙人來到東方借居澳門,西元一五五七年因助中國平定海盜有功,所以明朝皇帝便把澳門賜給葡萄牙人為封地,此後澳門便成為葡萄牙在東方的根據地,西方的天文地理學說,和基督教也由此管道漸漸傳入中國。

從十六世紀起,澳門便由葡萄牙治理,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因此澳門處處可見中葡文化混合的景象,房舍華洋並處,歐式建築有濃厚西班牙風味,不過居民仍以華人居多。澳門活動最著名的是觀光業和賭場,因而有「東方摩洛哥」之稱。

下午從香港抵澳門,一進碼頭迎面所見,都是一棟棟高樓大廈,去年我也曾來講演過,事隔一年,竟然發展如此地迅速,怪不得有「亞洲第六小龍」之譽(第五條小龍是汶萊)。

承臺灣駐澳門臺北旅遊辦事處處長王允昌、華廈文化中心負責人蔡傳興、副文化司長魏美昌、葡京潮洲酒樓總經理黃偉倍、服務部陳達人、中國美術協會會員朱鏘、 澳門中山學會會長吳華、佛中珠澳書畫聯誼會副會長關權昌、《澳門文娛報》主編唐玉華、及各報記者廖燕群、陳潔珍、蔡素雄等多人陪同招呼下,用完晚餐,即轉 往位於澳門羅保博士大馬路的南灣大戲院,準七時三十分,為澳門信眾進行佛學講座。

澳門環境開發進步很多,這些心外的建設大家都做得很有成效,再來就是要如何開發自我的內心世界,這也是我此次講座開示的重點。

由於講座現場是借用戲院場地,雖然不是很理想,但信眾之熱忱,不僅座無虛席,還有很多人是站著聞法,整場開示無一人輕易離席或走動,信徒的水準不亞於香港。

九時三十分,為一千六百名信眾主持一場皈依三寶典禮。

十一時,搭船回香港,雖已近子夜時分,但澳門街道上仍是燈火通明,頗似美國的拉斯維加,不禁為剛剛發心的千名信眾和聞法的信徒致敬,他們的心就像塵海中的淨蓮。

回到精舍已深夜一時,吩咐隨行者開門要輕聲,免得吵到已休息的徒眾,沒想到一進門就見到徒眾已煮好一鍋稀飯在等我,一股精神相依、苦難與共的相契感油然升起。

■十二月 七日  星期三

上午十時三十分,搭機由香港回高雄。

當一個人在辦完一個活動,完成一部著作、一趟旅行、一場演講、一個學習階段,都有一陣子的輕鬆心態。剛結束香港行程,才踏進法堂辦公室,桌上待處理的信件、文稿、邀約的行程、等待請示的徒眾,已在等候著我,馬上又進入另一種工作氣氛。

改文稿是最花時間的,但也是我最有心想要帶動徒眾的工作,僅管再忙也都要撥時間給負責文稿的徒眾––

◎寫文章要如報社寫社論一樣有主筆室,大家商討後,將意見集中才下筆,故每一句話都要有看法,每一個例子都要有說服力,能讓人家看了起共鳴,這種集思廣義的方法,不僅可以訓練大家思想,也可以從文章中達到共識。

◎收集資料是寫文章不可少的工作,文章內容不僅要與切身有關,且要有社會性、世界性、啟發性,才不會失去下筆意義,否則空論泛談,言不及義,是引不起共鳴的。

對徒眾的請示,我分別表示––

◎人都很會保護自己,身為主管者,在領眾方面要採低姿態、降八度,為求全何妨委屈,不委屈如何求全?心地情結要減到最低,以保持風度。

◎世間現象都與我們心識本體融匯在一起,不管是求學、求事、求法,都要將佛法利益回向給眾生。

◎學禪的人,內心要慈悲喜捨,才能進入禪海遨遊,語言文字上的空歡喜,只不過是海市蜃樓,終非究竟。

◎與人相處,如心中有任何疑嫉,即使再寬廣的世界,也放不下,何不拋卻嫉妒、泯除懷疑、不存害人之心,將胸襟空出一片坦蕩天地,讓生命空出一世慈悲與造化,而擁有一個自在、灑脫、快樂、豁達的生活。

◎信心耕耘過的田圃,總會成長豐碩的麥穗。用耐心、恆心、毅力堅持下去的結果,必定是甜美的,每個人對自己都要有信心。

◎有時我們刻意去追尋什麼,反而找不到。不著意計較,不患得患失,不癡心妄想,因緣成熟時,自然會水到渠成。

◎很多人不服輸就生氣,嫉妒別人太好也生氣,一句話聽不慣又生氣,天天在瞋火中,儘管再如何修,也無法積集功德。

◎人的生活不一定要依靠物質才有快樂,在無欲、清淨中一樣可以安身立命。

◎生活中若不知隨緣,常與人計較;做事不隨分,常常不得當;說話不隨理,便沒有原則,人家也不會信服,不懂得隨遇而安,日子會很難過。

◎學道者,要能了知「菩薩畏因」,要經得起貪瞋癡的折磨考驗。

◎佛教中防患未然,也是進德修業的重點,防他人的惡心惡念,更要提防己身的惡意惡行,才是符合潮流的身心環保。

◎一個人胸懷真理,才能寧靜致遠,才能超然物外,這種內在財富享受,才值得我們去追求﹗

■十二月 八日  星期四

人在團體中,總希望能受到重視、肯定和升遷,然事實上每一個人的資質、能力、性向都可以影響其表現,所以對徒眾升遷的考核,我很用心。有一則故事––

甲、乙兩人都發願要朝普陀山、禮拜觀音菩薩,甲因家境富有,每天就忙著採買、備船、集糧;乙因家境窮困,只有草鞋一雙,水囊一個,就開始行腳上路了。三個月後,乙已朝山回來了,甲仍未成行。

又有一則︰有甲、乙兩人,到祇陀精舍向佛陀請法,天氣炎熱旱路難行,路經一條河流時,甲、乙兩人實在渴得不得了,就想喝河水止渴,可是兩個人都忘了帶濾水囊,甲怕犯戒而不敢喝(因水中有微生物),乙則不顧忌一口一口的解渴。

甲因而渴死,但因持戒功德而往生忉利天;乙雖抵祇陀精舍,但仍在苦行中修持。

這兩則故事都很精簡,但卻很值得深思,各人的價值觀或有不同,在修持上、學業上、事業上也沒有一定的模式,但卻有四點不可忽視的條件,可以促使自我成就––

1.要集眾多的福德因緣︰本身要有能力,謙卑、助人、結緣、充實自我。
2.要有無邊的慈悲方便︰舉手之勞、關心慰問、主動解決他人困難。
3.要具甚深的悲智願行︰要學習觀音慈悲、文殊智慧、地藏大願、普賢大行。
4.要發久遠的菩薩道心︰要有毅力不輕易灰心,菩提心好發,長遠心難持,我們不僅要發菩提心,更要保持恆常心。

除此之外,成就自我的做事態度,還需––

1.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凡事只要用心努力去做,不斤斤計較得失。
2.只慰他苦、不祈我樂︰要常常慰問別人辛苦,關心別人辛勞,不要太計較自己的利益。
3.只想付出、不求回報︰做任何事都要認定目標後,就一心去做,不要凡事計較、比較。
4.只願成就、不計辛苦︰要求圓滿必須辛苦,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

我們對於世上的知識、財富、前途、未來……,都希望有人來教導我們,提醒我們,甚至於覺悟成佛也都祈盼有人來幫忙。然世上一切事情,在「求人不如求己」 下,靠自己才是究竟法門,常常觀照自我心念,淨化自我煩惱,不要太執著於事相上的言辭是非,精進於自己道業上的修持,才會有無上的體會。

每個人每天都同樣有二十四小時,有的人活得很愜意,有的人過得很苦惱,有的人過得很法喜,如何選擇生活方式,就要看是否具有智慧?

■十二月 九日  星期五

由我主講的臺視「星雲說喻」(上午八時二十五分播出)、中視「星雲說」(上午十時播出)、華視「星雲法語」(下午二時播出)等節目,分別在不同的時段播出,故收看的觀眾對象,包羅社會上各階層人士。

近半年來,在機場、公共場所,或集會場合,碰到的信徒、政府官員、工商人士、青年朋友等,都會向我提到收看這些節目的心得,雖僅是短短五分鐘,但卻非常受用﹗其中有很多人是因看了我的電視節目,才發心皈依佛門的,可見電視媒體傳播力量之大,不容忽視。

上午九時起,就開始為華視「星雲法語」節目錄影,內容有––

  領導者的層次

下主盡己之能,中主盡人之力;
上主盡人之智,高主盡眾之有。

  如何行解並重

在學習中要多聽多思,在參與中要多容多受,
在處事中要多施多捨,在生活中要多節多約。

  致勝之道

傑出最需要的是創意,成功最需要的是努力,
支持最需要的是群眾,合作最需要的是信任。

  如何責人之過

講話要含蓄切忌太露,態度要委婉切忌太直,
處事要圓融切忌太真,做人要渾厚切忌太苛。

  如何養氣

脾氣變志氣,意氣變才氣,
出氣變靈氣,生氣變爭氣。

  如何帶動屬下

對己得不宣揚,對誤會不辯解,
對錯誤不埋怨,對工作不失職。

  說話四不

不誇大而務真,不猜疑而存信,
不渲染而平實,不扭曲而正直。

  怎樣做個現代人

讀遍天下書無書不讀,走遍天下路無路不走,
看盡天下人無人不看,經歷天下事無事不經。

  自他古今

自家富貴不著心裡,人家富貴不著眼裡;
古人忠孝不離意裡,今人忠孝不離口裡。

  專家的條件

政治家要有廣闊的心胸,科學家要有新知的敏銳,
藝術家要有怡情的涵養,宗教家要有堅貞的性格。

到晚上九時整,先後共錄了八十集存檔,可播放三個月。

就寢時感覺好像一連上了十堂課一樣疲累,尤其在水銀燈下照了一天,如同脫了一層皮﹗可以體會出演藝人員們的辛苦,在臺下的觀眾是無法體會的。

■十二月 十日  星期六

今起在臺北又有一連串的行程,上午九時就從佛光山開車北上。我利用在車上時間,將一疊徒眾寫給我的信函拆封閱畢。如果說筆能傳達一個人的思想情感,徒眾的信函無疑的讓我分享到他們的修行工作,人事調適等心得,彼此間感到更貼近了。

車行至桃園時,在車上打了電話給永澄,告知中午要到桃園講堂用餐。

從桃園講堂到中正機場只需十分鐘車程,桃園講堂經常為來往佛光山的海外信眾、佛光會員、國際人士接機、送機,真正做到「來時歡迎,去時相送」及「給人歡喜,給人方便」的佛光人信條。

隨行的妙圓,今年暑假才剛從叢林學院畢業,分派到書記室來實習,第一次到桃園講堂,感到很好奇。他一樓一樓參觀後,對我說︰

「佛光山各個別分院的規畫設計皆很完備,有佛堂、會議室、教室、圖書館、齋堂、會客廳……等各種設施,對於這些硬體設備,我們都能充分地運作,利用其價值,舉辦各類不同性質的活動,真是太好了。」

當他看到桃園講堂為法會所設計的海報時,又對我說︰「他們的海報做得很好。」

我告訴他︰「光看海報是看不到佛法的,以海報吸引信徒,不如以佛法接引他們。我希望每個人都是海報,能將佛法宣揚弘傳,讓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佛法之美。即使是精心構想描繪出的海報,也無法畫出佛法的真、佛法的妙,和佛法的實。」

從徒眾的臉上,我可以感覺到永澄與住眾相處和樂。所謂「家和萬事興」,佛教要興盛不衰,大眾共處是否能歡喜融和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對人、對事、對環境能夠歡喜,對自我、對事理能夠融和,那麼佛教的推動是無法想像的。

桃園至臺北只有四十公里的車程,我們卻花了一個小時才抵達,還好提早出發,否則就延誤了江碩平先生為答謝支持其競選市議員所主持的感恩茶會。一下車,就看 到江先生已在門口迎接了,與會者將近一千位,各界好友齊聚一堂,好不熱鬧。內政部部長吳伯雄、國立編譯館館長趙麗雲,也都親自蒞臨茶會。

江碩平先生告訴大家︰「我雖然落選了,但是內心由衷地感謝大家對我這麼熱烈的支持與愛護,我的服務處不會拆除,仍然要繼續為大眾服務,奉獻一己之力。」

接著他邀請我上臺講幾句話。我說︰「這不是感恩茶會,而是慚愧茶會。我們很慚愧,沒有盡全力支持他,讓他當選。但是在我們這麼多人的心中,江碩平是沒有落選的,凡事不以成敗論英雄。」

吳部長當眾告訴大家︰「內政部長可以不做,而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的副會長是不能辭去的﹗」他的這番話引來臺下聽眾如雷掌聲。

這場茶會顯得格外溫馨感人,因為每個人都以一顆感恩的心來赴會。

晚,返抵臺北道場,回了幾通電話,花了一個多小時,接著翻閱農曆春節要在佛光山舉辦的「佛光緣––當代名家藝術義賣」的畫冊,幾次義賣下來,深感佛光山僧俗二眾都很用心地為籌募佛光大學建校基金而努力,「眾緣和合」的力量實在不可思議。

■十二月 十一日  星期日

一九九二年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在洛杉磯音樂中心宣告成立以後,佛光會即在世界各地展開活動,如今中華總會一共有三百多個分會,會員人數達一百多萬。佛光會 發展這麼快,主要是因為佛光會的理念、宗旨適合國際性、人間性、教育性、文化性。今天一共有三十二個分會,分別於臺北道場、永和國父紀念館舉行成立大會, 我應邀主持並頒發會旗及聘書給新就任的會長們,新成立的分會及會長分別是––

四方分會會長林辰璋、匯豐分會會長呂錦美、仁愛分會會長張麗珠、士林一會會長鄒美娥、士林二會會長李碧霞、士林三會會長連圳樹、松山四會會長李世瑤、松山 五會會長蕭彩雲、松山六會會長潘芳吉、大同一會會長許光琳、大同二會會長彭麗香、信義二會會長郭美智、大安一會會長李桂鵑、大安二會會長孫娟娟、大安三會 會長吳蔡月、大安四會會長黃照月、萬華二會會長洪信助、忠孝二會會長黃素霞、泰山一會會長侯永成、泰山二會會長陳重達、泰山三會會長古彩雲、五股二會會長 陳世美、新店二會會長周欽賢、青年四會會長張瓊文、淡水分會會長吳詹鸞、五結分會會長李建德、蘇澳分會會長陳澄貴、雙和一會會長吳美進、雙和二會會長簡陳 愛珠、雙和三會會長張雪貞、雙和四會會長徐雨堅、雙和五會會長鄭陳甚。

蒞臨大會的貴賓有高等法院院長王振興夫婦、永和市長林德福先生、國大代表林長勳先生、義警大隊副大隊長胡壽強先生等多位。

在會中,大家相繼提出許多有趣的問題––

◎參加佛光會一定要出家嗎?

◎參加佛光會一定要吃素嗎?

◎參加佛光會一定要受五戒、菩薩戒嗎?

◎參加佛光會一定是有錢人嗎?

◎參加佛光會可以結婚生子嗎?

◎參加佛光會可以選舉投票嗎?

◎參加佛光會可以拜媽祖、神明嗎?

◎加入佛光會可以參訪其他道場嗎?

◎加入佛光會有什麼意義?

◎佛光會只是做善事嗎?

從這些問題的探討中,相信大家對佛光會應該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我勉勵大家要多發心,在社區盡一份心力,對會務的活動要多方推展,以期帶動社會每一階層,共同為淨化人心、福利大眾而努力。

大會後,又主持了一場皈依三寶典禮,有近千名信徒發心皈依。

晚十時左右在臺北道場,有一位信徒問我︰「大師,您喜歡喝茶嗎?我送茶葉給您。」

我回答他︰「謝謝您的好意,這世界都是我的,您還要送什麼給我呢?」

對方停了半晌,我立即告訴他︰「心意最重要,我已經感受到您的誠意了,它比送任何東西還要有價值。」

對我而言,任何有形物質都不重要,唯有真摰的心,能讓我感動良久。

■十二月 十二日  星期一

臺北市政府社教工作會報,今借用臺北道場會議廳舉行,一早,與會者陸續報到。有︰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局長林昭賢,教育局副局長單小琳、羅虞村,教育局主任祕 書陳達郎,市立圖書館副館長劉偉鵬,市立社會教育館館長,市立動物園園長朱錫五,市立美術館館長黃光男,市立天文臺臺長阮國全,市立兒童育樂中心主任戴國 禎,市立兒童交通博物館館長趙善彬,市立教師研習中心主任鄭英敏,市立國樂團團長王正平,市立國樂團副團長郭玉茹等,近六十人出席會議。

下午一時三十分,主辦單位請我講演有關人生問題的解決之道,我本身也是從事社教義工的一員,對於這項工作我是義不容辭的,提供四點意見給大家參考︰

1.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2.豎窮三際、橫遍十方。
3.與人為善、從善如流。 4.心甘情願、皆大歡喜。

從今晚起一連三天,每晚七時三十分,將在臺北國父紀念館,以開大座講經方式宣講《阿含經》。

從下午起,臺北的天空就開始烏雲密布,細雨紛飛,直至晚上,雨水仍是下個不停,卻打不斷聞法者的虔誠。國父紀念館內座無虛席,就連場外看閉路電視的觀眾也擠得滿滿的,大家聞法的精神令我感動不已。

佛陀說法四十九年,最初在覺悟的禪定中講《華嚴經》,在這二十一日當中,佛陀見眾生根機不適合,乃降低程度,宣說淺顯易懂的《阿含經》,一共花了十二年的 時間;自此以後,才又講大乘的《維摩經》、《彌陀經》等,一共講了八年;然後又講述《金剛經》、《般若經》等二十二年;最後《法華經》、《涅槃經》講了八 年。

總結可以一句偈來說明––

「華嚴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
 二十二年般若談,法華涅槃共八載。」

「阿含」有聖言、真理的意思。《阿含經》共分四類––

一、《增一阿含》︰明人天因果,即我們倡導的人間佛教。
二、《中阿含》︰明真寂深義,即人性最究竟寂滅的部分。
三、《雜阿含》︰明諸禪定,即佛的生活、各種禪定內容。
四、《長阿含》︰破諸外道,即破除外道、邪見之說。

四阿含是原始佛教的根本道理,《增一阿含》主要在講知苦,《中阿含》講斷集,《

雜阿含》講證滅,《長阿含》講修道。

第一天我擇取的四則阿含經文分別是––

1.聽法的功德 2.正邪聚會之別 3.邪見的可怕 4.何謂善知識

結束後,回到臺北道場,當家依德特地下廚準備餐點,慰勞大家的辛苦。

徒眾齊聚一堂,享受宵夜的同時,也一一發言將今天聽經,最受用的一句話說出來彼此分享,如––

◎要如何聽法?
1.諦聽 2.善聽 3.全聽 4.兼聽

◎聽經聞法心中要有四種想法︰
1.病想 2.醫想 3.藥想 4.療想

◎邪人有五種︰
1.不合 2.不隨喜 3.唱反調 4.嫉妒心 5.偏激性

◎如何讓自己的信心不退轉?
1.要多看有病的人 2.要多看苦難的人
3.要多看貧窮的人 4.要多看低賤的人

◎邪見所指的是︰
1.不明因果 2.不信輪迴 3.斷滅見解
4.不知善惡 5.只重祈禱 6.怨天尤人
◎善知識應具備的條件︰
1.正知正見 2.通達經教 3.事理圓融
4.慈悲樂說 5.應機說教 6.給人信心

這些句子辭短意深,如能切實去做,大家就都受用良多了。

■十二月 十三日  星期二

中午十二時,臺視節目部經理顧安生,業務部副理錢巨霖,美術組長藍榮賢,其他工作同仁林鵬飛、古興安、朱珍珍,以及皈依弟子勾B、楊慶煌夫婦等人到臺北道場和我「素齋談禪」。

今天是佛學講座的第二天,佛光山信徒總代表陳履安夫婦也前來聞法,特在講座前致辭說道︰

「《阿含經》是一部如理思維的經典,啟發我們如何開始認識自己,如何面對不順的外境而不動搖,如何不受煩惱的影響。大師帶領我們行人間菩薩道,一個次第一個次第的提升我們。阿含即是修行的基礎,我們不僅要用耳朵聽,更要用心聽,以一份感恩的心來聽。」

在人生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遭遇許多的問題,在《阿含經》裡都能找到答案,因此《阿含經》是人間佛教的現身說法,也是人間佛教所根據的經典。

今晚所講的五則內容分別是––

1.什麼是人的第一  2.如何對待惡人  3.布施的過失
4.五施五得  5.三惡與三善

演講結束,徒眾告訴我,講得很精采,我問他們好在哪裡?他們卻說不上來。其實,講演除了要有內容以外,還要有自己的見解、看法,要推陳出新,而非照本宣 科,也不是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什麼要先講,什麼應該在結束時再提出來,都必須講求層次。為了達到這種效果,對於每一則內容,我都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心 裡不斷地醞釀思維。例如在講︰「什麼是人的第一」時,我揭櫫眾生皆有佛性,佛性即是人的第一。為了將「佛性第一」表達出來,我必須藉著其他易懂的事物,用 譬喻方式讓大家了解。好比︰

花當中最美的是玫瑰,鳥當中最美的是孔雀,動物當中最忠實的是狗。

夢窗國師說︰「知足第一富,健康第一貴,善友第一親,涅槃第一樂。」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第一親、第一愛,有的人是父母第一,有的人是夫妻第一,有的人是兒女第一,有的人房子第一,有的人美麗第一,有的人汽車第一;而在佛陀心中,每個眾生都是第一,因為人人都有佛性。

在講演當中,我時常暗示當下的社會,譬如––

有人說美國的月亮最圓最美,我認為臺灣的月亮才是最美的。

有人說中國大陸的菜最香,我認為臺灣的菜最好吃。

有人說中國人情味最濃,我認為佛門中的人情味最真實。

能如此,則更能切題,引發聽眾共鳴﹗

「如何對待惡人」這則經文中,我詮釋的方式,是先說佛陀的法,再談寒山大師的法,最後提出我的看法︰

佛陀對待惡人的方法是「默擯,不理睬」。寒山大師對待惡人的方法是「忍他,耐他、讓他、再過幾年再看他﹗」我的方式是「包容諒解、角色對換、欣賞對方、感恩對方」

「布施為何會有過失?」我提出七點––

1.錯誤引導 2.邪見傳授 3.布施非財 4.過分溺愛
5.貪圖報償 6.不樂之捐 7.希望善名 

布施的方法有很多種,我具體地舉出尊重他人,以言語鼓勵、禮貌微笑、傳授技能、心裡輔導……等,都是最好的布施。一些佛教徒講到布施時,大都沿襲成例運用 內財布施、外財布施、三輪體空等佛學名相來說明,而我為了適應大眾的根機,煞費心機用通俗、一般性用語來解釋,期能使大家聽起來雖只是一句話,卻意義深 長。

《阿含經》是原始佛教的經典,要講得有時代性、生活性、啟發性、回味性,而又不失原來的立場、精神,必須要花一番功夫用心揣摩、融會貫通才是。

我常感嘆時下一些人習以為常的一句話,就是「我不會」。其實就因為「不會」,才更應該要想辦法弄懂學會,否則抱持著得過且過,因循茍且的心理,不去研究深思,自然無法進步。希望徒眾們都能從我的講經中體悟到「思所成慧」的妙用。

■十二月 十四日  星期三

早上正在看報紙時,今專程到臺北道場出席別分院住持當家會議的依嚴、依淳、永融、永恭、覺空一行人,不約而同到宗務堂向我請安。我感覺現在的徒眾做事不懂得交流,不夠大方,我行我素,不願參考別人的意見,所以沒有機會改正自己的過失,吃虧的還是自己。

在臺北講經已有三十多年歷史了,記得以前舉辦的佛學講座,無論是海報設計、入場券,負責的徒眾如永固等人都會先拿來給我過目,請示修正、改進之處。為了讓 更多的信眾有機會聞法,過去拿入場券有規定,一人只能取得二張票,如果超過必須要有介紹人或者團體才可以,但現在卻都是講人情,忽略了制度的重要。

一個人的成長要多方面,如︰做人要有分寸、能知進退、懂得應對;辦活動則要有計畫、內容、水準;演講時切忌言辭生硬,舉止切勿杲板,主題不要太冷門。

十時左右,名作家劉枋來訪。為了讓書記室的人對寫作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我請劉老師和他們座談,互相交換心得意見。

今天是佛學講座的最後一天,前來聞法的貴賓有中央省黨部主席鍾榮吉,高等法院庭長林富村,國立編譯館館長趙麗雲。

晚上繼續《阿含經》選講五則––

1.人生三大病 2.身心四樂、四不樂法 3.掃地五法
4.五種希望  5.五時不應禮

◎人生有三大病,身體上的病可以找醫生治療,而心理上的三毒如何治療呢?
1.以戒治貪欲,以定對治瞋恨,以慧對治愚癡。
2.學習喜捨去除貪欲,學習溫和、忍耐息滅瞋恨之火,學習明理消除愚癡。
3.多貪之人修不淨觀,多瞋之人修慈悲觀,多癡之人修因緣觀。

◎世上有四種人
1.身樂心不樂︰吃喝、嫖賭、吸毒之人。
2.心樂身不樂:為理想奮鬥的人,身體雖然疲憊,心理卻很快樂。
3.身心俱不樂:沉溺五欲六塵之人。
4.身心俱樂:菩薩道的行者。

◎從佛法中如何得到快樂?
1.從念佛中得到法樂 2.從禪坐中得到禪悅
3.從禮佛中得到自在 4.從觀想中得到滿足
5.從讀經中得到清淨

◎女人有五欲想
1.生在豪貴之家 2.嫁給富貴之家
3.丈夫言聽計從 4.兒女圍繞身旁
5.在家掌有權力

三天的講座,在眾人的成就之下圓滿結束。會場有許多人留下幫忙收拾,一問才知道,都是我們的護法金剛。他們說︰「十年前,為了講究會場的莊嚴,光布置就耗費三十萬,從此以後,為了節省這筆錢,大家發心一切都自己來,每一個人都很歡喜做這項工作。」

這幾年來,他們從不邀功,也沒有一句怨言,默默地付出自己的力量,這就是布施最大的功德。

■十二月 十五日  星期四

中醫協會理事長暨國際佛光會的檀講師––胡秀卿女士,以及慈惠、慈容等人和我談及他們這些年來,在各地演講開示策畫活動的心得。

胡秀卿醫師首先發言,她回憶說︰

「每一次,當我得知要擔任司儀的時候,我都把它視為一種神聖的使命,絲毫不敢掉以輕心,戰戰兢兢地去完成這項任務。之前,我必須花很久的時間,拉嗓子、練 喉嚨,不斷地反復練習,不知練了多少次,仍舊不滿意,我告訴自己一定要練到最好的音色。雖然站在臺上的時間短,話又不多,然而這是師父給我的機會,我務必 要將最優美的音聲呈現給大家。

佛教已經遠播世界各大洲,講經說法在國外也很盛行,但是像師父這麼殊勝的佛學講座是罕見的,舞臺造型、燈光音效、臺語翻譯、維那唱腔、觀眾反應具稱一流,現代而不失傳統,莊嚴又不失活潑,這麼完美的組合,我只是一根小螺絲釘,將整個組合串連在一起而已。

在所有的辭句裡,我自覺『星雲大師』這四個字講得最好,每次說到這四個字的時候,剎那間,我總會有異於平日的聲音出現,我知道這是一份恭敬心加上勤練,所展現出來的成績。」

慈惠法師也頻頻讚歎胡秀卿女士。她說︰

「胡醫師有今天的成就,都是『用心、用力之勤』最好的見證。每回我在會場看見她,她口中就一直喃喃不停練習,專心一致在醞釀、揣摩,調整她的音韻。『星雲大師』四個字,從她口中流露出來,的確很美,這四個字就是她的招牌。」

接著慈惠法師也說出他當翻譯的一些感想︰

「記得第一次,師父要我翻譯,他事先都不說,也不給稿子,臨時才通知,告訴我這是一種考驗,要我爭氣。心裡的緊張是無法言喻的,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去禮 佛,觀想、祈禱佛菩薩加持我。想想師父的辯才、說話的技巧、內容的生動,我應該要完整地將它表達出來,讓人生起信心,讓大家歡喜,將自己最美好的供養給眾 生。

如果我做不好,別人不會指責我,但是這關係著師父的講演,我豈能粗心大意呢?」

慈惠法師每次幫我翻譯,都不需要記錄,也不用稿子,卻能將我的意思發揮的淋漓盡致,真是不容易。
慈容也述說這些年來辦活動的感受,他說︰

「每一次為了會場的布置,都很傷腦筋,連走路、吃飯也滿腦子想著要如何突破、變花樣。後來經過師父指點,才恍然大悟,好的就是好的,根本不需要再變化,那就是我們的商標,師父明智的抉擇,使我做起事來更能得心應手。」

每一個活動最重要的就是策畫,策畫上如果出了問題,全部的計畫都要被推翻,重新再來,所以它是重頭戲。慈容辦活動最成功,他的毅力、耐心,很值得大家學 習,他常常飯未吃,就親自到會場裡指揮,換成別人一定會不耐煩、發脾氣。我從未聽過他埋怨,只見他鍥而不捨、規畫整個活動的進行。

辦活動,必須花錢,但金錢不是萬能的,也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我們做事不要用金錢去堆砌,而應用智慧去莊嚴。在工作進行中,大家應該要有團體的共識,彼此之間互相配合。前後上下注重溝通協調,將每一個環節扣緊,才能使活動圓滿完成。

我常常見徒眾很忙,事情做了,卻漏洞百出,無法如意,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一份用心,又不願意請教有經驗的人,怕別人責怪,不接受批評。

晚上七時,在臺北醫學院講「佛教對生命的看法」,結束以後,就急著趕到普門寺對參加佛七的信眾開示,還好永均的駕駛技術一流,準時到達普門寺。

接受批評 1994/12/16~1994/12/31

■十二月 十六日  星期五

早上,應日月光開發建設公司董事長張姚宏影女士、總經理張建生先生之請,前往凱悅飯店和宏璟股票上市業績發表會的參與大眾見面談話。

張董事長是一位大慈善家,贊助養老育幼、辦學教育不遺餘力,其開發公司對社區規畫建設貢獻良多,宏璟股票上市是她所主持的業務之一,由於她是位虔誠佛教徒,從佛法中受益很多,所以希望今天來參加股票上市發表會的人士,也能獲得法喜。

財富是大家所歡喜追求的,但相對的擁有了財富也會帶來諸多煩惱,所以應該如何使用財富,我提供了四點看法––

1.有心外的財富也要有心內的財富。 2.有自用的財富也要有他用的財富。
3.有現在的財富也要有未來的財富。 4.有收入的財富也要有付出的財富。

下午四時三十分,回到佛光山。應信眾需求,我的行程皆依弘法的需要安排,幾乎一年中有三分之二時間都不在山上,徒眾尤其是學生,大多是用寫信與我「接」心,看信也漸成為我的功課之一,我也有一些感想––

◎寫信下筆,要簡單明瞭,不複雜,將一件事有思想、有見解、有看法地解釋報告出來,很重要。

◎待人接物要真情實義,不浮躁妄動,見到人要主動招呼問好,音聲要緩慢溫和,讓對方如沐春風。看到他人好處而不學是沒有慚愧心。

◎佛光山弟子,人人皆是知客,要有音聲、有笑容的接待每一位來山者。從給人方便中,自己會擁有更多。

◎現今的社會要溝通、來往、交流才能和平友好,彼此不友好是因為不了解,不理睬人就沒有你的世界。

◎有些事不光是要記憶或提醒,是要靠感受,而這種「感受」,則來自你對周遭環境的關心。

◎偉大的領導者絕不以人廢言,偉大的老師絕不否定學生,故身為主管上位者,不要輕易否定部屬。

◎世間上的成就是靠努力而非靠學歷。

◎不要用自己的淺知淺見來了解佛光山,要用欣賞的立場來了解佛光山,並要認同「常住是我的家,再苦再窮再不好也是我的家」,所以要有常住觀念,並表達忠誠,獲得常住認同、大眾認同,耐煩積厚十年,做個本分隨緣的出家人,三十年後,即是長老。

◎「有容乃大」,沒有包容異己的雅量,就是不能體會因緣和合的佛法,也就是不懂相互依存的真理。

◎修持不在於口頭上或形式上的,不可以為誦經、拜佛、持午就是修持,真正的修持是要從生活行為裡表現出戒定慧,一切舉止言談中沒有貪瞋癡。

◎宗教情操來自於早晚課誦、誦經禮佛、出坡作務中,除講求犧牲奉獻外,更要具備堅毅心志﹗意志力不夠堅定者,往往在受一點委屈後,就會輕易毀壞自己信仰。

◎在生活中,有時會感到不如意而痛苦、煩惱,主要原因是喜歡與人比較、計較。

◎身為主管者要認為自己的屬下是天下最優秀的人才,要用心體恤愛護,自然能獲得屬下尊敬;做屬下者,要認為自己的上司是世界上最賢明的長者,誠心接受指導,上謙下恭,自然能把事務辦好。

◎以菩提心為本,慈悲為方便,把火氣變道氣。

◎我一生做事,不想在利上與人相爭,能把事情完成,才是重點。

■十二月 十七日  星期六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在各分會一致配合下,一年來對外活動都非常積極,榮獲內政部頒發「全國性績優社會團體獎」,而佛光會員們在全省各地的表現,也深獲社會人士的肯定,如––

◎心定法師、依淳法師、慧群法師等人,榮獲國民黨中央黨部頒發「績優宗教神職人員」獎。

◎臺南北區分會會員王新民,當選臺南市模範勞工殘障代表,榮獲「自立自強」獎。

◎佛光會顧問曾梁源、黃麗明,員林分會督導賴義明、薛雲英,善化分會督導陳順章、陳蘇艷美,臺中中區分會督導沈尤成、洪金娥,基隆分會督導黃忠結、韓麗 春;中山第一分會蕭金詩、蕭王蘭英等六對伉儷,建立佛化家庭,居家和樂,獲中央社工會頒發「全國模範宗教家庭」獎。

◎萬丹分會林松月、宜蘭第一分會王楊秋琴,當選為「模範母親」,左營分會謝金柱、陳寶富當選為「模範父親」,其中林松月還當選為「優良托兒所保育員」。

◎新莊分會蔡家福獲選為「推展社會體育有功人員」。

◎基隆仁愛分會胡周寶貴、麻竹園分會蕭碧涼、新興分會陳淑珠、鳳山分會王年子、王玉鳳等多人獲得「優良志工」表揚。

◎羅東分會謝忠臣、宜蘭第一分會游阿品、宜蘭第二分會林秀美、礁溪分會黃金旺等榮獲「優良教師––師鐸獎」。

◎鳳林分會陳素嬰關懷特殊兒童獲選為「資優特殊教育老師」。

◎三重分會高權,獲選為「好人好事」代表。

◎嘉義北區分會詹憲宗,榮獲「志願服務楷模金駝獎」。

另外,今年度的佛學會考,承司法部同意,受理受刑人報名參加,計有屏東、高雄、臺東、臺南、綠島、澎湖、宜蘭等監獄;另在高雄看守所、彰化少年觀護所等, 設置九個特殊考場,約有千餘名受刑人參加。據聞為勉勵受刑人向學,此次報名參加佛學會考,成績優異者除由主辦單位寄發獎狀外,監獄主管並呈報法務部,凡獲 得獎狀者,皆可減刑四個月。此德政對應試者和佛學會考主辦單位都是莫大的鼓勵。

這些「成績單」雖僅是偌大社會裡的小點滴,但只要國際佛光會海內外會員,都有此共識,在世界各地同步帶動教化社會的活動,必能共創「人間淨土,佛國現前」﹗

「國際佛光會」是一個國際性的社教團體,會員分布五大洲,幾乎每個國家重要城市皆有佛光會的協會、分會,故除漢語系會員外,非漢語系會員也不少,會員與會 員間,如何交流往來、聯誼溝通,彼此間「語言」的相通很重要。故身為佛光會員,除本國語言外,至少要進修一種或二種外國語言,才能和海外會員聯誼交往,學 哪一國語言較適當並沒有一定,要看個人專長性向而定。報載世界十大語言使用人數最多的分別是––

1.全世界說漢語的有九億七百萬人,全球雖有十二億中國人,但有些少數民族有自己的語言。
2.說英語是當今最強勢的語言,有四億五千六百萬人使用。
3.說印度語的有三億八千三百萬人,印度的人口僅次於中國。
4.說西班牙語的有三億六千兩百萬人。
5.說俄語的有兩億九千三百萬人。
6.說阿拉伯語的有兩億零八萬人。
7.說孟加拉語的有一億八千九百萬人。
8.說葡萄牙語的有一億七千七百萬人,巴西最盛行。
9.說印尼語的有一億四千八百萬人。
10.說日語的有一億兩千六百萬人。

■十二月 十八日  星期日

上午十時,於彰化為本山功德主林金松、吳錦美夫婦所負責的「海天華廈」工程,主持動土典禮。

林居士夫婦皆具有以服務為快樂的個性,經常參加本山各項活動法會,尤其對佛光人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更是致力推崇,並秉持一師一道的精神,熱心學佛,是正信的佛門弟子。上個月他們就請我為其即將新建的華廈主持動土典禮並命名。

世界上海的資源比陸地要多,而有水就有財源,故取「海」;天覆蓋著我們,雖說要靠天吃飯,但人能勝天,故取「天」。今在動土儀式中,除祝其開工大吉、一切順利外,更祝訂購「海天華廈」的每一戶人家居家吉祥如意。

下午二時抵新竹,巡視裝潢中的法寶寺,信眾的佛七共修法會今天圓滿,隨緣和大家講話––

念佛,主要關鍵在於能淨念相續。人的妄念、雜念(貪、瞋、癡、嫉妒、好壞、是非)會擾亂我們身心,如杯中水太濁(妄念、雜念),無法入口,水要清(正念) 才能喝,故我們要用正念(念佛)來對治妄念、雜念。念佛的方法不外乎將一句佛號念熟,如背書般不要去想,很自然就可以朗朗上口。

我對阿彌陀佛很熟,面對任何的時、地、人、物、空間,佛號都不時在我心中口中縈繞。念佛,不僅要將自己念成阿彌陀佛,也要將眼見的山河大地,一棵樹、一片 田、一間屋、一個人,過目的形形色色都念成阿彌陀佛﹗如此一來,當下的世界,阿彌陀佛就可以顯現。很多人在面對人力無法抗拒的颱風、地震、自然災害時,一 句「阿彌陀佛」很快就會出口,因阿彌陀佛代表光明無量、壽命無量,且超越時空對待,代表永恆的生命。

念佛要念得有功夫,念佛要念得忘我,從心深處發揮出來,如滾開的水,情不自己,念得冒出熱汗,如此純熟自然就能剋期取證。

我們的心,平常接受了太多的是非好壞,而念佛就是心理建設,也是一種希望工程––將心建設成佛國淨土。佛國淨土在哪裡?在念佛的當下,在每一個人心中,以 信願行相續的佛號聲中,繞佛時的每一步,皆是往西方路上接近。藉此佛七共修力量,帶動大家精進,但願在解七後,大家也能不懈怠的持續念佛,積存自己的福德 資糧。

晚七時三十分,於臺北道場主持近一千五百人的皈依三寶典禮。不曾正式統計,但印象中這是我今年度所主持的第五十場皈依典禮(在臺北道場則是第五場),皈依 信眾有大學教授、博士、碩士、國防部官員、銀行襄理、公司董事長、教師、醫師等,各階層都有,年齡最小的剛滿周歲,最大者七十多歲,可說是真正不分性別、 職業、年齡,只要對佛教有正確的知見,都可以發心皈依。

為使剛皈依,懂得親近三寶、欲學佛法的信眾有學習的機會,本山各別分院道場,都開辦有學佛行儀、初級佛學等課程,期望每位皈依弟子在公餘之暇,都能報名參加。

皈依的真正意義,除了確定自己是真正的佛教徒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對他人要喜捨布施、對世間要有感恩美德、對物要有知足修養、對處事要有結緣認識、對生活要有勤儉習慣等的修行,以樹立佛教徒的形象。

明起,臺北道場將舉行一個星期的佛七法會,皈依典禮圓滿後,舉行灑淨儀式。

■十二月 十九日  星期一

天下文化出版社花了兩年時間,由主編符芝瑛小姐負責執筆的《傳燈––星雲大師傳》,目前正付梓排印中,定於元月二十五日出版。符小姐今將打樣好的初稿拿來 給我看,天下文化社長高希均教授為本書寫了一篇序文,高教授經濟學的文章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其感性文筆更見真章,摘錄其序文片段如下––

「……到現在,我還沒有宗教信仰,但是,對懷有宗教信仰的人,我一直很羡慕,深盼自己有一天能水到渠成的變成一位信徒。

近年來,自己十分幸運有機會得以親近星雲大師。每次聚面,從不敢向他請教佛理,但環繞的話題︰如社會風氣、生活倫理、教育制度、媒體影響、兩岸關係等等都 是他所提倡的『人間佛教』、『生活佛教』的範疇。一問一答之間,獲益匪淺。每次辭別,總是覺得,如果他是一位大學教授,學生一定能從他說理周延與旁徵博引 之中,獲得舉一反三的啟示。

這些年來,對星雲大師是仰慕多於了解。對他的了解主要來自每期為《遠見》寫的專欄以及《普門》雜誌刊登的『星雲日記』。從這些文字中,他所提倡的理念,可以立刻引起共鳴,油然而升起崇敬之心;但對他推展佛教的艱辛歷程,則幾乎一無所知。……

從二十一章、十三萬字中,作者以清晰的架構、流暢的文字、親切的例子,以及第一手國內外的採訪,讓識與不識者,真正了解到星雲大師是如何從苦難之中,一步一腳印,開拓出精神象徵的佛光山與無遠弗屆的人間佛教。

細讀這本傳記,可以歸納出星雲大師在三方面的偉大︰

一位果斷的、身體力行的宗教改革家。
一位慈悲的、普及佛理的創意大師。
一位博愛的、宗教生活化的教育家。

改革來自他的決心,創意來自他的用心,教育來自他的愛心。廣義的說,集決心、用心、愛心於一身的星雲,既是一位人人可以受益的佛教大師,又是一位影響深遠的社會教育家。

我深信︰觀念可以改變歷史的軌跡。現在更深信︰宗教信仰可以改變人生。這本傳記中記述星雲大師的點點滴滴,就是改變人一生的動力。

大師一生所提倡的『人間佛教』、『生活佛教』,不僅已經改變了無數海內外中國人的人生,也一定會改變中國歷史的腳印。

隨著國際佛光會的散布全球,星雲大師還有更長的路要走,更多的佛理要講。雲遊四海之際,正如作者所形容︰

僧鞋踩過,留下步步蓮華;
衣袂揚起,揮灑佛國淨土。

一位有心的揚州和尚,穿越了臺灣四十年的時光隧道,開創了一個無限的佛光世界。

這真是一個超越經濟的臺灣奇蹟。」

晚六時三十分,太子建設公司總經理莊南田先生與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局長蔡定芳先生,邀約百年建設總經理陳美龍、遠東建設董事長趙藤雄、廣合建設董事長張 章得、建築師陳健輝、總經理阮文聰、廣信開發董事長周文龍、凱吉建設董事長林清和、新廣陽實業董事長張耀煌、十方機構董事長沈英標、德春企業總經理張進益 以及陳春銅、廖俊添等二十餘位企業界、建築界等友人,到臺北道場來「素齋談禪」。

蔡定芳局長是臺視「星雲說喻」的忠實觀眾,每天固定在上午八時二十五分至三十分收看,看完這個節目才去上班。他說,這次能有因緣當面請益佛法,就是莫大福 報,並比喻是一餐滌淨身心的素宴。莊南田總經理也表示,都是因前世的福德,今天才能身為企業界、建築界的負責人,而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至少 此刻就是在法海中),都是多生累劫修來的,所以大家都很珍惜今晚的聚會。

其實能和建築界諸君聚會,是我多年來的希望,只是因緣不具足,而沒有機會親近,三十年來,我一直忙於建築佛光山,若能早一點認識各位,一定要向大家請教。講到建房子,我很欣賞《進德錄》上宋朝郭進的一篇文章,原文是這樣––

郭進守邢三十日,於城北治私第,聚族人賓客,慶其落成下至土木之工皆參與,乃設諸工之席於東廡,群子之席於西廡,人或曰︰「諸子安可與工徒同列?」進指工曰︰「此造宅者﹗」;指諸子曰︰「此賣宅者,賣宅者固宜坐造宅者下也。」

及後進死,宅卒不為其子孫所有。

建築界人士都把最好的建築奉獻給民眾,不僅讓每個家庭有舒適的居家環境,一棟棟各具特色的大廈高樓,也美化市容,帶動社會的繁榮,應受到大眾的敬佩﹗

晚,於臺北道場的佛七共修法會上,提醒信眾︰念佛者皆是建築師,要將內在的世界建築起來。

■十二月 二十日  星期二

上午七時搭機回高雄,十時於佛光山主持新人吳錦昆、蘇娟娟的佛化婚禮。

徒眾依智因病於高雄榮總醫院療養,下午前往探望。依智雖然在病中,但其作息仍非常正常,除誦經、禮佛、打坐外,三餐照常進食,不輕易靠藥物打針,信仰力非常堅定,予人一種安然的祥和感,我也安慰他安心靜養。

我平常很少要求徒眾做事,若有的話,那就是︰為佛教要多保重身體。

四時搭機回臺北,恰巧與佛光大學校長龔鵬程教授同機。佛光大學籌備處雖設在臺北道場十三樓,但平常各忙各的,很少見面。龔校長因到中山大學而南下。到臺北的四十分鐘機程,我們暢談愉快,大致談到––

1.佛光大學圖書館藏書,到目前為止已募得七萬冊。
2.《佛光學報》(月刊)應該要儘快恢復出版。
3.要多舉辦學術會議,多層面的與學者廣結善緣。
4.對佛光大學的規畫。

晚,與前來參加佛七法會的信眾談及––

西方極樂世界的起源,是在佛世時,頻婆娑羅王被太子阿闍世幽禁起來,他的夫人韋提希無法和他見面,這個忤逆的兒子暴虐不孝,篡奪王位,使國王成了階下囚。 痛苦而又絕望的韋提希夫人,對此娑婆世界,五濁惡世,苦惱不堪,故祈求︰「佛陀﹗當此苦難時刻,何不給我救濟,指示我一個安穩的歸宿?」

於是佛陀運用神通力,顯現其前,告訴頻婆娑羅王和韋提希夫人︰「在此娑婆世界的西方,距此十萬億佛土處,有一世界名曰極樂,救主阿彌陀佛,現正在那裡說 法。在阿彌陀佛的國土中,無諸苦惱,受諸快樂,那裡才是最清淨、安穩、快樂的地方。你們只要一心稱念阿彌陀佛名號,阿彌陀佛就會以他的願力攝受念他名號的 人,使其往生淨土。」此即彌陀淨土極樂世界的由來。

念佛的方法很多,但最基本的要領是口到、耳到、心到,口誦佛號清清楚楚、耳聽佛號清清楚楚、句句佛號更要了然於心。有一則趣談說,西方極樂世界有個倉庫, 裡面放置了許多眼睛、耳朵、嘴巴、手、腳等,因為有的人念佛,是用眼睛看人念佛,口不念,眼睛便往生淨土;只用耳朵聽人念佛,耳朵就往生淨土;只用手數念 珠,手就往生淨土;有的人口不念,耳不聽,只用腳跟著大家繞佛,腳就往生淨土;有的人只用心去感受佛號,心就往生淨土,如果每一個人在念佛時都能口到、耳 到、心到,則整個身心都可以往生極樂世界了。

念佛的方法有很多,如︰持名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也可以默念、金剛念、追頂念、覺照念、觀想念、禮拜念、記數念、十口氣念等等,只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將一句佛號念熟念熱即可。

除此,我比較提倡的念佛方法有––

1.歡歡喜喜的念︰用一種快樂的心情,將佛號與觀想中的佛融為一體,並能全身放鬆,念得手舞足蹈,毫無顧忌的搖頭擺身,發出至真的微笑,如此心念純淨,熱情洋溢的念佛,必能收到很大效果。
2.悲悲切切的念︰如見到親人投訴委屈的悲切感情來念佛,將我們內在真情實義的佛念出來,自然很容易與阿彌陀佛相應。
3.空空虛虛的念:心無罣礙的一心稱念佛號,念得無身無手無世界,只有悠悠揚揚的一句佛號,從全身毛孔似有似無的出來,把人我是非都念得沒有了,如杯中水念空了,「心中有佛將心念,念得心空及第歸」,即能體會到忘卻時空,脫落身心的快樂。
4.實實在在的念︰每一句佛號念得清清楚楚,想得清清楚楚,每一句佛號都跟得很緊,念茲在茲,將彌陀認識、實在、熟悉、加持、輕安、自在,念佛看似一句佛號,但卻是萬德洪名,不可思議﹗

佛法在恭敬中求,故一花一世界皆有無邊法身,念佛不一定要用念珠,眼見的每一個人、每一棵樹、每一塊田地、每一棟房子、每一根電線桿都是念珠,化一切人、事、物都是阿彌陀佛。常有人送土地給我建道場,我想大概都是平常用佛號念來的因緣,是阿彌陀佛成就的。

大家摒除外緣參加佛七,希望能將一句佛號念好、念熟、念熱。

■十二月 二十一日  星期三

上午十時,到名漫畫家蔡志忠先生府上。蔡先生是臺灣彰化人,擔任過光啟社電視美術指導,並成立遠東卡通公司、龍卡通公司。其作品「老夫子」獲一九八一年最 佳卡通影片金馬獎,一九八五年獲選全國十大傑出青年,除臺灣外,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日本各地報章雜誌,都長期連載其四格漫畫。《普門》雜誌目前也正 連載他用漫畫方式所闡釋的《阿含經》––「畫說阿含」,獲得不少讀者共鳴。

今年初,蔡先生到臺北道場時,曾表示正在收集銅佛像,並以一千尊為目標,故今天特帶了幾尊銅佛像與他結緣。

一踏進蔡先生家客廳,就好像進了萬佛城,四周櫥櫃、桌子、書架,都被一尊尊佛像「站」滿了,不到一年時間,大大小小已達一千七百多尊。

每一尊佛像的來源、出處、質料,他都能如數家珍,一一介紹,並可從佛像的髮型、瓔珞、手印、坐姿、蓮座、衣擺的長短,準確的說出其出土朝代,如︰瓔珞可掛 在頭、頸、胸或手腳;蓮座最普遍的形式有蓮華座、方座(僅形式單純的一塊板,無任何裝飾)、氈氍座(較方座為厚,上刻水紋)、盤石座(外形呈不規則狀)、 琴瑟座(岩石或積木整齊重疊而成)、荷葉座(形狀有向上與向下)、框座、禮盤座、床座、典錄座、圓筒座、宣臺座等;在坐姿方面則有結跏趺坐、踞坐、長跪、 互跪、薩結跏坐、賢坐、吉祥坐、勇坐、解脫坐、箕坐、互坐、偏坐、蹲坐等;在手印方面則有施無畏印、轉法輪印、觸地印、降魔印、禪定印、施願印、與願印、 施與印等,乃至肩飾、手紋、衣擺的長短、頭冠式樣、背光,每一個朝代都不一樣。所以,蔡志忠笑著對我說︰「鑑賞佛像也不一定要專家,佛像本身都顯示他是哪 個朝代的。」

沒想到,蔡先生不僅是單純的收集佛像,而且如此一門深入的認真研究,如做學問般用心作筆記,預備將來佛像展覽時,一併出書介紹。除此他還是橋牌國手(先後 得過七十二個冠軍杯),目前還致力於電腦工作,不管任何構想,只要一投入,不僅認真,且能鍥而不捨,尤其創新點子,真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我讚歎蔡志忠 先生是一個寶藏﹗

日前收到盛隆大理石工廠負責人余福隆先生寄來新臺幣五萬元的捐獻,感念大理石工作是一片一片慢慢切割累積而成,要賺五萬元實在是不容易,故特打電話到其工廠,余太太一接到我的電話,很誠懇一再邀請我到其工廠普照,於是隨緣到盛隆大理石工廠。

我的車子才剛到門口,余太太就非常熱情的招呼道︰「師父您來了﹗」並帶工廠內的員工到辦公室來和我見面,我主動伸手和他們握手問好,一個個都急著在身上把手擦乾淨,才伸出來,真是一群最純真且沒有包裝的赤子。

臨走時,特邀請余福隆先生,明天帶他的員工,全部到臺北道場來用素齋。

晚,為來道場參加佛七的信眾開示︰「阿彌陀佛」四個字的意思就是「無量光、無量壽」,無量光超越空間,無量壽超越時間,能超越時空,即能亙古常新,不生不 滅。也就是說宇宙萬物中,唯一能超越時空侷限的唯有「阿彌陀佛」,也才能橫遍十方,豎窮三際,無所不包,無所不容。

所以阿彌陀佛的「力量」,可包含惻隱、感激、親切、正義等深意,甚至也具有消災延壽、增福添慧等不可思議功德,故我們念佛一定要平時就稱念,將佛號念得生活化、習慣化、平實化。

■十二月 二十二日  星期四

在余福隆夫婦帶領下的盛隆大理石員工等二十五人,上午十時抵達道場。臺北道場去年在裝潢時,地磚就是向盛隆大理石訂購的,今日看到自己手中研磨過的一塊塊石板,鋪在如此莊嚴的佛殿四周,他們也覺得與有榮焉﹗

和盛隆的員工「素齋談禪」時,大家不僅發問熱烈,且自然率直、很生活化,問得都是與自己生活中有關的問題,綜合回答如下––

◎為爭取訂單,在不/誤顧客所需的前提下,有時可以方便妄語,但不能影響信用。

◎每天會見多批訪客、信徒、講經弘法,如何用功?零碎寸布可製彩衣,只要懂得利用零碎時間,一樣可以做很多事。

◎人與人都有相互關係,這就是一種因緣的組合。給人利用,也是一種結緣;人不僅要不怕讓人利用,有東西也不要怕給人,因為「給人」其實就是給自己,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人與人之間易起衝突,都是因為不會做事。做事的先機,要懂得溝通協調,生氣並不能解決問題。

◎人在工作中,若能得到歡喜、滿足、快樂、和諧、關懷等,這些無形的收穫,比有形的金錢物質來得重要。

◎人生活在紛擾的社會中,除了錢財、是非、名利、毀譽外,每天至少要留點時間給自己,靜坐、思維、反省以找回自己。

◎人的行為常常決定一生的成敗,種什麼樣的因,就收什麼樣的果,這種因果循環比電腦還準確。

◎懶惰是貧窮的原因,也是罪惡的根源,能養成勤勞工作的習慣,就是個富有的人。

◎口頭上的隨喜讚美就是無量功德布施,故不要吝於讚美別人。

◎人的貪取心如果能減少一分,喜捨心便會增長一分,則福報就會不求自生。
有一位信徒帶年僅十七歲的女兒來禮佛,因為她女兒為了不知要如何拒絕追求她的男孩而苦惱,請我開導。印象中好像有人跟我提過,婉拒男孩追求的方法,所以提供一些方法給她參考––

1.我已經有男朋友了(名花有主),您不可再約我了。
2.我男友在警界工作(或在服兵役),他知道會不高興的。
3.你如此無理,我要告訴你父母。
4.我早已訂婚,有未婚夫了。
5.你是在哪個單位服務?你的長官知道你這種行為嗎?
6.如果真的不歡喜,就不要輕易答應約會。

除此之外,平常就要舉止莊嚴,不要單獨與對方相處,任何時間,至少都要三人以上,不可行單。

晚,續為佛七蓮友開示––

極樂世界的情形,可從《阿彌陀經》中知道︰地是「黃金鋪地」,房子是「七寶樓閣」,尚有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另有七寶池,池 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以金、銀、琉璃、玻璃、寶合成;穿的衣服,是「思衣得衣」;吃的食物,是「思食得食」;交通工具,則是「飛行自在」;居民沒有 男女之分,都是蓮花化生;也沒有經濟上的苦惱,因為百味飲食自然盈滿;還有百種伎樂演唱悅耳法音……。

在各種大乘經論中,也特別讚歎極樂淨土,因阿彌陀佛以無邊悲心誓願,只要信賴彌陀願力,稱念彌陀聖號,一日、二日、乃至十念,專誠虔敬,一心不亂就能為彌陀佛力加持,往生極樂世界。

我們提倡念佛,無非是要將極樂淨土實現於人間,因為「心淨則國土淨」,這絕非一種妄想妄念,只要念佛的蓮友慢慢增加增多,淨土就會在人間實現。

「念佛無非念自心,自心是佛莫他尋;
 眼前林樹並池沼,晝夜還能演法音。」

––明‧杲菴普莊

■十二月 二十三日  星期五

由法務部委託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主辦,佛光山叢林學院、北海道場承辦的「臺北監獄短期出家修道會」,本月十九日開始,一連六天,在桃園縣龜山鄉的宏德新村 舉行,原本有五百多名受刑人報名參加,但限於場地及人力,故只受理一百五十五名(其中有煙毒、殺人、詐欺、竊盜者),大都是中、青年人居多。在課程方面安 排有「出家意義及功德」、「梵唄教唱」、「講戒」、「古德法語」……等。
上午十時,前往臺北監獄,與參加修道會的戒子談話。法務部次長姜豪、臺北監獄典獄長孔壁五、副典獄長李太順、祕書黃德滿等多人,對此次在監獄首創的修道會,皆希望能讓受刑人藉宗教的洗滌,發揮人性的光明面。

人在社會上,雖說有「理」可以走遍天下,但理不能勝「法」(雖有道理,但不合法),法不能勝「權」(有權者可以改法),權不能勝「天」(天,即是指因果),任何舉止行為是不可能勝過因果關係的。

我十二歲出家,現年六十八歲,先後有過兩次牢獄之災,使我的人生閱歷增長很多,讓我在這一生中,面對任何挫折、生死關頭都能很坦然接受。

在佛門中有一種修行法門––閉關(在一個期限內,閉門謝客,於關房內閱藏研法或禪坐修行),身體雖是被關起來,但心則一直在昇華,故閉關可以改變人的氣 質,淨化我們的身心。自古多少賢人聖者,年輕時都是在監獄中度過(如印度聖者甘地)。故大家要自我訓練,將在獄中這段時間觀想成是在閉關,好好靜修、反 省、改過,而不要認為是在坐牢。做錯事認罪而坐牢,內心很自在;社會上有很多人,雖然外表很自在,但卻困在內心的牢獄裡,那就很痛苦。

人心如工廠,好的工廠出產慈悲、結緣、歡喜、服務;壞的工廠就只會出產貪、瞋、嫉妒、邪見等,人心又如田地,要把我們心田裡的智慧、信心、力量開採出來,所以我們要學習––

1.懺悔︰浪子回頭金不換,佛門讚歎犯過能改者。人的惡業好比是一把鹽,如果將它放入杯中,當然會鹹得無法入口;若是能放在懺悔的法水中,自然可以被稀釋 而淡化。要建立懺悔的觀念,對不起父母、師長、妻兒、家庭、社會、朋友、國家,由心不苦做到身不苦,凡事寬以待人,嚴以律己,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 恕人。人有二種生命,過去自私無理的我已死,現在是一個利他肯為人服務的我重生。
2.發願︰「出家」非僅是換上僧服而已,且要學習佛的慈悲、忍耐,進而發心度眾,故要發願與八萬四千煩惱作戰,命運操在我們自己手中,更何況無常可以改變 現況,受刑期總會過去的。要健全自己,學習吃虧,增加內在力量,如今不僅學佛還出家,自然要給人歡喜、信心,如果對方不滿意,則表示做得還不夠。平常多宣 講好人、好事、好話,百次之後自己也會去行好事、做好人,怎麼還會去傷害人?儘管世界多麼不平,只要我的心平等即可。

最後勉勵修道會戒子,珍惜健康有為的身體,將來好發心弘法度眾。

下午二時,於臺中參加「全國廣播電臺臺中調頻FM105·9」開播按鈕儀式。

全國廣播電臺是大臺中地區四十年來開放廣播的第一個民營電臺,是臺中地區新聞界、工商界及佛教界共同發起(佛光山也是發起人之一)。董事長沈智慧立委在開 播儀式中表示,政府開放天空,因我的鼓勵及友人支持,一年來的努力籌設,今天終於可以開播,透過文字、聲音、音樂的結合,讓聽眾享受到聽覺的權利,全國廣 播電臺的特色是––

1.完全採用現場Call in方式。
2.每個節目皆完全內製,不外製外包。
3.由all in來反映人生百態,以求真求實為目標。

我在按鈕儀式中說,廣播界真正的祖師是佛陀,二千五百多年前,佛說法出廣長舌相,遍三千大千世界;並能以一音說法,眾生隨類各得其解,且能聽聞幾十幾百幾 千年。在每一部經典開頭,都是「如是我聞」,而不用「如是我看」,因用「看」的易忘,用「看」的,若有隔牆就看不到。觀世音菩薩也是「聞」聲救苦,故知 「聞」的比「看」更有效果。預祝全國廣播電臺能每天將歡喜、知識、信仰帶入每個家庭,不僅是整個大臺中地區,更可擴及全國,進而全世界。

■十二月 二十四日  星期六

今年四月初(農曆二月下旬),回大陸揚州探望母親,到海安祭拜師父志開上人時,承上海龍華寺住持明暘法師、焦山定慧寺住持茗山法師、海南省佛教城圓湛法 師、江蘇省佛教協會祕書長安上法師、上海佛教協會祕書長王永平先生及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老等多人接待,至今仍感念不已。

趙樸老為此次的會面,還填了〈憶江南詞〉多首要送我,最近有信徒到大陸去,樸老託信徒帶回,輾轉到了今天我才收到。樸老今年已八十八歲高齡,如此盛情待我,真令我感動。特摘錄如下––

   憶江南詞        一九九四年江南紀行 樸初

三月二十日至南京賦贈星雲大師––
經年別,重到柳依依。煙雨樓臺尋古寺,
莊嚴誓願歷僧祇,三界法雲垂。
金陵會,花雨滿秦隄。登岸何須分彼此?
好從當下證菩提,精進共相期。


西康賓館櫻花––
經行處,眩目燦明霞。幾度蓬萊仙境見,
賞心長憶故人家,應是有緣花。
英雄氣,花國擅嘉名。烈烈轟轟驚一代,
不辭撒手殉千生,六俠亦溫文。


三月三十一日訪金陵刻經處––
刻經處,墓塔拜仁山。今日版藏過十萬,
三十年兩度救頹殘,法寶護龍天。
方冊藏,際會有因緣。譯著新增宗大士,
慧燈巴梵續南傳,學業耀前賢。


四月二日星雲大師招宴於雨花精舍––
香積飯,風味勝龍華。妙供喜迎慈母笑,
孝行今見法王家,眷屬是蓮花。
談般若,持誦襲唐音。不減不增諸法相,
有聲有色大心人,善護未來因。
談化度,方便有多門。龍女不難成鐵漢,
辯才亦可學金人,總是大悲心。
談和合,四攝妙難持。同事自他都不著,
利行法乳廣交流,巨浪濟輕舟。


四月三日訪雞鳴寺––
雞鳴寺,風雨警憂勤。遠近潮來凡聖羅,
塔波層供藥師燈,象運儻重興。
飲茶處,舊日豁蒙樓。供眼江山開遠慮,
騁懷雲物蕩閑愁,志業未能休。
臺城上,一塔望歸然。三藏譯文皆舍利,
更留頂骨照人天,花雨正瀰漫。


四月四日遊珍珠泉––
定山寺,遺想南朝,萬斛跳珠明水鏡。
三層飛閣府松濤,逸興共雲高。
清見底,靜慮對珠泉,第一游觀誇岸北。
幾多名士汲江南,增勝料他年。


安上法師贈碧螺春新茶––
殷勤意,新茗異常住。遠帶洞庭山色碧,
好參微旨趙州茶,清味領禪家。


四月五日星雲法師來辭行明日將經上海南旋––
來不易,滄海遠浮天,不盡恩情申孺慕。
無窮行願種悲田,七日念千年。
千年念,安國與興邦,花萼騰輝兄弟愛,
文明增盛兆民康,萬里好相將。
道珍重,時惠好音來。北海南海非異土,
天親無著是同懷,大道一心開。
四月七日邦炎、曉如、位誠自滬來寧相會喜賦––
相見喜,正是雨花天,七碗初乾風起矣,
三人必有我師焉。合唱憶江南。
魁光閣,高座聚茶人。南北朋來千里遠,
珍饈盤助一壺清,冠冕石頭城。
夫子廟,古貌現新街,安步當車過貢院,
河清有日待秦淮,容我泛舟來。


四月九日至宜興參觀陶瓷廠主人索題––
陶都建,北宋已知名,坡老當年思買宅,
羽仙於此著茶經,佳話說宜興。
刀磨切,膩滑似柔膚,千古冰心藏一片,
玉壺哪及紫砂壺,百藝讓陶都。


遊太極洞––
真仙境,鄰省聚仙。洞裡舟遊銀漢迥,
奇怪石湧黃山,天上又人間。
仙人洞,賢守故鄉迎。美意洞前花爛熳,
隆情洞裡石嶙峋,切切感余心。

赴無錫途中––
不言老,聊發少年狂,千里尋春春待我,
江南一路菜花黃,農女採茶忙。


四月十日遊小靈山––
黿頭渚,景色勝天堂,七十二爭供奉,
小靈山裡建禪堂,大佛法輪王。

月亮灣––
竹樓上、清茗助清思。月亮灣頭波灧灧,
柳陰堤上雨絲絲,收傘上船兒。

舟遊太湖––
飛龍號,昔歲大洋游,今日龍舟湖岸望,
萬人如海占黿頭,妙畫眼中收。

舟中茗坐生繼蘭工藝師為余塑像––
盲師像,國寶重東鄰,始信吾邦傳絕藝,
斯須茗坐為留真,妙手歎如神。
北歸前一日作––
江南好,春意喜漫漫。
兩岸六和深憶念,雙週三地飽遊觀、詩思壯波瀾。

■十二月 二十五日  星期日

傳燈會負責承辦的「佛光親屬會」,今起一連兩天在本山舉行。記得我還是沙彌時,曾看過家師寫信給我的母親,信上就稱呼「親家」。師父都把出家徒弟當成是自己的兒女,故與俗家父母關係就如同姻親。

在本山跟隨我出家的弟子有千餘名,故佛光山的「親家」也有千餘戶,我平常忙於世界各地雲遊弘法,不能時常在徒弟身邊照顧,只好委託「傳燈會」負起照顧徒眾 的責任,打從徒弟們出家入道那一刻起,就是新生,他們的福利、教育、功過賞罰、委屈申訴、審核晉升,乃至色身的老、病、死,傳燈會都會代表常住負起照顧、 愛護、輔導的責任。

為讓各位親家了解子女出家後,在本山學習的情況,常住委託傳燈會每年舉辦一次「佛光親屬會」,除探望子女、了解本山外,也是一種聯誼,有百分之八十的親家都參與此聚會。

監察院陳履安院長也是我們的親家,他的二公子目前在北海道場,而大公子見安法師也在座,陳夫人更專程從臺北趕來參加,院長致辭時說道︰

「佛光山這麼大一個叢林,可以說給了我們孩子一個學習環境,大師說佛光山弟子出家後,第一要學會孝順,第二要充實佛學,第三要弘法度眾。我們都知道佛光山 致力推動人間佛教,而人間最重要的就是『孝順』,孝是一切的根本,大師教誡弟子,出家之後不要忘了對父母孝順,所以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要感謝大師。

有些家長不容易把自己的孩子帶好,往往要把孩子送給別人帶(易子而教),大師替我們教育孩子,給他求學機會,並在大叢林學習做人道理,讓我們護持的三寶之一––僧寶,能具備一切條件,將來好弘揚佛法,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要謝謝大師。

進入佛門,就要有『佛教靠我』的承擔力,而佛光山的事業遍及五大洲,這給我們的孩子,有非常多的學習機會,所以我們也要謝謝大師。

孩子在佛光山出家,可以說給了我們大家信心、希望、歡喜和方便﹗今天我真的帶著歡喜心,尤其在此刻,深深感到,什麼叫出家?哪裡有出家?我們的孩子都回家了,不但回家,還帶了我們家長,我們的親人都回家了,回到佛門的家,所以我們要感謝大師。」

接著,我向佛光親屬們說到,一些在佛教歷史上的親屬事蹟,如––

佛陀︰佛成道後,淨飯王往生時,佛陀親自為其擔棺;也至忉利天宮為生母說法;並成就扶養他長大的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夫人出家,法號「大愛道」。在此要告慰各位家長的是,你們的子女雖出家了,但他們也會像佛陀一樣,對父母、親屬及一切眾生都很孝順的。

舍利弗︰舍利弗因為不忍見到佛陀涅槃,所以早佛陀先入涅槃。而回到俗家,百歲母親以兒子能做大乘佛陀弟子,且修道圓滿,今要進入涅槃,是歡喜的事,因此並不傷感,而能以法喜的心情為其服務。

目犍連︰目犍連尊者為救母親倒懸之苦,供養解居的僧眾,仗大眾修行圓滿的功德,救母親出餓鬼道,故「盂蘭盆會」一直流傳至今。

阿育王︰阿育王時代約相當於我國秦始皇時代,以佛教的慈悲來治國,有「以法的勝利才是真正的勝利」的美傳。送子摩西陀、女僧伽蜜多出家。今天的斯里蘭卡佛教,就是摩西陀所開發的。

鳩摩羅什︰是龜茲國王族子孫,母親貴為公主,出嫁後對佛教信仰依然非常虔誠。鳩摩羅什從小就陪同母親進出寺院,拜盤頭達多為師學習小乘,後來老師又回頭跟他學大乘,在佛教史上有「大乘小乘互為師」的美譽。

敬脫禪師︰為了孝養母親,但又不方便將母親帶到寺院居住,於是一肩擔母,一肩擔經書,四處行化。除弘法外,平常即以蒲草織鞋來養活母親,因俗姓陳,所以又稱「陳蒲鞋」。

道紀禪師︰平常侍奉母親凡事躬親,甚至母親病中大小便,也親自處理,並且說︰「母親是我自己的,當然我要自己服侍,怎可假手他人。」

惠琳沙彌︰有次他想把皇帝賞賜的東西,帶回去給父母,母親回信說︰「送你出家是希望將來成佛作祖,做人天師範,怎可貪圖世間俗利?……」又一次,時值歲 末,因春節放假,想回家探望母親,母親又回信︰「出家的人生光陰很可貴,世間無常,生命在呼吸間,既然學道,怎可不趕快加緊用功,反而要回家探望俗事?」

除此之外,道明尊者、仰山禪師、六祖惠能大師、送子出家的裴休宰相、日本的良辨

杉禪師、貧女一燈的會照比丘尼……,其眷屬都在佛門樹立很好的典範。

各位親家父母,你們生的兒子,不一定完全是你的,是媳婦所有;生的女兒,也別想就是你的,是女婿所有。但如果子女出家了就是父母所有了。過去蓮池大師說,佛教看人間子女孝順有三等––

1.下等孝順︰甘旨奉養,讓父母無饑寒之苦。
2.中等孝順:功成名就,光宗耀祖,家門中興。
3.上等孝順︰引導父母進入佛門,將來往生佛國,永離三塗之苦。

佛光山舉辦這個親屬會,就是要讓在佛光山出家的子女,對父母都要能盡這三等孝順的心。《父母恩重難報經》中,有段經文︰「假使有人,左肩擔父,右肩擔母, 研皮至骨,穿骨至髓,遶須彌山,經百千劫,血流沒踝,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心地觀經》也說︰「父母在堂,名之為富;父母不在,名之為貧;父母在時,名為 日中;父母去時,名為闇夜。」

所以,佛陀交代弟子,要好好修行並孝養父母,如同供佛、敬佛、拜佛,其功德是一樣的,所以我希望所有親家,要把佛門的慈悲孝順在人間廣為宣揚。

我九十四歲的母親,昨天從上海飛抵洛杉磯,早上跟我通電話時,絲毫沒有責怪我未去接她,因為今天親屬會,大家的父母都是我的父母。母親九十歲那年,曾來過佛光山,在信徒香會上,面對兩萬多位信眾說︰「我來臺灣沒有什麼送給各位,只好把我的兒子送給你們。」

各位親家把兒女送給佛教,佛祖也絕不會辜負大家,所以對子女出家,大家要很歡喜。

■十二月 二十六日  星期一

上午九時,於如來殿大會堂,由家長們發表對子女出家的感想––

孫春華(妙融之母)︰「對一個母親而言,這種心情真是一言難盡。妙融從小和我相依為命,我沒有什麼財產可以給他,只能引導他走上成佛的路,因為我堅信這是 最正確也是最完美的一條路。從幼稚園起,當同年齡小孩都在玩耍嬉戲時,我就帶著他,一個寺院一個寺院的去參加兒童佛七、禪七、夏令營,去親近寺院薰習佛 法。嚴厲得連親朋好友和他的老師都怪我是個不盡人情的母親。但我相信,除了佛門,在學校裡、課本上,是學不到慈悲和同情的。

東東(妙融在家俗名)進佛學院時,有一次回臺北參加同學會,清純的穿著和對老師報告佛學院生活,與同學們的妝扮及心不在焉的參與,成了強烈對比。事後他的老師說︰『你的母親做對了一件事。』

東東每逢寒暑假回家時,不但作息正常,並且會主動的灑掃、洗碗盤、幫忙做家事;和親戚間的小孩比起來,懂事得讓人讚歎﹗

有一次我到圓福學園探望東東時巧遇大師,我跟大師說︰『我來看東東。』

大師說︰『不要忘記,每一個學生都是妳的東東。』這一句話讓兒女情長的我猶如當頭棒喝,不再罣礙。是啊﹗哪一個不是我的東東?我帶領妙融學佛,妙融則度了我,我願盡我所能度每一個人,每一個眾生。」

陳履安院長(也是佛光山的信徒總代表)︰「在座大家都是一家人,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可以表達家長心聲,目前在北海道場的陳宇銘及已出家的見安,都已拿到博士 學位,但是現在才開始學習佛法。世間學再好,只是為求取工作機會;學佛,則可以開發我們內在心靈世界。所以今生要學的佛法才是最究竟的。」

陳院長夫人(曹倩女士)︰「兩年前見安出家時,我很不以為然,現在很懺悔。以前的見安雖學歷高,但沒有很健全的人格。這兩年來,我看到見安變成另外一個 人,出家後不僅懂得謙卑,也學會忍耐,慢慢也知道如何對治自己的煩惱脾氣,不再自私,懂得替人服務。而這些也只有在佛門才學得到如此高尚人格,非常感謝大 師給他學習的機會及服務環境。」

此外,還有道融的父親洪國進(檀講師),慧寬的父母賴義明、薛雲英夫婦,慧開、依法、妙廣、覺璞……等多位「親家」,都起來發言。我特地把慈莊法師九十一 歲的母親李張壹老菩薩(慧龍、慧傳的外婆)請到臺上來,和大家認識。整個座談會在融洽的氣氛中,真正享受到大家庭的法喜。

下午一時,和徒眾在山門口,歡送佛光親屬們下山。

五時三十分,在慈莊、慈惠、慈容、依嚴陪同下,前往新營講堂參加信眾的師徒會。

新營講堂的環境非常幽雅清淨,雖才剛落成不久,但信眾對講堂的護持,並不亞於其他道場,由今晚的節目內容,可以看出大家的用心。除合唱外,有王哲杉、吳明欣兩位的相聲,述說新營講堂興建的緣起。另有多位信眾發表其親近講堂因緣及感應,如––

張英賢︰「深感為佛教奉獻心力,佛教是絕不會辜負你的,因在講堂發心功德,所以兒子車禍能平安無事,身為尚業建設公司董事長,能負責新營講堂的土木工程,內心法喜充滿。」

潘姿儔︰「因講堂購買建築材料因緣,才開始親近佛法,工廠員工反應︰老闆比較少發脾氣了。佛法給人最受用的是,不僅保有一顆歡喜心,並且不再以激烈的態度、口氣處事,心情很平和。」

張柏凱︰「父母常帶我來禮佛,最有興趣的是上梵唄課,自從全家皈依、母親受五戒後,不再擦蜜斯佛陀,而改念阿彌陀佛,父親也因參加七誡運動,而開始戒煙,所以我也要努力學習佛陀的智慧。」

座談時,對信眾的問題綜合回答如下––

◎受菩薩戒基本心態,不把痛苦建在眾生身上。菩提心好發,長遠心難持,若犯戒可再受戒(復戒)。

◎如何培養精進心?信心、威儀、道念、正見,皆是精神上的修養,但除非大決心否則不易一下子看出來。尊重、讚美、忍耐是處事根本,要有慈悲、發心、道念,凡事才易成功。

◎兒童教育方面,建立他們的尊嚴很重要,不輕易打罵呵責,損害兒童信心。

■十二月 二十七日  星期二

上午應臺南監獄典獄長謝徽男之邀,前往臺南縣,與法務部長馬英九、衛生署長張博雅,及臺南縣市多位民意代表,共同主持山上鄉明德外監戒治分監(新生山莊)的落成啟用典禮。

戒治分監是專門負責毒品犯心理勒戒的治療場所(這裡是全國首創公辦的戒毒村),一般煙毒犯所以戒不了煙毒或一再重犯的原因,不外是因為缺乏毅力,故特設此專門勒戒處所,幫助犯者戒毒。

馬英九部長在致辭時說道,臺灣毒品氾濫始於一九八九年的安非他命,至今全國監獄煙毒犯已增至二萬七千多人,占所有受刑人百分之六十二;高等法院統計染毒的 少年犯,迄今已增加五倍,政府對於反毒工作,在緝毒、拒毒方面都很有成效,唯有戒毒經驗缺乏,需要靠各界人士共同協助,才可建立堅強的復健系統(在戒治村 不吸毒不稀奇,要出了戒毒村不吸毒才見效)。

此明德戒治分監戒毒村,現可容納六十人,明年六月底第二期工程若竣工,則可容納二百四十人,三年內全省將會有五到六個類似此戒毒村的設立。

煙毒犯是病人非犯人,將病人當作犯人而判重刑,很不妥當,希望立法院能修改肅清煙毒條例,讓煙毒犯透過戒治過程戒毒,維護民族健康。

衛生署長張博雅認為,反毒非僅是緝毒、拒毒,更重要的是在戒毒,戒毒工作非司法、衛生工作,而是全體國民的責任。希望經由醫院的生理戒毒、心理醫師的心理治療,以及宗教力量的心靈勒戒,幫助煙毒犯戒毒,做好輔導工作。

我在落成典禮中也表示,在臺灣毒品氾濫時,就一直希望佛教界能夠對此盡一份力量。戒毒、拒毒的力量究竟有限,反毒必須要讓受勒戒的人有代替品,例如︰口渴 的人對一杯毒水,還是會忍不住去嘗試,如果有汽水、咖啡等代替品,自然就不會想去碰那杯毒水。故多培養戒毒犯的興趣,音樂、體育、讀書、信仰,都會有轉移 作用。然戒毒並不只是仰賴外力,而是要靠受勒戒人的內心覺悟,此覺悟就要用佛法。佛光山很願意協助政府參與此救國救民工作,在明年六月底戒毒村第二期工程 啟用時,提供一批佛教義工,加入這項有意義的教化工作。

在謝典獄長引導與會人士參觀戒毒村的設施時,看到牆上很多有關戒毒標語,令人深省,摘錄如下––

「一日毒,終身苦。一日除,終身福。」
「毒品沾上邊,不會有明天。」
「吸毒販毒,違法傷身;危害社會,禍延子孫。」
「要做反毒急先鋒,不當毒品可憐蟲。」
「年少青春若要保,戒煙反毒須做到。」
「人人同心齊反毒,功德勝過造浮屠。」
「吸毒容易戒毒難,一旦沾上如鬼纏。」
「吸毒染癮誤一生,擔心受苦父母親。」
「請父母多關懷,讓孩子遠毒害。」
「勿一時貪利,製造毒品,戕害民族。」
「勿一時好奇,吸食毒品,傷害身心。」
「販毒是罪過,吸毒是大錯,戒毒莫蹉跎。」

下午一時,繞到臺南講堂午餐,因沒有事先通知,只想到達之後,泡碗麵即可。沒想到新營講堂、慧慈寺、福國寺、永康禪淨中心的徒眾,早已集合在臺南講堂,等候我一起用餐。飯後,隨緣與大家座談––

◎寺院道場的主要功能,除教化外還是度眾,故對來往禮佛的信眾,要熱情、主動、有笑容的給予接待,並要有音聲的招呼,滿其所求,真心誠意的與人交流,自會攝受信眾。

◎公務之餘,要多利用時間充實佛學,將《教乘法數》和《佛光大辭典》作為範本,每天十個名相,畫表格,作筆記,如同抄經般,按部就班抄錄,如此重複兩、三次,自能自在泛遊法海。

佛光山派下有一百八十個單位,若我每天巡視一個地方,也需要一百八十天,因此不管走到哪,儘管是短短的幾分鐘,我都很珍惜,希望能為徒眾「服務」,故在繁忙的行程中,偶爾能到別分院道場巡視,我是非常樂意的。

■十二月 二十八日  星期三

下午二時,開車北上,中途到臺中東海道場小憩。記得東海道場剛落成之際,在大殿下的十三樓,設了一個「大專學生活動中心」,內有十多張辦公桌,提供給中部 地區各院校學生彼此聯誼之用。可是近兩年來,卻很少真正發揮功用,實在辜負當初設立此活動中心的一番美意。凡是遇到檢討的事,大多是批評的多,很容易讓人 不悅;但如果沒有批評,則永遠不會知道缺失在哪裡,如何進步?如何讓人家很放心的對你不如法的地方給予指導,則要看自己接受的程度如何?假如說我有所進 步,皆是在懺悔中努力改進求突破。故凡是佛光山弟子不要怕不悅的評語,不要太懶散,要精進。

每當看到道場內的設備,如客廳、會客室、會議廳等沒人使用時,我就覺得好可惜。所以最近我一直構想要做兩件事––

一、函授學校︰有教材、進度、隨堂考試,專任老師改作業,並舉行全國函授學校會考。

分北、中、南三區,每星期上十四堂課(上課地點在各別分院巡迴上課),一年有四十個星期日面授,每年可收到十個錄音帶、二個錄影帶的教學課程,每一學期結束,就可以有二千名學生供佛教使用。

二、都市佛學院︰在全省各別分院同步開課,有初級班、中級班、研究部、特別班等。統一教材課程。師資有大專碩士等十人、佛學院學生十人、檀(教)講師十人。每星期上課二天,共四堂課。並舉行都市佛學院會考,以提升信眾對佛法的興趣,進而研習佛法。

和東海道場徒眾師徒會時提到––

◎荷花雖好,也要綠葉扶持,做事不要太本位主義。

◎過去佛教和信徒的關係,似乎只有大雄寶殿,僧眾自己無承擔能力,把度眾責任交給佛像、經書,這已不是現代社會需要的佛教。人間佛教即行菩薩道,依眾生需要為需要,並能散播希望、信心、歡喜的種子。

◎佛教寺院形態,非僅止於大殿,應要有教化或辦活動等帶動力,在「同體」的感受中,才能達到同事攝。

◎我的人生從沙彌起,就是在跪拜中度過的,宗教講究的就是精神世界,凡事不要在物質上計較我要什麼?我想求什麼?

◎要自我反省,不要自高自大,要謙卑柔和,才能和信徒的頻率相應。因為相應的關係,自然就會常來禮佛。

◎我一生做事,皆考慮其可行程度,絕不泛論空談。

◎一個人如果有所知障,難免會以主觀成見來做事,其缺點即是恆心不夠。

◎佛教教化工作,非為宗教需要,而是眾生需要。

◎語言雖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但也是引起誤會最直接的關鍵,故古有「一言興邦,一言喪邦」之惕,說與不說則要靠智慧來過濾,如︰所說非人不說、說了無用不說、涉人隱私不說、諂媚阿諛不說、出格招忌不說、說了招禍不說。

◎擬編製《義工手冊》,以方便服務時的查詢。義工又可分為專職義工、通知義工(道場需要人手時才來)、隨喜義工(有空就來)等多種,依個人時間可以很彈性的來發心。

◎有計畫的籌辦「義工佛學營」,充實義工的佛學,以備檀講師的甄選考試。

◎義工來道場發心,可以獲得什麼?為信仰服務、身心法喜、紓解日常生活壓力及金錢買不到的歡喜功德。

■十二月 二十九日  星期四

由臺北道場舉辦的「義工講習會」,今起一連兩天在道場上課,有二百多名義工參加,下午和義工們談話。

這一年來,臺北道場多虧大家護持,增加不少色彩與光榮。過去的佛教,只有在大殿裡,信眾沒人招呼,只好求個籤,將籤上的幾句話帶回去;現在我們需要把佛教 從大雄寶殿內帶到殿外,因此很重視客堂、茶水間、講堂、會議廳、談話室等。為佛陀與信徒間的傳遞工作而發心,義工不愧是佛菩薩的侍者。

要把一件事情做好,任何行業都有其層次,我常舉一些例子給大家聽,如––

◎上等廚師每月薪水二十萬,因為他一次可以負責煮六個鍋子;中等廚師月薪十萬,因一次只能負責四個鍋;下等廚師每月五萬,一次只能掌兩個鍋。待遇是要看人工作價值如何而定。

◎宴客時,上等媳婦與客人一起用餐;中等媳婦先抱歉,表明還有一個湯要上,等一下才上桌;下等媳婦老是在廚房叫不出來。宴客時,吃飯是次要,主要在於心意的交流,情感的溝通。

◎在家中,上等丈夫會幫忙做菜擺碗筷;中等丈夫看報喝茶口讚歎;下等丈夫只會板面孔,怪這怪那。

◎在開示時,上等法師出口佛法聽得懂;中等法師出口佛法聽不懂;下等法師出口都不是佛法,不知所云。

各位發心到道場來做義工,接待信徒就是知客,知客可分––

上等知客︰慈悲、熱忱、主動、無時無處不在,不會覺得空間太小,不會嫌工作太多,時空皆在掌握中,不等開口,就知道對方需要,能給人信心、希望、歡喜、服務,且凡事皆OK。

二等知客︰橫的豎的任何訊息皆在掌握之中,本分、親切、主動、招呼,分內工作不拖拉,一定如期完成。

三等知客︰敷衍、皮笑肉不笑,沒有誠意,虛偽、假意、應付。

四等知客︰凡事皆NO。

人都喜歡受別人尊重,故不要輕視對方的感覺,要結一份好緣,不要得罪人。對義工的問題,我的回答––

◎授權義工權利,才不會無所適從。客廳、齋堂要多多利用,場地會利用才有價值。

◎服務也是一種理念,要發揮,待人不怕好。佛光山剛有朝山會館時,是二十四小時服務,佛法是要給人歡喜,有歡喜才會有法喜。
◎在社會上工作,注重在「利」字;在佛門工作,是一種心甘情願的服務、奉獻、發心。如何保有歡喜的心?選擇自己專長,工作起來才會勝任愉快。

◎道場職事要先做義工的義工,在彼此尊重上求得共識,才能發揮服務熱情。

◎義工在公餘之暇不覺得苦,不覺得勉強才來發心服務,不要讓家人有被冷落的感覺,家庭中的和諧比來道場發心重要。

◎我個人不專制、不獨裁、不自私、能力也不強,但我的包容力很強。

◎健康可以使工作成為一種樂趣,耐力可以實踐心中理想的藍圖,
 仁慈可以包容周遭一切的缺失,失望可以去除未知事物的恐懼,
 懺悔可以洗滌身口意念的罪過,思想可以躍出種種世俗的牢籠,
 能耐可以擺脫悶悶不樂的不快,自信可以決定理想人生的因素。

◎我一生跟信徒相處,一定想辦法給對方滿足,不輕易拒絕,拒絕要有代替。笑容、點頭皆是語言。

■十二月 三十日  星期五

立法委員張蓀甫夫婦在吳劍雄居士等多人陪同下,今來道場,談及臺北有一佛寺要委託佛光山管理。我請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的負責人慈莊法師來參與討論,初步決定,我認為有幾個原則––

1.原有的董事會不可放棄責任。
2.在目前無力改建時,佛光山先派人前去照顧,等到有力量重建時再來規畫,並向政府重新登記。
3.所有的道場皆是十方三寶一切信眾所擁有的,任何人都不可以據為私有。

就在對方頻頻點頭中,皆大歡喜的圓滿一件事。

晚七時在桃園講堂主持皈依三寶典禮,計有一千五百多人參加。除佛殿外,九樓、十樓的會議廳、客堂、禪坐室都坐滿了參加皈依的信眾。據統計,未滿二十歲者占四分之一,大專院校及碩士、博士者占六分之一。佛教近年來受到社會各階層人士肯定,由這些數字可以看出來。

勸勉發心皈依的信眾,皈依後即是正信佛教徒,如何做好一個佛教徒,必須––

一、要求法︰凡遇到有講經說法的道場,要發心前往參加或親近法師聽開示,也可研讀經典,從中了解佛教精神所在,才不會辜負自己的信仰。

二、要護法︰三寶弟子的責任即是要護法,參加講經法會或度人前去聞法即為「擁護」;對毀謗三寶者,挺身辯護即「保護」;支持正在受教育的僧青年即「愛護」。也就是為佛教貢獻心力、財力、人力者皆為護法。

三、要修法︰修法就是依照佛所說的道理去實踐,如佛要我們慈悲,則不可傷害生命;佛要我們忍辱,則不可瞋心怒罵,如此就是在修法。

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不容易有視人如己的心胸,視野也不容易開拓;成為佛教徒後,自能視一切眾生為兄弟姊妹。沒有信仰的人,容易生活在自我中心裡,而產 生執著貪戀跳不出自我,但皈依後,有了信仰,對人間慈善事業,發心服務,主動參與,充實日常生活。經云︰「吾有法樂,不樂世俗之樂」,法樂裡的人生才是最 究竟的。

佛陀在《阿含經》中,簡別七種不同層次的人––

1.不善法遍身之人,如常沉沒在水底者。
2.退失善法且造惡之人,如已出水還沒者。
3.有信仰善根而不精進之人,如出水觀看者。
4.證須陀洹之人,如出水而住者。
5.證斯陀含之人,如欲渡水者。
6.證阿那含之人,如欲至彼岸者。
7.證阿羅漢之人,如已到彼岸,在閒居靜處、樹下坐禪,勿起懈怠。

學佛修道,不要放逸於水中浮沉,渡水上岸,精進禪坐,才不失皈依初心。

■十二月 三十一日  星期六

今天到北海道場巡視,在男眾學部院長心定及慧寬、慧聰、慧堃等人安排下,先集合外籍同學講話,分別來自印度拉達克(講英語、藏語)、不丹(藏語)、阿根廷 (西班牙語、法語)、巴西(葡萄牙語)、南非剛果(法語、英語)。我勉勵這些遠途東來取經的同學,要珍惜此稀有因緣,除學習適應臺灣氣候環境外,沒有比學 好中國話更重要的事。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不管來自世界哪一個角落,一到佛光山就如同匯歸大海一樣,不分彼此。儘管國籍不同,相處必須和諧,世間上由於語言的隔閡,造成人與人之 間感情的分裂,故要發揮團隊力量,必須從語言上、生活上、習慣上、信仰上統一。中國有一句俗諺︰「既來之,則安之」,希望大家在此皆能安住身心,身心安住 了就會有佛法。期願五年、甚至十年後,在佛門還能看到各位,一個也沒有流失。

我的講話前後約四十分鐘,經過藏語、英語、葡萄牙語、法語等間接翻譯,卻費了一個多小時,好像開了一場國際會議。

下午集合男眾學部全體同學於綜合教室,由教育院院長慈惠,先和同學們講話︰「佛光山叢林學院,一直是佛光山培養人才的地方,常住對大家的學習環境非常注 重,只是這些完善設施,大家是否充分利用?學佛講究的是心法,外在世間學如何精明進步,儀器種類如何先進,都僅是一種方便工具,到頭來追求的還是心法。人 能安住,才有資格提到學佛,不安住則無心,如何學習?因此,大家當務之急乃安住身心,用心學習。」

最近由北海道場負責承辦「臺北監獄短期出家修道會」的活動,法務部的反應很好。這也是為眾生服務,昔時的佛教只知忙寺院、菩薩的事(如法會、佛菩薩生 日),而不知道要忙眾生的事,活動範圍也只限於大雄寶殿內,把教化眾生的工作交給佛祖。因此長久以來,寺院一點教化的責任都擔當不起來,一個不發心、不發 願、不實際從事佛菩薩工作的人,如何行菩薩道?

佛門廣大,身處此千載一時的時代,弘法度眾的責任捨我其誰?故要充分發揮道場內講堂、會議廳、圖書館、客堂的功能,擴大度眾範圍。將佛教帶到街頭、社會、工廠、學校、機關及每個家庭內。

在學習過程中,不要為了一點小知障就自暴自棄。帶動佛教,必須培養遠見,而遠見必須要有落實的根基。無慈悲心、無發心、無耐煩、定力不夠,就如同汽車的油不足,是走不遠的。

大乘佛教在於行菩薩道,是個選佛場,多少的眾生,都在等待大家學成。時不待我,應及時努力,菩薩發心,不捨一法,熱鬧場中作道場,只要我心不亂,一樣可以精進。有弘法的能力,也必須要有願心,才能成事。希望每位同學不僅具足度眾條件,也能有無限的慈心悲願。

菁華語錄

■自我與大眾

將自己的心隨順大眾,融入團體裡,才能成就自我。世間真理是眾緣所成,體悟自己是眾中的一個,離開「眾」就不能成型了。

◎自己能力不夠不要緊,但要擁護有能力的人。

◎在學習階段要耐得住氣、耐得住煩,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有力者,先忍之於口,再忍之於面,後忍之於心,一切法皆是不生不滅,故一切皆在於自我的認知認同。

◎能在不解中提出自己的問題,比現成享受別人的答案,要進步得快。

◎一個人要能鑑往知來,沒有歷史觀念者,如斬斷的河水,如何成就?

◎在佛門布施為「種福田」,有播種必然有收成。但是何時收成,就待因緣成熟。

◎與人共處,互相讚美是成就一切事業之基,學佛沒有一定的「標準」,凡事以歡喜為主,把歡喜給人,自然自己也會歡喜。

◎損己利人是上等的菩薩發心;不損己且利人是很了不起,但不容易做到;損己又不利人,則不可原諒;不損己也不利人,則是不該有的愚蠢行為。

◎用人有很高深的學問,殘兵敗卒不要緊,但要會用,不會用人,再精良的兵將也無用。不能讓屬下發揮所長,是主管的缺失。

◎世間上的一切好好壞壞、順逆因緣都是在考驗我們,為我們說法。因緣好壞,有時未必如我們所見,最重要的,要懂得「逆境來時順境因」,自能「放下身心見乾坤」。

■安住自在

這個世間本來沒有事,許多是非都是多管閒事的人惹出來的。一點點的是非、好壞都會製造罪業,如果能破除妄想、滅除分別,便能安住在無事平等的自在當中。

◎這個世間的事事物物,都離不開因緣法,一個懂得感謝因緣、珍惜因緣的人,必定是成功的人。

◎欠缺團隊精神,各自為政或單打獨鬥,都是團體成長的缺失。

◎會講話的人,口氣緩和真誠不急躁,言辭扼要,不拖泥帶水。

◎選舉是一件歡喜的事,無論勝敗都應該用歡喜心去接受,非接受人,而是接受政見。

◎一般人大都是以金錢、財物來作布施,而我則是用說好話、行好事、與人歡喜、待人慈悲、講經說法來行布施,讓信眾因此而生起信心、力量、希望。

◎眼觀鼻、鼻觀心,除靜時不動心外,動時也不動心,時時動心,就會活得很辛苦,必須做到人忙心不忙的禪定力,才能歡喜自在。

◎一個人要有未來,要有前途,群我關係一定要相處融洽,一定要主動去關懷別人,能感受到別人的存在,自己才能存在。

◎在輔導部屬時,應注意多給人愛語,並能了解說話的分寸,不要得罪人,在對方能接受的情形下給予建議,才能有所改進。

◎緣不是佛教專有名詞,是屬於每一個人的,人一生中都是在緣中輪轉,要靠因緣才能成就事業。

■求人不如求己

我們對於知識、財富、前途、未來,都希望有人來教導、提醒,甚至覺悟成佛也都期盼有人來幫忙;但唯有靠自己才是究竟法門。常常觀照自我心念,淨化自我煩惱,才會有無上的體會。

◎人常不知要堅持大目標,為了枝節小事而不安寧。

◎世間的對與不對並沒有絕對,而是由心去製造好與不好。

◎為自己著想者不會大,替人著想者不會小。

◎人的心若能泯除分別,自然就不會有愛恨好壞,任何不順的境界都是修持上的逆增上緣。

◎心存歡喜、恭敬、笑容、祝福、說好話、施捨、結緣都是最好的供養。

◎煩惱無性,只要善於處理就能了無痕跡地將痛苦的經驗轉為甜美的體驗。

◎不將煩惱是非帶上床,不把憂悲苦惱帶到明天,就是居家修行的不二法門

◎人的生活不一定要依靠物質才有快樂,在無欲、清淨中一樣可以安身立命。

◎防患未然,也是進德修業的重點,防他人的惡心惡念,更要提防己身的惡意惡行,才是符合潮流的身心環保。

◎佛法不要貪多,只要認定一句、一偈,切實修行,就可終身受用不盡。

◎有時我們刻意去追尋什麼,反而找不到。不著意計較,不患得患失,不癡心妄想,在因緣成熟時,自然會水到渠成。

◎積存儲蓄金錢,並不一定是我們的,但如果拿來種福田則享用不盡,肯布施必定會得到更多。

■接受批評

凡是檢討的事,大多是批評的多,很容易讓人不悅;但沒有批評,永遠不會知道缺失在哪裡,如何進步﹗要讓人家放心的對你不如法的地方給予指導,則須看自己的接受程度如何。

◎沒有包容異己的雅量,就是不能體會因緣和合的佛法,也就是不懂相互依存的真理。

◎在工作中,若能得到歡喜、滿足、快樂、和諧、關懷等,這些無形的收穫,比有形的金錢物質來得重要。

◎人生活在紛擾的社會中,每天至少要留點時間給自己,靜坐、思維、反省以找回自己。

◎懶惰是貧窮的原因,也是罪惡的根源,能養成勤勞工作的習慣,就是個富有的人。

◎人的貪取心如果能減少一分,喜捨心便會增長一分,則福報就會不求自生。

◎尊重、讚美、忍耐,是處事根本,要有慈悲、發心、道念,凡事才易成功。

◎偉大的領導者絕不以人廢言,偉大的老師絕不否定學生,故身為主管上位者,不要輕易否定部屬。

◎零碎寸布可製彩衣,只要懂得利用零碎時間,一樣可以做很多事。

◎給人利用,也是一種結緣;人不僅要不怕讓人利用,有東西也不要怕給人,因為「給人」其實就是給自己,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待人接物要真情實義,不浮躁妄動,見到人要主動招呼問好,音聲要緩慢溫和,讓對方如沐春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