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空無(1995) -- 星雲日記33 星雲法師著

心地寶藏 1995/1/1~1995/1/15

■一月 一日  星期日

國際佛光會東京協會會長西原佑一的父親龐潤謙居士,日前往生,安奉於圓福寺淨土殿,上午十時,由我主持告別式。

龐居士是嘉義人,生性樂善好施,平時常到圓福寺禮佛,也曾在佛教會幫忙。學佛因緣受其同修林慈超居士影響很深,林居士專修淨土法門,吃齋禮佛已長達四十 年,每天清晨二、三點就起床念佛,頗有感應,著有《念佛靈感記》、《觀音菩薩靈感記》、《地藏王菩薩靈感記》,也有不少信眾是看了她的著作而入佛門的。

龐居士有四個子女、八個孫子,除居住在本國外,也有日本籍、英國籍,全皈依佛門,不僅家庭佛法化,也是佛法國際化之典範。

龐居士雖捨生,但一生行誼及引導子女入佛門的功德,是子女享用不完的財富。

目前在中興大學夜間部就讀的惠娟,未上夜大前在本山總機服務,現在雖然不在本山工作,但每逢星期假日或寒暑假,都會就近到圓福寺當義工。這兩天適逢元旦假日,依然回到圓福寺幫忙,隨緣給她一個紅包當獎學金。中午離開嘉義時,惠娟遞了一封信給我,內容是––

「謝謝師父的獎學金,對您的關懷,感到受之有愧,然而基於『長者施,不可拒』,也只有汗顏收下,但願弟子的表現,不會讓師父失望。

還有半年就畢業了,對未來,目前的打算是準備研究所考試,念書是興趣也是志願,希望有一天,有資格能力,為佛光大學及常住盡力,獻上自己所學。師父曾說過,一隻好的鴿子,不管飛得多遠,都要能飛回來,弟子一直以此期許自己,絕不會辜負師父期望……。」

車行在高速公路上時,隨性的轉往豐原禪淨中心,由於事先沒有通知,徒眾看到我的驚奇表情,頗有突擊檢查的味道。

豐原是臺灣的中心,在此設立禪淨中心,方便信眾共修。有很多家長,因為家中小孩無人照顧,不放心到道場來共修念佛,故佛光山派下的各別分院都設有「嬰兒 室」、「兒童班」安排專人義工負責照顧,所以到道場來共修的信眾,可以把小孩帶來道場,放心的念佛、打坐、拜懺。對整天忙於家事的婦女而言,生活中偶爾有 一次性靈的生活,而且沒有罣礙,是很有意義的。

禪淨中心除提供共修外,還要擴大傳授功能,如家庭普照,到機關、學校、工廠去說法,並組織歌詠隊、成立繪畫班、抄經班等,帶動信眾的修持活動。

勉勵豐原的永任、覺德、覺輝,在佛門最重要的是要具有正知正見,尤其是三寶道場,凡事都要以慈悲為主。我也鼓勵社會各階層人士,如有需要都可方便使用道場設備。

傍晚,抵臺中東海道場,用餐時,道融等多人,要我為晚餐的菜色評分。

我一生對「吃」很不著意,一杯冰水泡飯,一杯茶泡飯,都可以過一餐,但道場的齋飯,也是度眾法門,不可輕心慢心。我就桌上幾樣菜的做法,如何掌握火候,提出我的心得––

花椰菜,油炒十五分鐘;若開水煮過再下鍋,六分鐘;先炸好擺進冷凍,需要時再拿出來,下鍋只要三分鐘。

蘿蔔,要在油鍋裡慢慢炒(油會慢慢蒸發水分)。不過冬天產的蘿蔔易熟,夏天產的蘿蔔不易炒熟,故不同季節買的菜,火侯也不一樣。

一桌四人份的飯菜,從進入廚房到出菜需半小時;兩桌則需時四十分鐘。能如此才有資格掌廚。

我很掛念徒眾,唯恐道場活動不知規畫,不知求新求變,適應信眾的需要。這兩天和別分院徒眾接觸的感想是––

◎人要做「活」的,不要做「死」的。死讀書不一定就好,要能讀書、寫作、著書、上臺,每一樣都能均衡。

◎如何讓義工發揮所長?要授權給義工,以達做事效率。

◎各人專長不同,應各盡所能。如典座、法務、說法、行政、教育等等,道場的運作是集體合作的成果。

◎對待信徒要主動積極,熱忱、笑容、有關懷。

◎如何發揮自我的專長?為人要老成、實在、耐煩、厚道;處事要圓滿周全,要訓練梵唄專長,廣集新知見解,並能說出建設性的意見。

■一月 二日  星期一

上午九時三十分,於東海道場主持何長龍、劉權慧以及陳逸仙、李瑞華兩對新人的佛化婚禮。

十一時,北行往桃園。高速公路上,北上車子稀疏,南下車道往新竹方面的車子則大排長龍;過了湖口,北上車道也開始堵車,便在車子上打電話給交通電臺,報告我所看到的交通路況,提供給駕駛朋友參考。

下午二時,於桃園縣立綜合體育館(巨蛋),主持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第二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有來自全省各地,金門、馬祖外島地區三百多個分會,及海外協會的會員兩萬多人參與。

靈巖山寺妙蓮長老、總統府資政林洋港、內政部長黃昆輝伉儷、監察院長陳履安伉儷、國民黨中央社工會主委吳挽瀾、省黨部主委鍾榮吉、立委潘維剛、桃園縣長劉邦友、高雄市長吳敦義等多人,都是大會貴賓。

林洋港資政於大會中致辭,讚歎佛光會員都能尊重家庭生活,重視社會福祉,本身對佛門十善,都能切實實行,而比燒香拜佛更重要的事,莫過於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並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敬業盡職,期勉全體會員。

陳履安院長在大會中,許下三個心願––

一、世界和平、國民安樂。
二、認真護持三寶,使正法永存。
三、學習做一個圓滿的在家居士。

黃昆輝部長讚歎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得過社會教育有功獎、社會團體績優獎,並能以世界觀開拓心胸,創造了佛教世界。他表示願意和佛光會大眾弘揚佛法於世界。

我期勉全體佛光會員,要共同努力––

1.關懷社會,全面參與。 2.佛法延伸,自他受用。
3.增加活動,求新求變。 4.群我之間,和諧尊重。
5.資源運用,可分可合。 6.恪守宗旨,全始全終。

大會並表揚優秀分會、優秀會員及主持新舊會長交接儀式,和新任督導、檀講師、檀教師授證。

晚六時在原場地,主持「祈求世界和平萬人獻燈祈福法會」。

我以「正知正見、全始全終、修定修慧、惜福惜緣」勉勵與會會員。在祈禱文中,信眾獻上自己的「心燈」––

1.身無病苦,音聲妙廣。 2.相好莊嚴,意無垢染。
3.視力良好,能照細物。 4.衣食豐足,無有恐懼。
5.隨緣自在,善財積聚。 6.忍辱柔和,成就善事。
7.心地清明,聰慧圓滿。 8.佛光普照,永斷無明。

大會在佛光山二百多位法師宣讀文疏聲中圓滿。

■一月 三日  星期二

忙完在桃園巨蛋體育館舉行的禪淨密三修獻燈法會之後,今天搭機前往美國洛杉磯西來寺,探望九五高齡的老母親,隨行有慈莊及滿果。

飛機抵達洛城時仍然是元月三日,由於國土、世界的不同,隨著空間的轉變,時間也跟著變異。佛經開頭標示︰一時,佛在某處云云。一時,乃順應不同眾生、國土 而施設,如果特定某一時候,便無法涵蓋一切時間、空間、世間。譬如公元與民國的算法,印度與中國的曆算,乃至天道、地獄與娑婆世界的時間都不盡相同。佛說 「一時」,最為圓融,可以包含一切世界、國土。而我則多了一天的時間,可以多做一些事情。

經過出關手續,步出機場,住持依空、助理慧傳等人已等候多時。我曾經教誡弟子︰凡十人以上到機場迎接我者,一年內不到這個別分院;獻花、拉上布條大事宣張 者,二年不到;安排至餐館用餐者,三年不到;一道一道上菜,鋪張排場者四年不到……。我的意思是要弟子們跳出繁文縟節,節省時間、物力,多做一些必要的 事。西來寺能夠以精簡的人力來接我,才是最適當的禮節。

順利抵達西來寺,趕忙去探望母親。母親來西來寺已有多日,南京冬天嚴寒,加以幾個兒孫晚輩都在美國,因此把老人家接來陽光充足的洛城。母親此次能夠來到美 國,真是煞費苦心。由於南京沒有美國簽證的機構,因此母親坐了十幾個小時的舟車,一路顛簸到上海辦簽證。美國的移民官審核嚴格,之前也有兩位老太太申請到 美國探親,一位七十多歲,一位八十多歲,都因為年紀太大沒有通過。輪到母親時,也多方盤問,但是一聽到母親是到美國西來寺時,馬上給予簽證,可見西來寺在 美國政府的心目中,是個正派的佛教團體。移民官並且祝福母親旅途平安愉快,看起來美國除了重視法制之外,也很有人情味。

經過十二個小時的長途飛行,九五高齡的母親沒有倦容,沒有時差,平安抵達洛城,除了感謝三寶加被,更感謝所有協助圓滿此行的人。而讓母親千里迢迢、僕僕風塵來看我們後輩,這是她一向待人的寬和,對我的常年度化各國,不能承歡膝下,她也有一份體諒。

母親人雖然到了美國,但是心卻掛念中國大陸,以及大陸的親戚朋友。她說中國窮,要兒孫多布施給大陸上的人,把錢布施給中國大陸的鄉親有功德,不會被天打雷 劈。此次本來邀請楊邦舉醫生陪同母親來美,一路上好有個照料,邀請函發了,飛機票也買了,最後因為楊醫生的管轄單位沒批准不能成行,母親為此,一直掛在心 頭。離開南京時,她拿出私房錢,塞給平日陪她打牌的幾位老太太,感謝她們的陪伴。我問她喜歡什麼?她說︰不愛吃、不愛穿,就愛大家相聚在一起。母親就是有 以眾為我,處處為人著想的性格。

■一月 四日  星期三

今天看《世界日報》,有一則標題為「臺灣人的生活,違背健康原則」的新聞深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根據最新調查,臺灣地區的成人破壞自己健康的事做得不少, 有七成受訪者很少吃榖類食物,約有三到四成的人不吃早餐、不運動或睡眠不正常,既抽煙又喝酒的煙酒族平均十個裡面就有一個。

臺大公共衛生研究所副教授李蘭表示︰威脅民眾的十大死因中如癌症、心臟血管疾病、慢性肝病、肝硬化、高血壓和糖尿病等,已被證實與平日人們不良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息息相關。抽煙、飲酒過量、缺乏運動和睡眠不足等都是不利健康的因素之一。

看到這篇新聞報導,引發我對健康問題的關心。佛門中的人煙、酒不沾,因此煙、酒對我們的健康不會造成威脅。但是睡眠習慣不良,尤其是不起早、不早睡,則會產生後遺症。

我從小就在佛門受教育,感覺到佛教的生活,尤其是早起早睡,最合乎健康的原則。過去在中國大陸叢林裡,每天必須早起,三至四時做早課,晚上九時三十分至十 時熄燈養息。在規律的生活訓練當中,磨練了自己的意志力,也培養了出家人的風範。後來,我來到臺灣也遵守這項規矩,每天早課不斷,即使再忙也絕不超過六時 半。尤其我一生當中主張「寧可不做早課,但是不可不吃早餐」,因為吃過了早餐,才能揭開一天的序幕。沒有吃早餐,總是感覺一天還沒開始。

有人為修持之故而「過午不食」;現代的新人類卻是「遇早不食」,真是不可思議。

張群、王雲五先生均奉行早睡早起的原則,以此為養生之道。王雲五先生晚上八時就寢,凌晨二時起床,在寧靜的清晨裡享受讀書的樂趣。吳修齊先生則晚上不應酬。他們皆是懂得養生之道的「智者」呀﹗

我又見《僑報》兩則記載︰美國癌症協會經過長期調查研究後發現,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死於吃素太少。美國人每天食用的水果、蔬菜、全榖類食物和高纖維榖物太 少,而食用過多的肥肉、腌肉、臘肉、燻魚、燻肉。據估計,因每天如此飲食,導致癌症而死的人數,約占全部癌症死亡率的百分之三十五,而正確的飲食則可以預 防胃癌、結腸癌、直腸癌、乳癌、口腔癌和食道癌。研究報告指出,含豐富植物的素食品,其中的蛋白抑制劑,可以降低胰腺炎和癌症的發病率。

此外,英國政府勸告人們改變飲食習慣,以達到國家所規定的健康營養標準。食物政策醫學委員會新編制的「健康飲食指導方針」,建議人們減少飲食中的脂肪,多食用碳水化合物、蔬菜、水果等。指導方針建議人們減少食用奶製品,增加麵包、蔬菜、水果的食用量。

由此可見,過去中國人「勸吃」的習慣,實在是不合乎衛生的原則。中國大陸雖然貧窮,人們粗茶淡飯,但是多長壽。臺灣經濟繁榮,人人豐衣足食,但是臺灣人的 病卻是吃出來的。不但如此,臺灣社會的暴力風氣,也是因吃引起的。海鮮店、山產店林立,競相以各式各樣的宣傳招徠顧客,例如「鮮魚三十吃」、「熊掌」、 「猴腦」等,真是令人痛心。「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夜半屠門聲」。難道這些動物沒有生命嗎?難道牠們沒有痛苦、喊叫嗎?難道沒有因果嗎?

大乘佛教以「殺業」為萬惡之首,因此提倡素食以長養慈悲心。黃山谷曾作一首戒殺詩––
「我肉眾生肉,名殊體不殊;
 原同一種性,只為別形軀;
 苦惱從他受,肥甘任我須;
 莫教閻老斷,自揣看何如。」

為三寸舌根短暫之享受而造殺業,實在不值得。

有人認為素食營養不足,其實不然。駱駝、牛、馬、大象等,都是素食動物,可是他們不但耐力十足、長壽,而且能負重。過去,佛光山的沙彌經常和官校、大專學生比賽籃球,開賽不久後,那些學生就汗流浹背,氣喘吁吁,而沙彌們仍然拚勁十足,遊刃有餘。

多年來,我所體會出來的素食養生之道是––

1.早餐要吃得好 2.午餐要吃得飽 3.晚餐要吃得少

我希望人人都能懂得素食養生之道,更希望人人都能吃得苦、吃得淡、吃得粗、吃得少、吃得虧,在佛道上忍辱負重,勇猛精進。

■一月 五日  星期四

早上和弟子、學生普參的時候,發現有人在打瞌睡。或許是這幾天活動多,起早睡晚,年輕人體力不支就打起瞌睡。

說起打瞌睡,古今中外的老師都遭遇過同樣的情形。儒家的至聖先師孔子,大白天正在對著莘莘學子傾囊相授時,弟子宰我卻打起瞌睡來,並且發出有節奏的鼾聲, 孔子於是責罵宰我說︰「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大白天打瞌睡在夫子看來,是浪費光陰,蹉跎歲月,好比腐朽的樹木不堪雕琢,塗上牛糞的牆壁無法 粉刷一樣無可救藥。

佛陀有一天在講堂對弟子們說法時,阿那律當眾打起瞌睡,佛陀於是喝斥說︰「咄咄汝好睡,螺蛤蚌殼內,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阿那律從此發奮精進,晝夜不眠,結果把眼睛弄瞎了,後來佛陀教他修天眼通,終於成為佛陀座下天眼第一的大弟子。

《大智度論》記載一則故事,有一天佛陀在竹林精舍對弟子們說法,坐在佛陀對面一位年老的頭陀弟子因為體力不濟,打起瞌睡來,並且散腿,把雙腳直接朝著佛 陀;而坐在角落的七歲小沙彌,卻威儀具足地結跏趺坐,進入禪定。佛陀於是觀機說法,何謂長老?長老者,不是年紀大,住佛門久的,就叫做長老。在佛門睡覺三 十年,不如對佛教發心、有三年貢獻的人。

佛陀為什麼對打瞌睡的弟子如此嚴厲?過度睡眠,就是放逸、懈怠。人在睡眠時,諸根無法運用,如同死去一般,因此,佛教把煩惱稱為隨眠。適當的睡眠,是為了走更遠的路,但是過度的睡眠,就浪費了生命。
早年,我在壽山佛學院教書時,看到一些同學打瞌睡。過去打瞌睡,是因為早上起得早,凌晨三、四時就起床了,上早殿、過堂用齋、打掃庭院,經過一番功課,到 了七時上課時,體力已經用得差不多了,於是配合老師授課的抑揚頓挫聲,就不自覺地打起瞌睡來。同學們為了提起精神,有的人塗抹綠油精,有的人用筆撐住頭, 有的人用手掐自己的大腿,有的人乾脆站起來。

說到打瞌睡的姿態,形形色色,有趣極了。有的人以手支頤,彷彿美人托香腮;有的人頭向後揚,如仰天長嘯;有的人頻頻點頭,如小雞啄米;有的人左右晃動,如關公讀春秋……。

人生百態,從打瞌睡當中,就可看出端倪來了。

■一月 六日  星期五

每次到各別分院巡視時,總是掛念徒眾是否能身心安住?能和合大眾?能有密行?能了解常住的宗風?能忠於常住?能明辨是非?能說法度眾?我曾經自許為良醫,為我的徒眾把脈,找出病源,並加以對治。因此,當徒眾要求接心、小參、座談時,我都不忍拒絕。

上午八時,在西來寺的小會議室裡和徒眾接心。

我一生當中,一直很用心地推廣「人間佛教」。在講述佛法時,要讓大眾聽得懂;書寫文章時,要讓大眾能體會;興建道場時,要讓大眾用得上;舉辦活動時,要讓 大眾能參與;開辦法會時,要讓大眾能法喜;海外弘法時,會提供語文翻譯。我隨時隨地顧及大眾的需要,因為實用的佛教,才是人們所需要的佛教。

臺灣的佛教除了勝鬘書院、維摩書院外,更需要佛教的函授學校,因為唯有函授學校才能將佛法「人間化」的理想普及於世界各個角落。我心目中理想的函授學校, 一個星期寄兩次講義,一個月寄一份錄音帶,三個月寄一份錄影帶。一年下來,所學的課程,不比正規的大專院校所學的少。

此外,就是都市佛學院的設立。佛光山在臺灣各地有四十多所別分院,硬體的設備像禮堂、講堂、教室、會議室、辦公室等都已具備。至於軟體方面,只要招考碩士 班畢業的老師十位、佛學院畢業的老師十位、佛光會的檀講師和佛學院畢業的在家眾十位。南部、中部和北部三區各派十位老師,每星期輪流到各鄉鎮上課兩次。幾 年下來,就可以栽培無數的佛教人才。

我的理想很多,想要辦的事業來不及進行,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要有「以師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的徒眾來發心,這些理想才能實現。

我也鼓勵西來寺的住眾福慧雙修、解行並重。修行固然重要,慧解也不可忽視。

1.每天做十份佛法名相表解。例如︰三法印、五戒、八正道、十二因緣等。
2.每天選擇抄寫《阿含經》一卷,並翻譯成白話,日積月累,必能深入經藏法海。
3.每天讀誦演講集一篇,訓練口才。

如此恆心積累點點滴滴,佛學基礎才能如「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般地紮實,也就能從事「以弘法為家務,以利生為事業」的佛教事業了。

會中,由西來寺的住眾投票選舉最發心、最有人緣、最勤勞服務的人選。慧濟、宗元、慧傳、依勤、依果、滿發、滿願、覺妙、覺嚴上榜,由我親贈南非蜜臘念珠, 以資獎勵。其實,有很多人默默地耕耘,為常住發心盡力,他們的貢獻是不可抹煞的。但是,這是一個有音聲、有色彩、有動作的世界,要把自己的慈悲心自然地流 露出來才行。我的出家弟子,寧可沒有學問,不可以沒有慈悲。同時,我也藉此機會訓練徒眾「選賢與能」的民主素養。

住持依空法師為大家介紹由天下文化主編符芝瑛小姐花費兩年時間完成的《傳燈––星雲大師傳》即將於元月二十五日出書。為了替我立傳,符小姐的足跡遍及美 洲、歐洲、澳洲、亞洲等地,實地採訪與我有關的人、事、時、地、物,完全從一位社會人士客觀的觀點加以著作。誠如天下文化高希均社長所言,讀者能從此書一 窺佛光山的全貌。

天下文化公司希望能將此書推廣為勵志叢書,我很感激他們的發心。我非為個人立傳,然而《傳燈––星雲大師傳》裡有我把「人間佛教」弘揚到五大洲的事蹟,有佛教歷史發展的紀錄,也有佛光山的形象。因此,我同意出版此書。

依空法師為了要讓「好書大家讀」,已預約五千本。我也把這次專程帶來美國的書「寫給會員大眾的二十封信」發給住眾研讀,幫助他們了解國際佛光會的創會緣 起、宗旨、使命、怎樣發展佛光會、佛光會的導向、佛光會員的需要、舉辦活動的意義等。希望徒眾都能了解我的苦心,為國際佛光會會務之推展用心盡力。

■一月 七日  星期六

我一到西來寺,身兼西來寺住持、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祕書長的依空法師,就向我報告他所主管的法務、會務、教務推展情形,尤其是迫不及待地告訴我,西來大學 向移民局申請核可的入學許可資格(簡稱I-20)已經批准。這真是難得的好消息,可以說是「千呼萬喚始出來」。從此,西來大學可以招收海外學生,校務能更 加擴展了。

非常感謝夏鈴和阿諾律師在法律事務和多方面的協助,並且對I-20的申請核可用心盡力。過去,西來大學不能發I-20,許多有心就讀的學生被擯於門外。現在,能突破此一瓶頸,嘉惠世界各地的學子,他們真是功德無量。

回想西來大學創校至今,歷經許多艱難困苦,但是都能一一加以克服。慈惠等人憑著一股強烈的使命感,為創校籌畫事宜盡心盡力,終於使西來大學的立案順利通過,可以正式頒發佛學學士及宗教學碩士的學位。

轉眼間,西來大學也已開辦四年了。這期間,雖然只是小規模的辦學,但是「小而精緻」,它有幾點特色––

1.設備齊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西來大學擁有獨一無二寺院與大學結合的特色。十八間教室、兩間辦公室、會堂、法堂、圖書館等硬體設備應有盡有。
2.課程豐富︰計有佛學概論、佛教經典、佛教論典、佛教心理學、西方宗教、東方宗教、北美宗教、研究方法論、印度佛教史、日文、藏文、巴利文、梵文等。
3.師資優良︰本地和國際的知名學者匯集於西來大學,教育莘莘學子,計有加州州立富樂頓大學的善突吉教授、加州州立長堤大學的休斯教授、加州柏克萊大學國際知名的韓國佛教專家蘭卡斯特教授、斯里蘭卡國寶級阿那努達教授、中國藏傳佛教專家王堯教授等。
4.行政嚴謹︰所有的行政作業,從入學到畢業,均根據加州高等教育法規定行事,一點也不馬虎。學生必須認真就讀,否則是無法畢業的。
5.學生優異︰甘雪美同時完成西來大學和南加大的碩士課程後,已通過考核準備到柏克萊大學就讀博士課程;慧智除了原有的電腦、企管碩士學位外,去年底剛完 成宗教碩士課程,並計畫繼續攻讀博士學位;企管碩士呂一美尚未完成西來大學的碩士課程,即被網羅擔任教務工作。此外,還有來自臺灣、法國、馬來西亞、新加 坡等地的學生,認真地學習佛學及宗教課程。

為了使未來校務更加蓬勃發展,慈莊和依空已經積極物色校舍,以便在今年內完成遷校的作業,為莘莘學子提供更佳的學習環境。校方也聘請了經驗豐富的史密特教 授,來擔任教務長的工作;並計畫開辦ESL學習英文的課程,增設大一、大二的課程,讓高中畢業生能直接申請入學許可;同時更計畫將西來大學規畫為國際禪學 研究中心。

依空又報告了附近惠提爾學院(Whittier College)的教務長麗莎‧羅斯巴克(Lisa Rossbacher)主動前來西來大學談論雙方合作之事宜,例如︰交換教授、學生、圖書使用,彼此承認學分等。由此可見,西來大學的師資、課程等辦學成 就已受肯定。

西來大學圖書館藏書六萬餘冊,有各種版本的大藏經,例如︰大正藏、佛教大藏經、中華大藏經、卍續藏經、南傳大藏經、國譯一切經、高麗大藏經、西藏大藏經、 鐵眼版大藏經、英文版的藏經等。南京大學只有一套大正藏,而西來大學卻擁有兩套。全世界僅印行一百部的文淵閣四庫全書,西來大學也有一部,真是稀有難得。 在I-20申請核可通過前,有移民官來視察,對於西來大學的圖書設備讚賞不已。西來學子在書香之中,不但學識增長了,而且人格也昇華了。

《聖蓋博谷論壇報》(San Gabriel Valley Tribune)記者蓋瑞‧霍普金斯(Gary Hopkins)曾以專欄報導西來大學的校務情形。其中一段提到︰西來大學將會是「佛教的哈佛」,因為哈佛大學也是從小規模辦起。希望有遠見、有理想、有 抱負的青年學子,來申請就讀西來大學。讓我們這一所中國人所創辦的佛教大學能媲美長春藤名校,讓中國的佛教徒在美國也能揚眉吐氣,則於願足矣﹗

■一月 八日  星期日

今天是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成道的紀念日。佛陀成道前,曾修苦行多年,以至形銷骨立,後來他體會到中道的修持法而決定放棄苦行。當 時,一位牧羊女供養乳糜,令他食後體力恢復,遂端坐菩提樹下沉思,而於十二月八日「證悟成道」。我國佛教徒仿效牧羊女供養乳糜的典故,於該日以米及果物煮 粥供佛後,饗之信徒。其後此風氣漸廣傳至民間,一般人亦於此日烹煮臘八粥,遂演變為民間習俗。

西來寺典座組也以黃豆、青菜、豆腐、豆乾、花生、胡蘿蔔丁、香菇丁和米煮出美味可口的臘八粥,供養十方大眾。大家都吃得齒頰留香,法喜充滿。

下午二時在加州州立爾灣大學巴克萊學院講演,由高光勃先生擔任司儀。出席貴賓有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駐洛杉磯辦事處處長歐陽瑞雄伉儷、文化組組長張夢麟伉儷、華僑文教第二服務中心廖東周主任伉儷、爾灣市政府社區服務和文化部門主管蒂安‧瑪尼(Mrs Deanne Manning)、Bower Museum的副館長迪安德‧卡拉夫(Mrs· Dyannd Khalaf)、功德主程宋瑞玉等。

講演前,佛光西來學校青少年交響樂團演奏了三首樂曲,樂音和鳴,絲絲入扣,真是「此音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舞蹈班的小朋友也表演「心經西來拳」,模樣可愛、討人歡心。

我的講題是「六根與六塵」,滿學擔任翻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人人本具,都能修行。「心」是六根的主導。每個人的心地均藏有豐富的寶藏,若善加修持,就能開發出慈悲心、信仰心、般若心、感恩心和慚愧心。心中有佛,其他五根所接觸的就是佛的世界。

講演完,聽眾紛紛提出問題,由我一一加以解答。散會後,即驅車回西來寺,準備晚

上的開會事宜。

「凡事不開口,神仙難下手。」我歡喜以座談的方式,和徒眾接心。從他們所問的問題當中,能了解他們的心中有何疑惑,也能讓我對症下藥。晚七時三十分,在大會堂和西來寺全體住眾、勝鬘書院的學生舉行座談會。他們很熱烈地提出許多問題,我摘要回答如下––

◎勝鬘書院結業後,是否可以到海外道場服務?
我到世界各地弘法,信徒都要我派法師到當地帶領他們。我非孫悟空,拔毛一吹就可以變出一位法師來。我很歡迎有志之士,無論出家在家,都到海外服務。我答應很容易,大家以後要走的路很長。需要考慮清楚,發大願心,就可到海外服務。

◎是否可以舉辦美加地區的親屬會,機票由徒眾自付,其他由常住招待?
可以。佛光山曾經招待馬來西亞籍徒眾的父母到臺灣參訪,也舉辦了兩屆的親屬會,反應十分熱烈。美加地區一樣可以舉辦親屬會,讓徒眾的父母到美加地區參訪。

◎聽說西來寺的觀音和羅漢都放了光,佛像是否一定要開光?
「佛光普照」,佛像哪裡需要我們來開光,重要的是打開我們的「心光」。《金剛經》云︰「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我們自己就是佛,開發自己本具的佛性比較重要。

◎大師對勝鬘書院的期許如何?
創建佛光山之初,我種了二十四棵柏樹,每棵都成功;蓋大雄寶殿後,在丹墀上種了三十二棵柏樹,也都成功;開創西來寺後種的二十四棵柏樹也成功了。我希望勝鬘書院的每個人都不流失,都能有所成就。

今晚的問題很多,無法全部回答,只有應允再抽時間,與大家接心。座談後,與慧光、印堅(拉斯維加)、慧風(鹿野苑)再會談。

■一月 九日  星期一

烽火中離別故鄉,和母親再重逢已是四十年後。自與母親見面十多年來,母親曾四次赴美,四次前往香港,一次到臺灣,我自己也三次返鄉探望高堂。無論在國內或國外的相聚,總因排滿了弘法的行程,只得匆匆來去,未能承歡膝下,一直是我心中對年已九十五歲老母的愧疚。

母親向來善解人意,能體諒別人的苦處,這次承蒙她老人家首肯,來美定居。今晨前往母親住處請安,問她︰「住得還習慣嗎?」

「江都是家,南京是家,美國也是家,在自己的家裡,哪會有什麼不習慣的﹗」母親這種隨遇而安的見解,想必是要解除我的罣礙。

和母親敘家常不久,一批批的訪客不約而同前來拜謁慈顏,有陸大聲先生、鄭羽書小姐、夏王介容女士,加拿大來的蔡辰光夫婦,來美參學的勝鬘書院二十三位學 員,還有就讀西來大學二十幾個弟子,以及一些西來寺的住眾和信徒等。面對一屋子的人,母親毫無怯意,從容不迫的和大家說法論道。

母親對大家說,當初帶我去見志開上人時,志開上人說︰「我不希望將來這小孩提燈籠來回照我,而是希望他能用佛光普照世人。」

母親說的一點不錯,我一生最感念我師父的,就是他從來沒有想要我如何來報答他,他教育我的是,為一切眾生服務就是報答。

大家問道︰「奶奶,您一生最歡喜做的是什麼事?」

她回答說︰「替人排難解紛。我在家鄉,鄰里間有糾紛,大家都會來問問我的意見。」

我在一旁插嘴道︰「您做的那些,都是愛管閒事。」

母親正言道︰「排難解紛不是閒事,排難解紛是正事。」

講義氣、好和平、濟弱扶貧,是母親的性格,而我似也承續了母親的遺傳。

母親接著對八十二歲的夏女士說︰「在家鄉有時做些善事,人家就說,年紀那麼大了,自己應留些錢在身邊,還做什麼善事?」

母親說後,又解釋道︰「我不是在為我自己做善事啊﹗就算我明天會死,我還是要繼續行善積德,我之所以做善事,只是為了留一點因緣給人罷了。」

母親見到大家對我那麼好,點頭笑著說︰「和尚無兒孝子多」,她見到大家開心笑,就說︰「天堂地獄隨心轉,當下發心即天堂﹗」母親出口成章,引得大家更是哈哈大笑。畢竟九十五歲了,還會說道理給人聽。

母親也勉勵就讀西來大學的出家眾說︰「你們在團體裡人多,可以有意見,但要懂得融和喔﹗因為你們師父的願心大、悲心大,你們也要跟著他把心發得大起來。」

看來,母親還會幫我教育弟子。

母親更換語氣對勝鬘書院學員說︰「在家小姐,在人間也可以修行,以前我常鼓勵一個做法官的牌友說,公事門中好修行,他後來把死刑犯改判無期徒刑,無期徒刑 減輕為有期徒刑,十年的改判五年;這些受刑人受到恩惠,出獄後,都改過向善,真是功德無量。帶髮修行,更方便在各行業中積德。」

母親對人間佛教這番契機契理的詮釋,獲得大家的掌聲。我隨口道︰「您老人家很慈悲」。

母親幽默的答道︰「我若不慈悲,你會投胎到我這裡來嗎?」此時笑聲、掌聲、讚歎聲充滿屋中。

之後,母親和大家講述一些中國民間因果報應的故事,這些故事,都是小時候我讀「七字段」時讀給她聽的,她現在反倒說給我聽,實是因因果果,果果因因,一點也錯亂不得。

當大家起身告辭時,母親再次勉勵大家道︰「一等人,自成人;二等人,教成人;三等人,打罵不成人;你們都是有根機的,沒有根機,不能遇見你們的師父,更不 能到西來寺來,觀音菩薩在大香山得道,希望你們能一起在西來寺成道。西來一隻鞋,千針萬線做起來,萬樹千花要自己栽﹗不然,達摩怎會傳法東土來?你們要抓 住機緣,好好跟師父學道,將來成佛後,再從西來回到東土。」

母親說起法來,表情動作十足,頭頭是道,連我都自嘆弗如﹗

晚上,定居在洛杉磯的許家屯先生、金堯如先生,遠居舊金山的陸鏗先生,知道我來洛城,便相繼來賀年,我也留他們一起晚餐。

■一月 十日  星期二

近日有一些報人、學者、教授來訪,在眾人中,對《中國時報》駐美特派記者卜大中先生的看法,我深有所感。

他說,今天臺灣的文化,和傳統文化之間的距離,越行越遠了。過去講集中,今天講分散;過去講權威,今天講民主;過去講倫理道德,今天講反叛鬥爭;過去講歷 史,今天講速食;過去講大眾口味,今天講個人風格。尤其「後消費時代」的今天,產生了許多新新人類,重視小族群的發展,相同嗜好的人,聚集在一起成為一個 小團體,因而有所謂的雅痞族、火腿族、飆車族、紅唇族等新族群出現。

提到未來的戰爭,他說,過去的戰爭一次戰役往往幾萬、幾十萬的人就這樣犧牲,且傷及太多無辜的百姓,今後有哪個國家,發動如此殘酷的戰爭,定為世人所唾 棄。今天美國等高科技的國家,已走向製造精確性高、殺傷性強、短時間內可以決勝負的精密武器,這樣可以減少許多傷害。所以今後戰爭的觀念,是不打毀滅性的 戰爭,改採速戰速決的戰術,摧毀局部的戰場,控制發動戰爭的主謀者,讓大部分的建築、百姓不要受到影響,讓好戰者去戰爭,讓和平者過著和平的生活。

對於今天回教的發展之所以如此的迅速,他說︰因為住在沙漠的阿拉伯人生活得很辛苦,而《可蘭經》很具體的說明天堂的勝境,有充足的水源、綠草平野,花果蔬 菜樣樣俱全,同時還有美女的服侍、童僕的使喚,如此的描述,適合沙漠人民的需要。因而《可蘭經》提到戰場上捐軀者可以上天堂,許多人願意戰死沙場。

他認為,今天臺灣的佛教蓬勃發展,世界各地也漸漸接受,因為「人間佛教」符合大眾的需要,他讚美我是「佛教的馬丁路德」,其實我只是釋迦牟尼佛的奉行者罷了。

他又表示,我雖然沒有受過西方文化的薰陶,卻對西方人士當前所重視的問題,如民權、女權能夠給予重視。我告訴他說︰今天我們不只要重視民權、女權,更要重視生權,站在佛教的觀點,一切眾生都有生存的權利。

對於佛光山萬壽園的規畫,廣植盆栽花草,清淨爽朗,沒有陰森低沉的氣氛,他非常贊同。而往生堂的設計,給予臨終者從容、安然、有尊嚴的往生,他也認為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當初建造萬壽園,除了想解決人生的最後問題,更希望佛光人、佛教信徒在人生的最後一刻,能免除冷熱苦楚的煎熬,走上安然往生的歸屬地。

他也提到《一九九五閏八月》一書,造成臺灣百姓的恐慌,他認為這是外行人寫的,其實臺灣很安全,防衛能力也足以應付中共的戰爭,目前最大的隱憂,是臺灣人民的信心危機。姑且不論這本書的可靠性,臺灣這次省市長選舉,它倒是幫宋楚瑜先生不少忙。

卜先生還說了許多高論,只因我近年來記憶力不好,他說的話,大部分都忘記了,但以上這些談話值得我們深思。

■一月 十一日  星期三

加州大雨多日,各處災情頻傳。清晨六時,屋外細雨濛濛,撐起雨傘,獨自步行下山,漫步半小時,前往對山探望張少齊長者後,又再行四十分,到高爾泰與李自健 兩位畫家住處,他們驚喜我的到訪,搬出所有的新畫與我分享。在忙碌的行程中,放自己三小時的假,訪友與賞畫,心中暗自得意。

加州前州務卿,現任墨克尼西亞大使余江月桂與阿諾及夏鈴兩位律師、秦惜今小姐等多位來訪,大家談及一九九二年五月十六日在洛杉磯開第一屆國際佛光會世界總 會會員代表大會的情形,並感謝蒙特利公園市市長訂每年的五月十六日為佛光日。今晚在西來寺,徒眾問我應如何慶祝佛光日,我的回答如下––

佛光會乃國際性社團,散布全世界一百個國家與地區,理應按各地區、國家,依不同的氣候、風俗、習慣來安排活動,並能藉著活動帶領會員、會友及不同種族與信仰的人士都來參與。

活動種類,擬定如下––

1.金佛獎表揚大會︰表揚在其他社團或政府機構得獎的模範佛光人。
2.信仰傳燈紀念會︰對子女信仰佛教,應有儀式給予認定。
3.佛光日慶典禮讚︰會員的壽誕、結婚紀念、滿月、周歲等喜慶,可以聚會、舉行聯合慶祝大典。
4.傑出佛光人選拔︰可選出佛光兒童、佛光小姐、佛光青年、佛光媽媽、佛光壽星、佛光紳士等。
5.選拔「佛光家庭」並公開頒獎。
6.服裝設計比賽︰可選出標準佛光服。
7.體育項目比賽︰如腳踏車朝山、各類球賽等。
8.佛光杯各項比賽︰如演講、書法、美術、漫畫、攝影、樂器演奏、梵舞、梵唱卡拉OK、插花、素食烹飪等。

祈望會員大眾在每年的佛光日,能從各式的活動競賽中體驗精進與法喜。

■一月 十二日  星期四

傍晚五時,在西來寺的大客廳裡,接受美國之音記者書國符先生的訪問。他從加州百年大豪雨,問到墮胎責任,宗教對改善社會風氣的影響、中國大陸佛教開放的可能性、海峽兩岸的溝通、佛教團體交流等問題。我摘要回答如下––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自然界種種災害,如地震、水災、火災、風災等,都和業力有關。「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只要人心向善,就可以免除天災人禍。

◎生命是無始無終的,而生死僅是一輪迴現象。胎兒一受孕,生命就開始了。如果懷有殘障兒或受害成孕,當事者有權決定墮胎與否,同時也要負因果責任。

◎佛教有很多道理可以幫助社會風氣的改善。佛教的戒律可以規範貪欲,佛教的慈悲可以規範瞋念,佛教的般若可以規範邪見。心中有佛,所見、所聽、所聞、所說的都是美好的事物。人人心中有佛法,社會風氣一定祥和安寧。

◎中國大陸信仰佛教的歷史悠久,信佛教的人都有因果的觀念。中國佛教協會趙樸初會長是位有德的長者,他對佛法的護持不遺餘力,例如致力於修補寺院,維護名勝古蹟,並向領導階層建議宗教政策。相信假以時日,中國大陸的佛教必定能推展開來。

◎至於海峽兩岸的問題,我相信充分「溝通」對統一有幫助。雙方談判必須相互尊重、包容,為全民的幸福著想,而不在文字上斤斤計較。所謂「家和萬事興」,只要能擬定一套海峽兩岸、香港,三地都能接受的辦法,大家相互和平共處,中國必能再度成為世界強國。

◎洛杉磯除了有很多南傳佛教團體、藏傳佛教團體、日本禪學中心外,還有很多從香港、臺灣來的佛教團體在此地開展弘法事業。不同宗教團體間不但沒有彼此排 斥,而且還相互交流。一九八八年,西來寺落成後首度傳授三壇大戒時,就有來自美國、新加坡、韓國、不丹、尼泊爾、斯里蘭卡等十多位法師來求受戒法。西來寺 每年接待基督教、天主教和其他團體參觀和座談有三、四百次。西來寺的法師也應邀參加美以美教會的彌撒、泰國寺院的活動等。跟隨我出家的美籍弟子有十餘人, 南非的黑人弟子也有十人。由此可見佛教重視種族平等、尊重包容的精神。

二十分鐘的訪問,一下子就過去了。聽說有兩千萬以上的聽眾收聽此一廣播,因此我覺得很有價值。但是,我想到佛教能為這個世界貢獻更多,因此和依空等人談到佛教除了人間化、生活化外,更需要國際化。許多國際事務有待同步發展。

佛光山在海外的道場有五十個,住眾有一百六十多人。鑑於這些道場和人眾需要有人指導,以便推動海外弘法事業,特於去年成立了海外都監院,由慈悲耐煩、眾望 所歸的慈莊來擔任海外都監院院長之職,領導海外各別分院的徒眾。舉凡福利制度、人事調動、財務報表、工作輔導、建寺安僧之工作,均由慈莊負責指導。

在世界五大洲,我們擁有這麼多別分院,許多方案有待發展,許多事務有待統籌處理,因此,更加凸顯海外都監院的重要性。正當談到海外都監院的重要性時,慈莊 剛好從外州回來銷假。真是「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慈莊報告在亞特蘭大、堪薩斯、達拉斯等地推動法務、聯絡信徒事宜,可見佛光山的人眾在世界各地均有法 緣。特囑慈莊成立工作小組,擬定海外別分院住眾訓練、住持會議之召開、未來發展等計畫。

我常自比如海綿,易於吸收他人的長處,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天下文化高希均社長提到「觀念播種」的問題,我深有同感。許多觀念有待糾正和加強。有 人先知先覺,有人後知後覺,有人不知不覺。有人生而知之,有人學而知之,有人困而知之。總而言之,可見「覺」、「知」的重要性。時代的進步,已不容許「墨 守成規」的作風。不但思想要進步,做事方法也要求進步。要能跟得上時代的潮流,才不會被淘汰。

■一月 十三日  星期五

上午八時,國大代表關能創夫婦、立法委員張蓀甫夫婦等人來訪。雖然他們已經將大慈佛社交給佛光山管理,由慈莊擔任董事長,但是他們很誠意地為我簡報該社事宜,我也樂意聽他們說明。

我國行政院副祕書長廖正豪先生、行政院參事林鉅鋃先生、內政部消防署籌備處趙鋼先生和駐洛杉磯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新聞組組長倪公炤等人到西來寺參觀,我正 在西來寺,就權充知客,在客廳接待他們。他們知道所有人正忙著要外出辦事,就說只要照張相即可,我堅持先喝茶再照相。雖然心裡著急,但還是從容招待,因為 禮不可廢。

楊顯淳先生,乃一年輕有為的投資經紀人,為了西來大學遷校事宜,很賣力地為我們找尋合適的校地。經過多方努力,找到幾處校地。經慈莊、依空過濾後,只剩下三處,希望我能做最後的決定,因此和楊先生約好今天去看校地。

會客後,我們立刻出發。先到一家全錄公司的廠房,占地十英畝,建築面積有幾十萬平方英呎,如果改為六十間至八十間的教室並不困難,但是只有一棟建築,只適合辦公用途,如果用來辦學,幾百個學生在裡面上課、活動,聲音太過集中,並不適合。

再到一家藥廠,外觀氣派,看起來像一所大學。如果在建築物外面,掛上教旗、校旗,更像一所重要的機構。此藥廠可規畫為行政辦公室、一百間教室、研究室、圖書館、會議室、禮堂等,應有盡有,只是整棟房子連在一起,和全錄公司的廠房一樣美中不足,也不適合。

接著,我們再去辦公大樓,看到有六棟建築,六百多個停車位。建築之間有橋可以銜接,其中有千人同時用餐的餐廳。建築之間,有小橋流水,魚群穿梭,四周庭園 美不勝收,真像一所高等學府,實在可以考慮將西來大學遷移至此處。因此,我指示慈莊、依空和楊顯淳先生積極進行。因為,西來大學已經有了I-20,遷校之 舉勢在必行。同時,也很感謝許多信徒對西來大學的關心,相信他們對西來大學的發展會很有信心。

下午,鄭羽書向我報告華光傳播公司的計畫書。在這個時代裡,資訊的傳播是非常重要的。華光傳播公司成立後,對於錄音、錄影、梵唄音樂、法音宣流,將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信徒的精神食糧將更加豐富,佛法的發揚是可以預期的。

依有(夏威夷)、依瑞(丹佛)、永固(溫哥華)、慧愷(愛明頓)、滿亞(達拉斯)、覺穆(奧斯汀)等人都來到西來寺,談到各地法務推展的情形。我們談到夏 威夷張金龍督導等人的發心護法,以及大島的獨立性和未來性,可以做為休憩中心之用途;丹佛講堂信徒護法之熱誠,護法委員會也成立了;溫哥華講堂的快速發 展,需要增加停車位;愛明頓道場的設立,常住如何加以支援,同時鼓勵慧愷為弘法度眾要有以一當十的勇氣;德州佛法的發展也很令人欣慰。許多問題就在談話之 間迎刃而解了。

可惜,他們零零星星地回來,我也只能分別和他們談話。早知如此,如果能開個講習會,大家同時分享弘法經驗就更好了。

■一月 十四日  星期六

「勝鬘書院」是佛光山為方便社會上有心研究佛學的女青年,所成立的雲水學院,以遊學方式一面增廣見聞,一面研究世界各地佛教弘傳的情形。九月在佛光山開 課,十一月起到海外上課四個月。上課的內容有︰世界佛教史、美國移民史、美國宗教、美國歷史人物、美國文化特色、東西方文化比較、西方人物論、修行心得、 參觀文教設施、座談會、與專業人士談當地風情民俗等課程。

上午八時,再度抽出時間與勝鬘書院的學生講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勝鬘書院的學生已經接受了幾個月的佛門教育,足跡也踏遍了溫哥華、多倫多、紐約、 達拉斯、洛杉磯、聖地牙哥等地。藉此因緣,我為她們講說西來寺的創建因緣與過程,讓她們了解西來寺的歷史。同時,我很關心她們的出路問題。我建議她們未來 可以參加佛光會當會員或檀講師,結業後自願留在佛光山者,可以出家或當師姑,可以報名就讀函授學校或都市佛學院,或經營佛教文物流通處等。我也鼓勵他們要 養深積厚,培養因緣,並對自己的承諾負責。

下午四時三十分起,功德主胡修祥伉儷、陳正南伉儷、黃文興伉儷、曾才矩伉儷、林炳文伉儷、張勝雄伉儷、郭瑞雄伉儷、陳泳在伉儷、陳毓侯伉儷、Karl Uth伉儷、Fred Webb伉儷、黃柏森、沈乃宣、夏鈴、溫徐壬妹、陳居、曾太吉、楊顯淳及曾耀彬等一百七十多位聚集於西來寺,討論如何能為社會大眾有所貢獻。

我感覺佛光山的信徒很了不起,為了佛光山教育事業的推展,提供獎學金,贊助西來大學和佛光大學,又為文化事業、各種出版事業的發行,發心奉獻,尤其慈濟事 業的推動,更是不遺餘力。西來寺除了教育、文化工作之外,也做了很多慈善事業,這些都是功德主的成績。像佛羅里達受到颶風侵襲,許多災民無家可歸;舊金山 和洛杉磯發生強烈地震,災情慘重;中國大陸水災肆虐,臺灣南部地區水災氾濫等,他們都出錢出力,搶救災民。尤其是我向他們建議許多慈善事項,他們都全力以 赴,最令人感動。
西來寺的慈善委員會已成立多年,由黃柏森先生擔任會長,歷年來為西來寺做了許多好事––

1.在洛杉磯市區,有許多無家可歸的流浪漢,餐風露宿,朝不保夕。我們的信徒供應他們午餐、禦寒衣物和毛毯,甚至偶爾請他們吃一頓美味可口的披薩,讓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得到溫暖和慰藉。
2.他們關心的觸角也延伸至各社區學校,贈送精緻可愛的禮物給貧苦無依的學童,溫暖了孩子們的心。
3.在感恩節和耶誕節期間的寒冬時分,分批贈送食物籃到各地區的貧苦人家,為他們帶來溫暖,憑添佳節的喜氣。

尤其讓我感動的是,佛光山的功德主做事不計較名位,不以宣揚別人的痛苦來增加自己慈善的光彩,也不把榮譽建立在別人的貧苦上,因為每位眾生都有尊嚴,都值 得尊重。為了表達謝意,我三番兩次想要表揚他們,但是都被他們謝絕了。我感覺到有佛法教育的功德主,比布施行善者的層次更高。他們的心境已非有相布施,而 是無相的功德。

佛光山的功德主做善事的層次分等級如下––

初級者從事布施、救濟的善事。
中級者供養三寶、提供獎助學金。
高級者從事弘法、教育文化的宣傳。

無論是初級、中級和高級的善事,都很令人讚歎。不過,我希望每位功德主的等級都能提升到高級的層次。

六時三十分在齋堂以「飛機餐」招待功德主,由勝鬘書院的學生行堂。進餐時,由依空、張迺彬、勝鬘書院學生等人即興表演節目,與會的功德主吃得開心,聽得開 心,看得也很開心。餐後,在大雄寶殿舉行祈福儀式,將功德回向給所有的功德主,祝福他們福慧圓滿、法喜充滿、闔府平安。

■一月 十五日  星期日

在臺灣就聽說西來寺有很多人等著要皈依三寶。西來寺住持依空特地安排今天在大雄寶殿舉行甘露灌頂皈依三寶典禮,由我主持。下午二時三十分,在撞鐘擂鼓聲中,走向大雄寶殿,沿路就看到人潮洶湧,幾乎寸步難行,更不用說大雄寶殿內熱烈的情形。

西來寺引度了許多美籍人士皈依,滿亞也帶來堪薩斯的隋花翎等人來皈依,勝鬘書院的金嘉卜等人也皈依了,為我翻譯法文版《心甘情願》的符明華也皈依了,許多 曾經在西來寺舉行過佛化婚禮的夫婦也攜手前來皈依,還有一家大小十幾個人一起來的,其中有高齡一百零五歲的人瑞,也有陳毓侯夫婦帶著兩個月大的兒子陳秀權 來皈依,真是信仰的「傳燈」。

今天有五百七十七人皈依,其中有四分之一來自捷克、芬蘭、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智利、中國、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印度、日本、韓國、越南等十 五個國家的人士,很有國際特色,由此可見西來寺的度眾功能,因此特地安排英語翻譯,讓他們當下就了解皈依三寶的意義和利益。

這其中有許多人是從天主教、基督教等其他宗教而改信佛教的,盧勝彥的信徒也不少。有位具二十多年資歷的基督教牧師古登‧吉伯(Gordon Gibb)帶著他九歲的女兒艾比‧吉伯來皈依。他們倆是由家中的女主人麥德琳接引而來。她原來也是位牧師,後來改信佛教而度了先生和女兒。

《聖蓋博谷論壇報》記者特地報導他們全家皈依的新聞。吉伯牧師接受記者訪問時說道︰佛教和基督教的教義並不衝突,佛教讓他更了解基督教的真理。聽說他的女 兒向家中供奉的觀音菩薩祈求道︰讓吉伯牧師被辭退罷,因為這樣他會更快樂的。童稚之語,真是最天真,也最真誠的話語。他們信仰佛教而且決心要皈依的新聞, 在報上刊載之後,吉伯牧師丟了差事,但是他們還是義無反顧地皈依在佛陀座下。他們的決心與勇氣,實在令我感動。

佛陀也有許多弟子是從外道入門的,例如︰「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和「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原本跟隨六師外道之一的刪闍耶修道,後來歸向佛陀而成就功行;「解 空第一」的須菩提,原來信仰婆羅門教,後改信佛教;「論議第一」的迦旃延也通達很多外道的經論,後為佛陀崇高的智慧和偉大的人格感召而出家;「頭陀第一」 的大迦葉追隨佛陀修道前也曾四處訪師求道。雖然他們從外道入門,但是當他們體會到佛法的真理和法喜之後,都急切地希望把在迷途上徬徨的修道者,一一感化過 來皈依佛陀,接受佛陀的真理。他們對佛法的弘揚實在功不可沒。

我的弟子當中也有很多從道教、一貫道、天主教、基督教入門的。雖然有人勸我不要收那些徒弟,恐怕因此惹來麻煩,但是佛門普開,慈悲為懷,我還是接納了他 們。他們一旦接受佛教的真理,信仰佛教之後,信心非常堅定,不輕易動搖,也因此為佛教的慈善、文化和教育事業貢獻良多。因此,對於宗教信仰不同的人士,不 必加以排斥。「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只要我們佛教的教義比其他宗教究竟,只要我們佛教徒表現的比其他教徒更有慈悲的精神,自然能度許多眾生,為「佛 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弘法事業奉獻心力。

新的開始 1995/1/16~1995/1/31

■一月 十六日  星期一

上午十一時,在西來寺以飛機餐接待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駐洛杉磯辦事處歐陽瑞雄處長等人。

下午四時三十分,為回饋西來寺義工的奉獻,特地在法堂集會。恰逢陳履潔先生和孫春華女士剛從臺灣抵達洛城,也請他們講幾句話。

我向義工們說,釋迦牟尼佛可以說是義工的始祖,雖然他已成就佛道,但是他不辭辛苦為有病比丘看病,服侍起居,替比丘煮粥療飢,並為目盲的弟子穿針縫衣,不厭繁瑣。

佛陀的弟子駝驃當知客師,每有遠道來的客人,即使再晚,他都心甘情願地招呼,提著燈籠為他們安單。幾十年下來,他不需要提燈籠,因為他的手指已能自然發光照路了,這就是他當義工的成就。

禪宗的祖師大德也有很多發心為眾生服務的,他們終其一生頭陀苦行無怨無悔。溈山靈祐禪師甚至願意為眾生做馬牛,這種「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精神,是義工菩薩最佳的寫照。

南北朝時,梁武帝篤信佛教,精研義理,受持菩薩戒,而有「皇帝菩薩」之美譽。他體會到「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因而寧可當「佛奴」,為佛教奉獻。他曾三次捨身同泰寺,傳為歷史佳話。

我自己也很樂意當義工,做事不談代價,純為歡喜而做。過去成立佛教文化服務處時,我經常抽空去當義工。一個下午,就可以寫幾十封信,非常有成就感。也因此 體會到「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的服務信條,並且以「與人為善,從善如流,歡喜融和,佛光普照」來要求弟子,做個理想的佛光人。

回想近二、三十年來,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有很多人願意跟隨我做事,原因是我會為他們考慮到時間、空間的需要,讓他們在「無後顧之憂」的情況下,協助我做事。例如––

要麻煩義工菩薩寫字時,就先將筆、紙、座位找好,安置好,好讓他寫字。要找義工菩薩拖地時,先幫他準備好拖把、水桶。需要義工菩薩幫忙搬運貨物時,先將存放的地點、空間、擺設方式規畫好,再和義工菩薩一起搬運,途中還要和他談佛法,給他歡喜。

記得在宜蘭時,當時美工人才很少,楊錫銘先生發心要為幼稚園畫壁畫。我心中充滿感激之情,成天像學徒般陪著他,替他準備畫筆、顏料、調色板、尺、茶水等。我絲毫不敢怠慢的誠意深深打動了楊先生,後來他皈依了三寶,為佛教奉獻更多的心力。

朱橋先生是五十年代很有名的編輯,他負責的《幼獅》雜誌,帶動了社會上許多雜誌社對美工的重視。朱先生在幫我編《今日佛教》時,經常工作到深夜,不知有多 少寒流來襲的夜晚,都是我在身旁陪伴著他。他常勸我︰「師父﹗您先去休息吧﹗」我還是陪著他,等到適當時間,煮碗麵或泡杯牛奶給他喝,他也被我的誠意所感 動。後來,《今日佛教》也帶動佛教雜誌的進步。

我知道西來寺有很多發心的義工菩薩,有的在家「茶來伸手,飯來張口」,過得逍遙愜意,可是到了寺裡,卻能放下身段,發心為大眾行堂服務;也有的專程搭飛機 從臺灣來,在典座組發心撿菜、洗菜和煮飯;還有更多默默發心的幕後英雄,不勝枚舉。他們知道「未成佛道,先結人緣」的重要性,也體貼西來寺常住弘法的需 要,真是可敬可佩。

因此,我建議西來寺成立義工菩薩小組,讓他們能「人盡其才」,為佛教做更多的事。我的徒眾要能了解,義工菩薩非理所當然要為我們做事,我們必須回報他們的 發心。對待義工菩薩們要體貼、關心、鼓勵、尊重、讚美,並且要給他們方便。我希望我的徒眾,要成就菩薩道,成就佛道前,要先做「義工的義工」。我也希望信 徒能不計名利,多發心來做佛門的義工菩薩。

■一月 十七日  星期二

今聞日本神戶和大阪地區發生大地震,現場滿目瘡痍,一片廢墟。從新聞報導中知悉各種慘狀如下––

死亡人數︰二五九四人
行蹤不明者︰九○一人
負傷人數︰一四五七二人
房屋毀損︰一一八○九間
無家可歸人數︰二十四萬一千人
高速公路︰近畿方面全部不通
新幹線︰京都到新大阪預定於一月二十一日通車

日本從一九二二年東京大地震以來,以這次的災情最為嚴重,粗估損失在上千億美元以上。我很關心在日本的徒眾和佛光會會員是否無恙,特地打國際電話到日本,詢問他們的情況。直到確定大家平安無事,才放下心來。

去年一月十七日南加州北嶺地區發生大地震,造成六十一人死亡,兩百億美元的財產損失。今年一月十七日,則是日本神戶發生大地震的日子。兩處發生地震雖然相 隔一年,卻發生在同月同日,使得美國洛杉磯和日本神戶成了患難之交。學者專家則從地震事件中相互學習,加州理工學院地質學家克拉倫斯‧艾倫說︰「日本發生 的災難對加州非常有參考價值。」洛杉磯結構工程師約翰‧馬丁說︰「我們會從這次的地震中得到教訓,我們將把這些教訓運用到建築法規中。」

本著「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我們不希望看到天災人禍的發生,但是這些災難的發生如果能讓我們記取教訓,將來不再舊事重演,就很有價值了。

美國柯林頓總統在加州州立北嶺大學奧維亞特圖書館前,參加紀念北嶺地震周年的燭光晚會時,對震災復建的努力表示滿意。他表示,有些人嫌「政府總是礙手礙 腳,而且永遠沒有什麼成就」,不過,「請看看它在應付這場災難時所發揮的作用」。確實如此,政府可以在適當的時機發揮相當的功能。不過,發生災難時,更需 要人人發揮「同舟共濟」的精神。

除了洛杉磯和日本大地震外,在中國大陸,以唐山大地震的災情最為慘重,幾十萬人遭遇家破人亡、骨肉分離、無家可歸的困境,真是天地同悲﹗

聽說臺灣又到了大地震的周期,民國二十年的嘉義大地震及民國四十一年的花蓮大地震,死傷都很慘重。去年臺灣地區發生地震的次數超過一萬四千多次,而且規模 大於五點五級以上的地震有十五次,這些跡象並不尋常。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說,嘉南平原發生大地震的危機還沒有解除,東部地區又已進入大地震周期,民眾 要重視地震災害的潛在威脅。預防重於救災,大家不可不慎。

洛杉磯的居民對神戶和其他災區的居民寄予莫大的同情。南加州美日協會已設立一個賑災基金會,捐款源源不斷。美國國防部也派遣駐日美軍提供救災設備,包括純淨的飲用水和醫療衛生設備等。正如西諺云︰「患難之交才是真正的朋友﹗」這就是人間菩薩。

雖然日本是經濟強國,他們也很自豪經濟不會受到影響,但是,本著「民吾同胞,物吾與也」的精神,我建議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向佛光山各別分院及各國協會呼籲,有錢者出錢,有力者出力,大家一起盡心盡力來救助日本的災情,令他們不致於遭受嚴重的經濟損害。

■一月 十八日  星期三

上午,見過多批客人之後,隨手翻閱一些舊報紙,看到一篇有關健康之道的報導。美國衛生與福利部長舒雷拉在《華盛頓郵報》上撰文,建議民眾在「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新年,下定保健的決心,不但可以改善健康情況,而且可以使生活更快樂。

在這個新時代,許多人好吃美食,吃出病來;有的人遊手好閒,閒出病來;有的人資訊太多,多出病來;有的人工作壓力太重,壓出病來;有的人則因為是非太多,氣出病來。這許多病症,需要對症下藥,才能得救。

舒雷拉部長這些新年保健的建議,我覺得很好,特別寫下來貢獻給各位讀者。他的建議如下––
1.吃得健康︰減少脂肪和卡路里的攝取,每天至少吃五份的水果和蔬菜,並多留意食物藥品管理局發布的訊息。


2.離開沙發︰多運動,少握電視遙控器。成年人每天應當有二十至三十分鐘溫和的體能活動,如快走、游泳、騎腳踏車或整理花園,可以很明顯地促進身體健康。


3.不要亂嗑藥(吸食毒品)︰因非法超量使用藥物,會導致自殺、謀殺、汽車傷害、愛滋病毒感染以及肺炎等等,每年造成二萬人死亡。任何一位有藥物問題的人都應該下定決心尋求幫助。我們也有責任傳達明顯的反藥物訊息給青年人。


4.該下班就下班,減少緊張和壓力︰美國人工作時間比以往更長,睡眠則更少。應該下定決心在一九九五年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找出時間來做休閒活動。你的身體和心靈都會感激你的。

5.戒煙:每年,煙草造成三分之一的癌症病患死亡,百分之二十一的心臟疾病患者死亡,以及四十萬未享天年者早逝。痛下決心,並求助諮詢專家,你一定能戒掉它。

6.不要做酒鬼︰每年有十萬人因喝酒過量死亡。如果你喝酒上癮,請下定決心遵從醫生的指示,及早戒酒。如果喝酒,一定要適量。如果要出門,一定要找位不喝酒的駕駛人,以策安全。

身體方面的保健固然要緊,精神方面的保健也不可缺少。其實,佛教也有很好的保健原則,只要人人有「精神保健」,一定能健康幸福直到老。

1.心寬自在︰如彌勒菩薩大肚能容的氣量,凡事不斤斤計較,即能自在無礙。
2.放下安然︰不比較、不計較、提得起、放得下,即能心中舒暢,百病全消。
3.禪定修行︰禪定攝心,精進修行,心清氣爽,則事事順暢,百無牽掛。
4.行香禮拜:修持不懈,禮拜不斷,則罪滅河沙,福增無量。
5.數息止觀︰精神集中,意念專注,則身心收攝,開發智慧。
6.喜悅進取︰發心發願,身體力行,則能法喜充滿,身心無恙。

這些精神保健原則,可以下面的詩偈總結––

一要心不貪念不討巧  二要意不顛倒自知曉
三要慈悲和藹不減少  四要安然自在不爭吵
五要數息觀心真正好  六要寬宏大量是個寶
七要放下名利不煩惱  八要心生歡喜不覺老
九要禪悅法喜不可少  十要去欲無私不計較

希望佛教徒都能重視身體和精神的保健。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自己身心健康,能多為佛教貢獻心力,是個人之福,也是佛教的力量。

■一月 十九日  星期四

《世界日報》臺灣新聞版上登載「去年十大幼兒保育,受虐案占半數」的新聞,看得我十分心痛。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公布去年十大兒童保護新聞,結果竟然有一半 是兒童受虐案件,包括被狠心的阿姨凌虐致死、被父親亂棒打死和斷腿行乞,還有年僅十一個月的女嬰,被重男輕女的父母凌虐致死的。

「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有人描述美國是兒童的天堂,在美國長大的小孩,物質生活富裕,毌憂匱乏,自由自在,有如童話裡的王子和公主。

然而,美國的兒童管教太過放任,也產生許多不良的後果。許多兒童不受教,稍受委屈就打九一一找警察或到法院控告父母,以致於父母不敢「隨意管教」兒女,以 免動輒得咎。這種過度的「自由」,有如過去中國大陸的紅衛兵毫不留情地清算父母,真是喪盡天倫,導致父不父、母不母、兒不兒、女不女的社會亂象。

以往,中國的孩子很可憐,從小在「不打不成器、不罵不知義」的打罵環境中成長。所謂「棒下出孝子,慣養忤逆兒」,嚴格的管教成為兒童生活的陰影。稍不留神,或學業成績不理想,立刻被賞以一頓「竹筍炒肉絲」,皮開肉綻,苦不堪言。

現在的工商業社會裡,父母只想到賺錢,不知關心兒女的教育,結果造成了鑰匙兒童、速食麵兒童、維他命兒童、才藝兒童、移民兒童等。今天青少年問題嚴重,蹺 家、逃學、吸煙、打架、耍太保等,都是因為兒童教育不良,家庭教育不良,以及社會教育不良所致。從小在不良的教育環境中長大,身心無法健全發展,將來如何 能成為社會的棟樑呢?

過去曾統一印度的阿育王,有一次發心供養出家眾,有個小沙彌也來應供。在印度,即使是貴為一國之尊的國王,也必須對法師恭敬頂禮。阿育王頂禮過許多大法師 後,面對這位小沙彌,實在很為難,無法心甘情願地禮拜,但是如果不頂禮,又擔心對三寶不恭敬,會受到批評。左右為難之際,只好把小沙彌叫到無人之處,勉強 屈身向他頂禮,之後,囑咐他說︰「小沙彌,我是一國之君,不能隨便向人禮拜,尤其是你這麼小的孩子。剛才我向你頂禮的事,千萬不要告訴別人﹗」

小沙彌聽了阿育王的話,默默放下受供的缽,突然縱身一躍,跳進了缽中,沿著缽緣遊走,又跳出缽外,如此進進出出、出出進進,神通無礙,把阿育王看得目瞪口杲,心中暗暗吃驚︰「這個小沙彌真是神通廣大呀﹗」

小沙彌定住身後,慢慢走到阿育王面前,合十說︰「大王﹗剛才這件事情,你千萬不要告訴別人﹗」說得阿育王羞愧萬分,趕快懺悔道︰「唉﹗我的心不夠光明虔誠,不該輕視小沙彌呀﹗」從此阿育王對一切出家眾,不分老少賢愚,都一律恭敬而不起慢心了。

我們從佛經裡,可以體會到佛陀苦口婆心勸導大家不要輕視後學的教誨。佛陀說,世間上有四種看似很小的東西,卻是不可輕視的––

1.小小火苗不可以輕忽︰因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釀成一發不可收拾的慘禍。
2.幼小的龍不可以輕視︰因為小龍會成長為大龍,翻江倒海,興風作浪。
3.年少王子不可以輕視︰因為他將來長大會成為國王,統領天下造福萬民由他,一言喪邦遺禍百姓也由他。
4.小沙彌不可加以輕視︰因為他虔心學道學法,假以時日,必定會脫胎換骨成為人天師範的法王。

「小不可輕」,雖然小,但是有未來性。希望為人父母者,能在子女身上多花一些時間關懷與教育。教好一個孩子等於救了好幾代。家庭和睦,社會祥和,則人人有福了。

■一月 二十日  星期五

從洛杉磯出發,經十一小時的飛行,於下午四時三十分抵達東京成田機場。慈容也從臺灣趕來會合,接機的有慈莊、慈惠及佛光會會長西原佑一、陳逸民等多人。這次可說專程為賑災而來。

開往東京原本兩小時的車程,一路上停停開開,耗費了三小時才進入東京市內。

抵達東京別院,葉山美慧、白文美、陳雪花師姊早已來幫忙多時。見到我,趕著上前來合掌招呼。

本月十七日,日本西部兵庫,發生芮氏地震儀規模七點二級毀滅性的大地震後,至今已有四千多人喪生,死亡人數還在不斷增加,另有六百七十人下落不明,受傷者 達一萬六千人以上,建築物有兩萬零七百三十棟被毀,二十多萬人失去家園或撤離危險地區,暫住學校、寺廟等臨時避難所,一百多萬戶斷水,八十萬戶沒有瓦斯, 二十萬戶停電,而公路崩塌,鐵路寸斷,更增加救援的困難。

地震發生於清晨五時四十五分。大家都說是「不幸中的幸運﹗」如果地震發生早一小時,或晚一小時,損失將會更慘重。國際佛光會東京協會,及時與日本地震救災 總部取得聯繫。並由永倫帶領會員前煙勝次、齊藤伸敏夫婦一行四人,於昨晚七時三十分從東京別院出發,徹夜行駛,引導一部八噸大卡車,發動各分會會員至超級 市場、商店搜購礦泉水、乾糧、奶粉等賑濟品,送到距東京五百八十公里遠,災情最嚴重的兵庫縣神戶市灘區六甲小學避難所的災民手中。

報載,因賑災分配工作規畫不當,致使災民不能及時取得救災物資。部分避難所的災民,在前一天僅能三個人平分一個麵包裹腹度過。半世紀來,生活於安適、富裕 環境的日本人,此時正值天寒地凍之際,遭此巨大災變,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令人為之鼻酸。而永倫一行人因災區交通狀況不良,仍受困於神戶災區內。

聽取報告後,速撥一通電話給大阪道場住持慈怡,詢問道場情況和人眾安危。大阪道場位於兵庫縣寶塚市,相當靠近震央。道場的倉庫已被震倒,有一間屋子倒塌,屋瓦多數震落。所幸佛像、人眾平安無恙,現在正著手復原災後環境。

另一方面也積極發動大阪協會、名古屋分會會員齊心同力,每天以三千個麵包、礦泉水、泡麵等,分送居住在道場周邊的災民,濟難救苦。對於徒眾在自己也遭受災 害的情況下,還能本著「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向大眾伸出援手,我甚感欣慰。除了嘉勉,也告訴他們,佛光會世界總會將先提出日幣一百萬,濟助阪神賑 災。同時我也發函給世界各地協會,呼籲全球佛光人隨喜濟助,同伸援手,共賑災難。目前已有日本東京協會捐助日幣三百萬、澳洲雪梨協會日幣一百萬,還有佛光 山慈悲基金會及中華總會也來電表示支持。

賑災款項目前已有五百萬,陸續還可以募得更多的賑款,這是匯集了全球佛光人慈悲喜捨,救難濟苦的愛心,共同來支持、慰問受難者,並祝福他們早日消除苦難。

■一月 二十一日  星期六

一早起來看到外面飄著細雨,想到關西大地震無家可避風寒的三十餘萬災民,祈願他們能夠像櫻花一樣,天寒而無所畏懼。

早上,日本政府派人來談東京別院宗教法人立案的事,由住持慈惠法師與其洽談。對方很稱讚慈惠法師的日語,在遣辭用句的掌握上,比日本人還精確,我也趁這個機會勉勵此地的徒眾要用心將日語學好,因為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必備的基本條件。

日本佛教史上,在江戶幕府的瑣國時代,曾訂定「寺院法度」,以王法來控制寺院的營運與教團的發展方向。明治維新之際的宗教法,則以擁護國策為寺院各宗派的 義務。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宗教法人」則是立足於人人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基點上,一面給予「宗教法人」免稅的優惠、傳教的自由,另一方面也要求「宗教法人」所 弘揚的教義要正當。宗教在社會上扮演的是教育、文化的角色。

今天東京佛光協會舉辦第一次「檀講師講習會」,目的是希望我們的檀講師及佛光會的幹部能增加對佛教的認識,加強彼此的溝通,增進個人的道念。下午由總會的 祕書長慈容法師向大家介紹「檀講師的制度與職責」。晚上則由我為大家講「檀講師的常識」,最後讓大家提問題彼此討論––

民間信仰的問題

自古以來,民間的信仰是三教九流,神佛不分。約略可分三類︰

1.對自然的畏懼︰樹神、石頭神等。
2.對英雄的崇拜︰關帝君、哪叱三太子等。
3.對真理的信仰︰基督教、回教、佛教。

基本上宗教的發展要迎合人心所需,只有強調出世、解脫的教義,必定是曲高和寡。迎合人心的佛教,必定是人間佛教,它一面包容民間的宗教,一面弘揚佛法的真理。

有人問︰佛教徒的第一個條件是要皈依三寶。皈依之後,是否可以拜媽祖?

我認為,拜拜是可以的,但不可以皈依。拜拜是一時的,是對對方的尊重。皈依是一生的,信仰是永久的。一個正信的佛教徒則要依止下面四點︰

1.依法不依人 2.依智不依識 3.依義不依語 4.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媽祖是觀世音菩薩的弟子,昔時皇帝封媽祖為「天上聖母」。佛教徒如何為媽祖定位呢?我認為媽祖是護法。

佛教徒對民間信仰應採取和而不流的態度。

◎對戒律的問題

1.在家信徒的三皈五戒
五戒是做人的根本。戒如城牆、如軌道、如光明、如救生船,戒能防非止惡。如果人人能守戒,家庭就有規範,社會也有法制。在家五戒是戒––
 殺︰不亂殺。從消極的不殺生到積極的護生、惜物。
 盜︰不亂取。有主物,不與而取為盜。
 邪淫︰非時、非地、非人,不正常即是非法,即是不清淨。
 妄︰不亂說。
 酒︰不亂吃。不吃會傷害身心(理智)的東西。

2.聚戒的根本精神
 攝律儀戒︰宜嚴謹。
 攝善法戒︰宜嚴謹。
 饒益有情戒︰宜寬鬆。

3.菩薩戒的根本精神是不斷大悲種。

受戒而犯戒者,易心生慚愧而懺悔。未受戒而犯戒者,不知懺悔,不知向善,罪甚大。

有人問︰平常在家五戒、菩薩戒的傳授,需要五至七天的時間,在繁忙的現今社會裡很難有如此長的休假,能否有一天的戒期?

我回答︰如果大家在平常就學好禮佛唱誦諸儀軌,一天的授戒儀式是可行的。

關於戒律的問題,還有許多人發問,例如︰害蟲、毒蛇可不可以殺?善意的妄語犯不犯五戒等,我都一一為大家解答,三小時很快就近尾聲,只好把剩下的問題留待明天再談。

■一月 二十二日  星期日

今日起個大早,幾次來日弘法,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環境的寧靜及優美。日本雖然地狹人稠,尤其是東京,更是居僅寸地,但在這裡卻聽不到車輛的喧鬧聲及人的吵雜聲,每個人總是輕聲交談,深怕驚動他人,守法駕駛,唯恐亂了大地的秩序,這也就是當下的人間淨土啊﹗

上午九時,繼續講習會的課程。分別由慈惠法師講授「檀講師的德學修養」,慈容法師講授「教材與教學法」,下午一時三十分,由慈莊法師介紹「世界佛光道 場」,最後由我來和檀講師座談。現今社會上所發生的一些問題,身為檀講師應該抱持怎樣的看法?我先舉例說明,希望大家也能提出不同的意見來互相探討。作為 佛光會的檀講師,不但要有正知正見,也要「見和同解」。今天談到社會和家庭兩方面的問題和檀講師做深入探討––

◎佛教對死刑的看法
這個社會是依法律來維護社會秩序,基本上法律對社會及大眾還是很重要的。日本早期有位南正成將軍,他受冤被判死刑,受刑後在他的衣服上留有五個字,「非、 理、法、權、天」。意思是告訴我們,無理不能勝過理,理不能勝法,法不能勝過權,有權力的人可以改變法律,但是權卻無法勝過天,天就是因果的法則。

臺灣的柏楊先生,他發起世界特赦組織,主張廢除死刑。可是廢除死刑在佛教因果法則上是無法成立的。如是因招感如是果,造因不受果是不對的。我們身為佛教徒可以希望減少死刑,儘量不用死刑,改用其他方法來代替死刑,但不主張廢除死刑。

◎佛教對愛滋病的看法
愛滋病已成為世紀之病,它的問題不單在患者身上,因為具有傳染性,使得大家對愛滋病產生恐懼感。但我覺得這只是一時無法找到對治的藥,相信在一段時期後, 還是可以醫治的,因為這個世間必定是一物剋一物。基本上佛教徒對這些問題不能帶著輕視、歧視、藐視的眼光來看待,應慈眼視眾生。佛教永遠不捨棄一個眾生, 永遠給予苦難眾生關懷與仁慈。

◎佛教對救濟的看法
佛教對社會的關懷,可從很多方面進行︰
一、宣揚教義,讓大家明理。
二、精神慰藉,讓大家得到心理的依靠。
三、給予希望,讓大家知道生命的永恆。
四、物質、金錢的救濟。

有人說,如果佛教太重視救濟,不就跟慈善團體一樣。在社會上有獅子會、扶輪社等慈善團體可以施濟,甚至醫院、社團、社會的每一分子都可以布施,這是大家都 做得到的。但是傳播佛法,卻不是人人能做到;接受救濟,人人能接受,可是接受佛法,卻不是人人能接受。所以宣揚教義,傳播佛法的層次較高。

佛光山也做慈善,但是慢慢覺得這並不徹底。我們辦養老院,但院裡老人仍有爭端,反而一些不在養老院的老人,對他開示佛法,卻很受用。

佛光山每年辦冬令救濟,有些接受救濟的人反而要求更多的救濟品,這無非是長養他們的貪心,所以救濟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要用佛法來開導教化才行。

做檀講師才是社會的良藥、社會的光明,對於慈善要隨心、隨力、隨分布施;我們不一定要做有相的布施,應該給予一些無相的慈悲;我們不應該只做有緣的慈悲,也要有無緣的慈悲。

◎佛教對黑道流氓的看法
在佛門中禮拜佛菩薩,是直向正道邁進,不會有不良的後果,但如果拜鬼神就容易惹麻煩上身;佛菩薩是慈悲的,不會因為眾生不禮拜他而生氣,鬼神尚有七情六欲 在,假如祭拜他爾後不拜了,就會因氣憤找上門來。引鬼上門,是不易脫身的。佛教把很多鬼神看成黑道,我們看待黑道也如遇鬼神般,要敬而遠之,不可得罪他 們,更不可跟黑道建立關係。我們是個合法的團體,行為要正派,這樣才能去教化大眾。

◎佛教對自殺的看法
日本的自殺率很高,最近甚至有小學生、中學生因為被同學欺負而自殺。人一有煩惱、痛苦就想自殺,想就此一了百了,但這只是一時了脫,佛教認為自殺也是犯殺 生戒,仍然無法解脫。很多人自殺的原因是心結解不開,假如有佛法,慢慢淡化對心外世界的執著,內心世界變得很寬廣,就不至於會有自殺的想法。

◎佛教對婚外情的看法
社會風氣漸漸開放,異性間的接觸增加,因而有很多婚外情的事件產生,進而使美滿的家庭破滅。造成婚外情的原因很多,暫且不去深究,然一旦發生婚外情,雙方都應該負責任。

我在主持佛化婚禮時常告訴新郎︰身邊少帶錢,出門說去處;因為男人身邊錢多了就容易作怪,出門不說去處就容易出軌。我把丈夫分為三等︰上等丈夫回家後幫忙 家事,體貼慰問,製造家庭的歡笑與和樂。中等丈夫回家後喝茶看報,口中不忘讚美妻子。下等丈夫如「木頭人」,非但沒有笑聲,沒有讚美的語言,還嫌這不好, 嫌那太差,這樣的家庭遲早會出問題。

假如先生有外遇,妻子也要負責任。因為若有整潔的家、美味的佳餚、貼心的慰問、讚美的語言,就容易留住先生的心。萬一先生有婚外情,最好的解決方法是「用愛再去把愛贏回來」。

◎佛教對離婚的看法
天主教反對離婚,可是一味反對,讓彼此仇恨的人在一起,這也不對。佛教主張男女要相敬相愛,在佛教經典中有指導男性如何為人丈夫的《善生經》,和指導女性如何為人妻子的《玉耶女經》。男人要知道如何愛妻子才可名為男人,女人要知道如何敬事丈夫才可名為女人。

妻子要身兼母婦、臣婦、婢婦、夫婦、妹婦之職,把先生當成孩子一樣疼愛,當成君王一樣敬重,當成主人一樣順從,像夫婦一樣互相敬重,像兄妹一樣相互提攜。丈夫要當君子憐惜妻子,當英雄保護妻子,當勞工為妻子服務,當禪者給家庭歡笑幽默,當個養活家庭的責任者。

現在我們所提倡的人間佛教,主要是希望大家能組織美滿的家庭,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但願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屬。佛教不贊成離婚,但是假如到了水火難容的地步,也要好聚好散。

◎佛教對婆媳問題的看法
雖然男婚女嫁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身為婆婆的心理卻相當錯綜複雜,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被人搶走了,而感到失落。基本上為人媳婦要懂得尊重婆婆,了解婆婆的心理,並鼓勵丈夫對婆婆多多照顧,讓她不感到失落。

現今公婆與兒媳之間常因一些細微的事造成代溝。其實代溝是雙方的責任,並不是單方面的問題,如果有一方肯讓步的話,就會天下太平。

在日本有位老和尚退居後,傳給年輕弟子做住持。有客人來訪,年輕的住持便使喚老和尚去倒茶、切水果接待客人,待住持走後,客人為老和尚抱不平,然而老和尚 卻認為年輕住持對他很慈悲,因為他沒有叫自己去做種茶、種水果等更粗重的工作。如果我們的公公婆婆能學習老和尚的心量,這就是很高的修養了。

為人兒媳也要儘量去體會老人的心,要懂得如何保持距離,彼此包容、諒解,更要做到不比較,不計較,這樣才能促進家庭的美滿和諧。

◎佛教對兒童教育的看法
父母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教育問題,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有良好的教育,不惜花費金錢,把年幼的孩子送到外國,結果孩子因沒有人管教與疼愛,反而成為不良少年。目前中外各地的華人,對兒童的教育已束手無策,尤其是小留學生,更是任其胡作非為。

我有幾點建議,提出來讓大家參考––

一、要教兒童有禮貌︰禮貌是兒童將來成功立業的重要條件。有禮貌,懂得尊敬別人,才會受到別人的愛護。

二、要教兒童養成良好的習慣︰正常的飲食起居,對兒童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幫助。

三、要教兒童養成接受的習慣︰父母對兒女話不要太多,但說了則要做到。

父母常有錯誤的觀念,以為愛孩子只要滿足他的物質生活就足夠了,這反而會讓孩子長養貪心,想要的東西就非得到不可,最後得不到就去偷去搶。我覺得父母要讓孩子知道雙親的辛勞,讓孩子和父母同甘苦共患難,如此才能教育出一位善解人意,體貼孝順的孩子。

除了我提出的十幾個問題外,與會者更是踴躍發言,相繼提出有關器官移植、醫學上以動物作實驗的因果、持齋者可否吃雞蛋及養生酒、檀講師宣說佛法時說錯話有 無罪過,及食用植物是否也是殺生等問題,我都一一為大家說明。最後我建議協會要多舉辦這種講習會,讓會員們從中建立正確的知見及對社會問題的看法,進而共 同努力弘揚佛法、淨化人心,達到實現人間淨土的理想。

■一月 二十三日  星期一

早餐後,為詹先生新建的大樓動土灑淨。據聞這幢大樓以十二坪隔成一戶,雖然整幢只有六層,裡面卻住了好幾十戶人家,在日本真是寸土寸金。

灑淨過後,匆匆午餐,趕往成田機場。抵達時,看到不少熟悉的信徒已經在機場等候,他們說是在接朋友,我猜想他們是在為我送行,只是以接朋友作個藉口罷了,且一定還沒有用午餐。我邀大家一起去候機室旁的小吃店吃麵,最後結帳時卻由詹居士搶先一步付錢。

由東京回臺灣原本二個小時的機程,今天三時三十分起飛,七時多才抵達臺北,足足坐了四個小時,感覺好遠。

回到臺北道場,發現收穫甚豐,成果輝煌––

1.天下文化公司出版的《傳燈》已經發行,由於世界各地的信徒對此書期待已久,因此《傳燈》尚未面世,預約的數量就有七萬本,而明天高希均教授要將第一本剛出爐的《傳燈》送來給我。


2.第五冊的《佛光緣當代名家藝術精品》裡,一共搜集了一百六十四幅書畫,其中有溥心畬的「秋霄紅袖依欄杆」、李鴻章的行書對聯、張大千的「阿羅漢」、王 震的「靈猴獻桃」、錢慧安的「富貴天官」、王詩漁的「白蓮花開」、周澄的書畫小品、陳丹誠的「雞啼圖」,還有鄧雪、史國良、章金生、施雲翔、田雨霖等人的 精彩作品,這些書畫將於二月五日起,在佛光山文物展覽館展出一個月,三月五日在高雄舉行義賣。一年來,佛光緣美術館能為佛光大學建校籌募基金的因緣而出版 五本畫冊,依門可以說是勞苦功高。


3.佛光緣美術館目前已大致完成,才到臺北,大家便相約參觀,看見館內櫥窗一一俱全,相信對佛教藝術的發揚必定大有貢獻。佛光緣美術館將於農曆新年舉行第 一次明清書畫精品展,之後百幅禪畫、百幅觀音、百幅花卉、百幅羅漢等等也將隨之展出,據聞檔期已排至一九九五年年底。


4.與我同班機回臺的慈容也迫不及待地關心可容納千人用餐的大齋堂,除了齋堂的用途,十一樓的空間可隔成六個教室,以後兒童星期學校、各種會議、不同的才藝班均可在此進行,功能多元化,在弘法事業方面又跨出了一大步。

進入宗務堂,永芸在等我看剛裝訂好的一八六期《普門》雜誌,接著又巡視了十三樓,其中陳履安院長指導的禪室即將完成,想到有些人可專心參禪打坐,心中充滿了無限的欣喜。

慈莊、心定、依淳等人也一起到臺北道場來,與我商討各項事情。即將結束時,設計師彭伯平將巴黎古堡規畫為國際佛光美術館及禪學院的圖樣送來,剛好大家可以一起討論。感謝大家對佛光山的點滴奉獻。

■一月 二十四日  星期二

昨晚,挑燈夜讀新買的書籍,其中《德蕾莎修女》一書讓我感動欽佩。德蕾莎修女一生從事慈善事業,並在一百多個國家建立四百五十間收容所,她以慈悲、忍耐克服了一切艱難困苦,被聯合國祕書長瑞米爾巴里古拉譽為「世界上最有力量的女人」。

書中,德蕾莎修女的兩段對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說︰「我一生擁有貧窮,不主張到處募款,只希望以關懷、愛心、尊重去喚起人類的良心,而並非將金錢施 捨予窮人。」又有一次,印度東北部的一間收容所負責人因病人送院的問題而向德蕾莎修女申請救護車。德蕾莎修女聽後回答道︰「現在不是買救護車的時候,你才 剛到這個國家,應該先去認識人民,挨家挨戶訪問,從這個村走到那個村,與遇到的每一個人交談,了解他們的生活情形與需要。以後,若需要車子,上帝會提供給 你,否則,你先有車子,到時你卻再也不會走路了。」

上午十時,天下文化公司社長高希均教授和主編符芝瑛小姐來訪,我跟他們兩位提到我對德蕾莎修女的看法時,高教授說了一則故事,耐人尋味––

有一天,印度甘地到英國倫敦,接受英女王伊利莎白二世的召見,當時他穿了一件褪色的上衣,在英國首相的相陪之下與女王會晤談話,記者見了卻上前問甘地,如 此穿著是否太過失禮?甘地聽了,淡淡地說了一句︰「英國首相身上的衣服,十個窮人可以穿,而我身上的衣服卻只有一個窮人可以穿。」

我也自覺一生貧窮,因為沒有儲蓄金錢的習慣,但是內心深處,又覺得自己很富有。雖然我出家無家,但一直堅信只要我們安於佛法,無住而住,如此便可以處處無 家處處家,甚至整個三千大千世界、宇宙萬物都在我的心中。記得一九八九年初,返鄉探親時,中國佛教協會趙樸初會長即贈我一偈,上面寫道︰「富有恆沙界,貴 為人天師。」感謝樸老的讚美,也感動於他的相知。

從高教授手中接過剛從裝訂廠出來的第一本《傳燈》,坐在一旁的符小姐就說︰「大師﹗請看這本書的封面設計,雖然陰雨綿綿,寒風瑟瑟,但是在法國古堡的襯托之下,加上大師英挺抖擻,尤其是大師的神情,光看封面,就很有賣相。」

對於《傳燈》一書,高教授希望能成為一本青少年的勵志讀物和工商界的創業叢書,以生活化的傳播,給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我認為這都是符小姐的生花妙筆,個人愧不敢當。

最後,我建議天下文化出版公司能繼續出版《傳燈二集》,讓一燈傳百燈,百燈傳千萬燈。天下父母不一定將財產傳給子女,但應該將慈悲、道德、信仰傳給子女。

■一月 二十五日  星期三

一早,滿綸的外婆金枝姑來訪。金枝姑是我四十多年的老信徒,也像老朋友,雖然不識字,但是我講的國語她卻句句都能聽得懂,從過去到現在,金枝姑聽經聞法已 經幾十年,若要在佛法上來評鑑學歷的話,金枝姑已到達研究所的程度。她有十二個兒女,個個均接受高等教育,而她一生的志願就是將兒女度來信奉佛教,因而滿 綸的出家給她帶來不少的欣慰。
我與金枝姑閒話家常後,吩咐身旁的知客陪其參觀禮佛,誰知她手一搖說︰「不必了,佛祖已經在我的心裡。」金枝姑對佛教的信心真叫人深感敬佩。

十時,接受中視「縱橫天下」節目主持人姜玲小姐的採訪,被問及––

◎為何出家?

◎初抵臺灣,如何將四處飄泊的自己安定下來?

◎早期在宜蘭弘法的情形?

◎設立壽山寺及佛學院的目的?

◎從佛光山開山至今,理想已實踐多少?

◎對未來世界弘法的展望?

◎特別注重文化教育事業,原因為何?

◎誰是影響我最深的人?

◎可有過挫折?

◎人間佛教的意義在哪裡?

◎對「忍」的看法?

◎創立國際佛光會的目的為何?

◎當今社會最需要的是什麼?

臺北道場落成至今已屆一年,為感謝信眾一年來對道場的鼎力護持,住持慈容今天在十四樓如來殿,分兩梯次舉行臺北道場護法委員歲末圍爐座談會。

會議開始之前,覺幻和滿中將常住贈送給每一位護法委員的紀念品拿來給我過目,內有禮品三件︰《傳燈》、紅包袋及綁上紅色絲帶的桔子兩顆。而紅包袋裡的設計別出心裁,甚富巧思,我打開紅包,從裡面抽出一張紅色燙金的感謝卡,上面寫道––

「各位護法居士︰

感謝在心中滋長,祝福在花中萌放,
獻一首大佛法語,帶給您如意年年。

這裡,我們祈願––

  1.平安咒讓您諸事順利,獲得善緣相助。
  2.芙玉寶讓您相好莊嚴,獲得清淨自在。
  3.大佛法語讓您行解並重,成就無上佛道。

             佛光山臺北道場 恭賀」

感謝卡的背面還印製了大佛法語,可以放在皮包裡,時時刻刻提醒我們在新的一年裡,要說柔軟語,作慈善事,行忍辱法,修大乘道。

會中,我除了向大家致謝外,更希望每一位護法委員都能繼續護持三寶、護持道場以及護持正法事業,因為道場是我們的福田,也是我們的根本,唯有熱心護持道 場,我們的佛教才能發揚光大。與會的貴賓如陳履安、曹仲植、曾梁源、張姚宏影等多位居士也紛紛熱烈表示要為臺北道場護法委員會貢獻己力。

■一月 二十六日  星期四

我走遍世界各地,深深覺得一個人的成功絕非偶然,而是從不斷地勤奮努力中累積出來的。最近,我想到幾點方法,可以給徒眾作為學業方面的參考––

1.每人有一本筆記簿︰每天在筆記簿上寫一個自己的成功立業之道,不會寫就去請教別人,看自己到底能寫多少。例如「忍耐」,可參閱《星雲百語》,上面有許許多多的經歷,如此若能寫上一年,不用我教也就成功了。


2.每天寫一卷《阿含經》︰去年底,我曾於國父紀念館宣講《阿含經》,其實大家可以每天選一卷最短的《阿含經》,將之翻譯成白話文,如果每天能花二十分鐘讀一卷二、三百字的《阿含經》,一年下來,已讀了《阿含經》三百六十卷,走到任何地方都不怕沒有教材。


3.每天讀一篇講演集︰每天以二十四分鐘,最多是半小時的速度朗讀一篇五千字的講演集,四本《講演集》約有三百六十篇,每天念一卷,持之以恆,一定出口成 章。像北美事務處的歐陽處長聽了我好幾次的講演,他說,每一場講演記錄下來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其中每講一句都要聽進去,否則就無法貫穿下文。所以我認為 朗讀講演集可以訓練口才,徒眾必須以此作為自己每天的功課。


4.每天畫五至十個教乘法數表解︰每天規定自己畫,一遍畫完再來一遍,耐煩地去做,日子一久,佛教的名相就都滾瓜爛熟,倒背如流。

晚上六時,邀請所有北區的佛光會督導、視察、會長等三百人前來臺北道場舉行歲末圍爐聯誼會,遠從加拿大愛民頓來的李潔華、溫哥華的趙翠慧、日本東京的西原佑一等人也趕來參加,濟濟一堂,好不熱鬧。

■一月 二十七日  星期五

晨八時,從臺北道場專程南下。

途經新竹法寶寺,便與永全等人巡視工程。裝潢的部分大致已經完成,新穎的設施讓人眼前一亮,有圖書館、禪堂、托兒所、育嬰室等。該寺最具特色的就是社教氣 息濃厚,教室寬敞明亮,可舉辦八關齋戒、都市佛學院、各項才藝班、禪修會、讀書研討會等活動,我希望這些活動能帶動當地研究佛學的風氣,形成淨化社會的一 股清流。

中午抵達東海道場,彰化的吳錦美來訪,她原來打算要去澳洲,因為我的到來而將行程延後,她表示要極力推廣《傳燈》一書,購買一千本與學佛好友結緣,一片盛情,叫人感動。

晚上,與中部佛光會的幹部座談,參加的督導、會長約有三百餘人。會中,書法家鄭文禮送來一幅以行書寫的《四十二章經》,流暢瀟灑的字體獲得大家一致好評。最後鄭先生決定將這幅作品捐贈佛光大學,作為義賣籌款的建校經費。

晚上十時,是難得的「師徒時間」,望著牆上的日曆,不禁引發我對大家新的一年的期許––

1.要有新的觀念︰最近,我讀了天下文化高希均教授的著作,對於他所提倡的「觀念播種」十分欣賞。他說,世界上沒有白吃的午餐,看到這句話,要捫心自問, 凡事有否為別人著想?自己的陋習是否改了?道業增長了多少?與人是否能融洽相處?勉勵大家要建立新的觀念,腳踏實地默默耕耘。
2.要有新的開始︰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新的開始要讚美別人,新的開始要面帶微笑,新的開始要要求自己,新的開始要一切重新來過,新的開始要發憤圖強。從新的開始,拓展自己。
3.要有新的作風︰各人有各人的作風,各人有各人的形象,今後我要樹立和平的形象,展開親切的面貌,變得熱誠有禮,主動和人講話,主動勤勞做事,注重道德修養,將身心安住佛法之中。
4.要有新的發心︰新的一年,要趕緊開發自己的心田,開墾自己的心地,發掘自己內心的財富,過去未發之心現在要儘量發起,我們要發心立願,不斷地更新自己,開發心中慈悲信仰的能源。
5.要有新的計畫︰一件事的成功與否,計畫相當重要,我希望所有徒眾要好好規畫自己,重新出發。這裡提出一點意見︰二十五歲當然如是,四十歲心甘情願,五十歲一切靠我,六十歲廣結善緣,七十歲皆大歡喜,八十歲隨心自在。
6.要有新的學習︰一個人要能不斷地學習才會有所進步,新的一年,要立下目標,作多方面的學習,如梵唄、典座、駕駛、策畫、寫作、演講……,充實自己,服務大眾。

■一月 二十八日  星期六

中午時分,由臺中返抵佛光山。

南區佛光會督導、視察、會長聯誼會,下午四時在檀信樓舉行,為一年來得失回顧及新年度佛光會的會務推展,提出自己的感想和建議。高雄文化中心李文能處長、 市立瑞祥國中趙連出校長、縣議員鍾紹和(美濃分會副會長)、縣議員簡泰河(大林分會會長)在公務之餘,都撥空參加此次聯誼會,可見大家對佛光會的重視。

我一生不曾擁有什麼,但自從創立國際佛光會及海內外各別分院道場後,所到之處,每一位信徒或會員所擁有的,我都可以享有,自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晚七時於如來殿,和全山兩序七眾弟子進行「師徒時間」––

又到了年關,家家戶戶正忙著除舊布新,過去禪宗大德每逢歲末迎春,都會有如喪考妣之痛,因又過了一年,尚未有個著落處,怎不叫人著急?人生有限,歲月不待 人,要清楚認識自己的長短缺失,不要放逸在人生道上嬉走一遭;不要「說者由他,行者在我」一成不變,不知進取,那就很可惜。有句話說「欲覺聞晨鐘,令人發 深省」,佛門是個大冶洪爐,如果處在其中,而沒能將自己煉就如鋼如鐵,成金成玉,那實在很可惜。

最近這一年來,巡視了不少海內外各別分院道場,有些「見聞」,令人不勝感慨,「如何做個佛光人」的精神似乎有待加強。迎接新的一年,期望大家––

1.建設新觀念,改除惡習慣︰觀念關係自己的命運幸福與否。凡事要從空無去用心,要有一切靠自己的觀念,要有「結緣比結怨好」的觀念,要有利益回饋大眾、 榮譽分享大家的觀念,要有「為信徒添油香」的觀念,要有向困難挑戰的觀念。在新的年度開始,最重要的是要有正見。


2.如何有道氣︰佛光山叢林學院前幾屆學生,尤其是壽山佛學院時代的學生,學歷都不很高,但學僧們都很有道氣(氣質);而今佛學院學生具有大專碩士資格者 眾,但道氣則大不如往昔,主要是用心點不同。人要有道氣,物質上要知足少欲,在語言上要多使用愛語、柔軟語、讚歎語,做事上要有分寸、禮節、秩序,培養樸 素、安然、發心、勤勞、刻苦、親切、友愛的胸懷,在舉心動念處,將慧心善心散播到六根裡,氣質也就隨之變化,要自省︰這一年來增加了多少道氣?


3.如何讀書︰目前國際佛光會已有八十多位檀講師,相信兩年後,會增加至一千人左右。出家眾要如何充實自我,並發心弘法,是刻不容緩的,要人家尊重我們, 自己則要讓人家尊重。如何讀書?方法很多,如每天抄一卷或誦一卷《阿含經》,以教乘法數及《佛光大辭典》做表解,每天讀一篇《皆大歡喜》或《講演集》。學 習之路雖多,利益之大莫如發憤讀書。
4.如何成功,怎樣才算成功︰在世俗的眼光中,擁有汽車、洋房、存款、美眷、名位、權力者即為成功;而修道者的成功在於有道。懈怠懶散,不課誦,不吃早 飯,如何成功?虛偽作假,不誠懇,不發心,如何成功?出言不遜,惡口亂說,無恆心如何成功?取巧、偷懶不慈悲,如何成功?個人對成功定義不同,但「如何成 功」原則大多一致,徒眾自律成功的守則很多,例如︰

◎慎終如始,即無敗事。

◎經驗來自實踐,成功由於力行。

◎自助,是成功的最好方法。

◎成功之因,在於不屈不撓。

◎自信,是成功的祕訣。

◎成功是由克服困難而來的。

◎不斷專心工作,就能成功。

◎只要對金錢、恭維、名聲不感興趣,便能到達成功。

◎不在乎別人是否賞識,必然成功。

◎不是因成功才滿足,而是因滿足才獲得成功。

◎最困難時,就是離成功不遠。

◎世間事沒有絕對成功,只有不斷進步。

◎成功是由努力,非由希望而來。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想把握成功,應該冷卻心情,降低期望。

◎真正的成功在於克服不成功的恐懼。

◎以道德、學問、才幹去追求理想,促使社會人類再進一步的表現,即是成功。

■一月 二十九日  星期日

搭乘下午二時三十分的飛機北上,準備晚上和北區別分院道場的徒眾圍爐。有人形容我每到一個地方就像是蜻蜒點水似的來去匆匆,儘管如此,只要徒眾懂得珍惜我的一句話、一個提示、一個觀念的啟發,就能受益無窮。這兩天我回答徒眾問題的要點有––

◎佛法不是表現自己,而是要給人接受。

◎「制度」是一種指示,要人遵守,而非供人討論。

◎一個人不能成功,要找出原因。失敗原因不外不與人商量,一意孤行。反之,一個人會成功,大多是能與人為善、能協商、能從善如流。

◎見人要有禮貌、威儀、笑容,每一句話都要講得給人高興,並感謝對方給我們服務的機會。

◎我一生受人家講了多少閒話,我不計較並不表示我不介意,只是我會想方法去開解。

◎我們自己做不到的事,要去讚美人家。人與人相處,不隨便動氣,遇有挫折,也不要怨天尤人。

◎年輕人不要動不動就我「要」、我「不要」的,在學習過程中,歡喜與不歡喜,不要輕易表現;歡喜要忍耐,不歡喜也要忍耐,由不得我去「自由」。全盤接受、不輕易捨一法,才是為學之道。

◎要求自己比要求別人好,凡事不輕易拒絕人家,拒絕要有替代說明,有「拒絕傾向」者,不宜擔任主管。

◎對自己的環境、物質,要求不要過分,要適合自己的身分。不要在金錢物質上膨脹太快。

◎身為主管,理路比能力重要。

◎我是大家,大家是我。我不曾離開信眾,沒有自己的時間或活動。

◎我不曾想過要在哪裡安靜寫作,火車上、候機室、會客空檔、車上,我都可以提筆。不是我有「能力」,而是平常在行住坐臥間,就有打腹稿的習慣,落筆就不一定要選擇寧靜之處。

◎做事遇挫折不要遷怒,若是人事的不協調,不要在工作上出氣,如何取得溝通的管道,才是解決之道。

◎大海之所以大,是什麼都有,什麼都不捨棄,若這個也不要、那個也不接受,最後就什麼都沒有了。要有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的肚量。
◎救急比救窮重要,急難救助人人要關心,能幫助別人是一種精神上、慈悲上、道德上的富有。

◎一個人行慈悲喜捨是用「心」,而不一定用錢。也可以說,在貧窮中比較容易學習對人關懷與慈悲。

◎對於自己分內的事,再忙再累再倦,我都不會嫌棄。多一分耐煩,日子久了,自然就會有成績。

◎爭辯只會加深彼此的怨結,唯有謙讓,才能取得彼此和諧。

◎幸福存在於一個人的工作中。

◎知足是天賦財富,奢侈是人為貧窮。

■一月 三十日  星期一

今天是除夕夜。

今年是佛光山開山第二十八年,這其中我當了十八年住持,退位也十年了,回憶起我在住持任內,每年除夕的情形,不是在朝山會館廚房典座,就是在果樂齋炒麵、 炒飯,要不就是到處灑掃趕工程;也有好幾年是負責指揮交通,常站在佛光山開山碑下,觀看來往車輛,遇到塞車擁擠,便想辦法到溪埔派出所去請求支援,引導車 輛的行駛,一望就望了好多年,所以自覺對交通指揮也頗有心得。我雖很有心,要將此心得經驗傳授下去,奈何負責交通的人眾,理念卻不見得同我一樣,空有理 想,一樣不能成事。此外,趕著懸吊花燈、通宵擺設陳列館寶藏、熬夜布置展覽館物品,也送走了好幾個除夕。

退位後,有三次除夕是在高速公路上度過(往北海道場),兩次在西來寺,其中有一次是除夕離開臺灣,到洛杉磯仍是除夕。還有一次是在畫停車場的停車線,因佛 光山現有停車位已飽和,直到前年又買了山下的土地,以增闢停車場,完全免費服務信徒。由於人手有限,負責畫停車線的員工,到六時圍爐仍未完成,我和幾位徒 眾就一起著手幫忙,到清晨四時多,共畫好大客車停車位八十輛,小客車停車位八百輛。盥洗後剛好上早殿。

去年的除夕,則在臺北道場趕工布置美術館。今天除了本山七眾弟子、佛光會員及信徒們攜家帶眷上山和我們一起圍爐外,高雄縣長余政憲先生和機要祕書李志榮先生也都閤家來山,到佛前獻燈辭歲,為全縣民眾祈安求福。

圍爐時,表揚了這一年來對本山辛苦貢獻者,有負責佛光大學籌畫及世界佛學會考執行的慈惠、帶領編藏處出版《佛光大藏經––禪藏》(共有五十一冊)的慈嘉、 辛苦為全山布置平安燈的依敏、經年累月照顧徒眾(傳燈會)的依嚴、接待來山外籍賓客的滿華、在國際場合負責翻譯的慧群、維護全山環保工作的慧同、提供來山 信眾飲食(典座)的滿賢、在禪堂日夜與禪坐者共作息的慧日、負責全山大小事宜、內外行政的都監院長依淳。

臺視記者胡佳君先生,來到山上作現場實況轉播,將今晚本山圍爐、辭歲普佛及放煙火的景象,透過衛星轉播到電視機前,祝福每一個人平安吉祥。

今晚花燈通宵不熄,雖已夜深,仍能見到信徒、遊客三三兩兩在夜遊,各地佛光會和海內外徒眾紛紛來電向我拜年,除夕夜的下半夜我就在電話鈴聲中度過。

■一月 三十一日  星期二

清晨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打電話到洛杉磯,向母親拜年。

十時在如來殿對朝山的信眾說話,首先我請各隊負責人(大多是佛光會幹部)先自我介紹,並互祝春節愉快。

每一位領隊都能言善道,這也是參加佛光會訓練口才的好處。佛光山今年春節期間所舉行的朝山活動,分幾十個梯次,共計二十多萬人報名參加,年初一是第一梯次 的朝山,也是第一支香的朝聖。從山下三步一拜,拜到山上來,最初離佛好遠,但一步一步拜得與佛越來越接近,朝山是一種行持法門;從殿外一直拜到殿內,到大 會堂聽聞佛法又是一種慧解,朝山是真正做到福慧雙修、行解並重的修持。

在座的曾進朑、陳建成、蘇黃秀琴等「老居士」,從佛光山開山至今,每年都來朝山,佛光山舉辦的活動法會也都參加,從不嫌煩也不嫌多。最近有少部分信徒反應,覺得佛光會活動項目太多,來不及參加,覺得很辛苦。

其實活動項目多,正好可以依大家的性向、喜好、需要,擇一參加,就如衣服很多,出門時不必全部穿上,只要擇一件穿就好;桌上的菜樣很多,只要擇一、兩樣下飯即可,有選擇性就是多元化,能多元化才可以攝受層面更多更廣的信徒參加。

喜掃街者參加掃街活動,喜朝山者參加朝山,喜佛學講座者參加佛學講座,喜拜懺者參加拜懺,喜上燈法會者參加上燈法會;對活動歡喜則參加,不歡喜則隨緣,並 沒有規定一定都要參加。參加活動不僅有學習的效果,且可增加見識,一件事要做,就要做得很法喜,不要做得起煩惱。自己沒有參加,看到別人參加而生歡喜心, 見者聞者其功德是一樣的。

大海之所以大,是因為不嫌水多;泰山之所以高,是因為不嫌土多。佛教徒對功德善事的修行也不要嫌多,朝山並非只有一年一次來山禮佛,只要歡喜隨時都可以舉行,隨時都可以參加。

新年新希望,希望佛光山信眾、佛光會會員,能自我加強訓練,自我健全,從參加法會活動中、從聽經聞法中、從禮拜朝山中,改變自己的氣質。

佛光山的信眾之所以會讓社會人士肯定,主要是在集會時不吵雜,莊嚴肅靜;進堂出堂安然有序;行路時,先後魚貫;工作時,從容不迫,在這種氣氛薰習出來的氣質,不一樣就是不一樣﹗

祈願各位將來山朝禮的信仰帶回去,將佛祖加被的平安帶回去,將善緣帶回去,將歡喜帶回去。

享受空無 1995/2/1~1995/2/15

■二月 一日  星期三

這兩天信眾及遊客絡繹不絕,原以為退位後,來山訪客理應由知客法師負責接待,奈何大家都以弟子身分,要向師父(我)拜年,「師父」的身分可沒有退位,只好 一批批接見,一梯次一梯次說話。對於在家信眾,我認為「家」是第一重要的,身為家庭中的一分子,有責任要將「家」經營好,讓家庭富裕幸福,再談其他。我主 張在佛門發心要「細水長流」,功德不是出得多就好,而是要「出得歡喜」才重要。

立委余玲雅隨同三個姊妹閤家上山禮佛,其萱堂(前高雄縣長)余陳月瑛也來了,在法堂會談。

余玲雅從民國八十一年任職立委至今,三年來始終秉持天天回家原則,每天上午搭七時的飛機往臺北,八時十分趕赴立法院開會,下午乘五時三十分班機回高雄,每 天如此南北奔波主要是因為選區在高雄,晚上到服務處找她陳情的選民很多,面對面溝通,可以進一步了解,且天天回服務處,事情也不會耽擱、囤積,由此可以處 理很多決策性事情。

余立委表示,她一貫堅持理性問政,絕不打架,並常以「關懷中央事,心繫地方情」自許,因她相信選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其問政態度,有幾件事可代表,如––

◎立法院在審查臺糖預算時,臺糖變賣土地所得遠超過本業所得,而臺糖是否釋出全省五萬八千餘公頃土地,以實現李總統「月付一萬餘元,買四十坪房子」的承諾,成為質詢焦點。

住宅問題會在立法院引起如此大的反彈,是因為此問題已成為臺灣各種問題的風暴中心。近年來官商勾結、利益輸送,貧富差距不斷擴大,主要來源就是透過農地變 更、土地重劃,以獲取不當利益。一個剛入社會的年輕人,想靠自己的努力買一間僅可容身的房子,可能要花一輩子的時間不吃不喝才能實現。土地對臺灣民眾而 言,原本就是稀少而必要的資源。除考慮釋出十六萬公頃的農地與臺糖土地外,余立委建議還可從下列幾種方式著手︰

1.由政府出面成立特種基金,以擴大勞工住宅貸款的實施。

2.經建會目前研擬的國土綜合開發計畫,主張農地變更採許可制,但健全交通建設卻更形迫切,否則失去降低土地投機的美意。

◎針對高雄縣大坪頂特定區禁建風波日益嚴重一事,余立委表示,要求內政部重新評估全省各特定區之禁建問題,並修改相關法令,以縣、市同時開發為原則,以提升地方建設。

◎對兼任政務官的國代應捐出所得一事,余立委表示,目前兼任國代的政務官員共十餘人,包括國安會祕書長施啟揚、法務部長馬英九、銓敘部次長謝瑞智、高檢署 檢察長劉景義、國策顧問蘇南成、臺灣民政廳長張麗堂等,其中除馬英九拒領國大薪資並成立專戶捐獻慈善機關外,其他人並未有具體行動。余立委要求︰

1.兼任政務官之國代應成立帳戶,捐出所得從事慈善活動。

2.為避免一再浪費人民血汗錢,國大祕書處應承諾自明年度起不編列政務官兼任國代之費用。

■二月 二日  星期四

經佛光會旗山分會督導黃松木、柯玉暇、洪麗玉及會員信眾的努力,十多年後的今天,終於在旗山擇一土地,籌建禪淨中心,上午與建築師李光輝前往勘查,初步規 畫建坪用地及結構式樣。感念旗山信眾對籌建道場的用心,今後信徒供養的紅包、著作的版稅、稿費等,我將以分期付款方式捐出五百萬元作為「旗山禪淨中心」的 興建基金。

回程繞道到美濃,訪「美濃窯」主人朱邦雄夫婦。每一次造訪,朱先生的展示場內都會有新的產品,每次聽其講解作品的精奧處,都有上了一課的感覺。藝術要教 育,才懂得欣賞;美是一種感受,不只是用看的。敦煌藝術已有千年歷史,受過多少先聖先哲的讚譽與肯定,而陶藝––尤其是美濃窯的作品,要表現出現代人的智 慧,讓後代子孫來評鑑。每一次當自己的創作聳立在公共場所,讓來往的民眾駐立、讚歎、欣賞,那種知遇之情油然而生,就像自己生命已溶入大眾一樣。怪不得有 人說︰

◎藝術是崇高情操的宣洩。

◎藝術上所謂的永遠,是指感覺,不是指時間。

◎藝術的使命是表現自然。

◎藝術可超越時空,歷久彌新。

慈怡來信,對這次日本兵庫縣南部地震情況有詳細報告,摘錄如下,讓關心的徒眾信徒了解善後情形––

「師父上人慈鑑︰

新年期間大家一定都很忙,恭頌新年快樂﹗

此次日本兵庫縣南部大震災,承師父上人及諸位師兄大眾的關心,大家都感到很溫暖。東京匯來日圓四百萬,世界總會、中華總會一百四十萬、香港一百萬,大阪地區也募集約三百萬,大家的慈悲心,令受災者感到慰藉。非常謝謝﹗

據統計,此次地震的死亡人數高達五一○三人,受傷人數二六八○三人,房屋損壞十萬餘戶,避難所災民達三十萬人。

昨、前兩日拜訪大阪、神戶兩地華僑總會,分別由李瑞乾、林緒堂會長接待,除致送慰問金各一百萬日圓外,並轉達師父上人及各國佛光會關懷之意。神戶災情慘 重,所有的交通道路、交通工具全部癱瘓,經過電車、走路、汽車、排隊、等車……幾番跋涉才到神戶南京街,沿途的慘狀,令人難以想像,新幹線大支柱、高速公 路樑柱,損毀得一塌糊塗,高樓大廈傾斜,矮舊房舍幾乎全毀,神戶地區華僑死亡四十餘人,存活者幾乎失去生計,避難所人滿為患,近日又逢氣溫只有零下幾度, 天空飄雪,災民之苦難以言喻。

大阪道場亦屬災區,所幸人員無恙,佛堂、佛像安然,倉庫(二層樓)全倒,舊房舍有一間破損不能使用,比起鄰近人家的災情,已算是大幸了。這些天沒水、沒瓦 斯,大家到避難所提水用,接雨水、打井水(只能一點點)沖洗廁所,隔些天到大阪信徒家沖澡,用小罐裝瓦斯煮菜,信徒偶爾來幫忙打掃清潔,送些食物來。雖然 如此,山門每天設攤供應食品,任人取用,每天煮熱湯、熱麵送到避難所給災民食用。走在路上,每個人都向我們點頭致謝,原來他們都是吃過麵包、喝過熱湯的 人。

大阪道場充分發揮佛光山人間佛教的理念,把佛法送給每個需要的人,也由此體會到佛法不一定要站在佛堂或講臺上宣講,佛法的確是要用一顆心,一雙手去實踐。 大阪道場雖然尚未興建大殿,尚未全面展開工作,但是,佛光山大阪道場已在寶塚市、清荒神伸展開了。甚至大阪、神戶僑界,均感念佛光山,感謝大師的慈心悲 願。大阪佛光協會提供食宿接濟受災留學生,國際佛光會之名已在大家口邊流傳。

過兩天,要去拜訪寶塚市市役所,去送救濟金,前已分送了四卡車食物到各避難所,市役所救災本部很感謝我們﹗

自上月十七日地震以來,至今餘震未了,雖僅十幾天,但是感覺上好像很長、很久,忙著賑災、忙著自救,還要承受餘震的恐慌,所謂『度日如年』大概就是如此吧﹗地震已震得我們沒有一點過年的氣息了,雖然如此,還是向 師父及大家拜個年,恭祝法體健康,吉祥如意﹗


大阪道場慈怡
頂禮三拜」

■二月 三日  星期五

在羅雅惠小姐陪同下,今有多位資政夫人來山禮佛,如閻振興夫人、張豐緒夫人、張祖詒夫人、羅傳進夫人、陸潤康夫人、姜必寧夫人等,在法堂為大家簡介佛光山 的事業及弘法情況。深感春節期間有機緣到山上「行春」是一件喜悅的事,大家互約下一次能在佛光山小住兩天,好好巡禮山上的每一座殿宇、客堂。

從除夕開始,法堂傳真機用紙已先後換了兩捲,海內外別分院及佛光會會員們都用傳真來向我拜年,有些還密密的簽了一大堆名字,有些則只有「恭賀新禧」四個字 而已,我覺得如果能多寫一些「字」來報告當地時事或信徒狀況,總比「恭賀新禧」四個字來得踏實,也比較實際。如來自法國的永賢,他的信值得一讀,摘錄如下 ––

「師父上人︰

謹將此地一些見聞訊息,提供參考––

1.今年一九九五年總統大選,目前民意調查現任第一總理巴拉杜獲最高支持率,雖然他至今尚未表示參選意願。密特朗所屬的左派自一九九三年議員閣揆選舉大敗下來,至今元氣大傷,很難找出一位可與巴拉杜聲譽抗衡的人選。

2.回教徒在法人數,據調查數字顯示遽增,相對的天主教徒則逐漸式微。回教徒為此自傲地說︰『伊教的哲理完善,涵蓋中西,才能吸引眾多信徒。』事實分析, 歷年來中東、阿拉伯、土耳其和阿爾及利亞等貧窮國家的人民遷居到不喜生育的法國,倚賴其社會福利大量生育,所以漸有『努力移植』的結果。

3.『宗教與和平』的問題,隨著阿爾及利亞、波士尼亞、盧安達、蘇俄境內特特尼和以色列及巴基斯坦等地戰亂不安,以及法境內宗教與社會時有牽扯的諸多問 題,成為最熱門的討論話題,為此,電視製作了系列特別報導––『全世界宗教面面觀』,內容包括︰禮拜祈禱儀式,信徒感言,修女、修士、牧師、神父、僧伽與 其他宗教修道者現身說法,專業作家評析。此外,教用教理也都有廣泛的介紹。此一節目播放至今尚未結束。另一配合的活動是和平主題演說,在全國各地學校演說 討論。

生在佛教之國,若缺乏聖教存亡的危機意識,不知他教的興衰情況,可說是一種悲哀。於此新春之時,遙想師父上人時時給予我們耳提面命的教導,更是感恩慶幸﹗


弟子永賢叩上」

■二月 四日  星期六

報載,春節連續假期中,因受寒流侵襲,各地風景區遊客銳減,只有到寺廟許願朝拜的人潮仍然不減。旅遊局表示,旅遊人次最多的仍屬寺廟,如︰臺南縣南鯤鯓、 麻豆代天府、松柏嶺受天宮、鹿港天后宮、關子嶺碧雲寺、大甲鎮瀾宮、高雄佛光山等,三天假期遊客信眾各達十五萬人次以上。
由這則新聞可以得知,臺灣民眾的信仰還是偏重於神道教,既覺欣慰又不免感嘆,欣慰佛光山能為佛教提供一席之地,感嘆佛教界若不團結起來,教育信徒正知正見,則佛教前途堪憂。

曾有人問我,臺灣大街小巷之內,各種寺廟林立,供奉的不一定是佛,不一定是道,各種神像都有,我的看法如何?

我覺得信仰是人人必須的,人本來就是一種「信仰的動物」,需要有宗教信仰,但是要信仰正知正見、善良的宗教,有善良的風俗習慣才能提供全民正面的貢獻。中國社會民間信仰大都是佛道不分,有些以迷信來控制人心,有些則用邪術來迷惑人心,那就很可怕了。

希望臺灣社會,在經濟發達、物質豐富的條件下,對宗教信仰要能正本清源,不要被邪知邪見迷惑,或走入邪魔外道而不自知。

十時,祝賀朝山信眾,新年吉祥如意,並表示,人與人的往來要靠書信、通電話、禮物的交際;而我們與佛祖的來往交流,則靠朝山拜佛––從娑婆拜到淨土,從凡 夫拜成聖者,從污穢拜到清淨,由身體的健康拜到心靈的健康。邪知邪見者因朝山,可以拜出正知正見;愚癡者,可以拜出聰明智慧;心量小者,可以拜出寬大包 容。

宜蘭雷音寺有一位跟隨我四十多年的信徒,每天都到雷音寺參加早晚課誦、法會、佛七、各種參訪,從來不曾間斷過。最近有人約她回山參加朝山拜佛。她說︰「我 拜佛已拜了五十多年了,早將佛拜到我心中來了﹗」這話也有道理,能將佛祖拜到自己心中,與你共同呼吸,這是了不起的信心。

點燈要點亮自己心中的燈,拜佛要將佛拜到心中來,每一個朝山拜佛的功德種子,種下去必能開花結果。

「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
 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

法華經中如是說。

■二月 五日  星期日

日前從美加遊學回山的勝鬘書院學生一行二十五人,下午告假回家,結束這一期的課程(本梯次將於三月上旬結業)。

上午九時,於談話室與勝鬘書院學生座談。對結業後,是讀佛學院?申請當師姑?還是進國際佛光會服務?出家?出嫁?回社會工作?聽取眾人的心得,並回答大家的發問––

◎過往醉生夢死、相夫教子都是一種生活方式,但接觸佛法後,人生的視野變得寬廣了,方向相對的也多起來,何去何從?自己的行為要自己決定,尤其要清楚自己性向、興趣、專長是什麼?世間上的理想,全靠自己去爭取、去奮鬥。人的青春有限,凡事要及時,不要浪費光陰。

◎投身佛門者,也要講究歷史,外在的因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認定。

◎已婚者,要好好維護自己的婚姻生活,畢竟兩個人的婚姻,不是一個人能夠完成的。感情也是一種債,報恩的方式有很多種,委身相許的方式,有待商榷,並非明智之舉。

◎如何在佛門過清淨生活?到佛門來,弘法是家務,利生是事業,且有芸芸眾生未度,哪來清淨?想清淨不一定要到佛門來,因「心淨則國土淨」。而人是生活在事 業中,不在歲月內;在思想中,不在氣息裡;在感覺中,不在鐘錶上,我們應該以心的跳動來計算時間,珍惜我們有限的生命。

◎一個人智慧不夠,則永遠在矛盾中痛苦。理想與事實老是不能調和,皆因「說時似悟,對境生迷」。

◎世界的大小是不變的,但自我內在的世界,則可自己去開拓。

上午十一時起,與三個梯次的朝山信眾談到––

「恭喜發財」是春節期間最常聽到的一句吉祥話,世間的歡喜和發財易知易解,但在佛門中,如何歡喜?

1.從修持中可以得到歡喜︰世間上任何東西都不比「歡喜」更寶貴,功名富貴都不如自我追尋––拜佛朝山的歡喜。

2.從慈悲中可以得到歡喜︰助人為快樂之本,寧可什麼都不擁有,但不能沒有慈悲,從讚美人、助人中可以得到歡喜。

3.從忍耐中可以得到歡喜︰忍耐並非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忍耐是一種擔當,也是最大的力量,在擔當中可以得到歡喜。

4.從勤勞中可以得到歡喜︰從發心清潔、掃地,美化社區中,看到別人歡喜,自己也可從中得到歡喜。

而在佛門中,如何發財?

佛門中的財富,非指物質上的房屋、汽車、股票……,這些是屬心外的財富,佛門講究的是心內的財富,如信仰就是我們的財富、滿足就是我們的財富、感恩就是我們的財富、智慧就是我們的財富、慈悲喜捨更是我們的財富﹗

有信徒說,要見到我不容易,難得今天可以聽到我說話。其實不然,我每天「遊走」三臺(臺視的「星雲說喻」、中視的「星雲說」、華視的「星雲法語」)不都是 在跟大家見面嗎?《普門》雜誌中每個月的〈星雲日記〉,不都是在報告我的行蹤及所做所言所行嗎?我的《講演集》、著作、乃至出版不久的《傳燈》,只要隨便 翻閱,字裡行間的每一句話都是我跟大家接心的引子。我沒有離開大家,不管任何時地,我都是跟大眾在一起的。

■二月 六日  星期一

經過頭山門守衛室及停車場交通管理組保守的統計,從農曆正月初一起,每天上山禮佛的信眾,至少有十萬人左右,徒眾來法堂,都不忘向我報告––

「殿堂信徒多得水泄不通。」
「上燈法會的信徒人山人海。」
「經過寶橋,真的是摩肩接踵。」
「在齋堂用餐,都要挨肩貼背。」
「停車場真是車水馬龍。」
「一批又一批的朝山團綿延無盡。」
……

同樣在形容人數眾多,卻有這麼多不同的形容詞,「成語」不愧是文化的結晶。當然,除此之外「屯街塞巷」、「壓肩疊背」、「舉袂成幕」、「車馬輻輳」、「冠 蓋雲集」、「絡繹不絕」、「高朋滿座」、「戶限為穿」、「履舄交錯」、「門庭若市」等,都是在形容人多車馬忙碌的樣子。

看到這麼多人,以朝山禮佛來度過春節,我認為,淨土非遠在西方,就在當下此刻,而大家都已懂得為自己的心靈尋找一片淨土。

最近我很想做一件事,就是將佛光山人眾,依其性向、能力分批訓練,各職務所需具備的條件為––

一、當家住持人才︰具有常住觀念、忠誠發心、有立場者,有承當能力、有識見者,品貌威儀俱全、唱誦法器可為表率者,口才說法有能力者。

二、知客人才︰身高一百六十公分以上,言談舉止威儀大方者,社會常識豐富者,有社會性、親和力、勤勞、主動,對本山宗風精神透徹了解者。

三、文教人才︰文化方面,需甘於寂寞淡泊者,說理清晰,能深研義理,不好攀緣名利者。教育方面,思想純正,能承先啟後者,言論不違犯常住宗風、不製造事端、不搞私人關係,會收集資料、運用資料、熱心教學者,每年都有作品發表者。

四、策畫人才︰凡事能有看法創見者、有數據觀念、能保守機密者、不居功者、能將佛法及世間學融和者、長於文書行政、具幕僚性格者。

其他尚有法務人才、會計人才、典座人才等等。希望春節忙完後,能有時間為「人才分類」,也希望大家提供我一些理念,讓主其事的徒眾著手訓練。

南區電信管理局局長蘇麗澤、會計科長陳秀鳳、人二室處長吳文雄、帳務股長何文雄、九曲堂電信局局長王百祿及局員吳慧玲等多人,今上山禮佛。

吳慧玲小姐常在公餘之暇,到山上充當志工,與各單位職事都很熟識,本山的電話問題,承九曲堂電信局的照顧最多,中午以「素齋談禪」,款待大家,並回答大家對佛法上的問題。期望還有因緣,讓更多電信局員工,都能來山「談禪」。

■二月 七日  星期二

佛光山一連串的新春活動,吸引許多人從各地攜家帶眷上山來,祈求一年的吉祥如意。這數十萬的香客,新年能有這一念虔誠,我想臺灣是充滿希望的。

新年一過,各個單位的工作人員,又回到自己的崗位繼續奮鬥。一早我也趕往臺北,車子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發覺塞車的情形已減少,一路上通行無阻。春節期間, 高速公路堵車的「壯觀」也是一大奇景。雖然有關單位曾限制乘客數量,以降低行車擁擠現象,但仍舊無法改善。尤其收費站是主要影響的因素––繳費阻礙了大量 流程。如果待在車內七、八個小時動彈不得,確實很麻煩。要上高速公路最好隨身攜帶四件物品︰飯盒、水壺、尿壺、大哥大,有備無患。

隨我北上的王桂美小姐,在美國完成碩士學業後,從事會計師的工作。這次她特地從美國回臺灣來找我,寧願捨棄目前擁有的一切,心甘情願追隨我出家,她說︰ 「世界上有賺不完的錢,也有追求不完的夢想,而那些都不是實在的東西。」她要的是佛法,不是財富;是永恆的真理,而不是虛浮的名利。在我一生當中,有許多 奇妙的因緣與際遇,我認為因緣是培養的,際遇是創造的。

抵達臺北道場,徒眾一一向我拜年,我勉勵大家年已過了,應當重新出發、重新開始。不一會兒,勾峰來訪,說明華光傳播公司將製作一部「布袋和尚傳」,擬在中 視八點的黃金時段播放。笑臉迎人的布袋和尚普遍受到大眾的喜愛,他的趣事更是家喻戶曉、百聽不厭。佛教的傳播事業很重要,佛門子弟應該加緊推廣擴充才是。

監察院長陳履安先生、中華漢藏協會理事長田璧雙喇嘛及趙翠慧、陳筱君、曹仲植等居士分別與我會面,依修從馬來西亞回來銷假,永全請示法寶寺落成開光的時間,並拿了一份澳洲柏斯分院初步擬定的重建計畫藍圖給我看。

七時三十分,臺北道場舉行供佛齋天法會,「供佛齋天」的意義就是我們一般說的「請客」,只是請的對象不同。「供佛」就是供養佛法僧三寶,「齋天」就是請天 人吃飯,有天神、天將的代表二十四位,並非世俗所謂的拜天公而已。法會中我以「請客」為主題,說明現代的主、客可分三等––

一、主人請客分三等︰

1.上等的主人︰在客人未到之前,家裡已經打掃乾淨,物品擺設井然有序,見到客人滿心歡喜,口裡還不斷讚美、說好話。
2.中等的主人︰客人到達,家裡打掃一半,向對方說聲抱歉,請客人再稍待一會,並奉上一杯茶水。
3.下等的主人︰客人來了,屋內亂七八糟,髒亂不堪,茶水還未具備,所謂「客來才掃地,客去才倒茶」即是此等的寫照。

二、客人分三等︰

1.上等客人︰事前告知消息,提前十分鐘到達,衣冠整齊、小禮品隨手相贈,笑聲、讚美不斷。
2.中等客人︰遲到五分鐘,赴約後向主人致歉,並向全部的人握手表示歉意,適當的讚美主人。
3.下等客人︰遲到不認錯,理由一大堆,話多又不識大體。

三、女主人分三等︰

1.上等的女主人︰客來菜餚、碗盤皆齊全,與客一起用餐,介紹菜色,熱心招呼。
2.中等的女主人︰滿席的美味佳餚,招呼客人先就座,並道歉先離席,尚有一道好菜未上桌。
3.下等的女主人︰餐桌上少碗少筷,客人來時躲在廚房,讓客人三請四請都請不動,只有自行招呼同桌用餐。

四、丈夫分三等︰

1.上等丈夫︰一回家,體恤太太的辛苦,讚美她的菜很香,主動幫忙擺碗筷。
2.中等丈夫︰一回家,往沙發一坐,看報喝茶,嘴裡還不忘稱讚太太幾句。
3.下等丈夫︰一進門,不開口,板著臉孔,像老太爺,嫌東嫌西。

五、兒童分三等︰

1.上等兒童︰賓客來訪,有禮貌,安靜不吵鬧,主動幫忙家務。
2.中等兒童:賓客來訪,在書房中寫字讀書不吵鬧,謹遵父母叮嚀。
3.下等兒童︰賓客來訪,奔跑吵鬧,毫無禮儀。

六、聽眾分三等︰

1.上等聽眾︰有表情、有掌聲、有回應、有問答,安靜不走動,不中途離席,講前到達,講畢離去。
2.中等聽眾:準時到會場,按時離開,聽講缺少反應。
3.下等聽眾︰遲到早退,擾亂次序,沒有任何回應,一臉茫然。

七、講者分三等︰

1.上等講者︰契理契機,威儀莊重,準時上臺,按時下座,給人法喜,聽者如沐春風,內容不重覆,不拖泥帶水。
2.中等講者:不違義理,合乎佛法,契理不一定契機,口齒清晰,給人正知正見。
3.下等講者︰內容空洞,標題不明,閒話太多,遲到拖延。

■二月 八日  星期三

今天大解不順,從上午八時至下午六時熬了將近十個鐘頭。慈照專程由家裡趕來臺北道場忙這忙那,江志桓醫師也關懷備至,不斷探問我的狀況,承蒙他們這般用心周到。慈容、永均、覺恕也在外頭十分焦急,大家對我這樣關切,我也很緊張––太過於勞師動眾了,心中不安﹗

為了一個大解消耗了大半天時間,很少有這樣的情形發生,「歲不我與,人老無用」,年輕要懂得珍惜光陰,莫待老來徒傷悲啊﹗

過去幾十年,我一星期才大解一次,人家說這樣不好,我卻習以為常,不覺有何不妥,大家擔心我吃的食物不知消化到何處去?有人說大概我的器官構造與眾不同,吸收養分得天獨厚,他們稱此為「天胃」。

連小便也很奇怪,我曾經由高雄至宜蘭搭平快車幾十個小時,不上淨房,養成習慣,一坐不動。佛經裡指出「天人五衰」的現象,其中之一是「不樂本座」,也就是 做一行怨一行,到最後只好到其他各道去輪迴了。人在一生中,能「安坐」則能安住身心,能安住身心,則能行行順利,事事感恩、歡喜。

糖尿病的症狀––吃多、喝多、尿多,這些現象我都沒有,但糖尿病卻是個事實,我也不知道這種糖尿病是屬於哪一型?平常外出往返十幾個小時不上淨房,而夜晚起來的頻率卻相當高,大概「老人頻尿」吧﹗

有人說「能吃」是福,我說「能拉」也是福。
有人說「能睡」是福,我說「能醒」也是福。
有人說「能坐」是福,我說「能忙」也是福。

人的信仰各有不同,所以我倡導真正有用的人要具備「能大能小」、「能冷能熱」、「能餓能飽」、「能動能靜」、「能有能無」的性格與擔當。

折騰了一整天,未進任何食物,一出寮房,全身乏力,徒眾趕緊煮稀粥。身體才好一點,大家又陸續來訪,面對這些訪客,只得振作起精神,和大家愉快談笑。

客人離去後,徒眾說︰「師父﹗您這樣給人歡喜,我們實在做不到,要換成我們,早已倒在寮房休息,等體力恢復再談。」

對我來說,這一切都是一種習慣,等習慣成了自然,就和「呼吸」一樣的不必特別用力。大家讚美我「偉大」,事實上,這些「偉大」的事情,在我心中,也只是一種自然,一種習慣罷了。

■二月 九日  星期四

每天講演、開會、授課、會客、改稿、照相、接電話、批文件,從早到晚,忙個不停,卻也成為我一貫的生活步調。有些信徒不忍心看我如此勞累,體念我長期奔波 的辛苦,紛紛建議我到郊外靜養一段時日,但我仍舊南來北往,國內國外的弘法佈教,於是信徒主動找了一處安靜閒適之地,希望我能撥冗小住一些時候。

慈照也告訴我,在動完手術後,唯有拒絕會客、靜養調身才能儘快恢復健康。早上便到郊區繞一圈,面對眼前的山嵐薄霧、潺潺溪聲、燕雀啼鳴,整個人神清氣爽起來,真感謝信徒這一片誠心,對我厚愛有加。

中午時分,曾梁源、黃麗明夫婦陪同廖鎮漢、樂忠勇二人來臺北道場參觀,我與他們共進午餐,廖先生談及計畫在臺北忠孝東路以七千坪土地建設育樂場所,我建議 他們參考佛教中「十法界」的理想境地來籌備。其實每個人都是法界的總圖,上至佛、菩薩、聲聞、緣覺、天、人、阿修羅,下至地獄、餓鬼、畜生,上升與下墮完 全由個人的造作行為而決定,以此寓教於樂,才能利益大眾,他們聽了都非常認同。送走客人,驅車至土城、三峽、板橋等地巡視。

到了板橋講堂,發現可利用的空間仍然很大,建築藍圖即刻浮現腦海,一下子齋堂、廚房、客堂、寮房便籌畫完整,大家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餐,隨即趕回臺北道場。

還沒坐定,徒眾便急著向我報告「天下」出版的《傳燈》,在金石堂文化廣場的輝煌成績,使我連想到許多佛弟子,在全省四十三家金石堂付出的努力,如果不是有這麼多愛護我的人,這樣心甘情願私下努力為我「廣告」,哪能締造這種成果?

晚十一時,與金家三姊妹見面,有趣的是三人都為佛教出力卻各有據點,二姊金貞吾在慈濟基金會社工組服務,三姊金亭秀曾在廣欽文教基金會工作,金祺小姐則在 中華佛光會幫忙。三人對佛教都很有信心,尤其金貞吾小姐對佛教的未來甚為關心,她談到義工與人接觸,往往出現言語的無意冒犯,以及籌募善款處置不當的各種 弊病。我感覺現在的佛教青年,很欠缺對佛教未來全方位的理念,難得金家三姊妹古道熱腸,能發現問題,又勇於面對,勇於解決,具足「好義工」的基本條件。

■二月 十日  星期五

早餐用畢,翻閱報紙,感覺到現代人的思想,變動得太快,有些人連自己說出來的話,自己也不太相信,更不要談到對別人重承諾了。我想到臺北道場的徒眾,本身 要加強共識與默契,才能有力量來幫助信徒大眾。於是,臨時召集大家開個早會,鼓勵大家對弘法利眾的擔當。我建議大家每天在各單位服務前,先開早會十分鐘, 將各單位進行之事做一番認識,才能日日更新。早會有什麼意義呢?

1.彼此之間可以相互傳達資訊,將重要訊息報告給大家知道。

2.雙方必須配合的事項,可以在這個時段聯繫。例如︰甲下午外出,有事請找代理人乙;我到某某講堂、別分院幫忙,有事請撥電話到某某講堂、別分院來。

3.把自己的一些看法、意見,不管好或不好都說給大家聽,並且要有風度接受大家的勸諫。

4.將平日做得不如法,心裡不以為然的看法,或是影響團體、個人的事情都提出來檢討,如羯摩、布薩。

大家同心協力,不斷改正,就不會有過失、衝突之事發生。佛光山成功的主要因素,是因為早期大師兄們彼此之間禮讓,不互相排斥而能共圖大事。有能力的人,我們要擁護、讚美、幫助他,而非嫉妒、攻訐、計較。

開完早會,龔校長與我商談佛光大學建校及選擇師資的問題,並向我告假,明日將赴澳洲。接著歐洲華人學會負責人關愚謙夫婦來訪,邀請我參加巴黎的國際學術研 討會。十一時三十分中興工程的林協理、廖副理送來一份佛光大學的設計藍圖給我審核,還有北美衛星電視公司郭原勳董事長找我錄影,一個上午的時間就這麼匆匆 過去了。

下午藝文、新聞界人士相聚於臺北道場素齋談禪,好不熱鬧,參與者有郭嗣汾夫婦、袁睽九(應未遲)、尹雪曼、程國強夫婦、沈靖、邱七七、黃文範、姚曉天、潘 人木、李萼、司馬中原、郭晉秀、楊小雲、劉枋、姚家彥、蔡文甫、姚宜瑛、符芝瑛、王慶麟(瘂弦)、劉靜娟、田新彬、陳宏、朱安平、方梓、電視製作人周志 敏。

大家一邊用餐,一邊發表對《傳燈》的感想。

首先發言的是符芝瑛︰「《傳燈》這本書的出版,可以說是有形的成果,我以有限的能力,將自己聽到的、看到的寫在裡面。在這兩年中,我跟隨大師,耳濡目染大 師的風範,學習大師的精神,卻是我最大的收穫。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將大師的智慧,佛光山的精神,燈燈相傳照大千。」

郭嗣汾︰「一般人知道的都是大師成功以後的聲望,很少人注意到大師在學習過程中的艱苦,在奮鬥當中屹立不搖的精神。《傳燈》代表大師的成功之路,是一本具有導向性的傳記文學,不但記錄大師的弘法歷程,更捕捉大師的生活面貌。」
邱七七︰「我一向都很景仰大師,因為他的創造力非常強盛,一個佛光山從無中而能生有,如今成為舉世聞名的佛教聖地,這是一個奇蹟。臺北是商業繁榮、人文薈 萃的據點,大師卻以紅塵為道場,在擁擠的生活空間,創造心靈開放的世界,無形中感化許多年輕人。這樣的創意是今日社會最需要的。」

程國強︰「《傳燈》是一本散文傳記,內容平平實實描述一切,沒有高歌頌揚大師的偉大,可是大師的偉大就在平凡中顯現出來,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司馬中原︰「《傳燈》的文字如行雲流水,結構層次井然有序,段落分明,唯一欠缺的不是傳記本身,而是大師與各徒弟的小故事,也可作為傳記的一部分。」

大家盛情,對我讚美有加,我卻認為成就是歸於大眾的。

會後,李萼、沈靖、朱安平請求皈依三寶,我也很歡喜,特別為他們舉行了一個簡單而隆重的皈依儀式。

■二月 十一日  星期六

為了《傳燈》,今日在臺北道場舉辦記者招待會,蒞臨者有天下文化社長高希均教授、主編符芝瑛、企劃王品,報社記者徐開塵、林英喆、沈怡、喻小敏、包黛瑩、 王凌莉、翁立民、陳紅旭、蘇秀姬、林世哲、董青枚,佛光大學校長龔鵬程,金石堂行銷部經理楊秋福,佛光會趙翠慧等人。

高教授認為︰「沒有人可以在《傳燈》這本書寫序,我在書中所發表的,是對大師許多新觀念所創造出來的奇蹟,有感而發之言。四十年來,臺灣的經濟是一種奇 蹟,而星雲大師將佛光山組織得有條不紊,讓佛教無遠弗屆傳送至全球各地,也是另一種奇蹟。《傳燈》要告訴大家的是大師耕耘的過程,它不僅適合做為工商界、 教育界、管理學、心理學的教科書,更是一部激發青少年勵志向上的經典鉅作。」

高教授還說了一則有趣的故事︰「有一天,張三與李四,各自駕車行駛在公路上,一不小心,兩人的車子撞在一起,張三與李四下車後,互相道歉,自責己過。路人 見狀,異口同聲讚歎他們的人格超凡。張三為了表示他的誠意,從車內取出一瓶好酒對李四說︰『非常抱歉,讓你受到驚嚇,請你喝點酒壓壓驚吧﹗』

李四回答︰『你這麼客氣,我實在愧不敢當啊﹗既然是你的酒,還是由你先嚐,我再喝吧﹗』

張三聞言有理,於是將酒喝下,這時李四開口說︰『我現在就去請警察來評理。』」

大家聽了哄堂大笑,有些人覺得張三豪邁,有些人覺得李四陰險,但也有更多的人覺得張三遇事糊塗。
會中,他們好奇地問我,新觀念從何產生?

我認為觀念要不斷的更新,而且是從自己身上挖掘出來的。每一個人都具有無可限量的寶藏,將自身的力量發揮就有所得。

《傳燈》一推出,銷售量即達十萬冊,書店搶購一空,這全是有心人的功勞,大家這樣的用心,我無限感恩,尤其令人感動的是趙翠慧女士,她為了等《傳燈》這本書,延遲二天才去澳洲,而且撥了幾十通的國際電話給金石堂的周副董事長,詢問他們的作業情形。

醫生宣布她的病情已至末期,但是為了我的事,她四處奔波策畫,不僅介紹親朋好友買書,還自掏腰包和人結緣,想盡各種方法鼓勵大家買《傳燈》,看《傳燈》。 雖然重病纏身,卻絲毫不為病魔所擊敗,仍然堅強站起來為《傳燈》賣命,且甘之如飴。她告訴我︰「為《傳燈》忙碌,早已忘了自己是個有病的人。」

她驚人的毅力、施捨的精神,為佛教付出的心血,都顯示出,一位人間佛教的修行者所應學習的典範,希望佛光會員們都能具足這樣的精神,必定功不唐捐,祈願諸佛菩薩加被,讓她早日康復。

下午三時四十分,由臺北搭機回高雄。

晚七時三十分,於大會堂為前來參加短期出家的戒子開示。此次修道會戒子共有五百多名,具有研究所、碩士、大學、專科等學歷,在社會上工作,分別有行銷經 理、廣告公司經理、百貨公司主任、教師(國小、高中、大學)、飯店經理,佛光會理事長、會長,記者、電臺節目製作、法官等,平均年齡二十四歲。參加青少年 組的戒子(沙彌)則有一百多名。

雖是短期出家,但發心出家,主要是在出煩惱生死之家,出名聞利養之家,「出家」之所以可貴,根據《大寶積經》所說︰在家污染,出家清淨;在家憂煩,出家法喜;在家多欲,出家無求;在家多放逸,出家不放逸;在家以財物為寶、出家以功德為寶。

如何做好一個出家人?我的「出家十二門論」可供大家深思︰

一、出家的目的––人間社會或離世隱遁?

世間上萬事萬物皆有其功用,如︰筆可寫字、衣服可保暖、房屋可避風雨,出家也一樣要有其功用,是為人間社會服務?還是離世隱遁?

出家非一人生活,而是住在僧團,多人在一起,猶如獨木不能成林,故稱「叢林」。佛離開眾生也不能成佛,出家要在大眾中磨練。人間的社會性格就是在發菩薩心,佛教之所以衰微是因為菩薩性格者少,大都是在享受現成的庇蔭。

不破參不閉關,不開悟不住山。假借修行之名去住山閉關享受清淨,實是懶惰之舉。出家後,有因緣出國進修或雲水參學時,盡可縮小自己,暫時隱遁;服務人時,再擴大自己。在佛殿是道德的修行,在教室是慧解的修行,在勞動是作福的修行。

二、出家的生活––空無享有或世間擁有?

未出家時雖有親屬,出家後則法眷更多,能享受宇宙山河大地,則世界就是我的;世間的擁有,擁有一就沒有二,擁有這就沒有那,能享受「無」的快樂,則一切皆是無窮、無盡、無限,「無」中生有,「無」中更多,此為出家的收穫。

三、出家的感情––道情法愛或世俗欲塵?

人生活在感情中,必須要以智慧化導感情,以慈悲來昇華感情,佛門對情愛是疏導而非壓抑,疏導的方法如︰禪坐、禮佛、服務,情欲高者,法情就低,故要將世間情欲轉為道情法愛,「吾有法樂,不樂世俗之樂」。

四、出家的修持––培福結緣或明心見性?

「人生路上作福為先,生死海中念佛第一」,如何培福?作務、勞動、發心、服務、奉獻皆是,修行者因緣不具備,福德資糧不夠,就算成佛也沒有人會來拜。智慧再高,不結緣、不修福是不行的,故初學道者,二十年內要培福結緣,三十年內要剋期明心見性。

五、出家的力量––忍耐慈悲或勤勞發心?

人最可憐的莫過於沒有力量,小孩用哭來表示力量,婦女以打扮來表示力量,男眾以刀槍來表示力量,羅漢以忍耐來表示力量,菩薩以慈悲來表示力量,有力量才能應世,世間上最大的力量莫過於忍耐。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要發心耕耘我們的心田、心地,人一發心則天下無難事。

六、出家的煩惱––慚愧羞恥或貪瞋愚癡?

煩惱即菩提,上根者因慚愧羞恥而奮發向上,才能轉邪為正。懂得「轉」,則海闊天空,故修道者要能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

七、出家的知識––世俗常識或經藏義理?

佛陀是最注重文宣者,常不忘提示披讀、流通、廣為宣傳。那先比丘與彌蘭王的問答,其常識之豐富與義理之通達,表露無遺。佛法是「體」,常識是「用」,體用具備才是弘法度眾的根本。

八、出家的心境––法界唯心或心佛不二?

在親情、妄想、罣礙、負擔外,我們要以法界來作自己的心,「我的心是宇宙,宇宙是我」。我的心與佛是一體的,心中有佛,是佛道者內在主體。

九、出家的倫理––恭敬謙卑或僧戒臘等?

佛法在恭敬中求,師嚴道尊,不管是師徒、父子、主管、屬下,都要做好自己的角色;工作有工作的倫理、輩分有輩分的倫理,佛門也有佛門的倫理。

十、出家的形象––柔和包容或克己禮讓?

和尚(比丘)是親教師,要「和」才能「高尚」;愛道(比丘尼)是愛慕道者,要常如和風與人溫暖,給人歡喜,保有和平、和諧、安樂的氣度。

十一、出家的經濟––內心法財或世間富有?

出家要發掘內在財富,如︰滿足、歡喜、自在、智慧、信仰。世間的富有,無常且不實在,內在的法財則永遠享用不了。

十二、出家的成就––道學尊嚴或自在解脫?

學佛要本分、隨緣、平常心,出家要自在,解脫一些人我是非。要學習憨山大師的「寧在蒲團座上死,不做人間應付僧」,要尊重自己是個出家人,盡出家人應盡的責任與本分。

■二月 十二日  星期日

從上午七時三十分起,先後為兩個梯次的朝山信徒們開示。

榮總心臟科權威姜必寧醫師夫人夏美華、馬中將夫人蘇中芬、空軍政戰部主任孫國安夫人孫駱思嫄、國防部政計會副主任夫人黃易泰芳、陸軍張學正夫人鄭鴻彬、金 門金東師長鄭寧東夫人等一行人,相偕上山禮佛,特在法堂招待大家喝佛光茶。從提出的問題中,不難看出大家對佛法的探究很有興趣,為能盡興,另行擇日專程安 排時間,以素齋談禪方式,和大家暢談。

中午和阿蓮佛光分會的幹部們座談。

今日來山的信眾遊客甚多,有的來朝山,有的來上燈,有的來禪坐,有的來抄經,有的來禮佛,有的來請法,有的來參觀展覽館、陳列館,有的更發心來山上當義 工。從朝山會館到麻竹園(信徒講習會),以及後來增建的金玉佛樓如來殿,不管常住的擴建計畫如何的積極,永遠都趕不上信眾的需要。
每逢活動法會,部分信徒都會抱怨食宿方面招待不周,而不悅的表示,下次不再上山和大家擠。可是下次一有活動還是照常參加,漸漸的,從嘴裡抱怨,到心甘情 願,不介意打地鋪,忍耐種種不便,這種「為法而來,非為床座而來」的求法精神,不愧是佛光山信徒。相信明年佛光樓落成後(有八千個床座設備),一定可以改 善這些缺失。

很感念信徒護持佛光山的這份心意,只要我在山上不外出,都很歡喜和大家見面講話﹗

下午原來預計搭乘四時五十分飛機回臺北,但因「塞機」,延至五時三十分才起飛。坐車會塞車,坐飛機也會塞機,現代的人做事除了要事先預約外,還要把「遲到」的時間也算進去,有時在正常時間內抵達目的地,卻發覺自己「早到」了,這也算是一種文明的現象嗎?

晚,於臺北道場,立委潘維剛及夫婿田正起先生,偕同友人王秀娥小姐、吳鼎匠先生前來請示佛法。

談及民意代表為服務選民,幾乎一天二十四小時都不夠用。美國的民族性比較注重集體創作,在美國,一個市長就有三十多個助理,幫忙市長(或議員)接洽選民需求,市長本身不必趕場似的接觸選民,才有多餘的時間,來思考決策性的問題,這也是一種問政模式。

在立法方面,我覺得應從積極面去著手,如「可以這樣」、「可以那樣」,比起「不可這樣」、「不可那樣」的立法方式,較易為民眾接受。

出家僧眾是社會的義工及教師,很多國家都很禮遇尊重宗教人士,如以服務性質,將營利提供為宗教用途者,大多是不扣稅的。這對提倡奉獻服務的行業,不僅是鼓勵更是尊重,很值得我們參考。

■二月 十三日  星期一

今年春節,只要有人來向我拜年,送我紅包者,我都轉請他們去買《傳燈》。我覺得恭敬,不在於頂禮問訊;了解,不在於每天左右隨侍,而是思想一致,精神相依。看《傳燈》,可大略對我這個人「知其然」更進一步「知其所以然」。

猶記得三、四十年前,在宜蘭出版《釋迦牟尼佛傳》、《玉琳國師》及發行《覺世旬刊》,向我買一本書或訂一份雜誌者,對方的姓名我一下子就記起來,且久久不 忘;但供養我紅包者,卻往往記不得對方名字,因為金錢價值有限,而從文字上可相互溝通思想,這才是真正的知心之交。我希望我的徒弟、信徒,每一個人都是我 的知心,我的知交。

如何讓信徒享受到可口且實惠的素食,是我一直在努力的目標。臺北道場落成一年以來,來往賓客、信徒都非常護持,有時碰到誤餐時間,難免招呼得不周到,故決定試著煮出一道可口又能飽食的「百味齋」,給來道場的信眾,做為點心。我開了一份粥的菜單︰

蓬萊米、糯米、黃豆、芋頭、飯豆、油豆腐絲、冬粉、青江菜、馬鈴薯、百果、紅棗、蓮子、油條、香菇、生薑米、胡蘿蔔、蘿蔔干、什錦菜、凍豆腐等。

下午時分,親自下廚,道場徒眾圍著我在廚房繞。傍晚,「不具名」的請大家品嚐,據估計吃最多的人是七碗,最少者三碗,有這種口碑,相信將「百味齋」廣為推展,不為難也。

新萬達有限公司總經理卓錦鯨先生,送我一株人參,並夾有一首〈讚山參〉––

「深山幽境隱百年,環宇稱華功參天。
 靈草一賞可延壽,神旺體強勝似仙。」

與其說這株參的珍貴,不如說卓總經理的心意可貴﹗

在道場的信眾,尤其是初機者,最常問我的一個問題是︰「人生活在世上,煩惱幾乎是必然的,而煩惱根源就是貪、瞋、癡,如何在此三毒裡,有自己的淨地?」

人身體上的毛病是老、病、死,心理上的毛病是貪、瞋、癡。老、病、死需要用醫藥來治療,心理的貪、瞋、癡則要用佛法的「戒」來醫治。人的欲望無窮,需要用 「戒」來節制;逆境不順心,怒火燃燒時用「定」來清涼自己的內心,以禪定、忍耐、修養來疏導內心的瞋火;以「慧」來驅除內心的無明煩惱,佛法本身就是智慧 的結晶。所以我們可以用戒、定、慧來去除貪、瞋、癡﹗

另一個問題是「一生中,何事最歡喜?」

我最歡喜的事就是把佛法傳揚到全世界。在我的弘法過程中,信徒間沒有種族的分歧,除了本國人,也有白人、黑人的出家弟子,我很欣慰的就是現在全世界的人都 能接受佛法,他們家庭和諧,對人生充滿希望,對很多家庭問題、社會問題,都能運用佛法求得「心安」與「理得」。謀求人間的歡樂是我最歡喜的事。

■二月 十四日  星期二

農曆春節期間,臺北道場及佛光會的會務活動,除照常運作,更辦有一系列講座、家庭普照、禮千佛法會、上燈法會等,忙了半個月,今日剛好是元宵節,常住特備「普茶」慰勞徒眾的辛勞。

僧眾的天職本就是在服務信眾,雖忙,一方面是利人,一方面也是利己,是最方便的福慧雙修。

一個人若把握不住要點,不明理又不知學習,怕難堪又怕受教,如何進步?過去慈惠、慈容、楊慈滿在宜蘭教幼稚園,對其教學方法,我要求得很嚴格;環島佈教, 一有不如法處,也毫無保留的糾正,沒有人不悅,大家都很歡喜信受。但面對這一代「新人類」,他們的學習態度就是「拒絕」與「否認」,我有時真不知要如何 「教」、如何「導」?

基本的做人態度是,和人相處要能溝通往來,不可各自為政,多人在一起應要彼此互相學習。我有「四互與四學」要大家實行,「四互」是––

1.互通︰我一向提倡集體創作,在同一屋簷下,吃同一鍋飯,要能互通往來,互相問好,互通資訊,互通友誼,彼此往來。一個人的信心、修養、學識、能力,外 表是看不出來,也不會知道。如果對周遭的人、事、物都不知道,不就成了隱士了嗎?任何事都要從心裡去知道,若不知道則要想辦法去了解––互通了知。心要如 流水、空氣、音聲、香氣到處流暢,才會有「世界」。

2.互助︰若有活動,各單位要彼此互相支援協助,不可有「自掃門前雪」的觀念,不管是主機或小螺絲釘,彼此都是一體的,短視的不接納、不包容、自我排斥,如何做事?

3.互讚︰「要能佛法興,除非僧讚僧」,尤其是晚輩者對長輩要多讚歎,對倫理觀念要加強,這種讚歎要從內心發出,才會有學習的意願。

4.互敬︰看到別人有一點好處就要起恭敬心,自己不如、自己不能、自己不知、自己做不到,就要更加恭敬別人。車子沒有油了,就開不動,希望大家今後要互相 加油。對長輩、信徒、義工、同事都要心存恭敬,才不會變成「無根」之人。一個人沒有根,東飄西蕩之下,最後會迷失自己,成為沒有方向的人。

「四學」是––

1.學講︰「講」很重要,但要講出有思想、有創見、有佛法、有見解的話,善講者還能「觀機逗教」、「契理契機」,且能圓融。

2.學做:「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空談無用,講了要能做到,尤其是佛門四十八單職事,樣樣都要學,每項都要「能」、都要「行」。但是初學者不要貪多,要學又要貪多,最後可能樣樣都學不好,得不償失。

3.學慈︰慈悲為本,方便為門,要學習慈悲、微笑、講好話,替人解決困難。一個人任何東西都可以失去,但絕不能失去慈悲。有慈悲,就有佛法,故要用心去學習慈悲。

4.學改:衣服太大了不合身要改,布置不如法要改,飯菜做不好要改進,樹木盆栽在細小時,就要用心修剪整形,否則長大長粗就調伏不了。明知自己有缺失而不 改,依然故我,則永遠不會進步,能改者必然進步神速。要「安於本座」––在一行而能樂一行,永遠不嫌棄任何一種工作。要改心、改性格、改習性,把不好的統 統改了,年輕時不改,到年長定型了就改不了。

除此「四互與四學」,更要做到––

1.不苦惱不煩惱︰任何事只要歡喜、快樂,有「難遭難遇」的想法就不會有苦惱煩惱。出家就要與苦惱絕緣,與煩惱作戰,凡事要謙虛,要低頭,要多請教別人,要「知苦惱」才不會有苦惱。

2.不比較不計較︰比較就會有分別,計較易起煩惱心,希望大家都是大德,做人方面要憨厚一點,心量不要太小,心思花在比較計較上,道念怎能成長呢?

3.不推諉不怨恨:稍遇挫折,對常住、同事就不滿意、怨怪,彼此不往來,彼此不溝通,事情怎能辦得圓滿呢?

在團體中彼此關係都非常密切,能做到凡事不推諉不怨恨,才能從中得到法喜。學佛要知緣起,這就是最現成的因緣法呀﹗不把握當下的佛法,不在生活中修行,又怎麼能夠圓滿人格呢?

4.不懶惰不懈怠︰在佛光山道場辦道,如運動場上的接力賽,久了自然可以看出誰有耐力?誰經得起考驗?只要有戰鬥精神,路遙能知馬力。一個人寧可笨一點, 腳踏實地,按部就班的跑完全程,也不要成為聰明的投機分子。能投一時之機,不能結永恆之果,千萬不要忘了,努力的過程就是一種「結果」,沒有流汗的過程, 就算甜美的果子擺在眼前,也體會不出果子的美好。

■二月 十五日  星期三

佛光山叢林學院八十三學年度第二學期的院務會議,上午八時三十分在海會堂召開,院長慈惠請我出席給予指導。

叢林學院累積三十多年的教學經驗,在行政、教務、訓導各項工作上,大都已上軌道,例行的院務會議,重點在於精益求精。由於近年來北海道場(男眾學部)共有 十三個國家的學子前來參學,對這些安單在「國際寮」的學生,由於每個國家的文化生活背景都不一樣,在輔導上就較欠缺經驗。

我則認為對於這些文化背景不同的學生,應有適當的尊重與包容,不一定要去同化,甚至儘量給予方便,如︰在飲食上可以提供牛奶、麵包(不一定要跟著大家吃稀 飯);在語言方面,要把中國文字學得深入,是不容易的,要有點天分,加上足夠的興趣,然後才能體會中國文化的精髓,因此退而求其次,至少要能達到溝通的程 度,當然最好能夠不透過翻譯,就能表達。

提了幾個議案,供大家討論––

1.國際學部的規畫(語言、生活、風俗、旅行、課程)
2.人才資源的規畫(在家、出家、師姑、志工)
3.禪學院與禪堂規畫(修持方法、教學方法、師資要配合課程的需要。)

上午十時起,為臺視「星雲說喻」錄影,說喻的主要特色在於從經典、書籍,甚至生活中摘錄故事,以譬喻方式來闡釋其道理,至傍晚時分,共錄了五十五集,每則故事都非常簡短,但都很有意義,如––

◎有一個船夫在激流中駕駛小船,船上坐著一位哲學家。

哲學家︰「你懂得歷史嗎?」

船伕︰「不懂。」

哲家︰「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的生命。」

接著又問︰「你研究過數學嗎?」

船伕︰「沒有。」

哲學家︰「那你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

剛說完,一陣狂風巨浪把船打翻,兩人落入水中。

船伕大喊︰「你會游泳嗎?」

哲學家︰「不會。」

船伕︰「那你現在就要失去整個生命了。」

◎《出曜經》云︰「無執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親,涅槃第一樂」,說明求道以求證涅槃為第一安樂境界。有些人以為「涅槃」就是壓抑身心的享樂,此為莫大誤解。

彌蘭陀王有一次向那先比丘問道︰「求道者為求涅槃之樂而抑制六根的享樂,使身心俱苦,那麼證得這個『涅槃』之樂,豈不是交織著痛苦的快樂嗎?」

那先比丘答道︰「王所認為的涅槃是苦,這種苦不是涅槃本身,而是實證涅槃的階段、求得涅槃的過程。譬如有人學藝,受種種磨練之苦,終能享受快樂。苦、樂是種心靈意境,不能混為一談。」

涅槃是止滅一切痛苦的究極理想,是去除貪愛,捨諸有執,止滅煩惱欲念的心境,是眾德圓滿的樂土,是絕對無執無礙的境界。

◎唐太宗李世民曾對玄奘大師說︰「我很想供養僧眾,但是聽說現在的出家人,大多數沒有修行,應該怎麼辦呢?」
玄奘大師︰「崑山雖產玉,但都含有泥沙;麗水雖然產金,也都摻有瓦礫;泥塑木雕的羅漢,對它恭敬就有福報;銅鐵鑄成的佛像金容,破壞它就會遭受懲罰;用泥 土塑成的龍雖不能降雨,但是祈雨還是需要泥龍。僧眾不一定能降福給人,但是修福還是需要禮敬僧眾。重要的是供養的人,能因塑像而引發出來的一顆慈善尊貴之 心。」

唐太宗恍然大悟︰「今後無論碰到什麼樣的僧眾,一定用禮敬佛的態度來禮敬他們。」

◎有一位莽夫,不滿太太為聽聞佛法,而延遲為他準備晚餐,發起脾氣就拿著弓和刀要去殺死說法的阿羅漢。

阿羅漢見到莽夫氣沖沖的跑來,立刻以神通力,化現一道玻璃牆隔開。莽夫不得靠近,大聲叫道︰「為什麼不開門?」

阿羅漢︰「將你的刀和弓放下,我就開門。」莽夫心想,如果讓我進去,就是用拳頭也可以打死他。於是就放下弓和刀,但門仍舊不開。

莽夫︰「我的弓和刀已經放下了,為什麼還不開門?」

阿羅漢︰「我是要你放下心中瞋恨的弓和刀,而不是手中的弓和刀。」

刀槍本身並不能傷人,只有成為瞋恨者手中的工具,才具有殺傷力。真正的勇者,是有能力降服自己心中怒火的人。

心的安住 1995/2/16~1995/2/28

■二月 十六日  星期四

在紐西蘭北島服務的依訓,因母親過七十歲生日,專程回臺祝壽。上午八時,到臺北道場向我銷假,並帶了兩瓶紐西蘭礦泉水供養我,且一再向我介紹紐西蘭的空氣 是多麼新鮮,沒有絲毫污染;環境是多麼整潔、乾淨;水質是多麼清純,河中石頭都不長青苔。希望我能安排空檔,到紐西蘭小住一陣,保證不會有電話打擾及頻繁 的會客,隨手又展示了數張紐西蘭風景照,來強調他所言不虛。一般人通常都請我去演講、開示或主持活動,很少人想到要請我去「度假」。等已經約定或者應該履 行的行程處理完,或許可以考慮依訓的建議。

十時,和《普門》雜誌社及佛光出版社的工作人員座談。剛從洛杉磯回臺的孫春華老師到道場來,隨緣請她參加。

孫老師說︰「剛從西來寺回來,看到西方信徒對佛光出版社出版的書籍及《普門》、《覺世》的珍視及渴望印象深刻。他們自己看完了,還搶著帶回去收藏,好像在儲存精神糧食,讓我很感動。從事文化工作的各位,付出的辛苦多麼值得安慰﹗

雖然大家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如果要更進一步了解佛光山及大師的精神,唯有藉著文字將佛光山的傳統發揮出來,代代延續下去,這是各位的責任,也是使命。」

孫老師的一席話對全體工作人員鼓勵很大。大家光忙著編寫,不知外界人士的反應,如今,可以更肯定自己努力的方向。

從事文化工作是很寂寞的,文化人是大眾的母親,將資訊刊登出來供養十方。佛光山以文教起家,我與文化工作結緣也有三十年的歷史,一直沒有離開過編、寫、發行,直到佛光山開山後才減少,一生在文化工作中獲得了很多經驗。

我對從事文化工作的徒眾,也有幾點勉勵––

1.學會了包容︰每一個人對文章的看法意見都不會一樣,但身為主編,就要能夠包容,以寺院新聞為例,我不喜歡報導例行法會,希望多報導佛門文化訊息,但是為了因應讀者的需要,因此只好包容發表,這個也包容,那個也包容,久而久之就能包容世界。

2.學會了勤勞︰我這一生沒放過假,弘法、照顧信徒、早晚課誦,平常忙,週末假日更忙。晚上忙,別人休息時間我更忙,連看報紙都要搶時間,養成了閒不下來的個性。身體上、做事上及用心上的勤勞,學會了打腹稿,我非聰明的人,但在工作中我很認真,很用心,很勤勞。

3.學會了靈巧︰學東西太刻板不會入道,靈巧才易學會。以前為了編雜誌,不能有不懂、不會、不解的念頭,從這些不懂中慢慢成長,學習如何應對處理困難,久了自然就會靈巧。

4.學會了結緣︰我性喜結緣,書報雜誌賣不出去就送人結緣。三十幾年前,一份《人生》就推銷了三百七十份,都是平常結緣的關係;《覺世》旬刊每期也有千份 供有緣人索取,其中妙處在於信徒增加了,人緣增加了,關係越來越好。尤其是《玉琳國師》和《釋迦牟尼佛傳》,都是自己印行贈送信徒(也買太虛大師、印順長 老、慈航法師的書與人結緣),看書的人多,對文化工作幫助很大,不僅增長知識也充實佛學。結緣可以消除誤會,拉近彼此距離,化解誤會,以文會友,結緣不怕 多。

5.學會求知識︰編後記、開場白不曾寫過,寫了不知好不好?為了求證,為了需要,就去參考別人的雜誌文章,由此點點滴滴增加了自己不少的知識。

6.學會了謙虛︰為了邀稿,不得不說好話,不得不向人點頭,忍耐謙虛稱讚對方。文人大多有孤芳自賞的習性,希望別人的讚美。在讚美中深覺別人的長處正是自己所欠缺的,因此從中學會了謙虛。

我期勉佛光山的文化工作者不可以自滿,要懂得謙虛,懂得讀者需要的是哪一類佛學問題,才能應機。濫竽充數的文章寧可不登,要廣為收集大眾化、可讀性、趣味性、知識性、與人有關有意義的文章來刊登。

為了讓非漢語系的學者們也能接受《普門》,英文版的編輯,對海外讀者很重要,因此要用心編排。

至於專輯內容,話題要熱門才會有回響,才會有人喜歡閱讀,因此執筆的人應該具備佛學與文學的素養。另外,多發掘多提拔人才,也是雜誌編輯者的責任。

佛光出版社去年成立松山門市部,曾參加世貿中心舉辦的第四屆臺北國際書展、臺視「談笑書聲」節目、社區博覽會(中正紀念堂),甚至前往香港、馬來西亞吉隆坡、檳城參加書展,另外「真相」新聞網節目,也介紹《普門》雜誌,可謂成績斐然。

一本好的書或雜誌,要深入淺出但不膚淺,要大眾化而不流俗,如何表現佛光山的思想風格,就看從事文化教育者如何來推展了。

■二月 十七日  星期五

在臺北道場宗務堂實習的徒眾覺恕,未出家前從事珠寶工作,我在臺北時的信件收發,都由他處理。他處理信件,就像處理珠寶一樣,每一封信,每一張傳真,乃至推銷的廣告信,都分門別類收藏得很仔細,擺在櫥子內,還上了鎖。

有些信我看了但尚未回覆,有些傳真我還來不及交辦,一轉身,文件就被鎖進櫥內,因此常耽誤一些事情。深感人與人相處,要彼此適應,部屬要多用心揣摩主管的習慣,主管也要多包容部屬的不足,才能合作愉快。

中午,為中視「星雲說」節目錄影,先後錄製了四十集,部分內容如––

「多聞廣智美言語,巧說諸法轉人心,
 行法心正無所畏,如大雲雷澍甘霖。」

––《大智度論》

「布施與愛語,利行與同事,
 如是四攝法,普攝諸世間。」

––《阿毘達磨》

「智者多慈悲,常濟於貧乏,
 見乞不輕賤,應生歡喜心。」

––《大乘理趣經》

「菩薩正法城,般若以為牆,
 慚愧為深塹,智慧可卻敵。」

––《華嚴經》

「時雨數數墮,五榖數數成,
 數數修福業,數數受果報。」

––《大智度論》

「忍辱不亂眾,瞋恚不犯人,
 撾罵不還報,所生常端正。」

––《辯意長子經》

「興衰與貴賤,一切無常住,
 寧守戒念道,不貪原俸祿。」

––《琉璃王經》

「若有其施意,飢窮不為貧,
 若復知慚羞,此則著法衣。」

––《度貧女經》

應北美衛視之邀,接受採訪,對一些問題回答如下––

◎將佛法從山林帶入社會後,下一步想做的是什麼?
還是弘揚佛法,普渡眾生。我是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會長,餘生也將為從事佛光普照、推動佛光會的工作而努力。佛光會目前在世界五大洲,一百多個國家大城市設有協會,讓「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是我的理想。

◎對僧眾投身政治的看法?
出家僧眾投身政治的畢竟不多,不過釋迦牟尼佛經常和國王大臣有來往,我們不能說他就是「政治佛陀」,他只是關懷社會,以佛法來影響社會。歷代有一些高僧大 德成為皇帝的國師,參與國家的治化,具有正面的影響力。佛法對政治應抱持「問政不干治」,也就是說可以做民意代表,而不去做官員,不直接去管理老百姓。因 為現在寺院裡的出家人,也要當兵,也要納稅,一樣都是國民,享有被選舉的公民資格,應該受到相同的尊重。尤其宗教更應該關懷社會,包括政治在內。我個人對 政治的看法,是「不即不離」,離也離不開,積極投身從事也沒有必要,一切隨緣隨喜。

◎有些僧眾在議會上堅持己意,對這些努力表達自己信念的出家人,值得鼓勵嗎?
人有不同的思想、見解和理念,每個人在國家法律允許之下,都應該被尊重。但也希望那些投身於各種活動的人,也要尊重其他人不同的意見,大家互相尊重,民主就是要彼此尊重。

◎佛法應該如何與傳播媒體結合,給社會正面意義?
這問題有時要看因緣成就與否。比方說佛教舉辦的活動具有社會性,報紙、電視才會為我們傳播;另外培養傳播工作的人才也非常重要。因此,國際佛光會在世界各 地,從事各種愛心活動、關懷活動、親子活動,提倡人間佛教、佛化家庭,使夫妻和諧,子女受到良好照顧。像這一類事情,很希望傳播媒體,將這樣的善舉傳播出 去。

■二月 十八日  星期六

今天舉行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理事聯席會議,內政部王肇發視察、社工會薛正直總幹事、周燕菱編審蒞臨指導。

去年一年,中華總會會務推展有︰輔導成立一百一十四個分會;會員聯誼、座談一千一百多場,三十萬人參加;佛學講座、監獄弘法、學校講演三百九十六場,十萬 人參加;各項才藝研習班七百多場,十一萬人參加;會員互助婚喪喜慶等九百多場,十五萬人參加;社會慰問如捐血、義診、友愛服務等三百多場,四十萬人參加; 各類活動如園遊會、朝山一千五百多次,近三十萬人參加。

今日議程包括︰討論有關總會行政組織、出版事業版權歸屬、如何設立「督導委員會」、「檀講師講演」計畫案、慈善事業的發展等。

晚上參與佛光山叢林學院的院務會議。

時代已經不同,現在教育學生應依資質不同而應機教化,學生與老師彼此要尊重才能相處,凡事先考慮學生的根機,再作決定。

師嚴而後道尊,才能教出好學生,老師健全,學生才能健全,身教重於言教,興學辦教育重在思想的傳授。我對學院有幾點要求––

1.教出實學實用的人︰依不同的專長性向,從三個方向給予訓練︰

 (1)能講經說法,住持當家。
 (2)從事寺院行政,接待十方,服務信徒,具備法務,知客,財務等特長,或能夠輔導佛光會員。
 (3)要有服務的熱心,慈悲應世,安守本分,循規蹈矩,如法應對信徒。

一生只要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就是個有用的人。

2.叢林學院化,學院叢林化︰寺院是佛學院,佛學院是寺院。學生求學時期,就分派擔任常住職務如︰當家、知客、庫頭、典座、香燈……,職事在旁輔導,有時在課堂聽不懂的或不能體驗的,從實際工作中,可以學得更快。

3.法器如法者,才可以上殿堂司楗槌︰練習應在教室,每間教室都是佛堂,練習好後,才可敲打殿堂法器。不定期的舉行講演比賽、烹飪比賽、梵唄比賽、書法比賽……,以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興趣。

4.對老師的進度、教學法要求︰不可讓老師隨意發揮,耽誤學生功課。研究部學生,研究方向不可限於一經一論,應該往佛教思想史、佛教發展史、佛教應用學等方面去探討,先求其通再求其精,先求其廣再求其專,每個月至少要有兩萬字的論文發表。

我對教務行政人員的要求是︰「對老師要嚴格,對學生要寬容。」對訓導處的要求是︰「包容學生犯過」,慈愛施與恩惠勝過處罰。

晚十一時三十分,回到佛光山。

■二月 十九日  星期日

上午八時,和朝山的信眾講話,也為大家介紹佛光山過去一年來的重要行事––

1.佛光大學申請通過︰佛光大學從籌辦開始,經過環保署、營建署等各單位審核,已批准營建,不久即可正式開工。

2.西來大學通過I-20(核發入學許可資格)申請︰這表示西來大學不僅在美國境內可以招收學生,也可以在國際上招收學生。西來大學在美教育界已經受到肯定。

3.南非十個黑人出家︰說明佛弟子是平等的,沒有種族、膚色、地域的差別。

4.北海道場有二十多個國家學生來參學︰充分顯示佛光山有國際性格,地球就像一個村莊,要將法界包容在我們心中。

5.牧師皈依︰去年在西來寺舉行皈依時,有一美籍牧師全家發心皈依,目前世界總會正訓練他成為檀講師。牧師都要宣說佛法,各位更應該加強學佛。

6.大佛轉身︰去年十一月,佛光山啟建水陸法會時,聳立於大佛城的大佛,轉身面向大雄寶殿,有不少信眾親眼目睹。來佛光山朝山拜佛的信眾,大家的一言一行及祈願,大佛都知道。

7.佛光會員表現令人尊敬︰去年高雄水災、日本神戶地震、大峽谷空難、臺中衛爾康大火等,各地的佛光會員,都盡心盡力支援救助,精神令大家尊敬。
8.舉辦監獄短期出家︰英國電臺專程派人來臺採訪,關於佛光山在監獄為受刑人舉辦短期出家,一致表示這是政府的一大德政。世界佛學會考,帶動各地研習佛法 的風氣。屏東監獄的考生,因為會考成績優良,馬英九部長特令,提前四個月假釋出獄。今年將增加漫畫組試題,以方便國小學生參加。

9.「雲來居」大樓破土︰日後各位來山住宿、用餐,新的朝山會館,一次可以容納六千人,對食宿的改善一定有所助益。

10.《傳燈》的發行︰《傳燈》書中有我的一些觀念、想法,乃至在苦難中奮鬥的點點滴滴,記載得頗為詳盡,希望提供給大家參考,「觀念就是財富」,生命是無限的,不一定要將財富傳給子女,智慧、信仰、慈悲才是真正用不完的財富。

在座各位都曾參加過朝山活動,今後對自己的修持可以參加八關齋戒、短期出家、就讀佛學院或參加遊學方式的勝鬘書院,依自己時間或需要擇一參加,希望大家在道業上都能精進。

十一時前往善化,參加由善化地區十多個分會為籌募佛光大學建校基金聯合舉辦的園遊會,在督導陳順章居士陪同下,先敲響三聲「愛心鑼」,並逐一到每個攤位打招呼,共有一百多個攤位,會員的熱心、信徒的擁護,讓人感動,佛光大學何其榮幸,能受到社會各階層如此厚愛。

下午一時三十分,於臺南講堂用餐。

由成大企管研究所主辦的「財務經理講習班」,借用講堂教室上課,學員大都是各公司行號老闆或經理財務人員。應大大建設公司董事長黃大進先生之邀,隨緣向學員說法––
◎有形的財富是有限的,錢並不一定能解決問題,慈悲待人,會讓對方畢生難忘。

◎金錢沒有善惡,善惡在於用錢的方法。對社會關懷可發揮慈悲愛心,不一定要用金錢表示。有錢也要會用,不會用錢反而害人。

◎真正的富有在於擁有健康、智慧、信仰,而非金錢。

◎從無形中去擁有,從空無中去擁有,懂得「享有比擁有富足」的哲學,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晚八時三十分,和今天來朝山(第三梯次)的信眾講話。

從人間佛教中可以看到,人間最美的莫過於佛法,佛法也是文學、藝術、美善、教育、文化的融和。

■二月 二十日  星期一

「滴水之恩,湧泉以報」,思之念之,於是我提下「滴水坊」三個字,一方面也蘊含滴水禪師惜水如金的訓誨。「滴水坊」位於臺北道場十樓,佛光緣美術館旁的角 落,共有五十個座位,當初是為了方便參觀美術館的人,提供小憩喝茶的地方,沒想到從農曆春節開放以來,廣受信徒歡迎,大家對滴水坊的評語指教為︰

環境幽雅、窗明几淨、燈光柔和、茶具精緻、中西合璧、自在不拘束、溫馨明亮、氣氛宜人、賞心悅目、忍不住就想踏進去……。

為滿足大家的口味,滴水坊提供的茶品有︰草莓茶、香瓜茶、茉莉花茶、黑醋栗茶、椰子茶、桔子茶、菊花茶、百香果茶、奇異果茶、檸檬茶、水蜜桃茶、伯爵奶茶、蘋果茶、玫瑰茶、小藍莓茶、黑森林茶、烏龍茶、高山茶、無我茶以及咖啡等。

茶點有腰果、千層片、葵花子、蘿蔔干、龍鳳呈祥、夏威夷豆等。

很多道場信眾,禮佛之後,就很有默契的到滴水坊「報到」。也有不少人提到,一向崇尚潮流的新人類,唯獨對茶藝不排斥,街坊中考究的茶藝館,常有他們的足 跡。「新人類」或「新新人類」的定義,在辭典中是找不到的,因這些是現代的新名詞,偶在報紙上,看到白冰瑩記者,提到這些人的特性––

舊人類︰安全感需求最強的族群,不喜凸顯自己,心中有強烈的社會約束力,保守而安於現狀,開創性、冒險心都不強烈,不論穿著、言行或意見,都披上「和大家一樣」的保護色,不太了解自己,也不太有自信。

新人類︰指的是戰後新生的一代,因為沒有遇到動亂,也沒有受過苦難,結果變成養尊處優、沒有責任感。多半在電視機前長大,因此影像解讀能力較強,獨立性、 自主性強,勇於接受新事物,有信心不易盲從。新人類潛意識就有「愛現」的本質,汲汲追求物質滿足,不但賺錢,還要賺得漂亮。

新新人類︰比新人類更勇敢開放,勇於享受生活,勇於表現自己,也更尊重不同想法的人。大多是一九七五年以後出生的年輕人,完全是在臺灣經濟走向富裕的環境下長大,追求物質享受,缺少社會關懷,是沒有負擔的一代。

半舊半新人類︰泛指有著新人類和新新人類的期許和追求,但內心又有著牽扯不去的情結,而產生半舊半新種種矛盾的人。這類人多半是勇於爭取追求,但又受不了 冒險過程中的不安全及不確定感;勇於表現自己,可是對自己的定位又不清楚,理論上追求自由開放,但內心還是忍不住渴望傳統模式,這是矛盾時代下的新產物。

■二月 二十一日  星期二

新春的這一個月,來山和我見面的人士,各行各業、各種年齡都有,也有不少老信徒或老朋友,其中以慕名專程來山的最多。其中有一位新加坡信徒,寫了一封信給我,並且由她的先生徐居士千里迢迢親自帶女兒上山來,希望我能開導他們的女兒。信上是這麼寫的––

「一九八三及一九八六年尾,我們一家四口上了佛光山,與您見面,使我們對佛教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充滿著自我要求的責任感。《覺世》更讓我們充滿信心,在起居生活中,不敢忘記大師在書中、在弘法中的教誨,努力地給孩子們正信的人間佛教觀。

可是大女兒卻在我們臨去佛光山前告訴我,她要改信其他宗教,這消息對我而言猶如晴天霹靂,我頓時感到十分無助,而我周圍的人(兄弟姊妹)也都改信「天 主」,他們嘲笑我專制,認為信仰是自由的,為什麼要堅持孩子非信佛教不可?我真是有口難言。我們是正信佛化家庭,孩子自小就進出佛教道場,奉行五戒,愛吃 素食,為什麼會這樣呢?我百思不解。

經過半個月的時間,我不斷地反省思考,終於明白了。原來異教徒這些年不斷擴大勢力,許多學生在中學已開始向同學傳教,而我們家長卻忽視了這個問題。

在新加坡,異教徒勢力如日中天,大學生更是他們的新目標。數月前,本地華文報刊登了大學生改信他教的百分比加速竄升的消息後,我們才警覺到事態的嚴重性。 在本地真正能吸引年輕一代認識佛教的活動並不多,加上組織散漫,許多佛教徒的孩子們在上了大學或學院後,都成了外教徒,因不同的信仰而與家人衝突,孩子們 與父母在宗教上的對立,結果是父母讓步了,細想之下不能不正視這個危機。

大師﹗這十多年來,我們一直沒有放棄對佛教活動的推動,但因個人力量有限,成果並不顯著,直到今日,我們的孩子甚至成為外教徒,面對這樣的一種危機,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難為天下父母心,除了擔心兒女的行為準則、性格發展、成長過程中的大小瑣事,還要為他們的宗教信仰掛心。佛教家庭的子女改信他教,是由於信仰力量的不夠堅定,宗教活動太欠缺,接觸層面不夠深入的緣故。當然,社會主導的力量,也會形成一種風氣。

目前臺灣各級學校漸漸設有宗教課程,有些學校提倡上課前靜坐十分鐘。讓學生在身心安定後,達到更高的學習效果。而各企業機關人士、團體學佛的趨向,也日漸增加,佛法的人間化,已經具有前瞻性的導向,與現代新思潮同步脈動,緊緊環扣。

善於辦活動的中華佛光總會祕書長慈容剛好在場,提供這對父女各式各樣的青少年活動,作為他們的參考。

據我環遊五大洲弘法所知,歐美人士目前信佛的比率日漸增加,最近還曾接受一位外籍牧師皈依。這位信徒的來信,以及他們所面臨的問題,可能也困擾當地許多佛教徒,這真是社會轉型中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二月 二十二日  星期三

一早起來,還沒來得及漱洗,就已經在世界各國進進出出––聽電話、看傳真,總是生活在時空的旋轉中。

其中一通電話來自美國,有位名叫霍達田的畫家,想賣給我一百幅畫,總價數千萬,雖然我有心成全,但見到部分作品,有些畫風黯淡了一點,並且同類型的畫作不 少。我認為「藝術」,是要給人欣賞的,要能引起大眾的會心與共鳴,不要盡是重複;藝術真正的價值,首重創意,而且還要不失其「美」才好。美國任墨克尼西亞 大使余江月桂,也引薦了一位畫家,不過大體而言,在西方的成長背景中,學習中國字畫,較不容易成熟,更何況是初學者,畫風尚待琢磨。

另外,今年十月在澳洲的南天寺,即將召開「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第四屆世界大會」,而朝山會館的興建也迫在眉睫,談了許多事,把電話說得熱烘烘的。

早上,慈惠和我再三商量關於到香港「東蓮覺苑」興辦佛學院的問題。臺南講堂的住持永融安排文藝作家到臺南,對於旅遊、座談等事項,很慎重地請我提供意見。

中午,永勝告訴我小港講堂樓上部分建築,被樓下的住戶投訴檢舉為違章建築,由於臺中衛爾康餐廳事件,影響到全省各地,我當下決定要永勝回去後,即刻拆除, 「凡事合法」是我一向的原則。適巧,剛自澳洲回來的建築師蔡明忠居士坐在一旁聽見了,表示這加蓋的部分並未違法,原來這項工程是他負責的。他以專業知識說 明︰「在高樓的屋頂上,有不超過八分之一的建築,是合法的﹗」永勝一聽,歡天喜地的回去了。

我和蔡居士則繼續討論興建中天學校的事務。想到在國外,能有個教授中文的學校,確實是意義非凡。華僑移居國外,融入當地的生活,到了下一代,中文往往成了 「艱深」的語言,與上一代的中華文化難以銜接,形成嚴重的代溝,這讓很多父母十分憂心。因此,中天學校的成立,成了當務之急。

午齋後,吉廣輿夫婦到法堂報告目前本山文化工作進展的情況,共有三個重點––

一、《中國佛教經典寶藏》預計出版一百冊,目前這套白話佛經,最後二十五本即將陸續完成。

二、《中國歷代高僧選輯》,已有六冊出版。不過,後面的部分,我有些意見,大陸學者總在文章裡頭,有時來個「社會主義」,有時又要「人民解放」,我想佛教徒只懂得慈悲主義、解脫輪迴,因此不如法之處,還是要趕緊糾正過來。

三、和南京大學合作的《中國佛教百科全集》,五百萬字,從綱目的擬訂、寫作的體裁,到計畫出版等事宜,都是很費時間的。

另外,他們夫婦託人從大陸帶畫給我,美不勝收,為了佛光緣的義賣,他們想盡辦法幫忙,很感謝他們這一片「文化心」。

下午三時,到如來殿一樓會議室,妙清的母親帶了許多人來朝山。昨晚他代表母親請求和我見面五分鐘,過去還有徒弟請求和我說話一分鐘的,才見面握個手就一分 鐘了,再問候一些「你好」、「呷飯沒」……五鐘就過去了。既是「開示」,至少也得有個四十分鐘,才熱絡得起來,也才能達到主客認識的程度。

四時趕到高雄,應名畫家周以鴻先生之邀,參觀畫展及其收藏的特展。周先生的國畫,自成風格、氣韻,功夫到家,雖然自覺外行,還是很能感受到他畫風的美,感謝他的盛情,增長我許多見識。

接著趕在七時以前抵達屏東潮州。永均在車上,談到周先生收藏了幾十個圖章,令人目不暇給,建議我每年也刻換一個新章,幾十年後也有許多印章可以收藏。我認 為,人的一生,只要一個章就夠了。我希望我的徒眾,每個人在心中也都有個印章,而且永不變形,那就是對佛菩薩堅定的信仰與信心,這就叫做「印心」呀﹗

晚上的說明會,由佛光會召集當地居民信徒,共同了解佛光山潮州講堂成立的意義。一個地方的發展、繁榮,有其要件︰一、要靠經濟、商業的興盛,二、要靠宗 教、文化帶動。凡是有寺院的地方,人口就會增加;就好像我們在布里斯本興建中天寺,短短幾年,臺灣移民的人口,已由一百多戶變成目前的五千餘戶,光是中天 學校,就有五百四十位學生。另外,西來寺在洛杉磯當地人心目中,也被視為聖地,五公里之內的土地,即使價增一倍,大家仍然搶著要買。潮州這棟結合商業、經 濟和宗教、文化的全方位大樓,既有世間的物質財富,也有佛教信仰上的法財,有了這些方便,是一種極大的幸福,我希望當地的人,也能共同擁有這份歡喜。

以前我經常代表中國佛教會,到臺灣各地的寺院去訪問,發現凡是走到陋巷、狹路、骯髒、沒有門牌的地方,就表示離寺院不遠了。而凡是最大、最好、最美的地方 都有基督教、天主教的教堂,巍峨堂皇地高立在大街上、十字路口中。祖先給我們的財富不知加以珍惜,才會被人排擠到窮鄉陋巷裡。現在我們很難在都會中建一座 寺院,只有在各處大樓買房建寺,像臺北道場、普門寺、桃園講堂、板橋講堂。即使好不容易有了安身弘法之地,還是會面臨接踵而來許多問題;例如樓上建道場, 樓下就開始遷入舞廳、酒家營業。如果一開始,所有的佛教徒都遷進來,共同做佛化事業,這所有的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晚上繼續佛光山叢林學院聯合講習會的課程,和同學們探討「現代人的文明病是如何產生的?」

走回開山寮的路上,我想,雖然每天趕來趕去的和時間賽跑,但是能享受這種「忙而不累」的感覺也很美。比起以往的「限時專送」,或者「限時快遞」,成為標準的「空中飛人」,今天算是過得很輕鬆。今晚,開山寮外的庭園,涼風習習,正如我的心情一般。

■二月 二十三日  星期四

見安法師到山上參訪,迄今已三個月期滿,上午來法堂向我告假,見了我,獻上一束花後就長跪不起,一片問道的赤子之情,溢於言表。我對他的未來寄予深切的期望,隨即鼓勵他把在佛光山所學的,除了做為日後修行的指標,也能實際運用在弘法度眾、利人濟世的菩薩道上。
由法國不辭千里來到佛光山出家的妙智,因孿生妹妹久病不癒,乏人照料,而父母也年事已高,只得返回法國照顧。今以書函向我請假,當即允准。

從不諳日文,到今日可以說出一口流利標準日語的永傳,不負多年在日苦學,今年春天正式取得日本駒澤大學文憑。昨日回山,特至法堂向我銷假,並報告在外求學生涯的點滴,以及日本當地佛教發展狀況。

覺瀚於佛學院日文班畢業後,即赴東京別院,投入日本弘法的行列。這次返臺辦事,一回到山上也馬上以電話向我銷假。

「弘法為家務,利生為事業」,正如慈航菩薩所說︰「來來去去,永不休息。」出家人,不論天南地北,人在何處,都能隨遇而安,隨緣度眾,這才是佛光徒眾。

中午時分,臺視「縱橫書海」節目主持人張大春先生來訪,因其與天下文化公司聯繫,希望報導《傳燈》這本書。

張先生與佛光山在十多年前就有一段因緣,對佛光山近來的發展也很關心。所以今日的採訪內容,一直偏重於佛光山與佛光會邁向國際化的過程,以及對世界人文社 會的影響,反而對《傳燈》這本書很少提及。我建議他多報導介紹激勵社會人心的優良出版品,只要每個人盡一己之力,將清淨的種子散播開來,就能提升整個社會 的生活素養。文化是教育的根苗,以文化精華來為社會教育紮根,大眾才有正確的依據。文化的力量,往往勝過千軍萬馬,能否善加運用,就看相關從業者,是否有 一顆「文化心」。

佛光山一直致力於文化的弘揚,多少年來,許多默默筆耕者,已漸有所成。如《佛光大辭典》於民國七十八年榮獲金鼎獎,對海內外學佛者的助益,功不可沒。最近 剛出版的《禪藏》,總共有五十一鉅冊,收錄歷代禪宗語錄、公案,匯為一股清澈「禪」流,不但能「縱橫書海」,更可謂「縱橫法海」,廣無邊際。

下午到如來殿與勝鬘書院的學員個別談話,念他們結業在即,希望對他們未來的方向有所助益。第一屆學員,由於年齡差距頗大,對未來的希望、人生的目標各有不 同,唯一相同的是皆具善根。他們有些人想進入佛學院繼續深造;有些人則留在道場對佛教事業盡力;也有不少人希望考檀講師,深入各地弘法。每個人都願意奉獻 己力,成為建設人間佛教的力量,不禁對這一群勝鬘菩薩刮目相看。

不知不覺中,談話時間已超過四個小時,想到佛學院師生還在等我上課,趕緊結束談話,加快步伐趕到檀信樓大講堂。

今天是佛學院聯合講習會的第三天,與同學們說明佛光山「從無到有」,一點一滴的創建過程,以及海外弘法的艱辛與困難。其實,不論是篳路藍褸的開山闢林,或 是謹慎積極的守成立功,只要「心甘情願」,就沒有苦、沒有不歡喜,一切都是為了續佛慧命,沒有個人的榮辱得失。

回到法堂,已十時三十分,徒眾體諒我的辛苦,希望我早點休息,紛紛離去。事實上,只要說的是佛法,做的是佛事,就是三天三夜不眠不休,我也不覺得累。我一生就在「常做佛事,永不休息」的信念中,歡歡喜喜地為人服務。

■二月 二十四日  星期五

佛光山叢林學院於每學期開學前或學期末,都會舉行聯合講習會,難得六個學部的學生都回到本山,這學期的講習會昨天圓滿,今天特地安排學生到臺南奇美博物館參觀。

奇美博物館位於臺南縣仁德鄉,為財團法人奇美文化基金會的事業之一,於一九九○年設立藝術資料館,收藏文物有––

1.樂器︰收集演奏用的世界名琴,如一七四四年的義大利奎爾內利琴,及古代樂器(音樂盒、留聲機、卡紙式風琴、鋼琴、吉他、曼陀鈴、魯特琴、管鐘等)的展示。

2.兵器︰各國古代用之於戰爭、比武、狩獵、自衛之兵器,如︰棍棒、斧、錘、戈戟、刺刀、劍、長矛、盾、護甲、戰馬、古鎗等。

3.自然史︰以臺灣為主,介紹世界各地動物,如︰黑長尾雉、喜馬拉雅雉、南美洲的九帶犰狳;並展示地球生物三十五億年演化史。

4.美術︰以西洋美術為主,藏有文藝復興前後,至十八、十九世紀歐洲油畫、素描、粉彩等各種素材畫作,如法國盧奧、羅佐;義大利基里訶、帕尼尼;英國高奇、格林沙等經典作品。

5.雕塑︰收藏有自十三世紀起的聖像雕刻石壁浮雕,至十九、二十世紀現代雕塑,有木雕、石雕、大理石、青銅、陶土,作者如︰羅丹、卡波、貝魯茲、荷布德勒、安西里歐尼等。

6.古文物︰以中世紀以前或較具宗教性、區域性文化特色之文物為主,有中國、埃及、希臘、羅馬、伊斯蘭回教世界等地之古物,如︰撒發威德王朝可蘭經(伊 朗,十七世紀)、西元前一○八五~三三二年的埃及紙板製半身面具、西元一~二世紀羅馬半透明玻璃器皿、距今約二千年的漢宮女陶俑。

奇美博物館的收藏多為西洋文物,並且都是有歷史可考的名貴作品。其中有三隻祕魯蛺蝶,翅膀上有非常明顯的阿拉伯數字紋飾,分別為88、89、90,這一組蛺蝶獨缺99的那一隻。據聞翅膀紋飾99的這隻蛺蝶,身價已達百萬,只是目前還沒有被發現。

奇美文教基金會董事之一的洪碩伯夫人許秀子女士表示,此基金會的經營,沒有很多外緣,沒有政治背景、沒有銀行、也沒有股票上市,是保守的家族企業,一切利 潤均分配給二千多位員工,每月除有不定額紅利外,年終獎金也不少於十二個月,由於福利制度非常完善,員工對公司都有很強的向心力,勞資相處如一家人。

如果談起古物,當以故宮博物院為首,論及西洋藝術,奇美博物館的珍藏,值得欣賞。

■二月 二十五日  星期六

在建築師李光輝先生的陪同下,今天到臺東,巡視正在建築中的海東佛剎。

負責海東佛剎建築的穎稿建設董事長李明義、副總經理孔令芳以及臺東地區信眾、佛光會員,對海東佛剎的興建都非常護持,期望能帶動臺東地區的文教活動。

和分會督導楊子調、陳桂鳳夫婦,李壬癸、吳美慧夫婦,黃宗昌、黃林足鑾夫婦及多位會員談起,日後對海東佛剎的護持,可以比照各別分院所成立的「道場護法委員會」––
1.護法委員資格不限。
2.護法委員三年為一期,每月可捐新臺幣百元或千元。
3.每月固定繳費,或一次繳清。

護法委員可享受以下優待––
1.護法委員來寺禮佛用餐,不用另添油香。
2.親朋好友來寺禮佛,事先登記,道場可代為招待茶水、飲食並引領參觀。
3.家中婚喪喜慶,若有需要,道場可前往協助服務。
4.道場內所有設備如︰講堂、禪堂、餐廳、會議室等,護法委員只要事先登記,在不衝突的情況下,都可以使用。
5.道場的活動、法會,護法委員若有任何需要,道場將儘量配合,給予方便。
6.道場內任何集會活動,護法委員優先通知。
7.佛光山所出版之刊物︰如《覺世》旬刊、《佛光小叢書》、《佛光世紀》(佛光會),均免費贈予護法委員。
8.欲到佛光山朝山時,當地別分院,可為護法委員聯絡安排。
9.護法委員每三年一期,繼續參加者,道場可為護法委員申報「佛光山功德主」的評審。

傍晚回佛光山,會見多批信徒,有旗山分會幹部、來山參加一日禪的南區電信局員工、加拿大愛民頓佛光會會長李潔華、太子建設公司總經理莊南田等多人,佛光山以及佛光大學能有今日的發展,都是藉這些十方信眾的善緣所成就的。

晚,於如來殿和朝山信眾講話。

由教廷宗教協談委員會承辦的「佛教徒天主教徒討論會」將於七月三十一日到八月四日,在佛光山舉行,討論主題是「佛教與天主教之異同」,與會者為來自不同國家地區的佛教徒和天主教徒。今接獲安霖澤樞機主教來信––
「敬愛的大師︰

透過單主教,得知佛光山將提供場地,作為『佛教徒天主教徒討論會』之用,十分感謝您的招待﹗

隨函附上議會行程,如果您屆時能撥空出席,並就其中一個主題發表言論,我們將非常欣喜。

再度感謝您的盛情,並致上我深深的敬意﹗

教廷宗教協談委員會會長


Arinze Cardinal安霖澤 敬上」

■二月 二十六日  星期日

上午七時,由高雄北上,車座是我最慣常的「床位」,累積多年的習慣,只要一上車,在奔馳搖晃的情況下最易入睡,一方面也實在是只有在高速公路上,才有時間 休息。車行至三義路段,四周飄起濃霧,越行霧越濃,連車子都要亮起遠光燈,才易看清路面。霧,是三義的「特產」,霧景是三義最吸引遊客的景致。在霧中有一 股神祕感,也有一種朦朧美,人生真是隨緣波動,很難預測。我一生最大的心願便是當訓導主任、知客、祕書長等幕僚工作,卻始終沒有因緣就任。依我現在的歲數 及閱歷,總感到人不必凡事都要第一,有時退一步做第二,世界會更寬廣,我的「老二哲學」,在《星雲百語》中,將有更詳細敘述。

中午,於新竹法寶寺用餐,法寶寺的建築工程即將落成,現正在趕工配電線、水管階段,負責水電的師傅和我談到安裝水電的經驗。一個房子最重要的是水電,因為 每天都會接觸到,在國外都有專門研究水電、馬桶的專家,甚至有水電博士、馬桶博士,可見社會對這一方面問題的重視。最常見的水龍頭毛病有––

1.冷熱由不得自己作主,尤其在淋浴時,原本調好的溫度,突然「自動」變得太燙或變成冷水。
2.蓮蓬頭的噴水弧度固定,有時礙於浴室的空間,不是沖不到就是要屈就身體。
3.蓮蓬頭的線太短,人太高,常常沖不到,要不就是要跪下來,才能洗澡。
4.在大樓因排水管上下相通,左右相連,有一個房間排水,就像是在「放音樂」,水流到哪個方向,哪個位置,都聽得很清楚。
5.有些浴室,洗完澡,積水不洩,就像踩進池塘一樣。

希望這些缺點,日後在任何道場,都能有所改進。

今年世界佛學會考的試題,將增加漫畫考題,由慧運及陳宇慷先生負責,以方便青少年、小朋友應試。名漫畫家蔡志忠先生,也願意為漫畫試題發心,下午專程到臺北道場來了解情況。
我和蔡先生見面次數不多,每次談話時間也不長(所以聽說他曾「抱怨」,每次跟我談話都談不到他想講的千分之一)。可是蔡先生的理念,非常有創意,也因此筆下的漫畫人物,都很活潑親切,就像是我們身邊的人事物一樣。蔡先生在解字方面,也有他獨特見解––

「仙」,是住在山上的人。
「俗」,是住在山谷裡的人。
「佛」,是非人。
「僧」,曾經是人。
「詩」,是在寺中所說的話。
「愛」,是受以人心。

蔡先生除漫畫外,橋牌、電腦、收集銅佛像,樣樣都非常專業,他的金頭腦如果能以現代科技方式詮釋佛典,相信會有更多看不懂經典的人受益﹗

蔡志忠先生毫不考慮的回道︰「我往生後,頭腦就給佛光山﹗」

晚,於臺北道場為一千八百多名信眾主持一場皈依典禮。

■二月 二十七日  星期一

圓神出版社社長簡志忠先生來訪。談及兩年前,第一次在普門寺和我見面時的情況,他說︰

「記得那次和本社主編曹又方小姐,和大師約在普門寺見面,因已中午十二時多了,知道寺院十一時就用午餐,為避免麻煩,就騙大師說已經吃飽了,不料大師見到 我們就說︰『我還沒吃中飯,您們陪我吃好嗎?』在餐桌上,大師一一為我們安排,上完菜才說︰『你們慢慢吃,我已經吃飽了,我先到客廳等你們。』

當時的感覺很溫暖,也才體會出一位長者的氣度與風範﹗

記得那次大師講到『落水要命,上岸要錢』的詼諧故事,雖是很平常的一句話,卻顯得很超越﹗目前一些市井民眾,雖很有心想親近佛法,但總覺得自己根機很鈍看 不懂佛典;也有很多有心人,不得其門而入,如果能透過故事譬喻的方式,將其法味沁出,一定有很多人樂於接受。」

對簡社長所提,我深有同感,真正會講故事的人,在講述時,能夠讓人不覺得是在講故事,而所要表達的道理,卻很自然地在言談中表達出來。我每天在中視「星雲 說喻」的節目,就是以這種方式在傳達佛法,只因播出時段的關係,接受的人有限。簡社長建議,如果將它改換成有聲的包裝,相信受惠的人會更廣,只要能讓佛法 傳播得更廣更遠,我都很樂於接受。

十時,參加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的董事會議。此次議程有八十三年度的工作報告、八十四年的工作計畫,如––
1.為讓寺院也能發揮文教功能,將積極協助屏東講堂、日本大阪會館、永和會館的籌建。

2.淨化社會人心文教方面的工作有︰協辦禪淨密三修萬人獻燈祈福法會、淨化人心系列佛學講座、佛教書籍助印、協辦當代名家藝術精品義賣。

3.接受心平法師及黃麗明居士不動產捐贈,並聘請第二屆董事。

今天接受電臺「百福會」節目主持人方笛小姐的訪問,希望對現代人的都會生活有所建議。採訪過程中我大略談到––

◎從沙彌時期,我就在佛門生活,每天早上四時起床早課誦經,有時一堂課誦就要兩、三個小時,那時只知道站著誦經很辛苦,坐著念誦較舒服。過叢林生活很自然,一到清晨四時就會醒來,不感覺這叫早起。

早起對身體確實很好,但是大都市的人,通常晚睡,以生活作息來說,是很不如法的。所以生活在城市的民眾若能改善晚睡的習慣,起居作息自然能平衡。

◎我也一直在追求作息正常、睡眠充足的均衡生活,但每天忙碌下來,屬於「自己」的時間,只剩下晚上,可是晚上非常寧靜,有時貪看書報雜誌或文稿,就常常耽誤睡眠時間,甚至捨不得睡覺。

◎我對徒眾晚睡不置可否,早課偶爾來不及上殿也可以原諒,但早齋則一定要參加,因早餐會影響一個人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可以應付一天的工作。

生活在都市的人,大部分都是「遇早不食」。早餐不吃,從昨天的晚餐到第二天中午才用飯,中間相距了十八個小時,對腸胃的運作很不平均,故應有定時定量的好習慣,身體自然就會健康。

◎面對複雜的周遭環境,要以不變應萬變的心態來處事,不要輕易因為環境的轉變,而讓心不能安住。會做事的人,對小事要儘量給予方便,但要本著道德、慈悲、 尊敬的原則;佛法的因果、無常、空則不輕易改變。也就是說,花開花謝(無常)不強求、要隨緣,春夏秋冬四時更替隨其變遷不執著,將心安住在慈悲、滿足、信 念上,自然不會因外境的轉變而不能安住。

◎「偶像」是內心崇拜的聖賢,外婆的慈悲、溫柔、賢慧、勤勞,是我幼年時的偶像,不僅崇拜並且願意效法她;叔舅長輩們,常為左鄰右舍排難解紛,仗義直言,是我童年時的英雄;過出家生活,佛菩薩的慈悲德行、太虛大師的胸量,都是我的偶像。

◎世間上的事是永遠做不完的,只有盡力而為,目前佛光山正積極努力從事的工作是佛光大學的籌建、推動佛光會的組織理念。

■二月 二十八日  星期二

今天由臺北回佛光山時,在高速公路隨興轉往員林講堂巡視,彰化講堂、東海道場和福山寺的徒眾,也剛好到員林來支援佛事,中午用餐後,安排了一次「師徒時間」,席間談及––

◎謠言閒話聽得太多,正言正語則一句也聽不進去,什麼人講什麼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道聽塗說,自尋煩惱。

◎記得我還在棲霞山就學,尚未回祖庭白塔寺時,師父志開上人幫我收了一個徒弟,可是我還沒見過面,他就離開了;現在也有不少年輕人匆匆的入佛門,也匆匆的離開,對自己的承諾不負責任,耐不了苦,守不住,實在好可惜。

◎主管不愛護、不提拔、不重視自己時,沒有關係,可以申請調整換工作,不要自找苦惱;處事原則不外待人好、尊重對方,凡有所求儘量給予滿足,能將不投緣的人「侍候」得很好,就是能幹。

◎身為主管,當承上者承上,當啟下者啟下,並能不自私的推薦後學,是一種進步,也是一種美德。

◎職務有職務上的倫理,僧臘有僧臘上的倫理,工作時要尊重主管的領導;出眾時,要遵循長老的帶領,彼此並不衝突。

◎人生猶如戲一場,各人要站在自己崗位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誰大誰小、誰主誰從沒有一定,如︰有時皇帝非主,宰相為大;大臣非大,捕快為主;「西廂記」 中主角是紅娘,並非崔鶯鶯;「紅樓夢」中舉足輕重的人不是賈母而是王熙鳳;皇帝年幼,皇叔儘管是開國元老,仍要朝禮,非拜子姪,而是尊重職務上的倫理。

◎佛光山的人事,可大可小,時大時小,大中有小,小中有大,人我互調。能領導人是學問,能被人領導更是學問,希望佛光山弟子,每一個人都能做領導人,也都能被人領導。

晚八時,在佛光山和來朝山的信眾講話,希望大家來到佛光山不要光看硬體設備,那沒有意義;要在意、了解佛光山的精神所在才重要,如︰佛光山開山二十九年 來,已擁有百多個海內外別分院道場,五大洲有一百多個佛光協會、分會,國內外大學正積極在開創及籌設(西來大學及佛光大學)、在國際間和友寺結盟(泰國法 身寺和韓國通度寺),並將在佛光山三十周年慶時,舉辦二十場國際學術會議。

為開始籌備國際學術會議工作,近日我又成立了「第二書記室」專門負責這項活動,成員有︰覺範、蘇檸貞、伍慧英、謝蕙霞,以及從第一書記室轉來的楊晴雯等人,這二十場國際學術會議的性質分別是––

1.世界佛教義工會議   2.世界佛教婦女會議
3.世界佛教青年會議   4.世界佛教僧伽會議
5.世界佛教禪學會議   6.世界佛教檀講師會議
7.世界佛教藝術家會議  8.世界佛教現代化會議
9.世界佛教社會福利會議 10.世界佛教漢語系會議
11.世界佛教英語系會議  12.世界佛教少年會議
13.世界佛教兒童會議   14.世界佛教大專青年會議
15.世界佛教梵唄會議   16.世界佛教作家會議
17.世界佛教金剛會議   18.世界佛教比丘尼會議
19.世界佛教女青年會議  20.世界佛教領導人會議

希望藉此會議,能帶動世界佛教各層面的信眾,大家一起來為佛教的弘展,盡一份心力。

菁華語錄

■心地寶藏

每個人的心地均藏有豐富的寶藏,若善加修持,就能開發出慈悲心、信仰心、般若心、感恩心和慚愧心。心中有佛,其他五根所接觸的就是佛的世界。

◎佛教的戒律可以規範貪欲,佛教的慈悲可以規範瞋念,佛教的般若可以規範邪見。心中有佛,所見、所聽、所聞、所說的都是美好的事物。

◎佛教的生活,尤其是早起早睡,最合乎健康的原則。在規律的生活訓練當中,磨練了自己的意志力,也培養了出家人的風範。

◎我希望人人都能懂得素食養生之道,更希望人人都能吃得苦、吃得淡、吃得粗、吃得少、吃得虧,在佛道上忍辱負重,勇猛精進。

◎自然界種種災害,如地震、水災、火災、風災等,都和業力有關。「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只要人心向善,就可以免除天災人禍。

◎有很多人默默地耕耘,他們的貢獻是不可抹煞的。但是,這是一個有音聲、有色彩、有動作的世界,要把自己的慈悲心自然地流露出來才行。

◎何謂長老?長老者,不是年紀大,住佛門久的,就叫做長老。在佛門睡覺三十年,不如對佛教發心,有三年貢獻的人。

◎一等人,自成人;二等人,教成人;三等人,打罵不成。

■新的開始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新的開始要讚美別人,就的開始要面帶微笑,新的開始要要求自己,新的開始要一切重新來過,新的開始要發憤圖強。從新的開始,拓展自己。

◎知足是天賦財富,奢侈是人為貧窮。

◎慎終如始,即無敗事。

◎經驗來自實踐,成功由於力行。

◎自助,是成功的最好方法。

◎爭辯只會加深彼此的怨結,唯有謙讓,才能取得彼此和諧。

◎身為主管,理路比能力重要。

◎「未成佛道,先結人緣」我希望我的徒眾,在成就菩薩道、成就佛道前,要先做「義工的義工」。

◎天下父母不一定要將財產傳給子女,應該將慈悲、道德、信仰傳給子女。

◎一個人行慈悲喜捨是用「心」,不一定要用錢,在貧窮中比較容易學習對人關懷與慈悲。

◎本著「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我們不希望看到天災人禍的發生,但是這些災難的發生如果能讓我們記取教訓,將來不再舊事重演,就很有價值了。

◎大海之所以大,是什麼都有、什麼都不捨棄,若這個也不要、那個也不接受,最後什麼都沒有了。要有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的肚量。

◎對於慈善要隨心、隨力、隨分布施。我們不一定要做有相的布施,應該給予一些無相的慈悲;我們不應該只做有緣的慈悲,也要有無緣的慈悲。

◎在學習過程中,歡喜與不歡喜,不要輕易表現;歡喜要忍耐,不歡喜也要忍耐。全盤接受,不輕易捨一法,才是為學之道。

■享受空無

世間的擁有,擁有一就沒有二,擁有這就沒有那,能享受「無」的快樂,則一切皆是無窮、無盡、無限,「無」中生有,「無」中更多。
◎我主張在佛門發心要「細水長流」,功德不是出得多就好,而是要「出得歡喜」才重要。

◎點燈要點亮自己心中的燈,拜佛要將佛拜到心中來。

◎人是生活在事業中,不在歲月內;在思想中,不在氣息裡;在感覺中,不在鐘錶上,我們應該以心的跳動來計算時間,珍惜我們有限的生命。

◎世界的大小是不變的,但自我內在的世界,則可自己去開拓﹗

◎人在一生中,能「安坐」則能安住身心,能安住身心,則能行行順利,事事感恩、歡喜。

◎真正有用的人要具備「能大能小」、「能冷能熱」、「能餓能飽」、「能動能靜」、「能有能無」的性格與擔當。

◎努力的過程就是一種「結果」,沒有流汗的過程,就算甜美的果子擺在眼前,也體會不出果子的美好。

◎人生活在感情中,必須要以智慧化導感情,以慈悲昇華感情。

◎人與人的往來要靠書信、通電話、禮物的交際;而我們與佛祖的來往交流,則靠朝山拜佛。

◎外在的因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認定。

◎觀念要不斷的更新,而且是從自己身上挖掘出來。每個人都具有無可限量的寶藏,將自身的力量發揮就會有所得。

◎恭敬不在於頂禮問訊;了解不在於每天左右隨侍,而是思想一致,精神相依。

■心的安住

我們不要輕易因為環境的轉變,而讓心不能安住。花開花謝不強求、要隨緣,春夏秋冬四時更替,隨其變遷不執著。將心安住在慈悲、滿足、信念上,自然不會因外境的轉變而不能安住。

◎真正的富有在於擁有健康、智慧、信仰,而非金錢。

◎一生只要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就是個有用的人。

◎金錢沒有善惡,善惡在於用錢的方法。

◎從無形中去擁有,從空無中去擁有,懂得「享有比擁有富足」的哲學,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我希望我的徒眾,每個人在心中也都有個印章,而且永不變形,那就是對佛菩薩堅定的信仰與信心,這就叫做「印心」。

◎人與人相處,要彼此適應,部屬要多用心揣摩主管的習慣,主管也要多包容部屬的不足,才能合作愉快。

◎有時在課堂聽不懂的或不能體驗的,從實際工作中,可以學得更快。

◎人不必凡事都要第一,有時退一步做第二,世界會更寬廣。

◎謠言閒話聽得太多,正言正語則一句也聽不進去,什麼人講什麼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道聽途說,自尋煩惱。

◎處事原則不外待人好、尊重對方,凡有所求儘量給予滿足,能將不投緣的人「侍候」得很好,就是能幹。

◎身為主管,當承上者承上,當啟下者啟下,並能不自私的推薦後學,是一種進步,也是一種美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