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心念(1996) -- 星雲日記42 星雲法師著

檢查心念 1996/7/1~1996/7/15

■七月 一日  星期一

應教育院院長慈惠之請,晚八時參加叢林學院學生的結業典禮,勉勵全體同學––

人家不一定會了解我們,任何教育方式,都不如自我教育來得好。只是自己鞭策自己的力量有限,常常會受環境或人為因素所影響,所以不得不藉外在的教育,尤其是社會教育來磨練。拓展自己的眼界、心量,可從四個角度來著手––

1.思想國際化︰一個人的思想若不開拓,做事就會墨守成規,要能讓思緒海闊天空,才能心包太虛。一個人若心裡能容一個家,就能做家長;容一個省,能做省長;容一個國,可以做總統。心量有多大,容納的世界就有多大。

佛陀常教誡我們,對眾生要有平等觀、平等心,看世間一切萬物都很平等,才能將心量放大如虛空。如果連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人都不能包容,如何擁有世界?佛門的「冤親平等」不外告訴我們,一切的惡人、壞人,都是我們的逆增上緣,都可以成為我們的善知識。

要把自己的思想擴大,才不會侷限於一方,要發大心,建立國際化思想,包容世界宇宙萬有,來成就未來的佛國淨土。

2.生活律儀化:人心易散亂且放逸難收。人格需要在生活中培養,在叢林生活中所訓練出來的人之所以不同於社會人士,乃是在於生活中有規範,行住坐臥合乎律儀。

一個人只要能守住律儀,不管外在環境如何污染,一定會是一朵淨蓮。想要成功,平常就不知要付出多少辛苦,尤其是青年時期,一定要受過社會大冶洪爐的磨練, 才能成器。而這段熬煉期,心中一定要時時有佛菩薩,舉止行為一定要有因果觀念。自己做自己的工程師,讓律儀來塑造自己的風格。

3.語言清淨化︰有人喻惡口如糞坑,妄語是欺詐,良言一句三冬暖。會講話的人,可以講出法喜來。不要逞一時之快,口無遮攔,或講一些挖苦人的話,這些都是很損陰德的。

修行最討巧的方法,不外是身(禮佛)、口(言語清淨)、意(好心好念)的清淨,懂得修持的人,口德要好好莊嚴起來,自我規畫「要如何說話?」隨時備有一百句可以給人歡喜、給人受用、可以讓對方接受的好話,走到任何場合,口語都能散播芬芳。

4.學習熱烈化︰平常課堂上所學就像是牛在吃草,學期末放暑假期間,正好是反芻的時候;平常在吸收,暑假在消化。如何學習?不外––每天寫日記、寫雜感、 練毛筆字、研讀經典、每日一善、為常住服務、找佛學資料;也可以三、五人自成小組,利用暑假學習典座、寫作、法務、知客,在暑假裡忙起來。學習如同煮東 西,中間不可以斷火,否則東西會煮不熟。雖是放暑假,但不可以太放逸。若能好好利用暑假用功,其收穫絕不亞於整個學期在課堂上的所得。學如逆水行舟,不進 則退,有心就會有力量、有成績,希望大家都有一個很充實的暑假。

■七月 二日  星期二

在「老報人」陸鏗先生的帶領下,上午八時,來了幾位貴賓,有張佛千先生、唐德剛教授、劉紹唐先生以及崔蓉芝女士、洪美珍小姐等人。

於法堂奉茶後,親自陪大家巡山,並參觀「佛光山三十周年收藏展」,在這些行家眼中,尤其唐德剛教授站在歷史學的眼光,許多收藏的文物經其解說,更顯得彌足珍貴。

下午一時三十分,特集合徒眾及叢林學院學生於大會堂,請張佛千先生等人,和大家見面,並說幾句話––

張佛千先生︰「佛教從印度傳到中國後,內容變得更深廣。宗教如果不能與藝術結合,就不易發揮,很多外來的宗教到中國不能發展的原因,大多是因為不能跟藝術 結合。文學是藝術的一項,中國文學把佛教表現得更真、善、美,比方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的精神內涵與唯美象徵,這是不懂中國文學的外國宗教,無法 跟佛教比擬的。

我到佛光山看見各殿堂的建築藝術,它雖不會言語,卻有一股吸引人的力量,讓你不由自主的想拜佛,想讚歎佛光山的偉大。我最近剛從北京回來,對紫禁城印象深 刻,紫禁城的氣勢是世界上所沒有的,房子雖不大,也沒有人,但是那種雄偉的氣勢,足以預見中國將來必定會領導世界的。

佛光山本是一片荒山,星雲大師赤手空拳建造這麼一座美好世界,其派下各別分院遍布全世界五大洲,這是平常人辦不到的事。雖然星雲大師已退位不再管行政方面 的事,但是在世界各地分布的道場,都能在當地不斷發展擴大,這是很合乎科學的,就如同一個細胞,會不斷發展出許多新細胞。

我讀過歷史上各朝各代的高僧傳,沒有一位大師能創造這樣的奇蹟。我非常羨慕在座各位,能依止在星雲大師座下學佛,同時幫助大師共同創造如此美好的佛世界,我很高興在過九十歲生日的時候,能到佛光山來禮佛。」

張佛老已年屆九十歲,在文化界被尊稱為國寶級大師,他的學問是沒有話講的,不過他最受人歡迎的還是「嵌名聯」的功夫。所謂「嵌名聯」就是把人的名字嵌在一副對聯裡,這需要很大的學問才能做得到。

劉紹唐先生︰「我有不少國外朋友來臺時,都一定要我陪他們到佛光山。每次來都有不同的收穫,佛光山如此多元的佛教事業,實在是前所未有。

《傳記文學》已經辦了四百一十個月,大約是三十四年又兩個月,對辦雜誌而言,這是創紀錄。它有功也有過,有功,是保留了許多歷史資料;有過,則是把很多作者的青春、心血都消耗掉了。

大陸在一九八四年時,也辦了《傳記文學》,前後十二年,最近六月分才被停刊。站在我們的立場,希望它能復刊,史料的東西越普遍越好,希望能保留久遠,歷史 不是個人專利。很希望各階層人士,都能寫一些回憶的文章,因回憶的文稿與歷史、和整個人類的發展都有關係,尤其是一些跟時代進退有關的人,一定有很多正規 的史料,值得保存下來。

最近大師的《傳燈》在金石堂排行榜是第一名,像這一類的書我們希望越多越好。假使能多幾家類似《傳記文學》的雜誌,那我們的史料就會很豐富了。遺憾的是, 中國經過許多戰亂,年輕的一代看不到上一代的史料,所以現在的新人類、新新人類不從歷史的腳印來走,反而創出一些可以說是莫名其妙的想法,因此很希望新生 代的青年,能從歷史上認識國家、認識時代、認識我們的文化,而不是創新得太離譜,使我們大家都無所適從。」

劉紹唐先生是《傳記文學》社社長,《傳記文學》是中國近代史不可不讀的刊物,所以有人說劉先生是一人敵國,也就是說他一個人辦雜誌可以敵過一個國家。「為 文學開生路,為史家找材料」三十四年不輟。劉先生辦雜誌有「三不主義」,就是在編輯上,一不登化名或用筆名發表的文章,必須署真名;二不登壽慶應酬性詩 文;三不登其他刊物上發表過的文章。經營上堅持除了書刊廣告,絕不利用刊物、人情到處兜攬廣告;絕不利用刊物、人情到處要求金錢、補助或津貼;更不用任何 關係或人情推銷刊物。

《傳記文學》三十四年來,累積發表過的傳記、自傳、回憶錄等,初估有六千多篇,每期以三十萬字計算,總共超過一億字,叢書、叢刊等出版四百餘種。劉先生的《傳記文學》奠定了中國現代史研究範疇的重要地位,最近行政院將在國家文藝獎中,頒給他最高榮譽的貢獻獎。

唐德剛教授︰「我的成長適逢國共兩黨戰爭的時代,當時我參加國民政府舉辦的留學考試,考取公費留美,帶了政府給我的幾百塊錢出國。想不到一到美國,國民黨 打敗仗,我的獎學金沒有了,在毫無接濟下只得做小工。現在留學生的打工,要比我們當時舒服多了,我們可是真正在做苦工。

那時候常常要填表,有一欄是『宗教』,我沒有宗教信仰就填『自由思想家』,結果不得了,那時候在美國,你如果沒有宗教信仰,會被人認為不是強盜,就是土 匪。我既不是基督教徒,也不是猶太教徒,只好填了佛教。第一次和佛教結緣就是為了免於被認為是個強盜、土匪。但是填了佛教以後,張三、李四都來說Mr· 唐,他是一個buddhist,請他來講buddhism。中文我還會說『阿彌陀佛』,英文怎麼講我就不知道了。後來我就拿佛書來念,問題又來了,原文無 法按英文字母來拼音,因為佛教的名相多是印度巴利文翻譯的,再翻成英文就不一樣了,於是我又讀了一些梵文書,才對佛教有更多的了解。我是因為讀了佛經有所 感悟,才從冒充佛教徒,漸漸相信佛教。

我在國外講佛教講多了,還寫了書,難免有人會來找麻煩,譬如一些猶太教、回教、天主教等信徒。有一次,一位回教徒站起來說︰『上帝那麼遠,只有阿拉才是真 理。』又有一個猶太教的朋友對我說︰『佛教too bad』。我想咱們來比比看,我舊約全書讀得比他還熟,我們來判教好了,於是我被迫去辯論。猶太教的聖經是舊約全書,他們看不起其他宗教,可是我們佛教徒 不會這樣。西方人到中國來傳教時,他們沒有教堂,在我們佛教的廟裡傳教,他們背著釋迦牟尼佛,中間掛著十字架,旁邊的僧眾都能接受,我們東方佛教可以包容 其他宗教,但是基督教卻不能容忍任何宗教。世界上許多重要的宗教都發源於中東,如天主教、回教、猶太教、拜火教,可以說中東的宗教是從戰爭開始的,因此對 其他的宗教不能容忍。

後來我開亞洲宗教的課,有些教宗教學的老師脾氣不好,情緒一來不教了,我只好自己教,各家的書我也讀過了,我有回教的學生,有基督教的學生,有來自各地的 學生,也有中國學生。中國學生是這樣,你問︰『有沒有問題?』大家都不舉手,他頂多寫字條問你,你愛答就答,不答把字條丟了就算了。外國學生就不同了,我 們在海外教書,必須控制會場,這個人舉手,那個人發言,講個不停,問題刁鑽古怪,你答得不好,他站起來就走出去,讓你下不了臺。我們要應付這些學生,一定 要讀他們的書。我教過上千個伊朗和伊拉克的學生,他們都是回教徒,我也教過正統猶太教徒,我有一句話是他們不能否認的,那就是︰『你們的宗教是出於戰爭, 只有佛教釋迦牟尼佛是以慈悲為本。』

要講世界和平,必須從佛教開始。人是不能背離宗教的,它是冥冥之中朝自然的力量,同人心結合,才發展出來的。星雲大師也是這樣創建佛光山的,就是把自然與 人性結合起來,完成宗教。自然和人是分不開的,人類社會從原始社會、古代社會、中古社會到現代社會,一層層的發展,那股朝自然的力量同人類社會的關係密不 可分。古代社會有古代社會的思想,現代社會有現代社會的思想,朝自然的力量不會改變,而人是隨時在變動的。

一九八九年我很榮幸追隨星雲大師到大陸去,看到中國的佛教,我個人覺得大陸的佛教至今依然屬於朝自然的力量與中古社會結合。現在臺灣已走向現代化的社會,這個力量就展現出與現代社會結合的佛教,這即是星雲大師所提倡的人間佛教,也是現代佛教的開始。

基督教在南美洲的教堂,同我們大陸的土廟差不多,但是現代化的教堂也是有的,他們也是從古代的基督教到中古的基督教,發展到現代的基督教。我們的佛教從星 雲大師開始走向現代的佛教。所以佛教能夠為人福證舉行佛化婚禮,這是中古佛教所不能的。星雲大師能領導我們唱三寶歌,這是現代化的佛教,所以諸位法師都是 走向現代化佛教的先鋒,我要多向大家學習。」

唐德剛教授是安徽人,現年七十七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博士,在紐約市立大學任亞洲系系主任近三十年之久。現在雖然退休,依然在哥倫比亞大學演講,是 有名的歷史學家,其著作在海外受到很大的重視,如︰關於胡適的研究––《五四健將》,唐教授可算是國內外的權威;另撰寫《李宗仁傳》,也受到很大的好評。 他曾表示,如果因緣成熟,想參加佛光山的短期出家。

陸鏗先生︰「記得我在西來寺掛單的時候,臺灣有一個文化代表團來到西來寺,大師請我跟大家見面。結果在座有很多是我的老朋友,就說︰『陸大聲你在這裡,應 該講一講你的感受。』我當時真誠地跟他們說︰『中國有一句話說︰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從佛光山的事蹟看來,可以說是一個了不起的奇蹟。』因為有臺灣這 個環境,才有了佛光事業;同樣地,假如沒有星雲大師這樣的佛教高僧,也不能使臺灣的光輝向全世界散發出來。也就是說臺灣的環境成就了佛光事業,而星雲大師 的佛光事業反過來又映照了臺灣的成就。從佛教觀點來看就是一種機緣。另外,大師提倡『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這不是容易的事,看起來是一、二 句口號,但想到要付諸實現,是多麼地難啊。結果星雲大師竟把它成為現實的生活。在座的各位能在這樣一個佛光普照的環境下學習,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一九八九年我們陪大師到大陸弘法探親的時候,大陸的中國佛教會會長,也是大陸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樸初居士,在大師未去之前,就已經很佩服大師。他透過我送一 副對聯給大師,上聯是『富有恆沙界』,下聯是『貴為人天師』,等大師到了大陸,彼此更結下深厚的友誼。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各位能夠成為大師的入室弟子,皈 依大師,是大家一生最好的緣分。當然,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難免有不如意的時候,人的情緒總有高低,當不順心時,要想到︰我是星雲大師的徒弟,什麼都應該化 解,從這個角度來看,我覺得你們有這個機緣實在太難得了。

從整個世界的情況可以預見,將來一定會走向世界和平之路的。我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地記者,那時候我們一群記者在歐洲分別時,大家都說︰『第三次世界大 戰再見。』事實上,我想不會有第三次世界大戰,看這個局勢,不太可能有戰爭,影響這種情況的就是宗教的力量。而宗教力量當中,佛教是最了不起的一種力量。 為什麼?因為佛教有包容心,包容心非常重要,大師當然在各方面都很偉大,但在我個人認為,他最偉大的是包容心,你們只要學到他的包容心,一生就受用不盡。

最後講一講臺灣的現況,我們住在臺灣,不能不關心臺灣。怎樣看待臺灣的情況?現在是民主社會,容許各式各樣的看法,但是,臺灣卻能走向民主,這一點我們引 以為傲,不管怎麼樣,我們畢竟生長在民主社會啊﹗各位不知道,身在獨裁、專政的社會是不得了的,說出來,你們也許會嚇一跳,我曾在大陸坐過二十二年牢,把 整個青春都奉獻在牢獄裡了,而你們是把青春奉獻給佛教,這樣差距有多大啊﹗在這種情況下,臺灣是看好的,而整個大陸也是看好的。因趨勢還是要走向民主、均 富,所以整個中國人的前途是樂觀的,因為佛光普照,佛光一普照,什麼問題都可以解決的。」

陸鏗先生,有「老報人」之譽,筆名陸大聲,現年七十七歲,曾被共產黨指為國民黨特務,被國民黨指為匪諜,總計坐過二十二年黑牢,一輩子只做過兩種職業︰記者與犯人,目前在臺北中研院閉關寫回憶錄。

下午四時離山時,張佛千先生等人各自揮毫,以紀念今日之行,內容有––

「大師禮讚

一星一佛
一雲一佛


     張佛千合十」
「千載一時
 一時千載

 趙樸初迎大師句

大聲陸鏗 丙子」
「坡心佛印重相逢
 吩咐長江緩緩流
 隨大師遊赤璧歸句

      唐德剛恭撰」

「萬丈慈雲繞絕壁
 原來大佛是前身
 隨大師謁烏尤寺舊句

    唐德剛恭撰 丙子」

■七月 三日  星期三

在我座下出家弟子當中,有一個很好的現象,就是出了家以後,懂得孝順父母,更懂得進修讀書。尤其是每逢一個學期結束,新的學期開始,要求再進修或到海外參學者的人很多。

我非常贊成,也很鼓勵大家讀書,更歡喜大家用功,但讀書要有讀書的條件外,更要自知,讀書要做什麼?拿到學位後要做什麼?能做什麼?

.想成為作家?(真正能達到嗎?)

.想做一個教育家?(可以成功嗎?)

.只想從事公文行政方面的工作?(能就所學開拓思想,做很多策畫工作嗎?)

花費三年、五年、八年的時間來讀書,如果拿到學位後,回常住不知道能做什麼,不能為常住所用,這種讀書實在是浪費時間。依我的經驗,在現實生活中,能一邊工作,一邊進修讀書,做多少就會有多少的收穫,這種學習法,比較容易成功。

最怕的是,花費許多時間來讀書,不僅書讀不好,還把人讀懶了,讀成邪見怪僻或高傲看不起人,這種讀書有什麼用?我自己是屬於一邊讀書一邊學習的性格,很多 知名的成功人士,大多是在半工半讀中自我成就的。所以讀書不一定是好或壞,而是要能學以致用,才是重要。希望佛光山的弟子,都能懂得讀書,而且知道如何去 進修。
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不是你喜不喜歡的問題,而是別人喜不喜歡,因一切事物都與別人有關,不得不考量對方的心態與接受程度,才能皆大歡喜。

事業的成就如何,完全看一個人度量大小。能包容,別人就是你的朋友;反之,就成了冤家。要化阻力為助力,接受包容的胸量不可缺少。

自己要知道自己的短處,不要輕易為一句話、一件事而改變初心時發的大願。要糾正自己的成見、過失、劣習與不如法,一是要用心,二是要有心,否則無法進步。

人要有理想,凡事不輕言放棄,且志願都是一生的承諾而非一時興起,除了理想外,還要有規畫、辦法才能做好一件事,發心、真心、歡喜心、尊重心、隨喜心,是處事不可或缺的心態。

■七月 四日  星期四

在佛光會小琉球分會許春發會長的帶領下,四十名來自小琉球的女性會員,專程到臺灣巡禮佛光山全省各別分院,中午抵達臺北道場,特在海會堂和大家見面。

幾個月前,因為我到小琉球弘法的因緣,促成此次大家到臺灣參訪佛光山。小琉球雖「小」,但我很希望以後能成為臺灣最美麗的島嶼,在人口上要增加,在建設上 要進步。一個人最需要的不是物質與金錢,而是信仰與教育,而這些都是目前小琉球最欠缺的。如果能將信仰化為家居生活的一部分,如同柴米油鹽不可缺少,那就 是最珍貴的了。

很期望小琉球將來有多一點人,尤其是青年們加入佛光會,除了促進彼此聯誼外,也能帶動社區活動,進一步還要研究佛法考取檀講師,發心弘法或來山讀佛學院, 這樣佛法才能在小琉球落地生根。雖然目前客觀環境有限,特別是經濟來源並不充裕,但只要心中世界大,就不怕小琉球地方小。將來還可以向中華總會申請參加世 界大會,以開拓眼界。

再者教育水平提高,人格品質都上軌道後,將來才能在世界舞臺上表現。因此,「佛化小琉球」是我們的心願。

我於座談會中,捐贈十萬元獎學金,給小琉球學校的研教班,由許會長代表接受,希望能對當地有心於小琉球的青年學子,有所助益。最後簡略的回答大家的發問––

.任何人的心,只要親近佛法,就會顯得更加真善美。

.對外在的東西強烈拒絕,容易招致貧窮;富有的人是不會排斥任何一件事物,就如同大海是不擇細流的。

.外在的環境是「緣」,自我的條件是「因」,有緣沒因,或有因沒緣,皆不能成就大事,平常要不忘廣結善緣。
.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有機會寫歷史時(共襄盛舉,成就因緣),要多參與。

.佛法的布施稱「喜捨」,大家要發自內心的歡喜,才會有法喜;而「化緣」才會有緣,化緣者比出功德者更可讚歎。

.一個有為的政府,對國民的照顧,老、中、青三個層面都要能兼顧到,唯有佛光普照才能做到。

■七月 五日  星期五

今起一連三天,將在臺北道場,以開大座方式,宣講《般若心經》––

什麼是「般若」?能讓人覺悟者,一切都是般若,如︰無言說教、拂塵掃垢;不能讓人覺悟者,一切都不是般若,如法華會上五千人退席。

沒有般若的人,就是盲人摸象,不能看清事物的真相。「般若」不同於「智慧」,因智慧有善有惡,若智慧「生病」則成「癡」,如同科學有益也有害,含義較膚淺,有邪正之分;而般若是純善的、不可言說的、意義深遠的,聞者大都能生殷重之心。

般若的種類,不外︰

1.文字般若,在於方便引導,重於解悟,如舟筏。
2.觀照般若,在於體驗真理,重於實行,如駕駛。
3.實相般若,在於所悟所證,重於性體,如抵目的地。

般若指的是我們的智慧、真理、實相、本來面目、真心、佛母。究竟什麼是「般若」?懂了,就是般若。

般若有何功用?
1.可以認識自己。
2.可以明白事理。
3.可以增加力量。
4.可以破除執著。
5.可以知苦脫苦。
6.可以擴大自我。

■七月 六日  星期六

一個團體要如何發揮功用?不外古人所說的「家和萬事興」,團體中的每一分子都要有共識––

1.精神要一致︰世界上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紛爭,但紛爭要對事不對人。凡事面對外在,態度、發言、共識一定要相同。團結如同「鐵桶」,不可有漏洞,所以樹立 起精神堡壘,是團體中每一分子的責任。在團體中,絕不可以違反眾議,因民意不可輕,如果一個人已聽不進逆言,如何能改進?

深感現代領導人的條件,必須要能禮賢下士,過往的高居身段,已不適合帶領現在的人眾。故要從自我健全,主動和別人合作做起。

2.相處要和諧︰要自我要求,每天至少讚歎五個人,尤其在團體中,讚歎是法寶,可以改變我們的人際關係。工作的基本態度,要有社會性、有笑容、有音聲、有包容雅量,能如此,相對因緣也會改善。

晚七時三十分,續講《般若心經》––

「波羅蜜多」是完成、得度之意,要得度可以用般若。六度之所以會讓我們得度,就是因為有「般若」,無論什麼事情,只要有般若,就能波羅蜜多﹗

佛法以《般若經》為中心,其中尤以《心經》為主,所以說《心經》是整個佛法的宗要中心,而「心」主要指的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心。在《大乘起信論》中,有「一 心開二門」之說,一個是心的真如門(永恆的生命),一個是心的生滅門(生生死死的凡夫心),如何將生滅門堵住,而擁有一個真如門來出入,才是我們要用心追 究的,如此也才可以得到永恆的生命。

人會受苦不自在是因為虛妄心停不下來,不得安住,所以要心能轉境,不被境轉,就要看修行功夫,故般若的觀照很重要。

生命非身體可以包容的,身體如村莊,「心」只是暫住而已。

人每天都在歡喜與不歡喜中生活。「觀自在」就是要教我們自我觀照,視一切人、事、物、境、地都能很自在。而如何可以做到觀自在?唯有「般若」才能自在。

■七月 七日  星期日

今天和服務於佛光會的徒眾進行「師徒時間」––

每一個人在自己的個性中,都有最喜歡和最不喜歡的事,而我最喜歡的事︰從善如流、與人為善、大眾同在、好的就做、對人禮貌尊重不傷害;我不喜歡的事,也是我的戒律,那就是任意侵犯別人、侮辱別人、傷害別人,尤其是語言上的侵犯。
人與人之間共事,要「講清楚說明白」,就不會有誤會,我是主張創造歡喜滿人間的。做事要有「你、我、他」不要只有「我和你」。尤其是要注重言語的修養,不 要讓語言成為刀劍來傷害人,做事或請示時,問號的問題,若能改成選擇題,比較容易達到目的,最好多講句點的話。

每天一定要寫「工作日誌」,向上報告我做了些什麼,其作用可以讓主管及有關單位知道,自己的做事程序,是否有處理錯誤。常有人推唐,因工作忙,而沒有時間寫日誌,就是因為忙才要寫,否則別人怎會知道你在忙?更何況「日誌」是將來歷史最基本的資料,不可忽視。

下午二時,於臺北道場主持皈依三寶典禮,發心前來皈依的信眾有一千八百多人。

四時,主持佛光會「臺北北區分會聯合成立大會」,分別授證給七個分會––

臺北永吉分會會長︰黃月雲
臺北學府分會會長︰郭安心
臺北南雅分會會長︰楊月娥
臺北海山分會會長︰黃拱東
新莊第二分會會長︰羅仕鈞
新莊第三分會會長︰陳香雪
新莊第四分會會長︰林茂盛

晚七時三十分,續講《般若心經》,以圓滿此次講座––

「空」是一物的兩面,說「有」也不是,說「無」也不對,佛門稱為「空」,空將有和無調和起來。

人往往將五蘊之身的假我,誤為真我,若能找到真我者,就可以度一切苦厄。

人,對事情可以知道很多,但理則不易明白;就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相貌與性格是不會一樣的。

「空」的樣子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本來面目。

如何見空?

1.從相續假看空 2.從相狀假看空 3.從循環假看空 4.從名詞假看空
5.從和合假看空 6.從認識異看空 7.從相對假看空 8.緣起性空

■七月 八日  星期一

華視「蓮心」節目,今明兩天又要錄影,今天和我一起在電視上探討社會問題的貴賓有︰律師王清峰女士、臺大精神科主治醫師王浩威先生、立法委員潘維剛女士、文化評論家平路小姐、新學友書局發行人廖蘇西姿女士、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常委鄭石岩先生等人,問題有––

.談家庭暴力

組織家庭的分子若不和諧,有意見時,就會有語言的衝突,甚至肢體的衝突,那就很可怕,讓家人一想到回家就猶豫。建設一個家庭初期,都是有情有意的組合,演變到後來會有暴力的發生,皆因慈悲心不夠,對人尊重不夠才發生的。

.如何減少家庭暴力

1.不比較不計較︰通常口角的起因,都是為一句話或一件事而堅持不下,能彼此互相忍讓一下,兄弟姊妹、夫妻之間不計較,各得其所,各得所愛,就不會起衝突。

2.要尊重要包容︰家庭分子因彼此不能尊重,就容易有衝突發生,若每一個成員,在包容中互相結緣,將來出社會,必定能與人結緣。

3.存慈心存善意︰要相對的惜福,具慈悲心,有此慈心善意,自然在家庭中就會人人惜緣。

4.有信仰有道德︰凡是有信仰有道德觀念的人,對不當的事不做不說。家人之間彼此互愛都來不及了,怎可能做出對不起對方的事。

能互相體諒溝通,自然不會有暴力傾向,而能具道德觀念。

.佛教對女權的看法

宇宙之間的眾生,都有其生存的權利,爭女權是因為男權太高了,未來世界所注重的是生權,即一切眾生皆有共存的權利,女權要爭取的不外︰平等權、參與權、特質權、尊嚴權。

女性在本具溫柔、慈悲、細心、和平、忍耐、勤勞等的條件下,憑著自己的能力,參與各行各業的工作,能在自我發揮下表達女性的尊嚴。

女性要自我承擔,世界是男女共同走出來的,女性只要負起一半的責任,自然就可以享有權利。希望現在的每一個女性––

1.品德重於美色 2.慈悲重於能力
3.端莊重於活潑 4.實際重於虛榮

願人人都能成為生活在「陽光」下,生活在「春天」裡的陽春女性。

.如何幫助青少年成長
我從小在打罵的教育中成長,但是我最不贊成用打罵教育。老師打學生,是因為已經沒有辦法了,才出此下策。不打罵小孩並不表示不關心,相反地,可以依學生性 向用「變化球」的方式來教育,要培養青少年多方面的興趣,不要讓他們只喜歡跟著一個人或只有一項嗜好,要帶動青少年多方面的群育活動,擴大生活領域接觸人 群,並從中拓展視野。

一個人一生最麻煩的階段,不外是青少年時期,如何幫助其成長?

1.給予尊嚴的關懷 2.給予鼓勵的愛心
3.給予合群的美德 4.給予包容的行為

■七月 九日  星期二

上午十時,續錄華視「蓮心」節目,今前來一同探討主題的貴賓有︰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馬凱先生、元大證券行董事長杜麗莊女士、《商業週刊》發行人金惟純先生、立法院副院長王金平先生、佛光大學哲研所所長林安梧先生。談到的問題有––

.婆媳之間相處之道

婆媳因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懷抱不同的感情,從事不同的工作,扮演不同的角色,所以彼此––

1.應了解所愛不同 2.應做好家庭分工
3.應相處類似母女 4.應彼此互易立場

.對家庭倫理的看法

倫理可以維持秩序,可以相互尊重,可以促進和諧,可以同體共生;所以倫理分有︰

1.傳統文化的倫理 2.職業工作的倫理
3.社會群我的倫理 4.同體共生的倫理

.對現代社會經濟的看法

世界自從有人類以來,就是一部經濟史,人要生存就離不開經濟,臺灣雖小卻是個經濟大國。經濟的發展在於––

1.以經濟提高生活品質︰有了錢,不要只想到買土地、建大樓,那就成了暴發戶。我們要用錢來提高生活品質,比方過去人說的書香子弟,就是說要讀書或學美術、音樂,把生活提升到一個真善美的境界。我覺得這才是經濟的功用。

1.要促進個人道德︰我記得過去曾做過一些救濟老人的事業,這些救濟進來的老人是免費的,道德、品行比較差。後來又做了收費的老人事業,這些有繳費的老 人,道德觀念各方面就比較高一點。於是我想到,經濟與一個人的道德是有關係的;人,衣食足而後知榮辱。貧窮對一個人的道德觀念是有影響的,經濟好的話,對 於個人的道德、榮譽、形象就比較重視一點。

3.我希望經濟發展能增加社會氣質︰經濟發展後,我們整個社會要能有一種與經濟平衡發展的氣質。什麼叫經濟氣質?比方說,守時、有禮貌、開會不粗魯、講話客氣。社會的成長,經濟氣質很重要。

4.經濟發展後,要想到大眾的福祉,要能共享、共有、共榮。比方說,幫助苦難的人,或者為國家社會建一座公園、兒童育樂中心、圖書館、大眾聚會的場所。因為我有了,別人會嫉妒我、障礙我,他會不歡喜,當大家都有的時候,他就不會嫉妒我,所以我希望大家共享共有。

佛教早期為了傳教,為了利益社會,在唐朝以前,那時因沒有銀行、錢莊,就以開當鋪流通經濟,便利週轉不靈的人。它本來是一種慈善事業,但是發展到後來,由 於個人私欲的操縱,產生了許多弊病,已不再受到好評。其他像油廠、米廠,最早也是由佛教所開設的,為大家解決生活問題,所以不管國家也好、團體也好,都應 把擁有的成就與大家共榮、共享。

佛教對現在社會經濟有什麼貢獻?佛教對社會經濟的貢獻,有時不必從正面去講,而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佛陀教人不要貪心,不要貪心就表示,即使你有錢,我也 不會侵犯你。佛教對經濟的貢獻,不一定要從有形去看,有時它教你開智慧,教你悟道,教你要容納一切大眾,教你要發共財。比方說,我們的經濟,每個人可以享 受一點共財,譬如陽光、月亮、大自然風景、空氣,這些都是共有的,都可以給我們享受。然後逐漸地把我們的私財,也能慢慢地作為共財,跟大家共有。比方說結 緣、喜捨。佛教最大的貢獻是錢財流通,公的私的要流通,你的我的要流通,大家互相共住共榮。

佛教在經濟上的貢獻,如過去僧眾開山林、種樹、修橋鋪路、建設人心、建設社會秩序等。佛教對經濟有潛移默化的貢獻,讓大家對錢財有正確的認識。

■七月 十日  星期三

由中央電影公司製作,王童先生導演的影片「佛光山」,目前工作進行到剪接階段。在負責人永文的帶領下,前往中影公司看毛片。

十時,抵中影,承中影公司副總經理邱順清先生、中影廠長林鴻鐘先生、導演王童先生等多人接待。和邱副總經理談及,目前電影業在市場上的狀況,以及電影與電 視對觀眾最大的不同在於︰電影的銀幕寬大,視覺效果是全身被攝受包容,比較有震撼力,令人印象深刻;電視螢幕小,在視覺上的感受,較不強烈看了容易遺忘。 所以電影的影響力比電視還要深遠,而從事電影業者,目前正積極拍攝使心靈淨化的電影。

王童導演親自陪我參觀中影電影城,裡面有多項電影院讓人猶如身歷其境––

1.動感電影院,這是在一九九○年以四千餘萬元,向美國Omni電影公司引進全世界第五座七十毫米影片全自動電腦控制系統之動感電影,此電影特色是︰影片內容與座椅劇烈震動,視覺感官刺激驚險。

2.三百六十度電影院,這也是在一九九○年,以五千餘萬元,向美國Senema System公司購入,為九機九銀幕三百六十度環型效果影片,頗為壯觀。

3.立體電影院,此為一九八八年設立,影片特色在於觀賞時需戴特製眼鏡,產生立體效果,很具娛樂價值。

此外尚有偉人館、奇幻樂園、電影文物、蠟像館、猩猩劇場、恐龍館、水中恐龍、文化城街道外景等。雖然空間規模沒有像美國迪斯奈樂園那麼龐大,但頗具風格,實在值得一遊。

早在民國三十七年左右,南京國營影業機構「農業教育電影公司」遷臺,此即為「中影」的前身,四十三年九月「中影」成立。如果說在不同的時代裡,電影工業的興盛與衰微,都直接影響到電影創作的質變和量變,中影公司的四十年是這樣過來的︰

1.第一個十年(一九五四––一九六三),由李葉總經理促進港臺合作,蔡孟堅董事長促進中日合作,這是臺灣電影的奠基期。

2.第二個十年(一九六四––一九七三),龔弘總經理創造歷史,進入彩色時代,進行多元化拍片,是政宣的一大進步。

3.第三個十年(一九七四––一九八三)總經理梅長齡發揮導演潛力,明驥總經理領導電影新潮。

4.第四個十年(一九八四––一九九三)林登飛總經理多角經營成功,江奉琪總經理與徐立功先生聯手培養第三代導演。

中影從艱苦的客觀情勢到躍登國際影藝舞臺,這四十年來,實在是一段辛苦又值得紀念的日子。也可以說中影四十年滄桑,正是臺灣電影史的縮影。

■七月 十一日  星期四

下午出席「佛光哲學論文獎頒獎典禮及南華管理學院管理四書發表」記者會。會中回答記者的發問––

佛教本來就是一種教育,尤其佛陀弘法不光是以宗教與傳播為主,更提倡人與人之間的平等與共榮共存。

隋唐時代的叢林,以江西馬祖道一禪師和湖南石頭希遷禪師兩處最為興盛,青年學子們,不是到「江」西就是到「湖」南參學,故有「走江湖」的術語。

叢林是供給十方青年學子進修的地方,比英國八百年歷史的牛津大學,美國三百年歷史的耶魯大學還要早,元明清以後,叢林變成山林,因交通諸多不便才漸沒落。

而佛教辦大學發展進度緩慢,則是受了教育部法令限制,至今才開始起步。大學非指校園大、人數多就算大學。依《八大人覺經》云,大學為「大」人之「學」,是教育一個人的完成,並培養其人格、學問圓滿。

我以前曾在東海大學上過六年課,但不認識一個學生,可見師生間的疏離感。故佛光大學是採精緻型路線發展,不要人多,讓師生除了在課堂上,也可以在園林山邊 樹下上課;除上課外,用餐及休閒時間,師生也能生活在一起,從人格的自我樹立建設做起,以重視生活教育、品德教育為主。

佛光山從三十幾年前就開始創辦佛教學院,至今在佛光山叢林學院派下的學部有十六個(分布於南非、美國、香港、馬來西亞、臺灣)都一律不收學費,還負起一千 多名學生的食宿。佛光大學南華管理學院,體諒尚無就業能力的學生,又不忍增加父母的負擔,所以比照我辦佛教學院的願心,讓每一個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機會, 不會因負不起學雜費而望門興嘆,故而大學不收學雜費。

本校不收學雜費,有助於––

1.學生「學習品質」的提升,並可扭轉目前大學生「消費者意識」之偏差心態,激勵學生主動學習之態度。

2.鼓勵學生組自治會,自行管理宿舍、水電等收費問題,培養學生自主管理意識及認同學校精神。

也就是說,我們不在學雜費上競爭,而在師資上競爭,不是因為沒有學生才不收學雜費,而是給一些青年受教育的平等機會,並與社會大眾廣結善緣。

佛光山有一百多萬名信徒,大家都很鼓勵子弟就讀佛光大學,這是一種共襄盛舉的表現,絕不是報載所謂「惡性競爭」、「搶生意」,佛門本就是取之於十方,用之於十方的,希望有緣人都能一起來就讀佛光大學。

又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為鼓勵大專、研究所學生及一般社會人士從事哲學思考,同時為慶祝佛光山開山三十周年,特舉辦「佛光哲學獎」徵文活動,得獎者也安排在今 天記者會上受獎;另外,南華管理學院特別規畫出版的財經企管系列叢書《人文與管理》、《創造競爭優勢》、《全面優質管理》、《投資原理與操作技巧》四本新 書,也一併在今天發表。

■七月 十二日  星期五

今天將前往日本,經過洛杉磯、溫哥華、愛民頓、多倫多,再轉往法國,主持在巴黎召開的國際佛光會第五屆世界大會,這一路行程,有一個多月時間在海外。

上午八時三十分,在臺北道場的徒眾工作會報上,勉勵大家––

一個團體最重要的是,要樹立領導中心,在工作中要能依法不依人,為共同目標奮鬥,凡事以集體創作為要;在精神上彼此要讚揚、體諒、互相提攜。

既名為「道場」,要懂得去表現「道」,表現「學」。信徒不喜歡到道場來,不外是活動內容沒有吸引力、沒有學習性,引不起參與的興趣,所以對各行各業的信 眾,要了解其所需,分別給予個別的、團體的,臨時的、預約的,道場內的、道場外的輔導。弘法型態不可一成不變,要力求改變,以信眾能接受的方式舉辦,佛法 才能夠深入民間。

平常除忙於弘法度眾外,也要懂得利用時間,多留一些時間在禪堂、佛殿、圖書館用功,立志在一年內考取弘講師資格,以鞭策自我不要懈怠。

能幹的人,只會在做事上認真,並自我評估一個月的工作成果、一年內的工作成果,絕不會在情緒上計較。從事佛教事業者,發心有多大,成就就會有多大。不擅長 講說者,可以用筆,將理想意願訴之於文字。不會講又不會寫者,可發心於作務上,一個人無特長,但肯奉獻(發心)就是一種特長。

下午搭機飛往大阪,慈怡及佛光協會會員幹部多人接機,回到位於寶塚的大阪道場,已晚間七時三十分,和大阪佛光會會員及信眾以自助餐方式用完晚餐,便和在道場服務的徒眾進行「師徒時間」––

如何度日本信徒?如何提高信眾的素質?是今晚大家座談的內容。日本本身就具有佛教基礎,且有非常完整的架構,所以佛教本土化,在日本並不合適。為日本的信 徒服務,維持中日佛教界的融和,是最基本的原則。為應信眾的需要,道場活動的內容可以分為︰屬大眾共修的聚會、專題講座、家庭普照、以及多舉辦可以發表彼 此學佛心得的法會,以滿足信眾的普遍需要。對在日本的第二代、第三代子弟尤其要加強輔導,如此,中國文化的傳承、語言,才不致流失。

我面對近一、二十年才新進入門的弟子,總會不時的自我提醒,和青年相處,不要老朽、不要頑固、不要有代溝、不要落伍。但我對現代青年的工作態度、服務精 神,卻無法給予領導,也就是說帶動不起來,在節拍上總不能相和。原因是現在的青年,做事無傻勁,不會賣力,也就是說道念不堅固,無宗教情操又不發心。常會 為一句話、一件事就不能忍耐。如果對別人的指責不能虛心接受、用心改進,只會埋怨他人、替自己辯護是永遠不會進步的。

身為弘法佈教者,要具有社會性格,活潑、開朗、樂觀、進取、主動與人來往交流,如同海浪在互相衝擊下,才能洶湧往前。希望在海外弘法的弟子,要多與信眾接觸,讓佛法在群眾身上發光、發熱﹗

■七月 十三日  星期六

上午十一時,於大阪道場主持大雄寶殿的上樑典禮。

日本人的風俗,對重要行事,都會採用佛教儀式來舉行,就像是上樑、奠基之類。所以一些較古老的寺院、佛像在翻修時,在天花板上或角落隱密處、或佛像肚子 裡,都可以發現幾百年前,該寺在奠基、破土或開光時,所儲放鎮寶之用的手抄經、功德主芳名、高僧真蹟等,因本身已具有歷史價值,故珍貴無比。

今大阪道場舉行上樑儀式,慈怡也準備了一根特選的木樑,作為鎮寶之用,木樑的四面,由我親自寫下––

.佛法僧道場上棟 日本大阪佛光山道場

          平成八年七月吉日 星雲

.佛光普照三千界 法水長流五大洲

          佛光世紀三十年七月吉日

.管理設計 山本西原建築設計事務所

.施工 株式會社 盛工務店

這根木樑預備在上樑典禮圓滿後,放在屋頂上固定封起來,可以萬世留傳下來。

前來參加盛會的貴賓有︰大阪華僑總會李瑞乾會長、張秋雄副會長、中華學校張桐齡校長、婦女會何會長及大阪佛光會會員幹部信眾等三百多人觀禮。

臺北駐大阪的余處長代表李世昌先生,盛讚大阪道場的設立,提供此地信眾一個聚會共修的場所,尤其去年阪神大地震時,佛光會極力的協助,充分發揮救苦救難的精神。很歡迎佛光山大阪道場的興建,相信兩年後落成時,必定能廣度更多的信眾。

下午一時,主持皈依三寶典禮,有一百多位信徒發心皈依,其中日籍信徒就有三十六名。
三時,與大阪地區的信眾「座談接心」,並回答大家的問題。

自從去年手術後,信徒供養的紅包,我都一律婉謝,在座談會要結束時,一位署名王禮子的小姐,給了我一個信封,深怕我不收,馬上說道︰「大師,這是一封信,不是紅包,請您收下。」信的內容大致如下––

「得知大師親臨大阪主持大阪佛光山大雄寶殿上樑儀式及皈依典禮,真是感謝。上一次因時間來不及,而錯失了一次皈依典禮,一轉眼已過三年,今日終於如願以償。

感謝大師在大阪設立道場,使得一些旅居在日本的信徒能有個禮佛、學佛、念佛的共修場所。

還有要告訴大師的是,我的生日是農曆七月二十二日。」

真是有緣人﹗

下午五時十五分搭機飛往東京。

抵東京別院時,已晚上八時二十分,東京佛光會員和信眾,早已在等候歡迎。在歡迎的隊伍中,較特殊的是有近三十名的童子軍也在隊伍中,「童子軍」是東京別院青少年朋友的組織。

其實佛教就是童子軍佛教,沒有結婚的人,都可以稱為「童子」。佛教在兩千多年前,童子就很普遍,像文殊菩薩稱文殊童子,還有以童子身分參學的善財童子。而國際佛光會的精神和童子軍的純潔、天真、愛心、勇敢、善良一致,佛光會員就如同老童子軍一般。

希望佛光山各道場,能帶動青少年的活動,組成童子軍團,必定會為佛教帶來新朝氣。

■七月 十四日  星期日

上午十時三十分,參加由東京協會主辦的「供僧法會」。

佛在世時,過的就是非常人性化的生活,僧眾每天都要到大街小巷去托缽,接受信眾的供養。藉此因緣為信施說法,所以有「財法二施」等無差別的功德之說。「托 缽」有其規矩,即不分貧富人家或供養的食物精粗好壞,皆一律以平等心次第乞食,「乞食」在經典上記載有十利––

1.所用活命,自屬不屬他。
2.眾生施我食者,令住三寶,然後當食。
3.若有施我食者,當生悲心,我當勸行精進,令善住布施,作後乃食。
4.順佛之教行。
5.易滿易養。
6.行破驕慢之法。
7.招感三十二相無見頂相之善根。
8.見我乞食,則其餘有修善法者,亦當效我。
9.不與男女、大小有諸因緣事。
10.次第乞食,於眾生中生平等心。

「供僧法會」則源於《盂蘭盆經》所載––

「盂蘭」是「倒懸」之意,喻亡者之苦,如倒懸痛苦之極;「盆」是「救護之器」,「盂蘭盆」指的是「救倒懸解痛苦」。《盂蘭盆經》的內容說的是︰「佛的大弟 子目連,因不忍其母墮餓鬼道受倒懸之苦,乃問法於佛,佛示於七月十五日眾僧自恣日,用百味飯食、五果等供養十方佛僧,即令其母脫離苦難。」演變至今,很多 信眾為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都舉辦供僧法會。也有信徒在特別節日裡,舉行不限人數,大家一起來受供的「無遮大會」。

感念東京佛光會員及信眾,舉行此盂蘭盆供僧法會,願此功德,令見者、聞者皆能產生信心、恭敬心,蒙受佛法的恩澤,也祈祝大家事業順利,平安吉祥。

下午一時,於東京別院主持皈依三寶典禮,發心皈依的信徒有七百多人,把一百四十坪左右的道場,擠得幾乎不能轉身,其中日籍人士就占了五分之三。

在日本有一習俗,即往生時,做佛事要用皈依的法名,而在日本求受戒法的費用很高,非一般人負擔得起,所以今天有很多父母是代替子女來皈依的,以求取「法名」。更有些孕婦,是為胎中嬰兒報名皈依,真是天下父母心。

在觀禮席上,有不少是日本寺院的住眾、和尚和其眷屬,很多人在甘露灌頂時,都感動得熱淚盈眶。人在宗教情操濃郁的氣氛下,最容易與佛印心、接心。

■七月 十五日  星期一

今天和在東京地區的功德主,舉行「座談接心」,為大家報告佛光山三十年來的貢獻,及長達一年的系列慶祝活動內容,很歡迎在海外的信眾,能隨緣回山參加。

晚,和東京別院的住眾進行「師徒時間」––

.世間上的事,成功在人為,失敗也是在人的因素;人可以做功德,也可以造罪惡,故做事要能隨喜隨緣,才是佛法;我執法執皆不是佛法。

.凡事無所謂歡喜不歡喜,而是信眾需要不需要。在沒有情緒下,與人溝通聯繫,才能把事情做好。

.人要有所作為,必須要發大心、立大志、行大願,摒除一切人我是非,則周遭的一切,都可以變為成就我們的因緣。

.人生何處不相逢,故平常就要培養因緣,不要小氣小量的和周遭事務計較、比較,而起分別心。

.舉辦活動最重要不外要「準時」,時間一到,就要開始,不可姑息遲到者,久之,信眾自然就會準時。

在生活上,勉勵大家––

1.要識大體︰做事要以信眾為重,常住為先,不要讓自己的煩惱影響度眾情緒。在修道的過程中,忍耐是必要的考驗,透過逆增上緣,來增加自己的力量。有過失,要禁得起別人的指正批評,做好一個出家人。

2.要集體創作︰只凸顯個人的光彩並非福氣,因凸出的榫易爛,凡事在大家齊心協力下,以德服人,共同創造,才能互尊互榮。

3.要檢查自己的心︰起心動念、觀想憶念,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想什麼、要什麼、為什麼、毛病在哪裡。能如此,才能忍耐成和氣,屈辱成打氣,悔過成勇氣,心中無一點污染的氣。

4.要建立自我的淨土︰從自我的環境做起,從辦公桌到寮房,所接觸的人、事、物,都要規畫到自我的心中,以智慧的力量、信仰的財富、慈悲的事理,來建設自己的淨土,而愛護常住,佛光山就是我們的淨土。

人在鬧情緒時,要懂得處理,以下有幾種處理方式––

1.上策是自我解決,自我排遣,多禮佛或將精神投注於工作中,或主動找人講話。

2.中策是靠朋友幫忙,加入大眾中,先自行表白自己的感受,由旁觀者為其解憂(如同找醫師看病)。

3.下策是靠世界解除情緒,外出幾天,轉移環境,散散心。

4.劣策是關房門生悶氣,那只會煩上加煩,是最不智的方法。

有煩惱時,與朋友訴苦,不可在言語上傷害人格,只在事物上陳述即可。做人處事不要忘了人事理要調和,你我他關係互易,才會懂得如何與人共事。受委屈沒有對象可以申訴時,更應該走進大眾中,讓大眾的力量,來幫忙紓解情緒。

「君子愛人以德」,身為主管,要愛護住眾,體貼住眾,為其前途著想,將屬下的長處付諸於大眾,以服務更多的人。

擁有一切 1996/7/16~1996/7/31

■七月 十六日  星期二

下午五時二十分,由東京飛往洛杉磯,於洛杉磯時間上午十一時二十分抵機場。

佛光大學校長龔鵬程先生,上個月下旬到歐洲參訪。日前轉經美國,參加本月十二日到十五日,由西來大學舉辦的「哲學與精神治療國際學術研討會」。昨天剛圓滿,今龔校長簡略向我報告––

1.六月底,在德國漢堡市與漢堡大學中文系,歐洲華文作家協會合辦「歐洲華文文學國際研討會」,文化總會會長黃石城、駐德代表金樹基均蒞會。歐洲地區的華 文作家及學者約四十人出席,反應良好。歐洲華文作家協會及世界華文作家協會,已決定將其檔案資料及會員著作,悉數捐贈給佛光大學。漢堡大學教育學院則捐贈 佛光大學有關德國發展及教育專業圖書五千冊,其中還包含有十九世紀之珍藏善本。

2.參訪拜會丹麥哥本哈根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德國漢堡大學教育學院、亞洲學院、荷蘭萊頓大學漢學系、瑞士蘇黎士大學、洛桑學院、法國法蘭西學術院、美國 哈佛大學、波士頓大學、普林頓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考察各城市圖書館、博物館;拜會我駐丹麥、德國、美國波士頓、紐約、洛杉磯之代表處或辦事處,說明 佛光大學建校理念與辦學狀況,提供相關資料,請求協助推動國際合作事宜。

3.德國漢堡大學、丹麥哥本哈根大學、荷蘭萊頓大學等均同意教師互訪並安排本校教師赴歐研究。

美國波士頓大學經濟文化研究中心,對宗教、文化價值與經濟發展深感興趣,表示希望進行合作研究。

波士頓大學電子計算機系願與本校合作,進行課程及人員訓練交流。

本校同意接受哥本哈根大學等推薦來臺研習中國文化及宗教之學生各一名,提供二年期學制課程,也同意各校研究生在撰寫論文時來本校參學。各校認同其學生在本校所修課程學分。

4.本校欲發展為國際性學術研究中心,必須加強國際學術合作,一方面吸收歐美在國際關係、亞洲及漢學研究、宗教研究諸領域之資訊及成果,一方面藉此參與其學術網路,汲取其現代科技、傳播、社會領域之長處。

佛光大學基於上述理由,應以委託研究、獎助出版、提供來臺訪問與研究、合作研究項目等方式,與各大學及機構展開具體交流。又,世界哲學會議,每五年召開一次,有世界哲學家三千到五千人與會,本校亦可爭取下屆主辦權。

■七月 十七日  星期三

今天是母親的七七,清晨六時前往懷恩堂上香,她老人家的音容舉止,依舊如此清晰。

日前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致贈一冊《大陸地區宗教組織及相關研究機構現況分析》,作者熊自健教授在文中所提,與事實不符,今寫了一封信,給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張京育先生,特為說明,內文如下––

「京育主任委員鈞鑑︰奉獲

賜貺《大陸地區宗教組織及相關研究機構現況分析》一冊,無任感激。

貴會關心兩岸宗教交流事務及大陸宗教發展,專案委託研究,用心至可敬佩。唯其中所述,似乎尚可修葺。例如報告書頁七十一,謂近年兩岸宗教交流可分為星雲模 式、周聯華模式、慈濟模式,且星雲於一九八九年訪問大陸時,率團三百人,又在北大、人大、清華、武漢、復旦、杭州諸大學及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行演講弘法會、 致贈中國佛教協會美金二十萬元,佛光佛學大辭典等。其實當時所有團員僅七十至一百人,並未贈款佛協,亦未赴北京、清華等各校弘法,彼時中共又豈能容許在大 學中公開弘法?所贈予佛協者,則為《佛光大辭典》。諸如此類,蓋皆摭拾報章報導或道路傳聞,未盡考證核實,故相關評騭,亦不無可商。

其中將星雲模式與學術研究模式分別,似乎星雲模式僅屬政治性拜會及作秀功能,僅有『轟動效應』,而乏實際影響。熟知中共此數年宗教政策之開放轉變者,必不 謂然,而佛光山所推展之各類相關學術研究,該報告謬許為『最有發展潛力』者(見頁八十),又豈非星雲模式之一部分乎?報告中對慈濟模式頗為推崇,未察慈濟 之懿行雖具社會救助意義,卻非宗教交流,而對從事宗教交流活動之星雲模式不無微辭。我輩熱心推動兩岸宗教交流者讀此,殊不免悵悵。

貴會專案研究,夙具權威,發行廣遠,尤動各界觀聽,不敢請求修葺,謹布私臆,但求鑑審而已,耑此順頌

鈞祺


星雲」

■七月 十八日  星期四

在西來大學舉行的「哲學與精神治療國際學術研討會」剛結束,中美學者有五十多人參加,希望藉此能結合一些有緣的學者,共同為大學教育努力。而在臺灣的佛光大學南華管理學院,也將於九月正式開學,希望這兩所大學都能為東西方的學子們,提供最好的求學環境。

最近報紙有一則新聞提到,美國現在正流行「線上念大學」。

以前無線電視興起時,產生一種新的「電視教學」,學生不必到學校,自己先在家中看電視聽課,再定期到學校考試。現在,隨著電腦資訊傳播技術的突飛猛進,國際網路的普及,美國很多大學紛紛開設「線上大學課程」,讓遠近的學生透過電話線,在家裡上課,修習大學學分。

線上大學的課程開設不若電視複雜,上課步驟如下––

1.教學部必須在電腦國際網際網路的「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簡稱www)替每個課程設立一個教學網站(web site),教授將教材及閱讀書目載入。

2.已註冊的學生必須在家自備一部電腦及軟體,一臺調製解調器(數據機Modem)及電話線,而且也必須成為國際網際網路的訂戶,利用大學給予的密碼進入 選修課程的「教學站」,按時閱讀教授的授課內容,做指定作業、寫報告、或參加考試,然後再將報告、答案等用電子郵件(E-mail)傳送給教授。

3.學生有何疑問,也可以用同樣方法提出,教授再將答案登錄在「教學站」或個別傳送給學生。

「教學站」的教材以文字為主,但卻不限於文字教材,如果學生的電腦附有音效介面卡及擴音器,也可以收到聲音及影像,至於相片、圖表等等,就更不在話下。

今年秋天,全美國開設線上大學課程將達九十一所,其中以維吉尼亞新堡市的四年制大學規模最大,一共開了二十五門線上課程,包括初級西班牙文及科學推理學。

線上課程也不限於大學部,在華盛頓州貝勒芙的市立大學,過去二十年來致力於社會在職人士的推廣教育,從今年起,也將全部的企業管理碩士班課程改為線上教課,學生在家念完規定的學分,便可取得碩士學位。

傳統教學中師生面對面交流、「如沐春風」的人格道德啟發,因線上教學體制的出現,已不存在了,但是因性別、年齡、膚色、美醜、體型等差異,引起師生間喜惡的感覺也消失了,教學變成完全以書面文字溝通的求知過程。

教學方法隨著科技的發達正不斷進步,有心求知的現代人,若不積極精進,是容易被社會淘汰的。

■七月 十九日  星期五

飯後到後山跑香,雖已是晚上八時多,但天空還很明亮,如同臺灣的傍晚,坐在草坪上,和隨行的徒眾在山坡上隨意地聊起來––

.美國幅員廣大路程又遠,辦一件事來回車程至少要三、四個小時,若再加上塞車,一天只能辦一件事。所以要懂得過美國式的生活,接洽或聯絡事情,一定要靠電話、傳真、電腦、資訊傳達來辦事,不宜用人親自往返來做事。

.一個人成功與否,外緣因素只是其中之一,主因緣(本身)還是很重要,所以在大眾中與人相處,要讓大家接受、了解、肯定、放心,且任何想法都要正派,凡事都要跟主管溝通,才不會與常住思想相違。

.如何為眾生服務、如何為常住承擔、如何展望未來、如何弘法利生,才是修行的重點。不要為生活中不順心的小事,就起瞋心、不悅,而互相鬥氣,留點好因緣,未來還會有機會見面,面對境界時,要懂得處理、紓解,故在人我是非上,不要太計較。

.一個人受肯定,除年資外,還有事業、道業、人緣等因素。要諒解別人對我們的不周之處,並包容別人的缺失,才能共處,這也是培養好因緣的方法。

.對自我的修持、用功,要認真規畫。通常有活動時,每次的工作量約三小時,如果一週有十二次,就是三十六小時,再扣除休息睡眠,則每星期至少會有七個半天的時間,可以自我進修。大家要懂得珍惜光陰,不要放逸懈怠。

.錢,是紛爭的根源;窮,寒門才能出孝子,故要在艱困的環境下,苦幹苦修個十年,才有因緣成就佛門龍象。

.有「病」的人,要將自己的毛病說出來,才好對症下藥,如果不敢說,連自己都沒有面對自己缺點的勇氣,別人如何助你改正?

.歷史上有名的人物,其成就除了是因為會做事、會領導、有能力外,還必須要謙虛。

.世界非一個人的,凡事皆要集體創作,所謂一佛出世,千佛護持。

.要本土化、在當地生根,必須要懂得利用當地資源,融入當地民情社會,尤其對資訊要懂得掌握,看報紙、聽新聞、讀雜誌,是每天不可少的功課,若沒有時事的觀念,易被淘汰。

.在海外弘法,除了要加強語言的訓練外,也要懂得當地民情風俗、進退禮儀。師兄弟間,可以不定時的彼此做時事報告、新知報告、讀書心得報告等座談,來交換心得。

.世間的一切只要喜歡就可以擁有它,如︰月下散步、公園乘涼、森林浴等。如果不喜歡,則沒有一樣是你的。與人相處也是如此,接受對方,就多一個朋友,排斥他人,無形中又樹立一個敵人,何不化阻力為助力,擴大心胸包容不喜歡的人,就可以擁有更多的朋友。

■七月 二十日  星期六

從國內消息得知,總統府祕書長吳伯雄先生,將出任中央黨部祕書長。華視記者王美小姐,今到西來寺,要我談談與吳祕書長的因緣––

我與吳伯雄祕書長的因緣結得很早,這要推及吳祕書長的尊翁。民國三十八年,我到臺灣時,尚不需要入境證,後來臺灣實施報戶口制度,必須要用到入境證,當時 的吳老先生,是有名的中醫師也是省議員,就幫我們幾位沒有入境證的僧青年辦戶口;後來我和慈航法師等二十三人,受牢獄之災,為了保釋我們,吳老先生也幫了 很多忙。

吳伯雄先生二、三年前競選省長,籌備很久,對省府的行政很有理想抱負,後因選情有所變化,產生變數。有一次他和我談話中提到此事,得知競選對手,也是很優 秀的人才,如果彼此相爭,必有一傷。我覺得一個人不一定只限於原本的框框內,有時可以轉變一下環境,退一步也許會海闊天空,所以鼓勵吳伯雄先生要以退為 進。看得出來吳先生接受了我的意見。幸好他有樂觀進取的個性,所以能提得起,放得下。

吳伯雄先生做人很講義氣,曾任市長、部長、祕書長等職,他尊敬長官,工作認真又能安於其位,現在又出任中央黨部祕書長之職,相信其理念、能力更可以讓發揮 所長。吳先生事先沒有和我提到他升任之事,何況我本人,也不喜歡對政治了解太多。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成立時,我們邀請吳祕書長擔任總會副會長,他很歡喜接 受。在內政部長任內,他是我們的上司,也常出席佛光會「淨化人心講座」、「七誡運動」,以及為佛光大學建校基金而義唱的活動。他同時也是歌星阿吉的好朋 友,常常一起合唱,這種不嫌棄殘障人士的胸懷及熱心公益的處世態度,都很令人感動。

佛光山第四任住持心平的荼毘典禮,及我母親的懷恩法會,吳祕書長都親自前來參加,此親和之情,我個人很感激。

吳祕書長一路行來的心路歷程,從省議員、縣長,至今日中央黨部工作等,其內心的起伏是一定會有的,但不管如何,從其為人處世而言,做事顧全大局,喜與人為善,不全為自己,能從大處著眼為國家、社會服務,是一個相當難得的人才。

吳祕書長是個很喜歡讀書的人,每晚睡前都會閱讀一、二篇《星雲禪話》。此外,先後到溫哥華、澳洲參加佛光會世界大會,其熱情洋溢、主動又親和的舉止,沒有一點官僚作風,很受大家的好評。

佛教是吳祕書長家庭的傳統信仰。其慈悲、為人設想的行止,多少受其影響。很多人會做官,但不見得會做事,吳祕書長能與社會群眾打成一片,是很難得的。
世間上一切都有因緣關係,是自己的,因緣自然會找上門來;不是自己的,強求也無用。學佛者,凡事要能隨緣,該提起時提起,該放下時放下;人生如大海起伏不 定,尤其是從政者,要能隨遇而安、隨緣自在。居高位者,更要以平常心來做大事,不要做大官,不忘時時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服務。

下午二時,於西來寺大雄寶殿,主持一場皈依三寶典禮,發心皈依的信眾有三百八十多人,其中美籍人士有八十四人、來自大陸者有一百三十人,其他尚有越南、巴 西、加拿大、非洲、馬來西亞、墨西哥等國籍的信眾;年齡最小者剛滿周歲,最長者有九十歲;職業分別有任校長、會計師、工程師、教師、學生、護士等。

喜見西來寺的信眾,有這麼多國籍的人士。看來世界上最有包容力的,還是佛教。

■七月 二十一日  星期日

南加州華人記者聯誼會、華商協會、佛光會等八個社團,晚在西來寺舉行餐會,歡送僑二中心主任廖東周先生、聖地牙哥僑教中心主任金志遠先生、駐洛杉磯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祕書薛美瑜小姐、李朝成先生,並歡迎僑一中心主任李定勇先生就任。

餐後,我以茶點招待大家。一個人在世界上要留給人什麼?有的人也許留一句話、留一些歷史、留一點慈悲、留一點方便、留一份緣給人,都是很寶貴的,而廖東周主任,一定是留下很多東西給人,今天才會有這麼多人來參加此歡送會。

廖主任有兩件事情讓我很感動––

1.西來寺日前舉辦贈送《禪藏》典禮時,由於工作人員疏忽,直到前一天晚上十一時多,才打電話邀請廖主任出席贈書典禮。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到典禮現場了。

2.家母在上個月往生時,遺囑一再表示,其後事要簡單處理,不要勞煩大家,為了尊重她老人家的意思,於火化當天,才在報上刊出訃聞,免得勞動大家,但廖主任及辦事處處長歐陽瑞雄先生,都趕來參加。

我覺得中華民國服務僑界的官員,和以前不一樣,以前是在做官,現在是在服務,與民眾相處關係,是朋友之誼,而非官民之別。

《佛說孛經》中說道,朋友有四種––

1.有友如地︰似大地般承載負擔,照顧他人,不會嫌棄朋友。

2.有友如山︰似山般庇佑眾生,叢林樹木越是高大,眾鳥走獸越容易聚集,因其安全、庇蔭我們、服務我們。
3.有友如花︰有好處時就把別人捧在頭上,不要時就踩在地下。

4.有友如秤︰似秤般向權勢低頭的勢力者。

廖主任在海外服務多年,「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日久可以見真情,大家聚在一起來歡送朋友,可見大家都是「有情有義」的人。有情有義的社會,讓我們倍感溫馨。

■七月 二十二日  星期一

今接到三舅父由江都寄來的信函,這是我生平第一次收到舅父的來信,全文如下––

「今覺賢甥︰

你好﹗首先祝你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當得知大姊往生時,非常傷心,吃得比以前少了,精神也差了很多,大姊往生的前一天夜裡,房子內總是有莫名其妙的響動,一定是母親來告訴我們。轉眼四十多天 過去了,常常想起大姊,我們姊弟近八十年來經過的風風雨雨,就這麼走過來了。還記得六十年前,我十八歲時,大姊也正值壯年,怎麼不經意間,大姊已經走了, 我也白髮蒼蒼﹗往事歷歷,湧上心頭,善良的母親、勤勞的大姊、忠厚的姊夫……。

在杭州時,與姊夫朝夕相處三年,有一次,我得了傷寒,姊夫延醫請藥,端茶倒水,不曾怠慢。等我有了好轉,姊夫才回家。誰知杭州的分手,竟成永訣,雖然六十 年過去了,現在想起來,依然感傷不已。那時候,母親以為我們都不會回來了,傷心過度,已經昏迷多日,看到還回來一個,氣若游絲的她,居然奇蹟般的好起來。 在兵荒馬亂中又過了十三年,母親才離開我們。

轉眼又遇到文化大革命,由於我青年時即加入國民黨,所以備受打擊,生活是食不果腹,精神也受盡折磨,兩年的牢獄之災,長達三十年的管制,批鬥更是家常便 飯,善良勤勞的大姊,也被拉出來批鬥,那段苦難的歲月裡,有很多人自殺了,但是我們姊弟互相鼓勵,終於度過了難關。現在他們都已作古了,只留下我還苟活於 人世,撫今思古,不勝悲哀。

多年來蒙你的照顧,尤其是家中小孩的前途給你添了很多麻煩,看到我們這個大家庭,一代代傳承壯大,母親在天之靈,也會很高興的。我都快八十歲了,來日無多,唯一的希望就是家中第二代,能事業有成,光宗耀祖,將來我也好安心地去見母親。

你自己千萬要保重身體。

祝 一切都好

三舅玉華於江都」

另,也收到三藩市趙佛重先生寫的輓聯––

「星雲大師之母往生

  佛昔在忉利天為母說法
  師今來娑婆世替眾消災

   

趙佛重敬輓」

■七月 二十三日  星期二

北美華文作家協會洛杉磯分會的理事蕭逸、黃美之、篷丹、黃奇峰、林夢寒、伊梨、劉於蓉、王愛倫等人今來訪。

三、四十年前來臺之初,我以寫作方式弘法,為電臺寫廣播稿,為佛教雜誌定期供稿,《釋迦牟尼佛傳》、《玉琳國師》、《無聲息的歌唱》、《十大弟子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等幾本著作,都是在那個時候先後完成的。有緣與各位知名作家暢談寫作心得,也是人間一大樂事。

大家從散文談到小說,由小說又談到文學、佛學,深感寫武俠小說一定要有功力,因很多高深的武術都是從禪學而來;倪匡本是基督教徒,但其推理小說,有佛法的 深奧;蕭逸也是基督教徒,其作品中有很多內容頗具禪味;佛學中也有很多很有價值的文學作品,如《維摩詰經》是世界上最長的詩,有二萬五千字;《六祖壇經》 被列為研究中國文學,必讀的書目之一。

得知《國際日報》即將十五周歲,請王艾倫小姐轉達致賀之意––

「國際日報十五周年慶

 傳播界的正義
 正義中的傳播

星雲敬賀」


晚八時,和西來寺的徒眾進行「師徒時間」––

我有一位弟子很本分,對工作又盡心負責,默默在旁觀察好幾年,最近正安排讓他升任主管,卻聽到他對旁人說︰「我不幹了,要離開。」

徒眾在生活中,常在談話中說些不當的言語,非常嚴重,如––

.「我出家多少年了,都不受重視。」「我不幹了。」這些都是以一種怨恨的心態說出的話,其實改口說「想換一個職務學習」或「想向常住申請半年或一年回山充 實」,同樣達到目的,但卻不會引來誹議。情緒的話不要太輕易出口,如此不但容易自毀前程,也會因不當的言語,而不受重視。

.「我太忙了﹗」通常是懶惰的藉口,太閒會養成惰性,弘法利生的事業,不忙如何度眾?平常的言行舉止,點點滴滴都是在自我樹立形象,怎可不慎。

.「我不喜歡和他共事。」到處嫌人,只會讓人不歡喜,而且也不能改善情況。做事要有一個觀念︰只有忍耐才能與他人配合。世界上沒有喜歡不喜歡的人,喜歡不喜歡的情緒並不是絕對的,也不會長久,所以要學習去歡喜接受。

.「我的意思」「我的看法」「我認為」不要常掛在嘴邊。做事可以表示「我的意思」,但要以聽取主管的意見為先,不可以先存自己的認為,尤其在主管面前,有你的意思看法,何必還要請示?

.「你怎麼到現在才來?」「你怎麼不去開門?」常常用責備的語氣指責人,與人相處不珍惜緣分,不惜打擊、傷害、怨恨,不滿就因此而積存下來。

.「我不要」,凡事沒有經過思考,馬上就拒絕「不要」。也不問前因後果,毫無理由的將一切因緣推掉,也是拒絕自己成長、廣結善緣的機會。說「不要」,要求得對方的諒解,不要輕易排拒。

.「他又沒有告訴我」,遇到自己沒有能力處理的事、做不到的事,就怪對方「他又沒有告訴我」,其實做事,要主動關心周遭的人事物,為何要等著別人來告訴你?告訴你是人情,不告訴你是本分。一個人若一天到晚都等著「接受」,久而久之就不會再有思想了。

.「為什麼不早說?」對承擔不了或來不及應對的事情,都怪對方「為什麼不早說」,做事要有「單元」的概念(即一系列的工作內容),每一步驟都要安排好,否 則會掛一漏萬。再者如「不是啦﹗」「沒有呀﹗」等口頭禪,都是先否定對方,如何能辦事?凡事都要︰「是」而非「不是」。

舉了這些例子,只是要提醒大家,不經意的一個臉色,或不悅的肢體動作,如轉身、摔東西、掛電話、掉頭,都會影響大家的道業。

希望在弘法之外,不忘時時用功,尤其小心自己的身口意三業,所謂「相由心生」,為人心思好壞,皆寫在臉上,在心的天秤前,不可不慎。

■七月 二十四日  星期三

聖地牙哥西方寺由美籍人士組成的佛學社,在依日法師的帶領下,正積極從事《佛教》叢書第十冊《人間佛教》一書的翻譯工作,參與者之一的皈依弟子安麟(Tom Graham),寫了一封信給我––

「報告師父︰

我們進行翻譯的《人間佛教導讀》英譯本,已近完成,在此要謝謝師父給我這個機會,從事這些論文和故事的翻譯。參與翻譯的過程中,我才逐漸明白,您所說的『感動』真義。

平常我們閱讀文稿總是匆匆看過,而不會花時間進一步去想作者的意思。我感到很幸運,能有機會翻譯您的作品。因其性質與一般不同,一定要細細品味,並且反復 思索。在一次又一次閱讀您的人情味故事之後,我真的開始懂得在生活中去感受這些既深廣又實際的道理,佛法如大海,進入之路有多門,或由信仰,或由戒律,或 由教理,但是最好的途徑是『感動』。

有了佛法,目前我的人生既充實又滿足,並感到從未有過的紮實,在內心深處,我要說︰『大師,謝謝您﹗』再次感謝您給我這個翻譯的機會,希望我們小小的貢獻,能將您偉大的道理,帶給廣大的西方讀者。更希望更多的人也跟我一樣,被您的人間佛教深深感動。

弟子安麟頂禮」


曾自行騎單車,環遊世界三十六個國家,歷經三萬八千英里的法裔皈依弟子普豐(Benie Storne),於一九九三年在西來寺皈依後,就一直留在西來寺服務,每天負責環保工作,盡心、勤勞又負責任。

普豐於今年五月十九日佛誕節,發願從洛杉磯騎單車橫越美國大陸至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宣揚人間佛教的理念及佛光會的精神,這兩天收到她在途中寄來的信函––

「師父︰阿彌陀佛。

謝謝您慈悲來讀這一封信。這一次的單車之旅和以往不同,我第一次以慈善之心來做單車之旅,以前是為了自己的歡喜和滿足而做,這次的目的是在幫助人們接觸佛法。

在路上有許多不尋常的事發生︰

1.在可樂那(Corona)一家汽車旅館裡,看到門口寫著『阿彌陀佛』,牆上掛著一幅師父您的照片,原來汽車旅館的中國店主是您的信徒,一九八六年時,師父曾到這家旅館開示。

2.抵達鳳凰城前,碰到強風,一路上一直持誦〈大悲咒〉讓自己的心堅定而平靜,〈大悲咒〉讓我無畏狂風,而安全抵達。

3.在布朗菲德城(Brownfield City)有一個提供給過往旅行者免費露營的公園,就在我架好營帳,一切就緒時,天色轉黑,是暴風雨來前之預兆,垃圾、灰塵滿天飛,我趕快用石頭穩住帳 蓬,把單車放平。暴風雨之中,我無法入睡,只好打坐並念觀世音菩薩聖號,我無法解釋,為何暴風雨經過帳蓬兩旁,卻沒有一滴水落在上面。我看著天空,被這不 尋常的景象感動得落淚。

一小時後,我決定離開該地,到羅斯威爾(Roswell),在風雨中,我發現自己越來越彎下腰,腰越彎,風雨的影響越小,同樣地,我們越彎下自我,就越不會受苦。

我了解必須經歷痛苦才能解開心結,體驗痛苦才會幫助別人,長養自己的慈悲心,我認為痛苦也是淨化心靈的方法。

一路上,我遇到許多好人,他們關懷我,問我––

『你自己一個人旅行嗎?』

『沒有人陪你嗎?』

『你不害怕嗎?』

『你要當心一點,附近有許多壞人﹗』

『你有帶槍嗎?』

由於這些溫情,深感這世界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壞,媒體要負一些責任。他們經常談到意外事件、暴力、死亡、戰爭、不幸、犯罪等,這些只是媒體用來製造新聞的手段而已,然而我們會以為這世界是無助的、令人害怕而且恐怖的。

當我告訴人們我住在洛杉磯時,他們很同情我,說洛杉磯是危險地區,不適合居住。若果真如此,為何洛杉磯不斷成長,又提供許多就業機會?如果洛杉磯不好,它 早就毀滅了。如果美國不好,為何有許多人要移民到美國?為何美國是第一強國?我們應該知道這世界有更多的好人,我們應該跟隨好人來學習,才能帶給我們希 望、信心和向善的決心。

如果我們只看到暴力與毀滅,會感到害怕和迷惑,會想辦法保護自己,例如買手槍,住在特定區域,把自己的生活搞得很糟,因為害怕,慢慢失去人性,不想幫助陌 生人。我認為心中帶著恐懼時,無論走到哪裡,都不會覺得心安,我們應該改變對人生的看法,開發內心的自在安寧,和這個世界和平相處。

我以一介女性單獨旅行,我希望帶給人們無畏、信心、希望,並且相信人性的善良面。
途中,我相信只要自己尋求別人的幫忙,一定有人肯幫忙,但是我沒有,我必須經歷身心的痛苦,才能從中學習,也更能接近民眾。

遇到障礙並非壞事,因為如此,才有機會學習和成長,並了解自己修行的功夫。

天氣熱時坐在樹下納涼也是好事,口渴時喝水也是好事,累時休息也是好事,發現自己還活著也是好事。

感謝師父您為我們所做的一切。


弟子普豐頂禮」

■七月 二十五日  星期四

上午十一時,由洛杉磯飛往溫哥華,航程二個半小時。下午三時,在溫哥華講堂和歡迎的信眾見面,並做簡短開示。

五時,接受《民報》記者張文慈先生訪問––

.我個人贊成和平統一,但和平統一必須在「平等共尊、和平共榮」的原則下統一,尊重別人其實就是尊重自己,能友愛相處,求其觀念理想的溝通,才能求取和平統一。

.兩岸領導人見面是遲早的問題,但在見面之前,兩岸領導人都應調整觀念,若能以全中國人的角度思考,才有可能化解僵局,否則見面也無濟於事。

.兩岸是否會發生軍事衝突,全在領導人的一念之間。臺灣中生代已開始接班,一般而言,較具國際觀;也希望大陸的領導幹部,多到國外參訪,一旦觀念接近,溝通障礙較易排除,兩岸經由和平談判,才可望走向統一。

由演藝界人士組成的佛光會淨華分會會員王萊、恬妮、姜大衛、葛小寶、漣漪、巴戈、鄧志鴻、李琳琳等二十名幹部,在會長王釧如小姐的帶領下,在講堂和我座 談,就大家發問的「如何證明有今生前世?」「人生的階段如何突破?」「什麼條件下,才可以受五戒?」「何謂定業?」簡略為大家說明。

溫哥華協會督導趙翠慧小姐,陪同溫哥華協會第一、第二屆理事羅午堂先生等人及《世界日報》總經理董樹淼、加華大專校友會會長薛盛華、友聯全線負責人蔡咪 咪、臺灣商會副會長黎拔佳、獅子會會長馬玉駿、金鷹旅行社負責人張曉明等人,到講堂來見面。很高興看到溫哥華協會創辦之初的幹部們,更高興能認識一些新的 朋友。有人說「酒越陳越香,朋友越老越好。」又說「一個忠心的朋友,是菩薩的化身。」福地福人居,諸上善人聚會一處,能居住在溫哥華的信眾,都是有福之 人。

有一則小故事說––

有一家公司招考公關人員,應徵者有五百多人,其中一則考題是︰「為什麼有些人喜歡過河拆橋?」

前十名成績最好的試卷中,多半抨擊過河拆橋的人忘恩負義,雖然文情並茂,卻引不起老闆注意。有一位應考者的答案是︰「如果前有大河,後有追兵,我們就得過河拆橋,防止敵人跟上來。」

老闆對其評語是︰「頭腦靈活,准以錄用。」後來又從落選的試卷中,發現另一應考人的答案是︰「過河拆橋的原因是,前面還有河,需要使用僅有的材料繼續造橋。」老闆歡喜的表示,此是最有創意的答案。

有句話說,魚在水裡吐泡,打破水面平靜,真正的人才也是如此。

■七月 二十六日  星期五

下午二時,接受加拿大最大的中文臺「新時代電視」訪問––

.人好不容易來到人間,要多擁有一些高興或歡喜的事,不要讓人生有太多苦惱。我具有歡喜的性格,故很喜歡結緣,而這一生中最大的歡喜是我能出家,此緣分與 善根真是難遭難遇,因出家而有求學進修的機會;因出家而能與世界上優秀人士往來;因出家而有因緣到大學上課,並擔任研究所所長;因出家而能教育千餘名弟 子,為佛教栽培人才;因出家而能行腳世界各地,弘揚佛法,廣度眾生;這些都是我一生中最有意義、也是最美好的事。

.人不要只看自己,要看大眾;不要只看現在,要看未來;不要只做一件事,要做很多事;不要只聽一句話,要聽很多句話。做事難不要緊,只要有誠心真心,一切逆增上緣,皆可以成就我們增加力量、因緣,所以要擴大自己廣結善緣。

.《星雲百語》是我這一生中,從師長、朋友或長輩與我的談話中,我感覺很受用,又有教育、啟發性的精華語,把它記錄下來,做為弟子們做人處事的教材。

.人生如何快樂?快樂的妙方,不外凡事心甘情願。讀書、工作、交友、上班、做事,能抱著「心甘情願」的心全力以赴,一定能快樂。

.不管移民到哪一個國度,必須投身當地的社會,才能生根,有了根才能安家立業,拓展事業,故「既來之,則安之」,移民以後就要安住,不要三心二意。

.我幼年時,時常聽長輩耳提面命的說︰「有志沒志,就看燒火掃地。」也就是說,看一個人小時候的生活習慣,就可以看出將來是否有作為。我十二歲出家後,就 開始過叢林生活,從打井、司水、砍柴、端茶、行堂、典座、出坡、吃大鍋飯中,學習到生活教育,因此雖然我是男眾,但對家事燒菜、做飯、縫衣、補襪等都很內 行。沒有生活教育,就沒有佛法,佛教是離不開生活的。

下午五時搭機飛往愛民頓。愛民頓(Edhonton)是亞伯達省(Alberta)最大的都市與省會,也是加拿大最北的都會。由溫哥華到愛民頓,航程一小時左右,時差也是一小時,於愛民頓時間晚上七時三十分,抵達愛民頓講堂。

愛民頓的地理位置與中國的察哈爾同一緯度,故四季分明,它與哈爾濱結為姊妹市,所以城內特別有一條路命名為「哈爾濱街」。

「大師,歡迎您回到愛民頓。」在信眾的歡迎聲中,讓我想起,不管我走到哪個別分院,要離開時,徒眾、信徒都會不約而同的問我︰「師父,您什麼時候回來?」

所以,不管我走到哪一個地方,都是「回」,回臺灣、回西來寺、回澳洲、回溫哥華、回香港、回東京。四海之內,到處都有家可以回是很幸福的,佛光山信徒、佛光會的會員,只要歡喜,佛光山海內外一百多個道場,永遠歡迎大家「回」去禮佛、共修。

■七月 二十七日  星期六

上午十時,主持愛民頓講堂佛像開光典禮。

一個道場的設立,就如同燈塔,在茫茫人生大海中,可以給我們方向、指引、依靠。「講堂」是指講經說法之處,「寺院」在早期是外交部招待外賓來訪的招待所,「叢林」則是供學者研究參學的地方。

佛陀成道後,為母上忉利天說法,信徒很懷念佛陀,尤其是優填王,於是目犍連就利用神通力,請雕刻師到忉利天依佛的樣子,用檀香木刻了一尊佛的聖像,以滿足信眾對佛陀的思念。

三個月後,佛陀回到人間,檀香木的佛像,還起立向前迎接佛陀。佛陀說︰「很好,很好。末法時代的眾生,還要靠你來度化。」

這是佛教史上第一尊「佛像」的因緣。

佛教很契合加拿信眾的根機,加國人民與佛門六種可以得度的方法非常相應––

1.加國人民有喜捨的福利,對移民群眾而言很有幫助,具有「布施」的精神。
2.加國人民很守法,正是落實「持戒」的表現。
3.加國人民很愛好和平,少有鬥爭,有著「忍辱」的性格。
4.加國人民工作不怠工,是「精進」的態度。
5.加國人民凡事都會先反省自己,很有「禪定」的風格。
6.加國人民處理事物,先後秩序都很清楚,具有「般若」智慧的作風。

加拿大很開放,有天主教、基督教等國際性宗教,希望佛教將來也能成為加國的一部分。一個國家正信宗教越多越好,更可以顯得多彩多姿。

願愛民頓講堂,今後能成為信眾學習佛法的學校,求取內心財富的百貨公司,消除煩惱的清涼所,帶給大家力量和慰藉的加油站。

更期盼佛教在加國生根,與社會融和在一起。為極樂淨土的創造,願大家一起來精進共修。

下午二時,和愛民頓佛光會的幹部座談。

七時,班機由愛民頓回溫哥華,因時差一小時,又撥回一小時,人生本就不增不減。

■七月 二十八日  星期日

上午十時,為溫哥華地區的信眾,舉行三皈五戒典禮,前來參加皈依的信眾有八百名,求受五戒的信眾有五百八十名,把佛殿內外及走廊都站滿了,大眾求法的誠心,令人感動。除皈依外,為求受戒法的信眾說明「五戒的意義」––

一、不殺生︰就是不侵犯他人生命。大至殺人,小至殺死蚊蟲,都是殺生。不過佛教是以人為本的宗教,所以不殺生,主要是指不殺人。殺人為波羅夷(極重罪), 是戒律中的根本大戒,是不通懺悔的。殺死蚊蟲,是犯突吉羅(輕垢罪),屬於惡作,雖然一樣有罪,但跟殺人不一樣。

此外,浪費時間、破壞東西,也屬殺生,因生命是時間的累積,所以浪費時間如同殺生;同樣的,浪費物品也是殺生。

戒殺生主要是在長養我們的慈悲心,有人說植物也有生命,為何可以吃?佛教認為動物有心識的反應,而植物只有物理的反應,因此吃素不算殺生。

二、不偷盜︰就是不侵犯別人的財富。不是自己的東西,未經許可便占為己有,就是偷盜。根據戒律,盜取價值五錢以上的偷盜行為,就犯了根本大戒。平時順手取 用公家信紙等,乃至借用東西不還,叫做不清淨行為;雖不是犯根本戒,但還是要負因果責任。凡將無主以外的東西,私自據為己有,就犯了偷盜戒。

三、不邪淫︰邪淫是指合法夫妻關係以外的男女行為,如強姦、嫖妓、重婚、誘拐、販賣人口、妨礙家庭、強迫別人從事賣淫等有傷社會風俗行為,都犯了邪淫戒。夫妻堅持不邪淫戒,家庭就會和樂,社會就會守禮。

四、不妄語︰就是說虛妄不實的話,包括挑撥離間的兩舌、惡毒傷人的惡口、欺瞞不實的妄言、阿諛奉承的綺語等。而妄語又有分︰

1.大妄語︰指沒有證果的人說證果了,沒有神通說得到神通,這種未證謂證,未得謂得,是大妄語。
2.小妄語︰見言不見,不見言見;是說非,非說是;乃至知而不言,不知而言,皆屬妄語。
3.方便妄語︰即善意的欺騙,為別人利益著想或不想麻煩別人而說的妄語,即方便妄語。

五、不飲酒︰雖然明指為酒,但凡能刺激神經,使人失去理智,敗壞德行的東西,如大麻、鴉片、安非他命等,都是不飲酒戒所要戒除的。

依經典記載,受持五戒有十種利益––

1.滿足一切智 2.如佛所學而學 3.智者不毀 4.不退誓願
5.安住於行 6.棄捨生死 7.慕樂涅槃 8.得無纏心
9.得勝三昧 10.不乏信財

此外,能不能殺生而護生,自然能獲得健康長壽;不偷盜而布施,自然能發財;不邪淫而尊重他人名節,自然家庭和諧美滿;不妄語而讚歎他人,自然能得美譽;不喝酒而能遠離毒品,自然身體健康,智慧清明。

下午二時,主持佛光會溫哥華地區各分會的聯合成立大會,前來觀禮的貴賓有︰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沈斯淳、僑委會祕書張學海、加拿大紅十字會醫務總監畢永全醫師等多人。大會上親自分別授證給新成立的分會會長及幹部,分別是––

溫哥華西區分會會長︰廖孫善巧
溫哥華東區分會會長︰王浦
烈志文分會會長︰莫士昌
本那比分會會長︰陳正修
素里分會會長︰陳吳美鳳
西北溫分會會長︰許劉彩珠
高貴林分會會長︰蕭國坤
淨華分會會長︰王釧如

■七月 二十九日  星期一

早上九時,由溫哥華飛往多倫多,航程有四個半小時,時差三個小時,於下午四時十五分抵多倫多機場。

多倫多位於安大略湖(Lake Ontario)旁,是安大略省省會,為加國最大都市,也是加拿大第一通商都市,華人人口約四十萬。

多倫多禪淨中心是在一九九一年,由徒眾依宏來此創立,平常活動以禪淨共修、家庭普照、佛學講座、法會修持等為主。應日益增多信眾的需求,故於一九九四年在多倫多西區密沙加市覓地動土,籌建「多倫多佛光寺」,將於今年年底落成。

一下飛機,在依宏、滿宜及佛光會員幹部們的帶領下,先巡視尚在工程中的多倫多佛光寺,並擬明天要在大雄寶殿為信眾舉行三皈五戒。

信眾莊立仁、廖純瑩夫婦全家回臺灣去了,行前得知我要到多倫多來,一再請我到他們府上安單。由廖家純緹小姐,代表主人接待我們,感謝莊立仁夫婦盛意,這幾天便在莊府安單。

晚,和多倫多徒眾進行「師徒時間」︰

.同參道友好不好不是問題,重要在自己本身好不好?優秀的人自然可以影響他人;資質劣者,自然受人影響。

.面對他人不如法或不禮貌的舉止時,不要去計較、比較,要用平常心懷著無限的慈悲來招呼廣大眾生,以真誠慈悲的心待人是不會錯的。

.信眾到道場來的目的不一樣,有的是純粹來禮佛,有的是來請示,有的是來吃素齋,有的是來還願,有的是來喝茶講話,有的是來參加法會共修,有的是來發心當義工,儘管各人所求不一樣,只要到佛前來,都會受到一樣的歡迎接待。

.人往往在接聽電話時,一聽到不喜、不悅、不順的語氣或事情時,就會掛電話,絲毫不考慮這一掛,把功德、人緣、善因、好感都掛掉了,真是「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

.現代的人學東西學不會,困難在於受不起打罵的教育。人不要老是等著別人來教我們,聽到別人在糾正,看到別人的錯誤,在旁就要引以為誡,從中學習。

.有人的地方,就要懂得相處的藝術,最好的方法不外跳「探戈」,對方進時,我們就要退;我們前進時,對方就會後退,當進則進,當退則退,能有此共識,必能相處融洽。與人相處︰

 上等人,懂得謙虛尊重人。
 中等人,願與對方融入,共同創作。
 下等人,只有我有功勞。

.省時、省力,又有務實本質的人,才是會做事的人。

■七月 三十日  星期二

下午二時,於多倫多禪淨中心,和佛光會多倫多、滿地可、渥太華等分會的會員幹部們座談,並回答大家的問題。由於佛光會分布全世界各地,所以加入佛光會,資訊的來源很豐富,就如同電腦連線一樣,可以獲得很多訊息,是很值得加入的社團。

下午七時,於北約克區尚在工程中的「多倫多佛光寺」為信眾舉行三皈五戒典禮,皈依者有三百多人,求受五戒者有二百八十名,為大家說明––

戒如良師可以引導我們,戒如城牆可以保護我們,戒如光明可以照見一切,戒如軌道可以規範我們,戒如燈塔可以指引我們,戒如大船可以運載我們,今日受戒之功德非做善事可比。

五戒可以健全我們的人生,做一個好人善人很容易,做一個受了戒而懂得福慧雙修、行解並重者不容易。寧可受戒持不圓滿,不可不受戒而犯戒。向正、向好、向慈悲的心不變,才會有正見,見解不正不對時,即是殺生。

素食是中國佛教獨特的創舉,信佛學佛非只是吃素而已,主要是以忠恕、慈悲為出發點。要以保護自己財產的心態來保護自己的戒行,以保護自己身體的用心來保護自己的戒律,不忘時時培養菩薩的度量,心大人才會大,相對福德因緣也才會與之增加。

三皈五戒典禮圓滿後,會見了聯邦衛生部長國會祕書禾柏先生,禾柏先生盛讚佛教是善良宗教,將真理帶入多倫多,彌補此地信眾精神上的空虛。若能與基督教配合,一起來從事淨化人心的工作,必定對加國社會有所貢獻。

禾柏先生表示,希望將來我能接受國會邀請為他們開示佛法。

十時三十分,接受CFMT電視臺記者戴小萍小姐訪問。

在洛杉磯西來大學服務的依法,這幾天(七月二十二日至七月二十七日)到卡德基州的格德沙曼尼修道院參加一項名為「宗教間修道者的對話」會議(Manastic Interreligious Dialogue),今傳真報告參加此會議心得,部分內容為––

「宗教間修道者的對話」會議,源於百年一次的宗教會議,由於間隔太久,很多會議對話,包括這一次的對話,因之延伸發展出來。

格德沙曼尼修道院是全美國最有名的天主教修道院之一,其中修道者湯姆士蒙特(Thomas Merton)因對東方文化的融入與吸收,曾與鈴木大拙交往甚深,著作很多,其中並作《莊子》一書註解,被稱為「佛教的天主教徒」。

與會者有全歐美天主教St.Benedict和Trappist的修道院院長、佛教有達賴喇嘛、南傳各國代表、日本、韓國、臺灣及日本傳承的美國人,佛教女眾代表只有依法一人。

在一場南傳法師Chuen Phang Chan「領導者與教團關係」演說中,依法提出比丘尼教團的復興問題,指出臺灣比丘尼的地位與貢獻是宗教界的異數,佛光山有一千二百名僧眾,女眾占了三分 之二,主要是領導者星雲大師對女眾給予平等的接受,並容許受戒,還培養高等教育的機會。並解說佛光山比丘尼教團的制度等等。

會後,很多修女都向依法表示,她們很高興依法間接為她們說出心中感受。並有一些回響––

1.南傳的Ratanasara法師,馬上加以說明西來寺的建築是如何莊嚴,與建築工程中及公聽會奮鬥的過程。

2.日本的西村惠信,補充說明佛光山比西來寺更大,並問依法︰「星雲大師教導徒弟的祕訣在哪裡?為何佛光山弟子都那麼優秀?」

3.哈佛大學Diana Eck教授,說明自己上佛光山的體驗。所以決定將她的博士學生送到佛光山研究「佛光佛教」。

整個會議內容都不斷強調,宗教要多提倡人間性的教育,並要鼓勵信眾多從事社會福利事業。依法當場向與會大眾表示,佛光山已為這些目標努力達三十年之久。

■七月 三十一日  星期三

今年的奧運會,已開幕好幾天,所到之處,當地報紙、電視都在報導奧運會的訊息,只是在弘法途中無暇觀看。信眾蔡辰光夫婦,特送來這幾天的報紙,從中了知許多國家得獎情況。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專有名詞」介紹及回顧,如––

.在奧運會中,金牌是美國、俄羅斯與德國之爭,人們在分析各代表團實力時,將他們稱之為「第一集團」;其他難以和他們抗衡的代表團,如中國、古巴、西班 牙、韓國、匈牙利、法國、澳洲、義大利等,稱為「第二集團」;此外,無力進入十強代表隊,約有一百八十個代表隊,稱為「第三集團」。

.首屆奧運會是一八九六年四月六日,在雅典舉行。

.第二屆奧運會是一九○○年,在巴黎舉行。游泳比賽在塞納河舉行,由於水流太急,結果二百米自由式游泳金牌得主以十三秒的優勢,打破世界紀錄;馬拉松選手則必須在巴黎迷宮似的小巷穿行,結果冠軍由一家麵包店送貨少年獲得,因他每天送貨,對巴黎大街小巷瞭若指掌。

.一九○四年第三屆奧運會,在美國舉行,適逢美國從法國手中購得中西部大片土地一百周年,比賽常被其他慶祝活動中斷。
.一九○八年第四屆奧運會,在倫敦舉行。

.一九一二年第五屆奧運會,在斯德哥爾摩舉行。

.第六屆奧運會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而取消。

.一九二○年第七屆奧運會,在比利時安特衛普舉行。

.一九二四年第八屆奧運會,在巴黎舉行,盛況空前,圓滿成功,觀眾達八萬人次。

.一九三六年第十一屆奧運會,在柏林舉行,由於希特勒的反猶太主義政策,引起英、美、法等國反感,險些釀成大規模抵制運動。

.一九四○年及一九四四年,第十二屆、第十三屆奧運會再度因戰爭而中斷。

.一九六四年第十八屆奧運會於東京舉行。由於南非政府實施種族隔離政策,被禁止參加,南非就此睽別國際體壇三十年。

.一九七二年第二十屆奧運會,在慕尼黑舉行,此屆奧運會經歷了現代奧運史上,最為悲慘的一幕。十一名以色列運動員被巴基斯坦恐怖組織綁架後殺死,這慘劇使進行了十一天的奧運會險些被取消。奧運會已經演變成敵對政治勢力互相較量的舞臺。

今年,第二十六屆奧運會,在美國的亞特蘭大城舉行,剛好滿一百周年。

下午七時五十分搭機由多倫多飛往法國。

開發心田 1996/8/1~1996/8/15

■八月 一日  星期四

由多倫多飛往法國,機程約七個小時,時差九個小時,於巴黎時間上午九時,抵巴黎機場。依照和巴黎協會會長江基民先生等二百多名會員幹部,都到機場迎接。

法國全名法蘭西斯共和國,首都巴黎,面積五十五萬一千平方公里,人口五千五百二十八萬,種族是屬拉丁系法蘭西斯人,除講法語外,宗教信仰以天主教為主。

從機場到巴黎佛光寺途中,在法留學的弟子永賢,為我簡介法國概況。

在西歐,各國文化相近,語言卻各不相同,因此在這些國家生長的人們至少都會講二、三種語言,且對彼此的習性、特徵都有些認識,所以歐洲人看法國人是––

.德國人稱法國人觀察力敏銳、思想清晰、細微、精確,感情豐富。
.法國人講德國人生活有規律,富理性,是懂得欣賞音樂的多產音樂家。

.英國人覺得法國人說話的時候,手腳、身體、眼、臉、口都有表情,擅長傳達訊息,是天生的演員。

.法國人說英國人自認享有自由,其實僅在選舉國會議員期間享有,一旦議員當選,奴隸制度就控制了人民,人們也不再信賴議員。

.荷蘭人說法國人沒有同情心,法國人說荷蘭人提供毒品,是釀造毒藥的溫床,消靡人性,破壞社會秩序安全。

很多人到巴黎來,總是喜歡到咖啡屋坐,尤其是露天咖啡座,而法國人也擁有一樣的閒情,視咖啡屋是約會、聊天、座談、等待、寫作、想像、沉思、玩牌、吃喝的地方,特別是現代法國思想家或哲學家的孕育所,據統計在巴黎市區內至少有一萬二千間的咖啡屋。

法國有幾種物質象徵––

.公雞代表法國人民的驕傲,一般在教堂塔尖或城堡屋頂可見鐵刻的公雞。

.聖瑪利亞的上半身雕像,象徵共和國,是法國共和國擬人化稱呼。

.法國國旗藍、白、紅三色,白︰代表國王;紅、藍代表巴黎,可見過去乃至現在,巴黎仍是法國國王、總統的所在地。

.巴黎青年大多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大都以繪畫、音樂為主修科目。

.法國報界,每星期六、日兩天是不出報的。以不出報,來強迫「休假」,也是一種福利制度。

.巴黎每年七月、八月屬度假日子,據估計本月分約有三萬人離開巴黎,度假去了。

■八月 二日  星期五

上午十時,為此次國際佛光會第五次世界大會,在巴黎召開的因緣,舉行記者招待會,部分內容有––

.要發揚自己的慈悲心,不要有仇恨心,如何做到?平常修持的規範不外要「慈悲喜捨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

.我於一九八○年到海外參訪時,就到過巴黎,於一九八八年起,幾乎每隔一、二年就來一次,雖然在此的因緣條件不是很具備,但法國此地的佛光會員們,都很用心用力來促成巴黎佛光寺及巴黎古堡的籌建,尤其是承辦此次國際佛光會世界大會,信眾的護持讓人很感動。

.佛教的歷史雖很古老,但很多道理現今皆可以印證,科學越昌明,越能體會經典道理,用在家庭、社會、國家任何階層,都很適宜。

.佛成道時的平等宣言(眾生皆有佛性)是對人類最大的貢獻,國際佛光會在洛杉磯、佛光山、溫哥華、雪梨先後都開過大會。此次大會來到愛好和平自由的法國, 一個很尊重人權又有文化的地方,來自世界各地的佛光會員們彼此在其中互相切磋交流,吸收新知,分享經驗,進而能促進家庭幸福美滿。

.目前世界五大洲皆有佛光會的分會,如南非就建了不少寺院道場及辦佛教學院,黑人在當地佛教學院中,都能有很大空間來發展自己所長,且表現得很優秀,主要是我們的文化及佛教帶給他們平等與尊重。

.佛光會發展快速的動力,在於成員都是正信佛教徒,對社會服務有著真心誠意,慈悲與尊重,尤其慈悲所到之處,無所不勝。

下午三時,為巴黎地區信眾,舉行皈依三寶典禮。有近三百名信徒發心皈依。

為迎接明天即將來臨的第五次佛光大會,巴黎地區的信眾,幾乎都動員起來,人人全力以赴,希望此次大會,大家在法國有一個愉快的議程。

法國是個重視文化維護和推展的國家,對於都市與鄉鎮的發展,都非常重視,因此在法國都市的發展中,表現出二種特質,各自發展其文化傳統––

一是以巴黎為中心的發展特質傾向,也就是說以巴黎地區為主,重新組合百分之二十的法國人民,保留法國的政治、行政、商業和文化中心。

二是肯定鄉鎮發展,掌握資金善加利用,以獲取自治利益。因此自從五十年代末,一些自治區的行政長官已在各自區域,發展其政治空間。

一九八二年國家立法給各區域的地方議會重要且實質的權利,所以每個區域都保持著他們固有的節慶、歌謠和舞蹈,而現代建築則多被建造於一特別具有地方風格的區域裡。

在法國比較有地方代表性的文化風格,有––

.北部杜耶(Douai)的民俗節慶。
.西部布列塔尼(Bretagne)的朝聖節。
.南部蒙勃里埃(Montpelier)市的幾何科學式的超現代建築。
.西南部土魯斯(Touluse)是飛機製造生產中心。

■八月 三日  星期六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今天起開始受理報名,據統計來自美國、加拿大、巴西、阿根廷、德國、英國、瑞士、紐約、挪威、瑞典、丹麥、荷蘭、 莫斯科、澳洲、日本、菲律賓、泰國、新加坡、南非等三十多個國家代表,共有三千五百多名佛光會員參加。人數最多的是來自臺灣的中華總會,共有一千兩百人; 人數最少的是來自關島的黃世賢夫婦;來自最遠的是巴西的會員。

由於臺灣颱風的關係,幾乎每一班機都延誤,今天在機場負責接機的義工有四十八人,在陳夢膺副會長的帶領下,單是今天就接送一千多名會員抵安單場所。

晚七時,於美麗殿大飯店(Meridien)參加大會所主辦的歡迎晚宴前,為來自香港協會的鄭武欽先生謝惠蓮小姐舉行佛化婚禮,我因感動於謝小姐說︰「若 非星雲大師證婚,我是不嫁的。」所以很歡喜為他們證婚,尤其在來自世界各地佛光會員的面前舉行婚禮,這稀有難得的因緣要好好珍惜,做為日後佛化家庭的楷 模,在「美滿姻緣」的歌聲中,祝福這對新人幸福美滿。

出席晚宴的貴賓有︰僑務委員會委員長祝基瀅先生、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邱榮男先生、美國前移民局局長湯姆士、美洲議員馬丁尼茲女士、前監察院長陳履安先生、巴黎市政府祕書Michel先生、立委潘維剛女士、中華武術館理事長蘇東城先生等多人。

主辦單位巴黎佛光會會長江基民先生致辭道︰「感謝佛陀慈光加被,讓四海的佛光會員聚集一堂,大家的出席是我們最大光榮。今晚以具有法國風味的菜餚供養各位,全體工作人員如有服務不周之處,還請各位包涵,再次感謝大家蒞臨巴黎,更期盼大家有一個愉快旅程。」

潘維剛立委︰「這真是一個殊勝因緣,每年一次大會的相聚心情好歡喜,也好感動。這次聚會的會員來自世界五大洲,感謝大師將這些遊子的心,凝聚在一起。師父 看到了整個未來,必須『平等共尊,和平共榮』才能追求兩岸的繁榮,我們佛光人要繼續追隨大師,在他智慧的領導下,平等與和平必能實現。」

加州州議員馬丁尼茲女士︰「謹代表加州政府和在國會服務的議員父親祝大會成功,西來寺在加州建築時,我的父親曾參與西來寺的建築審核,最近購買的西來大學校地,正好在我的管轄之內,我們一家人,可以說跟西來寺有很深厚的因緣。

很多人都知道,大師在美國各地建有很多道場,將很好的佛教精神,帶進美國社會、家庭中,這種文化的融和,是促進和諧不可少的因素,非常歡喜在此跟大家見 面,並謹代表加州政府以一面水晶製的獎牌贈予大師,並將此次『平等與和平』的大會主題中所提的理念,帶回美國,協助這一種族大融和地區的成長安定。」

陳履安博士︰「今日大會倡導的『平等共尊、和平共榮』,將使『精神文化』成為二十一世紀的主流,唯有世界和平才能加速人類精神文化的共識。在短短的五年 裡,大師在全球成立佛光會,也逐步啟建道場,讓佛門弟子走到世界各地都有家,都可以落腳。有人說,大師所到之處,都有特別的能力與遠見,這是一種慈光,可 以攝受眾生的能力,沒有真正的菩提心是不容易做到,佛教的大願心、悲心與智慧,讓我們的世界更和諧。今天大家來此相聚,要認真學習佛法,為佛教做出自己的 貢獻。」

歐洲的文化水準很高,巴黎又是世界文化的重鎮,在這裡召開佛光大會,對佛教弘揚於世界影響很大,更能實現「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心願,願全體佛光會員,大家一起來努力。

■八月 四日  星期日

下午二時,於巴黎Le Palais Des Congres國際會議廳,舉行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與會的貴賓有法國國會議員高樂加雅馬庫士先生、美國國會議員馬丁尼茲女士、僑務委 員長祝基瀅先生、前監察院院長陳履安先生、法國佛教協會會長傑克馬丁會長、歐洲佛教協會會長丹尼喇嘛、美國前移民局長湯姆士夫婦、巴黎機場最高總裁比爾馬 希昂、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邱榮男先生、立委潘維剛女士、國代鄭貴蓮女士等。

大家不遠千里來到歐洲開會,歐洲的漢學很昌隆,文化水準也相當高,只是佛教在歐洲弘揚的腳步不夠快速。國際佛光會的會員代表大會,今在此召開,希望能慢慢帶動此地的佛教。今以四點介紹––

一、從統計數字看佛光會

國際佛光會共有一百零八個協會,其中非漢語系有二十七個,分會一千餘個,會員有一百二十萬人。

成員來自士、農、工、商各階層,皆以信眾為主。分布在全世界五大洲,各分會每月至少集會一次,協會每年二次至四次,總會年會一次。

考取檀講師者有一百八十餘人,還在增加中,即將有三十多個國家籌備會要成立,光是南非就有十萬民眾要求三皈五戒做佛光會員,後援佛光山有百餘所別分院做行政資源,全世界中華學校有五十所以上,佛光緣美術館有九所。

目前全世界有五個度假中心(澳洲黃金海岸、紐約鹿野苑、夏威夷度假中心、香港雲水寮度假中心、關島度假中心)提供會員休閒之用。

二、從家庭和諧看佛光會

佛光山提倡人間佛教,非常重視家庭和諧,凡有關佛光會的集會,皆是夫婦一起出席活動,會員證上也是夫婦兩人名字。

對親子活動如兒童夏令營、親子同學進修會、家庭訪問等活動特別重視。

倡導夫婦受持五戒,對家庭,佛光會輔導法師有協助其和睦的功能。

二十世紀末移民而來的中國人,不容易與當地人融入,國際佛光會協助其解決困難,幫助其安住。

三、從社會關懷看佛光會

1.臺灣臺南山上鄉的戒毒村及法務部所屬屏東更生之家,都有法師擔任輔導工作,並為監獄受刑人皈依、受戒、短期出家等。並捐助高雄水災一千萬臺幣及南投救災。

2.救助美國流浪漢、贈送苦學兒童獎學金、到醫院擔任義工,協助在海外語言的困難;定期到美國監獄、香港赤柱監獄弘法。

3.在國際佛光會下設「急難救助委員會」解決世界各地急難救助,如捐贈印度拉達克教室二十間、尼泊爾圖書館一間、大陸水災救助美金五十萬,以及幾十萬件衣 服的救助、買船救助越南在各地的船民,副總會長嚴寬祜居士,在大陸捐獻希望工程(簡易國民小學)二十多所小學等,其中獲得救助最多的是孟加拉。

四、從國際連線看佛光會

1.每一個協會出版《佛光世紀》、舉辦佛學會考。
2.來時歡迎去時相送、家庭普照、團體互訪。
3.士農工商聯誼、青少年國際會議、資訊連線。
4.國際兒童夏令營、旅遊接待。

開幕典禮中,有幾封賀辭,分別是––

美國柯林頓總統賀辭,請美國州參議員馬丁尼茲女士宣讀,文如下︰

「祝賀所有在巴黎參加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第五次代表大會的與會人士。

人類經驗當中,最有利的一種是與具有共同目標和主張的人濟濟一堂,自一九九二年,國際佛光會基於了解和相互尊重的理念而創立,並且致力於促進世界永久和平和包容世界各地的多元化。

今天,你們組織的力量證明了這種精神的博大,以及你們延續了創立者的精神不斷地努力。

祝福你們有一個值得紀念的會議﹗」

臺北李登輝總統賀辭,請僑務委員會委員長祝基瀅先生宣讀,內容大意如下︰

「欣逢佛光山開山三十周年,以及國際佛光會五周年之慶,國際佛光會會員齊聚法國巴黎,以『追求眾生平等與世界和平』為主題,聯絡會員情誼,研習佛法義理,及討論會務之發展,極具時代意義,登輝謹申致誠摯賀忱……。

佛教主張慈悲為懷、眾生平等,於此經濟發展功利主義盛行之際,益顯經由精神力量,重整社會道德之重要性,至盼與會諸君,結合全球佛教信徒,動員組織力量,將佛教博愛、濟眾、萬物平等之觀念發揚光大,為建立自由、博愛、平等、安全之人類社會而努力,積極貢獻。

敬祝大會圓滿成功

諸君健康愉快


中華民國總統 李登輝」


美國高爾副總統賀辭,請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法制長夏鈴女士宣讀,內文如下︰

「我很高興有這個機會來祝賀每一位參加在法國巴黎召開的國際佛光會的與會人士,請接受我的祝福。

美國的成功,大多因為宗教的緣故,當然,我了解宗教機構對我們國家的發展和人民的生活是很重要的。我要讚美國際佛光會為促進世界和平和多元化所做的貢獻。

我相信國際佛光會的會員,不但信仰堅定,而且會不斷維護社會的安寧。

請接受我的祝福,因為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和有紀念性的會議。我希望國際佛光會在未來能不斷地成功。」

法國國會議員馬居斯先生、美國國會議員馬丁尼茲女士、僑務委員長祝基瀅先生、前監察院長陳履安博士、法國佛教協會會長傑克馬丁會長、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邱榮男先生,皆先後在大會上致辭。

典禮中大會並授證給新成立的協會––

哥斯大黎加協會會長︰周建成
斯德哥爾摩協會會長︰劉福松
智利協會會長︰吳俊義
巴塞隆納協會會長︰林隆勢
里斯本協會會長︰于素珊
匈牙利協會會長︰趙育芳
貝里斯協會會長︰向清照
哥登保協會會長︰林吟琦
烏拉圭協會會長︰戴立群
馬德里協會會長︰吳金蘭
雅加達協會會長︰何筱蘶

新任督導,則有左列十位––
巴 西︰斯子林
多倫多︰游宗熙
溫哥華︰趙翠慧
康 州︰吳旭初
奧斯汀︰陳勝亭
舊金山︰曾敏敏
曼 谷︰施皇旭
印尼蘇北︰葉豐銓
紐 約︰廖文城
曼徹斯特︰陳蕙蓮
雪 梨︰李佛燄
東 京︰西原佑一

會中並表揚中華總會、馬來西亞協會、巴西協會、柏林協會等十八個優秀協會及巴拉圭宋永金、瑞士梁君城、大阪陣一永機、菲律賓葉櫻櫻等一百三十六名優秀會員。

新任的檀講師,則有––

中華總會︰葉惠貞、陳嘉隆、林秀美、許春發
洛杉磯協會︰高光勃、鄭佩佩、Gordon Gibb、Madelon Wheeler Gibb、Paul Moore
澳洲昆士蘭協會︰邱錫寬、John Cartwright

得知強烈颱風賀伯在臺灣造成災害,與會大眾均非常關心,決定以新臺幣一千萬元賬災。

臺灣是一個海島,人民生活在自然環境裡,很難料到颱風的災害何時會侵犯,希望在臺灣各地的佛光會員儘速動員加入救災工作,臺灣的民眾也抱著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一起來度過難關,發揮急難救助的最大功效。

八月 五日  星期一

為此次大會「平等共尊,和平共榮」之主題,向全體佛光會員闡釋––

今日世界到處都在講「和平」,但要如何才能和平?若「因」不正確,要達到「果」的和平,那是不可能的。國際佛光會自從成立以來,所努力的不外是促進家庭中的婆媳相處和諧,兄弟姐妹的和諧,乃至於人民與人民間、種族與種族間、國與國間的和平。

國際佛光會一九九二年大會主題為「歡喜與融和」,因為人與人之間相處若能歡喜的話,還怕世界不能和平嗎?要達到和平,除了歡喜與融和外,還要有同體與共生、尊重與包容,這些方法都是國際佛光會歷屆大會的主題。

世間上最難解決的還是人的問題,人我之間、男女之間、種族與種族間、信仰與信仰間,若不能找出一個共同點,自然就不能相處,所以過群我生活,大家要互相尊重包容,才是融和之道。

要「和平」必須「平等」才能達到目標。我很欣賞東德與西德,雖然幾十年不往來,但一旦覺醒,彼此盡釋前嫌,抱著平等共尊的精神將圍牆拆除而統一。

過去要達成和平,不外用經濟制裁、武力侵犯、威力嚇阻的手段來獲取和平,然此和平,只是一時,是不得人心的,也就是說以暴止暴的方式,並不能達成和平,當然,以戰止戰,或以我大你小也一樣不能達成和平。

要達成和平,重要的因素,必須是你我平等、你我一體,才能和平共存。我在年輕時就想過,人必須有真正的平等才能解決問題。有一個故事這樣說的––

老鼠向貓抗議,牠以大吃小是不平等的。貓就說︰「那麼你吃我好了﹗」老鼠根本做不到,貓就說︰「你不吃我,我吃你,那是很公平的。」

有時在平等之下,也有很多犧牲者,這也不是真正的平等。

有一隻毒蠍要過河,請烏龜方便背牠過去,烏龜說︰「你是毒蠍,萬一不小心被你咬一口,我不就中毒了嗎?」毒蠍說︰「你背我過河,若你中毒,我也一樣過不了 河,我怎麼可能咬你呢?」烏龜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就背毒蠍過河,游到一半時,毒蠍忍不住咬了烏龜一口,烏龜中毒往下沉時,就埋怨毒蠍說︰「我原本就不想背 你的,現在我中毒了,你實在是害人害己﹗」

毒蠍無奈地回答︰「其實我也不是真心要咬你,只是習性難改,忍不住的就咬下去了。」說完,與烏龜同歸於盡。

沒有將人的佛性喚醒,讓深藏在我們心中的毒性生起,是人類最大的危害。

佛法是完全倡導平等的宗教,佛陀在菩提樹下成道的第一句話︰「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就是平等的宣言。經典上也一再強調「四姓出家,同為釋氏」、「江 河入海同一鹹味」,這些都在說明眾生有著平等共尊、同體共榮的意義。現在世間上有很多問題,都是因人我不能互相尊重而引起的,所以必須要人我共尊,立場互 易,以不比較、不計較的精神相處,自然能和平。

有時為人正直又很守法,但不如意的委屈、誤會,還是從四面八方而來,由不得人。所以要平等,須先建立因緣果報的觀念,身口意所種下的業報,不能不重視,不要在果上計較,要了解因是什麼。

要獲得彼此尊重和平,不忘視人如己,立場互換,對他人要有無限的尊重,宇宙有五尺之高,我們六尺之軀,不得不低頭謙下。世界上最美的和平共存,必須要平等共尊才能做到,而如何平等?

1.平等必須要人我共尊 2.平等必須要立場互易
3.平等因為是萬法緣生 4.平等真義乃一多不異

因為有平等共尊才能導致和平,唯有和平共榮才有平等共尊可言。如何促進和平?

1.用慈悲促進和平 2.從寬容促進和平
3.除我執促進和平 4.共榮體促進和平

此次大會主題「平等共尊,和平共榮」,希望來自海內外各地與會大眾都能將平等觀念,和平福音帶回去,喚醒大家的覺醒與共識。

下午起,由各分會、協會提出報告。其間為響應救助臺灣颱風災害,大家都紛紛解囊捐助。

我自己一生,沒有星期天、沒有過年、沒有假日、也不懂得要放假,如此過了悠悠七十年歲月。但徒弟和我不一樣,會有聲音。佛光山三十年對社會教化及弘傳工 作,至今也該把自己關閉一下,佛光山宗務委員會、本山功德主、和全山僧眾,經過共識後,決定於明年五月十六日,佛光山滿三十周年後封山,不再接受觀光、旅 遊,但佛光山皈依弟子、佛光會員、信徒、功德主們則不在此限,不過需事先通知預約。

會後,不少記者針對「封山」問題,問了不少問題,歸納為大家解釋––

1.十年前選擇麻竹園僻遠地區開山,為的就是志在養眾課徒。

2.過去每年農曆十二月十六日到除夕,半個月皆有封山,作為僧眾自修時間。

3.三十而立的佛光山,應重新調整腳步再出發,過去為弘法度眾,必須要有淨財,現在我們自己生活粗茶淡飯即可,不能為了經費,忘了修行。

4.海內外別分院那麼多,一樣可以負起弘法利生的工作,本山封山,並不影響別分院的運作,封山是為了讓佛光山成為佛教僧才培育的聖地,而非觀光聖地。

5.封山之舉,在加強佛教教育,往後社教工作,可由全世界各地佛光會來服務,對人間佛教的宗旨與推廣並沒有改變。
6.佛光山封山後,只接受佛光會員、皈依弟子、信眾朝山,但要事先登記。對信眾教育,如短期出家、幹部講習會、檀講師訓練、學術會議等如常舉行。

7.封山時,將會有「封山結界典禮」。

■八月 六日  星期二

此次大會議題討論重點有––

.世界總會設立「國際佛教翻譯中心」推動佛教國際化。
.推動成立國際佛光會佛光青年團、佛光童子團,落實佛法教育於青少年。
.成立國際佛光會世界性的特約商店(如書局、百貨公司、旅行社)以服務會員。
.協助印度、斯里蘭卡、泰國、緬甸等國家,重建比丘尼教團。
.配合佛光山三十周年,舉辦「國際佛教傑出婦女會議」,促進國際婦女交流,並展開國際性佛教婦女觀察。
.美國內華達協會提出,位於拉斯維加斯賭城的哈瑞斯連鎖酒店,向佛光山蓮華寺要求,提供三千本佛經(書),方便放在客房內,供旅客閱讀。經總會決議擬以《人間佛教人情味》,提供給哈瑞斯酒店。

下午二時,舉行此次大會的閉幕典禮,典禮中宣讀此次重要議案––

1.通過本年度大會主題「平等與和平」。

2.正式成立「國際佛教翻譯中心」,各協會提供人才,由總會統籌處理。

3.有效解決青少年問題,大會決定由慈惠法師及趙翠慧居士統籌計畫「國際佛光童子團」並於下一次理事會提出方案。

4.展現女性的特質,加強女性內涵,培養女性自信,大會通過一九九六年十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九日,在佛光山召開「世界佛教傑出婦女會議」。

5.通過一九九七年元旦至元月三日,在佛光山舉辦「國際青年會議」促進國際佛教青年的團結與交流。

6.由本會理事阿難達法師、僧伽先那法師,配合國際佛光會祕書處共同籌備一九九七年十月在印度菩提迦耶舉行三壇大戒,讓佛陀的聖地重建比丘尼教團。

7.佛光山宗務委員會決定一九九七年五月十六日以後佛光山封山,不接待遊客觀光,只從事僧伽教育、文化及修持的工作,唯佛光會員、信徒不受此限。

8.本會會費自即日起改為隨喜繳納方式,且全世界同步,每年一次募款活動做為會務基金。

9.通過大會呼籲全球佛光會員同心協力捐出一千萬臺幣賑濟臺灣颱風災害。

10.本次大會四大成就宣言––

 (1)要我要你要大家  (2)要尊要敬要平等
 (3)要慈要悲要和平   (4)要光要水要佛法

■八月 七日  星期三

每次到海外來,尤其是開國際佛光年會,主辦單位都很用心的安排大一點的房間給我,由於房間大,內部設備,如衛浴設備、電話、會客室、書桌等,都比一般房間 多一套。所以大會這幾天,徒眾誤餐、打電話、協調事情、找人乃至上廁所,都很自然往我房間跑。我的房間頓時變成電話亭、洗手間、餐廳、會客室、辦公室、談 話室、喝茶間,十足像個交誼廳。所以有徒眾笑我說,我的房間比大會服務臺還忙碌,資訊比大會的文宣中心更豐富快速。

由天下文化公司出版的《傳燈––星雲大師傳》,封面上的照片,是郭乃雄先生在巴黎古堡前為我照的,此次到巴黎與會的會員,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巴黎古堡。所以今天主辦單位,特安排幾部遊覽車,分批載大家去巡禮。

巴黎古堡約建於一五四八年,原本是一座修道院,在一九九二年由佛光山買下,為法國國寶級的建築,明文規定要保持外觀的古典不可破壞,只准做內部翻修。國際佛光會巴黎協會等二十四個分會,當初就在古堡內成立大會。

在巴黎古堡和參訪的信眾提及––

.法國人的民族意識非常強,因為有英法百年戰爭,所以法人甚少講英文,但近年來由於經濟的需要與觀光客的增加,而漸有所改變。

.法國人口五千萬,土地為臺灣的十四倍,對土地的開發不太積極,不像臺灣在有限的土地上,還不斷的開發。

.我到全世界弘法,雖每到一個定點,就很少走動,但對周遭的一切,卻很清楚;做事在於「有心」或「無心」,無心者凡事皆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有心者就算不 關己事,但在旁耳聞每一句有用的話,都可以受用,自然就容易學會。學東西不要像塑膠袋,不懂得吸收,要如海綿吸收不盡。

.平等在於大小互尊,不要因人廢事,孔子自稱「蓋房子不如木匠;種菜不如老農」世間上我不如人的太多了。
.我比較同情弱者、受害者,常為苦主主持正義。在法律不能解決受害者的屈苦時,只有道德才能表達。

.夫妻相處之道不外彼此要認知、認同、信任、諒解、寬容。

.對任何苦難我都會往好處想,什麼事一經心念的「過濾」都是真的、善的、美的,因為我具有歡喜的性格。

.佛光山人間性格是大乘的佛教性,有你、有我、有大家,心中有世界、有大眾、有團體。開口、閉口、一定要有宏觀性、不可以只有「我」,做人不要太自私。

.資訊每天都在變、都會創新,什麼事情對外展示都要大家一起來,一起集體創作,才會有代表性。

■八月 八日  星期四

上午由巴黎坐火車,於下午二時抵達倫敦。

英國全名「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大不列顛包括英格蘭、蘇格蘭及威爾斯,英國面積有二十四萬四千一百平方公里,位於歐洲西部,主要河流有泰晤士河 和塞文河,受墨西爾溫流影響,全境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寒暑變化不太,年平均氣溫為攝氏十度、多雨霧。氣溫很少高於攝氏三十二度,低於 零下十度。

首都倫敦,蘇格蘭首府為愛丁堡、威爾斯首府卡地夫、北愛爾蘭首府貝爾發斯特,人口有五千八百萬人。係君主立憲,主要政黨有保守黨、工黨、自由民主黨。議會有––

一、上議院︰由貴族、教會、大法官組成不具民意基礎。
二、下議院︰由六百五十一名議員組成,首相由多數黨領袖擔任,每五年改選一次。

英國的民主制度發源最早,政治運作極為成熟,政黨與政務官雖迭有更換,但常務公務員仍可正常運作。為世界第六大產油國。

目前居住在英國的華僑,據非正式估計約在二十五萬人左右,而在倫敦居住的中國人大約有九萬人。

倫敦佛光寺位於有名的牛津街附近,以前是天主教的神學院,雖然佛光寺在此弘法多年,但對建築物上的各種雕塑,仍保持原狀,只為紀念一段歷史。

下午,聽取依益、永有、覺彥等人的弘法心得,也是一種「師徒時間」。

在報紙上,有一篇報導--「探討地球未來的問題」

一、氣候是不是在變暖?
地球變暖是無疑的,自一八五0年以來,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了攝氏零點五度,海面平均升高了十五座米,對南極洲東方角冰層鑽探試樣分析得到近二十萬年地球氣候演變的記錄,全球氣候已被證明自一個半世紀來一直在雙暖。


二、溫室效應可不可怕?
「生命離不開溫室效應!」大氣層阻止了地球吸收來的熱量外溢,否則地球的平均氣溫不會是攝氏十五度,而是零下攝氏十八度。
一八五0年時,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為280PPM,如今達到了360PPM,這一類根據已被科學界所公認,雖然對其可能產生的後果意見不一科學家們一致認為:
1.任何自然現象都不可能使二氧化碳的含量達到如此高的程度。
2.二氧化碳含量的提高,是由礦物燃料燃燒引起的。
3.二氧化碳含量的提高增加了溫室效應。
4.根據計算機推算,如果二氧化碳、甲烷的含量保持目前的水平,則到2050年地球平均氣溫將升高攝氏一度至四度。
在全球氣溫是否會繼續上升問題上,科學家意見不一,一種觀點認為海洋(通過蒸發水蒸氣方式)和雲層(通過遮擋陽光的方式)會抑制氣溫的升高。持反對意見的卻認為這只會助長氣溫的上升。


三、極地冰山會不會融化?
一九九五年二月二十七日,一塊面積達二千九百平方公里(約相當於一個盧森堡)的大冰山脫離了南極洲,向阿根廷南部漂去。三月九日,又一塊二千平方公里的冰山開始了漂遊歷程。
這是一種有規律的自然現象嗎?法國全國科學研究中心古氣候學家讓一克洛德.迪普萊西認為「只有在連續幾年,每年都出現大冰山的情況下」才能判定是由於氣溫升高引起了極地冰山的融化。


四、砍伐森林會有什麼後果?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提供的數據,全球森林面積以每年一千七百公頃速度減少(相當於法國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茂密的森林能吸引陽光,而裸露的土地將吸收到太 陽光能,大部份反射回天空。因此,法國高等師範學院動力氣象學研究室的羅伯特、薩杜爾尼認為「從理論上,過度砍伐森林將導致全球氣溫下降。」


五、臭氧層會不會繼續變薄?
雖然一九九四年北半球上空臭氧層變的幅度低於一九九三年,但世界氣象組織承認「全球臭氧層變薄的趨勢」依然存在。
然而,從長遠來看臭氧屠變薄的問題並不十分嚴重,十年來,氯氟烴的排放量減少了一半,而且將越來越少。同溫層人氯的增長速度也在放慢,到2005年,氯的 含量開始下降。2005年至2006年左右,臭氧層將恢復至正常水平。那時,人們將可以看到什麼是真正的「正常」天氣。

■八月 九日  星期五

下午二時,接受臺灣中視記者沈春華小姐的越洋電話訪問。

在巴黎召開國際佛光會世界大會時,聽到國內正逢颱風災害,來自世界各地的協會、分會乃至非漢語系的會員們都很關心,熱烈響應救災活動,紛紛捐獻上百、上 千、甚至數萬元捐款。共計有臺幣一千一百萬元,預備將這些善款分別請︰中視十萬美金、華視十萬美金、臺視十萬美金、電視協會十萬美金等代我們發放,表達佛 光會對臺灣民眾的關心。

由倫敦佛光協會主辦的一項「和平對話––宗教與社會的融和」,下午三時三十分,在倫敦佛光寺舉行。由我和布雷布魯克牧師(Re Marcus Braybrooke,世界宗教代表大會主席)、梅多士先生(Mr.Ronald Maddox,倫敦佛教協會祕書長)主講,主席是巴烈特教授(Professor Timothy Barrett,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歷史系主任)。

與會者有英國及愛爾蘭教堂政務會的瑪莉‧休士頓小姐、全英宗教交流網路組織副主席哈莉葉‧科拉特利博士、全英宗教交流網路組織主席布拉恩‧皮爾斯先生、倫 敦維哈拉佛協的班杜拉法師、溫布頓宗教團體的達務‧哈密德先生、傳統猶太教老克利弗‧羅頓先生、英國猶太教代表委員會主席奧布利‧羅斯太平紳士、倫敦市宗 教局代表祕書耐吉爾‧瑞特先生、英國錫克教網路組織印達吉特‧星先生、利置蒙宗教交流團體杰薩米娜‧何士金太太、艾倫‧雷斯牧師以及倫敦亞非學院薩多教 授。

今日對話的討論重點有––

.佛教在社會上所扮演的角色?
.如何促進各宗教間彼此的了解與認識?
.宗教在社會上如何提出貢獻?

從東方人的眼光看,英國是一個日不落國,一提到英國,就可以想到紳士淑女的樣子,英國教育界將佛學納入教科書中,如此包容真是美好。

今日對話是宗教與社會的融和,社會包括金錢、愛情、士、農、工、商很多元化,故很複雜;宗教是單純的一主一佛,複雜的社會需要單純的宗教來調和。我比較主 張世界是融和歡喜,宗教與宗教間不同沒有關係,可以互相融和;種族與種族間不同,也可以互相融和;思想與思想間不同、主張與主張間不同,都可以靠互相尊重 來融和。我一生信奉的觀念,是將歡喜與人結緣,將歡喜布滿人間。我也主張同體共生,因同體可以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因共生,人我可以做慈悲中人。

我從小就受慈悲的教育,對人間主張尊重與融和,近百年來,中國政治多所摧殘、迫害佛教,感謝基督教提倡的「信教自由」,將之列入憲法,中國佛教才能因而延續下去。也因此我對基督教很尊重,因它幫助佛教在中國的發展。

「和平」是舉世人民殷切盼望的事,有識之士也積極呼籲要和平。我對東德、西德能統一感到很高興,因彼此有平等的觀念,所以比較能達到和平。

我執是平等的障礙,將個人自私的執著淡化了以後,世界才能和平。今日和平非口號,而是要付諸行動。世界要平等、要博愛,未來才會有希望。

目前世界的環境,宗教要在其中有所突出,必須走出傳統的框框,關心社會問題。如環保,不僅要注重外在的環保工作,更要注重內在心靈淨化環保。

我提倡人間佛教,非常重視家庭、人事方面的和諧,人我的彼此尊重等。海外移民,最重要的問題,除生活賺錢外,也要用心融入當地社會、深入其文化思想,不要有心中只有中國,才不會隔隔不入,要能本土化,移民在海外才能安住,才能拓展事業。

■八月 十日  星期六

下午二時,於倫敦體育場,為倫敦地區信眾宣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晚,應邀出席世界華商經貿會議,和與會的企業家說法結緣––

人生有很多祕密,做人有做人的祕密、處事有處事的祕密,各位經商也都知道,賺錢有賺錢的祕密。

經商為業,主要為了賺錢,但除賺錢外,最好是能賺到一個好丈夫、賺一個好太太、賺一些好子女及賺一些歡喜,然而最會賺錢的人是能賺到一個好人生。

平常家居生活,上等先生回到家中,會幫忙太太做家事;中等先生回到家中會隨口讚美;下等先生,回到家中,只會嫌東嫌西。在子女方面,上等兒女是能打能罵 的;中等兒女是要打要罵的;下等兒女是不能打不能罵的。所以教育子女,必須先懂得其根性,很多教育上的偏差是源自於對兒女的不夠尊重,不夠了解。我們要以 鼓勵代替責備,讓兒女有一個「安全感」的家,不再去家外找家。

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會賺外在的財富,更會賺內心的財富;會賺一時的財富,更會賺永久的財富;會賺物質上的財富,更會賺精神上的財富。除此之外,還賺有恩愛的伴侶、乖巧的兒女、真心相交的朋友、健康的身體、和諧的家庭、成功的事業,那就真的是賺到了人生。

「世界華商經貿會議」是源自一九六二年,海外各地華商領袖在臺北舉行「華僑經濟發展研討會」時,感於亞洲地區僑胞最多,且十之八、九從事商業,為適應自由 世界國際貿易之發展,促成區域經濟的合作及華僑社會商業的繁榮,而成立「亞洲華商國際貿易會議」,每年集會一次,在各地舉行,歷屆會議召開之目的均係配合 國際經濟發展。

參加的行業,由傳統的零售商升級為製造業或貿易、金融、運輸、超級市場、百貨公司、保險、種植、礦業、工程、船運、科技資訊、投資顧問等行業,且參加人數及地區不斷增加擴大,故自第十八屆會議起,更名為「世界華商貿易會議」,其任務與影響,分別為––

1.擴大聯繫,加強各地區華商互助合作,並搜集及報導各地貿易實況,工商法令、資料等提供研究拓展。
2.了解各地經濟貿易概況,促進區域經濟合作。
3.舉辦貿易交流,促進多邊貿易效益。
4.推海外華商建立貿易機構,擴大國貨外銷。
5.擴大華商與本國間資金與技術交流。
6.創立各華商專業聯誼會,加強同業合作。
7.開闢定期航線,配合貿易發展。
8.辦理國產藥品展覽,輸出製藥技術。
9.集資籌設世華銀行,支持華商事業發展。
10.設置華商貸款信用保證基金。
11.增進國際了解與國民外交,提高華商地位。
12.結合國內外投資廠商與當地華商共謀經濟合作發展。

此世界華商會議,已成為全球華商與國內工商界的聯繫樞紐,它所導發的功能,不僅直接促進華商本身事業之發展,間接助長僑居地經濟繁榮,更重要的乃藉華商經貿會議的媒介,將散布於全球的華商與國內工商界緊密結合。

■八月 十一日  星期日

一連兩天在倫敦體育場講說的《般若心經》,於今天圓滿,倫敦西敏市副市長卡珞琳、克萊女士及臺北駐英代表處處長簡又新博士,是今日講座上的貴賓。

應倫敦地區信眾要求,隨緣舉行了三皈五戒儀式,計有二百多名信眾皈依,一百三十名信眾受五戒,勉大家受持三皈五戒有種種利益,受戒後,生活一切如常,唯獨信仰永不改變。

典禮中並致贈《禪藏》給大英圖書館、布力斯托大學、劍橋大學、達熱漢大學、愛丁堡大學、蘭卡斯特大學、歷滋大學、牛津大學、斯勵奧刻學院、倫敦大學亞洲學院以及巴烈特教授等單位及人士。

晚,和倫敦協會的會員幹部座談。信仰的心很美,信佛要開發心地,將心中的財寶發掘出來––慈悲、忍耐、喜捨、感恩、慚愧、歡喜、體諒、與人為善,人生就會很富貴。
有一篇雜誌,報導歐洲的佛教,內容如下––

今日佛教在世界上,最不普遍的地方是歐洲,然而歐洲人士研究佛教至今已有幾百年歷史,研究方向有︰

1.語文︰藏文、巴利文、梵文,進而對經典考古譯註。
2.藝術︰繪畫、音樂、雕刻等。
3.從文學方面著手,所以許多漢學家皆識得佛學。

現在則更有不同以往哲學思辨的心理學,精神分析學來研究佛教。

這些研究方向與個人專研取向有關。而歐洲因獲得多元化、複雜性的佛教訊息,大小乘、南北傳、顯密,甚至中國民間信仰與道教,所以歐洲人要完整且全面的認識佛教,是需要一些時間來建立。

在一八二六年以前,西方人很少知道巴利文,直到法國東方學者尤金‧畢爾奴夫出版了《巴利語試論》,巴利研究才為人所知,因此尤金被稱為歐洲佛教研究之父,其專長是梵文和大乘佛教。

據聞法國人從事中國佛教研究的開始是一八四八年加比特(Gabet)和迂(Hue),將迦葉摩騰的蒙古版《四十二章經》加以翻譯。一般比利時的佛教學術研究都被認為是法國學派的部分。蒲仙(Louis ck la valle poussin)翻譯世親的《阿毘達摩俱舍論》是一本百科全書,內含包括一切有部及一般佛教哲學,被視為是一部劃時代的鉅作。

在法國最有名的佛教徒是亞歷山大‧戴維‧尼奧夫人,她在西藏住了很久,把自己打扮得像西藏婦女一般,吃西藏食物,過藏人生活,因而她有很多關於西藏佛教的著作。

另一位Constant Counsbery小姐是美國人,卻是在法國研究上座部的先驅,一九二九年成立了法國協會,以談話、講演、寫文章和出書弘揚佛法,並以靜坐作為協會的主要活動。

歐洲人自古希臘開始一直不停地在探討絕對第一因或宇宙的實體、本體,近代法文《佛陀與佛教》一書,作者提出佛陀教理與現代物理學之相似,他說︰「現在我們看到物理宇宙流動理論,本無固有之實體,是無常的,執著感官感覺的錯誤,導致對人類思想的有效性產生懷疑。」

法國一位外科手術醫生伊伯特‧貝奈特(Hubert Benoit)寫了一本《最高教理》的書,是針對佛教禪宗心理學的研究。

法國人喜好閱讀,涉獵廣泛,雖處經濟蕭條,但出版界卻歷久不衰,營運通暢,佛教書籍在法國並不缺乏,且有定期刊物,比較大的研究機構如梭邦 (Sorbonne)曾花一大筆經費研究佛教,可是儘管以上這些名士學者對佛教很有專研並做出貢獻,但佛教思想對天主教的法國影響極微。佛教在歐洲的傳 播,還需要一番努力。

■八月 十二日  星期一

上午九時四十五分,由倫敦飛往曼徹斯特,航程約一小時。曼徹斯特(Manch ester),距倫敦一八九哩,為英國第二大城市,人口有六百萬,除倫敦外是中國人聚居最多的城市,也是英國綿製品中心及技術研究中心。

下午三時,在佛光會曼徹斯特協會主辦下,於曼城市政廳(市政府所在地)為曼城地區信眾舉行一場皈依三寶典禮及佛學講座,遠道而來聞法的嘉賓有巴黎協會會長 江基民、歐洲聯誼會副主任委員曾輝、里昂分會會長許尊訓等。在講座現場服務接待者有曼徹斯特協會會長鄭添士先生、督導陳蕙蓮小姐、理事陳嬋鳳小姐、太平紳 士華容容小姐以及負責曼徹斯特禪淨中心的滿耀和佛光會員幹部等多人。為信眾宣講題目是「佛教的真理」。

最近《紐約時報》有一則新聞,報導美國有一名殺人犯,被關在死囚牢裡,要求獄吏給他一本宗教的書籍,他是個基督徒,但是看守的人卻隨便丟一本佛經給他,死 囚犯在牢裡把這本佛經反復誦讀,結果這個人現在是世界上有名的佛教徒,全世界的佛教徒都為他請命,希望免除他的死刑。

一九八四年威廉‧派克因為殺死他前妻的父母及傷害他前妻和一名警員而被判刑。在囚房內他以不太禮貌的口氣,要求給他一本聖經看,獄吏對於派克的不禮貌很不 高興,就故意丟一本佛教的《法句經》給他。派克便開始研讀,七年後,派克成為阿肯薩斯州監獄內,唯一的佛教修行者。

死刑犯會改變思想是常有的事,但派克的例子卻與眾不同,他說︰「佛教所關心的不是『救贖』或『懺悔』的問題,與其說佛教是一種宗教,不如說它是一種改變人心的心理學,它可以引導修行者達到內心的平和。」

派克在阿肯薩斯州死刑犯中心接受訪問時表示︰「最大的禪思是對於死亡的思考,我必須掌握死亡,儘管對於死亡我仍然覺得棘手。佛教說死亡是一個大謊言,一個大迷惑,我現在知道,這個有形的身體是工具會死亡,但裡面的東西將會繼續生存下去。」

在牢房裡,派克每天清晨三時起床,靜坐四十分鐘,他的牢房彷彿是一座寺院,裡面有銅製小佛像,要是看守的人允許,他會燒香或點蠟燭,若牢房不允許有這些東西時,派克說︰「我可以自己當做蠟燭,我可以把自己當做香。」

派克說,佛教會吸引他,是因為他讀到佛陀的教導,不純淨的思想會導致麻煩,就像他現在這個樣子,過去及現在所犯的罪行中,他就是一直以一顆不純潔的心在做事。

派克先後已讀了數十本佛學書籍,在談話時,常會引用經典上的話或禪師語錄。為了表示虔誠,他剃光了頭髮,且在白色制服上披上一條黑色領巾,手上還戴著一條 念珠。派克的轉變是如此令人信服,以至於很多監獄內的犯人、警衛都叫他「Si-Fu」(師父),當他經過時,有些人會合掌對他行鞠躬禮。

負責紐約「新心感化院」的新道法師說︰「派克對佛教的了解,是我見過的犯人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

隨著死刑日子漸漸接近,派克已成為全球佛教徒的焦點,在數百名寫給州長的請願書中,不管是來自錫蘭或夏威夷的法師,都讚揚派克對佛教的投入與熱忱。

最近新道法師為派克舉行了授戒儀式,儀式中派克有了新的法名「永恆的山」,在證書上,一位法師替他題了「當你離去時,要有像山一樣的尊嚴,相信你的生命是持續不斷的。」

派克說︰「我不想死,但我已準備好。事實上我有些期待這次的死亡之旅,因為我已研究它好長一段時間了。」

■八月 十三日  星期二

上午八時四十五分,由曼徹斯特飛往柏林,途經法蘭克福。

法蘭克福(Frankfurt Am Main)是西德有名的工商都市,也是水陸交通要衢,有「德意志大門」之稱,也是德國文豪哥德的出生地。中午十二時四十五分,在法蘭克福機場內,直接轉往柏林。

德國全名「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首都是波昂,面積三十五萬零七十四平方公里,人口七千八百萬人,以日耳曼人為主,宗教信仰以新教與天主教各半,語文以德文為主。柏林與英國時差一小時,與法國同緯度。

下午三時於柏林佛光講堂,與柏林協會的會員幹部們舉行座談。以下為回答會員幹部們的問題––

.佛教要在現代社會上發揚,必須從山林走入社會。
.人生所為何事?不外「歡喜」,人若不歡喜,有財有勢有名望,又有何用?
.人之所以貧窮在於不知足,能享有才會有富貴,擁有只是有限,並不容易滿足。

晚七時,前往離開柏林佛光講堂約半個小時車程的柏林文化中心,為柏林地區信眾主持一場皈依三寶典禮及佛學講座。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張北齊先生,也到現場觀禮。

皈依三寶,世間上的金銀鈔票,稱之為寶,有此寶,物質生活會很豐富;但若在精神上有了佛法僧三寶,那我們的人生就可以得救。

佛陀在二千五百年前,於金剛座上菩提樹下悟道時,對人間的第一句宣言就是「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每一個人皆可以成佛,人與佛是平等的。世間上國家 與國家、種族與種族、貧與富、男與女都不同,但在佛門每一個人的尊嚴皆是與佛一樣的。「皈依」即皈依自我本心佛性,只要一皈依,心中有佛,即能與佛平等。

皈依法,一切萬象皆是法,法千差萬別,但本性是平等的,故法是平等的意義,為宇宙人生最高的準則;法是真理,真理要件必具普遍性、平等性、永恆性、必然 性,緣起則是具有此要件之真理,就像人生必具父母的因緣及士農工商的和合,我們才能存在。佛教的真理沒有緣的具足,一切法則不成。所以皈依法,才能皈依永 恆的生命。

皈依僧,是指皈依清淨和諧的性格,而非拜師父。

皈依三寶,是皈依自己的自性三寶,找到自己、認識自己,人生必然不會死,相反地會永恆的存在。

講座圓滿前,代表佛光山贈送《禪藏》給各單位,有︰柏林自由大學東亞研究所、柏林國立普魯士圖書館東方部、柏林普魯士圖書館敦煌學研究所、科隆大學現代及傳統中國研究所、馬堡大學漢學研究所、海德堡大學宗教研究所、慕尼黑聯邦圖書館東亞部等八個科學機構。

之後,主持國際佛光會新分會的成立大會,分別授證給德北分會會長陳永松、德中分會會長謝凱蒂等。

德籍信眾慈誠居士,將我講演集內的文稿數篇,翻譯成德文,贈送給我。我很希望國際佛光會的國際語文翻譯中心,也能儘快成立,期盼在不久的將來,能將很多德文版的佛學叢書,送到此地每一位信眾手中。

德國的民族性強悍,人民工作勤勞不虛浮,市街道路兩旁大樹林立,蓊鬱茂盛,幾乎每條街都一樣,真是氣勢不凡。此外,德國也很有兄弟感情,不顧一切花費幾千億將東德拉拔起來,是一個很重情意的國家。

■八月 十四日  星期三

今天下午的行程要往維也納,上午在滿徹及德國柏林協會會長丁政國先生及多位佛光會員們的陪同下,以遊覽車載我們一行人做市容觀光。

德國是一個非常喜歡運動的民族,單單柏林就有一千八百多個運動場,政府很提倡全民運動,參加奧運會的選手,都不曾刻意訓練,因平時就是訓練。六十年前,由希特勒建的奧運運動場至今仍是觀光客主要參訪的據點。

隨團者因仰慕德國的指甲刀很有名,所以遊覽車特地在一家門市部停下來,任大家選購。

到歐洲來,因地理環境的關係可以一天換一個國家,語言可以是早上德語,下午英語或法語;錢幣也常常在換法郎、英鎊的,很自然的想到一個問題,那就是––什麼是歐洲共同體(European Community)?

歐洲共同體的成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由於大戰令歐洲數百萬人口死亡,社會經濟崩潰,為害極為深重。歐洲人吸取了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慘痛教訓, 開始思考如何防止歐洲各國再生齟齬以致戰禍再起,於是出現了國與國之間的共同合作組織,如法、德於一九五○年為謀求經濟復甦,成立了「煤鋼工業合作組 織」。

一九五一年,義大利、盧森堡、比利時、荷蘭、德國、法國簽署巴黎條約,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此為「歐洲共同體」的前身。

一九五七年,歐洲六國簽署羅馬條約,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EEC),乃歐洲「原子能共同體」。

一九五八年,歐洲經濟共同體(又稱歐洲共同市場)開始運作,而且不斷發展。

一九七三年,英國、愛爾蘭及丹麥加入共同體成為會員國,此後,希臘於一九八一年加入;葡萄牙及西班牙於一九八六年加入;一九九○年,東西德統一,共同體人口驟增到一千八百萬人。

由此可知「歐洲共同體」是由十二個歐洲國家組合而成,包括了十二國之間(德國、義大利、英國、法國、西班牙、荷蘭、比利時、葡萄牙、希臘、丹麥、愛爾蘭、 盧森堡)在經濟、社會及政治的融和。截至一九九一年共有人口三億四千四百萬,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貿易地區。其成立目的,在於保障歐洲的和平、民主及發展穩 定的經濟基礎,和發揮政治影響。

由十二個國家組成的歐洲共同體,於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完成單一市場(Single Market)的各項基本進程,即各國之間的人口、貨物、服務及資金等,將自由流動。如︰

1.撤除海關、護照檢查及有關的繁瑣行政程序,各成員國的人口可自由往返,不必受到檢查。
2.消除技術上及法律方面的阻礙,令各國貨品可以自由在各地銷售。此牽涉到貨品質量的統一及各地價格的差距。
3.消滅各國財政稅收上的懸殊,如將煙酒稅、電油稅、附加稅等的稅率,儘量達到一致。
4.讓共同體成員國的人民可以自由在各國工作、居住、發展市場。
5.鼓勵各國中、小企業發展經濟及合作關係。
6.讓資金在共同體內自由流動。

單一市場是歐洲共同體各成員國內部協調的一體化計畫的一部分,但各國仍然擁有權力,對付共同體以外國家的非法移民、販毒、罪犯等,而共同體各國,亦因單一市場的成立,勢必聯成一致,為共同體而努力。

什麼叫「申根簽證」?即「一證通行歐洲七國」,在申根公約中規定,今後旅遊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德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等七個國家,可以完全解除各邊界之間的管制,取消對來往旅客的檢查,設立共享的執法資訊系統,並且給予警方至鄰國緝捕不法之徒的權利。

■八月 十五日  星期四

今年是奧地利建國一千年,奧國舉國上下、公共場所到處都有舞臺劇、音樂會等表演,所到之處,都可以聽到悠揚的音樂。

下午一時三十分於維也納希爾頓飯店的禮堂,為維也納信眾舉行一場皈依三寶典禮及佛學講座。

維也納是一個國際知名音樂之都,有了佛法,維也納會更響亮、更有名聲,因為有了佛法,此地會更有辦法。

我想多數的人,來到維也納並非為了聽音樂,而是為了生活、為了理想,人生本來就如雲水,隨雲隨水到處安住。

「金錢」,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惟有佛法才是人生真正快樂的資源,因真正的財寶非有限的金錢,而是要賺無限的財寶(內心的財富)。

懂得享有內心的歡喜、智慧、滿足、慈悲、信仰等財富,即是懂得開發自我內心的田地。

維也納是一個地靈人傑的地方,是很多的音樂家、藝術家的故鄉,如果能有佛法,相信在氣質內涵上必定會更豐富。

人一遇到內心迷惑不可知的未來時,總希望求神問卜,指引明路。然而,因果牽涉了前世業報,今世所為,尤其是福德因緣,豈是三言兩語可以道破的。

佛與神之不同,在於「佛」是心內求法;「神」是心外求法,遇逆境時佛菩薩可以加持我們的力量,但還是要靠自己,尤其業力是自作自受,因此自己的所作所為可以決定一切。為何要信佛?藉佛的先知、智慧、法語、開示,來找到自己。

凡事認為不關己事,人的慈悲心就發不起來,但只要能立場互易,就容易培養出慈悲心。學佛有很多磨難,若能突破的話,可以給我們力量,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可以給自己很多方便,因有布施,將來一定會有所收成。

要與真理相應,必須要用功修持。如是因招感如是果,舉心動念將來都會有所成長;要發揚自我佛性,不要受神權控制,沒有人會控制我們,能控制我們的,是我們自己的業力。

不要將自己的信仰陷入人我是非中,因這些都是無常的,只有功德、因緣、福德才是真的,要將一點慈悲心、道德心好好保護安住。
有受戒與沒有受戒的差別在於是否有慚愧心?慚愧心是滅除罪業的根本,因有信仰、有慚愧、有懺悔者,比較容易改過進步。

一切法皆是佛法,懂得佛法者,可以將一切音聲,包括︰罵人的話、不悅的話、難聽的話、不清淨的話化為陀羅尼。也就是說會聽話的人,什麼話都可以在心中過濾為好的音聲。

由於移民潮使得全世界皆有中國人,但移民的人不一定都過得很好,有些不得志、有些不如意,如何讓佛法充實大家的內心世界很重要。

包容力 1996/8/16~1996/8/31

■八月 十六日  星期五

上午,從維也納搭乘十時的班機,飛往西班牙,維也納到西班牙機程約二個半小時。

西班牙占了五分之四的伊比利半島(五分之一是葡萄牙),面積約五十萬五千平方公里,人口約三千八百萬,是歐洲的第二大國(第一大國是法國),也是除瑞士外,歐洲境內高山峻嶺最多的國家。

西班牙最有名的就是足球與鬥牛,在西班牙人眼中,鬥牛(Corrida)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全民運動,鬥牛士須具有精神極度的集中與十足的勇氣。鬥牛的傳統 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時,原本是西班牙武士所舉辦的運動,一直到十八世紀前是騎在馬上進行,後來在波旁王朝統治時期,失寵於貴族階級之後,才轉為一般民眾的新 好,而財力有限的民眾,只好以步行方式來舉行鬥牛比賽,此風氣延續至今。

抵馬德里機場時,承王鼎熹(僑選立委)、吳金蘭(佛光會西班牙協會會長)夫婦,及多位佛光會員和信眾接機。中午在吳金蘭會長所開設的餐館,接受午餐供養。飯後,由王鼎熹先生當導遊,陪我們瀏覽馬德里市區。

此行是我第一次到西班牙。西班牙是個不接受移民的國家,比臺灣大十四倍,中國人有三萬人左右,一半住在馬德里(馬德里是西班牙大陸的地理中心,海拔六百五 十五公尺,為全歐最高首府,也是文人雅士齊集之處。)四年前,奧運在巴塞隆納舉行,馬德里為迎接此盛會,整個市容都重新粉刷,故雖已具四百年歷史的房子, 但看起來仍非常新穎,古老中保有一份藝術的細緻美,西班牙也是西歐生活消費較便宜的國家。

下午五時,接受當地Telemadrid電臺,和駐在此地各報社記者訪問––

.學佛最要緊的是慈悲與給人歡喜。歐洲人的民族性很和善,與佛門講究的尊重包容很相應,所以很容易接受佛教。

.輪迴是一種因果,種豆得豆、種瓜得瓜,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人因有輪迴,所以帶給生命無窮希望。又,佛門講究的是因緣果報,「業」,是我們生命的密碼,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讓我們今生來世流轉不停,皆是因業報所致,所以說,人不會「死」,死亡如換衣服,如搬家一樣。

.看手相、臉相不如看心相,「心」是我們的主人,要好好看管;世間上的好壞,皆由心為出發點,心生則萬法生,心滅則萬法滅,心外的世界如何改變無法控制,但自我心中的肯定,可以做自己的主人。

五時三十分,主持佛光會的成立大會。西班牙在印象中,是一個很遙遠的國度,過去一直想來,但因緣都不具足,直到兩年前,我在歐華年會上開示的因緣,認識了王鼎熹夫婦,被他夫婦倆求法的熱情感動,而促成今日佛光會的成立,於大會中分別授證給––

西班牙協會會長吳金蘭、副會長劉琴妮。

巴塞隆納協會會長林隆勢、副會長阮塞花。(巴塞隆納是西班牙第二大城,也是地中海沿岸第一大都會)

前來觀禮的貴賓有臺北駐西班牙大使章德惠先生,並且帶來兩封賀函––

1.西班牙愛蓮娜及克里斯汀娜兩位公主,目前正在美國亞特蘭大城,代表西班牙參加奧運殘障運動會之各項儀式,遺憾不能前來參加佛光會西班牙協會等成立大會,特由西班牙王宮公主顧問Luis Carlos Gara'a Revcuga代表她們預祝大會成功,並祝大師在西班牙有豐碩成果。

2.西班牙駐臺北商務辦事處主任,也是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路培基(Santiago Rup'erez),因事錯過此次在馬德里的盛會,預祝大會順利成功﹗相信在大師的播種下,佛教在西班牙,如同種下一粒種子,日後必定會有豐碩的收穫。

六時,為馬德里地區的信眾主持佛學講座及皈依三寶典禮。

西班牙一年內有三千多個小時是日光時間,所以全國很溫暖,大部分社交活動都在晚餐時間舉行。這裡一般的生活習慣,早餐是九時,午餐是下午二時,晚餐是晚上八時才開始。

晚上八時,接受章德惠大使的晚宴招待,吃道地的西班牙餐,近二個小時才結束。在回到安單的旅館途中,沿路燈火通明,西班牙的夜生活,好像才要開始。

■八月 十七日  星期六

清晨五時就前往機場,趕搭上午七時的班機飛往荷蘭。由西班牙到荷蘭機程約二個小時又二十分。

荷蘭(Netherlands)是一個小國,面積約四萬一千一百六十平方公里,有一半以上土地低於海平面,五分之一的面積屬湖泊、河流、運河,故興建防波 堤、柵門和水壩是荷蘭人的專長。國內原本有一萬餘座風車,目前只剩下一千餘座,被視為是國家的紀念碑。土地非常肥沃,別名「園懇地」,人口約一千四百八十 萬人。

上午十一時,於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Amsterdam)主持「荷蘭佛光山」道場的動土典禮。

阿姆斯特丹人口約七十五萬,有「不夜城」之稱,是荷蘭首都,也是荷蘭經貿中心。市中心有六千七百棟大小建築,是政府列管保護的古蹟,大部分仍保存十七世紀 黃金時代初落成的風貌,故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個露天的博物館。阿姆斯特丹的鑽石切割、磨光和鑲嵌世界聞名,同時也是歐洲最大古董市場,其乳酪和露天咖啡 座,也廣為大眾喜愛。

在動土典禮中,由我帶領全體信眾和阿姆斯特丹的佛光會員們及前來觀禮的貴賓︰阿姆斯特丹副市長方德阿先生(Van De Aar)、阿姆斯特丹自由民主黨領袖蒿特曼先生(Hou Te Man)、阿姆斯芬市副市長方登漢菲(Van Den Heuvel)、阿姆斯特丹外資投資處代表布萊林女士(Bruining)及臺北新聞處駐荷主任鍾京麟主任等一起舉行動土典禮。

「第一鋤,一願開工順利。
 第二鋤,二願國泰民安。
 第三鋤,三願佛法興隆。
 大眾如意吉祥」

並提取動土法語––

「荷蘭興建佛光山,
 十方大眾雲來集;
 佛光普照應萬方,
 普利人天萬萬年。」

寺院如同學校,可以讓大家來此受教育;寺院也是人生的加油站,可以讓我們在疲憊的旅途中加油充電;寺院更是我們的百貨公司,可以獲取我們精神上所需。今後荷蘭佛光山,將是大眾的第二個家(慧命之家),願大家一起,共同來發心護持。

阿姆斯特丹副市長方德阿先生(Van De Aar)代表荷蘭政府歡迎佛光山來此,對此次道場的籌建,荷蘭佛光會會長文俱武先生,及會員幹部們,都很盡心盡力,讓承辦此工作的政府有關人士非常感動。

阿姆斯特丹街道附近的房子都很有歷史,有各種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及國籍,在此興建道場可以給這個城市帶來新生命、新朝氣,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來觀光,相信阿姆斯特丹的中國城會因荷蘭佛光山的興建,而更具有特別意義。

到歐洲,有很多地方值得參觀,民眾也很熱情,但在語言上卻非常辛苦,西班牙語、德語、法語、荷蘭語、廣東話、客家話、潮洲話等都有人使用,如果想在歐洲通 行自如,不懂兩、三種語言,是不行的。因語言的關係不易遷就,只好以座談方式回答大家的問題。人除了有文字障外,還有語言障,佛法要在歐洲弘揚,克服語言 障礙為第一要件。

晚餐後,在文俱武會長的安排下,和佛光會員們近一百多人,大家乘坐玻璃頂的遊覽船,環繞運河觀光。阿姆斯特丹的都市構造,是以馬蹄形的運河網為基礎,共有一百條運河,一千三百二十六座橋樑,為了船通行方便,很多橋中間是可以打開的,以方便船隻的通行。

荷蘭國家雖小,但有關公共建築,如歌劇院、文化中心都很大。阿姆斯特丹有八百八十年歷史,整座城市皆在木樁上。此地的水是由阿爾卑斯山流下的雪水,非常潔淨,可以生飲(阿爾卑斯山雪水流經的地方,尚有德國、瑞士、比利時)。

荷蘭是屬君主立憲國家,就阿姆斯特丹市容而言,每一處都有三百年以上歷史,雖古老但不破舊,每一戶人家都是窗明几淨又整齊。在此地的學童,從上小學就開始學游泳、騎腳踏車,因荷蘭運河多,學游泳可以防溺又可以救人,而路面不大,騎腳踏車反而比開車快。

一趟短短一小時的運河之行,讓人感受到荷蘭實在很古典,加上鬱金香聞名世界,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繽紛國家。

■八月 十八日  星期日

今由荷蘭飛往瑞士。

瑞士國土不大,和荷蘭的面積差不多,人口只有荷蘭的一半。全國面積約四萬一千多平方公里,東西距離三百四十八公里,高度差異四千公尺,農地與草原占二分之 一,森林占四分之一,冰河、岩石及一千五百多個湖泊占四分之一,是歐洲地勢變化最大的國家。人口六百四十萬,天主教徒約占百分之四十九,境內通行德語、法 語、義大利語、羅曼什語、英語等,也是歐洲語言最複雜的國家。

瑞士金融業及維持中立是舉世聞名,其出產帥奇錶(Swatch)風靡全球。

在佛光會瑞士協會會長何振威先生(也是瑞士華人聯合會會長)及多位佛光會員幹部接機之後,隨即來到瑞士佛光山,與在琉森(Luzern)地區的信眾開示,並主持皈依三寶典禮。

據何振威會長表示,三個多月前,他們向瑞士政府申請籌建佛堂及其他相關宗教活動時,問及為何要籌建佛堂的原因,何會長答道︰「我們非常羨慕各位,每星期 六、日或節日,都能到美麗莊嚴的教堂作禮拜,但在全瑞士還沒有一座佛堂可提供我們參拜,在精神上感到很空虛……。」

在座詢問的各議員,皆頗認同何會長的請求,一致鼓掌通過,瑞士佛光山的道場,終於可以設立。瑞士可以說是天主教的國度,能准許佛教道場的設立,實在非常榮幸。
前來聞法的信眾中,有幾位貴賓如︰臺北貿易辦事處處事陳國榮先生、祕書吳建邦先生、歐洲華人作家協會會長朱文輝先生、華航總經理費鴻鈞先生、佛光會瑞士協會顧問Dr.FJosef Lisiher等。和大家提到––

佛光山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佛光協會、分會或佛光山的寺院,此地道場名為「瑞士佛光山」。無論是創業或是開山,一開始都是從零起點,如果在「0」的前面加 「1」則成「10」;「0」的前面加「10」則成「100」;加「100」則成「1000」,希望各位會員信眾大家一起來護持瑞士佛光山,不管是出錢、出 力、出心,都是成就瑞士佛光山的點滴因緣。

瑞士是一個非常崇尚和平的國家,很注重民眾的福利建設,是一塊和平的樂土。真正的平等非口號,要落實於生活中。每一樣東西皆有其性能,人的才智雖有智愚貧 富的差別,但本性是至尊平等的。佛在世時,即是從事平等的運動,四姓出家同一釋姓,江河入海同一鹹味,到佛門來體會的就是平等。

「平等」,是目前時代大家所嚮往的,種族間若不平等就會有糾紛;國與國間若不平等就會有戰鬥;故平等必須彼此間取得一個共同平衡點,才能相處。也就是說人與人之間不能對立,否則不會平衡。

在皈依三寶典禮圓滿後,和信眾座談時提到––

.人是一種宗教的動物,宗教如光明,人不能缺少光明;宗教如水,人不能離開水而生活;宗教如藝術,人在生活中離不開美感。

.沒有宗教正確的指引,人很容易迷信、邪信,或不信,要有正信的信仰,正見則不可少。信仰的對象要具有清淨道德者、有歷史可考者、已自我覺悟者、有能力解決人們困難者。

.皈依非吃素、受戒、拜師,是一種對佛教信仰不變的明示,一樣可以拜神明祖先,因禮拜尊敬是一時的,皈依則是一生不變的信仰。

.是否可以同時擁有兩個信仰?信仰太多有時會矛盾,可以選擇一個較相應的信仰,因在矛盾的世界裡,容易自亂信念。

.信仰是出乎自心,發乎本能,只要不邪信、不迷信,必能心甘情願,受持清淨戒法。

.三皈五戒是做人根本,「持戒」就是倡導「自由」,失去自由者,大多是犯法者。五戒就是倡導自由平等的意思,因不犯戒,自然就自由了。

.一個人受五戒,一個人不犯法;一家人受五戒,一家人不犯法;一國人民受五戒,全國人民不犯法;鼓勵夫婦受五戒,就不必擔心彼此舉止是否犯戒不守規矩。

.皈依後,要將初發心的一點信心,如同護禾苗一樣,好好維護,皈依後,每天至少要誦一卷《般若心經》,持之以恆,必能開智慧﹗

有一位署名普欣的信眾,給了我一封信,內容大致如下––

「早在一九七八年由越南移民到瑞士,雖然在生活上不用憂心,不過在精神上卻非常苦悶,因為沒有寺廟可以禮佛。但自從瑞士於一九九二年成立佛光會,把人間佛教帶動起來,我們瑞士華人都很歡喜,尤其是我們全家,皆皈依三寶,是最令人高興的一件事。

三年前,我因意外,右腳受傷,調養了十八個月,才能行走,這期間有幸得友人給我大師的錄音帶、講演集、及《佛光世紀》等,使我在調養的這一段日子,內心不覺得痛苦難過,真要感謝大師的法語,及觀世音菩薩的加被。

所以我發心要將我這五百六十四天來,每日二法郎,供養給瑞士佛光山(因受傷不能工作,健康保險每日給我二法郎的安慰錢。)是我一點心意,以表對大師的感恩﹗」

只要有心,到處皆可以遇到有心人。

■八月 十九日  星期一

這一陣子的行程,幾乎是一天一個國家,忙著與信眾皈依、座談、成立佛光會,少有時間看看歐洲的景色。今天用完早餐,特地租了一部遊覽車,從琉森(Luzern)往日內瓦,沿途觀賞瑞士的風光。

瑞士是一個資本主義很發達的國家,其金融和工業非常有名,尤以鐘錶、精密機器、化學產品為三大出口品。瑞士全國大小銀行有四千七百多家,最有名的五大銀行是瑞士聯合銀行、瑞士信貸銀行、瑞士銀行公司、瑞士人民銀行、蘇黎世銀行等。

在社會秩序上非常穩定,人民生活水準和各方面物質條件都很高,人民喜愛和平與安寧,非常講究工作效率。每一個鄉鎮都有一個教堂,每隔一小時,就可聽見到處飄揚的鐘聲,是一個花園式的國家。

在瑞士任何居住點或旅遊處,交通都很發達,不管公路或鐵路,指示標的方向也都很清楚。瑞士每一州有自定的教育制度,所以沒有統一的學制,全國共有二十五種學制,其中有七所州立大學,五百所研究所。

期望「瑞士佛光山」能在這美麗的國度裡,如同學校,為此地信眾增進智慧人緣;如休息站可以解除大家的煩惱,增進力量;進而聯誼往來增加品德,提高人格。

途中,在休息站碰到不少來自臺灣民眾,很多人都很關心時事,問了我一些問題,我的回答是––
我是一個出家人,對政治不感興趣,但站在推展人間佛教的立場,則無時不祈求國家社會平安和諧,目前國內最大隱憂在於族群間融和度不夠,這一點媒體輿論應負相當大責任。

因媒體不宜預設立場,而以某部分族群的代言人自居,加入對立行列,甚至帶頭起鬨,製造紛爭。應以超然的社會公器立場報導新聞,體認自己的社會責任,引導各族群朝向良性互動發展,促進社會和諧。

媒體固然不能報喜不報憂,但也不能刻意渲染社會的黑暗面,以偏概全,而應多報導健康性新聞,帶動社會的進步,對媒體自我提升格調,不可不注意,以促進社會族群融和為己任,才是全民之福。

中午,在經過日內瓦時,於孔憲欽先生所開設的「孔家苑」餐廳,接受供養。日內瓦是瑞士境內,最西部的邊境地帶,三面為法國所環繞,位於萊蒙湖的西端。日內瓦是瑞士鐘錶製造業的重鎮。許多國際組織總部均設在日內瓦,如––

聯合國前身及現在聯合國歐洲總部、日內瓦會議所在地、紅十字會所在地、世界宗教會議所在地、世界自然基金會所在地。

日內瓦民眾有共同心願,便是為人類和平及親愛團結而奮鬥。

下午四時左右,在日內瓦與法國交界處過海關。過海關的車隊排一長龍,就像是過收費站似的。車上大家早已將護照準備好,以便讓海關人員檢查。但輪到我們這部 車時,海關人員卻一揚手就讓我們順利通關,連檢查都沒有。司機很得意的說,這是因為他信用很好,所以能有如此優待。

下午四時二十分,進入法國境內里昂,在佛光會里昂分會會長許尊訓夫婦接待下,晚安單在里昂。

■八月 二十日  星期二

或許是沒有緊湊的行程,心情較放鬆,今天反而一大早就起床了,信步踏出旅館,到附近的公園跑香,徒眾也不約而同的聚集過來,談笑間對此次即將結束的歐洲之行,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看法與感受,而唯一相同的是,大家都很珍惜這次能到海外來參學的因緣。

九時,承佛光會里昂分會會長許尊訓、翁愛玲夫婦;許漢進、黃淑恭夫婦;張健、林鴻美夫婦及多位佛光會員的好意,專程帶我們去參觀距離里昂三十公里的一座十 二世紀的古城。此古城建於一四三六年,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內部一切設施頗能展現出法國文化的特色。據聞美國總統柯林頓先生,在今年六月到里昂來參加七國 高峰會議時,特地指明要參觀此古城,並在城內一棵自由樹(此樹種於一七九二年)下講演。

在里昂國際商科大學教授張健先生引導下,踏進古城,整個路面都是一塊塊石頭鋪成的,昔時的磨坊、政府辦公室、酒店、博物館、餐館至今都成為重點文物,保護得很完整。

里昂是絲路連結到西方的終點,故法國時裝以絲綢為主,絲織業也很興盛。

看完古城,張健教授又帶我們去參觀已有一百年歷史的蘇菲亞教堂。傳說一八九○年的一場大火和瘟疫侵襲里昂,民眾向上帝祈求許願,若能度過此災難,則要發心 興建一座教堂,蘇菲亞教堂就是在這樣的因緣下,於一八九六年落成,至今剛好滿百年。教堂建築高聳雄偉,內部地磚、壁磚美侖美奐,如同是新裝修的一樣亮麗, 前人的建造,後人的維修都一樣重要。

離蘇菲亞教堂約五分鐘車程,我們又來到一個露天的歌劇舞臺,此是二千年前的羅馬戲劇場,已列入國家文物保護區,觀眾席約有三十個階層,每一層至少可以坐二 十五人,因席位是半圓形的,所以,越往上層可以坐的人越多,總數大約可以容納三千人,據聞北京雜技團曾在此地表演過。

二千年前,麥克風還沒有發明,但是這座舞臺,不管站在任何角度講話,席上觀眾聽得同樣清楚。這種對音量折射、過濾的設計,至今仍為大家所津津樂道。

這類古蹟的共同特色是,附近皆有博物館,專門陳列收藏有關這座古蹟的文物,可見法國政府重視文化遺產及保存的用心,很值得學習。

回程時,經過里昂政府大廈,廣場有一座「四頭馬車」銅像,非常雄偉,與法國贈送給美國紐約的「自由女神像」是同一作者鑄造的,廣場上的地面不時有噴泉湧出,景色頗有創意。

下午乘三時的火車由里昂回巴黎,五時三十分抵巴黎車站。

晚七時,參加巴黎佛光協會會長江基民先生等幹部,為舉辦此次在巴黎召開的第五屆世界大會圓滿成功,特設宴慰勞全體工作人員。在晚宴中,我說道––

今年在巴黎召開的佛光大會,都是大家辛苦付出的成果,一切光榮皆歸於佛陀。我們在工作時,有時是為了生活,有時是為了事業,有時為了興趣,有時是為了人 情,有時是為了信仰,更有時是為了「義」。各位皆是因為義,而來此做義工,什麼犧牲都不計較,尤其是接待、籌備過程中很辛苦,又碰到臺灣有颱風,導致班機 誤點,造成大家接機的不便,雖然如此,但仍能如期完成任務,尤其是法國國會議員高樂加雅馬庫士及市政府祕書Michel先生,跟前跟後的協助我們解決困 難,真的是很感謝。

在亞洲,佛教的傳播非常興盛,但在歐洲則還沒有生根,不過經由此次在巴黎國際會議的召開,透過倡導平等與和平及多項決議,此劃時代的意義,相信影響會非常深遠。

大會圓滿後,我轉經英國、德國、荷蘭、瑞士、西班牙等國,感受到雖然大會在巴黎召開,但其影響力幾乎擴及整個歐洲,所到之處,大家都在談論大會情況。很感 謝新聞界的支持,和《歐洲日報》、《法華報》等,皆以頭條新聞或社論,推崇此次大會,各位大家努力所播種下的菩提種子,相信不久定能生根發芽,讓佛光普 照,法水長流。

■八月 二十一日  星期三

下午一時的班機,由巴黎飛往紐約,機程約七個小時,時差五個小時,於紐約時間下午二時四十五分抵達甘乃迪機場。

紐約州面積約十四萬一千多平方公里,為瀕臨大西洋中部地區最大的一州,人口約一千八百多萬,非白人占百分之二十五,而在紐約市非白人占百分之四十八。

紐約為聯邦制,州長、副州長、主計長、檢查總長皆係直接選舉。州長下有二十個廳處,州議會分參議院、眾議院。紐約州有十一個司法行政區,是全美唯一生產 Wollastonite Emery(細灰石金鋼沙)之州,勞工人數有八百五十七萬,勞工素質都很高,紐約州會成為最高科技州主要原因是百分之二十五的成年人,曾接受四年或四年以 上大學教育,修讀科學及技術領域的畢業生,人數居全美第一位。尤其材料科學、電腦、醫學科學、電子工程、生物科學等,均享有很高的聲譽。

一出甘乃迪機場,即前往紐約道場,於下午五時三十分,在依恆等人陪同下開車轉往鹿野苑,原本只要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因塞車到晚上八時三十分才抵達。

在天普大學就讀博士班的慧開,開了三個小時的車,由費城趕到鹿野苑來向我報告,他已於前天八月十九日,通過口試,拿到博士學位,九月五日,將舉行畢業典禮。這一訊息值得欣慰,我問慧開拿到博士學位有何感想?

慧開表示︰「只想趕快回佛光山,為常住分擔弘法工作。」

晚,和紐約道場及鹿野苑的徒眾進行「師徒時間」––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大家在同一師門下,師兄弟相處要以道情法愛做根本,我尊敬你,你尊敬我;我幫助你,你幫助我;互相諒解、互相體貼、互相親愛精誠,沒有這些概念,就談不上共識。

.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橋樑,讚歎的話、美好的語言,有如布帛,可以溫暖人心;一句好話,有如珍珠美玉,可以讓很多人引用,如孔子說、孟子說、佛陀說,美好 的語言,有如梵樂,聽起來讓人陶醉︰「面上無瞋是供養,口中無瞋出妙香。」口中不講壞話,則散發出來的話,都是芬芳的。可見講話之重要,不可不慎。

.佛教看真理而非看人情,真理就是我們的真心佛性,沒有你我他,超越世間法。一個會做事的人,必須要懂得橫遍十方、豎窮三際。
.佛教戒律,第一不殺生,就是慈悲。無論何事慈悲是好事,但有時濫慈悲也不對,慈悲要有智慧,那才是真慈悲。

.我欣賞做事的方法,是事先要有策畫,並抱著實幹苦幹的工作態度。

.享有的世界比擁有的人生更富有,只要人有心,心中必有佛。

■八月 二十二日  星期四

昨晚安單在鹿野苑。早餐後,前往紐澤西州,巡視紐澤西州禪淨中心。

今晚起,一連兩天,在紐約道場,為佛光會會員們舉辦座談講習會,就佛光會一些理念及會務發展方向,為大家闡釋,並回答大家在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學佛不要只是抱持好奇心,要有平常心,因平常心就是道。平時老實修行、老實參禪打坐、老實作務,就是修行。

.人我關係不睦、感情的好壞、經濟的有無,如果都用「無常觀」來欣賞,那麼一切都會很美好。

.殺生、吃肉,把自己的口欲建築在眾生的痛苦上,基本上是不平等、不合法的。所以我們應該少吃肉,至少要不殺生。

.做人要培養自己的人格,至少不能沒有道德勇氣。當仗義直言時,要勇於開口;當需全力以赴時,要勇敢以赴,毫不畏懼。只要對國家社會大眾有利益的事情,就要有勇於承擔的慈悲道德。

.在修行道上要度生死之河,不外要有善言、善行、善心,這些善舉善念就如同慈航可以幫我們度生死之海,煩惱之水。

.懺悔的法水,可以洗清我們內心的貪欲、瞋恨、愚癡、邪見、嫉妒、貢高我慢等許多惡念,故人若不知懺悔是不能清淨的。

.眾生是無知愚癡的,最大的愚癡並不是不懂事、不明理、或不通人情;而是不見本,不能見到自己的根本(本來面目)。所以佛陀就為我們從生死苦海的此岸,建一道橋往涅槃快樂的彼岸,而這法橋就是佛法,有了佛法就可以度生死河到涅槃岸。

.真正有修行的人,並不一定要離開六塵。離開六塵的世界,再去找一個清淨的世界很難,不如在六塵上,不為所動,用身、口、意、行、住、坐、臥等來修行。

.每當我們聽到有人批評時,不必難過,如果批評的對方是好人,必定是我們有缺失,要檢討;如果批評的對方是壞人,表示我們不是壞,反而是好。因為善人與惡人的看法是不會一樣的。

.佛教的教理是很圓融的。講苦,主要是要給人快樂,因唯有知苦才會去苦,去苦後,自會快樂。

.一個人只要有佛法,在處處尊,在人人貴。佛法是當今性靈生活不可少的。

.教育不完全教學生認字、講理,主要是要讓學生在生活中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愛清潔、守時、講信用、誠實、對人尊重、有禮貌。一個人在生活中,若有良好的習慣,將來必定會有所作為。

.每日一定要有反省自我的時間,做錯事否?說錯話否?對工作盡心否?能如此,才能啟發慚愧心、感恩心、懺悔心。

■八月 二十三日  星期五

今接受《世界日報》和《星島日報》記者劉言君、蘇斐玫、張惠媛、何力等人訪問––

.所謂「人間佛教」是佛陀專為人說法的宗教。只是在中國歷史上、政治上,都希望佛教在山林裡、寺院內,尤其是在明朝朱洪武時代,因他本身做過和尚,而能當 上皇帝,就很怕宗教對社會影響太大,所以有計畫地放逐佛教,慢慢的佛教就成了山林佛教,寺院裡有田地,不傳教也能生活。「為了眾生,捨我其誰?」「我不入 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逐漸消失了,成為喪儀和超度的宗教。因此我覺得佛教要再出發,過去的佛教之所以沒有人間性,如︰錢財太多說是毒蛇,夫妻恩愛說是 冤家聚頭,兒女是討債鬼,這樣一來,大家就不敢學佛了。除了少部分出世羅漢外,一般的佛教在人間,還是希望家庭和樂、社會繁榮、人我尊重、友愛慈悲。

.為適應時代需要,弘法的方法自然要更新,上電視、出錄影帶、錄音帶、出版刊物、組織信眾,是很自然的趨勢,但真正目標,我們還是希望社會安定、世界和平、家庭快樂,這些都是人間佛教所要實踐的。

.佛光山在海外設立了五、六十個道場,都是隨著因緣,很自然的成立,像「紐約道場」是此地信徒用倉庫改修而成,未曾刻意建設發展。

.佛光山是傳統與現代的融和,不完全是現代化,也很重視傳統生活,像在佛學院三餐仍是燒米糠、木柴、樹枝,從工作中來修行。所以古代就有所謂農禪、工禪, 不懂得工作艱辛者是不會修行的人。一般家庭主婦,平常也是要煮三餐,這是最基本的生活態度,並不是學佛的人就不用做事,反而更要自食其力。

.傳統的佛法,大都很注重閉關、住山、隱居、禁足、忘記世俗、忘記世界。當然,要先縮小自己,將來才能擴大眼界,傳統的修行也不忽略。

.佛光山從開山起,每年的農曆十二月十六日起到除夕,半個月時間,實施封山,給大家靜修。只是近年來,每逢封山期間,都有不少信眾、遊客上山參訪。心想人 都到山門口了,實不忍心拒之千里,故本著廣結善緣,而廣開方便之門。三十年來,佛光山在全省各縣市及全世界所有大都市,都設有道場。又國際佛光會成立以 來,會員們考取檀講師資格者,也有近兩百多人,皆可負起弘法度眾,接引信徒的責任。

.佛光山文化院一系列的書籍編輯、電腦藏經、出版圖書等,都需要有寧靜的環境,封山之舉,有助於這些文化單位的工作進展。

.封山只是不接受旅遊觀光,一些信眾的教育活動,如短期出家、夏令營、講習會、在家傳戒法會、共修會、朝山等皆照舊舉行,並不受影響。

.封山,是一個新里程的出發,讓佛光山有一個修持的空間,為佛教再培育一些人才。

.在海外學佛對生活幫助很大。在海外如果是土生土長,沒有宗教也有朋友,或別的因緣,感受上還不致於太過苦悶。但如果是後來才移居海外,因緣就少了,人地 生疏更談不上親朋好友,各種互助關係也沒有,所以較易求助於信仰,尤其是到道場來禮佛,對精神的鼓舞有很大的力量。

.我不知道什麼是「成功」?也不求成功,做事只求盡心、與人為善、給人方便,不一定要求完美,只問是否用心。凡事都盡一點心,不以自我為中心很美好,因為「光榮歸於佛陀,成就歸於大眾,利益歸於常住,功德歸於檀那。」

■八月 二十四日  星期六

今為紐約地區近七百名信眾主持三皈五戒,並和信眾座談––

.人,都不希望有缺陷,希望能平平安安,圓圓滿滿的。但是要怎樣才能平安圓滿?不外對一切有情,包括有生機的花草樹木,都不去傷害而好好愛護。除此之外, 還要修慈悲喜捨。慈,給人快樂;悲,拔人之苦;喜,給人利益歡喜;捨,不求回報之心。如果能愛護有情,修四無量心的話,那人生自會很圓滿。

.對別人的侮辱、傷害、毀謗不要太放在心上,它有時是可以成為我們修行道上的肥料,能成就我們的道業。所謂沒有黑暗哪有光明?沒有罪惡哪有善美?沒有污穢哪有清淨?所以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在娑婆世界上,做一朵清淨的蓮花。

.人的邪念如烏雲。邪念一起,朗朗乾坤的天空就被烏雲給遮蓋了;就如同我們的心,原來是清淨、光明、沒有污穢的,但若妄想雜念一起,就像是烏雲,將內在智慧光明的心性給覆蓋了。
.念佛,要念得輕安愉快;參禪,要在禪中得到放曠解脫,如果能有這種修行體驗,自然可以增長信心。

.布施,不一定要用金錢,還可以用微笑、行注目禮、舉手之勞、技術傳授、時間布施等。能布施表示很富有,不富有笑容,怎麼笑得出來;不富有語言,怎麼說得出讚美的話;不富有技術,怎麼教人家插花、烹飪、開車。所以能布施的人,都是富有的人。

.對別人的稱讚、愛護、要懂得感恩、感謝,在別人接受自己時,也要懂得去包容別人。

.主辦信眾的任何活動,最重要的不外是要讓參與的大眾,都能皆大歡喜。

人的「壞」,往往是被逼的,在無路可走的情形下而變壞。所以與人共事,不要得理不饒人,.不要對人太苛薄,「得饒人處且饒人」,多結善緣,即是一種和氣之道。

.在能力相同下,人彼此都會不服氣;這時候,要比的是「包容力」,能包容對方者,必定更高一等。

下午四時的飛機,由紐約飛回洛杉磯,機程約六個小時,時差三個小時,於洛杉磯時間下午七時抵洛杉磯機場。

■八月 二十五日  星期日

上午十一時,於西來寺參加由佛光會洛杉磯協會等共同籌辦的供僧法會,並和大家講話––

經云︰「三十里內不去應供,是懶比丘。」而我不止是三十里、三百里,是從三千里外來此應供。七月的「盂蘭盆法會」又可稱「報父母恩法會」,此法會緣起於目 犍連的母親,因墮惡道,無論什麼東西一到口邊,皆化為火焰。目犍連求助於佛陀,佛陀慈悲指示︰「仗僧眾於夏季結夏圓滿後的修持功德,可以救拔。」

深感身為一個出家人,若沒有學問道德,是很難得到信徒誠心供養的。所以我一直鼓勵比丘,一定要能說、能寫或能做一個心理醫師;比丘尼則要懂得護理或做老師,有此能力(自食其力),才可以接受信眾的恭敬供養。

此行我從亞洲、美洲、歐洲一路下來,走了十多個國家,說法、傳戒、開示、皈依、座談會、家庭普照,不下數十場,願以此功德,回向給今日供僧的信眾。

一趟遠行歸來,回到西來寺,最舒服的一件事,不外是可以好好的看報紙。有一則很有人情味的新聞,特摘錄與大眾分享––

伊利諾州布魯克菲爾德動物園,上星期有一名男童從十八呎高的地方失足,跌落在靈長類動物區,母猩猩嬪蒂發現後,發揮動物母愛本能,把他抱起來,帶到管理員出入的門口,免得受到其他猩猩傷害。

嬪蒂救人的義行,巧被遊客用攝影機拍攝下來,這段錄影在電視上播出後,來自全球各地關心的電話,讓園方應接不暇。

小男童被送到醫院,傷勢雖重,但已逐漸康復。嬪蒂的救人事蹟,傳遍全球,其本身和其他猩猩共享了一籃二十五磅的香蕉禮物。

人間到處有溫情,就是動物也不例外。

■八月 二十六日  星期一

這一次歐洲之行,舉凡遇到開光、動土、講座、表演等喜慶場面,當地主辦單位,都會安排舞獅的節目,尤其難得的是負責舞獅的舞者,有不少是當地國籍的人士。徒眾在陪我跑香時,就提及舞獅的種種。

「舞獅」之起源,據了解大概是這樣的––

獅子古稱「狻猊」,原產於非洲、南美洲和南亞等地。舞獅最早起源是在南北朝時期。

相傳,在南朝宋文帝二十三年(西元四四六年),宋交州刺史檀和之奉命討伐林邑。

林邑王范陽動用大象參戰,軍士騎在經過訓練的大象身上,手持長兵器作戰,使宋軍吃了敗戰。為了對付「象軍」,宋軍先鋒官宗想出一條妙策︰以假獅破真象。

於是命令部下連夜趕製三十多隻獅子。每頭「獅子」由兩名武藝高強的士兵披架著,埋伏起來,再次交鋒時,宋軍隱藏在草叢裡的「雄獅」張牙舞爪地奔向敵方,受驚的大象和敵軍頓時亂了陣腳,而使得宋軍大獲全勝。

從此舞獅便首先在軍隊中盛行,後來流傳到民間。到了唐代,逢年過節或盛大集會,「百戲」(樂舞雜技總稱)演出,舞獅即成為頗受歡迎的傳統節目之一。

現在舞獅因地區不同而各有其風格特點,在表演形式上可分︰

文獅,主要在刻劃獅子搔癢、舔毛、踩球、翻滾等溫馴神態。

武獅,則表現獅子勇猛性格,有跳躍、登高、翻騰、撲鬥等動作。

若依流派分,則有︰
北獅,有千年歷史,源於長江以北地區。相傳三國時,孟獲布下獅子陣,後來,被孔明以假扮獅子的持刀武士所破。相沿下來,逐漸形成北獅舞蹈流派,著重摹仿真獅動作,如「獅滾球」、「獅子上樓臺」。

南獅,又稱「醒獅」,據說由廣東佛山農村的「舞年」習俗演變而來。其特點是揉合武術,善於運用兩臂和跳躍功夫,動作比較剛猛,如「採青」、「鬥獅」。

獅子,在中國視為吉祥之物,可在宮殿、衙署、府第看到牠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的樣子踞守門前,非常莊嚴威武。獅子在佛門是文殊菩薩的坐騎,代表「智慧」,我們稱佛陀說法為「獅子吼」,可見獅子和我們的因緣,較其他動物要親密多了。

■八月 二十七日  星期二

常有人問我喜歡哪一類型的徒弟?欣賞哪一種個性的弟子?徒眾在資質上當然有優劣,個性也有好壞,生長的家庭背景更是包羅各階層,但一入佛光山的門,成為佛光山的一分子,他們每一個人就像是我身上的細胞,不管好壞,都是缺一不可的。

弟子們對我的忠心、愛護、用心是沒有話說的。在大家的關照下,我也常在生活中有些不為人知的甘苦,如––

.徒弟為我準備的毛巾都是尼龍的,不吸水,每次洗完臉後,用毛巾擦,臉上水還是水,乾脆用袖子擦比較快。我只好對徒弟說︰「我想自己上街去買毛巾。」徒弟馬上會說︰「師父,不用買,櫥子內還有些備用的。」為免麻煩我只好保持原狀,不去用它。

.「吃飯很快」是我在叢林受教育時就養成的習慣。然而現在每次用餐都是桌上一道菜時,就請我用飯。所以經常是吃飽以後,菜才一道道送上來。

.提到用飯也是妙趣橫生。我絕不能輕易的稱讚某一道菜「好」吃,一說好吃,則每餐都會在餐桌上看到同樣一道菜。

.因我有糖尿病,飲食上要儘量少量多餐。每次上臺講演或開示時,徒弟都很好意事先準備東西給我吃,但常常是點心都上桌了,筷子還沒有送來,等到筷子拿來了,講演的時間也到了;要不就是在大眾面前,只端一碗麵給我,讓大家都看著我,我到底吃還是不吃?

.每次上臺,徒眾都會在座位上替我準備坐墊,可是材質多為尼龍的,一上座就會往下滑,而且腳下也沒有放腳的空間,只好半懸著身體坐著。

.每次有人來訪,徒弟都比我晚到,我和客人已在客堂了,徒弟才一個個進來。每進來一個,客人就要站起來招呼一次,實在對客人很不好意思。

.每逢到外面講演或活動,常常是一到目的地,迎接我的人,就馬上「押」著我上場,絲毫不體貼我沿途三、四個小時的車程,是否需要上淨房?或者是否要喝水?

.有時講習會,一天連上十二個小時的課,雖然下課了,可是在路上還來不及喘一口氣,就有人跑過來問問題。我一生都沒有「下課」時間。

.在車上,徒弟總會忘了車子在跳動,而遞給我一杯熱騰騰的茶,或是有湯水的便當,既不能入口,又怕灑了一身,只好雙手恭捧著。

.我對徒弟的問題,通常是重點式或原則性的指示,但若碰到客觀環境不一樣時,徒弟就會怪我說︰「師父,這是您說的。」「師父,這是您答應的。」

.我一生的健康,皆是靠能吃能睡養成的。自從心臟做繞道手術後,醫生規定我在睡前吃一顆鎮定劑,以幫助睡眠。但事實上,我吃了以後反而睡不著。又,我不喜 歡亂吃成藥,可是圍繞在我身邊的「江湖郎中」不少,只要我有點不適,一下子要我吃這、吃那,我認為遵從醫師的指示,才是正途。

.我都七十歲了,洗臉不曾用過肥皂,但錄影時,應導播要求,為免臉上因燈光照射反光,只好化妝,為了卸妝,只好用肥皂洗臉。

.我一向很注重威儀,但自從將腿上靜脈移植作為心臟導管後,腳部的血液循環比較不好,醫生就勸我沒事時,將雙腳蹺起來。除此之外,平常要穿彈性襪;又為保持香港腳乾燥,洗完澡,腳趾間要塞煙草,所以徒弟都笑我說,腳趾吃香煙。

.平常徒眾很怕我感冒,尤其碰到我要講演時,但自從手術後,醫生給我吃的藥中有一顆是故意要我咳嗽,每當徒弟一聽到我的咳嗽聲,關心的眼神外,都會同步的奉上一杯熱茶。對徒眾我沒有什麼不能包容的。

■八月 二十八日  星期三

下午三時的班機回臺灣。中午起就紛紛有徒眾依個人工作空檔,到我的住處來問好,並且送行。

徒眾最讓我掛念的,還是待人接物的處眾問題,有時太責怪時,怕他們沒信心,不糾正又怕老是犯錯。古德云「經一番挫折,長一番識見;多一分享用,減一分福澤;加一分體貼,知一分情物。」有幾則小故事提供給大家參考,希望徒眾能體會其中真義。

故事一

孔子的弟子中,有一位弟子叫宰予,相貌堂堂,一表人才,而且還能言善道。孔子對他的印象很好,認為他將來一定會有出息。
但是後來,宰予的本性漸漸顯露出來,白天整日睡覺,孔子因而批評他︰「朽木不可雕也。」

有一次,宰予問孔子︰「父母死後,兒子必須守喪三年,豈不是太長嗎?」

孔子氣呼呼的回答︰「你真是不仁不義。子女出生後,一直要到三歲才離開父母的懷抱,因此為父母守孝三年,也是為人子女應該盡的孝道,這個行遍天下的禮儀,你竟認為時間太長,實在是不應該,我對你還有什麼好講的。」

子羽是孔子另一弟子,魯國人,相貌很醜,起初孔子見他長相,認為子羽一定很笨拙,日後不可能成材,因此並不很熱心教他,子羽只好離開孔子。

但是上進的子羽並未因此而自暴自棄,反而加倍自修苦學,最後成為頗有名氣的學者,且其人處事公正,聲譽極佳,所以追隨他的學生有三百多人。

孔子知道以後,心中感慨萬千,說道︰「我以言談取人,卻高估了宰予;我以相貌取人,卻錯怪子羽,我實在不該以貌取人。」

故事二

春秋時期,蔡國有一位著名的醫生叫扁鵲。

有一天扁鵲和蔡國國君蔡恆公碰面時,向蔡恆公提出忠告︰「君王,您已經生病了,病源在皮膚裡,要及時治療,否則會越來越嚴重。」

但是,蔡恆公不相信,堅持自己的身體很好,沒有病,不需要治療。扁鵲見他十分固執,只好作罷。

過了十天,扁鵲又和恆公碰面,這一次他告訴恆公︰「君王,您的病已經深入肌肉了,再不就醫,病情會再惡化。」蔡恆公依然堅持自己沒病,還是不理不睬。

又過了一段時間,扁鵲來探望蔡恆公,搖著頭對他說︰「君王,現在您的病已經延伸到腸胃了,再不治療會有生命危險。」蔡恆公還是置之不理。

十多天後,扁鵲又來拜見恆公,一看到他,立刻告退。蔡恆公覺得十分奇怪,就派人把他追回來。

扁鵲說︰「病在皮膚、肌肉、腸胃時,都可以治好,一旦蔓延到骨髓就沒救了。現在,君王的病已經發展到骨髓裡,我也沒有辦法了。」

五天後,蔡恆公果真發病,全身疼痛難忍,他急忙派人去找扁鵲。可是,扁鵲知道他的病已經沒藥可救,早就躲到秦國去了。蔡恆公悔不當初,然而終究病重而亡。

■八月 二十九日  星期四

經過十二個多小時的飛行,於臺北時間晚上七時三十分左右抵達桃園中正機場。

回到臺北道場,辦公桌上已放了一套《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的前三十冊,這一百三十餘冊的《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是佛光山籌畫經年的鉅作,有關這套《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的因緣,也是幾經周折,可由慈惠在序中所言窺得一、二––

「《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是佛光山繼《佛光大藏經》之後,推展人間佛教的百冊叢書,以將傳統《大藏經》精華化、白話化、現代化為宗旨,力求佛經寶藏再現今世,以通俗親切的面貌,溫渥現代人的心靈。

佛光山開山三十年以來,家師星雲上人致力推展人間佛教不遺餘力,各種文化、教育事業蓬勃創辦,全世界弘法度化之道場應機興建,蔚為中國現代佛教之新氣象。 這一套白話精華《大藏經》,亦是大師弘教傳法的深心悲願之一。從開始構想、擘畫到廣州會議落實,無不出自大師高瞻遠矚之眼光,從逐年組稿到編輯出版,幸賴 大師無限關注支持,乃有這一套現代白話之大藏經問世。

這是一套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反映傳統佛教文化的叢書,取其精華,捨其艱澀,希望既能將《大藏經》深睿的奧義妙法再現今世,也能為現代人提供學佛求法的方便舟筏。我們祈望《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具有四種功用––

一、是傳統佛典的精華書︰中國佛教典籍汗牛充棟,一套《大藏經》就有九千餘卷,窮年皓首都研讀不完,無從賑濟現代人的枯槁心靈。《寶藏》希望是一滴濃縮的 法水,既不失《大藏經》的法味,又能有稍浸即潤的方便,所以選擇了取精用弘的摘引方式,以捨棄龐雜的枝節。由於執筆學者各有不同的取捨角度,其間難免有所 缺失,謹請十方仁者鑑諒。

二、是深入淺出的工具書︰現代人離古越遠,越缺乏解讀古籍的能力,往往視《大藏經》為艱澀難懂之天書,明知其中有汪洋浩瀚之生命智慧,亦只能望洋興歎,欲 渡無舟。《寶藏》希望是一艘現代化的舟筏,以通俗淺顯的白話文字,提供讀者遨遊佛法義海的工具。應邀執筆的學者雖然多具佛學素養,但大陸對白話寫作之領會 角度不同,表達方式與臺灣有相當差距,造成編寫過程中對深厚佛學素養與流暢白話語言不易兼顧的困擾,兩全為難。

三、是學佛入門的指引書︰佛教經典有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可以深入,門門是無限寬廣的證悟途徑,可惜缺乏大眾化的入門導覽,不易尋覓捷徑。《寶藏》希望是一 支指引方向的路標,協助十方大眾深入經藏,從先賢的智慧中汲取養分,成就無上的人生福澤。然而大陸佛教經「文化大革命」中斷了數十年,迄今未完全擺脫馬列 主義之教條框框,《寶藏》在兩岸解禁前即已開展,時勢與環境尚有諸多禁忌,五年來雖然排除萬難,學者對部分教理之闡發仍有不同之認知角度,不易滌除積習, 若有未盡中肯之辭,則是編者無奈之咎,至誠祈望碩學大德不吝垂教。

四、是解深入密的參考書︰佛陀遺教不僅是亞洲人民的精神皈依,也是世界眾生的心靈寶藏,可惜經文古奧,缺乏現代化傳播,一旦龐大經藏淪為學術研究之訓詁工 具,佛教如何能扎根於民間?如何普濟僧俗兩眾?我們希望《寶藏》是百粒芥子,稍稍顯現一些須彌山的法相,使讀者由淺入深,略窺三昧法要。各書對經藏之解讀 詮釋角度或有不足,我們開拓白話經藏的心意卻是虔誠的,若能引領讀者進一步深研三藏教理,則是我們的衷心微願。

在《寶藏》漫長五年的工作過程中,大師發了兩個大願力––一是將文革浩劫斷滅將盡的中國佛教命脈喚醒復甦,一是全力扶持大陸殘存的老、中、青三代佛教學者 之生活生機。大師護持中國佛教法脈與種子的深心悲願,印證在《寶藏》五年艱苦歲月和近百位學者身上,是《寶藏》的一個殊勝意義。

謹呈獻這百餘冊《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為

師父上人七十祝壽,亦為佛光山開山三十周年之紀念。至誠感謝三寶加被,龍天護持,成就了這一樁微妙功德,惟願《寶藏》的功德法水長流五大洲,讓先賢的生命智慧處處敲門有人應,普濟世界人民眾生。」

■八月 三十日  星期五

八時三十分,於臺北道場工作會報中,聽取各單位如淨土文教基金會、佛光大學「百萬人興學委員會」、社教館、佛光緣美術館、《普門》雜誌、佛光出版社及佛光會等就這一個月來的工作得失報告。

我也將此行到歐洲之觀感及弘法的一些心得與徒眾分享。

下午一時,開車南下回佛光山,在車上看到一則醫學報告,頗有意思,特摘錄如下––

服務於高雄長庚醫院的孫達明醫師,有一則報告表示,國內外不少心理及醫學專家研究發現,患同一種疾病的人們,性格特徵上有其相似之處,即具有某些不良性格的人,特別容易罹患某種疾病,雖非定論,但可供參考︰

.患偏頭痛者︰喜歡追求完美,憂鬱、消沉、多慮,具有死板、好爭、好強、嫉妒心強等特點。

.有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臟病及腦動脈硬化者︰善於把握周圍環境,忙碌、急躁、好爭、衝動易發火;走路快、說話多、過於逞強,總想成功地同時做好幾件事。

.患有蕁麻疹者︰具有罪惡感和自我懲罰的人格特性,且渴望得到情感。

.患哮喘病者︰幼稚、過分依賴別人,希望被人照顧,對別人、對自己在情感上都是模稜兩可的。
.患有背部疾病者︰性情上有其矛盾,想逃避現實,心情較為壓抑。

.患有潰瘍、精神官能症者︰表現較沉著、內向、認真,自我控制能力較強,但同時也具有依賴心,又固執,感情容易受挫折。

.患結腸炎者︰性情抑鬱,比較聽話,具有矛盾、吝嗇、強迫性等人格特點。

.患有癌症或膽囊炎、膽結石者︰性格內向、慣於自我克制、情緒壓抑、沉默,傾向於防禦型。

.患乳腺癌的婦女︰整天忙忙碌碌,生活節奏緊張,性格多憂鬱。

另外,如果患者致力克服自身缺點,使性格向良性發展,疾病就會有所減輕或自行消失。

癌症有時不經治療,也會因患者漸趨樂觀,減少憂慮,消除抑鬱而自行消失。

高血壓、冠狀動脈心臟病會因患者性格急躁,常常激動而加劇;也會因患者變得從容不迫、溫和平靜而好轉。

一樣的胃潰瘍,若患者罹病後,更加抑鬱、焦慮,會使疼痛加劇,甚至惡化;而逐漸變得開朗、樂觀的人,症狀會日趨減輕,癒合也加快。

■八月 三十一日  星期六

在佛門除了僧眾外,還有信眾,而佛光山更是七眾共修的道場,即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及式叉摩那(學法女)等。

佛教對在佛門發心工作的已婚女眾稱「師姊」,未婚的小姐稱「師姑」。佛光山自從開山以來,即有師姑的名分,從民國八十一年度(西元一九九二)起至今正式入道的師姑與準師姑共有三十多人。而要申請入道之資格如下––

1.二十五歲至四十五歲之未婚在家居士。

2.叢林學院實習期滿之在家眾。

3.師姑入道之修行戒約︰

 (1)恭敬三寶,信心不移。
 (2)奉行佛光山宗風,忠貞不二。
 (3)遵守佛光山宗門清規,隨眾生活。
 (4)奉行佛光人信條,終身不渝。
 (5)對師長、同門師兄、恭順合作、直心受教。
 (6)受持在家菩薩戒律,謹慎不犯。
 (7)終身不婚嫁,茹素不葷食。
 (8)接受常住一切職務之調派。
 (9)對道業不忘初心、對學業解行並重、對事業克盡職責。
 (10)精進修學,發心考取「檀講師」職位,以便協助僧眾弘法利生。

今晚,應師姑們之請,和大家舉行「師徒時間」,聞訊而前來要求參加的女性工作人員(均服務十年以上者)近百人,也隨緣齊聚一堂––

.每一個到佛光山來禮佛的信眾、遊客,都讚歎佛光山很了不起,其實真正了不起的是在座各位大家,在各自工作崗位上,默默的犧牲奉獻。

.女眾在西方人眼中是聖潔、和平、美麗、愛、天使的象徵;而中國人看女人則是禍水、母老虎、蛇蠍、狐狸精。雖然東、西方對女人看法不一樣,其實女人就是女人。

.在佛門中有很多偉大的女性,如︰觀音菩薩救苦救難、勝鬘夫人說一乘法、摩登伽女出家證果、大德鹿母布施第一、末利夫人聞法證果等,尤以崇高聖德的大愛道 尼(佛姨母摩訶婆闍波提,因喜愛道,出家後,佛取法號「大愛道」)為出家女眾之首,成為佛教有女眾出家之起源。

.女眾在佛門中發揮了很大的力量,只是女眾大部分不在智慧上發展,都以培植福德因緣為多。

.過去佛陀在印度,解放被壓迫的首陀羅,而提倡四姓平等。我四十多年來在弘法中,也是為男女平等而努力不已,如今已有成果,終於帶動中國佛教女性自我成長,可以在大學裡上課、擔任中學校長、編印大藏經、大辭典、編雜誌、發行,真正做到了行解並重,福慧雙修。

.在佛光山不管是師姑、義工、或是小姐,儘管工作性質不同,但其貢獻和僧眾是一樣的。

於座談會中,一一解答了大家的問題。

馬來西亞拿督梁偉強、陳瑞萊夫婦(陳瑞萊女士也是馬來西亞佛光協會的祕書長)以及拿督張德麟、黃義蘭夫婦,今相偕到佛光山禮佛,在其要求下,隨緣為其主持皈依三寶典禮。

菁華語錄

■檢查心念

起心動念、觀想憶念,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想什麼、要什麼、為什麼。能如此,才能忍耐成和氣、屈辱成打氣、悔過成勇氣,心中無一點污染的氣。

◎思想若不開拓,做事就會墨守成規,要能讓思緒海闊天空,才能心包太虛。

◎對眾生要有平等觀、平等心,看世間一切萬物都很平等,才能將心量放大如虛空。

◎學習如同煮東西,中間不可以斷火,否則東西會煮不熟。

◎事業的成就如何,完全看一個人肚量大小。能包容,別人就是你的朋友,反之,就成了冤家,要化阻力為助力,接受包容的胸量不可缺少。

◎對外在的東西強烈拒絕,容易招致貧窮;富有的人是不會排斥任何一件事物,就如同大海是不擇細流的。

◎能幹的人,只在做事上認真,絕不會在情緒上計較。

◎發心、真心、歡喜心、尊重心、隨喜心,是處事不可或缺的心態。

◎人生何處不相逢,故平常就要培養因緣,不要小氣小量的和周遭事物計較、比較,而起分別心。

◎在團體中,讚歎是法寶,可以改變我們的人際關係。

◎工作的基本態度,要有社會性、有笑容、有音聲、有包容雅量,能如此,相對因緣也會改善。

◎人會受苦不自在,是因為虛妄心停不下來,不得安住。所以,要心能轉境,不被境轉,就要看修行功夫,故般若的觀照很重要。

■擁有一切

世間的一切,只要喜歡就可以擁有它;如果不喜歡,則沒有一樣是你的。與人相處也是如此,接受對方,就多一個朋友;排斥他人,無形中又樹立一個敵人。

◎有人的地方,就要懂得相處的藝術,最好的方法不外跳「探戈」,對方進時,我們就要退;我們前進時,對方就會後退。當進則進,當退則退,能有此共識,必能相處融洽。

◎寧可受戒持不圓滿,不可不受戒而犯戒。

◎世間上一切都有因緣關係,是自己的,因緣自然會找上門來;不是自己的,強求也無用。

◎在大眾中與人相處,要讓大家接受、了解、肯定、放心,且任何想法都要正派。

◎要諒解別人對我們的不周之處,並包容別人的缺失,才能共處,這也是培養好因緣的方法。

◎有「病」的人,要將自己的毛病說出來,才好對症下藥,如果不敢說,連自己都沒有面對自己缺點的勇氣,別人如何助你改正?

◎凡事要能隨緣,該提起時提起,該放下時放下;人生如大海起伏不定,要能隨遇而安、隨緣自在。

◎所謂「相由心生」,為人心思好壞,皆寫在臉上,在心的天秤前,不可不慎。

◎人不要只看自己,要看大眾;不要只看現在,要看未來;不要只做一件事,要做很多事;不要只聽一句話,要聽很多句話。

◎做事難不要緊,只要有誠心真心,一切逆增上緣,皆可以成就我們增加力量、因緣,所以要擴大自己廣結善緣。

■開發心田

信仰的心很美,信佛要開發心地,將心中的財寶發掘出來––慈悲、忍耐、喜捨、感恩、慚愧、歡喜、體諒、與人為善,人生就會很富貴。

◎要「和平」必須「平等」才能達到目標。

◎要達成和平,最重要的因素,必須是你我平等、你我一體,才能和平共存。

◎學東西不要像塑膠袋,不懂得吸收,要如海綿吸收不盡。

◎夫妻相處之道不外彼此要認知、認同、信任、諒解、寬容。

◎對任何苦難我都會往好處想,什麼事一經心念的「過濾」都是真的、善的、美的,因為我具有歡喜的性格。

◎最會賺錢的人是能賺到一個好人生。

◎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是會賺外在的財富,更會賺內心的財富;會賺一時的財富,更會賺永久的財富;會賺物質上的財富,更會賺精神上的財富。

◎皈依三寶,是皈依自己的自性三寶,找到自己、認識自己,人生必然不會死,相反地會永恆的存在。

◎懂得享有內心的歡喜、智慧、滿足、慈悲、信仰等財富,即是懂得開發自我內心的田地。

◎凡事認為不關己事,人的慈悲心就發不起來,只要能立場互易,就容易培養出慈悲心。

◎做事在於「有心」或「無心」,無心者凡事皆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有心者就算不關之事,但在旁耳聞每一句有用的話,都可以受用,自然就容易學會。

■包容力

在能力相同下,人都會彼此不服氣。這時候,要比的是「包容力」,能包容對方者,必定更高一等。

◎看手相、臉相不如看心相,「心」是我們的主人,要好好看管。

◎世間上的好壞,皆以心為出發點,心生則萬法生,心滅則萬法滅,心外的世界如何改變無法控制,但自我心中的肯定,可以做自己的主人。

◎一句好話,有如珍珠美玉,可以讓很多人引用。美好的語言,有如梵樂,聽起來讓人陶醉。口中不講壞話,則散發出來的話,都是芬芳的。

◎真正有修行的人,並不一定要離開六塵。離開六塵的世界以外,再去找一個清淨的世界很難,不如在六塵上,不為所動,用身、口、意、行、住、坐、臥等來修行。

◎講苦,主要是要給人快樂,因唯有知苦才會去苦,去苦後,自會快樂。

◎對別人的侮辱、傷害、毀謗……不要太放在心上,它有時可以成為我們修行道上的肥料,能成就我們的道業。

◎只要人有心,心中必有佛。

◎人是宗教的動物,宗教如光明,人不能缺少光明;宗教如水,人不能離開水而生活;宗教如藝術,人在生活中離不開美感。

◎善言、善行、善心,如同慈航,可以幫我們度生死之海,煩惱之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