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即這個是(洞山禪師)

 洞山良价禪師原得法於雲巖,學成辭別雲巖。
  
  雲巖說;「你此去之後恐怕很難再見到我了。」
  
  洞山說;「這倒不一定。但你死後,若有人來問你的面貌如何,應怎樣回答呢?」
  
  雲巖說;「即這個是。」
  
  這句話使洞山沉默了好久,不得其解。
  
  雲巖接著說:「此事應該仔細慎重,擔子不輕呀。」
  
  洞山於是就走了。在途中過水時,見到水裡自己的影子,於是恍然有省,認為懂得了雲巖「即這個是」的含意了。他隨即做了一偈:
  
  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
  
  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應須這麼會,方可契如如。
  
  大意是,影子就是本人,不必再另外去找了,到處都會有的。
  
  後來雲巖死了,他去供養雲岩的遺像,有人問他:「即這個是」是否就指遺像(真)而言呢?
  
  洞山說:「雲巖開始說這句話時,我是不懂的;後來涉水見影時,也只是似懂而已。只有在看到遺像之後才是真懂。遺像代表本人,才是『這個』,而以前幾乎誤會了雲巖的話。」
  
  洞山涉水睹影而桶底脫落,後見遺像而徹悟,是對「即事而真」的一個形象比喻:看到水中影也還只是共相,只有在遺像中才能體現出他的原來面貌。因而理只有通過自相才能相傳。「即這個是」既有共相義,也有自相義。這,就是曹洞宗「即事而真」的妙義。
  
  洞山在傳法曹山時作的《寶鏡三昧歌》對涉水睹影的體會補充道:
  
  如臨寶鏡,形影相睹。
  
  汝不是渠,渠正是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