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心燈 證嚴法師著

緣起
  
  一九八九年,證嚴上人發表了第一本著作「證嚴法師靜思語第一集,」出版以來,匆匆已經第十個年頭,一九九九年了。
  
  一九六六年,證嚴上人開創了慈濟世界,「慈善」、「醫療」、「教育」、「文化」志業,一路走來,也已經第三個年頭,一九九九年了。
  
  無論是過去十年裡,還是過去三十三個年,世界的變化很大。
  
  沈浮在變化裡,匆匆忙忙的;全球的人類,已經共同擠到公元二千年的門檻外了。
  
  大家探頭望進二千年的門裡,也望著二千年以後的未來,試圖探尋,公元二千年以後,我們將會去到那裡?
  
  隨著「千喜年」步伐急促地靠近,人們不安地探詢,何處以我們到讓我們「心安」的答案?
  
  然而,現代社會一般的價值觀,所能提供給我們的答案,似乎除了造成「忙碌」與「慌亂」以外,也不容易再有其他了。
  
  社會上,如此焦急、忙亂,不安的心情,總是讓上人深覺心痛;
  
  因此,只要上人在花蓮,無論如何疲累,在許許多多天未破曉的清晨,總會聽見上人輕聲透過靜思晨語,試圖喚醒沈醉的夢魂,撫慰不安的心靈。
  
  就像音符一樣精煉,十年來,這些清晨的話語,譜成一本又一本的著作。
  
  每天,全球各地,總有數不完的訪客,志工與志業體同仁,懷抱著疑慮與這安,殷殷期盼上人開示。
  
  如此疑慮與不安的心情,也總讓上人內心不忍;因此,無論多忙,上人總是耐心而慈悲的教誨,試圖輕柔的以智的話語,撫慰不安的心靈,拔除苦痛的根源。
  
  就像利劍一樣的精確,十年來,這些堅定與柔美的智慧話語,解除了無數煩惱心靈的苦痛與焦躁;也一字一字,一句一句,化成一本又一本簡單易懂的著作。
  
  十年來,上人的著作,超過了二十冊。
  
  無數的失望生命,因展讀上人的書而回頭;
  
  無數的禁錮心靈,因展讀上人的書而開放;
  
  許多的破碎家庭,因展讀上人的書而和樂;
  
  許多的美善因緣,因展讀上人的書而具足。
  
  因此,站在這跨越「千喜年」的關鍵時刻,為了讓不安的社會與煩惱的心靈得以平安自在,靜思文化有責任將上人過去十年出版的著作,逐一校對,稍加增刪;並結集成套,以虔誠的心,全球發行。
  
  虔誠祝福,全球的讀者們,「心安」。
  
  結集成套,分三階段出版:
  
  一九九九年五月,全球慈濟日,出版平裝套書二十冊;
  
  其中,佛與系列五冊,人生系列十五冊。
  
  一九九九年八月,出版精裝佛典系列套書五冊。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跨入公元二千年的最後一個月,出版靜思語系列七冊:
  
  其中靜思語第一及第二集,平裝精裝同時出版;
  
  此外,五冊中英文對照的口袋型迷你靜思語,也同時平裝出版。
  
  靜思文化,藉著一九九九年【證嚴上人著作,新版集結髮行】,能在感恩的心中,享受「心安」的無限寧靜與幸福。
  
  靜思文化謹識

 

春之卷
  
  每天三呼快樂
  
  世間的名利就像枷鎖一樣,會縛住我們的身心;
  
  不破名利束縛的人,才能自在。
  
  佛陀出家成道後,他的兒子羅睺羅也隨他出家。
  
  佛陀的父王看見兒子、孫子都有出家了,江山無人繼承,只好王族中找一位繼承人,這個人名子跋諦。他當上了國王之後不久,王族就遭琉璃王滅掉了;但跋諦地琉璃王尚未侵境之前,也隨佛陀出了家。
  
  他出家後專心修行,每日三次高呼:「我真快樂,我真快樂,我真快樂。」
  
  其他的弟子聽到了他天天喊快樂,以為他還在懷念當國王時的快樂,食慾心仍未消除,因此有人就向佛陀稟告這件事。
  
  佛陀為了讓大家明白跋諦已修到心地清淨,於是召集大眾,問跋諦:「跋諦啊!你還不忘當國王時的那段快樂時光嗎?」  
  跋諦說:「佛陀!我並沒有回想過去的快樂啊!」
  
  佛陀說:「那你為什麼每天三呼快樂呢?你真正的快樂是什麼?」
  
  跋諦說:「我當國王時,居住的王城都有層層的衛兵保護,身心實在不得自由。除此之外,夜聞更聲也使我的心驚膽戰,怕有亂人來犯,日夜恐慌,每天不得自在。自我出家以後,日中一食,逍遙自在;夜晚坐在樹下休息,聞不到更聲,置身於大自然的環境中,毫無牽掛、自由自在,這就是我真正的快樂。為了感謝佛陀給我的快樂,因此每日三次宣唱快樂,感謝佛恩。」

  心動的僧人
  
  修行要系緣修心、藉事煉心、隨處養心。
  
  佛陀住世時,有位發心修行的人看到佛陀的僧團裡,每位出家人都悠然自在,很是羨慕,便放棄家庭,加入僧團。
  
  他在僧團住了一段時間之後,覺得人生短暫又可貴,應該找個靜處精進修行,就對佛陀說:「佛陀呀!我在那麼多的人群中,心無法靜下來,能否讓我有一個較好的修行環境呢?」
  
  佛陀點頭應允說:「你自己去找一個適合你修行的地方吧!」他便離開僧團到了一個山頭的地方,找一個靜處坐定下來,開始修行。
  
  因為週遭一個人影也沒有,所聽到的都有是有如鬼魅的聲音,於是整個腦袋裡都有是鬼魅的幻影,他開始惶恐了!心想:我在比丘群中無法定心,而這兒十分安靜,卻不斷生起惶恐的心念。我還是停止修行,回家享福吧!
  
  這心念一動,佛陀正好來到他的面前。佛陀問:「你在這麼靜的地方,周圍沒有人影,怕不怕?」
  
  他雖然內心害怕,口頭上卻回答說:「不,我不害怕!」
  
  佛陀就說:「好,我們坐下來談談。」
  
  剛坐下來時,正好看到遠處有只大象走來,在離他們不遠的一棵大樹下,很安詳地躺下來睡覺。佛陀就問他:「你有沒有看到那隻大像在哪兒睡覺?」
  
  「有。」
  
  「這只像有眷屬五百隻,日夜圍繞,非常吵鬧,所以想暫時在此好好在休息。像是畜生類,都懂得捨鬧取靜,可惜有很多人卻不懂得愛惜靜謚的環境。鬧,往往是心在鬧,有人修行是『人在鬧事,心清靜』;也有人是『人在靜中,心紛亂』。修行,一定要堅定心志,安於靜境。」
  
  他聽了非常懺悔,對佛陀說:「佛陀啊!在僧團裡,可以相互勉勵、精進修行,弘揚佛法,我卻不知惜福、惜緣而離開僧團;現在一個人在靜中,心又紛亂,真是慚愧!我願意再隨佛陀回僧團,與眾比丘一同接受教法、相互勉勵。」
  
  了生死,度眾生
  
  經去:「菩薩常念——我當為十方一一眾生,住無量劫,成就眾生,心無疲厭,共止住而不捨離……。」
  
  天台大師的弟子問他:「師父啊!你現在證得幾品的果位呢?」
  
  天台大師答:「我若不領眾,可以證十信果位;現在我領眾,只證五品果位。」
  
  這是何其大的差別啊!天台大師因為眾生,煩惱未斷,必須犧牲他的果位。
  
  我最初學佛修行的目的,就是要「了生死」;要「了生死」必須先去除煩惱。然三十多年來,為了「慈濟功德會」,我擔心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心從未清閒過。
  
  哪一天我臨終時,或許也無法「了生死」。但願盡此一報身,功行德回向諸眾生。
  
  金籠子中的金絲雀 

  這個世界,時時刻刻都有在對我們說法;
  
  無聲的說法,有時更令人印象深刻。
  
  有一次,我和台北幾位委員一起去訪視貧戶,一共三部車,十多個人。從三重、蘆洲,再到觀音山上,記問四位長期接受濟助的資貧戶。
  
  他們都是貧病或低能者,居住在違章建築或用木板簡單拼成的矮房中。屋內避陰陰暗暗,又零亂堆放了許多雜物,還有一股強烈的怪味道,實在令人悲憐!
  
  我問隨行的某大化妝品公司董事長夫人:「你以前看過這樣的貧戶嗎?」
  
  她回答:「從來沒有。」
  
  我說:「你好像金籠子中金絲雀,今天飛出來,看到人間的另一個世界了。」
  
  阿難受難
  
  經去:「色慾,世之枷鎖也,世之炎禍也。……細思之,人身垢穢,常流不淨物,有何美色可言。」
  
  有一次阿難獨自去托缽,走了一段路後,缽還是空的。這時他口渴難耐,剛好前面有一品古井,有一位女子正在那兒打水。阿難走到井旁時,這名女子抬起頭看到這位出家人,她眼前一亮,心想:「多麼莊嚴的比丘啊!」
  
  這名女子叫做摩登伽女,她一看到阿難,心裡無形中生起了紿烈的愛念。她想盡辦法要得到阿難的愛,即使造業也在所不惜。阿難受到她的蠱惑,漸漸失去正念而進入她的房內。佛陀遙知阿難的處境,立即派文殊菩薩前去救護他,並一心持楞嚴咒,以恢復阿難的正念。
  
  阿難在即將破戒時,忽然清醒過來,馬上離開摩登伽女,跑回佛陀的精舍。摩登伽女見阿難離她而去,便一路追奔來到佛陀的面前,請求佛陀成全她。  
  佛陀問:「你真的很愛阿難嗎?」
  
  她說:「我真的非常愛他。」
  
  阿難此時正在沐浴,佛陀就叫人把阿難沐浴後的水端出來,再問她:「阿難那一點值得你愛?」
  
  她說:「阿難全身都散發出一股吸引人的魅力,我愛他身體的全部。」
  
  佛陀說:「既然這樣,那麼請你把這盆阿難的洗澡水喝下吧!」
  
  摩登伽女看看洗澡水,緊皺眉頭說:「佛陀啊!這麼髒的水,我怎麼喝得下去呢?」
  
  佛陀說:「每個人的身體原本就是這麼髒。現在阿難健康時你就已經嫌髒了,那他將來老死敗壞時,你又將如何想呢?」
  
  摩登伽女聽了佛陀的話後,頓然領悟「人身不淨」的道理,當下斷除貪慾,證悟初果。
  
  問情何物
  
  內心有遍法界的大愛,才能透徹一切;
  
  不致像濕黏的泥濘一樣,一沾上就會灰頭土臉。
  
  有一位會員,好的先生是一位企業家。過去夫妻倆什麼都沒有,後來兩人攜手並肩創下了一番事業;現在生活富裕了,先生卻分心了。過去貧困的時候,雖然背 著孩子去做工,住的房子又是租的,身上沒有任何裝飾,但是她卻感到很滿足、幸福;而現在住在高樓大廈、生活富足,反而讓她天天哭、日日都苦惱。
  
  我對她說:「你應該滿足了。雖然現在的生活中少了一分先生對你的愛,但是你還有四個兒女,你已經到得了子女的愛,應該把母性的愛發揮出來,好好教育他 們,照顧家庭,再把這分愛發揮到社會人群;如能這樣,雖然失掉了一個人的愛,卻是擴大了無量無邊的愛心。何況,情愛並不是硬爭就能得到的;它如同一個球, 愈是硬碰,它彈得愈高、愈遠。一切順其自然,該來的自然會來;它若不來,你愈想盡辦法去爭取,就會離你愈遠。如能擴大感情的範圍,放棄一對一的私情,那不 是會很安穩泰然嗎?」
  
  她回答道:「可能是這樣吧!」
  
  被財產遺棄的老人
  
  有得必有失。凡夫追求財物,聖人追求真理。
  
  有一位六十多歲的尿毒病人,在送到慈濟醫院之前,他的雙腳已經被鋸斷了。醫院每天必須為他洗腎三次,卻沒有親人來照顧他。慈濟醫院有一位男志工每天都去幫他洗澡,並教他念佛。
  
  有一天,老人突然要志工答應他兩個要求:一是多陪他念佛,二是叫他一聲「爸爸」。老人的要求,志工都有答應了。在念佛之前,老人說出了自己的報應故事。
  
  他年輕時,也有四位兄弟姐妹。因為父親很有錢,臨終時,大家就開始爭奪財產。由於他是父親生前最寵愛的兒子,終於爭到了一分最有利的財產,但是兄弟親戚都因此對他很不滿,從此斷絕了手足之情。
  
  後來他把這分財產拿來做事業,但是每做必誇;且到後來錢誇空了,他的太太也死了,他就這樣孤零零地一個人直到今天。
  
  他說:「當初若不是為了那些財產,如今也不會這麼孤苦零丁,這是因果報應啊!今天我以最虔誠的心,發露懺悔自己的過錯。我相信阿彌陀佛一定會原諒我,會來接我引我。好了!我們來念佛吧!」
  
  大約經過了一個多小時,老人的念佛聲由大聲到小聲,終於沒聲息,安靜地往生了。
  
  遊覽淨土的老太太
  
  外界景物之美,過眼即逝;心地風光之美,終生難忘。
  
  有一位年逾九十歲的老太太過生日,幾個孩子要她出國去觀光。她問兒子們說:「那你們要給我多少錢?」
  
  子女們回答說:「我們第個人各準備了五萬元,要給您做生日。」
  
  老太太說:「一個人五萬元,你們六個人,總共是三十萬元。把錢拿來吧!」
  
  其中一個兒子就說:「媽!您把身份證拿給我,我幫您辦手續。」
  
  老太太說:「你們不必辦,只要帶我去花蓮住七天就行了。三十萬元我要給師父建醫院,在師父那裡我可以念佛;你們就當我已經出國玩去了,七天後再來接我。」
  
  她到「靜思精舍」住了七天,帶回滿心的歡喜!
  
  無盡的感恩
  
  社會的進步,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
  
  所以對人要有敬仰心,時時尊重別人。
  
  我每次到工地,如果是夏天,慈誠隊員就要找到站到陰涼的地方;否則就要我趕快回去,免得受烈日的煎熬,我即選擇站在太陽底下。因為我頭戴斗笠又沒有出力,而他們在烈日下挑沙、搬磚,付出這麼多的勞力,還受到天煎地逼的苦難,我實在很心疼!
  
  如果我是在下雨天到工地,他們往往又會說:「師父,下雨了。你為什麼不到裡面避避雨?」
  
  我站在那裡還撐著傘,他們卻任憑風吹雨淋,到底是雨水、還是汗水都有分不清,我真的好感激他們!
  
  每次到工地看到工人爬得很高,我的心真是又緊張又感激!他們爬那麼高,萬一腳底踩個空呢?
  
  站在底下的人往上望去,都會為他們捏把冷汗,難道他們不害怕嗎?所以我深深感覺到他們所付出的真是千辛萬苦,不知流了多少汗、經歷多少險啊!
  
  如果沒有他們,我們怎能完成這分利益人群、福利社會的事業呢?
  
  老人之死
  
  不善用錢財,即如危身之火;
  
  不善教子女,即成傷人之虎。
  
  有一天,某醫院一位外科主任很感慨地說了一件他親見親聞、令人歎息的病房現象。
  
  有一位十多歲的老人病危時,醫護人員正忙著為他急救。突然有兩位處輕人匆匆跑進來,他們不問病人的情況如何,只是猛搖著病人的肩膀問:「爸!你到底還有多少錢放在別人家沒拿回來?誰借了錢沒還?」
  
  醫生他們正忙著急救,而他的孩子卻在旁邊不斷打岔。外科主任就把他的手拔開,說道:「拜託你不要再搖了!再搖,病人會斷氣了!」
  
  結果,那位老人在他兒子一陣亂搖之後,真的斷氣了,他們沒有問出錢的下落。
  
  幕後的兇手
  
  天下的父母都愛子女。但是,溺愛會害了子女;
  
  要用菩薩的智慧去教育他們。
  
  佛陀曾講了一個小故事。
  
  有個女人很溺愛她的孩子。孩子小時候玩泥巴,看見沙中有蟲,就會把蟲捉起來,然後用竹子從頭穿到尾巴。
  
  做母親的看了不但不教,還說她的孩子很聰明。
  
  孩子長大一點時,開始把泥巴捏成人的形。然後用力把泥人的頭、手、腳捏斷,分成好幾塊。
  
  當母親的仍說:「我這個孩子好能幹喔!他會捏泥人呢!」
  
  直到這個孩子長大成人,她仍是一味在溺愛,後來孩子從事劊手的職業。
  
  有一次他竟為了一個女人,慘無人道把一個家庭毀掉,被判了死刑。在行刑之前,他知道自己錯了。當判官問他:「你還有話要說嗎?」
  
  他大叫著說:「我今天會落到這種下埸,完全是我母親害的;我的命生於我的母親,但也毀於我的母親。」
  
  陋室裡的病人
  
  苦難的眾生,需要愛心人士的幫助,
  
  人生才不會顯得太冷酷。
  
  曾經有委員提報一件貧戶個這案,案主住在一個廢棄菜市場的樓上。這個人平常既傲慢又愛喝酒,一旦喝了酒就會與人起爭執。他曾結過兩次婚,但都離婚了, 兩個太太各自帶著孩子離開他。一年多來,他因病不能行動,很少與人接觸;只偶爾爬出門外,向人要食物吃,境況很可憐!我們的會員發現這個個案之後,就向分 會報告。委員馬上相約去看他。
  
  委員進入了他的住處後,一股惡臭味立即撲鼻而來。屋內臟亂不堪,而案主卻長期生活在這間垃圾堆內。
  
  委員見狀不忍心,馬上捲起袖子準備幫他打掃。
  
  這時圍觀的鄰居好奇地問:「你們是他的什麼人?」
  
  委員回答:「我們與他非親非故!」
  
  「那為什麼來看他,又不怕髒、不怕臭地幫他打掃?」
  
  「我們是慈濟的委員,師父教我們『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他的苦難就是我們的苦難,他的病痛和我們病痛沒有差別;因為不忍心見他抱病住在這樣的環境,所以我們要幫他清理。」
  
  鄰居聽了馬上說:「你們不用做了,讓我們來。你們的他沒有任何關係都有可以這樣做,更何況我們是他的鄰居。以前當他開門時,臭味便從樓上傳下來,就是沒有人想到要去幫他打掃;而你們卻能夠主動來關心,實在令我們太感動了。」
  
  牆界官司
  
  執迷不悟時,煩惱隨之,如雲蔽月;
  
  轉迷成悟時,菩提隨之,雲消見月。
  
  二十多年前,「慈濟功德會」要花蓮草創之初,有位會員每個月都有會捐助二十元。
  
  有一天我們的委員前去她家收會費,這位會員隨口說也:「唉!最近好煩!」
  
  委員便問那位太太:「為何事心煩?」
  
  原來那位太太的隔壁鄰居正在改建房屋,地基挖過了兩家的地界。那位太太覺得對方欺人太甚,彼此爭執不下,便打起了官司。
  
  我們的委員瞭解事情的原委之後,就問她:「你知道我今天為何到府上來嗎?」
  
  「當然知道,來收會費啊!」
  
  「你知道這些錢的作用嗎?」
  
  「救濟啊!」
  
  「你知道要救濟誰嗎?」
  
  「這我就不知道了!」  
  「對啊!是誰遭受苦難需要幫助,你並不知道,卻能夠每個月捐出二十元來;如今只為了牆界,就和相處了四十幾年的老鄰居打官司。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這麼做值得嗎?」
  
  那位太太聽了恍然大悟,立刻向法院撤銷訴訟,兩家重修舊好;鄰居事後也太感歉意,主動將牆界後退數遲。如此一退一讓,兩家之間竟突然空出了一條巷子來。
  
  老乞丐的感歎
  
  父母是堂上的活佛;不能孝養父母,就不得福報。
  
  佛陀在王捨城中,遇到一位身上穿得又髒又破的老乞丐。
  
  佛陀走過去問他:「你為何如此狼狽呢?難道你沒有兒子嗎?」
  
  老人回道:「我有兒子、有田園,也有房子。兒子出生時,我很高興地將所有希望都放在他身上。為了他,我認真工作,奮鬥事業;兒子大了,我為他娶妻、建立家業。不料,媳婦嫌我是糟老頭、兒子嫌我太哆嗦;他們都不要我,我只好離家出門要飯吃。」
  
  佛陀問她是否想回家?
  
  老人說:「我怎麼不想回去,但是有家卻歸不得啊!」
  
  佛陀教他念一首詩,並囑咐他走到哪裡念到哪裡。
  
  佛陀念道:
  
  「生子心歡喜,為兒娶財物,
  
  復為子娶妻,捨自家外出。
  
  邊鄙田舍兒,違負於父命,
  
  人形羅剎心,逆棄捨老父。
  
  曲杖為最勝,為我訪惡牛,
  
  杖能劫惡狗,扶我暗處行。
  
  避深坑空井,全仗此杖力,
  
  杖能制一切,唯難制逆兒。」
  
  老乞丐就把這首詩背誦起來,走到哪裡念到哪裡。別人聽了,都認為這個兒子太過分了!有人跑去罵他兒子,也有人去勸他。兒子聽了到父親的心聲後感到非常慚愧,立刻把父親接回家奉善養。
  
  說與行
  
  經云:「佛法貴行……但能勤行,縱寡聞,亦先入道。」
  
  我看過一篇文章,作者以生動的譬喻,描繪了人性的真實面。
  
  一架從巴黎盡往東京的飛機上,機艙裡坐滿了來自各國的人士,大伙在飛機行途中,無所不談。由於國情不同、文化背景迥異,所談的話題不免帶有濃郁的本位主義色彩。
  
  甲君首先發言,自詡甲國的文化歷史最悠久、人民心胸最寬大,必要時可以「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等等。乙君聽了也不肯服輸,便強調乙國人的意志力最堅強、民族性最勇敢,遭逢失敗時能切腹贖罪……。座中唯有丙君一言未發,而露微笑,很有禮貌地在一旁聆聽。
  
  突然,機長宣佈飛機的一具引擎已經失靈,挽救此危機的唯一辦法,是減輕飛機的負重,要求大家將行李丟出機艙外。
  
  大伙正在張望之際,只見丙君很快地站起來,將他所有的行李一棄,唯獨甲君卻猶豫不決,面有難色。
  
  乙君不禁語帶諷刺地質問甲君:「剛才你不是說貴國人民心胸最寬大豁達嗎?為什麼你的行李最多最重,卻偏偏捨不得丟掉呢?」
  
  甲君為情勢所逼,只好慢吞吞地著起來,百般不情願一將行李一丟棄。  
  等到行李都丟完了,飛機還是未達穩定的程度,機長只得再宣佈:「為了讓飛機安全著陸,現在只好再減少機艙內的人數了。」
  
  丙君一聽,馬上率先站起來,整理好衣冠,帶著滿臉笑容向大家揮手,說了聲:「來生現見!」就打開機門勇敢地跳下去了。
  
  然而飛機減輕的重量還是不夠,此時乙君也奮然站起,隨丙君之後跳出機外。那位自誇民族文化最高、最能在緊在關頭捨生取義的甲君,站在一旁與其他人相互推諉。最後還是在哭啼聲中,被人推出機外……
  
  這三種人,你會是哪一種人?
  
  楊市長不要枴杖
  
  人隨情慾求於聲名,聲名顯著,身已故矣。
  
  前台北市長楊金欉先生,有一次到花蓮慈濟。當時我在大殿,他沒見到我,就先帶朋友到天祥去;他回來時,正好在開會。
  
  我一聽楊市長來,便請他和大家見見面,他一上台就激動得流淚。
  
  他告訴大家:「我認為人生不能不信因果,要及時修行。我今天的身體能夠復原,首先要感謝師父。當我第一次來見師父時,需要手持枴杖;第二次來見師父 時,我對師父說,我要放棄枴杖;第三次就不必拿枴杖了,甚至和師父約定說我要慢跑。人生的地位和名利都是虛假的,最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身體。」
  
  賣心蓮的老婆婆
  
  我做多得,少做多失。肢體殘障不可怕,怕的是心殘障。
  
  「樂生療養院」的病患當中,有一位失明的老婆婆響應慈濟建院,發起了「一人一萬」的運動。雖然這位老菩薩兩眼失明、手又殘障,腳也不方便走路,但是她能將《地藏經》一字不漏地背誦出來。
  
  雖然身患社會人士認為很可怕的麻瘋病,但是老婆婆的人緣很好;認識她的人,都知道她有一分超然的愛心。當她聽到師父講「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心蓮萬蕊造慈濟世界」後,靈機一動,便開始賣起心蓮來了。
  
  接連幾天,她都走上一公里遠的路去賣心蓮。沿路上,朋友見到她來就問:「緣姊,有什麼事嗎?」
  
  「我來賣心蓮。」
  
  「什麼是心蓮?您為什麼要賣心蓮?」
  
  她開始為他們介紹慈濟世界,大家聽了之後都非常感動,問她:「心蓮一朵賣多少錢呢?」
  
  「一萬元。」
  
  馬上就有人響應。
  
  但是也有人說:「雖想參加,但是我的環境不允許一次拿出一萬元。」
  
  「你們可以兩個人合買一朵啊!」
  
  朋友問她:「西方的蓮花有兩個人一朵的嗎?」
  
  「有呀!雙胞胎的!」
  
  就這樣,她由自己的口,將所認識的「慈濟」介紹給大家認識。經由她的愛心與熱心,一共賣出了三十多朵蓮花,寄回本會四十多萬元。她真的是一位有智慧又叫人感動的老菩薩!
  
  十四歲少年的弘願
  
  逆境如磨玉之石,能使璞玉發光、發亮。
  
  二次世界在戰前,日本的一位十四歲的少年,名叫金次郎。有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一位沿街托缽的出家人在誦經,他聽了非常高興,就恭敬地向師父合掌問道:「師父,請問您誦的是什麼經?」
  
  出家人告訴他,這是《觀音經》。  
  金次朗很恭敬地請師父再誦一遍。當他聽完後,就在出家人面前立下弘願,說:「從今天起,我要盡我一生壽命傚法觀音行。在人生的旅途中,無論遭遇到任何困難,我都會堅持觀音的慈悲為我處世的中心,以其智慧為我行動的力量……。」
  
  出家人聽了,異常的驚歎與敬服,並虔誠地為他祝福!
  
  離開出家人之後,他就跑到了附近的壇那寺。寺後有他祖先的墳地,他在祖墳的面前跪拜下來,口裡唸唸有詞、禱告了一段時間,沒有人知道他在念什麼。
  
  壇那寺的住持看到這小孩在墳前祈禱多時,就特別注意他。金次朗祈禱完後,走進寺內的觀世音菩薩座前禮拜,默禱了頗長的一段時間。之後,他轉身看到和尚,就向和尚說:「師父,我今天發了一個願,請師父替我作證。」
  
  他把經過說給和尚聽,並請和尚注意他往後的日子是否依誓願行事。
  
  和尚聽了很感動,讚歎地說:「我修行了這麼久,從未發現有人只聽了兩遍《觀音經》就有所啟發;更難得的是,又請三寶來證明。能傚法觀世音菩薩的精神,就是依『法』行事;又在菩薩面前發願,就是請『佛』作證;如今又請師『僧』作監視,這的確難能可貴的弘願呀!」
  
  和尚非常愛他,想收他做徒弟、傳授道法,並示意以後繼任住持權職。但被金次朗婉拒了,他說:「此時不是我得到名利的時候,若此刻就有名利,以後我如何 實現我的願力呢?況且我的父親剛過世不久,母親又患病,弟妹年幼,家庭的重擔全落在我身上,我不能棄之不顧啊!我可以做您的在家弟子。」
  
  他就如此皈依三寶,成為正信的佛教徒。
  
  拜別師父不久,他的母親就過世了,接著,大火燒燬了他的家,水災流失了他們的產業。關東地區,一大片的良田、一幢幢的房舍,全都付諸流水。這一連串的 災難雖然給他的打擊很大,不過他也深深覺悟到世間本是多災多難,人生就是要經過千磨萬擊的淬煉,才能成就菩薩堅忍不拔的精神。正如一尊佛像的塑成,也要經 過烈火燒煉、鐵錘敲擊鑄造,成是經過千錐萬刀的雕琢後,才能成就一尊莊嚴的佛像。因此,他毫無怨言地承受了。
  
  他勇敢地站起來重建家園,把砂石和其他漂流物搬走,又翻開土壤重新下種。
  
  由於他堅強的毅力,不辭辛勞地工作,感動了全村村民,大家都來響應他重建家園。經過大家同心協力地開墾經營,三年後,開東地區又恢復青蔥翠綠良田美景。
  
  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戰慘敗後,全國民眾都有很沮喪。於是,日本政府就以金次朗重整家園的故事,來鼓無全民的士氣。他們說:「一個十四歲少年能得整家園,為何全國人民不能傚法他的精神,重振國威呢?」
  
  孩子,媽好心疼!
  
  人間因有苦難眾生,才有救苦救難的菩薩
  
  我的蘇澳地區委員去訪貧戶時,鄉人提供我們一件個案。
  
  有一位鄭姓的小弟弟,才九歲,他出生時就有先天性心臟病,嘴唇、指甲都有是紫黑色,連步行到學校,心臟者無法負荷!因此,母親只好每天背他上下學。
  
  他的父母以撿破爛維生,生活十分清苦。
  
  我問他的母親:「孩子病得這麼嚴重,怎麼不去看醫生?」
  
  孩子的母親說:「他的病,看醫生要花很多錢啊!我也不忍心眼睜睜看著孩子這麼痛苦,但是又能怎麼樣呢?」
  
  雖然她愛孩子,卻無力幫助孩子脫離痛苦,她是多麼無奈啊!她哭了,我們的委員也哭了。
  
  後來,我們把小弟弟送到林口長庚醫院就醫,經過手術,當我去醫院看他時,他的氣色已經好多了,我們都為他感到高興。
  
  心靈的強心劑  

  人心之病,更甚於人身之病,它能令人一病不起。
  
  有一位年輕人,因為父親罹串肝癌,臥病在床希望見我,所以來請我去和他父親見面。
  
  當時他的父親坐在椅子上,身上用一條繩子綁著,我問:「為什麼坐要椅子上,還要用繩子綁著呢?」
  
  他說:「我父親已經有一年多沒有起床,現在坐也坐不住,不稍微綁著,人會往下滑。他很期待看到師父,知道今天師父要來,他一早七點就坐在椅子上等了。」
  
  我和老人談了一些話,鼓勵他要振作。
  
  當我告辭走出書房的時候,老人突然從後面大聲地說:「師父!我站起來了。」
  
  一年多來,他不曾起床走動。在我和他談過話、鼓勵他之後,他竟然站起來了。
  
  我回過頭,歡喜地對他說:「你要拿出這樣的勇氣來。」
  
  他執意要送我。當他送我到大廳時,對他兒子說:「趕快為我照張相。」
  
  這時,他還將兩隻腳抬高我看。
  
  我們要離開時,我告訴他:「你送我到大廳就好了。」
  
  他還是堅持送我到車子旁邊,看著我們離開。
  
  他過去是一位傑出、頗有成就的人,忽然之間染患絕症,使他經不起打擊,因此精神完全受制於身體;身體一病,精神也隨之被打垮了。經過一番鼓勵,他的力量重現,又站了起來,甚至於可以走出來。
  
  他還告訴我:「師父,我的身體若是好起來,我願意到醫院服務;只要我的身體能支撐,即使是掃地,我都會很歡喜!」
  
  我說:「好!你要趕快將身體治療好。掃地也是光榮的事,只要身體健康,什麼樣的工作都可以做。」
  
  爸爸,我錯了!
  
  匙在湯中,終日酌物,而不知其味;愚者亦如是……
  
  《法華經》中有一段經文說:有一個人,全身是病,他的父親是一位醫術高明的醫生,就為兒子診斷下藥。但是,兒子卻不相信父親的醫術,一直不肯服藥。
  
  有一天,他的父親將他必須服用的藥準備好、留在家中,然後遠赴他國。過不久,父親派人回去告訴他兒子說:「你的父親已經死在他國,再也不能回來了。」
  
  他一聽到父親的死訊,除了心中無比悲傷外,也開始惶恐:今後還有誰能醫治我的病呢?
  
  他更後悔自己的無知,竟然把父親的關懷視為多餘,不願服和父親開出的治病藥方,以致久病不愈。這時他心焦如焚,於是開始用父親為他準備的藥物,不久就將病治好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是否也常犯這重毛病呢?
  
  針線功德
  
  莫輕少善,以為無福;水滴雖微,漸盈大器。
  
  佛陀有一位眼盲的弟子正在穿針,穿了半天穿不過去,就說:「請肯發心積功德,請為我穿個針吧!」
  
  這時佛陀正好從他的身邊經過,便伸手接過他手裡的針,將線穿發之後,遞給他說:「我是個喜愛功德的人。」
  
  弟子聽到後,趕緊跪下說:「佛陀,您的功德已經這麼大了,不缺乏這一點點小功德。」
  
  佛陀告訴他:「你知道嗎?我還是要為斷地積聚功德。我今天的功德之所以不缺乏,乃是由於過去生活中點滴和累積中!」
  
  仁慈的象王
  
  把犧牲當作享受去付出愛心的人,永遠都會法喜充滿。
  
  傳說佛陀曾經現身為象王,並且長有六根象牙。一位獵師見此像有六根牙,比普通的象多了四根,於是起了貪婪之心,將毒藥抹在箭上,朝著象射去。
  
  象王中箭之後,周圍的象群全部圍攏過來,像王馬上用鼻子繞在獵師,使他不受象群的傷害,並對周圍的象群說:「我發心行菩薩道,就要有透徹的大愛;即使受到傷害,也要以寬大的心量來包容,怎能對人生起瞋心呢?」
  
  說完之後,便問獵師:「你為什麼要用毒箭射我呢?」
  
  獵師回答:「因為我需要你的象牙啊!」
  
  象王一聽,就以牙撞石,把撞斷的象牙送給這個獵師。像王的寬容大量,感化了獵師。從此以後,他不但不再打獵,並且現身說法感化了所有獵人,一起保護山林的象群。

夏之卷
  
  還俗的比丘
  
  出家容易,修行難;剃頭容易,剃心難。
  
  佛住世時,有一個大生意家,善於經營生意,既得名又得利。但是好景不常,他的家庭突遭變故,因而變得很消極。
  
  有一天,他跑到佛陀的面前說:「佛陀啊!我看破了,請度我出家吧!」
  
  佛陀就圓了他的願,讓他修行。
  
  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他開始覺得出家修行者的生活千篇一律,只是聽經、托缽、思考而已。日子一久,他便認為索然無味!有一天,他忍不住對佛陀說:「佛陀,我想還俗。」
  
  佛陀問:「你為何要還俗?
  
  他答:「我看透了,所以想還俗。」
  
  佛陀也就隨其心、順其意,讓他還俗。
  
  又經過了一段漫長的時間,他的體力一天天地消退,年齡一天天地增長,事業又處處不如意;他回想起以前在佛陀的座下時,每天都過著無憂無慮的僧團生活,是那麼安定自在、無煩惱。
  
  他後悔自己總是願心不定、隨波逐流,以致命運坎坷。從此,他真正領悟了:命,要自己用堅定的願心和恆心去轉化,否則,連佛也不能轉變任何人的命。
  
  不知足的土財主
  
  貪人多積集,得不生厭足,無明心顛倒,常念侵損他;
  
  現在怨憎多,捨身墮惡道。
  
  在西藏附近有個小國家,住了一位土財主。雖然他擁有一望無際的田園,卻仍不知足,心裡總認為自己再怎麼富有也比不上國王。後來,竟然為此而生病。
  
  土財主的妻子看丈夫病得這麼嚴重,日不能食、夜不能眠,心中非常著急!她找遍全國的名醫,仍無法治好丈夫的病。
  
  有一天,來了一位心理醫生,表示能治好他的病,但他卻說:「沒用的,你治不好我的!」
  
  醫生滿懷自信地說:「我一定可以治好你的病。你是不是有很多心事呢?你把內心的話全都告訴我吧!只要你想要的,我一定能夠讓你得到。」
  
  土財主一聽,半信半疑地問:「你真能讓我如願?我希望能夠再得到更多的土地,能比國王富有。」  
  醫生說:「那還不簡單!西藏地廣人稀,有位喇嘛慈悲地宣告,只要有人願意到西藏,想要多少土地就可得到多少,一毛錢也不必花。」
  
  土財主聽到這個消息,馬上從床上跳起來,病也好了。他隨即吩咐妻子準備換洗衣物,動身前往西藏。
  
  他到達西藏,也見到這位喇嘛,並且順利地提出要求。
  
  喇嘛很慈悲地答應他,並問:「你想要多少土地呢?
  
  他心想:要求多的話,不好意思開口;要求少的話,又枉費跑這麼遠的路,真不知如何開口?喇嘛見他不言不語,已經明白他的心意,就對他說:「明天天一亮,你就開始行走;日落之前,再回到這裡。凡是你走過的土地,我都送給你。」
  
  他聽了很高興,天一破曉,就馬上向東疾走。到了中午,已一口氣越過了一座山頭,他抬頭往前看,看到前面的那座山比這座山更平坦、更美好,連水都來不及喝,又馬上繼續往前跑;等到抵達另一座山頭時,太陽已快偏西了。
  
  他仍然告訴自己,再跑過一座山就好了,不斷鞭策自己往前跑;當他抬頭看天時,太陽就快下山了。他心中非常著急,想到前面還有那麼多美好的土地,可是在日落之前不回去又不行,只好趕緊掉頭,往回急奔。
  
  當他回到喇嘛的面前時,早巳上氣不接下氣,腳一軟就跪了下去。喇嘛問他:「你跑了多少土地呢?
  
  他說:「還……不多!」
  
  就這麼頭一低,一口氣接不上來,便死掉了。
  
  喇嘛看到這個人如此貪心,臨死還不知足,不禁搖搖頭,對弟子說:「好好把他埋葬吧!任他再富有,一旦死了,也只不過得到黃土一壞罷了!」
  
  高峰頂上
  
  看見別人的成就,應立志學習;  
  看見別人的苦難,應設法幫助。
  
  過去日本有一位大企業家,在他尚未成功之前,是一個貧窮的學生。他從小學到大學畢業,一直都過著苦學清寒的日子,因此在大學畢業之前,他有一個心願:就是參加畢業旅行。為了這三天的畢業旅行,他辛苦地打工以湊足旅費;而家境較為富裕的同學,都準備了豐富的食物以及充足的旅費。
  
  當時日本的火車車廂分成三種等級,一等車廂有著舒適的座位,而三等車廂則是早到的有座位,晚到的只有站著;這位學生就是坐三等車廂。當他抵達時已經沒有座位,同時車上非常擁擠,連轉身的餘地都沒有。當車子抵達中途站時,有人叫賣便當,他好不容易擠到窗口買了個便當,卻連吃便當的空間也沒有。
  
  火車又繼續向前行駛,到了下一個車站時,火車預備停留五分鐘。由於在車廂內站得好辛苦,他就想利用這個時間下車走走,舒展一下筋骨,順便吃便當。當他循著車廂往前走,到一等車廂前,看到該車廂的乘客非但座位舒適,悠哉悠哉地吃著便當,甚至還喝著啤酒。頓時,他怒火高漲,恨不得將車上的人抓下來,自己坐上一等車廂。
  
  結束了三天的旅程之後,他回到當初買便當的地點。因為他的同學在該地的山上有一座工寮,邀請他一起去休息。他們到了山頂上的工寮後,便坐下來休息、喝茶。由山上往下望,視野十分遼闊。當他看到火車路過該地時,剎那間發覺:原來這一列火車竟然如此渺小,而自己也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小分子而已。
  
  他心想「三天前,我因為內心極不平衡,在該地還差點打人;現在從這裡往下看,對三天前的我真是感到可憐、可憫啊!不僅憐憫自己,就連坐在一等車廂的人都值得憐憫。人生只不過是宇宙間非常渺小的微粒,實在微不足道,凡事何必太計較呢?
  
  於是他發願:只要有成功的一天,他一定要拿出憐憫心,照顧所有的員工,並用愛的教育來輔導最低階層的員工。因為他感受到愈是低階層的員工,心裡愈是不平衡。因此在成功之後,他經常鼓勵高階層的幹部要拿出憐憫心來對待低階層的員工,教育他們能提起自我的信心來尊崇上面的人,而達到上愛下敬;能夠這樣,人生就能拉成一條水平線。
  
  所以他雖然身為社長,仍然常常與員工們相處在一起,以身作則。當他需要員工為他工作時,一定謙和地說聲「請」字;員工們如有不懂之處要請教上司,也一定禮貌地懇請幫忙。「請」、「謝謝」在員工之間便成了感情交流的橋樑,使彼此相處非常和諧。
  
  後來,他也成為一個佛教徒,是佛法中的大護法。每當他現身說法時,就會拿出他過去的故事來說給大家聽。他說,他深深體會到佛陀的境界,就像當初他站在山頂上看下面的眾生一樣。他覺得這個世間沒有什麼好計較的,什麼都看得開、看得透徹,一切形象就是這麼明顯。他將凡夫心,當作是當初他在車站看到一等車廂時的心境,看到別人的成就便無法忍受,這就是凡夫心。
  
  何妨傻一點
  
  「籠雞有食湯鍋近,野鶴無糧天地寬。」計較什麼呢?
  
  台東有一位會員來看我,述說她的病苦,蛭矣胨蓯歟裁炊?br>我就告訴她:「你要把眼睛看低一點;與人比較要往下比,不要往上比。凡事看開一點、裝傻一點,就沒事了。」
  
  她說:「我就是看不開啊!但是我已經夠傻了。」
  
  我說:「你就是還知道你傻,所以才會痛苦;如果傻到不知道自己傻,就不會有痛苦了。人生無常,何苦去計較它呢?放寬心胸吧!」
  
  公媽打官司
  
  信仰要有智慧,不要迷亂了心志。
  
  迷信就會憂慮恐懼;瞭解真理則無掛礙。
  
  有一位慈濟委員未接觸慈濟之前,信奉某宗教。她剛加入慈濟會員時,每次來看我總是哭哭啼啼的。
  
  有一次,我問她哭什麼?
  
  她說:「師父,我很害怕、很惶恐。」
  
  我問她怕什麼?  
  她說:「我信奉的宗教,有一位真人告訴我,我家的公媽在相告(訴訟)。不知哪邊輸,哪邊贏?到時會抓誰去呢?
  
  我問她:「妳疼兒子嗎?
  
  她說:「當然疼啊!」
  
  「兒子的生意如果做得很順利,高不高興?
  
  「當然高興。」
  
  「如果他生意有了意外,妳擔不擔心?
  
  「當然擔心啊!」
  
  我問她疼不疼孫子?她說那還用說。
  
  我說:「這就對了。妳是阿媽(祖母)、妳先生是阿公(祖父),你們就是公媽,你們一定都很關心兒子和孫子。子孫有了錯誤,你們也一定原諒他們,絕對不會說生氣起來就擾亂他們。夫妻再怎麼吵架、相告,也不會對子孫不利吧?
  
  她說:「是啊!我怎麼沒想到這一點呢?
  
  我再告訴她:在佛教中,「死」是「往生」、「捨此投彼」;生是「來生」。我在甲地脫離軀殼往生乙地,乙地就是來生。所以一個人死後,意識會很快地投生到別處,不可能常常住在原地的。
  
  成長的靈藥
  
  只有腳踏實地、循序漸進的努力,才能有收穫;
  
  絕不能妄想一步登天。
  
  有一位國王,一心想要公主快快長大,就對御醫說:「你可有靈藥,可以讓公主立刻長大成人?
  
  醫生說:「有!」 
  國王就吩咐醫生立刻拿藥來。
  
  醫生說:「這種藥草非常稀有,沒有人知道它生長的地方,我必須四處去尋找。只要找到它,給公主服用,保證公主會搖身一變,長成亭亭玉立的美女。」
  
  國王一聽,很高興地說:「那你就趕緊去找吧!」
  
  「但是這種藥有一種禁忌:在我還沒有找到它之前,大王必須與公主隔離,絕對不能見到公主;否則,靈藥就會失效。」醫生說。
  
  十二年後,醫生回到國王面前,對國王說:「我已經找到靈藥了。我現在先拿去讓公主服下,再帶她來見大王。」
  
  醫生把公主請出來,國王一看,果然女兒已經長得亭亭玉立了。國王非常高興,就向醫生說:「真是神奇啊!這種靈藥叫什麼名字?
  
  醫生回道:「大王!靈藥的名字叫『時間』。公主是用十二年的時間漸漸成長,而不是一夕長成的啊!」
  
  在家與出家
  
  如果身出家而心不出家,不如心出家而身不出家。
  
  有人曾向我說:「師父,我若早幾年看到師父該有多好!」
  
  我問她:「有什麼好呢?
  
  她說:「如果我尚未結婚,我就可以不必背負家業。」
  
  我告訴她:「妳背負的家業,只有妳的先生、孩子與公婆。這幾個人,有多重呢?我們出家人要背負的是普天之下的眾生、如來的家業呀!別以為修行是在了生脫死,就要趕緊找一個很靜的地方認真念佛,找出自己生死的道路。其實,菩薩與佛陀永遠都不停歇:眾生可以在樹下休息,佛陀與菩薩卻永遠走在沙漠上。這條修行的菩薩道是無止境的,責任是艱巨的。所以,一定要有駱駝般的耐力去承擔一切,永不休止地走下去。」
  
  拋開輪椅站起來  

  一直喊苦、叫苦,是捨不得苦。
  
  苦苦叫喊,招來苦苦相逼。
  
  有一位會員患了子宮癌,開刀之後,傷及坐骨神經,兩腳癱瘓,住院很長一段日子,出院之後,行動都要仰賴輪椅,因此每天都覺得好苦。
  
  有一天我們的委員去看她,用慈濟精神鼓勵她,她聽了之後非常感動,當即發願:盡此形壽,能做什麼就做什麼。從此,她發願看見人就開始介紹慈濟。
  
  她住在市場旁邊,逢人就介紹慈濟,也逐漸能扶著牆慢慢走出去。從此,她更積極地介紹慈濟,目前已能自由自在地到處勸募了。
  
  她說坐輪椅那段時間,因為一直認為世間唯她最苦,所以每天坐在那裡叫苦;直到有一天,她認為這一股良能應該發揮出來、充分利用,才開始將愛心擴大到外面。從此忘了自己,也忘了病痛。
  
  都是面子惹的禍
  
  培養好自己的氣質,不要爭面子;
  
  爭來的是假的,養來的才是真的。
  
  花蓮有一位很優秀的校長,曾經得過很多獎章,令人稱羨。就在他一帆風順時,他有位弟媳婦很熱心地為他介紹慈濟,勸他信佛。
  
  但是,他不肯相信也不參與。
  
  他的太大在一家銀行當襄理,相當能幹,來找她幫忙的人很多。為了面子,她總是有求必應;不論是貸款或為人做保、蓋章,她都來者不拒。四、五年下來,被倒的帳需要賠償,利息需要負擔,在利滾利的情況下,背負了四、五千萬元的債務。
  
  後來他的太大被判刑,連帶的這位校長也被判刑,罪名是「詐欺」。因為他為了面子,不願意房子被查封,便將房子賣給他的侄女,法院說他這是「脫產」的行為;本來無罪,後來也被判了刑。
  
  過去他認為只要問心無愧,既不必靠神,也不必信佛,現在才發覺原來人生真的有一股暗流存在,稍一不慎,就會被捲入暗流,真是痛苦啊!他一直想不開、吃不下而想尋短。
  
  有一天晚上,他的弟媳便帶他來找我。
  
  他哭著說:「師父,您一定要救我!」
  
  我和他談了很多,他一直認為「面子」不知要往哪裡擺?
  
  我告訴他,談什麼面子呢?只要問心無愧、將心放開,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有好的身體,就不怕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一錠金元寶
  
  能否幫助人,不是看他有沒有能力,而是看他有沒有心。
  
  有位女士,在我們的一位委員家中負責打掃的工作。她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聽到委員提起貧戶的辛酸困苦,她一面工作,一面聽,心中逐漸瞭解到自己並沒有別人可憐,心想:我還有健康的身體,可以工作,女兒也長大有了歸宿。比起別人,自己真是輕鬆多了,應該要開始佈施。過去她一直埋怨自己是最苦、最可憐的人,現在發覺自己並不可憐。
  
  因此,有一天她就向我們的委員說:「太大,我可以加入慈濟嗎?
  
  委員說:「原本我就很希望妳參加。師父說過,福田要大家一起來種。我們這輩子來到人間,只要有這一分心,就能做這一分工作;尤其是盡心盡力肯發心的人,更應該要給他機會。」
  
  她說:「我今天好歡喜!我終於也能救濟別人。」
  
  那時她感動得哭了,並說每個月要捐出六百元。
  
  委員告訴她:「妳不要捐這麼多,妳賺的可是血汗錢!六百元太多了,二百元就好了。」
  
  她說:「不行!我一定得捐六百元,自己二百、女兒二百、女婿二百。我過去一生中一定沒有做好事,這輩子來人間才會這麼苦。今天能擁有健康的兩隻手,站得直的身軀,有工作可以做,就可以幫助別人。」
  
  從此,她每個月捐六百元。
  
  在慈濟第一次義賣會當天,她問委員:「聽說師父舉辦義賣,我能不能參加呢?
  
  委員說:「當然可以呀!妳有什麼東西要參加義賣?
  
  她便拿出一錠金元寶,並向委員說明,這塊金元寶是她將女兒及外孫彌月的帽花、戒指累積下來的。她花了二十年的時間,才累積了這一兩黃金。為了怕太零碎、我們不好處理,她就拿到銀樓請師傅將它鎔成一錠金元寶,重量不足一兩的部分她再添足。這一錠金元寶可以說是她全部的財產,但是她卻毫不吝惜地捐出來。
  
  戲言之害
  
  要端端正正,不要嘻嘻哈哈;
  
  要謹謹慎慎,不要唏哩嘩啦。
  
  有一群修水行的婆羅門教徒,在溪邊的樹林中,看到一群獮猴在戲水、在林中跳躍,心想:「牠們究竟造了什麼業,而生為畜牲?
  
  這時候,佛陀恰巧沿著山路走來。
  
  大家就指著獮猴群問佛陀:「這些獮猴因造何業而來?
  
  佛陀回答:
  
  「過去無量劫以前,有一位得到無漏智慧與神通的修行者,他在山中一處溪邊修行,行動非常輕盈,無比威儀、無比自在。」
  
  「那時有數百位外道者看到這位修行人時,不但不讚歎他的成就,還取笑他輕盈敏捷的行動,好像獮猴爬樹一樣。結果,那些外道者由於這句戲言,五百世墮入獮猴身!」
  
  佛陀為這群婆羅門教徒說這段小故事時,那群獮猴本來在樹上跳躍不止,聽了佛陀的說法後便停下來,而且邊聽邊流淚。
  
  宇宙處處是詩篇
  
  佛已說之法如爪上塵,未說之法如大地土;
  
  智慧要從生活、人事的磨練中而得。
  
  阿難尊者常跟隨在佛陀的身邊,佛陀所說的法他都聽聞了,佛陀所接見的人他都見了,所以阿難可以說是多聞第一。
  
  有一天,阿難和師兄弟閒聊時,言談之中露出「我什麼都懂」的得意神色。佛陀正好從他身旁走過,馬上糾正他:「阿難!你又知道多少呢?你太虛驕了。佛法有如大地,你所知道的佛法,只不過像指甲縫中的沙土而已。」
  
  我常說:大地宇宙,就像是我的人生大學。每天都是我生命中的一張白紙,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是一篇篇生動的文章。所以,凡事都要用心去體會。快樂也好、悲哀也罷,無不是如來說法相;如果我們把它忽略掉,真是枉費來人生的大學走一遭。
  
  爸爸不死
  
  愛他,就讓他的精神永遠存在,遺愛人間。
  
  有一位十一歲的孩子以他父親的名義,捐款六萬多元作為建院基金。
  
  委員告訴我:這個孩子十一個月大時,父母就離婚了。但是,他的母親卻以愛的教育來灌輸孩子。在孩子的心目中,他的父親是偉大、美好的,因此他非常崇拜父親。他的父親往生時,這孩子很傷心!他曾聽人說,應該幫亡者遺愛人間、為亡者做最好的功德,因此他捐了這筆錢。
  
  隔天,媽媽帶他來聽經。
  
  我問他:「為何要用爸爸的名義捐款呢?
  
  他說:「因為我愛爸爸。」
  
  我又問他:「你怎麼把全部的錢都捐出來,自己不留一點呢?
  
  他說:「媽媽已經給我很多了,我要什麼就有什麼;而建院的機會卻不多,因此我想利用這個建院的機會,以爸爸的名義捐錢,讓爸爸的精神永遠與醫院在一起發揮救人的功能;醫院的存在,就像我爸爸永遠存在一樣。」
  
  錢財的奴役
  
  節儉固然是美德,但是過儉則成為守財奴,
  
  雖積集資財,卻不能受用。
  
  在花蓮的郊區,有一位孤苦無依、患有疾病的拾荒老人,他總是身穿一件破舊的衣衫,看起來既憔悴又可憐。
  
  我們的委員經過追蹤,準備去救濟他;到他家一看,一間低矮的房子,牆壁也破了,門也掉了,從此就開始幫助他。
  
  得知他患有肝病,便將他送到醫院就診。醫生表示他的疾病具有傳染性,必須住隔離病房。當時花蓮的隔離病房既骯髒又乏人照顧,我便吩咐慈濟委員要經常去看他。
  
  有一天他血流滿地,委員們也不怕髒地照顧他、為他打掃環境,並送飯給他吃。當他看到飯菜時,問委員:「伙食是不是由你們付錢?
  
  委員告訴他:「是的,你放心地吃吧!」
  
  我們還為他付醫藥費,並持續前去照顧他。幾個月之後,他往生了。
  
  他往生時,護士們都不敢進入病房,便通知委員:「你們的老伯伯已經往生了。裡面有一些破爛的東西,請你們來為他整理一下。」
  
  委員在為他整理遺物時,發現有一包用破衣服、破褲子包裹著的東西。委員將它一層層地打開後,裡面有一本存折,還有現金及黃金;存簿的金額,在當時相當大,委員就馬上到銀行查詢。
  
  這時大家才知道:這位拾荒老人曾經是新城國中的校長,有一個兒子在國外讀書。他每年都會匯錢給兒子,自己則一省再省;捨不得吃、捨不得穿,為錢財做了一輩子的奴役。最後,他還是走了,兩手空空地走了;世間一切有形的物質,他一樣都沒帶走。
  
  醫生之死
  
  善用生命的人,即使死了,也是死的「活人」;
  
  若不善用生命,即使活著,也是活的「死人」。
  
  有一位醫生太大,因為先生五十多歲就往生了,她一直難以接受這個事實。
  
  她說:「師父!我先生是一位以病人為重的好醫生,除了睡覺之外,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服務病人;有時患者半夜來敲門,他也毫不考慮地立刻起來服務病人。這樣的人,竟然五十多歲就走了。
  
  我真不甘心啊!」
  
  我問她:「如果照妳這麼說,妳先生每天都要工作十幾個小時囉?
  
  她回答:「是啊!他沒有其它的休閒娛樂,每天除了睡幾個小時,其它時間幾乎都在服務病人。」
  
  我說:「那妳應該要高興妳先生比一般人多一倍的壽命才對啊!」
  
  她問我:「師父,這話怎麼說呢?
  
  我告訴她:「妳先生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而一般人一天的工作時間,可能不到八個小時。一個人的身體只有在發揮功能、利益人群的時候,才算是有生命,否則即使活著,也只能說是個『活死人』。所以說,妳先生的壽命比別人長啊!」
  
  她說:「那我可以當我先生是在八十多歲才往生的。師父!謝謝您解開我的心結,讓我瞭解生命的真諦。」
  
  誰贏了
  
  佛心看人,人人是佛;鬼心看人,人人是鬼。
  
  有一天,蘇東坡與佛印禪師席地而坐,談論著佛法。閒聊之間,蘇東坡突然問佛印禪師:「禪師,你看我坐在這裡像什麼?像不像是一尊佛?
  
  禪師回道:「嗯!你很像佛。」
  
  蘇東坡聽了非常高興。
  
  佛印禪師反問他:「大居士,那你看我坐在這裡像什麼?」蘇東坡回道:「嗯!看來看去,我看你像一堆牛糞。」
  
  禪師也很愉快地點點頭。
  
  蘇東坡回家後,很高興地向他妹妹說:「今天我贏了。」
  
  蘇小妹就問他贏了什麼?他便把與禪師的對答告訴小妹。
  
  沒想到蘇小妹聽完說:「哥哥,你輸了,而且輸得很慘哦!」
  
  蘇東坡問她為什麼?
  
  蘇小妹答說:「因為禪師的心是佛,所以看你是佛;而你的心是牛糞,所以你才把他看成牛糞。」
  
  有時候,我們也會像蘇東坡一樣「自讚毀他」;其實,這正好凸顯自己不如人。所以,我們要時時抱著尊重他人的心讚歎別人。
  
  失去雙手的人
  
  有信心、毅力與勇氣的人,才是健全的人。
  
  有一個失去雙手的人,他在脖子上掛了一小日用品,像是指甲刀、剪刀、耳垢杓等東西,肩膀上則背著一個小背袋;要買東西的人,自己拿東西、自己找錢。他將賣得的錢都拿來救濟別人,每年捐款的數目總有數萬元之多。
  
  有人問他:「你自己都住在救濟院裡、需要別人的幫助,為什麼還去幫助別人呢?
  
  他說:「因為我在社會上得到很多,因此我要回饋社會,幫助社會上別人看不見、卻需要同情的人。」
  
  多給一分
  
  受人點滴之恩,應知湧泉以報;
  
  予人多分之施,莫惜少分以全。
  
  多年前,有兩位會員一同來看我。其中一位,他的房地產多得必須借朋友的名義去登記。由於當時的土地價格正飛漲,他想與建商合建房子,但是必須經過朋友蓋章、同意;沒想到朋友卻獅子大開口,令他很生氣。別人對他說:「你何必這麼傻呢?把他告到法院不就行了嗎?
  
  就這樣,他終於打起官司來了。
  
  他一見到我就說:「師父,現在我一星期要跑三趟法院,好痛苦啊!」
  
  我問他說:「他究竟向你要多少錢呢?
  
  他說:「四百五十萬元。」
  
  我說:「假如你如數給他,那你還能拿回多少錢呢?
  
  他回答:「當然不只這些數目,而是以億計算的。」
  
  我聽了之後,告訴他:「那就給他吧!你若給他四百五十萬元,不但可以保持朋友的感情,而且也不必三天兩頭地跑法院。你把去法院的時間、精力用於事業,賺的錢還比給他的多。」
  
  他聽了之後,恍然大悟地說:「師父,謝謝您!如果早有人這樣告訴我,我就不會去打官司了。」
  
  另外一位也接著說:「我的情況和他一樣。不過,我是把土地登記在親弟弟的名下。這個弟弟是我把他養大的,住的房子也是我買給他的;沒想到他竟有恩不報,還對我說他的圖章豈能白蓋?」  
  我對他說:「既然是自己的弟弟,你就給他吧!歡歡喜喜地給他,他會感激你!過去你既然已給他九十九分的愛,又何必為了一分和他計較呢?
  
  他說:「師父,我竟然忘了我已給他九十九分。是啊!我何必再和他計較這一分呢?
  
  就這樣,他們心中的一股怨氣全都打消了。彼此皆大歡喜,這難道不是一個清淨歡喜的淨土嗎?
  
  交出經濟大權
  
  轉一個角度來看世界,世界無限寬大;
  
  換一種立場來待人事,人事無不輕安。
  
  一位委員向我訴苦,說:「師父!我不把經濟交給媳婦管理,她好怨我。但是,我是為他們著想啊!」
  
  我告訴她:「既然為他們好,為什麼不做好人呢?趁現在妳的身體還很健康,把權交給媳婦,讓她自由發揮;這樣,妳不但可以減輕責任,她也會感激妳!現在妳守著這些錢使她怨妳,將來有一天妳若是病了或一口氣接不上來時,錢不會為你請醫生;倒不如現在歡歡喜喜地將權送給媳婦,她在感激之餘,自然會聽妳的話。」
  
  第二天,她真的這麼做了。媳婦就問她為什麼改變主意了?
  
  她說:「我想通了。現在是妳先生賺錢,由妳來持家是最適當的;妳只要給我一項自由:當我需要錢時,妳能給我就好了。」
  
  媳婦說:「媽媽不必您伸手,我每個月固定給您兩萬元。」
  
  第二個月見面時,這位委員說:「多謝師父!我現在才是真正的快樂人生,一來我不必擔負責任,二來媳婦每個月都會給我兩萬元,要做事也夠了。以前我連兩萬元都沒有,因為我不敢超出預算啊!」
  
  國王的智慧
  
  天災起於人禍。眾善聚集,自能破除災難。
  
  有一位仁民愛物的國王,有一年,他所統治的國家忽然乾旱不雨。不僅地上的草木都已枯萎,連井水也都乾涸了。
  
  國王便召集大臣一同商討對策,他說:「究竟是我做錯了事?還是人民觸怒天神?
  
  大臣們說:「國王統理國家幾十年來,一直愛民及物,從不以牲靈祭天,可能因此觸怒了天神。所以,我們必須做一次牲靈大祭典。」
  
  國王認為人乃是萬物之靈,應有愛護萬物之心,如果為了求己活命,而殺害牲靈來取悅天神,這豈是天道之理?但是大臣們認為除了大祭典之外,天是不會降雨的。
  
  國王無可奈何地說:「好吧!為了祈求天降甘霖,我只好做一次大犧牲。既然為了求得人的平安,也唯有用人來做犧牲品,而不該用無辜的畜生來犧牲。但是我不忍以善良的人民作祭品,你們去集合全國的罪犯來作祭品吧!」
  
  大臣說:「大王啊!用人來祭祀,不但天不高興,反而會引起人民的惶恐。」
  
  國王說:「你們依我的意思去做。」
  
  不久,國王就向全國人民宣佈:「天不降雨,可能是我國的民心善念不足、違了天理,故天時不順,風雨不調。由於大臣們認為需要祭天求雨,所以我決定以犯五戒、沒有愛心的人來當祭天的犧牲品。因此從今天起,全國的臣民都要好好守規戒、互愛互助;如有違犯者,將做為祭天的犧牲品。」
  
  從此,全國人民都十分謹言慎行、不敢違法犯紀,因此全國一片祥和。
  
  有一天,天空祥雲密佈,國王就向大臣們說:「你們看吧!天上、人間到處一片祥和。你們的愛心,就像法雨一樣滋潤地上的生物,一定可以感動上天降雨的。」
  
  當時國王就把皇冠、龍袍脫下,跪在祭壇前說:「天神啊!您看我國的人民如此善良,如果一定要殺生才降雨的話,那就犧牲我吧!一切的罪業由我來承擔。從今天開始,我身不著龍袍、頭不戴皇冠——與人民同等,苦人民之先,樂人民之後。願天為我作證,降一場甘霖吧!」
  
  國王祈禱後,果然甘霖普降,人民無不歡欣鼓舞。
  
  國王就趁機對人民說:「因為你們的愛心與善的表現,才破除了這場大災難;假如當初我們以殺生來求雨,不但得不到雨,反而會造下更大的罪業。」
  
  一笑解千債
  
  微笑是一種面相,皺眉也是一種面相;
  
  微笑能解決問題,皺眉卻緊鎖問題。
  
  有一對年輕夫婦,因為替人作保而被連累。由於對象是他們的長輩,使他們有口難言,又要面對債主天天上門逼債。他們才剛要起步,什麼都沒有,太太又懷孕了,面臨這種困境,夫妻倆本來想走絕路。
  
  我告訴他們:「我們要時常為自己祝福,世間沒有解決不了的事。人與人之間都是有感情的,感情也是需要藉由形態表現。大家都知道你們是被長輩拖累,絕不是有心要拖欠,沒有理由讓你們三條人命走上絕路。」
  
  這位妻子說:「債主一上門就是生氣地逼債,而我們只有哭泣的分。」
  
  我告訴他們:「當他們上門時,你們要內心平和地念觀世音菩薩,同時要面帶微笑;以佛菩薩的精神力量來加持你們,讓你們的心有著堅定的人生意志。你們若整天皺著眉頭,心情老是處於煩惱的狀態,一聽到有人來,就面帶苦相開始憂愁。這一苦,就會失去冷靜與理智而無法解決問題,動不動就要以死要挾,別人怎麼能夠接受呢?
  
  他們說:「今晚又會有債主上門。」
  
  我回答:「有人上門,你們更應該回去等,不可以逃避。債主一再找不到,就會以為你們是在逃避,當然會生氣。」
  
  在回家的路上,太大就告訴先生:「從今天開始,我們要打消死的念頭。師父教我們要以笑來迎接幸福,以笑容來與人說話。」
  
  回到家,債主果真上門來。他們就以樂觀、微笑的面容來迎接債主,雙方好好地談了一晚。當天晚上,債主答應他們:「你們好好去奮鬥!還款期限可以延後,能還多少算多少,不必勉強。」
  
  第二天他們告訴委員:「感謝師父救了我們一家三口的命。我們非但打消死的念頭,還要用愛心實施胎教,希望腹中的胎兒將來在人間能富有愛心,去做利人的事業。」
  
  微笑,是人類共通的語言,放諸四海皆備。
  
  重拾歡樂的癌症患者
  
  忍受身病,可以消業:放任心病,卻會造業。
  
  有位患者,十年前就患了鼻咽癌,目前癌細胞已蔓延至肺、肝、腹腔。原本她已毫無求生的慾望,躺在床上不吃不喝、見了人就哭。
  
  有一次我去看她時,她說:「師父,我想要學您。」
  
  我說:「妳一定能和我一樣。不過,首要條件就是要勇敢,不要認為自己正在生病。」
  
  我問:「妳知道我的身體狀況嗎?
  
  她說:「我知道。我看過師父的書,又聽人家說您很瘦、經常生病。」
  
  我說:「對呀!我是個經常生病的人,還可以來看妳;妳若要學我,一定要學習這種勇氣,不要承認自己有病。」
  
  她說:「師父,我一定學您。」
  
  她馬上坐起身來。
  
  有一天她向醫師請假,到精舍來看我。
  
  她問:「師父,我勇敢嗎?」  
  我說:「是的。妳一個帶病之身,從醫院到這裡來看我這個健康的人,妳很勇敢。」
  
  她歡喜地告訴我:「師父,自從您去看過我之後,我每天都起來走動。」
  
  雖然不能全愈,但是果活得快樂!她做到了。
  
  普陀山的修行者
  
  別人對不起我們,便懷恨在心,就是愚癡;
  
  生活申能時刻觀察因緣,便能破除愚癡。
  
  古時,在中國的普陀山某一寺院,有一位老修行者。他本是個獨生子,父親開了一家鐵工廠,並把全部的技藝傳授給他。
  
  父親過世後,他便獨立門戶、成家立業。後來,他覺得鐵工廠打制刀鎗等武器會殺傷人命,與他的理想不合,於是就放棄工廠而從事農業。他每天拿著鋤頭到田里認真地工作,過著安逸的田園生活。
  
  但是他的妻子卻不安於本分,覺得這種克勤克儉的生活非常苦,而與人私通。他知道妻子的行為卻也不生氣,反而更認真從事農作、努力賺錢,並且利用時間親近佛法。
  
  有一天,他就對妻子說:「我可能要離家十幾天,請妳好好照顧家裡。」
  
  他離家這幾天,一直住在附近一家寺院等候時機。他的妻子以為他真的會離開一段時間,就約了姘夫來家裡住。他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了,就到市場買一些酒萊,高高興興地回家去。
  
  妻子一聽到他回來,趕緊將姘夫藏到房間的床下。他故意不進房裡,只高興地對妻子說:「我在外面賺了不少錢,我們夫婦倆好好來慶祝一番。」
  
  說完,他就把所有的菜帶進廚房,親自下廚作菜。
  
  當他把酒菜端到餐桌上時,妻子擺了兩副碗筷,他看了就說:「妳應該擺三副碗筷才對。」
  
  妻子問:「只有我們兩個人,為何要多一副碗筷呢?
  
  他說:「我們有客人啊!而且是個貴賓,也是我的恩人,所以妳應該準備三副碗筷。」
  
  妻子覺得非常疑惑,就問他:「你的客人呢?
  
  他說:「在房裡啊!」
  
  妻子答:「房裡怎麼有人呢?
  
  他就對妻子說:「妳放心去把貴賓請出來吧!」
  
  妻子說:「你是不是精神不太好?
  
  他答:「我沒有精神不好。今天是個良辰吉日,妳不必害怕,趕快去請他出來。」
  
  夫妻倆就這樣你一句、我一句。最後,他生氣地說:「如果妳再不請他出來,敬酒不吃,就吃我一刀。」
  
  妻子嚇壞了,躲在床下的人更是害怕,就趕緊爬出來。
  
  他把妻子的姘夫當成貴賓,非常有禮貌地請他上座,向他磕頭跪拜,並感激地說:「你是我的大恩人,我要感謝你。今天是你們的良辰吉日,從今天起,我要把我的妻子和所有的財產都送給你,請你接受我所縛的『業』。」
  
  他就抱著歡喜輕鬆、萬業放下的心情離開了家,跑到普陀山修行。
  
  這對姘夫姘婦成為正式的夫妻後,這位後任丈夫不務正業,一天到晚在外吃喝嫖賭,回到家裡便打妻子。鄰居都說她遭到報應,使她投訴無門!這時她想起前夫的好,便跑到普陀山,想求前夫原諒,和她回家重修舊好。
  
  已經出家修行的人,怎麼可能接受她的要求呢?前夫苦口婆心地勸她回家好好與丈夫和睦相處。
  
  但是後夫變本加厲,把田地、房屋都賣掉了。她只好去當乞丐,到處乞討。
  
  不久,她又到普陀山再次要求前夫回家;但是前夫依然心如止水,一點都不起波瀾,她只好又失望地回家。回到家後,她仍不死心,想盡辦法要博取前夫的歡心。她想起前夫昔日在家時,最喜歡吃鯉魚。於是買了一條黑鯉魚,用心烹煮成前夫最愛吃的口味,然後將魚送到寺院去。
  
  前夫看她送這條鯉魚來,高興地接受下來,並對她說:「妳既然記得我當初的喜愛,並且佈施給我,我就接受這條魚,將牠放生。」
  
  她問:「已經煮熟的魚,怎麼可能放生呢?」他就回答:「既然死去的魚已經不能復生,那麼已逝的感情又怎能復活呢?
  
  殘缺中的完美
  
  能互補所需則少匱乏,心眼明亮則身心輕安。
  
  有一次我到屏東,適逢發放日,正好看看當地的發放情形。
  
  當天,有一部改裝的三輪板車,緩緩地由遠而近駛向分會。我仔細看清楚,車上一位眼盲的老先生,手握方向把手,他身旁坐著一位老婆婆。那位老婆婆的手腳畸型,只有眼睛正常,她就指揮著眼盲的老先生行進的方向;而且,後座上還載著另一位既盲又聾的老先生。
  
  當他們抵達分會的門口時,車子就停了下來。坐在後座的老先生問:「怎麼停下來了呢?」別人大聲地告訴他:「因為分會已經到了。」想不到兩個殘障的老人,不但能夠合而成為一個健康的人,同時還可以載運另一位殘障的老人。
  
  我問他們:「你們為什麼還要搭載另一個人呢?
  
  他們回答:「他又盲又聾,如果不載他、讓他自己走,萬一出了車禍怎麼辦?
  
  他們三人把原本殘缺的圖片,拼成一幅完美的圖畫;把身體的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非但四肢健全,同時心眼明亮。
  
  這種殘缺中的完美,更令人感動。 

  要記住妳的願
  
  不被病所苦的人,就沒有病苦。
  
  勇於承擔,才會「痛快」!
  
  十幾年前,台中有一位委員的女兒患了噴射性癌症——全身的癌細胞一直擴散,無法開刀。她在一次打佛七時,發願再給她兩年的時間深入佛法。
  
  她告訴我:「師公!我認識佛法太晚了。我想跟隨您,不知是否跟得上?
  
  我說:「妳若能多瞭解佛法的精神,體會慈濟的宗旨,一定跟得上我。」
  
  她說:「我要用兩年的時間來瞭解佛法,體會慈濟的宗旨。師公,我有辦法再活雨年嗎?
  
  我說:「只要妳有信心、忍得住病痛!妳過去生中有這麼多業,只要痛一陣就消一分業;就像妳身上紮了刺一樣,每拔去一根就痛一次。每次一痛,妳就起歡喜心——『痛快!痛快』,它便會痛快地過去。」
  
  她說:「痛即是苦,要怎麼快呢?
  
  我說:「有時候我的心絞痛發作,別人是用呻吟的方式,我則是用說話的方式。因為既然有力氣呻吟,為何沒有力氣說話呢?你若大聲地說出來,就會忘記痛感在哪裡。所以,若能抱著將痛當做快樂、當做享受,它就會很快過去了。」
  
  兩年來,她每次痛起來就打電話給我:「師公!我又痛了。」
  
  我告訴她:「痛就是快過去的時候,妳要勇敢。」
  
  她臨終時,剛好台中有事,我就順道去看她。
  
  我一到那裡,看到她的嘴巴、舌頭都腫脹了起來,真是可憐。她一看到我,由於無法說話,便拉著我的手放在她的胸前,用手比畫出她的心和我的心,密切的合在一起,我告訴她:「我瞭解,我知道妳的心和我的心已經貼在一起。」
  
  她從床頭取出一包東西交到我手裡;這包東西是她所有的積蓄,有黃金及一張支票。她用手比畫著,表示要完成我建院的願。
  
  她先生在一旁告訴我:「她這分堅強,是師公所賜與的。每次看到她爬樓梯時,我就知道她又痛了。我總是叫她省點體力,她就會說:『痛快!痛快!讓我出一點力,用爬樓梯來分散那痛的感覺。』」當時我告訴她:「妳過去生的業,是如此的重:若此生消了業,來生要跟隨我就容易了。」
  
  在我看過她之後第二天,她就往生了。
  
  委員們為她念佛時,我也為她念了幾句,對她說:「惠貞!要記住妳的願!」
  
  有福的老太太
  
  該做的事,常常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無異耳聾目瞶。
  
  有一位老太太,她的媳婦是我們的委員。不久前,她在媳婦與女兒的陪伴下,到花蓮本會。她在感動之餘,發心幫我建院,在媳婦與女兒的鼓勵下,拿了十萬元來給我。
  
  她的耳朵重聽,媳婦告訴她:「媽媽,您拿十萬元去可以接受師父的祝福。」
  
  她說:「我已經很有福了,就是因為有福,才能見到師父,能見到師父,才有機會做好這件事。」
  
  臨走前,她再一次告訴我:「師父,我非常感激您,我真有福氣,能見到您,同時做好這件事。」
  
  恩愛生悲惱
  
  諸苦所因,貪慾為本;若滅貪慾,無所依止。《法華經》
  
  佛陀常說:「愛慾是煩惱的根源。」
  
  波斯匿王一直無法體會其中的道理。
  
  王后末利夫人智慧深厚,她看到國王無法醒悟,就利用機會向國王說:「王與某國交好,如果該國慘遭滅亡,大王你作何感想?
  
  王說:「我會為之憂惱。」
  
  夫人又說:「你最愛的人是琉璃太子與金剛公主二人,假若他們之中有一人忽然死亡,大王又會怎樣呢?
  
  王說:「我會痛不欲生。」
  
  末利夫人又說:「我有幸當王后,承王愛護,假如有一天我生病將死,大王又有怎樣的感覺呢?
  
  王說:「我會悲痛欲絕。」
  
  夫人說:「那就對了,這就是佛陀所說的『恩愛生悲惱』啊!」
  
  病床上的兄弟
  
  每天能從床上甦醒過來、下床活動,就值得感激;
  
  多一分感恩,少一分抱怨。
  
  在宜蘭有一對五十幾歲的兄弟,大哥在九歲那年,身體開始產生異樣,兩隻腳長滿了斑點。父親曾帶他到皮膚科診治,一直未見好轉。後來還變賣田產為他治病,卻未能挽回他的健康,終究還是變成小兒麻痺。
  
  做父母的,轉而將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次子的身上。沒想到次子到了九歲那年,還是發生和哥哥同樣的情形,雖盡力延醫診治,終究無法挽回健康。
  
  兩兄弟終日躺在床上,手腳僵硬不能動彈。
  
  我問他們:「你們躺在這裡多久了?
  
  他們說:「四十年了。」 
  「可曾出去過?
  
  「陽光是什麼樣子,我們已經沒有記憶;月亮是什麼模樣,我們也不知道。」
  
  他們的精神很好,卻不曾看見外面的世界。從九歲到現在,兩兄弟躺了四十年的青春年華。他們是無奈的!他們無時無刻不想掙脫那張床,立足大地。還好他們有位叔公,為他們處理大小便,他們的叔公已經將近八十歲了。
  
  「自己下床走路」原是多麼簡單的動作啊!但是他們卻渴望了四十年而不可得。
  
  冬陽
  
  人間的苦難是一面鏡子,安讓我們看到世間的苦狀,
  
  而起警惕心、感恩心和精進心。
  
  有一個曾因車禍傷及腦部的人,他有兩個孩子,一男一女,都患了進行性麻痺症,我們鼓勵他將孩子送醫治療。他把孩子送到長庚醫院,交給我們照顧後,竟然沒有錢可以搭車回家。第二次送孩子去住院檢查時,我們的委員去看他,問他吃過飯沒有?他說,吃過了。
  
  後來隔壁床位的人才說:「真是可憐,他只喝水而已,並沒有吃飯。」
  
  他在回家途中,不慎從樓梯上摔下來,腦部再次震盪,由於家裡還有個體弱多病的妻子,他必須趕回家去,便硬撐著爬起來,回到家就昏迷不醒了。家人打電話給台中委員,委員立即將他送到榮總台中分院,醫生為他緊急開刀。
  
  我到台中去看他的時候,他說:「這一切都是功德會救我的,否則我早已不在這人世。」
  
  我安慰他說:「不用太為兩個孩子煩心。」
  
  他說:「怎麼不煩呢?幸好社會上有這麼多愛心人士的幫忙,使我感到十分安慰。」  

  樂生菩薩
  
  不要把陰影覆蓋在心裡,要散發光和熱,生命才有意義。
  
  台北「樂生療養院」的院友知道我要建醫院時,即要求慈濟停止資助他們的生活。而且,他們每個月還捐出六、七千元,後來更增至兩萬多元。他們甚至發起「一人一萬」的募款活動,幫我建院。
  
  當中有一位重殘的老太太,八十多歲了,她耳朵重聽、兩個眼珠都沒有了,鼻子也塌了、手掌也沒了、手臂被開水燙傷,因為已經喪失痛覺,所以傷口潰爛了也沒有知覺;兩隻腳有一隻膝蓋以下完全脫落,另一隻則缺了腳趾頭。
  
  她捐出了六萬元。
  
  事後我問她:「老菩薩,您捐那麼多錢,您存了多久呢?
  
  她回答:「三、四十年。」
  
  她從民國四十二年住進樂生療養院後,就把每天六角半的菜金存起來。她原是準備作為身後要用的錢,現在為了慈濟要建院,只留下四萬元,其餘的全部捐給慈濟。
  
  我接過這錢,感覺它好重、好重!心裡真是既感恩又感動!
  
  袁盎斬晁錯
  
  經云:「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淨心才能無業,無業才能自在。
  
  古時候,有一位悟達國師,很受當時皇帝的敬重。
  
  每次悟達國師講經時,皇帝一定會親自列席聽法。為了表示對國師的恭敬,皇帝還特地造了一張檀香座椅送給他。此時儘管悟達國師的修持很好,也難免生起一股歡喜與驕傲的心。
  
  國師心想:「國王如此看重我,我真了不起呀!」  
  他正歡喜地準備上座時,一不留神,膝蓋被椅子撞了一下;沒想到膝蓋從此瘀血,不久竟化膿潰爛。
  
  由於他是國師,皇帝特下詔書,將天下的名醫全召來為他醫治,但是沒有人能治好他的膿瘡。
  
  這是個「人面瘡」,潰爛得很像人的面孔,有眼睛、鼻子、嘴巴,令悟達國師苦不堪言。
  
  就在這個時候,他想到初修行時,有一回出去參訪,到一座寺院掛單。
  
  他的隔壁房,正好住著一位生了重病的客僧。這位客僧全身又髒又乏人照顧,悟達國師看了生起憐憫之心,便前去為他洗澡、餵食湯藥,直到他完全康復。
  
  臨別時,客僧告訴悟達國師說:「謝謝你的照顧!將來你有困難時可以來找我,我就住在九隴山兩棵樹之間。」
  
  於是,他千里迢迢趕到九隴山去。到了那裡,真的在兩棵松樹間發現有一座很大、很堂皇的寺院。當他抵達時,這位幾年前曾經相處過的老出家人,已經出來迎接悟達國師,並將他攙扶到裡面,告訴他:「你不必擔心!現在天色已晚,明天我叫小沙彌帶你去洗一洗就沒事了。」
  
  第二天天未亮,就有一位小沙彌引導悟達國師到山崖下,有一股清澈的溪水流下來,這位小沙彌告訴他:「你只要將水拿來洗膿瘡就會好了。」
  
  當他歡喜地舀起水準備洗腳時,突然間好像聽到有人在叫:「且慢洗,且慢洗。」
  
  他愣住了!
  
  接著又有聲音傳來:「不知道國師是否聽過袁盎斬晁錯的故事?過去你就是袁盎、我就是晁錯。十世的冤業,我一直跟隨你;因為你的修行高深,所以我不得其門而入,無法報仇。今天你受皇帝寵愛,『我慢心』一生,我才能夠乘隙而入報復你。現在迦諾迦尊者用三味水洗冤業,從今天開始,我的冤業也解了。」
  
  他聽了之後,如大夢初醒,全身冒冷汗,趕緊將清涼的水拿來洗腳。  
  一陣痛徹心肺的感覺,使他昏了過去,醒來之後,瘡也已經好了。
  
  當時,他才深深感受到業力的可怕。因為十世的修行,竟然無法逃不定過往昔所造下的業啊!
  
  清淨莊嚴的清潔工
  
  凡夫只看到別人外在的污點,卻看不到自己內心的垃圾。
  
  有一天,佛陀出去托缽時,看到一位貧婦,她是清掃街道的工人,身上很髒,穿的衣服又破爛。當她看到佛陀走過來,立即自慚形穢地躲到一處角落。
  
  佛陀便走到角落把她找出來,慈悲地問她:「妳為何要逃避我呢?有很多人一看到我,或聽到我的名字就很歡喜,急於想親近我。為何妳看到我,卻跑得遠遠的呢?
  
  貧婦回道:「佛陀,我敬仰您!但我是一個低賤的人,身上又這麼髒,怕污穢了您的清淨,所以才不敢接近您。」
  
  佛陀說:「在我的心目中,沒有髒的人,也沒有卑賤的人。妳回去沐浴更衣,再來聽我說法吧!」
  
  貧婦非常高興地跪下,向佛陀磕頭說:「佛陀啊!我真的可以跟其它人一樣去聽您講經嗎?
  
  佛陀說:「蠢動含靈,沒有所謂的高下分別,妳儘管來吧!」
  
  在一旁的人,看到佛陀接近一個穿著襤褸的貧婦,很不以為然;覺得佛陀這麼做,有辱身份。
  
  佛陀就說:「我說的清淨並不是指形態,而是指心的清淨。今天街道上能這麼乾淨,是從何而來的呢?是因為有這些清掃工人啊!她的身上雖髒,但是她的心比你們清淨。第一,她沒有驕慢;其次,她無所求又有一分謙虛的心。」
  
  佛陀接著又說:「你們自以為是社會上有地位的長者,所以驕慢自負,對人起分別心。因此,你們的心地一點也不清淨。」  
  佛陀剛說完,對面走來一位容光煥發、穿著端莊的莊嚴婦人。佛陀問大家:「你們看看她是誰?
  
  眾人一看,原來她就是那位清掃街道的貧婦。佛陀因此說:「現在她與你們又有什麼差別呢?
  
  以三輪車為家的老太太
  
  父母是兒女的根,根露則枝寒。
  
  有幾位委員告訴我,有一天晚上在回家途中,天正下著濛濛細雨,一位老太太蹲在一輛破舊的三輪車上,車子旁邊用三夾板隨便釘著,上面蓋著塑料布。委員問老太太家住哪裡?她說她沒有家;問她是否有兒女?能否打電話聯絡他們?她說不要告訴她的兒女,否則會挨兒女的罵。
  
  雨不停地下著,委員們要她暫時到走廊下避雨,她說怕被人驅趕。這輛三輪車平時是用來撿破爛的,無法躺下休息;她只能蜷縮於角落,等待天明再繼續撿破爛。
  
  委員問:「老太太,我們能幫助妳嗎?
  
  她說:「不必了,只要幫我找間讓我租的房子就可以了。」她的兒女難道不知道在這個世間,還有一個流落街頭、靠撿破爛維生的母規嗎?
  
  杯子的水滿了
  
  為人要謙虛禮讓、尊重別人,才能有所成就。
  
  日本有一位祖師,名為南隱,這位大禪師是一個老實修行的人,全心研究禪理。
  
  當時有一位在日本學術界非常著名的學者,他除了社會、文學等學識豐富外,也研究禪學。
  
  他認為自己的學問已經很高了。但是天外有天,當他聽到有人誇讚南隱禪師時,心裡很不舒服,就想與南隱禪師比個高下。
  
  有一天他美其名說要參學,其實是滿心驕傲、千里迢迢地來到南隱禪師的禪堂,向禪師說:「我是來參學的。」
  
  南隱禪師非常客氣、謙虛地請他入禪房,並親自為他倒茶。這位學者坐在禪師的對面,眼睜睜地看著茶水從杯裡滿溢出來,而禪師仍不停地倒著。
  
  最後,他忍不住叫道:「好啦!好啦!水滿了,裝不下了!」
  
  禪師就說:「對呀!杯子的水滿了,就裝不下了;你來參學,心裡卻像這只杯子一樣,滿是驕傲、我慢,又怎能聽得進去呢?

秋之卷

  佛陀的遺產

  氣大則咄咄催逼,終至氣盡而衰。

  量大則氣來順受,終能氣足而圓。

  有一次,羅睺羅和他的師父舍利弗出去托缽,途中,有一群無賴漢看他們一老一少,就前來戲弄。有人把泥沙放進舍利弗的缽內,舍利弗視若無睹也繼續往前走;羅睺羅走在後面被打了一拳,頓時,血從面頰流下來。但是,他倆仍繼續向前走。

  當遠離那些無賴漢後,舍利弗對羅睺羅說:「你不要生氣!佛陀教我們要憐憫眾生、起慈忍心,這正是我們修行的對境啊!

  羅睺羅流著淚回答:「師父,我沒有生氣,也不埋怨,我很感謝佛陀遺傳給我慈的心念、忍的功能。佛陀一生為了眾生。辛勤地教化,而眾生仍充滿憎嫉、逞強欺弱,以致造成社會的禍害,天下的動亂。我是因為悲憫他們的無知才流淚啊!

  明日黃花

  在生命的白紙上,聖人每天題上一篇好文章;

  凡夫卻匆匆翻過每張白紙。

  佛陀在過去生中,有一世身為國王。當時他即對佛法認真鑽研,並經常思索:何謂人生無常?

  有一天,他帶著許多宮女嬪妃到御花園散心。一朵朵黃花正艷麗地盛開著,令人賞心悅目。國王讓宮女嬪紀們四處嬉戲遊玩,自己走進涼亭休息;不一會兒,他竟睡著了。

  不久,國王醒來,見宮女嬪妃們在不遠處嬉笑玩耍,就好奇地走過去;到了她們身邊,國王長歎一聲:「唉,原來這就是無常啊!

  宮女們聽到國王的歎息聲都覺得奇怪,趕緊跪下問:「國王,您為什麼歎息呢?

  國王說:「剛才來時所看到的鬱鬱黃花,待我一覺醒來,它已飄零滿地了。無常這麼迅速,我們卻因耽於樂而不知自己的生命、權勢、財富隨時都有可能產生癡變化,多麼愚癡啊!

  國王回宮之後,就捨棄王位,出家修行了。

  誠懇的求道者

  佛言:知佛恩者,見師則承事,不見則思維教誡;

  如孝子念父母,如人念飲食。

  有一位年輕人,以非常誠懇的心拜師求法,。雖然師父都沒有傳受他一點道法,但是多年來,他仍然死心塌地追隨師父。

  有一天,師父出門辦事回來,因為非常疲累,就往床上用力一坐,然後倒頭呼呼大睡,沒想到竟然把床腳震斷了一隻。他看到師父的床鋪只剩下三隻腳,就趕快蹲到床下,用肩膀支撐折斷的床腳,讓師父能安穩地躺在床上。

  第二天師父醒來,看到了弟子蹲在床邊,就問他為何蹲在那兒?他把事情的原委稟告師父,師父聽了深受感動,也感到很慚愧!因為這麼多年來,他都沒有教授弟子一點道法。從此,他開始認真地將自己的法門傳授給弟子。

  過了一段時間,師父試試弟子的誠意,於是有一天,他將鹽拌在水裡當酒,拿起鹽水對弟子說:「我想喝酒!

  然後將整桶鹽水統統喝下,不久,他就開始嘔吐;吐完之後,他假裝酒醉,然後像說醉話一樣告訴弟子:「你若敬重我,就把地上的東西吃下。」

  說完,就假裝睡著了。

  他一面裝睡,一面偷偷觀察弟子的反應,沒想到弟子真的蹲下要把他吐出的東西吃下去。

  他見狀,趕緊伸手將弟子拉起來,非常感動地說:「你這一念誠心,令我無比感動!我全部的道,你已經學了八分;其餘的二分,我會再傳授給你。」

  天堂的鑰匙

  經云:若有善業,自然力故,受好業報;

  雖國王黨援力,不如業力。

  幾年前我到總統府,當時的李副總統和我談起宗教問題。

  他說:「這個社會,為什麼會這麼亂?大家都不肯犧牲,你爭我鬥,到底要爭到什麼?鬥什麼?到頭來還不是一場空!就像我,目前我是副總統,但是即使到了天堂,這副總統的頭銜也與我絲毫不想幹。地位再高、錢再多,都與天堂無關;只有一樣是和我們息息相關的,那就是要做一個好人;也就是要做一個『你愛人人,人人愛你』的人。這種行為才會與在堂有關係。」

  人活在這個世上,希望別人愛你,就必須先去愛人;爭鬥是不能達到目的的。

  哪裡是東方

  要檢討自己,不要依賴風水。

  有一位地位和教育程度都很高的人士對我說:「師父,我最近可能不會到花蓮。」

  我問他:「為什麼呢?

  他說:「最近一位摸骨先生為我摸骨後,說我近日不宜去東方,包括日本、花蓮都不能去。」

  我說:「如果東方不可去,那房子的東方可不可去呢?你只往西或往南北走,那你如何回到原來的地方呢?更何況普天下的東方本來就難定,在台北說花蓮是東方,在花連則認為台東才叫東方,東方的過去才是東方,西方的過去才是西方,到底哪裡才是真正的東方呢?人只要心正則氣盛,自然隨時隨地都吉祥。何必被這些莫名的惶恐,束縛我們的心?

  巴西人的終身大事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使是人間好時節。

  中國人有許多規矩,如結婚要合八字、看時辰;有人往生也要看時辰,以避免犯沖。其實,這些都是我們自設的規矩。

  有一次我有個俗家親戚從巴西回國,他告訴我:「由於平時大家都有忙,因此巴西人有個習慣:結婚都是利用星期日;另外,人若往生,必須在二十四小時之內出殯。」

  又說:「巴西人的墓地不必看風水,因為當地的墓園都是花園公墓。由政府規畫之後,請建築師設計。樓下是大廳,在假日可以提供全家人作為休閒之用,樓上則是放棺木的地方。在度假休閒時,可與自己的祖先們相聚,多親近啊!

  巴西人民,不也生意照做、家庭生活過得美滿幸福嗎?

  公媽喜坐搖搖椅?

  迷信不如不信,要平安,先要心安。

  有一個人告訴我:「師父!我家常常不平安,地理師來看了之後,說神位的方向不對,我就把它移向另一方。但是另一個地理師來,又說放這個方向不對,前前後後共移了六次,我該怎麼辦呢?

  我說:「你家的公媽怎麼這樣難侍候,整天椅子坐不穩?這也不好、那也不好。人生就像是一個舞台,下台後把裝飾、配件拿下來,你是你、我是我,彼此再也沒有台上所扮演的關係了。」

  「我們的廳堂上有『公媽牌位』,最主要是要讓我們的子孫知道以前的祖先是從何處來?籍貫在哪裡?姓名是什麼?這是人生的根,讓我們知道如何尋根、常常回報父母恩,而不是要我們常常掛慮『公媽』的位置。所以,你只要心安就好了。」

  孔子的小老師

  無一事而不學,無一時而不學。《朱熹》

  孔子七十多歲的時候,有一次乘坐馬車經過一個地方,正好有個孩子在路上用泥土築起一座城。

  子路很急躁地對孩童說:「小孩子,你沒看到馬車來了嗎?怎麼不趕快閃開呢?

  小孩子很安然自在地抬起頭說:「喂!自古以來,應該是馬讓城呢?還是城讓馬呢?

  孔子在馬車上聽到,便趕緊下車,雙手打恭作揖地說:「孩子,你真是我的老師啊!我這個七十多歲的老人都沒想到這個問題,竟讓你教我體會到這個道理。你真是我的老師啊!

  賣米粿的夫婦

  看淡自己是般若,因有般若而自在;

  看重自己是執著,因生執著而煩惱。

  有對中年夫婦從台南來,他們是做小生意的,推著小推車,在路邊賣炸米粿。

  去年,他們看到「慈濟」的報導後,當天整晚都睡不著覺。太太建議說:「我們辛辛苦苦參加的兩個互助會,是不是把它標下來給師父建醫院呢?一來不怕被倒會,二來又是真正在種福田。」

  先生聽了,非常贊成太太的建議。

  太大又問他:「我們的小攤子一遇颳風下雨就無法做生意。如果我們把會標下全部給師父,你的心會怎樣?

  先生回道:「別人吃三餐,我們可以只吃兩餐啊!兩餐不繼,就吃一頓吧!

  有一次他們專程來花蓮,到精舍已是傍晚時分。由於我的腳部扭傷,所以沒與我見面。因為隔天晚上還要做生意,他們第二天一早就搭六點多的車子回去了。

  有人問他們:「你們不是要見師父嗎?

  他們說:「早上師父出來吃早餐時,我們已經遠遠地看到了,這樣我們就很滿足了。」

  延遲訂婚的年輕人

  能捨私利,才得公益。

  在籌建「慈濟醫院」時,有一位年輕人讓我好感動!他一聽到慈濟要建院,就和母親商量,準備將訂婚的金飾全部捐出,以響應建院。

  他說:「慈濟建院只有一次,而今年不訂婚,還有明年;明年不娶,還有後年。真正願意嫁給我的人,絕不會只看在金飾的分上。」

  一對感人的夫婦

  寶物不用如廢物。有智慧的人,能利用它而得福德。

  有一對夫婦,將他們儲蓄的珠寶盒捐獻出來。

  我問先生從事什麼行業?

  他說:「我白天上班,晚上開出租車。」

  他是在一次聽我講經之後,深深覺得:慈濟工作,人人有責。所以,他一回到家便和太太商量,太太馬上將戒指、項鏈、手鐲和孩子的帽花取下來交給他。

  她告訴先生:「我們有沒有這些東西都一樣;但是捐給師父,卻可以變成救人的事業。我們雖然沒錢,但是還有這些東西,就把這些金飾統統捐出去吧!

  高雄也有一位幫人糊紙袋的年輕婦女,家境並不富裕。她從我講話的錄音帶中,得知我們要建醫院十分感動,便將脖子上的結婚項鏈和孩子彌月的金帽花,連同現金一萬元,托委員帶來給我。

  他們都不是富商巨賈,維持三餐溫飽並非易事,但是他們卻點燃了人性愛的光芒——照亮別人,也照亮自己。

  蜜汁的迷思

  眾生處在危如深井的三界中,無常如狂象,晝夜如二鼠,

  生命難保常安;若迷於世樂,則難逃墮落之苦。

  佛經中有一則故事:

  有一個人在曠野中,被一隻狂象追逐。他驚慌地逃到一口空井時,發現有一條樹根伸入井中,便順著樹根躲入井裡;快到井底時,看見有一隻大毒龍正張著血盆大口等他,旁邊還有四條毒蛇對他張舌吐信。他被眼前的情形嚇壞了,立即抓住樹根往上攀爬。不料,他的頭頂上方卻有一隻黑鼠和一隻白鼠正在嚙吃樹根。這時候,他真不知該如何是好?

  在驚惶無助之際,井上的一棵大樹忽然滴下一滴蜜在他的嘴裡;他細細品嚐那滴珍貴的蜜汁,竟迷於它的美味,而忘了要趕緊離開這口險井。

  我們可以藉著這則譬喻反觀自己:是不是也常被世間的欲樂所迷惑呢?

  屋漏偏逢連夜雨

  生活在幸福天地的人,經常無病呻吟,

  因為他不瞭解真正的病痛。

  宜蘭有一對李姓夫婦,每天將孩子打點妥當就一起上山工作;結束一天的工作,又一起回家。雖然貧窮,倒也享受了天倫之樂。

  但是好景不長,有一天兩夫妻上山工作時,孩子到海邊玩水,不幸慘遭滅頂。做父親的深感因工作而疏忽小孩,才使孩子遭到不幸,因此在事故發生之後半年,他就不再上山工作,而就近從事捕魚的工作。

  但是,他上船工作的第三天,船在海上遇到大風浪,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這位婦人半年前失去一個兒子,半年後又失掉丈夫,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擊!但是她為了撫養其餘的四個兒子,不得不強打起精神與毅力,繼續到山上工作。

  當她上山工作時,家裡兩個幼小的孩子,一個三歲、一個七歲,由於乏人照顧,在家裡玩火柴,不慎將一間茅屋燒燬。當時的她,真是痛不欲生!村裡的人,看到這位李姓婦人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接連遭遇三次不幸,十分同情她。於是,村人便合力為她在海邊簡單地造了一間房子。但是房子蓋好不到三個月,又在一次颱風造成的水災中被沖毀了。

  就在這位婦人貧窮無助時,我們發現了這個個案,就和村人合力再為他們在頭城造了一間房子,並且按月資助他們的生活費用。

  有一天,我到宜蘭複查貧戶,心想:我們為她蓋的房子,大概也差不多完成了,便決定去看看她。到了她家,房子已經蓋好,牆是用磚砌的,屋頂覆蓋黑油紙,看起來滿堅固的,不過門卻鎖著沒人在。

  我們正想打聽婦人的去處時,鄰居們問我:「師父!您是不是從花蓮來的?

  我說:「是啊!

  他們說:「這位婦人真可憐,還好有您的幫助!昨晚她的孩子被毒蛇咬傷,現在人在醫院,可能很快就會出院回家了。」

  我說:「是不是傷勢不要緊?

  他們說:「不是!是因為沒錢住院。因為醫生說要注射血清,但是她沒錢繳費,聽說今天早上她去辦出院手續。」

  我和委員不敢再久留,便馬上趕到醫院去。到了病房,看到這位婦人一臉「無語問蒼天」的無助模樣,真是令人同情。

  我問她:「孩子的情況怎樣了?

  她手上拿著一張單子回答我:「我想辦出院手續。」

  我說:「妳不能辦出院手續。」

  「若不辦出院手續,我根本無力繳交血清費及醫藥費。」「孩子的腳都腫起來了,怎麼可以出院呢?你要讓他繼續住下去,慈濟會幫助你的。」

  經過我們的勸說,她才為孩子辦了繼續住院的手續。我鬆了一口氣,但是心卻隱隱作痛!為眼前這對可憐的母女,也為這人間的苦難眾生。

  飽與餓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因為沒有人能離群獨居。

  曾經有人問:「地獄的眾生想吃飯,卻因為筷子太長、手太短而吃不到飯,因此他們都餓得很痛苦;天堂的天人,他們的筷子和地獄眾生的筷子一樣長,卻能吃得又飽又快樂。這是為什麼呢?

  我說:「因為地獄的眾生,心地都很自私,誰也不願意為別人付出,所以永遠也吃不到東西;而天人彼此都能互助、餵食對方,因此大家不但能吃得飽,同時也吃得很快樂。」

  可悲的是,前者的現象在人間社會卻也處處可見。

  誰比較愛誰

  兒女的歡笑,是父母的冬陽。

  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太大,隨著兒子和媳婦來花蓮看我。我向她說:「老菩薩,妳真的好有福哦!

  她非常高興地說:「我這樣就是老菩薩哦?

  我說:「是啊!因為妳用愛心栽培這個菩薩子,所以他才能奉獻人群、利益社會;能夠奉獻人群、利益社會的人,就是菩薩啊!他既然是菩薩,妳就是老菩薩了!

  她說:「師父,您真好,我很感謝您!因為您讓我的兒子和媳婦處得很好,我再也不用操心了。」

  我問她:「以前不好嗎?

  她說:「以前他們兩個很會吵架。」

  聽說以前兩夫妻吵架時,常說誰怕誰?有一次我對他們說:「不要說誰怕誰?要說誰比較愛誰?

  從此,這對夫妻如果有衝突時,就會同時想到「誰比較愛誰?」而互相有愛的競爭,能夠彼此禮讓、體諒對方,因而相處得很好。

  母愛的昇華

  能藉事練心,才能節制心靈無止境的飢渴,

  並體驗付出後的快樂與滿足。

  有一位才七歲的小孩,將他所有的儲蓄,以父親的名義捐給慈濟。

  這位媽媽才三十出頭而已,長得很秀氣。她聽了小孩對我說的話後,感動得流淚!

  她說:「師父!我什麼都滿足了。過去,我總覺得人生缺少了什麼,永遠有不能填滿的感覺;然而今天,我覺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她接著說:「我兒子有這分愛父親的善心,身為母親的我,怎能不如孩子呢?我要用我兒子的名義捐出三十萬元。」

  後來這位媽媽到美國學醫,希望將來學成,能為病苦的眾生服務。她在留學期間利用時間打工,以籌足她當初發心捐獻的三十萬元。

  她寫給兒子的信中說道:「媽媽沒有打越洋電話給你,忍著沒有聽到你的聲音,是想節省電話費捐給『慈濟』。雖然我們的時空距離隔得那麼遙遠,但心卻是牢牢地連在一起。孩子!你要體諒媽媽!

  我們可以想像:她初到美國,人地生疏、舉目無親,生活一定非常艱苦,然而她卻能克服思念愛子之心,將私情昇華起來,化為奉獻的大愛長情,實在令人感動!

  老人的斧頭

  「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一朝塵盡光生,

  照破山河萬朵。」

  佛經上有一則譬喻故事:

  有一位孤苦無依的老人,一生貧困,只靠伐木來維持生活,手中的斧頭已經跟隨他幾十年。

  有一天,一位從外地來的商人,無意中看見老人手中的斧頭時,忽然眼睛一亮!因為他看出這不是一把普通的斧頭,而是世間少見的寶物;可惜的是,這把斧頭被老人拿去劈薪砍柴,以致磨損了一大截。儘管如此,這位識寶的商人還是對老人說:「老伯,您手中的這把斧頭能否賣給我?

  老人說:「怎麼可以呢?我這一生都靠這把斧頭伐木、劈柴,維持三餐啊!

  商人又說:「那我用一百匹的錦緞和你交換,好嗎?」老人聽了,心裡很不舒服,以為商人在和他開玩笑,便不理會他。

  商人以為付出的還不夠,就說:「老伯,你是不是嫌我給的太少了?那我就付給你兩百匹吧!

  老人聽了,很生氣地說:「我現在正忙著,你卻在此糾纏我、浪費我的時間!

  老人臉上露出不悅之色,商人看他這麼不高興,以為這種價格仍然不夠,就馬上改口說:「那五百匹!五百匹好嗎?

  老人見他如此認真的態度,於是開始相信自己手中的斧頭,能換得五百匹貴重的布,竟然憂傷地哭了起來。

  商人以為老人捨不得賣斧頭,就安慰他說:「老伯,你不要再哭了!如果這樣還不夠的話,我再加到一千匹好啦!

  老人聽了,嗚咽地說:「太多了,實在太多了!只是這幾十年來,我竟然不知寶物在我手中,還用它來伐木、砍柴。如今,這麼寶貴的東西磨損了大半截,叫我怎麼不傷心呢?

  跑道場

  不先培養愛心和耐心,則學佛難成。

  有一位佛教徒經常跑道場打佛七,她第一次到精舍時就說:「師父,我今天能來很高興,差一點就來不成了。」

  我問她:「為什麼來不成呢?

  她說:「先生不肯讓我來。因為幾天前,我接連打了兩次佛七。回家後,先生責備我不顧家庭,因此不讓我出來。」

  我說:「妳難道沒告訴他嗎?是不是家裡很忙?

  她說:「家裡是做生意的,但是我認為精進比較重要。人生無常,修行這條路不趕快走怎麼行?所以,第一次打佛七時,我就不告而別;回去後,先生罵我出門也不說一聲。兩天之後,我告訴他要到高雄打佛七,先生又罵我家裡都還沒有整理好又要出去。前兩天回到家,兩人大吵了一頓!事後我的心情很不好,知道花蓮有打佛七的活動,心想來拜拜佛,心情或許會開朗些。」

  我說:「對不起!妳來這裡拜佛,心情是無法開朗的。因為妳來這裡拜佛時,家人正在起煩惱。由於妳的信佛,使全家人反對佛教,他們又會在社會造下多少口業?這都是因為妳沒做好家庭主婦的本分,難怪先生會反對妳。」

  痛苦與痛快

  人在痛苦時會發出呻吟;呻吟是聲音,笑也是聲音;

  呻吟給人憂愁,歡笑卻給人歡喜。

  有一位從嘉義來的脊椎瘤患者,右手腳已經稍有萎縮了。他在慈濟醫院辦好住院手續後,便和太大到精舍看我。

  他說:「幾年前,我們就參加『慈濟』了。我一直有個願,希望能來看看『慈濟』:這次開刀,正好兩願一次完成。」

  他要離開之前,要求我以最簡單的一句話,告訴他如何消掉業?

  我說:「你要專心。做事業時,就專心做事業;現在生病了,就要專心治療;有病障來時要歡喜接受。」

  他開完刀後,我去醫院看他,正問醫生:他醒了沒?真湊巧,他就在我說話時醒過來了,馬上開口說:「師父!您好!阿彌陀佛!

  我問他:「有沒有信心?

  他說:「我有信心,我要專心調養!

  前天,我又去病房問他:「開刀後,還痛不痛?

  他說:「還會痛。」

  我告訴他:「種苦因就得苦果;種樂因就得樂果。痛有兩個字:一個是痛快,另一個是痛苦。你如果要消業,痛就不要苦。如果病了,覺得既痛又苦,你就種了苦因,就會常常痛苦,你應該放開心胸,高興該來的終於來了!歡喜地接受它,在病中就可得到健康、快樂的果。」

  當我再去看他時,問他:「覺得好一點了嗎?

  他回答得很有智慧,說:「師父!我很痛快。」

  病中的笑容

  病申的笑容,恰似烏雲散盡後的煦日。

  有位二十一歲的女孩,家住中壢,罹患心臟病多年。當她在桃園的醫院檢查出必須做開刀手術時,即堅持轉診「慈濟醫院」。她開刀後第四天,我前去探視,只見她精神奕奕地坐在床沿,和照顧她的姊姊談笑風生,看不出絲毫的病容。

  我問:「妳來開心啊?

  「對呀!我來開心。」

  「妳開心,我們也『開心』。」

  她聽了又是一臉的笑意,在旁邊的姊姊也歡欣地表示:「看到她笑,我們全家都非常高興。」

  六尺巷

  愚癡者常在心地築起堅固之牆,禁錮自己;

  智慧者卻能拆掉這堵牆,讓人事更圓融。

  古時候有位進士張英,德學深厚,深得皇帝器重。

  有一次,他隨皇帝巡行四方。隔壁鄰居便趁機將兩家共享的一牆打掉,將自己的房子擴大了三尺。進士的兒子無法制止,只好寫信請父親回家處理。

  張英看過兒子的來信以後,並沒有動身回鄉,只寫了一首詩寄給兒子:

  千里家書只為牆,

  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兒子收到信後,就不再追究。這位鄰居輾轉得知張英寫了這樣的信,心生慚愧!不但退還原來的三尺土地,還自動退了三尺。

  張英回鄉後見到這種情形,也不願收回自己應得的三尺土地,於是成了鄰里皆知的「六尺巷」。

  手術檯上的誦經聲

  身病心不病,苦時能捨苦,痛時能捨痛,自然無痛苦。

  有一位委員的媽媽患了乳癌,來慈濟醫院就醫。

  她開完刀隔天,我去醫院探視。當病房的門打開時,沒看到病人在床上,原來她坐在窗戶旁的椅子上。

  我說:「妳昨天才開刀,怎麼現在就坐起來了?

  她說:「我不覺得不舒服啊!昨天要進開刀房時,就一直聽到精舍誦經的聲音;醒來時,手術已經完成了,且身體也不覺得痛,晚上我就自己上廁所了。這裡的醫師不但醫術高明,而且很有愛心。」

  我說:「精舍和醫院距離十二公里,精舍的誦經聲,妳竟能聽得了了分明而忘記手術之痛,這是妳的誠心感應啊!

  再生緣

  原諒別人是美德,原諒自己是損德。

  多原諒別人一次,就多一分福。

  多年前的某一天,母親打電話到花蓮,告訴我一件令她非常傷心的事——我的小弟在軍中被人失手打死了。母親問我該怎麼辦?

  當時,我很冷靜地安慰母親:

  「弟弟已經走了,再做任何舉動也無法起死回生。佛教講因果,若非過去世中有某種冤業,今生就不會遇上這種境況。您應該轉換心態,為那個失手殺人者的母親著想,她的心情一定比您更痛苦!因為她的心裡除了萬分愧疚之外,更害怕她的孩子會遭到嚴厲的處置。她孩子的命運正操縱在您的手中;只要您一念慈悲,設法替那個孩子脫罪,就可以放他一條生路。弟弟已經過世,您要以佛心普愛天下眾生,別人的孩子也是您的孩子啊!您一定要護著那個失手錯殺您兒子的人。」

  母親接受了我的建議——化悲痛為愛,以德報怨。

  在軍事法庭上,她告訴法官:「我兒子的精神不太好,可能因此才被誤殺,我不恨對方。」

  後來,母親保釋對方出獄。母親這種「化仇為愛」的菩薩心,令對方的父母萬分地感激;更給那位年輕人一個自新的機會。

  看輕病痛

  看重病痛,就是看輕自己;看輕自己,就不得超越。

  有一位因肺癌往生的慈濟委員,她在未聞佛法以前,一直埋怨自己的遭遇;接觸慈濟後,常聽我說:「病的時候,就要歡喜接受;專心地調養,把痛苦轉為痛快。」

  她聽了我的話,就想:「對呀!同樣是痛,為什麼不痛得快樂,而要痛得那麼辛苦呢?愈是苦,精神上的負擔就愈沉重,若能將痛轉為快樂,精神就輕鬆多了。我應該聽師父的話。」

  後來她的癌細胞開始擴散,但是仍表現得與常人無異;直到往生前兩天,才住進醫院。她一再告訴家人,不要將她送進加護病房。

  她說:「師父說過,來就自由地來,去就自由地去;不要將我送進加護病房,我要你們陪在身邊。」就這樣,她輕輕鬆鬆地走了。

  她病危時,女兒從巴西趕回來看她,她還一再提醒女兒要來見我。

  她的女兒告訴我:「媽媽再也見不到師父了。」

  我說:「十分病,妳媽媽用七分精神來支持,而克制癌細胞的侵襲,使自己有如常人一般,我很安慰!她真的做到不被病所苦,而能病得快樂、病得瀟灑!

  諸行無常

  信心、毅力和勇氣三者俱備,則天下無難事。

  佛陀出家歷經了三大阿僧祇劫,他的心非常切切。在佛陀《本生經》和《般若經》中,有一段經文描述佛陀過去修行時,身體力行的精神。

  在雪山地方,有一位求道者獨自隱居在深山中追求真理,但是長時間以來,他的心中仍有一分無法啟開的矛盾。雖然如此,他仍然不斷地在尋找啟開心靈矛盾的方去。

  有一天,天帝忽然看到一道毫光從雪山地方直衝天宮。他看到了覺得非常奇怪,就問天神:「這道毫光是怎麼來的呢?

  天神回答:「雪山中有一位真修行者,可能是他的德行之光沖射到天上來。」

  天帝聽後說:「奇怪?自古以來,娑婆世界雖然出現很多修行人,卻都無法長久繼續這分恆心,沒多久就動搖了初心;就像倒映在水面的明月一樣,水動月就破。難道雪山那位修行者,是真心在修行求道嗎?

  天神答道:「自古以來,雖然有無量無數的眾生發菩提心要修行,卻都很快就退了道心。但是這位修行者卻不一樣;他生生世世都在菩提道中再接再厲,從未退轉過。」

  天帝聽了說:「既然有這麼持之有恆的修行者,我就去試試他的求道心。」

  天帝說完,就化身到雪山,果然看到這位修行者。那時天將黎明,這位修行者坐在大樹下的石頭上,誦念著古代聖人所留下來的經文。他正為無法突破矛盾的心靈而感到苦惱之際時,突然聽到一股非常柔和清淨的聲音。他仔細地聽,聽到很清楚的一句偈文:「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他聽了之後,覺得好像有一道光注入他的心靈,長久以來的矛盾苦惱頓時消失了。他發現自己所要追求的法就在這裡,心中有如「久旱逢甘霖」般地歡喜!可惜,這句偈文只有一半而已,他想再聽下半句,卻再也聽不到任何聲音了。他急忙地四處找尋聲音的來處,結果發現在深澗中,有陣黑煙向上浮動;不久,就出現了一位面相醜陋的化鬼;他眼大如銅鈴,脖子非常細小,卻又肚大如鼓。

  修行者看到此鬼時,心中一點也不害怕。他想:既然四周都找不到人,那麼,剛才的聲音一定是這位化鬼發出來的,他既然會得到半段的偈文,一定是過去生中曾接受過聖賢之教。

  所以,他很虔誠地說:「大士啊!剛才那半段偈文,是不是從您口中歌頌出來的呢?如果是,請求您再把另外半段偈文教授給我好嗎?

  化鬼說:「那句偈文,是從前一位在山中修行的賢者告訴我的。不錯,剛才的偈文只是前半段而已,你要我教授另半段當然沒問題!但是我很久沒吃東西了,肚子很餓!我哪有力氣傳授你另半段偈文呢?

  修行者回道:「你是肉體飢餓,需要食物來維持生命;而我是精神的飢餓,需要妙法來延續慧命。我願意以我的身體,來交換另半段偈文。」

  化鬼聽了之後,同意交換條件,便說出另半段偈文:「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修行者聽了非常歡喜,他悟到世間一切都是無常,不管有形無形、是聲是色,皆是生滅無常啊!能透徹無常真理,則得自在永恆之樂!

  半身闖天下

  每個時刻都是生命的開始,也是生命的結束;

  要緊的是開創新生。

  台中有一位貧戶,平時做小生意維生。有一天,他被火車輾過下半身,整個下肢都被輾斷了,六尺之軀僅剩下三尺,所幸生命保住了。

  當時我鼓勵他:「人生並非只有兩條腿才能走路,世間的道路你才走不到一半,還有一半以上的人生路要走;你今年只有二十八歲,要拿出勇氣!只要記住母親剛生下你的時候,你也一樣不會走路。如今不幸遇到意外,應該要有再生的意志,即使少了兩條腿,還有兩隻手。從今天開始訓練自己,利用萬能的雙手去創造未來另一半的人生。」

  他流著淚對我說:「師父,我以為我這一生已經殘廢了。聽到師父的話,我立志決不殘廢!從今天開始,即使我坐不穩,也要將自己綁在輪椅上,利用我的雙手撫養兩個兒子。」

  他真的自立了。雖然不能站起來,他靠賣獎券也維持了一個小康家庭。

  一位日本畫家的心願

  最有力的人,是被侮辱而能忍得起的人。

  能忍辱又不存惡意則受人尊敬,成就一切。

  日本有一位名畫家,很多人都喜歡他的畫;但是他的畫卻很貴,而且要畫之前必須先談價格。

  有一天,一位藝妓來到他的畫室對他說:「聽說你的畫很有名,我想買一幅。」

  畫家問她:「妳出得起價錢嗎?

  她說:「當然!但是,你必須在我指定的場所作畫。」畫家答道:「看妳出什麼樣的價錢,我就可以在什麼樣的場合作畫。」

  藝妓說:「好!那就請你在三天後,到我家來為我作畫吧!

  三天後,這位畫家果然依約前往。原來,這位藝妓在當天約了很多社會名流到她的茶館去,存心要給這位畫家難堪!她看到畫家來了,就向眾人宣佈說:「你們看,大家都認為他的畫很了不起,可惜是一個要錢不要臉的人。他只值得在我的裙襬作畫啊!

  這位畫家聽了她的諷刺,仍然若無其事地面帶笑容說:「請問妳要畫在哪裡呢?

  藝妓拉起裙子說:「請妳跪下來,就在我的裙襬畫一幅畫吧!

  這位畫家真的跪了下來,在她的裙子上作畫,大家都對畫家的行為感到不恥。

  後來,人們才知道:原來,他是一位很虔誠的佛教徒。他所居住的村莊時常會有風災、水災,五穀無法收成,因此村中有很多老弱婦孺三餐都無法溫飽,情況非常可憐。於是,他在村中設了一個秘密倉庫。每賺了錢,就買一糧食放在倉庫中:等到災害發生或有饑寒時,再拿出來賑濟貧困。

  那一年,他所住的村莊,對外交通的唯一一座橋被洪水沖走了。有很多人涉水不幸失足,他為了要整修那座橋,才拚命地賺錢。

  真相大白後,大家都讚歎畫家的慈悲和忍辱的工夫。

  智者盤珪禪師

  愚者自以為是,智者善轉「是」念。

  日本的盤珪禪師,有一天正要講經時,從大眾中走出一位修行者。他對禪師說:「禪師,我知道很多人都很敬仰你;但是很遺憾,今天的群眾中卻有一個人不服你。」

  禪師面帶笑容問道:「是誰呢?

  修行者回答:「就是我,我不服你!

  禪師說:「你是來與我討論佛法嗎?那就請你過來吧!」這位修行人就走過去。

  禪師接著對他說:「請你到這邊來。」他又依著禪師的話做。

  禪師又說:「不對,是這邊!」修行人又走到另一邊。

  最後禪師說:「感謝你服了我。」

冬之卷

  得寶的商人

  謊言就像一朵盛開的鮮花,外表美麗、生命短暫。

  佛陀曾說過一個故事——

  有兩位珠寶商人,同時來到一個城市做買賣。

  有一戶人家原本非常富有,因為家道中落,現在只剩祖孫兩人相依為命。此時孫女看到有人來賣珠寶,就要求老祖母買一條簡單的纓絡讓她戴在身上。老祖母聽著小孫女充滿盼望的懇求,看在眼裡,疼在心裡;看到別人家的孫女要什麼、有什麼,而自己的孫女卻一輩子過這種貧苦的生活,連想要一件小小的飾物都無法償願。

  祖母的心裡很過意不去,就對孫女說:「奶奶很想買給你,但是家裡一銖錢都沒有,要怎麼向人家買東西呢?

  孫女說:「我們家還有一個完整的碗,可以拿去跟他交換啊!

  祖母想了想,家裡所有的東西都破破爛爛,只剩下那只碗,就把它拿出來。

  當甲商人經過家門口時,祖母很慇勤地請他進屋內,並拜託他說:「我的孫女很希望擁有一條纓絡項鏈,能不能拜託你讓我用這只碗來交換?

  甲商人看了這只碗,一再用針在碗背上測試,證明這是一隻金碗,眼睛不禁一亮!原來,這隻金碗是五代以前富有的祖宗所用的金碗。家道敗落以後,老祖母根本沒想到家裡還有一隻金碗。

  甲商人看這一老一少很好欺負,就想以最低廉的價錢換取這高貴的東西,所以將碗拿在手上前前後後看了看,故意不屑地說:「這只碗一點價值都沒有,怎能換一條纓絡?

  說完就把碗一扔,走出去了。

  不久,乙商人也經過這家門口。祖母請他進去,要求拿碗換取纓絡。

  乙商人看看碗,很誠懇地向老祖母說:「不得了!這只碗的價值,不只十萬銀錢哪!

  老祖母半信半疑,乙商人又說:「妳若想換,我所帶的東西是值不了這麼多錢,而且我身邊也沒有足夠的錢。」

  老祖母看到這位商人那麼誠實,高興地說:「沒關係!只要你有誠意,多少都可以。因為剛才有位商人說這只碗一點都不值錢,而你竟然說值那麼多錢。所以,盡你的誠意就可以了!

  乙商人便將身上的五百貫銀錢及值錢的珠寶都留下來,不過他對老祖母說:「我身上所有的東西都留下來換取妳這只碗,只是要請妳留八分錢給我,作為回家的盤纏。」

  老祖母在珠寶中拿出八分錢給他。乙商人拿了錢,就急急忙忙地趕到河邊,然後以這八分錢雇了一艘船急駛向彼岸。

  貪心的甲商人這時想回頭來取這只碗時,老祖母說:「你不誠實。那隻金碗,已被另一位商人取走了!

  甲商人聽了之後,懊惱不已。柔美的月光

  有智慧的人,因擁有山河大地而自得其樂;

  沒有智慧的人,常常捨本逐末地追求虛幻。

  有一位禪師,在深山中搭了一間茅篷獨自苦修,每天過著單純且清貧的日子。

  某天,有一個小偷來到此地,看到這附近僅有這間茅屋,他伸手輕輕一推,門就開了,原來門是虛掩的。小偷見屋內靜悄悄地,就大膽地開始四處翻找。結果忙了半天,卻找不到一樣值錢的東西。當他空手要走出門時,禪師突然從屋裡發出聲音說:「朋友,請你出門時,順手把門關好。」

  小偷很生氣地回頭說:「裡面沒有一樣東西值得我拿走,還要我關門。」

  禪師歎了口氣,感慨地說:「可惜啊!可惜!這麼美麗的月色,你竟然偷不走啊!」一個「四歲」的老人

  能體會人生之理、服務人群,才是真正的生命。

  有一位七十四歲的老人,每天一大早就起來打掃住家附近的環境,每個人看到他都非常歡喜。有一天,幾位年輕人問他說:「老伯,您今年幾歲?」他回答:「我今年四歲。」那年輕人以為自己聽錯了,又問他一次,他還是說四歲。那些人只好問他:「老伯,您今年是七十四歲,還是八十四歲?

  老人回答:「論年歲,我是七十四歲;但是論真正的做人,我只有四歲。」

  那些人問他:「這怎麼說呢?

  他說:「我七十歲以前,都是在迷迷糊糊中度過,不識道理,只是眾生之一;但是自從我接觸佛法、聽聞道理之後,迄今四年,才懂得為人群服務,深深感覺到自己是在真正的做人。所以說,我只有四歲。」

  王老師的眼鏡

  吃苦了苦,苦盡甘來;享福了福,福盡悲來。

  有一天晚上,我去看王老師和吳教授指導學員拉坯、製作陶瓷藝品。

  那天,王老師打算將一團土拉坯製成花瓶。那塊土看起來非常不起眼,一點特色都沒有,就只是一團橢圓形的土而已。當他抱起這團土時,給人感覺非常笨重!旁觀的人若是用心看,就會體會到這塊土有多麼重;若是心不在焉的人,就覺得這只是一團不起眼的土而已。

  王老師將這團土放置在轉盤中央,開始進行拉坯。他渾身使勁,用力地拉、壓,做得全身汗流浹背。當時你若在旁用心觀看,雖然使勁出力的人是王老師,但是那分感受是與工作中的人付出同樣的力氣,說不定還比他費更大的勁呢!若是不認真用心看的人,不會感覺到他是用了多少力氣、消耗多少體力與精神。

  我在一旁繼續看他努力地工作著。他全身汗涔涔,鼻樑上的眼鏡不斷地滑下來,他就拜託旁人拿條橡皮筋幫他把眼鏡綁緊,固定起來。

  我見了此景,心裡十分感動!

  一個年輕人,戴這麼一副普通的眼鏡,而且還用克難式的方法防止它鬆脫。若是平常的人,一定會重新配戴一付合適、美觀大方的眼鏡。而他卻在眼鏡的兩邊架上,另外裝置了鉤環,似乎是長期為了準備在眼鏡滑落時,掛上橡皮筋的裝備。

  於是我問他:「王老師,你為什麼不配一副新眼鏡呢?

  他說:「可以用就好了。」

  他這種滿足、惜物的心態,實在非常難得!

  女人最美的形態

  不要總是要求別人給我什麼,要想我能為別人做什麼。

  有位桃園的委員回來健康檢查,她告訴我:「每次我要到寺院拜佛,先生都會反對,真叫我萬分苦惱。」

  我告訴她:「如果妳一天到晚忙著四處聽經、參加法會,身心整日往外奔馳,不好好照顧家庭,先生當然會不高興啊!妳連自己的家人都照顧不好、幫助不了,卻想去外面幫助別人、照顧別人,這是本末倒置、不合乎情理的作法。」

  「妳不對家人付出這分智慧的愛,只想對外付出,難怪先生會唱反調。妳回去以後,要徹底改變自己,對先生要有女人柔和、善順的氣質。」女人最美的就是溫柔,女人的成功也在於能盡到為人妻的本分。

  我叮嚀她要以學佛的智慧來料理家庭,然後再用媽媽心來對待他人的子女。

  一個星期後,有位桃園的委員告訴我,那位委員回去之後,整個人完全改變,逢人便說她這一生中,從來沒有這麼歡喜過。

  縣太爺的女兒

  行事要行茲在茲,念茲在茲;

  有行無心如磨牛,只見拖磨不見心。

  蘇州這個地方,有一位告老瓜緄南靨叵綺瘓鎂筒×揖彌尾揮K幸慌P7E蝗碳蓋孜禿茯系氐剿略喊莘穡砬蟾蓋自縟湛蹈礎?br>   雖然她很虔誠,也希望能每天到寺院禮佛,但是寺院離家有三小時的路程,往返途中沒有人服侍父親湯藥,使她不知該如何是好?

  寺中一位老師父知道她的困境後,教她一個方便法門……

  隔天清晨二點,她就起床,依老師父之言,在庭前設一個香案,供上清茶、香果,然後朝著寺院的方向虔誠禮拜,並觀想從家門出發到寺院的沿途景物和一步一步拜進大殿禮佛的情形。她每天清晨都會作三小時的觀想:拜佛、繞佛,經過七七四十九天後,縣太爺的身體果然康復了。不過,她仍然繼續每日的觀想禮拜。

  當地有一位年輕人考上狀元,衣錦還鄉祭祖、禮佛。他的母親很高興地和他一塊兒帶著禮品到寺裡遺願。

  由於他們到達寺院已是黃昏,老夫人便請求寺方讓他們明天燒頭炷香。

  隔天一早,老夫人點香、拜佛,當她準備把香插入香爐時,才發現爐中已有人上過香了。

  老夫人只好特別拜託香燈師,讓她隔天點頭炷香。寺中的住持方丈也指示下去,任何人都不可以點頭炷香。

  但是隔天一早,香燈師打開殿門後,發現爐中又已有人整齊地插上三炷香了。

  大家都覺得奇怪,全寺沒有一個人特別早起,香是從哪裡來的呢?

  這位狀元爺便決定晚上在大殿旁,一窺究竟。

  他一整晚都沒睡,到了半夜,狀元看到殿門並未打開,卻有一位女孩走進來;她虔誠地禮佛、插上三炷香後,又走了出去,但是門還是關著。

  天亮後,狀元向住持師父說明這個情形。住持師父慎重地詢問女孩的穿著及長相,狀元一一告知,老師父聽了之後,知道那一定是縣太爺的女兒。

  老師父便把經過情形告訴狀元,他聽後不禁讚歎說:「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於是,他和母親一同前往縣太爺的家拜訪,出來開門的正是那天他所見到的女孩。老夫人被女孩的孝心深深地感動,當即為兒子提親、娶她為媳婦。

  放生的智慧

  保護生態環境不受污染,並能惜福惜緣才是真放生。

  楓港那個地方,經常有人抓伯勞鳥烤來賣。他們用鳥踏捕捉伯勞鳥,當鳥兒誤蹈陷阱時,往往掙扎於生死邊緣;如果這時有人買,便直接從鳥踏上取下鳥兒,活活地開始拔毛,然後拿去烤。那種景象,真是殘忍啊!

  如果行腳路過那裡,我一定將所有店舖的伯勞鳥全買下來;等到車子開動以後,再一隻隻地放回山林。

  有的人看到少數落難的動物會問:「師父,是不是可以將這買下來放生?

  我回答:「可以,但是一定要全部買下來,不能只買一部分,同時要看看買來放生後,是否能夠存活,這才是最重要的。」

  有些人認為放生的功德很大,便請魚販在每月初一、十五時,將魚拿來賣給他們放生。魚販原本一天賣五十斤的魚,為了初一、十五放生的需要,還要多抓五十斤。魚離開水是最痛苦的,縱然是要將牠拿去放生,你知道魚在離水那一剎那有多痛苦嗎?光看牠們掙扎的樣子就知道;何況魚在離開水之後,運到放生地的存活率到底有多少?所以說,放生不等於是放死嗎?

  一年當中,人們為了放生,不知花費多少錢?而漁夫為此不知造了多少殺業?我們如果要放生,絕對不要「專程」,使得漁夫又多了一個造業的機會。

  除了放生小動物,我們還應該想想那在生死邊緣痛苦掙扎的病苦眾生;如能拯救他們脫離病苦、獲得新生,是不是更符合放生的真義呢?

  一個脊椎損傷的不倒翁

  社會需要你時,就必須趕快去做;

  今天能走得動,就要趕快起步去走。

  有一年,慈濟醫院來了一位年輕的病人。因為他在正月間發生了嚴重的車禍,傷到脊椎骨,所以全身無法動彈。醫師診察後說,已無法讓他恢復原來手腳靈活的功能。雖然如此,醫師還是很用心地醫治他,護士和志工也都很細心地照顧、鼓勵他;我也常常給予他精神上的鼓舞。

  他有一位很好的嫂子,像媽媽一樣地看護這位年輕的小叔。在周圍這麼多人的關懷之下,這位年輕人終於勇敢地接受事實。醫師細心的醫療,也使他恢復了信心和毅力。

  漸漸地,他兩隻畸型的手可以動了,因此發願道:「如果我可以坐上輪椅,我也要做一個能夠幫助別人的人,我要當一個快樂的志工!

  他歷經無數的掙扎和努力後,終於能夠坐上輪椅。於是,他計劃要組織一個「脊髓損傷聯誼會」,因為他深深體會到脊椎受傷的人,尤其是年輕人,那分心靈的打擊有多麼痛苦!他希望組織這樣的團體,由殘障者鼓勵殘障者,讓殘障的人能夠勇敢地面對社會人群,像乎常人一樣過著快樂的生活。

  「聯誼會」在慈濟社工和同仁的愛心協助下,終於成立了。

  他很用心地設計「會訊」,每個月都會寄一份給會友。雖然他的手已經變成畸型不靈活了,也不能寫字,卻不因此而放棄自己想做的事。他在復健科同仁的愛心與耐心指導下,學會使用指套,憑毅力用心學打計電腦,來代替寫字的功能。他很困難地一字字輸入電腦,極為艱巨地完成那張會訊。我看到他做出來的這份會訊時,心裡非常感動,也很讚歎他有這分耐心與毅力!由於他的熱心付出,現在已有更多會友加入「脊髓損傷聯誼會」。

  後來,他看到一沒有親屬照料的會友因久躺而生褥瘡,又發願要買能自動翻身的病床送給需要的會友。於是在年底時,他去賣春聯,想賺一錢買一張六萬多元的病床,結果只賺了一萬多。他仍不灰心,又挨家挨戶去募捐,可是反應卻很冷淡!

  看到他的遭遇,我實在很感慨!為什麼有些身體健康的人,總是忽略了他可以做、而且應該做的事呢?

  病兒傷娘心

  假令有人,一肩荷父、一肩擔母,盡其壽量而不暫捨,

  供給衣食醫藥種種所需,猶未能報父母之深恩。

  有一天,我從加護病房出來探望病患,看到一位婦人在門外痛哭,便問她:「在加護病房中的病人,是妳的孩子嗎?

  她哭得更傷心了。

  我安慰她說:「不要傷心!盡人事之後,再來就是聽天命了。」

  她說:「師父,這兩、三個月來,他從不省人事恢復到可以自己吃飯、下床走路;沒想到忽然一口痰堵住,又送進加護病房急救,我的心怎能不痛呢?

  她的孩子現年二十九歲,因為車禍而受重傷。在醫生全力地救治下,已能下床走路;雖然仍需由父母扶著,不過,當母親的已經很高興了。

  父母愛護子女,都是這樣。只要孩子存在一天,不管病得多重,他們都會抱著一線希望,盡力設法救治;即使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

  可是父母生病時,子女是不是也能一本孝心來侍奉父母呢?

  安住貧窮

  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

  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

  有一天,阿難尊者在托缽的路上,看到一位年輕乞兒,一手背扶著他的老母親,一手拿著破碗向人乞討殘飯。

  阿難站在遠處觀看這位乞兒的行動。乞兒敬慎地背著他的母親走到一棵蔭涼的大樹下,他輕輕地把母親放下,並小心扶著她坐好,然後輕聲柔語地說:「媽!您在此坐著,我馬上就回來。」

  阿難仔細地看著這位老婆婆,發現她雖然很窮,穿得破破爛爛,卻顯得很欣慰而安詳。可知,她一定感到無限的滿足。

  不久,阿難看到乞兒踏著乎穩輕快的腳步回來。他把乞來的飯,恭敬地高舉齊眉,像要供佛一般。當他走到母親面前時,雙腳跪下,慢慢一口一口地喂母親吃飯;母親每吃一口飯,就露出一個微笑。

  乞兒餵飽了母親後,又幫母親擦臉拭嘴,他才又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去。

  阿難正想著:乞兒把飯全給母親吃光了,他要吃什麼呢?這時,阿難看到乞兒蹲在地上,把別人丟掉不要的東西撿起來吃,然後背起母親向前行進。

  他們母子並不因貧窮而痛苦,相反的,卻能安住在貧窮之中,時時流露滿足的笑容和快樂的氣氛。這一幕畫面,深深地感動了阿難尊者,心中不禁對他們母子生出由衷的敬意。

  釋迦牟尼佛

  人生於世間,不能離群索居,修行亦復如是。

  真正的解脫是在眾緣中修得,在煩惱中解脫。

  有一位善慧行者,自小即生活在物質富裕、父母疼愛的環境中;但是人生無常,他的父母年老往生了。

  過了一段時間,家中管家把他父母所遺留下來的產業列了一份清冊,送到他的面前說:「這些產業,是否要我繼續代你掌理呢?

  他翻開帳冊一看,發現父母親竟然留下這麼多的產業,心想:父母親一生省吃儉用,辛苦建立這個家業,最後他們又能帶走什麼東西呢?如今社會上有這麼多苦難的眾生,何不把家業拿出一部分來幫助他們呢?

  善慧行者再三思考後,決定把父母所遺留下的財產,全部獻給苦難的眾生;之後,他就獨自出家修行去了。

  他在靜靜的深山中,過了七年與世無爭的日子。他心裡常想:難道只限於如此嗎?社會上還有很多沈迷在名利、地位的苦難眾生,我應該去求取更透徹的佛法,來幫助這迷茫的眾生。最後,他決定離開深山、走入人群。

  有一天他來到一個地方,人人都傳言燃燈佛要來講經,所以家家都在清掃街道、整修道路。他馬上加入工作行列,正好路上有個坑洞,但是不論他怎麼填土,都無法把坑填平。眼看燃燈佛即將來到,他心一急,便趕快趴在坑洞上,以身鋪地。不久,燃燈佛走到他的身旁;但是,怎忍心從他的身上走過呢?

  燃燈佛站在他身旁說:「這位修行者,你這麼虔誠,到底想要求什麼呢?

  他抬起頭回道:「佛啊!我什麼都不求,只希望普天下的眾生,每個人的心都能清淨、歡喜快樂,人人心中都有愛。」

  燃燈佛聽了,對他說:「修行者,我祝福你,將來在最苦惱的娑婆世界中,去發揮愛心,修行成佛,救度苦惱的眾生!你的名字叫做釋迦牟尼。」

  悔不當初

  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

  不要心存等待,等待常會落空。

  有位太太,過去曾相當得意、風光。我在籌備建院計劃時,她曾告訴我:「師父,您要建醫院,我一定會幫忙!只要等我的生意做成功,賺了更多的錢,一定來捐獻。」

  當時我對她說:「人生無常啊!能做就是福,妳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

  她回答:「我先把錢拿去生利息,比放在這裡利益多啊!

  當時我心裡想:「她這個如意算盤,真的會如此順利嗎?

  過了一段時間,她來精舍向我哭訴,由於景氣不好,生意上虧了不少;借給別人的錢,也被倒了千餘萬……。早知如此,當初應該先把錢捐出來。

  我告訴她:人就是缺少「早知如此」的警覺,才經常會「悔不當初」啊!

  點亮你的心燈

  有人點燈求光明,其實真正的光明就在心裡,

  該點燃的是我們的心燈。

  有一位沙彌尼,跟隨師父在深山裡修行。一日,他問師父:「師父,如何才能使我心地光明、智慧開啟?

  師父只告訴他一句話:「點亮你心中的燭光。」

  沙彌尼聽了,心中仍十分迷惑!

  不久,他的師父就往生了。沙彌尼長大後,到別地興建另一所道場。他每做一件功德,就在大殿裡增加一盞燈;隨著歲月的增長,大殿的油燈也逐日增加,後來人稱「萬燈寺」。

  當他七十歲即將往生時,眼睛掃視一遍滿室的燈火後,搖頭說:「師父開示我要點亮心燈,但是我點亮了滿室的燈火,心燈卻始終沒有點亮。」

  在她即將嚥下最後一口氣時,又睜開眼睛看看所有的燭光,終於微笑地對弟子們說:「只要你們每一個人力行佛法,然後再去弘揚它——把佛法的光明遍照每個角落,使黑暗的世界變成光明,這就是點亮自己的心燈啊!

  一位可敬的女子

  多原諒人,多得福;心量放大,福就大。

  有一次,我去台北分會,晚上六點多,來了一位年約三十出頭,穿著簡樸、雙手粗糙的女子,一看就知道她是位辛苦的勞工。

  她雙手捧著一包東西,對我說:「師父,這包東西請您收下。」

  我莫名地問:「這是什麼?

  她就把手中的東西,一層層地解開,從油紙袋、舊報紙……,最後露出一個粉紅色的小盒子,盒子打開後,裡面放著兩條手工並不精緻的小小金鏈子,三個薄薄的嬰兒金帽徽。

  她說:「這些東西,是父母給我作為將來送給孩子婚嫁的禮物。我在報紙上得知師父發宏願要在花蓮建醫院,但是資金還差很遠。我想孩子還小,婚嫁還早,幾年中不會用到,而師父建院急需經費,雖然東西不多,力量微薄,但我是盡一分心意……。」

  隨後她又說:「我有兩個姊姊很恨我!不管我怎麼做,她們都不喜歡我,可能是前生的逆緣吧!假如我捐這些東西真有功德,希望能回向給她們,願她們身心快樂。」

  她真是一位可敬、可佩的女子啊!

  孫立人將軍的夫人

  福大的人,把力量用來利益多數人;

  福小的人,只利益少數人或自己。

  孫立人將軍的夫人——孫張晶英女士,得知慈濟正在建醫院,就立刻和我們聯絡,捐出坐落北投溫泉路的一棟套房和保管箱中的金飾三十五兩。

  她說:「慈濟已經做了十多年,我現在才知道,真是相見恨晚。現在,我把所有的東西都捐出來;如果今生還有福報,我分毫都會捐出來的;甚至我這條命若對慈濟有用的話,也願意捐出來,護持慈濟工作。」

  她的話,令我好感動!委員也被感動得流淚,她們向我說:「師父,您看到了嗎?孫夫人身上穿的是廉價的外銷成衣,長褲是縮了水又放長的,折線還清晰可見啊! 她自己這麼節儉,竟能將房產、金飾全部奉獻給佛教事業。她這分清淨的喜捨心,真是太令我們感動了。

  一位知足的施主

  佈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有心人的參與。

  有一位八十歲的老太大,我們幫助她將近二十年。建院前,我經常去看她,後來由於建醫院較為忙碌,無暇去看她。有一天,她請委員帶她來看我,一看到我,她就從口袋掏出兩千元。

  她說:「師父!這是要給您蓋醫院的。每次有人來看我、給我錢,我都把它存下來;這些錢我用不著,還是給師父建醫院吧!

  一個年邁的老人,又是我們救濟的對象,這二十年來,我們每個月口八幫助她一千元及白米一斗,但是她都說:「太多了,夠了。」

  她每天只吃一餐,省吃儉用地把每個月剩餘的生活費存起來,然後寄回來參加救濟。

  雖然她的環境貧困,卻生活得很知足、快樂,她的心地多麼富有阿!

  黑衣宰相

  真正的禪,是在生活中不起煩惱妄想;

  心念專一,則「無處青山不道場,行住坐臥體安然」。

  以前有一位朝廷大臣,他是一位出家比丘,名聲威望相當高。因為他是出家人,穿黑色僧衣,所以人稱「黑衣宰相」。他虔誠拜佛誦經、說法論道,在朝中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在佛教界更是一位虔誠的比丘、大長者。

  有一天他閒來無事,便散步到靜僻幽美的地方,欣賞郊野的風景,洗滌心靈,以啟發其清淨的靈性。他來到一處青翠、嫩綠的田園。一畦畦的菜圃,既整齊又乾淨,沒有一點雜草,於是更加引起他的注意;他仔細一瞧,始知在田里的幾位耕作者,竟然都是修行的比臣。

  他內心不由得生起對這片土地的愛;對那些耕作者更是心生敬意。於是走近他們的身邊,向其中一位比丘問訊,並請教他乎常修持什麼法門?

  這位比丘回答:「平時我不論道、不打坐、也不立文字相,只耕耘心地;工作的時候就專心工作,把我的心和大地連在一起;我所愛的是大地,所談的也只是草木之情。」

  黑衣宰相一聽,明白其中隱含了大道理,對這些比丘也就更加敬重了。

  真正會用錢的人

  行善造福,如汲井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有一位企業家曹先生,大家都讚歎他事業做得大,又會賺錢。

  他卻說:「會賺錢的人不稀奇,真正會用錢的人才稀奇。我忙著事業、沒時間用錢,而我太太會幫我把錢用在造福人群上面。她愈是造福人群,我才愈有福;有福才有錢賺呀!所以,我第一個要感謝的是我太太,她為我造福,把每一分錢都用在最有用的地方。」

  柔和忍辱衣

  要做個值得被愛的人,必須先照顧好自我的聲色。

  優雅的言談舉止,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修養、忍辱得來的。

  有一位委員,她很年輕,家境也非常富有。以前,她每天跑的地方不是委託行,就是咖啡廳或舞廳。雖然生活這麼舒適,她卻仍不滿足。

  她每天早上一起床,打開衣櫥,總覺得少了一件衣服。她就再去逛委託行,今天看這件衣服漂亮買了下來,過兩天,又覺得衣櫥中還是少一件衣服,天天開衣櫥,總是天天少一件衣服。

  她與先生常常出國,有一次到了鑽石產地,便買了一隻五克拉的鑽戒,戴在手上亮晶晶的,覺得還不錯。但是回到台灣,與朋友的一比,發現自己的鑽石比較小時,她又失望了。

  不斷地比較,不斷地追求,她覺得好辛苦!

  直到進入「慈濟」之後,由於經常隨著委員去看貧戶,並且常常聽我對委員、會員的講話,她終於覺悟了,心想:原來我的生活已經夠幸福了!單單坐一次咖啡廳的錢,就足夠貧戶生活一個多月。我真是太折福了。

  有一次我說:「什麼樣的臉孔最美呢?最美的面孔就是帶著微笑;微笑是世界共通的語言,愛的表現。什麼樣的衣服最漂亮、最有氣質?就是柔和忍辱衣。」

  她聽了,便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先生回家時,她就面帶微笑地噓寒問暖;先生發脾氣時,她仍然柔聲細語。結果,她發現「柔聲悅色」竟然有這麼大的力量。這時,她才深深體會到人生真正的魅力。

  一粒龍眼子

  經云:妖孽見福,其惡未熟,至其惡熟,自受罪虐。

  貞祥見禍,其善未熟;至其善熟,必受其福。

  有一位信徒問我:「我這一生都做得很好,為什麼有很多事卻不如意呢?

  我告訴他:「你做得很好的這部分,現在還未現;而現在的不如意,是過去的『因』已經現形,『因』是一粒種子。」

  他又問:「『因』是什麼樣子,我看不見。」

  我回答:「『因』就像一粒龍眼種子,你若將它埋入土裡,經過陽光、水分的滋潤後,它就會萌芽、茁壯而開花結果。同樣的道理,一分佈施的心就是種子,有因緣時要趕快播種,時間一到,它自然就會萌芽、茁壯。不過,它必須經過一段時間,不可能今天播種,過幾天就能夠收成。如果這時用鏟子去挖,剛要萌芽的種子被你一挖,可能連根都被挖斷了。」

  婆婆不如狗

  做人媳婦應該「飲水思源」,想想:先生從何而來?

  有一個年輕、富有的太太,愛狗如命,每天都吩咐傭人買最新鮮的雞肝給狗吃。

  這位傭人告訴我:「有時候,一個婆婆還不如一條狗。」

  「怎麼說呢?」我有點疑惑。

  「我們老太太平時很節儉,她的胃不太健康、牙齒也不太好。有一次,我出門之前問太太:『是否為老太大買些較軟的食物?』太太竟回答:『隨便啦!但是別忘了要買最新鮮的雞肝,昨天狗兒肚子不太好。』」

  難道真是婆婆不如狗了?還是我們自甘墮落到只配孝養狗的地步?

  富樓那彌多羅尼子

  天下之苦,莫過有身。虔心捨俗修道,

  為眾生獻身命,是斷苦源。

  佛陀的弟子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有一天很虔誠地跪在佛陀前,請求佛陀讓他出去弘法;而他所選擇的地方是最南端、最野蠻的區域。

  佛陀對他說:「弘法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必須難忍能忍。你有這分毅力嗎?

  彌多羅尼子回答:「我既然身入佛門,就要把生命奉獻給眾生,生命都願意捨了,還有什麼不能忍的呢?

  佛陀說:「你有這種精神很好。但是,那裡的人根本就不講道理,你去弘法如果他們不願意接受呢?

  彌多羅尼子說:「我可以用漸進的方式,不斷地說服他們。」佛陀又問:「如果他們不但不接受,還要反抗你。那時你要如何?

  彌多羅尼子回答:「我必忍受一切去克服。」

  「如果他們對你破口大罵呢?

  「我會感激他們,因為他們只是罵我,並未打我。」

  「假如他們動手打你呢?

  「那我更要感謝他們,因為他們只是以拳頭打我,還沒有動刀拿棍來傷害我。」

  「如果他們真的拿刀棍傷你呢?

  「我仍然會感激他們,因為他們只傷到我的皮肉,沒傷到我的生命。」

  佛陀更進一步問:「如果他們刀棍不留情,把你打死呢?

  彌多羅尼子回答:「我還是很感恩,人生就是因為有了這個身體,才有種種的苦。我既已聽聞佛陀的教法,體會了真理,然後把這個身體奉獻給眾生,為法殉道,那我的生命即得到尊嚴的解脫。所以,我要感謝他們完成我的菩薩道業。」

  做子女的榜樣

  要求子女孝順,必先孝順父母,才能上行下效。

  有位太太,生活本應美滿幸福,她卻偏偏視婆婆如仇人,處處與婆婆作對。而她的女兒也老是與她唱反調,她認為是婆婆從小帶她、教她的,把責任完全推給婆婆。

  我問她:「妳為什麼會與婆婆結仇呢?

  她說:「一提起我婆婆,心中就有氣。」

  我告訴她:「妳是孩子的榜樣,妳如何對待婆婆,女兒就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妳。因此,妳必須孝順婆婆,做女兒的好榜樣。」

  她聽完之後說:「師父,這一切都是我的錯!今後,我會努力做一位好媳婦的。」

  熱血沸騰

  捐血不僅可以救人,還可以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

  更可以借此報答父母恩。

  慈濟醫院加護病房中有位患者患了肝腫瘤,在入院之前就經常出血,住院後經醫師診斷必須馬上開刀。但是要開刀就必須輸血,所以醫生就發出需血的通告。不久,來了三、四位護士要捐血,其中有一位身體非常嬌小瘦弱。

  我問她:「妳這麼瘦弱,能捐血嗎?

  她說:「師父,我有四十二公斤呢!

  「四十二公斤怎能捐血呢?

  「我身體很健康啊!

  她就這樣輕輕鬆鬆地捐了一袋血。當時我感動得恨不得自己也是B型血,可以馬上挽起袖子捐血。

  天堂與地獄

  天堂與地獄都是心念和行為造作的,

  所以,不能不照顧好自己的心。

  以前,日本有位王侯十分欽仰當時的白隱禪師。某日,他專程前往請法。

  到了寺院,王侯謙恭地跪問禪師:「常聽人說,做好事能上天堂,造惡業就下地獄,但我身在人間,上不見天堂,下不見地獄。能否請師父現個境界,讓我相信有天堂、地獄。」

  白隱禪師邊聽邊皺眉,顯露出極不耐煩的神色,緊接著口不擇言地對這位王侯叫罵不已!王侯初時還能保持風度,極力忍耐,到後來實在被禪師的無理態度激怒而滿臉漲紅。

  此時,白隱禪師才幽幽說道:「你現在就在地獄裡啊!

  王侯一聽,驀然頓悟,趕緊跪在地上懺悔:「弟子失禮之至,竟不知師父是在教示。」

  白隱禪師輕笑著說:「對了,這就是天堂。」

  月滿又復缺

  生命沒有永遠的保障。應該珍惜現有的一切,

  把握每一剎那,發揮生命的良能。

  有一對父母帶著他們十五歲的兒子,辛辛苦苦地從台南來花蓮。十五歲對一個孩子來說,應該是生命力最活潑旺盛的時候,可是這個孩子卻是一個植物人。

  我以為他要來看醫生,但這對父母卻說:「我們已經從有醫生看到無醫生了。計算機斷層攝影、脊椎穿刺……等等,任何一種高科技的醫療也都做過了,可是絲毫沒有作用。我們來這裡,只是想把孩子帶來讓師父看看而已。」

  這個孩子長得又高又壯,白淨中帶著清秀,但是他的雙腳卻無法站立,連吃飯都無法自己吞嚥。

  我問:「這個孩子怎會這樣呢?」原來這個孩子在吃了一片餅乾後,喝了一杯楊桃汁被嗆到,以致幾分鐘不能呼吸,造成腦缺氧而變成植物人。

  生命就是這麼無常,我們怎能不加警惕?

  尋聲救苦的菩薩

  每個人都有同體大悲的胸懷。缺乏毅力的人,

  只讓它一閃即逝;有毅力的人卻能利益他人。

  有一位住在板橋的慈濟委員,她的父親往生了,其它的委員們便相約一起前往她家助念。

  當這群委員經過板橋某個路口時,見到一起車禍——一輛水泥攪拌車撞上一輛機車。騎機車的是一位婦人,後座載著她八、九歲的女兒。孩子的頭當場被輾碎,腦髓溢流滿地,母親的下半身則被卡在車輪下。

  車禍現場圍聚了一群人,我們的委員趕緊趨前,只見車輪下的母親聲聲哀號:「我的子呀!我的子呀!

  委員們以為她叫著:「我會疼呀!我會疼呀!(台語「子」和「疼」的發音很接近)便馬上蹲到她身旁,很小心地想把她從車輪下拖出來,但她卻更高聲嘶喊:「我的子呀!我的子呀!

  委員們這時才聽清楚她原來是在叫喚她的孩子,其中一位委員連忙擋住孩子的屍體,另外幾位委員則合力將那位母親抬到路旁,一再勸慰她:「兒女若和我們無緣,我們是留不住他們的。人生就像舞台,母子緣盡時,好比在舞台上演完戲分、鞠躬下台後,彼此就不再有劇中母子的角色關係了。所以,妳不要太傷心,先療傷要緊。現在就開始專注念佛,請佛菩薩幫助,妳不要害怕。」

  那位婦女聽了這些勸慰的話後,情緒穩定許多;此時週遭圍聚了許多人,議論紛紛的,委員們除了迅速排開人群,護著這位婦女外,並請大家:「快叫救護車!」「快幫忙念佛。」直到救護車來了之後,委員還陪她一起到醫院,等醫生做完急救處理,確定沒有生命危險時,她們才回頭趕往板橋的委員家助念。

  大家都說女人的膽子比較小,但是她們看見車禍,在別人都不敢靠近的情況下,卻能毫不猶豫地發揮助人的功能,這不就是尋聲救苦的菩薩嗎?

  柳暗花明

  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

  陳先生是一位小生意人,年輕時原本住在宜蘭,後來因為生意不好,便想在花蓮從頭做起。

  初到花蓮時,由於他會做面龜,當時正值花蓮建醮。他心想:建醮時,面龜的生意應該會很好。沒想到,當時家家戶戶都自己做面龜,他辛辛苦苦做的面龜都銷不出去,最後不得已,他只好將面龜蒸熱、準備賣給原住民。

  他用腳踏車載到山上去賣,原住民間他多少錢一個?他將原本一個兩塊錢的東西降價求售,五毛錢一個;但是原住民還嫌貴、賣不出去,只好又全數載回家。

  回到家,他對太太說:「我們的運氣真是太差了!賠錢賣還沒人要,丟了又可惜。」

  太太建議他不妨抓小豬回來飼養,他卻說:「人在走霉運時,抓來的小豬也養不大。」

  後來,他因為精神壓力而造成胃出血,向人借錢住院。

  我們經別人介紹發現這個個案後,馬上和當地幾位人士,一同協助他住院開刀,出院之後,我們還繼續資助他的生活及醫療費用。

  幾個月之後,他恢復健康就來告訴我:「師父,您可以停止資助我了,我現在做米苔目、粉條的小生意,每天用腳踏車載往鄉下收割稻子的地方賣。」

  當時他深深體悟到,由於功德會的幫忙,使他能健康正常的生活,他發願好好地做生意,有朝一日,一定要報答功德會,由於這個心念支持著他再次站起來。

  他從腳踏車開始,逐漸變成攤販,進而租店做生意,現在,他已經是擁有兩家西餅店的老闆。

  民國七十二年醫院動土時,也正是他的店開業的時候。他將開業三天的所得,全數捐給慈濟,響應建院。

  他體悟到醫院對花蓮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經過一番生意上的潦倒之後,他更深深體會到「貧病」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因此,他希望有一天也能救濟別人。如今,他已經由會員成為委員了。

  他告訴我:「師父有這麼重的擔子要挑,而我只有一個家業擔子,和師父比起來,我哪裡會有什麼困難呢?現在我只要遇到困難,就會趕快念觀世音菩薩,想想師父的精神;這樣,我就有力量再站起來。」

  心靈的畫師

  心念常保清明,展現於週遭的環境就會既美且善。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目犍連尊者,他的哥哥雖然富甲全印度,但是慳貪無比,捨不得佈施助人。

  有一天,目犍連尊者觀察因緣成熟了,就到哥哥家去,他深深瞭解自己兄長的個性,希望能擁有更多的財產,因此他就以佛陀的教法來勸導他。

  他對哥哥說:「佛陀說過,人在一生中能有財富,必定是過去種了福田,才能得福果。你這輩子這麼有錢,是因為過去生中曾經造福啊!但是你知道嗎?你現在有這些福,如果不繼續去做,就有如農夫收成後,就不再繼續播種,如此下去,總有坐吃山空的一天啊!

  他的哥哥聽了很惶恐,心想:如果真的這樣,有一天我把福享受完了,那我就一無所有了。於是,他就問目犍連尊者:「那我應該如何做,才能繼續富有呢?

  目犍連尊者就教他致富之道,唯有積極去造福。

  哥哥又問:「福要怎麼造呢?

  他答道:「你如能佈施貧困,就會像種子播下田地一樣,明年又會加倍收成。」

  哥哥一聽,心想:既然佈施就可以富有,那我何樂而不為呢?於是,他就去打開倉庫,把所有的東西拿出來佈施。

  但是每次佈施後,他就坐著等待要加倍回收。他那種期待回收的心理,比佈施的心念還要強,所以他佈施得很煩惱!

  目犍連尊者知道後,又趕快去看他,並說:「哥哥,我從村頭那邊過來時,就一直聽到村人在讚歎你,說你是好人。」

  哥哥聽了,不好意思說他已經做得很煩惱了,真怕有一天會山窮水盡。

  目犍連尊者接著說:「哥哥,你坐下來,我帶你到一個地方去看看。」

  目犍連尊者運用神通帶哥哥上天堂;到了天堂,目犍連問哥哥說:「這裡的建築漂亮嗎?

  哥哥回道:「天堂的建築物,人間難比。」

  「那你覺得哪一棟房子最漂亮呢?

  哥哥指著一棟尚未完成的建築物。

  目犍連尊者便請哥哥去問這棟房子的主人是誰?

  一群年輕的天女,很有禮貌地接待他進去。

  他就問道:「這房子是誰的?你們在等誰呢?

  這些天女回答:「我們的主人是佛陀的弟子——目犍連尊者的哥哥。他正在人間修福佈施,未來會來這個地方當我們的主人,由我們服侍他。」

  他聽了非常高興,心想:那不就是我嗎?

  他出來後,歡喜地向目犍連尊者道謝說:「弟弟,謝謝你給我機會,讓我在人間造福。原來我的果報是在這裡……。」

  目犍連尊者說:「來,我再帶你到另外一個地方看看。」

  他們來到一個非常淒涼的地方,所看到的景像非常殘酷,有滾沸的大油鍋,也有燒紅的銅柱,有男有女,有人下油鍋、有人抱著燒紅的銅柱……,到處一片哀號慘叫聲,景象非常恐怖。

  他看了很害怕,趕快跑近目犍連尊者的身邊說:「你趕快救救我,我不要到那個地方。」

  目犍連尊者牽著他的手說:「你不要害怕,怕的是你起了後悔的心,你現在在人間做好事,心中如有一念之貪,或做了好事有後悔的心,或賺錢不擇手段,將來就會墮落此地,不過你放心吧!你過去的貪念已在造福人群中解開了;只要你不再造業,將來就不會到這裡來。」

  他如夢初醒地對弟弟說:「原來人生善惡殊途,同樣一顆心,發一個善就上天堂,有一念惡就下地獄。我一定會依照佛陀的教化,隨分隨力,抱著長久心來佈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