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李老師十年,接受他的教誨。他把淨土宗介紹給我,叫我讀《印光大師文鈔》,我讀了。淨土經論我也講過幾遍,我講過蓮池大師的《疏鈔》,好像講過兩遍,最後一遍講《疏鈔演義》,講過蕅益大師的《要解》,參考圓瑛法師的《講義》。李老師勸我學淨土,我沒接受。我讀了這些書之後,也講了這些東西,對淨土很尊重,不想學。什麼原因?認識不夠。怎麼回到淨土?是講《華嚴經》,講到一半。是我第一次講《華嚴》,講了一半,有一天突然心血來潮,想到文殊、普賢,這是我們學佛,大概知識分子最佩服的兩位菩薩,文殊、普賢,他們是修什麼成就的?《華嚴經》後半部沒講到,去查經,查到《四十華嚴》最後第三十九卷,《四十華嚴》總共四十卷,看到了,原來文殊、普賢統統都是修念佛成佛的。

再看,文殊得意的弟子善財,善財的老師是文殊。文殊得意門生,他修什麼?看五十三參。五十三參我講過,但是講的時候沒看出來,粗心大意,別人還認為我講得不錯。你看看他第一個參訪的善知識,吉祥雲比丘,吉祥雲修什麼?修般舟三昧,般舟三昧就是念佛三昧。你看,第一個善知識,我們常講先入為主,那就是善財童子主修的法門。再翻到最後第五十三,第五十三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恍然大悟,善財徹始徹終就是修念佛法門。當中這個,這是他參觀的、訪問的,他也學習,為誰學習?不是為自己,是為度眾生,眾生根性不一樣,如果法門不會的話,你就不能普度眾生。才把五十三參這個底牌掀出來,搞清楚了,再講就不一樣,我統統搞清楚、搞明白了。

我對淨宗行門,是從《華嚴》、《法華》、《楞嚴》,從這三部經裡頭來的。《楞嚴經.二十五圓通章》,二十五位菩薩按照順序排列,六根、六塵、六識、七大,二十五。它有兩個特別法門,特別法門不按順序排的,放到最後。按順序,觀世音菩薩排在第二,他調到最後,排到第二十五;大勢至菩薩,他按順序排是排在七大裡面,地水火風空見識,他是見大,代表識大的是彌勒菩薩,他應該在彌勒菩薩前面,他換了,他跟彌勒菩薩兩個對換,彌勒在前面,他在最後。所以我們看出兩個特別法門。很多人講《楞嚴經》,都以為是一個特別的,觀世音菩薩,因為他太明顯,從第二調到最後。但是,大勢至跟彌勒菩薩換一個位次的時候,很不容易看出來,因為他們兩個,一個是二十三、一個二十四,這兩個對調一下不容易發現,很細心的人才會發現。

我發現這一點,還是一個日本法師,在台灣大學做客座教授,他來訪問我,被他問出來的。那個時候我學《楞嚴》、講《楞嚴》,他問我修什麼法門?我說我現在念佛,從《華嚴經》上我回了頭,我認真念佛。他帶了一個很輕視的態度,諷刺的話:《楞嚴經》跟念佛法門有什麼關係?這句話一問,我一驚,就把《二十五圓通》的觀音、勢至這個關係,一下就明白了。我回過頭來問他,我說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跟淨土有什麼關係?我給他一解釋,他明白了,不敢再輕視了。我說《楞嚴經》最重要的就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一般人都認為《楞嚴》跟密有關係、跟禪有關係,怎麼跟淨土沒有關係?這跟淨土關係大了,你學《楞嚴》沒有看到這一點。他一問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來,這樣回答他。也是我在台中學經教,《楞嚴》是我主修的,我在這部經上用了三年的時間,李老師講一遍,我複講一遍,也是從頭到尾一堂課不缺,完整複講。以後我離開台中,我記得《楞嚴》前後好像講了七遍。第一次到香港,講《楞嚴經》,四個月。所以東西愈講就愈熟,講熟了才能夠契入境界,不熟不行。學東西就是要多講,一遍一遍去講,自利利他。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九九集)2013/2/2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