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認知比什麼都重要。外國人讀書求知識,中國人讀書,這是中國古人,不是現在,現在中國人學外國人,也是增長知識。中國古人讀書是開悟、是明理、見義,義是義理,明白它的義理。如果是徹悟,那是見到自性、見到法性、見到本性,那就成佛了。同樣是一種方法,目標不一樣,結果不相同。所以我們要學,不要忘記古人給我們的教訓,我們不求知識,我們也不求背誦,我們只求明理、見性。

讀一篇文章,要明理了,你知道寫文章那個人他的意念、他的境界。這是一般求知識的人做不到的,知識只有表面這一層,不能深入。可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那是深入,不是表面的,契入境界。讀佛經,契入佛境界,就成佛了。佛的境界是寂靜,所以我們要用清淨心誦經、讀經,用清淨心聽講。

這個地方講的寂靜,寂靜比清淨意思更深、更圓滿,心裡頭沒有雜念、沒有妄想,專心、專注,就這個意思。只管聽,聽懂很好,聽不懂不理會,不去想它,這叫寂靜。聽懂了,這個我明白了,聽不懂的,這個我不懂,這些念頭都不好,為什麼?你的心不寂靜。聽懂了,不動心,心是寂靜的,聽不懂,也是寂靜的,這個好,這聽經在修功夫、在修行。這就是修定,你才能夠遠離分別,分別是虛妄的,是迷惑,叫塵沙煩惱,執著叫見思煩惱,執著也是迷惑,分別還是迷惑,叫妄惑。妄不是真的,唯有離開,諸根就寂靜了,這個離開就是放下。

讀經,這個時候放下妄想、放下分別、放下執著,一直念下去,會得定、會開悟。如果讀經、聽經,裡頭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你能得到些知識,三昧得不到,開悟得不到。遍數多了,你會背,那是念熟了會背,你的心不寂靜,這跟世間人念書沒有兩樣,沒有戒定慧。戒定慧的方法好,好極了。

聽經用戒定慧,讀經用戒定慧,念經,念是不用看書,背誦,背誦也用戒定慧,這是佛法、這是學佛,這才在佛法上用功夫,利益沒有邊際。終極的目標,它能夠契入涅槃之理,諸根寂靜。大勢至菩薩所說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是此地講的諸根寂靜。孟夫子說的,「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也是這個意思。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九二集)2013/2/2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