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說故事(又名《靈岩故事》) 印光大師著

《靈岩故事》

總 序

        佛法流傳至今,已二千餘年,弘法大士,為我們留下了無以計數的珍貴法寶。然欲一一深入,實非今人之 所能。縱然窮其畢生精力,亦難窺其全貌。故有識之士,無不擇其法緣,一門深入。而末法之今日,因感歎於「生死海深,菩提路遠」,故有心智士,大多用心淨土 一門,以此自行化他,同歸淨域。故整理、研習、薰修淨宗法寶,自成今人之所需。凡淨宗之要典,如曇鸞大師《往生論註》、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等五部九 卷、蓮池大師《彌陀疏鈔》、蕅益大師《彌陀要解》、印光大師《文鈔》等,無不為時人所關注,廣行流通,習以成風。此即「時機愈下,淨土愈昌」之明證也。時 有 慧淨上人系統整理、編著、演說曇鸞善導一脈之寶典,蔚然成林。其宏開淨宗,功不唐捐,歸者如潮。餘後之古疏,則因融通之故,理多高深,難契時機,故隱而不 暢。如宗教通攝之《彌陀疏鈔》,因其「廣大精微」而漸隱。雖不乏研修之士,終難普應群機。《彌陀要解》雖「直捷要妙」,為時人所喜樂。因以台釋淨,玄理迷 人,若無知識引導,亦難得其實益。所謂執於理性,失卻寶珠也。如是未契彌陀大願,偷心豈易死哉;縱欲寶此一行,終難落於實處。唯有近代印光大師《文鈔》, 可謂融通古今,深入淺出,為今人學修之最好指南也。任何種根機,皆無高深之嘆,可入念佛一門。大師影響之深遠,可用無遠弗屆來形容。一部《文鈔》,風行天 下,凡淨業行人,及有識之士,無不視為圭臬。然而《文鈔》之磅礡,實非初機淺學所能通入。故欲得其要,亦非易事。以致流通雖多,仍是研修乏力。如是實有負 大師應化之苦心也。今甘冒愚誠,選其精要,編輯《靈岩遺旨》、《靈岩法要》、《靈岩故事》叢書,從廣略二途、理事兩面,別顯大師之思想,以此普利一切,暢 大師無盡之悲心。

        《靈岩遺旨》,旨在全面疏理大師之思想,不論世出世法,通途特別,一併顯彰。因編排有序,脈絡清晰,故於《文鈔》,易得其要。如人之有眼,可環顧四野而明辨方向也。

        《印光大師法要》,即依《遺旨》精選而成。以《遺旨》雖為選編,對於初學,仍難免有浩瀚之嘆。今去其繁複,擇其精義,編成《法要》。並於緊要處,略加案 語,引相關祖師之法語以互通,資其詳解。如是既可善契大師之法要,又可通觀淨宗祖師之同一開示。廬山風貌,了然於胸。往生一事,自可如操左卷而取故物也。

        《印光大師說故事》(又名《靈岩故事》),即將《文鈔》中所有感應故事,分門別類,彙編成冊,以作教理之輔證。所謂「理論猶須證據,事實勝於雄辯」也。為 顯事例中隱含之理,略附大師相關法語,以資說明。如是以事顯理,以理明事,理事相資,以啟吾人之信心,開吾人之正智也。

        三書有廣有略,有理有事,盡可各取所需,而同得其益。如是者,三根得以普被,利鈍盡可全收矣。《文鈔》因此而廣被,如是與善導法脈自可交相輝映,光照大千。所謂彌陀坐視於南面,勢至輔弼於側翼,法門隆盛,眾生有福矣!

釋智隨    謹記 
二○○七年三月

別 序

《印光大師說故事》(靈岩故事):即印光大師《文鈔》中所講「因果報應、三寶加持、念佛往生」等深有啟發之感應事例也。

所 謂「感應」者,即因緣果報也。感即是因,應即是果。以如是因,必得如是果。故以善感者,得福果;以惡感者,得苦果;以四諦感者,得聲聞果;以六度萬行感 者,得菩薩果;以念佛感者,得往生成佛果。擴而充之,整個佛法,所有因果修證之事理,無一不是感應之徵也。感應之道,如叩鐘然,叩之大者大應,叩之小者小 應,無有不應者。然或有修學多年,自覺不見感應者,其故何在?實則並非沒有感應,只是感應之蹟,隱顯不一,不為常人所知。《文鈔》言:

感應之蹟,有「顯感顯應、冥感冥應、冥感顯應、顯感冥應、亦冥亦顯感而顯應,亦冥亦顯感而冥應」之不同。

顯感顯應者:現生竭誠盡敬禮念供養,即蒙加被,逢凶化吉,遇難呈祥,及業消障盡,福增慧朗等。

冥感冥應者:過去生中曾修竭誠禮念等行,今生雖未修習,由宿善根,得蒙加被,不知不覺,禍滅福臻,業消障盡等。

冥感顯應者:宿生曾種善根,今生得蒙加被。

顯感冥應者:現生竭誠禮念,不見加被之蹟,冥冥之中,承其慈力,凶退吉臨,業消障盡等。

亦冥亦顯感而顯應者:宿世曾種善根,今生竭誠禮念,顯蒙加被,轉禍為福等。

亦冥亦顯感而冥應者:宿世曾種善根,今生竭誠禮念,冥冥之中,承其慈力,獲種種益也。

了此,則知功不虛棄,果無浪得,縱令畢生不見加被之蹟,亦不至心生怨望,半途而廢。感應之道,微妙難思。略書梗概,以勖來哲。其應之大小優劣,在其誠之至與未至而已。縱令心不諦信,致誠未極。但能一念投誠,亦必皆蒙利益。

故知:修學佛法者,無有不蒙感應也,只是見與不見否。如日光高懸,無不蒙照。盲人雖不能親見日光,而依舊蒙其光照,只是日用而不知。

感 應之道,有隱有顯,有近有遠。智者能明其隱者遠者,常人僅能見其顯者近者。是故智者,雖未見有應,仍能依理行事;愚者,不見感應,則難信其理。故感應之 蹟,於上智固可攝化,於下愚更有實益。如是藉事而明理,依理而行事,則無論何人,皆可得佛法之實益也。下至趨吉避凶,遠禍得福,上自超凡入聖,往生成佛, 皆可任己所求,感而遂通。

古 往今來,世出世間,種種感應之蹟,罄竹難書。散於各書者,何止千萬;彙聚成冊者,亦難計數。《印光大師文鈔》是一部學修之藏書,既有理論的深入闡發,又有 事例之大量實證。其理論之要已略顯於《靈岩遺旨》、《靈岩法要》二書中,今將其種種感應事例彙而成冊,以為理論之確證。因其文少易見,事顯理明,一見一 聞,或可收神奇之效,開信仰之門,助往生之益。共收一一四則,大分八類:

一、因果報應類(十 四則):因果是佛法根本,通於三世,熟有先後。因其幽微難測,未深入佛法者,多難信之。古往今來,種種因果報應之蹟,時有所聞,但觀其蹟,自可深信其理, 佛不妄語,豈欺我哉!所選十四則,有現世現報者,有來世得報者,有多生受報者。如是眾例,顯因果真實,輪迴不虛,果報自然,絲毫不爽。明乎於此,則知: 「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二、戒殺護生類(十 一則):明信因果者,自知萬物有靈,同具佛性,愛而護之,理當如是。人存此心,自然感動天地,神而護之,自他同得利益,免受傷殘之苦,同得倫常之樂。進而 法緣廣結,同生西方,則可謂真實究竟之放生護生也。所選十一則,有因行不同,果報迥異者;有見母變豬,終不吃肉者;有代母懺悔,感其吃素者;有聖現神通, 勸戒止殺者。種種啟迪,以示吾人,戒殺護生,吃素念佛,同生西方矣。

三、尊師重道類(四 則):尊師重道,可謂佛法修行之根本。世間學問,一才一藝,尚不離師,況無上佛道乎?因人聞法,因法悟道,因道修行,因行成佛。是故經云:「善知識者,是 大因緣。善知識者,是奇特法。」《華嚴經》云:「善知識者:如慈母,出生佛種故。如慈父,廣大利益故。如乳母,守護不令作惡故。如教師,示其菩薩所學故。 如善導,能示波羅蜜道故。如良醫,能治煩惱諸病故。如雪山,增長一切智藥故。如勇將,殄除一切怖畏故。如濟客,令出生死瀑流故。如船師,令到智慧寶洲 故。」善知識之重要,以此可知。所選四則,有世間求學者,有佛門求道者,無一不竭誠恭敬,而得實益。是知:無論世出世間,恭敬方得實益。所謂「下人不深, 不得其真。」故大師常言:「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

四、虔誠修持類(九 則):佛法不僅僅只在口說,更重於實行。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今不如古者,大多流於言談,不能實行其道也。若能如實而行,自可得佛法利益。所選九則, 有悔而護法者,有嚴正服人者,有宰官念佛者,有精勤化他者。如是眾例,示佛法貴在篤行,不在空談。任何行人,擇其相應之法,不論時處諸緣,只要依教奉行, 皆可得佛法之利益。

五、三寶加持類(九 則):三寶乃苦海舟航,長夜明燈,度生寶筏。凡恭敬三寶、虔誠奉侍者,自有三寶加持,善神護佑,逢凶化吉,遇難呈祥。以此而生信,即可深結佛緣,進趣菩 提,志生西方矣。所選九則,有倖免於難者,有助其勇猛者,有降伏毒龍者,有指歸念佛者。如是眾例,無一不顯示三寶功德不可思議。歸敬三寶,仰憑於佛,即為 吾等出離生死苦海之強緣也。

六、自力警策類(九 則):佛法雖廣,宗旨唯一,即生死解脫。然生死解脫有自力他力之別,自力修行以戒定慧為本,難如登天,非末法多障眾生之所能修。經云:「末法眾生,億億人 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然人多執於自力,不仗佛力。若能深觀自身業力之深,自力修行之難,自必死盡偷心,專志淨土。綜觀古今,可為今人警 策者何止千萬。所選九則,有古之名噪一世者,亦有今之顯赫一時者。或參禪,或學密,其修行不可謂不高,而其結果,不能不令人心怵。如是高超人士,尚難了 脫,況吾等具縛凡夫乎?自力不足恃,他力必須歸,以此可知矣。如大師所言:「大家要曉得:仗自力修持,自有何種力?但是無始以來的業力。所以萬劫千生,難 得解脫。仗阿彌陀佛的弘誓大願力,自然一生成辦。」

七、念佛感應類(三 十二則):念佛一門,易行疾至,圓頓直接,有現當二益。當益固在往生成佛,現益亦自無量無邊。消災免難、逢凶化吉、增福延壽等,隨處可聞。所選三二則,念 佛一四則,念觀音一六則,其他二則。以此可知,佛事門中,有求必應,有感必通。《文鈔》所選感應以念佛念觀音居多,實因西方三聖與此土眾生最為有緣故。然 世人多求於現世果報,故於大慈大悲廣大靈感觀音菩薩,尤為信仰。大師常勸人念佛一萬之餘,念五千觀音,即是基於此,以攝化於念佛信仰不深之人。實則「南無 阿彌陀佛」六字洪名中,包含了一切諸佛、一切菩薩、一切經咒功德,所謂「阿字十方三世佛,彌字一切諸菩薩,陀字八萬諸聖教,三字之中是具足。」故淨業行 人,凡欲消災、免難、求子等世間利益者,不必另修他法,只管念佛,自得其益。如大師所言:「真能念佛,不求世間福報,而自得世間福報」也。

八、往生記實類(二 十六則):現世利益小,往生利益大。人能念佛,既可現生增福增慧,更得臨終往生淨土。然現世利益,或可親見,往生一事,超越凡情,愚癡凡夫,殊難信入。縱 有經論為證,疑惑亦難頓消。然理雖難明,事則易見。若藉可見之實事,即可除疑增信,安穩念佛矣。所選二六則念佛往生事例:有出家人,有在家人;有立志苦修 者,有煩惱纏身者;有平生念佛者,有臨終遇緣者;有坐脫立生者,有病魔纏身者;有人類,有異類。如是眾機,雖行業各異,遇緣不同,因念佛故,通得往生,顯 念佛一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但稱佛名,莫不往生」之奇勳。誠如大師所言:「淨土法門,仗阿彌陀佛大慈悲願力,無論老幼、男女、貴賤、賢愚、在家、出 家,若肯生真信、發切願、至誠懇切念佛聖號,無一不於現生臨終得往生者。」理論猶須證據,事實最能說話。觀如是眾機之往生,無信者自可倍增信心,有信者宜 當勇猛念佛矣。

今將《文鈔》如是種種感應事例彙集成冊,依序分類編排,並選大師相關法語附於各章前後,事理融通,資成淨業,或可助顯大師恩德於萬一也。

釋智隨    謹記 
二○○七年十一月

壹、因果報應類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三編下.因果實證序

1、所殺之人  報怨為子

民國八 年,北通州王芝祥,字鐵珊,一子很聰明,很孝順。大子有神經病,鐵珊心中望此子承繼家聲。二十一二歲,已娶妻,生一女。一日,病重將死。鐵珊痛極,呼之 曰:「某某,汝既來為我兒子,為何此刻就要去?」其子瞋目,作廣西口音曰:「我哪是你兒子,我就是第十四個人。」說畢,即死。先鐵珊在廣西作兵備道時,計 殺降匪頭首十三人。先用極愛厚之法以安慰之,請其吃飯,尚請有大名之人作陪,每人犒洋二十四元。云:「日間甚忙,來不及與汝詳談,到晚間來,當與汝等各安 職務。」此十三人,不知是要殺他,反拉其厚友同去,意欲以己之情面,求其亦派彼一好差事。至晚去,則進一門關一門,伏兵於華廳。其人既來,鐵珊抽佩刀砍, 則伏兵同出殺之,得十四個屍首,亦不知是何姓名。豈知其人即為其子,徒用二十餘年教育之勞,至死反瞋目呵斥,不認鐵珊為父。大率世之兒女之因,總不出「討 債、還債、報恩、報怨」之四義。此子係汝宿世欠彼債者,債清即去。若還債及報恩者,則可得其孝養耳。(續編上 .覆德暢居士書民國 二十三年)

2、富翁子夭  轉身變女

曹崧喬 云:其父讀書時,一同學,乃富翁子,極笨。先生與彼教,彼尚未會,其父聽之,即可背。該富翁子早夭,後見其來,而忽不見,崧喬乃生一女。今已三十一歲,極 聰明,讀書絕不費力。初為富翁子,後為同學孫女,人之輪迴,誠可畏也。此但換個男女相,全體改變者,當有十之八九矣,哀哉!(續編上 .覆念佛居士書)

3、怨怨相報  終得解脫

《清涼山 志》載:隋,代州,趙良相,家資巨萬,有二子,長曰孟,次曰盈。盈強,孟弱。良相將終,分家資為二,孟得其上。及良相死,盈盡霸取,止與孟園屋一區。孟傭 力以活。後盈死,為孟作子,名環。孟死,為盈作孫,名先。環長,為僕於先,心恨盈霸其業。適先欲朝五台,命環隨往。行至山中,曠無人處,拔刀謂曰:「汝祖 奪我家業,我將殺汝。」先疾走,環追之。先入一茅庵,一老僧止之,各與以藥物茶湯。食已,如夢初醒,遂悉前事,感愧悲傷。老僧曰:「盈乃環之前身,霸他之 業,是自棄其業也。先乃孟之再來,受其先產,父命猶在耳。」二人遂出家修道於五台焉。此二人者,宿有善根,故蒙菩薩點化,得有如此結果。今之以殺人為樂 者,其後報何堪設想乎?(續編下 .法雲寺放生徵信錄序民二十一年)

4、將軍變豬  夢中求救

明翰林劉 玉綬,船泊蘇州,夢一偉丈夫求救,自稱宋偏將軍曹翰。因屠江州,世世作豬。此對門屠者,頃所宰第一豬,即我也。祈為救援。醒而果見屠將殺豬,遂買而放之閶 門一寺中。凡呼「曹翰」者,其豬皆回首望之。是可為「人變畜生,畜生變人」之證。載籍上活閻王活小鬼之事甚多。此皆天地鬼神,透露一點因果報應生死輪迴之 消息,以警戒世人也。(三編下 .南京素食同緣社開示法語丙寅七月)

5、曹操變豬  見者出家

漢獻帝 時,曹操為丞相,專其威權。凡所作為,無非弱君勢,重己權,欲令自身一死,子便為帝。及至已死,曹丕便篡。而且屍猶未殮,丕即移其嬪妾,納於己宮。死後永 墮惡道,歷千四百餘年,至清乾隆間,蘇州有人殺豬出其肺肝,上有「曹操」二字。鄰有一人見之,生大恐怖,隨即出家,法名佛安。一心念佛,遂得往生西方,事 載《淨土聖賢錄》。(增廣上 .與衛錦洲居士書)

6、虧空常住  死而為牛

唐北台後 黑山寺僧法愛,充監寺二十年,以招提僧物,廣置南原之田,遺厥徒明誨。愛死,即生其家為牛,力能獨耕,僅三十年。牛老且病,莊頭欲以牛從他易油。是夕,明 誨夢亡師泣曰:「我用僧物,為汝置田,今為牛,既老且羸,願剝我皮作鼓,書我名字於鼓上,凡禮誦當擊之,我苦庶有脫日矣。不然,南原之阜,變為滄瀛,未應 脫免耳。」言訖,舉身自撲。誨覺,方夜半,鳴鐘集眾,具宣其事。明日,莊頭報老牛觸樹死。誨依其言,剝皮作鼓,書名於上。即賣南原之田,得價若干,五台飯 僧。誨復盡傾衣缽,為亡師禮懺。後送其鼓於五臺山文殊殿,年久鼓壞,寺主以他鼓易之,訛傳以為人皮鼓耳。見《清涼山志》。蓋因果昭彰,無能或逃。(三編下 .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

7、徒效王威  反遭大禍

日前接令 祖功德史,閱之不勝感嘆。凡為民上者皆肯師法,則天下永久安樂矣。唯有一事,普通人萬不可效法,效之必致大禍。強弩射潮而潮退,乃水神感王之德,故潮不復 來。無德之人效之,必致水神興怒,而洪潮湧波,則民居危險之極矣。光緒十二年中秋日,下南五臺山,在長安城外,乃觀音現老僧降妖龍而開山者,《文鈔》後附 有碑記。往北京紅螺山。未動身前,即聞太原遭洪水災。至九月初至太原,始有人行之小路,因進城以觀其象。係六七月間,一日起蛟水,在城西傍城南流,勢甚洶 湧。巡撫某登城看,令開炮。打一炮,一打即時水漲幾倍,順城南流。城門已關,幸未進城。南關為進京大道,街市甚長,沖得房屋樹木牆垣一無所有,成一片新塗 田,平平坦坦,無一人不遭此一炮之劫。而損失財物,不知有幾萬萬。可知鬼神敬德非畏威。無德之人當此,只宜領眾懇求,懺悔求勿傷民物為禱。縱令無益,決不 至釀成大災也。如再印時,似宜表明此義。庶不致後之居官者遇此,不諒己德,徒效王威,以招禍害民也。(三編上 .覆錢士青居士書一)

8、厚德綿延  子孫發達

昔范文正公視人猶己,視疏若親,視天下為一家,視中國若一人。故能自宋初至清末,足一千年,子孫科甲不絕。

長洲彭氏力行善事,於清初以來,科甲冠於天下。其家狀元有四五人。而同胞兄弟有三鼎甲者。以世世奉佛,奉《陰騭文》、《感應篇》。其志固長欲利人,而天固長施厚報也。(三編下 .覆劉觀善居士書二)

9、居心忠厚  慶及子孫

清蘇州孝 廉曹錦濤,精於岐黃,任何險症,無不著手回春。一日,欲出門,忽有一貧婦跪門外,泣求為其姑醫病。謂家道貧寒,難請他醫,聞公慈悲為懷,定可枉駕為治,曹 公遂為往治。曹公歸後,貧婦之姑枕下,白銀五兩,不知去向,想為曹公偷去。婦登門詢之,曹公即如數與之。貧婦歸,其姑已將銀取出,婦大慚愧,復將銀送還謝 罪。問:「公何以自誣盜銀?」曹公曰:「我欲汝姑病速好耳,我若不認,汝姑必定著急加病,或致難好。故只期汝姑病好,不怕人說我盜銀也。」其居心之忠厚, 可謂至極無加矣。所以公生三子,長為御醫,壽八十餘,家致大富。次為翰林,官至藩台。三亦翰林,博通經史,專志著述。孫曾林立,多有達者。彼唯利是圖之 醫,縱不滅門絕戶,則已微之微矣。《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所謂餘慶餘殃,乃報在子孫者。本慶本殃,乃報在本身者。餘慶 餘殃,人可見之。本慶本殃,乃己於現生,及來生後世所享受者,世人不能見之,天地鬼神佛菩薩,固一一洞知洞見也。須知本慶本殃,較之餘慶餘殃,大百千萬 倍。故望世人,努力修持,以期獲慶而除殃也。曹公甘受盜名,救人性命,而善報在於子孫。若自己更能替子孫念佛,求三寶加被,令子孫亦各吃素念佛,善報當在 西方矣。(三編下 .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

10、敬惜字紙  子孫賢善

字為世間 至寶,非金、銀、珠、玉、爵位可比。以金、銀、珠、玉、爵位,皆由字而得,使世無字,則金、銀、珠、玉、爵位,亦無由而得矣。字之恩德,說不能盡。敬惜書 字,福報甚大。宋朝王文正公之父,極其敬惜字紙。後夢孔夫子以手按其背曰:「汝何惜吾字之勤也,當令曾參來汝家受生,顯大門戶。」後生子因名王曾,連中三 元,為名宰相。沒後諡文正公,封沂國公。後世凡科甲聯綿,子孫賢善者,悉由先世敬惜書籍,及與字紙中來。近世歐風東漸,不但普通人不知敬惜書籍字紙,即讀 書儒士,亦不恭敬書籍,及與字紙。或置書於坐榻,或以書作枕頭。或大怒而擲書於地,或抽解而猶看詩書。不但大小便後,概不洗手,即夜與婦宿,晨起讀書,亦 不洗手。每每以字紙揩拭器物,猶以敬惜為名而焚化之。故致普通人無所取法,而垃圾裏,毛廁中,街頭巷尾,無處不是字紙遍地。舟車行人,每以報紙鋪坐處。出 外婦女,率用報紙包鞋襪。種種褻瀆,不堪枚舉。以故天災人禍,相繼降作,皆由褻瀆天地間之至寶所致。不知此字紙中,皆有天地日月之字,聖賢經書之文。以此 種至極尊貴之物,視同糞土,能不折福壽而現受其殃,貽子孫以愚劣之報乎?(續編下 .普勸敬惜字紙及尊敬經書說民二十四年)

11、喜寫草書  子孫早夭

書信一事,關係甚重。若常用草體,或成習慣,久久或致誤事。馮夢華厚德君子,其子與孫皆死亡。前年過繼之孫,又復死亡。只一一二歲之曾孫,以為其後。而一家之 中,寡婦四五人,亦可謂景況淒慘矣。豈天特酷待厚德之人乎?緣此老一生,喜寫草書。與人信劄,非用盡心力,按文義推測,則不識者多。其中難免有誤,以故致 受此報也。汝學醫,若習慣過為潦草之書,後來或於醫方亦用此套,則危險之極。光故為汝母說,令勿學此派也。實懼後來誤事,非僅以不恭為檢點也。(三編上 .覆志梵居士書二)

12、人有實德  天有奇報

乾隆辛 巳,豫省黃河潰決,陸地水深丈餘,民間廬舍,半被淹沒。陳留縣有曹姓者,居宅沉沒,已三晝夜,咸謂無生理矣。及水退,牆舍並未崩塌,眷口亦安然無恙。眾問 之,云:「日來唯覺霧氣彌漫,不見天日,初不知在水中也。」有司見而異之,詢其有何善行。曰:「每年租課所入,除衣食足用外,盡以濟鄰里之貧乏者,至今未 嘗少替。」已歷五世,百有餘年矣。憲司俱賜匾額,以嘉其異。水固無情,而有鬼神護佑,雖全體淹沒,而未見其水。是知:人有實德,天有奇報。彼剝削百姓脂 膏,以求子孫富貴者,率皆滅門絕戶。而其神識,當永墮惡道,無有出期,可哀也已。是以欲救世人,非極力提倡因果報應,斷斷不能收實效。(三編上 .覆潘對鳧居士書三)

13、陽間犯過  陰司有記

蕅益大師 《見聞錄》,載湖北一生員,權理五殿閻羅王事。一夜至陰間,見一簿,載其妻盜殺鄰雞,連毛一斤十二兩,因折其簿角記之。醒問其妻:「何得盜殺鄰雞?」其妻 不承認。曰:「汝還瞞我,陰間簿上已載,汝盜殺鄰雞,連毛一斤十二兩。」妻言:「院中曬東西,雞來吃,以物擲之,即死,尚未動。」令稱之,果一斤十二兩。 令持雞,並一雞之價錢以還,為彼說其來歷,祈勿見怪。其夜入陰視簿,則折角仍舊,一字已無矣。(續編上 .覆某居士書)

14、業通三世  熟者先報

因果之 事,重疊無盡,此因未報,彼果先熟。如種稻然,早種者早收。如欠債然,力強者先牽。古有一生作善,臨終惡死,以消滅宿業,次生便得富貴尊榮者。如宋阿育王 寺一僧,欲修舍利殿,念沂親王有勢力,往募,所捐無幾,憤極,以斧於舍利殿前斷其手,血流而死。即時,其王生一子,哭不止。奶母抱之遊行,至掛舍利塔圖處 則不哭,離開又哭。遂將其圖取下,奶母常向彼持之,則永不哭。王聞而異之,遂使人往育王問其僧,則即於其子生日,斷手流血而死。彼王遂獨修舍利殿。及年二 十,甯宗崩,無子,遂令彼過繼,為皇帝四十一年,即宋理宗也。此僧之死,亦屬慘死,使無常哭不止,見舍利圖則不哭,人誰知此子,乃此僧斷手慘死者之後身 乎?此事載《阿育王山志》,光於光緒二十一年,拜舍利數十日,看之。明理之人,任彼境遇如何,決不疑因果有差,佛語或妄。不明理,守死規矩,而不知因果複 雜,遂致妄生疑議,總因心無正見故也。如所說念佛之人,有三寶加被,龍天護佑,此係一定之理,斷不致或有虛妄。然於轉重報後報,為現報輕報之理,未能了 知,故不免有此種不合理之疑議也。昔西域戒賢論師,德高一世,道震四竺四天竺國。由宿業故,身嬰惡病,其苦極酷,不能忍受,欲行自盡。適見文殊、普賢、觀 世音三菩薩降,謂曰:「汝往昔劫中,多作國王,惱害眾生,當久墮惡道。由汝宏揚佛法,故以此人間小苦,消滅長劫地獄之苦,汝宜忍受。大唐國有僧,名玄奘, 當過三年,來此受法。」戒賢論師聞之,遂忍苦懺悔,久之遂愈。至三年後,玄奘至彼,戒公令弟子說其病苦之狀。其說苦之人,哽咽流淚,可知其苦太甚。使不明 宿世之因,人將謂戒賢非得道高僧。或將謂如此大修行人,尚得如此慘病,佛法有何靈感利益乎?(續編上 .覆周頌堯居士書民國 二十年)

佛 之所以成佛,常享真常法樂,眾生之所以墮地獄,永受輪迴劇苦者,皆不出因果之外。凡人欲治身心,總不能外於因果。現在人徒好大言,不求實際,輒謂因果為小 乘法,實為大謬。詎知大乘小乘,總不外因果二字。小乘是小因果,大乘是大因果。小因,是依生滅四諦,知苦斷集,慕滅修道;小果,是證阿羅漢果。大因,是修 六度萬行;大果,是證究竟佛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其因,必有其果,未之或爽也。所以不獨世間人皆在因果之中,即菩薩佛,亦不出因果之外。若謂因果為 小乘,則菩薩佛,亦是小乘矣。其言之狂悖可知矣。

——三編下.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

貳、戒殺護生類

推吾人惡死之心,巧行救濟。
體天地好生之德,永戒殘傷。

——續編下.楹聯 / 素食處

15、因行不同  果報迥異

宋初曹彬為帥,不妄殺一人,而數代尊榮。曹翰乃彬之副帥,以江州久不肯降,遂屠其城。不多年身死,子孫滅絕,而且屢屢變豬,明萬曆間,托夢於劉玉綬。受人宰割。(三編下 .覆溫光熹居士書九)

16、夢中被殺  醒而悔改

人之入 道,各有時節因緣。《勸戒類編》載:福建浦城令趙某長齋奉佛,其妻絕無信心。適值五十生辰,買許多生命,欲殺而宴客。趙謂「汝欲祝壽,令此諸物皆死,於心 安乎?」妻云:「汝之話均沒用的。依佛教,男女也不同宿。這些畜生也不殺,再過幾十年,滿世間通是畜生了。」趙無法可設,遂任她去。至晚,妻夢至廚房,見 其殺豬,自己已變成豬。廚子捉其四腿,置砧上殺。佣人從旁邊看,急叫彼救,皆不一應。殺了破肚抽腸,尚知其痛。豬殺已畢,又殺別物,己又變作別物,痛不可 言。稍歇一刻,見一佣人持一鯉魚,丫頭言:「將此鯉魚交廚子,為太太作魚羹。候太太起來,好作點心。」遂斬其頭尾,刮其鱗甲,斬作小丁。一丁一丁,都知其 痛。痛極而醒,心驚膽顫。丫頭持魚羹來請吃點心,不忍吃矣。令將所買之生,通通放生。以親嘗其味,故依夫吃素念佛,求生西方矣。(三編下 .覆淨善居士書二)

17、誠心戒殺  自有感應

華蓀職 業,頗難修持。然有誠心,自有感應。今以一事為證:北京阜城門內大街,有一大葷館子,名九如春,生意很發達。一夕經理夢無數人來,向他要命,心知是所殺諸 物。與彼等說:「我一個人,償你們許多人命,哪裡償得完。我從今不做這個生意了,再請若干和尚念經念佛,超度你們,好吧?」多數人應許曰:「好。」少數人 不答應,曰:「你為幾圓或幾角錢,殺我們多苦,就這樣,太便宜你了,不行。」多數人勸少數人曰:「他若肯這樣做,彼此都好,應允許他。」少數人曰:「他可 要實行才好。」經理曰:「決定實行,否則再來找我。」因而一班人便去。適到五更要殺的時候,店中夥計起來要殺,雞鴨等皆跑出籠四散了。趕緊請經理起來說 之,經理云:「我們今天不開門,不殺跑出的。在店內的收起來,跑出去的隨他去。」天明請東家來,說夜夢,辭生意,決定不幹了。東家云:「你既不願殺生,我 們不妨改章程,作素館子。」遂改做素食,仍名九如春。因此吃素的人頗多,更發達。(三編上 .覆琳圃居士書)

18、念佛懺悔  蠅去不來

十餘年前 有英人林某,住南京,來普陀見光。送光幾本書,云是他著。他中國話尚不甚好,何能作很好文字乎?有一本專提倡衛生,專門以殺生為事。餘書均送人,唯衛生之 書,光撕碎付字簍。恐無知者持去,則害人害物,無有底極。周君蓋深中西人之毒,而不知衛生利人之道。人為萬物之靈,亦一種動物也。我與萬物同生於天地之 間,彼未要我之命,我何得要他的命?打蠅之家,蠅更多。殺蜈蚣之人,常被蜈蚣咬。彼欲衛生於現生,而現生亦未必得益。由此一生常懷殺心,將來生生世世,常 被人殺。但以未能親見,尚樂以忘疲而殺。古書中有惡蟻者,蟻盈其屍。惡蠅者,蠅集其體。無法可設,徒嘆奈何。光以此事即是大造殺劫之根本。若猶欲依己所見 而為,竊恐有後悔不及時,為可憐可憫,無有可救援也。仁人君子,何得專以殺物為事。令一切無知者,皆效法乎?十餘年前,一皈依弟子有一小兒,買一拍蠅板, 以為玩具,遂常拍之。一日蠅多極,極力拍之,忽全屋皆黑。大人遂開門窗,念佛懺悔,未久蠅悉去。從此焚其拍物,亦無蠅來矣。此係佛弟子佛慈加被,令斷殺業 者。若無信心之人,恐無此兆。其來生後世,何可設想也。(三編下 .覆淨善居士書三)

19、見母變豬  終不吃肉

吾秦當洪 楊未亂之先,興安某縣一鄉民與其母,居家貧,傭工養母。後其母死,止己一人,便不認真傭工。一日晝寢,夢其母痛哭而來,言:「我死變做豬,今在某處,某人 殺我,汝快去救我。」其人驚醒,即往其處,見其殺豬之人與夢合,而豬已殺矣。因痛不能支,倒地而滾,大哭失聲。人有問者,以無錢贖此死豬,言我心痛,不便 直說。從此發心吃素。鄉愚不知修行法門,遂募化燈油,滿一擔則挑送武當山金殿供燈。募人一燈頭油,三個銅錢,錢作買香燭供果用,已送過幾次。後有一外道頭 子欲造反,事泄而逃,官府畫圖到處捉拿。其人與化油者,同名姓相貌,因將化油者捉住。彼以母變豬化油對,不信。又得其帳簿人名數千, 係出油錢的名,遂以為造反之名。在湖北邊界竹溪縣署,苦刑拷打,因誣服定死罪。又解鄖陽府重審,彼到府稱冤,因說娘變豬化油事。知府甚有高見,以其人面甚 慈善,決非造反之人。聞彼說娘變豬之話,謂汝說之話,本府不相信。本府今日要教汝開齋,端碗肉來令吃。其人一手端碗,一手捉筷,知府拍省木逼著吃。其人拈 一塊肉,未至口,即吐一口血。知府方知是誣,遂行文竹溪縣釋其罪,令在竹溪邊界蓮花寺出家。以蓮花寺, 係興安鎮台,鄖陽鎮台,每年十月,兩省在此寺會哨,故有名。

其 人出家後,一心念佛,頗有感應。後回陝西故鄉,地方人稱為周老禪師,建二小廟。洪楊亂,徒弟徒孫均逃去。將示寂,與鄉人說:「我死以缸裝之,修一塔,過三 年啟塔看,若壞則燒之,不壞則供於大殿一邊。」後啟塔未壞,供大殿內。現身為鄰縣縣少爺看病,病癒不受謝。云:「汝若念我,當往某處某寺來訪。」後來訪, 言 係大殿所供之僧名,閱之即是。因此香火成年不斷。

此人,印光之 戒和尚之師公也。經五十八九年,其人名廟名,均忘之矣。此人若非娘變豬,亦不過一守分良民而已。若非鄖陽府逼令吃肉,肉未入口,血即吐出,則其案決無翻 理。以彼視此肉,即同娘肉。以官威強逼,不敢不吃。未吃而心肝痛裂,故吐血。故官知其誣,而為設法行文釋罪,令其出家也。(三編上 .覆郁連昌昆季書  民廿九二月初二)

20、代親懺悔  母遂吃素

誠之所至,金石為開。又少實勝多虛,大巧不如拙。黃涵之作寧紹台道時,發心吃長素,勸其母亦吃,為備素菜,則但吃白飯。涵之函詢作何法方可。光示代親至誠懺悔,業消則能吃矣。未一月而長素矣。(三編下 .覆章道生居士書三)

21、怨氣致毒  自傷傷他

世人食 肉,已成習慣,當知無論何肉,均有毒,由於殺時,恨心怨氣所致。雖不至即時喪命,然積之已久,則必發而為瘡為病。年輕女人,若生大氣後,餵孩子乳,其子必 死,以因生氣而乳成毒汁也。人以生氣,尚非要命之痛,尚且如此。況豬羊雞鴨魚蝦要命之痛,其肉何能無毒乎?餘十餘年前,見一書云:一西洋女人,氣性甚大, 生氣後餵其子乳,其子遂死,不知何故。後又生一子,復以生氣後餵乳而死,因將乳令醫驗之,則有毒,方知二子皆乳藥死。近有一老太婆皈依,余令吃素,以肉皆 有毒,並引生氣西婦藥死二子為證。彼云:伊兩個孩子,也是這樣死的,以其夫橫蠻,一不順意,即行痛打,孩子看見則哭,便為喂乳,遂死,亦不知是乳藥死的。 其媳亦因餵乳死一子。可知世間被毒乳藥死的孩子,不知有多少。因西婦為發起,至此老太婆,方為大明其故。凡餵孩子之女人,切勿生氣,倘或生大氣,當日切不 可即餵孩子。須待次日心平氣和,了無怨恨時,乃無礙矣。若當日即餵,或致即死,縱不即死,或遲遲死。是知牛羊等至殺時,雖不能言,其怨毒結於身肉者,亦非 淺鮮。自愛者固宜永戒,以免現生後世種種災禍也。此事知者甚少,故表而出之,幸大家留意焉。由此證之:須知人當怒時,不獨其乳有毒,即眼淚口水亦有毒。若 流於小兒眼中身上,亦為害不淺。一醫生來皈依,餘問醫書中有此說否,彼云不知。世間不在情理之事頗多,不可因非科學而鄙視之。(三編 .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

22、聖現異類  度生止殺

一切眾生,皆是未來諸佛。以一切眾生,皆具佛性,皆當作佛,故是未來諸佛。且畜類中,時有佛菩薩化現於其中,方便度生。如《清涼志》中載薄荷事:

一 僧在五台,遇一異僧,出一函,囑交薄荷,未言地址。一日過衛輝,見一群小兒呼薄荷。僧問薄荷何在?小兒指牆下所臥之豬曰:這不是。僧取書呼薄荷擲之,其豬 人立,以兩蹄接而置口中,便立化。方知此豬,乃菩薩所現。其屠所殺甚多,若其豬至薄荷前,則便任其宰殺,了不逃走叫呼,故其屠愛惜薄荷。凡欲殺豬,牽薄荷 至其豬邊圍繞之,則直同殺死者一般。以故多年養而不殺。以其豬清潔,愛食薄荷,故以為名。初其僧受異僧之函而去,於途中思之,此函將投何所,乃私拆其封。 大意謂:「度眾生若得度脫,即當速返,免致久則迷失。」僧異之,復為封訖。至是,方知薄荷乃大菩薩也。繞豬一匝,而群豬即證無生法忍。其威德神力,豈可思 議乎哉!

又唐文宗喜食蛤,一日有一蛤堅合不開。帝親開之,中有肉身觀音大士像,莊嚴異常。

由此觀之,肉尚可食乎?倘誤食佛菩薩所化之身,其罪過可勝言哉?吾人若知此理,自不敢食肉,亦不忍食肉矣!(三編下.南京素食同緣社開示法語丙寅七月)

23、顯示神通  勸戒食肉

梁時,蜀 青城山,有僧名道香,具大神力,秘而不露。該山年有例會,屆時眾皆大吃大喝,殺生無算,道香屢勸不聽。是年,乃於山門掘一大坑,謂眾曰:「汝等既得飽食, 幸分我一杯羹,何如?」眾應之。於是亦大醉飽,令人扶至坑前大吐。所食之飛者飛去,走者走去,魚蝦水族,吐滿一坑。眾大驚畏服,遂永戒殺。道香旋因聞志公 之語,當即化去。有蜀人,在京謁志公。志公問:何處人?曰:四川。志公曰:四川香貴賤?曰:很賤。志公曰:已為人賤,何不去之。其人回至青城山,對香述志 公語,香聞此語,即便化去。須知世之安分守己者,一旦顯示神通,當即去世示寂,以免又增煩惱耳。否則須如濟公之瘋顛無狀,令人疑信不決,方可。(三編下 .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

24、好食雞蛋  中毒生卵

雞卵吃素 之人不可食,以有生機故。即無生機,亦不可食,以有毒質故也。有謂無雄雞之地,卵無生機,此地甚少。昔一人好食雞蛋,久則腹中餘毒,生許多雞卵及小雞。諸 醫不識其病,張仲景令煮蒜食之,則吐出許多雞子,及已有毛並無毛之雞。令一生勿再食,食則無法可治。可知雞卵之禍大矣。(三編上 .覆羅智聲居士書二)

25、師現神通  徒方慚謝

雞卵之食 否,聚訟已久。然明理之人,決不以食為是。好食者,巧為辯論,實則自彰其愚。何以故?有謂有雄之卵,有生不可食。無雄之卵,不會生雛可食。若如所說,則活 物不可食,死物即可食,有是理乎?此種邪見,聰明人多會起,不知皆是為口腹而炫己智,致明理之人所憐憫也。晉支道林博學善辯,與其師論雞卵之可食否?彼以 善辯,其師不能屈。其師沒後,現形於前,手持雞卵,擲地雛出。道林慚謝,師與卵雛俱滅。此晉時所決斷者。佛法初入中國,大小分弘。大乘一切肉均不食,小乘 則食三淨肉、五淨肉。三淨者:不見殺,不聞殺,不疑為己殺。加自死,鳥殘。鳥殘者,鳥獸所食之餘也,為五淨也。至梁武帝時,悉依大乘,永廢小乘。道林乃高 僧,乃依小乘為論耳。(三編上 .覆真淨居士書)

今 將宋黃山谷居士,戒食肉詩錄之,以期大家於食肉時,再三思之,必有不忍食,與不敢食之心,勃然而興。詩曰:「我肉眾生肉,名殊體不殊。本是一種性,只為別 形軀。苦惱從他受,肥甘為我需。莫教閻君斷,自揣應何如。」有味哉,斯詩也!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此仁民愛物,成始成終之大經大法, 不須更為詳談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之深義也。願見聞者,咸深思之。

——續編下.天臺山國清寺創開放生池碑記  民二十三年

三、尊師重道類

人生世間,第一要親近良師善友。有良師善友,便可歸於正道。否則,燕朋相聚,便日淪於下流,而疾病亦因之常不癒也。

——續編上.覆吳希道居士書

26、下人不深  不得其真

諺云:「下人不深,不得其真。」此言雖小,可以喻大。夫世間大而經術文章,小而一才一藝,若欲妙義入神,傳薪得髓,藝超儕伍,名傳古今,而不專心致志,竭誠盡敬,其可得乎?故管子曰:「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得,鬼神其將通之。」非鬼神之與通,乃精誠之極也。

漢魏昭,見郭林宗。以為經師易遇,人師難逢。因受業,供給灑掃。林宗嘗有疾,命昭作粥。粥成進之,林宗大呵曰:「為長者作粥,不加意敬事,使不可食。」昭更為粥復進,又呵之者三,昭容色不變。林宗曰:吾始見子之面,今而後知子之心矣。

宋楊時,遊酢,師事伊川。一日請益時久,伊川忽瞑目假寐,二子侍立不敢去。良久,伊川忽覺曰:賢輩尚在此乎,歸休矣。乃退,門外雪深尺餘矣。

張九成,十四歲遊郡庠,終日閉戶,無事不越其限。比舍生隙穴視之,見其斂膝危坐,對詩書若對神明,乃相驚服而師尊之。

此四子者,所學乃世間「明德新民,修齊治平」之法。其尊師重道,尚如此之誠。故得學成德立,致生前沒後,令人景仰之不已。至於弈秋之誨弈也,唯專心致志者勝。痀僂之承蜩也,以用志不分而得。由是觀之,學無大小,皆當以誠敬為主。(增廣上 .竭誠方獲實益論)

27、尊為皇帝  尚敬同門

清順治皇 帝,拜玉林禪師為師,法名行癡。與玉林法徒行森書,署名尚寫法弟行癡和南。和南,乃磕頭也。皇帝與同門尚如此,況與其師乎?此種芳規,豈可不知!古人云: 「下人不深,不得其真。」非曰深下於人,人則盡心教導也。以自己不能生恭敬心,縱人肯教,自己心中有傲慢象相障,不得其益。譬如高山頂上,不存滴水,故不 能受滋潤也。不但學佛如是,即世間學一材一藝亦如是。世間只身口之活計,佛法則性道之本源,其關係輕重,固天淵相懸也。(續編上 .覆王壽彭居士書二  民國二十年)

28、謙恭請法  言下大悟

昔古靈贊禪師大悟後,欲報剃度師恩,多方啟迪。其師異之,令其為伊宣說。彼謂當設法座,令其師迎己升座禮拜,然後可說。其師依之,遂於言下大悟。使古靈不如此重法,其師不如此重得法之人,莫道不說,說亦只得文字知見而已,決不能一言之下,明白本心。(增廣上 .覆無錫尤惜陰居士書)

29、褻慢於佛  失證二果

西天二十一祖婆修盤頭尊者,自言往劫將證二果,因誤以杖倚壁畫佛面,遂全失之。吾謂二果尚失果位,若是凡夫,則永失人身,常處惡道無疑矣。譬如巨富犯大辟,盡家資以贖死,貧人則立見斬首矣。事載《傳燈錄》二十祖闍夜多尊者章。故知褻慢,其罪非小。(增廣上 .與佛學報館書)

師嚴道尊,人倫表率,
道德學問,是效是則。
養我蒙正,教我嘉謨,
不敬其師,何能受益。

——三編下.德育啟蒙 / 敬師

肆、虔誠修持類

古人云:力行之君子,得一善言,終身受用不盡。不務躬行,縱讀盡世間書,於己仍無所益。如真龍得一滴水,可以遍雨一世界;泥龍縱泡之水中,也不免喪身之禍。

——續編上.覆某居士書

30、初欲毀佛  悔而護法

商英初不 知佛法,因遊一寺,見佛經莊嚴殊勝。忿然曰:「胡人之書,乃如此莊嚴,吾聖人之書,尚不能及。」夜間執筆呻吟,莫措一詞。夫人向氏,頗信佛,因問所呻吟者 何事?曰:「吾欲作無佛論耳。」夫人曰:「既然無佛,又何可論?且汝曾讀佛經否?」曰:「吾何肯讀彼之經。」曰:「既未讀彼之經,將據何義為論?」遂止。 後於同僚處,見案頭有《維摩詰經》,偶一翻閱,覺其詞理超妙,因請歸卒讀。未及半,而大生悔悟,發願盡此報身,弘揚法化。於教於宗,皆有心得。所著《護法 論》,極力讚揚,附入大藏。徽宗朝入相,時旱久,夜即大沛甘霖,徽宗書「商霖」二大字以賜。蓋取商書說命,若歲大旱,用汝作霖雨之義以褒之。(續編下 .重修九華山志序民二十六年)

31、威儀嚴身 人皆生敬

當此破天 荒大劫之時,宜以身率物,自行化他。普令有緣,同修淨業,同生西方。近來女界直成妖精,其裝飾更下劣於娼妓。汝當恪守古規,痛洗時派之惡習。布衣布履,勿 著綢緞華麗之衣。勿擦粉,勿擦香水。守聖人冶容誨淫之訓,俾一切人見之生欽敬心。彼好時髦之人,乃是令一切人於她起染污心,豈非自輕自賤乎?君子正其衣 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如此則一切人皆生敬心。再與說淨土法門,必大有感動。《正鈔》中〈淨土決疑論〉,《續鈔》中〈與五臺山廣慧和尚書〉,當詳 閱。則淨土法門之所以然,可以悉知。於一切人前,可以隨意演說矣。蕪湖有一女回回,深信佛法,前年函祈歸依,彼常勸人念佛。有一極聰明之儒,不信因果,不 信佛法。彼與其人辯論,令看《文鈔》,不數篇而祈彼代祈皈依。此蓋以嚴正服人,故人敬奉其言。若是妖精之打扮,何能令大學問人相信而依行乎?回回頂難教 化,此人之父母兄弟戚屬,亦頗敬重她,而不肯依她吃素念佛。她所勸化的都是漢人。湖南馬舜卿,亦是回回,《正鈔》中有與彼之信夫婦與六兒女皆皈依,餘無一 人焉。(三編上 .覆宗淨居士書)

32、和尚有德  營官尊重

今之兵, 通住人家,何況寺廟?汝及頭陀僧,均不知現在事體,求人反招辱謗。唯有極力修持,求三寶加被,則為上策。四五十年前,天津大悲院,完全圍於兵營中。狐仙作 祟,營官不能住,請大悲院老和尚來,則平靜無事。營官很尊重,大悲院掃院地各事,皆營兵日日為之。夜間外面放焰口回,喊營門即開。又有搭船,夜間來掛搭, 亦無所禁。木瀆有兵一千,均住於民家。聞近來之兵,尚馴良,不橫暴。當此之時,一則以修持求三寶加被,一則以修持令主兵敬信。蘇州西門外,靈岩寺下院,亦 住兵四五十,尚善良,不在院內燒葷菜,此亦很難得之事。祈與頭陀僧說,以後只求三寶,切勿求人。求人不但無益,反招自己無道德之辱耳。搗神者遭殃,或可寒 暴徒之心,此亦可作止惡息暴之嚮導矣。(續編上 .覆念佛居士書)

33、一心專注  念極情亡

智者誦 經,豁然大悟,寂爾入定。豈有分別心之所能得哉!一古德寫《法華經》,一心專注,遂得念極情亡,至天黑定,尚依舊寫。侍者入來,言天黑定了,怎麼還寫?隨 即伸手不見掌矣。如此閱經,與參禪看話頭,持咒念佛,同一專心致志。至於用力之久,自有一旦豁然貫通之益耳。明雪嶠信禪師,寧波府城人,目不識丁。中年出 家,苦參力究。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其苦行實為人所難能。久之大徹大悟,隨口所說,妙契禪機。猶不識字,不能寫。久之則識字矣。又久之則手筆縱 橫,居然一大寫家。此諸利益,皆從不分別專精參究中來。閱經者亦當以此為法。(增廣上 .覆永嘉某居士書五)

34、現宰官身  潛修淨業

林文忠公 則徐,其學問、智識、志節、忠義,為前清一代所僅見。雖政事冗繁,而修持淨業,不稍間斷。以學佛,乃學問、志節、忠義之根本。此本既得,則泛應曲當,舉措 咸宜,此古大人高出流輩之所由來也。一日文忠公曾孫翔,字璧予者,以公親書之《彌陀》、《金剛》、《心經》、《大悲》、《往生》各經咒之梵冊課本見示。其 卷面題曰:淨土資糧。其匣面題曰:行輿日課。足知公潛修淨土法門,雖出入往還,猶不肯廢。為備行輿持誦,故其經本只四寸多長,三寸多寬。其字恭楷,一筆不 苟。足見其恭敬至誠,不敢稍涉疏忽也。其經每面六行,每行十二字。璧予以先人手澤,恐久而湮沒,作書冊本而石印之。以期散佈於各界人士,俾同知文忠公一生 之修持,庶可當仁不讓,見賢思齊,因茲同冀超五濁而登九品焉。命光略敘原委。光幼即聞公之名而嚮往之,今知其修持如此之嚴密,誠所謂乘願再來,現宰官身而 說法者。願見聞者,一致進行,同步後塵,則國家幸甚,人民幸甚!(續編下.林文忠公行輿日課發隱民國二十三年)

35、大悟之後  歸心淨土

宋楊傑,字次公,號無為子,參天衣懷禪師大悟。後丁母憂,閱大藏,深知淨土法門之殊勝,而自力行化他焉。臨終說偈曰:「生亦無可戀,死亦無可捨。太虛空中,之乎者也。將錯就錯,西方極樂。」

楊公大悟後,歸心淨土,極力提倡。至其臨終,謂生死於真性中,猶如空花,以未證真性,不得不以求生西方為事也。將錯就錯者,若徹證真性,則用不著求生西方,求生仍是一錯。未證而必須要求生西方,故曰:「將錯就錯,西方極樂。」

蓮 池大師《往生集》,於楊公傳後,讚曰:「吾願天下聰明才士,咸就此一錯也。」此可謂真大聰明,不被聰明所誤者。若宋之蘇東坡,雖為五祖戒禪師後身,常攜阿 彌陀佛像一軸以自隨,曰:「此吾生西方之公據也。」及其臨終,徑山惟琳長老,勸以勿忘西方。坡曰:「西方即不無,但此處著不得力耳。」門人錢世雄曰:「此 先生平生踐履,固宜著力。」坡曰:「著力即差。」語絕而逝。此即以聰明自誤之鐵證,望諸位各注意焉。(三編下 .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

36、歷仕四朝  念佛往生

潞公文彥博者,歷仕仁、英、神、哲四朝,出入將相五十餘年,官至太師,封潞國公。平生篤信佛法,晚年向道益力。專心念佛,未嘗少懈。與淨嚴法師於京師結十萬人求生淨土會,一時士大夫多從其化。壽至九十二,念佛而逝。有頌之者曰:

知君膽氣大如天,願結西方十萬緣,
不為自身求活計,大家齊上渡頭船。

(三編下.丹陽金台寺募結同生西方萬人緣序)

37、凡夫發心 即是菩薩

竊維佛法有五乘:(1)人天乘:人乘持五戒,得生人道。天乘行十善,得生欲界天。加四禪四定,則生色無色界天。(2)聲聞乘:修四諦,得四沙門果。(3) 緣覺乘:觀十二因緣,得辟支佛果。(4)菩薩乘:修六度萬行,證菩薩果。(5)佛乘:行大慈大悲,成正等覺。人天乘、而兼菩薩乘、佛乘者,其唯淨土法門 乎!蓋人天乘,只修五戒十善,俱是有漏功德。唯此淨土法門,乃能出三界,了生死。修淨土者,必須敦篤倫常,恪盡己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加以 四弘誓願,廣大其心,自行化他。普令內而父母妻子,外而鄰里鄉黨,皆修五戒十善,並修淨土法門。以深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是人雖係凡夫,實即菩薩。何以 故?以心廣大故。昔有一沙彌隨一尊者行路,沙彌忽發自利利他上求菩提,下化眾生之願,尊者即令其前行。沙彌後忽轉念眾生若是之多,如何度脫得盡,不如自利 為得,時尊者即令其隨後。沙彌忽又轉念,仍當度脫眾生,尊者復令其前行。沙彌異而問之,尊者曰:「爾初發大菩提心,即是菩薩,我雖羅漢,乃係小乘,故請爾 前行。繼爾退菩提心,則我乃聖人,爾乃凡夫,理應在後。後爾又發菩提心,故仍請爾前行。」由此觀之,發菩提心,功德無量無邊。我等欲增長善根,非發菩提心 不可。(三編下 .南京素食同緣社開示法語丙寅七月)

38、自行化他  不遺餘力

安徽婺源 江易園居士,品學兼優,志行高尚。久膺教職,悉心講授。以過勞故,民國十年遂成篤疾。上海諸醫,皆莫能治。其於佛法,概無信向。一友憫其病苦,勸其吃素念 佛,並念《金剛經》。略述念佛念經利益。易園信受奉行,則不藥而癒。感激之極,息心研究。方知佛為大聖人,其教有不可思議之事。從茲方知儒教聖人之心法, 多被先儒門庭知見之文字所埋沒。遂取下手易而成功高之淨土法門,極力提倡於其鄉。以此法普被三根,令一切人各敦倫常,各盡己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故為 一切人所信向。三四年來,生信念佛者甚眾。有瞽目重明者,有篤疾即癒者。有預知時至,念佛坐脫者。前年婺源亢旱,祈禱無靈。率眾念佛,甘霖即降。因茲起佛 光社,喧傳遠近。

邑 人程筱鵬者,明敏篤實之士也。身膺教職,景仰易園之學行。頗疑其近所修持,不知其為墮入迷信耶?為真見至道耶?因造其門,以決所疑。蒙易園近取諸身,遠取 諸物。證之以經,印之以心。不遺餘力,委曲訓誨。彼遂如沐時雨,如坐春風。隨即悉心研究,極力勸化。由婺源而休寧,而歙縣黟縣,而祁門,遍訪各處高明特達 信望所歸之士,令其輾轉化導。閱時大半年,共介紹四百餘人入社。凡所過之地,所遇之人,所經歷兵戈有無之境,所發起真信修持之事。並彼此之問答,主賓之倡 和,擇其要者,約略記之,名曰《宏化日記》。此不過隨地隨緣,錄其見聞宣說信向之事,以期報告於易園。以示其心悅誠服,力宏此道。及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一經提倡,悉生正信而修持之一番情景而已。初非有意傳佈,以期遐邇咸知也。易園見之,喜其初聞佛法,即具此熱心毅力。而安徽各地,風氣未開,筱鵬半年宣 導,便能令多數人生正信心,修持淨業。若非各具佛性,宿受佛恩,其能如是也耶?因為作序,令付手民,刊佈四方。冀於世道人心,作一挽救之據。(三編下 .宏化日記序)

學 佛之道,在於實行。若只張羅門面,不修實行,則亦只得門面之空名而已。既欲往生西方,自利利人,必須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上自父母伯叔,以至兄弟姊妹、妻室兒女,及諸僕使,並及鄉黨鄰里、親戚朋友,凡一切相識之人,皆宜以如上所行為 勸。若自己實行上事,人自相觀而善。所謂「以言教者訟,以身教者從。」世出世間事,無一不以身為本者。若自不實行而教人行者,唯上智之人則可依從,只取其 言之益,不計其人之能行與否。若非上智者,必腹誹背譏,反令造大口業。欲真利人,當事事盡己之分。則日用行為,皆含化人之機。久而久之,人自見信而依從 之,固有不期然而然者。

——三編上.覆李爾清居士書  民廿二九月十五日

伍、三寶加持類

念佛之人,有三寶加被,龍天護佑,此係一定之理,斷不致或有虛妄。

——續編上.覆周頌堯居士書民國二十年

39、三寶冥加  遇難呈祥

此女人,命不該死,故坐於汽車之外。及車墮下河正下時,揚於其岸,故衣絕未濕。蓋佛天鬼神,於坐車時,已為救之之法於前矣。想必如是。

又 民十幾年,潘對鳧重修濟南淨居寺。開光唱戲,來客甚多。一人領一小孩,在井邊看。小孩墮下井,立使人下井撈,水面無一物。用竿子遍井底攪,亦無一物。其人 回家,則小孩在家裏睡。如癡如呆,衣服盡濕。問:「何以到家?」云:「不知。」因刻一碑,蓋一亭,名其井為聖井,拓之寄光。光送真師,真師裱而掛於太平寺 大殿下客廳。

民 廿七年,避地甌江度歲。臘底有青田至金華公路汽車一輛。晚開出,隔麗水數十里之荒野江邊。司機不慎,車墮江中。乘客四十餘人,均遭滅頂。翌日黎明,前往營 救時,有一婦人,年約三十左右,坐江岸道旁,如癡如醉,詢以何來?答言:「昨暮乘車至此。」問以全車遇險,爾何無恙?對曰:「不知。」質以當時情況,亦不 了了。連日兩處新聞披露,莫不咄咄歎奇!(三編下 .免難軼聞)

40、畫僧顯靈  病得痊癒

唐宰相陸 象先蘇州人之弟,病於京師,國醫無效。一僧求見,云能治,令取淨水一盞,向之念咒幾句,含水噀之,立即痊癒。謝以諸物皆不受。曰:「我名智積,汝後回蘇, 當往靈岩山會我。」後其人至山問之,無有名智積者,心甚惆悵。遍觀各殿堂,見壁間畫像,乃為己治病之僧也,因特建智積殿,而寺復中興。(續編下 .靈岩開示法語序  民二十五年)

41、看相不得  誠禮遂通

清咸同 間,一人學看相而不得,請達摩相亦莫明其妙。後遂竭誠禮拜,久則放光。遂並家中人之前生事,均可知之。一日早遇數兵,持符往火藥局取藥,因問取幾桶。曰六 桶。曰六桶不夠,當取七桶。彼云軍令何敢違。但說我教汝取,明日當知,否則我受罰。遂取七桶。其夜適賊偷營,六桶藥用完,尚不去。及開七桶,則賊退矣。此 看相者,乃一心求三寶加被之化,故能知前生後世之事也。(續編下 .覆溫光熹居士書二)

42、悔而學佛  三寶護之

人皆可以 為堯舜,人皆可以作佛,所貴者自勉耳。明末,蕅益大師,木瀆鐘氏子,天姿聰敏,少即隨母吃素禮誦。七歲讀書,以聖學自任,誓滅釋老,開葷酒,作論數十篇辟 佛。十七歲,閱蓮池大師《自知錄序》,及《竹窗隨筆》,乃不謗佛。後遂極力研究,二十四歲出家,徹悟自心,深入經藏。一生著述數十種,均為古今不多見者。 現有四川鄧奠坤,乃法政學堂畢業生,狂悖特甚。民國初,專門毀壞佛教,無論神廟佛寺,悉率其徒黨拆毀。後忽知非,力行改悔,來普陀求皈依。住上海居士林八 年,精進修持。前年滬戰,彼住林中,不驚不動。林前後左右,均成一片焦土,林中所落大小炸彈,無一開炸。足見人能改過遷善,佛菩薩即為嘉獎而保護之。吾人 縱不如蕅益,亦豈不如奠坤乎?奠坤以罪大惡極之人,尚有如是感應,吾人何可因循度日,不加勉力,如登寶山,空手而歸乎?(續編下 .江蘇吳縣佛教會通告各寺院僧眾巽言民國 二十三年)

43、遇大水災  佛像無損

江都揚善 壩,當明末時,覺根和尚,開一淨土道場,專修念佛三昧。嗣後屢有高人住持,以故法道久而不替。清咸同間,兵燹之後,寂山和尚,派人料理,近交其徒智定住 持。恪守舊規,不涉外緣。去年洪水為災,殿堂寮舍,同付東流,大殿牆壁,一無所遺。當殿塌時,有三巨木,翼蔽佛龕,隨即漂去。佛龕被水沖壞,亦隨流去。水 淹佛膝,八尺金身之西方三聖像,係香樟所雕,及與蓮座,經此撞擊,一毫無損。足見大水乃眾生惡業所感,而佛像值此極大之沖激,仍舊巍然。殆以普示一切眾 生,令其歸命投誠,冀得往生西方,了生脫死,超凡入聖也。

水退之後,智定先蓋一茅篷,俾佛像不被日曬雨淋,而修殿一事,徒嘆奈何!幸江都縣長楊君,財政局長葉君,公安局長陳君,建設局長李君,及江都紳耆,各見如此奇異,同為出資贊助,令其恢復古道場,為地方人祈福之所。由是智定求予疏其源委,以便懇祈十方檀越。(續編下 .揚州江都揚善壩蓮修精舍募建大殿疏  民國二十三年)

44、菩薩助之  奮勇如此

福建永 春,古稱桃源,山川秀麗,民俗淳樸。邑東十里,地名東關,與泉州南安毗連,有溪橫其間,寬若干丈。宋時即建石橋,以利行人。然水甚沖激,遇大風雨,橋輒傾 圮,每數十年,或百年,橋必重修,具載縣誌。邑人崇奉佛教,於橋正中建亭,供觀世音菩薩聖像,令來往者,同種善根。

清 光緒三十四年,歲在戊申,洪水為災,橋全毀滅。當將毀時,適值半夜,風雨洪暴,橋頭一店主陳某,年五十餘,頗好善信佛,已熟寐矣,忽聞叩門聲甚厲,大呼速 往橋上捧菩薩出,遂驚醒,而叩聲益厲,連呼速去。急開門,則了無有人,見水勢洶湧,橋搖盪有聲,若將仆者。風雨撲面不之顧,馳往橋亭,捧菩薩出,甫離橋, 聞崩裂聲,則橋正中一段,已隨波浪去矣。其人言:「初亦不知何以能奮勇如此,殆有神助者然。」噫,異矣!邑人李元賢之父繼如公,經商星洲,家道頗豐,熱心 公益,乃與星洲僑友,倡捐重修。至民國甲寅,橋始告成。迨至丙辰,又遇風災,橋亭與梁木毀焉。鄉民遂奉菩薩於附近廟中,而世道荒亂,橋事無過問者。元賢之 母黃太夫人,往廟燒香,經過其地,惄焉傷之,意欲重修。夜夢菩薩,現金色身,璀璨莊嚴,語之曰:「唯汝能為我重修此橋,並以祀我,可速為之,以福汝子 孫。」由是觀之,足見菩薩唯以利益眾生為念,而一見聖像,即種將來成佛之善根,故特示修橋,而兼令供奉聖像也。太夫人遂馳書諭賢,備款復修。乃舉邑人某某 董其事,至癸亥二月工竣,當地人士,為懸匾聯頌之。仍奉菩薩於橋亭,由是因緣,香火益盛。 (增廣下.永春重修東關橋觀音靈感記)

45、觀音示蹟  降伏毒龍

大山岩穴,龍蛇所居。歲久成妖,肆其凶孽。吞齧不已,禍及生民。變怪升騰,非人所制。若非應身大士,孰能救濟。巍巍乎妙智神力,豈容思議。然於不思議境,強以文字紀述事蹟者。冀千載之下,方來君子,啟深信耳。

昔 隋時仁壽中,此山有毒龍焉。以業通力,變形為羽人。攜丹藥貨於長安,詐稱仙術,以欺愚俗。謂此藥之靈,服者立升於天。嗚呼!無知之民,輕信此語,凡服此藥 而升天者,不知其幾何。又安知墮彼羽人之穴,以充口腹耳。而一方之民,尚迷而不悟。唯我大士,以悲願力,現比丘身。結草為庵,止於峰頂。以妙智力,伏彼妖 通。以清淨風,除其熱惱。慈念所及,毒氣潛消。龍獲清涼,安居岩穴。民被其德,各保其生。昔之怪異,不復見矣。由此靈貺達於朝廷。以其於國有功,於民有 惠,建寺峰頂,而酬酢之。大士以慈風法雨,普濟含靈。慧日淨輝,破諸冥暗。於是縉紳向慕,素俗欽風。割愛網以歸真,棄簪纓而入道。大士嘗居磐石,山猿野 獸,馴繞座隅。百鳥聚林,寂然而止。如聽法音,久而方散。嗚呼,建寺之明年,六月十九日,大士忽示無常,恬然入滅。異香滿室,愁霧蔽空。鳥獸哀鳴,山林變 色。於是寺眾聞於朝廷。中使降香,奉敕賻贈,以崇冥福。荼毗之際,天地晦冥。斯須之間,化為銀界。忽聞空中簫鼓響,山嶽搖。瑞雲奔飛,異香馥郁。忽於東峰 之上現金橋,橋上列諸天眾,各豎幢幡,及雨金華,紛紛而不至於地。最後於南臺上,百寶燦爛,廣莫能知,沖天無際。影中隱隱現自在端嚴之相。慈容偉麗,纓絡 銖衣。天風飄飄,煥然對目。爾時緇白之眾,千百餘人,咸睹真儀,悲喜交集。莫不涕泣瞻依,稱名致敬。始知觀音大士示蹟也。清氣異香,經於累月。左僕射高 公,具奏其事。皇上覽表,嘉歎久之。收骨起塔,禦書牌額,錫號為觀音台寺。撥賜山林田土,方廣百里。每歲時降禦香。度僧設供,大崇法化。至唐大曆六年,改 號為南五臺山聖壽寺焉。 (增廣下附錄.南五臺山圓光寺觀音菩薩示蹟之記)

46、佛留舍利  廣度眾生

昔佛滅 後,中天竺國阿育王,統王閻浮,威德廣大。所有鬼神,悉皆臣屬。意欲普利世人,啟其祖阿闍世王所藏之八萬四千佛舍利。役使鬼神,碎七寶眾香為泥。一夜造成 八萬四千寶塔,散佈南贍部洲。耶舍利尊者,伸手放八萬四千道光。一鬼捧一塔,順光而趨,至光盡處,則安置地中。東震旦國,有十九處。大教東來,次第出現。 如五台、育王等是也。育王之塔,晉武帝太康三年,有僧慧達,乃利賓菩薩示蹟。禮拜請求,從地湧出。遂建阿育王寺,供於殿內石塔中。塔門常鎖,有欲睹舍利 者,先通知塔主。殿中禮佛,禮畢,跪於殿外階緣。每有人跪,凡欲睹者,均隨之而跪。塔主請塔出,先令居中跪者睹。次則遍令隨跪者睹。雖一日隨睹數次,亦不 以為煩。其塔高一尺四寸,周圍亦只尺餘。塔之中級內空,中懸一實心鐘,鐘底正中,有一針,舍利附於針端。四面有窗,花格欄遮,手不能入。即於花格孔中睹 之。其舍利之形色、大小、多少、定動,均無一定。平常人睹,多見是一粒,亦有見二三四粒者。有見舍利靠於鐘底不動者。有見一針下垂至寸許者。有見忽降忽 升,忽小忽大者。有見青者黃者赤者白者。及一色之濃淡不同,並二色相兼之各種異色者。有見色氣黯然者。有見色氣明朗者。不獨人各異見,即一人亦多轉變不 一。又有見蓮花及佛菩薩像者。亦有業力深重,完全了無所見者。見其小時,每如小綠豆大。亦有見如黃豆大棗大者。明萬曆間,吏部尚書陸光祖,篤信佛法,極力 護持。與親友數人來睹,初看如小豆大,次如黃豆大,次如棗大,次如瓜大,次如車輪大。光明朗耀,心目清涼。時舍利塔壞,塔供庫房,陸遂發心重修塔殿。彼親 友所見亦甚好,但無陸之奇特神妙耳。須知如來大慈,留此法身真體。俾後世眾生,種出世根。以由睹此神異,自可生正信心。從茲改惡修善,閑邪存誠,以期斷惑 證真,了生脫死。直至復己本具佛性,圓滿無上菩提。此如來示現不思議相,曲垂接引之本心也。願見聞者,同深感念,則幸甚。(三編下 .阿育王佛舍利塔紀實)

47、文殊普賢  指歸念佛

按《高僧傳》三集,〈法照大師傳〉云:

大 師於大曆二年,棲止衡州雲峰寺,屢於粥缽中,現聖境,不知是何名山。有曾至五台者,言必是五台。後遂往謁。大曆五年,到五台縣,遙見白光,循光往尋,至大 聖竹林寺。師入寺,至講堂,見文殊在西,普賢在東,據師子座,說深妙法。師禮二聖,問言:「末代凡夫,去聖時遙,知識轉劣,垢障尤深,佛性無由顯現。佛法 浩瀚,未審修行於何法門,最為其要。唯願大聖,斷我疑網。」

文殊報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時。諸修行門,無過念佛,供養三寶,福慧雙修。此之二門,最為徑要。所以者何?我於過去,因觀佛故,因念佛故,因供養故,今得一切種智。故知念佛,諸法之王。汝當常念無上法王,令無休息。」

師又問:「當云何念?」

文殊言:「此世界西,有阿彌陀佛。彼佛願力,不可思議。汝當繼念,令無間斷,命終之後,決定往生,永不退轉。」

說是語已,時二大聖。各舒金手,摩師頂,為授記別:「汝以念佛故,不久證無上正等菩提。若善男女等,願疾成佛者,無過念佛,則能速證無上菩提。」語已,時二大聖,互說伽陀。師聞已,歡喜踴躍,疑網悉除。(續編上 .致廣慧和尚書民國二十九年正月)

佛 法僧三寶,乃無明長夜之燈燭,生死苦海之舟航。不但志期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者,所當依怙。即明德親民、治國安邦者,亦必以顯示心性妙理,發明因果實事,以 為轉人心而輔郅治之一大助緣也。故古之建大功、立大業,精忠貫日月、浩氣塞天地者,多由學佛得力而來。莫不致力於莊嚴佛像、流通佛經、護持行僧,冀一切人 民,同由住持三寶,悟入一體三寶,以至親證即心本具之真如佛性也。

——續編下.四川樂山縣大佛陵雲寺創建藏經樓功德碑記  民二十四年

陸、自力警策類

一切法門,皆須依戒定慧之道力,斷貪瞋癡之煩惑。若到定慧力深,煩惑淨盡,方有了生死分。倘煩惑斷而未盡,任汝有大智慧、有大辯才、有大神通,能知過去未來,要去就去,要來就來,亦不能了,況其下焉者乎?仗自力了生死之難,真難如登天矣。

——續編下.念佛懇辭序

48、一語不契  墮野狐身

宗門語句,勿道不悟,即悟而不善識機,以致誤人,則自實得禍。前在迦葉佛法中,百丈山主人以一語不契機,致墮五百劫野狐身。至唐百丈懷海禪師座前表明其事,始得脫去。是知以宗語作兒戲逞口辯者,可畏之至。(三編上.覆張曙蕉居士書六)

49、參禪如此  尚未了脫

參禪一 事,非小根行人所做得到。即做到大徹大悟地位,而煩惱未能斷盡,生死仍舊莫出。現在人且勿論,即如宋之五祖戒、草堂清、真如喆,其所悟處,名震海內。而五 祖戒後身為蘇東坡。東坡聰明蓋世,而不拘小節,妓館淫坊,亦常出入。可知五祖戒悟處雖高,尚未證得初果之道,以初果得道共戒,任運不犯戒。任運者,自然而 然也。未證初果者,要常常覺照,方可不犯。初果則自然而然不至犯戒。如耕地,凡所耕處,蟲離四寸,道力使然。若不出家,亦復娶妻。而雖以要命之威力脅之, 令行邪淫,寧肯捨命,終不依從。東坡既曾出入淫坊,則知五祖戒尚未得初果之道力,說什麼了生死乎?

真 如喆後身,生大富貴處,一生多受憂苦。既知其生大富貴處,又不明指為誰者,得非宋之欽宗乎?金兵相逼,徽宗禪音繕傳也位於太子,始末二年,遂被金兵擄徽欽 二宗去,均向金稱臣,死於五國城。以真如喆之悟處,生於皇宮之大富貴處,此之富貴,也是虛名,一生多受憂苦,乃是實事。以大國皇帝,被金擄去為金臣,可憐 到萬分了。

草堂清後身,作曾公亮,五十歲拜相,封魯國公。然於佛法亦甚疏遠,未及東坡之通暢矣。

海 印信,亦宋時宗門大老,常受朱防禦防 禦武官名家供養。一日,朱家見信老入內室,適生一女,令人往海印寺探,則即於女生時圓寂。此語杭州全城皆知。至滿月日,圓照本禪師,往朱防禦家,令將女兒 抱來,女兒一見圓照即笑。圓照呼曰:「信長老,錯了也。」女孩遂一慟而絕。死雖死矣,還要受生,但不知又生何處。

秦 檜,前生乃雁蕩山僧,以前生之修持,為宋朝之宰相,受金人之賄賂,事事均為金謀,殺金人所怕之岳飛。凡不與伊同謀者,或貶謫,或誅戮。卒至死後永墮地獄, 百姓恨無由消,遂以麵作兩條秦檜與夫人共炸而食之,名之為油炸檜。又鑄鐵像,跪於岳墳前,凡拜嶽墳者,皆持木板痛打,又向其頭其身尿以洩恨。後有姓秦的, 作浙江巡撫,謂鐵人於岳墳前被人尿,污穢岳墳,投之西湖,俾岳墳常得清淨。自後西湖水臭,不堪食用。常見湖中漂幾死屍,及去打撈,又沉下去。因茲出示,多 來船舫,圍而打之,則是鐵鑄之秦檜,與其夫人,並金兀術。知其罪業深重,仍令安置墳前,被人打尿。光於民國十年,至嶽墳,仍舊尿得 污皂不堪。

夫 以五祖戒、草堂清、真如喆之道德,尚不能了生死。而為大文宗、為宰相,已遠不如前生。至喆老為皇帝,而為臣於虜廷,則可憐極矣。秦檜之結果,令人膽寒而心 痛。以多年禪定工夫,後世得為宰相。一被金人之賄賂所迷,直成香臭、好歹、忠奸不知之癡呆漢。及至打尿其像,炸食其身,千百年來,尚無更改。參禪人以宗自 雄,不肯仗佛力以了生死者,倘一念此結果,能不自反曰:仗自力與仗佛力相差懸遠,曷若專修淨業,以祈現生了脫之為愈乎?宋朝大名鼎鼎之宗匠,來生尚退步於 前生,再一來生,又不知作何行狀乎?(續編上.致廣慧和尚書民國二十九年正月)

50、雖有神通  難逃宿業

唐朝代宗 大曆間,有個隱士,叫做李源,舍宅為慧林寺,請圓澤禪師為住持。後李源想要去四川朝峨眉山,因約圓澤同去。圓澤欲由長安經斜谷,陸道去。李源要自荊州入 峽,由水道去。兩人意見不同,各有所以。李源不知圓澤之事,圓澤了知李源之心,恐到長安,人或疑伊想做官,便由荊州去。一天乘船到了南浦地方,因灘河危 險,天未暮即停舟。那時有一婦人,身穿錦背心,負罌而汲。圓澤一見了她,便俛首兩眼流淚。李源問道:「自荊州以上,像這樣的婦人,不知有多少,為什麼生此 悲感?」圓澤道:「我不欲從此路來者,就是怕逢此婦人,因為她懷孕三年,還未分娩,就是候我來投胎。現在見了,已是無法可避了。請君少住幾日,助我速生, 及葬吾山谷。三天之後,請來看我,我就對君一笑,以為憑信。十二年後,中秋月夜,到杭州天竺寺外會我。」說完了,就更衣沐浴,坐脫去了。李源後悔無及,只 得把圓澤葬了。三天之後,就到那家去看,果然婦生男孩。因把詳情告訴他,並要求和小孩見面,果然一笑為信。李源因茲無意往川,便回洛京。及回到慧林寺,才 曉得圓澤在未行之先,已經把後事都囑付好了,因此越曉得他不是平常人。

過 了十二年,李源就如約去杭州,到中秋月夜,就在天竺寺外等候。果然月光之下,忽聞葛洪井畔,有牧童騎牛唱道:「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 遠相訪,此身雖易性常存。」李源就曉得是圓澤的後身,就上前問道:「澤公健否?」牧童答曰:「李公真信士也。」便略敘數語。又唱道:「身前身後事茫茫,欲 話因緣恐斷腸。吳越江山遊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遂乘牛而去。

如是看來,能曉得過去未來,和有坐脫立亡本領的圓澤,還不能了脫生死,逃避胞胎,何況我們具縛凡夫,一點本事也沒有,如果不念佛求生西方,要想了生死,是做夢亦做不到的。(三編下.由上海回至靈岩開示法語民國二十五年十月十七晚說)

51、四僧轉世  竟不信佛

清乾嘉間 (1736~1820),有三禪僧,為同參,死後,一生江蘇,為彭文章,一生雲南,為何桂清,一生陝西,為張費,三人,唯彭記得前生事。後入京會試,俱見 二人,遂說前生為僧事。二人雖不記得,一見如同故人,成莫逆交。殿試,彭中狀元,何榜眼,張傳臚。彭也放過主考學台,然頗貪色,後終於家。何作南京制台, 洪楊反,失南京,被皇上問罪死。張尚教過咸豐皇帝書,回回要反,騙去殺之。此三人,也不是平常僧,可惜不知求生西方,雖得點洪福,二人不得善終,彭竟貪著 女色,下生後世,恐更不如此生矣。

又 蘇州吳引之先生,清朝探花,學問道德相貌俱好。民十年,朝普陀會餘,自言伊前生是雲南和尚。以燒香過客,不能多敘,亦未詳問其由。十一年,餘往揚州刻書, 至蘇州一弟子家,遂訪之,意謂夙因未昧。及見而談之,則完全忘失了,從此永無來往。迨十九年,余閉關報國寺,至十一月,彼與李印泉,李協和二先生來。餘 問:「汝何以知前生是雲南僧?」伊云:「我二十六歲做一夢,至一寺,知為雲南某縣某寺,所見的殿堂房舍,樹木形狀,皆若常見,亦以己為僧。」醒而記得清 楚,一一條錄。後一友往彼作官,張仲仁先生,尚知此人姓名。持去一對,絲毫不錯。餘曰:「先生已八十歲,來日無多,當恢復前生和尚的事業,一心念佛,求生 西方,庶可不負前生修持之苦功矣。」伊云:「念佛怎麼希奇?」餘曰:「念佛雖不希奇,世間無幾多人念。頂不希奇的事,就是吃飯,全世界莫一個人不吃飯,此 種最不希奇的事,汝為什麼還要做?」伊不能答,然亦不肯念。伊問二位李先生,君等念否?答曰:「念。」伊仍無下語。至十二月三十夜,將點燈時去世,恰滿八 十歲。此君前生也很有修持,故今生感得大功名,大壽命。今生只盡倫常,佛法也不相信了,豈不大可哀哉!然此四人,均尚未有所證,即已有所證,未能斷盡煩 惑,也難出離生死。如唐朝圓澤禪師,曉得過去未來,尚不能了,況只去得好,就會了乎?(三編下.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

52、初謗淨土  因病悔改

大智律 師,初頗藐視淨土,後讀《續高僧傳》,見慧布法師云:「方土雖淨,非吾所願,假使十二大劫在蓮花中,受諸快樂,何如我在五濁惡世教化眾生乎?」遂生誹謗。 後因大病,始知毫無把握,遂發願盡此報身,弘揚淨土。二十餘年,手不釋卷,以淨土為依皈。(三編下.南京素食同緣社開示法語丙寅七月)

53、大師示現  警示後人

若云證實 相法,則非博地凡夫之所能為。南嶽思大禪師,智者之得法師也。有大智慧,有大神通。臨終有人問其所證,乃曰:「我初志期銅輪,即十住位,破無明,證實相, 初入實報,分證寂光。初住即能於百三千大千世界,示作佛身,教化眾生,二住則千,三住則萬,位位增數十倍,豈小可哉!但以領眾太早,只證鐵輪而已。」鐵 輪,即第十信位,初信斷見惑,七信斷思惑,八九十信破塵沙,伏無明。南嶽思示居第十信,尚未證實相法。若破一品無明,即證初住位,方可云證實相法耳。智者 大師,釋迦之化身也。臨終有問:「未審大師證入何位?」答曰:「我不領眾,必淨六根。即十信位,獲六根清淨,如《法華經》法師功德品所明。損己利人,但登 五品。」五品,即觀行位,圓伏五住煩惱,而見惑尚未斷除。蕅益大師臨終有偈云:「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畢竟付何人。」名字位人,圓悟藏性,與佛同儔,而見 思尚未能伏,何況乎斷。末世大徹大悟人,多多是此等身分。五祖戒為東坡,草堂清作魯公,猶其上者。次則海印信為朱防禦女。又次則雁蕩僧為秦氏子檜。良以理 雖頓悟,惑未伏除,一經受生,或致迷失耳。藏性,即如來藏妙真如性,乃實相之異名。蕅益大師示居名字,智者示居五品,南嶽示居十信。雖三大師之本地,皆不 可測。而其所示名字、觀行、相似三位,可見實相之不易證,後進之難超越。實恐後人未證謂證,故以身說法,令其自知慚愧,不敢妄擬故耳。三大師末後示位之 恩,粉骨碎身,莫之能報。汝自忖度,果能越此三師否乎。若曰:念佛閱經,培植善根,往生西方之後,常侍彌陀,高預海會,隨其功行淺深,遲早必證實相。則是 決定無疑之詞,而一切往生者之所同得而共證也。又金輪咒法,不許問事,唯許問善根,問法門。而末世眾生,無論有善根無善根,皆當決定專修淨土,法門亦不須 問。善根有,固宜努力;無,尤當篤培。則善根亦不須問。(增廣上.覆永嘉某居士書五)

54、即身成佛  談何容易

在前清康 熙乾隆年間,西藏的活佛到臨終的時候,能曉得死後要去哪家投胎,叫弟子們到時去接他。且在出胎時候,亦能說他是某某地方的活佛。然而雖有這樣本事,也還不 是即身成佛。何以知道呢?因為如果真是即身成佛的,自然就能像釋迦佛那樣的,能說各種方言,一音說法,亦能令一切眾生皆能會得。何以西藏的活佛,中國的語 言,他就不懂呢?如此一件小事,就可證明他不是即身成佛了。何況後來的活佛,死時亦無遺言,生時亦無表示,都是由人安排,拈鬮而定的,那更是不必說了。

又 修密宗的工夫,要成功,也是很不容易。如專求神通速效,不善用心,且還有遭遇魔事的危險,還不如念佛的來得穩當。民國十七年,上海有一皈依弟子,請我到他 家吃齋,便說他有個親眷,是學佛多年的女居士,學問亦很好,已有五十多歲了,可否叫她來談談。我說可以的,於是就叫她來。等到見面的時候,我就對她說: 「年紀大了,趕快要念佛求生西方。」她答道:「我不求生西方,我要生娑婆世界。」我便回答她道:「汝的志向太下劣了。」她又云:「我要即身成佛。」我又回 答她道:「汝的志向太高尚了。」何以那個清淨世界,不肯往生,偏要生在此濁惡的世界?要知道,即身成佛的道理是有的,可是現在沒有這樣的人,亦非汝我可以 做得到的事。像這樣不明道理的女居士,竟毫不自量的口出大言,實在是自誤誤人的。

還 有兩個要求生華藏世界的人,有一天,那個害了毛病,這個就去看他。後來因見他病勢不對,就趕緊的叫他念「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海會佛菩薩」,大家亦在 旁邊助他念。過了一刻,就問他看見什麼境界沒有。他答道:「沒有」。這樣的問過兩三次,都說沒有。到了最後一次,他就說道:「娘來了」。唉呀,這個問他 的,才曉得他們如此靠不住了。因為在他的心裏,以為念這樣的佛號,和這樣的希求,應當要看見華藏世界才對,為什麼反見娘來的陰間境界呢?自此以後,他才回 頭來修淨土法門了。要曉得華藏世界,是要分破無明的法身大士,才能見得生得的。其餘就是斷盡塵沙的菩薩,亦沒有分的,何況是具縛凡夫呢?就是《華嚴》會 上,已證等覺的善財童子,普賢菩薩,還教他和華藏海眾,以十大願王,回向極樂,以期圓滿佛果。可知淨土法門,是無機不收的。所以我常說:「九界眾生,捨念 佛法門,上無以圓成佛道。十方諸佛,捨念佛法門,下無以普度群萌。」就是這個緣故。譬如天下的人,個個都要吃飯,亦個個都要念佛的。(三編下.由上海回至 靈岩開示法語民國二十五年十月十七晚說)

55、大阿闍黎  不如愚夫

汝年二十 一,能詩能文,乃宿有善根者。然須謙卑自牧,勿以聰明驕人,愈學問廣博,愈覺不足,則後來成就,難可測量。十年前,諦閑法師有一徒弟,名顯蔭,人極聰明, 十七八歲出家。但氣量太小,一點屈不肯受。初次講小座畢,拜其師,其師並未說他講得不好,但云音聲太小,由此一語便生病。而諦公之人,一味令彼心常歡喜, 故傲性日增月盛。後由日本學密宗,彼所發揮密宗之文字,通寄上海居士林登林刊。其自高位置,已是唯有我高。後回國,至觀宗看其師。諦公云:「汝聲名很大, 惜未真實用功,當閉三年關,用用功方好。」彼一聞此語,如刀割心,即日便病。次日帶病往上海居士林,年餘而死。死後不久,光到上海太平寺,林員朱石僧來, 問其死時景象。言糊糊塗塗,佛也不會念,咒也不會念。此乃顯密圓通,自覺世無與儔之大法師,以不自量,仗宿慧根,作二十二三歲短命而死之糊塗鬼,豈不大可 哀哉!設使顯蔭能不自高,謙卑自牧,中國學者,未能或超出其上者。光愍顯蔭以因此而死,為汝作前車之鑒。(續編上.覆游有維居士書民國 二十六年)

顯蔭,既通台宗,又得密宗真傳,已是灌頂大阿闍黎。凡所與灌頂之人,通皆現身成佛。彼到死時,咒也不會念,佛也不會念。在彼平時,心中、語意中,每以法身大士相擬。到了臨終,尚不如一字不識之老太婆、老實念佛者,為能安然念佛而逝之為愈也。(續編上.覆閔宗經居士書民國 二十年)

56、固執此世  錯失往生

前林彤煒 居士逝後,余遂莘與光書,說其大略。光復書,恐彼說之庵,郵不能通,因寄與汝四嬸慧淵,令其代轉。以與遂莘一包書,信中說光為彼朝暮課誦回向一七,以盡師 生之誼。以殊少暇,故未與其兄滌庵書耳。前日接其訃文,知其人過於聰明。今接汝書,知其以聰明自誤處不淺。彼雖皈依光,實只見過一次,而所語亦無幾句。 《文鈔》、《嘉言錄》,當不至未見。而徒以大願於此作功德為事,不以大願求生西方為事。於命垂終時,已與姊妹同夢佛光銀台。不於此時一心求生西方,反發此 種植生死根之四大願。於此可見彼平日絕不以光所說者為志事,由茲遂失往生之好因緣。而蒙菩薩加被而愈,及至惡夢現而病隨發,幸臨終尚有助念諸人。而由此深 植生死根之願,致猶不能得往生之徵兆,為可歎也。胸部後冷,乃生人道之驗。汝謂現身說法,彼豈是此身分?然能因彼之不能力求西方以自誤,大家遂引以為戒, 決志求生。則其利益,亦不讓現身說法矣。至於追悼會,乃滌庵兄妹之情,按理所不應作。但以念佛求得往生為事。至於念經、拜懺、做水陸,光絕不肯一語提倡。 以難得如法,只張羅場面而已。(三編上.覆志梵居士書三)

古人如圓觀,知過去未來,尚不能了。五祖戒、草堂清所悟之禪,今人何能仿佛,而且又復受生。是知:凡夫決定要修佛所開示之特別法門,則無論何等根性,均可了生脫死,以仗佛力故也。若仗自力,恐夢也夢不著。

——續編上.致阮和卿居士書民 國二十年

柒、念佛感應類

一 句阿彌陀佛,即佛所證之無上菩提覺道。吾人若能以此名號自熏,久而久之,即能與佛氣分相同。況此一句,無一人不能念。即或懶惰懈怠不肯念,聞大家念佛音 聲,亦有利益。兩兩比較,故勝於念經多多矣。以念佛最極簡便。即不念佛者,聞佛音聲,一歷耳根,即種善根。由此一句佛號,灌入八識田中,將來遇緣即發。設 使怨鬼惡病逼迫,念佛便能卻之。所以凡具信心念佛的人,應當以此普勸修持。不獨家人父子,應當勸導。即一切有緣之人,亦當如是勸導也。

——三編下.淨業社開示法語

57、一歷耳根 即種善根

念佛一 事,約現生得利益,必須要至誠懇切常念。若種善根,雖戲頑而念一句,亦於後世定有因此善根而發起修持者。故古人大建塔廟,欲一切人見之而種善根。此一句 佛,在八識田中永久不滅。佛在世時,一老人欲投佛出家,五百聖眾,觀其八萬劫來,毫無善根,拒而不納。其人在祗園外號哭,佛令召來與之說法,即證道果。五 百聖眾,莫明其妙,問佛。佛言:「此人於無量劫前,因虎逼上樹,念一句南無佛,遇我得道,非汝等聲聞道眼所能見也。」是知肯念佛固好,不肯念,為彼說,彼 聽得佛號,亦種善根,聽久亦有大功德。

無 錫近來念佛者甚多,一人會做素菜,凡打佛七,皆叫他做菜,彼日日聽念佛聲。後其子將死,即曰:「我要死了,然不能到好處去,你把你的佛與我,我就到好處去 了。」其父云:「我不念佛,哪有佛?」其子曰:「你佛多的很。你只要說一聲,我就好去了。」其人曰:「那隨你要多少,拿多少。」其子即死。自謂素不念佛, 何以有佛?明白人謂:「汝做菜時所住之屋,近念佛處,日日常聽大家念佛,故亦有大功德。」此係無心聽者,若留心聽,功德更大。念經則無有重文,不能句句聽 得明白。即留心聽,亦難清楚,況無心乎?可知念佛之功德殊勝。(三編上.覆張覺明女居士書九)

58、消災治病 有求必應

病有能醫 者,有醫不能醫者。能醫者,外感內傷之病也。若怨業病,神仙亦不能醫。念佛,便能令宿世怨家,仗佛慈力,超生善道,故怨解釋而病即痊癒矣。外感內傷,念佛 亦最有益,非獨怨業病有益也。江易園作校長,因極力教授生徒,致用心過度,得病甚重,中西醫俱無效。彼向不知佛法,江味農來看,謂醫既不效,則不須再醫。 當至心念佛,即可痊癒。易園信之,病遂痊癒,故所以極力勸人念佛耳。後回家,有一親戚,年近七十,雙目失明,易園勸彼念佛,未至一年,其目復明。今夏婺源 江灣地方旱,易園勸大家念佛求雨,不七日,即得大雨。一方之民,踴躍歡喜。易園遂起佛光社,教一切男女老幼皆念佛,亦拉光為會長。可知念佛一法,隨在何 事,皆可成就。(增廣上.覆馮不疚居士書)

59、妾才發心  夫即病好

一弟子羅 濟同,四川人,年四十六歲,業船商於上海。其性情頗忠厚,深信佛法,與關絅之等合辦淨業社。民國十二、三年,常欲來山歸依,以事羈未果。十四年病膨脹數 月,勢極危險,中西醫均無效。至八月十四,清理藥帳,為數甚巨,遂生氣曰:「我從此縱死,亦不再吃藥矣。」其妾乃於佛前懇禱,願終身吃素念佛,以祈夫愈。 即日下午病轉機,大瀉淤水,不藥而癒。(增廣下.壽康寶鑒序)

60、佛七加被  病得痊癒

去年李雲書居士,因其弟婦病重,來太平寺欲作佛事。我勸他打念佛七。其弟婦之病,經許多醫生醫不好,末後一醫生憫其受苦難堪,令吃快活藥以速死。雲書因為設法求佛加被,故此來與光商。光令打念佛七。不久光回山,亦不知得何利益。至今年四月初七,光往 居士林看諦閑法師。李雲書亦來,言去年當打佛七第一天,他的弟婦得了一夢。夢見在三聖堂同僧眾在一處念佛,工夫甚久,且甚清爽,病遂漸輕。雲書對彼說: 「我在太平寺為你念佛,不是三聖堂。」彼弟婦言:「不是太平寺,是三聖堂。」後來打聽方知太平寺是普陀三聖堂下院。可見有病之人,若能念佛,必蒙佛力加 被,令病痊癒。此其明證者一也。

今 年七月間,李雲書自己有病,當病重時,請數居士念佛,後以昏迷不懂人事乃止。繼思去年弟婦打佛七事,著人至太平寺訪我,及真達和尚。因我二人同在普陀,遂 寄信祈來滬打佛七。以七月間普陀香市已過,時正清閒,遂在普陀三聖堂打佛七,擇於七月十四日開壇,二十日圓滿。光十三日即與雲書信,十七日彼回信,云已好 了八九了。現在李雲書病體全好,只是體氣尚未復原。李雲書如此重病,藉佛七加被,得以痊癒。靈驗如此,此其明證者二也。(三編下.淨業社開示法語)

61、純心念佛  燈出舍利

楊佩文, 江蘇淮安縣城人,年四十四歲。向讀書訓蒙,近亦輟館。今夏六月下旬,以孫未周歲而殤,頗痛惜。一居士勸其入普濟蓮社念佛,並令閱《文鈔》、《嘉言錄》等, 頓生信心,念心頗純切。至九月下旬晚課時,見佛前油燈,結一蓮花。花心有一黑珠,後花落而珠流於案。大如粟米,色如翡翠。頗以為異,而不知其為何物。遂持 至蓮社,亦無識者。十月中旬,以書並此舍利寄光,求證明。光即以小磁盒盛之,令護關師及三四俗弟子看。時其質,大於初開封時有二三倍。亦不甚介意,即供於 佛前。次晨早課畢視之,已無有矣。遂即報書彼蓮社,謂此係精誠所感之舍利。昨看畢供佛前,今晨視之無矣。或復歸原所,祈為詳察。後得彼書云:「蓮社家中, 俱無所有。」而佩文愈生正信,知佛法不可思議,求皈依。因為取名慧潛。蓋取顓蒙念佛,即可「潛通佛智,暗合道妙」之意。外道謂精氣神煉之久久,則成舍利。 宋人刻《龍舒淨土文》板,及繡經,於刀下針下得舍利。及此燈花之舍利,是誰之精氣神所煉者?應以舍利身得度者,即現舍利而為說法。(三編下.楊佩文居士得 舍利記民國廿二年冬至日)

62、改惡遷善  念佛病好

治瘧疾 方,並無秘訣,凡識字人均可依方而寫。無錫一當兵的壞人,曾在袁總統下當親兵,遂習成壞性。吃喝賭冶游全來,煙癮甚大。將及餓飯,眼已看不見,年已五十七 八。其兄死,秦效魯去弔,見其苦況,極力勸誡。其煙酒肉,即日盡斷。日常念佛,眼遂好。居然成一善人,提倡念佛。鄉人不敢與往還。後瘧疾大發,彼一一為 治,通好,從此鄉人皆相依從。四月間曾帶十餘人來皈依,居然一老修行居士。此人姓華,名貫千,已六十四五矣。若此人者,可謂勇於改惡遷善矣。(三編上.覆 張覺明女居士書八)

63、持珠念佛  遇難呈祥

無錫殺縣長,關城三天,捱家搜檢,令全家通走出去,彼搜檢得好東西,都拿去,誰也不敢響。袁麗庭家中許多人念佛,囗囗兵不來。其家有幾次搜檢者,則好東西通被他拿去。

蘇 州失守時,囗囗兵姦淫婦女,慘不忍聞。一女弟子以母死靈柩在家,不忍逃,關門念佛。囗兵打門,見她念佛,不污辱她。指其箱,令開翻翻,不拿一物而去。若不 是念佛,六七十歲的老人,尚污辱,況此三十餘歲之少婦乎?城門上檢察極嚴,女人也要通身揣摸。持珠念佛者,多不過為嚴察,亦有不察令去者。

念 佛乃亂世之救難救命妙法。囗囗人信佛,但是持珠之男女,必不過為虐待。當令一切人皆念佛。凡出外皆持珠念,即要拉夫,也會放過。蕪湖一弟子吳滄洲,乃軍 官。民廿四年在綏遠打仗,被囗兵捉到,脫衣檢察,見項掛念珠,隨示敬不檢。領見司令,司令乃彼在囗囗學堂之教員。曰:「你也來了。」吳云:「我來參觀參 觀。」司令令放他去。若不是這掛念佛珠,則性命便死於兵手,還有司令領他見乎?此現在逢凶化吉之無上妙法也。(三編下.覆淨善居士書四)

64、鬼來逼惱  念佛即好

通州王鐵 珊,前清曾作廣西藩台。其地土匪甚多,彼設計剿滅,所殺無算。前年得病,合眼即見在黑屋中。其鬼甚眾,皆來逼惱,隨即驚醒。如是三晝夜,一合眼即見此象。 人已困極,奄奄一息。其夫人勸令念佛,隨念數十聲即睡著,因睡一大覺。而精神漸健,病遂痊癒,即長齋念佛。(增廣上.覆包右武居士書二)

65、鬼來索命  念佛即去

宋朝陳企殺過人,一日見其人來,知來索命,急念「南無阿彌陀佛」,怨鬼即站到不前來。愈念的很,怨鬼即去。陳企遂認真念佛。又活數十年往生西方。尚回來附其孫女身,說他往生事。家人謂汝在家,未畫像。肯現像,當畫以供養,便現西方之像。(三編下.覆淨善居士書四)

66、誠心求佛  倖免搶劫

倘肯志誠 念佛,求生西方,生前歿後,均有不可思議之利益。昨一女弟子來,為一姓汪女弟子帶些食物。言汪氏前兩月,一日初黑,忽來二十餘強盜,各持手槍來搶。其屋樓 上下住七家,彼在樓中間。因將電燈熄卻,其夫妻跪佛前求。而佛前之燈,若有一人吹滅。強盜打門不開,遂不打。餘六家通搶了,唯彼未失一物。可知念佛之人, 平常尚能逢凶化吉。況臨命終時,往生西方之利益,比此大得不可說其形相倍數乎?當勸彼常念為幸。(續編上.覆劉德護居士書  民國 二十年)

67、佛光加被  強盜不見

民十九年,蘇州一後生,年廿四,名郭振聲。在蘇州景德路,開合法紙店。陪其本家一老人,來報國寺皈依。光與 彼說,現在是一個患難世道,當常念佛及念觀音聖號。彼廿四歲大胖子,哪肯聽受。次年臘月往上海,戰事起,不能回蘇,過年還打,不知何時才結束。火車路已 斷,坐小火輪繞嘉興回蘇。來去均有強盜搶,彼遂常念觀音聖號,但默念不出聲。夜間強盜來,彼在下艙。下艙有許多窮人,強盜上艙搜刮完,到下艙,窮人的錢通 搜去。其人大胖子,穿的皮袍子,強盜並不問他。一船人通搶光,唯他一個不問。乃佛光加被,強盜不看見耳。(三編下.覆淨善居士書四)

68、相見不識  倖免於難

去年一弟子曹運鵬,在安徽廣德作縣長,因辦一案殺過人,其黨侶謀報仇。彼於十一月間退回上海,至臘月十三來十人至其家,問彼在否。其妻言出外去,其妻與女十九亦皈依光, 見其形勢,志心念觀音。匪搜其箱得二千元一摺子,及百餘元現洋,遂坐其家候彼回。彼回家,見十人各執手槍。問其所以,言特來報仇。問為何事,言為辦殺彼之 人。問以何故行殺,遂言由上憲發來令殺。彼云此係上憲之命,非曹某自殺。匪徒不以為然。問汝等可認得曹某否,云認得。相談許久,匪徒不耐煩,謂大家曰:我 們且去,明天再來,遂去。曹運鵬與匪談說許久,問認得否,言認得,而竟不認得。且不問汝是甚麼人而去,期以明日再來。匪去後,運鵬打電話於銀行,令勿給 錢,恐匪又來,挾家同往青島去矣。此種感應,多不暇書,能實力持念,決定逢凶化吉。(三編上.覆謝慧霖居士書十四)

69、大聲念佛  老虎逃去

傅鄒仁 顯,江西清江縣東郭村,傅春浦居士之妻。(其夫春浦生西事,再見本附錄之末。)為人慈祥篤實,刻苦自勵。信奉三寶,念佛不懈。居士逝後,伶仃孤苦,孑然一 身,失其所依。屢經春浦居士友人,為其籌畫食住事宜,迭遭逆境。二十八年五月間,經人送入距樟樹鎮十數里石坡里清淨庵居住。仁顯念誦精勤,暇時上山打柴售 賣,以謀升斗之米。該鄉人大多不聞佛名,見仁顯如此修持,咸與親近。有患病者,仁顯為之誦經施藥(藥由余敬西居士製送),輒有奇效,十癒八九。一日,早課 後,照常上山檢柴。柴已捆好,肩荷而行,瞥見尋丈前蘆葦內,一物如牛。適村中二豬遊於是地,該物即攫其一,勢將啖食。仁顯見之,即大聲念南無阿彌陀佛。初 不料此物,即將豬放下,任其逃去。該物炯然兩目注視仁顯,仁顯熟視,始知虎也。此時念佛雖然不輟,幾不成聲,驚惶失措,不能舉步。山下數十武,即有農民耕 田。當虎來去之時,農民均已看見,仁顯念佛,亦皆聞悉。豬逃回家,適走田墈上過,鮮血淋漓,農民均驚異。僉以此豬能從虎口逃出,誠大奇事,然念佛人,或遭 不測。正當猜想之時,聞斷續念佛聲,仍然在耳。群乃循聲而往,見仁顯雖呆若木雞,而念佛如故。眾趨而問訊,仁顯始復常態,歷述顛末,棄柴而歸。經此遇虎念 佛解脫豬厄之奇事後,石坡里人,方知佛力不可思議,信仰者由此日眾,檀施者亦不乏人。初次佈施者,即脫虎口豬之主人翁。該豬現仍長畜如常云。此記,從余敬 西居士多次來函中,綴集而成。(續編下.跋傅鄒仁顯念佛感虎舍豬記後)

70、從軍念佛  得全身命

安徽沈翊 仙居士,向不知佛。丙寅春,金陵起金光明法會,遂入會隨喜,讀《金光明最勝王經》,覺義理精妙,願常受持。因請一部,日誦一卷,十日一周,周而復始。夏間 從軍贛地,軍事紛繁,不能誦經,但默念阿彌陀佛,及觀世音菩薩聖號而已。八月贛戰失利,全軍覆沒,唯彼一人,得全身命。方知佛慈廣大,感應無差。奈芸芸眾 生,不但不生信向,反從而譭謗之,致令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莫由親受。喻如杲日當空,普照萬邦,彼戴盆者,莫見光相,可不哀哉!後得《印光文鈔》,乃知淨 土法門,為一切若凡若聖,現生即得了生脫死之道。仗佛慈力,橫超三界,較彼仗自力斷惑證真豎出者,其難易天淵懸殊也。冬初歸家,特闢靜室,供佛,及觀音聖 像,晨夕禮念,以期消除宿業,增長善根,生為三業清淨之人,沒登九品寶蓮之位。以書致光,祈為作記,因將佛菩薩平等大慈大悲,愍念眾生,及眾生向背不同, 致有得受覆被與否之義,書以贈之。以冀無信心者,即生正信;有信心者,益加修持。(增廣下.沈翊仙居士脫難記)

71、在軍十年  未帶一傷

民八九 年,一軍士楊某,人極忠厚好善。在陝鎮嵩軍中,作營官,吃長素,能背誦《金剛經》,日念數遍。在軍十年,打仗四百餘次,通身大小未帶一傷。初欲告退,以劉 鎮華、憨玉琨,皆屬同鄉,不許彼退。一年開往河南打趙倜,彼遂私遁。從茲朝五台、峨眉、九華、普陀。至普陀,住法雨寺,與光言及彼之心行。惜無學問,未能 闡揚大法,隨機利人也。(續編上.覆姚維一居士書  民國二十年)

72、通皆炸毀  人佛無恙

今水、 鄧、裴、楊四位均蒞蘭辦公,提倡念佛,實為甘地之幸。甘地佛法,久已絕響,近數年來,漸漸興復。楊漢公極力提倡,惜隴右樂善書局,大院住兵,彼住小院中, 殊為不便。又有郭漢儒、柯慧湣,皆頗真實修持。前年火藥局炸之日,一弟子李仙濤之煙廠中人,通往明水樓看戲,只副經理之子一人在廠。馬昆山廠中,全廠去 完,無有一人。藥局一炸,幾條街通崩塌盡淨。仙濤廠經理之子所住之屋,一無所損。昆山廠中供佛一間,一無所損,玻璃均未破裂。仙濤雖有信心,尚未極力修 持。昆山因仙濤之勸,始皈依,未至一年。此事實可以發起地方之信心。何鴻吉在甘穀,亦頗提倡,三年前虎疫,不入其境。鄭哲侯於六十歲前,與佛法為怨家,六 十歲見光《文鈔》,遂生信心,吃素念佛,今在平涼極力提倡。秦安鄧堯臣,李文湛等,均各提倡。世亂已極,民不聊生,夙有正知正見者,皆知佛所說之三世因 果、六道輪迴之理事,真實不謬。咸欲出此五濁,登彼九蓮,故一聞佛化,翕然順從。今又得水、鄧、裴、楊四位提倡,將見佛法大興,人心向善,禮讓興而干戈 息,淨社啟而國運昌,可預卜矣。(三編上.覆岳明壽居士書)

73、凡念佛處  疫不入境

念觀音, 不獨邀淨友念,當於村中及近村宣告,無論老幼男女,通皆吃素,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大家各人在各人家裏,一路做事一路念。於行住坐臥中常念,決定可以不遭瘟 疫。前年各處虎疫甚劇,陝西澄城縣寺前鎮附近,死數百人,一弟子村中有五六十家,人皆令念,只死兩個壞人,餘均無恙。甘肅甘谷何鴻吉居士提倡念佛,凡念佛 處,疫不入境。汝邀淨友念,是小辦法。教全村中老幼男女念,是大辦法。頂好吃淨素,如其不能,亦須少吃。即未吃素,亦要念。當此兇險之時,唯念南無觀世音 菩薩,為能救護。彼怕死願安樂者,當不至猶不以為然而忽之。(三編上.覆穆宗淨居士書二民廿四 元月初四)

74、經此二險  大啟信心

江西吉安 吳南浦居士,本宿根深厚,自少經商滬濱,心存慈善。奈全不知佛法,反目信佛為迷信。其室人張氏,雖具信心,而又不識邪正,從而相勸,亦難啟發。民國二十 年,被匪綁至匪窟,愁苦交迫,尋思無計,遂憶及張氏勸信佛法之語,因而望佛慈救,冀出匪窟。詎知佛法不可思議,佛慈如母憶子,感應道交,捷如桴鼓。忽來巡 捕,為救旁人之票,誤走地方,即將伊救出,不費分文,安然脫險。乃知佛法有靈,略啟信心,遂往普陀等處進香禮佛。

二 十二年,與室人張氏,偕一子,乘汽車,行至途中曲處,忽一西人少女,從旁橫來,適與車撞,被車橫壓,仆跌車下。伊父子三人,嚇得魂不附體,汗流浹背,意謂 此女已成三段。急念觀世音菩薩,以期佛慈加被解救。及停車下看,但見該西女,仰臥車下,恰在四輪當中,隨車拖走數十步。一時巡捕市民雲集,該女父亦尋至。 將女援起,只見其滿臉通紅,了無傷痕。旋經檢驗,毫無損傷,女即隨父而去。

居 士經此二險,大啟信心,二十三年,特來向光求授皈依,遂為取法名曰慧雲,張氏法名曰慧賢,繼而進受五戒。從此信心真切,精進修持,復在靈岩各處廣作功德。 又數男名下,連得數女孫,艱於男孫。至二十四年,適居士六十壽期,長兒媳遂生一麟兒。各親友群相道賀,居士因已長齋奉佛,則自己壽誕,及孫兒彌月,皆用素 筵,毫不動葷,以為戒殺吃素倡。今復以千圓印淨土五經,贈送結緣,請光述其信佛因緣而為之跋。普願未發信心者,見聞起信,已發信心者,因而增長。必期人人 信佛,同生西方,同圓種智,以慰諸佛普度眾生之本懷焉。(續編下.印送淨土五經跋民二十六年)

75、菩薩加被  癱子病癒

明崇禎辛巳,當塗縣官圩,有山東一癱子至。以手代足,乞食於市,人多厭之。癱者雖病而負氣,被罵詈,輒不平。聞塘橋庵,有修行僧曰水穀,往訴以乞食艱難之 苦。穀曰:「汝能發心出家,仗慈悲大力,或有施主。」癱子從之,遂剃發,受齋戒。雖行乞,不茹葷血。雖被辱罵,安忍而受。穀又教以念觀世音名號,兼持准提 咒。受持逾二年。戊子秋,忽夢一老嫗呼之曰:「汝起汝起。」癱子云:「我是癱子,何能起?」老嫗以手扯其兩足,覺直而不拳。晨起癱病遂 癒,居然一昂藏之僧矣。取號曰半崖,遂有供養之者。出唐宜之己求書。觀音大士,唯以尋聲救苦為事。從古至今,其蒙感應而離苦惱者,何止百千萬億也。而載籍 所傳,乃億萬中略見一二而已。(增廣上.致諦閑法師問疾書)

76、誠念觀音  雙眼復明

戚則周之女,年十九,雙目失明,伸手於前,亦不見。來信以告,時彼在山三聖堂,得信即欲回家,送其女於杭州尼庵。光令寫信與其女,令至誠念觀音聖號,未一月親自寫信告愈矣。(三編下.覆章道生居士書三)

77、誠念觀音  痼疾得癒

一女人於 十六歲時,得氣疼病,每日必二三次發,發時輒疼得要命,今年五十六歲,來求皈依。光令至誠念觀音。並與一藥方,即《文鈔》中戒煙方,但不加煙。彼即熬一 料,頭一次吃,氣便不疼。四十一年之群醫莫能為力之痼疾,一經一次吃藥,即完全好矣。非至誠念菩薩名號故,得遇此方乎?(三編下.覆章道生居士書三)

78、聖號易稱  念即病好

若前二次之救國舉動,光不禁心痛。捨簡求繁,捨易求難,捨無耗費而大耗費,卒至會念者寥寥,其為益能不寥寥乎?今年有一小女年九歲,得一怨業病年餘,中西醫看之無效,光令念觀世音菩薩,並令飲大悲水,兼洗其患處,旬餘即 癒。一小男十一歲,亦如是。當大急難時作佛事,當愈簡便愈有益。故曰:愈病不在驢駝藥,救急還須海上方。(三編上.覆謝慧霖居士書二十一)

79、默念觀音  身自脫險

洪楊之役,江西木商袁恭宏,被匪所獲,縛於客廳柱上,門上加鎖,俟時而殺之。渠自意必死,乃默念觀音聖號。良久入睡,醒而身在野地,仰首見星辰,遂得逃脫。(三編下.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

80、心念聖號  刀不能傷

念佛一 法,最易得益,以文少而易念。即有人持刀欲殺,亦能念,念即得益。蘇州楊鑒庭因於城門向東洋兵鞠躬,心念觀音聖號,其人不喜鞠躬,即以刀砍下,此蓋前生怨 家,今以破頭皮了之。及至頭,則成平的。頭皮已破,血流許多,而頂骨一毫莫傷。若非刀轉為平,則頭已成兩塊矣。是知最危險之時世,當以念佛為主。(三編 上.覆陳慧恭居士書)

81、觀音救度  倖免於難

山西聞喜縣,一弟子葉滋初,騎騾行於大嶺間,一邊高峰,一邊深澗,雪凍成冰,騾滑而蹌,遂跌下澗,半崖有一株大樹,恰落到樹之中間,得以無虞,否則粉身碎骨矣。此樹何由而有,乃觀音所示現也。

又 民十七年,寧波蔡仁初,於滬開五金玻璃店,人極淳厚,與聶雲台善。雲台令常念觀音,意防綁票,仁初信之。一日,將出,自己汽車在門外,綁匪以手槍趕開車者 去,匪坐其上。仁初一出即上車,隨即開去,方知被綁,乃默念觀音,冀車壞得免。已而輪胎爆裂,車行蠕蠕。再前行,油缸炸破,車遭火焚。匪下車恨甚,向之開 三槍,而蔡以三跳免,遂乘人力車歸。其年六月,與其夫人,同至普陀皈依。

又 張少濂,為某洋行經理,素不信佛。一日,坐汽車行於冷靜處,二匪以小六門趕開車者去。張云:「君上車坐,令彼開往何處即已?」二匪人各持手槍向張。張默念 觀音,行至鬧熱處,適有二人打架,巡捕吹嘯,二匪跳下車逃去。蓋以念觀音之故,致匪誤會為捉己故也。其舅周渭石,先皈依,一日請餘至其家,少濂亦皈依。又 鎮海李覲丹之子,為洋行買辦。得吐血病二年,有時吐,即不吐時,痰中亦當帶血。一日,為匪綁去,覲丹畏懼異常,全家念觀音求救,復請法藏寺僧助念。後匪索 銀五十萬圓,李家只允五萬,匪魁謂非五十萬不可。然每說五十萬時,頭即作痛,竟以五萬圓贖回。且自匪綁去,不但不吐血,連吐痰也不帶血了。二年多之痼疾, 由被綁而全 癒矣。(三編下.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

82、深蒙加被  而不自知

觀音大士,恩周法界,隨類現身,尋聲救苦,多有深蒙加被,而不自知者。今夏五月,以所印之《觀世音菩薩本蹟感應頌》,寄蘇州西林居士陸壽慈。彼閱至第二卷「救苦門」,不禁有感於中。方知幼時難地獲生者,皆大士慈力加被也。遂略敘其事,函致於光云:

予 家太倉,少孤,賴祖母寡母教養。母持觀音齋,常誦觀音經、大悲咒。咸豐十年,予年十四,值粵匪屢陷各城,從母胡太君,挈吾家三口居鄉間伊宅,未幾城陷。予 攜篋有大悲懺,從母之妣張太君,命予鈔其咒文,由是記誦不忘,日念若干遍。及從母他徙,即依三圖毛姓親戚住。至秋,賊大出,肆掠焚殺。一日午餐,適賊至。 祖母年高不能逃,予隨母逃向後園竹叢中,賊持矛後追,予母子急跳於河,適有樹根,且捉以待,見賊向竹中亂戳一陣而去。聞背後人聲,回顧見數賊立河幹,搖旗 呼哨,若絕不見吾母子者,少選賊去,乃出。及今思之,猶不勝惴惴焉。次年十月,將絕糧,貸錢千四百,雇船往璜涇訪族祖竹樓翁。未至而日已暮,船夫推予上 岸,並擲所攜物於岸而去。日暮途窮,無可為計,不禁痛哭。村媼袁太君憐之,令宿其家。次日命其子伴予謁竹樓翁。翁固貧士,急公好義,有聲庠序,聊借行醫, 以期糊口。一見甚歡慰,許為設法,令多待幾日,遂居袁氏月餘。及翁資籌妥,送登海船,因到上海,承親戚引至南門外翠微僧舍,時李相國統兵駐此,得由傭書以 進。太平後遷居蘇州,勉成家業,得免為溝中胔,幸哉。感念從母、袁媼、及族祖之恩德,不啻生死肉骨,終身不敢忘,猶不知經咒之感應也。今讀《大士感應頌》 諸事蹟,始知脫離鋒鏑,每遇急難,輒逢善人,皆由吾母持齋誦經,感菩薩大慈悲神力覆護之所致也。《普門品》云:「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於苦惱死厄,能 為作依怙。」信然!(增廣下.陸西林居士感應記民國十五年孟秋)

83、因念聖號  順利生產

湖南馬舜卿,係回回,回回之皈依者,唯此一家人。彼夫婦與五兒女,皆函祈皈依者。民十八年秋,來信言:彼婦生五兒女,初二次尚平安,三次即血崩,四五次更甚。今不久要生,倘再血崩,即無命矣,祈為說救濟之法。光令志誠念觀世音菩薩,臨產雖裸露不淨,切勿以為不可念。又須出聲念,不可默念。彼又祈為胎兒預取法名。光信到,彼夫婦同看,其婦即念,次日即生,生時仍念,安然無苦。彼即回信言:出於意料之外,菩薩真可謂大慈大悲也。(續編上.覆宅梵居士書  民國二十一年)

84、婆念觀音  鬼去兒生

湖南一女人生產,怨鬼附體,發狂大笑。咬自己手上肉幾口還笑。其公婆看見,沒辦法,遂大聲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其人遂若呆不笑,而兒子生矣。蓋志誠念觀音,怨鬼遂去。(三編下.覆淨善居士書四)

85、家念觀音  婦活兒生

蘇州一貧家婦,生子死去,其夫到醫院請西醫來開肚皮,西醫要二百元,方肯開。其家辦不到,西醫去。隔壁乃開醫學館之館長家,伊夫婦皆皈依光,其婦聞之去看。令其家念觀音,伊亦幫她念。不久產婦活而兒子生矣。(三編上.覆王悟塵居士書三)

86、急念觀音  布去兒生

吾一弟 子,數年前在四川,至一友人家,聞婦人叫得傷心,因問何故?曰:「婦生子已兩日生不下,恐命不能保。」彼謂:「急令產婦念觀世音聖號,汝於天井,焚香跪 念,管保即生。」其人即與婦說,又復自念,未久兒生,婦猶不知。及聞兒哭,方知已生。婦言:「初欲生時,見一人以布兜其下體,故生不出。及念觀世音聖號, 見其布已脫,故生出尚不知,聞哭方知已生耳。」(續編下.重印達生福幼二編序民十八年)

87、觀音加被  病好兒生

觀音大 士,誓願洪深,慈悲廣大。於十方無盡世界,普現色身,隨機說法。諸大乘經,悉載其事。然即就此方應凡夫機,所示之蹟,亦復多難勝數,妙不可測。況普應六 道,及界外三乘之大機乎?若非圓證法身,何能有此大用。錫周居士陳性良,沐恩甚深,報恩心切。擬欲同人,咸深感想。因建水泥牌坊一座於海岸。蓋欲示人以苦 海無邊,回頭是岸。生死海中,唯有大士可為恃怙。因略敘伊沐恩之事,勒之貞瑉。企後之來哲,同生信心,同蒙覆庇。庶可即妄明真,消人我之幻執。識心達本, 證寂照之佛性矣。

錫 周居士,賦性忠厚。初唯講求儒道之旨,於如來大法,及三世因果之理,尚未深信。夫人胡氏,宿有信心。禮佛誦經,寒暑疾病,修持不懈。年三十餘,長子不育, 行善益力。不久復有娠,將及誕期,乃得大病。二十九日不進飲食,不能言語,不能轉側。身瘦如柴,體熱如火。名醫束手,殆無生理。一夕夫人夢一老媼,手持數 莖蓮花。謂曰:「汝由宿業,膺此惡疾。幸植善根深,以故我從南海,來安慰汝。」隨以蓮花周身拂拭,曰:「拂汝業障,好生嘉兒。」遂覺身心清涼,爽快莫喻。 因即蘇醒,通身流汗。而熱退身安,顏色溫和。直與好人,等無有異。次日即生一子,適為三月三日上巳嘉辰。經此燒熱饑餓二十九日,而兒體豐滿龐厚,與無病者 所生無異。今年此子已十歲矣。噫嘻異哉!居士荷蒙大恩,直同生死肉骨。方知佛經所說菩薩不思議利生之事,真實不虛。……由茲信向之心,十分懇至。(增廣 下.普陀海岸道頭創建水泥牌坊重修回瀾亭碑記代了餘師作)

88、只念二字  安然而生

壽昌經禪 師,閩人,生時難產,其祖於其窗外念《金剛經》,只念出「金剛」二字,即安然而生。其祖喜,因為取名慧經,冠亦不另取名,後出家亦不另取名,此乃明萬曆間 高僧。是知女人臨產,當志誠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無一不安然而生者。要出聲念,不可默念。旁邊照應者,亦出聲念。切不可謂臨產裸露不淨,念之恐獲罪咎。須知 此係性命相關,無可奈何,非平常能恭敬而慢忽不致恭潔者比也。光前數年絕不說及此事,後屢聞難產殞命,並愚人因家有生產,平素念佛之人,不敢在家住,須過月餘方歸,謂血腥一衝,前功盡棄,此種胡說巴道,誠可憐憫。故近數年常與人說之。依而行者無不應驗,可知菩薩真大慈悲也。(三編上.覆羅智聲居士書三)

念 佛一法,如阿伽陀藥。梵語阿伽陀,華言普生,亦云總治,以普生總治一切病故。念佛一法,能除八萬四千煩惱,亦復如是。所以念佛法門,包羅萬象。一切諸法, 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諸法,無不還歸此法界。以其為諸法總持,故得無法不備,無機不收也。佛唯欲眾生超凡入聖,了生脫死。然眾生根機不一,心願各別。或有 眾生求福、求壽、求財、求子等,只要心誠求之,有求必應。此雖是世間法,然接引下根,漸種善根,故亦滿願。若論佛之本意,唯欲眾生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仗 佛慈力,臨終接引往生西方。一得往生,便出三界輪迴之苦。從茲漸進,以致成佛,方為念佛究竟實義。

——三編下.淨業社開示法語

捌、往生記實類

彌陀如來在因地中,發四十八願,願願度生,中有「念我名號,不生我國,誓不成佛」。今者因圓果滿,故「我今念佛,必得往生。」

——三編下.淨土法門說要

89、白鵝念佛  雙雙往生

雲南張拙仙來函,言其外孫,生一年零八月,於四月間念佛而逝。平時常到佛堂拜佛已,即圍繞念,餘事皆不顧。

又 其次女出嫁時,婿家送雙鵝行奠雁禮,彼即放生於華亭山雲棲寺,已三年矣。彼二鵝每於晨昏上殿做課誦時,站殿外,延頸觀佛。今年四月,雄者先亡,人不介意。 後雌者不食數日,彼來觀佛,維那開示,令求往生,不可戀世。彼遂為念佛數十聲,鵝繞三匝,兩翅一拍,即死。拙仙因作〈雙白鵝往生記〉。

噫異哉!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鵝尚如是,可以人而不如鳥乎?(三編上.覆周伯遒居士書二)

90、投河而死  直立而生

江蘇如 皋,掘港,陸紫卿,稍通文字之農夫。夫妻子女均皈依。其女出家,仍在家住。其子出家,未幾死。其出家衣服戒費,及送終費,皆彼供給。意欲以田產賣盡,做功 德,以免有所掛念。田已賣矣,其兄知之,令其贖回。其兄以弟無子,當以己子承繼,謀家產起見,勢極凶勇。不得已,覓鄉長說其事。其田定規賣得便宜,故鄉長 不肯令贖。其人進退兩難,從鄉長家出,即投河而死,其屍直立水中,面西合掌。其家知之,往迎其屍。因寄信靈岩當家,祈於念佛堂立一牌位,方知其事。此去年 臘月八日事。世有立化者,然亦不多。德超,投河而直立河中,較彼平地立化者,為奇特。設非通身放下,決期往生者,能如是乎?(續編上.致廣慧和尚書民國二 十九年正月)

91、女中丈夫  正念往生

崔母孫夫 人者:注川處士之德配,祥鳩、祥鶤、祥鴻之生母也。其性情沉默淳厚,其行事勤儉寬和,其孝親相夫,持家教子,濟貧恤困,戒殺護生,皆足為閨壼儀型,女流師 範,非宿有善根,豈能如是耶!而且篤信佛法,虔受歸戒,年逾七十,精修淨業,其子祥鴻,多方輔助,故得預知時至,正念往生,可謂女中丈夫,火裏蓮花,不辜 佛化,不負己靈者矣。彼世之鬚眉丈夫,多才多藝,自命非凡者,及乎臨終,則業識茫茫,無本可據,依舊輪迴於三途六道之中,豈不大可哀哉!(增廣下.崔母孫 夫人往生傳發隱)

92、全家助念  得遂往生

吳廷傑之 往生,得力於全家助念。其全家能助念者,由慧衷習聞汝說助念之利益,及瞎張羅之禍害而得。致令廷傑於念佛聲中,安詳而逝。逝後面容光潤,手足伸直,一方之 人,咸皆驚異。可知佛力不可思議,法力不可思議,眾生心力不可思議。一切眾生皆具不可思議之心力,由無佛力法力加持,則只能造業,不能得其受用。徒具佛 性,了無所益。一旦聞善知識開導,歸命投誠,與佛慈誓,感應道交,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回視六道往還,如輪上下者,不勝憐憫也。(三編上.覆獨山楊慧芳居 士書一)

93、隨緣修習  助念得生

劉曉愚居士:名景烈,江西贛縣人。少年留學東瀛,與蔡公松坡等同學。光復後,曾任第一屆國會議員。民六七年間,任職方司司長。從堂兄好愚居士,名景熙者, 乃贛州大紳,素尚佛學。故居士少時,對法門亦肯護持。城中壽量古剎,頹廢已久。民國初,土人藉辦國民小學之名,並謀得全占字據,盤踞其間。後由居士發起, 請大春和尚兼任住持,藉資保護。及民八九年,寺與該校涉訟,均由居士德望所及,一倡百和,靡然風從,凡地方紳、商、學界各正士,一致主張公道,遂將學堂遷 出,保全寺基,及贖回田租若干。至二十二年開馬路,該寺適當路線,已定中為大馬路,兩旁作小菜場,全寺盡毀,萬無保存之餘地。緇素已至山窮水盡,知森昔日 佐助大春和尚,與該寺向有因緣。其時在蘇隨侍印老,必識有力護法,函請設法挽救。適居士亦由避難來蘇,已皈依印老法師,吃花素,修淨業,法名德誠。森為二 十尺之鐵質大士法相起見,奔走呼號。得以達到保全,進而重興者,亦得居士贊襄之力不少。迨其二十五年回里,寺事尤多賴維持。但因公私眾務紛繁,信心雖發, 實行難專。每日不過少時功課,隨緣修習而已。至二十七年秋末,因宿世今生殺業所感,又發生大病。當身未皈佛時,喜打鳥網魚,殺害許多生命。民十幾年時,曾 生對口瘡,病勢危殆,痛苦之極,遂發願斷此惡習。因念觀音菩薩救苦救難,忽憑空聞香,病遂漸癒。纏延日久,痛苦難堪,令其子發莊,匯洋數百圓,囑森供養印 老,及代作其他功德。森辦理後,回函勸其長素,聞至年底始實行斷葷。延及二十八年三月,病勢日重。幸妻妾子媳,皆印老之皈依弟子,均知臨終助念之緊要。乃 於十七日,向壽量寺,請二僧為之助念。至十九早晨,居士自知當辭塵世,遂令抬出庭前,一換空氣。喚兄弟囑咐後事,並令長子發莊,跪聽遺囑。說畢,眾見面色 特異,即仍抬回臥室。二僧與家人,同聲助念佛號。發莊敬捧阿彌陀佛接引像,請其觀看。因大病初起,仍為頸項外症,致左手下垂,數月不能提舉。正近屬纊之 際,及見佛像,左手忽活動如常,舉起合掌。便現歡喜踴躍之象,急念阿彌陀佛。其時毫無痛苦,隨眾念佛聲中,安詳而逝。時年六十一,即己卯古曆三月十九日 也。居士大病數月,痛苦難堪,實由惱害眾生之後報重報,轉作現報輕報。及至臨終,得此瑞相,可謂諸根悅豫,正念分明,捨報安詳,如入禪定,決定生西而無 疑。身後喪葬宴客,一一皆遵印老函示,概用素筵,開南贛佛化之先河。如斯善利,雖由本人善根成熟,而家眷飭終如法,善以助念,亦實極大助緣。故末後一著, 望四眾佛子,及早注意。(續編下附錄.得助念失助念之損益比較)

94、冤枉而死  僥倖而生

慧佐之死,乃其父母祖母所致。其家生此聰穎之子,不告以保身寡欲之道,乃早為娶妻。又不說節欲之益,縱欲之禍。彼二青年只知求樂,不知速死。及已經得病,尚不令其妻歸甯。以致年餘大病,以至於死。將死見其妻,尚動念,故咬指以伏欲心耳。天下此種事多極,姑述二事。

一 弟子家貧,其父早死,學生意,資質淳厚,十五六即娶妻,人已受傷。先在綢緞店司帳,其友人令住普陀法雨寺,養數月,已強健。其母與介紹人吵鬧,恐其出家, 挽彼店中老闆及彼岳父,來叫回。光與來人說,回去則可,當令其妻常住娘家,非大復原,不可相見。此種人通最不知事務者,通不依光說,仍在店中司帳。光往上 海至其店中,店老闆亦系善人,素相識。見其面色光潤,知尚能撙節。後光回山至寧,見面色大變,問汝回去過?言到家只住四天。已與未回去之相,天淵懸殊,後 竟死亡。此子文字尚通順,若非其母硬作主宰,當不至早夭。

又 一皈依弟子之子,其岳父亦皈依,其人頗聰明,英文很好,以不知節欲,得病要往杭州西湖,云我一到西湖,病當好一半。其父母不知是不敢見妻,不許去。又要去 醫院,因送醫院,尚令妻常去看,竟死於醫院。其岳父與光說,光說汝等是癡人,以致彼欲不死,而必令其死。惜彼不明說不敢見妻,見即動念失精。慧佐至死,見 妻咬指,汝認做厭,尚非真情,乃制欲念耳。至於死時得大家助念之力,自己向有信心,故致死後相變光潤。乃知佛力、法力、眾生心力,均不可思議。眾生心力, 不承佛力、法力不得發現。由承佛力、法力得以發現,故有此現相也。

後 世子弟愈聰明,則欲心愈重,情竇未開,不可告。情竇已開,不為說保身寡欲之道,或致手淫邪淫,及已娶忘身徇欲,均所難免。男子則父與師當為說。女子則母當 為說。使慧佐之妻知此義,何至一病近年而死。古者國家尚以令人節欲為令。今則病將死,尚不令其分隔。此所以冤枉死亡之青年,不知其數。而一歸於命,命豈令 彼貪色無厭乎?

慧佐之死,係冤枉。若其父母早為訓誨,深知利害,斷不至死,故曰冤枉。慧佐之生西,乃是僥倖。若無人助念,則由淫欲而死,縱不墮三惡道,難免不墮女身及娼妓身耳。由大家助念,承佛慈力,得此結果。(三編上.覆常逢春居士書二)

95、念佛聲中  安詳往生

彭守拙居 士:江西南昌人。民十八年,特來滬選素廚司,到南昌辦蔬食處。因至太平禮印老,始與森認識。後又在佑民寺,辦佛經流通處。由作事認真,得諸居士信任,故兩 處事務,皆歸經理。對法門中事,隨緇素諸公之後,護持提倡,亦竭盡心力。森為南贛寺產諸事,多資設法,為益亦深。但因兒女多,家無恆產,維持家計,頗費辛 勞。自修功課,雖不能無間,亦不肯放過。年五十餘,因積勞身弱,致常生病。至民二十七年七月間,預知時至,先對家人說定時期。屆時家人圍繞助念佛號,居士 亦正念分明,於大眾念佛聲中,安詳西逝。(續編下附錄.吃素念佛修淨業人,須平時事事多與淨行相合,乃可往生。)

96、高聲念佛  含笑往生

安徽石埭 縣徐母楊太夫人者:徐居士國治之生母也。其性情孝慈柔善,明敏果決,事父母,事舅姑,相夫教子,持家處事,一一皆悉堪作閨閣典型,女流師範,方之古烈女母 儀、賢仁、明智諸傳,殆無愧焉。幼即奉佛,老而彌篤。其子三:曰國華、國鈞、國治,各受職於政商二界。國治在天津,欲長侍膝下,於民國十年,迎養至津,遂 持長齋,受優婆夷戒。從茲念佛益精進,頗有瑞徵,恐不求一心,專希瑞相之愚人受病,故不錄。是秋,安徽水旱奇災,省長電調國治襄辦賑務,以八年在京,辦有 成績故也。國治不忍遠離,夫人責以大義,促令速去,以救災黎。國治在皖年餘,夫人有病,不許書信言及,恐遠道來省,致誤賑務,並囑國華、國鈞勸募,以己私 蓄,傾囊相助,蒙大總統題頒匾額,與慈惠徽章。

十 一年賑務畢,皖憲仍縶維國治,乃復迎養皖垣。以年已七十有四,精神衰頹,親戚中有勸開齋者,夫人曰:「我寧茹素而死,決不食肉而生也。」至今春,病日篤, 而神智清明,念佛不輟。謂國治曰:「余於世事,艱苦備嘗,故無戀慕,心中唯有念佛一事而已。」又曰:「每一發熱,痛苦異常,一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則頓覺清 涼矣。」二月廿一,命請僧來寓念佛,以助往生。令將己衣物,盡行變賣,供養三寶。問國治曰:「何日去最好?」國治答以後天是齋日,最好。歷數時曰:「余已 見釋迦牟尼佛,及在津所供之佛菩薩,何獨不見接引佛乎?」國治曰:「時至則見矣。」次日,仍復隨僧念佛,至廿三黎明,念佛僧福海師曰:「夫人神志氣象如 常,一二日內,尚不能去。」至巳刻,國治請一接引佛供床前,曰:「阿彌陀佛來矣。」夫人聞之,生大歡喜,起坐瞻視,高聲念南無阿彌陀佛數聲,即結印含笑而 逝。國治與諸師,及眷屬,猶高聲念佛三句鐘,始舉哀,及沐浴換衣。香氣馥郁,有友來弔,於門外即聞之,歎為稀有。三日入殮,面貌比生時更加光彩,頂猶微 溫,四肢柔軟,以數珠置手中,乃屈指握之。

猗歟懿哉!若夫人者,可謂宿根深厚,現行精純,又得其子國治,多方輔助,故令淨業成熟,得遂往生之願。(增廣下.徐母楊太夫人生西記)

97、專一念佛  吉祥往生

優婆夷了 常者:安徽無為縣陳錫周了圓居士之繼配夫人也。姓胡氏,賦性慈善,篤信佛法。錫周初不知佛法,長子天壽,頗聰明,十四歲殤。意謂我居心行事,無大過愆,何 得有此。遂於因果報應,生死輪迴之事,概謂為無。夫人知其執不可破,輒密默修持,不令彼知。未久,夫人有娠,將臨產期,忽得大病。二十九日,不能言語飲食 轉側。體熱如火,身瘦如柴。名醫束手,絕無生望。一夕,夢老母持一把長幹蓮花,云:「汝以宿業,得此惡病。幸有善根,是故我從南海,來安慰汝。」隨以蓮 花,從頭至足拂之。云:「拂去業障,好生嘉兒。」頓覺身心清涼,即驚醒起床,便成好人。次日生子,龐厚豐滿,與健婦所生無異。取名天民,今已十五歲矣。錫 周由是方知佛慈廣大,三世因果之理事,真實不虛。從茲夫婦各吃素念佛,努力修持。於救濟貧苦患難,齋僧修廟,施善書,捨棺材,悉隨己力為之。錫周歸依光, 法名了圓。夫人函祈歸依,因名了常。九年,夫妻兒女五人,同於北京法源寺,受菩薩戒。去年春,夫人欲來普陀見光,因先朝九華。歸至滬,適奉直兵禍將作,遂 未果來,每引以為憾。光慰之曰:「至心念佛,則日與彌陀聖眾相對越,何得以不見粥飯庸僧為憾乎?」以深受驚嚇,故身體瘦弱,久不復原。錫周祈光開示,光令 作退步想,作已死想,遂得大癒。今春復病瘦弱,不思飲食。於二月廿八日,正念佛間,見兩童子執長幡,上書「西方接引」四字。謂錫周曰:「此兆於我則幸,於 君則不幸。以己一歸西,內顧無人故。」然念佛之人,不貪生,不怕死。因請僧四位,誦經禮懺念佛廿八日。以祈壽未盡則速癒,壽已盡則速生西方耳。從此身心適 悅,了無病苦。至四月初,復覺不適。知歸期將至,一心念佛,以求速生。初五,全家都為念佛。又請師僧換班續念,晝夜佛聲不斷,夫人但默隨之。初六午前,令 備浴具。浴已,著新衣,往佛堂禮拜,供獻香花。歸即移床向西側臥,唯專念佛,概不提及訣別等事。至亥時,見佛來,欲起禮拜,因扶起令坐,作合掌低頭狀。 云:「尚有三千佛,念完即去。」全家同僧俗三十餘人,俱大聲念,夫人遂高聲念佛而逝。面帶笑容,室有異香。全家俱不現悲哀相,又念佛二小時,方為安置。次 日午時入殮,頂尚溫暖,四肢柔軟,香氣猶存。噫!夫人可謂宿有善根,現值善緣。不現世間愛情,破壞正念。唯仗多人佛聲,成就淨心。故得感應道交,蒙佛接 引。離此苦域,登彼樂邦。何幸如之。(增廣下.陳了常優婆夷往生事蹟兼佛性發隱)

98、屢見瑞相  隨佛往生

定海樂斌 章,雖作商業,然頗信佛。今春來滬,適光寓太平寺,遂與其妻同來,求受三皈五戒。斌章法名慧斌,其妻法名慧靜。因與《文鈔》、《嘉言錄》等書,令其依之修 持。慧靜從此專意念佛。至五月半間得病,以迄七月初,猶能勉強支持,禮拜念佛。此後則臥床不起,然心中常自默念佛號。至八月初七夜,咳嗽一小時,遂睡著。 夢見許多僧人,及諸童子,與幢幡等。及醒病苦痊癒。至初九夜,又夢見觀世音菩薩,與眾僧及諸童子。初十夜,侍病者及諸眷屬,見彼口念佛號,手作拜勢者十餘 次,遂睡去。醒云:「佛已來過,吾將往生。」問何時去,則云:「不知。」次日令將所有衣服首飾,均變賣作善舉。勸家人為善修德,明因知果。至午,眼忽發 光。其光似黃非黃,似紅非紅。即云:「佛來也。」面作笑容。其身先日已浴過,又令女傭再為洗腳,自己洗面。眼光即發。謂慧斌曰:「佛與大勢至菩薩,及諸童 子,接我到西方去。」慧斌欲再問,云:「莫攪亂我。」但隨助念者,默持佛號,不數分鐘,即逝。夫慧靜以一弱女子,聞淨土法門未及一年,便能臨終有此瑞相。 足見眾生皆具佛性,佛願不虛。永明所謂「萬修萬人去」者,為的確可據也。(三編下.樂慧靜優婆夷生西記十八年己巳季秋)

99、於佛七中  坐著往生

趙尊仁: 法名培庚,如皋馬塘市人。年三十餘,素業商,其性情淳篤無偽,其作事果決率真。近數年來,得聞淨土法門,深生信心,日以念佛求生西方為事。置商業,專辦慈 善公益事,極其認真。由是倡辦濟生分會,及佛經流通處,凡有善舉,力能為者,無不為之。地方路燈,親自早收晚送,不以為勞。一方之人,皆服其誠,彼以誠 感,眾以誠應,凡所勸募,無不隨願圓成。

民 國十五年冬,身嬰篤疾,力疾提倡佛七,以祝世界太平。訂於臘月初二日起七。至初八日圓滿,請掘港西方寺范成師主七,其經濟皆善信所自送,入會念佛者,四十 餘人。居士雖帶重病,其念佛益精進,若無病者,至初六日下午七句鐘,竟念佛坐逝。在會諸人,益加懇切念佛,助彼往生,過數小時,頂猶溫,形色與生無異,於 以見彌陀願力,眾生心力,兩皆不可思議。良以真如佛性,眾生本具,特仗因緣啟發耳。如種子已布於地,一經時雨,隨即發生萌芽。彼世之以本具佛性之力,日馳 逐於貪瞋癡殺盜淫中,譬如以隨意雨寶之摩尼珠,置於圊廁,則無所受用矣,可不哀哉!聞居士之風,能不愧死!(增廣下.趙尊仁居士往生記)

100、於指顧間  坐脫往生

居士,諱 毓英,號紫珊,江西吉安鉅賈周扶九先生之長孫。幼失怙恃,由祖母譚太夫人撫育成人。賦性聰慧,好學敏求。仁慈和藹,虛懷若谷。生長富貴之家,毫無驕奢習 氣。居官為政,全以忠實從事,慈愛為懷。即同寅親友,以至婢僕,或有違逆,從未現一怒相,出一粗言。總是和顏悅色,逆來順受。迨致仕歸隱,杜門養晦,偶閱 內典,即知佛法為世出世間一切諸法之根本。福利社會,普度眾生,胥賴乎是。故即皈依觀宗諦閑老法師,承命法名曰智藏。從此長齋念佛,戒殺護生。寬厚待人, 淡泊自奉。親友告貸,不厭頻繁。一切善舉,慷慨助成。濟人饑寒,率為常事。所行世善,悉以大菩提心為之回向,同作往生西方之增上勝緣。復觀人心險惡,時事 日非,為善益力,欣厭愈深。遂於民國二十一年,歲次壬申,正值知命之年,四月初八,適逢釋迦文佛聖誕良辰,早七時,稍示微疾,覺腰背疼痛,令人微微輕拍, 以求慶快。自己盤膝跏趺,向西端坐,專心稱念阿彌陀佛,聲音清亮,遂溘然長逝。拍背之人,以良久寂爾無聲,乃探其鼻息,方知已經捨此報身,往生西方矣。其 時異香滿室,五日始散。如斯瑞相,可謂正念分明,捨報安詳,如入禪定。其為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毫無疑義。

噫!當此劫濁,苦不堪言,居士臨終,方示微疾,於指顧間,即便坐脫,大可以為受苦不堪者作一標榜。吳南浦居士,以事實見示,因取其要者記之。(續編下.周紫珊居士生西記)

101、敦篤倫常  念佛往生

世出世間,以誠為本。誠之所至,金石為開。況同賦此心之同人,與了無有心,以眾生之心為心之佛菩薩乎?世未有誠不至而人興觀感,佛垂加被者。亦未有誠至而人無觀感,佛無加被者。故希聖希賢,學佛學祖者,唯當致其誠而已。吾於羅梓生居士生西事,得一證據焉。

居 士名禹曾,字梓生,福建閩侯人。昆弟三人,伊居其次。少業儒,壯入軍籍。八歲喪父。事節母,待兄弟,以孝友聞。賦性真實忠厚,儉樸廉潔。內不欺己,外不欺 人。以故軍官信任,令管軍需。十餘年除薪水外,絕不染指。而且篤信佛法,頗厭塵境。中年喪偶,其念已同槁木寒灰。民國壬戌丁母憂,遂摒絕葷腥,專修淨業。 其子鏗端與彥俊,偕諸同志,組織福州佛化社。居士鼓舞贊襄,提倡尤力。甲子(一九二四)夏社遷西湖開化寺,人地均稱適宜。但以寺建已久,棟宇參差,佛像剝 落。居士欲令來念佛者觀感興起,遂獨任修葺而莊嚴之。工甫半而謝世。時在丙寅六月初九,壽六十歲。鏗端能繼父志,俾得圓功。可謂善於事親矣。

初 居士將終前十餘日,忽疽生於項,殆屬宿業。內潰,寒熱間作。居士欲借此苦,速獲往生,令眷屬就室念佛,以助正念。亦有友人來助念者,每至數十。預囑眷屬, 臨終不得先行洗濯換衣哭泣等。喪中無論祭神待客,俱不得用葷酒。殮服唯素布,不得用綢帛。子媳咸遵。雪峰達本方丈,特來開示。故十餘日中,雖有痛苦,心常 鎮定,了無異念。至臨終時,正念分明,安詳而逝。眷屬等各節哀念佛五句鐘,方為洗濯換衣哭泣等,可謂知法。及至入殮,頂門猶溫,四肢柔軟,可為生西之證。 尤異者,子媳皆發願終身長齋念佛。佛化社社友,為其念佛念往生咒者,凡三十餘家。所念佛號,有一千五百餘萬;往生咒,有十一萬九千餘遍。俱以此祈蓮品轉 高,無生速證。非平生至誠感人,何能如此。

噫! 若居士者,可謂一鄉之善士,如來之真子矣。或疑居士敦篤倫常,力修眾善,而且多年念佛,何以臨終尚生惡疽。不知吾人從無始來,所結怨業,莫能悉數。若不念 佛,將長劫報復,無有了期。居士殆由念佛之力,轉後報重報為現報輕報,以解脫生死諸苦,直往西方。高預海會,親炙彌陀,與諸上善人同會一處也。昔戒賢法師 尚嬰篤疾,玄奘法師臨終亦有痛苦。各蒙菩薩指示安慰,謂是宿世惱害眾生之報。況博地凡夫乎?(三編下.閩侯羅梓生居士生西記)

102、卅年精修  預知往生

上海何王 氏者:本一無知無識之婦女耳。自二十九歲,得聞淨土法門,遂皈依三寶,吃素念佛。深厭娑婆濁惡,決志求生西方。三十年來精進不懈,於今民國十七年年五十九 歲,至六月十九日,預知時至,囑咐家眷:「吾於今夜十二句鐘歸西,汝等至時,當同聲念佛相助。切不可悲哀哭泣,以致壞我正念。」因自行沐浴,著所製壽衣。 先念大悲咒若干遍,次即專念阿彌陀佛聖號。至十一句鐘,闔家大小同聲助念南無阿彌陀佛。至十二句鐘,遂端坐念佛而逝。夫如此作略,雖古今學問功業蓋世者, 亦不多見,況其下焉者乎?而何王氏以一無知無識之婦女,乃能於三十年精進修持,致臨終現如是相。足見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及淨土法門,實為轉凡成 聖之第一法門。願見聞者,同事修持。庶可不辜佛化,不負己靈也已。(三編下.善女人何王氏聖緣生西記)

103、淨心所感  往生示蝶

孫母林夫 人者:慶澤之生母也。宿植德本,稟性淑賢,其孝親敬夫,教子持家,周給貧乏,救護生命,皆足為女流師範。而且篤信佛法,修持淨業,自少至老,無或廢替。況 身稟女質,既難遠參高人,而家住玉田,絕少宏法上士,而畢生孜孜修持者,乃多劫之熏修所致也。溯昔夫人歸孫君時,貧不自給,操勞苦作,過於傭保。中年以 後,家漸富裕,有子五人,孫十餘人,僕婢甚多,宜享逸樂,其操勞苦作,不改舊度。衣止粗布,不服綾羅,洗浣補綴,尚不忍棄。見人之饑寒,不異身受,必施金 推食,其心方安,人有求祈,必令忻悅而去。昆蟲螻蟻,誡勿傷害,即蛇蠍毒物,亦令設法驅去,絕不肯令其受傷也。蓋欲子孫世守勤儉仁慈之道,以身率之,而冀 其依行焉。平時每以因果報應誡子孫,常曰:「利人實為利己,害人甚於害己,凡居心行事發言,皆須歸於慈善一邊而後已。汝等若能如是,則為無忝所生,否則縱 令富貴至極,亦屬污辱祖宗之大怨家也。」故其子孫,多皆篤厚敬謹,不染時風。尤可異者,去冬兵災起時,慶澤奉母遠避於親眷家,當其去時,心慮惶恐,夫人以 裝老衣之篋命攜之,亦不言其所以。至臘月遂歿,適得具斂,雖曰年高八十有八,不可不預,然其心地安詳,不隨境亂,於此可見。當夫人臨終時,慶澤率其家人, 同聲念佛,忽若發狂,遂將窗紙撕破。適有二蝶大如掌,從窗櫺入,黃質雜黑白章,彩絢非常,繞屍而飛,家人驅之,竟不能去,歷大半日,殯殮已畢,舁入他院, 蝶亦隨棺飛翔,直至靈柩安妥,方始飛出,向西而去。夫時當臘月,況在北方苦寒之地,何得有蝶,當時本家與親眷七十餘人,同皆驚異,謂為不經見聞之瑞。蓋以 夫人盛德淨心所感,以表其離此娑婆,生彼極樂之祥,但以世人根機陋劣,特示為蝶,此豈真蝶乎哉?(增廣下.崔母孫夫人往生傳發隱)

104、夫人往生  信報紛至

汪含章夫人者:江易園居士之德配也,宿根深厚,賦性淑賢,其事父母,奉翁姑,相夫教子,律己持家,皆足為閨閣法。而且居心仁慈,故於惠施貧乏,救放生命,每每行之。此諸善舉,悉由勤儉而得,使其好逸妄費,將有自顧不暇之慮,況能濟人利物乎哉?

易 園多年職任教育,唯欲培植真正人才,不惜心力,為之講授,積勞成疾,於民國八年,臥病不起,醫藥罔效,勢甚危險,有友人以息心念佛相勸,漸獲痊癒。既又遍 閱佛經,方知佛為大聖人,其教有不可思議之事,且悲昔之不知,幸今之得聞也。於是勸其父母,與其夫人,並及兒女,同修淨業。由是夫人虔持佛號,兼誦《彌 陀》、《普門》、《大悲》等經咒,決志求生西方。去歲十月有疾,當痛苦時,輒發大願,願速往生,見佛聞法,證無生忍之後,乘佛慈力,回入娑婆,度苦眾生, 心極懇切。月晦之夕,語侍疾者,樓上佛堂,木魚聲甚清亮,屋床壁間,皆金字經,光明照耀,汝曾見聞與否?又三日前,其姑夢金光滿室,光中菩薩,不計其數, 意謂其媳之病,當速痊癒。須知此皆淨業純熟,淨境現前之象。至次日十一月朔未時,結跏趺坐,念佛而逝。逝後神色端嚴,了無死相,通身悉冷,頭頂猶溫。先時 兩腿腫脹,不能動屈,及至將逝,遂如平時,故得跏趺而逝,如入禪定也。

易 園率其兒女,並諸道友,至誠念佛,助其往生,過五句鐘,方始安置。設祭待客,概不動葷,村人欲送公祭者,易園止之,令每日來一班人,念佛一期,約二句鐘。 一則免人虛費,二則實益亡人,三則曲引諸人,同種善根,四則冀開風氣,普播佛恩,實為喪事最善新例,凡有信心者,各當依行焉。

殯 殮之後,易園以書寄普陀法雨寺,並匯百圓,祈光相宜為作佛事,以祈未往生則即得往生,已往生則高升蓮品。光令念佛堂十六人,打一佛七,又為開示念佛法門之 利益,與易園居士之真誠,諸師聞之,悉皆竭誠盡敬。至三七日,其姑祝曰:「媳逝多日,生西也未,願托夢見告,以慰我心。」是夜其子有朋,夢信報紛至,乃取 一信,往樓上佛堂看。見佛堂中懸一大燈,光明四徹,遠逾電燈。開函見畫一張,中有大紅蓮花,花有台座,花下列小字兩行,不復記憶,周圍有眾多小花,花下之 水,其色如銀,此日即法雨佛七圓滿之日也。得此數徵,可知決定往生。

夫 眾生之心,與阿彌陀佛之心,覿體相同,若以信願憶念相感,必致彌陀慈悲誓願攝受。故此間發心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七寶池中,即生一朵蓮花,倘精進不退,則其 花漸見廣大,待至其人臨終,佛與聖眾,即執此花,接引往生。宋荊王夫人,篤修淨業,姬妾使侍,無不率行,有一姬妾,無疾化去,夫人夜夢亡妾,殷勤致謝。又 引其西行,見一寶池,其量廣大,中一大花,光明殊勝,妾曰:「此夫人生處也,其中周圍所有之花,皆蒙夫人教,及輾轉相教以發心者。」夫人醒已,悲喜交集, 未幾,值誕生日,念佛立化。有朋所夢,與此相仿,但汪夫人無荊王夫人之功夫,及化導之權力,故其境遠遜。而有朋未到淨業純熟之時,故只見其畫,不能親見其 境。以如是因,感如是果,因不虛棄,果無浪得,於此益信。願見聞者,各共勉旃。(增廣下.汪含章夫人往生記)

105、母女奇特  各示異蹟

安徽桐城 馬通白居士,乃現今之文學大家,著述甚富。初亦漸染於韓歐程朱之見,不但不知佛為何如人,且不知自己一念心性,當體與佛了無有二也。及至晚年,學識日晉, 見地日高,方知佛為大聖人,其教有不可思議之事。從茲日誦《金剛經》,兼持佛號,以期圓離四相,徹證一心,即於此生,迥出五濁也。其第三女,名君幹,頗聰 明,通文理,有古烈女風,通白甚愛之。然於佛法,絕無信向。後得病甚苦,不能忍受,通白憫之,對彼念《金剛經》。彼一聞經聲,身心安樂,及至經歇,復覺苦 痛,通白遂徹夜為念。忽起坐,止令勿念,若好人然。且曰,我於《金剛經》所說道理,悉皆悟到。便欲現大人相,說無生法,冀一切見聞之人,同種善根,詭言: 「家中褊隘,欲往醫院將養。」以通白與其婿方時簡,同寓京師,租屋共住,故不能過於寬敞幽雅也。通白見其志決,乃令其夫送之德國醫院,擇極超勝之屋安置 之。令其夫與醫院侍人各去,彼則合掌坐脫矣。噫嘻異哉!此與龐女靈照,紿其父離座,彼即據座以坐脫者何異。

李 木公素不信佛,聞通白說此因緣,全家歸依三寶。《普門品》所謂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詎不信歟。而其夫時簡,經此現相,見猶拘墟,行狀中反湮 沒之,其罪過實非淺鮮。今蒙通白之侄怙庭,以其叔母往生事實,並其子根偉哀啟見示,知通白與其妻其女,皆有大來歷,非偶然者。

按 狀,夫人姓姚氏,諱澤潤,幼受庭訓,深嫻婦道,事父母舅姑唯謹。其姑疾革,刲股和藥,籲天以禱。家固清貧,通白教授生徒,夫人代持家政,克勤克儉,故得無 虞。教子女有法度,為鄉里所稱。數十年來,歷經世變,深厭無常,遂專修淨業,以期出此娑婆,生彼極樂。年逾古稀,猶然強健。

今 秋初,示微疾,飲食漸減,而晨昏禮拜持誦無少間。至八月初四,始臥床,胸鬲,氣不通暢,囑其女君瑋,及侄婦孫孝達,代為誦經。孝達即怙庭之妻,平日以淨業 互相勉勖,故常侍相為輔助也。至初九夜,夫人見諸佛金光燦爛,伏枕作禮拜狀。又見觀音伸手下垂,己則仰握菩薩手,連稱菩薩名不已。囑孝達誦《彌陀經》,孝 達誦至佛土種種莊嚴處,曰:「如此境界,歷歷在前,吾所見,不異經所云也。」家人環侍念佛,有飲泣者,夫人責之,謂若等何得如此以累吾也。至初十午刻,唇 尚微動,久之遂逝。面色黃潤,眉額間朗明若鏡,頂上熱氣外溢,相距尺許,即覺薰蒸,蓋其淨業純熟,身心清淨之所表現耳。(增廣下.馬母姚夫人往生事實發 隱)

106、服毒往生 感化一方

雲南,保山城內,鄭慧洪,經商昭通,於民十一年,函祈皈依,因以所印之書寄之。彼即勸其父母吃素念佛。其父乃博學隱士,初專研究《易經》數年,次又研究丹經。以其子慧洪,勸其學佛,遂又研究禪宗。後則專修淨業,與其夫人,同求皈依。伯純,法名德純;夫人,法名德懿。

民 二十二年,慧洪由川回滇,道經蘇州,住報國寺數日。次年春,慧洪死,其母心疼兒子,服毒,結跏趺坐,合掌念佛而逝。逝後面貌,光華和悅,凡見聞者,莫不讚 歎。保山,乃雲南邊地,素不知佛。伯純,以博學宿德,提倡淨土,有智慧者,稍有信從。其夫人服毒,結跏趺坐,念佛而逝。一邑之人,十有八九,皆信伯純所 說,而念佛求生西方矣。若善知識臨終,能結跏趺坐,合掌念佛,亦不平常。況以無學問之老太婆服毒,而能如是,設非佛力加被,曷克臻此乎?由是知佛力不可思 議,法力不可思議,眾生心力不可思議。然眾生雖具有不可思議之心力,不以佛力法力加持,亦不能得其受用。由蒙佛力法力加持,俾眾生心力,完全顯現。故得毒 不能毒,現奇特相,以為一方之導。彼以愚婦之資格,尚能現如此之奇特相。而鬚眉丈夫,堂堂比丘,當亦可以自奮,而決志力修矣。(續編上.致廣慧和尚書民國 二十九年正月)

雲 南保山縣城內,鄭慧洪,十餘年前,函祈皈依,遂勸其父母念佛。民二十二年,慧洪死,其母愛子情深,服毒,趺坐合掌念佛而逝,面色光潤,較生時為勝。一方之 人,從茲念佛者居半。慧洪之父,名伯純,法名德純,乃博學而不求仕進之士。先研究《易經》幾年,後研究丹經,後研究禪宗。慧洪經商於外,為其父寄許多淨土 書,勸修淨業。遂專修淨業,兼為一方宣導,而信從者甚少。由其夫人服毒,趺坐合掌念佛而逝,不信之人,皆生信心。彼一女人,未嘗學問,服毒能現此種不可思 議之相,可知此法門之利益,實為甚難稀有也。(續編上.覆楊慧芳居士書民國二十八年十月十八日)

107、厭世心切  悔過而去

沙健庵: 名元炳,江蘇如皋人。其品行操持,文章道義,皆足以為末世楷。其學重躬行,不尚詞章,其志務盡分,不慕榮寵,以故登太史第後,家居奉親,冀盡子職,不入仕 途。初未知佛為何如人,經具何如義,循襲乎韓歐程朱之說,謂佛法為聖道害,而於國於民,皆無所益也。逮辛亥國變後,悶極無聊,常存超出此世界想。試取佛經 讀之,見其義理精微奧妙,圓融超脫,始知佛為大聖人,其教有不可思議之事,若出幽谷,得睹天日,不禁喜極而悲,惜數十年拘墟之陋。從茲潛心研究,受持讀 誦,以冀親證本有佛性,不致常為六道輪迴中人。

民 國十二年癸亥,年周花甲,厭世之心益切,適諦閑法師蒞如講《彌陀經要解》,親預法筵。遂知淨土橫超法門,為等覺大聖,逆惡小凡,同於現生,仗佛慈力,出此 娑婆,登彼極樂,隨己根性,而得證入之道。於是專修淨業,以期往生。次年崔益榮來山歸依,與光言居士之學問修持,因令持《文鈔》以相贈。次年陳正有以所作 斥喪中食肉飲酒論見示,據經引史,明辨以晰,知居士學有根柢,志希聖賢,雖未相見,而彼此各皆心許為神交矣。去夏聞光至滬,即欲來見,以病不能出門,未 果,猶期異日來山請益,迄至將終前,與友談論,引為憾事。然既生西方,親炙彌陀,參隨海眾,未見一粥飯僧,又何所歉。至秋,左腋患癰,繼以咳血,入冬益 甚,中西醫均無效,得無以修持力,轉重報後報,為輕報現報,以了宿業乎?

至 臘月十一,遂臥床不起,乃將生平著作,付門人項本源、黃文浚,略囑咐家事。頗悔從前改廣福寺為議會,遷移佛像,有贊成之過,命其子進,出三千金,於東門廣 慧庵,改建佛殿,以贖前愆。又令家中眷屬,日夜輪班,在床前念佛,即至臨終,亦復如是,不得預為洗濯換衣,及哭泣等,殮以布衣,勿用綢緞。喪中無論祀神待 客,勿用酒肉,吾嘗作論斥世,汝等切勿隨順惡俗,陷我於罪。又令請僧助念,必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於床前設香案,供阿彌陀佛接引像,面對慈容,口念心 憶,專精一致,概不提及餘事。二十四夜,病益殆,僧眾咸來助念,居士正念分明,聲默相隨。延至二十六,雖不聞聲,口恒翕張。午後氣益促,家人及僧眾念佛聲 益淒緊,至酉時,遂溘然而逝。頗有異香,大眾念佛益烈,逾二時頂猶溫,直至天明,始停佛聲,為拭體著殮服,舉哀,其子能奉命無違,可謂真孝。噫!若居士 者,可謂宿根深厚,見地高超,言行相應,內外一如。據數年來之修持,及平素之信願,臨終之景象,殆中品上生者乎!以孝養父母,行世仁慈,具真信願,攝心淨 念故也。然一得往生,當必地登不退,忍證無生,漸次修習,以至圓滿菩提而後已,又何歉憾乎哉!茲撮取其徒項本源,其子進,並吾徒崔益榮所述而記之,以期後 之輯往生傳,及隱士事蹟者,有所本云。(增廣下.沙健庵居士往生記)

108、謙謹虛懷  夢佛而去

居士:名 業笏,江西彭澤人,清光緒甲辰翰林。住館八年,光復後,即隱居。民國二年,歸心學佛,專志淨土。繼讀印光法師文,即知老人法門龍象,尤為淨宗山門。進知觀 音大士,為彌陀左輔,蓮邦智導。遂動朝普陀,禮大士,謁印老之念。於民十一年前往,禮覲之下,以撰就禮觀音疏進呈。《觀世音菩薩本蹟感應頌》前,載疏全 文。內有食廷璋之芋,克日西行句,老人便意其尚未斷葷。乃問:「汝吃素否?」答曰:「吃花素。」老人作色呵斥曰:「倒架子,如此大通家,尚不以身作則吃長 素,何能感化他人?」厲聲大吼,居士欣然樂受。不但毫不介意,實在心悅誠服。次日上書請老人繼續編輯《淨土聖賢錄》,自願助成。於見面受呵之慈訓,表示萬 分感激,歎為名不虛傳。老人見其知見純正,文筆超妙,尤且虛懷若谷,殊為末世罕有,遂請編《觀世音菩薩本蹟感應頌》。自是函件往來,益臻款密。乃執弟子 禮,求老人授皈依,賜法名。老人仍令名止淨。民十六七年,避難滬濱,聶雲台居士請編《歷史感應統紀》。二書次第流通,凡具正知見之緇素,皆歎其佛理高深, 文學精粹。潘對鳧老居士,再請撰《佛學救劫編》。三書編成,皆印老人料理排印。即四大名山誌之印行,居士亦各有輔助,老人序中亦述大概。民二十五年,在報 國,再求老人親授菩薩戒。因昔年奉老人命,自在佛前受過。居士雖具人難企及之學問道德,而虛懷謙下,逢僧必拜,見佛必禮,通身放下,恪守在家白衣,為皈依 三寶弟子之身分,不存絲毫驕矜傲慢,尤為今人所難能。又雖法法融通,而修持唯謹,全同愚夫愚婦之老實念佛,一心求生西方,毫不遊移。幸三寶加被,宿業淨行 兩相感召。將往昔殺生食肉、惱害眾生之惡業,必使將來生生世世,墮落三途之後報重報,轉作即今之現報輕報。以便即生了脫,徑往西方,故致近多年來,常多病 苦。請查戒賢、玄奘二古德事實,自信斯言非妄。因森常侍印老,與居士復有鄉誼,平常小事,多與通訊,故知之頗詳。今但敘其大要,至每日定課,精進修持,與 兼行世善,竭誠維護三寶之一切細則,均無暇備述。迨民二十七年五月,避難廬山牯嶺黃龍寺,又大病。至閏七月,病稍間,仍奄臥不能握管,便口授,令外孫代 書,函告病時經過,與今後急求解脫,早得生西。但念九華志未出,乃有如不即往生,望先讀為快等意。森念衰殘至此,知非人世久客。十月得福海師函,知已西 逝,時年六十三歲。至二十八年,查賓臣居士,將同居寺中之姚半僧居士,致乃兄函乃兄姚節卿,為居士門生。抄寄,藉悉居士生西詳情。函云:九月初一日指二十 七年陰曆,招弟至前,以後事相囑託。繼則莞爾曰:今早夢見佛來,遍身瓔珞,相好光明,向余曰:我來看汝。余即禮拜,少頃便醒。毋乃世尊慈悲,特來安慰我 耶?若更得示現接引,令我帶業往生,則大幸矣。語已,即合掌曰:西方再見。自是不復開聲,唯專心默念佛號,至初三早七時,安詳西歸。通身冷透,頭頂猶溫。 入龕時,遍身柔軟如棉,儼若老僧入定狀,面色光澤逾平時。正所謂諸根悅豫,正念分明,捨報安詳,如入禪定。緇素見聞,肅然起敬,歎為稀有。留寺念佛七日, 依律火化,骨灰尚存黃龍寺中。森謂以如是因,感如是果,得如所願,滿菩提願。願見聞者,發菩提心,同念佛號,同生西方。將來七寶池中,得與居士把臂共行, 同為彌陀之弟子,聞法證忍,同度娑婆之眾生,以滿居士之願,而為之記。復說頌曰:

籲 嗟淨公,法門金湯。具正知見,安分循常。遍研經藏,深入佛祖堂奧。示現白衣,堅守祇園邊疆。每嗟末季,緇素多忝乎厥職。力倡蓮社,必依僧伽作紀綱。宗說兼 通,堪稱外護之翹楚。安僧衛法,益歎龍象之無雙。法法圓融,單提契理契機之淨土教。門門暢達,直往易行易到之極樂邦。今既瓜熟蒂落,果蒙西方教主親接引。 尤冀速證無生,不違本願,即回娑婆,護持三寶,普度眾生作慈航。(續編下附錄.許止淨居士往生記並頌)

109、驚嚇中風  急疾而生

查賓臣居 士:江西九江人。向業商,家道小康。熱心公益,樂善好施,地方慈善,慷慨助成,曾為九江蓮社副社長。民二十四年,森過九江,初次見面,即承特別優待。二十 五年,朝普陀,來蘇州,相識益深。二十八年春,避難居贛州。轉徙流離,仍一心奉佛,數與森通函,略商法門中事。至二十九年正月,不幸飛機轟炸贛垣,落彈於 所居附近,被驚嚇中風。繼患腦膜炎急症,於二月二十一日申時逝世。因平日深信淨土,素有修持,加以眷屬亦稍知飭終要義。故雖急疾而終,仍得心存正念,毫無 昏迷掛礙之象,連聲稱念阿彌陀佛,瞑目安然而逝。如此,按之經教,頗具生西之瑞徵。亦由素行皆依成規,多與淨業相合所感致。(續編下附錄.吃素念佛修淨業 人,須平時事事多與淨行相合,乃可往生。)

110、中風失語  亦得往生

張慧炳宿 世固有善根,惜其生於無佛法之區域,及其讀書之後,漸染於程朱韓歐之學說。程朱辟佛之力,比韓歐為巨。則於即心自性之理,更加錮蔽,無由發明矣。所幸者, 閱世既久,常罹禍亂,不免常存厭心。恰遇常慧揚以念佛求生西方相勸。則如久旱之苗,忽逢甘霖,即得勃然發生,勢不可遏。雖於佛法未能大明,而於程朱韓歐之 心曲,固已灼知深見,反由此更加信心。自聞淨土法門以來,刻論時日,不滿二年,遂得正念往生,亦可謂勇猛丈夫矣。至於臨終中風失語,乃宿世惡業。當在死後 來生受者,以現生修持功德,轉後報重報作現報輕報而了之也。死後面色光澤,屍體柔軟,面帶笑容,頂熱炙手。此種景相,均為往生之瑞相。然面色光澤,屍體柔 軟,面帶笑容,生天者亦可有之。唯頂熱一事,生天者所無。經中說死後生各道之證據,有偈云:「頂聖眼生天,人心餓鬼腹,畜生膝蓋離,地獄腳板出。」以人死 熱氣由下而上者,為超升。由上而下者,為墮落。若通身都冷,頂上猶熱者,則超凡入聖。生西方,為超凡入聖之最勝者,故曰頂聖。若熱在額顱及眼者,則生天。 熱在心者,則仍生人道。熱在肚腹者,生餓鬼道。熱在膝蓋者,生畜生道。熱在腳板者,生地獄道。以通身全冷,唯此處獨熱為準。然念佛之人,平素若有真信切 願,臨終又蒙善眷助念,不為惡劣眷屬預為揩身換衣哭泣問事瞎安慰等所破壞,定規可以往生。慧炳臨終失語,或有因此懷疑者。頂熱一事,可以為證,況又有面色 光澤等事乎?(三編下.張慧炳往生西方決疑論)

111、預知時至  安然西逝

居士:諱 川,號春浦,江西清江縣東郭村人。幼失怙,母聶太夫人,苦節教養。習法政巡警學,屢充清江縣署科員,萬載株潭鎮員警分所所長,樟樹義務學校校長等職。居縣 城有年,參與各項公務,官紳倚畀,有大疑難,每預商決。聶太夫人,夙奉觀音大士,持素念佛。民國十七年,太夫人寢疾,居士發願朝普陀,弗藥而癒。二十年九 月,遂至普陀還願,禮梵音洞,感菩薩示現白衣執淨瓶楊枝相。復求明宿命,見一頭陀,衣服藍縷。乃悟輪迴之非虛,求出離娑婆之念益切。得月淨法師函介,謁印 光法師,及德森師,於蘇州報國寺,始聞淨宗法要。嗣後弘化社出版典籍,各有所贈。因而信解益增,遂函懇皈依。德師為取法名禪川,字航西。復承德師路過樟樹 時,為授優婆塞戒。信願念佛,精進不懈,蓋得力於德師之啟迪為多。二十二年,充鹿江念佛林宣講主任,誘掖勸導,從者甚眾。

居 士家道素寒,體弱善病。每欲出家,苦無相當寺宇。常就診蕅生家,蕅生語以時節因緣,非可強致。然厭濁欣淨之心既深,減壽求生之願益切。禮拜觀想,必期早蒙 接引,徑赴蓮池。今年春,夢觀音菩薩示語,期在七月。迨盂蘭盆會後,遂抱病,則一心念佛,忘其所苦。二十三日,戚友助念,已瞑,而逾時復蘇。請永泰大寶殿 大仁師來,托以荼毗事。二十六日復綿惙,家人泣。居士笑止之曰:「吾當於地藏菩薩聖誕日西歸。」至時,端坐椅中,結彌陀印,凝視佛相,安然西逝。遍體冷 透,頂門獨溫,面容妍澤,有逾生平。閏七月初二日,樟樹通慧寺住持大松和尚及大仁師皆至,料理入龕。為之趺坐合掌,宛如生人。先日大風雨,迄子時舉火,天 忽光明。異香馥郁,非檀非蘭。白光一道自龕出,向西而去。當秋初炎熱之時,死經三四日,屍不腐臭,反放異香,非佛法靈異,曷克臻此。見者聞者,咸讚歎起 敬,稱佛法真不可思議也。春秋四十有八。(續編下附錄.傅春浦居士生西記民國二十七年九月述餘蕅生,陳展西同記)

112、異香滿室  含笑而去

岳運生居士者:步雲之父也,名泰元,字運生,事親至孝,樂善好義,天性忠厚,無所適莫。

步 雲於數年來,頗於佛法,生正信心,吃素念佛,唯誠唯謹。因勸其父母,同皆吃素念佛,求生西方,並以顯淺易解之淨土書,為之解說,令其常看。其父遂知自心本 具佛性,但以惑業障蔽,不得受用,幸有此仗佛慈力法門,俾我等少善根劣機眾生,於現生中,即得橫超三界,高預九蓮,何幸如之!從茲心心憶念,冀遂所懷。至 今七月初,略示微疾,初八日早起,念佛畢,囑步雲速備衣棺,吾將去矣。待衣棺備齊,乃沐浴著衣而臥,步雲戒其家人,切勿哭泣,令失正念,同聲念佛,以助往 生。又勸其父,隨聲心念,雖不聞聲,其口輒動,久之遂止,蓋已去矣。又復念三小時,方始哭泣。而其父面帶笑容,室浮異香。三日入殮,相貌如生,其為往生, 可決斷矣。

步 雲日與家人,靈前念佛,以冀蓮品增高,無生速證,藉報劬勞之恩,以盡人子之分。又步雲以才小職卑,薪水無幾,仰事俯畜,頗形拮据,向蒙其表叔茅少甫將軍, 貼補所需,此次衣棺葬費,皆系少甫所出。少甫公正廉明,清風高節,忠於國而孝於親,推其遺愛,故能視步雲如子,而步雲感其帡幪,故亦視少甫如父。步雲吃素 之因緣,實由少甫而始,少甫若能由步雲而篤修淨業,吃素念佛,以期生入聖賢之域,沒歸極樂之邦,則相得益彰,兩全其美矣,因並記之,以為世勸。(增廣下. 岳運生居士往生記)

113、心中默念  安然坐逝

淨土法 門,利益宏深。自大法東流,以博地凡夫信願念佛,求生西方。因茲出五濁而登九品者,何可勝數。以佛力法力眾生心力,三皆不可思議。故得此奇特殊勝之果。實 為一代時教之所無,而唯淨土法門為然也。此之法門,唯重實行。以感佛故,得仗佛慈力,帶業往生。較彼專仗自力斷惑證真,以超凡入聖,了生脫死者。其難易, 不可同年而語也。

婺 源江易園居士,初膺教職,每為學生講說,必以篤行孝友,恪盡己分為事。至為講說義理,必期發揮盡致,了無餘蘊而後已。因茲過為勞瘁,遂成痼疾,群醫診視, 均不見效。後有友人勸以息心念佛,遂得痊癒。由是屢親知識,專研淨宗。始知此法,實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殊勝法門。於是由親 及疏,悉皆以此奉勸。其母汪太夫人,賦性賢淑,一聞其說,即發心持齋念佛。日必課佛萬餘聲。兼持《觀音普門品》、《普賢行願品》、往生、大悲等咒,以為助 行。今春因匪避地,值狹路,遇牛行擠轎。轎夫與轎,跌仆田中。轎已破裂,而江母竟不驚不怖,了無損傷。以在轎中,默持《普門品》故。是知江母之功夫綿密, 故得此感應也。年七十有八,耳聰目明,絕無老狀。至五月末,示微疾,三十日聞其孫有朋,與人講四十八願,猶令侍者諦聽。因問明日是初一乎?蓋預計歸期也。 至夜半睡醒,覺痰閉而欬吐無力。於是全家念佛,以祈速得往生。易園又復示以佛願弘深,當深歸向。若能通身放下,一心念佛。必定感應道交,蒙佛接引,往生西 方。歷一時許,至辰刻,安然坐逝。逝時猶見頷動。蓋心中默念,但無聲可聞耳。自辰及申,歷五時之久,念佛不輟。申後方為洗浴著衣哭泣等。以人之將終,身力 不支。若預為洗浴換衣及哭泣等,必致破壞正念,不克往生。今既不移動,又不哭泣,大家同聲念佛。使彼心中唯有佛念,了無餘念。故得正念昭彰,隨佛往生,誠 可為法。願孝子慈孫,咸皆依此。其為孝慈也,大矣。且江母預先囑其子媳,令終後首不戴佛,口不含錢,不著花冠繡服,衣唯布製,項掛念珠而已。所有紙衣冥 器,均不宜用。喪祭概用蔬素,不得效世俗用葷祭神等。噫,江母之言之行,皆足以為末世法。母儀閨閫,師範女流。其人雖逝,其德常存。願世之閨閣英賢,聞風 興起。以江母之言行,是則是效。則相夫教子,以成賢善。俾二妃三太之懿行,又復見於今日。兼以深明即心本具之佛性,篤修即俗修真之淨業。庶幾人敦禮讓,世 復唐虞。本此了無形蹟致治之道,以作挽回世道人心之法。願各勉旃,則幸甚幸甚。(三編下.江母汪太夫人往生記)

114、苦行大師  端坐化去

今彩大 師:俗姓方,江西雩都縣人。宿有善根,少即戒殺吃素。至三十後,深厭五欲多苦,三界無安,遂出家於福建長汀縣報恩寺。具戒後,專志苦行,於贛州光孝寺執香 燈,精潔虔恭,凡見之者,皆歎其誠。惜常住物,如護目珠,日以禮拜念誦為事,時無虛棄,為寺眾所欽敬。繼欲專修淨業,徙甯都深山石室中,架松為座,聚草作 褥,種薯為食,補衲為衣,其為苦行,人所難堪,師恬然適意,以道為樂。久之,有造訪者,施以銀錢,則卻之不受,若與蔽衣粗食,則便受之。素性孤潔,不立徒 眾,有重其德者,代為收四人,實皆未與同住。一徒名德緣,廟稍豐裕,念師清苦,再四哀懇,接回供養。未幾,復往蓮花山,自以木板隔一小屋而居,寺眾尊其道 行,聽伊自便,終日閉戶誦經念佛,除早午二餐外,魚磬之聲,朗朗不輟,數十年如一日。由是緇素信慕者眾,每有誠心供養衣履襯施,不容推卻者,隨即供佛供 僧,為彼作諸功德,隨身僅留十圓,以備命終焚化之費,其清苦自甘,解脫無著,有如此者。凡造訪者,無論緇素,均示以娑婆惡濁,極樂清淨,急求出離,是為要 務。然須明因識果,修行世善,謹守禁戒,誦經念佛,內外如一,始終不變,方有冀望。從無一言,涉及世間福樂者。

民 國七年戊午,年七十四,十月初,示微疾,至初四日,斷飲食,念誦如常,夜深遂息。初五侵晨,寺眾不見師起,叩之闃然不應,入室視之,已端坐化去。左手仍執 引磬,一如平昔念佛時,頭略低垂,面帶笑容,與生無異。寺眾觀之,讚歎不已!僉云:師平日有若是之行履,故致斯時得如此之景象,其神超淨域,質托寶蓮,可 以決定無疑矣。其徒德森,為余言之,切念末世僧人,每多懈怠,唯貪利養,不修道業,若師者,真可以為末世楷,因筆以記之。(增廣下.今彩大師往生記)

若 依念佛法門,生信發願,念佛聖號,求生西方。無論出家在家、士農工商、老幼男女、貴賤賢愚,但肯依教修持,皆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一得往生,則定慧不期 得而自得,煩惑不期斷而自斷。親炙乎彌陀聖眾,游泳乎金地寶池。仗此勝緣,資成道業。俾帶業往生者,直登不退;斷惑往生者,速證無生。此全仗阿彌陀佛大悲 願力,與當人信願念佛之力,感應道交,得此巨益。較比專仗自力者,其難易天地懸殊也。

——續編下.念佛懇辭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南無阿彌陀佛 的頭像
    南無阿彌陀佛

    大崗山吉祥精舍佛陀教育影音圖書館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