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 光(1996) -- 星雲日記44 星雲法師著

心地功夫 1996/11/1~1996/11/15

■十一月 一日  星期五              

由佛光山文教基金會與佛光大學南華管理學院共同主辦的「亞洲宗教與高等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今起一連三天,在本山舉行,來自香港、菲律賓、馬來西亞、韓國、日本、尼泊爾等亞洲知名宗教大學與國內各宗教代表、專家學者一百五十人出席。

此次研討會以探討宗教與教育間關係為主題,針對二十一世紀宗教高等教育的理想、各宗教辦學理念與實踐方法、辦大學的實際經驗與如何經由高等教育,提升宗教對社會的關懷等進行討論。

上午八時三十分,舉行開幕典禮,致辭道––

來自世界各地與會的有緣人,大家今天來佛光山參加由佛光大學主辦的「亞洲宗教會議」讓我們感到非常光榮,宗教是沒有地域限制的,其範圍不只限於亞洲地區, 因宗教是國際性、世界性。一個宗教的成立,必須有教主、教義、教徒等條件,各宗教教主不必在一起,就如同每個家庭都有父母,並不一定要以別人的父母為我的 父母,但各宗教教主,都值得我們尊敬,而宗教教義也不必相同,就如同文章有各種文體,如小說、詩歌、散文等不必要一樣,才會多彩多姿。

所以,雖然信仰的宗教不同,但弘法者(教師)、信徒,可以彼此互相往來、聯誼、溝通,隨性隨緣的,有些信徒皈依佛門幾年後,因為因緣改變,可能會再去信別的宗教,這不會有罪過,如同求學時換學校一樣。

佛在世時以三轉四諦法輪來弘法說教,︰此是苦,逼迫性,汝應知,我已知;此是集,招感性,汝應斷,我已斷;此是滅,可證性,汝應證,我已證;此是道,可修 性,汝應修,我已修。將宇宙真理的關係,說得很明白,而在教育方法上,更以方便權巧、觀機逗教、事理圓融、平等包容等來度眾。

現今宗教事件,乃因正信宗教,未能給予正確導引,故容易走入邪道迷信。除佛教外,耶穌的犧牲奉獻,帶來了人間的光彩;回教又給苦難的大家一種希望與滿足,各宗教應互相尊重、彼此學習,雖然各宗教「同中存異」各有理念與教義,但期待能「異中求同」共創世界和平。

希望藉由此次會議,能促使各宗教之間了解與溝通,以達到改革社會及淨化人心的功能,讓各宗教如同百花般多彩多姿。

總統李登輝先生、副總統連戰先生等,今都拍發賀電,祝「亞洲宗教高等教育國際會議」圓滿成功。

晚七時三十分,於如來殿會議室,舉行師姑座談會,除在海外及留學者未能回山,共計有二十八名師姑出席。

身為師姑,無感情束縛,無子女牽絆,是最有條件的單身貴族,應該好好利用個人獨處時間及外在的因緣來改進自己的缺點,發展自己的長處。

人,認識自己比認識別人重要,很多人都是活到老,還不認識自己。「心」是我們的本來面目,很難認識,而「認識」是指知道自己的長處是什麼?短處在哪裡?如何昇華自己?如何改進自己?如何變化自己?

在我閱歷的人當中,誰有辦法?誰無辦法?非在於學問高低,而在於知道自己能力有多少。也就是說,一個人成功立業之道,非出家、非當師姑,而是要知道自己的 缺點,並能知慚愧、知苦惱、知因果。最可怕的是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的缺點,不僅不知道,還要護短、無明、自私,又不接受善意的批評,改正自己,而隨著無明過 一生。

沒有情愛的罣礙,沒有兒女的拖累,沒有社會家庭的負擔,沒有戒律的約束,師姑的身分是「標準」的單身貴族﹗要懂得好好利用獨處的時間,培植因緣關係,不要 任性的拒絕一切可以結因緣的機會,有水的地方,魚就可以游;有天空的地方,鳥就可以飛﹗佛光山是個有水及廣大空間的地方,可以培育出很多的花朵。

師姑在佛門非只有在寺務性的工作上打轉,也可以在社教事業單位發展,如︰中華學校、兒童班、幼稚園、流通處、滴水坊、出版社、佛光緣美術館、電台、電視節 目製作、佛光會、檀講師……都可以一展所長,自己的世界要自己去爭取開拓,人們常因惰性而懶得再接受挑戰,久而久之,自然就不會進步,不會昇華。

在座談會中,和師姑們提及––

1.如何做一個稱職的師姑?
2.如何規畫自己的未來?

師姑也是佛光山的四眾之一,其福利同出家眾,本山典制監院現正積極籌畫「師姑院」、「師姑講習會」及編定《師姑手冊》,讓師姑體制能更完備。

■十一月 二日  星期六

上午七時三十分,主持三壇大戒的「二壇請戒」儀式。

九時,例行出席本月分的「宗務委員會」,以師徒時間方式,回答大家的問題––

一個人若根基不厚實,在高位是坐不久的。沒有能力、辦法、道德者,做事遇到困難,只會怪人家,做事要有理念、要有規畫,事情才會拓展出去;做事老是不成功,其個性必定缺少圓融。

人要進步,必須每天都要大死一番,天天死、天天生,能如此千生萬死,將不好的陋習「死」去,人才會進步,我執重者,佛法融化不了,當然「死」不了,自然就不會進步。對自己的惡習、自私、貪瞋癡等,必須要千生萬死,將不好的死盡,才能再生。

用人,要人盡其才,不一定每一個人都要做同樣一件工作,而集體創作,也不是由很多人來支持一個人,而是每一個參與的人,都是主人。

掌握媒體即掌握時代,任何事情的融和很重要。

妄語,很容易引導人錯誤的看法,要嚴謹的警戒自己的口,不要讓福德從口邊流失。

服務信徒,要主動的想到信徒需要什麼,而非等著信徒開口要什麼,一個人要懂得「給」,才會富有,給人希望、給人歡喜、給人方便、給人信心。

有嘴說人,最好也能說自己;有眼看人,最好也能看自己,做事不要只要求人家待我們如何如何,要想一想自己,是否待別人很好。

「艱難困苦出祖師,放逸方便出下流。」對歡喜的事不一定要做到,但不歡喜,卻對別人有利的事,一定要去完成。

佛法是由內心體悟的,而非用口講的。

「如何當知客?」知客最重要的,不外是讓每一個來訪的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所以身為知客要時時不忘自我訓練,隨時學習如何稱讚人、如何講好話、臉上要有表情、有笑容、待人接物進退有序,除佛法外,更要不時充實時事、常識。

對信眾們的要求,要應機的給予滿足,依來訪者的目的,如︰來參觀的、來談佛法的、來祈福的、來禮懺的、來吃齋的、來聞法的、來會客的,來禮佛的、來共修的、來談話的、來當義工的,儘量給對方方便,並想出一百句讚美的話,來給信眾們歡喜。

下午三時三十分,參加三壇大戒的「迎請十師」儀式。

■十一月 三日  星期日

上午八時三十分,舉行此次三壇大戒的「三壇請戒」,下午一時三十分,並為戒子們主持「三壇登壇」儀式。

每星期在中華電視臺播出,由華光傳播公司製作的電視節目「蓮心」,已播出四個多月,應製作單位邀請,今晚為此節目的「大師禪」單元,就每一集的主題,提供我的看法,分別為––

  情緒如何管理

用禮拜折服我慢,用念佛降伏其心,
用行善對治貪欲,用包容對治瞋恨。

  談宗教偶像

父母是幼年的偶像,老師是學生的偶像,
聖賢是成人的偶像,佛陀是眾生的偶像。

  談教育問題

以鼓勵來代替責備,以溝通來代替申誡,
以啟發來代替灌輸,以信心來代替自卑。

  生涯如何規畫

三十歲以前,學業完成期。
四十歲以前,創業完成期。
五十歲以前,福利人生期。
六十歲以前,傳授教育期。
七十歲以後,遊歷隨緣期。

  談自我開發

做有用的人,做慈悲的人,
做歡喜的人,做智慧的人。

  談高齡社會問題

用智慧來傳授人生,用經驗來提攜後學,
用修行來開發生命,用信仰來探索未來。

■十一月 四日  星期一

政務委員馬英九先生今天來訪,對佛光山的僧眾及佛光會員平日在監獄等地從事勸受刑人向善的教誨工作,尤其是戒毒村的輔導更見其成效,表示肯定與感謝。

和馬政務委員談及目前社會上宗教亂象,雖然政府最近常邀請一些宗教界或學者專家針對「宗教與社會風氣」的關係在討論,但一些學術性的學者,並非真正了解宗 教,大都是站在學術立場及自我的看法,並不客觀。什麼才是佛教?得由真正了解宗教的歷史性、教育性、慈悲性,並了知佛教的過去及未來,才宜發言,否則一知 半解的言論,易造成對佛教「正」「邪」不清的影響力,對正信的佛教徒是非常無辜的。

下午,馬政委在如來殿大會堂,為普門中學師生做了一場專題演講,講題是「長跑與人生」。

晚,和書記室的徒眾們師徒時間,佛光山弟子中,在工作上比較有機會親近我的,應該是在書記室服務的徒眾,但是和他們講話的機會反而不多。

書記室一般又稱為侍從室,皆屬幕後工作人員,故平常對他們的要求,比其他單位更嚴謹,勉大家要––

.個人的成長是在吃虧、上當、挫折下,慢慢成長的,所以不管面對任何人、事,受點委屈,不宜投訴。

.做事要有佛法、內涵、意義及成績,不可光有技術性的工作,因為拿不出可惠人的條件,是得不到別人支持的。

.人我相處就像「跳探戈」,就是說不僅不踩到別人的腳,更不會讓別人踩到我的腳。

.從事法寶的編、寫、搜集等工作,要以恭敬心、慚愧心來發心。因發心是否清淨?事關「產品」的品質好壞,這點不可輕視。

.我不會嫌棄任何一個徒弟,肯定他們的優點,而缺點總是在包容中看不到。

.一個人若正見的建議聽不到,就容易有抱怨、煩惱、不滿、閒話等情緒,凡事要以「法」為中心,不要去搞人事是非,宅心仁厚很重要;不厚道如何學道?

.在我一生的弘法道上,不知道什麼是灰心、什麼是疲倦,如果在修道上輕易被上當、挫折、失望、難堪等打倒那怎能算修行?又我的個性,我不自負、不好勝,以 眾為尊,以大家的意見為意見,不會以自己為重;我用人是不會選擇人才的,都是就近在用,因為遠水救不了近火,也就是說任何人才,我都會懂得用他的長處。

■十一月 五日  星期二

人是有情的眾生,人際間相處,很講究拉關係、賣面子、套交情,這在一般人眼中,看起來是很合情合理的,但我從小在佛門參學求道,所接受的都是無情無理的打 罵教育,一有不如法,幾個耳光或幾拳是常有的事。那時年紀還小,對這種故意委屈你、處分你的管教方式,感到很無情無理,多年後,年歲漸長,才體會出老師在 教導我們的過程中,是以無情對有情,以無理對有理的教育法,是不講究交情的,在毫無理性毫不愛惜的呵斥下,慢慢磨練成長,而非老是依賴別人的關心、呵護, 因而養成獨立的個性。

時下社會一般年輕人的毛病就是理由太多,常常是「我認為」、「我以為」、「我想」、「我要」、「我覺得」,叢林教育是不跟你講理的,所以要用無理來對有理;無情來對有情,在無情無理的要求下,都能屈服,日後,面對有情有理的事情,當然就更能接受了。

故感今天的社會,年輕人做事不要講太多的道理、太多的關係,這對我們的成長,會更有幫助。

應消防署之邀,以錄影方式,為消防隊員們開示––

在這個世界上,什麼東西最可怕?不外是跟我們最親近的水與火,所以有句話說「水火無情」,除了天然災害,水,只要我們不去接觸,不管是江、河、海,都不會有危險;而火則難以避免,就算我們對火燭再小心,但鄰居失火,還是免不了要遭受魚池之殃。

一有火災,消防隊員的忙碌,比上戰場還要緊張,尤其是現在的居住環境,大都是大樓、公寓,很多建築物是易燃品,常一燒不可收拾,都是要冒著生命危險去搶救 的。消防隊員們幾十年來,二十四小時都警戒備戰的等著與火博鬥,更難能可貴的是還有很多老百姓自願擔任消防隊員的義工。

在科技昌明的現代,一不小心或粗心大意,就會引起火災,如︰電線著火、瓦斯爆炸、煙蒂火燭不慎等等,都很容易觸發火災,所以我們大家平常一定要有憂患意識,不可以粗心大意。

救火的工作是刻不容緩的。我個人從小都是在戰亂中長大,有過葬身海底、火窟的經驗。一個人一生中接觸最多的是水與火,水有解渴、洗滌、滋潤的作用;火有煮熟、成長、溫暖的作用。水可以熄火,火可以蒸發水,彼此是相互相剋的。

消防隊員每天過的是「跳火坑入火窟」的生活,與火奮鬥的勇氣,令人佩服。消防的工作也是每一個國民都要去協助的。

晚上七時,和正在求受三壇大戒的戒子們上課,課程是「認識寺院」。

■十一月 六日  星期三

明天將例行前往榮總做健康檢查,上午搭九時四十分飛機北上,在機上看到一篇「食物健康」的報導,有一則對「芝麻功效知多少?」的文章,讓人對芝麻有另一新的認識。

在所有的植物種子中以芝麻所含營養最豐富,根據化驗分析,芝麻裡含有脂肪、蛋白質、維他命B1、E、菸鹼酸、鈣、磷、鐵、蛋黃素(Lecithin)、膽鹼(choline)、肌糖(inosital)等,也就是說芝麻內所含的營養有很多功用,如––

1.強化血管和減胖作用

芝麻裡的蛋黃素,有防止脂肪在人體內沉著的作用。脂肪如沉著在血管裡,便是膽固醇,會讓血管內徑變細,使血管中層硬化成血垢;若脂肪沉在人體內其他部位,便會使人發胖。

芝麻裡的膽鹼,能與人體內的脂肪酸結合起來,變成蛋黃素防止脂肪在人體內沉殿。

芝麻裡的肌糖,對脂肪有極大的親和力,能解除人體肝臟上凝結的脂肪。

芝麻裡的菸鹼酸有擴張血管,防止血管硬化的機能。

人體內如果缺乏維他命B1,會導致碳水化合物的代謝不完全,人也會發胖。芝麻中含有極豐富的B1,一切食物中B1的含量,除了米的胚芽外,便以芝麻為最多。常吃芝麻就不會因缺乏B1而發胖了。

2.保護心臟和防老的作用

心臟是人體內工作最辛苦,負擔最繁重的一塊肌肉。每一個成年人的心臟,每天要把相當於十一噸的血液,輸送到周身各處血管裡去,經常被酷用的心臟肌肉,如果不特別結實的話,心臟一定會鬆弛擴大。芝麻中含有維他命E,可使心臟上的肌肉結實起來。

3.促進發育和治療貧血的作用

芝麻中含有百分之十九到百分之二十八的蛋白質,此蛋白質裡含二氨基異戊酸(Valine)及氨基乙酸(Clycine)特別豐富。其中以二氨基異戊酸最重 要,這是人體內不能自製,必須由食物中得來的氨基酸。缺乏這種氨基酸的人,發育就會遲緩,甚至神經過敏,行動失常。

又,芝麻每一百克中含鐵○‧○三公絲,比同量的菠菜所含的鐵多三倍。所以芝麻對缺鐵性貧血症,有治療的功效。

4.有滋補神經和潤養腦髓的作用

芝麻裡的蛋黃素,是填補腦髓的營養素。而芝麻內的菸鹼酸,能安定神經,身體若缺乏菸鹼酸,神經也容易失常,只有常吃芝麻才能滋補神經系統,治療慢性消削性神經炎,及末梢神經麻痺性偏枯癱瘓,並對過敏性的神經疾患,視覺神經的缺乏都有補益。

5.有助消化和防潰瘍的作用

以米為主食的人,體內多半陷入酸性過盛的狀態中,因體內酸性過盛所帶來的疾病有胃酸過多、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等。

普通的植物種子均含豐富的磷,而缺乏鈣。惟有芝麻,每一百克中不但含磷○‧三六公絲,而且含鈣○‧五六公絲。磷是屬於酸性元素,鈣是屬鹼性元素,芝麻中鈣 超過磷,說明芝麻是屬於成鹼食物,其菸鹼酸也能幫助腸胃消化,所以潰瘍等疾病都非常需要芝麻中的鈣質,來中和過盛的酸性。

腸胃潰瘍所以發生,與蛋白質缺乏也有關係,飲食中蛋白質太低時,會使腸胃的表皮細胞改變,而使細菌易於滋長,釀成潰瘍,富於蛋白質的芝麻,則有抗潰瘍性疾病的作用。

6.有美容、通便和預防頭髮變白、脫落等作用

菸鹼酸和維他命B1,都是滋養皮膚的重要養分,如果缺乏B1,人就容易生面皰;如果缺乏菸鹼酸,人的皮膚與日光接觸的部分會發生皮膚炎,不見陽光的部位就 會糜爛。有習慣性便祕的人,腸內發生毒素,傷害其肝臟,也會使皮膚粗糙而生疙瘩。芝麻能通便治療便祕,間接也就潤澤肌膚。

一般人都知道吃海藻能防止頭髮的脫落與髮白,其實這是因為海藻裡有鈣質的關係。不吃海藻,改吃芝麻同樣有防止脫髮與白髮的效果。

小小的芝麻,對人體竟有如此神奇的作用,真是難得。

■十一月 七日  星期四

上午前往榮總作例行檢查。下午二時三十分搭機回佛光山。

今起一連二天,舉行今年度的「佛光親屬會」,回山參加的眷屬有六百戶,共有一千五百位親家。

晚七時三十分,於如來殿大會堂和回山的親家們座談接心。

接心前,先和大家介紹本山重要單位的一些職事,並為大家解析目前社會宗教的亂象。親家們最關心的還是明年五月分封山的問題。「封山」是針對一般遊客而言,各位親家是不受此限的,封山後的佛光山將朝四個方向努力,即––

一、國際化

佛法本來就沒有國界之分,佛光山在全世界五大洲創建有一百多個寺院道場,不僅宣揚中國文化,更促進世界佛教的交流;佛光會的總協會則遍布一百三十餘個國家 地區;另外有印度、錫蘭、南非等十八個國家的青年在佛光山創設的佛教學院就讀,儼然像個小小聯合國;黑種人、白種人、黃種人等各種民族都有發心出家的僧 眾,真正達到佛光山「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同體共生、融和平等的理想。佛光人不能拘囿於陝隘的地域觀念,佛教的國際化是佛光山努力的目標。

二、制度化

佛光山是個注重制度的教團,人事獎懲、升等調職、財務會計、出家剃度受戒、道場設立建築,乃至僧團大眾的共住規約等等,都訂有周密的制度。這些制度非一人 專權決定,而是佛光教團七眾弟子所共同集思、審慎討論所制定的。此次的封山決議,也絕非一時興起,草率冒進,而是經過久遠醞釀,佛光山全體弟子民主投票通 過,並且取得全世界的佛光山信徒、功德主,乃至國際佛光會世界各國會員的共識,同時在國際佛光會第五屆世界代表大會上獲得一致的贊同,才慎重公諸於世。力 行制度,是佛光山一定不變的方向。

三、現代化

佛光山一面維護傳統的修持生活,但是在弘法度眾的方法上則力求現代化,例如大眾傳播事業方面,佛光山設有電視弘法會,加入民間全民電視臺、華光傳播公司, 十多年來,我在三臺電視公司播出佛學講座節目;佛光山辦有雜誌、出版社,把經典白話化、文學化,讓現代人都能無障礙地接受深奧的佛學。佛光山創辦都市佛學 院、勝鬘書院,推動佛化家庭,讓人間佛教的現代化精神深入每個家庭,使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

四、藝文化

幽微高深的佛法透過藝文的傳媒,可以收到三根普被、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把佛教、藝術、音樂、文學等融和成一爐,一直是佛光山孜孜矻矻、努力不懈的工作。 佛光山在美國、法國、澳洲、臺灣本土,一共設立了九個美術館,定期展出名家雕刻、繪畫、書篆、陶塑等藝術精品,並且舉辦數次的書畫義賣。開山三十年,佛光 山更設置了百人名家碑牆,刻鏤佛門高僧、歷代賢臣名人的懿言嘉句。佛光山在國家戲劇院、國家音樂廳,乃至香港、澳洲、美國等重要音樂廳,舉辦梵音海潮音, 以音樂來詮釋佛教的寂靜之美。滴水坊既寓意「滴水之恩,湧泉以報」的感恩思想,更把禪與茶的智慧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凡此種種都是佛光山把佛教藝文化的實踐 驗證。

在接心時,大霸工程專家高呈毅先生,代表家長們表示︰「回山參加佛光親屬會,就有法師在報到處歡迎接待,那種場面不僅溫馨,更有回家的感覺,處處可以看出大師待人的誠懇與用心。」

高呈毅先生和賴義明、黃宗昌、陳修源、蔡朝豐等幾位家長共同發起「親屬聯誼會」,並擔任籌備委員,共同來組織規畫出家子女的福利及各位家長們的未來。

如何「護持佛光山」?也是家長們關心的話題,事實上,不忘口邊常講好話、講佛法就是最好的護持;在佛門出錢、出力、出口、出心當義工就是最好的護持;歡喜將子女送到佛光山來出家,更是最大的護持。
座談圓滿,感謝家長們將子女送給佛光山,佛光山三十年來的今天也將「佛光山」(三十周年紀錄影片)送給各位親家。

■十一月 八日  星期五

上午七時十分,搭機飛往臺北。

九時三十分,於行政院參加由連院長等人主持的「宗教與社會風氣座談會」。

主席連戰副總統表示,宗教淑世、利人、勸善的教化功能是最大的,宗教對於社會、政府的貢獻,他個人十分感恩,所以希望發揚正信的宗教,而對假藉宗教之名,行不法之事者,政府決不寬宥。

在會中我則表示要制定「宗教法」。律法中,關於宗教者只有民國十八年制定的「監督寺廟條例」和「寺廟登記規則」,但此法於民國三十二年(西元一九四三年)年廢除不平等條約及中華民國行憲後,早已失去法定效力,且其內容亦過於簡單。

早在多年前,我就邀集宗教界和法界人士草擬「宗教法」,由臺灣高等法院法官林富村庭長研擬。幾年來不法神壇、寺廟騙財、騙色案件不斷,而現有法令中,實在 無法對可以登記為財團法人、社會法人、寺廟、協會的各種宗教團體「一網打盡」,所以經過多位法界和宗教人士會商,認為應制定宗教法。

此草案中明定具禮拜設施的寺、廟、教堂、教會、以及其他同類型之團體都可以登記為「宗教非法人團體」,享有免徵地價稅、房屋稅、土地增值稅、契稅及贈與稅。但設立時應該辦理財產、法物等登記,且在設立、合併或每一會計年度終了三個月內,都應製作財產清冊。

草案中並規定––

1.未成年人
2.受禁治產之宣告尚未撤銷者
3.被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判決確定者、褫奪公權尚未復權者
4.受破產之宣告尚未復權者

有以上情形之一者,不得擔任負責人、常務幹部、住持或管理人。

此份「宗教法」草案,定案後,將提供行政院和立法部門做為立法參考。我並建議在座中三位長官︰

內政部林豐正部長––希望政府頒訂宗教法,以保護正信宗教。

教育部吳京部長––開放設立單一宗教科系,高中以上必須設立宗教通識課程。

法務部廖正豪部長––宗教掃「邪」,並不包括民間信仰,掃邪之際不忘保正(正信宗教)。

期望有關單位,能廣納建言,讓正信宗教發揮更大功能。

晚,前往TVBS電視臺,參加由李濤先生主持的「全民開講」節目。

探討內容不外就目前社會上宗教亂象,接受民眾Call in,回答大家的問題。

節目在李濤先生的「讓我們把佛祖與神明找回來。」中圓滿結束。

■十一月 九日  星期六

上午十一時四十分,由臺北搭機回佛光山。

下午二時,於大雄寶殿主持三壇大戒的三壇請戒儀式。

晚,和求受三壇大戒的戒子們開示。對行政院昨天所舉行的宗教會議,大家都很關心,簡略為大家述說議程的經過,還有參加「全民開講」電視節目的內容––

1.宗教具有教化社會的意義,是人生性靈中不可少的加油站。

2.主張設立宗教法,否則宗教人士弘法無資格限制,就好比是無駕照駕駛,是非常危險的。

3.別人放光與我們無關,重要是要以自己的智慧、道德、慈悲來服務大眾,貢獻社會,則人人皆能放光。

4.宗教內的神蹟不稀奇,但並非常有的,否則不叫神蹟,神蹟到底有沒有?對相信的人而言,當然有;對不相信的人,當然就沒有。

接著回答戒子們的發問––

戒如何守持不壞?應順時代的改變,戒有時代性,我們能受持的戒法要盡力去做,不能做到的則要心生慚愧。破戒可同懺悔,破見則不同懺悔。所以正見對一個人的戒法受持是否清淨很重要。

如何分辨善知識?愛護我、喜歡我者,不見得就是我們的善知識,而罵我們、打我們,天天沒有好顏色給我的,不一定就不是我們的善知識。善知識是對我們的前途有所教導、人格有所指正,又能幫我們向上,督促我們進步者。
佛門過去,僧眾給人的形象都是消極、不弘法、不講經、不做事,不僅讓父母失望,社會也看不起,所以大部分父母都不讚成子女出家,真正佛門弟子,非消極的住山,而要以弘法為己任,利生為事業。

為人處事不宜忤逆因緣,要時時培植因緣,因為要做佛門龍象,必先做眾生馬牛。也可以說,未成佛道,先結人緣﹗

佛法是用悟的、用體驗的,沒有體驗的悟境,在學佛道上易退失信心。時時把忍耐、慈悲、守法、發心等佛法應用在日常生活,必會有所體驗。

我常鼓勵大家要會聽話,「一句話」只要有用,一生可受用不盡;我慶幸自己,從小對師長的「一句話」都能幾十年不忘,且應用在生活中。大家須懂得珍惜聖言量的可貴。

今後社會,必定是個電腦的時代,但要有佛法,電腦才有用,否則電腦就是世間法。

生活中如何體證佛法?要在大眾中修行、講話要言之有物、對生命要落實,不可以無病呻吟。

■十一月 十日  星期日

上午八時三十分,主持三壇大戒的正授儀式,圓滿此次三壇大戒的戒會。

下午一時三十分,和剛出堂的女眾新戒職事,於如來殿會議室舉行「師徒時間」,要大家––

.在家時從事的工作,不要出家後仍做同樣的工作,故在常住分派工作時,要選具有挑戰性、學習性、發展性的工作,來自我磨練。

.要認清自己在精神上有什麼專長,如具忍耐力、慈悲力、勤勞、耐煩、喜與人往來、服從主管、工作盡責、不鬧情緒等等,以此來配合工作上的不足。

.一個人是否會有成就,除了「觀念」的正見外,還要有表現,不敢勇於表現者,如何有自己的世界?又在道業方面,除了早晚課誦及信心的培養外,慧解方面也很重要,不可偏於一方。

.歷代的祖師大德,沒有人不是經過禪堂的磨練的,有老師指導與沒有老師指導不一樣,在團體中住過與沒在團體中磨練過,其氣質感覺也是不一樣。

.做事只要「有心」,就不會太難,除此,一個出家人要發心、有道德、具慈悲、喜樂說,也都很重要。

.與人共事要和氣,講別人不好,自己又何嘗好?能夠找出自己不好的地方,比較容易進步。世間上做事容易,處人難,但必須與人接觸,才能了解眾生需要的是什麼。
.語文不僅是知識,也是一種文化,對該國的文化不了解,是學不好這個國家的語文的。

.自己的理想要配合常住的理想,才算是理想,每一個人要護持常住的理想,並全力以赴,自然能達到理想。

.世界上什麼事情都講究溝通,所以在溝通下沒有什麼困難或煩惱的事。

每一個人都要懂得自我規畫生涯,不要有一天過一天的醉生夢死,如何將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多彩多姿?必須––

1.在各方面能力要升級。
2.情緒要很穩定。
3.擴充自己的能力,不能只做一件事情。
4.生活即教育,教育是全面性的,不可忽略一項。
5.強化自我的耐力、堅忍、恆心、不怕挫折失敗。
6.懂得溝通、聯繫,會運用資源。
7.平常懂得廣結善緣,珍惜每一份因緣。
8.不自責,不傲慢,在謙虛中不忘恭敬。

■十一月 十一日  星期一

報載,教育部吳京部長在召開「宗教教育系列講座」時表示––

1.教育部將正式把「宗教課程納入各級學校中」以培養學生正確的宗教觀念。
2.在大專教育課程中把宗教教育課程納入通識教育。

下午三時,和叢林學院即將結業的同學們舉行「師徒時間」,並回答大家的問題––

.禪坐是一種心地功夫,除了腿子要軟外,性情也要軟,心地更要柔軟﹗

.修行不一定要閉關、住山、進禪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任何時刻都保持一顆「平常心」就是修行,因為如果沒有「生活」怎會有「修行」?

.弘法不管在海內外,皆要以本山為根本,擁有本山即擁有全世界,海外道場只不過是一個點而已,「本山」才是一切的根本。

.別人的不如法、不究竟,正好是我的如法與究竟圓滿,學佛不捨一法,不棄一人,除了肯定本山為根本外,還要肯定前輩、長老師兄對常住的貢獻,並要學習未來承擔佛光家業。

.佛法不是自私的,比世間法更超越,除了學歷的「力」和信仰「力」,更須有「力」;只要有「力」,不管從事任何事業都會有實力,有所作為﹗

.人要大死一番,才能脫胎換骨,才能揚棄舊觀念,建立新思想;世俗的感情能淡一分,佛法的感情才能濃一分,能如此才能以道情為重。

.叢林就是一個社會,其典章制度、大德言行、開示、六和敬、四攝法、八正道……就是一種管理學。

.佛門的經濟觀,給人就是給自己,布施就是發財的方法,凡事只要以身作則,就能做到。

.捨親入道,要保持自己的貞潔形象,俗情太濃的話,也是一種障道,世俗的染污力很強,要「不忘初心」才會有力量。

.明理、道德比學歷還重要,除讀書外還要有悲心、願力為眾生服務才算「人」。

.讀書沒有「原則」,是依個人專長、興趣、性向而定的,沒有固定的方針或一定要如何,但是不要以讀書為職業,不要死讀書。

.「社會」主要的成員就是人,替人服務,是出家必具的條件之一,不肯替人服務或不發心從事社教工作,就不具菩薩性格。

.如何做好祕書工作?

1.對主管周遭的人、事、物要關心,要了解。
2.不時在主管面前提供資料、訊息、作品等,請示事項,只要讓主管「搖頭」或「點頭」即可。
3.在人事上要替主管照顧周全,召見、慰問、助力、規畫主管休息時間、保護主管的祕密、樹立主管形象。
4.替主管網羅人才、幫助主管,使其成就越高越大。
5.不受小惠或搞小圈圈。
6.品德要比主管好,尤其是口中有德。

.常有人問我,如何統理佛光山一千多名徒眾?我的方法是,我對他人好的建議或好話,都很用心去聽,且記住他人的優點,來平衡其缺點。

■十一月 十二日  星期二

下午二時,前往竹南鎮竹南國小大禮堂,主持由苗栗地區佛光會主辦的一場皈依三寶典禮,前來發心皈依的信眾,有八百多名。

傍晚五時左右,往東海道場,途中在車上看到一本格言的冊子,內容值得徒眾們參考,如––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做人不可有傲態,然卻不可無傲骨。」
「耐是非不做辯語,耐煩惱不做苦語。」
「病莫大於不聞過,辱莫大於不知恥。」
「籠雞有食湯鑊近,野鶩無糧天地寬。」
「無名草木年年發,不信男眾一世窮。」
「家貧莫言曾祖貴,好漢哪怕出身低。」
「興家猶如針挑土,敗家好似水推舟。」
「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
「念念有如臨敵日,心心常似過橋時。」
「井淘三遍吃好水,人受教調武藝高。」
「心生善念命運轉,心存惡念天不從。」
「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
「良辰美景最易逝,知心好友不可忘。」
「寧走好路十步遠,不走壞路一步險。」
「寧願與千人和好,切莫與一人結仇。」
「家中雖有斗量金,不如自己有本領。」
「其施厚者其報美,其怨大者其禍深。」
「處世要方圓自在,待人要寬嚴得宜。」
「關公老爺賣豆腐,貨軟人硬欺不得。」
「下雨不能下一年,窮人豈有窮一生。」
「當權若不行方便,念盡彌陀總是空。」
「身是醫王心是藥,心病還須心藥醫。」
「身安不如心安,心寬強如屋寬。」
「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

晚,安單東海道場。

■十一月 十三日  星期三

上午十一時三十分,於員林講堂主持賴耀森居士之公子賴宜廷先生和蔡家諺小姐的佛化婚禮。

勉勵這一對新人,愛,非一時,而是永恆不能變心的,原本是二個人,因婚姻關係而成為一體,在世俗上,就是彼此有來電、有愛情,才會結婚。現在社會上最熱門的話題,不外是「人會放光嗎?」其實誰放光並不重要,重要在於自己是否會放光。自己要如何放光?

夫妻彼此要讚美是口中放光
夫妻彼此互相關懷對看是眼中放光
夫妻彼此尊重對方的決定是耳中放光
夫妻彼此關懷、體諒、不去計較小事是心中放光
內心多往好處想,就是人放清淨光
內心逍遙自在,通達人情世故,就是放智慧光

夫妻在一起,要彼此放光,且一生要不時不斷的放光,結婚雖是兩個人,卻是一個心,是本尊對本尊,彼此互不相離,將來的子孫都是你們的分身,所以人人都有本尊與分身,不要光去看別人的外境談別人的是非,要將彼此相愛的光,照耀給社會大眾。

中午用餐時,和員林講堂的住眾們「小參」––

心中有事、有話,不講出來,就如同沉殿的東西,放久了會發酵變壞。人與人相處會有是非煩惱、口角,皆是一時的,很快就會過去,然信仰卻是我們的一生,不可 改變,何況是非煩惱是一種「有期徒刑」,不要無明的把它變成「無期徒刑」。一個個性內歛含蓄的人,平常不講話,沒有情緒時還好;但一有情緒,若無處申訴或 說明,那就很危險了。

世間上沒有什麼了不起或不能講出口的事,像人事上不能協調的、工作上不順利的、溝通上不能交流的,都可以說,沒有什麼不能說出口的,因為「申訴」的管道太 多了,如︰對本身工作不能勝任或不如意時,可以向常住申請調職,更何況學佛本來就是要修忍耐,不要一遇到挫折困難,就動念要下山或離開,若起了溜單的念 頭,那更是一種地獄情緒,也是一種功虧一簣的罪過。所以說凡事不要鑽牛角尖,不要忘了出家是要製造歡喜與快樂,不是要起煩惱與無明﹗

一個人的青春有多少個五年、十年、二十年?不要輕易的讓時光流失,所以每一個人要懂得處理自己身邊的事,並珍惜所擁有的一切。

下午一時三十分,先後前往吳建立先生所負責的東麻交通企業公司及信眾邱憲道、林鈺瑛夫婦的府上家庭普照。

依大家的問題,簡答如下––

.在商場上,厚道的人容易吃虧,但有時是否真吃虧也不一定,「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吃虧就是佔便宜」,在商場上是常見的;好朋友相處,為維持好的關係還是不共金錢往來比較好。

.信眾布施要以不自苦、不自惱、不後悔為主,布施最宜小而長遠,不可以有比賽多寡的心

態。又,學佛要懂得將世間一切不好的人事物規畫得很好、很美。

■十一月 十四日  星期四

今天分別巡視豐原禪淨中心和位於臺中大雅路的光明學苑,學苑住持慧堃前往日本弘法,由慧岸、乘威和多位義工師姐們在接待來訪的客人及禮佛的信眾。

道場寺院的整潔、幽雅,還是要靠信眾們的護持,勉勵他們要––

1.訓練心理諮商義工,從弘法解決信眾困苦,以落實文教利生的弘法方針。
2.學苑內部設施,要作多元化規畫運用,充分利用空間,以方便多層次信眾的需要。
3.在忙錄的服務信眾之餘,要懂得利用零碎的時間充實自我,當然更不能忘自己修持。

傍晚,回到東海道場,道場內設有「大專青年聯誼中心」,提供給大專青年朋友聯誼之用,或許是有青年朋友在走動,東海道場給人的感覺是非常有朝氣。和我接觸的幾位青年朋友都很有善根,如︰

張雅惠︰商專畢業後,就在東海道場服務,已有四年之久,她表示她所接觸的佛光會員和信徒,大家都很護持道場,出錢出力是那麼的心甘情願,平常共修也都樂於參加,她常常被信眾的真誠感動,而捨不得離開佛教。

因東海道場的文化氣息很濃厚,不像一般求神問卜的神廟,所以有心想在佛門服務奉獻,但又怕自己能力有限,希望我能夠為其開示。

我覺得張小姐很有社會性格,只是膽量太小了,現在的人,無論是佛光山的道場或是佛光會都要與群眾接觸。所以鼓勵她凡事要主動、熱忱、推銷自己,並懂得將歡喜撒播給人。

林亦娟︰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自認為本身沒有學問,中文又不好,英文也不精,但可以勝任一些動腦的工作,社會上的名位、金錢,皆非心中所願,只喜歡佛光 山,尤其是東海場道。雖有心在佛門安住,但一直捨不下親情與外在因緣,而成為學佛道上的障礙,希望有善緣,能夠幫她提拔,要求我給她幾句話。

我覺得依林小姐的條件,應該先進修一段時間後,再出來服務;服務一段時間後,再進修。如此的學習方式比較「瀟灑」,不必受形式拘束,是最隨緣的學佛方法。

張媛媛︰土地代書事務所主任,是標準的女強人,曾被倒閉過,故對金錢看得很淡,對事業、愛情等也覺得不實,西元一九九一年(民國八十年)皈依佛光山後,接觸到很多的善緣,有心向佛,每天到東海道場當義工,都很快樂,有心進佛學院,但已超齡,要我給予開示。

我覺得張小姐的能幹是可以肯定的,充實佛學除了進佛學院外,也可以讀勝鬘書院或禪學堂,短期性的進修方式,一樣可以過佛學院的生活。

邱美容︰因有很強的向道心,才跑到東海道場來,只是世俗緣未了,常會為了要往社會上去賺錢?追求愛情?還是入佛學院學佛?……而徬徨,不知要往哪裡去?唯一能肯定的是,不會離開佛教。

人不為煩惱而生、而苦、而不快樂,像這四位青年,在道場服務了四年,都不曾和我講過一句話,有些因緣是要我們主動去培養的,美麗、大方、能幹、有條件都是她們的優點,也是缺點。
佛教界一些長老大德,對青年朋友實在應多給予一些可以親近的因緣或環境,畢竟迷時還需靠師度。

晚,七時三十分,為一千五百多名信眾,在東海道場主持一場三皈五戒典禮。

■十一月 十五日  星期五

每一次到東海道場來,覺廉都很用心的為我準備飯菜,並不忘問我會不會太鹹?太淡?其實,我只要看到有人為我準備飯菜超過半個小時以上,我就吃不下去,因我 不喜歡也不忍心花太多時間在做飯菜上,我的生活原本就很簡單,不宜浪費太多時間在這上面,何況用餐,我吃的不是鹹淡滋味,而是在「吃」對方的心,是否誠 意、是否用心?

徒眾們的資質優劣好壞,雖有差別,但是在我的心目中,從不曾嫌棄過一個人,徒眾就像是我身上的每一個細胞,我在意的是,徒眾們是否有進步、道念提升多少、學問增加多少、接待信徒是否熱心主動、笑容是否增加,不可以故步自封,不求昇華進步。

在「師徒時間」中,和東海道場的住眾們接心––

.人我是非只是一種過度時期的心態問題,時間一過,環境一變就不一樣,故不要太著意而起煩惱。

.每一份工作,都要有所報告,因有報告,才有紀錄,一個人是否有成就,就是在這種點滴的紀錄中累積的。

依做事的能力,人可以分幾個等次,如––

 下等人︰做事總是相應不理,好事都會做成壞事,且又不知上進;又老是讓別人不知其去處,對其所言所行,別人也不容易接受。

 中等人︰平常做事總是懶洋洋的,不積極,遇到事情就手忙腳亂,做事總是有頭無尾。

 上等人︰主動、積極,遇到困難事情,總是力圖克服,凡事不推諉、不拒絕,對接觸的人事,有資料提供,不會口說無根據。

 特等人︰做事守時有進度,認得出每一位接觸過的信眾,懂得整體規畫,並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功能,且不忘給人希望、信心、歡喜、方便,並樂於替人服務。

做特等人不容易,做上等人比較容易,對中等人的評鑑還勉強可以鞭策鼓勵。但下等人則就太壞、太不長進了。又中等人及下等人很會虛張聲勢,搶別人的功勞,上等人會創造光芒,中等人享受別人的光芒。
徒眾應該自忖,要做哪一等人?

第二個春天 1996/11/16~1996/11/30

■十一月 十六日  星期六

由於本月下旬,將前往洛杉磯,為了三臺電視「星雲說喻」等節目能按時播出,最近這幾天將分別為三臺的電視錄影。今天錄的是臺視的「星雲說喻」,這是以發生在我周遭的一些小故事為主題,來闡釋一些看法及道理。

有很多信眾反應,這個節目跟平常生活很貼切,在為人處事、待人接物上,乃至觀念的建設都頗有受用。一天下來,先後共錄了五十個故事,其中––

塞車的樂趣

「塞車」是現代文明社會的交通現象,就連美國交通那麼發達的高速公路上,只要逢到上、下班時間,一樣會塞車。不過在有交通規畫的國家,雖然是塞車,但車子 一樣可以行駛,只是速度慢了很多;若是在沒有交通規畫的地區,一塞車,車子就全部停下來了,偌大的高速公路路面,頓時成了停車場。

在臺灣我們的高速公路,從臺北到高雄,有三百五十公里,照行車標準應該四個小時就可以抵達,但若碰上塞車,常常走了八個小時,甚至於十幾個小時都有。所以 有人說,現在的高速公路每到星期例假或國定假日,就不能走,若要上高速公路,則要準備茶壺、便當、尿桶等,以備塞車時使用。

我為弘法的需要,也常在南北的高速公路上行駛,塞車是常會碰到的情況,不過我會調整我的心態,不為塞車所苦,碰到塞車,我就坐在車上,欣賞高速公路上各種 車輛的顏色、車種、外型,如這一輛是福特的,那一輛是三菱的,右邊的是喜美,後面的是賓士、前方是TOYOTA、凱迪拉克、BMW;這一部車的顏色好,那 一部車的造型新;暗紅色的那一部車本來在我後面,現在又跑到我前面去;我已先後趕過四、五部車子了,在這種比較、欣賞、評頭論足中,也蠻有趣味的,所以時 間自然就過得很快,不會因塞車而不耐煩。

所以我們對一些不順不悅的境界,要懂得將心安住,若你心生不滿,當然就是個不滿的世界;若心生怨恨,它就是一怨恨的世界,心裡很苦惱,就是苦惱的世界。 又,我們的心如工廠,壞的工廠,出產的不是黑煙就是污水;好的工廠,則可以製造出很多好產品。所以,有過塞車經驗的朋友們,今後遇到塞車時,不妨看看旁邊 的人、旁邊的車、旁邊的山、路旁的房屋、風景,自然也會有一番樂趣,讓我們的心去轉一轉境界吧﹗

佛光大學百萬人興學委員會

辦大學是佛光山的一項職志,但大學的建設需要很多的錢,當然不是我一個人的力量所能做到的。我的願心是希望效法武訓的精神,以托缽興學的方式,就托缽的功 德善款來辦學。但這並不容易,因為籌建大學,動輒就要幾十億,甚至上百億。何況佛光山現在辦了三、四個大學,為了應付這些款項,而發起了「佛光大學百萬人 興建委員會」運動,結合一百萬人,每一個人每一個月出一百塊錢,連續出三年,參加者,都是大學的「建校委員」。

有人說,每一個月出一百塊錢,好麻煩,既然要出三年,乾脆三千六百元,一次都繳完好了。我認為這樣子不好,為什麼呢?我們是在辦教育,要讓你每一個月出一百元,每一個月都惦記我是一個大學的建校委員。

一般大學生讀四年才能畢業,可是你出了三年的一百元,一百元的功德,在精神上的昇華、心靈上的淨化、內心的慈悲喜捨,所獲得的教育,已經比那讀四年的大學生,更早畢業了,做人就更加的有成就了。

「佛光大學百萬人興學委員會」運動發表了以後,承蒙不少人響應,只要有心,雖是一百元,可是這種用在助人、利人、興學上,可做為自己的教育,做為自己的修養,必然能夠讓自己更昇華、更擴大。

希望有緣人,大家都一起來參加「佛光大學百萬人興學委員會」。

晚七時三十分,在臺北道場主持一場三皈五戒典禮,內政部宗教司王肇發科長、中央電影公司王童導演、《講義》雜誌林獻章社長、節目製作人洪美珍小姐、傳播節 目主持人朱皓婷小姐等人都參加了皈依;忠孝醫院吳康文院長、《中時晚報》記者龔繩武、教育部社教司張美菊小姐等,都發心受持五戒,今天參加皈依和五戒的信 眾,共計有一千八百名。

■十一月 十七日  星期日

下午三時二十分,前往基隆極樂寺,為一千五百多名信眾,主持一場三皈五戒典禮。

受三皈五戒並非一定要吃素,只是確定自我信仰、規範自己的行為。「皈依」主要是為心靈找一個依靠,如黑暗需要光明、口渴需要喝水,要收成必須播種,其利益有千萬種的好處。

受五戒者要守戒法,沒有受五戒者,也一樣要守法,所以五戒是做人的根本,一般民眾因不懂五戒的意義,社會才會有各種亂象。

求受戒法、守戒,要有因果觀念,能不殺生而放生,即可得長壽;能不偷盜而喜捨,即可發財;能不邪淫而尊重,家庭即可平安和諧;不妄言而實語,即可獲得名譽信用;不吸毒而明理,即可獲得智慧健康。在監獄中失去自由者,大都是犯了五戒的人。

受了三皈五戒後,要如何修行?

1.每天至少誦一卷《般若心經》。

2.對因果要正知正見,任何事情都有因緣果報的關係,凡事不可錯亂因果,在正知正見下,戒法就容易受持。

3.不去計較是是非非,誰好誰不好,皈依學戒後,要安排時間,回極樂寺加油(聽經聞法或參加共修)。

4.出錢、做功德要量力而為,在能力範圍內,不自苦不自惱。要正信、正心、正修行,這比出錢的功德還要重要。

5.「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好好修正自己不如法的行為。

每次到別分院來,徒眾最渴望的還是「師徒時間」,我也很珍惜能利用這個時段,就大家的問題,給予開示––

.在團體中,要能出類拔萃,必須本身要有承擔、耐苦、耐煩、耐勞、不鬧情緒、隨眾作息,不享特權等個性,讓大家來推舉擁護。

.不管是接待信眾,或與人共事,要學習笑容、學習有音聲、學習與人配合,彼此互相友愛、包容,在共識下,才容易達到集體創作。

.懂得做事的人,一定要做出自己的「重要性」,才表現對這一份工作的特色來,在工作中若沒有貢獻,不用心,自然就沒有人會重視你﹗這也是一種「本份事」,要盡心去完成一份工作。

.生活的苦不算苦,一個人的思想、自由,受到控制、受到壓抑才是苦﹗

.一個人若不忙、不精進,久之,自然而然就會被社會淘汰,現今的世界,誰肯努力,誰就會擁有世界。

.集體創作是一種因緣法,是眾緣所成的,合者必成,分者必散,故一個團體要興盛,分工合作的共識是不可少的。

.在生活中,若正見的建議聽不到,就容易有抱怨、煩惱、不平,多接受別人的意見,因第三者比較客觀,可作為決議事情的參考。

■十一月 十八日  星期一

上午起,為中視錄「星雲說」的節目,此內容主要是以經典上的經偈為主,為觀眾們開示如何在生活中修持及觀念的開拓,今天闡釋的,大都出自於《大寶積經》,內容有––
「乞者不逆,廣結善緣。
 無疑悔處,令他疑悔。
 於所施物,不生愛惜。
 捨離諸見,順於正信。」

「發言修行,常使相應。
 於善友所,不覆諸惡。
 於所聞法,不求過失。
 於說法者,不生惡心。」

「若無世間愛戀者,則無憂苦塵勞患;
 一切憂苦消滅盡,猶如蓮花不著水。」

「欺誑師長,受法不敬。
 恆願眾生,獲多財寶。
 求大乘者,訶罵誹謗。
 以諂曲心,與人從事。」

「能施明燈,照破迷暗。
 法欲滅時,護持正法。
 放逸墮落,鼓勵向上。
 能以真心,施於生佛。」

「妄語為言垢,不勤為家垢。
 不嚴為色垢,放逸為事垢。
 慳為惠施垢,不善為行垢。
 今世亦後世,惡法為常垢。」

「若於福德初未修,終不聞斯微妙法;
 勇猛能成諸善利,當聞如是甚深經。」

「觀身不淨,棄不淨為淨。
 觀受是苦,棄痛苦為樂。
 觀心無常,除無常為常。
 觀法無我,捨無我為我。」

「具足信力,為欲成就信解心故。
 具足進力,為求善知識多聞故。
 具足念力,今菩提心無忘失故。
 具足定力,審諦觀察平等覺故。
 具足慧力,由久修習多聞力故。」
「身常行慈,不害眾生。
 口宣仁德,不說惡言。
 意常正心,不抱增損。
 已得利養,十方共有。
 等護禁戒,而無所犯。
 常以正見,開導曲戾。」

■十一月 十九日  星期二

臺北道場今年度的「護法委員會」,委員人數有二千多人,從昨天起到今天,每晚七時,於十一樓社教館,先後舉行二個梯次的護法委員聯誼會。

在聯誼會中,除了感謝護法委員對道場的護持外,各單位負責人,也都向大家報告。這一年來,到道場的信眾,粗略統計有––

十四樓,如來殿的法會有二一○場、佛事有一八○場,支援別分院者一二○次。約有十六萬人參加。

十三樓,法堂使用次數、會議室開會、座談、出入佛光會辦公室者,約有四百個團體,參訪人數四萬人左右。

十二樓,參加禪坐、上課、聽講演、使用錄音室、到齋堂用餐(平均每日用餐人數四百五十人),約有十二萬人。

十一樓,參觀或上松鶴學苑、善童學園及上技藝班等,一年來所承辦活動次數有一千二百次,參加人數約有五萬人左右。

十樓,佛光緣美術館,展出檔期有十四檔,個人展有二十檔,參觀人數約有五萬人左右。

除此之外,加上一些臨時到訪,未紀錄者,一年來,到臺北道場來的信眾共有五十萬人之多,這些都是在座各位護法信徒們大家的護持,臺北道場才能廣結這麼多人緣。

在護法委員中,有不少是臺北道場的義工,也發表他們當義工的心得,如––

.當義工除了布施勞力、時間外,也是一種「所得」,除了得到無價的佛法外,義工師姐們,還可以互相切磋,在學習過程中,體會最大的是感恩與惜福,讓在此當義工者,找到生命的立足點。

.學佛以後,尤其是當義工,很自然就會將歡喜、信心給人,做個佛法的富貴人,時時不忘把握當下,珍惜擁有。
.當義工後,生活不僅充實起來,身體也變得很健康,最快樂的還是認識很多學佛的同道。

在雙向交流下,我也回答了護法委員們的發問––

.社會大眾,尤其是媒體傳播界,大都很注重「錢」。寺院也被標榜為有錢單位,但寺院為社會福利、社區發展所做的貢獻,如︰修橋舖路、慈善救濟、淨化人心等 教化工作,卻少有人注意,故看宗教不要只定位在錢上,更何況寺院的功德善款,皆是十方來十方去,除看錢外,看因果也很重要。

.當別人對我們有所要求時,不要輕易拒絕,要具有喜捨心給予協助,且不求回報。尤其布施時,要帶著感恩的心,感謝對方接受我們的布施。

.在生活中,好的、善的人與事要多親近,多去做;對惡的事、不好的事,要遠離。行善法做善事,雖有人天福報,但切記不執著、不計較,更不要著相,且不屈就惡行惡事,才會有成就。

.人對愛戀的執著是很強烈的,在愛得不對、愛得不相稱,或愛得不應當時,就會產生恨。若能將愛戀去除,人就不會有憂苦塵勞,能將世間的愛執看淡一分,就能淨化一分,續而持之,人的心境,就如蓮花出於污泥而不染。

.在佛門中稱謂,也有其規範,如︰論師、經師、律師、禪師等,而「大師」是發大心有學位者,大師在社會上也是一種專家,各行各業學有所成的專家,皆可稱為大師,「大師」只不過是一種專家的稱謂。

.人是一種經濟的動物,擁有安心、快樂的精神生活後,還要追求超越自在的宗教生活。

.正信的信仰必須禁得起歷史考驗,其教義則是要普遍性、必然性、本來性、不變性。社會上一般的神壇信仰,如城隍、媽祖,對社會還是有貢獻,非全部不好,只是要再淨化。

■十一月 二十日  星期三

佛陀常說,若以四句偈布施,勝過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的功德;十法行中更提倡書寫、演說、披讀、印經等利益,可見佛陀是很重視宣傳的。佛陀又要弟子們在他 涅槃後,於十字路口建塔、建寺來紀念,佛陀不是一個喜歡塔廟的人,而是為了眾生,要建塔寺來宣傳。所以說,佛法的慧命除了寄託於教育、文化、慈善的事業 外,更寄託在宣傳上面。要「宣傳」,依時代的趨勢,莫過於能有一個電視臺,才方便讓佛教出「廣長舌」。

早期在中國電視公司為我製作「佛學講座」、「每日一偈」、「星雲禪話」、「星雲說」等電視節目,已有十多年歷史的周志敏小姐(也是「大陸尋奇」的製作 人),日前和她談及佛光山想創辦「佛光衛星電視臺」的理念。也曾在不少信眾共修集會的場合,宣布此一訊息,信眾熱烈的響應與支持,更增加我的信心。
一個電視臺是否會為觀眾接受,最重要的不外是節目內容。聽取周志敏小姐專業的看法,並彙集徒眾和信徒們的意見與希望,初擬「佛光衛星電視臺」的節目內容有––

一、星期一至星期五的節目

1.電視佛學院
2.大千世界
3.佛光普照(佛光會、社教活動)
4.世間情緣(座談、叩應)
5.動物、卡通
6.連續劇
7.整點資訊(五分鐘新聞、新知)
8.朝暮課誦

二、星期六至星期日的節目

1.電視長片
2.專題討論
3.藝文天地(畫家的故事)
4.教育長片
5.古剎巡禮
6.人物專訪(明星佛心)
7.生老病死
8.周末書坊(好書介紹)
9.新聞評論
10.民俗文化
11.素食花藝(生活廣場或百科)
12.歌仔戲
13.活動轉播
14.一週新聞(新聞集錦)

晚七時三十分,前往桃園講堂,主持一場一千二百多人的三皈五戒典禮。

■十一月 二十一日  星期四

日前相繼錄完中視的「星雲說」、臺視的「星雲說喻」等節目的存檔,今續錄華視的「星雲法語」,部分內容如下––

  人生四種危機

臨渴掘井欠打算,恃才傲物少緣助,
觀望不前增愧惱,無慚無愧禍上門。

  明白的重要

明白學問可以廣博,明白人情可以通達,
明白離欲可以輕安,明白心地可以解脫。

  田地

父母田中常思反哺,師長田中常行恭敬,
病患田中常作救護,三寶田中常植布施。

  人之大患

能見秋毫不見其睫,能舉千鈞不能自舉,
能取短利不懼遠禍,能觀天下不視己過。

  知足的人生

用菩提心對治煩惱,用寬恕心包容異己,
用勇猛心克服困境,用知足心惜福結緣。

  想念

凡夫的想念是聚集,君子的想念是道德,
帝王的想念是安邦,道人的想念是救世。

  如何面對壓力

勤奮不故意拖延,忍耐不顧忌批評,
勇敢不過度自責,放下不患得患失。

  不動之妙

喜怒不動身安泰,好壞不動法界寬,
得失不動心自在,稱毀不動佛國現。

  四如

讚美如花香芬芳而怡人,助人如冬陽適時而溫暖,
信心如舟航乘風而破浪,希望如滿月明高而期等。

  識人之道

寡言者未必是愚癡,利口者未必是聰明,
樸實者未必是傲慢,承順者未必是忠誠。

  真正的富有

目中有人助緣多,口中有德福報多,
法中有情和諧多,心中有佛歡喜多。

  六種神通

人我自在是神足通,看破苦樂是天眼通,
是非分明是天耳通,皆大歡喜是他心通,
同體共生是宿命通,見聞清淨是漏盡通。

■十一月 二十二日  星期五

泰國佛光協會曼谷第一分會會長林伶秋小姐,來函報告她回山參學心得,信件內容––

「敬愛的大師︰

此次從泰國回山受菩薩戒及參加水陸法會內壇的殊勝,及受戒時的點滴法喜,令我感覺到在佛光山的每一個日子都是難遭難遇,每天都在感恩中度過。感謝大師千里迢迢地從美國趕回來為我們主持正授典禮。更看到不少信眾不是在求法,就是在護法,實在讓我覺得很慚愧。

每每回到山上,就像是回娘家一樣,那種感覺真好,能做大師的弟子真是有福報。回娘家不愁吃、不愁住、還有結緣品拿,所做的功德都幫我們存進未來資糧的功德簿上;沒有什麼比這更合算,更討便宜的事了。

入寶山,除了親近三寶,又能聽經聞法,禮佛拜懺,無論是精神上或物質上皆能滿載而歸,讓我們修福又修慧,大師,我只想說一句︰我以做師父您的弟子為榮,我愛佛光山這個家。

兩年前,師父到泰國來開示時,您的一句『人人皆可成佛』,使我從上帝的國度走進了佛菩薩的世界,成為大乘佛國的子民,我像個迷路的孩子,終於找到了自己的 皈依處。人間佛教落實在我的生活裡,讓我學會了『愛語』,以感恩的心,惜福惜緣,歡歡喜喜的與人廣結善緣,更不忘要深入經典,泛遊在法海裡。

目前,臺灣宗教界的種種怪力亂神,讓人心痛於那些無知的受害者,也慶幸自己的正知正見,能跟隨大師,推動這受用又利人的人間佛教。願發長遠不退的菩提心,行菩薩道,散播佛法的種子,滋潤更多的有緣眾生。

弟子 林伶秋頂禮」

晚六時,前往楠梓加工區,為慶祝「楠梓加工出口區三十周年」舉辦的「幸福人生講座」開示。

■十一月 二十三日  星期六

近幾年來,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量血糖,如果血糖指數太高,身旁的「管理人」(侍者、徒眾)都會提醒我,晚上會客或開示的行程,不宜太晚,以免影響睡眠;要不就是把我床頭書架上的一些雜誌、書本,換成一些醫學常識的剪報––

.何時是入睡的最佳時間?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科學家已經發現,睡眠的好壞主要取決於睡眠的質量,而不是睡眠的長短,那麼何時入睡,才能取得最好的睡眠質量?

睡眠具有二種不同的時相狀態,即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人們入睡後,首先步入是慢波睡眠,持續時間一般在八十至一百二十分鐘左右,然後進入快波睡眠,維持時 間在二十至三十分鐘左右,此後又回到慢波睡眠;接著,再悠悠地轉入快波睡眠。整個睡眠時間,反覆轉化約四至五次。越接近覺醒,慢波睡眠相對縮短,快波睡眠 相對延長。

人們可以從慢波睡眠或快波睡眠直接來到覺醒狀態,卻不能從覺醒狀況直接跳到快波睡眠入睡。因此,要使身體很快進入慢波睡眠,應該儘量避開人體晝夜生理上的 三個興奮期︰早上九點至十點、晚上七點至八點、深夜十一點三十分至十二點三十分。此時,人體精力充沛、反應敏捷、思想活躍、情緒激昂,是不利於身體轉入慢 波睡眠的。故入睡的最佳時間是︰晚上九時至十一時、中午十二時至下午一時三十分、凌晨二時至三時三十分。

.吃藥時,不宜喝茶?

茶葉裡所含的成分有礦物質、維生素、芳香油、咖啡因、單寧酸等。其中單寧酸最能和其他物質產生化學變化。根據研究報告指出,如果單寧酸和含有「氫基」成分的東西碰在一起,很快就會起中和作用,而產生沉澱現象。

大多數的藥,都含有氫基成分,所以碰到茶中的單寧酸,就會沉澱,使得本來很容易被吸收的藥,失去了效用。因此,不管吃西藥或中藥,都應該避免喝茶,尤其不宜同時吃藥又喝茶。

.盲腸在人體有沒有用處?
平常我們吃下的東西,經胃消化後,就送到小腸裡,把養分吸收,然後再將渣滓送到大腸,由肛門排泄到體外。在小腸和大腸中間,有一段腸子,形狀像一隻小小的袋子,長度大約有七、八公分,這段腸子,就叫「盲腸」。

盲腸和小腸連接的地方,有一片瓣膜,叫「回盲瓣」,可以阻止已經流入大腸的滓渣,不再流回小腸。盲腸除此功用外,還能吸收水分,以及複合維他命B和維他命K的製造,所以盲腸對人體,是很有用處的。

真正沒有用處的,是在盲腸內側的一條細長腸子,它是一個退化了的附屬器官,名叫「闌尾」。一般人所說的盲腸炎,是指闌尾發炎,闌尾發炎時要切除,以免感染腹膜炎。

.人在情急時,力氣會特別大?

人的兩個腎臟上面,各有一個榛子般大小的腺體,這個腺體,能分泌出一種強有力的化學物質,稱為「腎上腺素」。這種物質,只要極少量進到血液裡,就會立刻使心跳加快,血壓上升,並把所貯藏的糖,大量調撥到血液中提供大量能量。

人遇到危急時,交感神經會興奮,這兩個腺體也就立刻大量分泌腎上腺素,迅速送到血液裡,使得有充分的力量來應付危急事件。生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之為「應急反應」。可見腎上腺素的大量分泌,和血糖的急劇增高,就是人在情急時獲得力量的泉源。

■十一月 二十四日  星期日

上午六時,由佛光山開車北上,十時抵三重市,前往由三重禪淨中心與臺北地區各佛光分會,為籌募佛光大學建校基金所舉辦的園遊會現場,主持園遊會的揭幕。三 重市陳景峻市長也到會場並致辭道︰「最近幾年中,經大家的努力,三重市已化為安詳利人居住的地方,希望三重市將來每一個里,都能成立一個佛光分會,帶領民 眾們向上,讓需要關懷、協助、開導的人,都能平安健康。」

今天的園遊會,共有二百多個攤位,來參與的民眾約有十萬多人,我鼓勵大家︰「看到佛陀放光,大家頂多驚歎一下就過去了,今天前來參加園遊會的各位,才是真 正會放光的人,對佛光大學的支持,就是放慈悲光、智慧光……在當今怪力亂神之際,大家要有佛教徒的使命感,且不忘過正命的生活。」

為感謝信眾們的護持,每個攤位都去繞一圈。

一位署名游燕雪的信眾,在我臨上車時,給了我一封信,寫道––

「早在三年前,住在三重大同南路一信堂的悟同法師,因為跌倒受傷臥病在床,由我們幾位信徒輪流照顧(我先生是中醫師吳明東),悟同法師常在談話中,提起大 師您的豪爽與守信。他說︰三十多年前,大師您就去過香港,曾經幫他帶了一件袈裟,他非常珍惜的用它來弘法,雖然日久,已有破損,仍是很寶貝的供著。得知我 是大師的皈依弟子,託我有機會見到大師您,務必當面代他謝謝大師。悟同法師還說,大師是一位守信用且又非常熱心助人的大法師,那時候他們就相信,大師將會 是佛門的大龍象,能與您結緣,大家都引以為榮。

悟同法師只要一談到大師的種種,就笑得好燦爛,忘了自身的病痛,大師您真正的給予我們大家歡喜﹗

後來我們全家移民到海外(已經兩年了)此次回臺辦理簽證加簽手續,才聽到悟同法師已經往生了,我好難過,難過我不守信用,沒將這份感恩的信息早點報告給大 師,每每回想至此,都慚愧得淚流滿面,我誤了一位法師對大師您的感恩,希望師父您能原諒我﹗請求大師代我們祈求菩薩加被,讓慈悲的悟同法師早日乘願再來。

弟子 游燕雪合十」


下午三時,於臺北道場和《普門》雜誌的工作人員座談。

《普門》將於八十六年(西元一九九七年)元月分,重新改版(開數不變),日後的發展方向––

1.《普門》的廣告太多,等於間接鼓勵信徒消費,做人要有自己的立場與原則,應該要有「儲財於信徒」的觀念,展現給讀者的,要想到給讀者什麼。

2.現在社會充滿亂象,要發揮社會清流的功用。

3.辦雜誌要向讀者交待,要向歷史交待,要向是非善惡交待,不可以輕易為廣告動心,因為感人的文章是影響一生一世的,所以呈獻給作者的文稿,要嚴謹要用心。

4.在報導時,要有強烈是非觀,當報則報,不當報者不宜隨便刊登。

《普門》雜誌改版後希望篇篇都有可讀性,將往四個方向充實內容,即––

一、佛教的︰純佛教知識
1.「星雲百語」、「星雲說喻」
2.紙上佛學院(佛學論著、讀經心得)

二、修證的︰佛法與生活的融和
1.佛門修證的報導
2.學佛生活的體證
3.學佛者的經驗分享(專欄)

三、文學的︰佛學文學創作
1.佛教文摘、尺牘、書信
2.佛門人物(以文學筆調敘述)
3.佛教與文學家介紹
4.佛教文學創作

四、藝術的︰從事多元化的佛教藝術探討
1.佛門藝術人物報導
2.探討各地佛教藝術

■十一月 二十五日  星期一

今天下午四時,將前往洛杉磯,一大早,除了徒眾的請示外,來訪的信眾特別多。一方面要忙著回答問題,聽取報告,一方面又要忙著招呼信徒,顯得特別忙碌。

在飛機上,是一段難得屬於「自己」的時間,很珍惜的寫些文稿,翻看一些雜誌,尤其是給徒眾們寫回函,實在是捨不得休息,倒是在機上服務的空中小姐、少爺,很用心的在招呼我,隨緣的跟他們談些佛法,及回答她們的發問。

經過十多個小時的機程,回到西來寺,本想小憩一下,但看到徒眾們熱忱殷盼的眼神,也不忍休息,為大家敘述最近在佛光山所舉辦的一些活動;我也由徒眾口中知道西來寺在此的社教活動,頗受社區的肯定,如––

.位於洛杉磯拉朋社區安全維護的義務警察一百多名,這個月中旬在西來寺舉行聯誼會,據其主管表示,義警們多數認同西來寺對社區文化的豐富性所做的貢獻,因此,特選擇西來寺為其會議地點。

.上星期美國NBC電臺,特約專輯以一小時時間,播放美國有史以來,首度採用佛教儀式,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越戰、印度洋戰爭中,及奧蕾斯凱尼號罹 難戰士的慰靈法會。由西來寺二十多位法師共同帶領五百位陣亡將士家屬代表,及軍方人士共同念佛號超度這些因公捐軀的戰士,祈求佛力加被,使在該航空母艦中 喪生之亡魂,得以安息。

接著,是一段「師徒時間」––

.凡事要知取捨,善人要奉行,善事要服務,不善之法要捨棄,尤其好人相遇要把握相交的因緣,好事當前要把握行善,否則因緣一錯失,就再也沒有機緣了。

.做人處事,要謙虛、禮貌、尊重別人,且要具有柔和的性格,有些人在外表很服從人,但內在並不一定會服從,要統理大眾,必須具柔和與慈悲的性格,所到之處,自然會降服人。

.自己不具有善因善緣,遇到好人、好事,那是因為過去沒有修福德因緣,如何修?不外多成就他人好事及與人有利的事,舉心動念之際,不忘給人信心、希望、歡喜、服務,有為人著想的「種子」(因)播入福田內,自然就會有好「果」。

.有「歡喜心」是人生最寶貴的,金錢再多、名位再高,若過得不歡喜,也沒有意義,再豐富的物質享受,都比不上「歡喜」的珍貴。

.要得到甚深的法忍,必須認識世間義理,體驗了解生活中的甜酸苦辣。對世間法要有認識、擔當並能處理化解。

.僧眾可以收「紅包」嗎?紅包是屬信眾們的供養,是一種淨財、公財、是信眾們藉我們的手來做功德,是「十分來十方法」,不是要放在口袋裡的。

.做事要有事做成無事,不要去生事;說話,不說解釋的話、不能辯解的話,說話要說有建設性的話、幽默的話、誠懇的話。

■十一月 二十六日  星期二

或許是時差,仍未合眼就遠遠的聽到由西來寺傳來的打板聲。信步走到大雄寶殿,看徒眾們帶領信徒做早課,有些信徒很虔誠,每天都到西來寺做早課後,再去上班,其精進的程度,並不亞於臺灣的信眾。

課誦時莊嚴的梵唄聲,不僅能讓人靜心,也增添了道場的靈氣。早殿後,隨大眾一起到齋堂用餐,順便也「點名」哪些懈怠的徒眾沒有起來吃早餐。平常徒眾們因工 作關係,常常會忙到深夜,早上來不及上早殿,這個我可以原諒,但若連早餐都來不及參加,我就會很介意,因為吃早餐是一天的開始,不應該將昨天的忙累,延續 到今天,影響今天的精神。

跑香時,聽徒眾們講了兩則小故事––

「拍馬屁」的由來

清朝時,上至文武百官,下到庶民百姓,男子都需要留長辮,究其原因,是因為滿人以遊牧為主,朝夕與馬形影不離,相依為命,故以馬為尊,馬成了滿族的象徵。

清朝臣民都很樂意為皇上或上司效犬馬之勞,無論穿著和行禮,亦以馬自喻︰

馬辮表示「馬尾」、朝服上的項珠表示「馬鈴」、前後兩塊方形圖案表示「馬披」、頭上頂戴花翎、項戴以示「馬鞍」、花翎便成「馬鞭」。

如若上朝,兩袖一伸,雙手活像馬前蹄,朝地上一跪,從頭到腳成了一匹效忠的「馴馬」。據說「拍馬屁」一詞,始於清朝。皇上和上司都成了馬,臣僚們要奉承討好,就好像在馬屁股上輕抓慢撓,以博馬的歡心,故名「拍馬屁」。

另一則是––

有一位中國的小姐,在美國交了一位美籍男朋友,有一天過馬路時,雖然紅燈的警示燈亮了,但十字路口,都沒有車子過往,小姐就拉著男朋友的手,要闖紅燈過馬路,但對方卻如如不動的等綠燈亮了,才徐徐過馬路。

小姐很生氣的說道︰「像你這麼膽小沒有勇氣的男人,實在不配做我的男朋友﹗」說完,就怒氣沖沖的分手了。

不久,這位小姐又交了一位來自大陸的男朋友,有一天,同樣要過馬路,在紅燈警示燈下,車子來往不停,但她的男朋友卻視若無睹的硬穿過馬路。

小姐又很生氣的說道︰「像你這麼魯莽、不守規矩的男人,沒有資格做我的男朋友。」說完,又怒氣沖沖的分手了。

■十一月 二十七日  星期三

依來從澳洲中天寺傳來的傳真提到––

.十一月二十二日,上午十時三十分,洛根市市長偕同行政人員,帶著國旗、國歌,到中天寺的圓通寶殿,為滿望、滿具兩人於佛前上香宣誓為澳洲公民。是澳洲公民宣誓方式歷史性的另一章,不用聖經、牧師,而於佛堂上香宣誓。

授證後,市長特別把國旗贈送給中天寺,在排亞的時期,更顯出它的意義。市長並問候師父安康。

.昆省總督邀函少數民族代表於二十八日參加他的聯誼晚宴,依來、王樹芳、陳春龍等三人受邀參加。

.今年澳洲各級學校來參訪者有二十八所,學生一千三百五十四名,老師九十五位,社團二十三團,總人數八百六十五人,不包含一般遊客,較去年成長百分之三十。

今年佛學會考人數約有六百一十五人,較去年增加一百五十人。

.又布里斯本市議會宣布本月(十一月)為華人月,並於Sunnybank Hihs圖書館舉辦各項慶祝華人月的活動,中天學校,應邀協辦此次華人月中華文化靜態展覽部分,展出內容有佛教文物、中國童玩、布袋戲偶、中國結等。
又,澳洲臥龍崗寺所舉辦的花園比賽,南天寺的花園及禪園,囊括了私人團體及學校組的第一名。

服務於「瑞典禪淨中心」的永護,在傳真中提到他在北歐的工作狀況––

.從今年元月起到十月,除了在瑞典外,還常支援在歐洲道場的法務,並以巡迴方式到周邊的國家弘法,足跡遍及︰法國(巴黎)、英國(倫敦)、丹麥(哥本哈 根)、挪威(奧斯陸)、瑞士(琉森)、芬蘭(土爾庫、赫爾辛基)、拉脫維亞(里佳)等地區,先後有二十五次,所花時間約一百三十天。

.今年度的「世界佛學會考」,於十一月初,分別在挪威的奧斯陸、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哥登堡、奈斯等地舉行。十二月將主持在北歐各地的「佛光協會聯誼會」,並為會員們講習上課。

.「瑞典禪淨中心」在信眾們的護持下,已於日前遷入新址,因空間擴大,其活動內容及項目將會增加,以促進信眾們參與共修層面。又,丹麥是北歐地區華人最集中的地方,他們都很有善根,希望將來因緣具足,可以到哥本哈根設立道場。

■十一月 二十八日  星期五

今天和徒眾們談起,對目前社會一些問題的看法及補救之道,日前在華視「蓮心」節目,「大師禪」單元中,曾表示我的看法,內容有––

.談心靈環保

講究環保,首重愛護地球,若地球能活得長久,我們的子子孫孫,才能在地球上安居樂業。

環保工作不外注重山林、流水、生態等的保護,而環保工作做得最好的是佛教的西方極樂世界,因在西方極樂淨土裡面,沒有交通事故、沒有階級鬥爭、沒有男女糾 紛、沒有經濟占有、沒有物質缺乏、沒有惡人騷擾、沒有政治迫害,且都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所以說,阿彌陀佛是環保做得最好的專家。

「環保」,除了注重地球上的環保工作外,內心的環保更為重要。平常貪欲、瞋恨、嫉妒、邪見等盤踞我們的內心,污濁了我們的心靈,所以我們要把心內的貪欲心 改成喜捨心、瞋恨心改成慈悲心、嫉妒心改成包容心、懷恨心改成尊重心,只要我們能將內心的惡念一改,所見所聞所接觸的事件立刻就不一樣了。

心靈的環保要如何做?就是「只要心中有佛﹗」心中有佛,眼睛看到的都是佛的世界;心中有佛,聽到的都是佛的聲音;心中有佛,說的話都是佛的語言;心中有 佛,所做的都是慈悲的事情;所以,我們雖然生長在這污濁的娑婆世界,只要懂得心靈環保,必能成為一朵出於污泥而不染的蓮花。
.何謂第二個春天

在我們人生的旅途上,不管從事的是士農工商哪一種行業,能順著跑道往前走當然很好,但若碰到不順遂時,就要考慮自己的能力,衡量自己的條件,跑二百公尺?四百公尺?一千公尺?亦是馬拉松?再換一個跑道,所謂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

不少人在工作上碰到逆境,或事業做得不順,就以為是人生的末日,事實上並不盡然,人只要懂得換一個跑道,很可能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開始人生的第二個春天。

有的人在年輕時,很會賺錢,到年紀大時,不再汲汲的追求金錢;換個跑道,傳承自己的經驗,用講演的方式,來跟大眾結緣,這種轉變,也是人生的第二個春天。

社會上有不少在感情上受到傷害的怨偶,有的去改嫁、有的再娶,只要合法,重新過婚姻生活,這也是人生的第二個春天。除此,我們也可以奉獻自己的生命去做義工,從服務大眾中得到很多快樂,那義工生活就是你的第二個春天。

人們常患的一個毛病就是凡事都只想到自己,若能換個角度多為別人設想,自然人緣會順暢,世界會廣闊,同時也開創了生命的第二個春天。

我們常把自己的興趣固定在某一個方位,一遇到瓶頸,就鑽牛角尖,若能即時放下,換一個管道、轉一個興趣,所面對的空間很可能就是你的第二個春天。

人生在世,因世間「無常」,故沒有定型,房屋有成住壞空、人有生老病死、時間有生住異滅﹗所以因為無常,才能將壞的改成好的;事情做不好,只要多花一點時間,總會把它做好,人雖貧窮,但只要下一番功夫努力,就會賺錢,在世間上,多少的第二個春天等待著我們。

.面對危機如何調適

說到危機調適,並不是說危機發生了以後,才去處理,雖然處理也是需要,但最重要的是在危機沒有發生的時候,就要有憂患意識,比方說,天氣很好,也要帶一把傘,以備下雨時需要;白天時,也不忘帶手電筒,以便晚上需要用到。

面對危機發生時再來處理,不如平時就有防備的意識,不讓危機發生,這也是平常我們所說的居安思危。像現在我們開車上路,不是說我們駕駛技術好,遵守交通規則,不去碰撞別人就算高明,真正高明的司機,是要具有不但不去碰撞他人,還要讓對方碰不到自己的本領。

目前,社會上也有很多人在商場上一擲千金,像買股票,一旦碰到跌停板時,一下子就傾家蕩產,這就是對危機沒有預備的常識。在做生意買股票時,不要老以為會 賺錢,也可能會賠錢呀﹗所以要將財務分散開來投資,若這邊失去了,那邊還有,不致於會傾家蕩產,這就是面對危機的預備處理。

人對危機處理,要有備無患,比方說︰年輕時賺錢,不能一下子就統統花完,要有點儲蓄,以備老來時,可以運用;年輕時有力氣,要多做些事來廣結善緣,多一些布施,讓別人真心的感受到你給他的幫助,到了你需要時,對方自然也會助你一臂之力。

又,讀書時要下苦功,把書讀好,以備將來到社會服務,能讓長官、主管接受稱讚,就算有一些缺點,也能因平常的工作表現良好,而獲得主管的包容,取你所長而捨其短。春時肯下種,何患秋天無收成。

所以我們每一個人,對危機的防備要有充分的準備,這是非常重要的。

.人力資源再運用

世間上的人,有的用勞力貢獻社會;有的人是用語言、用智慧、用技術、用金錢、用心在為大眾奉獻,所以,人只要有心,任何階層的人士,社會都很需要﹗

人年紀大了,並不表示沒有用,像姜太公八十歲遇文王,不是創造出一番事業嗎?像過去伏波將軍馬革裹屍,老當益壯的也替社會國家做出一番貢獻;現在一般的公 教人員,工作時是生龍活虎,一旦退休了以後,不要幾年,立刻就顯出老態龍鍾,主要是因沒有工作不負擔責任,心裡鬆懈的緣故。

「心」,是一個人源源不絕的資源,有很多老兵,從戰場上退休下來以後,就做大樓管理員;警察人員退休後,就做保全人員;勞工退休後,就負責園藝種樹栽花等,仍可以提供很多貢獻。

所以說,一個人只要感覺內心有財富、有力量,對社會的服務,永遠是無盡期的。中國人講究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就是把功德、思想言論、道德慈悲都留在人間。

希望每一個退休人士,都能退而不休,甚至殘障人士,也要立志發憤、殘而不廢。表達人生,必須精進向上,欣欣向榮、生生不息,活到老做不了。這樣的人生對自己固然可取,對社會大眾也能提出貢獻,因此,我們每一個人,應該努力再努力,加油再加油﹗

■十一月 二十九日  星期五

在美國住久了,在工作態度上,難免會講究上、下班時間,凡事要事先預約,這與佛光山的工作信條「給人方便」,實在有點違背,今和徒眾們「師徒時間」時提道––

一個會做事的人是忙中有序,忙中有佛法,忙中有計畫,而不是亂忙一通,忙要忙在要緊的地方,忙要忙出有成就感,再忙,人生是幾十年;不忙,人生也是幾十年,但是忙的人生是可以增加生命的。

在六度中的「精進波羅蜜」所以能成為六度之一,主要是要忙著為人服務、忙著給人助緣,忙著發心為常住、為眾生、為佛教奉獻。其實不管如何忙,終結還是為自 己,因為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忙」就是一種修行。人常生病是因為身體缺少精神力,又沒有立志,所以容易為病魔打倒。

人不要學海豚或鯨魚,一有表演,就等著賞小魚吃。忙,非別人叫我們忙,而是要有自動自發的力量,一般人肯為自己忙,卻少有人肯為別人忙,就算有,也會有所怨言。其實為人作嫁為人忙,看起來是在替別人,實際上是在為自己,因為人我本就是一體的。

就徒眾們的發問,簡答如下––

.誠實是人性中最珍貴的,所以在海外弘法,一定要遵守當地法律,因法律是一種權威,不宜向權威挑戰。

.知人知面不知心,知道他人的心不容易,認識自己的心更不易;人之所以不會有成就,皆因不認識自己的心。

.有情有義是每一個人都要具備的,尤其是信仰道上,不容易退轉,主要是因有情有義。

.藝術畫作,沒有音聲,也不會講話,所以現代的藝術作品,要有動態、有文字解說。一件好的作品,是能將人物與繪畫集合在一起。

.沉潛,是每一個出家人都須具備的,不好出風頭、不好攀緣、先縮小自己、大智若愚、做一個本分僧。佛門歷代祖師大德,都是由「沉潛」中而成就的。

.身心不能安住,是學道最大障礙,現在佛教最大悲哀是青年學子不住叢林,而住公寓,不喜人多,不喜僧團,那是很危險的。

.佛法的推展,要具備有時代性、社會性、才會為廣大信眾們接受;具有宗教性格和社會性格者,比較容易與大眾融和在一起。

.對信徒要真心、慈悲心,並具有無限的包容,身為宗教家,樹立自我形象比什麼都重要。

.人一生下來,就要喝牛奶、玩玩具、上學……乃至衣食住行等每一項,都離不開經濟生活。人類就是一部經濟史,世界之所以會有戰爭,也大都是為了經濟。人一旦有了錢以後,便會再追求生活上的快樂、內心的平安,而信仰就是一種安身立命之道﹗

■十一月 三十日  星期六

為喚起生長在美國的華人青少年,對道德倫理的重視及感恩父母師長的教育,並學習承擔責任的勇氣,由國際佛光會洛杉磯協會和西來寺主辦「佛光成年禮」,上午 十時,在西來寺舉行,共有百餘位青少年參加,前來觀禮的貴賓除了青少年們的父母家屬外,尚有︰哈崗、拉朋地學區教委會主席張金生、教委徐乃星、僑二中心主 任呂元榮、摩門教首席顧問詹姆斯‧載維斯,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旅遊組組長黃清雄等近千人觀禮。

在中國是年滿二十歲才成人,在美國滿十六歲就可以考駕駛執照,十八歲就有選舉權了。第一次在亞裔人士中辦此「成年禮」,此意義非常重大。期勉今天來此參加成年禮的青年朋友們––

1.從今天起你們已經成年了,與少年時期是不一樣的,在中國古禮,年滿十六歲就成「丁」了,壯丁有保護國家、社會、家庭的能力,而成年的人,則更要負起這一方面的責任。

2.從今天起大家要有所承擔,過去在家中受父母保護,在學校受老師教導與保護,而今成人了,就要負起孝順父母、敬重師長的責任,以及對社會盡義務,對朋友盡道義。

3.從今以後,在心理上要自我醒悟「成人」不僅是年齡上的增加,更是心智上的成熟,不要老認為自己是個小孩子,已是一個大人了。

4.「成人」,顧名思義就是成了一個「人」了,在社會上望眼所見︰二眼、二耳、一口的人,不盡然就是人。成為「人」,必須要具有道德、仁義、禮義廉恥、忠孝仁愛等條件,才能夠成為真正的人。

希望今天來此參與「成人禮」的每一位成人年輕朋友們,回家後,能幫父母處理掃地、刷洗等清潔工作,不能再像少年時,天真、無知、吵鬧、不懂事。成人了,要講究成人風儀、責任、擔當、使命,才不辜負此典禮之意義。

青少年時,都是過著一種接受的人生;成人後,要過給予的生活方式。以往接受父母、老師、長輩們太多的照顧,成人後要懂得感恩,時時不忘將微笑、招呼、親切等給人。

青少年常與父母、師長等有所謂的代溝,那是一種不懂事的舉止,成人後,與父母是不可以有代溝的,因父母是我們的「本尊」,子女都是父母的「分身」,本尊與分身是不可以有代溝的。

過去父母在家庭中把所有的關注、慈祥都給了你們,事業上的成就、光榮也都照耀著你們。現在你們長大了,也要懂得放光,常說好話(口中放光)、慈眼看人(眼 中放光)、聞言善聽(耳中放光)、舉手之勞(手中放光)、幫人做好事(全身放光),一個成年的人,不要老是等著佛祖放光,重要在於自己要放智慧光、清淨 光、道德光,在家庭中,在社會上都要過一種光明的人生,更要懂得感謝今天來此觀禮的各位佳賓的祝福。

禮成時,參與成年禮的年輕朋友們,在佛前宣示道––

「禮敬三寶,深信因果,上求正法,安住身心。
 感恩父母,教育培養,承擔責任,照顧家庭。
 尊敬師長,和睦大眾,用功求學,精進不懈。
 腳踏實地,耐煩永恆,慚愧感恩,節儉惜福。
 廣結善緣,服務社會,忍耐謙和,淨土現前。
 我於今日,誠懇發願,成就人格,完成佛道。
 敬請三寶,慈悲納受,我等誓願。」

 

觀念就是財富 1996/12/1~1996/12/15

 

■十二月 一日  星期日

前日本佛教大學校長水谷幸正教授,率同石原法師、宮源教授、川崎小姐等一行七人,今來訪。

當我親自接待時,水谷校長表示非常驚訝,能在西來寺見到我。水谷校長盛讚佛光山在海外道場發展的因緣,佛教若要深入社會,走入家庭,必須要有人們容易接受的條件,才易推展。

一般民眾所認識的葬儀佛教,其實只占佛教的一部分,生活的佛教還是很重要,融入生活的人間佛教,可以帶進生活家庭中。如果一個人的一生,如︰結婚典禮、出 生、取名字、成人禮、喬遷、事業開張等,都用到佛教儀式,甚至於在政府機構服務的官員,其就職典禮仍少不了要用佛教儀式,佛教就真的可以為廣大民眾接受且 不會改變信仰了。

下午,巡視位於柔似蜜區的西來大學。

我對西來大學的期望是︰非只是傳授智慧、知識、學問的學校,而是––

一所學做人的學校
一所陶冶性情的學校
一所傳授心的學校
一所傳授理念的學校
一所培養聖賢人文的學校

它是一個家,也是道場,而非只是學校,更是可以安身立命的場所。希望每一個到西來大學參訪的人,都能將心留下來,將情意留下來,而非只有幾句客套的好話或讚美的話。

一個工作單位有沒有辦法,能不能成就事業,就看這個單位的接待人員是否用心、是否有慈悲心、是否關懷每一個來訪的人,讓每一個到西來大學的人,都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接引信眾要先培養因緣,對來訪者要安排客廳小憩,茶水、點心等招待,單位間彼此要建立聯絡網,以方便傳遞訊息,才好做事。

西來大學目前設有研究所、大學部、專修課程、語言學院(留學英語、職訓遊學英語、英語專修)等不同層次的課程,希望有需要進修的有緣人,都能一起到西來大學就讀。

常會有人問「要如何培養讀書的興趣?」興趣是來自––
1.要有需要,才會產生興趣。
2.要歡喜,因歡喜才會有興趣。
3.要有價值,才會有興趣。
4.要有意義,才會有興趣。

下午三時,前往海印寺,拜訪印海法師。

■十二月 二日  星期一

籌組佛光衛星電視臺是佛光山社教弘法的另一個里程碑,曾製作不少電視節目的信眾沈彥築小姐,非常熱心的提供一些節目製作的心得,我也綜合一些信徒的反應與需要,規畫出日後佛光衛視播出的節目內容,大約有––

民俗時間、大千世界、聖地巡禮、宗教影片、動物世界、連續劇、佛學講座、新聞、言論擂臺、大眾之聲、機智問答、修持心得、趣味問答、兒童佛教故事、信箱時 間、書香時間、說故事、橋、電視佛學院、親子關係、佛教法律常識、婦女世界、大師佛學講座、禪宗公案、佛教入門、每日一偈、法會介紹、佛門常識、佛教時事 分析、佛教音樂等。

除此之外,各別分院每年提供二集節目,來介紹––

1.別分院的硬體建設、設備特色、重要活動、在當地社教的成效或回響。
2.所在地的名勝風光
3.文化特色
4.風俗民情
5.古蹟建築介紹
6.奇風異俗
7.搜集能表達人性的影集或節目
8.其他

但願佛光衛視節目正式播出時,讓佛教給人希望、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方便的精神,能深入每一個家庭中,並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十二月 三日  星期二

姪子輩春富、春紅、李正、李俊等人,今發心包水餃,供養西來寺的法師們,徒眾們聞訊,紛紛於下班後,過來幫忙包餃子,由我親自下廚指導水餃餡的配料及煮燙過程中要注意的細節,先後包了一千五百個水餃。

晚餐時,大家圍在一起吃水餃,並舉行「師徒時間」––
一個道場的發展,早期大都靠大雄寶殿的佛祖度眾,現在的道場,則有禪堂、客堂、會議室、美術館等來幫忙佛陀度眾。除此之外,素菜也是度眾不可少的法門,所以能調配幾樣菜肴,也是弘法上不可少的手藝。而一個會做飯的人,是什麼菜都會煮的,但有些原則,像––

水餃︰配料有小白菜(為主)、油條、冬粉、豆干(為輔),小白菜要浸鹽水再擠乾(如此醬油的料才能入味),水餃的餡必須要熟、要爛才可口。

麵︰煮麵時,麵不可以用水燙,吃麵要趁熱吃,不宜冷卻,所以有句話說「吃麵不等人」。麵若太燙,吃時可用二個碗來吃。

吃水餃和吃麵是不用配菜的

臘八粥︰用蓬萊米,並加一把糯米(增加稠度),配料有小白菜、胡蘿蔔、豆腐、花生、黃豆、生薑米、胡椒、一大碗油等。煮好時很稀,半小時後很稠,那就標準了。

「臘八粥」有粥中之王的美譽,「粥」的起源很早,《禮記》中載,饑荒或旱災時,政府施粥賑濟,可見「粥」在中國已頗有歷史。

無論在南方、北方,貧苦或富裕的人家都習慣在早餐吃粥,只是各地的稱呼不同,北方叫「饘」或「稀飯」,廣東、福建稱「糜」,江南稱「粥」。

「粥」的原名叫「鬻」(較稀的湯飯),按其字是將米放入鬲(大鍋)內煮,演變到後來將「鬲」去掉,而成「粥」字。前人將粥分得更細,米煮稀叫「糜」,較稠叫「饘」,更稀的叫「酏」。

《粥記》中載––

每天早上起來後吃一碗粥,等消化後,胃呈空囊,就會引起食欲,粥中殘留的油分,對胃腸很好,這是吃粥的祕訣。粥可以調整胃的情況,促進胃液的分泌,幫助消化,當然對胃有益。

怪不得粥在我國不論富貴或南北,都是很通俗的食物,佛門也常讚歎粥有十利。

做素食要簡單、單純、保持原味,不要花太多時間。力功、火功、配料、調味等都不可忽視。除此之外,一顆供養心,給大家吃得歡喜,才是最重要的。

■十二月 四日  星期三

上午九時,西來大學召開工作會報,聽取依法、慧愷、蔡曉凌及相關人員的工作報告,並對西來大學日後招生辦法、發展方向、課程安排、未來計畫,提出草擬方案。

目前西來大學招生的對象有––
一、研究所

1.佛學研究所著重於佛學的專攻,以西方批判的態度,深入探討佛教的經典義理,並且研討其與哲學、心理學、社會、文化等關係。
2.宗教研究所著重各種宗教的比較,進一步探討世界各宗教起源,及其宗教儀式與解脫的哲學,及各宗教間與道德文化、社會經濟等關係。

二、大學部

1.佛學系提供佛教歷史、經典義理、藝術建築等課程,協助學生對佛學建立深廣的基本認識。
2.宗教系,雷同於宗教研究所。

三、專修課程

1.佛學專修課程分為「佛教傳統」與「佛教思想」兩個重點,從佛教發展史、經典義理,及各宗派祖師的教理註釋去體會佛教的真諦。
2.宗教專修課程,介紹各種宗教,並探討其在不同時空中的演變。

四、語言學院(留學英語)

教學目標––
1.在美準備托福,協助順利申請美國知名大學。
2.透過密集「ESL英語課程」提升英語聽、說、讀、寫能力。
3.認識美國文化、生活習俗,以便適應美國的生活方式。

五、語言學院(職訓遊學英語)

遊學英語班是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體驗英語,並配合特殊輔導教材,來認識美國文化,進而將英語融入生活。實地參觀及遊覽配合課程,更能幫助學生語言學習的成效。

六、語言學院(英語專修)

針對上班族、家居者加強其在美社教、事業上的英語能力。

希望西來大學所設計的這些課程,能滿足學子們的需求,並祈願––

1.「有錢的人出錢給沒有錢的人讀書」,有心的信眾可以認養西來大學的學生,並給予獎學金。

2.常住可以依學生人數多寡,輔助行政費用。

3.成立「西來大學攤位委員會」,一年可辦二次園遊會義賣,做為西來大學基金。

■十二月 五日  星期四

為帶動徒眾讀書風氣及培養樂說興趣,尤其是口才的訓練,今特別以《佛教》叢書中的「教理」為教材,教學示範給大家觀摩。並就徒眾在弘法上、工作中的一些問題,給予開示––

.一篇好的文章要熟讀、講說、研究、探討、思惟,及多次薰習才能有所受用,走馬看花式的閱讀,非讀書態度。

.過去傳統講經方式,是宣讀、解文、註解、分科、發揮、總結。但敘述(解釋)的講經方式,已不為現代人接受,要應機在教學上作改變。且經典所謂的「如是我聞」是要用心去聽,不是用看的,所以聽聞佛法是佛弟子慧解上不可少的修持功課。

.要寫好文章、做好事情、樂說無礙、好好修行,不變的原則就是要「發心」。

.能接受別人的批評、責怪、無理要求,就表示肯接受改進,這種學習心態比較容易進步。

.如何培養樂說?要有歡喜與大家分享的性格,如資訊的傳達,對不如我者,樂意幫助他們。講說的要點要從身心發出光與熱,而非只是背誦。

.對別人的成就、好事,點滴都要覺得很了不起、很稀有難得;但若在自己身上,則沒有什麼。能有此謙卑的心,比較容易有悟道的感受。

.做一個偉大的人,就是要忍耐一些小人的責難。偉大的人物,都是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的,且只有衝鋒的號角響,不可以有退堂鼓。

.虛妄的情意識(魔),容易讓人沉迷,而找不到回家的路。做人有做人的責任感,每做一件事、說一句話、承諾一件事,都不宜寡諾,而忘失自己的責任。

.三十幾年前教授的學生,其天性比較「真」,敢坦誠說出自己的喜、怒、哀、樂,能將真心表達出來,就具足向佛的道念。

.早期的學長,其心地比較「善」,有慈悲心、熱情、勤勞,對別人主動關懷,不僅心地厚道,筆下也厚道,從其柔軟語、無瞋的笑容中,感受到善良的祥和感。

.年長的師兄長們,威儀很「美」,真正做到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的風姿。其姿態、儀容、舉手投足,總讓人感受到相好莊嚴。

.對愛護我們的人,要表達我們的「真、善、美」。出家人若不懂得表達自己的真善美,如何讓信眾感動,而親近佛法?「真善美」就是一種功德,應該用心的把這種功德供養給十方大眾。

澳洲南天寺滿謙在傳真中提到,澳洲政府教育部擬將佛學課程納入教科書中,要求南天寺提供「佛學教材」。

佛教能被澳洲政府接受與肯定、對在當地弘法的徒眾們真是一大鼓勵。

■十二月 六日  星期五

在依勤、慧愷的陪同下,今前往玫瑰陵,巡視正在工程中的寶塔工程。

人生最大的兩件事,除了「生」之外,便是「死」。人在最終時,讓靈骨有個安住地,是一件大事,而玫瑰陵就是應在洛城地區信眾們的要求,希望其祖先或已過往 的親人,其牌位靈骨有一個安奉處而籌建的。目前已完成初期的工程,相信寶塔落成後,必定可以服務更多信眾們的需要,因慎終追遠畢竟是中國的民族性。

由玫瑰陵回西來寺午餐後,跑香時繞到西來寺圖書館,書架上千卷的經典中,有關佛陀教化眾生的聖言量,比比皆是,尤其是有關「人間佛教的經證」很多,如––

「心中無非、無惡、無嫉妒、
 無貪瞋、無劫害,名戒香」
––《六祖壇經》


「一切寶中,人命第一,
 人為命故求財,不為財故求命。
 以是故,佛說十不善道中,
 殺最在初,五戒中亦最在初。」
––《大智度論》


「施為眾福具,而逮第一義;
 其能憶施者。便發歡喜心。」
––《增一阿含經》

「種植園果故,林樹蔭清涼;
 橋船以濟度,造作福德舍;
 穿井供渴之,客舍給行旅;
 如此之功德,日夜常增長;
 如法戒具足,緣斯得升天。」
––《雜阿含經》

「懈怠懶惰有六失︰
 一者富樂不肯作務,二者貧窮不肯勤修,
 三者寒時不肯勤修,四者熱時不肯勤修,
 五者時早不肯勤修,六者時晚不肯勤修。」
––《長阿含經》

「步行有五德︰
 一者能走,二者有力,三者除睡,
 四者飲食易消不作病,
 五者為行者易得定意,已得定意為久。」
––《七處三觀經》

「常服慚愧藥,忍辱為衣裳;
 懺悔莊嚴華,薰用善心香。」
––《治禪病祕藥法》

「常以好語,有所利益,是名法施。」
––《大智度論》

「食多有五罪︰
 一者多睡眠,二者多病,
 三者多婬,四者不能諷誦經,
 五者多著世間。」
––《佛醫經》

「忿怒不見法,忿怒不知道;
 能除忿怒者,福喜常順身。」
––《法句經》

「眾生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後有報,纖毫受之。
 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能代受。」
––《地藏經》

「雖有多聞,若不修行,與不聞等,
 如人說食,終不能飽。」
––《楞嚴經》

「為護一家,寧捨一人;
 為護一村,寧捨一家;
 為護一國,寧捨一村。」
––《因緣僧護經》
「有六患消財入惡道,何謂六?––
 一為嗜酒遊逸,二為不時入他房,
 三為博戲遊逸,四為好大技樂,
 五為惡友,六為怠惰。」
––《善生子經》

「凡物須時,時未及到,強設功力,反得苦惱,
 以是之故,世人當知時與非時。」
––《百喻經》

「不瞋名慈,有人雖能不瞋,而見苦眾生不能生悲;
 若能於一切眾生中,深行慈心,如人見子,遭急苦惱,
 爾時慈心轉名為悲。」
––《成實論》

■十二月 七日  星期六

晚七時,應美國國際銀行董事長黃大成先生之邀,在阿罕布拉市舉行的耶誕晚會上,和在銀行界服務的百餘位人士開示。

每年歲末,在東方稱「尾牙」,西方則屬聖誕節,新的一年就要到了,先向大家說聲「恭喜發財」。在東方的臺灣,尾牙有一個習俗,在餐桌上有一道雞肉,若雞頭 朝向誰,即表示主人要把他辭退,所以在尾牙聚餐時,大家都不喜歡看到牠。在西方則沒有這種習俗,也就是說,過完年後,大家還是一樣可以相聚在一起工作。

「恭喜發財」在中華文化裡是很有意思的,把「恭喜」放在前面,也就是說歡喜比發財更為重要,在社會上吃好、穿好就很歡喜,但是在佛法上來說,是不夠的,還要注重精神上的歡喜,如果吃好、穿好、用好而不歡喜,那人生就沒有意思。

一般歡喜大都建立在發財上,但財富的意義要擴大,因財富非僅限於美金、鈔票而已,懂得與人結緣、行慈悲,將好處與人分享、擁有健康的身體、事業順利、出入平安、交到真心朋友,都是令人歡喜的事。

銀行是講究歡喜的,要讓每一個來銀行的顧客將財富、讚美帶回去很重要﹗所以說財富不一定只從有形的方面去看,無形的財富更多。

財富在哪裡?在整個社會上、在大眾的口袋中,如何讓這些錢存到銀行來,不外是要幫顧客賺錢,顧客有錢,自然就會來存款。

如果說總行是「本尊」,在銀行內服務的每一個行員,都是總行的「分身」,口說好話、舉止謙恭有禮、顧客永遠是對的,各自依能力發揮其效用,讓本尊與分身的光芒相互輝映,財富必定會隨著歡喜而來。

在新的一年,還是要向大家說聲「恭喜發財」,願每一個人都能擁有平安、健康、順利、真情、明理等歡喜,及信仰、感恩、勤奮、智慧、滿足等財富。

臨睡前,翻閱書架上的書,看到筆記本上家師志開上人的一份資料,彌足珍貴––

家師祖籍是江蘇省海安縣白旬鄉白旬庄。

家師生於西元一九一○年農曆九月二十九日。

家師往生於西元一九七九年農曆十二月十八日(病於胃癌),時七十歲。骨塔改葬於棲霞是在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十六日。

■十二月 八日  星期日

上午十時,於西來寺大雄寶殿主持三皈五戒典禮,共有六百餘名信眾發心受持五戒,其中美籍人士有八十名。在西方的社會,有人發心來受持五戒是非常難得的,希望這些菩提種子,能從每個社區、每個階層,來影響其周遭的人士。

於深夜十一時五十五分搭機回臺灣。

經通關後,坐在機位上,嚴格說,已經是十二月九日了,鄰座的人都已準備好入睡的姿勢,原本也想熄燈休息,但還是順手整理手提袋內的一些傳真,其中有在英國 倫敦佛光寺服務的依益,到南歐的里斯本、巴塞隆納、馬德里,東歐的維也納、陵茲、布達佩斯、布拉格等各地的巡迴報告。其他徒眾的報告有––

.國際佛光會德國柏林協會車慧文督導及丁政國會長幹部等十一名,於九月初,應德國總統邀請至貝勒玉皇宮,參加為慶祝西元一九九六年的「國際文化節」,所舉辦的世界文化交流活動。此次盛會國際佛光會是代表中華文化受邀的團體。

.由佛光出版社出版的佛教寓言故事––《百喻經圖畫書》,榮獲行政院新聞局第十四次「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行銷全世界三十萬份,為菲航航空線上唯一的一本華文雜誌《縱橫》,在創刊號上刊登了佛光山在菲律賓的道場––馬尼拉佛光講堂的訊息,並附有活動相片。

■十二月 九日  星期一

第一次搭乘深夜時分的班機回臺北,航行才半個多小時,就已經有很多人進入夢鄉,寧靜的氣氛,實在是看書或寫文稿最好的時段。

翻閱手提袋內一份美籍皈依弟子安麟(Tom Graham)寫給我的報告。安麟依其在中國、日本的教學經驗,寫下他對「中西文化異同」的看法︰

中西文化的異同

美國是世界上最複雜也是最有朝氣的國家之一,多數人的祖先來自歐洲,因此主要的文化是歐洲文明的延伸,語言則以英語為國語,基本信仰是基督教,但是其中少數民族來自世界各地,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分別占人口數百分之十二,百分之六來自東亞,百分之三來自中東等。

美國的風俗信仰是世界文化的大熔爐,每天的日常生活中,皆能聽到種種不同的意見,認識新的面孔,面對相異的觀點,除非對方願意告訴您,否則永遠無法知道他的想法和價值觀。

美國以法律為判斷行為善惡的依據,不預先設定他人的道德觀念。人人皆享有思考、言論、信仰的自由,因此彼此要互相尊重。與美國人相處的原則是「讓對方思 考」,他們認為別人沒有權利去決定個人的定位或價值。例如您和非裔美人的交談中,不可以斷定他必須具備黑人的傳統;和華裔美人的對話,也不能事先假設他會 崇拜孔子;白人不一定信仰基督教;女性未必保有傳統價值觀。

所以,我們必須保持友好的態度與人溝通,並且在對方請您表達意見時才發言,如此無論是在生活或工作上都會更加愉快。

法律︰美國向以法治國家自豪,這並不等於法律從來沒有被濫用或執行不公,但是法律絕對是判斷是非的準則。美國的法律與政治體系源自英國,並且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兒童自牙牙學語,就開始被灌輸法治思想,因此美國人不能理解為何有些人沒有奉公守法的觀念。

大部分的美國人都能謹守法規,一但耳聞目睹違法的新聞事件,就會非常執著、敏感。

宗教和政府︰歐裔美人曾為了備受宗教迫害而移民美國,追求宗教自由,因此美國人絕不容許政府與宗教互相干涉,兩者必須保持獨立。

道德︰
1.美國的道德觀念建立在法治上,不守法就是不道德,但是基於寬大的胸懷,只要違法者能馬上說明原因或迅速道歉,也就既往不究;反之,則不能原諒,並且輕視其膽怯避過的行為。

美國非常尊敬勇於認錯的人,如果當事者能對錯誤的行為道歉,說明原因而非自我辯護,請求原諒並不二過,所有的錯誤都可以被諒解。
2.道德觀念以基督教信仰或延伸的理念為中心。美國人重視寬恕,故無法拒絕他人懺悔。「公開道歉」成為處理錯誤的方法。

3.轉型的道德觀念︰有些美國人嚴守傳統道德,有些人則放逸無拘,使得美國的道德標準處於不確立的定位。但是多數皆能遵行「不傷害他人」的原則,只要不傷害到別人,公眾就很難指控出其所犯的過失。

權威︰美國人不喜歡權威和權威人物,喜歡人人平等,若需要溝通,把話說清楚,對方聆聽之後,自會作決定。

1.政治︰美國人歡喜總統能平易近人,捲起袖子,言談舉止如市井小民。如果有政治家自認為高人一等,就得不到選票。政治家的「好人形象」很重要,也就是謙虛、友善、勇於認錯、樂於助人、有禮貌。要了解何謂美國人理想的形象,就去觀察成功政治家的公開言行。

2.學校:美國人景仰個人的才智和語言表達的能力甚於其地位之高低。唯有自己努力才能贏得他人的尊敬,教師並非理所當然地被尊重,其評定亦類似於政治家。

3.宗教︰宗教人士大致亦如是原則,不過被期望的標準往往更高於一般人。美國人希望宗教人士具備更深的道德修養,例如寬恕愛人、不易動怒,如此才能贏得尊敬。

4.家庭︰家庭以父親為權威的傳統已不復存在。

5.美國社會許多優點來自於平等的觀念,矛盾的是當他們處於權威真空狀態時,就開始崇拜英雄人物,目前社會上只有運動健將、歌星、影星為其言行模範。美國人需要,也想要讓一位具備堅強、慈悲、友善、智慧、德行的宗教領袖引導其人生。

平等︰平等是美國盛行的理念,並延伸為公正的定義。

生活方式︰由於美國社會處處強調公正和平等,因此致力於保護少數人的權利、肯定少數民族的地位、女權運動、經濟上的同工同酬。許多相關的活動,都緣於公正 和平等此二種理念,一旦堅持處處要求平等與公正的待遇,反而引起不悅,因為他們已厭倦人群成日的訴求與抱怨。若無所求,反而可以得到應得的福利。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二十五處開過經濟高峰會議,西元一九七○年代以後逐漸衰退,美國人看出不顧一切追求財富和虛榮是愚蠢的。佛教的弘揚在美國對社會覺醒有很大的貢獻。

■十二月 十日  星期二

經過十三個小時四十分的飛行,於臺北時間清晨六時零五分抵桃園中正機場。

下午一時於雲居樓,為二千名信眾,主持一場三皈五戒典禮。

勉前來受持戒法的戒子們,皈依三寶一念的清淨心,縱使沒有修行也不會墮三惡道,所以做好事、培養好因緣,可以增加人的福報。

五戒是人的根本,不受戒也一樣要遵守,受五戒縱有毀犯,比不受戒者罪過大,有慚愧心、懺悔心的人罪過比較輕。

三皈五戒就是實行自由平等的最高精神,皈依自己的真如佛性、自性三寶。

三皈五戒是淨化社會的原動力,心中有佛,乃至佛眼、佛手、佛口,皆可以成就佛事。

受五戒非束縛,其真正精神是自由的意思。一些在監獄中者,大都是犯五戒者,所以受持五戒是做人的根本。夫妻彼此若都能受持五戒,就不必擔心會有出軌的行為,也就是說受持五戒,能保家庭幸福。

才剛回到佛光山,傳真機上來自世界各地徒眾們的請示、問候訊息隨即「追蹤」而至,科技雖然縮短天涯海角的距離,但無形中也增加了工作量。

■十二月 十一日  星期三

應叢林學院學生要求,希望我安排空檔,為給他們舉行「師徒時間」,由於人數太多,將分幾個梯次,和他們座談。問題內容有––

.學佛就是要過一種新生活、新生命的生活方式,若不放棄舊有的觀念,不服從真理、倫理,就很容易走偏了。而修行若不發願,則缺少精進的原動力,所以不管修行、工作或待人處事,都要發起願心。

.有行政頭腦者或策畫專長者,才值得去進修博士,為什麼要再進修讀書?不外為佛教而讀書,為常住而讀書,為佛光事業需要而讀書。學做人比做學問還重要。

.如何孝順父母?先孝順自己的色身父母,進而孝順眾生的父母,最好的是移孝作忠,孝順佛教。

.「法」是代表常住、制度,出家後就要去我執,遵守制度,以常住第一、大眾第一為前題。一個人若太固執,非大乘根器,要如流水才會清,不要執著才會通。

.沒有利益衝突時,可以成為好朋友,一旦挫折、障礙、嫉妒時,就會翻臉不認人。眾生的嫉妒可以燒毀一切,是成不了事的,必須用心在事業、道業、學業上爭一口氣,要將嫉妒轉為自我激勵,並有君子成人之美的雅量。對世間要放得下,對佛法要提得起。
.對名利的看法?對自己不要名,但為眾生、為佛教、為形象則必須要名。在佛門中功業未成時,錢越少越好,否則會障道。錢,不會用是害的;錢,要讓有智慧的 人去用。一個人除物質的財物外,還要有精神上的財富︰有個人財富外,還要有大眾(共有)的財富,有一時的財富,還要有永恆的財富。除了七聖財外,還有感 恩、禪定、智慧、慈悲、人緣等歡喜的財富。

.七情六欲是與生俱來的,但吾有法樂不樂世俗之樂,以佛法的快樂來代替世俗情欲。從禮佛、禪坐、梵唄、佛法的法樂中可以對治煩惱。

.觀念就是財富,很多事情靠別人不一定會成功,只能得到部分協助,凡事要成功,是要要求自己,不是要求別人。學佛者要先將自己的「執著」放下,才可能接受別人的「教誨」。

.念念為眾生、為佛教、為大眾就是一種菩提心,要將自己過去未入佛門時的「自己」摔開,重新把「自己」活回來,過新生的生路。

.人的資質有優劣、性格有好壞、能力有強弱,道德有高下,因此在相處時,要彼此包容、配合。

.佛陀是個最標準的傳播者,常言四句偈要廣為宣傳,梵唄的唱誦、經典的長行重頌、義理的譬喻、不捨眾生的應機說法,都是很好的文宣傳播,所以弘揚佛法,必須要電影化、文藝化、人間化、社會化。

■十二月 十二日  星期四

上午八時,主持此次「五戒菩薩戒法會」的菩薩戒正授典禮。

行政院顧問,也是前花蓮縣縣長吳國棟伉儷及其姊妹共六人,在八十六歲母親吳老太太率領下,前來佛光山求受戒法,下午二時,於法堂會見吳縣長全家。

從今年元旦起至今一年來,我在海內外,親自主持過上百場的皈依、五戒、菩薩戒、三壇大戒等法會,得度的皈依弟子及戒子們,也有二十萬人次。每一個人,都是 佛門的一顆菩提種子,期待他們在佛法的滋潤下,能夠生根發芽,在世界每一個角落,散播佛法的馨香。對皈依者,我勉勵大家,皈依後生活要––

深信因果、發慈悲心、
行大乘法、福慧雙修、
行解並重、止觀均持、
信解行證、嚴持戒法、
正知正見、禪淨共修、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對受持戒法者––
受戒重要者,不在於不犯戒,而是在於懺悔,因破戒可通懺悔,破見則不通懺悔。受戒是否清淨很重要,且戒律要與時代精神連在一起,才易為人遵守。

在《大智度論》中––

「破戒之人,人所不敬,其家如塚,人所不到;
 破戒之人,失諸功德,譬如枯樹,人不愛樂;
 破戒之人,如霜蓮華,人不喜見;
 破戒之人,惡心可畏,譬如羅剎;
 破戒之人,人不歸向,譬如渴人,不向枯井;
 破戒之人,心常疑悔,譬如犯事之人,常畏罪至;
 破戒之人,如田被雹,不可依止;
 破戒之人,譬如苦瓜,雖形似甘種而不可食;
 破戒之人,如賊聚落,不可依止。」

受持戒法,不清淨時,可以再複戒求受。只要不構成傷害,不自私者皆不屬犯戒。

今日全世界追求的就是自由平等,皈依三寶即是符合平等的意思,眾生皆有佛性,都跟佛平等,其他的還有什麼不能平等的。

依信眾們的資質層次不同,可以分為––

初等信徒︰求佛祖保佑自己,升官發財。
中等信徒︰求世界和平,人民安樂。
上等信徒︰發心要貢獻給佛教、國家。

■十二月 十三日  星期五

徒孫乘通日前在給我的信中提到––

「師公上人︰

感謝師公慈悲,讓我參加此次的三壇大戒,使我能夠完成出家人的基本大事––正式納入僧數。

每一次聽完師公的開示,內心都非常感動,師公說︰『男眾要能耐煩。』徒孫雖然在山上才七年的時間,但已發願絕對要做到『生為佛光人,死為佛光魂』之宗門弟子,在佛光山永遠都能找到我﹗

師公說︰若能知道『了生脫死』了以後到哪裡,此人才有資格說要了生脫死。了生脫死不是求得的,是時間到了自然就會了生脫死。我深有同樣的感受,就像修行成就,並非用求的就求得到,還須一點一滴從生活中累積。

師公說︰懂得感恩的人,就是一個富有的人。在人間的善惡道中,能夠走出人道來,才能論『佛道』,這也就是人成即佛成的道理。菩薩之所以能夠在人間修行度 眾,就是本著『智不住有情』(因為對佛道的明瞭與肯定,所以不隨境迷)和『悲不滯涅槃』(以大悲心故不捨離人間,乃至圓滿人間一切德行,以攝諸眾生)的精 神。慧光法師在上課中,也提醒我們︰『若每一個人都成為自利的阿羅漢,世間都沒有菩薩的話,那更遑論佛的存在了。』這是在強調,佛還得從菩薩道開始做起。 只一味要求自利的出家人,他的行為就是『謗佛』,因為這樣會使佛教在世上沒落。

男眾首重慧學,如師公在戒期中開示︰『破戒不可怕,破見才可怕。』因為一個人若見解不正確,則於事理都會偏差;有了正知正見,犯錯時,就會自我反省,改過 遷善。所以師公才會常鼓勵我們要多讀論典,來訓練思考能力,在學院上課中也不時從慧寬等老師的開示中,體會到思想的可貴,因有思想的人,才能真正了解人生 的意義與目標,以及具足對是非的辨別能力,亦能拓展自己的見解。

這一次在戒期中,重讀師公您的《百語》,更深悟的體會到,不管哪一篇,字裡行間都明確的告訴我們,要如何發心、要如何立定志向、要如何將佛法落實人間、對信眾要如何悲心接引等,都是一目了然,還有您寶貴的親身經歷。可見,不是寶山沒有寶,只是我們不去找。

記得師公在開學時,鼓勵我們,讀書要『讀做一個人,讀明一些理,讀悟一點緣,讀懂一顆心。』不能夠讀死書,學習中也有一本生命的活書可讀。所以除了課堂上 的功課外,課餘及公務時間也都很認真的學習一些事物上的事情,如何寄快遞、如何打包包裹、如何寫傳真等,現在真是日日法喜充滿。

另外,對回向的四句偈,我有一些體會要請師公您認定,即––

『慈悲喜捨遍法界』,就是菩薩要能發心,將慈悲喜捨的行徑,遍布十方法界,即菩提心的內涵。

『惜福結緣利人天』,就是菩薩的資糧,有了惜福結緣的資糧,就能夠利益人天。

『禪淨戒行平等忍』,就是透過「禪」(定門,不被境轉而專注一趣的訓練)、『戒』(戒門,自我德行的規範)及『平等忍』(慧門,這是智慧的引發),能達到以平等觀待一切事物,且能像師公您一樣具足『忍』的智慧。

『慚愧感恩大願心』,最後我們要以慚愧、感恩及大願,做為度眾過程中保持源源不斷的活力,並且謙虛誠意的奉行菩薩道。

原本還有很多話要向師公您報告,但一坐上案頭,又大半記不得了,但願下次再詳細向師公報告我的學習心得。

徒孫 乘通頂禮」

■十二月 十四日  星期六

下午於臺北道場舉辦「佛光大學百萬人興學委員會座談會」。

記得我從小在家鄉讀私塾到十二歲出家入佛學院讀書,從沒有交過學費,都是別人成就的,所以一直有個心願,將來有能力辦學時,一定不收學費,來回饋大眾報答社會。

從佛光山開山到現在,海內外共有十六所佛學院不收學費外,九月分才參與大專聯招的佛光山南華管理學院,就是以「不收學雜費」為號召,此不是為標新立異,而 是回饋社會的一點願心,同時也要讓青年學子,在讀書求學的時光,不要因為經濟上的問題而去借貸,成為一種買賣式的情意,等到將來入社會服務時,即使有能力 也不會感恩或回饋。

承副總統夫人連方瑀女士,在參加南華管理學院的開學典禮,致辭中讚歎︰「這是我國教育史上,第一所唯一不收學雜費的學校。」

不收學雜費對我們辦學的人而言,當然很辛苦,不過沒有關係,因為佛光大學本來就是大家辦的,就讀的都是大家的子弟。

也有不少人認為辦大學要高學費制度,讓有經濟能力者就讀,但我覺得在佛法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大學面前,也是人人都有機會,不要因為受限於金錢,而讓有為的青年望學興嘆。

很希望社會人士對「價值觀念」能重新考量,什麼東西值得,什麼東不值得。我覺得不收學雜費,雖然是一種損失,但在無形中收穫更多,如︰信眾的支持、社會的肯定、理念的相應、共襄盛舉的成就,這些盛情都是金錢買不到的回饋。

尤其是「佛光大學百萬人興學委員會」,結合一百萬人,一個人一個月出一百元,前後要出三年,就可成為大學的建校委員,有人認為每一個月出一百元很麻煩,既 然是要出三年,乾脆三千六百元,一次都繳清。但這種捐款方式我不認同。因為我們是在辦教育,就是要讓大家每一個月都惦記著要出一百元,而且不忘自己是一個 大學建校委員。

也就是說,大學生要四年才能畢業,但是你出了三年每月一百元、一百元的功德,其精神上的昇華、心靈上的淨化,內心體會出慈悲喜捨的教育,可能比那四年的大學生更早畢業了,做人方面也更加有成就了。

所以這「百萬人興學委員會」運動一發起,就有很多信眾響應支持,這種發心,雖是小小一百元的布施,可是在心理上,助人、利人、興學的修養,必定可以讓自己更擴大。
希望有緣人,都能來與佛光大學結緣。

■十二月 十五日  星期日

服務於瑞士佛光山的覺如、覺心,在給我的傳真中,報告了他們的近況––

.瑞士全國依語言共劃分有法語、德語、義大利語、羅曼什語四個區域,「瑞士佛光山」位於德文區,另外也因所居之華人多屬越棉寮人眾,故除德文外,廣東話、越南話亦屬必備之語言。

.最近琉森有兩家報社及蘇黎世Tegesamzeige報社,得知佛光山在瑞士開創道場,特派專人前來採訪,記者Erwin Koch先生並與我們共修做早課,希望對佛教及佛門禮儀有進一步認識與了解,以便如實報導,讓讀者能對佛教有正知正見的認識,尤其是佛光山的宗旨及師父上人提倡人間佛教的理念與精神。

.很多民眾看了報導以後,反應都非常熱烈,凡經過道場的車輛,或我們外出辦事、購物,所接觸的人士,都很友善,表示佛光山到瑞士來,他們很歡迎也會支持。

.常協助道場處理有關政府及法律間聯繫問題的力索教授,在看過德文版的《傳燈》後,感動之餘,一再讚歎師父上人高尚的人格,及為教犧牲奉獻的精神,還羨慕我們跟對了師父,是非常有福報的事。

.來自臺灣的華光綜藝團,到瑞士慶祝雙十節並舉行慰勞僑胞表演,我們應邀前往,在會場中,遇見中華駐瑞士代表劉洋海夫婦,雖然劉代表是基督徒,但很支持我們。臺灣經濟部派在瑞士的林聖忠主任夫婦,表示我們在瑞士的道場,若有任何需要,一定會盡力幫忙。

.有這麼多好因好緣在護持我們,雖然道場一切都還在工程中,但我們在藥師佛誕時,啟建藥師懺祈福消災法會,有各區華人及瑞士當地各省、區、村的議員、貴賓、及民眾約四百多人參加。其中也有兩位天主教修女,跟我們一起跪拜,體現了宗教間的尊重與包容。

.為方便分布在各地的信眾,讓他們不用費時及礙於交通上的不便,即可聆聽到佛法,故我們計畫將陸續到各區做家庭普照,帶領居住在同一地區的信眾們共修並研討佛法。

.目前瑞士佛教寺院發展狀況︰

西藏佛教在此設立寺院為數最多,約有三十所寺院散布在瑞士全國各地,藏傳佛教於西元一九五七年傳到瑞士,進而落地生根,至今有四十年歷史,也是瑞士最早的佛教。西藏佛教在瑞士主要以教授禪坐為主,很受到西方人的歡迎。

日本的寺院有十二所,計有日蓮正宗、靈學會等。

寮國寺院有三所。

越南寺院分大小乘佛教,各有兩所,主要活動以法會為主。

南傳寺院有三所,以個人修行及教授禪坐為主。

泰國寺院有一所,占地很大,由於有泰皇支持,沒有經濟的負擔。

.瑞士天氣已邁入冬季,平均氣溫在零下十五至二十度,最高也在零下五度左右,生活在這種冰天雪地當中,除了要調整身心去適應外,也需要佛法灌溉,慢慢能體 會冷熱之間的三昧及樂趣。生活與工作仍然依序進行,尤其是五堂功課不敢荒廢。我們一定會好好發心,在此弘法,希望佛教能在瑞士推展,敬請師父放心。

放 光 1996/12/16~1996/12/31

 

■十二月 十六日  星期一

中華佛寺協會理監事及團體會員負責人座談會,上午九時,於臺北道場舉行。此次會議是針對近日來「妙天」、「宋七力」等斂財事件,討論寺廟是否應向政府納稅及納骨塔何去何從等問題。

中華佛寺林蓉芝祕書長,請我在座談會上講幾句話。宗教對安定社會及淨化人心有其莫大力量及功能,雖有不肖之徒行詐騙之術,但不能讓正信宗教背負罪惡之名。

為了現代國家的形象,政府看宗教應該朝淨化人心的功用去看,寺院多年的辛苦,其淨財皆是十方來十方去的造福社會。先進國家如法國大都是政府發薪水給宗教人士;美國對宗教不僅不必繳稅,還有各項福利優待,可見現代化國家對宗教是多麼尊重。

佛教尚未傳入中國時,「塔」就已經有二千多年歷史,寺院中的靈骨塔,不僅在社會上有著提倡火葬的示範,更是一種慈善事業,僧眾每天早晚為其上香、換水、灑掃、維護。但政府看不到辛苦照顧的活人,只看到死人的牌位,把慈善工作變成商業行為,對寺院是不公平的。

人類出生後,就離不開經濟生活,有了經濟就會更進一步追求內心信仰的世界,所以希望大家多關懷宗教,我的意見是––

1.贊成有「宗教法」,不做法外之民,立法是為管非宗教者。宗教靈修部分不必訂法,宗教的社會層面則要立法。

2.傳教師要有資格限制,就不會發生宗教亂象。

3.教產為寺廟所有。不要向宗教算錢,宗教的錢是有因果的,宗教的錢是要用在社會上的。對宗教若眼光只看在金錢上,是道德的墮落。

4.佛教的納骨塔是屬慈善的,一般的納骨塔是屬商業的。

十時,前往功德主賴維正、李秀琴夫婦府上家庭普照。

為《人生八十––吳尊賢親友合撰祝壽集》題字祝賀

「尊賢先生八秩榮壽誌慶

  尊為長者利生利民利家邦
  賢於仁人公正公益公德心

         佛光山星雲賀」

■十二月 十七日  星期二

國際佛教促進會執行長滿華,今向我報告促進會會務情形––

一、法身寺四位法師應中泰文化經濟協會邀請,來臺主持法會,因最近宗教亂象,未被外交部接受。該寺祥代法師遂向本山求助,由心定法師出面具保。

二、內政部批准秋季來山就讀的外籍學生人數共二十八名,分別來自馬來西亞、印尼、泰國、越南、緬甸、錫蘭、澳洲、加拿大、美國等地。

三、依恩於十一月二十日至韓國輔導西元一九九六年世界佛學會考,計有五千多人參加。十六個單位團體包括明星女中、女高、東大附中、附高、曹溪宗的青少年班 學生、華僑中小學及其他四百多人等,甚至連其他宗教的學生也都很有興趣參加。韓國《佛教週刊》與《佛教新聞》皆報導此事,並有錄影存證。

四、為慶祝在藍毘尼發現阿育王石柱百年,第五十四屆世佛會執行會議於十一月三十日至十二月二日在尼泊爾召開。議程首先為執行委員鄭天柱於十一月十一日往生 致哀一分鐘,其次勉勵韓國代表就大會明年將在韓國召開加把勁。此外,世佛會總部明年喬遷新址,要求與會者樂捐。(本山目前每年贊助世佛會美金兩千元。)

五、尼泊爾觀光部十二月一日上午在藍毘尼舉辦百年慶祝會,由文化部長兼藍毘尼發展委員會席巴哈度主持。除了日、韓、泰、馬、錫蘭等代表出席外,中共出人意 表地大張旗鼓,由國務院宗教局局長率官員法師團約五十人與會。同日並為其在藍毘尼的中華寺舉行奠基儀式一,預定兩年內以三千萬人民幣完成,該團隨後將參訪 印度聖地。而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亦繼其印度、巴基斯坦訪問後,於十二月四、五日前往尼泊爾,以加強「發展穩定的睦鄰友好周邊環境」。

■十二月 十八日  星期三

晚八時,為前來參加水陸法會的信眾們開示。

做一個佛教徒的責任是求法、護法,進而弘揚佛法,因為有了佛法才會有辦法––

一、求法︰一般人求財、求金錢、求名、求利、求升官、求發財,都比較容易,但是求佛法就不容易。古德為求半偈佛法而捨身、禪宗二祖慧可斷臂求法、玄奘大師 西域取經「寧向西方一步死,不回東土一步生」、密勒日巴「將身心三業供養師父」的精神,都是求法的最具體表現。

二、護法︰有人用口來弘揚佛法,有人用筆寫文章來傳播佛法,有人用錢布施、發心印刷經典來流通佛法,這些都是在護法。用法布施來護法方式尚有––

1.書寫︰書寫經律論以廣為流通。
2.供養︰尊敬有經典或有佛法之所在。
3.施他︰為他人說正法並施經典教化。
4.諦聽:注意聆聽他人誦念經文。
5.披讀:自翻閱經典讀誦。
6.受持:受納教法憶持不忘。
7.開演︰為他人說教使其信解。
8.諷誦︰宣揚經文,使他人產生喜悅。
9.思惟:思惟佛陀所說法義。
10.修習行:修習佛陀所說之法。

護法最大的原則是護道勝過護情,護持大眾為先,而非護持個人。在座大家回來參加水陸法會,用具體的行動來昭告自己對信仰的堅定,尤其在社會亂象、邪教彌漫的風氣中,這是最好護法、護教的表現。

三、弘法︰佛光山一切弘法事業,都是應信眾們的需要而設立的,故弘法工作要靠十方大眾一起來護持。很感謝海內外的信眾們,對佛光山道場的護持。

大家如此虔誠的回山求法,希望把參加水陸法會的功德、歡喜、平安、佛法,一一帶回去。

信眾陳婉容小姐,寄了一本《健康小常識》給我,內容有些保健常識值得一讀,如––

.食物對於美容,比化粧品還重要。
.輕鬆的午睡,可消除神經過敏,提高工作效率。
.吃糖使血糖增高,可以控制脾氣。
.內心焦慮,是造成不眠的最大原因。
.不偏食,不緊張,才是預防動脈硬化的良方。
.胃腸保健良方,不外新鮮、營養、適量、運動、不隨意進補。
.減輕體重,是防止血管硬化的唯一方法。
.補腦最好的方法是睡眠與休息。
.過多的睡眠是造成動脈血管硬化的一種刺激。
.注意飲食營養、防止情緒焦慮、適當運動可預防高血壓。
.哭泣有益情緒之平復及身體的健康。

■十二月 十九日  星期四

清晨五時三十分,由佛光山出發,轉往東部,巡視臺東日光寺、花蓮月光寺、重建中的雷音寺,於晚上九時,抵臺北道場。

所到之處,除在硬體建設給予規畫意見外,大都就徒眾弘法上、生活上的問題給予指示––

.既然出家,就要念念在修持、念念在佛法,人我是非皆是一時的,不要浪費太多時間在人我是非上,沒有佛法者,易迷失在這上面。

.出家了,就要很安心、歡喜,過著很有尊嚴、很有用、很有希望的生活,能在佛門生活得安心,必定會有所得。

.人生的際會只是碰面剎那的機緣,相接觸後,就要各奔東西,故要珍惜這段相處的因緣,藉著大眾的力量來擴大自己、超越自己,因世界上任何事情,都要等待時間的成長,所以凡事不要太短視。

.事相上很多東西,看表相都是一時的,所以要看真心、自然的一面,好的要歡喜接受,不好的也不可以排拒,世間上圓滿的東西不一定就是好的,殘缺的美,也自有其一番境界。

.何謂善知識?就是可以鼓勵我們奮發向上者、可以攤在陽光下講話者。

.人生都是有過程的,每一個人都會經歷一些不宜為他人所言的事物,以及憂、悲、苦、惱、離合。但只要有正念,必定能勝過妄念、邪魔。

.人的一生就是在戰場上過日子,但不是拿刀、拿槍、拿棍、跟別人作戰,而是自己跟自己心中的矛與盾作戰,故每一個人都一定要經過千生萬死的「死」了以後,才能再生,且要天天死,天天生。

禪宗常教誡弟子「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所以一個人要「重生」,必須要大死一番。要讓什麼「死」了?思想上或精神上,最嚴重最有害的要先死,如︰

精緒化死了    比較計較死了
人我是非死了   惡口兩舌死了
妄念妄想死了   不威儀死了
邪見死了     欲望死了
貪瞋癡死了    我慢愚癡死了
煩惱死了     懶惰死了
懈怠死了     習氣死了
錯誤的觀念要死一萬個,不好的惰性「死」得越多,才可以「生」得很好。

很多人對執著、自私、惡習死不了,人不能千生萬死,都是因為所知障不容易斷的關係,所知是一種「障」。擇善固執、福德不具皆是所知障,一個人所知障若是破不了,其損失是挽不回的,因為機緣已經錯失了。

■十二月 二十日  星期五

今起一連三天,每天晚上將在國父紀念館,以開大座方式宣講《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又稱《寶積經》,共一百二十卷,為唐‧菩提流志等譯,是集錄諸經編纂而成,全經計收四十九會,主要內容在敘說菩薩修行法及授記成佛等。「寶積」就是積集法寶(聚集無量法門)的意思,每一會相當一部經,都有各自獨立的主題。

全經共有一百二十卷,用念的也念不完,只能取其中與我們生活、社會有關係者來說。

今晚講座主要內容有––

一、放光四法

不久前輿論為放光的事件,混亂不已。其實放光是很平常的事,所以會如此混亂,是因大家忘失了自己真如本能的光,而只知要向外求,別人放光乃至佛陀放光都跟我們沒有關係,最重要的是,我們六根每天都要隨時放光才重要,如︰

口說善良的語言、讚美的好話,就是口中放光。
眼看一切人事皆善美,並以慈眼視眾生,即眼睛放光。
耳中注意聽聞佛法,並懂得諦聽、善聽就是耳朵放光。
滿臉笑容沒有瞋色,就是臉上放光。
心中慈悲、智慧、清淨,就是心中放光。

不要去找別人放光,重要在自己每時每刻都要放光。佛陀說有四種方法可以放光––

1.布施燈燭驅逐黑暗是一種有形的放光,若能以真理、知識、智慧等法布施供養人,而不致愚暗癡迷,就是一種放光。

2.佛法欲滅時,為了信仰而廣修供養、常隨佛學、懺悔業障、不受外道怪力亂神影響護持正法,也是一種放光。

3.親朋、鄰居們在意志消沉、行為不正時,能鼓勵他們向善的道路而不致迷失,就是在用光明照耀他們。

4.用一片赤誠的心來與人共事,因為唯有真心,才能放光。

二、護世四法

淨化社會,影響社會使其更健康的方法有六種––

1.不失去慈悲心,不失去慈悲行,舉止動念常行慈悲而不害眾生。

2.口中無瞋出妙香,語言不要像刀劍傷人,要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

3.真正要過身心健康的生活,就是在觀人、觀事、觀境界都要很自在。自在之法門,不外「不比較、不計較」。

4.有利益時,要與大眾共享。每個人擁有財富的多少或許不同,且此也非真財富;心中擁有多少法喜、能祝福他人多少心意,這才是真正財富。

5.對戒法要受持,因持戒可以做一個健全的人。一家持戒,一家得度;一村持戒,一村得度,一國持戒,一國得度;若臺灣能成為五戒大國,國家自然會國泰民安。

6.世間上任何行業皆有好壞,但要懂得辨別是非善惡,也就是說要有正見,不可以偏概全來看世間。

三、四種人不可以親近

學佛重在參學、親近善知識,但有四種人不宜親近︰

1.欺名盜世的人  2.執著邪見人的
3.經常謗法的人  4.貪圖名利的人

■十二月 二十一日  星期六

就我在國父紀念館講座的因緣,讓叢林學院的學生也到臺北來參學。上午十時,特集合他們小參––

我一生主張「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山林水邊都可以讀書。讀書不一定要靠老師,會讀書的人,圖書館就是最好的老師,不會讀書的人,讀了十年,一句話也聽不懂。

在求學的過程中,必定經歷很多老師的教誨,要懂得從他們身上去取寶,不要數年後,仍是如人數他寶,自無半毫分。師長們的教誨舉止,要能點滴受用。

馬路上絡繹不絕的行人車輛,皆是為了生活在忙碌,我們何其幸福,可以無憂無慮地讀書,想到這裡,怎能不感動?所以在馬路上行走,也是一種讀書,要將感恩心 讀出來;與人相處,要將體諒心讀出來;對資質比我們差的人,要將不嫌棄人的心讀出來。大塊假我以文章,隨時隨地都可以讀書。

大丈夫失意時不灰心、得意時不自滿。山河大地中,也都有我的一份,任何時地將一個理字讀出來,讓自己做個明理的人。

今晚《大寶積經》講座內容有––

一、四法應捨離

有四種法門不值得我們依靠,要遠離︰

1.要捨離貪瞋癡︰在經典上說,「我」如大元帥,領有貪、瞋、癡三個軍團率領八萬四千魔兵擾亂我們不得安寧。所以要自我檢討每天是否成了三毒的奴隸?貪瞋癡如繩子綁得我們不得解脫,所以我們要用三學來對治三毒,讓我們身心健康自在。

2.要捨棄聲聞乘︰「寧在大廟睡覺,不在小廟辦道。」離開僧團的出家人,就如離群的孤鳥易迷失,對沒有慈心悲願不發菩提心、不行菩薩道的小乘人要遠離。

3.要捨離緣覺乘︰不發心傳授知識、沒有悲愍心、不方便善巧的接引信眾、只知自度不喜度人的聲聞獨覺者要遠離。

4.要做一點善事、好事,就老等著人家來回報,就成了執著,布施要無相無求,不要去計較或比較。

二、如何修大悲心

1.「慈」是與樂,「悲」是拔苦,修大悲心要如觀音菩薩救苦救難。
2.在修福惜緣下修持大悲心可以往生善趣。
3.慈悲所到之處,無人可以抗拒。
4.修慈悲心不住涅槃,要活潑的在人間行菩薩道,救度眾生。

三、如何捨離惡友
1.對自私只為自己的自了漢,要捨離。
2.以訛傳訛,讓人不能分辨是非,而退失菩提心者非善友。
3.對開賭場、走私槍械、販毒等人,要離捨。
4.對因不明白而愚癡造業、六道輪迴不能出離、損害諸善者要捨離。

■十二月 二十二日  星期日

下午一時,於臺北道場召開「佛光會理監事聯席會」。

三時,於國父紀念館舉辦「中華佛光總會第二屆第四次會員大會」。

國際佛光會在全世界各地,共同的目標是要將人間佛教的幸福、歡喜、道德,散播在人間。

一個人什麼東西都可以少,唯獨慈悲是不可以缺少的,因具有慈悲性格者,會帶給國家社會更美好的未來。

今天是《大寶積經》講座的圓滿日,經文內容重點在說明––

.交朋友要交懂得善巧方便、不執著、有情意者。
.快樂的定義,非指吃好、穿好、用好、懂享受者,而是內心有泉湧不斷的法喜者。
.有助人的性格且又能從善如流者,自然可以走出一片世界。
.肯承擔就能擁有,能擁有自然就富貴。
.有道德的人,皆是惜福惜緣的人。
.領導人要先懂得領導心,若讓民眾養成依賴心,社會是不會進步的。
.心中擁有無限快樂的人,一定是凡事都「OK」的人。遇事只會排拒、推諉,老是說「NO」者,一定是個苦惱人。
.與朋友相交,不油腔滑調,不說謊欺騙,要真語、實語、不妄語,此也是菩薩行儀。
.好朋友彼此要懂得關心對方、安慰對方,尤其是在起無明沮喪時,更要體貼對待朋友。
.寺院不管大小,其對社會教化的功能是一樣的。寺院如「加油站」,在人生旅途中,不忘時常到寺院裡加油,可以提升人生境界。
.對他人升官發財、利益好處,要感到歡喜,這才是好朋友,若看到別人有好名譽,心中就不高興,這就是嫉妒。嫉妒是人的劣根性,要轉化它,讓嫉妒成為一種逆增上緣。
.順口一句好話、舉手之勞的服務、隨地給人方便、隨心給人祝福,皆屬應時行施。
.對遠行來訪者、老病傷殘者,要抱著一顆慈悲心,給予協助救助,這種布施將來必定會有收成。
.要得佛法興,除非僧讚僧;要得有富貴,口邊好話不可少。
.外現羅漢相,內密菩薩行。對人,不可以以貌取人,對老少貧富皆不宜有輕慢心。要學習常不輕菩薩「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
.用金錢、語言、技術、時間、服務來與人結緣,其功德無量。
.當今社會正處在怪力亂神中,佛教徒要提升正信的佛教,才能作社會的中流砥柱,更寄望政府有法、媒體有德。

■十二月 二十三日  星期一

佛光大學南華管理學院雅樂團,昨天參加大專青年第十四屆聯吟大會,榮獲吟唱組第二名,及最佳舞臺設計獎。

聯吟大會歷年來均由各大專院校中文系或古典詩社參與,南華管理學院雅樂團成立至今才兩個月,有如此成績,可見師生們的努力。

上午十時,出席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的董事會。

下午,接受《亞洲華爾街日報》記者張彤禾小姐的訪問––

.人一生下來,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經濟問題(嬰兒一張眼就要喝牛奶)。而一個人內心的平安、快樂、歡喜,則非物質金錢可以解決,只有依賴宗教,才可以解決精神上的需求。

.佛光山三十年來一直都很年輕,因出家的僧眾都是年輕的知識分子,度化的對象也以年輕人居多,所以只要是寒暑假,冬令營、夏令營、短期出家、青年人座談等 活動,以年輕人報名參加者占大多數。近一個月來發心受持三皈五戒的青年人,約有五千人之多,學佛年齡降低,是佛教具朝氣的現象。

.目前臺灣最需要的是幸福、平安、快樂、自由、和平,尤其是自由。若不自由,光有幸福、平安,也沒有用。

.社會若太重視金錢,是道德的一種缺陷,有金錢而不快樂、不安全,金錢又有何用?故凡事不應以錢為重點,道德、慈悲、超脫、幸福、自在也一樣很重要。

.對不宜、不當、不實的批評,我的態度是原諒他們不懂。而宗教家若不關懷政治、社會,就沒有存在的價值。

.佛光山只是宗教團體,主張本土化、無國界。我的理念是不分國家大小、種族膚色,在平等下彼此不分大小、上下、強弱,共同來創造人間的和平。我不侷限自己要做哪一個國家的人,我是一個「地球人」。

.因教派不同,宗風當然不一樣,可各自發展,去度和其宗風相應的信眾。佛光山不同於其他道場的特色是︰個人不儲蓄、人事輪調、接受奉召、各別分院是十方的、有典章制度。

.美國人對東方文化不了解,尤其是佛教,所以為了要弘法,必先融入美國社會,用中國文化好的一面來莊嚴美國,讓美國人知道中國文化的優秀。

佛.光山在弘法度眾上的態度是︰有為教的憂患意識、有為道的篤實心態、有為事的敏銳覺知、有為眾的慈心悲願;不以經懺為職業、不以遊方為逍遙、不以自了為修行、不以無求為清高。

■十二月 二十四日  星期二

以《文化苦旅》、《山居筆記》享譽臺灣和大陸的知名作家余秋雨先生,在其來臺一系列緊湊的講演行程中,上午專程來訪。

去年,參加本山慶祝佛誕節節目,因而結緣的明華園歌仔戲團團長陳勝福先生,今天到道場來,很高興和他談及如何將佛法的因果觀念,融入戲劇中,藉劇情來淨化人心。陳團長也接受《普門》雜誌的訪問,說道––

「歌仔戲在臺灣具有強烈的草根性,不管是烈日當空或颳風下雨,戲棚下至少都有一、二十人捧場,因此,十幾年前父親把明華園交給我管理時,我就發願要突破歌 仔戲看天吃飯的宿命。於是主動積極地從歌仔戲的節目製作中找出問題,解決問題。首先從劇本開始,所謂『劇本』,即是戲劇的根本,有好的劇本編導,才能作出 有水準的節目。其次是劇團的組織制度,現在有許多的歌仔戲團生存不下去,大都是因為沒有組織制度與缺乏好劇本的編導人才。所以有一些人批評某些歌仔戲不倫 不類,把流行歌曲的曲調搬上歌仔戲臺,這好比是穿上長袍馬掛之後又把西裝套在身上一樣奇怪。

而明華園從早期二、三十人的劇團,其中三分之二是外面的小孩,至今團員七十幾人,並有五個副團在全省各地或海外演出。這一路走來有辛酸甘苦,也有榮譽成 就。主要的是我們家族兄弟們很團結合作,在劇團裡不塑造大明星形象,全團上下合力把戲劇表現完美,有人負責演出,有人做布景,有人做服飾,而我沒有特別的 專長,所以只有做團長。我常說『臺下十年功,臺上三分鐘。』因此我不計較臺上一時的失誤,但很計較排練時的遲到早退。

我覺得藝術工作者,除了發揚傳統戲劇藝術技巧之外,一定要有社教責任。然而,一般人每日辛勞工作,已感到壓力很大了,到了休閒時間,總不希望聽人講經說 教,於是我們就用心揣摩,希望藉著歌仔戲的藝術表演,幽默輕鬆地將道德、因果、忠孝節義的道理傳達出來,所以多年來只有明華園能進入國家藝術殿堂。

歌仔戲是臺灣土生土長的藝術節目,因此有許多地方的民俗、所發生的事情,都很容易融入歌仔戲裡,雖然臺灣有七、八十個歌仔戲團,但南部演的與北部演的,可 能會有所不同,因為北部受平劇的影響,而南部可能受社會環境的影響,部分技巧可以運用,但絕對要把它消化為歌仔戲的正統。

演歌仔戲也是一種修行,六十多年來,我們不是只有演戲,還肩負著歌仔戲傳承的工作。這個工作或許無法享受到榮華富貴,但是在近百年來的歌仔戲歷史上,明華 園沒有缺席。我和孫翠鳳有一個共同的理念,就是將歌仔戲延續下去,因此,我們要成立傳統戲曲藝術學院,不是只有訓練歌仔戲的演員而已,還希望和佛光山合 作,將佛法透過歌仔戲,達到淨化社會人心的目標。我的人生到目前為止,感到最滿意的是,歌仔戲再次受到世人的肯定,現在大家談到歌仔戲就會想到明華園,這 是我最欣慰的。

過去是養不起小孩的人才送孩子去學戲,現在臺灣哪一個家庭養不起小孩呢?以現在明華園劇團來說,裡面有許多大學生,他們都是經家庭革命出來的,但是過了三 個月後,這些家長會很高興地向人炫耀,我的小孩在明華園,主要是明華園沒有一般社會不良的習性,而且有很好的組織制度。

我希望歌仔戲劇團,將來不只明華園一家,應該要更多元化,更多彩多姿,使文化活水的源頭––民間,百家爭鳴,大放異彩。其次,整個文化政策的發展,我認為 要靠有為的政府做有效的規畫安排,例如有安全的表演空間、良好的社會治安,讓民眾上戲院看戲,能有免於恐懼的自由。

過去我有一個錯誤的觀念,以為佛教都是要人出家,而且是什麼都拘束的灰色人生。這可能是受古老傳統戲曲中,把佛教概念化為誦經、苦行、吃清菜與吃苦菜的影 響。什麼是吃清菜呢?就是家裡支持子弟出家,並且有能力供養一輩子的費用,讓他生活比較輕鬆安閒。至於吃苦菜,必須就是在寺院裡做一些挑水、煮飯、灑掃等 雜役,過著清苦、吃不飽的生活。

直到接觸佛光山,受到星雲大師的開示之後,才改變印象。星雲大師讓我非常感動,他的度量很大,是真正關心社會、民間、眾生的大菩薩。舉例來說,他主動邀請 明華園,參加去年為淨化人心及籌募佛光大學建校基金所舉辦的浴佛法會,讓明華園也能為社會、佛光大學盡一份心力,同時他還鼓勵大家要看明華園歌仔戲,並不 是要看明華園的演技,而是看這當中的佛法和精神。最近我也在籌辦傳統戲曲藝術學院,真正感受到辦學的不易和辛苦,我願學習星雲大師的發心,很快地把學校辦 起來。」

下午五時三十分南下回佛光山。

■十二月 二十五日  星期三

最近從報刊雜誌上的廣告或書局的書架上,都可以看到很多與《領導學》、《大軍統帥學》、《主管學》、《成功術》相關的書籍出版,真是五花八門。這類書籍之所以如此迎合大眾的需求,真應了中國民族性「寧為雞頭,不為牛後」的心態。

做一個領導人固然很難,但能被人領導不僅不容易,更是一種學問。我從小在叢林時,就有希聖希賢的觀念,希望佛教界有一個領導者,可以讓我追隨,最初我是以 太虛大師為對象,對其改革教制、復興佛教的理念,產生共鳴。在對日抗戰勝利那年,家師志開上人准許我回揚州俗家探親,但為了參加太虛大師成立的「中日佛教 會務訓練班」,而放棄了回家探親的機會。

民國三十六年,太虛大師在上海圓寂,那時我人正在宜興,聽到這個惡耗,頓時日月無光,失魂落魄了好幾天,除了難過外,更為中國佛教悲哀,覺得佛教失去太虛大師,沒有人領導,佛教沒希望了。

太虛大師圓寂後,多才多藝的同窗好友智勇法師,其文武全能的才華,成為我追隨的對象。離開佛學院後,多次去函邀請他到宜興來,願意將白塔國小校長之職位讓給他;後來更請他到華藏寺任住持,我願為其副手,接受他的領導,共同為復興佛教而努力。

在大陸國共戰爭,風雲變色時期,也曾和智勇法師相約,彼此不要同在一起,要分頭努力,以免不測而同歸於盡。後來我到了臺灣,便與他斷絕了音訊,但心中仍希 望有一位大德能讓我追隨,作為領導。來臺的一些長老,有的長於教理研究、有的長於對時事政論的批評、有的安於高位,因此,令我茫然無主,因為我想追隨的是 能復興佛教、對佛教有理想、能關心全佛教的大德。

民國四十六年左右,由我領隊為宣傳《大藏經》而全省環島,我有很多的構想,要為《大藏經》的宣傳而努力,卻常被個性保守的團長否決,指示我這不可做,那不可做,這不行,那不行的,到最後只好草草結束。

民國五十二年,隨著「中國佛教會訪問團」到世界各地訪問,我的工作是團中的發言人,所以我很用心的想做好一個助理角色。但是事實上,我這個發言人,卻不能 發言,深感到無用武之地,後來我也想在佛教會追隨一位領導者,但這些上位者,都在忙著今天打倒這個人,明天打倒那個人。但我只想到要弘法,要為佛教的發展 而努力,對這些舉止,只好知難而退。

一個被領導者的美德,不外是––

1.要去除私見,服從領導者的指導。
2.與主管意見相左時,可以進言,不宜違背。
3.嚴守機密,不可以接受關說。
4.對主管指責的錯誤,不可以強辯理由。
5.確實做到主管的交代,並分擔主管的工作。
6.勇於接受指正、也肯認錯,不鬧情緒。
7.下心含笑,不仗勢欺人,並有甘於淡泊樂於幕後工作的性格。
8.懂得不時進修,並搜集資訊,以提供給主管。

在歷史上,不少將相雖都為皇上所領導,但備受稱譽的還是一些宰相官人,如諸葛孔明因能接受劉備的領導,才能留下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相互映光的明君賢臣典範。

從早年在雷音寺、壽山寺到開創佛光山,近四十多年來,我領導的對象,都是徒眾,所以弟子們對我都很恭敬、聽話,且勤勞、發心。但也有一些表面順從,心有己見的徒眾,但我都裝聾作啞,不經意的帶過,因為我要領導不如法者,這些都要包容。

我雖常居領導者地位,也「經常」被人領導,因為我身邊的管理人不少,常常「管我」這個不可以,那個不可以;不要這樣,不要那樣,我也一一欣然接受。看起來我除了有領導能力外,也有被人領導的性格。

領導者與被領導者彼此要相互拉拒,相互尊重,有志者最苦惱的不外是找不到伯樂的賞識。如果是千里馬的話,能遇到一個明主,並能心甘情願的去接受領導,那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十二月 二十六日  星期四

今巡視信眾監院及傳燈會。

信眾部可以說是信徒來往最密切的單位,而身為知客,要如何接待來山的信眾和客人?

.信眾來山時,我們要讓給他們帶回去什麼,是每一位法師的責任,所以平常要不時的自我充實,尤其要用佛法來彌補自己世間學的不足。

.和信徒會談時,後續就要有人準備飲食用餐,及安排引導人員帶領參觀,並預先準備好要送的紀念品。來訪的客人非光只是吃和參觀就好,而是要讓對方感受到我們接待的一份心、一份情,更要將「佛法」、「感動」、「歡喜」讓每一個來訪者帶回去,那才重要。

.人與人相處,要珍惜因緣,更要去廣結善緣,師兄弟的父母、朋友、兄弟姊妹,也是我們的父母、朋友、兄弟姊妹。多結善緣,不要去斬斷因緣,就算是一顆種子,也要有陽光、水分、空氣、土壤等因緣和合才能生長,所以人在世間上,不結緣,如何會有人緣?

.一個人心中對稱譏毀譽不留痕跡,心量自然就會擴大。人有慚愧心,常懷對不起人的心念,就是修行。所以不要忘失自己的慈悲與因緣。

.身為被領導的人,要懂得揣摩主管的心意,懂得替身邊的人講好話,並忠心擁護領導的人。因結緣總比結怨好。

.做事遇到困難時,利用其他管道還好克服;但與人相處,若遇到溝通不良時,就不容易克服,所以要先將佛法基礎充實好,人情練達中,才會自在。

十二時三十分,從傳燈會辦公室出來,走到檀信樓學院齋堂,學生們都已在跑香,只剩下行堂的同學在善後,隨緣的坐下來想在齋堂用餐,行堂同學高興得馬上為我 準備碗筷,添飯加菜。一些聞訊的同學,也都跑來齋堂,把我團團圍住,很興奮的向我報告,日前他們北上聆聽《大寶積經》講座及參訪的心得,我勉大家––

1.將感動的緣由找出來,放在心中品味,感動就能恆久。

2.看待事物,不能只靠眼睛、耳朵等外在器官,需以智慧觀照、用心思惟,才易見到實相。

3.現代新人類,心地善變,一遇挫折馬上就退縮,改變初衷,希望大家要不忘初心,對自我在修持道上的承諾要負責。

雖是很簡單的飯菜,但是我很喜歡過堂,一碗飯、一碗菜、一碗湯,含藏著數萬顆虔誠的供養心。由於集合了這麼多心意,吃起來自然充滿感謝,飯菜特別好滋味。

■十二月 二十七日  星期五

上午,會見以佛光山為主題撰寫博士論文的美國哈佛大學研究員錢思度先生,並依他所提的一些問題,給予意見––

.僧眾被稱為「僧寶」,是因為內在有佛法,才可成為「寶」;出家因為獨身,容易養成沒有私有個人,只有大眾的個性。在佛光山的僧眾,人人皆有此想法,自然就會安住。

.佛陀本就具有人間性格,在人間教化中,使家庭社會、群我之間都能很平和、幸福、自在;佛陀也是人(已覺悟的人),人比神好,人是跟我們在一起的,彼此都 很平等,不像神,都是高高在上領導我們的。過去佛教之所以不能普遍,那是因為將佛教限在一個框框內(山林或寺院、關房)自我限制,而佛光山則無此限制,故 而由人間性格而擴展至國際性格。而佛光山的國際性,非只是在海外建個寺院而已,而是要將和平、平等、友愛、互助用到每一個種族的生活中。

.在這通訊發達的時代裡,國與國間在地球上,就如同是在同一個村莊內一樣,而生活在此「地球村」上的每一個人,當然就不限於是在某一個地區或某一個國家的人。

.在生活中,不掛念是否有吃、有住、有穿、有用;不掛念是否有壞人迫害欺壓等等的焦懼,每一個人的內心都很清淨、安然,這就是淨土。

.宗教是道德、良心,一個國家社會不以道德、良心為重,非一個好的國家。美國社會凡事都是用法律來解決,此制度非上策。

.工作是每一個人的天職,有貢獻者才富有,等著別人來施捨、救濟則是貧窮。

晚七時三十分,於如來殿會議室和即將結業的本期勝鬘書院的學生們舉行「師徒時間」––

當初設立勝鬘書院的因由,是專為幫助一些獨身的女強人有因緣親近佛法而設立的。

時下在社會上各階層居高位的女眾日多,由於大半時間都奉獻在事業上,相對的就沒有時間照顧到自身的婚姻問題。

人生的前途,對因緣要好好把握,若沒有結婚,也要有一個穩當的辦法來安住。集合社會上一些有相當成就的主管、經理、領導級的負責人,到勝鬘書院進修,探索另一個層次的心靈生活,不要輕易將青春賣給金錢、賣給愛情,更不要將自己的一生賭博性的輕易交給一個人。

身為女眾,不要金錢、不要愛情、不要婚姻,那要什麼?女眾從小就接受三從四德的理念,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中長大,飽受父母、社會的歧視,認為女孩無用;結婚 後,先生外出、應酬、交際,都沒有太太的份,又受到丈夫的控制;到了年老時,常受子女看不起或斥責。故女眾要如何超越這些限制,以得自在、解脫、昇華?不 外要對人情看透、要對人生看透,對世間要熟練人情世故,如果能再加上「佛法」,其對人間自有另一番境界。

世間上的一切都是虛假不實的,身體是一個騙子,青春、貌美、健康,都將隨著歲月成為過眼雲煙;親朋好友待我們就如同花朵一樣,謝落無常,得勢時就奉承巴結,失意時則視同陌路。人生要如何才能找到真正的依靠?要很用心來研討。

大家雖在勝鬘書院就學才四個月左右,當初要入學時懷抱「因求真理登淨域,為求佛法入寶山」的初心,在此結業時刻更不應該空手回社會,要將法寶(智慧、觀念)帶回去。

經過這段日子佛法的薰習,回到社會對一切應該要重新評定價值,什麼是真實的、自己的、有未來性的、有永久性的。不要失去自己的慈悲,不要失去自己的因緣,凡事要「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要對自己負責任,不要依靠任何人。

■十二月 二十八日  星期六

上午巡視佛光大學南華管理學院內的「南華學舍」工程,及大林佈教所,中午於斗六禪淨中心午餐。

今天在南華管理學院和就讀比較宗教研究所的徒眾們進行「師徒時間」,談及––

.如何規畫自己?要先認清自己的優點、缺點。口才好的,可以從事佈教師的工作;文筆好的,可以從事作家的行業;慈悲心懷的,可以從事慈善方面的工作;向道 心強的,可以老實修行。什麼專長都沒有的,可以發心工作,服務大眾。面對人生的選擇,要如何下判斷,則要靠自己,對自己負責的人生很重要。

.「知識」是人的一部分,而人除了知識外,還需要其他很多東西,如︰經驗、傳承、閱歷、見解、拓展,所以說,人是歷史的傳授者。

.如果說,身體是我們的房子,宇宙世界就是我們的旅館,人在天地間原本就是過客而已。

.「出家」要有出家的性格,出家好不好完全要看個人,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能在出家道上,默默安住四、五十年的,將會有大成就。

.人都有缺點、弱點,只要肯用心,很容易就可以找出來,能將自己的錯誤全部拿出來醫療,人才會健康。只要肯「改」,一定會進步,就怕不改而依然故我,如何進步?

.女眾的缺點是只想到自己,自私、嫉妒、心量又狹小,且易為情執迷失自己。而一個人的菩提心難發,所以對有心出家者,我都會儘量成就其心願,救其慧命。

.接待信眾,要主動、熱忱,十步內就有三句寒暄的話,臉上要不失笑容。人生對任何事情,只要歡喜接受,就不會那麼痛苦。有自信者比較有勇氣。

.在團體中,每一個人都是沙石,必須要用水泥來堅固,個人不宜爭功,集體創作很重要,懂得養深積厚,日久功力自然成就。而且不要有個人的性格,要有常住大眾的性格才重要。

.早在四十年前,我就非常重視在家教團的成立,其構思在心中醞釀,到最近幾年才成立「國際佛光會」;而在佛光山已有專為(未婚)男眾優婆塞設立的「淨 士」、為未婚女眾優婆夷設立的「師姑」等入道制度,並設有「師姑院」、「教士院」,讓在家信眾也一樣可以為佛教的弘傳盡一份力量。而師姑們從事的工作,則 大都偏向於社教方面,如︰出版社、美術館、星期學校、滴水坊、電視臺、廣播、中華學校等。

.遇到有學習機會,是不能讓人的,要用思想來學做人、學做事、學說法、學法務、學寫文章。

.讀書要進步,其方法不外自己「逼」自己用功,因人都有惰性,不逼則不會用心去做。一個人是否有前途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要寄望別人的提拔。人是「有用」或「無用」,完全看自己是否用心。

.戒律、傳統、現代是體、相、用的綜合體,戒律的生命是很有人性的,故戒律的寬容精神,要廣為宣傳。

■十二月 二十九日  星期日

清晨三時多,就被傳真機的聲響吵醒,雖有點累,但卻了無睡意,珍惜這段空檔,順手翻閱好幾天都沒有空看的報紙,有一專欄「世界奇鎮大觀」很有趣––

失眠鎮︰北歐挪威的北部有個小鎮,每到冬三月,鎮上四分之三的居民,都會患上嚴重失眠症,因而被人們稱為「失眠鎮」。因在冬三月白天也見不到太陽,據醫學專家和科學家研究發現,鎮上居民失眠是由於這裡冬天缺乏陽光的緣故。

夢遊鎮︰祕魯東南部的泰菜鎮有兩萬多居民,一到夜晚,他們就四處遊蕩,街上熙熙攘攘,甚是熱鬧。此病是先天遺傳所致,醫生研究多年都束手無策。

無房鎮︰愛爾蘭附近有個小島,島上有個小鎮,鎮上沒有一棟房子,居民分別住在七十艘破舊的船裡。

象棋鎮︰德國特連別克鎮裡有許多房頂上,畫有放大棋盤,鎮上男女老少都是棋迷。外地人想見鎮長,得先下六盤棋;外地小伙子進鎮求婚,就看他能贏幾盤象棋。

煙斗鎮︰法國聖克洛城有個小鎮,該鎮家家戶戶都會製作煙斗,已成為旅遊者的一項活動內容。

馬戲鎮︰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吉林頓鎮,共有居民七千人左右,全部是雜技藝人。他們人人會變戲法、會馴獸、會踩鋼絲。居民家和院子裡擺滿了巨型表演車、高空鋼繩等,因此被人們稱為馬戲鎮。

無盜鎮︰北大西洋中的斜爾沃島,有一個叫羅莎里沃的小鎮,該鎮群眾共同勞動,共同享受,極少犯法。島上有個教堂,是全島金銀財寶最集中的地方,鎖匙常常掛在門上,但珠寶從未丟失過。

另,還看到一則典故––

試卷密封姓名的由來
密封試卷上的姓名,中國古時稱之為「糊名」,其始於武周,據唐人劉餗《隋唐嘉話》載,武則天稱帝以後,為了羅致人才,首創殿試制度,令九品以上官吏和百姓 自行薦舉。但是,由於吏部官員與考生作弊,所錄取薦舉的人多數沒有真才實學。於是,武則天便下令考試之日,考生必須「自糊其名」––自己封住答卷上的姓 名,考官則在不知道考生姓名的情況下,根據答卷成績的優劣確定名次。

爾後,歷代相承,一直沿襲至今。

■十二月 三十日  星期一

有一則報導說,「壓力」是現代人面臨的最大問題。

《倫敦泰晤士報》就一百零四種不同行業做了壓力係數的調查,結果發現壓力係數最大的二十種行業是︰

1.獄卒 2.警察 3.社工 4.社工 5.救護人員 6.護士 7.醫生
8.消防隊長 9.牙醫 10.礦工 11.軍人 12.建築工人 13.管理人員
14.演員 15.新聞從業人員 16.語言學家 17.電影製片
18.職業運動員 19.外燴或旅館從業人員 20.大眾運輸人員 

有一封學生的來函––

「師父上人︰

學生到學院來就讀才四個月,這二天和學長們到如來殿會議室聽您的開示,其中有一句話︰『要拿出勇氣來跟我談談你們心裡的話,不要放在心上,如果連與我說話的勇氣都沒有,日後將如何去面對大眾?……』

就因為這一句話,讓我鼓起勇氣,給師父寫信,報告我的心得––

四個月的學院生活,深覺人間佛教的寓意及趣味所在,即『茶裡尋,飯裡找』,這是令我感到難能可貴的體認,也為此興奮不已。

入寶山修學,是件開心歡喜的事,懵懂的歲月已成過去,眼前是全然的新生,伴著喜悅與振奮,怎能不珍惜呢?

人不說不知,木不鑽不透;快織無好紗,快行無好步。故來到學院,要勇於面對自己––『破的補,綻的縫』。人人皆如此,故這兒上至師長、下至同學,彼此關懷、相互砥礪,精進不懈怠。

同學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向與習氣,有的為求不懈,突兀的高顯自我,失去了應對禮貌;有的視此如一般學校,略顯懶散。我曾為此諸多現況而生煩惱,直至近期,方領悟出︰至道無難,唯嫌撿擇。

『突破自己』是一項毅力的學習﹗我很喜歡學院的『出坡作務』,因為其意義頗深,絕非僅只於外表的活動,如︰

柴火坡︰撿一塊木材,即檢到信念,可以燃燒出火光。

掃地︰掃掉心中過往的陋習和常犯的不如法。

拔草︰每拔一根草,總不忘連根拔起,就像拔掉心中的煩惱與懈怠。

日夜相處,更覺學院中許多師長的慈悲大愛,與那份柔軟應對態度,著實令我折服,尤其是學務處的師長們,常為學生們生活中的問題和要求,儘量給予解決和滿足,那種耐心、包容、循循善誘的慈心愛語,不是外界所能了知的。

非常感激學院給我入學的機會,及受得菩薩戒。滿心感恩中,歡喜自己有如此際遇。每回聆聽師父上人的開示,都很法喜,您總是給人希望,讓人心生雀躍,對生命燃起火花。

真不知該如何表達心中對師父的敬愛,雖然在求法道上,我才剛起步,但卻時時告誡自己要『法依止』而行,唯有如此,方不失來佛學院修習的要旨,這也是我敬愛師父的一種表達方式。

祈望天下人,都能來薰習佛教的教化與啟迪,而在人格方面獲得新生命與活力,進而廣愛一切眾生。


學生 萬映儀頂禮」

■十二月 三十一日  星期二

上午九時起,為中視「星雲說」節目錄影,今先後共錄了五十集,部分內容有––

「見他修施時,而生隨喜心;
 隨喜之福報,與施等無異。」
––《過去現在因果經》

「若人壽命滿百年,愚癡心恆生散亂;
 有能智慧及禪定,一日活足勝彼長。」
––《佛本行集經》

「居孝事父母,治家養妻子;
 不為空而行,是為最吉祥。」
––《法句經》

「愛語離眾怖,無上慈悲法;
 內得甚深智,能滅諸煩惱。」
––《華嚴經》

「布施增長大福德,忍辱一切怨仇無;
 善人棄捨於諸非,離欲自然得解脫。」
––《佛本行集經》

「一切眾生此盡業,天人貴賤平等均;
 雖處善惡諸世間,無常至時無有異。」
––《佛本行集經》

「能行忍辱者,見者皆歡喜;
 怨家捨毒心,皆生親友想。」
––《大薩遮尼乾子經》

「世間五欲燒眾生,猶如劫火毀萬物;
 無常就像水泡沫,亦如幻焰無一真。」
––《佛本行集經》

菁華語錄

 

■心地功夫

禪坐是一種心地功夫,除了腿子要軟,性情也要軟,心地更要柔軟。

◎有水的地方,魚就可以游;有天空的地方,鳥就可以飛。佛光山是個有水及廣大空間的地方,可以培育出很多的花朵。

◎自己的世界要自己去爭取開拓,人們常因惰性而懶得再接受挑戰,久而久之,自然就不會進步,不會昇華。

◎集體創作,不是由很多人來支持一個人,而是每一個參與的人,都是主人。

◎有嘴說人,最好也能說自己;有眼看人,最好也能看自己,做事不要只要求人家待我們如何,要想一想自己,是否待別人很好。

◎佛法是要用悟的、用體驗的,沒有體驗的悟境,在學佛道上易退失信心。

◎一個人是否有成就,除了「觀念」的正見外,還要有表現,不敢勇於表現者,如何有自己的世界?

◎與人共事要和氣,講別人不好,自己何嘗是好?能夠找出自己不好的地方,比較容易進步。

◎世間上做事容易,處人難,但必須與人接觸,才能了解眾生需要的是什麼。

◎禪坐是一種心地功夫,除了腿子要軟外,性情也要軟,心地更要柔軟。

◎對他人好的建議或好話,都要很用心去聽,且記住他人的優點,來平衡其缺點。

◎人我是非只是一種過度時期的心態問題,時間一過,環境一變就不一樣,故不要太著意而起煩惱。

■第二個春天

在人生的旅途上,不管從事哪一種行業,能順著跑道往前走當然很好;但若遇到不順遂,就要考慮自己的能力、衡量自己的條件,換一條跑道,很可能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開始人生的第二個春天。


◎對一些不順不悅的境界,要懂得將心安住,心生不滿,就是一個不滿的世界;心生怨恨,就是一怨恨的世界,心裡很苦惱,就是苦惱的世界。

◎在正知正見下,戒法就容易受持。

◎生活的苦不算苦,一個人的思想、自由,受到控制、受到壓抑才是苦。

◎當別人對我們有所要求時,不要輕易拒絕,要具有喜捨心給予協助,且不求回報。布施時,要帶著感恩的心,感謝對方接受我們的布施。

◎若能將愛戀去除,人就不會有憂苦塵勞。能將世間的愛執看淡一分,就能淨化一分,續而持之,人的心境,就如蓮花出於污泥而不染。

◎凡事要知取捨,善人要奉行,善事要服務,不善之法要捨棄,尤其好人相遇要把握相交的因緣,好事當前要把握行善,否則因緣一錯失,就再也沒有機緣了。

◎做事要有事做成無事,不要去生事;說話,不說解釋的話、不能辯解的話,說話要說有建設性的話、幽默的話、誠懇的話。

◎一個人只要感覺內心有財富、有力量,對社會的服務,就永遠無盡期。

◎知人知面不知心,知道他人的心不容易,認識自己的心更不易;人之所以不會有成就,皆因不認識自己的心。

■觀念就是財富

很多事情靠別人不一定會成功,只能得到部分協助。自己有正確的觀念,要求自己,並將執著放下,接受別人的教誨,才能擁有成功的財富。


◎對別人的成就、好事,點滴都要覺得很了不起、很稀有難得;但若在自己身上,則沒有什麼,能有此謙卑的心,比較容易有悟道的感受。

◎「真善美」就是一種功德,應該用心的把這種功德供養給十方大眾。

◎三皈五戒就是實行自由平等最高精神,皈依自己的真如佛性、自性三寶。

◎一個人若太固執,非大乘根器,要如流水才會清,不要執著才會通。

◎對世間要放得下,對佛法要提得起。

◎七情六欲是與生俱來的,但吾有法樂不樂世俗之樂,以佛法的快樂來代替世俗的情欲。從禮佛、禪坐、梵唄、佛法義理的法樂中可以對治煩惱。

◎學佛者要先將自己的「執著」放下,才可能接受別人的「教誨」。

◎念念為眾生、為佛教、為大眾就是一種菩提心,要將自己過去未入佛門時的「自己」摔開,重新把「自己」活回來,過新生的路。

◎能接受別人的批評、責怪、無理要求,就表示肯接受改進,這種學習心態比較容易進步。

■放 光

口說善良的語言,就是口中放光。
眼看一切人事皆善美,就是眼睛放光。
耳能懂得諦聽、善聽,就是耳朵放光。
心中慈悲、智慧、清淨,就是心中放光。

◎事相上很多東西,看表相都是一時的,所以要看真心、自然的一面,好的要歡喜接受,不好的也不可以排拒,世間上圓滿的東西不一定就是好的,殘缺的美,也自有其一番境界。

◎何謂善知識?就是可以鼓勵我們奮發向上者,可以攤在陽光下講話者。

◎真正要過身心健康的生活,就是在觀人、觀事、觀境界都要很自在。自在之法門,不外「不比較、不計較」。

◎肯承擔就能擁有,能擁有自然就富貴。

◎做一個領導人固然很難,但能被人領導不僅不容易,更是一種學問。

◎一個人心中對稱譏毀譽不留痕跡,心量自然就會擴大。人有慚愧心,常懷對不起人的心念,就是修行。所以不要忘失自己的慈悲與因緣。

◎面對人生的選擇,要如何不判斷,則要靠自己,對自己負責的人生很重要。

◎將感動的緣由找出來,放在心中品味,感動就能恆久。

◎布施燈燭驅逐黑暗是一種有形的放光,若能以真理、智識、智慧等法布施供養人,而不致愚暗癡迷,就是一種放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