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個世界,六十年前還有父子,還有師生,那一點點微薄的情義。六十年之後,這種情義不見了,還有那麼一點,那非常稀有。現在人只有自己沒有別人,自尊、獨大這是潮流,這個潮流流到哪裡,我們不知道。其實聖賢的典籍裡面講得很多,中國古人做人,一定要求讀四書,讀四書什麼意思?吸收古人的智慧,接納古人的經驗,為我們這一生為人處世做個標準,做個參考。現在人把古人的東西都拋棄,都不要了,一昧崇尚科學,認為科學萬能,科學什麼都能解決。

如果我們深入細心去思惟,科學帶給我們的是緊張、是迷惑,不知道我們人生的目標在哪裡,方向在哪裡,不知道,一天到晚提心吊膽。決定無法理解古人那種心行的清淨、寂定、智慧,那個樂趣想不到,猜不到。你去想你也想不到,為什麼?你的心是浮動的。怎樣才能想到?入定能想到,不入定的人想不到。盤腿面壁依舊是妄想紛飛,雜念不斷,那個不是入定,身心都沒有定,只是坐在那裡像個樣子,假的不是真的。心沒有定,身也沒有定,這個事情就難了。定生慧,動生煩惱,心動盪浮躁哪有智慧?全是煩惱。能修得成嗎?未必。為什麼修不成?他沒根。根是什麼?孝敬。這兩個字沒有,所以他修戒、修定都很難成就,哪來的智慧!

大乘裡頭教導我們,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是真理,超時間、超空間,永遠不變的定律。十方三世一切菩薩都依照這個來修行證果,沒有一個例外的。我們不遵守這個定律,不走這條道路,想得到像佛菩薩一樣的果報,不可能,沒有這個道理。廣學多聞沒有定力,沒有戒定,他得到是佛學的知識不是智慧,聽多了、看多了,經典表面上的知識,沒有契入。定能契入,古人教給我們讀書千遍,那是修定。一本書不能換來換去,這一本書你念上一千遍,心就定了。心不定用什麼方法?用這個方法,選一本經書,你把它念一千遍。一千遍心還不定,念兩千遍,一直念到心定下來。再繼續往下念就開智慧,不定念到哪一句哪個字,豁然大悟。智慧開了跟諸佛菩薩一樣,沒有一樣不明瞭,沒有一樣不通達,所以這真實智慧、真實利益。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一0九集)2013/1/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