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教學在因材施教

 

下面第三段,「《彌陀疏鈔》云」,蓮池大師說的。蓮池大師講,「著事而迷理」,著是執著,執著事相,理就迷了,理是心性,「類童蒙讀古聖之書」,類是同類,就像童蒙,小朋友五、六歲讀古聖先賢的典籍,他會念,什麼意思不懂。古時候的教學,確實童蒙念古聖先賢的書,你看私塾裡頭教什麼?教四書五經。教他幹什麼?教他念、教他背。

 

現在人不主張,說這個教學法是錯誤的。這個教學法在中國用了幾千年,效果非常卓著,這個方法把人都教好了。現在新的方法把人都教壞了,什麼個道理?小孩子智慧沒開,不必講道理給他聽,只教他念背。為什麼教他念背?他天天在背書,他就不胡思亂想。所以背書的目的是教小朋友修定,是用這個方法,恭恭敬敬、規規矩矩的。

 

而且從前老師教小孩背書,他是一個一個教,全是因材施教。因為每個小朋友稟賦不一樣,用佛法講,善根福德不相同。有的小孩聰明,一天能背誦五、六百個字,這是上根人;中根人,能背三百字,三百以上。五百以上,上根;背三百以上,中根;能背一百個字的,下根。

 

標準是什麼?十遍就能背。譬如這一頁書,一頁書大概是,一行二十個字,十行二百個字,這一頁四百個字。小朋友讀,讀十遍,這一頁都能夠背誦,這差不多上根人,四百字以上。老師再試驗,再加一百字也能背,再加一百字還能背,再加他就不能背了,就知道他的能力能夠背多少個字。

 

一般最高的可以到七百字,這個兒童比較少,三、四百字比較普通,根鈍一點,遲鈍一點,背一百字、二百字。一百字背五行,以前叫上書,老師教你念,紅筆圈起來,沒有標點符號,用紅筆圈的,教你念五行。能背,十遍可以背出來,慢慢訓練叫他增加。所以,每個人的進度不相等,聰明的人快,愚痴一點的,他的進度就慢,各各不相妨礙。

 

私塾裡頭有這個好處,它不是整齊的,不是劃一的。現在你看本來是不平等的,偏偏把它整齊劃一,把它定成一個標準,這是不合理的。中國從前的私塾合理,每個人天分不一樣,老師要按照你天分來教你,不是整齊的。你要是真正了解,我們贊成古時候教學法好。他們會背了,十遍就能背,老師要督促他念一百遍,為什麼?不會忘記。如果記憶力差的人,老師要教他背二百遍,目的都是希望他能記住,不會忘記。昨天教的書,今天來上學,先把昨天教的書背一遍,再教新的。

 

所以私塾裡只教學生背書,只教學生生活,生活是活學活用,不是老師講給他聽。就是日常生活,教小孩給老師服務,端茶、端水,教小孩,吩咐他做。小孩要把老師服務好,為什麼?回家就去孝順父母,生活教育,私塾教這些東西。大的學生,十幾歲的學生,要教你燒飯,要教你這些烹調,你自己都會做,教你洗衣服,你回家才真正能夠侍候父母。

 

不光是念書,要會做家事,女生要做,男生也要做,你不能不會,你要會。所以,個個都會做家事,老師調教的。大學生帶小學生,大的有十幾歲的,小的有六、七歲的,大的要做好樣子給小的看,要做出榜樣。五倫就這麼教出來的,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小的對大的,像哥哥一樣,要尊敬他;大的對小的,小弟,要愛護他、要照顧他、要幫助他。

 

所以,他有生活在裡頭,他有很濃厚的人情味。這一個私塾就是一家人兄弟姐妹,老師就是家長,教你,你回家去怎樣在家裡面做個好子弟,這是老師的使命,老師的責任。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第三四五集)2012/5/17 檔名:02-037-034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