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專念有三個意思

 

下面「釋其義」,下面解釋上面三句問答的意思。一向專念有下面三個意思,第一個,「廢捨餘行,專立念佛,單提一句佛號,一門深入,不雜他法。諸行俱廢,唯立念佛名號一法,是名一向專念」。這個是專中之專,全部可以放下。這就是我們常常見到的阿公阿婆,他們就這個行法。

 

一天到晚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好像一年到頭他都不會講話,你問他什麼,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跟他講什麼,也不知道他有沒有聽清楚,他都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回答你。這就是這一門,決定得生,而且品位非常高。為什麼?他專到極處了,他用的心是真心,他沒有妄想、他沒有雜念、他沒有懷疑,所以用真心。

 

這樣的人我們對他要特別尊敬,要把他當作一尊佛來看待,禮敬諸佛,這是諸佛的樣子。一個道場有這麼一、二個人,這個道場有福報,有真修行人,有佛菩薩在。開利法師到我這裡來看我,我跟他提到這樁事情,他說他們寺廟裡頭有三、四個。我說那還得了!我就告訴他,對他們一定要尊重,那是佛在那裡做榜樣。

 

一個寺廟要有三四個人、五六個人這樣修的話,這個道場決定興旺。因為他們決定往生,而且都是很好的品位,絕對不在中下。第二,「唯以念佛為正業。為助此正業」,幫助這個正業,「而修諸行。念佛為主,餘行為助。主攝諸助,助隨於主。主助圓融,同入彌陀一乘願海。故亦名一向專念」,也行,一向專念也可以這個說法。

 

這就是有主有助,正助雙修。這樣修行的人也很多,也是多數。前面那一種少數,我們說他是專中之專。這第二種也算是一向專念,它裡面有修六度萬行,斷一切惡修一切善,他還用這個功夫。前面斷惡修善統統是一句名號,他一點都不夾雜。

 

第三,「以念佛為正,餘行為傍。正傍有別,主次分明」。正修跟傍修,像學校讀書一樣,有主修的課門,有選修的課門,選修是傍,主修是正。「一向念佛為主,雖不捨餘修,仍可名為一向專念」。為什麼?他就是修其他的,也是把它迴向作淨土,這就是一向專念。

 

像佛門裡頭,有禪淨雙修,以淨為主,以禪為傍;或者是淨密雙修,以淨土為正,以持咒為傍也行。這種人也不少,他並不是密宗,他用往生咒,也算是一向專念。每天不但念佛,他念往生咒,念一百零八遍,或者念二百遍、三百遍,這也行,祖師大德裡頭也有用這個方法。

 

「此論甚妥」,這三個說法都是很妥當。「是以念佛行人,莫不兼修禮拜、作願、迴向」,但是這些統統迴向淨土。禮拜,專拜阿彌陀佛;作願,願願求生淨土,決定沒有一個願,求滿現前的欲望,沒有這個必要,願願都要迴向淨土,這就對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第三四一集)2012/5/15 檔名:02-037-034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