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僧的意義與功德

 

下面是『飯食沙門』。就是齋僧。「以飯食供養僧眾」,在中國俗稱為打千僧齋,供齋,請一千個出家人,這個修福!大富人家喜歡修這樣的功德,實在是修福德。世間人學佛畢竟求福的多,求慧的少,求福的人多,喜歡福報。「《六波羅蜜多經》云:以食施者,當施五事」,就是布施飲食這裡頭含著有五樁事情,這是說他的福報。

 

第一個「施命。若人無食,難以濟命」。布施飲食就是供養他的身命,他的身體離開飲食就不能活下去。所以這個布施功德就大,用我們現在講是救命,還有哪一樁好事能比得上這樁好事!所以接受布施的要感恩、要祝福、要迴向,把自己所修學的迴向給施主、迴向給眾生。

 

第三「施力。以是食故,增益氣力」。有氣力才能工作,修行也要有氣力,沒有氣力那就生病了,生病就妨礙你修行、妨礙你工作,可見得飲食施命、施力。

 

第四,「施樂。以此食故,身心安樂。五者施辯。若飢餓者,身心怯弱。言說謇訥,不能辯了」。你就是再有智慧、再有辯才,如果你在飢餓的時候,餓得力氣都沒有了,話都說不出來,你怎麼能跟別人辯論?怎麼能夠教化眾生?這些,飲食是多麼大的事情。

 

第五施辯,布施飲食增長他的辯才。「飲食充足,身心勇銳,得大辯才,智慧無礙」。所以這身體的健康關係非常大。佛經裡面所說,「法輪未轉,食輪先」;換句話說,吃飽了有力氣才能轉法輪,轉法輪就是教學。自己修行、教化眾生都需要健康的身體,要很好的精神氣力,這才能辦事。我們知道布施這五種事,知道它的意義,知道它的真實功德,我們就會喜歡布施。

 

「飯食沙門者,經云:正令得滿四天下寶,其利不如請一清淨沙門,詣舍供養,得利殊倍」。這是佛在經裡頭勉勵在家同學,要知道布施沙門,出家人,布施他得大利益。大利益在哪裡?他修行,他有成就,是你布施有功,他成就之後,他能夠弘法利生,也是你布施飲食之功。

 

即使你這一生只布施過一次,這個出家人將來成就弘法利生,所有功德都有你一分。這一分不能缺少,缺少可能他的身命就斷了,身命一斷,修學、弘法利生全都等於零。這個布施多麼重要!

 

經上說的比喻都不是妄語,都是實在的。經上說清淨沙門,持戒、修定、開智慧的這些修行有成就者,這是清淨沙門。還沒有得清淨心的,甚至於還造作罪業的,要不要供養他?要,你供養他,你所得的功德利益是圓滿的。他自己有他自己的業報,我有我的業報,所謂「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在現前這個環境,如何能夠修清淨功德?經上講得好,只要我們自己心清淨,境界就清淨。我們用清淨心供養一個不清淨的修行人,我得的功德是清淨的,他修的功德不清淨,我得的是清淨。這是什麼道理?這就是經上常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

 

經上佛說「境隨心轉」,我們能轉境界,不被境界所轉,這就對了。明白這個道理才知道佛門真廣大,一切時、一切處,一切眾生會修都修成圓滿功德。所以禪宗老師測驗學生,常說「你會麼?」問題在會不會。境界沒有問題,因為境界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借假修真,你要會這個本事,你每天修積的都是真實功德,都是無量無邊。所以得利殊倍,所得的利益超過滿四天下珍寶布施。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第三四八集)2012/5/19 檔名:02-037-034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