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學的正確態度

 

如果心清淨,這個是求學,無論是世法、是佛法,原理是相通的,要用真心去學、用清淨心去學、用智慧心去學,你才能學到。這些話說得容易,做起來難,為什麼?沒有清淨心。一般人的心總是有疑有慮,有疑惑、有顧慮,有貪、有痴。這些東西對我們學習造成致命的傷害,為什麼?它障礙我們真性,讓我們對所學的產生疑惑,讓我們對佛菩薩起疑惑,對古聖先賢起疑惑。疑是菩薩最大的障礙,為什麼把疑寫在根本煩惱裡頭?根本煩惱六個,疑是第五個,貪瞋痴慢下頭就是疑。不是對普通事情的懷疑,對自性懷疑、對法性懷疑、對佛菩薩懷疑、對聖賢懷疑,我們縱然有心去學佛、去求道,都不能成就,一定要破迷開悟你才會有成就。因為聖賢的教誨、佛菩薩的經教是從真心流露出來的,我們自己心不真,就跟它格格不入。展開經卷,字字句句我們都設了障礙物,天天讀誦、天天希望,最後是落空,為什麼?障礙沒除去。

 

所以,佛在經上講這個「信」字講得好,「信為道元功德母」。信心是佛道的根源,一切功德之母,就是信心能生一切功德。疑心學佛,可以給人福德,不能給你功德。福德跟功德不一樣,福德的果報是你在六道裡得到五欲六塵的享受,這個五欲是財色名食睡,你能得到豐足的享受,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功德不一樣,功德能幫助你成就戒定慧,能幫助你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能幫助你到極樂世界去成佛,那是功德。學佛,對什麼是功德、什麼是福德,要分得清清楚楚。如何能保持功德?那就是忍辱,忍辱能保持功德。布施能創造功德,它需要忍辱去保持,功德才能起作用,這個作用是什麼?開智慧,證妙果,證妙覺的果位。證得萬法皆空,《大般若》裡所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就是這個地方四個字「我空法空」,真正於我、於法不執著,全放下了。我執放下,煩惱沒有了,就我空。法執放下,知見沒有了,你才能見如來。見如來就是見性,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你才得世出世間無與倫比殊勝的功德莊嚴,你得到。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三七一集)2011/4/11 檔名:02-039-037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