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善 聽(1995) -- 星雲日記37 星雲法師著

拒絕的藝術 1995/9/1~1995/9/15

■九月 一日  星期五

這兩天各報對選舉的回響,似乎比較注重各層面的音聲,其中《民生報》上的〈民生論壇〉中題為「是非竟變得如此晦迷混沌」,及《中國時報》上作者郭正典先生的「佛教徒能否參選總統」,很多信徒看了都反應︰「越來越有公平的聲音」。節錄如下––

  是非竟變得如此晦迷混沌––民生論壇社評

陳履安院長宣布要競選總統以後,政界有些人即不斷在討論,質疑他的佛教徒身分和過去的修行活動,甚至懷疑他歷年學佛的動機,且聲稱其宗教身分會影響到臺灣的政教關係云云。

近日以來,質疑、嘲諷、批判者的文章,與支持、辯護的文章都越來越多,彷彿成了一個真正值得注意或探索的問題。可是,為什麼佛教徒陳履安或星雲參與了政 治,就成了大問題,而長期從事政治運動的基督教長老會,卻不存在這些問題?難道某些教派教團從政、干政是合法的,某些宗教若涉及了政治便應受質疑?這是什 麼邏輯?

每年選舉,透過國民黨社工會的運作,各宗教其實都會發表聲明或宣言,支持國民黨。可是,這些支持彷彿都是「應該的」,一旦支持了非當權者,支持者便彷彿有罪似的。

這正是臺灣當前社會病態之一。許多事,只有某些人才擁有特權,只有他們能做;別人同樣做了,就是居心叵測,就無正常性﹗

像陳履安一宣布參選總統,馬上被指為濫用其職位及行政資源,可能違反行政中立,並鼓譟要他立刻辭掉監察院長職務。可是,同樣的邏輯,為何不用在國民黨李主 席身上呢?背德者不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恥,卻以極高的道德標準去要求別人,以道德為攻伐異己之工具,這比單純的敗德者,更為可議。

就像林洋港出版《誠信》,政界別有用心者不去檢討政治人物應有的誠信原則問題,反而指謫他缺乏民主素養,未弄清楚民主時代權位是不能再私相授受。可是,林 洋港所指出的,只是李總統多次公開表明不連任,這與私相授受有何相干?背信者不遭責難,反而去羞辱相信諾言的人,天下有這樣的道理嗎?

這裡舉了一些總統參選人的言行來做分析,並不是為了支持誰或打擊誰,而是說我們這個社會已經病了,風俗澆薄、是非錯謬,而輿論界似乎仍在鼓搧這種風氣。顯 而易見的真理,在權力及利益的操作下,變得如此晦迷混沌,其實是世所罕見的。保持我們清明的辨別能力,恐怕需要每位民眾自求多福。

  佛教徒能否參選總統––郭正典
在臺灣有史以來第一次總統大選中,陳履安先生的參選無疑地是最出人意表、最震撼人心的舉措,有人叫好,有人猜疑。

佛教教主釋迦牟尼曾捨棄王位,走度化眾生的宗教之路,但度化眾生也不一定非現出家相不可,歷史上有許多當政者是佛弟子的例子,如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中 國的梁武帝、陳武帝、陳文帝、陳宣帝、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武則天、唐中宗、唐肅宗、唐宣宗、清世祖等帝王,不是受過菩薩戒、皈依就是出過家。他們以 帝王之尊弘揚佛法,反而更能濟世利民、廣度有情,為何佛弟子一定不能從政呢?盛唐是我國最強盛的時代,也是佛教的黃金時代,不僅高僧輩出,連皇帝也多是佛 弟子。以前的佛弟子可以當皇帝,現在的佛弟子為何不能選總統?

佛教徒常給人潔身自好、消極避世的觀感,這可能與時下佛教徒一心念佛,但求死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修行方式有關。近年來慈濟功德會的社會救助,與佛光山的 人間佛教才稍改人們對佛教的刻板印象,佛教徒已開始入世了。佛教本來就有大、小乘之分,往生淨土只是小乘佛法;效法觀世音菩薩的「尋聲救苦、普渡有情」及 地藏菩薩的「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才是大乘佛法。陳履安先生在兩岸關係緊繃、臺灣內部政經動盪、社會不安的情況下毅然決然地投 入選戰,這在筆者看來,正是大乘佛法的顯現,也符合禪宗「直下承擔」的精神。將陳履安先生的參選視為「將自己包裝成宗教家,遂行的卻是政治圖謀」,恐怕不 是持平之論。永嘉玄覺禪師的〈證道歌〉裡有一段「大象不遊於兔徑,大悟不拘於小節,莫將管見謗蒼蒼,未了吾今為君決」,或可提供給與履安先生有相同疑慮的 人參考。

■九月 二日  星期六

聞老報人陸大聲先生因車禍在家療養,特地打電話到三藩市去慰問。陸先生在電話中提到,此次車禍是發生在費城附近,住院期間大陸中央研究院的顧毓秀先生前去探望他,並勸陸大聲先生平時要多誦《金剛經》,還說未來的世界是禪的世界,禪的書籍不可不涉獵……。

聽完電話,馬上囑三寶寺的依通法師,代表我前去探病,並送給陸先生一部《金剛經》。

晚,和住眾進行「師徒時間」,提醒大眾––

◎要發心做當機眾,代眾生發問。佛說法時,每一部經皆有當機眾提出問題,大家暫且將自己放開,做個當機眾,有些人不敢問,或了解別人想要知道什麼,可代為發問。

◎三十年來,我為臺灣佛教在弘法利生及各種事業上,確實盡了不少心力,佛教蓬勃發展的情況,已不可同日而語。就目前的佛教而言,未來必定比現實美麗,因未 來的佛教在制度上,如︰寺院建築式樣、僧服、稱呼、戒律、法會、共修、早晚課誦等,一定會趨向統一。在彼此溝通上也會加強,如︰禪淨密、南北傳、四眾弟 子、各地區婦女會、金剛會、義工會、青年會,由一個區域而到全世界,由聚會的因緣而取得彼此的溝通了解。

◎未來的佛教,寺院建築不在山林,而在市區的十字路口;內部不僅有大殿,更有大會堂;不僅有佛像,更有僧眾、信眾;不僅有大寮,更有大會議室;不僅有禪堂,更有佛學院;不僅有客堂,更有教室;不僅供膜拜,更有宣講。

◎未來的佛教不僅有農產田野,還有工廠設備;不僅有雜誌圖書,更有報紙電臺;甚至有代表佛教的體育隊,如棒球、籃球各類球隊,在世界體壇上表現;以及信眾生活所需的百貨公司、超級市場、信託公司,以解決生活的需要。

◎未來的時代,從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都必須有佛教的儀禮,像慶生、佛化婚禮、祝壽、總統就職、國會開會都要以佛教的儀禮加持;民眾都能皈依三寶,受持五戒,每逢香期(六齋日)都到寺院受持八關齋戒。

◎未來的佛教,僧眾不僅能當教師,更能在大學當講師;不僅能當護理,更能當醫師。

佛教未來的前景,一定比現在更美麗。

■九月 三日  星期日

上個月我為《講義》整理了近百篇有關人情味的文稿,這一個月給自己的功課是著手整理《星雲百語》第四集的文稿,其中有一篇〈不知道的樂趣〉––

  不知道的樂趣

「知」是一種欲望,是一種罣礙,不知道就沒有欲望。

不知道父母(長官)喜歡哪一個兒子(屬下),就不會痛苦,知道後會很苦惱。

在我們生活中,有時候知道可以解決問題,有時候不知道可以解決問題,給人騙不知道無所謂,知道後很痛苦。

我人在美國,颱風過境臺灣南部,佛光山受颱風吹襲徒眾不讓我知道,怕我擔心,等一、二個月恢復原狀後,我再回去,因不知道就不會去罣礙。

不知道除了增加愚昧無明外,有時也會增加勇敢、好奇、放下與自在。

我遇到很多難相處的人,但因我事先不知道,才學會了做人處事的方法。

在《戰國策》〈信陵君殺晉鄙〉中,唐且謂信陵君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人之憎我,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於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於人也,不可不忘也。」

「知道」與「不知道」哪一種好?並沒有一定標準,知道有知道的煩惱,不知道有不知道的樂趣。

■九月 四日  星期一

污泥可以長蓮花,沙田可以育禾苗,外境的好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是否能成為一顆有用的種子。希望自己受益的一句話,徒眾也能受用。

我總感覺未來比現實美麗,記得一九四九年元月來臺時,當時臺灣生活條件與我在南京上海的繁榮景象差距實在太大了,那時臺灣的佛教也大都停滯在神壇廟觀、殺 生拜拜的階段,沒有叢林的規模,更沒有教育、文化事業,不禁心有所感,於是就在《覺生》雜誌上,寫了一篇文章,題為〈回憶比現實美麗〉,敘述佛教在大陸對 人才培養與文教事業的用心。如今,臺灣佛教的蓬勃發展,已不可同日而語,對於未來,我總抱持無限的希望,期待「未來比現實美麗。」

最近有一些感想,提出來與大家分享––

◎接待來訪客人要依參訪地點「分工」,不要一大堆人擠在一起,負責引導的人,要讓客人覺得很「安心」,知道自己的空間,自己的所在很重要。

◎訂規矩要依法不依人,才能樹立權威。

◎身為當家師、知客師每天至少要向住持口頭報告一次,如果一連三天都沒有報告,非稱職的知客師,因沒有盡到承上啟下的責任。主管不喜歡屬下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沒有報告,得不到訊息。

◎各工作小組間,也要有定時會報,若沒有,彼此默契就不容易養成,自然就不易達成共識。

◎報告內容要衡量,常住必須要知道的,如人來客往、人事之類,如果一、二個星期仍報告不出內容,則表示太沒有觀察力,太不重視本身工作。

◎對自己的缺失,有的人「習慣」說沒辦法改,一個人會不會進步,就要看他有沒有學習性。

◎做人要老實,不要怨恨,不要發牢騷。

◎年輕時要學會看書的習慣,年老才易度時光;
 中年時要培養修行的習慣,年老才易度時光;
 老年時要懂得保健的習慣,年老才易度時光。

◎講政治,除追求自由民主外,還要考慮到是否幸福安樂,民主講究溝通與了解,這才是民眾需要的。
◎民主政治下,每一個人皆有權利參與,中國幾千年來的盛衰,唯有佛教是一直平順的在發展,可見宗教是超越時空的,只有宗教是一輩子的事,其他皆如過客。

◎我本身沒有什麼黨派,而且這也不重要,因心中只有芸芸眾生,臺灣目前要追求的是人權的尊重、政治的自由、人格的尊嚴﹗

◎人有了仇敵要去化解,去施恩惠,不要去結仇結怨、不顧人情。與人為善,皆大歡喜,是處事不可少的原則。

■九月 五日  星期二

上星期在羅嘉眼科因黃斑水腫做了一次眼底照相,今再前去複檢,依照片顯示,右眼一切正常,左眼因眼底微血管破損,致使血流到視覺中心的黃斑部位,故造成傷害而影響視覺,只要不再繼續惡化(不再出血),視覺就可以保持得十分良好。

造成眼底血管破損的原因是高血壓及血管弱,保持血壓正常是很重要的。在眼底血管破損部位,羅醫師為我做了雷射治療,右眼打了一百十七次,左眼打了兩百十四次。

離開羅醫師診所,在出口處碰到不少信眾,表示對我四月分在榮總手術的關心及康復的祝福,有的人在握手時緊緊不放。「握手」對一個公眾人物是免不了的禮貌,但如何握得恰如其分,也是一門學問。

「公」,是對年老者的尊稱。古時五等爵的第一等,即稱為「公」,故「公」是尊稱、無私、公平、出於眾意者,始稱之。通常社會上一般人︰

尊稱年老的男人為「公公」
公平不偏為「公允」
有公權的人民為「公民」
公平正直為「公正」
公家的田地為「公田」
大家不吃虧為「公平」
社會公共的安全為「公安」
許多人共同的地方為「公共」
由眾人所決定稱「公決」
公務人員辦公的地方為「公審」
大家所承認的事稱「公認」
公開表演稱「公演」
為公眾服務的官吏為「公僕」
公開查詢稱「公署」
公眾的評論稱「公論」
公共的道德稱「公德」
依法令從事公務者為「公職」
眾人共同的利益稱「公益」
公開的書札稱「公啟」
大家推舉稱「公推」
世界公認的道理稱「公理」
行政機關所發行的報章稱「公報」
開放而不祕密稱「公開」
不隱瞞也不顧忌稱「公然」
公平正直的道理稱「公道」
公眾自由通行的道路稱「公路」
同業人員互助合作的會址稱「公會」
費用由各人平均負擔稱「公攤」
請求大家看稱「公鑑」
忠實奉公不計個人損失稱「公而忘私」
一切事情按照規定辦理稱「公事公辦」

■九月 六日  星期三

我經常巡視各別分院道場,當地住持向我簡介道場法務活動時,也不忘向我介紹當地信徒,常常不經意地從他們口中聽到,某某信徒過去常常來此共修,現在很少來,甚至根本不來了。我當時隨口就說,你們沒有替信徒添油香﹗

信徒向寺院道場添油香、修福做功德來護持道場,也需要寺院法師給他們添油香。

要如何替信徒添油香?我回想這一生當中與信徒接觸,受過不少的贊助,但我也替信徒添了不少油香,如︰令其法喜、主動向信徒招呼、奉茶、滿其所求。中國寺院 長久以來,即有向信徒添油香的例子,像叢林的掛單制度、供養上書齋主姓名、回向、灑淨、祝禱、每逢歲末的臘八粥、灶符、春聯、普同供養等,將佛教的關心, 送進每一個家庭。佛光山在海外建道場,為信徒接機送機、義診、雲水醫院、開示、共修等,都是在替信徒添油香。

除了這些傳統寺院向信徒添油香的方式外,現在信眾到道場來,我們要如何替其添油香呢?我們可以向信徒讚美、微笑、親切、服務、說法、尊重、慰問、解決信徒困難等方式來為其添油香。

有供養心的信徒常為寺院添油香,有供養心的法師也要不時為信徒添油香。

■九月 七日  星期四

人與人之間是互助的,沒有人可以獨立生存;像瞎子與跛子,也要彼此互依才能生存。要尊重每一個人的意見,不要任性推拒,不看重別人的立場。若這也不要,那 也不要,凡事一拒絕,就什麼都沒有了,與人共事要包容接受,禮賢下士,尊重對方,若拒絕,將因緣推開,則什麼都沒有了。

拒絕人情,拒絕因緣,主要是由於能力、慈悲、道德不夠,能幹的人絕不會隨便拒絕別人。

拒絕不可傷對方的心,人生任何經歷,都有從不了解到了解的過程,拒絕此種生活方式(環境),就要有另外一種生活方式來代替。有人找我講演、開會,我分身乏術,且深悟凡事不一定非我不可,故而找人代替。我因「拒絕」而有所「代替」,世界會更寬廣。

凡是有人跟我們接觸,必定要給對方希望,一個肯低頭、謙虛、彎腰者,必定會成功。佛法最重要的是視人如己,否則不會長養慈悲。把「人」、「我」隔開是不可行的,人我必須是要一體,才好做事。

■九月 八日  星期五

一個人不認識自己,即不識大體,如何成功?

我在二十歲時,並沒有想到我要做什麼,只曉得跟著大家學,勉強說很嚮往當作家,但卻不敢想。這一生給我幫助最大的是為程度比我差的人讀書、讀報,且是倒著念(對方正面看,我倒著念),從中培養出不少樂趣。

我的個性是隨緣不變,但隨緣非隨便,非隨心隨意,而是遷就現實,隨順別人意思為對方著想。

早期為報紙、電臺供稿是隨緣,沒有領其職務是我不變的原則。我一直主張可以化導社會(隨緣),不要為社會所化(不變)。關懷社會是隨緣的原則,不干治是不 變的原則;面對應酬的場面,在魚肉葷腥旁吃我的醬瓜鹹菜也是隨緣的原則。有人批評佛門既然主張素食,又為何要有素雞素鴨的名稱?我吃素幾十年來,都沒有看 到什麼雞鴨,只吃到豆皮、豆腐,這也是隨緣的習慣使然。

在世界各地行腳,信徒供養我住五星級總統套房,為不拂其好意,不得不隨緣;簡單的塌塌米也是我的床,這是僧眾樸素的不變原則。我非刻意結交達官顯要,只是禮貌上的隨緣。

平時我吃稀飯也好,吃麵也可以,這是一種隨緣性格,我的原則是只要吃飽即可,吃什麼並不是很在意。我常因為太隨緣,而受了不少傷害,但人太不隨緣,就容易變得古怪、執著、孤僻、不通融。隨緣可減低我們過度的執著。

人有善的理想、原則時,要能改變環境,不要被環境改變。剛開始的時候要適應環境,安於環境,進而改變環境。我與任何人相處都可以安住,表示我有隨緣隨喜的性格。但我不會同流合污,而有很清楚的是非善惡觀念,因為我很認識自己。

■九月 九日  星期六

今閱讀《張老師》雜誌,有一則關於如何培養內在美的短文,值得徒眾參考––

內在美即指內在的美好品德,包含的範圍有︰個人思想、看法、談吐、行為、舉止、態度、應對、進退、精神等。其中有幾項內在美的基本特質,如︰

1.隨時保持愉悅的面孔與心情。
2.有容人雅量、不計較別人錯失。
3.誠實面對自己的過錯。
4.具有親和力,讓人喜歡親近。
5.保持一顆歡喜的心並樂於助人。
6.欣賞別人優點而不嫉妒。
7.積極工作、不怠惰、不抱怨。
8.不斷充實自己。

除此之外,我覺得還應該具有「不比較、不計較」的胸量,因凡事不比較、不計較才能彼此取得合作。人一生煩惱皆由比較、計較而來,能不比較不計較,那又是一番海闊天空的意境。

平常我也有到處結緣的習慣,所以很多人喜歡我,簡單幾句韓文、日文、英文、客家話、廣東話等口頭招呼,我都很用心學,為的是想碰到當地的人士時,用他們的語言和他們寒喧,給對方歡喜,希望徒眾也都能有此性格。

■九月 十日  星期日

西方寺住持依日,今提供我一則在ABC電視上看到的新聞報導,主題是「美國的佛教徒」,內容簡述如下––

全世界有三億以上的佛教徒,以亞洲地區為主。在美國,多數的佛教徒是從亞洲移民而來,移民同時也將信仰一起帶入美國,也有不少美國人在佛教中找到精神上的慰藉和皈依。

蓋諾是一位退休的汽車工人,在基督教浸信會長大,他說︰「我一生所追求的,到頭來都是一場空。直到接觸『禪』之後,才獲得精神生活上的滿足。」

記者︰「在美國有五百萬美國人開始學習佛教的禪修。教主佛陀,是一位悟道與慈悲的聖者,能在痛苦的世間裡找到真正的寧靜,並把生活重點放在當下,而不是死後。

佛教有很多派別,如禪、淨、密等多種,但都有一相同的目標––找回自己真正的本性。透過空掉內心的妄念,和集中注意在呼吸的出入,讓人可以很清楚的意識到當下。」

傑克︰「剛開始學打坐時,可能感到不舒服,或感覺內在有衝突,時感希望,時感害怕,當你能觀照到它,便能夠平靜下來,進而泰然處之;尤其在靜下來的時候,慈悲的心念泉湧,就會擴大而將慈悲回報你周遭的人們。」

記者︰「越來越多美國人士信仰佛教,尤其是受過高等教育及中階層人士,信仰佛教者日益增多」

勞瑞︰「美國人一向很獨立,他們希望為自己而活,尤其是修行,是一項自己能做得到且必須去做的性靈修持。」

記者︰「對傳入的佛教,美國注入了自己的特色,在演變過程中,省掉一些佛教儀式,對於那些放棄從小家庭的傳統信仰,而追求心靈和平嚮往的美國人,佛法特別具有吸引力。」

比索︰「我從小在猶太家庭中長大,親近佛法以後,才感受到佛法比猶太教更能滿足精神上的喜悅。」

羅勃︰「佛教是一種內觀的教育,讓人在生活中保持清明,學習智慧與慈悲,而且是適用於所有人的。」

記者︰「美國佛教徒的修行雖著眼於現在,但並不完全忽視未來。從過去傳統的『星期學校』和『希伯來學校』轉信佛教的美國人,很積極地將佛教戒律用來教育他 們的子女,這些孩子們的父母表示,現在學習坐禪也許太早,但學習慈悲永遠不嫌早,學習尊重生命也永遠不會太年輕或太老。」

由這一段新聞報導的訪談中,不難知道,佛教在今日美國社會中普遍被接受的情況。猶記得西來寺在接待牧師團體來訪時,就有人說過,佛法能加強及幫助他們去思考原有的信仰,不僅彼此間沒有衝突,且可以常藉打坐來澄靜自己的思想,對自己的靈修很有助益。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只要有心,沒有做不到的事。

■九月 十一日  星期一

遠在北歐服務的永護,寄來瑞典禪淨中心七月、八月兩個月分的活動內容。每次接到徒眾的工作報告,關心的情愫總隨著字裡行間跳動,希望他們在外,法務一切順 利,祈祝當地信眾能給他們護持,當然更希望他們身體健康平安。只是海外徒眾的工作報告太少了,不過我也能體諒也許他們工作太忙了。

僅就永護兩個月的工作報告,摘錄重點如下,讓徒眾也能了解一下,北歐目前弘法狀況––
七月二十三日,上午九時,在斯德哥爾摩瑞典華人協會的中文班教室,舉行佛學會考,分為丙組和丁組。斯德哥爾摩考區成績不錯,滿分者兩人,九十九分者三人, 最低成績也有七十六分。其他的奈斯分會考區及挪威奧斯陸協會考區,因逢七月假期,很多人出國度假去了,所以考生不多。聖彼德堡協會也因七月假期不便舉行, 擬於八月七日再舉行俄文佛學會考。

七月二十九日,前往倫敦佛光寺支援七月分佛事法會及供僧法會。此次八關齋戒有兩位來自葡萄牙的戒子,大家反應都很不錯,很多人表示,希望能再辦類似的活動,如︰短期出家,傳授五戒、菩薩戒等,讓在歐洲的信徒,也有因緣受此法益。

八月十三日,在倫敦佛光寺舉行的供僧法會,是英國佛教界的創舉,應供的法師有四十多位,來自各大小乘及顯密的代表,觀禮信眾有四百多名。很多南傳比丘表 示,這樣的供僧場面是他們幾十年來想做,而一直沒有辦到的。巧的是國際佛光會副總會長阿那努達法師到英國度假,特請他在供僧法會上致辭,加深了大眾對佛光 山及國際佛光會的印象。

八月十六日,和巴黎道場的依照分別飛往德國,支援柏林禪淨中心的梁皇法會。來自巴黎道場的三十多名信徒,一一展現他們的絕活,小籠包、麻薯、水餃、涼麵等 紛紛出籠,為籌建柏林道場義賣,大家在參加法會之餘,又出錢出力,帶動整個禪淨中心的氣氛。八月十七日(農曆七月二十二日)適逢師父上人華誕,依照法師特 代表大眾,打電話到西來寺,向師父上人致意。

八月三十日,近兩個月來,分別到英國、法國、德國去協助各別分院的法會,今終於回到瑞典,散居在海外道場的師兄弟們都很認真在推廣弘法的家務,信徒的護持也很令人感動。很希望在北歐地區的信徒能再多度一些人,這是我目前最積極要努力的行事。」

下午搭乘四時十分華航班機回臺北,臨行前到母親住處,向母親告假。

■九月 十二日  星期二

經過十多個小時的飛行,下午七時四十分抵桃園中正機場。

由於多年坐飛機的經驗,養成我在漫長的飛行途中,能「自如」地運用這十多個小時。從上飛機開始,我就把尚未拆閱的信件,一一拿出來處理,其中當然以徒眾的為多。不難看出除工作外,人事問題是時下青年們最感困擾的。

深覺「習性」是阻礙一個人進步的絆腳石,各單位住持主管在領眾之餘,要會教育住眾。平常要常集訓,以取得大家的共識,才不會事倍功半。而身為屬下者,也要用心揣摩常住的需要、住持的意思,才能事半功倍。

有一句話說「演別人的人生容易,演自己的人生困難,因為沒有自己的腳本」。最具體的事例,莫過於那些得到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的演員們,他 們能在舞臺上非常傑出的演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然而在舞臺下面對自己現實的人生,卻不見得每一個人都過得很好,主要在於沒有腳本可以揣摩。

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能創造,希望徒眾能為自己寫腳本,在弘法利生的事業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主管要不時提拔屬下,並不倦的領眾、帶眾、惜眾、護眾;為人 屬下者,應好好與主管合作,並要修業、敬業、樂業、創業,如此才能樹立好的楷模。為讓後學有一腳本可循,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晚,安單在臺北道場。

■九月 十三日  星期三

或許是時差吧,清晨三時左右就醒了,在道場繞來繞去,不是這一道門鎖著,就是那一道門關著,這是住在大樓公寓裡的人們,為公共安全而實行的措施。白天在道 場,看信徒人來客往的穿梭,並不覺得空間小,但此刻卻怎麼繞,總是在有限的空間裡打轉。人若沒有敞開心扉,就像是一道道封閉的門窗,思想永遠在有限空間 中,而不能超越。我還是喜歡白天的臺北道場,到處都可以通行無礙,顯得朝氣蓬勃。

九時,臺北道場的住眾正在舉行會報,隨緣前往參加,很自然的提到目前社會最熱門的話題,不外是總統候選人這件事。

民國以來做總統的,都是基督教徒,從國父孫中山先生到蔣中正、蔣經國、李登輝,我們大家都很擁護他們,並沒有覺得他們是基督教徒,只知道他們是總統。而這 一次陳履安院長要出來競選總統,我支持他是因為「我是宗教性」的一句話,我是宗教第一政治第二;佛教徒也有不少人不支持,那就是政治第一宗教第二。本著佛 教徒只針對佛教觀點而發言,我不懂政治,純粹是服膺我的信仰,我若不表態就非佛教徒了。

我的表態是我個人的事,在很多記者的追問下,不得不說出我內心的祕密。我們對別人的「心中愛」都沒有反對,為什麼我們的「心中愛」要讓別人來否定?

這一次從加拿大、美國一路行腳,除了舉行皈依、講演、家庭普照、佛化婚禮外,還有無數次的座談會,也看到各地的佛光會、檀講師都很活躍,帶動佛教欣欣向榮的氣氛。

對海外的徒眾,我有些許感受––時間、精神、閱歷,可以提升一個人的資歷,很希望每個徒眾都有能力住持一方。而不能做領導幹部者,也就是說不能做住持者,不外是犯了以下這些毛病––

不吃早飯、不做早課、不負責任、不發心、不懂法務、不會說法、對信徒不親切、不結人緣、在處事上沒有人和、講話粗魯、沒有立場、不忠誠、說謊、私心太重、 俗情太濃、只對一個人好、情緒太壞、懶惰、好惡太強、脾氣太大、習氣太多、沒有耐性恆心、不明是非、不知善惡好壞、沒有表情、不肯讚美、沒有笑容、過分作 怪、功勞不肯與人分享等。
有能力做住持主管是一回事,能否受信徒擁護支持,就要看是否去除以上這些毛病,否則就不會是一個好的領導幹部。

而做一個幹部,最重要的是––

1.向上報告︰人不要怕報告,不報告則上下不易交流,沒有交流,決定的政策就不易貫徹。報告的方法有很多,如口頭報告、文字報告、與各單位一起會報,不報告就不知道,不知道在團體中就沒有你的存在。

2.不要拒絕︰面對信眾無限期望熱情的要求,不要輕易拒絕,就是拒絕也要有代替。凡事不要輕易拒絕,能幹者工作一定會皆大歡喜。

下午,開車南下回佛光山。

■九月 十四日  星期四

這幾天正好是叢林學院各級學部學生開學典禮前的聯合講習會,學部老師請我前去為學生們講話,藉此因緣也集合全山職事,於如來殿大會堂,作一次「師徒時間」。

自從四月分在榮總做了心臟繞道手術以後,就常常會想到,人的身體有頭痛、胃痛、神經痛及眼、耳、鼻、舌、身等病痛,尤其是心理上更有貪欲、瞋恨、愚癡、嫉妒、懷疑、邪見等毛病,其中以心理上的毛病最嚴重。

佛陀是無上醫王,能讓我們從愚癡轉成般若;讓我們證悟真理而從邪知邪見轉為正知正見;從平常對真理的懷疑,進而啟發對真理的正信;對我們所遭遇的種種非 法、不合理,都能還給我們一個合理、合情、合法的人生。如果一個人不把自己的毛病找出來,如何能進步?眾生有八萬四千的毛病,自己有多少毛病要沉思自我檢 討。

據我的觀察,時下一般青年人最容易犯的的毛病有––

1.不明白(愚癡)︰對佛教的歷史、義理、未來、傳承、意義、價值明白嗎?對常住的制度明白嗎?如果不明白就是犯了愚癡的毛病。

佛光山常住是不儲財的,所有的錢財都用在弘法、文教事業上。在人事任用上,有調職的制度,為的是給大家學習的機會。對於自身投入的常住,認識多少?在此所 修所學應該具備什麼態度?自己的未來發展何去何從?如何任重道遠?如果不能建立起對常住的信心、對佛教的了解,就是犯了不明白的毛病。

睡眠太多、是非太多、妄想太多、執著太多、自私太強,都很容易蒙蔽我們的真心。很多人在求取知識的過程並沒有真正明白,在愚癡裡就更不知道我們的心。不認識自己,豈能不愚癡。
2.不會算(糊塗)︰不會算的人生就是糊塗,對自己的一生沒有規畫,一天沒有一天的行程,一年沒有一年的計畫,就是糊塗。自己將來打算從事傳教?從事文化工作?從事行政法務?從事慈善事業?如果連自己的性向都不了解、不認識,不是很糊塗嗎?

士農工商各行各業之所以會發財,就是因為會算。有句俗話說「穿不窮,吃不窮,算盤不到一世窮」,大家不妨為自己算一算,今年幾歲?在此投注的青春、生命, 投入多少就播多少種,希望將來如何收成?要如何施肥才能讓樹苗茁壯,果實豐收?這都不是用情緒決定的,而是用因緣、用辛苦、用勞力、用關係,共同發展成 的。

我沒有什麼長處,唯一有的是我對人生很會算,如我在佛教裡投資的生命時間,一定要有收成,不會隨便放棄。所以我很希望大家多增加一點利息,讓將來有前途, 能成佛作祖、能了生脫死、能斷除煩惱、能身心安樂,將來法喜禪悅,慈悲道德,人格清高。縱使不行也不能將自己信心、信仰都丟失了,否則賠的本就太大了。不 會算就是犯了糊塗的毛病。

3.不合作(自私)︰僧團又稱為「和合僧」,「和」是和合,「和」是集體創作,我們要集體創作出一個現代化的人間佛教、現代化的教團、現代化的幸福美滿佛 教。獨木難支大廈,一個人不能成事,一根手指頭,打人不痛,五個手指成一拳,力量就很大。一根筷子夾菜夾不起來,兩根筷子合作就能夾菜。「合作」不是說要 你來與我合作,合作是大家一起互相合作。如同眼睛管看、耳朵管聽、口管說話、手管做事、腳管走路、頭腦管想,大家集體創作。

如果我們的眼、耳、鼻、舌不看、不聽、不說,甚至彼此侵犯的話,就如我們一個家庭中的每一分子都不分工,都是彼此計較、比較不合作,那麻煩就大了。

希望大家要多親近善知識,多向別人點頭請教,多結一點善緣,多和人合作。「要得佛法興,除非僧讚僧」,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夠健全,可以說在佛法中,還算 是殘障人士,應該帶著不足的心情,親近善知識,尊重別人。把我們不合作自私的毛病改了以後,將來才會有人緣、有成就、有前途。

4.不主動(落伍)︰與人賽跑所以會落敗下來,是因為力氣不夠,人不主動,力氣就會不夠。時代進步在於全面自動化,而能大量生產;現代人要趕上時代,「主動」就是要把自己自動化,不要讓別人來擺佈我們,要做個主動、有表情的人。

主動是我們的能力、能量,我們要發揮主動的精神。如主動研究佛學、主動參與社團、主動提出建議、主動勞動服務、主動給人幫助、主動服務眾生、服務佛教、主動去開山建寺、主動做不請之友。

世間上沒有白吃的午餐,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十分勞苦就有十分成就,一個人的偉大,是積多少汗水血淚所莊嚴起來的。身為一個時代青年,應該本著自動、自發、自主,自我向前、自我要求、自我成就的精神,所謂︰「紹隆佛種,捨我其誰?」

佛法最了不起的一點是,雖皈依三寶,但還是以法為中心。「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皈依自己不皈依其他。真理是唯一的,在真理領導之下,每一個人都要 自動自發,凡事一切自己來,好像自己本身就是一個發電廠,主動從事佛教文化、慈善等工作,或做研究、讀書、報告,不要讓人牽著鼻子走,「主動」是很重要 的。

5.不慚愧(無恥)︰在叢林中對不如法的人,我們說是「不知慚愧」,無愧之人不作語也。人與禽獸不同即在於是否知恥,羞恥之心是一個人向上的力量,「慚愧清淨水,洗淨染污心」,慚愧的法水,可以把我們污染的心洗清淨。

能恥有所不知,恥有所不能,恥有所不淨,就會發憤圖強。一個人的品德究竟能增加多少,就看慚愧心有多少。每天可以自問,我的慈悲有多少?不慚愧怎麼會有慈 悲心?責任感有多少?不慚愧怎麼會有責任感?學問有多少?不慚愧怎麼會有學問呢?人要知慚愧才知道學,知恥近乎勇,知恥自然就會奮發向上。

6.不坦白(虛偽)︰不坦白就是妄語,妄語比殺人還要更厲害,殺人是有形的,而妄語騙人,有時候被騙的人都不知道。多少人的法身慧命都被妄語耽誤了;多少 要好的朋友,都因為挑撥離間的妄語而反目成仇;多少的好事,也常被嫉妒的妄語給破壞。妄語之可怕,就跟殺生、偷盜犯五戒一樣。

人的是非煩惱大都來自彼此不說清楚、不講明白、不坦誠、虛偽所致,人與人之間能做到「講清楚說明白」才好。

我們要了解別人,先要把自己讓別人了解;希望人家尊重我,要先尊重人家,以樹立坦誠的形象。佛門中雖有方便妄語,但那是為成就別人的善事、好事而說的。如 果妄語中有侵犯到別人、傷害到別人、損害到別人就是不如法。一句妄語雖沒有人會拆穿,但因果報應會知道的,為人應該坦白不要虛偽。

7.不發心(懶惰)︰心如田地,我們要開發自己的心田、心地。世間上的寶藏財富不在銀行,不在荷包裡,而是在我們自己的心田裡,只要我們開發自己的心田, 就是「發心」。我有信仰,就將信仰開發出來;我有慈悲,就將慈悲開發出來;我有智慧,就要把智慧開發出來;我有慚愧心,就要把慚愧心開發出來;有一顆歡喜 心,就要將歡喜心開發出來;如此人生就會很樂觀開心。

在三皈依中,當願眾生發無上心,最主要的是自己要發心,皈依佛自己發心,皈依法自己發心,皈依僧自己發心。發了無上心才能體解大道;發了無上心,才能深入經藏;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無上正等正覺),才能成就菩提心菩提道。

8.不認主(慳吝)︰狗之所以被人稱為忠心,那是因為牠很會認主,認主的幹部,容易得到主管的提攜。所謂良禽擇木而棲,忠臣擇主而侍,一個不認主的人,必會輕易的離開職守,輕易放棄自己的責任,當然就不會有主管願意接受他。

有些領導人能力不夠,但仍要尊重他的職位,我常說我之所以會教書,那是從不會教書的老師那裡學來的;我認字,是從不識字的母親那裡學來的。對方的不會、不 懂、不如,正好可以讓我們研究、改進。愚者也有一得,聰明能幹的人,不一定要去找很好的老師來學習,只要認主不嫌棄對方,一樣會有很好的收穫。

9.不認錯(固執)︰現代年輕人大都犯有這個毛病,凡事都有理由不認錯,所以在叢林受教育,都是「有理三扁擔,無理扁擔三」,就是要把你的「理」打得沒有以後,真理才會現前。時下一般人所講的理,都是歪理、假理、錯誤的道理。

學習要從「你對我錯」開始,錯的都是自己,「對不起我錯了」、「以後我會改進」、「下次我會注意」,要常掛在嘴邊,如果一個人一天當中,能認錯三次、五次,必定會很有進步;一個月當中能認錯一百次、兩百次,此人一定會進步會成功的。

10.不思考(膚淺)︰時下一般人,都不用思想,看事情都很浮面。甚至對許多事情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就隨便亂說。舉個例子來說,有人不信因果,但因果不是 「相信不相信」的問題,它是一個現實的問題,不相信只是表示你不承認事實的存在,是很無知膚淺的舉止。很多事情,一般人都不去深思,到頭來,吃虧的還是自 己。

■九月 十五日  星期五

專為本山徒眾、叢林學院學生及國際佛光會檀講師、檀教師研讀自修使用的《佛教》,一套十冊中的《教理》和《經典》已於本月初出版了,今晚特召集本山序級徒眾,將這兩本書分發給大家。

我一生致力於佛教教育,但能擔當弘法重任的人才,卻不易培養,故很積極向大家推薦這一套《佛教》。

我有隨緣的個性,但堅持做人的原則,《佛教》這一套書,主要贈予的對象與辦法是––
一、對象

1.凡本山序級之僧俗弟子。
2.目前就讀教育院之學生。
3.有正知正見且具閱讀能力的功德主。
4.弘講師、檀講師以上資格者。
5.各級佛光會督導、會長等,經總會評鑑認定者。
6.與本山有特殊因緣人士,經宗務委員會認可者。

凡符合以上條件者,均可擁有此套贈書,每套計十冊。

二、未符合以上條件之人,凡參加檀講師講習會,申請獲准受贈此書,在三年之內評鑑為檀講師、弘講師、檀教師、弘教師者,即可擁有。
三、擁有此書者,凡參加檀講師講習會,在五年之內考取為檀講師、弘講師、檀教師、弘教師者,即可擁有。

四、中途離開本山或脫離佛光會、被取消檀講師資格者,或不合以上第二、第三條件者,即應退回。

五、辦法

1.凡對外講說者,本會備有抽印單頁作為教材,分發給聽講者,但應酌收工本費,交給本會。
2.擁有此套叢書,應勤加研讀並嚴禁轉贈他人。
3.若不用或無處收藏,可歸還本會。
4.因此書仍未定稿,故不對外流通。

除此之外,來向我申請者,我可以送你《禪藏》、《阿含藏》、《佛光大辭典》、《星雲日記》、《星雲大師講演集》等一切有關我的著作。但這套《佛教》,我就 不能隨緣慈悲的送人,因為這套書旨在作為本山徒眾及檀講師們弘法講演之教材,不合乎條件者,就不能贈送,這就是我的「做人原則」。

佛教衰微的原因之一,就是經典太多,沒有辦法一一閱讀,很多人乾脆不看。所以三十年前,我就有心要編這一套書,直到現在因緣才成熟,一套十冊,每冊三十萬 字,共三百萬字,類似佛教小型藏經,內容都是了解佛教必須要知道的,不僅可成為教科書,更期望因這一套書的輔助,可以讓很多人都成為佛教的傳教師。

《聯合報》記者胡宗鳳小姐,得知我自美歸來,專程上山訪問我,訪談內容如下––

問︰大師,您既然公開表態支持陳履安,也曾說過陳履安、林洋港有合作空間,是否可以深入談一談將如何促使兩人合作的事?

答︰我認為現在不是談這個問題的時候,而且這個問題應該用平常心去看待。會有什麼樣的結果,都應該讓他們兩人自己去談。陳履安說,一個人救黨,一個人救國,我覺得很好。

問︰在國外這麼多日子裡,國內政治局勢因總統選舉之事,變化很多,大師對現在局勢有何看法?

答︰我不懂政治,現在的政治局勢,比研讀佛學更深奧難懂。現在是多看、多聽的時候。

問︰大師選在這個時候返國,是否有什麼用意?與陳院長是否有具體接觸,為何願意公然表態支持陳履安?

答︰沒有什麼用意,不必猜測。我是應內政部的邀請,明天晚上將在臺北世貿大樓國際會議廳講演「心靈淨化」,純粹是宗教活動,迄今未與陳履安見面、談話。大家應該清楚我的個性、為人、作風,對支持陳履安的原因,過去《聯合報》已刊載很多,現在還是一樣。

不過我要強調的是,我一向「給人歡喜」、「給人希望」,哪一個問我,我都會說好﹗因此不管哪一個人要我支持他,他來問我,我就會說好﹗已知現在表態參選總統的有六人,若我有六張票,就會一人投一張,但我只有一張選票,在這六人當中,我只能把票投給陳履安。

問︰在這次總統大選中,宗教界人士應該扮演何種角色?大師如此大力支持陳履安,是否會造成宗教團體的對立,甚至佛教派系的分裂?

答︰基本上,由臺灣的政治局勢來看,還是政教分離比較好。我支持陳履安,純屬個人行為,不代表宗教團體、教派,因此不會造成宗教對立。過去我也曾支持已故的蔣總統經國先生、李登輝總統,陳履安是我的徒弟,一定要支持的。

不比較.不計較 1995/9/16~1995/9/30

■九月 十六日  星期六

昨天起一連舉行兩天的「檀講師講習會」。

我一向很注重檀講師的訓練,也有心在世界各地辦檀講師講習會。在社會上,一般大學聘請任何課程的老師都很方便,但要找一個懂得佛學的教授卻不容易。目前各 大專院校均設有佛學社團,但很可惜都沒有佛學老師帶領。以臺灣而言,全省有一千多個鄉鎮,每一個鄉鎮,若要一個佛學老師,就要有一千多名佛學老師,以臺灣 目前僧眾而言,實在不敷需求﹗

所以我很有心要將佛教弘傳的責任,從僧眾身上拓展到信眾身上,也就是說,培養在家信徒成為弘法佈教的檀講師(檀,是指施主、護法)。施主除了可以布施錢財外,更可以布施佛法,尤其是具有檀講師資格的信眾。

有不少信徒從年輕時就開始聽經聞法,至今已有四十多年歷史,若以社會學而言,早就具有「博士」資格,可以講經說法了,但他們卻從沒有這個觀念,不認為自己 可以講說佛法,仍自稱弟子,不敢稱老師。但佛法真義不是如此,是主張人人平等、生佛不二的,在家與出家一樣可以當老師。像維摩詰居士,是多少大菩薩的老 師;勝鬘夫人則常在皇宮為大臣說法,梁武帝不喜做皇帝,曾三次捨身同泰寺,並不時在宮中說法;這些範例都是檀講師的先驅。中國大乘佛教的弘揚是以四大菩薩 為主,除地藏菩薩外,其他的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皆以在家相度眾,若檀講師的制度能樹立,對二十一世紀佛法的弘揚會有很大的助益,只要有人需要聞 法,隨時、隨地、隨處皆可以弘揚佛法,真正達到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常流五大洲的理想。

有部分僧眾,對檀講師的制度雖不表贊同,但也沒有抗議,可見大家對佛法的弘揚都有相同的共識。

佛法若只是用讀誦的,則不容易懂,因其中意義太深,一定要有人講解才會明白。為了要講解,則必須收集一些譬喻、故事等「事」例來補充「理」的說明,才能更 深入。為幫助大家收集這一方面的資料,將遍滿各經章典籍的佛法精要,集中、歸納、分類,編纂成一套十冊的《佛教》,不準備發售,專以提供給佛光山徒眾研修 和作為檀講師弘法教材之用。利用此次講習會時間,將已出版的《佛教》其中《經典》和《教理》二冊,送給在座的每一位檀講師,希望大家都能成為檀講師的中堅 分子。

經云︰「佛法在人人尊,佛法在處處貴」。我外表看起來,也只不過是老頭子一個,但各位看到我,會報以熱烈的掌聲,不外是因為我有佛法,所以就顯得尊貴起來。

一個人在一生中,能有因緣學習做檀講師,可以說是生命的另一個新階段,希望能珍惜這份因緣,自我成就另一段有佛法的人生。

■九月 十七日  星期日

應內政部之邀,晚七時前往位於世貿中心的國際會議廳,主持一場由內政部主辦的「淨化人心系列講座」。

內政部次長楊寶發、民政司長鍾福山、副司長溫源興、中央委員會副祕書長鍾榮吉等貴賓均到場參加。

人的身體有病可以找醫師,但如果國家、社會有毛病,要如何改善?當然要從心靈淨化開始。每一個人心中有佛,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的都是佛的音聲、佛的世 界,做的也是佛的事。能心中有佛,國家、社會就是佛國淨土,而今晚在國際會議廳聞法的六千多人,都心中有佛,再去影響別人,讓更多的人心中有佛,將這些佛 法帶回家庭、社區、淨化社會國家,這個世界就是一塊淨土了。

人的身體如果有毛病,會去找醫師;東西掉了,也會急著去尋回,但「心」迷失了,卻往往不知不覺,要如何安住身心,則不可不注意。而安住身心的方法,不外回頭、轉身、換性、改心。

凡事往好處想,心靈自會清淨、有力量,懷抱如此的清淨心歡喜替人服務,社會就會更祥和安樂﹗

雖然已是入秋了,但夜晚的氣溫如同白晝,好像夏天還沒過去一樣。最近在雜誌上,看到一則報導––

美國氣象學家湯普生預測,假如按目前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四百年後,地球也許會回到原始時代。根據最完整的資料,湯普生對未來四百年氣候作了一些模擬預測︰

二○○○年,除北歐、加拿大之外,世界氣溫上升,雨量減少。

二○五○年,氣溫進一步升高,歐洲大陸夏天酷熱,冬天溫暖。
二○七五年,南北極冰帽溶化,海平面上升,沿岸城市岌岌可危。

二一○○年,氣候更熱,加上雨量大減,帶來世界的水荒。

二一五○年,溶化的南北極冰塊使海平面上升一‧八公尺,許多沿海城市面臨被淹沒的命運。

二二○○年,世界平均氣溫比今日高出攝氏十度。

二四○○年,南北兩極大冰塊消失,海平面上升七‧六公尺,大片陸地被淹沒,人口消失百分之九十以上,留下少數高山地區,於是地球又回到原始時代。

■九月 十八日  星期一

這幾天分別接受《中國時報》記者蘇正國先生、無線衛星電視臺記者蔡莞瑩小姐、真相新聞網主持人李慶安等人訪問,內容重點有––

◎陳履安辭監察院長職務,並沒有跟我討論,但事先曾知會過。對此我很尊重陳院長的決定。陳院長是我的皈依弟子,又是佛光山信徒總代表,我支持他是必然的。 早在十年前,我就從佛光山退居,故我的意願是代表我個人。陳院長辭職利弊如何我不懂,但佛門講究的是自己的行為自己負責,相信他自己會去考量斟酌。

◎佛教基本上是超越政治的,但對社會大眾的關懷,仍不失其熱心,只是不直接接觸行政工作,這也是佛門一向主張的「問政不干治」。

◎我覺得自己很有宗教性格,支持陳院長就是抱著「宗教第一、政治第二」的理念,但也有不少人相反,是「政治第一、宗教第二」。政治理念強者不一定是宗教 徒;宗教思想濃厚者,不一定有政治理念;因各人有各人的性格理念,且佛教的宗派很多,不容易劃分,也不可能一致。深感做人不可以現象作為界定的標準,所有 一切都可以失去,但是不能將「信仰」失去。

◎民主就是每一個人都有主權,佛教徒各行各業都有,每個人對候選人各有所愛,各有他們心目中理想的人選,不必勉強別人同我們一樣,也不可以逼人家將心中祕 密召告天下。我覺得大家要互相尊重,希望臺灣兩千一百萬的民眾用一顆平常心來選舉,要有民主素養,顧念社會尊嚴,彼此互尊、互重、互相包容來選舉。如辦嘉 年華會,彼此歡欣,摒除鬥爭,最重要的是不可傷害兩千一百萬民眾,要為其幸福、安樂著想。

◎若一個國家文官不愛財,武官不怕死,這個國家一定會很強盛。在佛門也有很多這方面的教化,如《佛說仁王護國般若經》、《佛說孛經》,都是在強調如何愛民、親民及如何改善社會風氣,加強慈悲、喜捨,犧牲、奉獻的理念。

◎眾生都有佛性,都有成佛的可能,為救國救民而競選總統有何不可?自古以來,佛教從不曾鬥爭過,政治歸政治,宗教歸宗教,要分開,更何況宗教是屬社團,不要將宗教混入選舉。

◎身為記者,有化導社會責任,對好人好事要多表揚,對壞事、壞因緣、暴力則不宜渲染。記者負有記錄事實的重責大任,所以公平、公正、公開很重要。報紙是大 眾園地,每一個人的聲音都可以在上面發表,尤其身為領導人,要聽大眾的聲音,讓全民生命安全有所保障,不要讓個人行為去影響別人、干涉別人。社會是光明 的,大家要共同來維護,不可姑息誤導讀者的不實報導。

■九月 十九日  星期二

今列席本月分的宗務委員會。

明年是佛光山開山三十周年,經宗務委員會決議,慶祝的活動有––

一、出版

◎《中國佛教經典寶藏》(一百三十二冊)
◎《佛光山三十周年特刊》
◎《佛光大藏經––般若藏》
◎《星雲百語》第四集
◎《星雲大師七十歲年譜》

二、活動

◎佛光山三十周年展
◎世界佛教、婦女、青年、親子、義工、領袖等會議
◎錄製影片「佛光山」

除此之外,最為大家所關心的,還是佛光大學的籌備進度,據龔鵬程校長表示,因校地開發需要時間,將先行開辦研究所,再發展大學部。預計八十五年度開始招生。

第一年開辦文學、哲學、出版學、教育社會學、資訊管理、亞洲太平洋區域研究等六個研究所,並設編譯出版中心、宗教文化研究中心、電子計算機中心、教育推廣中心。

八十六年度增辦歐洲研究、生死學、社會學、美學與藝術五個研究所。
八十七年度增辦兒童教育、公共行政、教育學、美國研究等四個研究所。
八十八年度增辦文學系、政治系、教資系、社教系、英美語文系等五系。

佛光大學位於宜蘭縣礁溪,面積有五十七公頃。於民國八十二年(一九九三年)三月申請,九月獲准籌設。
我們要辦的是一所公眾大學,不是佛教的大學,是人文精神的大學、是悲智雙運的大學、是行解並重的大學、是結合社會的大學、是面向世界的大學。

佛光大學的辦學目標在於依科際整合原則,培養具通識之專業人才,發展全才教育;培養人文社會學科研究人才;培養惜福、感恩、慈悲胸懷的青年。

佛光大學的特色是學術化、社會化、國際化;注重師生互動,實施通識與專業兩段教學;注重教學及研究品質;注重知識與德性、認知與實踐合一;是一所精緻型的大學。

佛光大學的發展方向是配合政策讓教育普及化、多元化、及區域性均衡發展。以學院整體教育資源來規畫系所,而非系所獨立思考、分頭發展,以學院為整體風格,系所間相互配合、支援、塑造科際整合新的「一體分支」之發展型態。

佛光大學是一所以佛教興學,而不言佛教的公眾大學。

另外,為配合佛光大學招生,擬將宜蘭雷音寺重建為八層樓高的大樓,除七、八兩層樓保存為原有的雷音寺外,餘將作為佛光大學城區部的教室,由建築師李光輝先生負責規畫製圖,希望一切能依進度如期完成。

■九月 二十日  星期三

這兩天佛光山叢林學院輔導處及傳燈會輾轉告知,有一百三十多位學生發心出家,傳燈會代表大家要求我在他們剃度前與其座談。中午由臺北道場南下回佛光山,晚七時,在法輪堂和有心要出家的學生見面。

出家與讀書,在思想上、知見上、心情上、生活上是不一樣的,這一點大家應該多了解。「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發菩提心之際,難免都會有魔障,故自己要具 有正知正見的信仰及福德因緣,來克服修道路上種種障礙。一個沒有經過大冶洪爐磨練的出家人,不像出家人,就像沒有經過軍隊訓練者不是軍人,還是老百姓一 樣。

出家就要做一個健全的出家人,必須要受思想訓練和生活訓練。我從小在叢林長大,不知道什麼是思想訓練,因我的思想跟佛教一樣,跟常住相應,師父說的,常住 指示的,就是我的思想,沒有什麼好訓練的。在生活中有這種想法,思想自然就會慢慢淨化。近十多年的叢林生活,所受的教育不是打就是罵,一切都是無情無理 的,可是我們那時候,並沒有人受不了,總認為受教育本來就要如此,因為我有這種「接受」的觀念,所以我能不斷進步。

在美國有很多學校,凡新生進了校門,舊生便會欺侮新生。在自由民主的美國社會,竟也容許教育界中,有如此不盡人情的校風,然此不外是要降伏新生的傲慢心, 以養成堅忍、勇敢的人格。記得小時候父母送子女到私塾就讀時,不但要向至聖先師孔夫子禮拜,還拜託老師嚴格管教,乃至打罵。就是後來出家到叢林裡受教育, 也常要求師父給我們下鉛錘,因不打不成器,破銅爛鐵,要經過冶鍊,才能成鐵成鋼。師長們肯多一分要求,就是多一分慈悲。

有心要出家的人,必須經過一段訓練,有時是順境開始,有時是逆境磨練。因沒有經過風霜雨雪,哪有梅香撲鼻,沒有炎熱,如何有荷花清涼。

叢林學院一再無法實施理想中的教育方式,不外是現在的年輕人,做事都在講理,殊不知,理是實務、是現實、是忍耐、是顧全大局、是體諒別人、是受得了委屈﹗能如此才有資格講理。

出家就像就業一樣,但它是終身的,要以弘法利生為職業,不像世俗的職業可以時常更換。在家時不輕易換工作,出家必定能恆久,因出家並非天天都是順境,遇挫折時,是不可以輕易回頭的。

佛陀出家、修道、成道的過程中(八相成道)也有一項是降魔,所以有人說,出家也像過五關斬六將一樣,要經過一些魔障。出家是成佛之道的第一步,但不是立刻 就能成佛。「白衣雖有富貴力,不如鴻鵠能遠飛」、「籠雞有食湯鑊近,野鶴無糧天地寬」,都在表明出家生活的清苦、淡泊、自在、不慕榮利;順治皇帝的「黃金 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朕為大地山河主……不及僧家半日閒」。這「閒」字,不是說不做事懶惰,而是指清淨、悠閒、隨喜、發心的生活。能把出家的 生活、目標認識清楚就可以出個好家。

要出一個好家,必須要找一個好道場,一個相應的道場,就如同女子出嫁,找對象一樣,要認識清楚。佛光山是一個法制的道場,有法制可以保護大眾;佛光山是一 個教團,雖是師兄弟,有不如法時,還是有人指正,或許會覺得沒有人情味,但濃郁的道情法愛卻由此滋長,能由內在來體會心中的法界世界是很重要的。在佛光山 出家就要感受擁有佛光山,佛光山在海內外各道場,都有我的一份,能有這樣的般若、這樣的想法,才能大、才能富有,能富有就能感受到自己在佛光山出家的價值 不一樣。

從今晚起一連三天,將由本山大職事召集,和發心剃度的同學座談,期望學生們能以大師兄們出家的心路歷程作為借鏡,讓剃度前的自己了解出家的真正意義。

■九月 二十一日  星期四

今天整個白天就在會客中過去了,依序與我會談的有妙清、妙圓、妙地、覺福、覺宏、道謙、妙坤、妙範、依昭、覺範、永融、江碩平、陳惠鈺等人,他們認為除了與我溝通以外,沒有更好的解決之道,但當我提供大家目標、方法以後,又有多少人真正受用?

有一位徒眾從德國回來,向我報告那裡沒事做,只有初一、十五、佛菩薩聖誕才有法會。我覺得不是沒有事做,而是不會利用時間,如果能把道場照顧好、將法會辦 好、把語言學好、把佛法研究好,這就是「做」。即使都不做,你能知苦惱、知慚愧、惜福報、能知足、寬心量、勤學習、不放逸、長養慈悲、深入佛法,這就是 「做」。在佛光山傳教是修行,教書、辦事、寫作、編輯、慈善、行政、拜佛、誦經也是修行,總之要選擇一項去做,既不修行也不讀書、不弘法度眾,什麼都不 要,還能「做」什麼呢?

「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也」,出家是十方諸佛菩薩、龍天護法皆大歡喜之事,但出家的目的要清楚,不能草率隨性決定。因此特地安排三天的課程,請 慈惠、慈容、依淳、依晟、永本、永賢、覺明來談談他們出家的心路歷程,讓想出家的人更堅定自己的意願,讓還在徬徨的人能有所選擇。早期的徒眾出家都很不順 利,但值得安慰的是我給他們的助緣不少。早期的出家眾為了出家猶豫再猶豫,想了又想,再三考慮,延了好幾年才決定出家。現在的人入佛門不到幾個月,就發心 出家了,實在很了不起。

有很多事情,出家與在家兩者的價值觀不同,例如對金錢的看法,在家對銀行裡的存款、房地產、股票、父母留下的遺產皆視為財富;出了家這些都不是我們的,今後的資產是慈悲、正見、人緣、信仰、福德、般若、持戒、忍辱、精進,這些才是我們的財富。

出了家所處的環境不是小家庭,不是一個人的,共同生活的人也不是親如骨肉,不是夫妻兒女,是來自十方的大眾;而面臨十方大眾的性情不同、語言不同、思想不 同、生活習慣不同,在很多不同當中,如何做人處事來安排調整自己?往後遇到挫折怎麼辦?遭受委屈怎麼辦?與人磨擦怎麼辦?碰到困難怎麼辦?這些問題都要想 清楚考慮好才是。

很多人會問出家有什麼好處?出家的好處不勝枚舉,現在我先舉出十二點出家的好處––

1.集體成就 2.助緣很多 3.多種學習 4.即刻擁有
5.世界廣闊 6.少欲知足 7.心無罣礙 8.意不顛倒
9.遠離惡緣 10.清淨自在 11.禪悅法喜 12.多彩多姿 

■九月 二十二日  星期五

我經常聽到徒眾說︰「師父不關心我」、「師父不給我機會」、「師父不和我個別談話」。為了做一位好師父,這次回山我幾乎將所有的時間給大家,一個一個單獨面談,靜聽他們的問題、解決他們的困難、安撫他們的心。

一大早,楊晴雯、謝蕙霞、覺東、覺能、永方、永道、依恩、滿慈、伍慧瑛等人來找我,為滿大家的心願,一一單獨面談。儘管每個人在心理上對我的評價不同,但我對徒眾的「公平」,卻都是一樣﹗

對研究部的學生向來總有幾分期許,擔心他們只會做學問,不會學做人,研究到最後心如槁木、冷淡刻板、沒有人緣,失去一位宗教家應有的恢宏氣度。因此,下午四時集合男女眾的研究生,以便了解他們目前學習的狀況。他們所研究的論文題目分別是––

覺東︰中國淨土教念佛法門之研究
覺慧︰法華三昧之研究
覺閱︰宗密圓覺經思想研究
覺泰︰龍樹思想實踐面之探討
覺恆︰隨自意三昧之研究
覺啟︰中國佛教醫學觀––以智者論著談
慧昭︰原始佛教四諦之探討
慧昉︰《大乘起信論》淨染互薰思想之研究
慧祥︰《阿彌陀經》一心不亂之研究
慧深︰《楞嚴經》觀音耳根圓通之研究
劉萬成︰《大乘起信論》談宗密禪學思想之研究

男眾部的研究生首先報告他們的研究論題,對於他們的研究方向,我有一些意見––

1.研究部是訓練思想的,身為研究生應對當代佛教的出路找出問題,對佛教的思想開啟方向,而不是在古典原著上鑽研,對一些抽象問題過分探討。

2.多思考佛教今後何去何從,注重目前佛教問題所在,研究方向要契入現實問題,讓佛教更廣泛發展。

3.自己選擇的研究方向應考慮配合在未來弘法上,要能吸引廣大群眾,讓聽眾對我所研究的佛法有興趣。

同時我也提出幾個問題問他們––

1.研究環境需要改善嗎?
2.研究方法需要修正嗎?
3.師資、圖書館資料充足嗎?
4.研究人數足夠嗎?
5.可有互相討論的對象?而不會讓思想寂寞。
6.現在的生活滿意嗎?
7.研究思想受限嗎?
8.在研究部有不敢說、不敢表達的現象嗎?

一小時的座談,匆匆而過。晚七時,與求剃度者座談。首先請依空來一段開場白,接著心如、慧寬也談了他們的出家因緣。今天我以出家人最難過的三關來警惕他們––
1.情關 2.利關 3.恭敬關

依我的看法,目前的出家人有三關不易通過––
1.語言關 2.作務關 3.魔障關

最後我以八點意見,做為大眾出家以後,與師兄弟間的相處之道––
1.知趣 2.知人 3.知理 4.知難 5.知緣 6.知恩 7.知好 8.知因

■九月 二十三日  星期六

一連三個晚上的出家前座談講習會,終於圓滿。

今晚,常住特安排晚餐,宴請明天要參加剃度典禮的一百多名發心出家的學生,這一餐飯和平常的晚餐是不一樣的,因具有深厚的意義。記得在十多年前,美國有一 位信徒,奉獻一塊土地給佛光山,要我們前去建道場,佛光山就派慈莊、依航兩人前去接收,臨行時,信徒就在圓山大飯店設宴歡送他們。當他們到了美國才知道, 這塊土地是屬住宅區,不可能設道場,且人生地不熟的總不能一直住在旅館,就打電話說想回臺灣。

我在電話中回道︰「你們在圓山大飯店已吃過信徒的歡送宴,現在回來,有何面目見江東父老?只好暫時忍耐下去,再看因緣……。」就憑著這一句話及對信仰的願 心,讓慈莊等人在異鄉奮鬥下去,經過十年,才有今日的西來寺。尤其是在籌建期中,每天在社區的公共場所挨家挨戶的請人家簽名(同意西來寺在當地興建)及先 後六次的公證會,其過程之辛苦可以想像。

也因有西來寺為起點,佛光山的海外道場才能遍布各大洲,佛法才能弘傳到世界各地。十年的歲月不好熬,但為了多少人虔誠供養的一餐飯,而努力不懈。發心是一念,佛道是永恆,希望發心剃度的大家,接受常住今晚這一餐飯的供養,日後在學佛道上永不回頭。

在經典上有一則故事––

有一位名叫山伽喇瓦的婆羅門,前往祇園精舍向佛陀問難,他說︰「我是一個婆羅門,自己奉獻供物,也讓別人獻出供物,這是一件有益大多數人的善行。而佛陀的弟子們,卻是剃了頭髮,出了家,為自己修行,這不是無益於大眾嗎?」

佛陀︰「如果一個人規規矩矩的修行,因此了生脫死,達到解脫自在的境地,同時勸別人也如此修行,別人也因此而悟道。像這樣,使悟道的人達到數百、數千、數萬,你對此有何看法?這位開風氣之先的修行者,難道是為了自己利益著想而出家的修行人嗎?」

山伽喇瓦︰「佛陀﹗我知道了,雖然佛陀的弟子是為了解脫生死而出家,但是他們更負著普渡眾生的重大責任,因此,他們並非只是為自己而出家,而是為了使更多人能離苦得樂而出家修行的﹗」

出家不僅要自利自度,完成自己,更要利他度他,完成廣大的眾生慧命,弘法是家務,利生為事業,出家修行是將相所不能為的大丈夫事。

■九月 二十四日  星期日

九時,為來自印尼、美國、馬來西亞、香港、加拿大及全省各地發心出家的一百三十六名青年舉行剃度典禮,並同時為二千多名信眾皈依。

勉發心皈依的信眾,佛光山是大家的根本道場,相信人間佛教,深信因緣果報,要儘量發心普利群眾。皈依後,日常生活多少要有一點修持,如︰每天至少誦一卷 《心經》、禮佛三拜、佛前上香、誠誦十聲佛號、靜坐五分鐘、任擇一個法門修持,不可藉口很忙而懈怠。要不時讚歎佛教及三寶的功德,這些都是修行。

年長者可以常參加佛光山禪淨法堂的禪七、朝山、講習會、八關齋戒等活動。年少者可以參加短期出家,或進佛學院進修。既已皈依,就要做個標準佛教徒,要精進不可懈怠。

下午二時起,為華視「星雲法語」節目錄影,到晚上九時,共錄了五十集,內容有––

  隨緣四不
不模糊立場,不喪失原則,
不違背真理,不改變真心。

  君子四心
為人做事要有忠誠心,朋友相交要有信義心,
事奉父母要有孝養心,厚待賢者要有恭敬心。

  健康的生活
養浩然的正氣,吃清淡的食物,
有適當的睡眠,要充分的運動,
吸新鮮的空氣,具禪定的功夫。

  修行之人
能為眾生說因果,能替眾生解困危,
能和眾生共患難,能與眾生享安樂。

  六根的修行
眼常見己身之過,耳常聞逆耳之言,
鼻常嗅聖賢之香,舌常嘗真理之味,
身常觸清淨之境,意常思慈和之樂。

  四種人不用
巧言令色者不用,損人利己者不用,
言行不一者不用,自讚毀他者不用。

  如何開發自我
智慧要能開發,性情要能調和,
處事要能樂觀,德行要能健全。

  人生四諦
良藥苦口利於病,澹泊明志利於心,
忠言逆耳利於行,清淨無求利於心。

  人生四大考驗
貧困是琢磨志氣的玉石,卑賤是成熟身心的冬雪,
逆境是考驗人生的試卷,煩惱是修行證道的資糧。

  領導者的條件
讓人的思想得到自由,讓人的生活得到自在,
讓人的教育得到增長,讓人的安全得到保障。

  自我學習
眼要看口要問,心要用耳要聽,
手要寫腳要行,意要勤念要明。

  什麼人最好
令人害怕不如令人喜愛,令人喜愛不如令人讚美,
令人讚美不如令人尊敬,令人尊敬不如令人懷念。

  自求多福的方法
求人不如求己,求財不如勤儉,
求名不如隨分,求安不如守戒,
求助不如結緣,求福不如修身。

  調氣之道
怒氣招災,怨氣引恨,
和氣致祥,喜氣多瑞。

■九月 二十五日  星期一

上午起,為臺視「星雲說喻」節目錄影,以日常生活中發生的小故事,來闡述道理或看法,是這個節目廣受歡迎的原因。一天下來,共錄了五十集,部分內容如下––

◎一個家庭的和諧安樂,是要靠夫妻子女共同維護的,如果家庭中,常有吵鬧之聲或怨聲怨言的話,就如地獄,如何共處?人與人相處因缺少彼此讚美的胸量,話語 中就容易傷害別人。為人父母者要懂得兒女心態,鼓勵和讚美比物質享受更重要,千萬不要讓自己的子女,在家庭之外,又去找另外一個家。

◎學佛可以增進我們的修養,但很多人信佛、拜佛、求佛,就是沒有做到學佛,沒有學到佛的自在、解脫、慈悲、道德,所以真正學佛,不外是要學佛菩薩的觀自在。

◎狗之所以成為人類最忠誠的朋友,是因其忠心講義氣。縱觀現在人與人相處,信賴度不夠、感情太脆弱,常禁不起一句話、一件事的考驗,就互不往來,狗與人類 間的情誼則不受這些因素影響。狗對人類所表現出來的義氣,實在可以激發人的慚愧心。故與人共處,要建立在互助信賴上。

◎擁有財富金錢,並不代表有人格道德;擁有土地大樓,也不一定會歡喜快樂,真正富有者是具有慈悲心。我們寧可失去世間上一切東西,但絕不能失去慈悲心。

◎社會上很多人思想錯誤,致使行為偏差,不外是因沒有慈悲善良的教育引導。老師教導學生、父母教育子女、主管輔導屬下,一定要具慈悲心,才可以感化對方,人只要發心向上,沒有不成功的事。

◎一個真正的禪者要與世間群眾結合在一起,脈搏與芸芸眾生同跳動。參禪非逃避世間,而是要培養菩薩心、菩薩行為大眾服務。修行非只閉眼盤腿,對人要有服務奉獻的心,才是禪者。

◎禪的世界可以包容天地,在禪堂中可以慢慢變化人的氣質,禪的教育在於無言說教、慈悲感化,要多運用在生活中,才不失禪意。

◎有人需要我們就是我們的價值,常給人歡喜、給人信心、給人服務,做一些與人有利的事,就是價值。

◎人原本就具備和平觀念和慈悲心腸,但也同時具有鬥爭的性格。世界善惡原本就是各有一半,如何用好的一半來改變惡的一半,如何以佛的世界去影響魔的世界,是大家都要努力的事,也就是說要懂得轉迷為悟,轉苦為樂。

◎世間上的人常因一時貪念,眼光太近視,只注意到眼前的利益,而沒有想到將來。人不要太急功好利,眼光要遠大,只要與人有利的事,要多贊助、多鼓勵,多將歡喜給人。

◎人不要計較小小的布施,因它是歡喜錢,從布施結緣中,可以提升我們心地善美的價值。

◎對自己的承諾要負責,珍惜自己的信用就是無限的資本。人的貧富貴賤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做人絕不能違信。

◎信心就是力量,只要心甘情願的去做事,就會有歡喜。故不要感嘆社會對光明面表揚太少,對醜陋面報導太多,只要盡心盡力推動社會的光明事,就不會有晦暗風氣。

◎戒的精神在於防非止惡,但為了救人,有時也會犯戒。持戒不要拘於戒條,要注重精神,能用於救人救世上,才是真正戒的精神。

◎簡單的說,慈悲就是你我地位互換,給人慈悲就是自我結緣,是一種很歡喜的修持法門。

◎良言一句三冬暖,苦難的人很需要人們的安慰鼓勵,社會需要多數人一起來救苦救難,所以提倡說好話運動是不可間斷的。

◎人因有身才苦,一念之間苦樂就不一樣了,如何在當下心裡創造自我天地,是修持上不可少的法門。

■九月 二十六日  星期二

清晨五時,由佛光山出發往臺東,巡視即將完工的海東佛剎及花蓮禪淨中心。晚六時抵臺北道場。

一天之中,繞了半個臺灣,在海東佛剎及花蓮禪淨中心的徒眾,和我接觸的時間或許只有一個小時左右,但我卻花了一天的交通時間。只要對徒眾有所助益,能增長信徒的信心,再忙再累我都心甘情願,希望徒眾們能體會我這份心意,發心帶領當地信眾共修、弘法。

永芸今天已飛抵荷蘭,在新聞局領隊下與國內雜誌業界參加在阿姆斯特丹舉行的「國際期刊聯盟」世界大會。

在報上看到作者戴貴立先生寫的一則「閏八月是怎麼算的?」很自然的就連想到《一九九五閏八月》這本書,在臺灣所造成的震撼。現在正是進入閏八月的時候,它的內容值得一讀,可以做為常識––

從曆法上看,每十九年才出現一次閏八月。每個人的陽曆和農曆生日同一天,也是以十九為周期,閏八月的罕見,產生了許多臆測。本世紀以來,閏八月出現過六次。

傳統曆法的安排,農曆是以陰陽合曆的。以月之朔望,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日,平均每月是二十九點五天。農曆年的基本根據是回歸年,並以二十四節氣反映寒 暑時令。農曆平年是十二個月,有三百五十四或三百五十五天,與回歸年平均約差十天又二十一小時左右;所以不到三個平年,就會多出一個月來。多出的月分若不 加以安排,可能出現月分與寒暑無法配合的情形,於是農曆就採「設閏月」來加以緩衝調節。

農曆的置閏是十九年七閏。因為十九個回歸年的總日數,與十九個農曆平年加上七個閏月的總日數是相等的,因此農曆每兩到三年安排一個閏月。

到底哪一年可安排閏月,要閏哪個月,又須根據節氣來安排。古人把二十四節氣細分為「節氣」和「中氣」兩種。從立春開始,逢單為「節」,如立春、驚蟄;逢雙為「中」,如雨水、春分。
農曆曆法制定的原則規定,每個月分必須包含一個相應的「中」氣。如一月有「雨水」,二月有「春分」,使月分與季節時令相適應。一「節」加一「中」的平均是三十點五天,比朔望月的長度還長。

如此一來,每個月的「節」氣和「中」氣,日期都會比上個月推遲一兩天。當推遲到某個月中,只有一個「節」氣而無「中」氣時,這個月就成為上個月的閏月。閏就是多出來的,閏月又可稱為「副月」。

今年民國八十四年(一九九五),農曆乙亥年,農曆八月分後面的月分,只有一個「節」氣叫作「寒露」,但沒有「中」氣,因此定為閏八月。閏八月就是這樣來的。

■九月 二十七日  星期三

過幾天將有遠行,徒眾常利用空檔和我小參,時間雖不長,但每一個問題,我都很用心予以回答,希望大家也都能很用心的聽進去––

◎人與人相處只要有計較有比較,就會有紛爭,佛法所謂的不思善、不思惡,就是不要去比較,在人我上不比較、在是非上不比較、在得失上不比較,凡事都不要去比較,只要計較因果就好。

◎一個人的表情,可以導引人的情緒,故臉上要時常保持笑容,因笑容不僅增加親和力,還可以拉近人與人間的距離,但要出自內在真純的笑,而非傻笑、苦笑。

◎寺院中除必須的日常用品外,不要輕易買東西,以現有的來代替,自然就不會屯積物品。

◎典座不一定要開菜單,身為廚房負責人,要懂得「用兵用將」––利用現有的菜,不一定要去買新的菜色,因有菜單,就會被菜單上的菜色受限。萬一買不到菜單上的菜,就不會煮了。

◎身為屬下,要與主管同步一調,不可以「走調」,就如同唱歌要有配樂,才能和諧。

◎做人一定要一以貫之,不要變來變去,讓主管不知道要如何用你。

◎與人共事,對難處的人,能相處得很好,才算會做人;做主管要先從做屬下開始,真正會領導的人,必定能接受別人的領導。

◎人的不愉快、煩惱皆因自己的無明不懂而產生。佛之所以成佛,是因「佛」是真理的化身、法的代表。所以我們要依真理、依道理來做事,不要依情緒做事,要常想如何待人,不要要求人家如何待我﹗

◎語言是分別不究竟的,學佛不要學出執著來,對他人的冷漠、奚落、歧視、不禮貌,要學會自在、不罣礙,因為冤枉、屈辱,可以增加我們的陰德。
◎「恭敬」是因對方的道德、佛法、修養值得我們敬佩,而從內心深處自然發露,不是去要來的。

◎修行要識得大體,要懂得修口德,和合僧團之所以讓人尊重,是因清淨的教團沒有惡口、沒有爭執。

◎做人要守時,因其為成功之基;與人相處要有人我之間的倫理秩序;做事一定要合乎管理學,也就是要知道承上啟下。

◎知慚愧就會有羞恥心,人要知苦惱,否則會變傲慢。

◎做事要依自己的智慧,不要依自己的認識,因眼看的世界及主觀的見解,是沒有標準也不可靠的。

◎「玉不琢不成器」,人要找出自己的缺點,並改正它;或請別人幫忙找缺點,要有任人來為我們雕塑改造的觀念,我們才會進步。

■九月 二十八日  星期四

今天是教師節,佛光山叢林學院的學生,平常除了佛誕節及放香日外,少有假日,唯一的就是沾老師的光,教師節放假。從我二十歲任白塔國民小學校長,到初來臺 時任僧伽講習會教務、創壽山佛學院、東方佛教學院、佛光山叢林學院,五十年來,不曾離開過教育單位,所以對這個節日很熟悉。

有一份資料記載︰教師節各國都有,只是日期不同,最早訂定教師節的是葡萄牙。一八九○年五月十八日,葡萄牙亞科莫布大學畢業生率先向教師敬獻彩帶,教師在 彩帶上為學生簽名留念。後來,葡萄牙政府便把這天定為全國教師節,每年舉行活動慶祝,葡萄牙這一首創,隨即得到許多國家效仿––

◎委內瑞拉每年一月十五日為教師節,總統親自主持首都的慶祝活動,授勛頒獎給優秀教師。

◎泰國每年一月十六日為教師節,全國上下隆重慶祝,頒發獎狀給退休和優秀教師。

◎捷克和斯洛伐克均定每年三月二十八日為教師節,節日前後一週內舉行各種慶祝活動。

◎匈牙利定每年六月五日為教師節,國家召開教師代表大會,表彰優秀教師。

◎德國(前東德)以每年六月十二日為教師節,部長會議討論嘉獎的教師,並由學生為教師獻花。

◎印度每年九月五日為教師節,各地召開慶祝大會,文娛晚會上演出頌揚教師的節目。

◎北韓每年九月六日為教師節,各學校召開大會慶祝,國家向優秀教師授予「勞動英雄」稱號。

◎中國在一九三一年定六月六日為教師節,一九三九年改為八月二十七日,中共在一九五一年將教師節定為五月一日,一九八五年又改為九月十日。

◎中華民國遷臺後,一九五二年以孔子九月二十八日的誕辰為教師節。

◎美國也以孔子誕辰的九月二十八日為教師節,此是在一九七一年由尼克森總統簽署,國會參眾兩院正式通過。

◎蘇聯以每年十月分的第一個星期日為教師節,從首都到各地區都舉行慶祝大會,為優秀教師頒發獎章和獎金。

◎波蘭每年十月十四日為教師節和國民教育日,國家領導人接見全國教師代表,並授以優秀教師「功勳教師」的光榮稱號。

◎法國雖沒有特別規定教師節的日子,但在每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聖誕節時,學生家長會攜帶一些禮物慰問教師,以示感謝。這一天實際上已被當作教師節了。

■九月 二十九日  星期五

西來寺住持依空法師,多年來一直很有心再進修博士課程,但因常住需要,忙於行政工作,未能如願。今年五月分,他考上高雄師範學院的博士班,感其上進不退的心意,故而准其辭去西來寺住持之職,讓他安心進修博士課程。

西來寺住持空缺,經宗務委員會決議,由慈容法師前往就任,臺北道場住持及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祕書長的遺缺,由心定和尚遞補,順道為臺北道場及中華總會的人事重新作一分配––

臺北道場住持心定,當家︰永平、永融。

十四樓由永融負責,職掌佛事安排、法會通知、法務保管、早晚課誦、信徒接待、皈依典禮、八關齋戒、護法委員。

十三樓由覺範負責,職掌佛光會會務、各種講習、各方聯絡、活動策畫、訪客接待。

十二樓由永樂負責,職掌餐飲、安單、保管、修繕、會議廳、錄音室。

十一樓由永文負責,職掌各層次教育,如松鶴學苑、婦女法座會、經典研究班、禪修會、各種才藝班、聯誼會、書畫義賣。

十樓由依門負責,職掌佛光緣美術館和滴水坊。

八樓的佛光出版社和五樓的《普門》雜誌社,由永芸負責。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祕書長由心定擔任,副祕書長除原來的李仁玉師姑外,增加永樂、覺範兩位副祕書長。

由於臺北道場的單位很多,除道場本身外,尚有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佛光大學籌備處、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佛光緣美術館、滴水坊、社教館、《普門》雜誌社、 佛光出版社等,為便於寺務、會務的推展,及服務信眾的需要,特別作這項調整,希望新的人事安排,能受到每一位臺北道場信徒的肯定和護持。

■九月 三十日  星期六

佛光大學校長龔鵬程,以佛光大學名義和周知文化聯合出版,由美國極負盛名的密蘇里新聞學校教授為基本作者的大眾傳播學譯叢。

據龔校長表示,佛光大學將以出版研究所等為創校第一批學院,故這套譯叢(已出版的《當代新聞採訪與寫作》、《圖書出版的藝術與實務》)將贈予高中圖書館,以培養準研究生。

世界上最古老的出版社是一五四七年劍橋大學創立的,相繼的巴黎大學出版社、霍普金斯大學出版社,都是開當地出版社的先聲,可見在文明國家的出版社,大多是以大學出版社為龍頭,其重要性不可忽略。

臺灣雖然大專院校有出版教授著作,但未曾有以大學為名的出版機構,佛光大學出版的型態,除可表彰理念、建立大學形象外,確能為出版界注入新的能量及新形勢。

除此之外,龔校長還邀約一批專家,為佛光大學的建校規畫委員,有︰臺大哲研所博士蔡瑞霖、師大國研所博士鄭志明、淡江歐研所碩士陳瑞貴、柏林自由大學政治 學博士許仟、臺大哲研所博士林安梧、美國西南路易斯安那大學電腦博士王鄭慈、英國威爾斯大學圖書館學博士邱炯友、德國漢堡大學哲學博士張亞中、美國加州大 學研究院的呂應鐘、中興應用數學系畢業的何茗、淡江中研所的吳麗雯、詹素娟等多人。

藉今天他們開會的因緣,和這些委員見面,在現代的社會,參考專家的意見是很重要的。每一次看到大家在籌備處開會,就像看到佛光大學未來的希望和遠景,如何將佛光大學辦好,是佛光山僧俗大眾共同的心願,希望借用大家在學問上的成就及經驗,一起來達成這個理想。

下午二時,出席佛光出版社舉辦的「讓愛遍城鄉,送書到山地」《百喻經圖畫書》換書活動記者會。這個活動是由教育部指導,佛光出版社主辦,中華民國兒童文學 學會、《普門》雜誌社、《國語日報》、《民生報》、東方出版社、臺中瑞成書局、維鬘文教協會、《山海》雜誌社等共同協辦。

在記者會上的貴賓有教育部社教司司長何進財、《國語日報》董事長林良、兒童文學界前輩潘人木、前兒童文學協會理事長馬景賢、知名兒童讀物插畫家鄭明進等。 佛光出版社以《百喻經》為題材,改寫成佛教兒童文學《百喻經圖畫書》一套共二十冊,由潘人木女士、林良先生等兒童文學專家,改寫成白話文,並配上精美的插 圖。

為配合「讓愛遍城鄉,送書到山地」活動,佛光出版社提供兩千本《百喻經圖畫書》,小朋友只要將閱讀過的五本兒童書,拿到書局,就可換一本《百喻經圖畫 書》。換來的舊書由東吳大學教授孫大川先生,協助規畫,致贈給原住民小學圖書館,讓偏遠地區不易獲得資源的原住民兒童,能享有更多閱讀書籍的機會。

對兒童教育,我覺得應該著重在養成兒童有接受的心、仁慈的心、感恩的心、惜緣的心。辦這個活動實在非常有意義﹗

義工精神 1995/10/1~1995/10/15

■十月 一日  星期日

為主持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第四屆會員大會,及南天寺的佛像開光,今搭機離臺。

承本山榮譽功德主張姚宏影居士的好意,顧念我剛康復的身體不宜長途飛行,建議中途在新加坡休息一天,再轉往澳洲。慈惠、慈容等人也頗為贊同,因此接受張居士的建言,今先行飛往新加坡。

臺北到新加坡航程四個小時,抵新加坡機場時,徒眾永仁與畢業於本山叢林學院的王鳳來及張姚宏影居士前來接機。

新加坡即「獅子城」之意,傳說臣港室利佛室王國的王子,為了打獵而登陸馬來半島南端的小島,在島上看到一種赤身黑頭、動作敏捷的怪獸,遂將此島稱作「新加、普拉」,即指「新加坡」。

新加坡在地理位置上是馬來半島尖端上的一個小島,十九世紀以前是屬於馬來西亞的一個港口。十九世紀初年,英國勢力進入馬來半島,東印度公司的萊佛士看中新加坡的戰略地位,積極鼓勵公司建設新加坡,使得新加坡成為中國至印度貿易的中間港。

一九五七年,馬來西亞脫離英國獨立,新加坡即加入聯邦,後又退出。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雖在地理上、歷史上都有緊密關係,但在人文風俗上,卻差異很大。主要是 馬來人本身信仰回教,新加坡百分之七十以上均為華人,馬來人為維持全國百分之四十六的馬來人優勢,致使新加坡退出聯邦而獨立。新加坡在全國三百萬人口努力 之下,勵精圖治已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以轉口貿易而大為繁榮。

新加坡領土包括新加坡島和其他五十餘個小島,總共面積才六百多平方公里,地窄人稠,因此耕地少,糧食多賴外國輸入,而以工商業為主要經濟命脈,全國無分郊區、都市,一概統籌規畫,因此雖然高樓林立,大廈毗鄰,但仍保有適當綠地,不會有擁擠之感。

新加坡由於國家小,政府立法處處兼顧,又因土地有限,必須想辦法利用每一寸土地,所以政府給人一種事事都管的印象,如︰何處建屋、何處留綠地都有一定規 則,房子漆什麼顏色也有統一規格;各民營公司對外貿易有政府機構專門輔導,路邊攤販也集中管理,馬路清潔的維持更是有法令明文規定。因這些條件,讓新加坡 成為東南亞的花園國家。

早年,我曾經來往新加坡多次,每次來都可以感受到新加坡的朝氣蓬勃,此行也不例外,「眾志成城」這句話應用在新加坡這塊土地上,實在很貼切﹗

■十月 二日  星期一

昨天還是炎熱的天氣,今早忽然下起雨來,正納悶時就聽張姚宏影居士說,新加坡的氣候是每天早上一定會下大雨,約九時左右就會停止,想來這也是此地景致之一。因為雨水充沛,所以新加坡的花草樹木長得格外翠綠茂盛﹗

新加坡有許多法令在外國人看起來幾近擾民,但新加坡人民卻甘之如飴,如––

一、新加坡政府規定,勞資雙方必須從薪水中拿出百分之三十八存入公共基金,作為建設公共福利之用,此在外國勢必引起抗議或逃稅,而新加坡政府就用這筆龐大公共基金,建設聞名全球的國民住宅。新加坡有三分之二人口,是住在這種公寓中。

只要走在新加坡的街道上,就可以看到一幢幢的摩天高樓,每幢的建築外型都不一樣,此非辦公大樓,而是國民住宅。為了使每年持續增加的人口都能有屋可住,新 加坡政府,便將舊有平房或二、三樓房屋拆除,改建成十二樓至二十二樓高度不等的國民住宅。這些住宅,此地人稱為「組屋」,大多數為政府或銀行投資興建,再 以長期低利分期付款方式,租售給人民。

公寓大廈建築得極具規律,並且幾十座相連成一區,遠望群樓林立,氣勢壯觀,內心自然想到即將籌建的佛光大學城區部教學大樓,如果可以參考新加坡大樓的造型,一定會很有特色。

在這裡,每幢大廈內的住家,都有共同風格,家家形式一樣,而且不可更改。樓的第一層全部架空,沒有人住,住家也不能開店營業或堆積雜物、停放車輛,因此樓 下十分整齊。一樓以上住家,每間客堂都很高大,通道寬敞,戶戶毗鄰而居,擅自加蓋違章的事,絕少發生,更遑論把陽臺堆得凌亂不堪。

二、新加坡的街頭上,常會看到違者罰款的標示,例如︰生第三個小孩要罰;上班時間獨自開車入市中心要罰;門口有紙屑,屋主要受罰;亂丟東西要罰。T恤上甚 至印有︰帶榴槤入地下鐵者罰一千元(新幣)、帶口香糖者罰一萬元、不沖馬桶者罰一百五十元、在街上大聲唱歌者罰五百元、亂吐痰者罰一百五十元、餵鳥者罰一 百五十元、亂丟垃圾者罰五百元、攀折花草者罰一百五十元、過馬路不走人行道者罰五十元、不在抽煙區抽煙者罰一千元……。

難怪有人說,新加坡的繁榮是建立在重罰的「共識」下。

■十月 三日  星期二

藉由到新加坡的因緣,上午和新加坡佛光協會籌備處的幹部座談。

晚,搭機由新加坡飛往澳洲的柏斯(Perth)。柏斯位於澳洲西部,依其地理位置北飛新加坡或東飛雪梨(Sydney),航程均為四小時,人口約百萬。

深夜一時三十分抵柏斯機場,西澳禪淨中心永全、西澳佛光協會會長蘇瓊珠、鄒希曾夫婦和分會會長王永明、郭麗卿夫婦等人接機。

澳洲因每年輸出大量羊毛,故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稱。土地是臺灣的二一三倍,耕地面積僅占全國的百分之二點二,擁有相當多的資源,是全球最大的島,也是全球最小的洲。

澳洲在一九○一––一九七五年間實施白澳政策,故當時要移民澳洲並不容易,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與美結盟,從此政策逐漸美國化。一九四○––一 九七○年,澳洲無論在文化上、教育上都是英、美的綜合體,七○年代起,澳洲開始脫離歐洲政治體系而逐漸亞洲化,因而促使澳洲政府對亞洲移民的開放。

如今澳洲的總人口是二次大戰時的兩倍,其中五分之二是外來移民,移民中四分之一的人來自非英語系國家,百分之六的人口是亞裔。

澳洲採聯盟制,有六個省及一個自治區,即新南威爾斯省(New South Wales)、維多利亞省(Victorian)、昆士蘭省(Queenslard)、南澳大利亞省(South Australian)、西澳大利亞省(Western Australian)、塔斯曼尼亞省(Tasmanian),及北領地(Northern Territory),每一省都有其獨特的發展背景,如––

維多利亞省,保存不少維多利亞時代的建築,是一個具有英國田園式風光的地區,古典而雅致。

昆士蘭省,大自然的奧妙和海底生物的神奇全融會在此,珊瑚海岸是世界奇景之一。

由於各省都擁有相當大的主權,推行民主制度歷史悠久,人民享有基本人權及充分的自由,尤其是相當完整的社會福利,包括失業金、老年金、生產給付、教育津貼 等。近年來,澳洲對國內婦女權的保障大為重視。上個月在中國大陸北京所召開的全世界婦女大會,依婦女們的職業、權限、薪水、社會地位種種項目來評分,澳洲 尊重女權名列第二位(第一為瑞士)。

澳洲也是採取多元化的發展,可以從媒體中接受到語言、宗教的訊息。小學的語言教學,也是採多樣化教學,能說兩種以上語言的人很多。

澳洲的生態保育做得相當好,可說是動物的天堂,每年可吸引三百萬以上觀光客。觀光客的消費,是澳洲的重要收入。

■十月 四日  星期三

佛光山西澳講堂是在柏斯的Maylands,距市區及國際機場均五公里,占地有三千四百平方公尺,目前尚是臨時佛堂,等因緣具足,擬籌建為正式講堂。

昨晚深夜才抵柏斯,今早承佛光會西澳協會會長蘇瓊珠及分會會長、幹部鄒希曾、王永明、郭麗卿、廖萬匡、林亞妹、江月枝、蔡香梅等多人好意,開車帶我參觀柏斯市區,並沿途為我介紹––

柏斯位於澳洲大陸西南,面臨印度洋,是西澳大利亞首府,同時也是印度洋沿岸上的第一大城。西澳大利亞省是澳洲六個自治區中占地最廣的,約占全國面積的三分之一。

一八二九年英屬維多利亞的James Stirling船長,受命開發西澳,一八七一年建市,一八八○年因淘金熱而急速發展。柏斯沒有大都市的繁華嘈雜,至今仍保有開墾時期的純樸風氣,民眾都 很友善親切。柏斯因附近有豐富的礦場,一躍而為澳洲的主要工業都市,尤其是鑄金幣的手藝,更是聞名全世界。本月十四日將在雪梨召開的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第 四屆會員代表大會,主辦單位發出的紀念金幣,就是在此鑄造的。

澳洲人士早在五十年前,就意識到環保的重要,從美國引進大量樹苗培植,民眾都喜歡住在有山有水有林木的地方,街道上的大廈或路旁民房,窗戶、陽臺、樓閣都 可以看到盆栽小花,點綴得非常溫馨祥和。澳洲政府把最好的地段保留起來做公園或公共設施,即使再貧窮的區域也一樣享有公園設備。臺灣的富貴氣,在於不夜城 的霓虹燈與喧嘩的車水馬龍;澳洲的富貴則在於民眾生活的簡單、樸素及到處都可以享有森林、水邊的大自然資源,是一個生活品質很高的國家。

柏斯地屬亞熱帶地區,氣候溫暖、乾燥、多陽光,平均氣溫約攝氏二十四度左右,每年八月到十一月為花季。野花種類十分豐富,有八千多種以上,現在正是綻放時 節。我們車行所經之處,都可看到不同色彩、品種的野花,正迎風搖曳,不只是一叢叢的,而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尤其是山坡上,遠遠望去,就像是彩繪似的。澳洲 有錢人士退休後,都喜移居到西澳來,這裡的確有它特出的條件。

在蘇瓊珠會長等多人的安排下,中午在公園內野餐,並順道帶麵包到附近的一個湖邊餵海鷗、黑天鵝,「聞訊」而來的雁子、鴿子、小麻雀……,一群群的靠攏過 來,有一隻黑天鵝,帶著四隻小黑天鵝,也來覓食。由於小天鵝身軀太小,夾在一堆「大人」之中,麵包丟過去,即被身旁的大鵝、雁子搶去,怎麼都吃不到。母黑 天鵝只要看到有其他鳥類跟小黑天鵝搶食,就會用嘴去啄牠們,被啄的鳥類,也不會反擊,因為牠們都知道母天鵝是在保護小黑天鵝。這一幕母鵝為保護小鵝,而力 鬥群鵝的情況,看得我們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很感動。慈悲與愛,是可以戰勝一切的。

晚七時三十分,在柏斯講堂主持皈依三寶典禮,發心前來皈依的信眾有二百五十人之多。

在講堂服務的義工,都很盡心,一致認為,在柏斯講堂有他們可以出力的空間,有需要他們服務的地方,他們會像為自己的家一樣地無私奉獻。且來此的信徒或義 工,除了彼此以「阿彌陀佛」打招呼外,也可以用「Hello」寒喧,對那些剛接觸佛法,還不習慣稱念「阿彌陀佛」的人而言,實在自在多了﹗

在西澳協會、分會會員及信眾的護持下,期勉講堂可以籌畫成立「佛光山西澳國際學校」(佛學院),廣度澳籍人士學佛。

■十月 五日  星期四

上午十一時,由柏斯飛往雪梨(舊稱悉尼),航程四小時。柏斯與雪梨時差兩個小時,於雪梨時間下午五時,抵雪梨機場。

雪梨位於澳洲東南海岸,濱臨傑克遜灣(Port Jackson)港闊水深,有「紐約的曼哈頓」之稱。南有波塔尼灣(Botang Bay)、北有伯洛肯灣(Broken Bay)、西有壯麗瀑布的藍山(Blue Mountains),是一個像大海般充滿生命力的城市。又因具有自然景致,故能成為南半球一大城市,也是新南威爾斯省(又稱紐省)的首府、澳洲的第一大城及商業中心。一七七○年,英國海軍上校柯克發現澳大利亞時,就是在雪梨登陸的。

出機場後,即開車前往臥龍崗。滿謙、滿可同時在車上,向我報告南天寺佛像開光的籌備情況。

車行在高速公路上,接近南天寺時,路邊的指示牌上,都有標明往南天寺的方向,且指示牌上標出三個大大的中國字︰「南天寺」。由這個小地方,不難看出當地政府對佛教寺院的禮遇和友好。

近七時抵南天寺,正在為明後天佛像開光忙碌的信徒和徒眾,都在門口迎接我。

才進入安單的寮房,就看見書桌上已有好幾封信件及傳真在等著我。不管走到哪裡,我似乎都要馬上進入狀況,沒有「時差」的空檔,也不必擔心如何去適應環境。

■十月 六日  星期五

由於即將前來參加南天寺佛像開光典禮的信眾有上萬人之多,為紓解前來觀禮的人潮,擬自明天起將典禮分為兩天(七日、八日)兩個梯次舉行。

一大早,就看到不少信徒義工和工作人員在南天寺內外忙碌,為這一次的開光典禮,大家都很盡心。

南天寺位於紐省的臥龍崗市(Wollongong),於一九九二年二月動土開工,全部是採中國宮殿式建築,負責的建築師、裝潢、工人都是澳籍當地人士,占 地五十五英畝,建地六千五百平方公尺,大雄寶殿可容八百人,大悲殿可容二百人,尚有教室、禪堂、視聽中心、法堂、會議廳、藏經樓、佛教文物陳列館、雲水 寮、客堂、講堂、辦公室、七寶塔、齋堂、寮房、會堂等設備,另有兩百六十個停車位,是南半球的第一大寺。

從一進入澳洲,就可以看到報章雜誌及電視媒體報導南天寺的消息,幾乎澳洲的焦點都集中在南天寺。

據聞南天寺的佛像開光大典,不僅是澳洲的佛教盛事,更是紐省旅遊車業的大日子,各大旅遊車行合作,共出車百餘輛,以服務觀禮的人潮。紐省旅遊車供不應求,還向墨爾本車行求助借車。

南天寺除備有專車接載信眾,交通方面及秩序維持,已邀得紐省警察部門、交通部及童子軍共同協助,由於寺內停車位容納不下來自各方的車隊,已在附近Kembla Garange馬場租了停車場,並備有巡迴巴士接載往返南天寺。

站在大雄寶殿前,環視南天寺的四周,深感凡做事一定要抱有理想,且不忘初心,才能持久,人發心就會有不可思議的因緣,可以成就難遭難遇的盛事。勉勵在南天寺的住眾,珍惜這份開山因緣,用心在澳洲弘傳佛法。

■十月 七日  星期六

今接受臥龍崗、雪梨等各界媒體的訪問––

◎選擇臥龍崗建南天寺,是五年前BHP總裁和前任的臥龍崗市長,到佛光山參加一項國際性的鋼鐵學術會議,對佛光山的寺院很有好感,因而誠懇地邀請佛光山來此建道場。

◎澳洲是一個很進步的國家,人民和善,適合多元文化的種族發展,藉此亦可帶動澳洲的旅遊及觀光事業。

◎我們並不想改變大家的宗教信仰,信眾各人有各人的信仰,彼此並不妨礙,信仰是每一個人的心靈世界,不一定非要信仰什麼宗教。信徒與信徒間,可以彼此往 來,增進友誼。南天寺是所有佛教徒的,更歡迎基督教徒、天主教徒也能常到南天寺辦活動、聯誼。歡迎大家能常來南天寺參加活動或共修。

◎南天寺在澳洲扮演的角色,在宗教上是朋友、在文化上是融和、在友誼上是溝通聯繫。運用的方法有社區聯誼、提供場地、各種會議的研討溝通。希望融洽的氣氛,能帶來南方的天堂。

◎此地民眾對南天寺的興建,只有歡迎,沒有排斥,尤其市政府對我們的幫助很大,像給予方便入境簽證等。附近居民晚上還會打電話給我們,要求將南天寺的屋簷燈打開,讓他們欣賞,彼此都很友善、歡喜。

◎佛教是和平的宗教,二千五百年來,從不曾引起宗教戰爭,或宗教與宗教間的仇視,或文化上的衝突。

◎南天寺日後的社教活動,是佛教與藝文融和,主動提倡文化交流,如各種學術會議、文物展覽,不完全是寺院活動。寺院是開放的,歡迎大家來參觀禮佛。

◎澳洲因獨享天然資源及風景,人民可親和善,除了原有的天主教和基督教外,現在又增加佛教,真可謂多彩多姿。這裡的後山很美,如能有規畫的加以建設,相信可以成為如雲門、敦煌的藝術寶窟。臥龍崗是個臥龍藏虎的吉祥地,希望能帶給澳洲民眾平安吉祥。

◎南天寺的籌募經費,是來自佛光山派下海內外一百多個別分院的信眾,每人一元、二元集合起來的,是以積沙成塔,聚少成多的方式成就的,因為金額不多,所以每個人都有能力,自然就會歡喜贊助。

◎在科技文明之外,人們喜歡在思想上找另外的出路,在這種情況下,東方哲學自然就引起多數人的興趣與探索,而接觸佛法就是最直接的方式。

◎傳統的佛教較偏重個人修行,而人間佛教除了注重平常的養老、育幼、給苦難人的協助、臨終關懷外,更注重生有所養、終有所葬的人間事,也就是要把幸福、快樂在當下成就,不必將希望寄託在未來。

◎佛教基本思想是崇尚自由、慈悲,澳洲的民族性愛好自由、平等,非常注重環保及人民安樂,這和佛教不殺生的理念相同,佛教很適合在此發展。

◎基本上,世界上誰也沒有辦法統一誰,世間是一半一半的,能包容多種不同顏色,色彩就會更豐富。澳洲居民的宗教信仰並不全是基督教或天主教,讓佛教也能來此共結法緣,讓天堂淨土實現在南方的天堂––南天寺。

◎國際佛光會的成員有天主教徒、基督教徒,所以參加佛光會本身的信仰可以不必改變,因信仰是自己內心的事,不同信仰的人一樣可以交往做朋友。
◎將佛法弘傳全世界還是小事,應該更擴及傳遍三千大千世界。因佛教的時間觀是無限的未來、無量的阿僧祇劫;空間觀是無邊的法界,非只限於一個地球,而是萬萬千千的地球;人間觀是指無量無邊的眾生。人很渺小,故要發心將心供養十方世界。

■十月 八日  星期日

「臥龍崗上法門開,十方大眾感應來;
 弘法利生南天寺,菩提花果遍地栽。」

在鐘鼓齊鳴聲中,南天寺佛像開光典禮,於上午十時準時開始,前來參加典禮的貴賓有︰代表基廷總理的聯邦移民部長鮑格斯(Nic Bolkus)、代表聯邦反對黨領袖何華德的參議員鮑曼(Michael Baume)、臥龍崗市長坎貝爾(David Campbell)、夏巴市長格蘭宏(Cr·C·Glenholmes)、凱馬市長惠特烈(Cr·J·Wheatley)、前聯邦總理魏德倫(Gough Whitlam)、紐省省長卜卡(arr)、維省省長簡納德、澳洲貿易部長麥慕倫、駐雪梨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張金先生、鋼鐵公司副總經理約翰‧克烈瑞(Mr·John Cleary)等多人。

澳洲總督Bill Nayden先生來函祝賀︰「我以澳洲總督身分,很歡喜地祝賀臥龍崗市南天寺的開幕典禮,很遺憾我因公務而正在海外,無法親臨南半球第一大寺的開光盛典, 但我們樂見此盛會所代表的和平和友誼,因為它象徵著我們之間文化交流的新紀元,也是澳洲尊重多元文化的見證。」

臥龍崗市長大衛‧坎貝爾︰「很榮幸南天寺能蓋在臥龍崗,我們相當重視多元文化,我認為市議會贊同南天寺興建的決定是正確的。期待南天寺和本地社區友誼能繼續增進、交流,相信未來美景無限。」

夏巴(Shellharbour)市長格蘭宏︰「佛光山和臥龍崗市合作在此興建寺院,真是令人興奮的一件好事。由於南天寺的因緣,和平種子已經播下,相信 佛法將會弘傳得更廣,澳洲與亞洲關係也能因而增進,我們歡迎多元文化的民族在此地居住、生根,未來的發展會更加美好。」

凱馬(Kiama)市長惠特烈︰「看到南天寺的莊嚴,和這麼多佛教徒在此禮佛,心中十分歡喜,今在此地所見所聞,都展現出佛教徒絕佳風範,整個南天寺所表現出來的,都令人讚歎。」

聯邦移民局部長鮑格斯先生代表基廷總理致辭道︰「我很樂意參與南天寺佛像開光典禮,並且祝賀每位參與建寺的工作人員,因為他們的辛勞,南天寺才能落成。我 知道很多賓客是從世界各地搭機來參加今天的盛會和下星期(十月十三日)在雪梨舉辦的國際佛光會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謹代表澳洲政府誠摰地歡迎,相信您們的 澳洲之行,會很愉快而且收穫豐碩。

南天寺的建築,兼有東西方文化特色,並且能將傳統與現代結合。我了解此一建築設計是中國寺廟最傳統的,大殿四周八千尊佛像,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古代敦煌藝術 的特色。南天寺有多功能會議室和訓練設施,將開放給大眾做為文化和教育之用,不但能滿足佛教徒所需,且能幫助有心學佛人士,此地將會成為佛學和修持中心。

南天寺的一切應該歸功於星雲大師的遠見,大師四年前在洛杉磯創立了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以推動人間佛教淨化人心,實現世界和平的理想,這些目標都是很有價 值的。南天寺是澳洲尊重不同宗教的一個典範,在多元文化社會裡,我們鼓勵移民,保留他們的宗教和文化,佛教已代表相當特殊的意義。

在一九八六年到一九九一年間,澳洲的佛教人口增加了百分之七十四,在澳洲,佛教是非基督教團體中,成長最快速的宗教,是目前澳洲的第三大宗教。尤其在這個 國際包容年裡,所有澳洲人都以我們既活潑又和諧的多元文化社會為傲。今年稍早,在雪梨舉行的聯合國全球多元文化的會議中,很多國際人士對澳洲多元文化政 策,表示非常刺激且有啟發性。

再次恭賀所有參與南天寺建寺人員。南天寺不但能服務佛教社區,並且促進文化交流、帶動良好社區關係,因此,南天寺是受我們歡迎的。」

紐省省長卜卡(Carr)︰「南天寺不但是佛教徒和中國社區裡最重要的建築,也是我們新南威爾斯省裡最重要的建築之一。很感謝佛光山有此遠見在澳洲建寺院,並且命名為『南天寺』––堪稱南半球的天堂。

新南威爾斯省政府對於建立多元文化社會的法令相當引以為傲,同時也十分重視本州豐富的多元文化、種族和宗教資產。南天寺蓋在此地證明了中國和佛教社區,已經影響到新南威爾斯省和整個澳洲。

我很驕傲以新南威爾斯省長以及族裔事務主席身分,參與南天寺的興建決定事宜。謹代表新南威爾斯省政府,讚歎佛光山給予這個地區、這個州和這個國家如此長遠、美麗的多元文化貢獻。」

很感謝澳洲政府代表們的致辭。

澳洲是現在世界上最乾淨的淨土,南天寺有因緣在此興建,真是南方的天堂。南天寺非屬某一個團體所有,它是全澳洲所有佛教徒所共有的,今後南天寺不只舉辦佛 教徒的活動,所有基督教徒、天主教徒,只要有緣人都可以來此。南天寺佛像開光選在這個時候,主要是響應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第四屆會員大會的主題「尊重與包 容」,也希望藉此儀式讓五方佛照顧大家平安吉祥,祈求三寶加被典禮中的每一位見者、聞者﹗

五方佛指的是東方離怖畏如來(遠離恐懼)、南方妙色身如來(莊嚴威儀)、西方阿彌陀如來(健康長壽)、北方甘露王如來(清涼自在)、中央多寶如來(財富具足)。

下午二時,在大雄寶殿,舉行皈依三寶典禮,有八百多名信眾報名皈依,其中有三十多位澳洲本籍人士參加,對佛化澳洲,實具足因緣。

晚上和徒眾座談,大家就今天的典禮,發表自己的意見––
◎移民局部長鮑格斯先生代表總理來祝賀,對我們深具意義。他說,為弘法的需要,未來只要有宗教人士來訪,會儘量給予方便。他並表示一生參加過很多聚會,今 天是最感動的一次,也供養南天寺澳幣一百元,作為南天寺後山九十九年的租金(一年一元)。南天寺將用鏡框將這一百元,陳列在展覽館,紀念其深遠的意義。

◎自建寺以來,有些人的發心不能堅持到底,半途就流失了,秉著佛陀不捨任何一個眾生的精神,今天邀請他們回來,都能圓滿的參與盛會,是我們很光榮的成就。

◎來自四面八方的人潮,都能聚合在一起,這是佛教最偉大的成就––民族的融和。

◎參與的貴賓皆全程參加,沒有人中途離席。澳籍婦女穿上旗袍,參加上供,端莊威儀不亞於華人。

◎兩次的記者會、四架直升機的採訪、九隻獅子的舞獅,百隻海鷗在南天寺四周飛翔,在澳洲都是首創的。

◎南天寺是第一座由外國人創建的中國寺院,負有將中國文化帶入澳洲的歷史使命。

◎對十方信眾的功德善款,點滴不浪費,將大家的信仰及佛陀的精神,傳遍到世界每個角落。

◎每個參與開光典禮的人都感到法喜充滿。能將歡喜給人,就是做事的最大成就。

■十月 九日  星期一

上午,由雪梨搭機飛往墨爾本(Melbourne)。下午二時,於墨爾本講堂為四百多名信眾,主持皈依三寶典禮。臺北駐此地的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程其蘅小姐,也在典禮中發心皈依。

四時三十分,在墨爾本講堂住持堅寬法師和墨爾本佛光會長黃瓊芬以及多名會員幹部的陪同下,前往菲利蒲島(Philip Island)觀賞有名的小企鵝歸巢景象。

平常我們大都要到南極洲才能看到企鵝,但離墨爾本東南約一百三十公里的菲利蒲島南岸的夏日灣,棲住了八千多隻全世界最迷你的小企鵝,身高三十七公分左右, 體重只有一公斤,每天清晨皆出海去覓食,到晚上才三五成群的歸巢,就像是遊行似的,非常壯觀。黃瓊芬會長一再「說服」我說,到墨爾本來,沒看到歸巢的企 鵝,不算到墨爾本,所以我也很樂意前往。

由墨爾本講堂出門往菲利蒲島,車程要兩個小時。生長在澳洲的小企鵝,集中在墨爾本的菲利蒲島,與南極企鵝不同的是體型較小,比南極的企鵝更耐熱。

往菲利蒲島的夏日灣途中,沿途都可以看到海灘沿岸灌木叢下,都築有企鵝巢穴。供給遊客行走的棧道,是由木材和混凝土構成,橫跨在企鵝巢上,只要蹲下來,就 可以觀賞到牠們的活動,企鵝不怕人,任由遊客從巢邊過去,一樣嬉戲玩耍。雖然每個巢穴,都沒有門牌號碼,但企鵝卻不會回錯家。因小企鵝的眼睛非常敏銳,故 照相時,野生動物護理員,都會在旁禁止遊客用閃光燈照相,以免傷了小企鵝的眼睛。

我們一行抵夏日灣時,已看到一群群的人潮靜靜的坐在沙灘上,等待企鵝歸巢。

晚上七時三十分左右,在白浪進退中,看到三五隻成群,有的是十多隻成一隊,搖搖擺擺的小企鵝魚貫上岸,每一小隊,都有一隻首領帶頭,越靠近看得越清楚,小 企鵝走路的姿態,像極肥胖的嬰孩,腹部貼著沙灘,行動笨拙而有趣。有幾隻認錯路,幾乎要湧到我們面前,當發覺不對時,趕緊掉頭回轉,把領隊的小企鵝急得喀 喀叫,深怕牠又迷路,歸不了隊。

據護理員解說,小企鵝每天一大早,就要離巢出海覓食,到晚上才一隊隊的歸巢,歸巢的盛況幾乎持續通宵。牠們的產卵期是每年的八月到十二月,每胎兩隻,蛋呈白色,孵化時間為三十五天到三十八天,需要兩個月的照顧期,這期間則要靠父母覓食來養育。

小企鵝在每年秋天(二月到四月),便需要換毛,為期十七天,換毛期間不外出,都留在巢中。小企鵝的壽命,平均約十七年,辨認能力很強,通常選擇一個地方為巢,便不易搬遷,記性也十分強,據紀錄顯示,有一些企鵝伴侶,連續十一年在同一個地方築巢生活。

企鵝的家庭觀念非常濃厚,若伴侶之中有一隻尚未回巢,另外一隻一定會在家門口或沙灘上徘徊等待,是非常有感情的動物。

企鵝每次出海,都要避免被身軀比牠大的魚類或海獅吞噬,生存飽受威脅。萬一遇到不幸,那些在岸上等待的小企鵝就會一直在沙灘上等待一隊隊歸巢的企鵝群,從 中尋找失蹤的伴侶。一夜下來,獨守沙灘的企鵝一次又一次落空,其間辛酸不亞於人間的生死離別,弱肉強食的世界,實在很悲慘。人類貴為萬物之靈,對弱小要保 護,但也必須具有保護他人的條件,亦即在道德上、智慧上、人格上,要先自我健全。

在回程路上,耳聞海浪拍打聲,深感小企鵝能在大自然中為求得生存與大海搏鬥,實在不容易。而且它們重視家庭觀念,都能在一定時間內回巢,堅貞、忠實的特質,讓我們看到「眾生皆有佛性」。

■十月 十日  星期二

上午在墨爾本講堂,接受墨市《工商日報》記者楊衍柏的訪問,以下是簡要的訪談內容––

◎人要成功,需嚴格要求自我,例如︰

1.要有信用、有禮貌、處眾隨和,並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且要讓別人接受我們。

2.要慈悲、廣結善緣、隨時隨地想到我能給別人什麼,不要只求人家給我什麼,如此就能夠接受外在的一切。

3.要無私、無求、無我,凡事不必計較,還要不忘給人希望、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方便。

◎學佛,不要去苦苦尋找宿因宿緣,現在所承受的,一定與過去有關係。世間的情愛,是一種因緣,在世俗上是一種正常生活,佛門講究的情愛,著重於將愛昇華,一個人不排斥世間,且能轉化世間,則世間就會更真更美。

◎佛陀只有一個,佛教基本教義也是一樣,雖度眾方式有所不同,但對淨土的追求是一樣的。過去佛教比較注重寺院生活,而人間佛教則是把佛法落實在家庭中及社會上每一階層。

◎澳洲以前非常排斥亞洲人,最近政府推行親亞政策。改變的原因之一是,以前華人來澳洲都是賺錢寄回國內,現在的臺灣人,則大批大批的在澳洲投資,自然沒有排華的理由。我到過很多國家,唯有澳洲推行多元文化做得最好。

十時,和佛光會的會長黃瓊芬小姐及楊志鎏、何釗、陳德輝、黃居生、黃鳳鑾、何惠令、高碧嬌、陳娟霞等幹部座談。

佛光會會員,因有信仰為基礎,基本上都很善良。勉勵大家在推行會務上,要多辦「幹部講習會」。辦活動不一定要用金錢,用智慧一樣可以成就很多事業。

下午搭三時十分的班機回雪梨,在前往機場的路上,瀏覽了墨爾本的市容。

墨爾本為維多利亞省的首府,是僅次於雪梨的澳洲第二大都市。墨爾本開發歷史僅一百年,但卻是澳洲諸大城市中,歷史名城的代表。「墨爾本」市名是來自英國首 相Melbourne之名;「維多利亞省」是取自英國維多利亞女王Victrorian之名,街道的街名,像伊莉莎白街、女王路、威廉大帝道、坎特伯利路 等,都取自英國名人而命名。其中最著名的街道有︰

1.在北平行雅拉河的柯林斯街,為墨爾本的商業金融中心。

2.與雅拉河垂直相交的聖其爾達路,是全澳洲最美的林蔭大道。

墨爾本居民原本各經營牧業,到了十八世紀後半,因附近山區發現豐富金礦而聲名遠播,故墨爾本有「新金山」之名。每年十一月分的第二個星期二,成千上萬的墨爾本居民以及來自澳洲其他地區的人們,都齊集在富萊明頓賽馬場,共度賽馬的節日。

墨爾本因沿襲英國式保守傳統,成為一個頗具英倫風味的都市。

■十月 十一日  星期三

來自澳洲本土及不丹、巴西、加拿大、中國大陸、剛果、法國、印度、韓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荷蘭、斯里蘭卡、坦尚尼亞、泰國、英國、美國、臺灣、孟 加拉、瑞典、越南等國家的僧伽及佛教團體代表,共計五十人,今起一連三天,在南天寺參加由佛光山國際佛教促進委員會所主辦的「國際僧伽講習會」。

在我出家的五十五年歲月中,一再掛念的就是如何讓佛教普及世界各地,以獲得信仰上的共識。雖然大家心中都有一個共同的教主––佛陀,共同的教義––三法 印、四聖諦等真理,但除此之外,在服裝上、制度上、戒律上,仍有很多不同,因為不同,各地區形成不少宗派,在各自發展下,自然就不會團結。

如何在各個不同的宗派中,取得相同點,是舉辦僧伽會的主要目的。現在的佛教徒都各自執著自己的所行是最高、最好、最標準、最合乎佛法,但若得不到大眾認同,也沒有用。

佛教過去重在出世及隱居山林,所以與社會大眾有距離,如何將佛教統一、團結,是我們要努力的目標。我一再想把艱深的佛法大眾化、通俗化、文藝化,讓每一個人在生活中,皆擁有佛法。明白說,要讓佛教適應時代,必須要有一番革新,才能適合大眾的需要。

佛法的真理是不會變的,但弘揚的方法,可以依大眾的需要而有所不同。這已經是二十一世紀「地球村」的時代,已經不是站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眼光思考的時 代,是以整個地球為舞臺的時代,舉辦「國際僧伽講習會」的目的,就是將全世界佛教各教派集合在一起,彼此融和交流、交換意見。

幾年下來,參加的國家及人數年年都在增加,我的理想是回到佛陀時代四姓出家同為釋姓的時代,如此才能以地球為舞臺。希望在這幾天的講習會,共同結合大家的智慧,遍布到地球每個角落。

我有一個理想,希望集合南北傳的僧眾領導人,一起到印度鹿野苑傳一次比丘尼戒法,重新樹立在南傳佛教失傳已久的比丘尼戒法,也讓世界各地的比丘認同,就如同佛在世時的七眾弟子。而這個共識則有待參與此講習會的僧眾,回到原居住國家去宣導。

為感念服務的義工,對這次南天寺佛像開光典禮的盡心,晚特備簡單茶點,慰勞大家。

做義工外表看起來是在幫別人做事,但內在所得到的歡喜、安樂和功德是無限的。如何做好一個義工?

1.要有表情、音聲、動作、笑容,並懂得讚美人,在辛勤的工作中,能加上這些「色彩」,緣自然越結越廣。

2.佛法講究的是應機說法,所以在服務中,要能不忘對方的需要,解決對方的困難。
3.肯將時間、力量布施出來,才能將歡喜布施給人,不能捨者,如何給人?在佛門布施的等級分為出錢、出力、出口講好話,更上一層便是將心給了南天寺。

4.身為義工,不僅要時常不忘給對方利益,還要做義工的義工,因為義工非客人,是南天寺的主人,要主動接引更多的義工,在給人方便中,自己也可以得到很大的方便。

■十月 十二日  星期四

南天寺開光後,有不少澳洲當地的節目、雜誌、電臺,都來訪問––

◎來自二十多個國家代表前來參加的「國際僧伽講習會」,主要是為促進各國佛教彼此間的了解、溝通與聯誼。世界上任憑科技如何發達,都不及人與人面對面的溝通講話來得重要,因互相了解、說明白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誤會。

◎深感佛教團體彼此的來往太少,佛光山純粹只想為佛教貢獻一點心力。每一個國家都有國家的尊嚴,每個佛教團體,也都會維護他們自己的尊嚴,呼籲大家要互相尊重和包容,佛教才會團結有力量。

◎佛法之所以不能興盛,原因之一是沒有奉行佛法,佛要我們忍耐而沒有忍耐,要我們慈悲而沒有慈悲,要我們精進而沒有精進。佛法是佛陀為人而說,故我們要將佛法落實人間,推動人間佛教。

◎我的個性平民化,喜與大眾在一起,不喜分階級。我沒有黨派觀念,我是佛教人,以教為命。基本上對世間所提倡的自由民主很支持,但除了有自由民主外,還要能幸福快樂,世間上沒有比幸福快樂更珍貴的事了。

◎佛教的精神是歡喜與融和、同體與共生、尊重與包容。對於協助西方人士在心靈上的昇華,人心上的環保與淨化,必定會有正面的影響。

今天接到西藏學家王堯教授的來信,信中王教授講到一則「皇家佛」的故事,特摘錄如下,與大家分享––

「明朝建文皇帝,在靖難之變後,以僧裝逃出南京,永樂曾派出多人緝訪追尋,都未成功。

建文帝和太監因時勢因緣,兩人就出家為僧,輾轉到了雲南的武定獅子山正續禪寺,就地隱居下來,直到終老。正續禪寺至今仍留有一副對聯––

『叔誤景隆軍,一片婆心原是佛。
 祖與皇覺寺,再傳天子後為僧。』

又︰

『僧為帝,帝亦為僧,
 數十載衣缽相傳,正覺依然皇覺舊;
 叔負姪,姪不負叔,
 八千里芒鞋徒步,獅子更比燕山高。』

建文帝曾說過︰『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擔裝,四大皆空相』的話,近人任曾祺依此文新撰一副對聯︰

『皇叔僧缽千年夢,
 大地山河一擔裝。』

明代朱敦儒有〈臨江仙詞〉,說得更透徹––

『堪笑一顛倒夢,原來恰似浮雲。
 塵勞何事最相親?今朝忙到夜,
 過臘又逢春,流水滔滔無住處,
 飛光忽忽西沉,世間誰是百年人。
 箇中須著眼,認取自家身﹗』

佛光山的法師在大師您的帶領下,把自己融入利生事業中,在世界各地弘法,就是『認取自家身』的最佳寫照。」

■十月 十三日  星期五

高雄縣長余政憲,率高雄縣的鄉鎮長一行三十多人,到澳洲考察,今專程到南天寺參觀。

佛光山位於高雄縣境內,在余縣長的管轄之下,而南天寺是佛光山派下的別院,所以南天寺一樣屬於余縣長管轄,所以高雄縣的「區域範圍」已遍及海外,對此各鄉鎮長們都頗感光榮。

「國際僧伽講習會」今天閉幕,綜觀此屆講習會的討論,大家都有一共識,即宗派不重要,女眾教團很重要,其他尚有––

一、當今時代,如何推展佛教?

◎本身必具有佛學常識,並力行解行並重,否則就算有再好的科技方法來輔助,亦無法推展佛教或讓信眾接受。

◎必須適應現今社會的需求,解決信徒的困難,化導知識分子誤以為佛教是封閉老舊的想法。
◎善加利用現代科技設備來弘揚佛法,並教育僧眾要將佛法從山林帶到民間社會,亦不可忘記個人的修持。

◎教育青年兒童,建設安和樂利的社會,是每一個人的責任。

◎推展青年佛學教育,讓青年學子參與各種由佛教所舉辦的文教活動。

◎僧眾要不時充實自我,多方參學以增廣見聞。

◎協助提升南傳尼眾的教育機會與地位。

◎多舉辦靜坐活動以安定社會人心,尤其西方人士很歡喜靜坐,佛陀的根本教育,是在教導我們如何從靜定中啟發最圓滿的智慧。

◎將藏經翻譯成多種語文及現代化的語體,讓一般民眾皆能接受。

◎佛陀的方便示教,應時、應地、應人的權巧說法,是最典型的社會實踐家。

◎僧眾為弘法的需要,應多方吸收及了解不同宗派的理念,並研究比較宗教學,以充實弘法內容。

◎要發心將佛學教育推展到一般的中、小學校,從小灌輸學童因果、感恩、慈悲等觀念。亦可以透過音樂、舞蹈、美術、文學來表達佛法。

◎一般南傳國家,都只注重個人修持及寺院利益,佛教所舉辦的社教活動不及其他宗教,世界佛教僧伽會、世界佛教友誼會等團體,也很少實際關心社會教育、佛教 的推展及人類的利益。佛光山是唯一關心並開大門讓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宗派傳承的人聚集在一起互相溝通的寺院。佛光山弘法度眾的活動,很值得各國佛教界參 考。

◎佛教的根本目的是淨化人心、社會,解決人的苦惱以及社會問題,為樹立佛教在信眾心中的信心,應從此處開始著手努力。

◎西方人士接觸佛教比較注重法門的實踐,及有次序的深入教理。東方佛教可以充實他們的精神領域,西方人士則可以協助經濟落後國家所需的科技設備及人才,並可協助將佛教精神傳給其他人士。

二、不同傳承的佛教,彼此相互交流的重要性︰

◎佛陀的教義是一致的,有差異的是不同國家的文化背景及需要,因此在制度上就不可能統一,但我們要結合這些不同的分別,加以了解、觀摩和運用。

◎不宜太強調宗派色彩,佛教的多宗派,正表示佛陀的教法廣大無邊及包容性。

◎每一個宗派都有其優點,大、小乘,南、北傳的佛教都應融和。

◎寺院與寺院間,要互相交換意見、交換學生,並舉辦各種僧伽聯誼或講習會。多交流可以化導彼此間因不了解而形成的敵視,進而團結合作推展佛教。

◎不可把民俗信仰和佛教混合,佛教傳達給信眾的是佛法,不是民俗,更不可勉強信眾在接受佛法的同時,也接受民俗信仰。

會後,大家並推舉本那日(Pannaji)、阿難達(Olande Ananda)、蘇曼那室利(Sumana Siri)等十位代表,組成非漢語系聯誼委員會,以促進非漢語系佛光會的聯繫,並參與明年度國際僧伽會的籌備工作。主辦單位頒發研習證書時,我也送每人一 張我寫的書法,和大家結緣。

■十月 十四日  星期六

全球各地佛光會員最衷心期盼的年度大會,終於在今天揭開序幕。來自五大洲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二千多位代表、觀察員和觀禮員,紛紛前來雪梨報到。同時,大會的貴賓也陸續抵達。

上午八時,專程前往雪梨國際機場迎接中華民國總統府祕書長,同時也是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副會長的吳伯雄先生。九時抵達機場時,剛好遇到來自臺灣、美國和日本的二百多名會員,一起加入迎賓的行列。他們列隊整齊,熱烈地歡迎吳祕書長。

將吳祕書長迎接至Golden Gate飯店後,巡視了報到的情形,對於主辦單位的用心策畫和熱忱接待,留下深刻印象。

下午接受臺視記者、《中國時報》記者蘇正國、美國《世界日報》記者尹祧的採訪。除了大會的新聞外,他們最關心的莫過於明年三月總統直選的問題,我也對他們表達了我的看法。

與記者交談時,我想到臺灣的電視新聞大多播放政治人物、立法院等院會開會的新聞。如果能將這一類的新聞集中在某一時段,做為政令的宣導,相信能獲得更佳的效果。我建議電視臺製作一系列「我愛臺灣」的節目,激發國人愛國的情操。

我又想到曾在日本看過電視上,播出家庭主婦上菜市場買菜和中村元教授及一位校長討論生死問題的節目。相信這種生活化、人間化的電視節目,一定能裨益社會大眾。

最近,臺灣省長宋楚瑜在澳洲獲頒榮譽博士,中共為此向澳洲當局抗議。此次大會,除吳祕書長外,內政司司長鍾福山先生、高雄縣余政憲縣長等人亦將與會,中共方面又抗議澳洲政府和臺灣政府的頻頻接觸。

一九九二年,我在洛杉磯成立國際佛光會時,曾邀請中共駐洛城總領事參加成立大會。去年溫哥華大會時,我再度邀請中共的領事參與盛會。我伸出友誼的雙手,「尊重與包容」都做到了,但是他們相應不理。我真不懂到底是誰在搞分裂?為什麼他們不希望宗教和平統一?

記者問我對於角逐諾貝爾和平獎的觀感。此案是由拉達克佛光協會的僧伽先那會長和荷蘭籍的阿難陀比丘所發起的,他們在去年就成立了十二人委員會,有意為我爭 取諾貝爾和平獎。其實我一生曾獲得無數的獎項。上次印度政府甚至在數萬人的集會當中,頒發佛寶獎給我,但是我並未前往受獎。獎,只是虛名而已,我的心願只 是做個平凡的和尚,希望真正能對社會大眾有實質的貢獻。

記者採訪後,我從會客當中,得知參加佛光會除了能結交國際性的朋友,參加各種活動,喜喪婚慶時得到協助之外,尚有意想不到的好處。

負責此一世界大會的游象卿副會長,述說了他參加佛光會的利益。他前往大陸,和福州汽車公司洽談合作事宜,到中共駐雪梨領事館辦簽證,當他出示佛光會的名片時,總領事即刻請他到貴賓室給予禮遇,親自帶他辦理簽證,並且暗示辦事人員不收簽證費。

普門寺青年會會長黃金寶,率領一群優秀的會員前來澳洲,並在開幕典禮時表演「天女樂舞」。為此,他們攜帶了許多表演的行頭。海關看到他們身穿佛光會服時,特別通融,另開一道方便門,讓他們快速通關。

此外,我又會見了張姚宏影(臺灣)、李金城(巴黎)、趙翠慧(溫哥華)等人。今天的會客好比是一場暖身運動,真正的節目,明日才正式開始。

■十月 十五日  星期日

上午十時,在達令港會議中心,主持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的理事會。

來自全世界七大洲一百零三個協會的代表、觀察員今聚集在此開會,真是難得的因緣。今年大會主題是「尊重與包容」,對在地球上生存的每一個生命、每一個機能,都需要共同尊重和包容,這樣的精神已獲得澳洲政府的讚揚。因為世界發展太快,需要佛法在精神面的輔助。

第三屆大會第二次理事會,將於今天圓滿落幕,感謝這四年來大家對佛光會的貢獻。今議程討論內容有︰檀講師審核辦法、優秀協會會員審核、提倡「傳燈」活動、取消年滿二十歲才能加入佛光會的規定(菲律賓兒童分會就是一例)。

下午三時,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第四屆世界大會的開幕典禮,於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開幕典禮。

前來參加的貴賓有︰代表總理的參議員貝琳達(Belinda Neel)、代表聯邦自由黨領袖的參議員約翰(John Tierney)、代表紐省省長的下議院院長Hon·John Murray、代表聯邦自由黨領袖的上議院Hon·James Samios、紐省上議院議員何沈慧霞(Hon·Helen Sham-Ho)、代表雪梨市市長的副市長曾筱龍(Con·Henry Tsang)、臥龍崗市市長Lord Mayor David Campbell、移民局局長Keieh Owen、阿那努達法師、阿難達、……、總統府祕書長吳伯雄、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副會長游象卿、國民黨副祕書長鍾榮吉、內政部司長鍾福山、高雄縣長余政憲、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張金、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副會長嚴寬祜、佛光山功德主張姚宏影等多人。

記得三年前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在洛杉磯成立,我們大會的主題從「歡喜與融和」、「同體與共生」到今年的「尊重與包容」,都得到大眾的熱烈回響,佛光會成立目的是要將歡喜和平布滿人間。我們尊重國與國間、種族與種族間的和平,並將佛法的慈悲帶入每個家庭。

半年前我因病入榮總手術,曾向大家請假半年,希望半年後再為佛教的統一化、未來化、大眾化、人間化而努力,今天在澳洲終於實現了。感謝各代表會員,遠道來澳開大會,更感謝雪梨佛光協會及澳洲各地的分會籌辦此次大會。

遊走世界各地,真正體會到澳洲是一塊人間淨土,尤其是更具體顯現多種族文化的包容和尊重精神。我覺得︰

尊重是––

尊重別人的自由,尊重生命的價值,
尊重大眾的所有,尊重天地的生機。

包容是––

包容異己的存在,包容傷殘的尊嚴,
包容冤仇的傷害,包容無心的錯誤。

「尊重與包容」必須常落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實踐在言行中,希望大家都能信受奉行。

晚宴後,主辦單位在施放煙火中,圓滿此次大會的開幕典禮。

善 聽 1995/10/16~1995/10/31

■十月 十六日  星期一

上午九時,在南天寺成佛大道廣場,舉行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的升旗典禮,總統府秘書長吳伯雄、國民黨中央黨部副祕書長鍾榮吉、內政部民政司長鍾福山、臥龍崗市長坎貝爾,均是典禮上的貴賓。

十時三十分,大會議程正式開始,祕書長依空、法制長曹永杉、財務長黃柏森及阿努魯達(nuruddha)、嚴寬祜、游象卿等副會長,對這一屆任期內的會 務,都提出報告。副會長游象卿還身兼雪梨協會會長,承辦此次大會的籌備工作,游副會長代表負責大會的祕書長林應光、執行長廖德培以及所有的工作人員和義工 表示,此次大會原則是配合澳洲多元文化,以「尊重與包容」的主題來籌備,希望藉此能將尊重的態度與包容的精神,應用在我們生活中。大會才剛開始,就創下幾 項紀錄––

1.在南半球最大佛寺––南天寺舉行會議。
2.在澳洲最大國際會議中心(arbourside Room)開幕。
3.澳洲史上最大最多的餐會––共有三百桌,澳洲國慶酒會才一百二十桌。
4.第一次在澳洲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素齋。由德裔澳籍廚師主廚,已準備好幾個月。
5.除了澳洲國慶外,首次在海上施放煙火。
6.首次發行紀念幣。
7.澳洲警政署特別譜迎賓曲,奏樂歡迎。
8.南半球首度梵唄音樂表演。
9.首度邀原住民表演,充分顯示尊重與包容。
10.穿著佛光會服,過海關享有快速通關的禮遇。

下午二時,相繼有三十五個協會,分別報告工作,重點有––

◎巴黎協會於一九九二年四月成立,三年來共有二十四個分會,會員三千多名,在法國《工作日報》上被譽為最有名望的宗教團體,並爭取到下一屆(第五屆)的世界大會主辦權。

◎中華總會為響應此次大會,共有三十八團、五千二百多位代表前來參加,是會員最多、會務最多、活動最多的總會。且一連四次在國內獲得內政部表揚為最優秀社教團體。

◎紐西蘭北島的奧克蘭禪淨中心報告︰當地政府將無條件贈送二十畝土地給禪淨中心建道場。

◎夏威夷協會報告︰檀香山市長願意捐獻約兩畝土地給協會,作為佛光會員的度假中心。

◎荷蘭協會也表示,阿姆斯特丹市政府,在市中心有一塊八百五十坪的土地,要提供給佛光山建道場,並通過五個名額的居留權,歡迎法師到荷蘭弘法。

◎馬來西亞協會已發行佛曲卡拉OK錄影帶,慧海法師並由政府委任為婚姻註冊官。東禪佛學院已獲准開辦,這在以回教立國的馬來西亞實在不容易。世界佛學會考有五千人參加,是海外參加人數最多的考場。

◎佛光山曼谷道場有六百多坪,即將落成,泰國協會已在道場內舉辦過多次活動。三百坪大的大阪道場,正擇日舉行動土典禮,在日本能取得三百坪空間,是很不容易的。

◎英國協會舉辦了英國有史以來第一次供僧大會。除會務外,平常設有專案小組提供留學生接機、送機服務,並協助解決留學生生活上的困難。

◎美國科州協會在《丹佛華報》連載《心甘情願》;加拿大多倫多協會在《星島日報》連載《星雲法語》,能將佛法帶入每個家庭的餐桌上,是現代弘法的一大進 步。我的著作除有英文翻譯外,其他尚有法文、德文、俄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日文、韓文等譯本,如何把相同的理念推廣到世界每個角落,各協會會員大家都 很用心。

◎南非約堡協會表示,南非雖出產黃金、鑽石,但黑人非常窮,非洲是苦難與落後的地區。我提倡「尊重與包容」,弟子們不捨棄南非弘化的機會,度了不少人學佛 出家。目前南非本土有三十名男眾出家,更希望能廣度更多的人學佛,更希望佛光山能協助在南非舉辦一次在家五戒菩薩戒的法會。

目前正在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進修的非洲弟子本安,以非常標準的國語,代表剛果協會發言––

「出家時,師父曾對我們說,如果我們不會講中國話,就不要跟我們說話,我的中國話還不是很好,但願大家都聽得懂,尤其是師父。以前在非洲沒有佛法,更談不 上有寺院,因師父的慈悲派慧禮法師到南非,我們才有因緣接觸佛教,南非也才有了寺院,因為剛果協會沒有人出席,僅代表剛果協會謝謝大師把佛光帶到南非。」

本安的發言,獲得在場大眾掌聲的鼓勵。以前我們只要一出國,都要學當地的語言,否則不能溝通。本安等十名非洲弟子,當然要先學好中國話,才能來跟我請法, 這是我對他們唯一的要求。國際佛光會有一百零三個會員國家,分布在世界各地,在弘揚佛法之際,我很有心要讓華語成為世界第二語言,當然這還要靠所有會員在 世界各地的努力。

今日議程到晚上八時三十分結束,會中還決議一九九六年四月分的理事會,由馬來西亞協會承辦,已決定在郵船上召開。往後各屆大會主辦單位,分別是––

第五屆(一九九六)︰巴黎協會
第六屆(一九九七)︰香港協會
第七屆(一九九八)︰多倫多協會
第八屆(一九九九)︰巴西協會
第九屆(二○○○)︰日本協會
第十屆(二○○一)︰菲律賓協會

■十月 十七日  星期二

九時,繼續今日的提案討論,先後共通過二十三項提案及兩項臨時動議,部分決議內容為––

◎成為檀講師的先決條件是必須具有正知正見,世界總會要將檀講師的通訊地址、電話提供各協會、分會,以方便會員請法。檀講師除車馬費外,不可接受鐘點費。總會要記錄檀講師的講演次數,以作為升等為檀教師的參考資料。

◎對於譯文,不管是中翻英或英翻中,乃至其他非漢語系文稿,其翻譯步驟應該先有口譯紀錄,再書寫、校對、修正,並與原文對照,最後集眾考證,能獲得多數人印證及認同的文稿,才宜發表。

◎佛光會會務要以文教事業及佛法講說為主,社會上的事業很多,如慈善事業,最容易博得人家同情,只要有出手的人,就可以做到,且人人可以接受,但其作用只 能填塞一時,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工作。而文教工作及佛法就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接受,懂得禮佛者,大都是有修持的好人,加以文教的活動,不僅可以教導其思 想,更可以淨化身心,變化氣質。所以說四句偈的受用功德勝過三千大千世界的供養,道理即在此。

◎本次大會主題「尊重與包容」,每個協會在一年中至少要舉辦一次與此主題相關的活動。

為加強各協會、分會與總會間的聯繫,總會將定期分發表格式報告表,由各協會、分會填寫。且各理事要負起各協會的輔導及巡視工作。

◎關於審查損益表、資產負債表及財務預算表,大都本著因果的理念處理,所以每次會議,對於帳目的議題,少有紛爭。雖然如此,帳目仍需明瞭清楚。

拉達克協會會長僧伽先那比丘(Sanghasena)提議我接受「推薦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與會代表紛紛起立鼓掌表示支持。對這個提案,我的看法是––

我們要得到諾貝爾獎,還有很長的一段路,一個人不能求榮反辱,如果爭取此獎而不能當選就不好看,一切實至名歸,順乎自然最好。

所謂諾貝爾獎,包括有物理、化學、文學等種類別,以我們大家共同的成果,老實講,和平獎應得之無愧。我不是誇讚自己,大家的成就是我的榮耀,我的榮耀也與 大家分享。在世界上,能建一百多個寺院道場,我是當仁不讓的;而一個團體在臺灣能建立佛光大學、在洛杉磯建西來大學、在中國大陸建弘道大學,這也是不容易 的事。

我在臺灣三家電視臺及世界各地電視臺的出現頻率,並不亞於知名的明星;而一個字一個字寫成的文章、出版的書也不止千萬言。雖然不能與佛陀相比,但佛光會一百多個協會及正在持續增加的分會,也慢慢在向佛陀看齊。

世界上有哪一個團體,能夠將不同種族、語言的人融和在一起,沒有一點爭執,大概只有我們佛光會能做到,我們已十足的做到人間的尊重,這就是一種和平。世間 上所倡導的和平大都是上、下之間的和平,唯有佛教創造的和平是無分別、無階級、無你我的真正和平。但這一切仍無法得到諾貝爾和平獎。因為我們在英語系國家 的努力還不夠,向社會爭取的條件還不夠,只有再繼續努力﹗

在會議結束前,圓滿了第二屆理事改選,新任幹部名單分別是––

會長︰星雲(連任)
副會長︰吳伯雄、游象卿、嚴寬祜、阿努魯達法師
祕書長︰慈容
副祕書長︰慧傳
法制長︰慈惠(中文)、夏鈴(英文)
財務長︰西原佑一
副財務長︰陳順章

理事︰心定、依空、僧伽先那、慧禮、阿難達(nanda)、慧海、滿華、潘維剛、胡迪化、陳順章、游次郎、呂林珠珠、陳孟齡、曹永杉、黃柏森、趙翠慧、紀文祥、斯子林、廖德培、劉招明、江基明、路培基、曾梁源、何振威、卡爾(arl Uth)、倪世健、林耀明、韋瑞伯(Fred Webb),陶其夫(Torchinov)、蔡總鎮、牟蘭、熱內(Dienguila)。

另世界總會第二屆委員,分別是––

委員會名稱           主任委員        副主任委員
活動策畫委員會         陳潮派        
財務開發委員會         潘孝銳        
會址籌建委員會         張姚宏影       林義鴻      
上座部發展委員會        陳金鳳        蕭碧霞      
非漢語系聯絡委員會       阿難達(Ananda)   滿華 僧伽先那(unghasenu)   
文教資訊委員會         嚴寬祜        趙翠慧 林超        
中華學校委員會         陳秋琴        張記福 練仲良 葉麗玲        
有聲出版委員會         林政雄        
佛教音樂委員會         陳麗麗        黃耀光
佛教翻譯委員會         車慧文
佛教藝術委員會         勾純沅        李自健
兒童教育委員會         潘維剛
青年委員會           陳 居        黃金寶
社會福利委員會         洪碩伯        胡秀卿
社會教化委員會         陳順章
護法敬僧委員會         賴義明        黃忠結
調解聯誼委員會         慈 莊
會員服務委員會         張迺彬        陳逸民
北美洲聯誼委員會        吳劍雄        謝典豐 謝志欣 陳勝亭        
中南美洲聯誼委員會       斯子林        李雲中
歐洲聯誼委員會         羅輔聞        文俱武 丁政國 曾輝
大洋洲聯誼委員會        賴耀森        古捷廉 鄒蘇瓊珠
非洲聯誼委員會         熱 內
亞洲聯誼委員會         頂 宇        謝文政 葉豐詮
檀講師聯誼委員會        孫春華
督導聯誼委員會         林宗賢
金剛聯誼委員會         沈尤成        蔡辰光
婦女聯誼委員會         鄭羽書
慈善委員會           張姚宏影
大眾傳播委員會         周志敏
急難救助委員會         游象卿

下午五時,舉行閉幕典禮,並主持第二屆理事及幹部的宣誓。

中國有句話說,世間上沒有不散的筵席,儘管充滿法喜,第四次的代表大會還是要閉幕。感謝紐澳六個協會分會籌辦此大會,也感謝澳洲政府、市長、警察局給予我 們不少方便;上座部長老法師們的參與,讓大會更顯得多彩多姿。同體共生、尊重包容的精神,在與會大眾身上都感受得到。此外,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代表,每天 早出晚歸的出席會議,沒有人缺席或早退。希望在今後三年,大家都能為佛教的前途再努力邁進,祈願佛陀加被全世界眾生和平。

最後,雪梨協會將會旗交給下一屆主辦單位––巴黎協會,在彼此互道「明年巴黎見」聲中,圓滿今年的世界大會。

本月十五日開幕典禮的晚會,是由趙燕昇先生和鄭佩佩小姐主持;今晚的佛光之夜是由趙翠慧小姐和葉麗玲小姐主持。看了今晚的節目,就像是免費環遊世界一周, 因為我們欣賞了澳洲的山地舞、菲律賓的舞蹈,欣賞了黃梅調、日本舞藝,印度、印尼、馬來西亞歌曲,還有夏威夷、泰國、紐西蘭、英國曼徹斯特等地區的精彩表 演,讓我們藉此因緣,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佛光人﹗

■十月 十八日  星期三

在南天寺的住眾及佛光會的徒眾,經過半個月來的忙碌,昨天終於告一段落。早餐時,他們各自檢討工作上的得失––

◎國際佛光會,前後才四年時間,就已經有一百多個協會分布在全球五大洲,實在值得欣慰,尤其非漢語系的分會,一直在持續增加。可見人間佛教的理念,很適合當前的時代。

◎此次大會提案,占據議程時間太多,致使各協會沒有彼此聯誼時間。故下次會議提案要精緻,且報告的內容,要限於與主題有關者。

◎總會要依各協會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舉辦「檀講師講習會」、「幹部講習會」。

◎海外地區的協會分會,要儘量吸收當地人士為會員,讓佛光會能在各民族間融和開展。

◎為加強共識,會員彼此除了要常往來外,並要經常與總會聯繫,以互通訊息。
下午一時五十分,搭機往布里斯本 Brisbane&。布里斯本位於澳洲東海岸,居於亞熱帶和熱帶,沿岸有海洋調節,故雨水多,蔬菜、水果產量豐富。布里斯本是昆士蘭(ueensland)的首府,澳洲的重要工商業中心,也是小麥、羊毛、乳酪的輸出港,為澳洲的第三大城市。

由於佛光會會員大會的因緣,來自世界各地的會員都組團參加,順道旅遊,所以在澳洲東南部各重要旅遊據點,都看得到穿黃背心的會員走動。來到中天寺也一樣,隨緣和一百多位旅行團的信徒說話。

臺灣到澳洲的路很遠,但感覺上卻很近、很親。因為所拜的佛、所看到的建築物、所吃的菜,都跟佛光山一樣。尤其是會員,因開會常接觸的關係,彼此都很熟,真的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其實世界都是一樣的,只是自我內在的分別不一樣,只要能做到無所分別,世界就真的任我們遨遊了。

晚,安單於「黃金海岸度假中心」。

黃金海岸(Gold Coast)距布里斯本七十五公里,是昆士蘭省第二大城,也是澳洲首屈一指的海灘勝地,沙質良好,海岸線逶迤延伸四十二公里,到新南威爾斯州交界處。一年中平均有三百個陽光燦爛的日子,而且冬天平均溫度攝氏二十二度,夏日平均溫度攝氏二十八度,非常適合度假。

「國際佛光會黃金海岸度假中心」是國際佛光會為方便會員於假期休閒所設立的場所,風景優美,設備齊全,可供六十個人安單,這次有不少團體就掛單在此。

此度假中心其實就是一排河邊小屋,後院就是一條河,很多住戶都設有私家碼頭,以方便遊艇出海。看著遊艇一艘艘的來來去去,艇上的人還不時向遊客搖手招呼,很自然的就可以感受到快樂的氣息。

■十月 十九日  星期四

承黃金海岸督導葉明順、會長徐煥章、王月美夫婦、昆士蘭協會理事楊史邦、徐秀美夫婦等人的好意,今特地陪我到距黃金海岸兩個小時車程的藍明頓國家公園一遊(Lamington Park)。

藍明頓公園內,有幾萬隻野生鸚鵡,紅的、藍的、澄的、綠的,各種顏色都有。才踏進公園草坪,來自四面八方的鸚鵡就聚攏過來,頭上、肩上、手上都站滿了,一 點也不怕人,還有幾隻更是歪著頭,等著遊客餵食。剛從服務處買回來的飼料,還來不及打開,就有兩隻鸚鵡已鑽進飼料袋裡大吃起來。有的鸚鵡停在徒眾頭上,嚇 得他們哇哇大叫,鳥不怕人,人反倒怕起鳥來。平常要教鳥不怕人很難,大概只有生長在澳洲的鳥,才不怕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雖是鳥,也有心意交流。可見在 保護動物的工作上,澳洲政府真的很用心。
看著鸚鵡悠然自在的覓食,很自然就聯想到這就是牠們的天堂,鸚鵡的種類有紅灰鸚鵡(alah)、葵花鸚鵡(ockatoo)、鸚鵡王(ing Parrot),還有很多不知名的。羽毛色澤之豔麗,幾乎想像得到的顏色都有了,我覺得鸚鵡是世界上最會搭配「衣服」的動物。

藍明頓公園內沒有垃圾筒,來此野餐的遊客,都自備垃圾袋,用完餐後,再把垃圾帶下山,所以園內雖然廣大,卻非常乾淨,主要是沒有「丟」垃圾的人。

午餐後,徐會長還帶我們去走吊橋,此吊橋之特色是懸掛在樹與樹間,橋面上的木板,每一塊都刻有捐贈者的姓名,我們從這一棵樹,走過那一棵樹,再繞到另一棵樹,前後共花了三十分鐘。雖沒有像泰山盪在山谷間的那股氣勢,卻能體會到在幽谷間「凌空」的滋味。

澳洲是一個非常重視生權的國家,不僅對人、對動物,對樹木也是愛護有加,法律還明文規定,四公尺以上的樹木要保護不可砍伐。如有必要砍伐須先申請,若砍了,要在別的地方再種回一棵,這種風氣形成澳洲的地理環境,永遠是蒼翠茂盛。

回程時,在一條河上看到很多塘鵝(Pelican),因為牠的嘴很大,所以我們就叫牠「大嘴巴」。尚有海鷗、鴿子、雁子乃至於不知名的鳥類,特意停下車 來,將中午沒吃完的麵包拿去餵牠們,但麵包太少了不夠餵,大嘴巴一口就是一片麵包,徒眾就到附近麵包店,一口氣買了八條吐司,麵包店的老闆說︰「您們一定 餓壞了。」

餵鸚鵡、餵海鷗、餵大嘴巴的樂趣,只有在澳洲才能享受到。

應澳洲昆士蘭大學之請,晚七時於昆士蘭大學Abel Smith Lecture Theatre作一場講演,昆大副校長彼得‧愛德華(rof·Peter Edward)、昆大宗教研究所所長愛德格‧康納德(rof·Edgar Conard)、邱垂亮教授等都是今晚貴賓。

面對前來聞法的五百多名中澳人士,我的講題是「佛教的真理是什麼」。

人與人間說真理,學術與學術間也說真理,佛教也一樣談真理。真理之定義,必具有平等性、普遍性、必然性及永恆性,若不符合這些條件則非真理。兩千五百年前,佛陀在印度悟道,悟的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理,有––

1.緣起︰世間上一切萬物,均非單純而有,要仰賴很多因緣才能存在。宇宙之間的個人是彼此相互依賴生存的,緣聚則成,緣散則滅。人與人間的糾紛,都是因為 不懂其中因緣關係,若了解這種關係,則會對我們身邊的一切心存感恩,因世間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而世間上最殘忍的莫過於破壞好因好緣。

2.業︰人的過去、現在、未來生命,都聯繫在一「業」字,業是輪迴潤生的。人從哪裡來?若相信業報的輪迴思想,生命就會有無限希望。

3.空:「空」這個字讓很多人害怕,以為空就什麼都沒有了。空是建設有的,因空才有,不空就沒有。所以「四大皆空」指的是宇宙萬有是由因緣所建立。澳洲之 可愛乃在於空間大、空間多。「空」與「有」要調和成一體(空即色,色即空)。對空不認識是因為被假相迷惑,而外相皆非本來面目,能認識空者才能認識自己。

4.禪︰每一個人都具有禪心,禪心如寶藏,要好好開發,求學就是要開發我們內在的智慧。用感覺去應對世間,不是真的美好,用禪心去體會世間人生,將我們的 菩提心、般若心、禪心提出來才是真美好。禪啟發了我們的自由內在,觀人、事、物、地要自在,皆要靠禪心來應對。

晚,安單在中天精舍。

■十月 二十日  星期五

這次在雪梨召開的佛光會會員大會開幕典禮中的「梵音樂曲」,是由佛光梵唄合唱團負責的,其成員由來自臺北道場、普門寺、安國寺、板橋講堂、內湖禪淨中心、泰山禪淨中心及中華總會等處的輔導法師組成,一行三十人,今也到中天寺參訪。

沿途各忙各的,少有機會和大家講話,趁此因緣,聽聽大家此行的見聞心得––

◎南天寺的開光盛況讓很多澳籍人士感到震撼,這是上萬人潮共襄盛舉。澳籍義工不計辛苦,以尊重與包容的精神所「集體創作」出來的成果。

◎南天寺、中天寺,都是海外師兄弟從無到有所努力出來的成果,其中辛苦可知,師父給了我們很大空間,應要好好珍惜努力。

◎澳籍人士有心想知道佛教是什麼,這也是澳洲第一次看到這麼多佛教徒。英文佛學班、禪坐班,在弘法上必定會有很大力量。

◎以世界觀來弘揚佛法,在澳洲已邁開一大步,當地人士頗有善根,父母都會帶小孩到道場來,並喜歡親近法師問法,實在很難得。

◎與外籍人士相處,語言的障礙是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在佛光山上課的學院學生,尤其是英文佛學院,應要加以引導,則對國際弘法,必定會有很大幫助。

◎梵唄演唱時,臺下很多觀眾,都感動掉淚,直歎佛教很了不起。

◎澳籍人士很友善,不管走到哪裡,都會主動跟我們打招呼。在澳洲,車少、人少、高樓大廈少,處在其中沒有壓力,有一股輕鬆感,像度假似的。

◎澳洲沒有夜生活、沒有KTV、沒有卡拉OK、沒有歌廳,給人一種很健康的感覺。

◎有人說︰「自從加入佛光會,從此就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佛教能在海外帶動這麼多人潮,聚集世界各地人士來此,實在是稀有難得,要好好珍惜這份好因好緣﹗

◎拿到《佛教》的檀講師及準檀講師,很多人都很歡喜感恩。多人表示,若能譯成英文,可作為海外弘法教材。

正當大家熱烈討論時,在旁的慈容也發言道︰「到海外參學,是任務也是學習,在各方面要深入觀察。澳洲人物質生活很簡單,但精神上很享受。

弘法佈教方式,非千篇一律,要多方面學習,一個人要能文能武、能粗能細、能苦能樂,對常住指派的工作,不要太執著自己的興趣,要配合常住需要,而且興趣是可以培養的。

在做人處事、弘法利生、見解思想各方面都要因此次的參訪有所提升,尤其對語言的學習不可忽略,不要將自己限在小框框裡,要不斷充實、上進,我們的人生才會多彩多姿﹗」

在海外有不少信徒向我要求,派幾個出家眾到他們的城市帶領大家共修。「出家」,非僅是剃髮著僧裝,要具有慈悲心、有修持、有熱心、能弘法宣說、能給人信 心、給人歡喜,並且具備語言能力。我們經常反觀自問︰符合以上條件的出家人有多少?所以我們要慚愧、發心、努力,否則會辜負對我們有所期望的信徒。要做一 個現代的出家人,則要滿眾生所願,不做不會說法的啞羊僧,不做只會吃飯不為眾生服務的粥飯僧。

■十月 二十一日  星期六

上午十時,在中天寺圓通寶殿,舉行一場皈依典禮,有五百多名信眾皈依,斯里蘭卡籍及澳籍人士有三十多名,學歷大部分為大學、研究所以上。觀禮的信眾更站滿了大殿門外,深深為大家的發心感動。

下午一時三十分,和昆士蘭協會會長劉招明、分會會長鄭竣升、葉榮欽、張傳勝、莊啟宗、徐煥章、陳蓉容、Johne Cartwright,及檀講師陳秋琴、馮文瑋、葉茂良和多位幹部會員們座談。就幹部提出的問題,我的回答如下––

◎有關寺院和佛光會之間,寺院以弘法、法務為中心,有義務支援佛光會在行政上的資源;佛光會具有社會性格,有公信力,以佛教信仰為中心,從事社教、聯誼等活動,有護持道場的責任。

◎分會辦活動,內容上要有意義,花費不要太多,時間不可太長。任何團體,只要有人就有辦法。故活動要能給對方利益好處,才會吸引人來參加,才有增加會員的機會,而最好的活動就是要有佛法。

◎對政治活動,只要不是非法、黑道、邪教,佛光會皆站在尊重與包容的立場來聯誼,但要有原則,不可過與不及。

◎修行要提升人格的淨化,修行在於自利利他,自度度人。能尊重他人、包容他人才算是修行。人間佛教的修行,非僅止於佛殿中。除佛殿外,應尚有教室、講堂、會議廳、客堂、視聽中心等的修行。

◎人的生活需要,是從物質的吃飯、穿衣、居住,再到精神上的音樂、讀書、情愛、思想自由,以及藝術上的畫畫、布置、情調,最後是宗教生活的修行、心靈淨化、人性提升等不同境界。而我們人間佛教的修行是很注重行解並重、知行合一的。

晚七時和中天寺住眾進行「師徒時間」––

◎一個人要進步,必須要懂得改造自己,改掉自己多生多劫以來的惡習,如果一個人自認沒有過錯,則永遠不會進步。人最大缺點就是不接受他人批評,所以改造自 己的第一步就是︰確實檢討自己心性劣根處,找出自己缺失所在,並持之以恆的改進而不護短。大禹聞過則拜,子路聞過則喜,我們聞過則要記下,並馬上改正。

◎很多父母是為了子女才移民海外的,但心中不免掛念孩子將來是否會忘本?所以在此除弘法外,還要將中華文化融入他們的生活。

◎佛光會在中國人的社團中,很受肯定,尤其是在組織及團結上更具領導地位,所以在社教圈中「一日參加佛光會,終身就是佛光人」、「一日參加佛光會,即可馬上和世界連線」,是為大家所嚮往的。

◎在佛門中工作,能擁有很多法喜,不外是以信仰為中心,由一時而擴大到永恆,故凡事都能心甘情願。

十月 二十二日  星期日

上午十時,和昆省華人作家協會的黃苗子、呂武吉、蔣中元、洪丕柱、曾美和、孫靈之、上官林相、陳德融、湯孝彬、林美嫦、袁樂田、袁美蓉、李曉蒂等作家,在中天寺座談––

◎作家如開工廠,如種果園,不斷有新的作品、好的果實,與社會大眾分享,但作家的辛苦,少有人會去關心。有一種人是凡是工作都是苦的,只有等工作完成後,吃喝玩樂時才叫享受;另一種人是工作就是享受,從工作中去體會享受的樂趣,作家的享受就是如此。

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值得去享受,但若不懂,則會很辛苦。如︰有錢、有子女若不滿足,就會起煩惱。真正的享受,是除了享受有,也會享受無;享受好的,也可以享受不好的;當然更高層次的是享有比擁有更值得珍惜。

◎「忙」,是現代人的通病,但要懂得「三間」的利用,即––

1.要有空間觀念︰人常會為一個位置、一個角落、一個空間起糾紛,這就是沒有空間觀念。在現實生活中,進一寸不見得有,退一步也不見得無。

2.要有時間觀念︰時間就是金錢、就是生命,故要珍惜有限時間,不遲到,不早退,尤其有聚會的時候,更要準時,他人不守時,我們不能要求,但自己卻不能不要求自己守時。真正會利用時間的人是身忙心不忙。

3.要有人間觀念︰人是世間上最麻煩的,尤其是群我間的人際關係,要懂得融和不同性格、需要、背景的人,是一門大學問。歷史會肯定一個人、時間會成長一個人、大眾會推動一個人,故人間關係要用心培養。

學佛最大用處,就是要能轉迷為悟、轉邪為正、要能轉世界,而不為世界所轉,是否做得到,就要看每一個人自我修持的功力了。

昆省華文作家協會前會長蔣中元教授,寫了一首詩送給我––

「有幸與您同鄉,小三小六各揚;
 我去東坡甚遠,您比佛印高強。」

並把他閱讀《老二哲學》的心得,寫了幾首打油詩––

「小三做法好聰明,老二哲學易通行;
 有名有利有佛廟,揀鞋揀襪揀金銀。」

「三分師徒七分友,八成信女二成男;
 追隨老大無差錯,甘為次仲有包涵。」

「助印芳名七頁半,廣傳哲理九重天;
 星雲書著豈百語,天驕語錄堪並言。」

「人間佛法他推動,開山入世伊先行;
 老二非神傳戲語,中興佛教青史傳。」

在第四屆國際佛光會會員大會圓滿之際,昆士蘭協會為讓當地的大眾,也能分享到這份喜悅,特於今晚七時三十分,在布里斯本市政府的音樂廳(ity Hall Music Hall),舉行一場「尊重與包容」音樂會,演出者均為佛光山法師、信眾、佛光會員、佛光澳籍人士之友,還有昆士蘭音樂學院學生。

前來觀賞的貴賓有布里斯本市長代表Mr·Kevin Bianchi、洛根市長Mr·Rod Golledge Ipswich、市長代表Allistarir Caine Bond、大學院長Palil willson、John Panl College、副院長Mr·Remers、聯邦議員Kevin Rudd、臺灣在澳協會會長陳博文、臺友會會長黃中東、慈暉婦聯會會長黃美智、黃金海岸臺灣同鄉會會長呂武吉、華人宗親會會長季遜標等多人。

布里斯本市長代表及洛根市長在致辭時,都表示非常讚同「尊重與包容」的意境,也很歡迎華人到澳洲來,尤其中天寺所表現出來的社教功能,實在是洛根市的光榮。

藉此殊勝因緣,我也代表佛光山,將三部《禪藏》分贈給昆士蘭大學(Queensland Uni.)、格里菲大學(riffith Uni.)、邦德大學(ond Uni.)。

禪,是我們真心的本來面目,非佛教專有,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本心。佛光山整理的《佛光大藏經》,共分為十六類,其中最受歡迎的一類,就是《禪藏》。今提供給 三所大學,主要是將佛教的禪心與澳洲大眾分享,謹代表真摯的誠意,將「禪心」獻給澳洲人士,讓我們在見聞的世界裡更美好,友誼珍貴。

■十月 二十三日  星期一

在中天寺徒眾依來、覺熙等人的陪同下,上午到距市區十分鐘車程的龍柏無尾熊保護公園(Lone Pine Koala Sauctuury)參觀,這是世界上第一家,也是最大的無尾熊公園,成立於一九二七年,目前園內有一百三十隻無尾熊,及八十種以上的野生動物,如花邊大蜥蜴(Lace Monitor)、藍舌蜥蜴(Blue Tongue)、長項龜(urtle)、綠樹蛙(reen Tree Frog)、大袋鼠(Kangaroos)、東部灰袋鼠(astern Grey)、漂亮臉袋鼠(Dretty Face)、沼池袋鼠(Wallaby)、塔斯曼尼亞魔鬼(asmanian Devil)、負鼠(ossum)、袋熊(ombat)、彩虹鸚鵡(ainbow Lorikeet)、粉胸鸚鵡(Galah)、食火鳥(Emu)、蝙蝠(ats)、丁哥澳洲野狗(Dingo)等,澳洲真是野生動物的天堂。

在園內解說員的介紹下,初步對無尾熊的生態有個概念。無尾熊是屬於有袋族哺乳動物,剛出生時,通常發育不全,體小、無毛,唯獨前肢發育完成。雖然才剛出 生,就會用前肢把自己拖到母親肚子口袋裡,摸索到乳頭。大多數袋類動物的乳頭都長在袋裡,幼兒才可以在裡面吸取奶水。

無尾熊在春夏兩季繁殖,通常一次只生一胎,懷孕期大約三十五天,出生時體重不到半克,大約一厘米長,樣子是光溜溜的,眼睛還睜不開。

無尾熊在袋中成長,發育到六、七個月大時,小無尾熊才開始爬出袋外短時間逗留。在這一段時間,他們食用母親的糞便,通常稱作「Pap」,它含有一種菌,能 幫助消化食下的柚枷利樹葉。當八個月時,小無尾熊太大,母親的袋子裝不下了,便騎在母親背後。十五個月以後,小無尾熊便開始過獨立生活。

無尾熊的主食是柚枷利樹葉,澳大利亞總共有六百多種柚枷利樹,牠們只吃其中五十種。在昆士蘭東南部約有一百多種,無尾熊只吃其中的二十種。

柚枷利樹葉含水量占百分之五十,因此無尾熊通常不需要喝水,「Koala」在土著人的意思為「不喝水」。昆士蘭的雄無尾熊可重達九公斤,雌無尾熊大約七公斤。維多利亞洲的無尾熊以其十四公斤的體重而聞名。

柚枷利樹葉不會把無尾熊灌醉,因其樹葉熱量偏低,所以無尾熊每天要睡十八個小時,以保存體內能量。野生無尾熊通常能活十至十二年,生活在龍柏公園的無尾熊不受惡劣氣候及天敵的襲擊,並有足夠食物,通常壽命可達十五年之久。

無尾熊是很定時的動物,每天下午三時,星期假日上午九時,一定會「起床」用餐,每天食量約六百公克的柚枷利葉(相當一碗麥片分量)。無尾熊的腸胃很嬌嫩, 如果是掉在地下再撿起來的柚枷利葉,通常都會被淘汰,因怕細菌感染。一隻無尾熊一生要八十棵柚枷利樹才能維生。

當您一接觸無尾熊時,牠馬上伸長手臂,攀附在您身上,一副撒嬌模樣,實在可愛極了,怪不得遊客都很喜歡抱牠。

參觀了無尾熊園,解說員又引導我們到可容納一百二十隻袋鼠的袋鼠園。

才進袋鼠園,迎面而來的就是一隻食火鳥(外表很像駝鳥),食火鳥是世界第二大鳥,高度約兩米左右,跑的速度每小時可達四十五公里。

不等我們餵食,食火鳥就毫不客氣的伸長脖子,吃我們手中的飼料,其站姿幾乎跟我們一般高,毛絨絨的身軀就在面前晃來晃去,隨行的徒眾有幾個就離得遠遠的,不敢太靠近。

進入園中心,滿眼都是袋鼠,不是一群一群的,而是一大片一大片出現。牠們好像知道我們手中有食物,一隻、兩隻、三隻……袋鼠一路跳過來,大家手忙腳亂的餵 食,一下子,十幾包飼料都沒了,連包飼料的紙袋,袋鼠也吃(這種紙袋是由樹葉製造的),我回頭看徒眾,不禁啞然失笑,我們一行九個人,被二、三十隻袋鼠包 圍,十足的人怕動物,非動物怕人的景象。

看著袋鼠與我們對望的眼神,顯然還沒吃飽,但也只好抱歉表示,已經沒有飼料了,於是袋鼠一隻接著一隻的跳開。袋鼠奔跑起來,時速五十公里,跳高可達十餘米,整齊、劃一、有力,那場面實在壯觀。

我問解說員︰「這麼多袋鼠每天都在做什麼?有『工作』嗎?」

解說員回答︰「袋鼠每天就是吃,不停的吃,且什麼都吃,主要工作就是接待來訪的客人﹗」

生長在澳洲的動物,實在很有福報。

■十月 二十四日  星期二

南天寺住持滿謙及覺五、覺常、妙弘等人,今從雪梨到中天寺,上午安排了和中天寺住眾的「師徒時間」。

滿謙告訴我,自從南天寺佛像開光及第四屆國際佛光會會員大會圓滿後,到南天寺朝禮的遊客及團體絡繹不絕。尤其來自雪梨附近城市的澳籍人士,他們都很容易 「入境隨俗」,一進大殿就會上香,還會請法師教他們禮佛。大雄寶殿供奉的是五方佛,澳洲人最有興趣的還是「多寶如來」,並且很用心學多寶如來的手印,想發 財的觀念,幾乎中外人士

都一樣。

為讓佛教在海外生根弘展,所以廣度外籍人士,讓佛教本土化,是很重要的工作。因此,要努力讓每一個到中天寺或南天寺的信徒,都能帶一、二句佛法回去。在方法上有––

1.簡介、標語、指路牌、佛教偈語解說,都要有中英文說明,尤其是簡介,更要有多種語言版本。
2.儘量辦一些精緻的活動,以方便面對面座談。
3.教禪坐,從十分鐘到兩個小時不等,依團體要求彈性調整。
4.經常舉辦聚餐,邀請各界人士舉行素齋談禪。
5.可聘請檀講師做專題演講。

只要肯發心籌辦活動,自然就會有人參加,有人參加不僅可以帶動道場朝氣,也可以讓他們對佛法有更深層的認識。

晚六時,接受布里斯本西區分會會長張傳勝、王淑紋夫婦的邀請,在他們自己開設的日本料理店內用餐。

七時三十分,和佛光會青年分會的幹部座談––

一個國家要靠青年,一個團體要靠青年,佛教更是屬於青年的。從佛菩薩的聖像看來,菩薩都沒有鬍鬚,這就可以知道佛教是青年的佛教。佛陀在三十多歲的青年時 期成佛證果,舍利弗、阿難陀也是在青年階段就分擔了佛陀弘化的工作,善財、童女、妙慧、均頭,都是佛教青年悟道的模範,惠能大師二十四歲就證悟禪法,玄奘 大師二十六歲西行印度求法,在度過八百里流沙的生死關頭,仍抱著「寧向西天一步死,不願向東一步生」的氣概,而成為第一位揚威國際的留學僧。唐鑑真大師前 後六次才抵日本,帶了四百名隨從,雖眼睛已瞎了,但將建築、書法、文化傳到日本,這也是日本文化之始,所以日本人尊稱鑑真大師為「文化之父」。

佛教史上,有很多青年楷模值得學習,青年在佛教中的前途,也值得肯定。今天就大家的發問,我簡答如下––

◎我覺得學佛要發大心,不要因一時困難而中斷。我們讀書從小學到大學,至少需要十六年,何況是成佛,要禁得起考驗,今日的努力與奮鬥,都是明日的榮耀。大 家移民來此,就要深入本土,不要做在澳洲的中國人,不要在一個國度裡,另成一個國家。要讓中華民族成為世界人、地球人,要讓佛法的菩提種子,藉大家在海外 移民而生根,散播到世界每個角落。

◎要接引他人信佛,必先給對方佛法,培養正知正見後,依其根性引導從禪修、信仰、慈悲、慧解入門。也可從辦活動中,培養接近佛門的因緣。

◎神通非人人可學,除具大慈悲、大禪定者,否則不宜學神通。且修持是慢慢成長的、累積的。平常要多親近善知識、多閱讀經典,以變化氣質提升心靈,自然就會養成修持習慣。

八時三十分,和昆士蘭地區的準檀講師座談,並分發《佛教》作為弘法教材,勉勵大家儘快獲取檀講師資格,並樹立自我形象,為弘法的工作,盡力發心﹗

■十月 二十五日  星期三

早餐與中天寺的信徒幹部接心座談。勉大家身為佛教徒,要創造一個歡喜的家庭,並且––

1.與人相處,要多結緣,不要結怨,不要把別人的短處視為缺點,包容對方即可贏得尊重。凡事只要本著尊重與包容,一定會成功。

2.在工作中要「善聽」,會聽話的人,不會起煩惱,很多煩惱的根源,都是因為不會聽話。有距離要懂得去協調,有誤會要知道去化解。包容對方無心的錯誤,也是一種尊重的表現。

3.佛光會員的工作守則之一是不比較、不計較、不誤會、也不怪人,彼此互相提攜往來很重要。

十時,前往信徒洪金鐘先生府上,為他新開張的全通旅行社主持開幕剪綵。

十二時零五分,搭乘澳航班機回臺灣,在機上看到一則新聞––

「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王鳳超,在會見宗教聯合會訪問團時表示,『九七』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將對宗教組織實行『三不』政策,即︰

1.不限制宗教信仰自由。
2.不干預宗教組織的內部事務。
3.不限制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沒有抵觸的宗教活動。

王鳳超副主任表示,香港現有包括道教在內的宗教組織會平穩地過渡到『九七』之後。根據基本法的規定,『九七』後,它們依法享有財產的取得、使用、處置、繼 承以及接受資助的權利,在財產方面的原有權益仍予保持和保護;宗教組織可按原有辦法繼續興辦宗教院校、其他學校、醫院和福利機構以及提供其他社會服務,特 區的宗教組織和信徒可與其他地方的宗教組織和信徒保持和發展關係。

屆時香港特區的宗教組織跟內地相應宗教組織的關係應是︰互不隸屬、互不干涉、互相尊重。」

■十月 二十六日  星期四

每日上午九時,是臺北道場各單位的工作會報時間,隨興前去參加。為一些留守在工作崗位的徒眾,述說此次在澳洲南天寺佛像開光及佛光會世界大會的盛況,可以感受到國際佛光會一年一年地進步提升,這都是本著不表現個人,重在集體創作的精神,所表現出來的成果。

同時和徒眾提到,在做人做事上,要如何才能更進一步?

1.要勇於承擔︰對常住分派的工作,要盡責做好,並虛心的求教,吸收別人的閱歷成為自己的經驗,並廣泛收集相關資料,不僅要做好分內工作,還要有新的創意。

2.要肯於思想︰承擔之後還要有思想,對每一地、每一物、每一人、每一事、每一句話、每一樣東西,經過眼、耳以後,在內心都要有想法。對一切問題,思想慣 了,了解慣了,自會有頭緒。如果不用心觀察,似懂非懂,當然就不會有意見,要具足肯思肯想的條件,則必須樣樣皆精。過去會武功者,七十二般武藝行行皆通, 要自忖佛門四十八單,能具足多少?

3.要敢於表現︰凡事要有表現、建議、報告,任何一項活動、一個計畫,都要事先安排行事。人生要規畫,做事也要有規畫,才能預期可能成功的百分比,事先想好不如法或可能出錯的地方,要如何補救,將誤差降至最低,才會有好的成績表現。

4.要改造自己︰一個人老是墨守成規,守在一個框框內,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何進步?「今日新,明日新,日日新」,故每一個人要切身反省,如何才能更新自 己?更要以慚愧心用心學習,來彌補自己短缺所在。對自己的缺失不輕心不慢心,要痛下決心來糾正,並自我改造才會進步。

史上有很多名言可以作為大家警勵,如––

◎常常責罰人家是交不到朋友的,自己寬恕自己是不會改正錯誤的。

◎克制自己,勝過自己,如果不是有德行、有勇氣的人,是不可能做到的。

◎規律自己以讓別人信服,度量寬大可以得人之助,凡事先做榜樣,可以領導別人。

◎君子慎防後悔自己所做過的事,賢人慎戒自己的行為。

◎事情不要等到面臨之際才忍耐,欲望不要等到興起的時候才制止。
◎反過來聽從自己的良心,才叫「聰」;向內看,能看透自己的蒙蔽,才叫「明」;自己能制勝自己的私心,才叫做「強」。

◎真誠不會招致垢病,用心才不會有恥辱。

◎想要戰勝別人,一定要先克制自己;要批評別人,一定先要反省自己。

◎能夠戰勝別人,是有力量的人;能夠克制自己,是堅強的人。

◎君子以小事規律自己的言行,卻不以小事判斷一個人的好壞。

◎自覺心是進步之母,自賤心是墮落之源。

■十月 二十七日  星期五

午餐後,開車前往宜蘭,分別巡視了圓明寺、仁愛之家。傍晚五時,於雷音寺和宜蘭地區佛光分會的督導楊梓濱、陳正鴻、陳林泉、陳金佑、林英志、韓秦秀葉、郭 成冒、林伸一,會長林澄杉、張肇、林焰明、林光陽、林菊仁、陳澄實、郭富吉,檀講師林清志、林秀美等幹部座談––

這一趟澳洲之行,回到臺灣,前後半個多月來,接觸來自世界各地的佛光會員,不少人跟我談及國內選舉的事情,更有會員以類似記者的口吻,問我是否如同報紙上 所報導,要支持陳履安先生?我覺得陳先生是佛教徒,由佛教徒選佛教徒,是很平常的事,更何況陳履安是佛光山的信徒代表,選他是基於信仰前提,我是一個很 「宗教」的法師,不是政治的法師,不同於一般有政治企圖的信徒。

有一位會員在開完大會後,就急著要回臺灣,我勸他難得有機會到澳洲來,可以多留幾天,到處遊覽後再回去,不必這麼急。他回答說,要回去把房子整理一下,作 為陳履安先生的競選辦公室,並且表示︰「能做佛教徒,是千生難遇、萬劫難逢的事,碰到一個佛教徒要出來選總統,怎能不出來支持﹗」又說︰「萬一陳先生落選 也不要緊,因有落選的總統,沒有落選的佛教徒,也就是說身為佛教徒的身分沒有落選﹗」

這是多麼正知正見的想法,不以成敗論英雄,佛教徒要有佛教徒的風格,不同於社會的勢利,我們的身分不可落選,每一個人的品格,要自己為自己定型。

這一次在雪梨召開大會,李總統還特頒賀辭,可見李總統有尊重他人風範的性格。為兩千一百萬人民安全、尊嚴而選舉,來提升我們的思想知見很重要﹗

宜蘭在我弘法的歷程中,是一個很重要的據點,可以說沒有宜蘭的雷音寺,就沒有佛光山,沒有佛光山就沒有海內外一百多個道場,更沒有千餘名出家僧眾及百萬信 徒。猶記得民國四十二年在宜蘭第一次講經時,一上講臺,座下一個人也沒有,我仍照常演說,五分鐘後,才有人姍姍過來,或許這是聽眾最少的一次,但除此以 外,佛光山也開創很多佛教界的第一,如︰佛教歌詠隊、電臺弘法、第一張唱片、電視弘法、第一間講堂、在國家殿堂弘法、第一本精裝佛書、信眾穿制服、每月印 經、僧眾等級制度、環島佈教、佛門紀念品、青年學生會、民眾講習班、兒童班、星期學校、萬佛殿、幼教研習、光明燈,用幻燈片投影機弘法、佛化婚禮,印度文 化研究所、大專夏令營、都市佛學院、信徒講習會、雲水醫院、民眾圖書館、如意寮、安寧病房、檀信樓、報恩法會、信徒香會、供僧法會、高樓寺院、行腳托缽、 世界佛學會考、禪淨密三修法會、回歸佛陀時代的萬人集會、佛教文物陳列館、傳法大典、短期出家、友愛服務、佛教藝術展覽館、佛光緣美術館、《佛光大藏 經》、《佛光大辭典》、《佛教》叢書、三軍及離島佈教、國際佛光會、兩百人印度朝聖……。

除此之外,我一生最大願望就是要建一所大學,但在臺北,經濟條件趕不上土地的升值漲價,故此願望一直無法實現。宜蘭是我的發源地,且佛光山最早的弟子也大 都是宜蘭人,對故鄉總想有所回饋,或盡一份心力,剛巧宜蘭沒有大學,在眾緣成就下,決定要在宜蘭開辦佛光大學。

目前佛光大學一切手續均已就續通過,即將動工,在開工這段時間,為配合聯招,將先行開辦城區分部。雷音寺將拆除,重建成一棟八層樓高、約有八百坪的大樓, 一樓至六樓為佛光大學城區分部,七、八樓兩層樓除雷音寺外,並有會議室、客堂、餐廳、禮堂、教室、禪堂等設備。希望能帶動宜蘭文教氣息。在重建的這段期 間,佛光山派有地緣關係的慧龍法師回宜蘭負責,相信過兩年後,就會有一個新的雷音寺落成。

晚七時三十分,在雷音寺大殿,舉行一場皈依三寶典禮,有六百多名信眾發心皈依。

■十月 二十八日  星期六

今南下回佛光山,每逢星期假日,高速公路上的塞車,總讓人浪費很多時間。面積只有臺北市一倍大的新加坡,對車輛的管制方法頗多創意,就報上報導––

「為避免車輛增加阻礙交通,新加坡政府最近與一些跨國及當地企業簽約,獎勵他們製造一種電子收費系統,作為新加坡交通網路跨向二十一世紀的重要里程。

新加坡政府從一九七五年開始,就只准一些買了特別許可證的汽車,在尖峰時間進入市中心。許可證要擺在擋風玻璃上,隨時接受重要路口檢查站的警員監督。

新加坡現有六十五萬輛機動交通工具,為了簡化收費、監督的程序,計畫設置的這個號稱世上第一座都會交通管理系統,利用一張插在汽車擋風玻璃上的電子計費 卡,當車子通過要收費的擁擠路段或區域時,裝在路口鐵架上的掃瞄器就會感應,費用也就自動從卡片上的信用額度扣除。尖峰時段或擁擠路段,還可以自動提高通 行費。

新加坡政府除了利用收費控制車流量,還課很重的汽車稅,想駕車的人,得先花大錢買一張『擁車證』,萬事具備後,才得享有開車的『特權』。此外,政府還規定,超過十年的車,不能在馬路上出現。

這些嚴格控制車輛成長手段,讓新加坡成為東亞地區交通最順暢的大都市之一。」

各國的風情民俗,地理環境,生活條件不盡相同,但好的方法與作風,還是值得我們參考。

提到交通,很自然就會聯想到為何車輛有靠左及靠右行駛的不同?車輛行駛靠右是起源於歐洲大陸,那時規定軍人和軍隊,一律靠右側行走,因當時歐洲軍人,都是 左持盾牌,右手執矛和劍,實行靠右行走的規定,雙方在路上相遇時,可在對方持盾牌的一側走過,避免衝突與誤會。這項規定後來延用到車輛靠右行駛。但目前有 很多國家車輛,不是靠右側而是靠左行駛,這是由於中世紀風俗對交通規則產生的影響。那時候,人人從左側上下馬,上馬石都放在左側路邊,因此騎士往往沿路左 行。所以英國在一七七二年,便立下一切車輛靠左行駛的法規。

英國左行的法規,對歐洲國家產生了影響,也為亞洲部分國家和太平洋島沿用。

■十月 二十九日  星期日

為籌募佛光大學建校基金,下午二時,於臺南講堂舉辦「佛光緣當代名家藝術精品義賣」,拍賣是由名演員張俐敏小姐及名主持人陳淑麗小姐擔任,一百四十二幅畫共募得三千二百多萬元。

佛光大學龔鵬程校長,在義賣場中表示︰「臺灣不缺乏大學,但是我們要為社會辦一所精緻的好大學,為社會培養優秀人才。每次的書畫義賣,我都有不同的感受, 看到不少文化界、藝術界的朋友,以及佛光會會員、佛光山信眾,那麼熱切的參與捐贈或義買書畫,我真切的感到不僅佛光山、大師及我在辦大學,而是整個社會大 眾,大家都一起在辦大學,都在關心、護持佛光大學。現在我們努力在播種,將來我們的子子孫孫都會享受到未來的菩提果實。」

在義賣前,有人擔心以目前南部地區信眾的經濟能力,不能有理想的義賣成績。其實佛光大學舉辦書畫義賣,重點不在於能賣出多少錢,而是一種教育,主要在提升 佛教信徒的藝術素養及觀念。古時候的人對藝術的發心可由敦煌石窟、龍門、雲崗等看得出來,現在的佛教徒對審美觀念已較為淡泊。

民初時,中央研究院院長蔡元培先生說︰「以藝術美來代替宗教」,且西方有很多宗教名畫在藝術界都享有盛名。很希望藉此義賣活動,讓畫家們知道現在佛教徒的 水準。義賣是一種共襄盛舉的歡喜活動,從中讓大家學習如何宣傳、如何賣畫、如何結緣,且佛像是一種信仰的心靈感受,藝術是氣氛的感受,所以我們要從藝術地 位來看義賣,而非完全看金錢價值。更何況「買貴是功德,買便宜是歡喜」,目的在於教育信徒,推廣文化藝術,護持興辦教育事業。

非常感謝今天到義賣場來的每一位信徒、會員,「佛光緣臺南美術館」是由臺南大大工業公司董事長王大進夫婦發心提供中華世貿第十一樓六百坪場地,作為長期展 覽之用。因大家的共同成就,才能圓滿今日的義賣,實在功不唐捐。更感謝陳明志先生,以六百萬元買下我所書寫的「慈悲般若」,其實我的字寫得並不好,完全是 陳居士一片護持教育事業的發心。

晚七時,依淳集合全山大眾於如來殿大會堂,請我說話。只要有時間和徒弟相處,我都很歡喜樂意。

回想幾十年前,有人請我講經,但是我在講經,他卻不來聽經;有人找我弘法,結果我努力弘法,請我弘法的人卻未出席。因此,深感嘴上說話的人,不一定會去 作;而一向不敢要求別人者,卻一生積極熱心地護持佛教。所以世界上有言而無信的人,也有默默耕耘、腳踏實地奉獻的人。

開示、小參、師徒時間,不知講了多少,反而是一些外圍的人聽了很受用,應用在講經說法上頭頭是道,本山的徒眾卻依然故我,聽者渺渺,真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出家僧眾若不發慚愧心、不知苦惱、不認錯,就永遠不會進步。

■十月 三十日  星期一

上午八時例行參加佛光山宗務委員會議。

佛光山宗務委員會,是佛光山最高的決策機構,由佛光山僧眾會員推選出來。

今天會議主題有––

1.什麼是佛光山宗務委員的形象

必須能秉持貫徹佛光山思想、宗風,以「提倡人間佛教,建設佛光淨土」為職志者,同時對佛教未來能貢獻智慧,有辦法、理念,具有國際觀的恢宏氣度者,方可為之。

佛光山的人事是有序級組織的,所有一切人事,都秉持「依法不依人」,不視權威大小而行事。所有的僧眾會員之序級、升等及投票權,都必須通過「佛光學」的考試,方能予以認定。因此,要加強教育,加強宗門思想的訓練。

宗務委員要有「集體領導」、「集體創作」的思想,不可固執,自以為是,甚至不依政策。思想的訓練、觀念的集中是非常重要的。

我這一生沒有什麼特別的長處,只是秉持著一個重要的理念,即是「不要金錢、道理明白、人事公平」。

2.人事制度的健全
佛光山是六和的僧團,所有人眾是佛教的、常住的、大眾的,對於某些愛憎太分明的主管,有特別喜歡哪一人,不喜哪一人的不好習氣,應該要革除。同時,要重視人才、推薦人才,不可把持人才,「只要常住,沒有個人」。

凡是民主、公開、體諒部下,有道德、不自私的主管都喜歡屬下流動,到各單位去學習,不揀別人眾,來了歡迎,去時相送。即使資質條件不及,也能耐心地教導,我不希望佛光山的人事定型。

希望居上位者,沒有特殊本領不要緊,但要懂得讚美人。

出家人弘法利生的工作是何等神聖,所謂「神職人員」,必須具備高度的修養、精神力及服務的熱忱,才能站出來面對信眾,尤以宗教家所從事的社會教化工作,更是得來不易﹗對於本山徒眾不敬業者,一律不准他們再從事對外的行政工作。

特囑咐傳燈會於大覺寺、大慈庵設立禪堂、念佛堂,把人眾集合起來,加以訓練,用功禪坐、念佛、禮誦,重新改造一番。今後,凡申請出家者,除須經過父母同意,取得同意書外,還須經傳燈會評鑑後,方可受理。

3.佛光山各院會的關係

都監院是本山的行政系統,教育院是教育單位,文化院掌管文化出版,傳燈會是家長代表。各院會之人事制度、行政組織有相互牽制的作用,任何人都不可一意孤 行。如︰教育院培養出來的人才,分發到都監院、文化院等各單位服務,服務的好不好,代表家長的傳燈會要關心。若徒眾遭遇委屈、不平,傳燈會也要為他們申 訴、評論,如果徒眾有不如法舉止,傳燈會也要負起教育開導的責任。

都監院、傳燈會等各院會,應主動協助別分院策畫發展及解決問題。另外,宗務委員、巡監長老也應經常巡視別分院,鼓勵、指導,教育人眾,藉此傳承宗風、思想,凝聚力量。

會議於下午六時圓滿,七時三十分開車北上。

■十月 三十一日  星期二

下午二時,於臺北道場十四樓,主持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的理事聯席會議。巴西協會會長斯子林夫婦、巴黎協會代表、聖地牙哥信徒、中華總會顧問陳履安、林水木、田璧雙、曹仲植及全省各分會督導、會長、團體會員代表等共計三百五十人參加。

此次參加在澳洲召開的佛光會會員代表大會的人,都認為佛光會在海外,能深入民眾,與當地人士融和在一起,尤其是與政府機關來往,關係非常密切。又佛光會在每一地區,都能帶動華人文化,且普遍獲得人心。這些都深獲上級單位肯定,實在是我們的成就。
今日議程除工作報告及提案外,值得一提的是––

1.今年度的好人好事代表,經全國各界評審選拔共有七十二位獲選,而佛光會員就占了六名,分別是︰泰山分會督導許卉吟、忠孝第二分會楊秀梅、池上分會曾純 瑩、臺中太平分會林會至、北斗分會李紅玲、苗栗第二分會洪瑜敏。他們的慈悲奉獻、堅忍度過難關的精神,深受國家社會的肯定,其表現讓我們全體佛光會員引以 為傲。

2.中華總會祕書長慈容法師,日前由佛光山宗務委員會調派為西來寺住持,並在此次澳洲雪梨召開的大會上,被聘為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祕書長,故在此次會議上,聘心定法師為中華總會祕書長,副祕書長為永樂法師、覺範法師。

晚七時,主持皈依三寶典禮,原本報名要參加皈依的信眾有一千五百人,到晚上典禮開始時,幾乎有兩千名信徒要參加,不僅如來殿,連十三樓法堂、十二樓國際會 議廳都擠滿了要皈依的人。師大副教授周愚文、財政部海關總署賴倩慶、八一七醫院醫師周慶明、行政院經建會委員邵維克、影星王秀峰、編劇王中平等也都在今日 皈依。據統計具有博士、碩士、研究員及大專院校資格者,占了百分之七十,可見佛法在今日社會頗受大眾的肯定。

十時,送走了皈依的信徒,和徒眾在宗務堂作師徒交流,大家就日常所遇到的事情,提出意見、看法和感想,我歸納如下––

◎做人不要太現實,所有一切都可以失去,但是不能失去信仰。

◎與人共事,如果彼此都肯「交心」,做起事來就會著力,人生是戰場,不著力如何發揮?人只要努力,一定會有人欣賞,除非本身條件不夠。

◎工作一定要報告,從報告中可以看出成果、檢討得失,不報告就顯示工作一片空白。

◎心中要有大眾,要為歡喜、為佛法、為理想而交流,依別人需要為需要,不要以自己方便為需要。

◎對待信徒要「耐煩」,能耐煩才會有辦法。存財於信徒,才是僧眾化緣之道,更要慈悲與惜緣。

◎做事不可能十全十美,只要心甘情願盡心就好,並培養好因緣。如果能懂得尊重與包容,則比較好做事。

菁華語錄

■拒絕的藝術

拒絕人情、拒絕因緣,主要是由於能力、慈悲、道德不夠,能幹的人絕不會隨便拒絕別人。「拒絕」要有「代替」,世界就會更寬廣。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只要有心,沒有做不到的事。

◎人若沒有敞開心扉,就像是一道道封閉的門窗,思想永遠在有限空間,而不能超越。

◎「不知道」除了增加愚昧無明外,有時也會增加勇敢、好奇、放下與自在。

◎與人共事要包容接受,禮賢下士,尊重對方;若拒絕,將因緣推開,則什麼都沒有了。

◎我的個性是隨緣不變,但隨緣非隨便,非隨心隨意,而是遷就現實,隨順別人意思為對方著想。

◎凡是有人跟我們接觸,必定要給對方希望,一個肯低頭、謙虛、彎腰者,必定會成功。佛法最重要的是視人如己,否則不會長養慈悲。

◎人有善的理想、原則時,要能改變環境,不要被環境改變。剛開始的時候要適應環境,安於環境,進而改變環境。

◎面對信眾無限期望熱情的要求,不要輕易拒絕,就是拒絕也要有代替。凡事不要輕易拒絕,能幹者工作一定會皆大歡喜。

◎與人賽跑所以會落敗下來,是因為力氣不夠;人不主動,力氣就會不夠。「主動」就是要讓自己自動化,不要讓別人來擺佈我們,要做個主動、有表情的人。

◎世間上的寶藏財富不在銀行,不在荷包裡,而是在我們自己的心田裡,只要我們開發自己的心田,就是「發心」。

■不比較、不計較

人與人相處只要有計較、有比較,就會有紛爭。佛法所謂的不思善、不思惡,就是不要去比較,在人我上、是非上、得失上不比較,凡事都不要去比較,只要計較因果就好。

◎發心是一念,佛道是永恆。

◎對自己的承諾要負責,珍惜自己的信用就是無限的資本。

◎給人慈悲就是自我結緣,是一種很歡喜的修持法門。

◎擁有財富金錢,並不代表有人格道德;擁有土地大樓,也不一定會歡喜快樂,真正富有者是具有慈悲心。我們寧可失去世間上一切東西,但絕不能失去慈悲心。

◎有人需要我們就是我們的價值,常給人歡喜、給人信心、給人服務,做一些與人有利的事,就是價值。

◎持戒不要拘於戒條,要注重精神,能用於救人救世上,才是戒的真正精神。

◎令人害怕不如令人喜愛,令人喜愛不如令人讚美,令人讚美不如令人尊敬,令人尊敬不如令人懷念。

◎求人不如求己,求財不如勤儉,求名不如隨分,求安不如守戒,求助不如結緣,求福不如修身。

◎學佛可以增進我們的修養,但很多人信佛、拜佛、求佛,就是沒有學佛。沒有學到佛的自在、解脫、慈悲、道德,所以真正學佛,不外是要學佛菩薩的觀自在。

◎參禪非逃避世間,而是要培養菩薩心、菩薩行、為大眾服務。修行非只閉眼盤腿,對人要有服務奉獻的心,才是禪者。

◎信心就是力量,只要心甘情願的去做事,就會有歡喜。

◎對兒童教育,應該著重在養成兒童有接受的心、仁慈的心、感恩的心、惜緣的心。

■義工精神

身為義工,不僅要時常不忘給對方利益,還要做義工的義工。因為義工非客人,而是主人,要主動接引更多的義工。在給人方便中,自己也可以得到很大的方便。

◎做事一定要抱有理想,且不忘初心,才能持久,人發心就會有不可思議的因緣,可以成就難遭難遇的盛事。

◎能將歡喜給人,就是做事的最大成就。

◎慈悲與愛,可以戰勝一切。

◎要慈悲,廣結善緣,隨時隨地想到我能給別人什麼,不要又求人家給我什麼,如此就能夠接受外在的一切。

◎要有表情、聲音、動作、笑容,並懂得讚美人,在辛勤的工作中,能加上這些「色彩」,緣自然越結越廣。

◎肯將時間、力量布施出來,才能將歡喜布施給人,不能捨者,如何給人?在佛門布施的等級分為出錢、出力、出口講好話,更上一層便是將心給了寺院。

◎將佛法弘傳全世界還是小事,應該更擴及傳遍三千大千世界。因佛教的時間觀是無限的未來,無量的阿僧衹劫;空間觀是無邊的法界,非只限於一個地球,而是萬萬千千的地球;人間觀則是指無量無邊的眾生。

◎尊重是︰尊重別人的自由,尊重天地的價值,尊重大眾的所有,尊重天地的生機。

◎傳統的佛教較偏重個人修行,而人間佛教除了注重平常的養老、育幼、給苦難人的協助、臨終關懷之外,更注意生有所養、終有所葬的人間事,也就是要把幸福、快樂在當下成就,不必將希望寄託來生。

■善 聽

很多煩惱的根源,都是因為不會聽話。有距離要協調,有誤會要化解,包容對方無心的錯誤,也是一種尊重的表現。

◎其實世界都是一樣的,只是自我內在的分別不一樣,只要能做到無所分別,世界就真的是任我們遨遊了。

◎用感覺去應對世間,不是真的美好;用禪心去體會世間人生,將我們的菩提心、般若心、禪心提出來才是真美好。

◎禪,是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非佛教專有,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本心。

◎真正的享受,是除了享受有,也會享受無;享受好的,也可以享受不好的;當然更高層次的是「享有比擁有更值得珍惜」。

◎人與人間的糾紛,都是因為不懂其中因緣關係,若了解這種關係,則會對我們身邊的一切心存感恩,因世間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而世間上最殘忍的莫過於破壞好因好緣。

◎對「空」不認識,是因為被假相迷惑,而外相皆非本來面目,能認識「空」者才能認識自己。

◎人常會為一個位置、一個角落、一個空間起糾紛,這就是沒有空間觀念。在現實生活中,進一寸不見得有,退一步也不見得無。

◎承擔之後還要有思想,對每一地、每一物、每一人、每一事、每一句話、每一樣東西,經過眼、耳之後,在內心都要有想法。對一切問題,思想慣了,了解慣了,自會有頭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