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低下頭(1995) -- 星雲日記38 星雲法師著

自我教育 1995/11/1~1995/11/15

■十一月 一日  星期三

上午八時前往榮總做身體檢查,這是我出院半年來第一次複檢,檢查項目有︰心臟超音波核子掃描、心電圖掃描、二十四小時心電圖記錄等。

由救國團和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主辦,臺北市政府新聞處、林榮三文化公益基金會、財團法人楊塘海文化慈善基金會、中國廣播公司、張老師文化公司協辦的「把心 找回來」系列之二––「時時樂清貧,處處簡樸心」活動,下午一時,在臺北道場會議廳舉行記者會。由我和救國團李鍾桂主任共同主持,到場者除各報社、電臺、 電視等記者先生小姐外,還有中廣愛心園執行長陳龍發、林榮三基金會執行長胥山春、新環境基金會董事柴松林、佛光大學校長龔鵬程等貴賓。

經云︰「佛法無量意,一以淨為本」,故我們要先清淨心靈;心若不清淨,就找不回來,如果心不在了,心中的淨土世界便不存在了。因此,臺灣現在最重要的事情不是選舉,而是必須把心找回來,讓心清淨,才能發掘內在財富。

據聯合國的一項統計,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是澳洲。澳洲人民生活簡樸,居住房子不很寬大,物質享受也不如臺灣,但擁有的森林、河流、草原、空氣、陽光、公園卻是世界上最豐富的,這些都是未來子孫可以擁有的財富,沒有一個國家比得上澳洲精神上的豐富。

真正的財富是共有共享的,不是個人的。我們居住在臺灣,共同享有臺灣,如同體與共生,除了要把心找回來之外,還要淨化我們的心、我們的環境,用公德心來做環保,保存我們的資源財富。

記者會前曾私下和李鍾桂主任提及,「救國團」應改名為「救心團」,因為救國就得先救心,而救心就是要把心找回來。

李主任在致辭時表示,願意研究如何在救國團的組織裡,設置一個「救心委員會」。她也表示,臺灣現在生活富裕,人人忙於享受,被名利綑綁過緊,反而失去了自 由的精神空間,所以藉由和佛光會合辦「把心找回來」的活動,就是希望喚起大眾愛惜生命、重視環保、拒絕誘惑。希望大家能重新調整生活,共同推動這項新生活 運動。

此次活動將於十一月起在全省展開,並將十一月及十二月訂為「清貧月」,計畫以全省十六場系列講座、大型園遊會和環保淨山運動來傳達「知足、不貪、簡樸」的清貧生活文化理念,呼籲大眾共同找回簡樸心。

龔鵬程校長說,當代社會基本上比從前進步富裕,如交通的方便、衣著的華麗、物質的提升,但相對的付出不少代價,像治安的缺失、環保的破壞、空氣的污濁、人 際關係的疏離。而社會繁榮則是靠不斷的占有資源、刺激消費、開發而達成的。我們的資源不是無窮盡的,不能無限的擴大、無限的開發,更不要為了刺激消費而鼓 勵生產,要懂得惜緣惜福。藉此淨化人心運動,讓大家能廣泛思考,重新檢查我們的生活方式,回歸到簡樸的生活。

中廣愛心園執行長陳龍發表示,中廣愛心園推廣愛心工作,已有十多年歷史,這次協辦此活動,希望將簡樸的理念,推廣到社會每個角落,再由家家戶戶,將不用的東西提供出來,成立跳蚤市場來互換所需,既不浪費又可達成環保,是一項很有意義的活動。

新環境基金會董事柴松林先生推行淨化選舉運動已邁入第四年,實在是個有心人。他表示臺灣由於過分自我膨脹,造成個人富裕、公眾貧窮的社會,吃得越來越好, 但製造的垃圾,足夠一個貧窮國家生活所需。日本去年平均每人買二十七本書,大陸平均每人買二‧二本書,臺灣平均每人買○‧七本書,可見在豐富的物質生活 下,精神反而貧窮。希望清貧的思想,能在社會各階層造成一種運動,來改造日益趨向物化的功利社會﹗

「清貧」與「簡樸」原本就在我們心中深處,在推行把「心」找回來之際,別忘了還有清貧與簡樸。

■十一月 二日  星期四

最近臺灣社會不僅混亂,且不幸事件一再發生,如臺中威爾康大火、圓山大飯店起火、大統百貨公司火災,昨天嘉義嘉年華飯店又失火,讓人看得心裡很難受。天災 人禍與社會的發展有很大的關係,如何化解暴戾之氣,還給大眾一個祥和的社會,是每一階層人士都要共同努力的,但願社會大眾都能有這一方面的共識。

昨晚深夜二時醒來,忍不住去察看大樓周遭的防火及逃生設備。今天早上會報時,特叮嚀囑咐臺北道場的徒眾,居住在高樓,安全逃生不可不注意,要隨時隨地提高警覺,這是常識也是責任。

報上有一則關於「現代監視」設備的報導––

使用電話時聽到沙沙聲或雜音,很多人都會懷疑電話是不是被竊聽了,尤其是一些敏感的重要人物或作賊心虛的人。據專賣竊聽器或隱藏式攝影機的業者表示,那已是落伍的器材了,先進的電子式電話竊聽器以無線感應並自動二十四小時錄音,根本沒法察覺。

而買竊聽器的客戶,大部分是懷疑先生有外遇的太太及不信任員工的老闆,用來控制人才外流或商業機密外洩。竊聽器的種類很多,有一種叫「隔牆聽」,可以聽到員工與員工私下的談話。更有各式各樣的偽裝型竊聽器,如︰插座式竊聽器、鋼筆型竊聽器、計算機型竊聽器。

光錄下聲音不稀奇,以現代科技要在別人不知不覺中錄影也不是難事,如一種迷你超薄攝影機針孔鏡頭,偽裝於圖畫、鏡子、皮包、皮箱、芳香劑、緊急照明上,可 在三百公尺外接收發射器無線傳送錄影、錄音;還有一種鏡頭只有三釐米的針孔鏡頭攝影機,常偽裝在天花板、木板及牆壁。

據業者表示,其實東西本身並沒有好壞,主要是看使用者是好人還是壞人。曾有調查人員以芳香劑內藏攝影機,把在公廁內交易販毒的情形,完完整整的錄影下來;但若用在老闆手上,那麼員工在廁所內講話也要當心;當然還會有一些不肖之徒,用在非法的勾當上。

還有一種打火機型的照相機,用在祕密拍照存證,很難被發覺;對無法接近的目標物,也有一種長距離監視望遠鏡,連三公里外的車牌號碼,也可以輕易讀取。

除此之外,還有大哥大截聽器、反竊聽監錄器……。

這一則報導,看得讓人覺得很沒有安全感,隨身的小東西都可以錄音、錄影,還有什麼隱私可言?「君子不欺暗室」,古有明訓。

■十一月 三日  星期五

從上午十時起,為中視「星雲說」節目錄影,到下午四時,共錄了五十集,部分內容如下––

◎在娑婆世界中,只要具有慈悲心、善良心,就如同污泥中的蓮花,有其可貴之處,這也是做人的根本。

◎做人要有人格,只要與人有利就仗義執言,平時就要培養這種道德勇氣。

◎一個人一天中至少要懺悔一至三次,因懺悔的法水可以洗滌一切惡念,能反省懺悔者,必能進德。

◎聽聞佛法真理後,最重要的是要有思想,如牛反芻。肯思考真理,才能增加慧解。

◎凡事沒有精進的因,如何有好結果?要擷取成功之果,不可忽略播種的因。

◎生死輪轉如時鐘,沒有停止。要離開生死輪迴必須涅槃,從世間生死到出世涅槃,不外要修行。

◎苦惱令人不自在,皆因六識的感受,若能做到「不知道」,世界會很美好。

◎人要勤勞工作,如鑽木將火引出來,中途不可懈怠,懈怠如魔常破壞我們的發心與願力。

◎彈琴先調音,寫文章須潤筆,人不僅要調伏外境,更要調伏「心」,而調心最簡便的方法,不外禪坐。
◎「慈悲喜捨」是︰不僅拔除他人的痛苦,並不求報答的給予無限歡喜、快樂。

◎對他人的閒言閒語,不要不經思維就相信了,好未必就好,不好未必就不好,凡事只要盡心,就算不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在修行道上,只要正心誠意,發廣大心,行菩薩道,日久自會有消息。

◎自己健全,不妨害別人,能在煩惱中修行,更能受人尊敬。

◎世間上最可怕的是無明,善心生善法,惡心生惡法,我們要讓內在清淨,讓光明智慧的心顯露,才是斷苦之本。

◎布施時覺得有布施,即對回報有所求,便會很苦;布施而不覺得有布施,才會快樂。

◎不要小視一滴水,因它是四海之源;不要輕視一句話,因它可能傷害別人;不要輕視一個念頭,因無邊罪業可能因此而起。

◎一個人天天聞法,但不切實修行,不慈悲、不持戒、不忍辱,如同沒有佛法一樣。

◎只要能忍常人不能忍的委屈,自然就可以抵抗挫折。

◎小小的布施可感大果報、大利益,語言布施、微笑布施、技能布施,能布施者即是富有的人。

晚七時三十分,前往北投安國寺,和北投、士林地區的信徒及佛光會員們座談。

■十一月 四日  星期六

應大專佛學社的請求,今在海會堂將《禪藏》分贈給全國大專院校的佛學社。

青年是國家棟樑,看青年就可以知道國家有沒有希望,任何團體也是一樣,我很歡喜將《禪藏》贈給青年學子們。

《禪藏》是佛光大藏經裡,十六藏中的一藏,不但有佛學的哲理,更有文學的美,很適合現代人做為提升心靈的文選,不同於一般不易深入的經典。

贈書典禮圓滿後,就同學們的發問,回答如下––

◎禪非佛教專有,是每一個人都有的。禪如畫,可以美化環境;如鹽,可以促進食欲;如花,讓人欣賞;如胭脂,讓人亮麗;禪是幽默、是大自然、是我們的心、是 我們的本來面目。古德參禪,重在明心見性,而不在意是否成佛,因心外的知識並不重要,內心的悟道知識不能沒有。「悟」的境界是心中呈現另一個無量無邊、光 明解脫的世界,在時間上,過往的事都會一一浮現,在空間上,很遠很遠的事都會向我們集中。已悟者的觀念思想,不同於一般人。

◎學佛並非只有出家一條路或只有念佛一個法門而已。學佛要先求福,才會有福德因緣,更何況三劫修福慧,百劫修相好,要往積極面、光明面去發展。不開悟不住 山、不破參不閉關,在還沒有破除自我煩惱時,都不是住山或閉關的時機。青年學佛絕非整天只知閉眼、念佛、住深山,要發菩薩心,行菩薩道。自己未度,先度他 人是菩薩發心,更是中國大乘佛教的精神。

◎青年們因親近的道場不同,而造成有宗派的情結,這都是過去的陋習,很希望這一代的青年,大家要融和在一起,到社團來,只有一個佛陀,沒有其他派別。

◎不管在哪個角落、團體或社會,能包容一如,肯發心度眾就是菩薩。

◎要強化自己的生命力,把別人的罣礙看得很重,體會他人的感覺,也是一種生命的擴大。

◎面對逆境,忍一句話、忍一句責備、忍一次難堪、忍一次奚落,「忍」即是智慧、勤勞,其潛力是無限的,因忍具有莫大的力量。

■十一月 五日  星期日

上午九時,搭機往臺南,於臺南講堂十一樓,主持「佛光緣臺南美術館」的開幕典禮。由我和文建會副處長林金悔先生、臺南美術館董事長王大進先生、大木裝潢公司負責人彭伯平先生等人共同剪綵。

佛光緣臺南美術館的規畫,分有典藏展示區、邀展區、特展區,可展出現代書畫五千件,文物三萬餘件。日後此場地可長年提供南部藝術工作者申請展覽及辦理各種藝術研習班。

今起美術館已正式展出「明清書畫展」及手工藝品,其附設的「滴水坊」(喝茶小憩的場所)也開始服務大眾,希望在藝術古都的臺南,也能帶動佛教徒一起來欣賞。

下午四時,由臺南回臺北。聞普門寺正舉行大悲懺法會,隨緣前往講說。

世界上最美麗的人是觀世音,最慈悲的人也是觀世音,而拜大悲懺就是以觀音為主,如何加深對觀世音菩薩的認識及對觀音慈悲法門的了解?我從小禮拜觀世音菩 薩,對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感受最深。而世界也無處不是觀世音,我常在面對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時禮拜觀世音菩薩,因我深信觀世音菩薩「應以何身得度 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的方便示現,更何況佛佛道同,光光無礙。

如何拜觀音?學觀音?

1.要能做觀世音,觀看、觀聽社會上有什麼聲音?山河大地有什麼聲音?自己內心裡有什麼聲音?吵架聲?怨恨聲?不好的聲音?如何去改變這種聲音?能與觀世 音菩薩一樣尋聲救苦嗎?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要盡力去協助一些需要救助的人們,為其解決困難,分擔其憂苦,就是觀世音菩薩。進而自淨其意,將心清淨以後,則 所見的每一個人都是觀世音菩薩。

2.要能做觀自在,觀世音又名觀自在,觀照一切事情自在不自在?有的人雖有錢,但卻活得不自在;有的人看到喜歡的人不自在,看到不喜歡的人也不自在;人多 的地方不自在,不滿的事、不悅的物、不喜的聲音、事情都不自在。要如何自在?不外拜大悲懺學觀世音菩薩的自在,看世間、看眾生、看事物都要自在,且從內心 自在做起,因自己就是觀自在,當然就能自在,學佛要學自己,學得很自在。

3.要能夠施無畏,「施無畏」也是觀世音菩薩的另一種稱號,觀音以他的大慈悲、大智慧、大勇猛布施信眾不要恐懼,在應世上得以無畏,而救苦救難。

除此之外,觀世音菩薩的名號還有正法明如來、南海大士、大慈菩薩、圓通大士、大悲聖者、蓮華士、聖中佛、白衣大士等。

願觀世音菩薩加被每一位來參加大悲懺法會的信眾,都能夠做觀世音,能自在且具大無畏。

■十一月 六日  星期一

臺北道場除了具有寺院設備外,另有佛光山宗務委員會、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佛光山淨土文教基金會、佛光大學、佛光緣美術館、《普門》雜誌社、佛光出版社等各單位,故來往洽談事務的信徒和各別分院的徒眾很多,臺北道場儼然是一個小型的佛光山。

在臺北市區外的徒眾,每次到臺北道場,都會到宗務堂來向我銷假,隨緣就大家的請示,給予原則性指導,但還是以「師徒時間」的小參為重,今和徒眾談到在寺院道場,領了常住一份工作,就要––

1.尊重歷史︰歷史是生命的延長,不尊重歷史的人,生命很短暫,沒有過去的人,如何有未來?佛教講究的是法脈源流,故我們要重視歷史,對佛陀的歷史一定要知道,對佛光山的歷史一定要知道,對師承的歷史也要知道,尤其是開山近三十年來,佛光山歷史如何,更要知道。

像宜蘭仁愛之家,有一塊天主教立的碑,至今都沒有拆除,因這塊碑有歷史性,我們要尊重它歷史上的生命。徒眾在職位調動時,不管任何工作,不要一上任馬上就 大興改革,要先了解它的歷史背景,再依需要給予革新,凡事不要只注重現實,歷史在人生閱歷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2.分工合作︰佛光山的事業成就,其祕訣在於集體創作,也就是分工合作。為工作運作方便,在職務上有主管屬下之分,但工作的「價值」是不分輕重的。每一個 單位、每一個職務都不可忽略,它們都是事情是否成功的要素。彼此要互相協助,世界上沒有白吃的午餐,幫助別人成功,自己才可能成功。凡事不怕煩,在分工合 作中集思廣益,才能創造出歷史性的事業。

3.開源節流︰常住接待大眾要有供養心,但不可亂買浪費,每一個別分院大眾要體會開山建寺的辛苦。道場落成後五年,就要有能力去協助其他別分院的開山,以減輕本山負擔。

佛法要興隆需有經濟觀念,也就是要有數字觀念,合理的開源之道很重要,因它是儲備道糧的根本。與信徒往來,佛法比化緣重要,我一生看到信徒的第一個念頭,便是給對方佛法讓他歡喜。信徒的財富是佛法的資源,不可濫用。

4.修學讀書:除弘法利生之外,對自我的修行讀書,須訂一套辦法。「修」即是改造,除修行外,還要自我改造,光「修行」而不「改造」是沒有用的,因修行的 目的就是要改造我們自己。懶惰改成精進,就是修行;瞋恨、惡口改成慈悲、讚美就是修行;易怒不滿改成忍辱包容就是修行。培養道念、淨化自己、發心作務、忠 於常住、耐煩度眾、能包容別人的過失、不念舊惡、體恤弱小者,都是修行。只要用心,在我們四周環境的人、事、物、地都是修行的好對象。

■十一月 七日  星期二

上午九時,在禪堂錄製臺視「星雲說喻」節目,部分內容為––

◎僧眾出家後,孝順別人的父母,就像是孝順自己的父母,願將天下父母都視為我們的父母。給人一點喜捨布施,可以得到無限法喜。

◎隨緣的一句好話、一個招呼、一個笑容,都會有緣分,只要有結緣,就會有無限未來。與人共處,不要忘記要廣結善緣。

◎面對困境,只要有真心、有願力、存真誠,就會有不可思議、迎刃而解的方法,因發心就是力量,會有無限功德。

◎人一達到心願就不會再有妄想,教育像看病,要懂得對症下藥,強硬的不准,不如柔性的給予。維護對方的尊嚴,給人方便,給人一點助緣,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對不明白真相的事情,不要信口開河,須留點口德,不要太刺激人。修行之人,重在修口,尤其私下談話更應注意口德。

◎佛門講究接心、印心,如能心心相印,自然就不會有隔閡,在和諧默契上自會增進。接心的方法很多︰一杯茶的結緣、一本書的傳閱、一封信的來往、一個意見的溝通、一個會心的微笑都可以接心。

◎佛陀不僅為父擔棺、為母說法,更為姨母開放女眾出家,是一位真理的體現者。其對社會人我的服務、親友的照顧,都不落人後。佛教對社會各階層,尤其是苦難的眾生幫助最大,佛教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信仰是出自本性,發乎自然,因緣到了自會成就,如成熟的果實,不摘也會自己掉下來,所以對信仰要尊重。

◎戒律上云「佛已制者不可更改,佛未制者不可增加」,但就時代需要,戒律並非不可改變,可因時、因地、因人而有所不同。也就是說,不同風俗、地域,依需要可以彈性調整,並非一定不可更改,不要忽略佛陀圓融、隨機方便的精神。

◎掌聲與感動是無價的,因感動的世界最美;心意是無價的,表達的價值也難以衡量。

◎對自己的人生不要太掛念,多掛念別人一點,少執著自己一點。人大部分是自私的,總認為自己重要,別人不重要。要糾正自己︰大眾第一,自己第二;國家第一,自己第二;朋友第一,自己第二。不要凡事只想到自己,多關心別人、體諒別人,才會有人緣。

◎紅包金錢非萬能,只有心才是萬能的,世間上的價值並不完全在於金錢,信用、慈悲、信仰、友誼、關懷皆有無限價值,且是禁得起考驗的。人生除金錢外,也有不少人是在賺歡喜、賺功德、賺快樂。

慈容將於明天前往西來寺就任,晚,道場住眾以簡便茶點歡送。

■十一月 八日  星期三

服務於佛光會中華總會的工作人員,今開檢討會議,請我指導。就大家的問題,提出一些意見––

◎為讓會務的推行更有效率,輔導法師的工作應該分工,如︰

1.有專業專長者,多做些策畫性工作。
2.對各分會很了解者,可代表總會,協助其需要。
3.開拓新的分會,並加強分會與分會間的聯誼。

能如此規畫工作內容,必能精簡作業程序。

◎很多分會的第一任會長,是總會視其道德、忠貞、能力而任命。任期滿時再由會員們選舉產生下一屆會長。如果會員人數過多可以分為一會、二會、三會……,多幾個會長,對會務、會員可以招呼得更周全。

◎對尚沒有分會的區域,要經常舉辦家庭普照、朝山、座談、佛學講座等活動,以吸收會員。希望明年全省各鄉鎮皆有一個佛光會的分會。
◎「佛光會的意義?」、「我參與佛光會的期望?」這是每一個在佛光會服務的幹部人員,需深思、認識的問題。對自己負責的工作範圍,要有所報告、見解、建議,經常報告,對所見所聞所處理過的事件,就會有條理;也可以從報告中,檢視錯失的因果。

◎全世界最有水準的義工在臺北道場。在中華總會服務的義工,很多是公司的老闆、老闆夫人、經理、主任,有些還是富貴人家的子弟,但到佛門來,本著修福、結 緣、功德、歡喜的心態,為道場的莊嚴而打掃,為來訪的信徒奉茶、行堂、服務。因此,對義工們的發心要常給予讚歎,並不忘做義工的義工。

◎在佛門工作除了注重師門倫理外,還要建立工作倫理,平常法務依戒臘的師門倫理,推行寺務則尊重工作倫理。並要樹立「依法不依人」的法制制度,政策才能持久貫徹。

◎「出家」的另一個定義就是犧牲奉獻,故不應向煩惱妥協,要用佛法來滌除世俗的觀念,來降伏我們自己的「心」,把佛法的慈悲、忍耐、精進應用在生活上,不要做一個光頭俗漢。

◎在道場範圍內,除非是送客,否則要多走樓梯,少坐電梯,一方面是惜福,一方面也是運動。雖處在都市的高樓中,但內在的心靈仍要像處在深山似的閉關潛修。

◎人須懂得善解人意,尤其是為人屬下,更要懂得揣摩主管的意思,並常提供訊息報告。對整個環境,若沒有訊息作為了解的資料,久而久之,此單位就成了「化外之民」,無法與大團體相應。

◎感恩的心一生起來,就富有了,我一生有點小成就,皆歸功於有感恩的心。

◎心不甘情不願者不可能做好事情。人生活在希望裡,有希望就有未來。

■十一月 九日  星期四

普門寺的「婦女法座會」每星期聚會一次,已有十多年的歷史,在佛法的推展上,不可輕視。下午二時,在婦女法座會聚會時間,專程前往普門寺,和大家結緣開示。

「婦女法座」是我弘法過程中,最為關心的一項聚會。「法座」是指以法為中心的座談會,也就是小型的講座,由資深婦女,每十人組成一組,在座談時,彼此述說 法喜、夫妻相處之道、學佛心得及生活上的困難,如︰幫忙找工作、介紹女傭等,還可以交換訊息、互補缺失、吸收新知,並因此而傳遞經驗,成就一些優秀女眾。

在南傳國家,不准女眾出家、不承認比丘尼,違背了佛陀的平等觀念,女眾在佛教史上,依經典記載,是有其地位的,像––

觀音菩薩救苦救難,勝鬘夫人說一乘法,
天女散花鶖子慚愧,自在主婦樂善好施,
龍女成佛菩薩敬仰,摩耶聖母女中至尊,
妙慧童女發堅固願,蓮華色女神通第一,
大愛道女崇高聖德,摩登伽女出家證果,
大德鹿母布施第一,國母王妃親見彌陀,
美女玉耶悔悟新生,末利夫人聞法證果,
貧女一燈福報無盡,孝女光目發願度眾,
大慈銀色割乳救嬰,耶輸陀羅出家修道,
月上發心諸佛授記,婆羅門女問大乘法。

為何現代的人反而要推翻女眾地位?佛門的男女眾應是平等不分上下的。有理不在年高、不在男女,世間上如果沒有女眾,則萬物不存在,這是女眾了不起的地方。

中國佛教自有歷史以來,寺院的功德善款皆是女眾發心的,女眾可以成就很多事業,且又不居功,最為難能可貴。希望參加「婦女法座會」的每一位婦女,都能效法觀世音菩薩等人的精神,在佛教史上樹立楷模。

晚餐後,和普門寺住眾舉行「師徒時間」––

◎在學道過程中,遇有難事、苦事、逆境時,要用歡喜心去化解,才是有佛法的人。

◎與人相處須學會自我教育,尤其要強迫自己心甘情願的去包容和原諒仇敵,以此刻骨銘心來「改造」自己。

◎真理面前無權威,真理面前無大小。常以責備警惕的心態,來防範自己的過失。

◎任勞容易任怨難,在人際關係上不懂得任勞任怨者,不易成就事業。

◎有信心有道念者,比較有耐性。在佛門是以聞思修入三摩地,不接受他人的教導者,不會進步。

◎要將世間法變成佛法,必須經過修行,一個人做事方便不夠(沒有佛法)就會有困難。

◎人要懂得去發現問題,沒有問題就不會進步,沒有問題就沒有思想。

■十一月 十日  星期五

徒眾永勤的父親鍾來富老先生,日前往生,今專程前往新竹,為其上香誦經。

中午巡視新竹法寶寺、桃園講堂及三重禪淨中心,和徒眾進行「師徒時間」,勉勵大家––
1.要知苦惱慚愧︰人不知苦惱就不會進步,恥有所不知、恥有所不能,才能進入佛道。學道過程中,常會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境界,所以平常就要有憂患 意識,並勤勞發心。昔印光大師自稱為「常慚愧僧」,有不少大德自稱「苦惱僧」,希望佛光山弟子也常將「苦惱」、「慚愧」當做座右銘。

2.要和諧惜因緣︰人有緣分才會聚在一起,佛法的因緣,讓大家從俗家到佛光山,要珍惜這得來不易的因緣,與宿世修來的善根,不要在袈裟下失去人身,那是很 悲哀的。「你大我小,你好我壞,你對我錯,你有我無」是F我關係相處之道的祕訣。為眾生服務,不要官僚,常對信徒添油香,多一點讚美、招呼、關懷;與師兄 弟相處要和諧,住持是代表常住領導道場,故要護持,和諧的氣氛是寺院興隆之道。

3.要謙虛守本分︰佛法在恭敬中求,與人應對的語言、臉色、態度要謙虛,不可傲慢,因「我慢山高,法水不入」。自我做功過表,是否得罪人?是否虧欠人?要 天天反省自己的錯處,能找出百條自己的缺失,就可以成為很好的出家人,若自己認為沒有過失,就是沒有佛法。謙虛本分之道不外︰對他人要恭敬、禮貌、親切、 和藹、互相體諒,彼此幫忙並老實修行。

4.要有道念發心︰出家人受人尊重,非憑學問能力,而是憑道念發心,故要時常提醒自己是否有慚愧心、慈悲心,是否奉行五戒十善、四弘誓願,舉止言行是否與佛道相應,對弘法利生工作是否發心,要不斷不時的自我提醒。

總之,我不喜歡也不忍心更不要我的徒弟被人批評毀謗,如果徒眾對我恭敬孝順,就要注意自己言行,不要讓人來告狀,如︰性情不好、習慣不好、語言粗魯、臉色不好等。學佛就是在改造自己,把信徒眼中不喜歡的這些言行改正,讓別人稱讚你們,講你們的好話,這才叫孝順。

也有不少人問道︰我心目中的「愛徒」必須具備什麼條件?我很重視徒眾對常住的忠貞立場,除此之外,愛徒的必備條件為––

1.溫馴服從,不計較不比較。
2.工作勤勞,表現具體成果。
3.懂得討巧,散布歡喜氣氛。
4.要有道氣,樹立自我形象。

■十一月 十一日  星期六

今逢農曆九月十九日,為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分別在普門寺與臺北道場,為來參加觀音法會的信眾說話。

來參加觀音法會的信徒與觀世音菩薩都很有緣分,觀世音菩薩現三十二應化身而為說法,大家都是此中的應機眾。

在所有的修持法門中,與一般信眾最相應的還是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法門。平時除了稱誦名號,禮誦《普門品》之外,修持方法還有––

1.如何做個觀世音︰要慈眼視眾生,也就是說要做觀世音菩薩,就要將眼根修好。看到不喜的、不悅的人或事,不要去瞪眼或翻白眼,要以慈眼去面對,有了慈眼 就可以做觀世音。除慈眼外還要耳根圓通,「聞」是對世間聲音的接收,接收後要善聽,不論是惡聲、大聲、怪聲、吵聲、罵聲,都要像觀世音菩薩化一切音聲為梵 音清淨音,尤其要將別人對我們的惡言惡語聽成是善意的讚美,如此便修成觀世音菩薩「善聽」的法門。

會講話的人,都是講一些讓人聽了歡喜的話,所以我們要學觀世音菩薩多說柔軟語、慈悲語、歡喜話、有佛法的話。

2.家庭中要有活觀音︰每一位女主人都是家庭中的觀世音菩薩,其威儀姿態不僅美麗莊嚴且具有柔性言教。世間上也有很多美麗的女人被稱為「妖精」,可見光是 美麗,不能給人歡喜也沒有用。美,是一種內在的德行,一種給人歡喜的感覺,所以女性在家庭中,要學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做菩薩的化身,將慈悲歡喜帶 給每一個人。

3.社會上觀世音的形象︰《普門品》云︰「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在社會上工作,面對各種不同階層的人士,要懂得隨機說法。也就是說在族F 間要做個觀世音菩薩,必須具備與同事融和、攝受的性格,平常多讚美人,人際關係就會好,才能應其機,滿其所求。

4.觀音法門的管理法︰每個人要會管理自己的家庭事業,要具有觀世音菩薩的悲智雙運,才能做好管理。有些人本身是好人,但不懂得做好事,雖具慈悲但不如 法,則成了濫慈悲;有些人有智慧理性,但太執著則不合情理。觀世音菩薩是大慈悲、大智慧的化身,慈悲中具有智慧,智慧裡有慈悲,所以我們管理自己、管理家 庭、管理事業,要學觀世音菩薩不僅慈悲還要有智慧。

觀世音菩薩常遊於娑婆世界為眾生說法,此「遊」即逍遙自在的穿梭於社會、家庭、群我之間。能將《普門品》流入身心骨肉,即可得到觀世音菩薩的自在,不要小看《普門品》,勤誦它可讓我們受用無窮。

■十一月 十二日  星期日

有位法師不久前曾宣布,要參加下個月的立委選舉,不曾跟我打過招呼,就在文宣上表明我支持他,這種大事未取得當事者認可及教界的共識,實在有欠周詳。

這一期的《僧伽》雜誌,有一篇文章〈奉勸出家人勿搞政治〉,我頗有同感,可以作為參考,也可以教育信徒。我對政治的看法,依然是保持「問政不干治」的態度。全文如下––

幾天前,有位法師突然宣稱將參與年底立委選舉,實在令人擔憂。這是佛教兩千五百年來,出家人參選中央民意代表的第一次,也是第一人,這並不是什麼成就,值得沾沾自喜、引以為傲的,反倒是佛教墮落的開始。在此末學提出幾點理由,供諸位大德法師參考。

1.僧格的淪喪︰臺灣惡質的選舉文化,即使是在家人亦不敢領教。競選期間,各方毫無禁制的詆毀謾罵,我出家人躲之唯恐不及,現在卻自願淌入,豈非自討苦 吃、自取其辱。政見場上惡鬥如此,拉票動員之惡況更甚於此。激烈狂熱的選戰中,同是候選人的在家信眾,不會再對你恭敬、謙讓,沒淌入選舉前,他們稱你師 父,淌入後,那就別想了。這場選舉下來,出家人歷經對手的醜化,以及媒體惡意的修理之後,給人的觀感再也不是脫俗超塵,而是俗不可耐的模樣。我們何必為了 政治權位和在家人爭得頭破血流,致令僧格掃地呢?

2.教內本各有各的政治立場,若不參選,則無紛爭情事產生,一旦介入,則鬥爭分裂便起。這種情勢一直演變下去,以後難保不會發生同選區中,有「兩個和尚的 戰爭」,甚至三個、四個和尚的戰爭,龍發堂的人也可能熱鬧登場,那就更有得瞧了,這麼一來,就更無僧格可言了。從此不但僧眾不能和合,在家居士也因各擁其 主而分裂了。

3.成為有政治野心者的榜樣︰有政治企圖心的人,就可以有樣學樣,平時多辦大型的法會、講座,猛打知名度,廣攬信眾,依此模式,逕登政壇,在名利之外,更 開權位之路。如此佛教就很難單純,清濁亦難分辨了,真發心弘法利生的法師更多了一層障礙。你辦講座法會,俗人會懷疑地看待你––「說得頭頭是道,辦得有聲 有色,誰知道你不是在為以後的競選鋪路?」從此法師難為了,有事沒事信徒會纏著你說︰「師父,為了眾生,您要發大慈悲心,去競選這個,競選那個。」連信徒 都糊塗了,都被誤導了,什麼是佛法,什麼是社會伎倆,都分不清楚了。萬一師父把持不住,便只好「恆順眾生」去了。以後,真發心的法師,路途更艱難,而有心 的人從此卻邁入了坦途。這怎會是佛教的成就呢?

4.不會有什麼作為的︰有些事情不是出家人理得來的。好比「火雞肉是否應該開放進口?」你是贊同呢?還是反對呢?不管如何,出家人扯這些,根本沒什麼意 義。好比「核四廠是否應該興建?」你反對的話,執政黨將會透過種種人情來包圍你、軟化你,再不聽就打擊你。你贊成的話,不知道會有多少人要咒你、罵你。令 你進退兩難,身心不得安寧。有些議題,不要說你很為難,即使你去請教諸山長老,答案也很難一致,甚至同你一般也很為難。現今旳政治生態,不結合財團,不結 合黨派,靠單打獨鬥很難發揮功能,不僅立委如此,國代亦復如此。政治角力場中,實非我出家人立足之地。

5.經上只見發心菩薩,捨王位出家修行,終成佛道,救度無量無邊的眾生,釋迦世尊如此,《法華經》所載者亦比比皆是。《無量壽經》中,阿彌陀佛因地棄國捨 王位出家修行,號法藏比丘。出家之後,回頭搞政治權位,在經中是不曾見的。唯有出家修行度眾生,沒有出家搞政治度眾生的。否則世尊成佛之後,為何不回國接 王位,既是法王,又是國王,不是更方便造福國家社會、救濟眾生嗎?這層道理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6.政治自有在家居士乃至轉輪聖王處理,出家師父若關心政治,應該從好好教化在家弟子著手,支持深信因果的優秀居士去從事,仍然可以利益眾生,造福國家社 會,甚至興盛佛教。像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不是很好的例子嗎?如果我們把重點擺錯地方,把佛教引錯方向,這非但不是人間佛教的實踐,反倒是佛教終結的肇因。 無功尚屬萬幸,若有些差池,傷及佛教其後遺症未來一一浮現於世,那麼始作俑者能不背負因果嗎?

現在已有正信居士發大心了,不勞出家人親自上陣。希望有意參選的法師把已舉在手上的,輕輕地放下吧。也希望那些在旁起鬨的人,能知所節制,懸崖勒馬才好。不要為無用的一席,賠上佛教千年來的單純形象,這才是功德無量。

■十一月 十三日  星期一

這幾天佛光山正舉行第一梯次在家五戒、菩薩戒法會。昨晚才回到山上,一大早「大高雄」電視節目記者,就到法堂來訪問我––

◎我最常告誡七眾弟子的是要信奉因果,因為沒有因果就沒有是非善惡。並要有守法觀念,也就是要受持戒法,不去侵犯人,且要有包容他人的心胸。

◎佛光山具有國際性格,海內外道場遍及五大洲,不久前在澳洲的南天寺舉行佛像開光典禮,當地澳籍人士都能接受。佛法是很和平的,澳洲人士提倡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樹木花草的慈悲,一朵花、一株草都不會隨便破壞,很合乎佛教的精神。

◎學佛對現代人有何影響?最主要可使家庭和諧、群我尊重、工作認真勤勞,也會自我要求人格的健全,讓精神方面更豐富。

◎對選舉要有平常心,如果每個人有「老二」的觀念,就會減少很多鬥爭。

◎由於基礎教育不好,養成學子只知爭名;教育方式常不能對機,而喪失孩子的尊嚴。所以社會教育要重新檢討,要提起人性,淨化人心,更要求真求善求美來完成自己。

◎學佛不一定要出家,在家一樣可以修持佛法,五戒、菩薩戒法會,就是為方便在家弟子學佛而舉辦的法會。

晚七時三十分,於如來殿大會堂,為來求受戒法的五戒、菩薩戒弟子開示。

「受戒容易守戒難」,受戒、持戒、守戒有其修持程序,而戒法如虛空如大海,常依個人心境不同、悟境不同而有深淺遠近的體會。

經云︰戒如良師,可以指導我們;戒如城牆,可以保護我們;戒如軌道,可以規畫我們;戒如船筏,可以幫助我們度過生死大海。戒,是學佛做人的根本。在修持的 次第上,除受戒外,尚有很多修行法門,如︰念佛、禪坐、持咒、密法等,但都離不開戒法,清淨的戒行可保我們的道念不失。

「人雖貧賤而能持戒,勝於富貴而破戒者;
 華香木香不能遠聞,持戒之香周遍十方。」

■十一月 十四日  星期二

最近行程大部分都在臺北,已有很多徒眾發出埋怨的音聲,即使我人在國內,要向我請示或做師徒交流,一樣不容易。我覺得只要心意交流、思想一致、理想目標相同、在道上相契,比形式上的晨昏相處,要來得有意義。

今天下午臺北又有行程,只好利用早上時間,集合全山徒眾於如來殿,就目前最為熱門的選舉話題,聽聽大家的意見看法。

選舉對佛教的發展究竟好不好?臺灣佛教的進步與選舉有關,早期佛教在弘法講經,或盛大活動法會時,很少有政府官員出席,總認為佛教有求於他;自從有了選舉後,為了選票,佛教團體漸受重視,在社會上也才有地位。

回想四十年前,剛到臺灣時––

◎每次外出弘法,必須到派出所請假。

◎在臺上講演,曾有警察要我解散群眾。

◎作為弘法教材的幻燈機,被誤認為是手槍,而遭警察沒收。

◎壽山寺曾經幾乎面臨被拆除的命運。

◎普門寺幾十年了,但仍辦不到寺院登記,因為建築的外形沒有翹角,不被承認是寺院,故產權非普門寺所有,只能登記在家俗名。

◎佛光山很多別分院道場,信眾過堂皆用長條桌,因為吃圓桌要扣稅,圓桌代表餐廳。

◎佛光山的佛教學院,政府不承認。但如果有外賓來訪,卻都指名要參觀並接待。

◎在「寺廟建築條例」上規定,寺廟功德箱要由鄉公所開啟;寺廟有糾紛時,由鄉公所處理;每月油香由鄉公所負責作帳……。

以上這些種種不合理不如法的事例,都顯示初期臺灣佛教發展的困難。我一向倡導平等守法,很希望有正知正見的佛教徒,在政界爭取「宗教法」的通過。但民間也會有音聲,認為佛教徒應該入深山修行,不過問政治,這不是正見,但有不少佛教徒受其影響。

《普門品》中所說,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佛說仁王護國經》、《佛說孛經》,都是在闡述佛陀對政治的理想,及佛教徒如何從事政治。中國史上,隋文帝、唐玄宗、南北朝多少帝王宰相擁護佛教,佛教才得以保存,否則三武一宗時,佛教早就滅亡了。

我覺得大眾應該培養隨喜讚歎、包容異己的氣度,從平等法性之中,體認諸法千差萬別的實相,彼此互尊互重,去除同歸於盡、排斥他人的心理,共同創造祥和開朗的社會。

■十一月 十五日  星期三

《中國時報》記者林若雲小姐,今到臺北道場訪問我,部分重點提到––

◎目前臺灣社會對選舉太熱衷,好像除了選舉外,沒有其他的事可談。我覺得誰當選並不重要,重要在選出臺灣人民的平安、幸福、和諧、尊重與包容,更要選出人民的尊嚴、驕傲、覺醒,這才是人民的幸福。

臺灣的範圍不大,彼此都要見面,誰也離不開誰,人與人之間要學習和諧,高層正確的示範,對民間的影響是很大的。

◎所謂「問政不干治」是指佛教徒應該積極去關心國家大事,但不熱衷追求實際的權力運作。也就是說,從心裡去關懷國家教育、建設,並表示意見,但不參與政策的執行。

◎要救人類須先救心,將人心的貪、瞋、嫉妒、污染、黑暗去除後,才談得上救國;內心有感恩、滿足、包容、和平,才能往來。在「你大我小」、「你富我窮」的 不平等下,如何互惠?基本上我贊成未來中國採聯邦制,雖然各個省分有其特性,但在異中可以求同。組織一個共同的政府,需要輿論界呼籲此理念,允許各個民族 的差異存在,才顯示出多彩多姿的特色。

◎我已退居,目前專職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會長,我很尊重個人思想意見,不會要求別人同我一樣。而且我在這世間一無所有,不想要求什麼。對徒眾我讓他們學習自由,自由慣了就懂自主。

◎我不懂法律,但我很講理,很容易接受別人好的觀念。不怕做錯事,但要接受人家指正。

佛教與政治,到底關係如何?我在〈佛教政治觀〉上曾提及––

1.政治是管理眾人,維護社會;佛教是教化眾生,淨化社會。
2.政治是希望人人能夠安和樂利生活,佛教要求人人能夠慈悲喜捨做人。
3.政治是怒目金剛,要人人守法;佛教是菩薩低眉,要人人自律。
4.政治是護法降魔,保衛國家;佛教是護生救苦,擁護國家。
5.政治重視才幹機變,以力服人;佛教重視戒律因果,以德服人。
6.政治是權法,因時、因地、因人而制宜;佛教是實法,因教、因法、因理而肯定。
7.政治是曲線的,曲而求遠,人人平等;佛教是直線的,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8.政治重視實效通行,即日成辦;佛教重視遠益利濟,普渡未來。
9.政治之大同世界,是理想目標;佛教之淨土極樂,是如願往生。
10.政治以財力、軍力治理國家;佛教以德力、法力輔助國家。
11.政治從外做起,要求人民修身守法;佛教從內做起,要求人民修心守道。
12.政治要求人人奉行四維八德,以齊家治國;佛教要求人人實踐五戒六度,以自度度人。

點亮心燈 1995/11/16~1995/11/30

■十一月 十六日  星期四

慈容於日前到西來寺就職,在中華總會服務的徒眾,也有部分調動。應新上任的副祕書長永樂、覺範要求,請我和佛光會中華總會的全體工作人員講話。利用今天早 上會報的時候,囑咐大家,在佛光會工作,對佛光會的理念、宗旨、方針要有所認識。記得以前我常提醒會員們,要做好佛光會會務,必須先了解佛光會。成立佛光 會的目的,是要把「歡喜」布滿人間,將「融和」作為世界人類的共識,希望大家時時以此原則來推展會務。

 佛光會的意義
1.是主張慈悲包容的社團  2.是倡導眾生平等的社團
3.是尊重家庭生活的社團  4,是重視社會福祉的社團

 佛光會員的使命
1.以世界觀弘揚佛法  2.以人間性落實生活
3.以慈悲心普利群生  4.以正覺智辨別邪正

 佛光會員的性格
1.具足信仰的根性  2.具足普及的特性
3.具足現代的適性  4.具足國際的廣性

 怎樣發展佛光會
1.希望大家做一個好會員  2.希望大家做一個好義工
3.希望大家做一個好記者  4.希望大家做一個好幹部

 佛光會員的導向
1.促進人間祥和  2.淨化社會風氣
3.重視生命價值  4.維護人我善緣

 佛光淨土的實踐
1.希望大家做好佛光會員  2.希望大家建設佛光家庭
3.希望大家發展佛光社區  4.希望大家創造佛光淨土

 佛光會主要會務內容
1.推動佛學研究,從事佛教文化事業
2.舉辦社會服務,擴大加強教化功能
3.輔辦佛教教育,培植佛門優秀人才
4.成立國際組織,舉辦國際聯誼活動

 佛光會的目標
1.讓會員的信仰昇華
2.讓會員走向正見正信之道
3.讓會員有更多參與佛教活動的機會
4.讓會員參與服務廣植福德
5.讓會員的生活領域更加寬闊
6.讓會員的識見更加深遠
7.讓會員擁有更多的友誼
8.讓會員擁有更多的關懷
9.讓會員從中獲得更多的支援
10.讓會員在修行道上獲得正確指標

■十一月 十七日  星期五

徒眾每天都會在旁「督導」要我確實運動,但常常被沒有事先預約的訪客,占掉不少運動時間,再加上臺北道場空間不大,實在算不上有運動,只好改以爬樓梯的方 式,從一樓走到十三樓(共有兩百四十七個階梯)來運動。每走完一程,都會微微出汗,比在道場室內繞圈子跑香,更具運動效果。近半個月來,每次飯後,我都會 準時上下樓梯運動,一天走三次。

徒眾看到我在爬樓梯,也都會自動的跟在後面運動。偶爾也會在樓梯的行進間,遇到其他樓層的人士,很自然地就讓出一旁給他人通行。有一次,一位先生從我們身旁經過時,說道︰「真不好意思,還讓您們退避三舍。」

現在的年輕人,會用成語,但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常常文不對題。其實,退避三舍的「舍」,是古時計算行軍時,每三十里叫「一舍」,三舍便是九十里。所以退避三舍是指在打仗時退兵九十里。其典故如下––

春秋時,晉獻公有三個兒子,立長子申生為太子,重耳及夷吾均為公子。後來驪姬又為獻公生了奚齊。驪姬想要獻公立奚齊為太子,就設計害死了申生,公子重耳和 夷吾聽到消息就逃走了。獻公死後,奚齊即位,但卻被大夫里克所弒,夷吾立刻奔回國即位,稱晉惠公。惠公怕哥哥重耳回國和他競爭,就派人去刺殺重耳,這一 來,重耳再度展開一連串的逃亡,最後被楚成王所接納。

有一天,楚成王和重耳閒談。

楚成王︰「公子,假如有一天您能回到晉國,又作了君主,您要如何報答我呢?」

重耳︰「君侯身邊的侍從,以及圭璧、珠寶、絲綢都多得很;作為裝飾用的鳥羽、獸齒、皮革,又是楚國出產的;流行在晉國的東西,也都是君侯享用之後,晉國才會有的,所以我實在想不出用什麼來報答您。」

楚成王︰「話雖這麼說,可是,您總有什麼可以報答我的吧。」

重耳︰「假使我能回到晉國,又當上國君,那麼,有一天,萬一和您在中原戰場上相遇,我就叫晉軍後退九十里,作為回報。」

後來重耳真的回到晉國即位,稱為晉文公。四年後,晉國因援助宋國而和楚國兵戎相見,文公為了實踐當年諾言,便令晉軍後退九十里,直到城濮(今河南濮陽)才停止,這就是「退避三舍」。

徒眾說︰「跟師父跑香真好,除運動外,還可以聽故事,增加常識。」

其實三人行必有我師,知識就在我們四周,只要用心,俯拾皆是。

■十一月 十八日  星期六

上午巡視了板橋講堂、桃園講堂及基隆極樂寺,巧逢極樂寺正在舉行藥師法會,隨緣和參與法會的信眾講話––

我已出家五十多年,參加過的藥師法會與彌陀佛七法會不計其數,對阿彌陀佛與藥師佛很有感情。有不少參與法會的信徒問道︰「我們一下子打佛七念佛,拜西方阿 彌陀佛,一下子舉行藥師法會,拜藥師佛,會不會有所衝突?會不會讓東方、西方的佛菩薩忙不過來?」其實不會的,佛佛道同,光光無礙,拜哪一尊佛?稱念哪一 尊佛名號?都是一樣的。更何況《普門品》云︰「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所以藥師佛、阿彌陀佛,何嘗不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所現。

人之所以會有張三、李四的不同,是因為眾生皆有分別,在佛的世界則沒有分別。也就是說,可依個人意願、性向、根機不同而入佛門,所謂︰「歸元無二路,方便 有多門。」所以十方三世佛中,只要禮其中的一尊佛,則所求一切皆能滿願,這也是佛門的偉大包容處。換句話說,禮藥師佛一樣可以往生西方,拜阿彌陀佛也可以 求得無量壽。

「藥師佛」又名「大願王」,能滿大家所求所願。中國史上有名的玉琳國師,前世長得其貌不揚,臉上長滿麻子、頭上生癩、嘴歪一邊、牙露在口外,鼻孔低得看不 出,眼又凹成一條縫,一副十不全的長相,雖寫有一手好字,又貴為書記師職位,卻常為自己的醜陋而自卑、難過,甚至一度想自殺。後來經過他的師父開導說︰ 「人生長得美與醜,都與前世離不開關係,一個人過去常用香花供佛,常讚美他人,今生就可能得到相好莊嚴;反之,不在佛菩薩座前求功德,又一味的譏謗他人, 來生就會得到醜陋的果報,這都是前生業力所招感的,想離開醜陋求得美貌,自殺是不能解決問題。

學佛要能控制自己,使自己不受外面的境界惑動,生在這世情冷暖的人間,遭受的利、衰、苦、樂、稱、譏、毀、譽是免不了的,不過,那也都是虛幻不實的,放下 這一切,才能過著自主安樂的生活。多多禮拜『藥師琉璃光如來』,此佛有願,只要恭敬禮拜,就能求得相好圓滿的莊嚴面容。」

十不全的書記師,接受住持和尚的指示,從此日夜虔誠在佛殿上禮拜藥師佛,果然求得面如秋月,身似琉璃的莊嚴法相。

參加藥師法會,稱誦藥師佛名號,不但是希望身體患有重病或器官有殘缺的人,可以因禮拜稱念如來名號而六根完具、相貌端嚴,即使心性魯鈍、冥頑不靈等心理不健康的各種人,也都能得到妥善救助,獲得身心端嚴。

除此之外,參加藥師法會點燈也很重要,因「燈」代表光明,在點燈之際,更重要的是點亮自己的「心燈」,心燈明亮了,佛性顯現,光明、清淨自然具足,也就會生起智慧、慈悲。祈祝每個參加法會的信眾,人人所求皆能滿願。

■十一月 十九  星期日

應臺東日光寺(海東佛剎)永霖之請,上午九時,搭機前往臺東巡視,日光寺還在工程中,但虔誠的信眾,把已蓋好的會議廳布置成佛堂,舉行藥師法會,感念信眾的發心,隨喜和大家講話––

人生活在世上,有兩大問題,一是生,一是死。人是「死」不了的,一期生命結束,又會再來;「生」時,面對的是安身的世界,所以平時要注重保健工作,注重群 我關係的往來,倡導生活環保等等。除了這些,在「生」時,還要知道如何消災延壽,這也是參加藥師法會每一位信眾所希求的。

當一個人災難來時,要如何消災免難?我覺得︰

禮藥師佛要發願,讓自己的願力與藥師佛的願力相應,才會有力量,更何況沒有一位佛菩薩不是由願力成就的。願要如何發?要發什麼願?有以下幾種方式––

◎我不惡口
◎我要給人歡喜
◎我要給人快樂
◎我要為人服務
◎我要發心做好義工
◎我要福利眾生
◎我要尊重他人
◎我要好好教育子女
◎我要夫妻和睦
◎我要做善事
◎我不起瞋心
◎我不嫉妒他人
◎我要委曲求全辦好事情
◎我要祈求世界和平

只要虔誠,任何「願」力皆有功德,自然可以消災免難。

人的煩惱罪業,如田中雜草,會妨害禾苗的生長,如果勤於除草(不犯過失,常懺悔錯失),有大願的功德禾苗,罪業的雜草,自然就不會礙事。

平常我們衣服髒了可以用水洗,身體髒了,也可以用水清洗,而人有了過錯、有了罪業要怎麼辦?最好的方法莫過於認錯懺悔,就像小孩犯錯,一認錯父母就不忍心下手責罵,可見認錯的力量很大,只要肯發露,懺悔的法水可以洗滌人的罪業。

有播種不怕將來沒有收成,平常多修福積德,儲存功德,功勞大了,就可以將功贖罪。人有罪業,最怕的是不知懺悔認錯,不知積德修福。「一切福德皆不離心念」,故要時時不忘耕耘修福德,一念的淨信,可以滅八萬四千種罪。

藥師佛是大願王,可以滿我們所求所願,但重點在於把自己融入懺悔發願裡,所以人在生活中要消災延壽並不困難。目前社會很重視環保,而藥師法門不僅講究心外環保,更注重內心的環保,即心靈的昇華,是最典型的環保實踐者。

下午搭機回臺北,晚七時,前往泰山禪淨中心,和信眾座談,舉行師徒時間。

■十一月 二十日  星期一

在國際間,尤其是歐美一帶的國家,常聽說哪一個總統是天主教徒,哪一國總統是基督教徒,久而久之,就以為基督徒或天主教徒當選總統是很自然的事。但在中國 歷史上,佛教如何感化歷代帝王?帝王們又如何崇信佛教?有皇帝發心出家,也有和尚還俗去做皇帝。在外國史上則很少有國王總統不做,去當神父或牧師的記載。

像佛圖澄勸諫暴君石勒、石虎,而救度生靈;梁武帝三次捨身同泰寺;陳武帝自稱為「菩薩弟子皇帝」;隋文帝從襁褓之際,就在寺院過出家生活,持齋禮佛達十三 年之久;唐太宗為戰亡人設齋行道,為七處戰場(建佛寺;唐高宗追念母儀,創大慈恩寺;武則天為佛教做了〈開經偈〉;唐中宗(佛光王)出生剛滿一個月,就舉 行出家落髮剃度儀式;明太祖朱元璋曾是沙彌。歷朝被皇帝尊為國師的僧眾,更是不計其數。

翻開歷史,可知國家興盛時,常是佛教興盛期,國家衰微,也是佛教式微期,兩者彼此有很深的因緣。但因佛教自古以來,就倡導慈悲、忍辱、平和,而讓某些有心人士將佛教趕入山林,關在寺院內,造成佛教消極、落伍、苦惱等形象,幾乎與社會脫節,又如何弘法度眾?

近年來因為有選舉,佛教才有今日的水準,在「問政不干治」的原則下,佛教徒參與選舉也是一種教育,可以關懷社會,擴大自己的見識,增進群我關係,凝聚大眾力量,是一種很好的教育。

佛教徒對政治並不希冀什麼,但對社會安定、國家前途,卻不能不關心。希望宗教也能如其他團體,成立宗教法人,使宗教組織化、制度化,發揮引導社會、淨化人心的功能。

■十一月 二十一日  星期二

中午抵達西來寺,徒眾體諒我旅途勞頓,不敢來打擾,偷得浮生半日閒,在寮房翻閱書報,好不愜意。晚上,滿果翻譯了兩篇有關天主教和回教在美國發展現況的報導,拿來給我看。

第一篇以〈天主教的困惑〉為題,刊登在《時代週刊》上,一連串的統計數字首先引起我的注意––

一、天主教徒的意見︰

 1.天主教神職人員能否結婚?
  贊成者︰七○%
  反對者︰二四%

 2.婦女是否可以成為神職人員?
  贊成者︰六○%
  反對者︰三二%

 3.離過婚的天主教徒是否可以在教堂結婚?
  贊成者︰六九%
  反對者︰二五%

二、天主教徒在一些關於道德的問題上,是否應死守教會規定(例如︰禁止控制生育、墮胎等),或者自己決定?
 1.絕對遵守︰一五%
 2.不確定︰二%
 3.視情況而定︰四%
 4.自己決定︰七九%

三、與教宗在道德問題上意見相左者,是否仍是一個好天主教徒?
 1.是︰八○%
 2.不是︰一五%
 3.不確定︰五%

四、您是否滿意天主教會對婦女的待遇?
 1.非常滿意––男︰三一%,女︰二八%
 2.滿意––男︰三七%,女︰三二%
 3.不滿意––男︰一六%,女︰二四%
 4.非常不滿意––男︰九%,女︰一二%

五、您是否用人工方法控制生育?
 1.天主教徒––是。男︰五九%,女︰三七%
 2.天主教徒––是。男︰三七%,女︰二八%

這些數字無非顯示一項事實︰在有關道德的問題上,梵諦崗的教令已不能發揮既有的影響力,越來越多的天主教徒寧願以自己的良知來判斷取捨。從另外的統計圖 中,還可以看出就讀神學院的人數也逐年低落。有些研究天主教的學者認為這與未婚者才能就讀的規定有關,也有人覺得是因為社會背景與過去不同––在美國,許 多天主教家庭已晉升為中產階級,父母有能力供給子女上大學念工科或法律,大多數人不會想去從事神職工作。而女性在社會上比以前有更多的選擇,再加上礙於教 會規定,女性即使從神學院畢業,也不能傳教,所以就讀神學院的意願當然不高。

文中對於傳教士的身分限制在單身未婚的男性方面,也有頗多的探討。時代已經改變了,在家信眾中雖然不乏才學兼備之士,卻因為教會的規定,被排拒在傳教行列 之外,導致目前天主教不但傳教士日益減少,一些事業單位也只好僱用在家人為員工。所以,儘管教會的規定不肯改變,但是未來傳教責任將由「僧俗」二眾共同擔 任,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總之,梵諦崗教廷的教條僵硬,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立場保守,許多天主教徒都認為教會的措施應該有與時俱進的改變。

第二篇報導是《新聞週刊》的「靈魂之戰」,述說回教目前在美國發展迅速,在黑人的圈子裡尤其受到歡迎,許多人從基督教轉信回教。目前美國有四、五百萬名回 教徒,其中有三分之一是非洲後裔。就趨勢看來,預計到公元二○○○年,回教將成為美國的第二大宗教。至於發展迅速的原因有三︰第一、傳教者宣傳基督教是白 人的宗教,有三分之一的奴隸是從非洲運往美國,基督教一味教他們忍耐,等待將來上升天堂過更好的生活,無異是在思想上鉗制黑人。第二、青年們較為積極活 躍,回教正好能迎合他們的喜好,因此越來越多的黑人,尤其男性,開始轉信回教。第三、回教強調正義與自律,每天祈禱五次,戒煙戒酒,並且重視家庭。回教神 職人員十分注重在家信眾的現世生活,不但開班教授《可蘭經》,也開設實用的電腦、打字等技能訓練班。這些教義與活動、儀式,在充滿亂相和不安的社會裡,吸 引了許多市民。

為了對治回教在黑人圈子的快速發展,美國有些基督教會也開始想出新招,將基督教非洲化,傳教士穿著非洲服裝,在法會儀式中敲鼓(非洲樂器),同時將耶穌基督做成黑人的樣子––闊嘴、寬鼻、黑皮膚,並且宣導耶穌是為壓迫者帶來自由的改革者。

基督教新教的領袖們認為回教的發展會有一定的限制,因為回教主張婦女戴面紗,並且必須留在家中養兒育女,現代女性哪能忍受這些束縛?如果這是事實,那麼黑 人圈子裡,精神信仰上會出現分歧––男性喜歡到回教寺院,女性喜歡上基督教堂。宗教領袖們對於這些現象,最後的結論是,這種現象也不盡然不好,因為在互相 競爭之下,各種宗教提供的活動品質會越來越好。

將佛教國際化是我長久以來的心願,但不是坐井觀天、徒喊口號就可以達成,而是必須深入整個大環境中才能落實。所以對於各地社會的現況,我們固然應該充分了 解,以收廣利眾生的功效;對於其他宗教的發展,也必須確實掌握,以為殷鑑。希望在海外弘法的徒眾都能夠廣泛吸收當地資訊,並且傳遞流通,讓大家分享。

■十一月 二十二日  星期三

昨晚我到「玫瑰陵」辦公室,一眼看見依勤,就說︰「我來預約淨土」。他連忙雙手合十,微笑著答道︰「師父﹗您不用預約,整個佛光山都是淨土啊﹗」這句話答得真好,決定今天撥出時間,前往玫瑰陵巡視工程。

三十年前,我帶著信徒到草莽未闢的佛光山時,大家不但不願意下車,而且還說︰「這種鬼地方,誰要來?」現在我帶著范正男夫婦、陳居會長、李日明工程師等人到達玫瑰陵的工地時,大家卻迫不及待地下車,四處觀賞,因為這個地方實在太美了﹗

玫瑰陵位於「玫瑰崗」的最頂端,四面環山,鬱綠蓊翠,視野開闊。向下俯視,整個洛杉磯盡收眼底,對面的山頭是國家天然保護區,上面有一塔狀建築,遠遠望 去,像極了印度的聖跡鹿野苑。我們準備在玫瑰陵建築中國式的三層寶塔,內設佛堂、誦經室、休息室等,並派法師每日早晚誦經,若值年度重大法會,西來寺將設 牌位超薦亡靈。此外在管理方面,擬採電腦建檔,請專人維護。寶塔外的園區,另有花園式、排列整齊的靈骨塔林,分成個人式、雙人式、家庭式等多種類型,以應 大眾不同的需要。其他地方則遍植花草樹木,供人觀賞休憩。

自八月分建設玫瑰陵的消息傳出之後,前來預定福地者絡繹不絕,其中不但包括美、加各地的中外人士,還有其他寺院的僧眾,更有信徒一口氣訂了多處龕位,以為 日後布施窮人之用,有點類似過去民間的施棺善行。負責玫瑰陵的依勤對我說︰「有很多年輕人原本只是陪著父母前來詢問,後來看到風景這麼美,規畫這麼好,也 為自己選定一塊福地。」現代人的觀念真是進步了,連「死亡」也納入生涯規畫之一。
原本以為轟動全球的「辛普森案件」會因法院判決而落幕終結,沒想到此案餘音裊裊,只不過討論的話題由「他是不是凶手?」轉為「陪審團是不是公正?」

這兩天,西來寺的徒眾和我閒談一些美國問題時,首先提到的,就是「陪審團」的利弊得失。

「陪審團」是美國司法的特色,旨在彰顯美國的民主制度,讓案件由普通民眾根據法庭呈現的證據,用自身經驗的常理來判斷裁決,以求公正。其立意雖佳,卻法外 生弊,幾個月前當地報紙即有讀者反應︰審案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甚至攸關性命,所以辦案時所挑的陪審員不但必須沒有犯罪前科,對該案情一無所知,遴選過 程還要經過雙方辯護律師參與挑選,並且得到當事者的同意。然而法庭卻不重視陪審員的法律知識以及對重大問題的判斷能力,如果遴選不當,對於裁決結果影響之 深可想而知。許多律師就是利用這個漏洞,卯足力氣來左右陪審員,陪審團制度的公正性也因此受到質疑。「辛普森案件」之所以引起民眾的注意,就是因為大家感 覺到︰辯方有絕對權利來遴選對辛普森有利的陪審員。當判決結果宣布,輿論更是為之譁然。但也有人認為︰世間上沒有絕對公平的制度,儘管陪審團制度在實際運 作上出了問題,但還找不出更好的制度來代替。

其次,「社會福利法案」也是最近的熱門話題。社會福利始於四○年代羅斯福的「新政」,以現金貼補窮苦家庭。五○年代,受援對象擴大到殘障和老人。七○年代 更把社會福利給付依生活指數的上升而調整,聯邦政府把原來由家庭、父母、教會與慈善機構承擔的責任,一股腦兒全都攬到自己頭上。一般預測,長此以往,美國 將會步上某些福利國家的後塵,拖垮國家財政。更何況社會福利造成一些應投入工作而不事生產的懶人;及應負擔養育責任,卻罔視父母之責的投機分子等社會問 題,所以裁減改革的提議屢被提出。然而社會福利造成的強大既得利益團體,在國會裡都擁有護航隊,因此一旦削減,就會引起喧譁。現在美國面臨總統大選,看來 這個問題還有得爭議了。

至於美國的「死刑」,從廢止到恢復,有著戲劇性的變化,尤其今年紐約州長柏德基宣布恢復時,又再度引起大眾矚目。目前美國五十一州裡,有三十八州恢復死 刑,預料其他十三州也將跟進,因為隨著犯罪率的直線上升,許多人漸漸覺悟對於罪大惡極的人必須運用重刑,一來使他受到懲罰,二來收嚇阻之效。但是也有一些 人持反對意見,他們的理由是––

1.近十年來,死刑多達兩萬四千餘件,可見死刑並不能發揮嚇阻功能。不過也有人說︰醫院不能使疾病絕跡,消防隊不能使火災滅遁,是不是就應該反對醫院及消防隊的設立呢?相反的,我們應該強化醫療效果以減少疾病,加強消防措施以減少火災。

2.人權主義者認為人死不能復生,萬一枉判,將導致無可彌補的創傷。不如以寬恕代替懲罰,以感化代替刑罰,以長期徒刑代替極刑,使人向善,以求再生。但主 張死刑者則反辯︰人權主義者不應僅謀伸張殺人者的權益,而對受害者及其家屬的權益視若無睹。寬容殺人者不但將使死者含冤,生者不得安寧,且造成社會強凌 弱、眾暴寡的現象,豈是大家所樂見?

總之,歐美等先進國家因提倡民主、自由、平等而制定的種種法規,如今備受考驗。許多有志之士憂心忡忡,紛紛提出改善教育品質、增加就業機會、提供職業訓練 等等辦法來力謀改進。在我看來,佛教主張「人人皆有佛性」,並且從因緣果報來看待世間萬事萬物之間的關係,可以說,了解佛法才能徹底體會民主、自由、平等 的真諦,從而建立一個祥和無諍的社會。從「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到「佛教興亡,僧伽有責」。世界的存亡,又何嘗不是佛子的責任呢,深感「僧」不可不弘法, 任重道遠﹗

■十一月 二十三日  星期四

雖然已經進入冬季,洛杉磯白天艷陽高照,晚上繁星點點,一點兒也不覺得蕭瑟寒冷的來臨,尤其今天是美國的感恩節,全國放假,到西來寺參訪的人特別多,個個春風滿面,笑容可掬,氣氛熱絡又溫馨。

美國的感恩節就好比中國的新年。凡是節日大多與「吃」有關,中國人過新年,從除夕夜就開始大吃大喝,美國過感恩節,則以吃火雞聞名。究竟感恩節為什麼吃火 雞?我曾經問過一個美國人,他竟然也不太清楚,今天從報紙上讀到一篇文章,解我多年疑惑。原來,一六二○年,當一百零二名移民乘著「五月花號」輪船登上麻 塞諸塞州的普利茅茨鎮時,嚴冬酷寒,大半的人都死於饑寒交迫。好不容易春天來臨,移民們開始種植麥穀果蔬,但收成卻很少。在瀕臨絕境時,一名叫 Squanto的印地安人指導他們種玉米,得到豐收,為了慶賀且表示感恩,他們舉行了一次盛大的謝恩會。總督布萊福特為了讓大家吃個痛快,派了四個人出外 打獵,僅一天功夫,就獵了足夠一週食用的野味,在所有獵獲物中,火雞數目最多。布萊福特邀請當地九十餘名印地安人同樂,這些印地安人帶了五隻鹿給他們。有 了豐盛的食物,大家興致高漲,大吃大喝,足足玩鬧了三天,也揭開了感恩節的史頁。

一六二三年,麻州大旱,農作物幾乎枯死,普利茅茨的居民祈禱一整日後,居然天降甘霖。就在這個時候,一艘滿載物資的船隻進港,原來是昔日舊友聞訊,趕來救急,感動之餘,他們又舉行了一次感恩盛會。

從此之後,定居於其他地區的居民,也逐漸有類似的慶典,在不同的日子舉行,於是會議上就有人提議將感恩節訂為全國統一的節日。直到一七八九年,華盛頓當選 第一任總統後,才首次規定十一月二十六日以後的星期四為感恩節,但響應者不多。一八一五年,麥迪遜總統就任後也大力提倡,直到一八六三年林肯總統在任時, 通令全國,宣布感恩節為國定假日。由於普利茅茨第一次的感恩會是以火雞為宴會主食,所以流傳下來,火雞就成為感恩節不可或缺的食物。

這使我想起中國的一些節日,像四月五日的清明節,目的是慎終追遠,自佛教傳來中國以後,在超薦祖先觀念的推波助瀾下,助長了祭祖在國人心中的地位;七月十 五日的普渡節,民間將佛教盂蘭盆會的放水燈、供僧法會,與道教的中元儀式相互混雜,加強了人們對因緣果報的觀念。凡此對於安定社會人心都有著莫大的幫助。

反觀佛教有些節日卻日漸沒落,究其原因,乃教界人士各行其是。以最重要的佛陀成道日為例,各地道場不但不按日期舉行法會,也沒有標準的程序儀式,有些寺院拜懺,有些寺院誦經,有些寺院舉辦大齋會……,大家莫衷一是,無形中分散了佛教的力量,誠為可惜﹗
若能將佛教慶典與民俗節日相結合,制定辦法,讓全體寺院共同遵守,並且像麥迪遜總統一樣,極力推行,則不唯佛教前途大有可為,也可以發揚節日的精神,達到淨化人心的效果。

為慶祝藥師如來壽誕,西來寺從十一月十九日至二十五日,舉行為期七天的藥師法會,參加的人十分踴躍。看到信徒虔誠禮佛,心裡十分感動,情不自禁地作不請之友,向住持慈容自我推薦,晚上和大家說話。

近幾年來,世間的災難很多,在大自然中,有人力無法抗拒的水災、乾旱、風災、地震等災禍;在社會上,有防不勝防的車禍、暴力、槍殺、意外等事件,大家都希 望不但能夠消災免難,更可以進一步增福添壽,生活美滿幸福。所以,以消災延壽為目的的「藥師法門」可說最能符合當今人類的需求。修持「藥師法門」首先必須 認識災難乃吾人業力所成,所以想要消災必先清淨自己的三業,而延壽並非僅指延長色身的壽命,還要祈求家族、子孫、事業、道德,乃至法身慧命的長壽。為了讓 大家具體明白修持「藥師法門」的方法,我在開示中提出下列四點意見––

1.要認錯懺悔  2.要發願行善
3.要淨業消災  4.要立功折罪

■十一月 二十四日  星期五

據《世界日報》載︰隨著八○年代後期,氣功熱在大陸興起,因練氣功而得精神病的人數也日益增多。一九九三年迄今,精神病患比一九八八年多出十五倍,甚至有 些練氣功的人以為自己有了神通,能飛天遁地,因此而造成跳樓死亡或終生傷殘的慘劇。北京醫科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醫生張彤玲在一九八九年主持開設「練功出偏 門診」,六年來一共醫治了四百多名這類的病患。她說︰這些因練氣功而走火入魔者,實際上是得了幻聽症,一些病患自稱具有透視、遙控、心靈感應等本領,實乃 病態的表現,都不過是幻覺罷了。

這幾年來,也有許多氣功專家來找我談話,他們告訴我,氣功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養生法,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最早一部古典醫書《黃帝內經素問》裡,就論述了有關氣功的道理。氣功,簡而言之,就是利用調氣來促進身體健康的一套功夫。

佛教的修行裡也有所謂的「調息」,類似氣功的原理,所不同的是,佛教最終目的在於明心見性,離苦得樂。其實在《黃帝內經素問》裡面,也記載著心意功能的重 要,如〈宣明五氣論〉中說︰「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只不過學氣功的人將目的放在延年益壽,長生不老上面,在佛教看來並不究竟,因為一個人縱使身強體 健,但是心理不快樂,就算活到一百歲也沒有意義,更何況心是不死的,即使身壞命終,換了另一具軀殼,我們的一顆心還是要在五趣六道裡輪迴流轉,所以修心淨 意才是最重要的。

明朝的智者大師曾經寫了一本《天臺小止觀》,旨在讓行人能成就定慧,廣度眾生。其俗兄陳鍼遵照奉行後,竟得以健康延壽,這本書也因此而聲名大噪。在這本書 裡,首先說明修習止觀必須具備二十五個先決條件,而「調息」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其他如︰持戒清淨、訶五欲、棄五蓋、調心、五方便等等,均屬心地法門。或問 ︰為何修心調意就能除病延壽?《維摩詰經》說得最為明白︰「有疾菩薩當作是念,今我此病,皆從前世妄想顛倒諸煩惱生,無有實法。所以者何?四大合故,假名 為身,四大無主,身亦無我;又此病起,皆由著我,是故於我不應生著……。」身病既然源於心病,故正本清源之道,還在修心。至於有些人想藉著氣功,修得特異 功能,更是無有是處,離心求法,無異緣木求魚。唯有隨時隨地觀照自己的內心,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之道。

在今天的「藥師法會」中,我仍然為大家解說修持藥師法門的方法︰

1.一心稱名︰念到念而不念,不念而念,念念不離其心,自然就會得到藥師如來的願力加持。

2.點燈供養︰「千古暗室,一燈通明」,藉著點亮外在的燈火來引燃心燈。

■十一月 二十五日  星期六

來美國數日,儘管忙著巡視工程、和徒眾講話,我仍每天抽空到母親住處晨昏定省,略盡孝意。九五高齡的母親每次都說同樣的話題、同樣的故事,我依然含笑恭 聽,深感承歡膝下實乃不易之事。姪外孫女寶寶才剛上幼稚園,本來很害羞,現在也同我熟稔起來,一見到我來,就黏著我玩。老少都要兼顧,常常一時之間忙不過 來,幸好平常「一心數用」已成習慣,所以一點兒也不覺得辛苦。今天早上,家鄉的一位周姓朋友帶著一家三口來訪,雖然素昧平生,但因為是母親的朋友,所以也 把他們視為自己的朋友,十分盡心地接待。

中午與張姚宏影居士及其祕書甘小姐共同進餐。與我結識二十年的張姚宏影居士,是國際知名的女企業家,會談中,她一再讚歎我從來沒有向她化過一次緣,正因為 如此,她更心甘情願地布施奉獻。曾有一位大陸的朋友對她說︰「妳如果能夠在生前把妳所有的錢都用光,才算真正有本領。」這句話給她很大的震撼,從此她一直 想著如何能將靜態的金錢布施轉為高效率的永續回收,所以她不但積極行善,更重視佛教的文教事業。當她聽說佛光大學建校所費不貲時,立刻慷慨地捐出五千萬臺 幣;最近獲悉南天寺在澳洲帶動人文建設的發展盛況,她又歡喜地掏出一百萬澳幣;今天她得知西來大學已經拿到I-20,正積極準備擴大辦學,她馬上承諾奉獻 一百萬美金。我常說︰「有錢是福報,用錢是智慧。」張姚宏影居士已經深得箇中三昧了。

為籌措辦學經費,西來學校於今天舉行「感恩節義賣募款園遊會」,吃過午飯,我特地走到會場看望大家。還沒走近,一片黑壓壓的人群已響起歡迎的音聲。二十個 攤位,有中國風味的春捲、素丸、豆腐皮、米粉羹、咖哩餃、烤玉米、捏麵人,也有美國風味的奶茶、棉花糖、沙拉捲、T恤等等,琳瑯滿目,全都是師生家長一起 出動的成果,本來想買些小吃和他們結個歡喜緣,可惜身上既沒有園遊券,也沒有帶鈔票,只好作罷。

西來學校是西來寺附設的中華學校,創校至今有近十年的歷史,目前有八百名學生。因師資優良、教學認真,育樂並重、設備完善,已蟬聯四屆洛杉磯華校「團體精 神總冠軍獎」,在小學聯合運動會、書法、講演、舞蹈樂曲、詩詞朗誦等各方面也屢獲佳績,家長們都頗為讚賞認同,有些父母甚至甘願開一個鐘頭的車子送兒女來 這裡讀書。

今天是「藥師法會」的圓滿日,晚上最後一支香,我再為信徒述說「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的意義,希望大家能將功德法喜帶回家裡。

「南無」,表示至誠皈依。幼兒依怙父母,可以壯膽;溺者遇到船隻,能夠得救。黑暗中有了光明,我們就不會感到恐懼;老年人靠著拐杖,行路就有安全保障。同樣地,稱念藥師如來名號,就是要將身口意全部皈投藥師如來,依靠他的威德力量為我們保護加持。

「消災」,不但指消除外在災難,也指消弭內心的災難。外在的三災八難等固然為眾生帶來痛苦,內在的貪瞋愚癡更是在無形中侵蝕我們的心靈,使我們起惑造業, 往往形成外在的災難。所謂「愛河千尺浪,苦海萬重波」,愛欲的河海不知讓多少人沉淪淹沒;俗云「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瞋怒的大火也經常燒得人們理性 盡失,滔天大禍於焉而生;無明的颶風將我們吹至充滿懷疑嫉恨的羅剎鬼國,擾亂身心,更是讓人惶無寧日。所以,真正的消災免難應從自己的內心做起。

「延壽」,是一般人所欲求的,但是如果活到百歲以上,卻食不甘味,顛倒妄想,不如把握有限的色身性命,以事業留世,光宗耀祖;以言教傳家,模範後代;以行 善積德,福利社會;以服務奉獻,回饋道場,這樣的延壽才有意義。其實,「求壽當求無量壽」,學佛修行,認識人生的實相,證悟永恆的生命,才算是了解壽命的 真諦。

「藥」,是用來治病的,其實很多東西都是藥。例如吃飯療飢,飲水解渴,飯與水未嘗不是一種藥。但真正的藥是佛法的藥方,能治好眾生八萬四千煩惱病。佛陀用 佛法真理來指導我們人生的方向,免除我們的憂悲苦惱,讓我們獲得平安吉祥,乃世間上最偉大的「藥師」。吾等佛子既然將身心投皈在佛陀的座下,就應該遵循佛 陀的藥方。

因此,將理想的人生、光明的前途結合在一起,就是「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真正的意義了。

有人曾問我︰「念佛法門與藥師法門倒底有什麼異同?」人生有兩個問題,一個是生,一個是死。在人間生活,要生得歡喜快樂、生得有意義,就要祈求藥師法門; 修持彌陀法門雖然也有消災延壽的功用,但是重在將來能夠往生極樂世界,求得安穩解脫。所以,有時我們念彌陀聖號,有時我們念藥師佛號,無非是想藉此了生脫 死,解決人生兩個最大的問題。

也有人說︰「我在家裡持誦『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名號,現在在法會稱念『東方琉璃淨土藥師如來』的名號,一下東方,一下西方,會不會有衝突?」其實說東 說西,都是假名,是依所在位置而有不同的說法。虛空之中,哪有東西之分?所謂「佛佛道同」,《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云︰修持藥師法門可以隨願往生西方極樂 世界;而彌陀聖號本身就是無量光、無量壽的意思,時時稱念,同樣能夠消災延壽。所以,兩種法門實則一而為二,二而為一。

法會完畢,成佛大道上布滿了數百盞燈火,在風中搖曳,與莊嚴輝煌的大雄寶殿互相映照,真是美不勝收﹗跟著父母來拜佛的小弟弟、小妹妹們也紛紛向香燈師討蠟 燭,點亮以後,畢恭畢敬地放在最後一排。好一幅人間淨土的美景啊﹗祈願大家藉著修持藥師法門的功德,改寫自己的歷史,從不安的人生改為如意的人生,從煩惱 的人生改為自在的人生,從複雜的人生改為單純的人生,從慳貪的人生改為喜捨的人生。

■十一月 二十六日  星期日

下午二時,在西來寺主持皈依典禮,四百位來自臺灣、美國、加拿大、義大利、芬蘭、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等地的初發心者投入三寶座下,其中有三十名當地的美籍人士,他們不但神情專注,對於禮拜、唱誦等各種行儀也都表現得中規中矩。

皈依不是一時的禮儀,而是盡形壽的信仰。在典禮中,我叮嚀他們要能安排時間,自我修持,並且親近常住,多聞薰習。

年輕一輩的徒眾畢竟沒有經過苦難,行事還很率性,有時遇到不喜歡的人事或自己忙碌的時候,往往輕易地拒絕別人。而在處世方面,由於平常沒有訓練思維,有時 對於事情還沒有理出頭緒,就立刻去做,導致複雜難行,失去時效。今天在和徒眾談話時,我舉出周公的兩個故事來說明待人接物之道。

周公姬旦因為功勳卓著,被武王封為魯公,封地是魯國,當時周公正在京師輔佐武王,不能前往封地。後來武王崩殂,成王年少,周公又怕有人背叛,於是不顧流言,繼續輔佐成王攝理國政,而使其子伯禽到魯國就封。伯禽臨行時,周公告誡他說︰

「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在諸侯之中我的地位可以算是很崇高了。但是對於賢才,我從不敢怠慢,聽說賢才來訪,我曾經在洗頭時三次握著頭 髮,吃飯時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連忙前往接見。我如此地謹慎,還恐怕行有不周,錯失賢才。你到魯國以後,一定要記住,不可以因為自己是國君,而對士人驕 慢。」

所謂「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求賢建業固然要謙虛恭敬,接引眾生更需要慈悲耐煩。記得剛建佛光山時,經常一聽到弟子通報客人來訪,我就馬上踏過崎嶇不平的 山路,從工地快步走到客堂,如此一天數次,光是為了見客就已經汗流浹背。後來,佛光山大致有了規模,訪客也越來越多,我依然不厭其煩地來往於教室、客堂之 間,二六時中,接引信徒。有人說我是宿世修來的福報,能夠擁有這麼多的信徒支持,豈知這是我平日辛苦接引的成果。周公對伯禽的一番教誡,正是我要對弟子們 說的話。

姜太公是和周公同時輔佐文王、武王,奠定周王朝基礎的國師。武王滅商紂,君臨天下,封姜太公於齊。沒想到姜太公到封地齊國上任僅僅五個月,就把施政報告呈送中央政府。周公說︰「你的施政報告好快啊﹗」

姜太公答道︰「我到了齊國以後,依照當地風俗,簡化禮儀,修治政務,所以一切事情很快地步入軌道,施政報告當然也因此而迅速完成。」

然而,伯禽到封地魯國上任後,過了三年,才送回施政報告。周公問他︰「你的施政報告,怎麼那麼慢才送來呢?」

伯禽回答︰「我到了魯國以後,改革舊日的習俗,整理各種規範,並且指導人民服三年之喪,所以遲遲才送出施政報告。」

周公不禁嘆息︰「政令繁瑣,民眾就不喜歡親附。不讓老百姓感到束縛,才能使人民歸服。魯國再這樣下去,遲早會成為齊國的封地。」

我一向也不喜歡形式上的繁文縟節,所以我縮短課誦時間、改良儀式程序、減少形式客套、增進大家便利,以簡禦繁,提高時效。凡此都不是一時興起,而是事事留 意,平常在心中醞釀思維而成。因此,我要求弟子們每天都能發掘問題,並且對於每一個問題提出十種以上不同的答案來訓練思考。

■十一月 二十七日  星期一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張姚宏影居士在美國的寓所。「花木扶疏」、「萬紫千紅」已不足以形容庭院之美,但看清澈如鏡的流水,結實纍纍的果樹,灌木叢裡別有洞天, 大院子中還有小院子,真是美不勝收。室內由來自各國的骨董家具、名畫布置而成,風味高雅。我笑著說︰「妳的家完全國際化了。」她帶著我院裡、院外、樓上、 樓下到處參觀,來到一間大廂房時,她說︰「當初買這棟房子的時候,我就將這個房間留起來,準備給您住,裡面設備一應俱全,就只差您的法相了。」到了後院, 她又指著網球場說︰「這裡只要加個講臺,布置起來,就可以給佛光山辦弘法活動了。」茶敘時,她表示現在要將全部心思奉獻在佛法事業上,並且說︰「宗族要傳 家,佛法要傳燈,我目前不但將自己公司的事業交給兒孫輩,而且還教導他們喜捨布施,為佛教事業盡一份心力。」張姚宏影女士不愧是佛光山的資深功德主﹗

晚上,陳竹、胡嘉華夫婦帶著五位大陸友人一起來訪。陳竹先生具有特異功能,是中國大陸國寶級的人物,在進餐時,他用手輕撫湯匙,沒想到不銹鋼的湯匙竟然在 霎那間彎曲變形,目睹者無不驚訝。經云︰「三界唯心,萬法唯識。」誠乃不虛之言,唯物論者斥佛教的唯心之言為虛幻空洞,其實,哪一樣東西沒有「心」的存在 呢?我以茶杯為例,告訴他們︰「茶杯是陶土所製成,看來好像都是物質的東西,但如果我們進一步去深究,它的製作、它的樣式,哪一項不是人類的巧思共同合成 呢?」言下大家若有所悟。

我對陳竹說︰「你天賦異稟,能用心力來改變物質,套句《金剛經》上的話來說,是『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你 的功夫用來為少數人治病療傷太可惜,你應該發大心為天下人解除憂惱。」因此,勸他更上一層樓,習禪修定,將「心力」好好發揮,他頷首稱是。

席間,胡嘉華對我說︰「中國大陸已經掀起一股學佛熱,不但高幹們手戴念珠,中央部門還開設佛學班。」潘先生則表示︰看了《傳燈》以後深受感動,希望我能在 他山東的家鄉建寺,並且成立佛光會。邵先生聽了,應聲贊同,他說︰「中國大陸雖然經濟進步,物質逐漸發達,但是還需要心理建設和人格建設,社會才會有希 望,如果能將人間佛教帶到中國大陸,那是最好不過了。」

談到「人」,大家話題又增加了。陳竹說︰「策畫『河殤』這部影片的人,起初為了開場白而傷透腦筋,有一天他在無意間,看到牆上地圖裡的長江與運河兩字岔開,活像一個『人』字,讓他福至心靈,以此作為片頭。許多人看了對他的慧心設計大為讚賞。」

古人說︰「有水的地方就有人住。」長江和運河孕育出偉大的中華人文,只可惜隨著時代進步,物質發達,後來大家的眼裡只看到權力、金錢,忘了根本的人文思 想,因之禍亂頻起,生靈塗炭。記得十一月十八日,中國大陸多位教授應邀來臺參加學術會議,在座談會上,一位教授自我介紹說道︰「中國大陸現在有老虎學者專 門研究『人學』,我是其中之一。」我聽了大感興趣。當人類走向唯物的盡頭時,自然而然就開始反過來對自我做一番省察。唯心主義畢竟太抽象,唯物主義又過於 偏差,唯有將「人」做好,才能調和心與物,所以研究「人」如何為人實在太重要了。太虛大師曾說︰「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佛陀所主張的人間佛教就是告 訴我們如何將人做好,希望有志之士皆能發心立願,大力推行。

■十一月 二十八日  星期二

晚七時,應西來寺新任住持慈容法師之邀,到大客廳與住眾小參。我一向樂於為徒眾「傳道、授業、解惑」,好讓他們安心向道。他們提出許多問題,我也將自己的心得傾囊相授。

首先有人問我是否有意在阿拉斯加設立道場?

阿拉斯加不但地處偏遠,而且天氣嚴寒。雖有國際班機在該地轉機,乘客可以做短暫的停留,但是目前只宜做短期的弘法工作,五年之後,如果有適當的因緣,可以考慮在該地設立定點。

接著,談到寺院關門的問題。我很重視對信徒、會員們的接待,和熱心的帶領,殷勤的招呼。但是,經常遇到會客室的大門深鎖,不得其門而入,只得望門興嘆。滿腔的熱情,結果被潑了冷水。不得已,只好向訪客連聲道歉。

我希望我的徒眾能夠「以客為尊」,多敞開大門,接引更多的信徒,讓來賓們均能感受到我們的熱情、親切,進而學佛,同霑法喜。

此次來美,看到西來寺的布告欄五花八門,令人眼花撩亂,如此不但不能收到宣傳的效果,反而有礙觀瞻。幸好慈容法師就任後,積極地做了一番規畫。布告欄由專 人處理,尺寸統一,開發美工人才,並且中英文宣並重。活動宣傳一定要有英文介紹,才能讓美籍人士知道我們辦的活動項目與內容,進一步參與活動。
無論我走到哪裡,都看到堆積如山的箱子,這裡一堆,那裡一堆,西來寺的空間已經不敷使用。有徒眾建議我蓋倉庫,好收藏物品。如果不善於管理,蓋再多的倉庫都不夠用。

極樂世界裡有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七寶池、八功德水,可沒有堆積如山的垃圾。不會做事的人,再好的東西都不能發揮其功效;會做事的人,則能化腐朽為神奇。廢物利用,也能有一番新意。

依超問我有關《佛光世紀》刊登廣告的問題。

過去中華汽車王建興先生在《佛光世紀》刊登廣告,只花幾百美元的廣告費,就招到幾萬美元的生意,因為一般人士相信佛教刊物廣告的可信度是相當高的。只要是 正當職業的廣告,均可刊登。我建議《佛光世紀》對廣告做有計畫的規畫,並且提供版面,義務為會員團體刊登廣告,以資服務。

談話當中,有人遞上一份最新出爐的《佛光世紀》給我。澳洲南天寺開光、國際僧伽講習會、國際佛光會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菲律賓馬尼拉佛光講堂賑災等「新 聞」,在我看來都是「舊聞」,好像在讀歷史,未能看到未來的展望。寄望《佛光世紀》的編輯小組能增加一些活動的預報,多給我們一些資訊和希望。

後來,話題轉到佛光西來學校的問題。許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惜一切移民到美國。當孩子們入境隨俗,變得十分洋化時,父母又擔心兒女無法延續中 國文化,紛紛送子女上佛光西來學校。中國移民在海外,吃中國菜,說中國話,做中國人的生意,維持中國式的文化,因此不能與當地社會水乳交融,也造成自己的 困擾。佛光西來學校在歷任校長苦心經營之下,校務蒸蒸日上,目前有八百多位學生。我認為辦中文學校,即使把外國學生都教會中文,還是行不通的,辦英文學校 更要緊,學會英文才能在美國生存,也才能落地生根。

談到這裡,滿學迫不及待地提到他發心要為四位有心成為檀講師的美籍人士授課。我就問他︰「滿學,你會有恆心、耐心和毅力的教他們嗎?」我並非故意澆徒弟的冷水,而是要徒弟能信守承諾。

為了度化更多的美籍人士,我指示滿學等人將《佛教》叢書〈教理〉篇的緣起、三法印、四聖諦、八正道、因果、業、空、中道等章節翻譯一百篇,做為授課的教 材。亦可將《佛光大辭典》的佛學名相翻譯出來,幫助美籍人士對佛學的了解。如此,佛教「本土化」的理想,才能實現。

望眼窗外,夜色已深,還是就此打住罷。

■十一月 二十九日  星期三

今與徒眾談到「人學」的重要性。過去,有人強調「唯物論」,也有人強調「唯心論」。但是,「唯物」與「唯心」,並非究竟,無法解決人生的問題。如何把 「心」和「物」調和於「人」是很切身的話題。正如同長江與運河的關係,兩者息息相關,又類似人形,也因此孕育了多少的中國文化。

自覺一生當中,最大的收穫即是懂得為人著想。人,如果不懂得為人設身處地的著想,會變得自私自利,損人不利己。為了父母,我承歡膝下,盡力孝養;為了親 友,我愛烏及屋,備加關懷;為了師長,我努力精進,不辜負他們的期望;為了徒眾,我廣設道場,令其發揮;為了信徒,我不畏風雨和路途遙遠,為其主持喜喪婚 慶等儀式。

十年前,為創建西來寺,佛光山派遣年輕、有潛力的徒眾來美,栽培他們讀書,以便有所作為。有徒眾說︰「師父把最歡喜的徒眾都派到美國去了。」過了幾年,為 了讓西來寺的形象更加穩重,一些老資格的徒眾也被派到美國,又有人向我抱怨︰「師父把最不歡喜的徒眾都派來美國。」到底誰是我歡喜的?誰是我不歡喜的?一 直到現在,所謂歡喜與不歡喜都沒有了,原來一切都是「人」的問題。

雖然我經常吃虧,但是我從不灰心。我的原則是︰寧可他人辜負我,我不可以辜負他人。我年近七十,做人尚未完成。想到我的徒弟,年紀輕輕,就以為做人已經完成了,真是阿彌陀佛。

「第三期北美幹部講習會」即將於十二月二日和三日在西來寺舉行。依宏與永固也都和幹部一起來參加。依宏告訴我多倫多的佛光寺已動土了。為了籌募建寺基金, 讓信徒有個莊嚴的道場可以修持,將於明年四月間舉辦觀音聖誕素宴和書畫義賣。多倫多協會的游宗熙、關保衛、許維明、陳啟崗等人為建寺策畫籌款事宜,不遺餘 力。為了拋磚引玉,我發心將《傳燈》的版稅加幣三十萬元捐給多倫多佛光寺。相信只要有佛法,一定會有辦法將多倫多佛光寺早日蓋好。

佛光山在海外有五十多所別分院。像依恆、依來、依宏、永固、滿謙、滿亞等優秀的住持人才不少。無論是開山建寺,或弘法講學,他們都盡心盡力,未嘗懈怠。但 是,所有海外的住持當中,以菲律賓的永光最值得嘉獎。永光派駐菲律賓,七、八年間,歷經風災、水災、地震、叛亂等重大事件,但是,他的信心和道念未曾退 轉。他在當地的中學教書,令社會對出家人刮目相看。今年四月間在菲律賓舉辦的國際佛光會理監事會議,籌備周詳,招待親切,真可以說是「零缺點」。他的明 理、慈悲和帶動力,度化了許多當地人士。佛法在菲律賓的弘揚,永光功不唐捐。

希望我的徒眾能以永光為榜樣,如千年老松,經得起歲月寒暑的遷流;如嚴冬臘梅,經得起冰天雪地的考驗,個個都能成為佛門的龍象。

■十一月 三十日  星期四

下午四時,會見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英文法制長夏鈴女士、加州民主黨黨主席彼得‧柯利等人。五年前,中華民國政府曾邀請美國最有影響力的人士到臺灣訪問,彼 得‧柯利即是其中之一。他初次來訪,對西來寺的印象深刻,同時對於佛光山和國際佛光會的國際性發展讚不絕口,連稱「太美了」「太棒了」「真是不可思議」我 很誠意地邀請他訪問佛光山,並且參加明年八月在法國巴黎舉行的國際佛光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他欣然接受。

接著,會見韓漪、童小南夫婦和南加州北一女校友會現任會長王潞潞,下屆會長吳榮臻,以及伍映美等人。

過去在家鄉,人人以揚州中學為榮;北一女的校友也以北一女為榮。北一女的樂儀隊,資質優異,名聲遠播,即將應邀來美參加一九九六年元旦的玫瑰花車大遊行,並將於元月三日訪問西來寺。為表歡迎,特囑咐西來寺住持慈容好好招待她們。

晚六時,以豐盛的晚餐招待來參加懇談會的重要信徒。接著,在法堂與他們座談。參加者計有洛杉磯協會會長陳居先生,副會長徐繡鑾、Fred Webb、中華汽車王建興等三百餘位。

當初,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會上拈花,眾弟子不解其意,唯有大迦葉尊者微笑,蓋其了解佛陀的心意,也因此得到佛陀所傳的心法。所謂「接心」,不需語言文字,即能以心印心。

我以問答的方式提出問題,例如︰佛光山在世界各地的別分院有多少?辦了多少大學?有幾所佛學院?多少美術館?多少中文學校?多少禪堂?探問他們對佛光山的了解有多少。我希望佛光山的信徒––

1.要看佛光山的內容,不要看佛光山的外表。
2.要看佛光山的大眾,不要看佛光山的個人。
3.要看佛光山的制度,不要看佛光山的個案。
4.要看佛光山的歷史,不要看佛光山的一時。

懇談會後,會見畫家李自健伉儷。他們提到中國大陸獲頒國際金獎的畫家史國良先生,即將來寺掛單、作畫,我表示歡迎。隨後,與北美各道場的徒眾小參,天南地北,無所不談。茲摘錄要點如下––

1.慈容法師乃北美洲的首座。各道場有事須裁決,可向他請示。

2.各道場應該重視佛光會,提供行政支援、場地設備、茶水供應等服務。所謂「欲為佛門龍象,先做眾生馬牛。」

3.與信徒相處,應取其長處,不可得罪信徒。

4.翻譯早晚課誦、佛學教科書、佛門常識等。

依日提到聖地牙哥西方寺每週兩次的禪坐會,均以英文讀誦《心經》,並且示範了一段。聽他以英文誦《心經》,抑揚頓挫,有板有眼,似乎可行。在美國弘法,應 有美式的課誦方式,例如︰《心經》、十小咒、普賢十大願等,短而精緻,以利美籍人士的參與。我也希望今後公共場合的活動都應該用英語,才不違我們在美國弘 法佈教的初衷。

低下頭 1995/12/1~1995/12/15

■十二月 一日  星期五

近日,接到臺北的電話,得知立委候選人江碩平的籌款素宴,多達一千三百五十桌,約有一萬三千五百人參加。這種空前未有的盛況,真是跌破大家的眼鏡。其中, 有許多佛教徒參與,他們甚至積極地參加掃街遊行、拜票、助選等,十分活躍。由此可知,佛教徒不再是槁木死灰,對世事不再冷眼旁觀,而知擴大群我關係,結合 大眾的力量;佛教徒的教育成功了。

中國佛教自明、清以降,轉為山林佛教,出家人與社會脫節,佛教徒也不知參與社會活動,以至於背負落伍、消極、厭世等的罪名,真是冤枉﹗佛教徒應該積極地走入社會,關懷社會,成為社會的中堅分子。

出家人應該同時具有蘭若的性格和人間的性格,既能出世修行參禪,也能入世參與世事。因此,在佛光山,如果有人要求跟我出家,我答應與否,端視其是否有人間的性格。

佛陀出生在人間,出家在人間,修行在人間,弘法在人間,涅槃在人間,佛教與人間是密不可分的。所謂「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世間人道未成,怎能完成出世的佛道?

佛教徒應該以智上求無上菩提,以悲下化眾生,修六度萬行,圓滿自利利他,成就佛果之道。太虛大師曾說「比丘不是佛未成,但願稱我為菩薩。」慈航大師在世 時,也歡喜別人稱呼他為「菩薩」。菩薩是隨順眾生的需要,運用般若智慧,發揮慈悲的力量而普渡眾生。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隨時隨地駕著慈航,席不暇暖地度 化眾生;地藏菩藏「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精神,都值得敬佩。

我希望佛教徒都能參與社會活動,熱心公益,廣結善緣。一場球賽,若有十萬名觀眾,則彼此影響,熱血沸騰;一場國家慶典,眾人投身其中,慷慨激昂的景象時有所見,佛教徒如果將滿腔的熱血,降為零點,就沒有希望了。

可喜的是,佛教徒已經知道參與點燈、親子活動、園遊會、環保等活動,慢慢地了解到在團體中學習的重要性。

競賽的候選人,必須深入群眾,廣結善緣。《法華經》中,有一位常不輕菩薩,看到任何人都畢恭畢敬地合掌問訊說︰「我不敢輕慢你們,你們將來都會成正等正覺 的。」有些沒有信仰的外道,不但沒有回禮,反而破口大罵,甚至用棍棒瓦石打他,常不輕菩薩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地避到遠處,口中仍恭敬地說︰「我不敢輕慢你 們,你們是未來的佛陀。」經云︰「佛法在恭敬中求」,選票也是在恭敬中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在馬拉松式的競選活動之下,以恭敬心處眾、合眾, 則無事不辦。候選人以恭敬心來競選,必能信守競選承諾,也是大眾的福音。

■十二月 二日  星期六

由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舉辦的「第三期北美幹部講習會」於今日揭開序幕。洛杉磯協會陳居會長、聖地牙哥譚瑞欽副會長、奧斯汀梁蔣夏蘭會長、休士頓崔常敏副會 長、達拉斯陳文燦會長、科州謝典豐督導、北卡蕭麗冠會長、康州許邦惠會長、佛州林曉雲、內華達張金娣、鳳凰城林志玄、舊金山方春金祕會長、多倫多游宗熙會 長、渥太華梁志雄會長、愛民頓李潔華會長、滿地可譚君儀會長、溫哥華林文鴻會長等一百五十餘位佛光會的幹部參與此一盛會。

佛光山北美各道場的輔導法師也齊聚一堂,計有奧斯汀的滿發,休士頓的滿冠、依瑞,科州的滿堃,內華達的印堅,紐約的覺淳、依通,三藩市的依是、依宏,多倫多的滿宜、永固、永善、滿兆及溫哥華的覺諭。

上午報到之後,由慧傳教授「領導與組織」,下午由慈容教授「活動策畫與執行要領」,晚上由我主持「綜合座談會」。

國際佛光會自一九九二年於洛杉磯創會以來,即揭櫫「歡喜與融和」、「同體與共生」、「尊重與包容」的理念,讓所有的會員參與此會後,能夠珍惜難得的因緣, 心心相繫,皆大歡喜。但是,為了讓正信的佛法能廣為流傳,有些觀念需要重新修正。因此,我以問答的方式,提出與大家切身有關的問題,加以探討。

1.佛光會對信仰的問題︰例如︰正信、迷信、雜信、不信、邪信、四不壞信、一師一道、戒律、陰陽卜卦、正邪之間等問題。

2.佛光會對群我的問題︰例如︰僧信、寺院與佛光會的相處之道、如何與異教徒相處、如何協助友寺友會、布施贊助、集體創作、各種應酬等問題。

只談了兩類問題,意猶未盡,就到了下課的時間。其他問題有待明日再繼續。

由於講習會的緣故,看到的都是佛光人,聽到的都是與佛光會有關的話題。洛杉磯協會的陳淑卿律師,有一次為了如何將管家的小孩從聖地牙哥接到洛杉磯,正坐困愁城時,突然靈機一動,打了通電話給聖地牙哥西方寺的依日。依日直下承當,將此事輕而易舉地解決了。

胡嘉華小姐,經常往來於世界各地。有一次,她從新加坡飛抵休士頓之後,跟朋友的車跟丟了,正在擔心,準備停車向人問路,沒想到,看到佛光緣和休士頓道場籌備處,頓覺心安,備感親切。後來滿冠也設法為她解決了問題。

參加國際佛光會的確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好處,以上只是信手捻來的兩個例子。

■十二月 三日  星期日

上午八時半,繼續昨日的話題。

1.佛光會對社會的問題︰例如︰戰爭、武器、賭博、股票、貪污、經濟犯的捐款、借貸、倒閉、不務正業、仿冒、偽證、背信、毀謗、是非造謠、毒品、色情、墮胎、婚外情、家庭暴力、兒女教育、五子登科、小留學生等問題。

2.佛光會對政治的問題︰例如可否參政、問政不干治、出世與入世、陳履安選舉、立法委員掃街遊行、各種餐會、園遊會、人權與特赦組織等問題。

之後,幹部們提出問題,由我一一回答。「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我很喜歡有人提出問題,做雙向溝通。他們的問題如下––

1.誦經時,聲音很大才能忘我。在家眾誦經的聲音是否不能比法師大聲?
2.佛教徒是否可以做陪審員?
3.禮佛拜懺的儀式是否可以簡化,以便接引年輕人來學佛?
4.何種人適合出家?
5.正信佛教徒對密宗、氣功、黑教的看法?
6.佛光會的會員一定要是佛教徒嗎?

………

接著,頒發講習證書,以資證明。

會後,聽到一些輔導法師的心聲。印堅法師,來自蓮華寺,首次參與講習。蓮華寺位於賭城拉斯維加,生活作息日夜顛倒,每逢週末,正是賭城生意興隆時,沒有信徒到蓮華寺禮佛,因此可以外出參加講習會。很歡喜有機會回到西來寺「挖寶」,總算「入寶山,沒有空手而回。」

依通法師也表達了他的心聲。帶領幹部來講習的好處很多,經過講習之後,幹部們了解佛光會的理念與宗旨,回去之後,就能掌握工作方針,並且積極推動會務。

永固法師則表示,有自己的思想並不夠,要有師父的思想,與常住的宗門思想相應,才是重要的。

聽到這些心聲,再多的辛苦,都能甘之如飴。看來,辦講習會是十分必要的。

今讀覺泉來函,得知紐約講堂的童子軍團,已經向美國童軍總會正式立案,成為全美的分會。這是紐約地區第一個由中國人,尤其是佛教團體立案成立的分會。成立 的宗旨是協助華裔青少年,提供他們社交學習的機會,培養一份屬於自己的「宗教情操」,以便立足於美國的主流社會。

美國童軍總會的一大特色是他們相當尊重宗教,在成立規章內提到,他們希望宗教團體成立童子軍團,所以無論任何族裔的青少年加入童軍團,總會要求他們選擇一 種宗教信仰,奉行宗教精神。童軍總會認為從小培養兒童的宗教信仰,不僅健全他們的人格,而且待人處事更能友愛互助。

二十多位十一歲到十六歲的男女童軍,每週都到道場上課,並且將童軍守則誓言部分的「上帝」都改為「佛陀」,實為一大特色。

欣見紐約講堂童子軍團的成立,也很欣賞美國童軍總會對宗教的認同。學佛的孩子不會變壞,家長們應鼓勵孩子們「日行一善」,培養他們行菩薩道的精神,並提升他們對佛教教義的認知。

■十二月 四日  星期一

三十多年前,嚴寬祜居士成立香港佛教文物流通處時,我就與他互有往來,後來,他又被選為國際佛光會副總會長。去年他因心臟病在臺灣開刀休養,雖數度親訪,但是心中仍然十分掛念。

這一次來美國,聽說他人在休士頓,一直想找個時間前往探望,順便巡視美國中部幾處別分院的工程,今天終於成行。由於張姚宏影居士十分關心佛光山各處的建設,所以也邀她同去。

一行九人浩浩蕩蕩地飛抵休士頓時,已是萬家燈火,不但嚴居士、休士頓佛光協會劉向朝會長與滿亞、滿冠等人等候多時,連玉佛寺的淨海、宏意法師也聞風趕來迎接,真是不敢當。

當地有些信徒也不知從哪裡得來的消息,獲悉我到了休士頓道場籌備處––佛光緣文物中心,紛紛前來,小小的佛堂沒多久就擠滿了人。北美協調處處長林永樂先生 與我談及海外華人的生活時,對於宗教凝聚華人的力量表示肯定。林夫人余坤慈女士脂粉未施,衣著樸素,一眼就可以看得出來是十分虔誠的佛教徒。林夫人說她曾 在佛光山受過菩薩戒,由於對佛光山的宗風十分讚賞,連找個管家也精挑細選,特別聘請曾經在佛光書局工作過的姜薇薇小姐擔任。她很高興地表示︰十二歲的女兒 敬恩頗具慧根,計畫等她大學畢業以後,送到佛光山就讀佛學院。

親家妙淨的父母也來了,妙淨目前在紐約杜蘭大學攻讀教育學,對於妙淨選擇出家,他們由不捨到接受,令我寬慰。趙辜懷箴女士閱讀《傳燈》後寫了一篇心得報 告,寄給天下文化出版公司,筆調流暢動人,可惜已經過了徵文比賽的期限,今晚她與妯娌隨婆婆趙朱懷芳女士同來,特贈一套《禪藏》以為致意。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三個小時過去了,大家依依不捨地道別。深夜十時才抵達休士頓精舍,與徒眾聚談後,回到寮房,已近子夜時分,但仍然捨不得睡覺,在皮箱裡隨手拿了一本有關松下幸之助的書,越讀興味越濃,他的幾則故事不但極富人情味,而且發人深省。

後滕清一在松下電器當廠長時,由於沒有經過松下的批准,就擅自作主將員工薪資提高,松下知道以後大為震怒,立刻召見後滕破口大罵︰「你什麼時候變得這麼了 不起,你以為你是誰啊?要弄清楚,我才是老闆﹗」松下越罵越生氣,一邊拿著火鉗猛敲取暖用的火爐,由於太用力,把火鉗都敲彎了。

在旁的松下親戚看不過去,挺身而出為後滕講情,沒想到松下連這個說情的親戚也一起罵,因為罵得實在太凶,後滕恐懼得昏倒,結果被松下用葡萄酒灌醒。

松下將火鉗遞給後滕說︰「這根火鉗是為了你才被敲彎的,回去以前,將這根火鉗弄直。」後滕急忙接過火鉗,努力扳直。這時候,松下為自己的怒罵向後滕道歉, 但仍不放心,囑咐祕書送後滕回去。祕書把後滕送回家後,偷偷地交代後滕的太太︰「後滕兄挨老闆的罵,心裡很傷心,說不定會自殺,請注意他的一舉一動。」

第二天一大早六時多,松下就打電話給後滕說︰「是後滕嗎?我沒什麼特別的事,只想問你是否還在意昨晚的事?……沒有嗎?那太好了」從此後滕的前半生都追隨著松下幸之助做事。後滕回憶此事時,有感而發地說︰「如果我因為挨罵而頂嘴離職,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就。」

看到這則故事,不禁感嘆︰佛門的歷代祖師也經常藉著呵罵來接心,不知成就多少龍象,可惜現代人缺乏這種大根器,禁不起挨罵,當然成就也就有限。

有一次,松下問人事課長︰「假如別人問你松下電器是製造什麼產品的公司,你如何回答?」人事課長答道︰「我會說松下電器是製造電器產品的公司。」沒想到松 下勃然大怒,其他人事主管也不知如何回答。松下說︰「如果別人問松下電器是製造什麼產品時,你們要是不回答松下電器是培育人才的公司,並兼製電器產品的 話,豈不表示你們對人才的培養漠不關心?我不知告訴你們多少次了,人才是企業的基石,生產、銷售、資金等固然很重要,可是最重要的還是人才,因為缺少人才 的話,生產、銷售與資金都發揮不了作用,所以,如果連你們都不能努力去培養人才的話,松下電器還有什麼前途可言呢?」

後來,這句「松下電器是培育人才的公司」,成為眾所皆知的名言。

中尾哲二郎原來在大阪一家做電器模型的工廠工作,雖然點子很多,能力很強,卻被老闆視為問題人物。有一天他的老闆向松下抱怨中尾,松下說︰「讓我來用用看 吧﹗」中尾自幼父母雙亡,小學畢業後,就到工廠當學徒,並且利用晚上讀夜校。進入松下電器後,由於工作賣力,不計名利,深得松下器重。

一年後的一天,中尾突然向松下辭職,原來以前養他的老主人的兒子在東京開新工廠,來信請他去幫忙。為報老主人養育之恩,中尾打算不計一切回去幫忙。將離去時,松下為他辦了一場盛大的歡送會,並且說︰「萬一工作不順利的話,松下電器隨時歡迎你回來。」

中尾到了小主人的新廠後,製造了一種收音機礦石檢波器,並託松下電器代銷。由於當時收音機並不普及,所以光賣檢波器無法維持工廠開銷,中尾只有苦撐。松下 得知以後,決定將公司鐵器部分的工作包給中尾的工廠去做,以穩住局面。後來中尾歷任要職,最高擔任松下電器的副社長,現任最高技術顧問。

松下之所以能擁有輝煌的事業,固然是因為他本身悟性很高,但是佛法的周遍圓融對他的管理也具有莫大的助益。

例如︰京都花園大學的校長立花大龜禪師是當代有名的高僧,已故的池田首相不論公私事都求教於他,松下也經常向他請益。有一天松下問禪宗將來會如何?大龜回 答︰「會自然消滅。」松下大驚,說道︰「既然如此,像您這樣拚命弘法,到頭來不是白忙一場嗎?」大龜說︰「絕無此事,即使在禪宗消滅之前的一瞬間,我們還 是要努力宣教,這是禪僧的責任。」松下言下悟到︰要善用自己的一分一秒,全力以赴,才是為人之道。

另一位影響松下人生思想的高僧是加藤大觀,從一九三七年到一九五二年,他一直和松下住在一起,對於松下事業管理的缺失,經常直言不諱,在松下事業遭受打擊 時,則用佛法給予安慰。由於加藤分析事情客觀公正,贏得松下的敬佩。松下曾說︰「加藤法師的話,常常就像一盞明燈,不但掃除我心中的迷惘,而且帶給我無比 的勇氣。尤其他向我闡釋的佛法,使我對人生有更深入的體會。總之,在十五年的朝夕相處中,加藤法師惠我良多,對我個人與松下電器貢獻甚大。」

佛法不僅能解決事業管理問題,對於世出世間一切問題都有一套很好的方法,所以我常說︰「有佛法,就有辦法。」但是一般人聽不懂,因為大多數人並沒有認真學佛法,光用耳朵聽,用眼睛看,卻不去實踐,所以無法得到佛法的受用。

我的弟子經常問我︰「為什麼您看書都能過目不忘?」這固然是因為我有心去記住內容,並且實踐在生活上,也是因為我平常做任何事都會仔細思維,全力以赴,所以往往看到書中某一句佳言,就立刻能有所悟道,觸類旁通。

■十二月 五日  星期二

昨晚到達休士頓精舍時,已是深夜,看不出有什麼特色,今天一大早起來,才發覺這裡真是美極了,前有設計優雅、排列整齊的住家,後有綠草如茵的庭院、清澈見底的小湖,到處都顯得十分寧靜祥和。

本來上午想去玉佛寺拜訪淨海法師與宏意法師,無奈電話沒有人接,只得作罷,囑滿亞代為致意。

九時,與嚴寬祜、崔常敏伉儷及劉向朝、遲乃祥夫婦在休士頓道場的預定地會合,一起勘察地形,這裡地勢平坦,交通便利,面積有八‧四畝之大,與大家邊走邊 談,心中有了初步的構想。回到佛光緣文物中心,一時找不到白紙,索性將口袋裡的衛生紙掏出來,就著一張矮桌,開始設計起道場藍圖來。張姚宏影居士到外面與 她的員工談論片刻,回來時,我指指桌上的「模型」對她說︰「你看,道場建起來了。」大家都笑了。

我一生中最自豪的,不是開闢舉世聞名的佛光山,而是雖然建設許多道場,卻從來未曾擁有一張自己的辦公桌。記得初建佛光山時,經常與蕭頂順先生就地取材,拿 一塊石片就在黃泥地上畫藍圖,一棟棟巍峨的殿宇就這樣蓋出來了。後來在海內外雲遊,我以腳步取代直尺,以人頭當成家具,一間間莊嚴的道場也就這樣完成了。 所以,我一直很有自信︰無論外在環境多麼惡劣,只要自己健全,一樣可以成就事業。

十二時,抵達奧斯汀禪淨中心籌備處,滿發及奧斯汀佛光協會督導陳勝亭、會長梁蔣夏蘭、副會長項德文、謝吳玉惠、祕書長廖素珍率領廖碧鍊、郭鄭文華、陳韻 如、趙家梁、賴威征、陳慧如、陳日旭、黃大強、鄭傃卿、陳惜珍、呂倉棋、唐婉香、張宇芳、李翠芳等五十位信徒做了近三十道菜歡迎我們。一眼看到吳玉惠居 士,她是金枝姑的女兒,對於奧斯汀禪淨中心十分護持。四十多年前,我在宜蘭駐錫講經時,金枝姑常來參加共修法會,去年她在臺北道場見到我時,滿腔法喜地說 道︰「我現在拜佛已經將佛拜到心裡面了。」如今她一家子孝孫賢,是標準的佛化家庭。

深感建寺不只是蓋一間房子而已,它所發揮的信仰力量,對於慧命的長養、家庭的和樂、社會的淨化都具有潛移默化的效果。

午餐完畢,我與大家座談,提出幾個問題,藉此讓海外的信徒了解本山的各項建設。奧斯汀佛光會梁蔣夏蘭會長最後致辭時,希望我能經常來這裡普照開示。隨後在陳勝亭居士的陪同下,到工地巡視工程,預計將在此地建設現代化的佛堂及佛學院,接引美籍人士學佛。

陳勝亭居士是奧斯汀佛光會的創會會長,目前升任督導,於今年卸下會長之職後,發心擔任奧斯汀禪淨中心的監工,每天頂著烈日風吹,任勞任怨,精神可佳。

四個小時的車程將我們載至達拉斯時,已是夜暮低垂,高樓大廈的霓虹燈光互相輝映,一路上街燈明亮,標幟清晰,雖車水馬龍,但秩序十分良好。

八時,來到達拉斯禪淨中心與信徒談話。聽說半個鐘頭以前,如來殿裡就已經座無虛席,後來實在容納不下,只得打開隔壁的觀音殿一起使用。達拉斯佛光會的督導 葛光明、盛曉英夫婦,會長陳文燦、王寶玲夫婦,副會長宋子仁、劉綺華夫婦,唐子洄先生,祕書長朱京麗,總幹事林維藩等人均到場聽講。信徒的問題十分踴躍, 舉凡生活、修行、乃至政治,都是大家關心的層面,例如––

◎母親因車禍往生,為人子者應如何做,才能使亡者獲得最大利益?
◎追求世間的名利財富,和學佛有沒有衝突呢?
◎如果夫妻信仰的對象不一樣,怎麼辦?
◎業障從哪裡來?如何消除?
◎對陳履安競選總統的看法?
◎當今海峽兩岸緊張局勢超過三十年前的八二三炮戰,那麼︰
1.對未來國運有何看法。
2.對兩岸領導人的建議。
3.一般市井小民避禍求福之道。
◎佛光會如何發展?
◎佛光會與寺院之間有什麼關係?

座談結束後,會見幾名在道場極為發心的信徒。步出客廳時,發現佛光會的會員全都沒走,個個守候在電梯口,等著送我們,充分展現佛光人「來時歡迎,去時相送」的精神,可見陳文燦會長平日領導有功。

陳會長目前擔任達拉斯國際集團董事長,曾於今年二月二十三日,應美國總統柯林頓之邀,到白宮參加「德州政經人士招待會」,聽取總統及各部會首長的施政報 告。他告訴我︰在赴會途中,想到多少歷史將在白宮形成定局,不禁直念「阿彌陀佛」,祈願佛光加被,使法水常流此地,讓現在和未來的領導人都能作出智慧的抉 擇。由於念佛念得太專注了,在見到柯林頓總統時,不禁將萬德洪名脫口而出。

臨上車時,北卡羅萊納州佛光協會會長蕭麗冠女士一個箭步追上來,含著眼淚激動地說道︰「大師﹗希望您也能來北卡羅萊納州弘法。」後來滿亞告訴我︰蕭會長日 前曾到西來寺參加佛光會北美幹部講習會,十一月三日開會結束後,原本打算飛回北卡,但聽說我要來達拉斯,特地改變行程,來此等候。信徒這麼熱忱的求法,我 怎能辜負他們?

■十二月 六日  星期三

感謝依松幾日來從達拉斯到休士頓,又從休士頓趕回達拉斯,為我們張羅可口的飲食。即將離開達拉斯精舍時,我特別找他講話,希望他能到佛光山海外道場的中心––西來寺,以精美的手藝,為更多的信眾發心服務。

早上搭乘三個半小時的飛機,穿越重重山水,來到堪薩斯市時,已接近中午,承蒙吳傳國、隋花翎夫婦及龍呤先生不畏寒冷前來接機。由德克薩斯州到堪薩斯州,路 旁的樹木由翠綠、楓紅到枯枝滿樹,可以想見緯度已逐漸升高。堪薩斯市是堪州第二大城,位於堪薩斯河和密蘇里河的匯流處,與密蘇里州的堪薩斯市僅一路之隔, 這條路稱為「州際路」(StateLane),不多久,就抵達堪薩斯禪淨中心。

午齋時,看到一位行動不便的老太太,便招呼她與我同桌進餐。她自稱姓顧,與民國同壽,是江蘇無錫人氏,原本生長在佛教家庭,但來到堪薩斯城後,數十年來不 曾見過佛寺,只好信奉天主教,以求得精神上的平靜,但心中一直感到不踏實。自從堪薩斯禪淨中心成立,她開始修行念佛,聽說我今天到這裡,雖然身體不適,仍 央人載她前來。談到最後,她感嘆一生經歷烽火戰亂,顛沛流離,覺得人生好苦,如今總算找到心靈的歸宿。也許正因為如此,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佛法的可貴吧﹗

來此以前,一再叮囑負責堪薩斯禪淨中心的滿貫︰這一趟純為巡視道場法務,不可驚擾信徒,沒想到大家一傳十、十傳百,還是將佛堂擠得滿滿的,聽說有許多「上 班族」還特地請假前來。見大家熱忱求法,心裡十分感動,所以應眾人請求,在座談會後,臨時決定舉行一場皈依典禮。
何惠鑑先生曾在哈佛大學研究佛教文化,與夫人董慧微女士,特地邀我前往享譽全球的尼爾森美術館參觀,我聞言大喜,因為一九三三年成立的尼爾森美術館以收藏 豐富的佛教文物著稱,來此一遊是我多年的心願。現任館長馬克‧威爾遜先生對中華文化了解深刻,並且精通中文,承蒙他特地在門口迎接,並且親自帶著我們參觀 介紹,真是感激不盡。

來到一尊北宋時代的水月觀音聖像前,大家不禁為其慈悲的氣質深懾而駐足流連。菩薩背後偌大的佛教壁畫則是金朝的文物,由廣聖寺石牆一塊一塊小心翼翼地撬 下,飄揚過海,來到異域,再一塊塊謹慎地拼湊起來。高達一○一‧六公分的羅漢像,是梁朝作品,乃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瓷器作品,從其光潤的色澤,可以想像搬運 及保養之不易。匆匆看過佛教文物部分,便趕赴機場,但願下次能有時間再訪尼爾森。

三天來,我們跨越了四大州––加利福尼亞州、德克薩斯州、堪薩斯州、密蘇里州;經過五大城––洛杉磯、休士頓、奧斯汀、達拉斯、堪薩斯,每天馬不停蹄,從 這州到那州,從此城到彼城,一算下來,坐車十二小時,搭機七小時,巡視工程五小時,座談開示十小時,課徒教眾八小時,主持皈依一小時。張姚宏影居士對我說 ︰「這次和師父同行深深感到︰以前唐玄奘西行到印度取經,那時所謂『西行』只是因為印度在中國之西,並不是真正到了西方。您才是真正來到西方,將佛教發揚 光大。」承她過譽,愧不敢當,但「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確是我向來的心願,希望我的弟子們也能如是發心,做到「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 安樂」。

甘小姐是張太太的祕書,原本對佛教沒有信仰,自稱只是以「試跟」的身分與我們同行,沒想到「跟」出興趣來了,高興地表示以後將會抽空到西來寺「跟」著大家學佛。

回到寮房,一進門就看到一疊厚厚的傳真放在桌上,其中妙淨的母親蔡玲嫈女士的來信最令我感到欣慰––

「……在此感謝師父,我的先生個性耿直,妙淨出家兩年以來始終無法釋懷,但這次有幸拜見師父,終於被師父的恩德感召,回家之後開始閱讀《傳燈》,相信此後在學佛的道路上我們必可同行。

更要感謝師父對妙淨的栽培,每次見到妙淨都可以感覺到他的成長進步,為人父母捨不得兒女出家是人之常情,更何況我們對寺院和出家人的印象一直保留早期的印 象––消極、避世,好像只會誦經,這讓我們更無法接受妙淨的出家。但在妙淨出家約一個月後,當我在杜蘭大學看到他時,心中的震撼不是筆墨所能形容。在偌大 的校園中,他一派閒適,如果不是心中對俗事的看開,怎能面對那人來人往的異樣眼光。這時我對自己說︰『是怎樣的師父,怎樣的道場,能讓二十歲,一向很在乎 自己形象的人如此坦然?』

小女兒帶回來的《普門》、《覺世》,引導我進入佛光山的世界,接著看過師父的著作《釋迦牟尼佛傳》、《十大弟子傳》、《玉琳國師》、《星雲大師講演集》, 終於了解妙淨為何作如此無悔的選擇,也讓我感到愧疚,身為高雄地區的一分子,直到現在才了解佛光山。去年九月,師父上人訪休士頓時皈依了師父,從此一師一 道,堅持自己也是佛光人。
最近佛光山休士頓道場籌備處成立,更印證了我的看法。覺法法師娓娓細說他的出家理念,讓我讚歎,佛光山出來的人實在與眾不同,師父上人的教育是成功的……」

這時,慈容也拿了一份傳真給我看,是一名外籍弟子寫給他的信︰

「住持大德法師︰

感謝西來寺舉辦的皈依典禮,真是太美好了。

我一生中從來不曾到過這麼莊嚴寧靜的佛寺,星雲大師在主持皈依以及開示的時候,感覺就像佛教高僧大德的降臨,那真是千載一時,一時千載啊﹗

自從皈依以來,覺得自己好像是重生一般,希望將來有機會當面親自向大師道謝,我會永遠記住這寶貴的一刻。

皈依弟子 湯姆斯‧布克(法號安毓)合十」

祈願他不忘初心,奉獻所能,服務眾生,才算真正得到佛陀的法教。

■十二月 七日  星期四

上午十時,會見佛光山的功德主張姚宏影女士。她對佛光山的大力護持,尤其是一師一道的精神,令人感佩。

晚七時三十分,與西來寺的義工菩薩們座談。陳泳在、陳麗麗、林周秀子、徐繡鑾、趙林鳳、倪永苓、溫徐壬妹、陳淑卿、黃瑩珠、瞿小潔、卜朗福、徐賢孝、丁治安、方若綺、張天麟、蔡素芳、張玉等百位發心菩薩參與此一座談會。

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可以說是義工的始祖。他悟道後,不但行腳五印度,弘法利生,而且不辭辛勞地照顧生病的比丘,服侍其飲食起居,並為目盲的弟子穿針縫衣。

在中國,有四大菩薩,其中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做渡人舟。他遊諸國土,不辭辛勞,心甘情願地度眾生。觀音菩薩有種種法門,對治眾生的煩惱;若人貪欲心重,則以喜捨心加以對治;若人瞋恨心重,以慈悲心來加以對治;若人愚癡心重,則以智慧心加以對治。

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化身,「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同理可證,應以知客身得度者,即現知客身而為說法;應以交通組得度者,即現交通組而為說法;應以典座組得度者即現典座組而為說法。

地藏王菩薩在地獄救度眾生,所發的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令信眾感動不已,為了度化在地獄中受苦的眾生,他也是馬不停蹄。

南北朝時,梁武帝因篤信佛教,精研佛法義理,受持菩薩戒,而有「皇帝菩薩」的美譽。他體會到「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的真理,寧可當「佛奴」,三次捨身同泰寺為佛教奉獻,傳為歷史佳話。

過去,中國禪宗的許多祖師大德也發心為眾生服務。所謂「欲為佛門龍象,先做眾生馬牛」。溈山靈祐禪師來世願為老牯牛,趙州禪師往生後願入地獄救眾生,有的 祖師大德終其一生頭陀苦行,無怨無悔。這種「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精神,是義工菩薩的最佳寫照。

有的人在孤兒院、養老院、醫院當義工,只是提供衣食、物質方面的照顧,受惠有限。最好的義工是在寺院裡,給人一個微笑、慈言愛語,或助人一臂之力,令人產生信心,而願意親近佛法,使慧命得救。

我自己也很樂意當義工,做事從來不計辛勞、不講代價,純為歡喜而做。三十年前成立佛教文化服務處時,我經常抽空去當義工,只要一個下午,就可以回幾十封信,非常有成就感,也因此體會到「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的服務信條。

回想近二、三十年來,無論我到哪裡,都有很多人願意跟隨我做事,原因是我會為他們考慮到時間、空間的需要,讓他們在「無後顧之憂」的情況下,協助我做事。 例如︰我要麻煩義工寫字時,就先將筆、紙、座位準備好,以方便他寫字;找義工拖地時,先幫他準備好拖把、水桶;需要義工幫忙搬運貨物時,就先將存放的地 點、空間、擺設方式規畫好,再和義工一起搬運,途中還要和他談佛法,給他歡喜。

囑慈容將義工分組,加以訓練,讓他們能發揮專長,為佛教做更多的事。希望徒眾能了解,義工非理所當然要為我們做事,我們必須回報他們的發心。我也希望徒眾,要成就菩薩道、成就佛道前,先做「義工的義工」。對待義工們要體貼、關心、鼓勵、尊重,並且要給他們方便。

■十二月 八日  星期五

近日,會見中國大陸一級畫家史國良先生。

史國良先生於一九五六年生於北京,自幼熱愛繪畫,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研究所,獲碩士學位,有相當深厚的繪畫功力。一九八六年進入北京畫院為專業畫家。 一九八九年,移民溫哥華。他出生於貧窮的家庭,但是憑著堅強的毅力及對繪畫藝術的執著,一步步走向京城,走到溫哥華,也走向世界。繪畫,改變了他的命運, 而且給了他做人的尊嚴和榮譽。

他在學畫的過程中,奇蹟般地得到周思聰、黃冑等國畫大家的教誨及美術教育家丁井文先生的提攜。而獲得大師青睞的敲門磚卻是他堅韌不拔、不分寒暑的用功。女畫家周思聰就驚訝和感動地說過︰「史國良一星期畫的畫,竟然夠一些畫家畫一年。」
他對西藏的風土人情有所偏愛,曾多次到西藏旅行、速寫,深入體會西藏人民在宗教影響下的生活模式。近年來潛心於西藏風情的創作,創造了他自己獨特的藝術形式,例如「刻經」、「空門」、「慧眼」、「添燈油」、「拾土豆」、「陌生人」等西藏人物畫作品。

他的畫,苦澀中充滿著純真、善良、自然與粗獷的美。他以畫筆捕捉人性的光輝,並表現在他的畫布上。他的國畫人物,除了在工具上用國畫的毛筆、宣紙與墨彩, 也重視傳統國畫中線條、水墨的意境,書法的韻味,但特殊之處則是同時結合了西方古典繪畫的光影、素描與透視等技法,無論在構圖、墨法、色彩的運用以及氣氛 的營造上,均能匠心獨運,創立自己的風格。

他在大陸中央美術學院、河北工藝美術學校等處講學授課,出版有《史國良速寫集》、《水墨人物技法》。許多畫家和評論家都肯定地指出,史國良的人物畫是集繪畫技巧、藝術修養和哲學深度於一體的佳作。

一九八一年,中國大陸文化部精選近百名家的作品,匯輯出版當時最高水準的《中國畫匯刊》,史國良的作品「月色」獲得入選,與劉海粟、李可染、葉淺予、黃冑等畫壇大師前輩的佳作列在一起,更被稱為「畫壇新秀」、「北京知名畫家」,幾乎每個畫展都有他的作品。

他在一九八九年參加法國第二十三屆蒙地卡羅國際藝術節的競賽,當時共有六十八個國家一千六百名藝術家參加。激烈的競賽中,他以一幅「刻經」榮獲聯合國科教 文組織全委大獎。「刻經」描繪一位白髮著紅袍的藏族老人,手執鐵槌,全神貫注地刻著經文,似乎要把自己的全部希望、祈願,甚至於生命都刻進石經之中。此藝 術大獎被譽為美術界的「奧斯卡」,也因此肯定了他在畫壇上的地位。

去年,我到溫哥華主持國際佛光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時,他送我一幅肖像畫。大家的評價是很傳神、栩栩如生。今年,他來到西來寺,帶來許多新作,例如︰「全 家福」、「晨曲」、「盛夏」、「小風輕輕地吹」、「吹手指的小喇嘛」等。我們一邊欣賞他的畫作,一邊交談,不約而同的發現到,他的繪畫主題與我所提倡的 「同體與共生」的理念不謀而合。

他的心願是出家學佛,把他的專業技術貢獻給佛教,以藝術光大佛教。佛光山倡導「佛教與藝文」相結合,我也伸出誠摯的雙手,歡迎他加入佛光山的僧團,期望他能以藝術的才華,配合佛光山的宗旨目標來弘揚佛法,度化有緣的眾生。

■十二月 九日  星期六

上午十時,與慈莊、慈容等人到阿罕布拉市看一處校地。四十五畝地上,有十八棟建築,其中有校長室、辦公室、教室、餐廳、圖書館、銀行、警衛室、立體停車 場、汽車修護廠、加油站、電腦大樓等,又有地下城。整個區域的建築四通八達,就好像一座大學城。有人建議我把這片地買下來辦西來大學。我看地區太大,管理 不易,而且價錢太貴,實在買不起,只有望樓興嘆了。

下午二時,會見聖地牙哥市越棉寮華人協會佘紹漢會長夫婦、黃聚忠副會長、南加州廣東同鄉會羅文正會長、柬華協會任結寧監事長、洛杉磯越華學校陳春生校長、 全美中華團體工商會熊德龍主席、《星島日報》鄒世孝先生、南京國際經濟信息中心蘇一寧主任、哈崗佛光分會黃瑩珠會長夫婦等人。

承蒙佘紹漢會長等人的好意,贈送茉莉香米四百二十包給西來寺,由我代表接受。「佛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布施也是一種修行,可得無量無邊的福報。懂得運 用個人的財富與大眾分享,才是真正富貴的人。接受供養者,應當體會「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更加發心弘法度眾。

值得一提的是熊德龍先生,雖然帶有荷蘭血統,但是具有中國傳統的觀念,而且十分愛國。他是一位有求必應的菩薩,為中國的僑民提供種種服務,甚至就業的機 會。談話間,他一再強調團結的重要性,的確,僑社需要團結,才有力量。我也希望世界各地的華僑能團結在一起,讓中國人在國際間揚眉吐氣。

晚七時,在法堂和西來寺的全體工作人員講話。

舊的一年即將過去,新的一年又將來臨了。每逢除舊迎新之際,總是要相互勸勉一番。勉西來寺的大眾,在新的一年要︰

1.合掌︰雙手合掌,集中心思,而恭敬禮拜。合掌除了表示衷心的敬意外,亦表示返本還原,事理契合。合掌給人端莊、尊敬、隆重之感。輕輕一合掌,合十法界於一心,真是美妙,希望西來寺能樹立合掌的特色。

2.低頭︰西哲有云︰「宇宙只有五呎高,六呎之軀在宇宙間生存,必須低頭。」低下頭,才能廣結人緣,走遍天下;低下頭,才能照顧腳下,一路平安;低下頭,才能看到自己的心,也才能看到大眾和世界。

3.慈顏︰「百劫修相好,三祇修福慧」、「面上無瞋是供養」。慈悲的容顏,讓人樂意親近,也是弘法的利器。除了外表的莊嚴之外,更需要有美德與內涵。

4.善語︰「口中無瞋出妙香」。講好話,以鼓勵代替責備,以言語給人歡喜。與人相處,最忌話裡帶刺,不但傷害對方,也會破壞彼此的感情。口中說善語,可以提升自己的人格,令人尊敬;能說善語的人,才能說法語。

5.低聲︰兩個人說話時,只需要用彼此能聽得到的音量即可;三個人交談時,只要三個人聽得到的音量就好。音聲婉轉柔和悅耳,才能令人接受,也才能達到說法的效果。低聲下氣,才不會有火爆之氣,而能有祥和、寧靜之氣。

6.注目︰瞻仰亦是讚美。聽人說話,而不行注目禮,是不禮貌的行為。聽人說法時,行注目禮,可以給主講者信心。不需要言語文字,只要彼此關注,就能傳達交流的訊息,感到溫馨無比。
7.諦聽:在《金剛經》裡,須菩提問佛陀︰「云何降伏其心?」佛陀即答︰「諦聽﹗……」諦聽,即把真實的道理聽出來。會聽話的人,才會進步。成功的人,每講一、二分鐘,就會停下來,聽聽別人的意見,相互交換心得。

8.關懷︰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是要相互關懷。動物都知道相互關懷,更何況「萬物之靈」的我們呢?學佛者,應對苦難的眾生多加關懷。過去的祖師大德「愛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佛門慈悲,應從關懷眾生做起。

會後,由住眾布薩,檢討自己或大眾的言行是否如法。布薩能長養善法,增長功德,希望徒眾能時時觀照自己。

■十二月 十日  星期日

今將離美返臺。晨起,四處巡視一番,看西來寺的住眾是否上早殿?是否用早餐?徒眾一遇到我,也很會把握機會,問些事情,解決難題。

滿暘剛從禪學院回來,即將到堪薩斯服務。他來問我︰「如何弘法利生?」我告訴他,做人比做事要緊,尤其不能毛躁,更不能得罪信徒。

覺瑞剛接掌西來寺寶藏館的工作,也來請示如何規畫寶藏館的文物。寶藏館的文物,具有推廣佛教文化的弘法功能,我建議覺瑞應該進行的工作如下––

1.文物的建檔︰將文物一一拍照,編號存檔。
2.製作說明︰製作詳細的文物說明,以增進訪客的了解。
3.文物的歸類︰可以依照種類、質料、大小、性質加以分類。
4.展覽的策畫︰可將文物在世界各地的別分院展覽,或參加聯展。

緊接著,又有徒眾前來,我也把握「有限」的時間說話,希望對徒眾們能有「無限」的受用。我的重點如下––

1.一個人如果每星期沒有二、三次在佛殿孤身隻影的禮佛,則表示他不懂得信仰的價值,不知道發菩提心,不能擴大心靈,也無法昇華自己的身心。

2.一個人如果每星期沒有二、三次在客堂熱誠地接待客人,則表示他不知道主動關懷常住,不懂得群我關係,也不會弘法利生。

3.一個人如果每星期不到廚房讚美工作人員二、三次或幫忙洗菜、揀菜、洗碗,則表示他不知道物力維艱,不懂得隨喜,也不會廣結善緣。

4.一個人如果每星期沒有二、三次到圖書館翻閱圖書的作者、目錄、序言各一小時,則表示他孤陋寡聞,毫無常識,不知道時代的脈動,也不會開智慧。

5.一個人如果每星期沒有二、三次參加公共集會,發表意見,則表示他毫無智慧見解,缺乏活躍力,不能受人重視。

6.一個人如果每星期沒有二、三次參與運動,則身體會衰微,精神會萎靡,毫無衝勁、毅力與耐力。

一場話談下來,不免苦口婆心的勉勵徒眾。會演戲的人,無論是好人、壞人、忠臣、奸臣都能扮演得維妙維肖。因此,做學生要像學生,努力用功讀書;做知客要像 知客,熱誠親切地招呼信徒;做典座要像典座,以酥陀妙味供養大眾;做社教要像社教,策畫有意義的活動;做法務要像法務,辦法會要如法。

下午搭華航班機返臺,巧遇佛光山功德主吳修齊夫婦。俗云︰「有緣千里來相會。」相逢自是有緣,有伴同行,不亦快哉﹗

有記者曾經問我︰「大師﹗您回去是否有要緊的事?」我回答道︰「我要回佛光山。」這是說,無論我到哪裡,都是「回家」;到美國來時,就說「回」美國;到巴 黎時,就說「回」巴黎;到澳洲時,就說「回」澳洲。這種「出家無家處處家」的隨緣放曠自在逍遙,不是在家人所能體會得到的。

■十二月 十一日  星期一

晚七時二十分,抵桃園中正機場。車行回到臺北道場,很多信徒看到我,都很熱情的圍過來,爭相問好。近一個月時間不在臺灣,立委選舉的熱潮剛過,為總統選舉連署事宜,又成為社會大眾所熱道的話題。

我表示支持陳履安先生的競選,也引發很多不同的音聲。有一位信徒給了我一則剪報,是日前在《聯合報》民意論壇上,讀者劉素卿在「選民難為」專欄中的投書––

「在競選立委期間,有多位關係不錯的候選人,利用各種管道前來拜託,我一概答應投票支持,但事後一想,我只有一票呀﹗

真羨慕佛光山星雲大師『出家人不打誑語』。他說︰『每一組總統參選人我都喜歡,但我只有一票,我要投給陳履安。』凡夫俗子誰有這樣的勇氣呀﹗」

能有思想一致、理念相同的人,也是一件悅事。

就寢前,拆閱近一個月來尚未處理的信件。來自澳洲布里斯本的吳德安(Eric Woodard)先生,在信中提到––
「最尊敬的星雲大師︰

我的名字叫Eric Woodard,是澳洲昆士蘭布里斯本中天寺的信徒,這次我有機會在臺灣逗留九天,接觸到的人都非常親切友善,且有寬大心胸及滿面笑容,尤其看到佛法所顯 示的力量,慈悲不僅在此散發,還擴及到全世界,很高興藉此信函來表達我的感激––南天寺的興建和第四屆國際佛光會世界大會在我的國家舉行。

由於南天寺的落成,佛法的種子已深植人心,從媒體的報導中(電視、報紙、廣播),可知佛法在我的國家已非常『普及』,所以請大師接受我的感謝,感謝您所做的努力,將佛法應用在臺灣的每個角落,並擴及到全世界,特別是在西方。

最後我以幾句話,作為結語︰

『當進入佛教之門,我們必須學習放下物質的享樂,去做有益於僧團及四周大眾的事,將個人獻身給三寶及所有一切眾生。』

敬祝法安


Eric Woodard吳德安  頂禮」

■十二月 十二日  星期二

陳履安先生要參選總統,教內、教外不少人士皆和我談及此事,並問我是否還支持陳居士?其實,我早就申明表示支持,當然會一以貫之,怎麼可能改變呢?但佛光山信徒及佛光會員們的理念都各不相同,是很難一致的。

中午,陳居士抽空來看我,談了一些事,覺得此次參選總統非常辛苦,但是信心十足,我很真誠的祝福他。

陳居士離開後,遇到不少到臺北道場中華總會來辦事的佛光會員,請大家一起到客堂用茶。現在因正逢總統參選的連署時間,按規定必須要有二十一萬人連署,才具競選資格。耳聞社會上不少社團教派,都熱烈地為陳居士連署。這些會員們也以連署為題,大吐苦水,如––

◎有的人在家門口掛起連署的紅布條後,每天就開始有四名便衣人員在家附近走來走去。

◎才剛登記連署,就有人來,要他小心。

◎將連署表填寫好了寄回去,對方卻沒有收到,或只收到信封,內部的連署單卻不見了。

◎兒子在軍中服役,怕被欺侮,又把連署表要回去。

◎做的是小生意,怕會有查稅的麻煩,為免除此煩惱,而沒有連署。

◎有人說︰「你女兒不是在某學校教書嗎?不怕被解聘?」而不想連署。

◎有人說︰「你孩子不是在某學校就讀嗎?不怕會出問題?」所以不敢連署。

◎有的人房子被封、銀行貸款被取消、有的是經主管指示,而把連署表要回去。

從上面這些例子聽來,要連署到二十一萬人,實在很不簡單。我覺得很奇怪,臺灣如此美好,為何每逢選舉就變得那麼醜陋?

在美國二十多年的心光法師,已是美國公民,我看到他遇到四年一次的改選,有時支持民主黨,有時支持共和黨,忍不住問道︰「你到底是哪一黨?怎麼可以一下子這個黨?一下子那個黨?」

心光法師說︰「在美國本來就可以如此自由。」就憑這一點,我認為美國人比較有佛性,做事很符合禪門的平常心。

報載,「林、郝」為了競選總統,已經被撤銷黨籍,有的人認為太嚴重了,有的人認為應該如此,眾說紛紜。其實真正為政之道,首重包容異己。

我雖不直接鼓勵大家去參與選舉,但是我主張選舉就要把選民的尊嚴選出來,選舉是為全民服務,要把對別人的尊重也建設起來。月前,我在澳洲主持第四屆國際佛 光會時,正逢澳洲改選總理,整個社會感受不到一點選舉跡象,新的總理就產生了。對職位的上、下,就像在座位起、坐一樣,多灑脫﹗

臺灣的選舉文化,什麼時候才能像澳洲、美國一樣?過去在中國史上傳為美談的禪讓,今日不能重現嗎?還是這個時代已沒有唐堯禹舜了?

■十二月 十三日  星期三

早上在臺北道場迴廊跑香時,看到十二樓禪堂外的庭間,有不少人在打太極拳,詢問之下,才知道是佛光緣社教館附屬的松鶴學苑學員在上課。

佛光緣社教館位於臺北道場十一樓,平常舉辦的社教弘法活動有︰婦女法座會、禪修班、經典研究班、青年義工服務隊、金剛義工服務隊各種講習會等。

有不少信徒參予這些活動後,深感具有學習性及知識性,紛紛建議社教館也能辦一些適合銀髮族的社團,好讓家中的父母及長輩參加,由此因緣,便成立了專為銀髮族而籌設的「松鶴學苑」,其主旨在於––

1.提倡孝道,送父母上學。 2.增長新知,接受新資訊。
3.修心養性,學佛積福德。 4.廣結善緣,擴生活視野。

據聞開學以來,很多白天忙於工作的子女,都很歡喜將父母送到松鶴學苑來上課,幾乎每一班都滿額。從早上七時到晚上七時,任何時段都有班級在上課,是社教館反應最熱烈的課程。

除松鶴學苑外,社教館應一般信眾的要求,開辦有文化技藝班。另外為了方便信徒到技藝班上課,幼小子女有人照顧,社教館更在每週五、六開辦「善童學園」及「星期學校」,讓孩童們利用課餘,藉著學習技藝陶冶性情、進修語文、拓展新知、薰習佛學、培養品德。

臺北道場的十四樓如來殿,則具有寺院弘法利生、淨化社會的功能;十三樓的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是全省佛光會員的會務中心;十二樓的會議廳、禪堂、教室、錄 音室、齋堂,是臺北道場的活動中心;十一樓的社教館每星期活動次數近兩百次;十樓的佛光緣美術館、滴水坊是頗受信眾肯定的美術中心;八樓、五樓的佛光出版 社及普門雜誌社,定期出版的刊物、雜誌及新書,都已有一段歷史。

兩年前臺北道場落成的典禮中,我曾說明臺北道場有四大特點︰傳統與現代結合、僧眾與信眾共有、修持與慧解並重、佛教與藝文合一。如今都已一一具體顯現出來,說臺北道場是「小型的佛光山」,也很貼切。

■十二月 十四日  星期四

今起一連四天,每天晚上七時三十分,我將在國父紀念館以開大座方式宣講《阿含經》。

「阿含」是法藏、真理、佛法的寶藏。佛在原始時代最初所開示的佛法皆記載在此《阿含》中,《阿含經》分有《雜阿含》、《中阿含》、《長阿含》、《增一阿含》等,經文計有千篇之多,從中擇取十篇,作為此次講座內容。

一、世間之最︰本經文在說明,佛告天子,愛最廣、腹最深、憍慢最高、佛最勝。

有一次天子對佛說︰世間最大的是土地,最深的是海洋,最高的是須彌山,最大的神是毘紐。

佛陀回答說︰「世間最廣的是愛,最深的是腹,最高的是慢,最大的是佛。」

愛不深不生娑婆,願不重不生極樂安養,所以人是從「愛」中而來,對愛最為執著,愛自己、愛生命、愛家人、愛鄰居、愛國家、愛社會,進而愛讀書、愛音樂、愛 藝術、愛名、愛利、愛情、愛緣、愛德、愛道……。凡有所喜好者,皆是愛﹗禮佛也是一種愛,不愛佛如何拜得下去?由愛中可以長養尊敬。若愛得過分,愛得不 當,愛得起煩惱皆是不當的愛﹗
佛門中講愛,是用智慧水將染污的愛,昇華為慈悲,所以佛說愛是最廣大、最無邊、最無際。惜物不浪費,延長物品使用年限,也是一種愛。從愛自己進而愛國家愛世界,愛一切生態。古人為了護生,侯鳥不垂簾、為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更愛護大地使其不污染。

「腹」之所以最深,是因心腹藏在心中深藏不露,所以有人形容心如海很深。心大,事業就很大,心大才能包容天地;心之所以不夠深,大不起來,是因為心燈不亮,只要在心中點燃一盞智慧光、戒律光、佛法光、真理光,就可以照亮我們心田。

一個人的心若能容一家,就做「家長」,能容一村就做「村長」,容一縣可以做「縣長」,容一國可以做「國王」,容世界可以做「盟主」,容一切眾生,則可以成 「佛」。世界上最完美的東西都以「佛」字來形容,像佛德、佛道、佛法、佛性、佛果,更希望每一位佛弟子,都有佛眼、佛耳、佛口、佛心、佛行、佛禪,把什麼 事都做得很好,不必等到將來成佛,當下大家都可以成為活佛﹗

二、樂報之寶藏︰內容敘說,福乃火燒不壞、風吹不走、水流不散、賊搶不去之寶藏。

天子向佛陀提出一個問題,什麼東西是火不能燒、風不能吹、水不能淹,國王、盜賊的強勢也搶不走的?佛回答道︰「唯有福是火不能燒,風也不能吹,水災也不能壞,盜賊國王也搶不走。」

這種對話很像是在猜謎語,我也順道提出一個謎語,讓大家猜一個地名。

1.世間上最偉大的人是誰? 2.虛空中最無邊的東西是什麼? 3.地球上最高土地為何?
答案是︰佛光山

生活在世間上,最盼望希求的是「福」﹗人一旦有了福,就可以福至心靈、福星高照、福如東海、福德莊嚴、福果圓滿﹗可見福是人人需要的,佛教對「福」的詮 釋,在《金剛經》上,有所謂福德與福德性。福德指的是布施做善事,助人結人緣,重在修證福德,是屬世間法;福德性則是指我們每一個人永恆的生命,不假外求 的真如佛性,是屬出世間法。

學佛的真正目的,不在求世間增減的福德,而是在求真如不滅的福德性,是修證,也是真正的功德。

修福的方法有––
1.世福︰修行世間善言善行善事的道德福報。
2.戒福:守清淨的戒律,可以減少煩惱。
3.行福:自行化他,確實實證修行。

我們常將「福」喻成「田」,所以有福田、福田衣(袈裟)、福地(寺院)、福田院(救濟院)等名稱;也常將「心」喻成「地」,心田、心地,學佛重在開發我們的心田心地,把心田中本具的福德性開採出來,讓心地清淨,心田長養功德。
福是人生最好的寶藏,願今晚前來聞法的大眾,人人皆能福慧雙修,福德圓滿。

■十二月 十五日  星期五

與我相交已有三十年以上的總統府祕書長許水德先生,今晚抵國父紀念館佛經講座現場,並對信眾致辭道––

「因大師的慈心悲願,將佛教帶動到全世界,讓佛光普照。四年前,我奉派到日本服務,剛好國際佛光會在日本成立佛光協會,即有多次向大師請法的機會。從日本 回國已有三年了,任祕書長職務工作繁重,晚上睡不著時,就看《心經》,深悟一個人若能無我、學佛,則人生的意義價值就不一樣﹗

人心是不足的,有利要更有利,有名要更有名,所以造成社會不和諧的氣氛。如何去除私心,將佛心善心散發出來,是我們每一個人要努力的,也是促進社會和諧的基本。讓我們在佛光普照下,為全人類福祉一起來努力。」

晚,繼續解說《雜阿含經》。

一、如何運用財富?佛告天子集財及用財之法。

人的財富可分為︰一時的財富與永久的財富,物質的財富與精神的財富,心外的財富與心內的財富,日減的財富與日增的財富,個人的財富與共享的財富,有形的財富與無形的財富。

每個人都有一筆永不能滿足的財產,字不管多少都不重要,重要在於懂得享有無形的財富。像國父紀念館,不是我們的,但我們可以來此使用;公園不是我們的,但我們可以在園內散步活動;其他諸如日月星辰,和風甘露,也都不是我們的,但一樣可以享有﹗

可見世間上根本就沒有窮人,每一個人都可以自生很多財富,如︰腦生智慧的財富、心生歡喜的財富、身體可以生出健康的財富、雙手可以生勤勞的財富。一個擁有萬貫家產的人,若不歡喜,一樣很貧窮,擁有智慧、常懷歡喜心才是我們真正的財富﹗

有限的財富總有用完的時候,天天跟著我們的腦、身、手、心的財富是永遠用不完。

前來聞法的各位,不僅擁有現世財富,還可以擁有宗教的法界虛空財富。在佛法中如何求得財富?只要受用一句偈,懂得開發我們的心田,就可以帶來萬般財富。像 「慚愧」就是我們的財富,《佛遺教經》云︰「慚恥之服,無上莊嚴」,要常以慚愧的心態自省︰父母生我如此健全的身體,為何不努力發心做人上人?別人做了多 少好事功德,為何我做不到?感到對不起父母,就會想到要做好兒女;感到對不起子女,就會想到要好好教育子女;感到對不起朋友,就會懂得要去幫助他人;感到 對不起妻子(丈夫),就會努力給對方幸福。

時下一些青年從小到大,都是在享受別人的給予,不僅不知感恩,還常會怨恨國家、社會、父母、朋友,這都是不知慚愧。從慚愧中可以生出很多財富。
感恩也是我們的財富,人在貧窮時絕不會想到要去報答別人,但是有感恩心者,必定會讚美人。一個人只要有好臉色、好語言、好舉止,從內在必定可以生出很多財富。

所以財富要從很多方面去發掘,而不僅限於「金錢」。我一生都沒有錢(我的錢都儲存在信眾的荷包裡),不是真沒有,而是以無為有,「無」中有無限的財富,從「不要」中可以擁有更多﹗

希望佛教徒不要只看到有形的財富,要從「無」中去體會無形的財富,如此就會享用不盡。有句話說「吃不窮,穿不窮,算盤不到一世窮」,人擁有財富後,更要懂 得去用錢。佛陀教示我們,每月的收入要分四份來使用︰一份自食用;二份營生業;一份為儲藏,以防老、防病、布施等之用。而營生的事業有︰耕種田園、果園、 森林、經商、放牧牛羊、旅館客棧(提供房舍供十方往來人眾安住)、建築業、日用品、雜貨、民生所需等。除此之外,應運時代進步,營生的事業尚有計程車、電 腦、水電等。

佛門不允許的營生事業,有殺業、淫業、迷信、算命、卜卦、欺詐、酒坊之類等不正見之業。

對財富,我覺得除了由正業所得外,也要會用錢,這很重要。

二、身心依止何處?愚癡的猿猴捨自境父母居處,遊他境界,致為獵師所捕;愚癡凡夫不善護身,染著五欲,為魔所縛。

處在五趣雜居地的眾生,都靠五欲在生活,佛並不完全反對五欲的生活,重要在於要轉染五欲為善法欲。佛教史上的須達長者、達摩祖師、順治皇帝、維摩居士等,都是處於五欲之中,但他們過的是一種清淨自在的超越生活。

此篇經文,以猴子來比喻人的心,像《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所指的就是我們人的心,其本領高強神通廣大。其實我們每個人皆是孫悟空,心念一天中在天堂(善心、慈心、悲心)、地獄(瞋心、恨心、怨心)來回不已。

一個人若貪財就易被財束縛,貪色就易被色束縛,人要怎麼作才能不被五欲左右、誘惑、迷惑,進而從中解脫?佛陀告誡我們對五欲要從內看不要向外看,不為五欲所縛,其方法不外––

1.運用五欲不被五欲所用,對五欲要隨順因緣,不執著不強求。
2.不為五欲染污,要淨化五欲。如用金錢做好事,不要用金錢做壞事。
3.要從外去看五欲,不要為五欲包圍。
4.猶如木人看花鳥,何妨萬物假圍繞,只要在五欲之前不動心,五欲又怎能奈何你?

祈祝今晚聞法信眾,大家都能有佛法的生活、禪定的生活、慈悲的生活,能如此自然就能超脫五欲的束縛生活。

彩色世界 1995/12/16~1995/12/31

 

■十二月 十六日  星期六

由天下文化公司主辦,《民生報》、《普門》雜誌社協辦的「傳燈百萬徵文比賽」頒獎典禮,今天下午二時,在臺北道場社教館舉行。

天下文化公司社長高希均教授,在典禮中表示︰「因《傳燈》的出版,讓更多的人了解佛光山,了解星雲大師對海外華人的貢獻。創造了臺灣四十年來,出版十一個 月,銷售二十七萬冊的紀錄,這本書的暢銷也反應了臺灣民眾逐漸從忙亂的物質追求進入到回歸本心的尋覓,從這個角度來看《傳燈》的讀者群,可以發現早已由佛 教信眾核心輻射到社會各層面。除了作者符小姐的文字吸引人外,傳主星雲大師給人的啟示和感受,最為動人。

看完《傳燈》,除了被大師的愛心感動外,個人最大心得是學習大師的創意、改革、大格局,如果能學到其中一點,就會受用無窮。我在海外講學,身邊除護照外, 數本《傳燈》便是最佳禮物。一本書若是傳閱三至五人,就有百萬人知道大師為臺灣、為社會、為世界的貢獻,能出版一本叫好又叫座的書,是值得努力的目標。」

我致辭時對參賽的女士先生們表示感謝,並且說道︰「除《普門》雜誌社外,也感謝天下文化公司及民生報,舉辦這次徵文比賽。佛光山的弟子,不喜外人寫我的傳 記,因為不放心,怕外人不了解我,寫不出我的精神?我與高希均教授相交甚篤,知道他對出版事業的認真與負責,所以願意讓天下來執筆。作者符芝瑛小姐也因寫 《傳燈》,與佛門結下

因緣,後來在美國西來寺皈依。

各位在看《傳燈》時,書中的我看起來比較年輕,今天面對面看到真面目,反會覺得只不過是一個老和尚而已。過去有人批評我是政治和尚,後因看了《傳燈》而改 變印象,不少的電話、信件回響都讚揚我很『宗教』。很感謝符芝瑛小姐的文章感動大家,更感謝各位參賽者的生花妙筆,但願此緣能結得更多更廣。」

《天下》雜誌發行人王力行女士表示︰「感謝大師將《傳燈》的版稅捐出來,贊助這個徵文活動。這次共有來自海外、大陸、臺灣各地六百三十三件文稿應徵,經過 初審、複審、決審,產生一百零三位得獎者,這當中各行各業的人士都有,像剪票員、清潔工、臺南女子監獄受刑犯,甚至有不識字的老奶奶,以口述方式,由孫子 筆錄而成。來自大陸江閱忠先生的〈人生不退票〉,描述他被大師一生承諾的事永不退票的精神,深受感動,這必須具有恆心、耐心、愛心才能做到;這已成為他人 生向上的目標。《傳燈》帶給大家的感動與意義,是非常具體的。」

《民生報》發行人王效蘭女士表示︰「今天參加此典禮,感動自然不在話下,雖然我很少出入佛寺,但記得小時候遠足最想去的還是到深山寺廟禮佛、許願。在中央 黨部十三全大會上,我第一次看到大師,就發覺大師一直以入世的心來關懷我們整個社會,不像有些從政者,名為政治家但卻只是政客。唯有大師是全心無私的奉獻 給社會,關懷大眾。《民生報》也是本著這樣的理念在做事。看了《傳燈》並以此精神運用在自己工作崗位上,相信會為社會做更多有意義的事。」
《傳燈》作者符芝瑛小姐則說︰「感謝來參加徵文比賽的各位朋友,過去半年來,參與評審工作,一個字一個字的品味欣賞大家的文章,都讓我很感動。感動是最美 的世界,在西來寺我心甘情願的皈依,是我感動中的行動,而各位的感動則是寫心得。這兩年來,我最大收穫是從大師身上學到很多在工作上、生活上、處事上的觀 念,並將它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傳燈》的銷售量,代表著有多少人看過這一本書,願大師的精神因《傳燈》而傳播給每個有緣人。」

此次「傳燈徵文比賽」應徵作品共有六百三十三件,得獎者分別是︰星雲大師榮譽獎郭寶鶯、高中組首獎張婷婷、大專組首獎鄭志敏、社會組首獎江閱忠等一百零三名。

下午三時三十分,在臺北道場如來殿,為一千四百多名信眾,主持皈依典禮。

晚上七時三十分,又在國父紀念館、宣講《阿含經》,今晚說的經文是︰

一、得諸法功德︰敘說持戒、布施、真實、恩惠之功德。
二、四勝妙法︰敘說佛為一切天子說財物、善行、名、壽之最勝者。

人的一生中,什麼最重要?不外很好的名聲、很多的財富、很好的德行,並有很好的善友。好名是一件好事,但就怕死好名,不知慚愧就不好了。好名聲是一種榮 譽,有的是實至名歸,有的則是強硬求得,在中國社會被尊稱為「忠臣、孝子、義士」都是好名,而不懂得禮義廉恥,忘卻八德者,不管是偉大還是渺小,皆不可 取。

一個具有慈悲心的人,稱慈悲人;具有智慧者稱聰明人;發心當義工者是服務人。行善有德者,久而久之自然就會有好名聲。

有的人錢多用不完會起煩惱,有的人錢少,但夠開支,生活很快樂。一個人要具有多少錢財才足夠?什麼人最富有?不外是知足的人。

知足的人也可以講求發財的方法。如何得到財富?勤勞努力、技術智慧、信用名譽、廣結善緣、布施播種皆可賺取財富。但貪污、借貸、騙取則屬不清淨的財富。

除了名譽、財富外,還要有德行,歷史上流傳不少仁義道德的事蹟,如︰孟嘗君食客三千、伯牙絕琴、管鮑之交、孔明三顧茅廬、周公好禮等。做人處事上,我們有什麼可以流傳給後世?

交朋友應該交有熱忱、不嫉妒、不驕慢、能體諒、肯給人方便、喜與人為善、有知識、有智慧、有慈悲心、有道德的朋友。如何才算善友?要給人鼓勵不洩氣、要啟 發正見不邪知、要給人無畏不恐怖、要給人信心不故弄玄虛;可以給我們助緣,給予有形無形幫助,不破壞、不急功好利、不貪一時名利,可增加我們道德者都是善 友。

人的層次如十指參差不齊,可分為︰上等人,有慈悲有智慧;中等人,有慈悲無智慧;下等人,有智慧無慈悲;劣等人,無慈悲無智慧。僧眾也可以分為︰上等僧, 拳搥打罵、難堪、委屈皆可以承受;中等僧,受不了打罵,只能教誨引導;下等僧,要呵護招呼,受不起一點不如意。
佛如馴馬師,是最好的調御丈夫(教育家),對徒眾教育,上等弟子,一聽就可依教奉行;次等弟子,必須嚴格教訓;三等弟子,則要用棒喝打罵教育;劣等弟子, 則打罵均不在意,佛即以默擯之。為人子弟,如何做好一個上等弟子?必須具有清淨人格、正知正見、樂觀進取、與人為善等品德。

如何求得善財?善財不只是外表有形的金錢,求財要求慈悲財、慚愧財、信仰財、定慧財,外在的財富雖不及人,但要求內在財富,如︰能力不及人,但人格要比一 般人高;錢財不及人,但慈悲要比別人多;什麼都不如人,但信仰、服務、要比一般人熱心,如此才是求取善財之道。

郝柏村資政今晚特到現場聞法,講座圓滿時,請他和信眾講話,郝資政表示︰「自從和大師結緣以來,我就非常佩服大師將佛法以深入淺出方式,帶進社會每一個階 層,這種生活化、人性化、社會化的佛法,對國家、社會、民眾非常有貢獻。尤其大師所到之處,滿座且安靜的氣氛,可以引導人的心境,從每一個觀眾臉上,可以 看出其內心所散發出來的法喜,可見佛法的感化力量不可言喻。

今國家社會所面臨的政治、社會、經濟等問題,都是因人們貪念所引發的現象,如何讓人心滿足才是促使社會國家安定的重點,因為『窮』沒有標準,『滿足』才可以治療社會的病態。

大師將佛法正氣廣為傳播,讓我們國家社會很健康,在互助下,自可以創造出和諧的社會,一個人若能為五十萬人做事,就具有五十萬歲的壽命;能為一千兩百萬人做事,就可以有一千兩百萬歲的壽命。一個人的長壽之道,在於服務觀念,祝福大家都能長命百歲。」

■十二月 十七日  星期日

下午三時,於國父紀念館,主持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會員代表大會,今天蒞臨大會的貴賓有總統府祕書長,也是世界總會副會長吳伯雄,國民黨副祕書長鍾榮吉、內政部長黃昆輝、基隆市長林水木、立法委員潘維剛、佛光會檀教師陳履安及王清峰律師等人。

藉著中華總會的會員大會,大家聚集在一起發表彼此的修行心得。不管世界如何興盛昌明、科技如何進步,人與人間要和諧,必定要彼此尊重、互相包容,有包容心的人,才懂得去尊重別人,何況社會不是一個人的,大家共有共存,才能發揮我們的團結力量。

檀教師陳履安先生在大會中表示,「大師告訴我們要學習包容,他本身不僅做到了包容我們,還把我們大家凝聚在一起,共同學習佛法,學習什麼叫菩薩道,更時時 刻刻想到,如何將佛光普照到世界各地,大師所示現的大願心、菩提心就是名副其實的大菩薩,我身為大師的弟子,以學生的心態,一定要跟著大師好好學習。」

鍾榮吉副祕書長︰「自從中華總會成立以來,每次會員大會,我都不曾缺席過。佛光會在各縣市社區所做的種種活動,已成為社會上的一股清流,我身為佛光人,與有榮焉。」

王清峰律師︰「我會效法大師的慈悲願力,跟大師一起努力,讓我們的社會更好,民眾生活更快樂,國家更進步。」

這次大會順利通過五項提案。並頒發「優秀團體會員」給四十四個分會,表揚一百零五位優秀會員,新聘五位檀講師,為一百五十五位督導授證,主持一百四十七個分會會長交接。

在臨時動議方面,佛光大學籌備處主任慈惠,就佛光會向來支持的大學案提出報告。從早期的西來大學至今,佛光山已籌辦有四所大學,分別為︰洛杉磯西來大學, 中國大陸弘道大學、宜蘭礁溪佛光大學人文學院、嘉義大林佛光大學南華管理學院,四所大學都採精緻辦學,為國家社會培植有實力有道德的人才。為建校經費,期 勉各分會一本護持熱忱,以辦活動方式,為大學籌募。這個提案,在大眾鼓掌聲中通過。

大會圓滿前,請總會副會長吳伯雄先生致辭︰「上個月我參加了在澳洲舉行的第四屆國際佛光大會和南半球第一大寺南天寺的佛像開光典禮,看到當地澳籍人士和華 人很融和的打成一片,這都是大師尊重與包容理念所成就的。我願意永遠和大家一起來護持佛光會以及佛光山,將『尊重與包容』的理念散播到世界每一個角落。」

上級指導長官黃昆輝部長說道︰「大師教化眾生有諸多法門,可助長我們的慈悲心,『包容』對一個社會的和諧很重要,『尊重』可以促進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祥和。 大師悲心無盡的將無數菩提種子,隨著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散播到世界各地。如果因緣具足的話,明年一定會去參加在巴黎舉行的第五屆國際佛光會 世界大會。」

此次的《阿含經》講座,今天是最後一天。四天來,聞法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可見大家都已進入阿含三昧。

今晚的經文內容是––

一、布施的功德︰述說天子問佛,如何布施可得大力。

如何布施才會有大力(力量)?世間上金錢的力量可以買動我們,愛情的力量可以誘惑我們,威武的力量可以打倒我們。佛陀之所以成佛,並不是向外戰鬥,而是跟 自己的煩惱魔障來奮鬥。所以修行人要有力量與煩惱的魔軍作戰。而力量來自信仰、禪定、意志力、慈悲、精進和發願。

在這些力量中,以發願的力量最大。如何學習發願?可以每天發幾個願,如︰我要孝養父母、我要好好教育子女、我要照顧親朋好友、我要如橋樑與人溝通、我要像大樹供人乘涼、我要吃虧將便宜給大家、我要犧牲奉獻服務、我要祈願國泰民安、世界和平。

有願力者,就可以具有大力。有大力外,還要有好的妙色(容顏)。好看的容顏是每一個人都需要的,但有的人漂亮而沒有氣質,有的人漂亮卻沒有人緣,有的人漂 亮但很俗氣,有的人漂亮卻很幼稚,有的人漂亮但很傲慢。佛門對漂亮的標準是注重內在美,從內在散發出來的慈悲、從容、莊嚴、威儀,就是一種漂亮。
二、供養父母的福報︰佛陀告訴鬱多羅,供養父母的福報。

佛陀本身就是一個偉大的孝子,為父擔棺、為母於忉利天說法,允許姨母大愛道出家。在佛教史上,有名的孝子也很多,如︰目犍連、地藏王、敬脫禪師、道紀禪師 等。述說孝道的經文更是不勝枚舉,如《佛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六方禮經》、《父母恩重難報經》、《提謂波利經》、《盂蘭盆經》、《心地觀經》、《孝子 經》、《睒子經》等。

佛門戒律雖然很嚴,但允許出家弟子可以孝養父母。

三、功德知多少︰述說波斯匿王設大會,供多犧牲,佛聞之,對眾比丘說設犧牲大會功德少,供養三寶及慈念眾生功德多。

布施的層次,一等施是布施真理、佛法、道場、培養人才;二等施是救急救難,犧牲奉獻;三等施是救苦、救貧、救病;四等施是施而望報,施不甘願。

四、滅瞋︰述說帝釋向釋尊問法,世尊告以滅瞋的故事。

今晚的講座,檀教師陳履安、律師王清峰、立委蕭萬長、潘維剛、丁守中、國立編譯館館長趙麗雲等多人,都在現場聞法,講座圓滿時,特請大家分別和信眾講話。

記得民國三十六年(西元一九四七年)蔣中正先生要出來競選總統時,一再邀請多一些人出來參選,以表公平。一個國家如果有了多組人員出來競選總統,即表示這個國家很自由民主,我們欣見臺灣有這種風氣,應該感到歡喜。

■十二月 十八日  星期一

上午八時,專程南下,巡視佛光大學嘉義校區––南華管理學院。

嘉義南華管理學院位於嘉義大林鎮的中坑,距離中正大學只有二十分鐘車程,占地面積約二十六公頃。正在建築中的行政大樓和教學大樓粗坯均已完成,依此工程進度,明年暑假應能如期招生。

傍晚五時,回到佛光山,徒眾多人已在法堂等候,問候聲中,都不捨得我如此忙碌,一再提醒我,行程不要排得那麼密。其實,忙就是修行。

我從小出家,在叢林受教育,當時還是青少年,卻樂於苦行工作,印象中我做了六年行堂、兩年司水、一年半的香燈。在行堂那段日子,每逢冬天洗碗時,手凍裂得連內部紅色的肉都看得到,那時也不懂得要醫療包紮。

暑假每天早出晚歸到山上採無花果,以增加常住收入。寒假,尤其是農曆春節大掃除,單單擦玻璃就要花掉一個月時間,雖很累,但看到寺院每個角落都煥然一新, 也頗有成就感。逢甘旱時,則要到江邊挑水,來回三個小時。整年下來,嚴格的說,讀書的時間很少,因白天都忙於出坡,晚上又沒電,不可能看書,只好在拜佛中 度過。雖如此,我仍慢慢的在佛法中有一番體會。

我小時並不聰明,除司水行堂外,還兼看管圖書館的工作,讓我就近翻閱了不少佛學以外的書刊、雜誌,增加不少世間學知識和資訊。從早到晚,從晚到深夜,直到 累了才上床,那時根本不懂得什麼叫忙。及至慢慢長大後,才知道,「忙」是很奇妙的事,在忙中無煩惱、無無明、無比較、無計較,身心會很安住。

三十年來,從佛光山開山之際,每天就幫著推土、運磚搬瓦、籌募經費、設計工程、平時教學課徒、撰稿作文、弘法說教,為信徒佛事忙碌或排難解困,天天都在忙。這種忙,和社會上士農工商的忙不一樣,因為我們志在服務芸芸眾生,以眾生的需要為出發點。

人生只有短短數十年,如果說是一場戲,也要演什麼像什麼,要認清自己角色,不要因自己的不盡責,壞了一場戲的氣氛,所以要讓自己忙起來,從忙中自我激勵,從忙中帶動團體的朝氣,從忙中充實自我。

忙,就是修行。

■十二月 十九日  星期二

上午,出席本月分宗務委員會議。

下午,抽空整理一些尚未回函的信件,徒眾多人,也在旁幫忙,從他們口中,可以得到一些訊息––

心定說︰「我只要看到有錢有地位的重要人物到道場來禮佛,內心就很感動,有云『富貴學道難』,他們這些社會名流,能如此虛心求法,我要如何滿足他們的求法 心願?一些發心到道場來掃地、抹桌子服務的義工,仍經常把五十、一百的功德善款,投入功德箱。對他們這種出錢出力的發心很感動,好想自己也能掏出一點什麼 出來,表示對他們的感恩,這些義工比只有錢財而不懂得發心的人更富貴。」

心定早期在佛光山剛開山不久,和心平兩人,對沙彌愛護備至,每天為沙彌洗衣、補襪,早起晚睡的準備三餐,夜晚還為其巡寮蓋棉被。可是沙彌稍長進了國中、高 中,就一個個溜單了,這對心平、心定的苦心,必定有所影響,對男眾也會灰心失望。但事實上,心定至今,仍很盡心盡力的提拔後學。他的這一番話,實是多年來 的體證,出自肺腑,我聽了也很感動。

永文說︰「身為佛光山弟子,除了享受光彩榮耀,也要經得起考驗,碰到受委屈、挫折時,就像是一個塑膠袋被揉成一團或是一團海綿被壓縮排擠,也要自我調適的恢復原狀。」
一個人進步慢的原因是太自我,不願妥協。一個人要進步,必須自我革命,才會進步,否則依然故我,如何進步?要不時自我提升、奮鬥、擴大。人在苦難時,會有憂患意識,做事首重依法不依人,且成功要懂得方法。

汶萊斯里巴克灣市,有一位胡晶媚小姐,送了一本日記給我,耽誤了三年,日前才託到馬來西亞弘法的心定法師帶回來,非常感謝胡小姐的日記,很想回信,但卻沒有住址。希望信眾以後給我來函時別忘了留下住址或電話,好讓我方便聯絡。

據馬來西亞傳來的消息,一九九五年,馬來西亞暢銷書排行榜中,《傳燈》排名第三名。

有不少佛教信徒,發心到陳履安先生的競選總部當義工,有人曾經接到真華法師打去的電話說︰「我們是不喜歡佛光山的,請陳先生不要老是以佛光山信徒總代表來 發言。」對真華法師的話,不禁起懷疑,難道佛光山不是佛教?是外道?邪教?果真如此,恐怕得要自我深深反省檢討。

常有人說,學佛修道就是要普渡眾生了生脫死,「了生」是讓生者得到安慰,「脫死」是讓亡者得到祝福,要多結人緣,才是佛法。能尊重對方的尊嚴,才是人性最好的布施。

■十二月 二十日  星期三

和禪學堂徒眾進行「師徒時間」––

在禪堂生活最主要的是一個安靜的心,禪堂就如關房,重在探討內在生活,也就是說,禪注重內觀,不是向外求。

在禪堂裡,雖然是獨坐自修,但禪者空無的大願心和菩薩道也就是在這裡建立起來的,靜坐得好,會有百年一日之感;反之,若在禪堂感覺度日如年的話,表示不宜 禪坐。遇到境界時,心要能轉境,如果讓境轉的話,就是功力不夠,此功力非短時間可成就的,至少要一年半載才會有基礎。

佛門有「五年學戒,方能聽教參禪」的規矩,學道要有五年的戒律生活,才能入禪堂禪坐,大家有此福德因緣入禪堂修持,怎可不好好勤心用功?

人的煩惱是念念生滅,念念不斷的,要學會對煩惱有警覺心。散亂心起時,就要定於一境,觀想光明無限或集中於一個念頭,念念不離心,心要與煩惱作戰,道業才會進步,不能戰勝煩惱,如何有成?

有時打一場戰爭要幾十年,我們與煩惱作戰也沒有那麼快,不要怕煩惱妄想,要隨順煩惱。就像六祖惠能大師,在獵人群中隨順環境而不排拒。降服不了煩惱時,最好的方法是隨他去,不去執著。

一個人如果不怕煩惱,不執著煩惱,自然可以安然自在。因此在禪堂裡,不要太過執著,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煩惱有時是自找的,人不可能沒有煩惱,但要警 覺煩惱,建立正念來驅除煩惱妄念,舉心動念中,凡事往好處想,煩惱比較少;心中不要有那些不正常的貪、瞋、癡、嫉妒。

禪是解放的,不要用框框來自我約束,要隨緣放曠,任性逍遙。

禪是活潑的、自由的,有了禪可以讓人安定、自在、輕安、悟道。禪是頂天立地,重視心地功夫,不重在禪坐,故根基與福德因緣很重要。對環境有所不滿,就會不安心,會有妄想,所以要全力以赴,不要懈怠。道是一種體會,而非傳授。

禪重在開悟,不要老想依靠別人來教我們,要自我承擔,自我自修、自學、自參,隨順因緣。

禪的學習重在接受,能如此法界皆在當下,就富貴了。如果與人、事、物有距離,則世界沒有一樣屬於我們,就貧窮了。

學道參禪不要老想要修行成功或開悟,我走過大江南北,海內外雲遊,不曾看過有人標榜他是悟道者,最了不起的還是自許要把出家人做好,能如此則一切成就皆在其中。

修行,如果是念佛,要老實念佛;如果是參禪,重在內求﹗

■十二月 二十一日  星期四

今和叢林學院新出家的一百三十多位同學,舉行「師徒時間」,並就大家的發問作說明––

◎出家後,是否曾想過,要替佛教做些什麼?要為佛教貢獻什麼?在佛光山僧團裡,只有常住,只有大眾,沒有個人。每一個人都是佛光山的主人。個人若無道念發 心,很容易失落,但心存常住宗風理想,則永遠不會失落。在經典中,開頭就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這「一時」的此時此刻,對佛光山每一個人而言, 都是在寫歷史,所以我們要懂得自己在佛光山,每一時一刻是多麼珍貴。

◎常云︰「人在法在,人去法亡」這是一般團體機關的現象,佛光山之所以可敬可愛,在於有制度保障大家,而不是依人而為。佛光山是集體創作,任何事都必須以常住第一、大眾第一為前提,不以個人為重,只要一日在佛光山,就必須與大眾融和在一起。

◎有很多人,在家時都擁有技術性的一技之長,在社會上有很大的發揮空間,但一出家,就變得好像一無是處。這是因為佛法是心法,求的是開採內心的寶藏,是一 輩子永遠也無法畢業的。這種隔行如隔山的理念,差別很大。出家後要積極努力的是,向人生煩惱挑戰,不怕困難的找尋自我本來面目,才能出人頭地。

◎在養成階段,要先縮小自己,將來再擴大自己,現在在學院裡如同閉關,行為被「約束」,常常是這不行、那不可的,主要是如同金、玉、鐵器,為了要成型,不 得不在框框裡熬鍊,雖身被拘束,但心是自由的、開放的,可以擁有法界之寬。思想是我們的根,有了根,將來枝葉就能海闊天空自由發展。一個人能承擔多少委 屈,日後就會有多大的成就。

◎在學習過程中,有人教導是福氣,無人教導是本分,凡事要求自己,不要要求別人。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人會有煩惱的情緒,皆是因為要求別人而 來。對常住對大眾,要多盡一分心力,並要禁得起名位、恭敬供養等誘惑,才能做好一個出家人。一個優秀的出家人,更要具備有忠心、道德、慈悲、不退轉、學 問、智慧、辯才、表率、信心、榜樣、宗風、忍耐等條件。

我期望新出家的每一位徒眾,都能健全自我,做一個本分、老實修行的出家人。

■十二月 二十二日  星期五

今天是農曆初一,男女兩序(大覺寺、大慈庵)都在大雄寶殿上殿,在殿外聆聽他們的課誦聲,下殿看大眾威儀的進齋堂過堂,佛門的一日又將開始。如果說養深積厚可以成就一個人的話,期望每個弟子將來都能不負常住栽培,學成之際,都能為佛教所用。

有不少信徒、遊客看到我,都圍過來和我講話,隨緣請大家到東禪客堂喝佛光茶,並就他們的問題––「很想學佛,但沒有時間修行,怎麼辦?」給予說明︰

其實,只要有心,隨時隨地都可以修行,例如––

◎一分鐘的修行︰家中有佛堂或經過寺院時,一問訊或端正合掌;在佛前上香、獻花、稱念三聲佛號、稱誦四句偈;在佛前供一杯水、獻一份水果;這些都只需一分鐘即可,如果持之以恆,必有功德。

◎兩分鐘的修行︰無論是在掃地、煮飯、洗車、洗衣服,誦念《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卷;稱念「普賢十大願」;佛前禮佛三拜等,只要兩分鐘。

◎五分鐘的修行︰早晚睡前或起床時,在床上、地板上、椅子上,靜心攝念五分鐘;佛前、沙發上、床上,以十口氣稱念佛號;誦念《八大人覺經》一卷。

◎十分鐘的修行︰《普門品》一卷;《彌陀經》一卷;大悲咒、十小咒。

◎十五分鐘的修行︰《金剛經》一卷;禮佛十二拜(慢慢的拜,不可太快);打坐、觀心。

◎三十分鐘的修行︰用打坐方式靜坐半小時;用念佛方式念佛半小時;用禮佛方式,二十四拜拜半小時;誦《法華經》或《華嚴經》一卷,半小時。
◎一小時的修行︰誦《彌陀經》(或《普門品》)、念佛號、繞佛、回向;誦《金剛經》三卷、五卷隨意,誦「大悲咒」十二遍、二十四遍、三十二遍或一○八遍。

以環境不同,修行方法可分––

◎如在車上或人多場合,持佛號以默念為宜。

◎如在家庭,早晚課誦司法器時,不可打擾到左右鄰居,就算是家中無人,也以小聲為宜。

◎如在佛殿禮佛,除非是住持方丈,否則不可在中間禮拜,要在東西兩單。

◎在樹下、水邊、山頂,可隨意靜坐,不一定要安放佛像,也不一定要禮拜。

◎禮拜場所宜在佛堂、佛殿、佛塔。

以功課類別,修行方法可分––

◎如係自修,或禪、或淨、或密皆可隨喜,但不可執著。

◎早課,可以誦經、持咒、禮拜,但一般早課以誦《普門品》,晚課以誦《阿彌陀經》為普遍。

◎持咒念佛,不分時段地點,稱心隨意皆可修行。

◎禪者喜好參禪,淨者偏向念佛,皆可自由,但不可互相比較計較,自讚毀他。

◎不分宗派三藏十二部經典皆可誦念。

注意事項––

◎凡在家信眾,方便自課,以不打擾別人為重要。

◎在家自課不一定要唱讚誦偈,念誦、默念皆可。

◎在家信眾共修,法器以引磐、木魚即可。

◎修行從一分鐘到一小時,時間不計,完全依自己方便,但每日持之以恆最為重要。

◎如在誦讀經文時,有人敲門、電話鈴響,可用紙張、線香為記,經本暫合,等事情辦完,再來複誦。

◎家中若無佛堂,以上修行除禮拜外,皆可隨喜。
◎也可以將佛像裱框,禮拜時取出,平時收藏於高處或隱密處即可。

◎佛堂可安置於客廳,單身之人,可以方便置於房間高處,或以箱子作為活動佛堂,用時打開,不用時合起。

◎不一定要點燭、油燈,早晚修持,香花一朵、線香一支,淨水一杯即可。

◎有受過五戒、菩薩戒者,在家課誦可隨意著海青縵衣。

■十二月 二十三日  星期六

下午巡視高雄鳳山老人公寓,這是縣政府委託本山負責的養老院,也是全省唯一公辦民營的養老院。在負責人秦惜今小姐的引導下,參觀整棟公寓的規畫和設施,不難看出秦小姐在這一方面的專長和用心。為感謝對我來訪時的歡迎,隨緣和安單在老人公寓近百名住眾講話––

「老人」是智慧的表徵,老人在現代家庭裡,與年輕人有代溝,觀念也不會一樣,老人嫌年輕人沒有禮貌,年輕人嫌老人意見多,彼此不滿,彼此嫌棄,怎會沒有代溝?最好的方法是分開住。

有很多家庭,子女和父母在一起生活時,不知道要孝順,但分開來住,反而懂得孝順。

人年紀大了,要注意健康。「動」是表示健康,所以生活中讓自己忙起來、動起來很重要。平常房間內一些簡單的家務,像掃地、抹桌子、倒茶要自己「動」手去做,不要老是等別人來服務。從動中讓自己活躍起來。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大家有緣住在一起,要互相尊重包容,起居作息中,不應看,不看;不應聽,不聽;才不會起煩惱,快樂不是別人給的,要自己創造。祈祝生活在老人公寓的每一位住眾,都能過著很安適的晚年。

晚七時,於如來殿會議室主持勝鬘書院第二期結業典禮。

勝鬘書院是專為現代有心學佛的職業婦女,提供短期進修佛法的機會,每期四個月,人數以不超過二十名為限。在結業典禮中,勉勵大家––

「這四個月來,不知各位有何所得?是否已認識佛光山?

要了解佛光山的外在建築不難,但要了解佛光山的宗風精神,則要用心去探討。佛光山派下有十多個佛學院、四個大學、九個美術館,集文化、教育、慈善、育幼、養老等佛教事業於一體,是一個有組織、有制度的道場,凡事皆以集體創作、以大眾為依歸的人間佛教道場。

佛光山的歷史雖不長,但也有『三十而立』之年,在制度保障下,是一個非常公平公正的教團。俗云,十根手指各有長短,再好的良田也會有雜草,娑婆世界不可能 十全十美,但小蝦小魚的混雜無損於大海的清淨,故個案行為或一時得失,並不能代表大眾,所以任何事情,要深究內在不要只看外表。有偈語說︰『千錘百鍊出深 山,烈火焚燒莫等閒,粉身碎骨都無怨,留得清白在人間』,在未來事業上、為人處事上,要知道如何為自己、為佛教留下歷史。

今天的結業,並不表示對佛學的結業,人生是一波接一波的,尤其是在道業上,要不懈怠的時時自我提升。」

在結業典禮上,來自日本東京的佛光會督導西原佑一先生,致辭時說道︰「早在東京就耳聞有勝鬘書院的成立,今天有很巧的因緣參與此結業典禮。勝鬘書院的遊學 課程規畫有別於一般的佛學院,此學制充滿了國際觀,可以一面參訪,一面學習到佛法,實在方便不少有心研究佛學的人。希望大家能融入佛光山的大海裡,對日後 修持必能有所助益。」

目前在博士班進修的依空法師,以觀禮者身分,勉勵大家︰「結業是一個學習的階段,佛光山為了度眾,創造了很多得度因緣,『應以勝鬘身得度者,即現勝鬘身而為說法』,要了解佛光山,四個月只能知道膚淺的皮毛。

大師讓佛教走上制度化、人間化,將佛教帶入國際世界,勝鬘的學習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打開了視野,擴大了心胸,大家跟隨著大師,一起為佛教寫下歷史,進入歷史,成為歷史的一分子。

在佛法的薰習下,今後大家要好口好話、好手好事、好心好意、好筆好文,多做善事,共同來創造佛光山的歷史。」

勝鬘書院院長慈惠法師說道︰「大家有緣分相聚在一起四個月,既結上緣,就要惜緣,雖結業離開,但生活上仍要不忘早晚課誦、打坐、進修,這都是在培植自我的福德因緣。好的因緣要延續,不要讓它散失,希望能隨大家所到之處,而擴及到更遠更廣的地方。

回到社會工作之餘,仍要不懈怠,多參加八關齋戒、短期出家、講習會、護持別分院、參加社團活動、當義工,做個不請之友。能惜緣結緣者,才是有緣人,在好因好緣下做事,必能有好結果。祝福大家。」

■十二月 二十四日  星期日

清晨六時,由佛光山出發,東行往臺東,巡視尚在工程中的臺東日光寺。印象中,曾到過臺東多次,但每次都來去匆忙,一直沒有機會和日光寺的住眾講話,希望今天能有一段師徒時間。

九時抵位於臺東的日光寺時,不少的信徒與佛光會員們,都在現場,很熱心地陪我巡視工程,直到我要離開臺東時,還是沒有時間和住眾講話,不過想到日光寺還在建築中,有這麼多信徒、會員關心、護持,也頗感安慰。

下午三時,抵壽豐精舍。滿泉等人到信眾家做佛事,精舍只留下兩位小姐看守,看到我來,忙著去張羅茶水,讓我享受到沒有人「理睬」的輕鬆感。記得幾年前,我 到韓國參加九龍寺的落成法會,餘暇便乘公共汽車瀏覽市容,沒有人招呼、沒有人認識、沒有人拍照的輕鬆感,實在是稀有難得的一次經驗。

有幾位信徒到精舍來禮佛,我充當知客招呼他們,也回答他們的一些問題––

◎如果給子女太好的物質享受,他們在安逸的環境下,就不會懂得努力奮發,而養成懈怠不上進的惰性,當然就不會想到去創業努力。

◎人做事不要太絕,路要走得寬、廣、遠很重要,尤其是人情,要留個空間,日後總是會相見的。

◎注重對方尊嚴是最好的布施,維護對方尊嚴,可以有挽回的機會。在愛中更要彼此尊重。

■十二月 二十五日  星期一

上午十時,為前花蓮縣長吳國棟先生的尊翁吳永河老先生,主持告別儀式。

十一時,驅車往臺北,行經蘇花公路,沿途東海岸的景色很漂亮,本計畫經過太魯閣時下車小憩,巧的是今天是假期(行憲紀念日),往太魯閣方向的車道均塞車,只好直行北上。

下午二時,於雷音寺用午餐。在佛光山的信徒中,以雷音寺的信徒歷史最久,有很多都已是祖母級的歲數,但定期到雷音寺來參加共修的次數卻不曾減少,對他們這種信仰的精進力,我很感動。反觀現在時下一般青年學僧,對道業的放逸、懶散實該感到慚愧。

勉雷音寺的住眾要––

◎對信眾布施的善財,要珍惜不要輕易花費。

◎一個人進步慢的原因是因為太自我,不願妥協,人要自我革命才會進步,否則依然故我。

◎做事要想到整體,不要發展個人,精神上、理念上如果不同的話,如何做事?如何集體創作?

◎世界上有感恩心的人最富貴,不懂感恩的人最貧窮。

◎有病時,勇敢面對不要害怕,很多事情不是怕就可以解決,面對可怕的環境,只要有正念,就不會害怕。能將外在可怕的環境與自己調和,就可觀自在。

◎佛祖就是信徒,佛與信徒是一體的,要以拜佛的心境來對待信徒。

■十二月 二十六日  星期二

為慶祝佛光山三十周年,日前在宗務委員會議上決議,要以電影的手法,拍攝一部「佛光山」紀錄片,由永文負責籌畫。永文今邀約將負責拍攝「佛光山」影片的導演王童先生、副導演李金泉先生,到臺北道場來見面。

王童導演現任中央電影製片廠副廠長,曾導演過影片「無言的山丘」而榮獲金馬獎;李金泉先生有二十年副導演經驗,是一位持長齋的佛教徒。

我從小就有「佛教電影化」的理想,因為一場電影,可以有百萬人收看的效果,如果用在佛教裡,其弘法度眾的功能更大。佛光山因我而開山,而我的性格有以下幾種特性––

1.從「無」中成功。世間看人是從形象上看的,而我是一切以「無」為出發點,此「無」也是我的理財觀念。

2.有些人批評我是「政治和尚」,我一點都不政治,但我有政治的理念,有出世的性格(什麼都不要也不占有)。

3.沒有祕密、沒有私人信函、沒有鎖匙、沒有一分鐘不讓人不知道我在哪裡,坦蕩蕩的在陽光下沒有隱私。

4.對弘法事業不消極,對佛教雄心萬丈,但要實至名歸,不會去強爭硬取。

佛光山是以文教起家,以教育培養人才,不重視表現某一個人,是屬集體創作。

電影是以技術與藝術為主,希望這部「佛光山」能將佛光山的精神和內涵、莊嚴和修持、弘法與度眾,透過攝影機讓廣大信眾了解,也為三十年來的佛光山作一紀錄。

晚七時三十分,前往新店禪淨中心,此場地是由本山功德主蔡辰光夫婦提供的,為的是方便新店地區的信眾,讓他們有一個共修的場所。

今天來共修的信眾約有兩百多人,為大家開示佛教徒在生活中應有的舉止––

1.以合掌來與人結緣。 2.以諦聽來淨化人心。
3.以善語來結好人緣。 4.以瞻仰來修真善美。

■十二月 二十七日  星期三

「義工」是道場內最為發心的菩薩行者,不管是金剛護法還是婦女法座,都比寺院住眾更用心護持道場。對於義工們的工作,我希望他們從事物性的幫忙,逐漸發展 到法務的參與。不僅只是在電梯門口,向來往的信眾點頭招呼而已,更能坐下來代表常住,陪來訪客人參觀或談話,讓每一個來訪的人,都有所得的把法喜帶回去。

為提升義工們的素質,建議臺北道場成立「義工委員會」,舉辦義工職前訓練,安排課程、講習會(如︰如何相夫教子?)、進而輔導義工取得檀講師資格,才不辜負義工們對道場的這份發心。

和臺北道場住眾舉行「師徒時間」時談到一些問題––

◎我不喜歡政治,卻需要佛法、需要佛教。如何讓佛教在世間生存發展,身為佛教徒,要盡一己心力。

◎佛教徒要多方學習。生存在世間,並非只有金錢名利,佛教徒代表良心、道德、清流,要對歷史交代。

◎做事不能憑自己的情緒,而要就事論事,就事情的癥結去了解,不可光是排斥,唯有用同事攝,才能攝受別人。

◎凡事抱著我肯、我願意、我要發心,就可以成功,因為佛祖不會誤人。

◎改變自己要有力量,更要有智慧,否則不會脫胎換骨,要懂得將自己推銷出去,樂於做「不請之友」,到處去培養人緣,讓人了解。

◎榮譽是在一生中點點滴滴成就的。

■十二月 二十八日  星期四

和在佛光會服務的徒眾談到佛光會是國際佛教的推動者,負有將佛教深入社會大眾的使命。佛教具有積極的特性,也重視物質生活,如––

衣︰講究僧服式樣、莊嚴,並有五衣、七衣、九衣之分。
食︰使用應量器,可依個人食量大小揀擇,很合乎衛生。
住︰不管是齋堂、禮堂、佛殿,都很講究通風採光。
行︰在交通不便時,除走路、行腳、雲遊外,很重視朝山。
佛教除重視物質生活外,更重視精神生活––

1.關於體育方面︰有跑香、朝山、雲遊、巡寮、羅漢操、僧舞、拳道。
2.關於音樂方面:有梵唄、法器、合唱、國樂、偈頌、佛曲。
3.關於書藝方面:有抄經、書法、繪畫、雕塑、圍棋、刻經。
4.關於花藝、茶道方面︰有插花、種花、供花、茶道、普茶、施茶。
5.關於勞動方面:有出坡、農耕、工程、菜圃、烹飪、苦行。
6.關於修持方面:有訪友、論道、念佛、禪悅、法喜、誦經。

如此豐富的精神領域,學佛真是實才實學。

■十二月 二十九日  星期五

臺視「星雲說喻」節目,近半年來播出的內容取材遠自佛陀時代,近至發生在我們生活四周的小故事,不少信眾及觀眾,收看後都紛紛表示,「星雲說喻」的節目很有人情味,看了不僅有親切感,且能引起共鳴。

雖然每次錄影,在強烈燈光下,一天下來,皮膚都會有被「烤」焦的感覺,但有了信眾的回響,再辛苦也值得。今天繼續為「星雲說喻」節目錄影,內容主要在說明––

◎對幼兒的教育,要培養其施捨的觀念,不要老是貪圖便宜,就像每逢聖誕節,總是等待聖誕老人送禮物來,兒童也要知道如何回饋聖誕老人。從幼小時,就培養樂於施捨給人的習慣,將來長大後,做人處事才會更加順利有人緣。

◎雖是鳥獸,但只要有愛心,一樣可以溝通,不管是人還是動物,愛牠、護牠,對方就不會怕你。

◎人不是天天接受別人的給予就會滿足、快樂,有時布施給別人,從中也會得到快樂。

◎我平時教育徒眾沒有一定成規,完全依照徒眾根器,給予適性引導。現在的年輕人,很介意也很不喜歡被壓制,所以要有一些方便法門,讓青年們感覺體貼而且被 了解,就不會胡思亂想。年長者要有童心,體諒年輕人,年輕人要有恭敬心尊重長上,彼此的愛心要互動,才能融洽。

◎我的一生,常受到很多人的護持和幫助,這都是我平時在不經意間常給人關懷與歡喜所結的善因善果。所以我常提醒徒眾,平時要多服務別人、給人方便,培植好因緣,做事才會順利。

◎對兒童教育要適才施教,有些孩子智慧開得慢,為人師長要有耐心、愛心的循循誘導。孔子之所以被譽為至聖先師,其「有教無類」的包容心胸,值得從事教育者效法。

◎要在別人心目中,禁得起考驗,必須有佛法、有歷史、有識見,並且讓大家都了解、接受。
◎每一個人做事都只看到自己,看不到別人,這是自私的毛病。要時時將大眾放在眼中、心中,世界是大家的,彼此都是有血緣關係的同胞,故要建立同體共生的觀念,才能促進社會祥和。

◎現代的人喜歡放生,以表示慈悲,但放生後的後續工作,如︰如何餵食?如何助其有生存能力?都要考慮在內,否則讓那些沒有能力覓食的鳥類自生自滅,是放死,不叫放生。

◎我們生活在一個彩色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有責任,為自己生活的空間增加一點色彩,除衣著的亮麗外,開朗的笑容、親和的舉止、群我的和諧、融洽的工作氣氛,都可以替世間增加色彩。

◎不管世界多大、人有多少,只要有心,奉獻自己心力,必定會有很多好因緣,來成就我們做事順利。

◎一個人的成就,其背後必定有很多幕後英雄,上下彼此有共尊共榮的理念,才能交出一份有代表性的工作成績。

◎仗佛光明,很多社會上的善心人士及信徒,都會發心到佛門來當義工,對這些來服務的義工,我們要先為其招呼三餐、打點茶水點心,準備工作必須的工具,如︰ 水桶、掃把、紙、筆、文具,要在彼此互敬、互愛、互助下共事,沒有誰應該為誰工作,要回饋發心的義工,必須先做義工的義工。

■十二月 三十日  星期六

專為佛光會檀講師編輯的教材《佛教》,至今已先後出版了「教理」、「經典」、「佛陀」、「藝文」及「人間佛教」等五冊,另「弟子」、「教史」、「教用」、「宗派」、「儀制」也正陸續排版中。今天負責編輯的徒眾,將已定稿的「教用」,請我過目。

「教用」的內容,主要是介紹佛教與社會大眾生活的關連、用途。也是一系列與佛教相關的知識,像––

◎佛教與武道︰武道來自印度,但沒有傳承,由達摩帶到中國,啟發了民間的健身運動及自衛所需(如禪杖,有自衛的意味),因此在中國有其地位。

◎佛教與哲學︰佛教本來就是哲學,對人生行為的看法,統攝諸家,尤其對人、對物、對事、對心,對現象界的起滅,均有其特殊看法。

◎佛教與修行︰大乘八宗的淨土宗、禪宗、密宗、律宗重在修行的實踐;華嚴宗、唯識宗、天臺宗、三論宗重在義理慧解。佛光山所提倡的佛光淨土,就是融和一切淨土,是一種不受時空限制的修行,是一種注重生活的修行。

◎佛教與文學︰佛學的詩、經、偈語,擴大了中國文學內容,豐富了詞彙的意境,像《西遊記》、《紅樓夢》、《老殘遊記》都是受佛教影響的文學;《華嚴經》、《大寶積經》更是如同《儒林外史》式的小說,佛經的文學蘊涵信仰,能引起共鳴。

◎佛教與參訪事業︰旅遊業的祖師是善財童子的五十三參;佛門中的雲水寮,巡視、朝山乃至於施燈、施茶,都是方便旅行者的設施。像印度八大聖地都有「比拉公房」(比拉是人名);斯里蘭卡、日本、印度等的中華佛寺,皆是為朝聖者方便而設的。

◎佛教與法律︰犯刑法非告訴乃論罪,可以提起公訴,像殺生、傷害、過失、侵占、貪污等犯五戒行為者,皆屬刑法。法律的三審就如佛門的三番羯摩。

在法律上,人犯罪只要有悔意,就可以看情形予以酌刑;佛門認為罪業只要誠心發露懺悔,便可以獲得清淨,很符合更生保護法。在法律上犯意不一定有罪,犯刑才 會有罪,在佛門則只要有了犯意,就屬犯戒;佛門的戒律很注重人性,世間的法律會有不公平、冤獄、或頂罪等疏漏的地方,但因果則不會有疏漏和僥倖。

◎佛教與管理學︰佛教很重視群我關係,故有六和僧團、共住規約、百丈清規等的設立。佛門管理原則,注重自我約束、自我發心、自我檢討、懺悔。觀世音菩薩是 很高明的管理學專家,善於管理眾生,以救苦救難來領眾;以賜予福德智慧,滿眾生的要求;以三十二應化身和眾生同事攝;以散播慈悲,自利利他為眾生拔苦予 樂。佛光山的管理學是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

◎佛教與軍事︰學佛出家就像當兵,與煩惱的大敵(我執、自私、貪、瞋、癡、慢……)作戰。人很孤單,與這麼多軍團作戰,必須有善知識來援助,佛學本身就是軍事學。軍事是有形、看得到的;煩惱是無形的,潛伏在人的心中。

僧團與軍隊一樣,要早起、早課、訓練。軍隊有放假節日的時候,僧團則二六時中,激勵不休,比軍隊更嚴格。佛陀八相成道,降伏魔軍,不能打敗自己的煩惱魔軍者,則不能成道。

◎佛教與經濟︰人生最大的問題是經濟問題。歐洲各國教堂或博物館如羅浮宮、大英博物館等,都是金璧輝煌,講究高廣華麗。佛門則提倡淡泊、簡樸,然要有厚實 的經濟力量,才能帶動佛教的興隆。佛門經濟主要來自︰田地房屋、經懺佛事、法會油香、靈塔納骨、募化道糧、山林水果、會員會費、素齋筵席、觀光朝聖、文教 事業、供養奉獻等。佛教經濟的穩定,可以幫助社會生產、開發交通、保護生態、利濟行旅、文化建設、安住軍民、興辦教育、醫療救濟、財務運轉、科技文學等。

其他另有佛教與建築、佛教與科學、佛教與森林、佛教與印刷、佛教與人生等近百項與大眾生活有關的常識,此「教用」對信眾在佛法上的體驗與修持,定有很大的助益。

■十二月 三十一日  星期日

我的生活方式是應大眾需要依行程雲遊,一下子東部、一下子北部。昨天回到佛光山,對幾件事情頗有感觸––

1.上個月有一百三十六名發心出家弟子,目前已有兩人退心,想換回俗裝,深感輔導老師輔導不力,無法開導,建議學院院長要換老師輔導。
2.聞朝山會館廚房典座,最近做菜很草率,不少信徒遊客反應,吃得不可口,這種沒有供養心,又做得心不甘情不願的人,建議館長要換人。
3.聞頭山門守衛,對來山信徒不但不給予方便,甚至有刁難事例,實在違反給人方便的佛光人信條,建議交通組要換人。
4.跑香時,在傳燈樓後面看到兩隻狗被關在狗籠內,脖子上又有鐵鍊扣住,雙重的枷鎖,看了叫人不忍,連這點慈悲心都沒有的人,建議護生者要換人。
5.在開山寮附近有一新闢草坪,鋪的是韓國草,但卻用沙來培植,不僅不易生長,且沙一碰到雨水,就往下沉,甚至流失;風若大一點,沙土就隨風飄揚,這種沒有常識的種草法,建議園藝組要換人。

一切萬物,從有情到無情,皆有其生命與生機,我們都應該保護尊重,尤其現在世界各國均提倡環保,讓大地一切都能重生,可見注重護生觀念,以長養慈悲心,是每一個現代人所要培養的。

今天是一九九五年國曆除夕,為迎接八十五年度(一九九六)的國曆新年,虔誠的信眾,從今天起一連兩天,將分六個梯次,以朝山方式來度過這元旦假期。

晚九時三十分,和第三梯次近四千名的朝山信眾講話,我告訴他們朝山是––

一步步的禮拜,就像是到電信局打電信給佛祖,談話接心。
一步步的禮拜,就像是收訊的收音機,在接收佛菩薩的音訊消息。
一步步的禮拜,方寸間的心藉此昇華如大海虛空,使人格更高超,心量更寬闊。
一步步的禮拜,朝山功德都已存入大家心中的功德簿上。

在一步步的禮拜中,大家從山下拜到山上,從曠野拜到殿堂,從外面拜到裡面,從遠處拜到近處,從黑暗拜到光明。經云「念佛一聲,罪滅河沙;禮佛一拜,福增無量。」

今日的朝山,大家念了多少聲佛?禮拜了多少次?在滅罪增福之中,所獲的功德定不唐捐。

祈願大家將此朝山共修中拜出來的和諧氣氛、信心、平安、健康、幸福等都帶回去,並且所求一切皆能如意。

菁華語錄

■自我教育

與人相處須學會自我教育,尤其要強迫自己心甘情願的去包容和原諒仇敵,以此刻骨銘心來「改造」自己。

◎讓心清淨,才能發掘內在財富。
◎做人要有人格,只要與人有利就仗義執言,平時就要培養這種道德勇氣。
◎禪是幽默、是大自然、是我們的心、是我們的本來面目。
◎苦惱令人不自在,皆因六識的感受,若能做到「不知道」,世界會很美好。
◎不要少視一滴水,因它是四海之源;不要輕視一句話,因它可能傷害別人;不要輕視一個念頭,因無邊罪業可能因此而起。
◎只要能忍常人不能忍的委屈,自然就可以抵抗挫折。
◎不管在哪個角落、團體或社會,能包容一如,肯發心度眾就是菩薩。
◎凡事不要只注重現實,歷史在人生閱歷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懶惰改成精進,就是修行;慎恨、惡口改成慈悲、讚美就是修行;易怒不滿改成忍辱包容就是修行。
◎面對困境,只要有真心、有願力、存真誠,就會有不可思議、迎刃而解的方法。
◎掌聲與感動是無價的,因心意無價,表達的價值也難以衡量。
◎對自己的人生不要太掛念,多掛念別人一點,少執著自己一點。

■點亮心燈

心燈明亮,則佛性顯現,光明、清淨自然具足,也就會生起智慧、慈悲。

◎十方三世佛中,只要禮其中的一尊佛,則所求一切皆能滿願,這也是佛門的偉大包容處。

◎學佛要能控制自己,使自己不受外面的境界惑動。

◎人有了過錯、有了罪業要怎麼辦?最好方法莫過於認錯懺悔,懺悔的法水可以洗滌人的罪業。

◎如果不懂得為人設身處地的著想,會變得自私自利,損人不利己。

◎所謂「接心」,不需語言文字,即能以心印心。

◎有錢是福報,用錢是智慧。

◎求賢建業固然要謙虛恭敬,接引眾生更需要慈悲耐煩。

◎不會做事的人,再好的東西都不能發揮其功效;會做事的人,則能化腐朽為神奇。廢物利用,也能有一番新意。

◎人的煩惱罪業,如田中雜草,會妨害禾苗的生長,如果勤於除草(不犯過失,常懺悔錯失),有大願的功德禾苗,罪業的雜草,自然不會礙事。

■低下頭

低下頭,才能廣結人緣,走遍天下;低下頭,才能照顧腳下,一路平安;低下頭,才能看到自己的心,也才能看到大眾和世界。

◎合掌給人端莊、尊敬、隆重之感。輕輕一合掌,合十法界於一心,真是美妙。

◎口中說善語,可以提升自己的人格,令人尊敬;能說善語的人,才能說法語。

◎在心中點燃一盞智慧光、戒律光、佛法光、真理光,就可以照亮我們心田。

◎有感恩心者,必定會讚美人。

◎一個人只要有好臉色、好語言、好舉止,從內在必定可以生出很多財富。

◎學佛重在開發我們的心田心地,把心田中本具的福德性開採出來,讓心地清淨,心田長養功德﹗

◎無論外在環境多麼惡劣,只要自己健全,一樣可以成就事業。

◎低聲下氣,才不會有火爆之氣,而能有祥和、寧靜之氣。

◎諦聽﹗即把真實的道理聽出來。

◎惜物不浪費,延長物品使用年限,也是一種愛。

◎把什麼事都做得很好,不必等到將來成佛,當下即可成為活佛﹗

◎一句偈只要受用,懂得開發我們的心田,就可以帶來萬般財富。

◎對職位的上、下,就像在座位起、坐一樣,多灑脫﹗

■彩色世界

生活在彩色世界裡,每一個人都有責任,為自己生活的空間增加一點色彩。開朗的笑容、親和的舉止、群我的和諧、融洽的工作氣氛,都可以替世間增加色彩。

◎修行人要有力量與煩惱的魔軍作戰,而力量來自信仰、禪定、意志力、慈悲、精進和發願。
◎佛門對漂亮的標準是注重內在美,從內在散發出來的慈悲、從容、莊嚴、威儀、就是一種漂亮。

◎禪是活潑的、自由的,有了禪可以讓人安定、自在、輕安、悟道。

◎修行,如果是念佛,要老實念佛;如果是參禪,則重在內求﹗

◎人做事不要太絕,路要走得寬、廣、遠很重要,尤其是人情,要留個空間,日後總是會相見的。

◎世界上有感恩心的人最富貴,不懂感恩的人最貧窮。

◎改變自己要有力量,更要有智慧,否則不會脫胎換骨。

◎榮譽是在一生中點點滴滴成就的。

◎學佛出家就像在當兵,與煩惱的大敵(我執、自私、貪、瞋、癡、慢……)作戰。

◎一切萬物,從有情到無情,皆有其生命與生機,我們都應該保護尊重。

◎「忙」是很奇妙的事,在忙中無煩惱、無無明、無比較、無計較,身心會很安住。

◎能尊重對方的尊嚴,才是最好的布施。

◎降服不了煩惱時,最好的方法是隨他去,不去執著。

◎如果與人、事、物有距離,則世界沒有一樣屬於我們,我們就貧窮了。

◎在學習過程中,有人教導是福氣,無人教導是本分,凡事要求自己,不要要求別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