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忙中修福慧(1996) -- 星雲日記39 星雲法師著

健全自己 1996/1/1~1996/1/15

■一月 一日  星期一

上午於如來殿大會堂,為兩千三百多名發心皈依的信眾主持皈依三寶典禮。

在佛光山我已退居,無行政工作,所以最關心的,除信徒外,就是叢林學院學生。應學部在家眾同學請求,與大家進行「接心時間」。

初發信心的幼苗要特別小心愛護。我年輕時,常警告自己,老的時候不要講太多話,免得年輕人覺得煩,不喜歡聽。我自認有時代精神和前瞻性,雖然如此,但在講話的影響力上,只能講佛法,在思想上要和徒眾接心並不容易。

徒眾恭敬我,對我好,都沒有話說,但卻只限於事物性的;在心靈上、思想上、人格上,想要對大家有一點影響力並不容易。我所受的教育是從善如流,只要是對方 講得有理,我都會接受,但現在的年輕人並不然,徒弟對於我的指示通常是我講我的,他做他的,理念不同、精神不夠、方便不足,和我的理想差距太遠。

我過去帶領在家眾很有成就感,到現在有的都已升級為祖母、祖父級了,對我仍如往昔,只要有所指示,一定信受奉行。在家信眾對我的支持,非在供養外表上,而是用心交流。而有些出家徒弟,則理念不能相契,感覺上距離還是很遙遠。

「接心」重在講清楚說明白,要說一些內在真正的話,才能拉近彼此思想距離。

對同學們的問題,我的回答是––

◎學佛並不一定要出家,除非性格適合出家。在家性格偏向喜歡社會、漂亮、自由、習氣重、想過婚姻生活;出家性格則喜淡泊清苦、不一定要人家關心,要去關心別人,具慈悲、忍耐、發心、喜捨等特性。一味想要人家來愛護,表示還沒長大,沒有力量。

◎樹長大了,眾鳥就會雲集;海洋寬闊,龍、蝦、魚類也才會聚集。所以自己要先健全,才能作他人的依靠。本身健全就能產生能源力量。而能量則來自於反省、能明理、不在乎委屈、朝好處想、別人的毀謗都成為自己進步的肥料、廣結善緣、服務他人,這些都可增加能源。

◎如何寫好文章?文章是魔術,重在熟能生巧;文字是兵將,平時就要培養,屆時才能運用。每星期要讀千字策論,以訓練理路,啟發思想。筆是越寫越銳,寫好文章的不二法門,在一「勤」字。

◎凡事成功不必在我,一切都是為佛教、為芸芸眾生做事。一個不團結、沒有正義感的團體會被社會看不起,會讓歷史唾棄,所以佛教徒應該要團結起來,不僅要為佛教,更要為社會、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心力。

◎「看法」代表一個人的思想見解,從言談中可以感受到一個人的內涵。一些偉大人物,令人景仰之處,不在於他們的豐功偉業,而是發生在他身邊的一些感人的小故事。偉大的人,一生中都會經過幾十次的辛苦遭遇,不可能凡事一帆風順,故擔當辛苦的毅力,不可不備。

◎犯錯時,不敢承擔悔過,且常找人護航說情,則永遠不會進步。

◎一個人的本領不在於能力強,而在於能與人溝通協調。太執著於我想、我要、我認為、我覺得,會使工作無法展開,是很大的阻礙。

◎人只要明理、理路通,做起事來就會很順利,做事要不計名義,只求成果。「名義」是別人對我們的定位,而非我們自己要如何。

◎學做人,要學做讓人家接受的人,不要只做孤芳自賞的人。

◎融和是我去跟對方融和,而非對方來跟我融和。

■一月 二日  星期二

傳燈會會長依嚴等多人,代表一百多名尚未受戒的徒眾,要求我能滿其心願,給予受戒。感念大家的發心,常住擬定明天為這些新出家的弟子,傳授沙彌(尼)戒法,今特撥空與他們舉行「師徒時間」。

過去在大陸,出家與受戒是一起舉行的,出家而不受戒,就沒有「身分」,也就是說沒有受戒者,不算是出家人。我十二歲出家,十五歲受戒,當時並未想要受戒, 自認為沒有資格,因依法二十歲才准受戒,但師父要我受沙彌戒。受戒是一種發心,心一發,任何邪魔外道都會遁形,關於「戒」有幾個觀念,必須要知道––

◎在佛門對破戒的可以懺悔,破見則不能懺悔。為了怕犯戒而不受戒是見解上的愚癡,罪過很大。

◎佛教對戒的基本精神在於清淨,尤其是心地上的清淨,而非形象上的。有些戒條已不合時代,雖然做不到,但是要遵守。做不到只能算是不清淨,而非要改戒條,在「小小戒可捨」的原則下,能持多少就盡力去做。

◎戒如城牆、舟航、光明、指南、水囊,能清淨受持,自有大力量、大功德,但對戒的精神要有正知正見,這比持戒更重要。

◎佛門有「布薩」、「羯摩」等懺悔法門,讓犯戒者可以經懺悔的洗滌,再重新受戒。佛門戒律不難持、不可怕,有很寬容廣大的天地,非不通人情的明知做不到還 硬要強制規定,故對受戒的恐怖、顧慮是沒有必要的。只要對佛法的信心不變(尤其是四不壞信),犯了戒可准予再受,為的還是要將戒律受持清淨,以保長遠心。

◎受戒的好處––

 1.增加信心︰經由戒法的受持,可以更肯定對佛法的信仰。
 2.可以生出功德︰受戒後,在天龍八部的護持下,自有好因好緣。
 3.可以產生力量︰面對困難逆境,有勇氣去克服,處事也較不會優柔寡斷。
 4.可以人生平安︰因有願心的堅持,龍天護法的加被,自然就會平安。
 5.可以增加道念︰出家人好不好沒有一定的標準,但肯服務眾生、發心修行,自能道念不退。
 6.可以慧由心生︰有了戒法,可以約束放逸的身心,由內心慢慢生出智慧來。
 7.可以獲得尊重︰受戒以後,可以受到長老大德的另眼看待,同道的尊重及社會人士的尊敬。
 8.可以產生和諧︰有了戒法,在六和僧團內,容易跟大家融和在一起。

受了戒以後,大家都是沙彌(尼)了,沙彌即是「勤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願大家在修持道上,能更精進。

接著回答大家的發問––

◎我每天忙於弘法度眾,課徒著作,深感時間不夠用,所以最近倡導「人生三百歲」。我十二歲出家,今年已七十歲,這期間不曾放過假,也不知放假是何滋味。從 二十歲任白塔國小校長起,預計再過十年,就八十歲,這期間我工作了六十年。這六十年的工作生涯中,每天的工作量,可以抵得過五個人,這樣算起來,我的壽命 就有三百歲了。

一個人如果怕做事、偷懶,如何會有成就?出了家,就要將身心奉獻給芸芸眾生及常住,應盡心盡力去工作。人之所以會起煩惱、心不安,都是因為不懂得用功,時間太多所致。

◎在學院讀書,正是學習一個出家人應有的威儀、舉止最好的時機,要好好用心學習。常住對徒眾的教育永不灰心,但大家要知苦惱、肯懺悔,感謝這段得之不易的因緣。

◎任職事的條件為何?任何工作除了要考慮興趣、專長外,更要有忍耐力、尊重他人,要從卑賤、吃苦、耐勞中做起,以折服我慢,不要讓一起工作的同事嫌棄,不要給主管「退票」不採用,所以工作態度一定要發心、勤勞、盡責,讓主管歡喜、肯定。

◎弘法是家務,利生是事業。獻身佛門,不要天天只想到「我」,除了「我」以外還有大眾、還有常住、還有佛教、還有國家、還有世界。心胸要擴大,「要學佛法先無我」,「一切煩惱皆因我」。一個人能忍耐多少,承擔多少,成就就有多大。

■一月 三日  星期三

上午九時,在大雄寶殿親自為近兩百名求受戒法的戒子,傳授沙彌(尼)戒。今日常住滿大眾所求,給予受戒,但願徒眾能珍惜這份因緣,努力用功,精進於道業課業上。

晚,和大覺寺男眾弟子們舉行「師徒時間」––

記得以往在大陸的男眾法師,都是在深山叢林潛修,沒有電話、沒有訪客,更少有郵信,在沒有外緣下,五年、十年仍能安住在佛門;現在在臺灣,電話、信件,甚至車子接送的便利情形下,若定力不夠就很容易受影響,或是在佛門中流失。

假如說,大家身上連一張到高雄的車票都沒有,被人欺侮時,只要忍耐一下,明天就沒事了;但若供養太豐富,往往會為一件小事,就拂袖而去,要不就是為了一句 話,覺得傷了自尊而受不了。其實在佛門裡「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棒喝下,哪來自尊?尊嚴?如果不能承受,都是因為沒有這種根器。

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學佛要懂得轉境,不要被境轉。對看不慣的人、不中聽的話,要學習忍辱外,在人事共處上,更要具有尊重與包容的胸懷,並將自己缺點找出來,且刻骨銘心的改過,否則就會成為修道上的一大障礙。男眾易犯的毛病有––

1.誰服誰︰男眾想做老大領導人的觀念並沒有錯,問題是要做老大,先要懂得做老二。老大的威德、涵養、氣度、見識等條件,都需要時間的養成,福德因緣具足 了,龍天護法自然會護持,反之業障罪業來時,逃也逃不了。一個領導者應具備十年寒窗的功行,會做幕僚,才會做領導,更何況在佛光山,歷年來,高位者皆是以 有品德者居之。
2.等不及:凡事想要很快達到目的,等不及,這種急於速成的行為,就像未煮熟的飯,如何入口?松樹的高大強壯,是因為有百年、千年的養成。對佛教要有所建 樹,不要急於一步登天,「不患無位,犯所以立」,故要等待機會、耐煩、讓時間來考驗。在「無功不受祿」的心態下,不要求常住給我什麼,要想我能為常住貢獻 什麼。
3.發心不夠︰做事要發心,修行更要發心,不發心沒有力量、毅力,就不能堅持到底。弘法度眾、發心作務都要思前顧後,不要辜負身上這一襲長衫的使命,要一以貫之,永不退道心。
4.比較計較︰師兄弟在一起,要有共患難的精神,且要經得起考驗,為常住做事沒有個人功勞,只有集體創作,就如同要聚集沙石和水泥,眾緣和合才會有力量。

一個人要在大冶洪爐中熬鍊,才會成才成器。佛法重在契理契機,不是佛法不好,而是根機不合。

希望佛光山的男眾,每一個人都是佛門法器。

■一月 四日  星期四

最近社會上最熱絡的話題,不外是總統連署,信徒、佛光會員、或徒眾很自然都會問起與這方面相關的問題。記得上個月(十二月十六日),接受《亞洲週刊》記者徐秀珍小姐的訪問,有些看法可以提供給大家參考,特摘錄如下––

◎陳履安是你的弟子,外界報導他在決定參選前曾與你長談。林洋港原本有意與陳履安搭檔競選,也曾說希望由你出面撮合。外界認為你對這些政治人物頗有影響力,你對此有何看法?

臺灣很小,我在臺灣已住了五十年,難免會接觸到一些人,其中有些是佛教徒,有些是朋友,有些是信徒,大家都會彼此關心,談不上影響力。

◎在陳履安決定參選前,你是否曾與他長談?

陳履安這個人很知趣。他對我說︰「師父,我自會奮鬥,不會增加你的麻煩。」

◎林洋港是否曾請你出面撮合「林陳配」?

這種事不必參與,我自覺沒有能力開口,也不能開口。我是到最後才知道陳履安要參選,內心覺得非常驚訝,因為他本來是準備要出家的。

九四年七、八月間,陳履安對我說要跟著我出家,表現得很熱衷,也很積極。佛光山是很平民化的道場,對想出家的公侯將相不知要如何安排。陳履安一再說他出家 閉關不會增加麻煩,只要有一個小道場幫師父教化、弘法就可以了。所以我就幫他準備住處、出家人的衣服,還取了法號。他也準備在九五年二月辭去監察院長職 務,三月出家。

其實,當時我並不希望他出家,但怎麼勸他都聽不進去。我甚至說︰「不出家可能有希望當副總統」,他卻回答︰「我才不要」。去年元月我又勸他,說政府高層官 員不容易為佛教弘法,政壇上應該多一些像他這樣的人,希望他能留在職位上度化其他高官,沒想到這個理由竟說服了他。

去年五月我開完刀剛出院時,陳履安來看我,對我說他要參選總統,還說了支持者有些什麼人,做了些什麼準備等。我讓他說動了,心想他既然有信心,就不妨一試,我也不去煞風景。我認為無論是否當選,他參選對臺灣是一件好事,有多組人選才會多采多姿,很熱鬧。

◎身為宗教領袖,你個人對明年總統大選的態度是什麼?

我是出家人,很單純。記者問我時,基於同一信仰,我就第一個表態支持陳履安,如果不支持反而很奇怪。有人說我很有道德勇氣,其實我只是基於佛教徒一顆坦誠的心而已。不過,我只代表我個人,我的信徒不一定支持誰。

◎國際佛光會是否會動員起來支持某位特定的總統候選人?

直到今天,我沒有一通電話、一個指示、一個命令表示要支持誰,或不要支持誰。我表態支持陳履安,下面也沒有人來問我,大家好像都有默契,若支持相同人選,就好像支持師父;若不支持,師父也會諒解。

◎你是否要對信徒做些呼籲?

不必呼籲。生逢這個大時代,教育信徒如何彼此包容,如何有民主信仰,讓他們安心,才是我的責任。

◎在總統選舉中,宗教成為熱門話題,有人說宗教應與政治分界,你對政教之間的關係有何意見?

與其逃避這個敏感而又切身的問題,不如解說佛教對政治的看法。在《法華經‧普門品》曾提到,觀世音菩薩對須以女人身得度者,就現女人身來度化他;若須以童子、男女、異教徒的身分得度者,就各現其身度人。還有一句話說︰「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

佛教只是私人信仰,佛教徒也要吃飯、工作,在事業上、社會上也可以發展,說「佛教徒不要管世間事」是無知的說法。況且,由歷史可見,佛教界從未發生政爭,更有皇帝出家或出家人作皇帝的例子。不過,出家人須秉持「問政不干治」的原則,只能關心不能干涉。

◎總統候選人經常出席宗教活動,對拉票有幫助嗎?
沒有用。因為現在選民的自我意識很高,不會被人牽著鼻子走。

◎以個人宗教信仰為標誌在政治活動中拉攏選民,你認為這種做法是否得當?
每一個候選人都想運用他覺得最有利、最有用的資源,這是很正常的。

◎對臺灣過去的政教關係,你有什麼看法?
在臺灣,信教是自由的。宗教從來不干涉政治,政治也從來不干涉宗教。

◎臺灣佛教界最令人側目的是信徒的捐款力量,你認為這股力量是否被合理運用?
不敢說全部,應該是多數都是被合理運用。

◎國際佛光會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組織,推動文化、慈善、藝術、教育等各項事務,猶如一個企業體,請問你有何經營之道?
佛教界不用「經營」這個字眼,而是談因緣和合、眾緣成就,一切都是眾人信仰的自然聚合。就像花,有了土壤、水、空氣和陽光,就會自然盛開。宗教不能用世俗 的利益價值來衡量,不能像談買賣。我一生沒有一塊錢,更沒有印章、存款,但正因為我無,當全世界都在動員時,大家有的就是我有的。

◎你對臺海兩岸關係有何看法?
很擔心。過去二十幾年來,臺灣歷經退出聯合國、與美國斷交等事件,在美國感覺這些事嚴重得不得了,在臺灣的人看來反而平靜。這次我從美國回來,卻覺得臺灣變得不一樣了,社會太亂,叫人寒心。亂源要找出來,不是要誰負責,而是大家都有責任。目前安定人心很重要。

◎對目前兩岸關係的情勢,你認為宗教界是否能發揮一些作用?
應該有很大的力量。用地域或宗親會來統一全世界的中國人,仍會出現不團結的現象,但若用宗教就不會,當全世界的佛教徒都聚在一起時,海峽兩岸就不必說什麼分合了。所以統一應該從文化、宗教交流開始。

◎國際佛光會和中國大陸的佛教界是否有交流?
由於大陸不允許有外來宗教,所以國際佛光會雖在全世界設有一百三十幾個分會,在大陸設分會的申請卻一直沒有獲批准。希望中共領導人要有世界觀,待機緣成熟,中共懂了,就會請我們去。

■一月 五日  星期五

佛光會金門協會會員一行五十二人,在翟美玉會長帶領下,今來臺參訪佛光會中華總會及佛光山派下各別分院道場。

中午,特在海會堂和大家見面講話︰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去過金門多次,和當地信徒緣分很深,感謝駐守在金門的你們,平常為了保護臺灣安全,擔驚受怕,做臺灣的屏障,臺灣同胞對你們 非常尊敬,內心也祝福你們。我在世界各地弘法,像馬來西亞、印尼、泰國,碰到不少金門信眾,可以說在東南亞一帶的佛教,剛開始都是在家信徒背著媽祖或觀世 音菩薩,飄洋過海的去弘揚,尤其是金門人在大街小巷設立佛堂,依此弘傳。有人說將佛教國際化的是金門人。

三十多年來,我曾代表佛教會去金門勞軍弘法多次,但很少與民間交流,現在佛光會由陳縣長夫人翟美玉任會長,葉司令夫人房艾莉任督導帶領下,才漸漸有往來。

五年前,曾到過中國大陸,和楊尚昆先生談過金門問題,希望視海峽為和平區不要打仗。楊尚昆先生則建議金門為觀光區,再依序漸進,就會成為和平區。如果金門開放為觀光區,會比南海普陀山更加有名。

臺灣佛教很興盛,一集會就會有很多人參加,在金門由於交通不便,人們比較保守。現在有佛光會可以安排會員或信徒組團來臺灣,學習如何辦活動,屆時如果有需 要,中華總會及佛光山都可以幫忙服務。為表示對大家平時辛苦的敬意,在臺灣六天行程所需的車輛,請接受佛光山的招待。

國際佛光會在世界各地,有一百多個協會、分會,如果因緣具足,今年八月分將在法國巴黎召開的第五屆佛光大會,歡迎金門也能組團前去參加。在臺灣這幾天,願大家都能玩得很歡喜愉快。」

晚七時三十分,於臺北道場,為來參加佛七的信眾,開示極樂世界的殊勝––
◎沒有白天夜晚之分,可以說是真正的不夜世界。
◎不必買東西,思衣得衣,思食得食,用不到金錢。
◎沒有男女情愛,皆是蓮花化生。
◎沒有飲食問題,耳聞法音宣流,眼看自然景色、佛像莊嚴。皆可以自己飽足,沒有吃的煩惱,自然就沒有排泄的問題。
◎走路,皆是飛行,飛行到十方世界以香花供養諸佛,沒有交通事故問題。
◎沒有惡道壞人,沒有偷搶、倒閉、恐怖等困擾。
◎住的是七寶樓閣,喝的是八功德水,不僅可以增長信心,且毛孔都會沁出芬芳。
◎穿的衣服很輕,沒有重量,也沒有衣縫(天衣無縫),且和風吹動,空氣新鮮流通。
◎大地平坦沒有彎曲難行,建築宏偉堂皇,最主要還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

臺灣民眾有很多人都想移民到海外,海外的環境雖能讓生活有所改善,品質也會提升,但煩惱仍沒有辦法解除,如人我是非、自然災害等。而移民到西方淨土,就不會有這些煩惱。

在佛光山派下的道場,此時此刻,同時有幾萬人在一起念佛,共修的力量非自修所能比擬,在互相激盪中將佛號念熟、念熱、念到心裡去,而非念在口中,直到不念而念,念而不念階段,自可感受到一切皆是無邊。念佛功德不可思議,七天的佛七法會,希望大家都有所得。

■一月 六日  星期六

應陳子文、梁杏村夫婦之邀,晚六時,前往臺中通豪大飯店國際宴會廳,為其公子陳威洲先生和蔡宜吟小姐的婚宴祝福。

七時三十分,抵達位於臺中大雅路慶禾財經大樓內的佛光山佛教光明學苑演講。

臺中是臺灣的文化城,為提升信眾的文化品質,而設立此道場,佛光山特派慧堃、慧聞、慧岸等人在此負責,因明天要舉行佛像開光及落成啟用典禮,今晚先由我和此地信眾結緣,希望在臺中地區有緣的信眾,日後能多護持光明學苑。

我以「人間佛教人情味」為題,為大家介紹六種可以從娑婆此岸到達彼岸的得度法門。

佛教光明學苑屬於男眾道場,為準備明天的落成,男眾學部多位徒眾都前來支援,難得有機會跟大家在一起,就地和他們師徒座談––

◎大家有緣在同一師門出家,要建立正見,互相砥礪。能彼此棒喝的感情,才是真正的師兄弟,不只是有同學的情誼,還有同一師門倫理的道情法愛,如進一步有兄弟手足之情者,就會有根本,不會風來就倒。
◎信徒很可愛,也很讓人感動,對信眾的發心供養,不要認為是應該的,要生起慚愧、懺悔心,自問何功何德能享有如此恭敬?出家人應具備的條件,充實了幾分?要永遠有不足、不夠、不能、不會的慚愧心,來自我激勵。

◎人在起無明時,若有善因善緣,有善知識來點醒很重要。在學佛道上,往往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必定有很多挫折或無明,要找管道來溝通,不要一個失念,做個光頭俗漢,或在袈裟下失去人身。

◎「僧」是大家和合之意,不要做獨行俠,佛因眾生而成佛,離開眾生,則非僧更非佛。

◎自己最認識自己,要自知如何彌補自己的短處和不足,要做自己的醫療師,看顧好自己的毛病。

◎在佛門願意留在哪裡皆可以隨緣,但就是不要離開團體,否則容易流失。所謂︰寧在大廟睡覺,不在小廟辦道。

◎人要建立自己,以慈悲、四攝法以身作則,才好度眾。能口邊眾德,利行處事,有佛法給人,在人人尊,在處處貴,有佛法自然可以走遍天下。

晚,安單於東海道場。

■一月 七日  星期日

上午十時,主持佛光山光明學苑的佛像開光及落成啟用典禮。典禮中邀請慶禾公司董事長劉俊福、寶貴建設公司董事長陳讚宗、偉港國際公司董事長許翠珊、旻亮貿 易公司董事洪金娥、佛光會督導蘇麗玉、分會會長陳秋萍等人,為光明學苑剪綵;請合順氣體公司董事長陳嘉隆、合舜鞋業公司董事長吳哲男,旻亮企業公司董事長 沈尤成為佛像揭幕。並致贈紀念品給大唐藝術工作室李正富先生、三騰設計公司莊勇先生、慶禾建設公司董事長劉俊福、經理楊仁俊、副總經理許水得,感謝他們對 光明學苑的護持。

臺中是淨土法門的勝地,今天又是彌陀聖誕,光明學苑擇於今日為西方三聖開光,頗具紀念性。歡迎信眾能經常帶三、五好友,來此法座談佛法,將光明學苑視為生 命旅途上的精神加油站、獲取知識的學校、購買智慧糧食的百貨公司、準備往生西方的移民局。希望光明學苑能成為信眾滋養法身慧命不可少的道場。

下午二時,舉行皈依典禮,發心報名參加皈依的信眾有六百多人。

傍晚,由光明學苑出發,北上沿途分別打電話到新竹法寶寺、桃園講堂、普門寺、極樂寺、臺北道場,有的道場在打佛七,有的在做三時繫念。佛光山派下,海內外 有一百多個道場,在此時同時舉行佛七,算起來就有七百多個梯次的佛七,這其中加起來有多少人參加佛七,念了多少聲佛號?佛光山的信徒是最有修行的信眾。

車行至泰山交流道,乘興轉往三重禪淨中心,做個不請之友,於禪淨中心的佛七法會中為信眾開示。

很多人學佛修道,不外想要了生脫死。要讓生有所得,死有所歸,以念佛為首要,也就是說,如何了生脫死?一句阿彌陀佛可以了生脫死,其意義廣大無邊。世間上 任何語言,都不及一句「阿彌陀佛」,尤其是急難時,脫口而出的,都是「阿彌陀佛」;小孩子看到出家人,也會很自然喊著「阿彌陀佛」;見遠方親友來訪,也會 很歡喜的說聲「阿彌陀佛」。可見「阿彌陀佛」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現在大家對外太空人都很好奇,其實阿彌陀佛、五方佛,都是外太空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阿彌陀佛擴大了我們的思想與眼界。

「阿彌陀佛」之意是沒有空間的限制及時間的影響,每個人都有一個自性的佛,將一句「阿彌陀佛」念熟念熱,屆時就會感受到佛的庇佑感應,而非虛無不可及。

念佛要用心用力,不可光是用口,要很精進的剋期取證,念出一個所以然來,否則不予罷休,果能如此,自性寶藏自會顯露。念佛要做佛,勉參加佛七的信眾,要精誠的老實念佛,希望在佛七圓滿時,能得到訊息。

■一月 八日  星期一

人權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柏楊先生及夫人張香華女士今來訪。

柏楊先生對人權的倡導不遺餘力,尤其是在推行人權教育方面,他認為一般人都把人權認為是政治性的,但事實上,人權是生活的、倫理的、家庭的、社會的,這項 權利是與生俱來,跟生命等值。人類生而有自由、平等和尊嚴的權利,任何人在任何地方,甚至在法律之前,都有完整獨立的人格。

臺灣的繁榮,是五千年來從沒有過的政治自由、生活富裕、及物質豐盛的景象,而使我們繁榮的西方式社會制度,必須建立在人權基本思想之上,否則就會陷於金權 化、權威化、非理性化,終而變為暴民政治。臺灣在硬體方面幾乎已全部現代化,但是卻缺少人權的傳統。父母未曾在孩子內心深處培養要如何平等待人、如何平等 的肯定自己,故而造成缺少責任感的人格特性,因此人權教育基金會的設立,即是積極在推行人權教育,以拯救、提升國人品質。

柏楊先生又說,現代人講的人權,指的是人權的平等、尊嚴,因為只有沒有尊嚴的人,才會去傷害別人的尊嚴。

我認為,世間上講理、講法、講情是行不通的,世間上沒有所謂的公平,一定要超越情、理、法才會勝利。而尊嚴在情、理、法之中,也在情、理、法之內。例如︰ 小孩子生長在不同的家庭––教育家庭、政治家庭、黑社會家庭,雖然小孩的本質相同,但日後其行為必定有很大的不同。

佛門中有很多簡單的道理,都很注重人的尊嚴。如五戒中,不殺生是尊重他人生命自由,不偷盜是尊重他人財產的自由,不邪淫是尊重他人身體的自由,不妄語是尊重他人名譽的自由。自我的尊重要有包容性,沒有包容性如何有尊嚴。

佛教是一個最倡導人性平等的宗教,如︰「人人皆可成佛」、「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成佛」都是一種人格的尊重。就像觀世音菩薩又有一名號稱「施無畏」(布施給人們使其不要害怕),不要讓對方怕我們,就是尊重對方尊嚴的具體實踐。沒有尊嚴者就沒有羞恥心。

佛教除了尊重人權外,更尊重生權。凡一切有生命生機的,對他們的生活空間也都給予應有的尊重,如警世的護生詩偈––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夜半屠門聲。」

「勸君莫打三更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我肉眾生肉,名殊體不殊。
 源同一種性,只為別形軀。
 苦惱從他受,甘肥任我需。
 莫教閻羅斷,自忖應如何?」

除護生外,對大地的花草樹木,也都很尊重其生存的權利,因為我們是生存在一個同體共生的世界裡。

■一月 九日  星期二

為中視「星雲說」節目,今在臺北道場的錄音室錄影,早上共錄了四十集,部分內容有––

「天福尚有盡,人命豈久長?
 最脆不過命,如風吹浮雲。」

––《禪要經》

「坐禪者達佛之境也,參禪者念佛之心也,
 得悟者證佛之道也,說法者滿佛之願也。」

––《緇門警訓》
「句義縱橫那畔彰,五千餘卷總含藏。
 如何不覓根頭意,空看枝邊木葉黃。」

––《佛眼禪師語錄》

「世諦紛紛沒了期,佛門得入是便宜。
 直須日夜常精進,莫叫勞勞空過時。」

––《緇門警訓》

「施寶福雖多,不及一法施。
 一偈福尚勝,況多難思議。」

––《大寶積經》

「常樂離殺生,棄捨諸殺具。
 有慚羞慈愍,感長壽無疑。」

––《本事經》

「貪癡愛水心中出,順逆想風六識生。
 呼佛應聲全體現,本來面目鏡裡明。」

––《器朴論》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載憂。
 自身病始可,又為子孫愁。
 下視禾根土,上看桑樹頭。
 秤錘落東海,到底始知休。」

––《寒山大士詩》

「若起瞋恚欲害彼,未及前人先自燒。
 是故常念行慈悲,瞋惱惡念內不生。」

––《坐禪三昧經》

「諸法如水月,以影像起故。
 諸法如鏡像,為何不覺知。」

––《大寶積經》
「六道凡夫火宅眾生,胎卵濕化一切有情,
 養根護種佛果終成,我不輕汝汝無自輕。」

––《緇門警訓》

應電視節目「八千里路雲和月」主持人凌峰先生之邀,下午二時,前往晶華飯店,參加其夫人賀順順小姐所著《臺灣媳婦大陸妹》的新書發表會,並和大家講話––

和凌峰先生結緣多年來,其所製作主持的「八千里路雲和月」是一直我很喜歡看的節目,這個節目內容讓人有根的感覺,尤其是畫面的旁白非常感性。凌峰先生將演藝工作,當成是一種使命,故能做出好的節目。

我一向倡導人間佛教,願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屬,很高興有緣來此參加《臺灣媳婦大陸妹》的新書發表會,也祝福今天來此的各位貴賓平安吉祥。

■一月 十日  星期三

服務於南非開普敦講堂的徒眾滿穆,日前帶團回山參加水陸法會,由於我尚在西來寺,沒有見到面,滿穆特留了一封信給我,內容述及其父親唐順華先生,一生為教護教的精神,值得讚揚,今將此信記錄如下––

「師父上人慈鑑︰

因弟子俗家父親向傳燈會申請一套《佛教》,蒙常住破例應允,滿父親心願。弟子和父親談及本山人間佛教之宗風理念,父親將其護持佛光山二十餘年來的經歷及心 路歷程,娓娓道來,弟子感觸良多。再過幾天,就是父親七十歲的壽辰,弟子將父親三十年來護持佛教、佛光山的點點滴滴加以整理紀錄,作為父親七十大壽的獻 禮。

今謹彙集向師父上人報告如下––

弟子父親自民國六十年在佛光山受菩薩戒之後,凡是師父上人的佛學講座、開示講演,父親必定到場恭聆,並廣為宣傳。父親服務於警界四十三年,一向清廉自守。 受戒之後,更堅持菩薩戒子之操行,清清白白,兩袖清風,但其不以為意,並教示子女,不留世間錢財給子女,願引導子女學佛,獲得佛教法財。而今滿穆於佛光山 出家,二女兒佛庭現就讀於佛光山叢林學院四年級,大兒子佛道現為臺南區佛光會青年分會的副會長,小兒子就讀成功大學時為佛學社團社長,多次帶領團員至本山 各別分院參訪,經常協助多項活動。舉凡這些都是父親善巧方便引度的成果。

自民國七十七年,與大陸南京的親人有了書信來往及至大陸探親以後,滿穆的俗家大伯父、姑媽及其子女們也在父親的影響之下成為佛教徒。大伯父現在每天固定作 早課,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因為虔誠而感得觀世音菩薩在南京家中現身放光。大伯父是南京大屠殺中少數倖免於難者,曾接受『八千里路雲和月』節目主持人凌峰 先生的訪問,而今他繼南京大屠殺後又獲另一重生,成為佛法真理的奉行者。

就弟子俗家唐姓家族而言,兩岸分隔,地域上雖有距離,但因有共同信仰而在精神上更緊密結合。師父,您常告訴我們『攝山棲霞寺,分燈到臺灣,佛光永普照,法 水永流長』,我們臨濟法脈綿延不絕,更在佛光山這一傳承上發揚光大,弟子們深感責任重大,並以佛光山為榮。以此反觀俗家唐氏家族真可說有異曲同工之妙。

唐家自清代太平天國之亂起,為避亂而由浙江省餘姚縣遷徙至江蘇省六合縣,本為書香世家、地方望族,卻因戰禍而家道中落。直到父親隨國民政府播遷來臺,也將 唐家香火分燈到臺灣,四十年來雖沒有大富大貴,卻在佛法真理上引燃了一盞明燈,照亮了臺海兩岸的唐家。父親可說是唐家宗族中的大孝行者。

十餘年前,當弟子還是個懵懂少年時,便常看到父親帶著大麵粉袋,到臺南市佳里鎮各車站及商店門口,將他帶去的《普門》雜誌,《覺世》旬刊擺放在各類宗教書 籍的架上。今天《普門》雜誌、《覺世》旬刊相當普及,許多書局架上也都看到《普門》雜誌端放著,封面上的『普門』二字及雅緻的圖案,在父親看來,不啻清香 繚繞散放芬芳。前年在檀信樓舉辦的『佛光親屬會』上,他一本支持《普門》、《覺世》的心情,上臺呼籲眾親家們訂閱《普門》雜誌,從師父上人的日記與師父接 心。

父親自小處於混亂的大環境中,顛沛流離眾苦交煎,但其秉性忠厚、充滿愛心,在亂世中更顯得可貴。三十幾年前的臺灣,物資不充裕,誰的日子都不好過。因他在 警界服務,常接觸窮苦的貧戶,也常自掏腰包救濟解難。有一次,父親在派出所中值日,接獲民眾密報,有兩派黑道幫派在某地準備械鬥,父親聞訊急忙趕到現場, 本想須有一番周旋,哪知其中一派的黑道頭子走向父親,向父親說道︰『十幾年前,您幫助過我家,在冬天寒夜裡,您送來棉被等物品支助我一家度過寒冬,我一直 銘感於心,今天既然您出面,我們馬上撤走,不給您添麻煩。』

父親的無私大愛,除在家國更在護教上表露無遺。每當教內外有不解佛光山,而出言批評、毀謗者,父親只要知道,一定設法加以澄清或書信、電話不厭其煩再三說 明解釋,三十年來類似的論辯不下千次。六十餘歲的父親,為法為教,誓以金剛護法為己任,將個人色身生死置之度外。

弟子俗家客廳中掛著『怎樣做個佛光人』的巨幅牌匾,父親引以為學佛治家的訓箴,更信守佛光人工作四大信條,經常熱心介紹引領所認識、接觸的人,參與佛光山 所舉辦的各項法會活動。特別是積極說明皈依三寶的好處及利益,許多神道教及外教信徒皆因此而報名皈依,成為正信三寶弟子。

三十年來,父親秉持在家居士之務本職責,宣導在家居士應如何恭敬三寶,培植福田。多年努力,在佛光山舉辦的『行腳托缽法會』上,更獲得廣大回應。左鄰右舍及其學佛朋友皆熱烈積極響應,貼海報,發宣傳單,並扶老攜幼供養托缽的隊伍。
父親因前年發生車禍,腿部受傷,而今不良於行,無法再像以往一樣,到處做金剛護持佛法,所以現多待在家中研讀經典。今申請《佛教》便是為了能深入經藏,提升自我的學佛層次,以便有系統地向人介紹佛教。其為法為教奉獻的精神仍然不減。

師父,弟子有幸遇逢明師,蒙您不棄收為門徒,而俗家父親對弟子也有相當的期望。在此父親七十大壽的前夕,弟子發願效法父親及師父您的精神並努力向師兄們學習。作為弟子最衷心的一份獻禮。

祈願師父為眾生為法珍重法體。


弟子滿穆頂禮」

■一月 十一日  星期四

上午九時,在慈莊、慈惠及佛光大學龔鵬程校長陪同下,前往負責雷音寺及佛光大學城中區校本部建築工程的三興建設公司,聽取建築師等多人對雷音寺重建的規畫報告。

在三興公司潘總裁親自接待下,首先引導我們參觀三興公司整棟大樓的構造,由潘總裁口中,感受到所謂「智慧型」的大樓,就像是一個人的身體,如︰大樓肺部, 指的是整棟大樓的空調中心;心臟是指電力供應來源;腦部是指電腦中心,明示大樓內各部位的任何狀況及缺失;耳朵是指整棟大樓的電訊中心。再加上人性化空 間,有植物的培植,以保新鮮空氣的來源。不難看出,在規畫上的用心。

雷音寺的重建工程,是一棟十二層樓高的大樓,除了地下室兩層,及十一、十二樓仍為雷音寺使用外,其他皆是佛光大學城中區校舍。我希望這棟大樓是具有古典及宗教特色的外觀,且能成為宜蘭地區的指標。

在寺院設備上,我不喜歡有辦公室,因為法師是信徒與佛祖間的橋樑,要主動招呼來訪信眾,並常常解決信眾要求,不宜躲在辦公室內;為方便婦女們到寺院禮佛, 寺院內應有育嬰室、幼兒室等親子教室的設備,讓婦女們能安心參加寺院的活動。宜蘭的地理環境有別於一般的縣市,機車的停車位其重要性不亞於汽車停車場,希 望雷音寺的建設,能集寺院優點及大樓特色於一身,為宜蘭市的建築樹立新的里程碑。

晚七時三十分,在三重禪淨中心,為參加佛七的信眾開示。

打佛七的「打」字,是舉行之意,在佛門中「打」的術語很多,如︰打水(挑水)、打飯、打供、打齋、打板、打坐、打皈依、打佛七、打禪七等。既然花了七天的時間來念佛,在佛堂中的一舉一動就是修行,其規矩要注意。

如唱爐香讚、讚佛偈,「讚歎」是修行中不可少的一項法門,佛陀與彌勒菩薩在過去生中同時修行,佛陀比彌勒菩薩早成佛,就是因為多修了一項讚歎法門。誦經前的「開經偈」也是一種對經典的讚歎。在人世間想順利的話,要多讚歎他人,做人處事就會很方便。

故佛門唱爐香讚、四句讚、六句讚、八句讚、讚佛偈等,不外是讓諸佛因我們虔誠的禮讚而現身在我們四周。平常多練習讚歎,向一百個人講不同的讚歎辭,久而久 之,口中自會出妙香。但讚歎要出自內心,有的人雖口中讚歎,但眼睛並不看對方,這是沒有誠意的。讚歎要誠心誠意且要觀想,合掌、禮拜、問訊都可以幫助我們 讚歎。能將在佛門中學到的讚歎法門,帶到社會家庭裡,家庭必定美滿,事業也一定會成功。

誦《阿彌陀經》,像在看電視、看錄影帶,極樂世界的殊勝,可以從經文中了解,極樂世界的勝景要常常薰習。但與看電視、看錄影帶不同的是,錄影帶只有看一次 的價值,西方世界則是看百次千次都不厭倦,所以大家誦念《阿彌陀經》,要一次比一次更深入地念到我們心坎裡去。

念佛要繞佛,主要是提醒大家行住坐臥都不離佛號,尤其是繞佛,就像是一步一步往西方走,不辭辛苦的一句佛號、一個腳步,而不是在原地踏步。

希望每個參加佛七法會的信眾,要用心用力的把每一句佛號繫得緊緊的,將念佛的功德存在淨土的功德簿上,以作為移民到西方的資糧。

■一月 十二日  星期五

中影製片廠廠長林鴻鐘、副廠長王童,今陪同中影的製片林輝勤、劇務趙正平、副導李金泉、場記陳碧真、攝影師楊渭漢、攝影助理宋文忠、燈光師王盛、燈光助理 李清福、錄音師楊靜安、組長李武浩、林文瑾以及編劇王中平等人來訪。為拍攝「佛光山」紀錄片事宜,和有關單位先行了解。

王童導演表示,電影之可貴不是看技術、光影,而是要看內容是否能打動觀眾的心。傳播完全是一種「心」的感受,把捕捉下來的鏡頭變成歷史,是最大的成就。

我希望「佛光山」這部影片,能讓大家在了解佛光山時,不只是看外表,而是從內部去看––佛光山的弘法事業,是以社教活動來接引信徒;在利生方面,則非佛不做,不以事業來標榜,而是以原則為重;在醫療方面,則主張有錢的人出錢,讓有病的人看病。

我重在佛法,並不重個人,人間佛教是至情至性的,非常具有人情味。現代社會要的是佛光人生的佛教、事業的佛教、家庭的佛教、生活的佛教。

「佛光山」這部片子,所要表現的是佛光山這三十年來的精神與內涵,佛光山的清貧思想、開山的辛苦,不要讓子孫們再去受苦,也要為下一代佛光山弟子留下感 動。而每一個到佛光山來的信眾、遊客都能因此把佛法、修行、感動、信心、平安、功德帶回去。更重要的是,要讓大家知道,佛光山做了些什麼。

下午二時三十分,應邀前往臺北國際會議中心,參加《郝總長日記中的經國先生晚年》新書發表會,天下文化公司選擇在經國先生逝世八周年前夕出書,別具紀念性。這本日記主要是郝資政在擔任參謀總長期間,親近經國先生七年的日記紀錄。

今天出席新書發表會的有林洋港資政、梁肅戎資政、汪道淵、前退輔會主委許歷農、前海基會祕書長陳長文等多人。

有不少記者看到我,都圍過來拍照、訪問,要我談一些感想。

過去蔣公與佛教的因緣很深厚,他從小住在雪竇寺,母親經常禮佛誦經,蔣公因而對佛教很護持。

經國先生任職江西及上海特派員時,專打老虎的英雄氣慨,令人心生嚮往,感其救國救民的勇氣。來臺後,對臺灣的十大建設更是貢獻良多。民國六十七年(西元一 九七八年)經國先生當選為總統時,第二天就上佛光山參訪,他先後到佛光山四次,雖然這些不關政治大事,但對佛教及佛光山而言,則很重要。經國先生是第一位 如此關心佛教的國家元首。

對郝資政親近經國先生晚年的日記發表,我深表敬意。我個人最感念郝資政的是––

1.郝資政在國防部長任內,曾邀我到三軍官校、外島各軍中傳播佛法,可見其對三軍的愛心,是從心理建設、精神武裝著眼。

2.「江南案」在美堅持不下,江南的夫人崔容芝女士是我的皈依弟子。當時雖與郝資政沒有因緣關係,但我拜託他解決,才能將此案急轉直下,煙消雲散,深感其有魄力。

3.三年前,我跌傷了腿,當時任行政院長的郝資政,專程上佛光山探病。

4.台北道場落成時,佛光山所舉辦的活動,郝資政多次賞光參加。

這些點點滴滴的公誼私交,都很令我感動。

郝資政對這一本新書的發表,也述說了他自己的感想––

「最近經常翻閱過去的日記,對政治人心與社會觀念的變化,感慨很深。經國先生晚年所做的幾項重大決定,如︰開放報禁、開放觀光、堅持民主憲政、本土化、十 大行政革新等都讓人敬佩。將日記發表,主要還是懷念經國先生,並將其當時主政時的社會民風與現在社會做一比較。

在另一方面,爭議是免不了的,但每一個人都有他的看法,我所提供的只是事實,不曾為自己打算過,因為歷史是實在的。」

■一月 十三日  星期六

佛光出版社鑑於原住民地處偏遠,資源取得不易,特舉辦「讓愛遍城鄉,送書到山地」小朋友舊書換新書活動,並邀請兒童出版界的朋友,一起贈書給原住民小學圖 書館,此活動計有《山海》雜誌社、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普門》雜誌社等十個單位協辦;新聞局、《民生報》、《國語日報》、東方出版社等十二個單位贈 書,累積共三萬五千多本兒童讀物。下午二時,在臺北道場舉行贈書典禮。

很感謝接受我們贈書的全省二百九十三所山地原住民小學。經云︰用四句偈布施的功德,勝過三千大千世界的財寶。因為金錢有用完的時候,道理則讓人一生受用不 盡,現在兒童需要的不是金錢,而是關心和愛護。「小」蘊藏著不可忽視的力量,也正代表無窮希望,在幼小心靈上灌輸正確的人生觀,長大之後,就會懂得惜福、 勤奮向上。在關心原住民這一方面,過去基督教、天主教的貢獻很大,希望經過這次贈書活動,所帶動的風氣,能讓更多人一起來關心原住民兒童的需要。

協辦單位之一的《民生報》石敏副社長表示,《民生報》參與此贈書活動覺得很有意義,今後也會持續做下去。對原住民的關懷在「給他魚,不如給他釣竿」的原則下,希望大家能把有生命的環境還給他們,讓他們不只學會謀生技術,更了解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負責將募集所得書籍分贈原住民小學的孫大川教授,在致辭時說道︰「政府對山地政策性的圖書經費補助,並沒有讓原住民兒童感到滿足,大部頭精裝圖書也是放在 書櫃鎖住,使書籍流通率相對減少,山上書店其實只是文具行,資訊很弱,這次是最大最多的募書活動,一定會讓小朋友感到溫暖,受益不少。又,原住民是沒有文 字的民族,記憶迅速流失,希望在這世紀之交,可以透過文字,將自己的『文字』留下來,不要老是做電視奴隸––

代表接受贈書的臺北縣福山國小陳勝榮校長表示︰「大家對原住民小朋友的關心,我深深感動,一定會讓下一代知道,我們是在一個充滿溫暖的環境下長大的。施比 受更為有福,感謝大家對弱勢族F的關心。教育是不能跟書本脫離關係的,我會善用這些書籍,希望將來,也有能力關心別人。更代表受贈的學校,感謝大家的關 懷。」

東吳大學法學院院長程家瑞先生,今與東吳大學袁坤祥、楊楨、成永裕、范建得、鄧衍森、林世宗、潘維大、黃陽壽、王嘉麗等教授,到臺北道場來「素齋談禪」。

由於來訪者皆是法學方面的專家,如何將佛學與法律融和在一起,便成為今天的話題。佛教的五戒和因果報應的觀念,能輔助法律方面的不足;要宣揚宗教,以佛教較為人們接受,因為符合社會民心需要。

東吳大學有心要將佛教落實在五個學院內,由青年學子們為中堅,再落實到社會各階層人士。如果因緣具足,佛光大學也將會成立法學研究所。「如何在大學中推廣宗教教育」,是現代教育培育情操的趨向。

■一月 十四日  星期日

應妙蓮長老之邀,上午九時三十分,前往南投,主持靈巖山寺大雄寶殿落成及佛像開光典禮。

好多年前,經過靈巖山寺時,遠遠望去,感覺其外觀就像是忉利天的兜率天宮,莊嚴壯觀;有一年妙蓮長老請我來此念佛,覺得這裡真是人間淨土。

猶記得妙蓮長老當初由香港來臺時,我就得知他要建寺院,這幾年來,果然願力不可思議,今日終於落成。

我一向主張道場要傳統與現代結合、僧眾與信眾共有、修持與慧解並重、佛教與藝文合一,而靈巖山寺之真之美之好,都具有這些特點。因此為大雄寶殿釋迦牟尼佛像開光,提取法語––

「佛身清淨似琉璃,佛面光輝世間稀,
 佛手垂下能救苦,佛心無處不慈悲。」

右脇阿難陀––

「阿難尊者佛堂弟,侍佛多年得真髓;
 八萬四千深妙法,一切流入慧心中。」

左脇目犍連––

「尊者名號目犍連,捨外學內投世尊;
 神通第一功夫峻,護法興教願力深。」

下午四時,於臺中光明學苑,召開中部地區各分會的督導會議,今日議程主要內容有––

1.部地區,今年國曆四月六日到四月八日,將於桃園巨蛋體育館慶祝佛誕節(浴佛節)。


2.佛光人為社會辦的大學––佛光大學,也是為佛教留下歷史。佛光會、佛光山今後三年內活動,皆以支持佛光大學建校為主。


3.《佛教》的〈經典〉、〈教理〉、〈佛陀〉、〈藝文〉,均已分發給各會長、督導、檀講師,希望大家善加利用,如期在五年內取得檀講師的資格。


4.各分會會長,視實際需要可連任一次。
5.佛教未來的方向是國際性、人間性,為維護佛教的未來,應以文教為主,慈善為副。現代佛教徒要有信仰的使命感,負起淨化社會的責任。


6.幾十年來,我一直努力要帶動佛教徒提升自己,所以成立佛光會。過去由輔導法師到各分會輔導,但佛光會是屬在家教團,第一階段創會期應該過去了,現在要 落實我們的理想,讓優秀的督導代表輔導法師來輔導分會,草擬「設置督導長」的辦法,待理監事會議通過,才正式實施。內容是––

督導長資格︰ 

1.曾任總會理事、分會會長、分會督導,對三寶具正信者。
2.具有正知正見和本會精神理念,秉持人間佛教信念、忠實執行本會宗旨和信條者。
3.認識本會組織章程,配合總會活動,並且熱心推動會務者。
4.具以上資格,並經總會理監事認可,聘為督導長。

督導長職權︰ 

1.督導長經總會聘任後,得輔導總會指定之分會會務的推展。
2.配合總會各項會務活動的推展。
3.監督考核及協助各分會會務運作及發展。

其他另有督導長任免法、獎勵辦法、福利辦法、督導長講習會之舉辦,督導長與會長、督導之關係等,要經理監事會核定後再實施。

深夜十一時左右,回到臺北道場。

■一月 十五日  星期一

上星期參加凌峰先生和賀順順小姐的《臺灣媳婦大陸妹》新書發表會時,有一位許文彬律師,在發表會圓滿離席時,給了我一封信,內容說道––

「大師請您本著慈悲胸懷,為三位年輕人,受冤枉判決死刑的蘇建和、劉秉郎、莊林勳仗義執言,登高一呼。

法務部長馬英九先生,在媒體前接見我和蘇友辰兩位義務辯護律師及國際特赦組織代表、中國人權協會、臺灣人權促進會代表,他也希望喚醒法院法官的注意,為三個無辜可憐的年輕人平反。……」

因這個因緣,先後幾次和許文彬律師通電話,約好今天前往土城看守所。
九時抵土城看守所,在所長黃榮瑞先生陪同下,探視了蘇建和等三人,並回答在現場一些記者們的發問。

國父說︰「佛法可以補法律之不足」,又說︰「法律防患犯罪於已然,佛法防患犯罪於未然。」

一個人在一生中,有時也會被冤枉,在佛門而言,冤枉也是一種業力。法律的判決不一定是公正的,記得日本楠正誠在受冤屈臨執行時,寫了「非、理、法、權、 天」五個字,非(是非)、理(道理)、法(法律)、權(權利)、天(因果)的意思是,是非不能勝過道理,有理若不合法,理也不能勝過法;法不能勝過權,因 有權利的人,可以改變法,但最後權利仍抵不過因果。也就是說在法律中有時會冤枉人,但因果是不會冤枉人的。

人在受冤枉時,在法律面前要勝訴,一定要有反證。政府常常獎勵破案,此方式有利有弊,除要積極破案外,還要查究真相,什麼事情都有其結果,但「因」一定要找出來。

在美國對死刑犯很講究人道,更何況上天有好生之德,對人生的掌握,對生命的裁奪,一定要很慎重。此案涉及三位年輕人的生命,法律對其判決不應講求往例、常規,而失去威信,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一個人可以忍苦、忍窮、忍受難,但對冤屈的氣很難忍,我本身提倡人權,更注重生權,人活下去才是最大的權利,任何生物不管有情無情,皆有生存的權利,如桌 子可以使用十年,但若不加以愛護或任意破壞,使用年限便會縮短;衣服可以穿三年,不惜福的只穿一年就丟了,這種浪費的舉止,就是廣義的殺生。

有些先進國家已免除死刑,雖治亂世要用重典,但是重典無法止殺,公正、公義、愛、慈悲才能改善社會風氣,殺氣太重的社會,非人民之福。這一點,要慎重考慮。

今來探視這三位年輕人,是希望能給予鼓舞。我今年已七十歲了,在人生的過程中,也面臨過不少死亡經驗,願將這些心得提供給這三位年輕人,希望他們不要絕望,應抱持希望勇敢的活下去。

記得曾經在臺南有一個死刑犯,在臨槍決時,臺南監獄卻找不到執行者,只好由國防部調派憲兵來執行,那時我覺得我們的社會很可愛,連執行死刑的人都沒有,可見風氣之純良,但才幾年時間,社會竟變得如此脫序。

我勉勵蘇建和等三人要放寬心,人在受難的時候,也有尊嚴,不要被外境打倒。世界上有不少偉大聖賢,都受過牢獄之災,不要因此感到挫折。在佛門有一句話說 「大死一番」,這種體驗可以讓一個人的人生觀有新的突破,沒有這段過程則只會想到自己,苦難不是只有自己才有,整個社會都是如此,因此,更要積極向上努 力,尤其在困境時,心中要有力量。出家人在修持的法門中有所謂「閉關」,所以在生活中要自我訓練,把這段不自由的時間當成是一種閉關,來探求內心世界。此 時此刻,信仰的力量很重要。我提倡人間佛教,但在宗教裡確實有很多不可思議,不管是信仰基督教的禱告,還是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都有助於我們內心的平 靜,尤其在苦難時,靠佛力很重要。最後我還是重述︰人活在世間上什麼都可能欺侮我們,但因果是不會欺侮我們的。

我關心此案已久,今親眼見到他們,深深感受到他們的委屈,希望有關單位重視生命的可貴,勿枉勿屈。

以一當百 1996/1/16~1996/1/31

■一月 十六日  星期二

今天由臺北道場回到佛光山時,已下午四時左右,山上遊客不多,乘興讓車子繞山一周,順便巡視各單位。在普賢殿後山,看到叢林學院的學生正在出坡,有的揀木 柴(佛光山開山三十年來,儘管服務信眾的各項設備都很現代化,但學院內學生三餐的典座,仍是起灶生柴火的)、有的整理菜園、有的培育花苗,十足的叢林景 色。

禪門的稽山禪師曾任柴頭,灌溪禪師曾任園頭,雪峰禪師曾任飯頭,義懷禪師曾任淨頭,期望學院的這些菩提幼苗,將來也都能有這些祖師大德們的典範。

就地坐在菜園旁一塊石頭上,和出坡的學生們小參。

1.我在童年時就常「想」,想我這一生將來要做什麼?農夫、工匠,這非我所願;想當學者、大人物,又攀不上。在有限的人生歲月裡,凡事不容我們慢慢來,所以要努力找出自己的路。我就是因為會去想,才找到出家的路,所以能為信眾創建佛光山,為佛教奉獻一己之力。

希望大家對自己的未來及生命的價值,要有一番考量,如何確定自己的方向和目標,需要好好的規畫,仔細想一想,不要懵懵懂懂、得過且過。

2.「想一想」外,還要不時用「假如」的觀念,來訓練自己的思想空間︰「假如我是一個男眾」、「假如我是一個女眾」、「假如我是一個信徒」、「假如我是一 個住持」、「假如我是一個縣長」、「假如我是一個計程車司機」、「假如我已證得阿羅漢果」。想像出一百個不同身分的人士,「假如」我是他們,生活中最需要 的是什麼?最苦、最樂的是什麼?能用心設身處地為對方想一想,在現實生活中就比較容易惜緣、惜福,不會犯錯。

3.「為什麼」︰一個簡單的問題,如果多問幾句「為什麼」就會變得很複雜,一般人都禁不起「為什麼」三個字,因大多數的人,對問題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種不求甚解的觀念,非學道者的態度。

大多數的人學佛,都是在求了生脫死,然而「了生脫死後,要做什麼?」「到西方」「到西方做什麼?」「念佛念法念僧」,那麼現在各道場,不是一樣也在念佛、念法、念僧嗎?又何必一定要到西方?當下就是淨土啊﹗常有為什麼的問號,可以訓練我們的思想。

4.「你、我、他」︰凡事只為自己一個人想是不對的,因人不可能單獨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必須藉由很多因緣的結合,才能運作。如︰父母生養我們是親情因緣、 師長教育我們是學問因緣、農工商賈供應我們生活所需是社會因緣。靠著很多因緣的組合,我們才能成就一件事。所以在我們所思、所言、所行中,一定會牽涉到別 人,為顧全人際關係,凡事都要想到你、我、他,不要只知道為自己著想,不知道還有別人。

5.「過、現、未」︰每一個人都有他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人不可能斬斷因緣,要能記取過去的教訓,改進現在,為未來的美好而努力。也常有人說︰「經驗,製 造一切未來,是所有過去的成果。」故人要回顧過去、立足現在、展望未來,不可忽視任何一個過程,因彼此皆有其相互因緣。

鼓勵大家要好好把握在佛學院求學的時光,教育可以變化一個人的氣質,也可以成就我們的道業,但教育不只限於讀書而已,在工作中,在生活中,在學習中,在行 住坐臥、起心動念中,一樣可以接受生活教育和思想教育,而這些教育,都不如自我要求的教育來得切實。希望大家好好體會各種學習機會。

■一月 十七日  星期三

《中國時報》南部版總編輯李彪先生率同記者蘇正國、編輯主任黃彩雲及各版面的編輯等一行十五人,今來山參加禪淨法堂「一日禪」的修持活動。中午利用放參時間和大家見面。

平常我們看報,不僅享受了知的權利,而且報紙還有教育性,可以教育讀者,所以辦報的人很重要,因其負有引導社會走向的使命。

佛教也很注重資訊的傳播,佛陀三十二相中的「出廣長舌相」,一音演說,三千大千世界的眾生皆可聽到,可見音訊傳播之廣。又「四句偈勝過三千大千世界的財 富」,表達了對知識的重視;佛陀為了讓眾生承受法益,依其不同的根性,給予種種善巧方便的教說,如用詩句、譬喻的說唱引導,甚至顯神通(已達視聽境界)來 讓眾生了解,充分發揮了傳播技巧,可見佛門也很重視傳播人才。所以我常鼓勵弟子,要修行先要傳教,因傳教就是修行。

看到新聞,很自然就會想到編輯和記者,有些典故值得一讀––

◎「新聞」一辭的由來︰英語「新聞」一辭源於希臘;德語「新聞」一辭源於德國北部的俗語「報道」演變而成;十六世紀義大利威尼斯出現了「新聞信」。

◎我國「新聞」一辭出現早於西方。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聞」字,「新聞」二字連用,則見於《新唐書》︰「嘗恨天下無書以廣新聞」。另〈李咸多詩句〉︰「舊業久拋耕釣侶,新聞多說戰爭功」。

◎宋朝《朝野類要》︰「其所謂內探、省探、衙探者,皆衷私小報、率有泄漏之禁,故隱而號之曰新聞。」
◎「編輯」一辭,始見於南北朝的梁代。

《南史‧劉苞傳》載︰劉苞「少好學、能屬文、家有舊書,例皆殘蠹、手自編輯、筐篋盈滿」。「編輯」一辭從這裡開始見諸文字記載,並沿用至今。

◎世界上最早的記者,是在歐洲威尼斯產生的。十六世紀威尼斯是歐洲的經濟中心,各國商人、銀行家以及達官貴人等,都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涉及切身利益的世界 各地消息。因此,有人便投其所好,專門採取有關政治事務、物價行情、船舶抵達、起航等方面的消息,或手書成單篇新聞,或刊刻成報紙,然後公開出售。

人們根據其工作特點,分別稱他們為報告記者、手書新聞記者、報紙記者。這些專以採集和出售新聞為生的人,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職業記者。

◎創始於西漢(西元前二○六––二四)的《邸報》,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報紙。比西元前五九年,羅馬帝國凱撒大帝創建的《每日紀聞》,早一個世紀左右。

◎在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發現一張手抄邸報––《進奏院狀》,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報紙。約發行於西元八八七年(唐僖宗光啟三年),目前保存在英國不列顛圖書館。

■一月 十八日  星期四

上午起為華視「星雲法語」節目錄影。中午利用用餐時間,會見幾位信徒。到下午六時,先後共錄製了六十集,部分內容為––

  生活六威儀 

坐姿如鐘,必須穩重。
站立如松,必須正直。
容貌如鏡,必須明淨。
行止如法,必須合法。
視聽如教,必須受益。
思想如流,必須清流。

  真正的內涵 

真正的力量是忍耐,真正的智慧是寬厚,
真正的慈悲是包容,真正的財富是滿足。

  布施的層次 

施捨真理是上等施,急公好義是中等施,
濟貧救苦是下等施,施不甘願是劣等施。

  邪法 

不施而獲的取巧,不當利益的擁有,
不誠虛誑的傳播,不實惑眾的表現。

  良師益友的條件 

他挫折時,我給予勇氣。
他沮喪時,我給予信心。
他迷惘時,我給予指引。
他愚癡時,我給予智慧。

  不要記恨 

兄弟互相怨恨,受害的是父母。
夫妻互相怨恨,受害的是家庭。
同事互相怨恨,受害的是主管
政要互相怨恨,受害的是國家。

  鬥智與鬥氣 

粗者與人鬥力,愚者與人鬥氣,
慧者與人鬥智,賢者與人鬥志。

  如何自救 

用口不如用手,求人不如求己,
妒他不如學他,認命不如拼命。

  如何增加生活情趣 

會說,說出歡喜來。
會吃,吃出健康來。
會穿,穿出氣質來。
會玩,玩出天分來。

  以一當百 

一忍可以扺百勇,一靜可以制百動,
一念可以超百劫,一心可以做百事。

  教化的方法 

啟發教育在潛移默化,感化教育在身教言行,
指導教育在引發思想,懲罰教育在慈愛鼓勵。

  人的層次 

上等人,有慈悲有智慧。
中等人,有慈悲無智慧。
下等人,有智慧無慈悲。
劣等人,無慈悲無智慧。

  因人而異 

以實情給君子,以善態給小人,
以禮節給平輩,以恩惠給下人。

  如何大獲得 

能吃虧可以獲得大便宜,能受苦可以獲得大安樂,
能平氣可以獲得大力量,能散財可以獲得大聚集。

■一月 十九日  星期五

最近這一、兩年,經常是一半時間在國外,一半時間在國內。而在臺灣也幾乎有一半時間在北部,相對的在佛光山的時間就減少了。所以只要我在山上,法堂總是有川流不息的徒眾,有的來請示,有的來請安,有的來問法,也有不少人是來講他們的煩惱。

傳燈會會長依嚴和負責大慈庵園藝的天直法師,每天都會按時把新鮮的青菜送來法堂。每到用餐時間,我總是留徒眾在法堂用餐,藉此和大家進行師徒時間––

◎化緣是很美的,宇宙緣起的中道,就是在一個「緣」字,但要化善緣、好緣、歡喜緣、化對方的心。我一生不儲蓄,因我不要錢,但要有人緣。緣,要因不強求而有,要眾緣而成。

◎真正會作戰的將軍是不必選擇部下的;真正會做事,是要做難做之事,處難處之人。而經驗是從投入工作中所累積來的。

只要心能包容,就可以擁有全世界;反之,排斥越多,失去的也越多。

◎「好」與「不好」並沒有一定的準則,完全在自己的一念之間,但若成見不突破,則成了自我束縛的框框。

◎天時、地利、人和,對事業的成功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平時多培養善因善緣很重要。

◎投身為人,就要將人做好。要為自我的「身分」盡身盡力,任勞任怨而不失職。

◎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是在驚慌恐怖中度過,怕冷、怕熱、怕失業、怕欺侮、怕孤獨、怕老、怕死。觀世音菩薩為我們「施無畏」,讓我們不要怕,所以能幫助別人也不要害怕,很有意義。

◎般若人生的生活方式是自在與歡喜,這是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一個人若不明白自己的心,又沒有般若,境界一來,就會把持不住。

◎處處為人設想,不見得就會吃虧,如何讓信徒幸福快樂,是每一個弘法者的責任。

◎「打」、「罵」是面對教育沒有辦法時的辦法,有辦法的人是不會用武力的。

◎人因為不知慚愧、不知羞恥、不知感恩,所以才不會進步。

◎身為領導者,決策時要懂得從善如流,實行時則要擇善固執。

◎情緒是性格的一部分,會影響人的行為和表現,不要任由情緒主宰自己,否則將會失去很多機會和朋友。

◎世間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還大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胸。所以越是奉獻給人,自己越富有。

◎一個人的富有程度與他捨棄財物的能耐成正比,而「知足」是內心的一種態度,非從外在求得,而是自我內心的顯現。

◎懂得反省的人,比較會生出感恩心;有感恩心的人,是一個富貴的人。

■一月 二十日  星期六

下午二時,於臺南講堂社教館主持佛光山派下南部地區各別分院住持主管聯席會議。

古時候,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現在的資訊如此發達,但人的見識、膽量、能力,並沒有相對的增進,根本原因在於我們所受的教育,沒有教導我們去思考。就算在家,父母也是命令式的管教,一切按照指示行事,久而久之,養成了不去思考的習慣。

深感一個人常受識見的限制,對是非好壞、公平正義的取捨、獎懲的標準會有所偏差。「識」是指能識(認識、知解、學問、修養);「見」是指能見(接觸、覺 察、判斷、設計),為了擴張自我識見的範圍,除了多進修充實自我的不足外,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尤其身為主管者,負有帶動屬下的責任,更不應該懈怠。所以 要知道自己的長短,更要懂得規畫自己的生活,若以二十年時間來計算,可分為四期來自我雕塑––

第一個五年︰早晚課誦精進、發慚愧心知苦惱、勤息、禮佛、修禪定、培植福慧,來樹立自我形象。

第二個五年︰忍耐、接受、勤勞、謙虛、服務。

第三個五年︰實踐理想,發揮所長。

第四個五年︰弘化一方,為人師表。

人之性,在於有所得,會領眾的主管,能讓上下皆大歡喜。而且要以身作則,屬下才會響應。

佛門不同於一般社會機關,社會上的服務單位都是上司和員工的關係;在佛門服務信眾時,雖有主管和屬下的工作關係,但回到大覺寺、大慈庵共修時,彼此又是師 兄弟,情感比手足還親密。希望主管對屬下要多一分包容,屬下對主管要多一分恭敬,彼此都在學習中成長,要珍惜這段共事因緣。

領眾時,對屬下要求不能全用同一個模式,因每一個人的根性、專長、需求並不一樣,要知其性、用其長。在歷史上集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家於一身的三國時代諸葛亮(孔明),將其手下將領以專長分為––

1.仁將︰能用道理、禮法來管理部隊,關心部下冷暖,與之同甘共苦者。
2.義將︰做事能從長遠處著眼,同時不為名利所累,以獻身為榮,苟活為恥。
3.禮將︰屢建功勛而不以此為傲,性情剛烈又能忍辱負重者。
4.智將︰戰術靈活多變,遇事足智多謀,能轉敗為勝,轉危為安者。
5.信將︰對英勇殺敵及臨陣怯戰者,不論貴賤,處罰公正嚴明。
6.步將︰行動敏捷,氣概豪邁,善操兵器,固守陣地者。
7.騎將︰能攀高山,行險地,善騎兵,會射箭,進攻衝在前,撤退走在後者。
8.猛將︰氣蓋全軍,小仗打得認真,大仗打得勇猛。
9.大將︰對賢士能虛心請教,接受他人意見,寬厚而又剛強,勇猛而又多謀者。

諸葛亮因為能如此知人善任,所以使人人都能人盡其才,讓屬下沒有懷才不遇之嘆,是領眾者的最佳典範。

四時,於講堂主持佛光會南區督導長聯席會議。

因深感佛光會輔導法師能力有限,輔導成果不彰,而各分會的督導,則已歷經會長職務,有實際的會務經驗,擬甄聘督導升任督導長,來輔導各分會。

此提案在中區的督導長會議已提過,希望取得各督導共識後,再提交理監事會議決。

■一月 二十一日  星期日

昨晚離開臺南講堂時,已晚上七時,因逢假日,北上的高速公路車速只能開到三十公里,為免每次到臺北道場時,都打擾到大眾的休息,所以車行一入臺北市區,就轉往陽明山方向,昨晚安單在「小山蘭若」。

小山蘭若的清晨非常寧靜,視野所及的F山,都籠罩著一片白霧,頗有山在虛無飄渺間的景致,實在是靜修寫作的好環境。

因時節因緣的成就,佛光山除西來大學、佛光大學外,緊接著的嘉義南華管理學院及大陸武漢弘道大學都已陸續開辦,日前和心定、慈莊、慈惠等宗務委員提及,為 籌募這筆龐大的建校基金,擬發起「佛光大學百萬人興學委員會」,希望關心教育事業的佛教信徒及佛光會會員們,大家都一起來共襄盛舉。

「佛光大學百萬人興學委員會」緣起–– 

佛陀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教育導師,佛教也承擔起社會教化的功能。佛光山尚未開建以前,我們即已開始設立佛教學院,三十年來,於僧伽教育之努力,已在海內外設 有十五所佛學院,今為進一步實現教育培才的理念,更擬爰用此辦學經驗為基礎,創建佛光大學,於臺灣宜蘭及嘉義創建兩所學區;宜蘭學區已獲開發許可將動工興 建,嘉義學區也已建有教學大樓、學生宿舍等。且將於八十五年夏招生開學。

教育乃百年大計,需F策F力,方能竟其偉業,尤其建校耗資龐鉅,若無數十億元之經費不以為功,此非本山或少數人能力所及,故發起「百萬人興學委員會」,以 百萬「大學委員」每人每月捐資一百元,三年為期,凝聚百萬人之心力,連結百萬人之善緣,百年樹人之建校功德,得以圓滿。

參加辦法–– 

◎個人每月認捐百元以上,三年為期,即為本校之「大學委員」。
◎個人發心勸募十名以上「大學委員」,即為本校之「慈悲委員」。
◎個人發心勸募五十名以上「大學委員」,即為本校之「智慧委員」。
◎個人發心勸募一百名以上「大學委員」,即為本校之「光明委員」。
◎個人發心勸募五百名以上「大學委員」,即為本校之「菩提委員」。
◎個人發心勸募一千名以上「大學委員」,即為本校之「圓滿委員」。
◎可逕向本山各別分院、道場、單位,填寫參加興學委員表格。
◎凡發心為慈悲、智慧、光明、菩提、圓滿委員者,本會發給識別證一枚,以為徵信,並致贈募款手提袋一只,於每年功德表揚大會上頒發獎狀予以表揚。

■一月 二十二日  星期一

時序已進入農曆十二月,臺北的氣候有非常明顯的寒意,雖已深夜十一時,但臺北道場各辦公室仍燈火通明,如︰道場會客室、佛光會會員服務中心、佛光大學籌備 處、佛光緣社教館學員服務處,佛光緣美術館內正在整理書畫,佛光出版社、《普門》雜誌社內,還有伏案的筆耕者,大家好像都有忙不完的事。很希望徒眾平時忙 於弘法度眾外,在日常作息中,要懂得把握時間用心修持。

不忍大家工作太晚,只好到每一間辦公室,催大家休息。有不少徒眾趁機向我請示問題。有時講道理,不見得人人能體會,所以舉了幾個故事,希望故事的含義,能對徒眾有所啟示––

◎有一個富翁,覺得生活過得沒有意義,就去找一位哲學家,希望哲學家能減少他心中的愁苦。

哲學家就帶富翁到窗邊,對他說︰「你看到些什麼?」

富翁︰「我看見男男女女,還有小孩子。」

哲學家又帶他到一面鏡子前,問他︰「現在你看到些什麼?」

富翁︰「我看到我自己。」

哲學家︰「窗和鏡子都是玻璃做的,可是鏡子的一面鍍上一層水銀,因此你看不見別人,只看見自己。」

富翁聽了,恍然大悟。

◎漢章帝時,第五倫做司空。由於他為人正直、奉公盡職,深得人們愛戴,但也有些人因為他性格峭直而對他不滿。一次,有人問他︰「你有沒有私心?」

第五倫回道︰「曾經有人送給我千里馬,被我拒絕了。此後,每當朝廷讓我們三公選薦人才時,我心裡總是想到這個人,不過我始終沒有舉薦他。

我姪子生病了,我一夜去探望十次,回到家倒頭就睡;但我兒子生病了,我雖然不去探望他,可是卻整夜睡不著覺。依你說,我有沒有私心?」
◎齊威王即位後,不理朝政,將國家大事委託卿大夫治理,幾年間,諸侯不斷侵犯疆土。不少大臣進諫,但是威王就是不聽。

有一天,威王召鄒忌進宮,彈琴消遣,鄒忌就想利用這個機會向威王進諫。進宮後,鄒忌只以手撫琴,並不彈琴,威王不解,鄒忌就不厭其煩地大談樂理,但就是不 奏曲。威王說︰「先生,你的樂理是說到我的心坎裡,但是光知道彈琴的道理還不夠,必須審知琴音才行,請先生試彈一曲吧。」

鄒忌回答道︰「臣以彈琴為生業,當然要悉心研究彈琴的技法。大王以治理國家為要務,怎麼可以不好好研究治國的大計呢?這就和我撫琴不彈,擺空架子一樣。撫琴不彈,就沒有辦法使您心情舒暢;您有國家不治理,也就沒有辦法使百姓心滿意足。這個道理大王要三思。」

威王因之醒悟,便和鄒忌大談治國定霸大業。

◎愛因斯坦是二十世紀科學界的代表人物,他所發明的「相對論」改變了經典物理學的絕對時空觀,提出了時間和空間的相對性。

有一天,一個學生跑來問愛因斯坦︰「什麼叫相對論?」

愛因斯坦回答道︰「你坐在一位漂亮姑娘的身邊一小時,覺得只像一分鐘;如果你緊挨著一個火爐,只坐一分鐘,卻覺得過了一個小時,這就是『相對論』。」

■一月 二十三日  星期二

「譬喻」的說教方式,是經典十二種文體中的一種,也就是佛用種種譬喻來啟發眾生悟性的經文,這種不言而喻的教化,很適合無暇深入經藏,又很有心想親近佛法 的現代人。臺視「星雲說喻」節目,就是把我們生活四周的一些人事物,用故事的方式,來闡述佛法的真義。很受信眾及觀眾的歡迎。

今天為「星雲說喻」節目錄製的內容,部分主旨在說明––

◎笑容,是世界上最美的色彩;凡事多往好處想,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與人相處,不管認識不認識,都要主動與人打招呼、問好。而消除人際間的隔閡,最好的方式,不外溝通,透過溝通,才能促進彼此了解。

◎提倡環保、愛護我們的環境,必須大家一起來,不輕易亂丟一張紙來污染大地;說話聲音不要太大,以免擾亂大地安寧,這些都可以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共同來注重環保。

◎人生在世,有五件事是別人代替不了的,即吃飯、睡覺、大便、小便、走路,尤其「路」是要自己走出來的,要一步步才能達到目標。要在世間上保有生存的空間,不外要自主、自強、自發,唯有靠自己,才是穩當之道。

◎妄語,就是假話。人常為本身利益而說假話,為了要達到某一目的而欺騙他人,是很沒有智慧的舉止。

◎禪,非妄想,是一種用心探究的功夫,重在精神的統一,意志的集中,非杲坐、空坐,是要用心、用力的精進不已。

◎追隨長者,親近善知識學習,不外是希望能給我們一個棒喝的機緣,讓我們能刻骨銘心,改正缺失。

◎人在順境時往往會得意忘形,知本分是做人的根本。為人父母,要盡職教育子女;為人兒女要不忘孝養父母;為人公僕,要成為人民的保姆,要適如其分。

◎世間上很多人,為了名譽、排場、前後位置在做種種計較、比較;或是為社會上禮儀、人情、虛榮所束縛,致使不能將事情做得完美。如何去除虛浮外表,而達到重實質的做事理念,是大家要共同努力的。

◎處事的困難與容易,常依個人看法不同,難易的標準也不一樣,如果心不甘情不願,就算是容易的事,做起來,也會困難重重;反之,只要心甘情願,任何的困難,都會想方法去突破。所以,面對一件事情,先要確定自己心態,必定會有所發揮。

◎一個有信仰的人,其慈悲心、道德感都較一般人濃厚,表現在人情上的是有情有意,能將此愛心留存在世間,必定可以增加人生色彩。

◎人,不要有成見,世間上的因緣很妙,在因緣具足下,可以成就很多事業。凡事只問耕耘,自然公道易成。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戰爭,是一場與貪瞋癡等煩惱作戰的戰爭,要打勝戰,必須出奇制勝,不可刻板、固執。戒,主要是規範我們的身心,其德行重於大地;而貢高我慢是人生弱點,要能棄除,才能處事無礙,所以要打勝這場戰爭,最好的武器不外戒、定、慧。

◎歡喜比財富重要,一個人若擁有財富,但不歡喜,也不會快樂;保有一顆歡喜的心,比任何財富都珍貴,更何況,財富不一定要占有,能享有也很美。

■一月 二十四日  星期三

農曆新年將屆,各行各業都在加緊自己的工作進度,以配合春節假期,電視臺的工作也不例外,這幾天,先後為華視和臺視錄好存檔。上午,為中視「星雲說」節目錄影,內容有––
「不以諛諂親善友,於人勝法無妒心;
 他獲名譽常歡喜,不謗菩薩得無怨。」
––《妙慧童女經》

「藤摧墮井命難逃,象鼠蛇攻手要牢;
 自己彌陀期早悟,三塗苦報莫教遭。」
––《五家宗旨纂要》

「設要伏藏千億餘,以貪愛心無厭足;
 猶如大海吞眾流,如斯愚人最為貪。」
––《大寶積經》

「寧使貧乏於財位,遠離惡趣諸惡行;
 勿彼富貴亂諸根,令感當來眾苦器。」
––《攝大乘論》

「施時無貪無犯戒,無嫉無恚犯慈心;
 諸來求者便施與,無倦無亂無異見。」
––《攝大乘論》

「於諸毀罵我當忍,亦忍一切諸難苦;
 當為眾生讚忍力,亦自安住大忍中。」
––《大寶積經》

「當服慚愧藥,忍辱為衣裳;
 懺悔莊嚴華,熏用善心香。」
––《治禪病祕要法》

「低心似地,緘口如庫;
 摧挫人我,消停意氣。」
––《緇門警訓》

「禪河隨浪靜,定水逐波清;
 澄神生覺性,息慮滅迷情。」
––《傅大士誦》

「初修菩提心,習行十善業;
 成就心不退,入於大乘道。」
––《成佛之道》

「慈母像大地,嚴父配於天;
 覆載恩同時,父娘恩亦然;
 不憎無怒目,不嫌手足彎;
 誕腹親生子,終日惜兼憐。」
––《父母恩重難報經》

■一月 二十五日  星期四

中午用餐後,十二時由臺北南下,回佛光山。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因會務需要,常住最近甄選覺瑩、妙慧、妙因、妙均、印慧、妙志等人,派往佛光會服務,明天就要到總會報到,今晚覺瑩等六人,到法堂來告假,勉勵他們––

一個有為的青年,大都會挑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以現在的時代而言,最為人嚮往的是旅行社的事業,因這個行業,必須具備的條件,不僅要有地理、歷史的常識, 對各國各地的風情民俗文化,也都要了然於心,並且要善於言詞、為團員爭取最好的待遇。平常對於機票的預約、三餐的打點、行李的運送、安單、採購等種種服 務,都能應顧客的不同需求,一一滿其所願,這種應變能力,非具有挑戰性格者不易勝任。

佛光會的成員,大都是社會上的精英人才,各分會所從事的社區活動,對社會教化的成就,都是在為佛教做一個劃時代的貢獻。尤其是讓信眾有廣大的空間發揮,不 僅只有發心、布施而已,也能像僧眾一樣,奉獻智慧、能力為佛教的弘傳盡一己之力。加入佛光會的行列,如何服務會員?必須要具備––

1.有心弘法利生,具佛教使命感者。
2.有帶動群眾的大眾氣度,具社會性格者。
3.善於為會員解答問題,且思考靈敏,反應快。
4.能為會員排難解紛,滿足會員們的需要。
5.能輔導新會員了解佛光會,並樹立其理念目標。
6.依會員們的需要,舉辦各種講習會、訓練營。
7.依各地區(尤其是海外)風俗民情和法律不同,製訂規章、各種弘法活動辦法、和擬定拓展會務計畫等。
8.安排檀講師海內外巡迴講演。

參加社團活動,可以從會員、信眾身上學習到常識、經驗、心得,對自我能力的培養,較具有挑戰性的激勵。除此之外,更要隨順時代,不固執於自我成見中,並培養前瞻性的眼光。

在學習過程中,若禁不起一句話的考驗,如何能成事?禁不起挫折的磨練,怎能刻骨銘心的牢記?出家,一切所行所為就是志在服務信眾,不可有職業觀念。在佛門只要有慈悲心、大願力,沒有不成功的事業。希望大家能好好珍惜在佛光會服務的機會。

■一月 二十六日  星期五

為提升國際間宗教文化的交流並共同探討各宗教的互動關係,由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主辦,文建會、佛光山寺、中興大學、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協辦,佛光大學宗教文化研究中心承辦的第一屆「宗教文化國際學術會議」,今下午二時三十分,在佛光山東禪樓舉行開幕典禮。

來自美國、英國、日本、比利時、加拿大、香港、韓國、雲南、貴州、四川等十個國家地區的專家學者,如︰研究中國佛教的日本東京大學教授鎌田茂雄、原始佛教 阿毘達磨戒律的研究專家平川彰教授、美國天普大學教授傅偉勳、香港浸會大學宗哲系吳汝鈞、四川聯合大學宗研所的陳麟書及臺灣各大學教授,共三百多位學者參 加。將以四天的時間,在十二場會議中,發表八十篇論文。論文內容各站在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儒家、道教、伊斯蘭教及一些新興宗教等立場,來探討宗教信仰 與現代社會的關係。

在開幕典禮中,我致辭道––

1.佛教本身就是一個種類複雜的宗教,在佛教裡,有人喜歡參禪打坐,叫「禪宗」;有人喜歡念佛修行,叫「淨土宗」;有人喜歡持咒者,叫「密宗」;喜歡研究 教理者,又有顯教、密教及南傳、北傳、上座部、大眾部等多種派別。佛教以五乘佛法來包含所有宗教,如︰儒家講三綱五常,較注重人文精神,佛教將其歸入人乘 佛教。基督教講永生,信仰上帝才能進入天堂,佛教也講天堂地獄的觀念,然佛教雖認為天界享樂無窮,但未能斷除煩惱,終非究竟,因此把基督教歸入人天乘佛 教。道家主張清淨無為思想,偏重遁世潛修自度自了,佛教將其歸入聲聞緣覺二乘佛教,菩薩乘是將聲聞緣覺的出世思想和人天乘的入世精神,融和為一體,不僅自 利,更要利人。

五乘的佛法,將世界所有宗教大融和,任何宗教在佛教裡都有其定位,不會將誰排斥在外。

2.佛教的基本精神和別的宗教不同的是,佛教肯定人人皆有佛性,都能成佛。佛成道時即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佛不認為自己是權威 的,是最高最大的。佛與所有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的,所以佛收攝弟子的基本原則是︰四姓出家同為釋姓。佛教主張生佛平等,是一個互尊互重彼此包容的平等宗教。

3.佛教教理講的是因緣、果報等法則,緣起是具有因果性的,世界上一切的存在,皆是因緣條件的相關生起,離開各個結合的關係,就沒有實法可得。所以說宇宙 世間,基本上只有一個「緣」字,緣起性空,因果之間,「緣」將其調和起來,故佛不認為自己是創造者,一切皆是因緣所成。

4.佛教是心物合一的宗教,世間上有不少人講唯心,也有不少人講唯物,科學家重視物質生活,哲學家重視人文精神。佛教講究的是將物質與精神合一,也就是色與空的關係。在十法界中,除四聖、三惡道外,中間則以人為本,由此可知,佛教是主張以人為本、心物合一宗教。

在此次國際宗教會議上,為大家報告的是––
1.佛教是尊重包容五乘佛法的融和宗教
2.佛教是主張一切皆有佛性的平等宗教
3.佛教是提倡宇宙因緣果報的真理宗教
4.佛教是以人為重、心物合一的人本宗教

遠自日本專程來佛光山參加學術會議的佛學專家平川彰教授,在典禮上也表示︰「佛光山是以佛法實踐和教化為中心,如何將佛法弘揚出去,是很重要的一個課題。 在日本,前不久發生奧姆真理教事件,真理教信徒均自稱自己是佛教徒,日本民眾也不覺得奇怪,這是日本佛教對戒律的實踐、戒律的奉行欠缺所在,值得日本佛教 徒反省。利用此次會議因緣,聆聽各位學者對『宗教信仰與現代社會關係』的研究成果,內心很感謝。」

此次會議的策畫人佛光大學校長龔鵬程表示︰「宗教信仰與現代社會的關係,在過去宗教曾經被當成是一切價值的來源,或體例或價值歸向、或最終歸宿,但現代社會,這種價值、意義,已經失落或已斷裂。現在存在社會之中的宗教信仰,有兩種方式––

一是依存在教團中,以我們習慣的方式存活下去。

二是有些宗教以詛咒、厭棄方式存在於社會,如日本真理教,這些宗教認為世界充滿罪惡,充滿災難,最好由他們來扮演拯救者的角色。

其實宗教團體可以扮演『補充者』角色,如社會工作或社會救濟沒有做好,可以由宗教團體來做;也可以扮演『調解者』,如補充、調節社會不足的現象,發揮安頓生命、保持文化的功能。而新時代的宗教,應該是宗教信仰與現代社會的重新認識。」

四時三十分,開幕典禮結束後,即開車北上。晚上七時三十分,在新竹法寶寺為信徒們宣講《般若心經》。

■一月 二十七日  星期六

上午,與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北區各分會督導,於臺北道場為設置「督導長」一案,召開會議。

在英國求學的學僧淨因法師,給我的信中,提及「英國政府立法,佛教的佛學課程將成為英國各中小學校正修課程」,並附了一些相關資料,這則好消息值得讓大家知道––

西元一九九四年七月五日,英國的教育部長、大英王國大主教與全英國教科書決策委員會主席等三人,召集了全英國各大宗教代表會議,正式推廣及促進「各中小學 宗教教育不僅以傳統基督教為主,也應顧及與實行其他各大宗教教育」的新教育法令之實施。宣布政府主辦之公費學校的所有學生由五歲至十六歲,在中學 GESC&會考前,必須研讀五種宗教科目,即基督教為必修科外,佛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猶太教、錫克教等,由各地方教育部與學校磋商,選讀其中 之四科。
據知中學會考之宗教考試,最少要考二科,即基督教為必考科與另外任何一宗教科,所以各私立學校亦不能例外。

西元一九九四年,全英國教科書決策委員會,公布了兩種模範教科書與科目選擇之指南,以促進協助輔導各學校對此新教育法令之實行。全國一百零八個大小州郡,以此為依據,制訂出各自的宗教教學大綱,譬如肯郡(Kent County)為全英國最大之州郡,亦擁有最多學校(六百三十所中小學),此郡之教育部(地方教育部)已議決公布,並指示其所管轄之所有學校,選擇佛教為第二宗教必修科。

據主管肯郡宗教教育的韓利普先生(Mr.Hannibal)所言,佛教以緣起法、四聖諦為基石,符合當今科學,易為西方人所接受;倡導五戒、十善、四攝、 六度,又主張和平、非暴力,對提升社會道德、維護社會安定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肯郡教育部宗教組的官員,尤其是他本人都非常樂意,並積極促成佛教在 每一所學校成為正修科,這是英國政府有史以來第一次公開在各中小學推廣佛教教育。

在以基督教為國教的英國,佛教能得到承認,並由政府立法,列為全國中小學校之正修課程,不但是在英國,就是在全世界(除東方泰國和斯里蘭卡外),尤其是西方國家,實為史無前例的創舉。

晚七時三十分,續於新竹法寶寺宣講《般若心經》。十時,開車南下回佛光山。

■一月 二十八日  星期日

把關懷和溫暖送到低收入戶手中,讓他們也能在寒風中,度過一個溫暖的新年,是佛光山自開山以來,每年所要舉辦的冬令賑濟活動。

今年的賑濟活動,在慈悲基金會的安排下,一大早就派了三十部專車和百名國際佛光會的義工,前往高雄縣十四個鄉鎮,接送一千兩百戶低收入戶到佛光山。

在發放物品前,由我引導大家在大雄寶殿誦經祈福,並勉勵所有受益戶︰「大家今天來到佛光山,所領取到的不僅是一份財物的資助,在佛前更是領納了一份福田。 好的田經過開發,就會有好收成。大家在誦經、禮佛中,種下了菩提種子,已蒙佛光加被,這些便是福田裡的資糧,經過努力耕耘,日後便能成長富貴,增福進德, 將來也會有能力幫助其他的人。」

除賑濟品的發送外,慈悲基金會亦專程請高雄榮總、高醫、海軍八○六總院、民生醫院、凱旋醫院、原祿骨科、市立中醫醫院等多所著名醫院的名醫,如余家政、閻 山根、黃傳勝、吳族偵、蔣炎輝、楊雄麟、林素芬、林振樑、蔡松靜、何清源、翁朝居等醫師,為低收入戶們免費醫療和健康檢查。

除高雄縣外,臺南、嘉義、桃園、宜蘭、澎湖等各別分院,也同時舉行賑濟活動,而佛光山臺東日光寺,及佛光會臺東各分會則於上個星期陸續以海、空運將賑濟物品送抵蘭嶼,在蘭嶼成功水產職校蘭嶼分部活動中心,將禮金和賑濟物品,送給兩百戶低收入人家。

一份物品,代表我們的關懷;一個合掌,象徵我們的祝福。祝福每戶受益人家,除了福田外,更有健康的身體,將來也一樣能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晚七時三十分,前往臺南講堂,為信徒們宣講《般若心經》。

■一月 二十九日  星期一

上午十時,在如來殿會議室召開「佛光大學南華管理學院」董事會。

在十方信眾的殷切盼望下,籌備已久的佛光大學,將於今年八十五學年度,在嘉義南華管理學院校區正式招生。而宜蘭的佛光大學大約在三月初,整個開發執照就可以正式核發下來,希望在農曆過年後,能開始動工。

佛光大學校長龔鵬程先生對南華管理學院的規畫––

1.以綜合大學為目標,培養通識的專業人才。

2.由研究所辦起,建立學術研究風氣,導引大學教學走向。

3.以整體教育資源來規畫系所發展,即「一體分支」的型態來發展,各系所之師資、研究等相互支援配合,教師不由單一系所聘任。

4.以現有校區為基礎,逐步結合其他校區,發展人文、社會、管理、傳播、教育、設計、國際等七個學院的綜合大學。

5.今年將招收的各系所分別是教育社會學研究所、出版學研究所、資訊管理研究所、文學研究所、哲學研究所、亞太研究所、歐洲研究所。其中文學研究所和哲學研究所還招收博士班。

南華管理學院為雲嘉地區第一所私立大學院校,本著服務社會的精神––

1.將利用本校各系所教育資源,開設學分班課程,提供雲嘉地區民眾繼續進修的機會。

2.接受政府機關與企業團體委託,規畫及設計課程,提供在職專業人員進修機會。

3.辦理系列生活講座,將各類知識融於日常生活中,回饋給地方社會。

4.結合嘉義師院、中正大學、雲林技術學院等教育資源,互相配合發展,以促進雲嘉地區之進步,也以此為學校發展之動力。

晚七時三十分,於臺南講堂續講《般若心經》,圓滿此次的講座。

■一月 三十日  星期二

為紀念佛光山開山三十周年,拍攝「佛光山」紀錄影片的中影公司工作人員,已開始著手進行,今和導演王童先生,商研劇本內容,初擬劇情約六千字左右,以旁白的方式來說明或介紹,讓大家可以從銀幕上,認識佛光山。

將佛光山三十年來所秉持的一些理念或可以列為文獻的句子,在弘法教化中或生活禮儀上表現,如––

佛光山的宗旨︰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慈濟福利社會、以教育培養人才、以共修淨化人心。

佛光山的性格︰人間性、大眾性、文化性、教育性、國際性、慈濟性、菩薩性、融和性、喜悅性、包容性。

佛光人的人生觀︰以退為進、以施為捨、以無為有、以眾為我、以空為樂、以教為命。

佛光人工作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服務。

佛光山對佛教的影響︰ 

1.從傳統的佛教到現代的佛教 2.從獨居的佛教到大眾的佛教
3.從誦經的佛教到歌詠的佛教 4.從地區的佛教到國際的佛教
5.從經懺的佛教到事業的佛教 6.從散漫的佛教到制度的佛教
7.從靜態的佛教到動態的佛教 8.從山林的佛教到社會的佛教
9.從宗派的佛教到融和的佛教 10.從出世的佛教到入世的佛教
11.從寺院的佛教到會堂的佛教 12.從行善的佛教到傳教的佛教
13.從法會的佛教到活動的佛教 14.從老年的佛教到青年的佛教

佛光山的成就︰ 

1.現代教團︰兩序有級、僧信四眾、事業基礎、文化教育。
2.國際化:佛光會、各國道場、國際會議、各派交流。
3.人間佛教︰生活法語、人生禮儀、家庭佛法、社會應用。
4.兩岸交流︰北方文化、南方教育、佛協為緣、文教為本。

佛光山的事業︰光榮歸於佛陀、成就歸於大眾、利益歸於常住、功德歸於檀那。
以及「如何做個佛光人」五講,都能代表佛光山的宗風。

明天起,在臺北又有一連串行程,下午即開車北上。

■一月 三十一日  星期三

上午十時,為國際佛光會的幹部及工作人員上「佛光學」的課程。

徒眾慧義、慧悟、慧約今將前往南非就職,特來告假,勉其在海外弘法,必具刻苦精神,生活作息要自我約束,適應海外生活方式,不外「忍耐下去」。

應信眾的需求,佛光山已為海內外的信眾設置了共修道場,全世界各個重要城市據點,也都有國際佛光會的協會、分會。目前佛光山所要從事的是往建大學方向邁 進。佛光大學的建校基金,原本只想用托缽方式來籌款,沒想到因緣聚會,連同西方、弘道、南華等已有四個大學將同時開辦。

立委潘維剛及一些關心佛光大學發展的信徒和佛光會員,日前在一次「素齋談禪」中,建議要以「聚餐」方式,來為佛光大學募款。

演藝公會理事長姜厚任先生表示,在募款餐會時,願意促成演藝人員來共襄盛舉。

趙寧先生則願意將自己的著作拿出來義賣。

有二十五年歷史的梅林素食館董事長夏照林先生表示,歡迎在他的太陽城餐廳舉行餐會,他以佛光山皈依弟子的身分保證,品質會維持一定水準。

由於這個因緣,「與智慧結緣––佛光大學募款餐會」,今晚七時三十分在太陽城餐廳舉行。認捐款從一萬元到五萬元不等,席開五十桌。

餐會進行時,首先由中央黨部副祕書長鍾榮吉先生,義唱一首「跟往事乾杯」,臺下信徒們喊價到六萬元;立委潘維剛的「瀟灑走一回」,義唱五萬元;影星恬忸和 周丹薇的合唱,喊價到十萬元;功德主陳麗華、陳麗妃姊妹的「戲鳳」,喊價二十萬元;功德主黃麗明的「古早調」,則喊價到七萬元。對每位發心上臺義唱的先生 小姐,臺下的信徒都非常熱情的捧場,喊價聲此起彼落,很是熱鬧。

佛光大學校長龔鵬程先生表示︰「非常感謝大家對佛光大學如此發心奉獻,讓我們辦教育的人很感動。佛光山設有佛學院、普門中學,長久以來一直想辦所大學,過 去因限於法令關係,從海外的西來大學先創辦。現在因緣具足開辦了佛光大學,今年嘉義南華管理學院校區也將要開學,在所有教育體系中,以大學階段為最重要, 但大學要興建起來,還要花費很大的力量,對大家的發心我很感謝。但我還不知足的想向各位化緣圖書,因學校內若有專業圖書館,就能顯現出特性,除專業圖書館 外,我們的理想還要有研究圖書館、教學圖書館、弘揚圖書館等等,希望佛光大學能為高等教育建立一個新的典範。」

真有說不盡的感謝,我不知道吃飯還可以用這種方式。佛光山開山到現在,不曾出過山門化緣,為籌募佛光大學經費而辦此聚會,都孕育著大家的發心布施與智慧的 結緣。太陽城老闆夏照林先生對我說,為籌備今晚的素齋,全部的鍋灶、碗盤筷子等都洗過,保證全素。藉著佛光,加被今晚參與這一席餐會的每位信徒,家家平安 吉祥。

自知之明 1996/2/1~1996/2/15

■二月 一日  星期四

上午九時,列席本月分宗務委員會議,此次議程主題,主要在配合「佛光山三十周年慶祝活動」而確定西元一九九六年到西元一九九七年的本山行事活動––

西元一九九六年(民國八十五年)︰ 
二月 
.佛光大學百萬人興學運動行腳托缽
.第二十三期短期出家修道會
.春節平安燈法會,信徒香會

三月 
.佛光山迎佛法會
.佛光青年聯誼會
.佛光山萬人皈依典禮

四月 
.慶祝佛誕節浴佛法會(南部在高雄體育館,北部在林口體育場)
.國際電子《大藏經》研討會
.香港紅磡體育館佛經講座、皈依三寶典禮、梵唄音樂會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第二屆第一次理事會(地點在馬來西亞)

五月 
.佛光山功德主會議
.佛光山收藏展開幕
.佛光山開山三十周年紀念大法會
.佛誕節萬人朝山浴佛法會
.籌建佛光大學啟建水陸法會(地點︰臺北道場)

六月 
.世界佛教傑出婦女會議

七月 
.佛光大學南華管理學院開學
.兒童夏令營(四個梯次)
.傳授在家五戒菩薩戒
.第二十四期短期出家修道會
.梵唄僧舞演出(臺北在國家戲劇院,臺中在中山堂)

八月 
.梵唄僧舞演出(臺南文化中心)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第五次世界大會(巴黎)
.第二十四期短期出家精進修道會
.第二十五期短期出家修道會
.道糧齋僧功德回向法會
.開山大師七十華誕慶祝活動

九月 
.出版《經典寶藏》一百三十二冊
.出版《佛教》叢書十冊
.發行《大師七十年譜》
.發行「佛光山」影片
.世界佛教義工會議
.澳洲南天寺水陸法會暨傳授在家五戒菩薩戒法會

十月 
.世界宗教大學領導人會議
.傳授萬佛三壇大戒
.佛光山十萬人皈依典禮

十一月 
.澎湖海天佛剎水陸法會暨傳授在家五戒菩薩戒法會

十二月 
.佛光親屬會
.傳授在家五戒菩薩戒法會
.籌建佛光大學啟建水陸法會
.臺北國父紀念館佛經講座
.臺北佛光緣美術館書畫義賣
.香港東蓮覺苑啟建水陸法會

一九九七年(民國八十六年)︰ 
一月 
.佛陀成道萬人點燈法會
.出版《佛光大藏經––般若藏》
.世界佛教傑出青年會議

■二月 二日  星期五

上午七時三十分,搭機回高雄。

九時三十分,於普賢寺主持佛光會鼓山分會督導林昭忠先生和會長陳米秀小姐的佛化婚禮。這是國際佛光會成立以來,第一對督導娶會長的新人。今天到婚禮現場祝福者,除雙方家長、親朋好友外,就以佛光會會員最多。虔祝每個會員們,都能共同組織佛化家庭。

十一時,和普賢寺住眾及日文佛學班同學進行「師徒時間」––

.如何讓自己覺得有用,「自知之明」很重要,明白自己的長處及缺失,若本身條件不夠,則要虛心接受別人的教育才會進步,把自己用在最適當的工作上,才能發揮所長。

.做事除正見發心外,精神毅力也不可少,因它可以保持我們的恆長心。

.與人相處,不要常為一點小事就計較、比較,對自己又不要求,修行主要是在修自己、要求自己,改掉自己的劣習。

.有的人太好講話,把能力都講完了;有的人太不愛講話,讓能力不能發揮,故講話適中很重要。

.理想的工作方式,不外方法要集中,觀念要溝通,最具代表性就是集體創作。

中午用餐時,只見普賢寺的小姐們忙著擺碗筷、上菜、送茶水、遞毛巾,還有張艷英師姑(加入師姑行列就在普賢寺服務,且發心八年不調職)、蘇紋慧、廖思萍、黃美瑛、陳淑蓮以及下班就到普賢寺的朱淑玲等人也一起幫忙。

前兩年,陳淑蓮小姐一再要求出家,當初因念她年紀還小,要她慢兩年再談出家的事。今天則聽說她在上個月已文定了,我忍不住問道︰「妳不是已經準備要嫁給佛祖了嗎?怎麼又跟別人訂婚呢?」

淑蓮羞澀地回道︰「師公,因為您喜歡吃麵,所以我就嫁給一個做麵的。」

以一生的幸福來換取我喜歡吃麵,這代價太高了吧。中午,一連吃了兩碗麵,以回報淑蓮的這份孝心。

下午,搭一時二十分的飛機回臺北。一位署名張英姿的信眾,給了我一封信,信中提到––

「……今天在普賢寺有緣見到師父您,並且和您那麼近的談話,心裡覺得好高興,並且訝異師父是那麼平易近人,就像是自己的父執輩一樣。

最高興的是今天終於有機會向師父懺悔;弟子在學生時代,曾經和同學批評過師父您,這幾年來親近佛法後,才知道這是毀謗,當時對您不了解,又人云亦云,才會 犯下這種錯,心裡真是懊惱,因此一直祈求,希望有朝一日,能有機會親自向師父懺悔,今天終於達成心願,師父請您原諒弟子過去的無知和愚癡……。」

才回到臺北道場,即會見不少訪客,有︰前高雄縣長余陳月瑛和立委許榮淑女士。余陳縣長雖已去職,但在民眾的心目中,地位不但不受影響,反而更高。

臺北道場信徒代表江碩平居士,擬籌辦旅行社。只要能服務信眾、方便信眾,各行各業都值得去發展。

總統府資政郝柏村先生來訪。郝資政畢竟是軍人,和他談話,真可推心置腹。

佛光大學校長龔鵬程,將舉辦「佛光大學教職員講習會」,地點在佛光山,如果行程不衝突的話,屆時我很樂意和教職員座談。

教育部次長楊朝祥先生,和其屬下一行三人來訪,非常感謝他們對佛光大學的關懷,現在的官員很了不起,都是在做事,不是在做官。為了佛光大學的成立手續,多 次和教育部公文往返,主其事者不但不擺架子,還會補上一句︰「還需要什麼服務嗎?」這種開通、開明、為民服務的形象,讓民眾對於政府方面的信心,有正面的 強化作用。

正忙著總統競選工作的陳履安先生,晚上到臺北道場來,和我談到主軸問題,他要以「和平救臺灣」為口號,我則建議以「良心和平救臺灣」更貼切,他欣然接受。

■二月 三日  星期六

應服務於佛光會的徒眾要求,利用早上時間為佛光會的幹部和工作人員上課,內容有––

.佛光會如何與別分院相處?
.佛光會如何與友寺往來?
.如何做好一個輔導法師?
.我們能給佛光會員什麼?

.如何開拓分會?
下午三時,前往基隆極樂寺,為信眾主持一場皈依三寶典禮。發心皈依的信眾近二千人,可見極樂寺度眾很用心。

勉發心皈依的信眾,皈依後,至少每個月的初一、十五要到道場來禮佛。如果時間允許,一星期要到道場來參加一次共修,聽經聞法的修持功課,不可懈怠。就像西方人士每逢星期日,都會上教堂禮拜一樣,這樣才像個佛教徒。

晚上七時,和極樂寺的護法信徒,舉行「師徒接心」。

信徒的層次可分為––

1.一般到寺院禮佛者,稱「香客」。
2.皈依三寶後,才能成為正式的「信徒」。
3.信徒若加入佛光會、禪坐會、念佛會,就成為「會員」。
4.會員若能幫忙解決寺院的事,或提供建設性的意見,則可提升為「護法」。
5.護法又可提升為「功德主」,本山功德主分有九品,可以享有不同等次的優待。
6.功德主又可提升為「寺院代表」,可以代表道場向外交涉,聯絡、度眾,及出席各項會議。

於接心時間,回答護法信徒的發問,信眾所問的問題都與自身修持有關,信徒能如此精進,未來檀講師一定不乏其人。

座談結束前,由我頒發極樂寺的「信徒代表」證書,分別有︰林水木、徐少萍;吳進乾、孫淑英;陳文鋒、李鳳玉;張國隆、張黃素蘭;陳戴鏘、吳玉霞;喬靝復、黃秀玲;黃忠結、韓麗春。

■二月 四日  星期日

上午十時和下午四時,先後參加了兩個梯次的「護法信徒的師徒接心會」,由於臺北道場的護法信徒多達兩千多名,為了讓大家都有發言的機會,所以分為兩個時段舉行。

所有的經典都是座談會的紀錄,懂得這個道理的信徒,都很能把握發問的機會。慈莊、慈惠、慈容等人,也以各人負責的工作範圍,一一向大家介紹,其中有兩點值得一提––

1.海內外的嘉賓,只要到臺灣來,臺北道場是必須拜訪的一個定點,尤其是用餐的板聲一響,四面八方都會有人來用餐,這種普同供養的佛光普照,都是各位護法信徒的功德。

2.由於佛光大學每個月舉辦一次學術會議,臺北道場透過學術會議、文化教育、及種種活動的傳播,已為世界各地所熟知。這功勞也都是各位護法信徒所成就的。

在今天的「護法信徒師徒接心會」上,新聘任的護法代表有︰張金賢、張嬌、林成果、楊彩雲、黃啟起、陳麗華、周添榮、周陳春梅、陳俊雄、陳鄭秀子、羅秀雄、羅李阿招、詹信夫、詹吳峰春、蘇月桂、蔡美英、張姚宏影等人。

總統候選人陳履安先生和王清峰律師一行人,今晚到道場來禮佛,隨緣請他們和護法信徒們講話。

陳履安先生︰「我此次出來參選感觸良多,學佛使我安靜下來,現在為了選舉又忙了起來。以往的朋友疏遠了,但現在也因參選交了很多新朋友,大師因為支持他的 徒弟,帶給大家或多或少的辛苦。此時此刻僅以感恩的心來感謝大家的支持。護持佛教的方法很多種,我以選總統的方式來護持佛法。願透過佛法的力量,使社會更 安定。」

王清峰律師︰「國家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但國家若沒有值得敬佩的領導人站出來,要怎麼辦?我相信因果,只要認真的去做,凡事就不會錯,希望臺灣是真正人間淨土的蓬萊仙島。」

陳曹倩女士(陳履安夫人)︰「我是一個很普通的家庭主婦,這幾年接觸佛法後,才開始探討內心生活,及學習如何做修持的功課。學佛之後,我將自己擴大了,懂 得去關心別人、照顧別人,並且向大師學習如何行菩薩道,把關懷自己家人的心擴大去關懷別人。很感謝大家的支持。」

■二月 五日  星期一

清晨五時開車南下回佛光山。

九時三十分抵法堂辦公室時,桌上已有一大疊信件等著處理,除一些信徒外,大都是徒眾與叢林學院學生的信,平常少有時間和他們接觸,寫信就成了和徒眾印心的橋樑,每次看完徒眾的信,都有股衝動想見大家,也很急著要回答他們的問題。

晚七時,於如來殿大會堂,集合全山住眾和學生,舉行一場「師徒時間」。

慈惠、慈嘉、依嚴、慧日、滿華等人,先向大家報告自己在工作上的所見、所聞心得及工作上需與大家配合的事項。

就徒眾在信中的問題,藉此機會跟大家說明––

.佛教如大海,能納百川。排斥他人、嫉妒他人皆非佛教徒行為,要有百家皆鳴,集體創作的觀念,佛教的舞臺才會寬廣。
.佛教事業是福田事業,能帶給人歡喜、信心。
.哪一個地方能融和,哪一個地方就會有歡喜。
.你與我非兩個人,而是一個人,唯有同體,才能有慈悲。
.人說話要真實、要會表達,會講話的人,要講出讓人歡喜的話,不要傷害到別人。人與人相處,要注意和諧,不要有尖銳的氣氛。
.要學佛法先除我,要成就事業先無我。
.人大多在「果」上計較,很少去注意「因」,所以永遠也辦不好事。
.能幹的人,並非只是要做「上、中、前」的人,而是做事、說話皆能讓大家皆大歡喜。
.煩惱來時,要用正念來應對,魔來魔斬,佛來佛斬,能如此,又是另一番境界。
.一個人如果讓對方不歡喜,不滿意,則要設法去彌補,儘量讓人歡喜、滿意。
.三法印指的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常常提起此正念,可以減少很多煩惱。
.常懷有「生氣不如爭氣」、「我擁有很多」、「稀有難得」的觀念,人就比較懂得感恩。
.人最恥辱的,莫過於把無知當有知,所以學習態度要認真、謹慎、努力、有恆、專心、不苟且、不敷衍。
.世間上有一種醫藥,能治我們的衰退,那就是力行。
.「學」與「問」是求學進步的捷徑,「學」是自我教育,「問」是請教別人,兩者不可偏廢。

■二月 六日  星期二

最近耳聞徒眾多人因病請假,雖然說,修行人帶三分病好修行,但要把病當成是逆增上緣才好,而不是將病當成自我懈怠的藉口。

俗云︰「久病成良醫」自己要做自己的醫師,不要讓病成為煩惱;世俗也常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人生病久了,一定會給人家嫌棄,普天下皆是如此。

希望徒眾平常除了注重身體保健外,若生病了,要循正規的治療之道,不要道聽途說或亂吃偏方,這也是最基本的醫學常識。

一般生病的原因有︰

1.久坐不臥,2.飲食不調,3.精神憂鬱,4.過度疲勞,5.淫泆,6.瞋恚心重,7.忍大便,8.忍小便,9.制上風,10.制下風等,以及飲食不節制、坐禪不調、業力所使。

如果是業力病,則消業、消災、消難的唯一方法,不外是「發心」,發心作務、發心禮佛、發心看經、發心助人、發心精進、發心念佛、發心抄經、發心整理環境。

病會帶給人煩惱,怨憎會苦的人事也會帶來煩惱,有時為了一句話也會起煩惱,面對思想、見解不能溝通共識時也是煩惱之源。

當煩惱來時,要如何對付?有功夫者,則十八般武藝樣樣皆通,學佛就是要跟自己煩惱作戰,而對付煩惱的最好方法是「解鈴還需繫鈴人」,自己的煩惱要自己去對 付。煩惱即是無明、不明白,因不明白才起煩惱,因明白就沒事了。要知道自己的「病」源(煩惱)在哪,才好對症下藥。

徒眾永瑋,患有糖尿病多年,非常關心他的健康狀況,他在給我的信上說––

「病魔曾是我的煩惱,卻也是我的善知識,它讓我體驗到苦、空、無常、無我。修六度是我對治病魔這個煩惱的方法––

1.病中體驗無常,故把東西樂於布施。
2.生病不能亂吃東西,故不放逸。
3.肉體的疼痛,需忍耐。
4.時間無常,故更精進抄經、誦經、禮懺。
5.躺在床上觀「誰在疼痛」。
6.化煩惱為菩提,因病而增長我的道心。

生病是業力,卻沒有造成我修行上的障礙,在弘法利生上,我會勇往直前,請師父寬心,我不會被病魔打倒。」

如果每一位生病的徒眾,都能有永瑋這種觀念,我就比較放心,問題是,每次看到徒眾請假單上,半年、一年的病假,一顆懸念的心,總牽絆不下。

■二月 七日  星期三

由桃園縣政府社會局主辦,桃園講堂承辦的「青少年生命探索營」來山舉辦活動,上午十一時,於東禪樓禮堂舉行閉幕典禮。

隨緣在閉幕典禮上和這些青少年講話︰我這一生最感到富貴的是我知道感恩。希望大家這幾天在佛光山,不要入寶山而空手回,下山回家以後要––

1.帶回一些不同的價值觀念回家。
2.有得道的體驗,今後知道惜福惜緣。
3.心靈上的成長,會關心家庭,孝順父母。
4.生活上有威儀,說話有禮貌,重新有一個「我」。

利用跑香時間,巡視各院會辦公室,雖是休息時段,但仍有不少人留守工作崗位。一面經行,一面回答徒眾的問題––

.人不要有仇恨心。很多不好、不稱心、不順遂的環境,都是在教育我們,保有一顆「受教」的心,自然就不會起瞋恨。

.本身條件不好,又要求別人厚待自己,享受不同的待遇,那是不合因果的。

.佛教若完全只辦善事,那是佛教的沒落,宗教應該重在淨化人心,改善社會風氣。

.有無並非形象上的,而是指超越金錢以外的智慧、品德、良心,這些比金錢更有價值。
.宗教因有信仰,其生命的歷史比較長久。

.會善用時間,就是會處理生命,把自己的生命安排在最好的階段。

.身為佛光人,本來就很辛苦,「偉大」是由許多辛苦所莊嚴起來的。

.大丈夫要爭千秋,不要爭一時,要禁得起一次次的考驗,不輕易向挫折妥協。

.對私人道德不侵犯,對常住、對大眾的利益要有正義感。

.一場戲要有多種角色組合,不可能只有主角一人。

.自在與歡喜是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它們美化了人的生活方式。

.感謝因緣的人才會富有、才有人緣;浪費因緣,不惜因緣者是貧乏的人。

.人不要太自私,多顧念大家一點,大我的觀念提升一點,比較不會苦,能隨緣可以減少一些麻煩。

.一個人要成功,必須要有時間觀念,有一時的時間、有一日的時間、有一分一秒的時間,要知道如何去運用。

.我自認是個「人才開礦者」,具有在沙裡淘金的能耐,對人事沒有一定標準,是因人而異,以培養人才為重點。

.沒有「舉過」風氣的地方不像教團,但有檢舉之後,也必須要有人輔導。

■二月 八日  星期四

上午六時,開車北上。

下午一時起,於臺北道場會見多位訪客,有華視總經理張家驤先生、陳麗華小姐、來自北京的胡嘉華小姐、和從洛杉磯回臺的《中國時報》記者卜大中先生等人。

報載,由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及日本各國專家組成的考古隊,在加德滿都西南約三百五十公里的藍毘尼園內的摩耶古廟中,掘至地下約五公尺深處,發現一處遺跡,據證實是佛陀的誕生地。

考古隊表示,他們掘出的這處遺跡,是一座七層磚砌成的平臺,上有一塊碑石,其年分推算是在一統大半印度半島的阿育王年間。阿育王於西元前二四九年抵藍毘尼園時,在悉達多太子誕生地,建了一座磚臺及立碑,附近還豎立一根石柱,而這根石柱至今仍然屹立於此。

根據古文獻所述,迦毘羅衛國的王后摩耶夫人,懷孕待產時,遵從當時風俗歸寧拘尸利城(現今尼泊爾境內),準備生產,途經藍毘尼園,開始陣痛,遂在一處聖地 沐浴,出池二十五步後,產下悉達多太子。藍毘尼一名官員表示,考古隊發掘出的遺址,距一個池塘剛好大約是二十五步之遙,與佛典的記載完全吻合。

尼泊爾總理德烏巴,則正式向外界聲明,藍毘尼園的摩耶古廟中,為釋迦牟尼佛確切的誕生地。

記得西元一九七九年(民國六十八年),我帶領僧俗大眾共兩百人,前往印度朝聖,到藍毘尼園聖地時,當地有一位長老,就曾親自引導我們到摩耶古廟,瞻仰佛陀的誕生聖地。

藍毘尼園在史上被湮沒許久,直到西元一八六九年才由印度的考古學家確證現在的地點,猶記得十多年前看到的藍毘尼園,是用木樁鐵絲圍起來的,範圍很大,園內 有兩座廟,一座是西藏廟,大殿內供奉有佛像;一座是摩耶夫人廟,內供奉有石板雕刻的佛母摩耶夫人和悉達多太子降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聖像。

摩耶夫人廟地基較平地高出數尺,而殿內卻甚低沉,面積不大,僅能容下少數人禮拜,我們人多只能分批進入禮拜。摩耶夫人廟前不遠處,有一顆無憂樹,高逾兩 丈,樹幹直徑也有六、七尺,枝葉繁茂青翠,據傳當時摩耶夫人即手攀此樹,產下太子。廟旁右側有一長方形水池(此為西元一九三一年發掘出來的),相傳為佛陀 誕生時九龍吐水處。廟後有一石柱,昔日阿育王信佛虔誠,曾在佛教各聖地造立石柱,並在石柱上刻文說明。由說明中,我們得知此石柱是在西元一八九六年發現 的,高有十三英尺,圓周有七‧三英尺,建於西元前二百四十四年,石柱上的馬頭已經失去,石柱上的刻文為––

「天愛喜見王於即位灌頂二十年後,親臨此處禮拜。因此處為佛陀釋迦牟尼誕生聖地。故建石柵、石柱以資紀念。藍毘尼園免除賦稅,但出產品僅納八分之一就可。」

阿育王石柱至水池之間,有數處用紅磚砌的圓壇,高約五十公分,猶如蓮臺,相傳為佛誕生時,七步蓮花的象徵。

阿育王距佛在世時僅一百年,所以其查證最具可靠性。

尼泊爾境內,除藍毘尼園外,還有很多佛教遺跡,如垂蔭蕪坡,供養著佛陀的真身舍利;拉里柏有方形寶塔;燃燈古佛廟,是佛陀宿世行菩薩道捨身餵虎處,以及佛教博物院,珍藏各種佛像、法器等。

佛教在尼泊爾與印度一樣,都具有悠久的歷史,但印度在西元十三世紀時,很多聖蹟都毀於回教入侵;尼泊爾地處山區,閉關自守,得免魔難,因此可保持藝術寶藏不被掠奪,聖蹟不被異教破壞。

在西元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底,我們一行兩百人,從印度朝聖歸來,各大報都有發表我們朝禮聖地的所見所聞,尤其是藍毘尼園佛陀的誕生地,本山《覺世》旬刊和 《普門》雜誌也都有詳盡的說明及專刊報導,只是少有人重視。事隔近二十年,在尼泊爾等多國的考古學家認定下,才廣受重視。深感佛教界人士,今後應要多與學 術界聯繫,在這講究專家的時代,凡事只有在專家學者的認定下,才會受肯定。

曾有人說,輪迴思想,早在二千多年前,佛住世時就有了,但一直受到質疑;直至近年來,美國的布萊恩‧魏斯先生,出版了《前世今生》,輪迴思想才被舉世認定,所以有人戲稱,這期間的差別,是因佛陀沒有耶魯大學的博士學位。

晚七時三十分,於板橋講堂,為信眾宣講《般若心經》,預計明晚圓滿。

■二月 九日  星期五

為配合佛光山三十周年,今年的佛誕節,於國曆四月六日在高雄體育館,四月七日在臺北林口中正體育館要擴大舉行慶祝活動。

上午和北區各別分院住持,於臺北道場就此活動開籌備會議。

佛教徒每逢佛誕節在大雄寶殿上供、浴佛外,就沒有其他活動了,顯得有點冷清。印象中在民國五十年左右,我在宜蘭辦了一次「慶祝佛誕節花車遊行」,當時以每鄰為主,提供花車,那時真是盛況空前,花車遊行之際,後街看不到一個人,因大家都去看遊行了。

多少年來,我也很有心再辦一次類似的活動,但始終因緣不具足,前不久我還在構思,希望佛光會每一個分會準備一部花車來慶祝佛誕節。不過今年已確定要在林口和高雄舉行,此案則待有因緣時再舉辦。

我覺得慶祝佛誕節主要在發揚佛陀的精神和表示對佛陀的崇敬,紀念的方式也可以有––

1.各行各業的佛教徒,於佛誕節這一天「自動」放假一天,到各寺廟道場參加慶祝活動。
2.慶祝的會場要有明顯的標語,讓大家知道是佛誕節。
3.在明顯的文化走廊上,張貼佛誕標語。
4.各佛教刊物出版紀念佛誕的特刊,各道場並製作佛誕的壁報。
5.在報紙上刊登佛誕廣告,並發行傳單或宣傳小冊子。
6.在電視臺製作佛誕節目,在電臺廣播佛陀歷史。
7.到各公共場所作通俗講演,宣揚佛陀事蹟。
8.發行佛誕紀念品、書刊、畫冊、及繪畫比賽。
9.放映佛陀的影片,供人欣賞。向社會上各階層人士徵文,撰寫關於佛誕節的文稿。

雖然這些構想都是很粗略,但如果能認真執行,也不失為慶祝佛誕節最具意義的活動。至少讓全國的民眾都知道有「佛誕節」這個日子。

■二月 十日  星期六

對新聞事件的立即反應,似乎是與社會脈動一起跳躍的自然回響,最近總統大選的話題,是大家所關心的。在《聯合報》〈民意論壇〉專欄中,作者陳才鈞先生所著「不怕才怪」的短文,有點過於偏執卻很能表達時下一般民眾心聲,全文如下––

報載,總統參選人林洋港的支持者,特別以一種針貶時政的語調,編了一首「不怕才怪」的順口溜。

臺灣缺水,不怕,少用一點;
物價太高,不怕,多賺一點;
治安不好,不怕,自己小心;
交通太亂,不怕,早點出門;
公園太少,不怕,打高爾夫;
金融風暴,不怕,大家分攤;
企業出走,不怕,趕走外勞;
股市不振,不怕,黨產護盤;
武力犯臺,不怕,老調重彈;
飛彈試射,不怕,越打越遠;

最後結論︰「媽的總統」民眾不怕才怪。

此順口溜對當前時局的十大問題,作了個全盤的否定。

對這樣否定式的順口溜,將現有的一切社會缺失,都歸諸於執政者,卻也犯了全然否定的偏執。尤其對現有「依法行政」的公務員而言,豈不宣告「他們過去幾年在工作崗位上的努力,全然毫無成效」。

事實上,目前的社會雖有缺失,但是,基本上仍是朝進步的方向在邁進。同時,當我們在批評、抨擊別人的時候,我們是不是也該捫心自問︰「對目前這些不滿意的現象,除了批評,自己又投入了多少改進的心力?」

因此,當我們開始「反躬自省」時,一些正在中國大陸流傳的順口溜,也反映出目前大陸社會「只顧個人私利與看不得別人好」的現象,與當前總統大選前的選舉歪 風有著相當程度的雷同,故特別摘錄其中兩則,希望對當前以抨擊為能事的社會風氣,產生幾許「自清」與「澄清」的功效。

其一︰五十年代人幫人、六十年代人欺人、七十年代人整人、八十年代人騙人、九十年代各人顧各人。

其二︰一些事沒人做,一些人沒事做,沒事的人盯著做事的人,議論做事的人做的事,使做事的人做不成事、做不好事。一些沒事的人總是沒事做,一些做事的人總 有做不完的事,一些沒事做的人滋事、鬥事,使做事的人不得不做更多事。結果︰好事變壞事,小事變大事,簡單的事變複雜的事。

下午三時,於板橋講堂主持一場皈依典禮,發心皈依的信眾計有千人之多。

五時,驅車南下回佛光山。

■二月 十一日  星期日

上午十一時,李總統登輝先生在連戰院長、許水德、吳伯雄、鍾榮吉、宋楚瑜、王金平、蕭萬長等多位長官陪同下,蒞臨佛光山。

我和心定率全山僧眾、普中教職員、學生、佛光會會員、信徒等三千多人,於大雄寶殿前齊列歡迎。

李總統等人在歡迎人潮的包圍下,進入大雄寶殿向佛陀獻花。隨即轉往佛光山文物展覽館和禪淨法堂參觀,十一時四十分於如來殿大會堂,和歡迎的信眾講話。

很感謝為國辛勞的李總統和連院長在百忙之中,特地光臨佛光山。

李總統致辭說︰「佛光山自從民國五十六年(西元一九六七年)開山以來,星雲大師就領導信徒同心協力,提倡人間佛教,以生活佛教的理念,來培養人才,淨化人心,除了致力於佛法的弘揚,更關心國家發展,在此表達敬意。

國家各方面推展,影響最深者,是憲政的改革成功,為今後更民主自由的社會,願與大家一起共同來努力。」

十二時,在全山三千多名僧眾、信眾及佛光會員的歡送下,李總統及各位長官離山。

應各報社記者要求,於如來殿會議室舉行記者會。簡略的回答記者們的發問––

.李總統是國家元首,到佛光山來,當然要熱烈歡迎,不要泛政治化,好像除了選舉外,就沒有其他的事可談似的。

.民主是各人做各人的主人,不要為了選舉,讓原本是好朋友的卻對立起來,希望我們社會能淡化選舉。

.佛光會會員中各黨派人士皆有,所以各有各的理念和想法,宗教團體雖然關懷社會,但不涉及選舉,我們崇尚尊重與包容。

.選舉要有很多族群來擁護,才可能增加票源,不可能靠一個團體或一個社團,那力量是不夠的。我一向與人為善,希望皆大歡喜。可惜我只有一票,若有四票,每組人選各投一票,那就可以皆大歡喜了。

下午搭一時三十分飛機北上。

三時,於臺北道場主持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理監事聯席會議。

晚七時,為臺北道場信眾,主持一場皈依三寶典禮。發心皈依的信眾有千人之多。

十時三十分,搭機回佛光山。

由於今天南北來去匆匆,直至深夜,才有時間看徒眾為我事先錄好的新聞,今天關於佛光山的新聞就占了三則––

1.李總統訪問佛光山。

2.慧龍在宜蘭為本月六日在澎佳嶼海上,發生船難的「日東六號」船員,舉行超薦法會。

3.心定在臺北主持日前遭槍殺的四海幫陳永和的告別式,陳永和的靈骨今送到佛光山萬壽堂。

陳永和也是我的皈依弟子,很遺憾因緣如此短暫,特為他寫了輓聯︰

「佛緣世緣人緣時時結善緣,
 忠義仁義俠義處處有情義。」

■二月 十二日  星期一

上午,先後到萬壽堂為陳永和及本山學生張美紅之父張登復先生(於此次日東船難往生)上香。

十時,於如來殿,和佛光大學教職員研習會的教授及職員們座談。

我今年七十歲,十二歲出家,二十四歲來臺,四十歲創建佛光山。最初到臺灣時,南北雲遊,一生無大志願,無大抱負,完全是隨著因緣在運轉,有緣無緣皆任其自 然。三十年前,為了一些青年發心要出家,才開始辦壽山佛學院,猶記得當時辦學環境並不好,學生都是在供奉骨灰的納骨堂邊完成學業的。感念學生們的不嫌棄, 所以想找一塊地,安心辦學,才找到現在的佛光山。也就是說,佛光山的創建是為了要辦佛學院的因緣而來的。

佛光山這塊土地,原本是一位越南華僑所有,因經濟困難,而賣給我。當時佛光山的地名叫「麻竹園」,位於深山野外,買下雖非很好的決定,但冥冥之中似乎有所安排。

佛光山有很多助緣與我的思想很有關係,如––

.心甘情願的出家、做事,自會產生很大力量。
.不記別人的壞處,多想人家的恩惠好處。
.只要是好事,我都樂於從善如流。
.我一向倡導集體創作,凡事皆是眾緣所成,沒有個人。
.佛教就是一種教育,用在人間生活中,很管用。

我對佛光大學的希望是精緻型的大學,不一定要人多。

上等學校教出一個人來,中等學校傳授知識而已,下等學校只是混出一張文憑。

我對教育的看法是,感化的教育勝於填鴨式、強迫性的教育,而教育不一定要靠老師來教育,最好的教育方式是自我教育、自我學習。很多大專畢業的青年,端茶給客人,連茶杯都不會擺,更遑論人際關係的相處。

我雖受專制教育,但我很崇尚自由,在身教重於言教下,很多事情不一定要用說的。在規律的生活中,用鼓勵來代替責備,讓每一個學生的思想都有廣闊空間。希望未來社會上的頂尖人物,都是佛光大學畢業的學子。

由傳燈會主辦的「徒眾講習會」,今天開始報到,一連三天,在本山舉行。來自全省各別分院及本山各單位徒眾、學生共一千二百多人參加。

下午二時,於如來殿大會堂,開始此次徒眾講習會的上課。

配合大家時間,能集合大眾聚在一起,實在很不容易,一切都是難遭難遇的因緣。多年前,佛光山就計畫從每年農曆十二月十五日到十二月三十日封山半個月,只是 因緣都不具足,只好濃縮成短暫的三天,希望大家要好好珍惜。正式上課前,由佛光山的大師兄們先講話,心定和尚這兩天香港、臺灣兩頭跑,明天上午才能趕回 來。

慈莊︰「師父常常給我信心,時常稱讚我,雖然我做事也有缺失的時候,但師父並不嫌棄我,我也很誠意為師父做事,雖有固執的一面,也是為常住著想,常讓師父費唇舌來教導,很感謝師父。」

慈莊具有柔和、慈悲、耐煩的性格。看到信徒,就是三天三夜的談話都很耐煩,不管喜歡或不喜歡,從不拒絕信徒。

慈容︰「我非常敬仰師父的智慧,跟隨師父做事,任何活動我都很樂意去參與,並要有好的成績,讓師父對我肯定。如果師父說不如法,馬上就改,就是通宵達旦也 要做好,不像現在年輕人,凡事不用心,不耐煩,理由又多。希望佛光山弟子,能用心體會師父的指示,一定不會錯。」

慈容年輕時就有胃病,總是面黃肌瘦,但由於發心,病反而成為他的逆增上緣,一個人不要怕病,不要怕小,有正知正見才重要。

慈嘉︰「在求學階段,每次考試師父總是給我滿分,讓我有信心,體會師父的這份心意,所以我現在對待學生也是如此。師父為了栽培我們,常常省吃儉用的存錢給 我們讀書。雖然物質上很艱苦,經常是一個饅頭兩人吃,但精神卻很愉快。我現在也依此精神,回饋比我小的師兄弟。我從一無所知到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師父 給我的,不是感謝兩個字可以形容的。」

慈嘉十五歲時,就到雷音寺,記憶力之強及對佛學的研究,可為現在學生們的典範。

慈惠︰「我從出家到現在仍『不習慣』,因面對百分之八十都是新人類,與不同理念、不同講話方式、不同解析方式、不能相應的人相處,隨時都要自我調適。師父給了我希望、光明、享受道情法愛的溫暖,任何挫折都不及師父對我的信任。

三十年的出家心路歷程,至今仍在調適,修行是無止境的,任何境界都要去疏導。從師父身上可以吸收到很多智慧。若不體會佛法、不接受師父的教育,當然就會有煩惱,但若接受師父教導,一定會法喜充滿。」

學道過程中沒有什麼不習慣的,能自我克服壓制,自會有力量解決問題,學道不能沒有降魔精神,一切並非當然的,只要有力量,任何挫折皆可成為我們的逆增上緣,世上本無事,煩惱皆由心生。

依嚴︰「我代表傳燈會講話實在很慚愧,生性比較不懂得如何去照顧別人,也不知要如何去糾舉不如法的師兄弟,師父是我心目中的佛陀,常住任何工作我都很盡心去做,唯獨傳燈會會長一職,一直做不好,很對不起師父。」

與佛光山徒眾關係最密切的是傳燈會。傳燈會代表我跟大家接觸,照顧大家的所需,如果在生活中遭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或需要傳遞、輔導、進修、訴求等,都可以找傳燈會。

從心平開始,這些長老師兄對佛光山的貢獻,每人皆是三百歲,沒有假日,沒有早晚,在他們的字典裡,沒有「難」字,也沒有私人的錢財,只要佛光山,擁有佛光山就好。佛光山年輕一代的徒眾,若都能有此精神,就不愧是佛光山的弟子。

■二月 十三日  星期二

利用全省各別分院徒眾回山參加講習會的因緣。拍攝「佛光山」影片的工作人員,在王童導演的率領下,今來山錄影取鏡頭。

上午八時起,為講習會徒眾上課。

1.開山三十周年一些重要慶祝活動(如宗務委員會議上所決議)。

2.每次會議,議程中的看法和決議,皆具有理念,是一種值得傳授的經驗,為健全宗務委員會,擬甄選列席人員。而身為宗務委員的資格,必須有見解、有思想、有創意、有理念、可塑性、忠貞、能幹、持重、本分等條件。

3.身為佛光山徒眾要了解哪些事?
 (1)理論上應該知道者︰如何做個佛光人?佛光山的宗旨、信條、人生觀等。
 (2)生活中應該了解者︰如何做人處事?不說不當言論、面對人事評鑑的看法、如何加強人才訓練?
 (3)制度上應該遵守者︰請假、進修、出國、養病、供養、獎懲、課誦等。
 (4)思想上應該導正者︰正邪之間、服從領導、發心勤儉、操守德性、生活規約、護短隱過、倫理問題、紀律問題等。

負責拍攝「佛光山」影片工作的永文,在講習會中為大家報告––

「佛光山」影片的製作,主要在於記錄佛光山三十年來開山的艱辛歷程及弘法成就,製作方式將以旁白4述,以及讓劇中人現身說法方式貫穿介紹佛光山,並將佛光山的理念、宗風及人間佛教具有哲學與文學的詞句,在畫面上呈現,所以不止是報導性,也是劇情片。

片長一百二十分鐘,每一分每一秒都要以介紹佛光山的歷史為主,人物是其中一沙一石,因此不注重個人訪問,以整體為主。

如果各位有任何建議的話,很歡迎隨時提供。

■二月 十四日  星期三

從上個星期六(本月十日)起,一連三天,《臺灣時報》以全版篇幅詆毀佛光山,引起廣大信徒憤慨,來自全省各地信徒,均以護寺護僧心態,每晚以靜坐、念佛方式,包圍《臺灣時報》,希望藉此為《臺灣時報》消災和作功德,也喚醒他們的良知,不要再做不實報導。

對臺時事件的看法,慈容在本期《普門》雜誌「發行人的話」專欄中,詳細說明其起因及造謠經過。
佛光山三十年來,弘法利生、栽培人才、精研佛法、淨化人心、改善社會風氣、無我無私、一切公開化、透明化,難道有心人士連這塊信眾心靈寄託的淨土,也容不下嗎?

一個新聞媒體,為了其背後私利,公器私用,擾亂社會大眾視聽,加深社會消極面,偏離大眾傳播的正義公理和良知良能,真不知居心何在?

但願「臺時事件」能喚起各寺院各佛教徒的共識,大家要團結起來。

如何面對欺壓宗教的惡行?印象中記得︰慈航法師曾寫過一篇文章〈我對於在家學佛的一點希望〉(收錄於《慈航法師全集》裡),內容提到––

「……報答佛恩的方法很多,而我認為真要報答佛恩,莫過於『護法』,因為佛的本願就是要度眾生,要度眾生就要有人信仰三寶,而三寶中又以僧寶為要。有人信 仰僧寶,當然就有人信仰佛寶和法寶。……佛教在興盛時,我們就講慈悲主義,若是在衰落被人侮辱的時候,我們就要講護法主義。不然,就會給一般野心家拿佛教 的『慈悲』來做他們侵略佛教、侮辱僧眾的一種口實,一開口就是︰你們佛教不是講『慈悲』講『忍辱』嗎?為什麼也會反抗?如果真是這樣,只好任他們宰割欺 侮,連頭給人家割下來也要『慈悲』、『忍辱』。我以為這不是『慈悲忍辱』,簡直是『懦弱愚蠢』……而這種抵抗工作,則要由三寶弟子,在家學佛的『護法團』 去專負責任。『護法團』裡面的工作,分為兩部分︰

一是文的,是負訴訟的責任,裡面聘請常年『律師』專為這個地方上的『僧眾』負責,凡有人欺侮佛、欺侮僧眾的事情發生,護法團即刻與律師商量對策,一切訴訟經費,全由護法團負擔。

一是武的,凡遇到有些事情講理行不通,護法團內組織一有系統的『金剛隊』,予以有秩序的指揮。如同軍隊一樣,各持武器,作有秩序的到達目的地,先打他一個 『落花流水』,同時用法律起訴,但這種辦法,要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才用,且有一個限制,就是︰雖然動武,但是不要傷害人命……這種『以蠻制蠻』的手段,對那 些欺侮佛教教團的舉止,一定會減少很多。……而護法團組織內容––

由在家學佛受過三皈的男居士為當然團員。女居士或未皈依者隨喜參加。

組織︰總團各設正副團長各一人,內有總務股––專管訴訟法律等事。金剛股––專管破壞『敵人』等事。交涉股––專管對『敵人』及有關方面交涉等事。調查股––專管對內對外調查事實是非等事。」

■二月 十五日  星期四

在佛光會東港分會蔡朝豐會長的安排下,今前往小琉球舉辦佛學講演。蔡朝豐會長也是徒眾滿維、覺寬、蔡孟樺的父親,一家人對佛光山非常護持,也是標準的佛化 家庭。為安排此次的講座,前後和小琉球分會許春發會長,共同策畫,所以今天隨我前往小琉球弘法的徒眾和佛光會會員,約有兩百多人,把一艘豪華快艇坐得滿滿 的。

小琉球隸屬屏東縣,位於東港鎮西南方約八浬,高雄市南南西方約十八浬的海上,面積六點八平方公里,南北長四公里,東西寬二公里,因距離臺灣本島孤懸臺灣海峽,好像一個浮流的球,所以命名為「琉球」。鄉內男子百分之九十以捕魚為業,人口有一萬多人。

在蔡朝豐會長及多位佛光會員的帶領下,下午一時三十分,由東港碼頭坐豪華快艇約三十分鐘,即抵小琉球。

一上岸,鞭炮聲大作,小琉球分會的會員們,熱情地歡迎我們來。

在小琉球分會許春發會長的引導下,我們乘坐由島內鄉公所經營之公共汽車,做島上觀光。小琉球是全省唯一珊瑚礁島嶼,島上環境樸素、寧靜,民風純樸,人民善良,是一處由繁華歸於平靜的最好安住所。

先後參觀了美人洞、烏鬼洞、及海底動物園等風景區,深感要發展小琉球,必須從觀光事業上著手。雖然此地民眾由於天然環境因素,必須以捕魚為生,但其生性還 是非常善良。據許會長告之,小琉球有四個小學,一個中學,今年度參加佛學會考者有一千五百人,應考率百分之百。又今年的元宵節,將舉辦的燈謎題目,鄉公所 則請佛光會出題(題庫來自佛學會考考題),答對者由鄉公所贈送獎品。這是多麼佛化的善居地。

小琉球民眾的信仰是以觀世音菩薩為中心,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給離島的民眾一個精神安住處。雖以捕魚為業,但不要想是罪業殺生,帶有殺心是不對的,要時時 提起慈悲心才重要。以人本為重的佛教,是以人為第一,對「殺」的舉止,則要深深懺悔那是不得已的事,而非殺不可。也就是說有殺生,但不要有殺心。

許會長代表全體會員及信徒們請求,希望每個月都有法師到小琉球弘法。已囑信眾部安排此弘法行程。

晚七時,於靈山寺廣場舉行一場佛學講座。並應信眾要求主持一場皈依三寶典禮,發心皈依的信眾有兩百多人。

十時,圓滿此次到小琉球的弘法行程,我囑許春發會長,幫我辦幾件事––

1.只要留在小琉球讀高中研教班的同學,我提供每人獎學金一萬元,十名為限。

2.今年八月分在巴黎召開的國際佛光會第五屆世界大會,我願提供三張飛機票給小琉球的佛光會員前往參加,條件是護持佛教且對佛學有研究者。

3.誠懇邀請四十位居住在小琉球的女眾,前往臺灣環島一周,巡視佛光山各別分院道場。

十時三十分,乘船離開小琉球。

我們今天到小琉球來,看到高山、海水,感受到居住在小琉球民眾,人格如高山,心量如大海,且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佛。

將近深夜十二時才回到佛光山,得知總統候選人陳履安先生,以佛光山信徒總代表身分,前往《臺灣時報》現場,慰問前往圍堵抗爭的信徒,並表示︰「佛教徒是最理性溫和的,但三寶受到傷害,信徒才出面靜坐,以表達佛教徒聲音。」

《臺灣時報》副社長蔡信璋,在接受信徒代表抗議書後,表示︰「本報連日來對佛光山的報導,一定會查明。若在報導上被誤為對佛教信徒的不敬,那是非常遺憾的;若報導有所疏失或錯誤部分,本報一定會作適當的處理,除作更正外,並表示抱歉。」

由於《臺灣時報》允諾查明真相,佛光山信眾持續三天的抗爭活動,今晚暫告平息。

忙中修福慧 1996/2/16~1996/2/29

■二月 十六日  星期五

為迎接農曆春節到來,山上的平安燈在徒眾的齊心著力下,大都已布置完成;殿堂內萬尊佛像在信眾的發心滌洗下,皆煥然一新;花木的修剪,環境的美化,也都很用心的維護。早上運動時,信步繞到各單位去巡視,由徒眾口中,聽到一些訊息––

◎有信徒陪同一位美籍人士來山禮佛,到大雄寶殿時,信徒滔滔不絕地向友人介紹大雄寶殿的莊嚴,美籍人士則很敬穆地說︰「請您不要講話,以免破壞大殿寧靜的氣氛。」

◎一位美籍人士來山禮佛,近晚上十時,向朝山會館櫃臺服務小姐打聽,要到臺東去的路線怎麼走?服務小姐很熱心地表示,到臺東要三、四個小時的車程,太遠 了,請他留宿一晚,明早再啟程。美籍友人說︰「在美國開三、四個小時的車程,是很平常的事,不會遠的。」想想臺灣是太小了。

此次第一屆國際宗教與文化學術會議在山上舉行,有此回響,如︰

臺大王保珍教授說︰「這次到佛光山學習到了謙虛。」

中興大學歷史系林正珍教授表示︰「希望帶學生到佛光山學習文化工作的精神。」

中正大學竺家寧教授覺得︰「不但認識了佛光山的宏偉規畫、完善制度,也體會了一片溫馨祥和的氣氛。若能將佛光山的精神推展至整個社會,該是件多麼美好的理想。希望能繼續保持聯繫,讓佛光山與學術界,密切結合為一體,共同為佛教學術做些事。」

據一項聯合國統計︰如果按照目前全世界人口比例,把它縮減成只剩下一百人,那麼,亞洲人有五十九人、非洲人有十二人、美國人有五人、加拿大和中南美洲有十 人、歐洲有九人、獨立國協各共和國有五人。而此一百人中,受大學教育者有一人、文盲者有七十人、營養不良者有五十人、信基督教者有三十人。

在徒眾慈莊、慈惠、依嚴、天直、滿祥、覺度和佛光大學龔鵬程校長的陪同下,一行三十多人,今前往嘉義佛光山南華管理學院巡視,在現場聽取中興工程公司廖乾榮副理及李光輝建築師等報告其工程進度。

今年暑假,南華即將先行招收碩士班,希望校區的工程,能依學校的需求進度如期完成。

圓福寺住持依導率其住眾及佛光會游次郎督導,在工地準備午餐,用餐畢,即和大家分手北上。

晚上七時,抵臺北道場。

■二月 十七日  星期六

今日來訪的客人有《天下》、《遠見》雜誌社社長高希均、發行人王力行、法院庭長林富村、曾敏敏夫婦、國立編譯館館長趙麗雲等多人。

下午三時,應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先生之邀,前往故宮,參加「歷代金銅佛造像」特展的記者招待會。

這次展出的「歷代金銅佛造像」,極具歷史性,因為有錢可以買得起銀行,但並不一定可以買得到有歷史、文化價值的文物。

佛像與人像不同,佛像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外在形相的美容易表現,但內在的慈悲、般若、德性、寬容、莊嚴則不容易表達,此次展出實屬難得一見。

又,神像與佛像也有其不同處;神像大都著衣,手拿武器,臉上有鬍鬚,是力與年長的表徵;佛像則身披袈裟,無鬍鬚,是年輕人的特徵,顯示其姿態的莊嚴。

此次佛像展,可以喚起人的佛性,讓民眾一飽眼福。尤其讓流浪在海外經年的文物,能回到故宮來,更是不易之舉。

記者會圓滿後,秦院長親自帶領大家至展出現場參觀。金銅佛是指以青銅為胎,表面鍍金的佛像造像,鑄造方式有––

1.翻砂法︰以砂或黏土為材質,做成與成品凹凸相反的模子,將青銅溶液注入後,去模即成,六朝都用此法。

2.央蠟法︰以蜜、蠟等製成與成品相同的模型,外覆以黏土,蠟經加熱後流出,其空隙注入青銅合金,拆出內外模即成。

金銅佛像根據文獻記載亦不乏六尺以上與人等高作品,但是歷經北魏,北周和唐代的滅佛及戰亂,造像屢遭破壞,銅像被熔解而再利用,因此早期留下的多為二、三十公分以下的造像。此次故宮展出兩組四件大型明代造像實屬難得。

故宮新增購的這一批金銅佛像,雖僅三十一件,但時代涵蓋五至十七世紀,內容豐富,值得民眾前往參觀。

在臺北道場發心的義工,大部分都已回家準備過年,感覺上信徒少了很多。期勉在道場的徒眾,春節期間飯菜要準備豐富一點,並不忘時時給信徒添油香,常微笑、說好話、多祝福。願大家都能過一個歡喜、和諧、安詳的年。

深夜十一時開車南下,清晨四時,回到佛光山。

■二月 十八日  星期日

今天是除夕,有一首詩很能應景︰「不除今夕除何夕,繞過舊年過新年」。

寺院,是信眾滋長慧命的第二個家,不少信徒今天都回到山上來共度除夕。有來自韓國、奧地利、東京、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拉達克、新加坡、南非、美國以及遠至南美巴西、烏拉圭等地信徒,香港的鄭佩佩、羅維夫人、鄒美儀等也專程山,共計約一千多人。

吃完年夜飯,普佛後,全山大眾及前來過年的信眾共計三千多人,於如來殿大會堂話家常。

全世界不管哪一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歡樂假期,唯一相同的假期是過年。每個人一年到頭都在為生活忙碌,利用過年期間,以另外一種輕鬆方式來生活,也很有意義。除了長一歲外,過年的意義尚有––

1.忙。過年期間,大家都很忙,忙吃、忙穿、忙整理、忙拜年、忙招呼客人,人生的意義在一個「忙」字,人的快樂和歡喜都是從忙中而來。

懂得忙的人,其生活是快樂、幸福、歡喜的。不忙沒事做自然就會有煩惱、痛苦。出家學佛非避安閒,有句話說︰「未著袈裟嫌事多,著了袈裟事更繁。」從忙中去認識佛法,從忙中與眾生結緣,從忙中去修福修慧。

2.三百六十五天為一年,人生有多少的一年又一年?故在此更新之際,要徹底檢討,以除舊更新。佛門對年關(過年關)的看法,有一種是「大事未明如喪考 妣」,不知自己生從何來?死從何去?不僅不認識人,更不認識自己;不了解父母未生我之本來面目,所以如喪考妣。另一種是「大事已明如喪考妣」,悟道了,了 知過去多少年華歲月,已無聲息的過去了,到如今才認識自己,是多麼稀有難得。

不管是哪一種心態,在此年關交接之際,不得不靜下心思,好好反省。

住持心定、慈莊等多人,代表常住歡迎信眾回山過年,大家都有善因善緣,故能集此福報,聚在一起過年,人生有什麼比這個更難得的呢?不要輕易地讓好因好緣失 掉,人與人之間,能在佛前相聚是多麼好的緣分。願大家都能珍惜這份「緣」,在新的一年更增上,人有了善緣,必定事事吉祥。

鄭佩佩、鄒美儀與來自美國的高根博士夫婦,以及就讀本山叢林學院的外籍學生,於會後,都各自表演唱歌及代表其國家的一些才藝節目,在同樂中,度過一個溫馨的除夕夜。

古今往來,在民間除夕有很多富有積極意義的習俗,如︰歲晚相與饋問為「饋歲」、酒食相邀呼為「別歲」、除夕夜達旦不眠為「守歲」;北平人於除夕夜,將芝麻撒落於地上,讓行人往來踩踏,稱「踩歲」。

「守歲」有兩種意義︰在年長的人是「辭舊歲」,有珍惜光陰的意思;在年輕人來說,有為父母延壽的意思,雖然都是一些風俗,但都富有濃濃的人情味。

■二月 十九日  星期一

子時剛過,約為洛杉磯時間上午十時,特地打電話向母親拜年,並在佛前焚香祝禱,祈願母親身體康泰,及普天下為人母者,皆能健康平安。

今年春節,我曾寫了一副「新春恭喜平安吉祥」的春聯,住持心定特印製了數萬張跟大眾結緣,拿到的信眾都很歡喜,認為這是春節最好的吉祥禮物。

提到對聯,記得民國初年,國民政府頒布全國用新曆來代替農曆時,民眾一時無法適應,就有人題了一副對聯︰「男女平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陰陽合曆,你過你的年,我過我的年。」很能表達當時民眾心聲。

又,宋時宰相呂蒙正,幼年時家貧,雖然很好學,但卻不得志,在臘月(十二月)二十四日,民間風俗灶君上天日,特寫了一首詩︰「一炷清香一縷煙,灶君今日上青天,玉皇若問人間事,為道文章不值錢。」懷才不遇之情表露無遺。

呂蒙正未得志前,寄食在寺院,寺院用餐均以鐘板為號令,所以只要聞鐘板聲就往齋堂,且習以為常。後來該寺住持圓寂,其他寺僧不滿呂蒙正坐享其成,所以刻意在用完齋,再打鐘板。呂聞板聲前往齋堂時,看大家都已用完飯,不禁深為感慨,遂在牆上題著––

「上堂禪位各西東,慚愧只聞飯後鐘。」

二十年後,呂蒙正初次拜相,重赴該寺,觀看當年齋堂牆壁上的詩,見寺方已以碧沙籠罩之,故再續寫後兩句––

「上堂禪位各西東,慚愧只聞飯後鐘;
 二十年來塵滿面,如今始獲碧沙籠。」

對聯由於字潔意明,很容易為人接受,也可做為立身處事的準繩,具有潛移默化之效。

印象中,一般在寺院裡常見,且信眾都能朗朗上口的對聯有––

「開口便笑,笑古笑今,萬事付諸一笑。
 大腹能容,容天容地,於人無所不容。」
––彌勒佛

「一百八記鐘聲,喚起萬家春夢,
 二十四番風信,吹香七里山塘。」
––江蘇‧花神廟

「四百八十寺,高眼成煙,幸嵐影波光,猶有天然好風景。
 三萬六千場,回頭是夢,問善男信女,可知此處最清涼。」
––南京清涼寺

「為善必昌,為善不昌,祖宗有餘殃,殃盡則昌;
 為惡必滅,為惡不滅,祖宗有餘德,德盡則滅。」
––城隍廟

「頗有幾文錢,你也求,他也求,到底給誰是好;
 不作半點事,朝來拜,夕來拜,怎樣教我開銷。」
––財神廟

「我費盡一片婆心,抱個孩子送汝,
 你須做百般好事,積些陰德與他。」
––送子觀音

「舉念奸邪,任你燒香無益;
 有心正直,見我不拜何妨。」
––觀音殿

「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
 佛法無邊,難度少緣俗人。」
––呂洞賓

「一掌平陽,五指三長二短;
 七層寶塔,六角四面八方。」

「石獅子,頭頂石香爐,幾時得了,
 泥判官,手持泥簿子,何日勾清。」
––城隍廟

「松聲、竹聲、鐘鼓聲,聲聲自在;
 山色、水色、煙霞色,色色皆空。

「山外有山巒岫繞成清淨界,
 畫中有畫笙歌譜就太平國。」
––清‧李衡

「世事讓三分天寬地闊,
 心田留一點子種孫耕。」

「世事如棋,讓一著不為虧我;
 心田似海,納百川方見容人。」

「欲除煩惱須忘我,歷盡艱難好做人。」
––彭玉麟

「書是隨身寶,財是國家珍;
 將身遊四海,到處不求人。」
––李泌

「才短自知能時少,禮疏常覺慢人多。」
「非名山不留仙住,是真佛只識常家。」

「客至莫嫌茶味淡,僧居唯有菜根香。」

■二月 二十日  星期二

從昨天起,就不斷的接到海內外各地佛光會會員們的拜年電話。

總統候選人陳履安先生,今天在電話中和我提及,將從後天(本月二十二日)起到三月十日止,前後十八天,要以「行腳祈福」方式,走完全省,並發起「日行一善」自救救國行動,希望大家能夠踴躍參與「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活動––

我們期待您的支持,更懇求您「日行一善」,請以「日行一善」響應陳履安、王清峰,共同愛臺灣。雖然只是舉手之勞,卻能夠化暴戾為祥和,為我們的家園及我們的親人帶來和平安詳,歡迎加入我們行腳祈福的行列,陪我們走一段路,一起來改善臺灣面貌。

讓我們走出臺灣的良心來。 讓我們走出臺灣的和平來。
讓我們走出臺灣的希望來。 讓我們走出臺灣的繁榮來。

現摘錄「日行一善」部分內容︰

1.每天不說傷人的話,不給人難過,不給人刺激。
2.律師每週提供半日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3.醫師每週義診半天,造福鄉里。
4.幫助盲人過馬路,多多協助殘障人士。
5.為師者,每天不忘為不懂的學生解惑。
6.麵包店每週捐贈十個麵包所得給慈善機構。
7.家長主動協助學校承擔各種工作,如在路口擔任導護老師。
8.美髮業每月抽出一天到孤兒院、老人院或其他收養中心義剪。
9.將不常穿的衣服捐給舊衣回收中心。
10.學生每月利用一個假日至社會收養中心慰問小孩、老人。
11.賣菜者每天布施一斤菜給貧窮者。
12.將發票捐給社會上的慈善、文教基金會。
13.保護野生動物,不吃、不買、不殺列入保護級的野生動物。
14.機車店每週義務幫忙兩個殘障同胞檢查車輛。
15.到社區或服務性社團擔任義工。
16.大學生利用寒暑假到各社區輔導孩童功課。
17.計程車司機要表現尊重、熱情、態度和藹。
18.別忘對周遭的人說些鼓勵的話語。
19.見到被丟棄的寵物,給予照顧。
20.約會、上班、開會要守時。
21.餐飲店每週將第一筆收入捐給慈善機構。
22.功課好的同學,要利用時間幫助功課差的同學溫習功課。
23.遇到迷路的人,耐心為他們指引方向。
24.我不會讓我家的狗,在人行道上大小便。
25.公務員對正當請託,應給予方便。
26.將垃圾分類,每天至少彎一次腰,揀一次垃圾。
27.不開快車,不違規停車,遵守交通規矩。
28.晚上睡覺前,親太太(先生)一下。
29.醫生對病人以鼓勵、愛語為醫藥。
30.每天在工作崗位上讚美別人。
31.騎摩托車者,不要故意把排氣噪音加大,影響安寧。
32.看到救護車,要儘快讓道。
33.每天少喝一杯酒,少抽五支煙。
34.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
35.定時探望父母。
36.搭公車時,有座位的人幫助站著的人拿重物。
37.上工前,第一心念︰為眾生服務。
38.每月儲錢做公益基金。
39.不貪非分之財,不受賄(買票)。
40.用打電動玩具時間,去溫習功課。
41.計程車不拒短程客人。
42.公共汽車不過站不停。
43.養成儲存零用錢習慣。
44.醫院看到病人時,要主動給予關懷。
45.公車司機善待老人上下車。
46.不買多餘物品,儘量用代用品,不急用的物品,可施捨別人。
47.計程車朋友們看到行動不方便的朋友招呼車,主動下車協助。
48.當電梯超重的時候,第一個走出去。
49.每天分擔家務。

相信每一個參與行腳,切身日行一善者,都是在為當代的佛教寫歷史﹗

■二月 二十一日  星期三

從清晨到半夜,各地組團回來朝山的信徒,一個梯次接著一個梯次,整晚耳邊都縈繞綿延不絕的佛號聲。

今對前來朝山的信眾開示––

大家新年恭喜,平安吉祥﹗春節期間,大家見面的第一句話大都是「恭喜發財」,「恭喜」與「發財」哪一個重要?通常我們都是先說「恭喜」再說「發財」,可見歡喜比發財重要。

若發財,但不歡喜、不快樂,那寧可歡喜、不要發財,過去諸佛菩薩有很多是以「歡喜」為名,如︰歡喜天、歡喜王菩薩、歡喜光佛、歡喜地菩薩、歡喜和尚、歡喜龍王、歡喜金剛等。最好當然是歡喜和發財一起來。在此祝賀大家「恭喜發財」。

「歡喜」要從哪裡來?歡喜若是從別人身上得到,那是靠不住的,人們常會為一句話,或一件事,導致我們不悅,所以歡喜不要指望別人給我們,要我們自己去創 造,人心如工廠,可以製造出歡喜;有的人因誤會、懷疑、嫉妒、討厭、瞋恨、無明,而製造不少煩惱。唯有具有般若智慧、慈悲心、信仰等,才能製造出歡喜。

將不好的環境,轉成歡喜的環境,是學佛者不可少的修持。如睡不好、吃不好,也會起煩惱,但只要心中有淨土,睡的地方一定是淨土;心中有美味,吃的東西一定 也有美味,更何況大家皆非為床座而來。能懂得用歡喜心來轉境界,世界上就沒有什麼不好的事,能將所遇到不悅的事物放下,看得開,世界是很美好的﹗

流水順著往下流很快,若逆流則很辛苦,人情也如水一般,能隨緣隨分的順著環境,就會很歡喜。「歡喜」不是有人向我們恭喜,就會歡喜,自己要去創造自己的歡喜。

大家有緣在春節期間共聚此處,要將朝山禮佛的功德、信心、平安、歡喜,都能帶回去﹗

過年期間,高雄縣長余政憲、高雄市長吳敦義都先後帶領其家眷來禮佛。榮總前副院長姜必寧夫婦,也陪同俞國華、閻振興、張豐緒、蕭天讚、陸潤康及其家眷等一 行十五人來山禮佛,由於行程已安排好了,在山上停留時間有限,只能重點式的引導這些長官參觀。臨行前,大家都一再表示,下次一定要專程來山好好參觀,以補 此次的不足。

■二月 二十二日  星期四

由德國佛光會督導車慧文教授翻譯的德文版《心甘情願》;和日本大阪佛光會祕書陣一普智、陣一普瑞夫婦共同翻譯的日文版《心甘情願》,都已出版,這兩天相繼 運回本山,這是春節給信眾最好的禮物。我的「講演集」、「法語」在其他國家也都有翻譯版,如葡萄牙文、法文、俄文等,在當地皆有流通。真希望有心親近佛法 的每一位信眾,都能不受文字障礙而親沐法喜。

這兩天不少海外徒眾以傳真方式來拜年,傳真紙上密密麻麻的簽滿名字,可惜都沒有內容。倒是來自西來寺的一份傳真值得一讀––

「親愛的師父︰

新年好。嶄新的一年,恭祝師父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來到西來寺一晃就是三個月,新的環境給我們很多發揮和學習的機會,尤其是在容師父的領導之下,大家士氣高昂,團結一心。慧傳法師說︰『現在西來寺的感覺不 一樣了,人氣很旺。』其實,這也就是我們的心願,我們希望能夠將美國學佛的風氣帶動起來,讓所有有信仰的人都能成為正知正見的佛教徒,若真能做到,也才能 報答師父對我們的厚愛於萬一啊﹗

大年初一,來山禮佛的信眾計有三萬多人,電視臺特派專員前來採訪,容師父也接受了訪問,並向所有美加地區的電視觀眾祝福拜年。下午三時,天降春露,人潮依 然像洪水般的蜂湧而來,車輛等候入寺的隊伍更排至山下一里之外,可敬的是指揮交通的義工冒雨服務,秩序一直保持良好,並反應今年的人潮比歷年高出許多。
十一月十七日,我們舉辦了敦親睦鄰聯誼會,受邀前來的鄰居有五百位,其中包括Diamond Ban(鑽石巴)市長、Covina市議員、Walnut政府官員及附近區域的警察局長和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副處長歐洲方面有英國、奧地利、捷克、芬蘭等八國外交官、雜誌主編等二十位貴賓蒞臨參加,晚宴時Hacienda Heights(哈仙達崗)的正、副縣長及鑽石巴市長分別致贈獎狀予西來寺,由容師父接受。會中,長官們盛讚西來寺對當地的貢獻,整個活動在圓滿歡喜的氣氛下落幕。

二月二十日,我們去視察加州州立大學的體育館,為三月三日的獻燈法會做好準備工作,目前我們正為一波又一波的活動做策畫籌備,師父來美時再請師父指導。

要講的話還有很多,待師父來美後再作報告,最後謝謝您讓容師父帶回您的墨寶『平安吉祥』,信徒都很喜歡。

  耑此恭頌一切安好


弟子永瀚、滿和、滿勤、覺幻 頂禮」

■二月 二十三日  星期五

原本今年除夕就要到洛杉磯陪母親過年,但由於一些已訂好的行程不便更改,只好延至後天才啟程,中午把手邊的事情告一段落後,即開車北上。

今天已是農曆初五,各公司行號都已開始上班,但高速公路上的車子仍擁塞得很,行車的速度就像是在散步。春節期間,一般風俗都很忌口,要講好話以博取好采 頭。如果語言是行為的影子,好話在任何時刻都是受歡迎的。在塞車的路上,要同行的徒眾,各人講一句聽過的「好」話,類似格言的文字,諸如––

.有心哪怕遲,十月都是拜年時。(一個人只要誠心誠意去做一件事,絕對不會有「來不及」的時候。)
.一生兒女債,半世老婆奴。(人生在世,無非是為了家人、子女,而生活樂趣,也就在此。)
.黃金千兩未為貴,得人一語勝千金。(錢財並不是最貴重的東西,能夠得到旁人的一句金玉良言,那才珍貴。)
.人是一句話,佛是一炷香。(人生在世「信諾」是最重要的,說出來的話一定要做到,否則就不要輕易說出口。)
.忍口不成債,忍手不成懶。(能夠節儉的人,定不虞匱乏,不必向人賒借,勤奮工作的人,也絕不會懶散。)
.上山擒虎易,開口求人難。(人的自尊心很強,很多人寧可去冒生命危險,也不願扯下臉來求人。)
.凡事肯認一句錯,了卻平生多少禍。(遇到任何事,若肯退讓一步,就不會有怨懟,也因而避開許多無謂麻煩。)
.月亮下看影子,自看自大。(喻人不知道自己分量如何,不知不覺把自己抬得高高地,自以為了不起。)
.話是三十六角,角角會傷人。(話有話鋒,只要偶一不慎,就會刺傷別人,所以說話時,一定要小心。)
.十人吃飯,何必一人嫌稀。(在一個團體裡,如果大家都能辦得到的事,自己也要努力和別人配合,不要與眾不同。)
.三日不唸口生,三日不寫手生。(不論做任何事,一定要經常不斷練習,否則久而久之就生疏了。)
.人是三節草,三窮三富過到老。(人生在世,一切事都變幻莫測,一輩子總會遭遇到幾許波折。)
.前半夜想想人家,後半夜想想自己。(喻人不要總認為別人錯,自己對;不但要經常向別人學習,更要經常反省自己。)
.早睡早起,富貴到底;遲睡晚起,拖棍討米。(早睡早起,身體健康是致富之道;反之若懶惰成性終必永遠窮困。)
.坐井窺天天自小,迷方看朱朱成碧。(當受到環境所侷限的時候,就容易對事物認識不清而以偏概全。)
.好看的花不香,香的花不好看。(有真正才幹的人,其內心是充實的,僅憑外表是不容易看出來。)

■二月 二十四日  星期六

為了怕路上大塞車,一大早六點鐘就啟程趕往臺北,沿途看到很多車輛停在路邊,想必是司機們開累了,索性睡在車上,不禁慶幸自己昨晚雖然不能如期抵達臺北,但是還好在臺中也有一個「家」(東海道場)可以歇歇腳。

車行至中壢時,天色陰晦,特意下交流道,在延平路二段的一處加油站與陳履安先生的行腳祈福隊伍相遇,我打開車窗向陳先生打招呼,他先是一驚,隨後淡然地說 道︰「啊﹗師父也來了。」便繼續往前走。跟隨陳履安先生一起行走的青年男女一見到我,紛紛歡呼︰「大師好。」其中有一位赤腳,身負經篋仿效「玄奘取經」打 扮的先生見到我,不停地打躬作揖,並且說道︰「大師﹗無限的感恩。」我告訴參加行腳的陳履安總部發言人戎啟平先生︰「這幾天都是陰雨綿綿,不過前面就有太 陽了。」

到達臺北道場已是早上九時左右,各單位的徒眾知道我來了,都趕來宗務堂看我。俟大家坐定,我立刻搶先說︰「大家新年好﹗我向你們拜年。」大家全都笑了起 來,連忙回答︰「師父新年好﹗」「師父,阿彌陀佛﹗」每年的新春,中國的佛教徒都歡歡喜喜地慶祝當來下生彌勒佛的誕辰,我覺得最好的慶祝方式,莫過於發揮 彌勒菩薩大肚能容的精神,將歡喜的種子布滿人間。人往往在懷疑、誤會、嫉妒、無明之中,自惱惱他,如何才能從煩惱的圈子裡走出來?所謂「解鈴還需繫鈴 人」,唯有自己打從心裡為自他製造歡喜,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帶領巴拉圭及巴西信徒回國朝山參訪的慧舜、覺日前來向我請示度眾之道,雖然我與國外的徒眾關山遠隔,但是對於他們個人的長處、缺點,所遭遇的挫折、困難, 都瞭若指掌。海外開山建寺誠然不易,但想到歷代祖師大德們為法忘軀,乃至捨身捨命的種種艱辛困苦,我們只不過是盡了一點心力罷了。唯有常懷謙下心,慚愧自 己年資不夠、福慧不夠、德行不夠、因緣不夠,從而忍辱負重、自我充實,才能漸有所成,切忌恃才傲物,鋒芒外露,或好高騖遠,急於求進。出家人不怕無財,只 怕無道,不爭一時的高下,要爭千秋之偉業,鑑真大師曾說︰「為大法也,何惜身命。」希望徒眾都能培養勇於承擔的力量。

為我主持開刀手術的張燕醫師聽說我明天要出國,特地前來看我,一見面,三句話不離本行,隨即從口袋裡掏出聽筒,一面檢查,一面說道︰「這也是在驗收我的成 果啊﹗」結果他非常滿意,因為他從聽筒上聽到腹部以下還能傳出肺部呼吸的聲音,顯示我的心肺功能比一般人還要良好。這是因為我很聽醫生的話,自從開刀以 後,每天保持飯後走路的習慣,像昨晚夜宿東海道場,就自己一個人走了十六層樓,今天中午及晚上在臺北道場用餐完畢,我也從地下五樓的停車場走到第十三層 樓,共計走了三十六層樓。覺念曾對我說︰「師父,你走路走得好認真啊﹗」我回答他︰「我做每一件事都是這麼鍥而不捨,認真到底的。」

張大夫與我從生死談到悟道,從四諦談到苦樂,臨別時,他告訴我︰「今天來實在太高興了,因為我從您的談話中,終於將過去心中似是而非的佛理弄明白了。」張大夫實在是一個悟性很高的人,一點即通。

總統大選將近,處處鑼鼓喧天,好不熱鬧,然而根據報載,國人目睹政治環境的暗濤洶湧,紛紛用「腳」來投票––移民國外,真是令人嘆息。佛曰︰「一切唯心 造」,如果不從淨化心靈做起,何處是歸程?今天雖然是大年初六,前來臺北道場參加大悲懺法會的信徒仍然非常踴躍,見之心喜,不禁有感而發,為大家開示––

一、臺灣是一條船筏︰老歌「綠島小夜曲」中,有一句歌詞說︰「這綠島像一隻船,在月夜裡搖啊搖。」的確,臺灣像一隻船,我們就是船上的乘客,所謂「慈航普渡」,若欲航行安全,航向正確,就必須以觀世音菩薩悲智雙運的精神來導航。

二、臺灣是一座仙島︰過去大家都稱臺灣是「蓬萊仙島」,身在此處的我們,不免引以為榮。然而,曾幾何時,如潮水般的欲望吞沒人們的真心,在功利主義的驅使 下,大家變得短視近利,從而罪惡叢生,「貪婪之島」的惡名不脛而走。曾有人懷疑地問我︰「現在臺灣佛教興隆,為什麼社會風氣還是這麼壞?」我以為︰還好臺 灣有這麼多佛教徒樂善好施,否則社會的亂象更加嚴重。凡我佛子任重道遠,大家應繼續努力修福修慧,改造社會。

三、臺灣是一塊福田地︰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歷史幾乎都是用戰亂的血淚堆積而成,所以中國有句俗語說︰「寧為太平狗,不為亂世人。」這五十年來,臺灣由於沒有經過戰爭的摧殘,經濟得以迅速起飛,生活水準也日益提升,一部分原因應歸功於佛教徒勤修福慧,造福人民。

四、臺灣是一處歡喜地︰臺灣數十年來之所以安和樂利,與佛教由衰弱到興盛、信徒由迷信到正信有著很大的關係,因為歡喜不由外覓,唯有從信仰、慈悲、尊重、包容當中得到法喜,才能影響他人,留傳後代,長存世間。
總而言之,大家參加大悲懺法會,持咒禮佛,功德無量,但最重要的莫過於解行並重,若能將觀世音菩薩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實踐在日常生活當中,則處處是好地,時時是好時。

■二月 二十五日  星期日

我一生非常重承諾,一旦答應的事情,絕不輕易更改。前兩天慈容來電,告知西來寺今天舉辦供佛齋天和功德主暨護法委員懇談會,希望我能跟信徒見面談話。事實 上,我也十分歡喜把握每一個因緣,只要是有需要,我就願意去弘法結緣。哪怕只給人帶來一點歡喜,所以即使來往東南西北,或者犧牲休息時間,我也心甘情願, 只是趕時間,非常令人焦急。

為了要趕上西來寺中午上供開示,在桃園機場一上飛機,心裡就一直著急飛機為什麼還不起飛;偏偏這班飛機因故延遲飛行;好不容易起飛了,經過十三個半小時, 終於降落在洛杉磯國際機場,但機場「塞機」,飛機在停機坪盤旋老半天。一路上的心情,只能以「歸心似箭」四個字來形容。

還好,步出機場,依住將我以「限時快遞」準時送至西來寺大雄寶殿,慈容也真有默契,時間與我配合得絲毫不差,我的突然出現給大家帶來了一陣意外驚喜。

法會結束,西來寺徒眾個個圍繞著我寒喧問好,此時我覺得洛杉磯的天氣雖然有點陰冷,但是大家的熱情,彼此的溫馨,令我倍感欣慰。

下午,由慈容陪同巡視西來寺。

五時,於大雄寶殿主持功德主暨護法委員懇談會,看見多倫多的蔡辰光夫婦,爾灣的黃思敏夫婦,剛從臺灣回美的葉麗玲夫婦,還有夏鈴律師、張迺彬老師等,五百 人齊聚一堂,心中好不高興。我跟大家說,每一位功德主和護法委員都是西來寺的主人,希望在西來寺舉辦的活動,大家都能事事關心,積極參與,尤其是在善於辦 活動的慈容法師帶領之下,我相信不久的將來,只要眾人團結一心,努力進取,佛法在美國的弘揚將更添異彩。

隨後,慈容向功德主和護法委員提出去年度西來寺的工作報告––

知客組

1.施西來茶︰二十一萬零二百五十九杯
2.法語解說︰一萬八千七百三十一次
3.帶團導覽︰五百四十一團、四千九百三十五人(包括美國、法國、日本、韓國、越南、香港、泰國、大陸等各國人士)
4.接送機︰五百零三次、一千零五十人
5.掛單:四千二百十九人
6.客堂借書:三千二百十六人
7.客堂借錄影帶︰二千七百八十四次
8.登記義工︰三百十七位

社教組

1.有中文佛學班、英文佛學班、禪坐班、佛教青年會、佛經講座、短期出家修道會、傳授五戒菩薩戒戒會、佛學會考、書畫展覽、皈依三寶典禮等,全年活動共計三百二十五次。
2.西來學校:目前有四百七十八位學生。
3.視聽中心:分別於華美電視和北美衛視播放「星雲說」節目,每週日在AM一三○○電臺有「西來天地」弘法節目。

法務組

集會共修、佛化婚禮、開光灑淨、告別喪葬、報恩慶生、光明燈法會,全年共計七千四百五十次。

從以上的數字,透露出西來寺的輝煌成果,期盼未來僧信二眾能夠再接再勵,同心協力,歡喜服務,展現人間佛教的生命力﹗

■二月 二十六日  星期一

自從慈容轉調西來寺,短短的三個多月,義工增加了,護法委員增加了,活動增加了,前來參訪的團體增加了,各種講習會增加了,多方面的數據,顯示西來寺正在發展、正在進步中。

待徒眾工作告一段落,我請大家坐在一起談談心得與看法。我常常鼓勵弟子在會議中要發表意見,對周圍發生的事情要有看法;人要學習發言,因為表達自己的意見 與看法也是一種修證印心。所謂「學而不思則罔」,光是埋頭苦幹而缺乏思想,無法行解並重,因此,一個人不但要有見解,還要多把握機會發言,來印證自己的看 法是否正確,以便加速自己的成長。談到西來寺的發展,我提出四點建議––

一、西來英語化︰先前我曾提倡西來寺的早晚課誦、念佛共修都要以英文來唱誦,現在我希望大家要將英語帶入日常生活中,除了客堂和特定的幾個地方以外,規定 一年之內不可以講中文,讓大家從生活英語化做起,漸漸達到心口立即相應的地步。其次,所有的集會,一定要有英文翻譯,即使在場的觀眾裡,只有一個美國人, 我們也要安排英文翻譯,力求盡善盡美的服務。佛法重視多聞薰習,學習英文也是一樣,如果大家能多聽英文廣播電視、多練習英文翻譯,相信假以時日,大家的英 文必定會進步神速。此外,開會儀式內容,先以英文講解,再由華語翻譯,語言均以英文為主。要做到西來英語化,首先應由住持慈容英語化開始,所以我規定慈容 每天要上一小時的英語課。

二、西來國際化︰我認為度眾弘法不要老是在華人的階段停滯不前,我們要讓西來寺成為學佛的聯合國,讓西班牙人、墨西哥人、猶太人、美國人等各個種族都能同 霑法益。若要西來國際化,必須先滅除種族的分別心,也不要以度了少數幾個美國人而沾沾自喜,目前我對西來寺的信眾,由於不夠主動,所度者多為同文同種的臺 灣人,缺乏國際化的宏觀而感到可惜。我希望西來寺朝多元化發展,倡導融和、重視包容,像大海容納百川一樣,同為一體,相互尊重。在舉辦活動方面,也能向國 際化方向邁進。例如即將於佛光山召開的國際婦女講習會、國際學術會議、國際義工會議、國際金剛會議、國際青年會議,不但樹立國際化形象,而且使佛教更加多 彩多姿。

三、西來文宣化︰西來寺要以文化宣傳為主題,無論出版、傳教、電臺、電視臺的弘法,今後均要文宣化。在西來寺辦電臺,最好能以衛星轉播的方式,讓臺灣也能 收看得到。我們要訂出許多翻譯出版的計畫,每年要有固定的目標落實地去進行。此外,我們還可以發行佛教的錄音帶、錄影帶,並於第四臺成立一條「佛光專 線」,讓佛教弘法多元化,可以從韓國、大陸、美國、日本等地搜集有關佛教的錄音帶,在西來寺設立視聽圖書館和休閒電影院,讓西來寺不但成為美國文化中心, 更進一步成為國際佛教重鎮。

四、西來僧信化︰我來向主張佛教道場乃僧信二眾所共有,凡事都希望兩序大眾共同參與。在「如何做個佛光人」裡面,我一再強調︰「光榮歸於佛陀,成就歸於大 眾,利益歸於常住,功德歸於檀那」。記得四十多年前,在宜蘭、高雄弘法,那時我並沒有出家弟子,後來不是一樣有了心平、慈莊、慈惠、慈容等多位弟子。

韓國的頂宇法師,他效法佛光山,常鼓勵弟子來佛光山參訪,最早期他只搭了個草寮,但是他吸收了許多義工信眾專職在道場服務,如今光是九龍寺的別分院就有數百個。

在家眾在發心奉獻上絲毫不亞於出家眾,像莊淑雯、莊淑華兩姊妹分別在佛光出版社和佛光山視聽中心服務了十年,我深為她倆的勤勞恆心所感動。因此我希望今後西來寺能重視信眾專職,大家在僧俗互尊互愛的共同理念下,將佛法發揚光大。

■二月 二十七日  星期二

上午,電視節目名主持人鄒美儀小姐、高義泰先生來訪。兩位此趟來美是專程為八百多位傷殘老人愛心義演,身為演藝人員,能如此熱衷慈善,給老年人帶來歡喜,真是難能可貴。

人,年紀大了,最害怕的就是生病和孤獨,如何防止老人病,如何讓老年人度過歡樂的晚年,首先必須重視和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點,解決他們的心理需求,這樣,對穩定老年人的情緒變化,獲得健康長壽有重要的意義。

老年人常見的心理需求有––

1.健康需求︰這是一種普遍的心理需求。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懼死的心理,希望社會對老年人的健康保健能有所保障,有所照顧。
2.工作需求︰退休的老年人多數尚有工作能力和學習要求。離開工作崗位後,仍希望有繼續工作的機會。

3.關懷需求︰老年人由於精力、體力、腦力都受到一定的限制,有的甚至不能完全自理,常會感到孤獨,希望得到老伴的體貼、子女的孝順、朋友的往來、上司的關心,使他們感到老有所依。

4.和睦需求︰老年人都希望自己有個和睦的家庭和融洽的周遭環境。不管家庭經濟條件如何,只要全家和睦,鄰里關係融洽,互敬互愛,互相幫助,老年人都會感到溫暖和幸福。

5.安靜需求︰老年人一般都喜歡安靜,怕吵怕亂。有些老人最怕星期日,因為孩子們都在家,亂哄哄地度過一天,雖然熱鬧,但又難以忍受,所以有人戲稱為「苦惱的星期天」。

6.支配需求︰老年人多為一家之主,總覺得掌握家中的支配權是天經地義之事,但由於現代社會經濟地位的轉變,老年人的家庭地位、支配權都受到影響,這也可能造成老年人的心理壓力。

7.尊敬需求︰尊敬老人是中國的優良傳統。老年人一旦退休,就會產生一種從有用到沒用的感覺,情緒低落,造成自卑感。長期下來,容易引起老年人的抑鬱和消沉,種下病源。

8.坦誠需求︰老年人容易多疑、多憂、多慮、又愛嘮叨。喜歡別人徵求他們的意見,願意出謀策畫。針對這種心理特點,和老年人一起時應以誠相待,說話不要拐彎抹角。

如何讓老人歡度老年生活,頤養天年?除了了解老年人心理需求之外,多鼓勵老年人看破、放下,放下功名、放下富貴、放下感情、放下執著。使其訓練自己的意 志,體會病性本空的道理。一般老年人生病了,喜歡看醫生,其實大部分的醫生,往往只給老年人吃一些安慰性的藥,因此一旦有病,自己可以做自己的醫生,用心 理的力量來克服身體的病痛。平常飲食正常,每天運動,常保一顆年輕的心,生活一定無牽無掛,安然自在。

下午,與覺凡、覺妙、覺嚴等談話,了解目前英文佛學班的上課情形。我建議徒眾多鼓勵西來分會的督導、會長以及優秀幹部到臺灣學習中文,努力考取檀講師,學 成之後,分派至世界各地弘揚佛法。並且希望大家做市場調查,例如哈仙達崗有多少華人?信奉什麼宗教?現在美國人的需求是什麼?職業、福利、醫療、保險、假 期的相關常識,再探討年輕人需要什麼?中年人需要什麼?老年人需要什麼?隨著社會時代的變遷,佛教能給予什麼?我期盼居美的弟子能深入研究本土文化,讓我 們的中國文化結合當地本土文化,促進彼此文化的交流與融和。

■二月 二十八日  星期三

今晨黃奇瑞先生的公子黃書瑋兄弟來訪,黃書瑋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過去曾擔任立法委員和世界佛教徒友誼會中華青年會會長。因其兄和朋友多人前不久至印度達 蘭沙拉面邀達賴喇嘛到洛杉磯訪問,並請他專為華人作一次說法,達賴喇嘛欣然同意。現在這群面邀者已開始計畫在洛杉磯籌備歡迎工作,原本只打算對華人演說, 由於華人佛教徒各有其主,反應不甚熱烈,所以現在也開放美籍人士參加,以擴大影響。

向來,藏傳和南傳的佛教一直為北傳大乘佛教所包容,但是北傳大乘佛教卻感受到藏傳和南傳弘法者對北傳佛法不夠尊重,並且將大乘佛教傳教士以一般信徒看待, 在禮儀上更有所欠缺。多年來,縱然華裔佛教徒恭敬護持藏傳喇嘛和南傳比丘,但是並未獲得平等的相互尊重與融和。

達賴喇嘛是此中的特殊人物,基本上達賴喇嘛為人樂觀、親切、豁達,不僅深受藏人擁戴,也備受世界各國人士的尊重,幾十年來,達賴喇嘛領導西藏流亡政府,並為和平努力積極爭取,贏得諾貝爾和平獎,的確實至名歸。

因此,我建議黃氏兄弟這次迎請達賴喇嘛弘法,應注意下列數點––

1.傳教說法不要強調灌頂。因華人各有其宗教背景,若光是堅持密教灌頂的方法,則會打散各道場一師一道的理念,在見解上也會引起分歧,此舉得不償失。

2.在法會進行中,對於北傳法師應給予尊重,不應將他們也一概視為信徒,此點應特別注意。

3.藉這些活動,希望能促進漢藏的融和,增加顯密的融和,以「融和與尊重」來作為我們的目標。

黃氏兄弟聞後,歡喜接受。

史國良先生是大陸最年輕的國寶級畫家,也是一級藝術家,目前雲居洛杉磯繪畫,我請西來寺住持慈容給予協助。近來史先生畫作甚多,非常富有國際水準,他畫風 粗獷有力,尤其是將邊疆民族生活情景描繪得維妙維肖,對宗教徒的虔誠恭敬更是溢於畫作。趁這次返臺,我希望能為他在故宮辦一次大型畫展。一年多前,李自健 先生的油畫曾相繼於佛光山展覽館、臺北市立美術館、臺灣省立美術館展示。目前,高爾泰先生的禪畫也由我囑咐依門將在臺北佛光緣美術館陸續展出。李自健、高 爾泰、史國良均為大陸傑出畫家,今於臺灣一一展出畫作,在文化藝術上促進兩岸交流也甚具意義。

西來大學於西元一九九○年申請以來,一直蝸居西來寺,借用西來寺的教室,雖擁有I-20,卻無法擴大招生。所幸今有一所天主教大學樂意轉讓,聞其校園寬廣奇美,想到西來大學遷校在即,特由慈容等陪同,前往察看。

記得過去基督教到中國傳教,都從醫院及學校著手,這是因為當時中國落後,所以基督教從教育和醫療著手以投其所好。現在教育和醫療雖然已經普及全美,但是佛 教在此地生根,仍然需要以教育和福利為優先,我認為宗教若要獲得民眾的尊重,先要與大眾建立良好的友誼,才得以發展。

■二月 二十九日  星期四

半夜三時,突然覺得發冷,起床穿了幾件毛線衣還是冷得發抖,彷彿患了瘧疾般,即使穿上再多的衣服,加蓋再多的棉被,還是沒有用。

好不容易熬到清晨五時,我打電話將慈容及師姑找來,當他們到的時候,我已經什麼都不知道了。幸好蔡素芳小姐趕來替我打針,可是在注射右手的時候,血管爆 裂,接著又再換左手,注射到一半,針頭堵塞就沒有再繼續。從凌晨三時一直到下午五時,這十四個小時就在迷迷糊糊中掙扎過去了。

晚上六時,吃了半碗稀飯,感覺舒服多了,承蒙南加大醫院沈仁義醫師來看了我兩次。沈醫師目前是兩家診所的負責人,原本專治外科,現改為診治皮膚科,由於我的左小腿紅腫疼痛,恐怕遭到細菌感染,再度引起丹毒,故特請沈醫師前來診治。

望著身旁圍繞的徒眾,忽然感到一個人有病,好像個個都成了醫師,大家七嘴八舌,有的勸我多喝開水,有的請我多休息,有的叫我不要到室外走動,免得著涼,有的甚至遞給我一張有關食療法的處方,增加我對各種顏色豆類功能的了解,內容有趣,故摘錄如下––

綠色的豌豆︰對肝臟最有益處。豌豆的綠色素可使膽汁分泌正常,膽汁分泌正常則連帶使肝臟健康,因此飲酒過量、生活不正常、易於疲勞的人多吃豌豆大有幫助。

黃色的大豆︰核肉堅實的大豆含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它的黃色表皮有益於脾臟。脾臟可說是人體五臟(心臟、肝臟、肺臟、腎臟、脾臟)之首,因此只要它健康,就等於往健康之路跨出一大步了。

紅色的紅豆︰古時候,漢藥就常以紅豆來作為治療心臟腫大的藥引。在日本,通常會鼓勵產後的孕婦多吃紅豆來消除生產的疲勞及促進母乳分泌。紅豆具有淨化血 液、利尿、讓血液流動順暢、迅速補充體力的功效,因此可建議容易疲勞、每到晚上就四肢麻痺、體質冷的人多吃紅豆。

黑色的黑豆︰黑豆的黑色對腎臟有益,因此黑豆對腎臟功能不好的人可以說是一道珍貴的食物。此外,對體質偏冷,骨頭酸痛等症狀也很有效。

白色的扁豆︰扁豆可以說是讓腸子蠕動順暢的最佳食物,在中國醫學中,腸與胃有一體兩面的連帶關係,因此只要胃不好,通常都會先治腸,而吃扁豆可以達到一舉兩得的功用,另外扁豆還能化痰、通支氣管,大家不妨一試。

菁華語錄

■健全自己

樹長大了,眾鳥就會雲集;海洋寬闊,龍、蝦、魚類才會聚集。所以自己要先健全,才能作他人的依靠,本身健全就能產生能源力量。
◎人受難的時候,也有尊嚴,不要被外境打倒。

◎法律有時會冤枉人,但因果是不會冤枉人的。

◎金錢有用完的時候,道理則讓人一生受用不盡。

◎是非不能勝過道理,有理若不合法,理也不能勝過法,法不能勝過權,因有權利的人可以改變法,但最後權利仍抵不過因果。

◎一個人的本領不在於能力強,而在於能與人溝通協調。太執著於我想、我要、我認為、我覺得,會使工作無法展開,是很大的阻礙。

◎偉大的人,一生中都會經過幾十次的辛苦遭遇,不可能凡事一帆風順,故擔當辛苦的毅力,不可不備。

◎做事要不計名義,只求成果。「名義」是別人對我們的定位,而非我們自己要如何。

◎佛教對戒的基本精神在於清淨,尤其是心地上的清淨,而非形象上的。

◎想做老大領導人的觀念並沒有錯,問題是要做老大,先要懂得做老二。

◎自己最認識自己,要自知如何彌補自己的短處和不足,做自己的醫療師,看顧好自己的毛病。

◎「接心」重在講清楚說明白,要說一些內在真正的話,才能拉近彼此思想距離。

◎學做人,要學做讓人家接受的人,不要只做孤芳自賞的人。

■以一當百

一忍可以抵百勇,一靜可以制百動,
一念可以超百劫,一心可以做百事。

◎真正的力量是忍耐,真正的智慧是寬厚,
 真正的慈悲是包容,真正的財富是滿足

◎化緣是很美的,宇宙緣起的中道,就是在一個「緣」字,但要化善緣、好緣、歡喜緣、化對方的心。

◎身為領導者,決策時要懂得從善如流,實行時則要擇善固執。

◎懂得反省的人,比較會生出感恩心;有感恩心的人,是一個富貴的人。

◎能用心設身處地為對方想一想,在現實生活中就比較容易惜緣、惜福。

◎施捨真理是上等施,急公好義是中等施,濟貧救苦的是下等施,施不甘願是劣等施。

◎用口不如用手,求人不如求己,妒他不如學他,認命不如拚命。

◎一個人的富有程度與他捨棄財物的能耐成正比,而「知足」是內心的一種態度,非從外在求得,而是自我內心的顯現。

◎笑容,是世界上最美的色彩,凡事多往好處想,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人在順境時往往會得意忘形,知本分是做人的根本。

■自知之明

如何讓自己有用,「自知之明」很重要,要明白自己的長處及缺失。若本身條件不夠,則要虛心接受別人的教育才會進步,把自己用在最適當的工作上,才能發揮所長。

◎要學佛法先除我,要成就事業先無我。

◎世間上有一種醫藥,能治我們的衰退,那就是力行。

◎會善用時間,就是會處理生命,把自己的生命安排在最好的階段。

◎當我們在批評、抨擊別人的時候,我們是不是也該捫心自問︰「對目前這些不滿意的現象,除了批評,自己又投入了多少改進的心力?」

◎做事除正見發心外,精神毅力也不可少,因它可以保持我們的恆長心。

◎理想的工作方式,不外方法要集中,觀念要溝通。

「學」與「問」是求學進步的捷徑,「學」是自我教育,「問」是請教別人,兩者不可偏廢。

◎人不要有仇恨心,很多不好、不稱心、不順遂的環境,都是在教育我們。保有一顆「受教」的心,自然就不會起瞋恨。

◎會善用時間,就是會處理生命,把自己的生命安排在最好的階段。

◎自在與歡喜是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它們美化了人的生活方式。

◎感謝因緣的人才會富有、才有人緣;浪費因緣、不惜因緣者是貧乏的人。

◎學道過程中沒有什麼不習慣的,能自我克服壓制,自會有力量解決問題。

■忙中修福慧

懂得忙的人,其生活是快樂、幸福、歡喜的。不忙沒事做,自然就會有煩惱、痛苦。從忙中去認識佛法,從忙中與眾生結緣,從忙中去修福修慧。

◎凡事肯認一句錯,了卻平生多少禍。

◎一個人不但要有見解、還要多把握機會發言,來印證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確,以便加速自己的成長。

◎話是三十六角,角角會傷人。

◎人生的意義在一個「忙」字,人的快樂和歡喜都是從忙中而來。

◎歡喜若是從別人身上得到,那是靠不住的。人們常會為話或一件事,導致我們不悅,所以歡喜不要指望別人給我們,要自己去創造。

◎流水順著往下流很快,若逆流則很辛苦,人情也如水一般,能隨緣隨分的順著環境,就會很歡喜。

◎若能將觀世音菩薩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實踐在日常生活中,則處處是好地,時時是好時。

◎人要學習發言,因為表達自己的意見與看法也是一種修證印心。

◎如何讓老人歡度老年生活,頤養天年?除了了解老年人心理需求之外,要多鼓勵老年人看破、放下,放下功名、放下富貴、放下感情、放下執著。使其訓練自己的意志,體會病性本空的道理。

◎人往往在懷疑、誤會、嫉妒、無明之中,自惱惱他,如何才能從煩惱的圈子裡走出來?所謂「解鈴還需繫鈴人」,唯有自己打從心裡為自他製造歡喜,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