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段資料在《淨土聖賢錄》,他們把它節錄下來,這一段文很長,我們把它念一念。《淨土聖賢錄》是歷代念佛人往生到極樂世界的傳記,就是往生的往生記,這裡面有袁宏道。「袁宏道,字中郎,號石頭居士,湖北公安人」,明朝末年。「兄宗道,字伯修。弟中道,字小修」。這三兄弟都不錯,三個人先後都中了進士,喜歡參禪。「萬曆中」,明朝萬曆皇帝算不錯,福報很大,好像他在位有四十多年,中就是萬曆二十幾年這個時候。

「宏道為吳江知縣」,考中進士,分發的地方官,大多數都是知縣,現在我們稱縣長。「後為禮部主事」,禮部是教育部,主事大概相當於司長,這個地位比知縣高,像中國現在應該是局級這樣的官階。他稱病,官辭掉了回家修道。「初學禪於李卓吾,信解通利,喜辯論」,他去學佛去了,後來自己想想,他說這是空談不是實際,學了不少口頭禪,不得實益。也就是自己想想,於了生死出三界沒把握。

學佛,佛法的成就,最低的成就是脫離六道輪迴,你學佛算是成就。不管學得怎麼樣,還出不了六道等於沒成就,因為六道一輪迴,不知道輪到哪去,不知道輪到多少年。所以學佛決定要出三界,這個才是學佛的殊勝功德,不再搞輪迴了,輪迴的確很可怕。學其他的法門出不了輪迴。今天黃念祖老居士說,禪,沒有真正的禪不能成就,密也不能成就,真正能幫助人了生死出三界,只有往生淨土這一條路。他自己跟他的老師夏蓮居老居士,也都學禪、學密,顯密圓融,宗教俱通,都修得不錯。當然大徹大悟不可能,密宗三密相應那也做不到,所以最後統統歸淨土。

袁居士亦復如是,他到最後也歸淨土,「迴向淨土,晨夕禮誦,兼持禁戒」,這功課也很認真、也持戒。「因博采經教,作西方合論,圓融性相,入不二門」。他寫了一本書,這本書你看博采經教,依據經教裡面作《西方合論》,這裡面講的有性、有相、有入不二法門,等於說宗門教下的東西都有。「其論五種行門」,他把它分為等於說是五篇,「信心行、止觀行、六度行、悲願行、稱法行」,確實是寫得不錯,現在這個書編在《淨土叢書》裡頭。

「中道」是他的弟弟,做過官,「禮部郎中」,禮部是教育部,在教育部擔任過工作。「乞休」,這都是辭掉官養老,回家了,「老於家,居常勤於禮誦。萬曆四十二年望夕」,這萬曆的晚年了,萬曆之後就是崇禎,崇禎亡國這就是清朝,距離清朝很近。有一天「課畢趺坐」,打坐的時候入定靈魂出竅,神這是靈魂,從屋頂上出去,「飄然乘雲」,底下還有,省略掉。自己覺得到一個樓下,樓下就有一個人迎接他,這個人顏貌如玉,穿的衣服像雲霞一樣,長有一丈多,見到中道很歡喜:弟弟來了。他仔細一看是他哥哥,「上樓交拜」,有四、五個人在一起共坐。這靈魂出竅,就好像做了這麼一場夢。

宏道就告訴他,他說這個地方是西方邊地。怎麼知道他生西方邊地?故事就從這傳來的,從他弟弟說來的。「信解未成,戒寶未全者,多生此。亦名懈慢國」,袁宏道生在這個地方。「上方有化佛樓台。前有大池,可百由旬」,這池子很大,當中有蓮花,「眾生生處」,這等於說七寶池他看到了。「既生,則散處樓台,與有緣淨友相聚。以無婬聲美色」,沒有這些東西,「勝解易成,不久,進為淨土中人」。

中道就問他,「兄生何處?」宏道就說,「我淨願雖深,情染未除,初生此少時,今居淨土矣」,他最初來的時候生到邊地,現在已經生淨土。可見得他的時間不長,應該是只有幾年的時間,三、四年的時間他就轉了,不是五百年,他轉得很快。但是「終以戒緩」,這個戒緩就是不夠精進,修學的時候還是散漫,所以他居住的宮殿是在地面,「不得與大士昇虛空寶閣」,他住的地方還升不起來,「尚需進修耳」,還要努力,還要進修。

「幸宿生智慧猛利」,這個人就是他的智慧高,但是定功不夠。「又曾經作西方論」,就是《西方合論》,「讚歎如來不可思議度生之力」,《西方合論》對他有很大的功勞,往生的時候有很大的貢獻。「感得飛行自在,游諸剎土,諸佛說法,皆得往聽,此實為勝」。可見得西方極樂世界不是一個單純的,袁宏道花開見佛,也能夠跟其他人一樣飛行自在,遊諸剎土就是能夠分身。分身也是無量無邊,能供養諸佛、聽經聞法,這他最快樂的事情。

你看他居住的宮殿不能夠升到空中,還差一點點,功夫還差一些。這個信息,讓我們對西方極樂世界就多了解一些。每個人信願行功力都不相同,所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果報不一樣。世尊在經典上所介紹的,那都是大的,細節沒說;袁宏道透的這些信息,這是細節。這是他自己的話,以智慧勝故,不久即見佛聞法,雖然往生在邊地不久。

這個給我們的啟示,我們有決定的信心就不會生邊地。要信自己,佛說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一定要相信自己本來是佛,《華嚴經》上世尊說的;《觀經》上講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決定是真的,不是假的,不能有絲毫懷疑。相信西方極樂世界是唯心所現,在我們凡夫是唯識所變,但是在極樂世界菩薩心目當中,它是法性土,他是法性身,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明白。沒有去之前,確實是我們心現識變的,所以跟我們的關係是一體。既是一體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所以對於念佛往生決定不能懷疑,懷疑就錯了,至少會造成邊地拖一段時間。

袁宏道說他是因為智慧猛利,又寫這部書讚歎淨土,這個功德很大,以這個功德迴向西方,所以他能夠很快就入品。邊地不入品,三輩九品他沒有,入品才算是真正往生。為什麼?下下品往生他生淨土,他不是在邊地,邊地是下下品之外的。這些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得多、聽得多,慢慢都聽清楚了,我們才能夠把疑慮放下。

經上講得好,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法都是自己心現的,識心變的,沒有例外的。今天科學家說念力的祕密,說出念力的能量不可思議。佛經上說的,比科學家說得還清楚、還肯定,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境隨心轉」,心就是念頭,境是外面的環境,外面環境是隨著我們心在轉變的。可是一般凡夫迷失了自性,結果又搞顛倒,心隨境轉,這就大錯特錯。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第五二二集)2012/9/19 檔名:02-037-05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