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就是看破、放下

 

在大乘初信位的菩薩,這是最低的一級,五十二個階級最低的,條件是什麼?要把五種見惑斷盡。修行沒有別的,修行就是看破、就是放下。放下身見,不執著身是我。放下邊見,邊見就是沒有對立的念頭。有我,我跟人對立、跟事對立、跟一切萬物對立。

 

我不是你,你不是我,眾生不是佛,佛不是眾生,這都是屬於邊見。邊見放下,知道什麼?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這個概念非常重要,因為一切法從心想生,遍法界虛空界都是自己心想生的,不是別人。我的,有我自己的境界,你有你的境界,他有他的境界,《楞嚴經》上講別業境界,每個人不一樣。

 

但是別業境界同時又有同分的境界,同分境界是我們境界重疊在一起。所以我也能看到你的一部分,同的這部分,不同的地方看不到。你心裡想什麼我不知道,你站在我面前我知道,同分的知道,別業的不知道。同分產生的共業,別業產生的是別業,所以業報有別業報、有同分果報。但是這裡頭很深的道理、很複雜的因緣,你都要曉得、都要明白,你才真正能把萬緣放下,回歸自性。

 

淨宗確實超越了規格。韋提希夫人,凡夫,侍候她的這些宮女那更不必說了,程度更低。你看遇緣不一樣,遇到淨土法門,個個都是上輩往生,破盡規格。瑩珂法師,破戒造惡,應墮地獄,我們看他這三天懺悔,能把阿彌陀佛念來,那是真誠心,沒有真誠怎麼會有感應!至誠感通,真誠到極處,把阿彌陀佛感來了。真誠到極處,那就是上輩往生。

 

你看,從無間地獄一下就提升到十地菩薩,這個地位太高了,提到法雲地的菩薩,太高了。所以一般人不相信,不敢相信,哪有這種道理?其實這個道理在《觀經》裡頭,他不知道,而且佛常說。《華嚴經》上佛常說的「心現識變」,這就是原理。十法界依正莊嚴是自性變現出來的,誰的自性?自己的自性。自性就是佛,佛就是自性,所以明心見性就叫成佛。

 

自己變現出來,自己當然可以受用。能變是一,是真心,所變的是識,就是分別執著。你分別善的,沒有一樣不善,你分別惡的,就沒有一樣不惡。我們今天社會,大家都想想歪了,沒有人想善的,都想惡了,都想到自私自利,都想到名聞利養,都想到貪瞋痴慢,都想到五欲六塵。對這些東西堅固執著,不肯放下,所以感得地球上的災難,社會動亂不和,原因都在此地。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第三三三集)2012/5/11 檔名:02-037-033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