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阿公阿婆的甚深禪定

 

所以,禪那的體,寂靜。心定不下來、靜不下來,就沒法子修禪。「而亦具審慮之用,故曰靜慮」。審慮是什麼?明白了,對眼前一切事物不糊塗。不是善惡不辨、邪正不辨,那是糊塗,那個不行。真妄、邪正、善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叫慮。有定有慮,不分別、不執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禪定是智慧。靜就是定,慮就是慧,禪定實際上是定慧等修,平等的修學。「定慧均等之妙體」就叫禪那。所以禪那是活的,不一定是打坐,行住坐臥都在定中,一切時、一切處心是定的,心裡頭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事上隨緣,沒有一樣不好,恆順眾生,在恆順眾生裡頭修隨喜功德。隨喜是什麼?隨緣。

 

沒有大妨礙,不必說,如果對大眾有大妨礙,這個是要點醒他。小的過失無所謂,重大過失一定要勸導他,以善巧方便。要做出榜樣出來給人看,威儀有則。行家,在內行的人看得出來,這某人有定功,言行舉止裡頭看到他的功夫,他有定功。

 

如《俱舍論》第二十八卷,「曰:依何義故立靜慮名?」這就是為什麼稱它叫做靜慮。「由此寂靜能審慮」,寂靜就是制心一處,你把心集中在一處,這個心的作用自然能夠辨別真妄、邪正、是非、善惡,自然能辨別,這就是慮的意思。所以先要靜,寂靜,寂靜是把心定在一處。我們把心定在阿彌陀佛上。

 

我們要懂這個道理,就真正明瞭了,那個鄉下阿公阿婆,他們一天到晚拿著一串念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好像什麼都不知道,那是什麼?甚深的禪定。他什麼都知道,你們作善他知道,你們作惡他知道,他只是一句話不說,他平等對待你。

 

你各人有各人果報,那是你自己事情,與他不相干。他會不會勸你?不會勸你。為什麼?他有智慧,他知道勸你沒用,你不會聽他的,他不會講廢話,高就高在此地。內行的人,真有修行人,看到他們致敬,給他們行禮,讚歎。回他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就是讚歎,彼此心心相印。所以,一個道場有這樣的人有一、二個,道場有福。

 

上次我講的時候,有個同修,出家人,告訴我他們道場好像有三、四個。我說那真了不起,你們對這些人要恭敬。讓我們想起釋迦牟尼佛在《大集經》裡頭說,念佛是甚深深妙禪,《大集經》上有這麼一句,真的不是假的。他心定,心裡只有阿彌陀佛就是靜,他心裡明白,樣樣清楚。

 

「審慮即是實了知義」,這個意思就是他真的明白,他真的明瞭、真的知道。「如說心在定,能如實了知」,就這個意思。我們心裡頭一天到晚就定在阿彌陀佛上,這種能力自然就發顯,這是真智慧,不是打妄想。觀照,一看、一聽、一接觸他就明瞭。

 

「又思惟修者」,禪定也叫做思惟修,思惟修怎麼講法?「指因而言」,從因上講的。「一心思惟研修」,這是因。「從此乃得定,故名思惟修」。上面所講的禪,都是六度當中,第五度的禪定,從禪定能生第六般若智慧。所以這個思惟是一心思惟,一心思惟只能思惟一樁事情,不能思惟很多事情。

 

我們今天一心思惟就是阿彌陀佛。思惟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可以不涉一切觀想。要不要想佛像什麼?都不需要,就是一句名號,久久自然能攝心。什麼統統歸阿彌陀佛,把我們一切妄想歸阿彌陀佛、雜念歸阿彌陀佛,全都歸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一切,一切就是阿彌陀佛,這個方法妙極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第三0一集)2012/4/19 檔名:02-037-030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