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上佛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就是佛法。佛法應捨是什麼?不能執著,你知道這個意思就行,要離佛法的相,因為佛法是假設的。你要以為真有個佛法,壞了,永遠不知道佛法是什麼。佛法沒有相,但是在教學的時候,又不能不說,說一定要懂得它的義趣。聽教,聽教就是聽講經,不能執著言說相,言說是假的,不可以執著;不可以執著名字相,如來藏是名字,心性是名字,染淨是名字,生死涅槃是名字,佛用這些方法傳遞我們信息溝通,絕不能執著,執著就錯了;不能執著心緣相,心緣是什麼?我看到這個,想一想這是什麼意思。它沒有意思,你想它是什麼意思,是你自己的意思,不是如來真實義。如來真實義,如來沒有意思,這很難!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一六集)2013/1/9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經不著文字相,不著名字相,不著心緣相。你只一直念下去,不要想這一句什麼意思,這一段什麼意思,可不能想,一想全錯了,那是你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佛沒有意思。到什麼時候能見到佛的意思?你一遍一遍念下去,念到心定了,清淨心念出來了,平等心念出來了,豁然大悟,大悟就是覺,那個覺的時候,意思就出來了,那就是真實義。原來如來真實義是自性的真實義,自性的真實義跟一切如來真實義完全相同,通的。如來說經就從這個真實義流出來,你現在把真實義的源頭找出來,所以一切經不要學,全通了。馬鳴菩薩說得很清楚,誰去照辦?學經教的人,哪個不著相?看經,著文字相、著名字相、著心緣相,三相具足。學到的是什麼?學到的是佛學常識,不是真實之際、真實智慧、真實利益,三個真實都沒學到,知識而已。這就是我們用這些妄心、妄想,把佛法變成世間法來學習,得到的是世間法,不是佛法。那我們換一換,把它反過來看,如果我們用真心,心地清淨,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來學一切世間法,一切世間法全是佛法,妙極了!再給你說真的,哪有什麼世間出世間?沒這回事。由此可知,全在用心,你用的是什麼心。會用心的是佛菩薩,不會用心的是六道凡夫。錯用了心,搞到六道輪迴裡頭去了,這是冤枉!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一六集)2013/1/9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性本具的是什麼?整個宇宙就是自性本具的。它本具沒有,它怎麼會現?它能現就是自性本具的,不是外面來的,確確實實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完全正確。什麼條件之下,它會現一切法?條件是兩個,一個是迷的時候現法,一念不覺,一念不覺就蹦出一個阿賴耶,阿賴耶能變,那是一念不覺;第二種情形,眾生有感,它自然有應,應的時候能現一切法,所現的一切法是自性本具的,具足無量清淨功德。下面,也同時具足有漏業惑染法,染淨統統都具足。所以同時現出來諸佛的實報莊嚴土,那是無漏清淨功德所生所現的;還有有漏業惑染法,這生的是十法界六道三途,依正莊嚴統統出現了,這如來藏現的。包藏含攝,無德不備,無法不現,叫不空如來藏。這是《大乘止觀》裡面講的。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一六集)2013/1/9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這大乘經上佛常說。既然有佛性,將來必定作佛,他有因,因遇到緣就起現行。我們有佛性,不是沒有,佛性不能現前。為什麼不能現前?這就是為無明所蔽。無明是什麼?起心動念就是無明。我們見到一個喜歡的東西,起了貪心,想得到,這個念頭才生,這就叫無明。第一個念頭是無明,第二個就很嚴重了,那就造業了。見一個心裡不喜歡的,就生討厭的心。所以起心動念叫做無明。哪一個眾生不犯?哪一個眾生沒有?哪一天沒有?哪一個小時沒有?統統有。所以出離生死好難,念念都在起無明,這是很可怕的事情,這是我們要曉得的。 我們心裡頭真的有佛性,佛性就是如來藏,這個裡頭有,本來不變能生無量功德。這裡舉的比喻,超過恆沙數的功德,這一點都不假。自性本具,為什麼搞成這個樣子?不知道外面境界全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貪著假相,在假相裡面生起煩惱,麻煩就出來了。所以你那個佛種性雖有,等於沒有。你所想的、你所看的、你所造的,全是六道輪迴業,跟六道輪迴的關係太密切,跟西方極樂世界的關係遙遠,你怎麼能往生?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一六集)2013/1/9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善男子:聞佛名者,得其種子,具足因緣,便得受記。」言語簡單,只有十六個字,說得清清楚楚。聞佛名者,這個佛名就是阿彌陀佛。你聽到這句佛號,見到阿彌陀佛的形像,所謂見色聞聲,阿賴耶裡頭就有阿彌陀佛的種子,這個種子就是佛種性。為什麼?將來你只要具足因緣,種子就起作用,它就生芽、它就茁壯、它就開花、它就結果,結果叫受記,都是聽到這一句名號音聲種下的種子。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這句話不是假的、不是誇張,不是在那裡自己讚歎自己,不是的,完全是事實,千真萬確的事實。能夠相信,那是大福德、因緣。一般人聽了,只是種個種子,不能起現行,為什麼?沒有福德,沒有因緣。所以,世尊在《彌陀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要多善根,要大善根,要多福德、多因緣,那個福德因緣是生生世世累積而成的。

可是有人,真正有福報的人,他在一生當中,他就把那個福德累得夠多了,累得差不多了,就能感得佛給他授記。有沒有這種人?有,好像還不少。抓到這句佛號,從早到晚他就念個不停,世出世間一切事他不理會。這種人成就了,就是阿公阿婆。我們學他行不行?試試看,學不像。早年李老師就給我講過幾次,他很想學愚,幾十年來學不像,學愚可不容易。學上上根人聰明智慧學不到,學下愚,跟那個一樣難,也學不到。所以學佛,必須要知道自己的根性,上上根學不到,算了,別學了;下下愚也學不到,也得把它放棄。這個半當中的,榜樣很多,釋迦牟尼佛就是做了這個榜樣,完全示現成一個知識分子,那就是我們的好模範。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